农机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9:1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机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机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

第一篇:农机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

农机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

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规模化,市场化,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突出表现是:土地产出率高、资源利用率高、劳动生产率高。我们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三高”目标的关键在机械化。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农业农民呼唤农业机械化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就提出过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目标。从内在要求、发展条件看,总结过去3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感到,在推进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围绕“三农”需要,努力实现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重点、分步骤、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坚持统筹兼顾,以农民为主体,国家补助为辅助,形成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农机化发展的局面。着力解决影响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将农机化大业真正纳入科学发展轨道。

从湖北省现实情况看,加速农业机械化尤为迫切:

一是“老人农业”需要农业机械支撑。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留守的农业劳动力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人、40多岁的妇女。他们的体能很难承担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如果没有农业机械替代,耕、整、收、脱等农事环节的操作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农业生产力就会出现萎缩。这几年,在农业劳动力减少、耕地数量减少、耕牛大量淘汰的情况下,农产品产量仍然保持稳定增长,机械化作用功不可没。

二是分散经营需要农业机械支撑。一家“三四口,四五亩”仍然是我省农业生产基本格局。在小农生产的情况下,养牛成了负担,购买农业机械很不合算,普遍寄希望于社会农机专业户或农机合作社承担部分农业生产环节,以此种田保口粮、保承包耕地不荒弃。在这种情况下,催生和促进了农机专业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近两年全省已拥有农机专业户24万户,农机合作社186个。他们活跃在农村各地,专司各家各户的农机服务,既保证农业生产的需要,又促进了农村劳力的分工分业。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农业机械支撑。在多数地方,“一事一议”议不了,事难办,这是造成农业机泵生锈、机耕路不通、渠道堵塞、塘堰淤积、农田水利不适应生产发展要求的主要原因。客观地讲,农村现有的“3861部队”是不可能胜任此任的。解决这一矛盾,仍然靠农业机械。试想,如果一个行政村有一台挖土机常年作业,何愁农田水利失修、老化!何愁并村腾地新村建设的艰难!

四是确保粮食安全,实现粮食稳定增产需要农业机械支撑。“老人农业”分散小户经营的特征是粗放经营,把农业当家庭副业,只求收个“口粮”,农机上去了,就能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精细农业,就能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力,减轻劳动强度,抢住农时季节,有利于提高农田复种指数,如发展双季稻等。在天门的九真镇和京山的钱场镇,今年大力推广机插秧,双季稻面积由上年的30%增加到70%,仅此就可增产粮食20%。

农机化正在推进农业现代化

近两年,国家加大购机补贴的实施力度,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持续高涨,目前,全省拥有农机总动力2655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94198台,收割机31941台,比三年前分别增长12.29%和19.86%;农田机械耕整率达60%,稻麦机收入率达75%,机械插秧实现零的突破,机插面积已占水稻总面积的10%。随着农机综合作业率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正在悄悄地发生一系列变化,现代化农业的格局正在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

一是适度规模经营蓬勃发展。2004年前,因种稻效益低出现的一些种田大户在艰难探索中再次兴起。大冶市的“侯安杰现象”(侯安杰一户承担农田1.96万亩,涉及当地2万农户)不断涌现,在武汉、云梦、安陆、宜城等地一户种上百亩,几百亩乃至几千亩已不乏其

例。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进入规模经营的耕地已占耕地总面积的8%,比去年末增加5.2个百分点。为什么在半年时间规模经营的发展速度就超过前几年的总和?靠的是农业机械的拉动。这些种田大户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一户有几台或几十台(套)农业机械,靠规模种粮增收,户户是农村致富的带头人。同时,承包耕地转包户的劳动力能够安心转向其他产业,还能从转包耕地中获得稳定收入,另一方面规模经营农户以经营农业为主业,一心一意从事农业生产,有效解决了耕地粗放经营和隐性抛荒的问题,较好地实现了耕地出让方和受让方的双赢,展示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二是农机全程社会化服务应运而生。“电话种田”、“坐在家里收谷”的梦想,在一些地方如今已成现实。云梦丰民农机专业合作社、通城沙堆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承包耕地承包户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服务,从选种育秧,大田耕整,到机械插秧、植保、收割脱粒,实行“一条龙”、“保姆式”服务,耕地承包户只需拿着麻袋装谷,有的只在家里数钞票,完全不用为生产劳动犯愁。这种全过程服务适应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老人农业”的需要,推动了农村劳力专业化分工,确保了耕地承包户、专业服务户稳定大幅增收,较好地展示出了致富农业靠减少农民的远景。

三是农业机械作业领域越来越宽。人们印象中的农业机械化,一般只想到耕整、收脱、运输。这些年来,一方面农机科研、农机事业发展迅猛,另一方面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潜心研究,农机作业领域已可以基本实现全覆盖。在我省,不仅大田耕整、稻麦收脱机械基本普及,过去尚未涉足的农业机械已实现大突破。有耕整、施肥、播种一次性完成的播种机,有水稻插秧机,有解决劳动强度大的拔棉秆机,有花生、玉米脱粒机,云梦丰民农机合作社还在蕴酿购置应用日本技术研制的油菜、蔬菜定苗机等。这种多方位、广覆盖的农机作业领域为加速农业现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实现农业机械化任重而道远

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必须努力实现四个目标:一要解决农民种田“三弯腰”的问题;二要用机械替代人工,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量主要由农机完成;三要充分体现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显著减少;四要靠机械化推动规模化,实现农业经营体制生产方式的重大突破。实现这四大目标,要做的工作很多,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努力增加农机社会保有量。目前,我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655万千瓦,平均每公顷8.29千瓦。但要清醒看到,我省现有农机保有量中有50%的机械需要更新报废。从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国家的机械动力配备情况来看,我省基本实现农机化,要求每公顷拥有农机动力12千瓦以上,添置、更新的任务很重。为进一步调动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购机能力,必须加大购机补贴力度,在国家不断加大购机补贴资金额度的同时,省级财政应配套支持,至少按国家给我省购机补贴的50%以上安排,以帮助农民添置大中型农业机械和配套装备,确保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农机作业的全覆盖。

(二)引进示范新型农业机械。耕整、收脱、机插秧已有定型成熟的机械,最紧缺的是油菜和蔬菜直播机、玉米收脱机、花生收脱机、棉花采摘机、拔棉秆机、微耕机、棉田管理机、船式旋耕埋草机、秸秆还田机、烟叶起垄机等,这些新型农机,有的我们已经引进,需要加强示范、加速添置、尽快推广;有的国内技术尚未成熟,需要加强研究,组织科技攻关,培植农机工业。对新型机械的作业示范,省市县应予扶持补贴,增强示范效应,对需要研制的农业机械,组织科研与农机企业联合攻关,实行优惠的补贴政策。

(三)攻克农机作业的障碍因素。农机作业要有必需的配套条件,当条件不配套时,可能影响作业效果,降低生产量,有的甚至不可操作。一是机耕路配套。在高产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农机装备推进等项目中,一定要把机耕路建设纳入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二是农机与农艺的配套。特别是水稻育秧与收割,油菜育苗、移栽与机收,水果生产与收获应用机械作业等要相互配套。三是农机与机械维修的配套。随着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农机维修与零部件供应工作要随之跟上。四是坚持农机作业与农机监理一起抓,把农机监理机构、经费等纳入农业行政管理的范畴,确保农机作业安全。满足这些配套条件,要从农机作业低利润的实际出发,在财政资金上给予适当扶持。

(四)推广以机插秧为主要内容的轻简栽培。种田“三弯腰”是农民最苦的活,形成“三弯腰”的主要农活是收割、栽播。收割已经基本解决。这几年,我们摸索和推广的是以机插秧为主要内容的轻简栽培技术,是解决栽培疾苦的好办法。机插秧和免耕直播、抛秧共同构成轻简栽培体系。要继续加大这三大技术的推广力度,因地,因时,因作物制宜,努力用机插、直播、抛秧,完全替代人工栽插,彻底解决农民种田“三弯腰”的问题。

(五)积极发展以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为主体的社会化服务。大户和合作社,既是发展壮大农机事业的载体,也是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农业专业化社会服务的动力,还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对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要十分珍惜,多给些关爱,多给予扶持。一是在购机补贴上,突破一户只补一次和集体组织不能补贴的界限,补贴政策应向农机大户和集体组织倾斜。二是对农机专业大户和合作社承租农民土地,提供方便,给予支持,鼓励他们承租更多的土地开展规模经营。三是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研制、开发或引进的农机新产品,给予财政补贴,并为他们跨区作业提供便利。四是鼓励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兴办农机维修和零部件供应网点,给予金融和税费政策上的优惠。五是加强省市县的农机服务管理机构建设,把政府监督、审批、登记、管理、安全生产的服务措施落到实处。(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第二篇:农机化现代农业的引擎

农机化 现代农业的引擎!

——天门市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纪实

天门市农机局 王呈良

七月流火,热土沸腾,建设“三化”发展先行区,打造现代农业,天门,已吹响号角!

大农机,大农业,没有农机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近年来,天门市农机局通过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支撑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著,硕果累累。

实力农机 强力引擎

割幅达4米的收割机,将玉米秆齐刷刷割倒,玉米棒子自动分离进入料斗,秸秆被粉碎还田。

这就是一台价值380万元的美国产“大杰克”收割机的威力。近日,在中绿集团的2万亩甜玉米种植基地,笔者感受到了大型农机作业的壮观场景。

企业负责人介绍,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除去种植、管理、机械折旧、土地租金等各类成本,玉米亩均种植效益500元。

“农业依靠单产增收已到极限,在生产环节节本增收空间巨大,大力推广农机化是历史的必然。”市农机局局长段 喜廷表示。

近年来,天门市坚持将农机化打造成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力“引擎”,农机购臵补贴政策实施、推广、监理、培训、服务、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安全水平大幅提高,全市农机化进程不断加快。

2011年,全市农机拥有量11.28万台,农机总动力达到149万千瓦。机耕面积19.78万公顷,机收面积14.49万公顷。农机专业合作社62个,各类农机操作人员10万人。主要农作物综合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71%,在全省处于先进行列。

天门市多次被评为全省农业工作先进单位、农机化工作先进单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工作先进单位、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先进单位、跨区作业先进单位、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全国油菜生产机械化现场会、全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全省油菜机械直播现场会等会议相继在天门召开。天门农机化一次次吸引了省内外农机人的眼球。

春风劲吹,铁牛遍野。以农机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天门大地,势如风雷。

农机购臵补贴 为现代农业加油

7月15日,天门市净潭乡杨文村村民刘军华开着新买的联合收割机到田里试机,引得不少村民围观。“购机有补贴,我两年就能把投入赚回来。”刘军华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为了科学实施购机补贴政策,天门市农机局邀请纪委全程参与,多形式公开补贴信息,每年都推出新的举措,不少做法已在全省推广。2008年开始实行“人机合影备查”;2009年对补贴对象实行100%的“入户下田”、“见人见机”核查;2011年把符合条件的补贴经销商和补贴产品全部集中到农机大市场经营,实行“一站式”服务,并执行了“购机补贴明白卡管理制度”;2011年初对补贴产品经销企业实行了政府公开招标;2012年实行一次性公开摇号确定补贴对象。

4月1日,在天门市金穗宾馆三楼会议室,气氛热烈。在“众目睽睽”之下,20名摇号嘉宾从727名申请购机者中,抽中了399名购买大中型拖拉机、收割机的补贴对象,涉及补贴资金800余万元。

2006年至今,天门全市共实施农机购臵补贴资金8283.98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6995台,直接享受购机补贴的农户达到8968户,间接受益农户达到3.31万户,拉动农民直接投入农机化的资金达到1.7亿元,间接投入的资金达到3.46亿元。政策的实施激发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的推广,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结束了农民“口朝黄土背朝天,弯腰砣背几千年”的历史,为天门 市获得全国粮食生产进县称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落实政策不打折扣,党的春风拂面而来。农机购臵补贴,让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油满劲足”。农机专业合作社 现代农业的路标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怎样才能从传统农业的乡间小路走上现代农业的康庄大道,“明天谁来种田,怎么种田”,何处是路标?

“华丰”,一个春天的神话。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在石家河古文化的发祥地,一个农民带领着一群农民,苦苦追索,终于树起了这座路标。

“支持土地流转,建设标准农田,融合农机农艺,全程机械作业,规范内部管理,提高组织化程度。明天,农机专业合作社来种田,运用现代的机械、科技和管理体制种田。”在湖北饭店的一间小会议室里,天门市华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和省委书记李鸿忠面对面坐着,侃侃而谈。

3月29日,全省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上,华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大气的综合楼,现代化的智能育秧工厂,热闹的春耕春播现场,让参观者赞叹不己。

“华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在会上这样高度评价“华丰”。

今天的“华丰”已是“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 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湖北省五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湖北省第一届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单位”,理事长吴华平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种粮售粮大户”称号,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

在江汉平原这片沃土上,依托着128名社员,驱动着329台农机,为2.36万亩农田担当“田保姆”,联接着从耕整到收割一条龙的作业链,该合作社的“大农机”运营模式已闪烁着“大农业”的希望之光。

早在2009年,天门市就在全省县市级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市农机局的高度重视,精心培育,催生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破茧成蝶。在政策性投入上,该局将农机购臵补贴资金优先补贴给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与金融机构协商,帮助合作社贷款1000万元;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100多万元、奖励资金50余万元,支持了6家重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了农机装备推进项目、水稻全程机械化项目等全国、省、市农机项目;组织开展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年建设”活动;组织重点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赴河南等地学习考察;组织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知识竞赛与技能比武;举办了两期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班;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学好技术,强化管理,流转土地。

2011年,全市经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机 专业合作社达62家,拥有各类农业机械2139台套,签订各类农机作业合同面积150余万亩,用不足全市农机10%的存量,服务于全市30%的耕地,充分展示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强大优势。

机械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在通往现代农业的道路上,一批装备精良、技术过硬、管理规范、效益明显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正雄纠纠、气昂昂地迅猛向前。

农机监理 现代农业的“安全阀”

近年来,随着农机户增多,农机安全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夏”生产时节,万台农机“奔忙”在金色的田野里。为了农机手的安全,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人员纷纷出动,来到交通路口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农机安全知识。天门市农机安全监理所“宣传培训聚人气,真情服务暖人心,和谐执法解民忧”的经验在全国农机监理系统推广。

安全责任大于天。为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天门市农机局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为中心,全面开展平安农机乡镇、村示范创建,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创建26个“平安农机”示范村,730个示范户。

今年,该局以“安全生产年”活动为重点,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组织执法人员认真开展田检路查,上门服务,免费进行非牌证管理车辆的检测;对新购机的机手进行严格培训、考试,并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与交警和驻地公安派出所联合执法,开展“队站联勤”活动,共整治违规违章拖拉机、联合收割机328台,其中无牌行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180台,无证驾驶操作62人,违规载人30台,酒后驾驶作业30人,改装拼装车辆25台,重大隐患带病上道行驶的拖拉机1台。

农机化技术推广 现代农业的“助推剂”

耕田不用牛,插秧不弯腰,打药不背桶,割谷不沾泥,是多少代庄稼人的梦想。如今,这些梦想已成现实。

如果说现代农业是那腾空而起,飞越梦想的火箭,那么农机化技术推广恰似这枚火箭的“助推剂”。

为了让更多农户掌握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天门市农机部门加大农机与农艺融合力度,从现场演示“推”、典型示范“带”、加强培训“促”、项目支持“扶”、政企合作“助”五个方面做工作,抓住重要农时、主要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开展大规模的培训、推广服务活动。

培训是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基础。天门市农业机械学校采取与乡镇、合作社、村、企业、监理所联合培训、现场培训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农机培训。今年以来共培训拖拉机驾驶员2期(350人),其它农业机械操作手培训3期(550人),送证上门150本。天门市大力实施集中育、供秧工程,年水稻机插秧面积已达到40万亩;积极推广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油菜机播率达到16%以上,机收率达到50%以上;努力提高玉米、花生、黄豆、马铃薯、蔬菜的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玉米已达到50%,花生、黄豆、马铃薯已达到65%,蔬菜已达到25%;引进了生长期短、杆矮、密植、成熟期一致的棉花品种,连续两年在渔薪镇进行了棉花全程机械化的试验;加快推广了低茬收割,秸秆粉碎还田,综合利用的技术;加大了各类农机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全面实施了“农机通”项目,为农机手提供了各类服务;大力推广了油菜机械直播下水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遵循“群众自愿,市场运作,效益优先”原则,依托“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农机专业合作社、农资经销商”,大力建设了农机植保统防统治工程;在水产、畜牧、能源机械的推广使用上,也有了新的突破。

喜看稻菽干重浪,遍地铁牛正奋蹄!魅力天门,实力农机,正叫响荆楚大地!

作者王呈良先生通联:湖北省天门市竟陵镇四牌楼街75号市农机局 邮编:431700 电话:0728-5225935 电邮:tmsnjj@163.com

第三篇:发展现代农业基础保障是关键

发展现代农业 基础保障是关键

周志军

贫困山区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健全和完善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

一、首要问题是完善农业资金投入机制。

贫困山区,制约农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投入的匮乏。发展现代农业,资金扶持是关键。如何健全和完善现代农业资金投入机制,至关重要。一是要认真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和完善各项支农补贴政策。二是要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政府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尽快形成发展现代农业的稳定资金来源,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把握国家投资方向和产业政策,抓住国家扶贫攻坚和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增强现代农业的发展后劲。四是要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引导农民增加生产投入和智力投入,提高科学种田和集约经营水平。引导民营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对民营企业投资现代农业的项目,优先支持。从而逐步形成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打破“瓶颈”,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打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瓶颈。

一是要抓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的筹资建设和养护机制,大力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加

强农村通讯、广播、电视等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好广播电视光纤网和“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完善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工程,着力解决群众用电难题。二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继续搞好山区和半山区农田水利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好节水灌溉工程、沃土工程、土地开发整理、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项目。三是抓好清洁能源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一池三改”农村沼气建设,大力推广“猪—沼—菜”、“猪—沼—果”和“猪—沼—粮”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建立以“种植业—养殖业—沼气(能源)—种植业”为一体的小型农业循环产业链。

三、扶农扶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力度。

贫困山区,农业兴,科技是根本。

一是要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强化农技推广的公益性职能,要普遍健农业技术推广和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公共服务机构和网络,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体系。同时,建立县、乡、村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通过信息化建设,为基层和农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集约经营、增产提质、转化增值、提升拓展等方面的作用。二是要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培育发展各类科技示范园区、示范村、示范户,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大规模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国内外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设施。结合桂东实际,建好一批上档次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使园区真正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示范窗口。三是要加强农民科技和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以“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为依托,加强新型农民的科技培训。要做到科技人员入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三到位”。另一方面,以实施“阳光工程”为切入点,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农民的岗位技能和就业努力,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作者通联:中共秭归县委党校

第四篇:河南省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关键

中投顾问TM 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专业机构

河南省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关键

2012年,河南省农业生产情况总体较好。粮食总产量1127.72亿斤,比2011年增产19.22亿斤,连续9年实现增产,连续7年超千亿斤。畜牧业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9985.1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3%。农业机械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0872.7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4%;农用拖拉机387.79万台,增长0.2%;农用运输车219.32万辆,下降0.1%;农村用电量290.03亿千瓦小时,增长2.9%。

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郑宇洁指出,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总量大,在满足省内需求的情况下,已经成为粮、棉、油、肉等主要农产品的净调出省份。2000年河南省农业产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38.6%,而全国的比重为27.9%,可见河南省在保障国内农产品市场供给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河南省农业的弱质性依然存在,实现“农业强省”的转变,还需要促进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促进产业化经营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目前河南省内上市公司,实力相对雄厚,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在全国范围内均有一定的消费市场并有产品出口。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强,有利于促进当地农民就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方式,为农户解决后顾之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河南省还需进一步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和引导,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促进产业化经营要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素质低是制约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技术、资金等外部要素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弥补,但是一旦农户自身素质过低,思想落后,不愿接受新事物、采用新方法,那么即使有新技术、有充足的资金也难以提高农民进行生产的积极性,新技术等农业要素的推广也较为困难。

促进产业化经营要加强市场运营机制建设。目前,河南省内的农民合作组织建设较为滞后,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和协调,大部分农户还是处在分散经营、自负盈亏的状况,农户难以分享到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的利润,农民增收有限。同时“小农户”的生产状况,也不利于保障食品安全质量。因此要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指出,2012年,河南省全年全省生产总值29810.14 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72.31亿元,增长4.5%,二三产业的增速分别为11.7%、9.2%。三次产业结构为12.7:57.1:30.2。相对比来看,第一产业产值增加的绝对值小、增长速度低,这与农业的弱质性有关,也说明农业比较效益低、增值不易,需要政府给予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的扶持、鼓励。

第五篇:山东省发展农机化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对策探讨

山东省发展农机化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对策探讨

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必需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山东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作为农业和农机大省,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对我省农机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农机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现代农业是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广泛使用现代投入物,全面实行现代管理,农工贸一体化,高效率高效益,生态环境良好,可持续发展的发达农业。建设现代农业需要从政策、科技、装备和人才等方面强化支撑。农机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先进科技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载体,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农业进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20世纪初,内燃机、拖拉机在农业上广泛应用,开始了人类农业现代化进程。在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在70年代后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比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时间要早20年至30年。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现代农业进程的关键因素,并且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能力,农机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业竞争力的强弱。实现农业机械化能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促进乡村工业发展;对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缩小城乡差距,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我省农机化已具备较好的基础

2005年,我省常用耕地面积1.01亿亩,农作物播种面积:小麦4918、玉米4079、地瓜

423、大豆358、水稻180、蔬菜2772、花生1350、棉花1269、果园1152、烤烟52万亩。畜禽出栏量:生猪4547、牛547万头,羊3811万只,家禽17.4亿只。农林牧渔总产值3742亿元。2006年,全省农机总值达到521亿元,乡村农户平均拥有农业机械原值2500多元,占农村住户年末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的57%。农机总动力9555万千瓦,平均每百亩常用耕地拥有农机动力94.6kW,户均拥有农机动力4.65千瓦。拖拉机保有量209万台,其大中型拖拉机25.2万台,大中型配套机具达到45.9万台。小麦联合收获机保有量8.67万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03万台。平均每千亩耕地拥有拖拉机21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5台;每千亩小麦拥有联合收割机1.76台,每千亩玉米拥有联合收获机0.25台。

2006年,全省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0.2%,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7.5%,高出全国17.3个百分点,其中机耕水平72.9%,机播水平53.2 %,机收水平41.3%。小麦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播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100%和94%。玉米播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42.4%和16%。小麦免耕播种机保有量1339台,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在102个县示范推广,实施面积41.9万亩。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突破,花生收获机近2万台,薯类收获机近2000多台,电动卷帘机、田园管理机等设施农业机械达4.9万多台。果蔬加工及保鲜、茶叶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也开始起步。

2006年,我省约有农机生产企业1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生产企业410多家,农机产品生产总量占全国的50%。农机经营单位1.3万个,农机商品销售额达65.6亿元。全省农机服务总产值350.1亿元,其中农机作业专业户73.8万个,农机作业服务产值332.6亿元;从事农机运输的机械475万辆,运输服务产值138亿元;农机维修网点2.6万个,维修服务产值17.5亿元。

目前,我省的农机总动力、拖拉机、小麦生产机械化等指标及农机的产、销及服务能力,与实现机械化的国家同期相比并不低,应该说我省的机械化发展水平已处于中级阶段,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发展现代农业,我省农机化存在的突出问题

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我省农机化目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小型拖拉机多,大型拖拉机少;小型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跟不上发展需要;小麦机械化水平较高,玉米机械化有较大突破,但其他粮食作物机械化仅处于起步阶段;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经济作物、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才刚起步,许多方面还没有破题;虽然山东农机化的发展总体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鲁西北地区及部分丘陵山区等仍有近三分之一的县农机化的发展仍处于低级阶段。

二是农机研发力度、技术储备和有效供给不足。农机具的品种、规格不多,质量性能不稳定,有效供给不足,存在着许多农机作业的薄弱环节。如地瓜、大豆、烤烟、生姜、大蒜、棉花、水果、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机械品种不多,许多生产环节基本还是空白,至今仍无合适得机械推广。

三是农机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投入资金不足。目前,我省各级财政普遍对农机化技术推广投入严重不足,许多农机技术推广站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状况,很多好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得不到推广普及,严重制约了我省实现机械化的速度。部分基层推广站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没有得到财政的全额支持,事业经费得不到落实,甚至有的推广站人员工资也得不到保证。乡镇农机站技术推广功能被削弱,资产被强占、挪用、平调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财政对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投入不足。我省农机品种、作业项目和农机化服务不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机化相对落后已成为制约我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症结。财政对农机化的投入与周边省比相对较低,这与我省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很不相称,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差距较大。

四、建议政府促进农机化发展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1、制定法规和政策,促进农机化与农业现代化快速协调发展。从发达国家农机化发展看,各国都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建立对农机化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建立经常性的农机化投入机制,从政策、科技、投入上加以扶持。我省要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进程,不仅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更需要政策、法规的促进和保障。围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实施,各级政府应完善配套措施和保障手段,建立健全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如制定农机购机补贴、农机具库房建设补贴、机耕道建设补贴、农机作业补贴等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化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给予政策扶持,鼓励搞好农机跨区作业;通过建立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农机化;通过农机更新换代扶持政策,对一些能耗高、安全性差的机械进行报废更新等。通过制定法规和政策,加大对农机化的支持保护力度,发挥政策调控功能,以调整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推动农机化又好又快的发展。

2、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和使用补贴力度。我国从2002年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2006年我省人均GDP预计达到2.3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350亿元,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显著增强,居全国前列。但近几年来与多数省份相比,我省对农机化的财政投入相对较低。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对农机化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就必须围绕全面实现机械化做文章。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各级财政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机购置和使用补贴的投入力度,按照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补贴机型和范围”,有效促进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3、加大财政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研究开发的投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提高农机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农机工业也是我省重要的国民经济增长点。我省农机科研、开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着农机化和农机工业的发展。省政府应协调财政厅、科技厅、发改委等部门依法加大对农机化科研、开发的支持力度,尽快建立农业机械科技开发专项基金,组织实施新型农业机械的开发和生产。重点解决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科研开发滞后,不能满足结构调整需求等问题。通过政策扶持,尽快建立以农机技术推广部门牵头,生产企业为主体,科研、教学等部门参与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

4、加大财政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与推广的投入力度。农机技术推广是实施科技兴农、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普及应用速度、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支撑。根据《农业技术推广法》、《农机化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切实保障公益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所需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的要求,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机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机化的快速发展:一是通过对农机化科技示范场的投入,省、市、县分别建立农机化科技示范场,进行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研究与示范;二是加大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与推广经费的投入,重点用于设备购置、试验示范、宣传培训、推广机具补贴和机械作业补贴等。各级财政应在设立农机化技术推广专项经费的基础上,每年再确定2~3项重大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三是增加农机技术推广系统人员培训经费,加强推广技术人员培训,使技术人员不断更新知识,以更好地宣传教育农民。

5、增加公共服务和从业人员培训经费。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培训体系,行使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增加投入,加强培训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培训手段和设施,增强培训能力。采取多种措施,分期分批对农民机手、农机专业户和基层农机管理人员开展农业机械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并将培训费用列入财政预算。

五、发展现代农业,建议农机部门采取的主要措施

1、认真落实有关法规和政策,促进农机化全面协调发展。紧紧围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实施,加大执法力度,落实法定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机化发展工作,以建设现代农业为主题,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为动力,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出台文件、采取措施,促进农机化发展。要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实行阳光操作,切实把党的支农惠农政策送到千家万户。落实好省农机办提出的“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发展战略,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的发展。

2、加大农机化结构调整力度,强化“四个转变”。一是由抓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转变。在突出抓好小麦玉米联合收获、免耕施肥播种等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全面推进地瓜、水稻、大豆生产机械化。近期重点发展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复式作业机具、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水稻插秧和收获机、地瓜起垄和收获机、节水灌溉机械等;二是由抓粮食生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变。全面试验示范棉花、烤烟、生姜、大蒜、蔬菜、水果等生产机械化技术和机具。重点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机械化和设施农业设施设备;三是由抓农田生产机械化,向畜牧、养殖生产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畜禽养殖设施设备;四是由抓农业产中机械化,向产前、前后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种子加工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机械化。

3、突出抓好小麦玉米保护性耕作,促进耕作制度大变革。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不仅是一项节本增效显著的重大先进实用技术,而且也是建立节约型、环保型、循环型、生态型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推广保护性耕作是农业耕作制度的一次大革命,必将产生强烈的社会影响,必将成为农机部门最具影响力的形象工程。为此,我省农机部门一定要实行重点工作重点抓,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加快全面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步伐,力争再用8年左右的时间,使我省基本实现小麦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

4、着力抓好设施农业,全面建设现代化高科技园区。设施农业是省政府赋予我省农机部门的三大职能之一。设施农业包括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据调查,标准化日光温室亩均收益相当于大田作物的18倍,节水38%;设施规模养殖场,蛋鸡产蛋量可提高18%,奶牛产奶量可提高12%。发展设施农业,既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渠道,也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更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我省仅蔬菜种植面积就达2772万亩,而日光温室面积只有24万亩。山东发展设施农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农民和企业创造了许多非常好的设施农业新技术、新设备,应组织力量加强调研和试验,筛选出农民需要的技术、设备和应用经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把设施农业做成亮点工程。

5、进军农产品加工领域,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产业化要求农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作业、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经营,形成“农户+农机服务组织+龙头企业”的运作模式。现代农业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食品、蔬菜、果品、畜禽等加工业将得到大发展。农产品加工效益高,特别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是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带动力量,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政府重视和财政支持的重点。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着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的重要作用,农机部门应尽快担当起推进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的重要角色,积极搞好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技术与设备的推广应用,主动配合当地政府,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促进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农产品生产机械化由生产环节向生产全过程发展,向农工贸一体化方向发展,形成农机化与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的新局面。

6、牵头抓好关键技术与机具的研制与生产,为发展农机化提供装备保障。目前我省的农机科研、生产、推广归口不一,相互脱节,特别是信息不能有效集中、分析与反馈,严重阻碍了全面实现机械化的进程。省市农机管理部门应明确相应的组织机构,牵头把农机科研、生产、推广等环节有效整合起来,加强协调调度、信息搜集与反馈,构建以农机科研推广为基础、企业为中心、人才为保障、产推研相结合的农机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农机行业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大型拖拉机、多功能通用型高效联合收获机及各种专用农机产品。开展好玉米、地瓜、花生、棉花、烤烟、生姜、大蒜、水果生产和保护性耕作、节水节肥、设施农业等机械化技术与机具的研发,并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机械化技术与机具的研究。组织好重大项目的联合科技攻关,加快引进、消化国外先进适用农机生产技术,发展农业急需、农民急用的新技术、新机具,为又好又快地发展机械化提供装备保障。

下载农机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机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什么是现代农业

    什么是现代农业――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曾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什么是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定义 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

    什么是现代农业

    什么是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建设新农村村干部是关键

    建设新农村增收致富是基础农历正月十五,伴着不时响起的鞭炮声,来到容城县北部的城子村。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旁,一排排白色的大棚一望无际,天气虽然依然寒冷,但吃完早饭的种植户们已......

    高效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建设途径探讨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国务院领导多次指出:“二十一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提出2005年底,农业部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培养职业农民;2007年的......

    机制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关键

    文章标题:机制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关键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不仅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

    责任心是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关键(定稿)

    责任心是贯彻执行力的关键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美国与西班牙战争时期,美国总统麦金莱把一封重要的信托付给一个叫罗文的陆军上尉,让他交给反抗西班牙的军队首领加西亚将军,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