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跳出“农”字 建设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响亮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毋容置凝,这必将成为十一五规划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旋律。建设新农村关系到整个社会和谐与稳定;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不能就农村发展农村。要突出农村经济建设,开阔眼界跳出“农”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转变观念,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抓新农村建设
我国的农村经济建设一直滞后,主要是因为在工业化初期,大多数国家都是采取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其次因为实行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优先先发展城市,后发展农村等政策造成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因此现在必须彻底更新观念,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抓新农村建设。一是建立城乡统筹观念,消除城乡二元化矛盾。合理调整城乡居民收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统一制定规划,把城乡发展放到同等重要,同步协调发展的高度,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二是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实行城乡统一政策。尽快改变当前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等制度。实行城市居民享受什么政策,农民也能享受什(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么政策。要实行统一的国民待遇,牢固树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受教育社会保障、招工、提干、就业、当兵、创业等方面人人平等的观念。这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农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三是确立公共财政观念,切实提高“三农”投入。过来,农村的投入相当低。据有关数据统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仅占16.3%,金融贷款农村不足5%,财政支出农村占的比例不到10%。这与人口占全社会70%以上的农村极不相称。因此必须加大农村投入,通过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拉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跳出农业,用工业经济发展推新农村建设
农业要发展的更本出路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业经济的带动和推动作用,用工业发展思路发展农业。一是着力发展主导产业,为农业产业化打基础。首先充分重视粮食生产,解决全社会的吃饭问题,确保稳定。继续抓好已成规模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以椪柑、脐橙、猕猴桃为主的水果业,以猪、牛、羊养殖小区和大水面养殖为主的畜牧水产业,以优质烤烟、蔬菜、茶叶为主的特色经作业和以青蒿、百合、黄柏为主的中药材产业。积极探索发展新兴产业。主动与农业科技部门和高校合作,大力推广科技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的农产品。二是壮大基地规模,实施产业化经营。继续做好农产品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和示范片建设。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扩大示范基地和示范片的规模。加快农产品的品改和低改进程,提高产品质量。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企业走深精加工的路子,积极为企业争取优惠电价,加大运输和资金协调力度,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农业经济的带动作用,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着力培育农产品营销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经济的滞后,很大程度也取决于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落后和现代物流没有延伸到农村。这是农产品销售不出去,卖不上好价钱是制约农民增收的关键之所在。应大力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各个乡镇根据当地实际成立农村经济协会组织,让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负责起农产品的销售和农资供应,减小农民个人闯市场的风险。大力推广农资配送制度。对于农药、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实行由生产厂家直接运送到各乡镇农业服务站(或农村经济协会),由农业服务站直接送到农民手中,既保证农资的质量安全、又减少中间环节过多而造成生产成本过大。
三、走出农村,用小城镇发展战略带新农村建设
当代农村的一些集镇规模,就如同七八十年代的县城,而县城却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改头换面,城市面貌变化巨大。现在同样要象当初建设城镇一样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以小城镇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一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小城镇发展。加快县乡公路建设和村村通公路建设;切实做好第三轮农网改造工程,提高农村供电质量;实施自来水进村进户工程和大力建设沼气池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把交通便利的村庄建成农村的物流中心、文化中心,增强农村小城镇的聚集力、带动力。从而达到提高农民生活条件的目的。二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搞活农村经济。
二、三产业是经济(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发展的源泉,大力发展农村作坊加工,凤凰的姜糖销售成功,就是作坊加工的典型例证,积极发展网吧、卡拉OK,以及餐饮业,引导农民从商增收。三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繁荣农村文化。健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广播室和建立文艺队。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四、减少农民,用转移富余劳动力方式促新农村建设
繁荣农村、建设新农村,最关键的出路是减少农民,减少农民就要大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发展非农产业,使农民变成工人、商人。一是加快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加大以劳动和农业部门为主的官方技能培训力度的同时,也要大力发挥农村经济带头人和农村经济协会组织的传经送宝,互相学习致富经验。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成为谋生本领,农民有了技能才可以走出农村。二是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富余劳动力。大力发展劳动中介组织;劳动部门要建立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劳(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务输出关系,在沿海发达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基地,确保劳务输出质量,积极在县城开辟就业岗位,真正使转移的农民进得来、留得住、生活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三是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返乡创业。通过近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一些南下打工较早的农民已致富。要用招商引资的政策,减免税费待方式吸引已致富的农民返乡创业。同时也要设立农民创办企业的专项政策鼓励本地及外地农民都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从而发掘最大潜力建设新农村。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征文:农院夜话
春风拂面,浓浓暖意,4月1日夜,云梦县倒店乡操祝村四组村民陈先学宽敞的院子里,4户养猪大户坐在一起,悠闲地嗑着瓜子,拉起了家常……
“叮铃铃……”突然,陈光学的手机响了起来,“喂,是梅呀,有么事,你真的要回来办养猪场,好,我保证帮你技术,没问题……”打回电话的是陈先学的侄媳妇汪润梅。八年前,她靠打工创了家业,在安陆市富丽小区安了家,跳出了农门。近几年,随着新农村步伐的加快,她决定回老家再创业。
听说,有飞走的“凤凰”要重返“老巢”,在场的村党支部书记陈艮安高兴不已。他掰着指头算了一笔帐。去年他养猪95头,获纯利近几4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要再创网新绩……没等陈支书算完,坐在一旁的爱人扯了一下他的衣角:“别听他吹,去年了不起赚了万把块”。
陈先学的爱人怎么也不相信,接过了话茬“去年我养了50头,接了个媳妇,楼房加了一层,我们赚了多少,都是乌龟吃莹火虫——自己心里明白……”>
坐在另一旁的陈国清更是不服气:“怕么事,钱是靠勤劳得来,现在政策越来越好,养猪也上‘保险’,我是越干越有劲的”。
说着大家更来劲,在场的人合计开来,今年,他们要成立养猪协会,互帮技术、资金,办饲料加工厂,今年大干一番。
夜深了,大家久久不肯离去,只听见猪舍里传出肥猪熟睡的鼾声。
第三篇:三农工作及新农村建设总结
2012年上半年 三农及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镇高度重视三农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突出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农民收入明显提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一镇一业”、错位发展的思路,突出苹果优势地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苹果主导,葡萄兼顾”的高效农业,成立专业合作社,推行农超对接工作,多方面、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提升苹果产业。按照“苹果产业提升计划”要求,注重品种更新和质量提升,一是优化品种结构。通过伐老建新、改接换种等方式,重点推广烟富3号、红将军、太平洋嘎拉等新、优品种,扩大苹果优良品种覆盖率,提高优质苹果产量,发展优质无公害富士果园6000亩。二是加强示范园建设。推行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对新建果园,重点推广矮化宽行密植起垄栽培模式;对郁闭果园,通过间伐措施。实施“风光工程”,完成苹果密植园改造3000亩。三是实施药袋整治。围绕保障苹果质量安全、维护栖霞品牌,采取大喇叭宣传、贴标语挂横幅、发放明白纸,营造铺天盖地的工作氛围,使果农群众自觉抵制药袋、不套药袋,已使用药袋的果 1
农主动摘除、换上好袋。目前,76亩药袋果园152万个药袋全部摘除更换。
二是发展特色农业。按照市有区域、镇有产业、村有特色的思路,立足本地产业优势,打造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一是扩大葡萄种植规模。发挥现有红提葡萄种植基地的产业优势,辐射带动全镇扩大种植面积,葡萄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二是加强帮扶支持。聘请中国农业大学农科院、上海葡萄研究所专家为技术顾问,为果农提供技术保障。计划向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为红提葡萄申报绿色认证,提高红提葡萄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成立葡萄专业合作社。2012年4月,经与大型果品流通企业睿祥农产品有限公司对接、洽谈,成立了“硕果乡”葡萄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6000万元,目前已有1000多户群众加入合作社。该合作社的成立,将进一步提高我镇红提葡萄的竞争力,加快果品“农超对接”步伐,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二、加强农村工作力度,农村各方面工作有效开展 紧紧抓住上级帮扶、部门帮村等机遇,以加强基层班子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为重点,强化措施,抓实抓细,农村各方面工作有效开展。
一是农村班子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今年来,先后两次召开农村干部会议,加强形势教育、政策教育、宗旨教育。扎实开展“信仰、信念、信心”主题教育,引导农村干部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激励农村干部立足本职
岗位、创先争优。结合市直部门包村、选派“第一书记”,确定12个后进村,整合力量、重点转化后进村。从机关中选派年轻干部到10个薄弱村任 “挂职书记”,全面履行党支部书记职责,推动薄弱村各项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二是村级事务规范化程度、班子履职能力进一步提高。村务管理方面,出台了《农村工作流程》,对村级事务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凡是涉及到农村资金、资产、资源、人事等方面工作,各村开好“三会”(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研究决定,填写《重大事项请求报告单》报管区、党委、政府审核把关备案,增强了工作的民主性、公开性,保障了群众监督权、知情权。班子履职能力方面,党委、政府定期调度、实地检查各村年初确定的工作计划落实情况,确保各项工作由“纸面”变成“现实”。为充分调动村级班子工作积极性,该镇拿出50万元的物资补贴帮助各村,拿出10万元奖励工作成绩突出优秀村干部,对不作为、慢作为的村干部,进行诫勉谈话,视情扣发村干部绩效工资。目前,该镇77.8公里农村公路网化示范工程进展顺利,进度达到42%;各村自筹资金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完成各类工程32个。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今年来,争取上级资金、自筹资金3787万元,开工建设了四大“民生工程”,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白洋河埠后交通桥工程。交通桥主体工程于4月份完工,投资16.7万元的白洋河埠后交通桥与镇区之间连接道路硬化结束。二
是农村公路网化工程。抓住上级实施“农村公路网化工程”有利机遇,对全镇77.8公里村级道路进行整修改造,里程居全市首位。目前,全镇已整修连村路7条、长7.1公里,整修村中心大街5条、长5.9公里,完成公路大中修5条、长22.27公里。农村公路破烂不堪、影响通行的局面将有效改观。三是实施环境美化工程。强化垃圾收集管理,投资13万余元,安放各类垃圾箱73个。城管办每隔5天对垃圾箱的垃圾一次清运,确保垃圾有处放、随时清,今年以来,共清运垃圾1000多吨。强化环境卫生维护,加强环卫工人配备,由原来的12人增加到30人,建立健全卫生管理机制,做到了卫生管理无死角、常态化,确保镇区卫生环境随时保持良好的可视形象。今年以来,先后三次组织机关干部对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对卫生死角、管理难点进行了彻底清理。强化村容村貌整治,全镇初步确定一类村1个,二类村5个,三类村2个,采取镇级扶持、村级自筹等方式获取资金,突出整治难点村、打造亮点村。目前,东寨村投资50万元,整修硬化村内道路1公里、浆砌排水沟2公里;东林村投资64万元,整修村内道路2.4公里。其他各村已制定村容村貌整治工作计划,稳步推进村容村整治工作。四是魁星公园工程。投资1200万元规划建设了40000平方米魁星公园。包括魁星楼广场、白洋河公园两部分打造景观优美、设施完备群众休闲平台。
七、工作中的不足及下步打算。不足:由于镇级财力薄弱,在农村村容村貌整治方面相对滞后。特别是,由于集体
经济薄弱,相当一部分村里缺乏资金投入村容村貌整治,致使有的村垃圾成堆,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目前,我镇已做好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前期准备工作,但上级拨款一直没有到位,建议上级加快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工作,尽快解决因垃圾处理不到位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下步打算:一是抓好当前镇村建设方面的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月牙河治理、农村公路网化工程、魁星公园工程、城镇开发等重点工作,加快工期、确保质量,不断优化、美化村容村貌。二是抓好日常环境管理维护工作。城管办要挥主力军作用,全力做好镇区、802省道两侧村庄的环境卫生整治力度,确保环境卫生良好。各管区围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发动基层组织行动起来,做好垃圾处理、卫生管护等日常工作,确保各村村容村貌有一个好的形象。
第四篇:如何建设新农村农民有三盼
在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老百姓对村里事有三怕,一怕村领导吃喝玩乐睡大觉,二怕有钱乱一笔勾销,三怕一人说了算谁也不知道。针对这三怕,我们村的做法是,办好事、解难题让群众都知道。
为了解农村群众对建设新农村有什么新想法、新要求、新建议,我深人到农户家、田间地头,通过走访、交流谈心等多种形式,倾听群众和党员等各方而的心声,归纳起来。对如何建设新农村有三盼:
一盼村民增收有人管。农村群众盼望身边的村干部、共产党员多为农民群众致富增收着想,做示范,当排头兵,带领大家多上些致富新项目,多帮一帮村民增收大事。帮民富,是点燃照亮民心的一盏灯,是检验建设新农村的“试金石
二盼干部办事别扯蛋。老百姓现在最怕的就是有些村干部办事瞎扯蛋,有事相互推“火轮船”,只学不干,只讲不办。他们盼这部分干部别做“上午村里看看报,中午回家睡大觉,下午有事找不到”和“饭前下村聊聊天,饭后握手一溜烟,不到农家和地边”的村干部。能改正这些不足,把关乎村民的小事办实办好,办到点子上,才能温暖民心。解民忧,是燃起温暖民心的一盆火,是衡量建设新农村的一把尺子
三盼长效机制要键全。许多农民群众提出,使党员经常受教育,让群众长期得实惑这个主题不走样。村民们说:用很短的时问要把部分村干部身上存在问题都解决了。那是不现实的。“党群致富联合体”、“党员科普小组”、“党员帮富对子”等载体不但能拉近党群之间的距离,也是了解群众对党员有什么要求的有效途径,更是对照建设新农村的一面镜子。
我觉得,建设新农村,必须先做新村官,当好新农民。新村官可以理解为,观念超前,能文能武,敢于叫响从我做起,向我看齐。思想守旧、不求进取、观念不新是许多村民的通病,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们村开办了农民实用技术和新知识培训夜校,利用晚上时间进种养技术、礼仪、经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全面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新型农民。
**村是**市有名的蔬菜生产专业村,有菜田2800亩,生产一线妇女占总劳动力的85,妇女成为蔬菜生产主力军。我深深地认识到,靠一家一户“单兵”闻市场,已不适合发展要求,只有组成产供悄一条龙的“联合体”,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003年7月1日,在区、镇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村蔬菜产销合作社挂牌成立了。合作社制定了种植计划,实行“六统一”,即统一引进新品种、统一传授新技术、统一供应农药化肥农膜、统一运输、统一检测、统一销售。近年来,合作社共销售各种蔬菜2600多吨,销售额达500万元。2004年,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村生产的黄瓜、芸豆、茄子为“万绿春牌”绿色食品蔬菜,年可增加农民收人30多万元。
作为女村官为了家乡的明天更富裕,为了父老乡亲日子越过越红火,我将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之奋斗,带领乡亲们创造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立足三农调研新农村建设
立足三农调研新农村发展
摘要:在整个社会中农村农民占了很大的比重,农村的建设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途命运,十一五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斩落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关注农村,解决农村现存问题,建设发展完善农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关键词:三农新农村改善现代化建设
作者简介:龙金贵,1990年4月25日,男,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94061
43一 调查背景和目的我的家乡是在苏黑龙江的农村,曾经是一度相当的贫困,但是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却是另一翻景象,这次,我利用寒假返家的时间,对家乡附近的几个村庄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调查,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的变化,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时间: 2010-02-12——2010-02-18
地点:家乡附近农村
方式:在村干部陪同下对个别家庭随机进行提问调查,通过村里同学,亲戚朋友了解
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
二 总体经济状况
(一)经济发展:在公元2000年前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过黄河牌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转投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
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车的行驶量多如牛毛,摩托车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0%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
(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
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殿咀村,姚家店村都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我县柑桔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县境还没有一家对柑桔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鲜销。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问题二: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据调查,今年农民购买玉米种、麦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3.41元和18.48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张10.5%和24.6%;磷肥、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由于我县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种草养畜可用耕地空间缩减,玉米、红薯等饲料作物播种面积也在减少,加上牲猪饲养方法落后,目前农民牲猪、山羊、黄牛饲养量难以实现有效增长。靠山村有效耕地1300亩,实施退耕还林3900亩,荒山、荒坡都进行了退耕还林,几乎没有多大的空间发展养殖业。三是自然灾害频繁。
问题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生活不方便。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虽然现有水利设施经过近年来的除险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强,但沟渠因无资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设施有“有肚无肠”的现状。二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调查的3个村,虽然都有县、乡道经过,公路通村率达100%,甚至有的村已经修通了通组公路和桔园路,但是路面狭窄,路况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季冬雪时节,有的村公路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车。全县公路通村率高和路况差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运输和农产品交易难,农民生产成本高,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制约了农村经济快速有效发展。三是安全饮水难保障。从走访的几个村中来看,大多还存在着饮水难的问题。
问题四: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民没有基本保障。一是农村教育负担仍然很重。一方面,教育布局调整不科学。北大山村一年级有10个学生,因教育布局调整撤了学校,学生只有到镇中心完小读书,家长因孩子太小只好实施“1+1”工程(即花一个劳动力去陪读)。一位家长给我们说:“国家虽然减免了学杂费,但现在要
一个劳动力陪着,负担还是很重”。另一方面,教育成本过高。有位村民给我们算了一笔帐:送一个学生,每学期按400元计算,读完小学、初中9年需要7200元,读完高中要1万多元,读完大学要5~6万元按目前我们人均收入计算,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8年多的纯收入。二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另一方面,看病难问题仍然严峻。调查发现,农村的“看病难”比想象严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农村看病难带来了福音,但据一位农民反映:“原来看病只要50元的,现在需要100元,国家报销50元,自己还是要出50元,搞去搞来没有少花钱,捆着绑着一个样”。三是社会保障事业刚刚起步。目前,我县农村的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刚刚启动,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农村低保范围窄、金额少,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救助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四 建设新农村重要举措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任务是发展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就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中央确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句话、二十个字”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头一条就是“生产发展”。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主要途径。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必须首先立足于农村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还是改善生态环境,都必须以现代农业为基础。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以人为本落实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就是要以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新农村建设的每一个目标,都是紧紧围绕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等等这些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为根本
出发点和落脚点,处处体现了以农民为本的思想。
生产发展要依靠农民,生产发展离不开农民,农民是生产发展的第一要素,同时生产发展也是为了农民,造福农民,使农民充分享受建设和发展的成果;生活富裕就是让农民生活富裕,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也是我们党在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乡风文明,归根到底是农民的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通过农民的文明,来体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就是指村庄形象必须清洁、整齐,生气勃勃,人与人之间和谐,生态环境好,人与自然和谐,体现出一个友好型农村;管理民主能否实现,关键在农民,农民必须具有科学的民主意识,通过民主选举、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来实现科学的管理民主化。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二十个字”为目标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推进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农村的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其宗旨和目标是使城乡经济社会能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在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条件的新形势下,推进新农村建设,不能单纯就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而要跳出三农抓三农,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来谋划、来推进,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和支持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城乡关系,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另一方
面要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消除妨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和政策限制,着力培育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统筹城乡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打破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 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个人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
2、明确部门责任,强化新农村建设监督考核。
3、作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
(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1、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
2、加强科技培训,推动农民自主创新
3、推行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自主创新。
4、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四)乡镇干部多下乡体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
(五)对城乡要求一视同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和谐化
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展开上要有重点,同时通过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部门上下协调,共同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1).[2] 孙荣欣 王艳萍主编·学术纵横[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