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农贸市场改造步伐,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
关于加快农贸市场改造步伐,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建议
乐清代表:郑小琴
农贸市场是城乡居民“菜篮子”商品供应的主要流通渠道和场所,与当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农贸市场更是一个地区城市文明状况的缩影,是老百姓生活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体现,直接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随着我市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农贸市场发展滞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与我市经济发展和百姓需求已极不适应,改善农贸市场的购物条件、提高市场档次已迫在眉睫。现结合农贸市场的现状及成因,就如何加快改造农贸市场以提升我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建设宜居城市提几点看法。
一、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
就我市当前农贸市场的状况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数量多但规模小。温州共有登记在册的农贸市场230个,除新建的浙南农贸市场等几个上规模上档次市场外,绝大部分属于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以下的低档次、小规模市场或马路市场。以乐清为例:乐清现有登记在册的农贸市场28个,根据乐清市工商局2007年调查数据显示,还有约30个规模不一的农贸市场尚在无证照经营状态,而分散于城郊结合部与农村的小市场则不计其数。但在诸多农贸市场中,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包括5000平方米)的,仅6个;市府所在地乐成镇有三分之二市场的营业面积低于“温政办„2005‟2号文件”规定的最低标准:2000平方米; 1
重点集镇虹桥镇农贸市场的营业面积均不足2000平方米。在登记在册的28个农贸市场中,13个市场的固定摊位数不足200个;尚有3个集镇的中心菜市场营业面积不足600平方米。(附件:2007年度乐清市农贸市场(有证照)规模图)
二是布局不合理。我市大多数农贸市场建于90年代。从市场初建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间,我市城市面貌有了极大发展和改变,城市中心外扩,新老城区的居住人口、消费需求消长变化,而这批市场还停留在老地方。另外,很多新发展起来的工业区、住宅区因没有适时建设农贸市场,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十分不便。比如,在虹桥镇西工业区、仙垟陈、四都等工业聚集区,因工业区的发展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但附近没有农贸市场以满足工业区的消费需求,于是各个工业聚集区外的马路上便形成了颇为壮观的露天市场。
三是硬件建设滞后。除近年新建的极少数市场外,我市农贸市场硬件建设普遍滞后,普遍存在“脏、乱、差”的现象。全市61%的农贸市场没有泊车位,46%的市场没有配备管理房。大部份市场仍为简易的棚顶式结构,棚顶老化失修,失去基本的遮阳挡雨的功能,经营户们纷纷在各自摊位上支起了各式雨布,使不少市场面貌显得破烂不堪;而消费者雨天也要打伞进场购物,既不方便,也使市场内更加拥堵,购物更不顺畅。大部份市场内供电线路缺乏系统检修,经营户私拉电线交错如蛛网,不美观更不安全。全市未改造的市场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现象。此外,原有的节约型设计致使市场内摊位面积狭小、没有仓储空间且通道狭窄,供水、排污设施简陋,造成市场内地面污水流溢、气味难闻,消费者对此怨声不断。
四是秩序混乱。我市大部份农贸市场显得十分拥挤杂乱。市场
附近场外经营、市场内充斥流通摊点,通道上堆放杂物或占道经营,车辆随意停放,食品经营摊位生熟不分等现象十分普遍。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不诚信经营行为时有发生。在无证照的市场、马路市场、露天市场,上述无序经营现象更普遍。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造成我市农贸市场总体档次低、购物环境差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市场规划设计存在缺陷。上世纪90年代,农贸市场建设初期,其规划设计基本上未经科学论证,大多是从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出发,前瞻性不足,导致新建成的市场使用没多久就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了,由此还出现了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导致市场购物环境先天不足。
二是市场建设资金短缺。因资金短缺,使现在应该搬迁的搬迁不了、应该扩建的难以扩建、应该新建的无法新建、应该改造的没有能力改造,各个农贸市场存在的硬件建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政府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或建立相关激励机制的力度不够,而举办单位对投资农贸市场信心不强,制约了市场投入的跟进。资金投入不足成了制约当前农贸市场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市场管理不完善。现行的管理方式多处在初级的、粗放型的阶段。市场投资方、举办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意识不强,经营管理理念陈旧,短期行为突出,市场管理不到位。在我市许多村镇菜市场,还存在着将经营管理权承包给老人协会、村委会或社区的现象。另外,市场内经营者整体素质不高、政府各部门对农贸市场的控制力减弱,也是出现市场管理问题的原因。
三、温州市市场改造提升进程:
2007年7月30日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温政办[2007]124号“关于印发温州市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及“温州市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实施方案”已经明确指导思想、改造目标、改造原则、时间安排、政策措施、职责分工等,建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各城区、县市基本上都相继成立了由分管副区(市、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关于《温州市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实施方案》的补充意见,更加明确政府在改造资金投入,政策处理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但是,到目前为止,改造进程缓慢,具体落实不到位。原定2007年完成改造计划的20%,但据我了解,到现在为止,各县、市基本上刚启动,且政策性难题重重。
三、关于加快提升改造我市农贸市场的几点建议。
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是一项民心工程。搞好辖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切实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不但可提高政府的形象与品位,而且可增强区域经济的发展潜力,提升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也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再就业的有效途径,更是贯彻落实食品安全“特别规定”的必然要求,对促进城镇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针对目前我市农贸市场的总体状况,就如何加快市场的提升改造步伐提以下几点建议:
1、市政府要加强督查督办力度,很抓文件精神的落实;特别是有关土地、规划等方面的审批手续与政策处理问题;
2、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从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大对农贸市场改造的扶持力度,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做到特事特办。
3、进一步加强部门配合、明确职责分工,确保按计划完成改造任务,并取得实效。
第二篇:关于加快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报告
关于加快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
2010年8月20日,县人大钱庆法主任专程到县工商局调研,就下一步关于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作了专题指示,按照主任的指示精神,现就加快我县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是一项事关食品安全、事关城市品位的民心工程。近年来,省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指导和扶持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截止2009年底,Ⅹ已按照市政府的计划安排完成了Ⅹ市城区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任务,Ⅹ等地也正逐步开展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工作。
我县农贸市场数量较多,但大部分存在市场规模小、档次低的问题和“脏乱差”现象,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甚至有些市场因为结构老化等原因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目前我县有证农贸市场19个,其中规模较大的仅Ⅹ综合市场,但相比之下档次不高,市场档次低下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县经贸发展水平和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我局作为市场主管单位,近年来虽然在硬件设施、管理秩序、食品安全等方面对改造提升工作进行了指导和规范,并积极帮助业主申报星级市场和消费者满意市场。但由于不具备政府优惠政策落实和财政补贴的支配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局对市场改造提升工作的扶持力度,同时也挫伤了市场举办者投入市场改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阻碍了我县市场改造提升工作的总体进程。
鉴于上述情况,为加快推进我县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切实将我县市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环境优美、购物方便、卫生安全、群众满意的购物场所,使农贸市场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水平相适应,逐步形成现代流通市场体系,我局建议县人民政府抓紧出台《Ⅹ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实施意见》,并参照《Ⅹ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Ⅹ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相关规定,在成立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时,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商局,明确由工商部门作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的牵头部门,经贸、财政、发改、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审计、房管、卫生、城管、消防及有关乡镇政府根据各自职责要求,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恳请县政府安排专项资金,解决我县农贸市场改造提升。
特此报告
第三篇:浅谈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
浅谈农村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
农村农贸市场是一个城镇的窗口,一个城镇的形象,一个与千家万户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或缺的“菜篮子”。随着城镇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百姓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渐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农贸市场所能提供的服务和要求也日益增高,这些都将促使现有的农村农贸市场发生一系列的改造,以此来适应日趋成熟的农村日常消费这一个充满生机的大市场。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露天市场、马路市场、街道市场逐渐退出舞台,在各级政府及工商部门的引导、提升、规范下,农村农贸市场应运而生,市场商品丰富鲜活,购销两旺,极大地拉动了农村消费,并在解决就业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农村农贸市场虽经过三十年来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仍普遍存在着市场设施简陋,管理粗放等问题,尤以“脏、乱、差”现象最为突出。因而,如何对现有的农村农贸市场进行有效的改造,并努力提升其品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一、现有农村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农贸市场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市场举办者多元化后,第一责任人的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对市场经营的认识不到位,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市场投入难以到位。二是市场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部份是有关家属及关系户,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缺乏市场管理经验,更谈不上运用信息化管理及抓好市场食品安全建设。
三是农村市场的经营者文化偏低,素质不强,缺乏经营诚信守法意识,短斤缺两、以次充好、强买强卖等不诚信经营行为时有发生,对自身的经营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
四是保洁不到位。农村农贸市场普遍存在给排水设计缺陷,加上有的市场业主为了节约经营成本,减少开支,减少保洁人员,造成市场垃圾随意堆放,卫生状况极差(尤其是水产、活禽、肉类等交易区)。
五是生熟食经营不分离,经营熟食的摊位未设臵“三防”措施。活禽区不分离,直接影响经营场所卫生。
六是乱设摊、占道设摊现象严重。农户的自产自销、无序的流动经营是农村农贸市场的普遍特点,这些经营者随意性强、流动性大,难以管理,随处设摊、乱设摊、乱丢垃圾现象严重,逃费又逃税。六是存在强拉客、乱吆喝的现象。同行相争、强拉顾客,为了一笔生意同行之间经常会发生口角,争吵不休甚至打架斗殴,导致市场交易秩序混乱,管理工作难度增大。
七是市场划行归市不清,货物摆放混乱,堆放无序,乱拉乱搭现象普遍,许多经营户错误地认为,摊位已经买来或租下了,只要自己税费交足谁也管不着我,随处乱扔经营垃圾。八是市场管理不到位,一味追求市场招投标的收益,对平时的服务和管理根本不重视,对乱占道、乱设摊缺少有效的管理和教育,致使有的市场摊位成了仓库,货物堆放过多,又不够整齐,车辆任意停放,影响市场的总体经营环境。
二、“脏、乱、差”的根源及成因
上述仅是农贸市场普遍存在的种种现象,要想有效地对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就得深入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事在人为,经营环境和品位上不去,经营人员的素质不高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一是农村农贸市场的经营户成分复杂。大多是没有多少经济实力的农民、下岗工人、待业青年、退休人员、残疾人员等,基本上都是原始摆地摊出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经营素质和经营理念极差。近年来社会闲散人员、外来流动人员纷纷拥向农村农贸市场,增加了市场管理难度。
二是缺乏正常性的经营教育。农村农贸市场内的经营户,普遍存在小市民意识较浓,法制观念淡薄,文明经商意识欠缺。在经营中只顾自己的经营小场所,不顾及消费者及其他经营户,缺乏大局意识。加之原来平时摆地摊养成乱丢垃圾的坏习惯,要求他们整理干净摊位周边的垃圾,非常困难。市场管理者又缺乏正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经营理念教育,并且不愿投入过多成本,难以治本。
三是市场整体规划欠缺是主要关键。农村农贸市场普遍存在设计缺陷,在内设臵上大多存在给排水设计不畅,电线线路设臵不科学,无摊位物品摆放设臵,场内通道狭窄,拥挤不堪。在外部设计上,大多农村农贸市场未设计停车场、绿化带,活禽区、自产自销区。市场设计的不科学性直接影响市场的整体功能,给市场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四是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疏忽社会效益也是直接原因。农村农贸市场的举办者大多是村级机构,规模小收益更小,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往往无管理人员或由村老人会代管。而乡村的经营者又是小本生意,为了节省入场经营的摊位费用,迫于生计,围绕在市场周围弄堂兜售,整天和管理人员兜圈子。
三、对农村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几点看法
农村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工作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列入考核范围。改造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只有加大硬件投入,加强对市场业主、经营者的教育力度,做好经营管理,才是提升市场经营环境、提高市场档次,满足农村人民生活、便利购物的根本所在。在具体的可行性操作上,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改造提升现有的农贸市场。
首先,当地政府要列入议事日程。农村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城镇规划,各级政府在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结合中心村及旧村改造建设,应合理布局农村农贸市场的规划,有序推进农村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步伐,以改善农村日益增强的物质生活需求。
其次,工商部门要做好引导、扶持、规范管理工作。农村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工作,工商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参谋,甘做苦力、敢当主力,加强农村农贸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改善市场经营环境。督促市场举办者按照我市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和小菜场整治规范标准要求进行改造,整体提升市场的品味和档次。
第三,市场投资者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成败关健在市场举办者,市场业主应按照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切实担负起市场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认真学习《浙江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和浙江省工商局《关于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意见》,对照要求和标准加强管理,全面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市场整洁、有序、繁荣的发展。
第四,加强市场经营户的素质教育。每个经营户都是直面消费者和外来顾客的小小窗口,经营者的素质体现的是一个市场经营环境及文明经营的程度。因此加强经营户素质教育是抓好农村市场管理工作的一项重中之重工程。工商部门及市场举办者要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通过正反结合及诚信经营户、五好经营户等评比载体,使经营者从根本上认识到诚信经营、合法经营、有序经营的重要,也要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对市场经营所能产生的影响,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经营会对社会产生的正反面影响。
第五,加大市场投入,改变现有的脏、乱、差面貌,切实提升市场的档次和品位。市场的硬件要向人性化的改造过渡,舍弃过去简陋至极的市场硬件,达到整洁、美观、有序、实用的要求。
第四篇: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审批程序
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审批程序
一、不涉及加层、扩建、新增用地的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申报材料:
1、项目申请报告一份(乡镇、街道在报告上盖章同意);
2、附件:
(1)村经济合作社证明文件复印件一份或其他业主营业执照复印件一份;
(2)村经济合作社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一份或其他业主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3)如委托办理,需委托书及被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
(4)其他相关材料。
发改局审查后下文批复。
二、涉及加层、扩建、新增用地的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申报材料:
1、项目申请报告一份(乡镇、街道在报告上盖章同意);
2、规划方案及初步设计文本一份(须组织相关部门审查);
3、附件:
(1)村经济合作社证明文件复印件一份或其他业主营业执照复印件一份;
(2)村经济合作社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一份或其他业主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3)如委托办理,需委托书及被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
(4)审查会会议纪要;
(5)其他相关材料。
发改局审查项目申请报告后下文批复;会同建设局审查规划方案及初步设计,通过后下文初步设计批复。
发改局审批科
2012.05.30
第五篇:乡镇加快林相改造步伐汇报材料
乡镇加快林相改造步伐汇报材料
乡镇加快林相改造步伐汇报材料 为切实改变城区周边山体的森林景观,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我们按照“美化磐安”行动要求,于启动林相改造工程,重点抓好城区周边、高速公路连接线、42省道、40省道两侧山体的林相改造。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今年已完成了海德周边山体林相改造200亩和下应公路边800亩林木疏伐清理抚育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林业干部、相关驻村干部、村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协调山体林相改造工作中的关系,解决工作实施中涉及的困难和问题。
多次召开林相改造会议,专题研究林相改造计划、重点地块规划,商讨改造模式和抚育措施,落实人员、资金保障,确保了林相改造有序实施。二是明确职责分工。在落实林相改造地块的基础上,一方面,加强与县林业局的对接联系,确定林相改造施工设计方案;另一方面,将工作任务、工作责任落实到分管领导、各驻村干部、林业干部和相关村,并要求镇干部多与村干部、农户沟通协商,切实做好政策处理、组织实施工作。
三是强化工作举措。在政策处理上,针对林相改造实施地块涉及农户多,如联谊下应公路边和荷塘社区香山地块涉及一村二居、400多户农户,我们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采取领导分块负责、镇村干部包干负责,坚持思想感化和政策引导并举,得到了农户的大力支持,目前已全面完成了联谊下应公路边和荷塘社区香山地块计1000余亩的政策处理工作。在操作施工上,建立镇领导、林业
干部联系制度,推行业主承包经营,确保工作进度。在质量管理上,按照林相改造技术规程和作业设计,组织林业干部深入实施地块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把好林木间伐抚育、造林补植等各个环节,确保林相改造项目建设的质量。在林相改造中,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群众认识不到位、机制创新不够深入等问题,制约了我镇当前和今后林相改造工作的开展。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创新方法举措,加大工作力度,做好森林抚育、彩色树种种植,切实推进城区周边山体林相改造工作,力争到2015年完成5000亩林相改造任务,全面提升城市周边山体的森林景观,为森林城市创建、品质山城建设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