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铜陵县农业生产用电存在的矛盾与对策
关于铜陵县农业生产用电存在的矛盾与对策
2010-06-29 16:51:45|分类: 能源发展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关于铜陵县农业生产用电存在的矛盾与对策
近几年,铜陵县农业生产用电存在的矛盾相当突出,农业生产电费收缴难的矛盾则更为突出。由于农业生产用电诸多问题的客观存在,以及不少农民、特别是不少农村基层干部对农电体制改革和一、二期农网改造政策的不了解、不理解,致使每年的市、县人大代表提案、政协委员建议居高不下,甚至圩区乡镇的不少村干部就农业生产用电问题联名上书市、县党政领导。市、县供电公司的负责人也多次与相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村干部对话,对缓解矛盾虽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农业生产用电存在的主要矛盾
1、农网改造“面”的矛盾
由于一、二期农网改造资金的限制,省计划委、物价局、电力公司就农网改造原则范围作了明确规定,即农网改造只改造农村居民生活用电的综合线路,解决农户的生活用电质量问题,抗旱、排涝等农业生产用电不在农网改造范围之中。供电公司也无力将农业生产用电列入农网改造项目中。对此,不少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不理解、有怨言。
2、农业生产线路产权矛盾
农业生产用电线路属于农村集体资产。根据国家农电体制改革和农网改造的规定、要求,只有实施了农网改造的农村电力资产供电部门方可接收并实施维护管理,而农业生产用电线路不在农网改造范围之内,因而这部分资产未收归供电企业,其产权和维护管理责任仍属于村级组织。而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则不理解,强烈要求所有的农业生产线路供电部门都应接收并实施维护管理。
3、农业生产用电安全矛盾
由于目前农村实行的是分田到户,所以农业生产用电线路基本上处于无人管理、无人维护的状态。农业生产线路存在着路径长、线径细、线路老化等诸多安全问题,这些问题既不能通过农网改造加以解决,老百姓、各乡村又无力解决,导致未改造的农用线路恶性循环,绝大部分都不符合安全供电的要求,甚至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对此,供电公司所属各乡镇供电所曾多次要求村里进行整改,并下达了整改通知书,不少行政村却以无钱整改、无能为力为由,听之任之,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口头官司、文字官司便打个不停,供电公司穷于应付、苦不堪言。加上农业生产用电的季节性特点,农业生产线路被盗现象也非常严重。
4、农业生产用电电费矛盾
铜陵县的地理结构较为复杂,既有洲区、圩区,又有山区。特别在圩区,农田水利设施普遍较差,易旱易涝,导致农业生产对电的依赖性较大。每年的抗旱排涝等农业用电既频繁,用电点又多,因此,无表用电的挂钩搭火现象特别严重。绝大多数老百姓对这些用电没有申请装表计量的意识,供电所也想和各村联手加强这方面用电的计量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甚微。供电所只能向各行政村收取农业生产电费,许多村级干部为了向老百姓凑足电费,几乎疲于奔命。
二、目前农业生产用电的收费现状
1、铜陵县供电公司收取农业生产电费的方法
目前铜陵县供电公司收取农业生产电费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按照传统的模式,即供电部门将台区总表电量减去协议线损电量,再减去到户生活用电电量,即为农业生产电量,这种收费方式最为简单、最为普遍,对行政村而言弊端也最多,因而老百姓和村干部反映也最大;二是对用电秩序比较好的供电所供电辖区采用农业生产用电由供电所装表计量收费的模式,这种方式是最理想的方式,但实施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也更需要广大农民的高度自觉;三是采取台区综合电价的模式,即供电公司将台区总表电量减去到户生活用电电量,即为农业生产电量,并执行台区综合电价,这种方式电价最低(第一种模式的电价执行农业生产到户电价,为每度电0.78元,而这种模式的电价为每度电0.547元,就是考虑到第一种模式扣减线损的因素,每度电至少还便宜0.14元),如果村委会管理
得当,不但能缴清电费,还会有不小的节余,西联乡和平片(和平供电所供电辖区)目前执行的就是这种方式。
2、关于田亩电费
铜陵县供电公司根据行业规定不提倡按田亩向老百姓收取农业生产电费,但不少乡镇、行政村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自己向老百姓采取了这种办法,标准却较低,为每年每亩10~40元,平均每年每亩不超过25元,结果收到的电费大多远远填补不了农业生产电费。
3、兄弟县供电公司的典型做法
2005年12月1日,铜陵县供电公司负责人带领有关人员到我省含山供电公司调研取经,获取了一些做法和对比材料。
含山供电公司2004年在林头镇双前行政村尝试推行农业生产电费随照明发票一道收取的电费结算方法,2005年又在全镇推行了这种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据了解,2006年含山供电公司拟在全县推广。
这种结算方法是:农业生产用电全部实行以“大”表计量(所谓“大”表,是指田亩按自然集中片装表),将所抄见的电量按事先统计核实的受益田亩,通过微机分摊到户,由农民自行到供电所与照明电费一并交费。
以前林头镇农业生产电费平均每亩每年要向老百姓收取70元,实行这种结算方法后降至每亩每年22~30元。该镇代圩自然村的农民代传水说道:“我家种了近10亩田的水稻,过去一年一亩田要交电费90多元,光电费就近千元,电费负担太重,而今年到目前为止(2005年9月)我每亩田只承担了电费22元多一点,如今我敢用电了。”
需要说明的是,含山供电公司在农业生产电费上采取了这种结算方法,但农业生产线路的产权、维护管理等仍属各行政村。
三、解决矛盾的对策
1、加强宣传,端正认识
农电体制改革和农网改造是政府行为,各级政府才是“两改一同价”的领导者。因而,一方面供电部门要向广大农民、社会各界继续做好这方面的宣传解释工作,使大家知道,“两改一
同价”的范围和标准体现的是国家的政策而非供电企业的意志;另一方面各级政府领导部门也不能一改了之,让供电企业独立承受改革适应期的“阵痛”。供电公司是企业,不是政府。各级政府应正确理解、体谅供电企业的难处,积极帮助供电企业化解矛盾、消除误会。电力为农民、为农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是供电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农村电力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只有全社会的真诚理解和有力的支持,供电企业才会更有条件、更有后劲的为统筹城乡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2、积极做好农网线路的安全用电管理工作
在配电网中,农村配网是相对薄弱的环节,而农业生产用电线路则是最薄弱的部分。特别是农忙季节和汛期,农村抗旱排涝用电急剧增加,线路私拉乱接现象尤为突出,因而,更要重点关注农电安全管理。作为供电部门,一是要利用一切媒体进行农村安全用电宣传;二是要确保配电台区漏电保护装置运行正常;三是要及时处理所辖资产的安全隐患;四是要及时处理各种农电报修;五是要督促、指导农民(村)农电集体资产的安全管理。
3、农业排涝电费政府买单
铜陵市政府为了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做出决定,从2005年度开始,铜陵的财政每年列支一定的费用,用于支付农业排涝电费。这一举措在全省尚属首例,在全国也不多见。这一政策的出台,无论对农民,还是对供电企业都是一件大好事,对降低农网线损也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4、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漏电现象,严厉打击窃电行为。
首先,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级用电管理人员向广大农户反复进行反窃电和反违章用电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用户的电力法律意识。第二,因地制宜解决漏电问题。农电工要频繁进行台区低压线路的巡视检查,发现无表计量的挂钩搭火现象及时制止,并协助村委会回收农业生产电费或指导其办理装表用电手续。第三,县供电公司和县公安局联合成立了电力治安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其作用,狠抓窃电典型,威慑其它窃电违法犯罪行为。第四,对一些容易产生窃电的计量装置,投入资金进行各种类型的反窃电改造,积极从源头上堵住窃电。
5、进行农业生产线路改造试点,并逐步推行农业生产用电全部由供电所装表计量的收费模式。
对农村的农业生产用电,铜陵县供电公司准备吸取兄弟供电公司的经验,试行农业生产电费随照明发票一道收取的电费结算方法,并准备试行一表多卡的IC卡电能表计费,取得成功经验后再予以推广。
对积极性较高的乡镇和行政村,争取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采取“三个一点”(供电公司出一点、政府出一点、行政村或老百姓出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对农业生产线路进行改造试点,逐步使其与居民生活用电彻底分开。
实施上述措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大家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这一过程将会大大缩短。反之,将可能延长。目前,农村农业生产电费欠费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就更需要县乡政府、村委会班子的大力支持,积极协助供电企业回收电费,竭力减少因欠电费而遭受不得已的停电。
四、一点思考
农网改造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农网改造如果不全面、不彻底,则会留下很大的隐患。目前的现状是,农民的生活用电线路改造后产权和管理责任收归供电企业了,没有改造的农业生产线路仍然归村级组织。这样一来,供电企业就被置于矛盾的焦点之中。老百姓不愿理解这种范围的农网改造是政府指令行为,他们更多的是埋怨供电企业。由于农业生产线路的管理状况、安全状况和负载能力较差,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用电电费的回收。一位乡长身份的市人大代表在一份建议中写道:“由于欠供电所的电费,供电所只能以停电的方式向村委会追讨电费款,停电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秩序,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党群、干群关系。”对此,供电企业感到既委屈又尴尬。因此,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将下情上传,由中央政府或中央政府的相关部门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并尽快开展第三期农网改造,而第三期农网改造的重点则应放在农业生产用电线路的改造上面。
第二篇:浅析交通建设中存在的矛盾与对策
浅析交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陈祥猛
市八次党代会和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全市上下强力推进“六大工程”,构建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于一体的大交通格局,将恩施市建成承东启西、接南纳北、内畅外联、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枢纽城市。为快速推进“六城同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恩施市吹响了城市建设大提速号角,把龙凤新区建设放在了突出位臵,交通建设也是重点建设内容之一。11月15日—11月17日,市委党校青年干部成长工程培训班交通城市管理组学员队龙凤新区建设展开了调研,发现在快速建设同时还存着许多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对大交通建设带来很大影响,给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一、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研,我们发现交通建设中与群众存在着诸多矛盾,有政策性质问题,市场利益驱使问题,也有管理体制等问题。
㈠征地拆迁矛盾重重
随着建设“和谐社会”理念的不断推进,以人为本的工作宗旨日显突出。国家关于征地拆迁的规定和要求越来越严格,杜绝“强拆强征”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而征地拆迁的难度也与日俱增。
1、“两违建筑”难以控制
项目正式动工建设前有一个较长的前期工作时间,主要是项目设计工作,从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到施工图设计,项目线位走向正式确定,待招投标工作完成后即可开工建设。伴随项目前期工作,老百姓沿着道路设计走向进行房屋修建,成线状沿线位布局。从龙凤新区调研情况看,自2012年1月至10月,立案调查“两违”案件322件,其中规划部门立案192件,国土部门立案140件。龙凤镇对“两违”行为重拳出击的整治措施有效遏制了龙凤新区的“两违”势头,但从调研的整个涉及数量上看,整个社会的“两违”形式非常严峻。以209国道龙凤坝至谭家坝段改扩建工程为例,目前项目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而“两违”建筑却沿着线位急剧增加。“两违”行为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给国家带来了较大的负担,增加了征地拆迁资金,同时给社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老实人最吃亏”成为了百姓口头禅。
2、补偿标准引发众多矛盾
一是大多数群众不了解征地拆迁的补偿标准,对“征地拆迁”工作组不信任。调研中发现,由于区域位臵关系补偿标准各不相同,很多百姓对此无法理解。舞阳坝办事处的补偿标准为12.8万/亩,而龙凤镇小龙潭村的补偿标准为8.64万/亩,同样的土地,地理位臵相邻,补偿标准却相差很大。百姓对政策2 无法理解,认为拆迁工作组私自降低补偿标准,自己的补偿标准不及别人,这种不信任和不平衡的心理状况,常常导致矛盾的发生,并给征地拆迁带来很大困难。
二是民众对征迁补偿诉求越来越高。由于受教育水平和地区开放程度影响,很多百姓认为“国家富有,闹一闹说不准可以多补点,不拿白不拿”。我们项目所在地的群众,面临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房屋被拆的时候,不是也不会站在支持项目建设保全公众利益的角度对待补偿问题,导致恩施客运中心站、公交停保场等许多交通项目无法真正意义的开工建设。特别是虎民一级路打靶场至民族路400米的拆迁问题,直接拖延虎民一级路的工程进度,最低延缓了该项目2年时间投入使用。
3、安臵房建设相对滞后,“二次拆迁”问题时有发生 在征地拆迁过程中,被征迁农户普遍认为安臵房建设滞后,要求征地拆迁安臵同步推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征地拆迁工作的开展。同时,被拆迁农户房屋拆迁后,全部租住在外,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尤其是老年多病的老人,对寄居生活很不适应,如若不能如期交付安臵房,势必形成较大的社会稳定隐患。从龙凤镇政府了解到,截止目前,龙凤镇已签订土地补偿协议9271亩1905户,征收房屋302栋364户,拆迁房屋150栋172户。目前被拆迁农户多租住房屋或者寄居亲朋好友处,倘若安臵小区不能按承诺两年交付,被拆迁农户在盼望落空时很可能形成新的矛盾纠纷。由于被拆迁户大多属于农民,长期进行农业生产,没有其他生活技能,更没有投资观念。在一次性获得补偿资金后,不能正确合理的使用,很多挥霍一空,当补偿安臵资金使用殆尽、生活无任何保障时,他们很可能会返回原土地上,极易带来“二次拆迁问题”。从龙凤小龙潭村调研了解到,由于人多地少,普通家庭获得的补偿以10-20万居多,如不妥善安臵,这将给社会稳定带来很大压力。如恩施市客运中心站和货运中心站建设,前两年原已补偿给被拆迁户的征地和拆迁费用由于现行的补偿标准提高,被拆迁户要求二次补偿,这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㈡建设资金及人才缺乏
大交通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而上级补助资金有限,本级财政筹资困难,导致很多交通项目无法落实。以209国道绕城线为例,经过全市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该项目基本完成了开工前的所有准备工作,但拟采取的以土地换项目方案至今无法敲定,本来计划今年上半年就要开工的项目到现在仍然无法开工建设。又如大家熟悉的通畅工程,这是一件为民造福的好事。但由于上级补助每公里只有30万元,而实际每公里需要投资在50万元左右,20万元的缺口需要乡镇办自筹,成为很多乡镇办想修路而不敢修路,修路质量无法保证的根本原因。
人才稀缺问题较严重。交通系统人才缺乏,不能满足大交通建设需要,尤其是乡镇办公路中心的人员配备,年龄偏大,4 专业技能不强,难以胜任日益增大农村公路建设养护重任。
㈢农村道路建设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全市208个村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成农村公路1876公里,其中县道280公里,乡道1062公里,村道534公里。但相对于全省平均水平来说,恩施市农村公路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计划少,农村公路总量不足
由于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只能修到建制村的村委会,而在乡镇机构改革期间,恩施市村组大合并将村由613个合并为208个,合并后的行政村变成了自然村,未能列入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导致我市绝大部分自然村仍达不到通达的条件。虽然大部分行政村都实现了通达通畅,部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已经得到初步解决,但从整个农村公路路网看,我市还处于初级阶段,通达深度明显不足,公路网化程度还较低,农村公路形成循环路的目标还未实现。
2、上级补助资金占比重小,地方落实配套资金难 农村公路不同于干线公路,上级所拨付的资金为补贴性质,而恩施市地方政府的财力又十分有限,所以面临非常大的压力。目前县乡等级路国家补助资金为30万/公里,而每公里造价在80万/公里左右,地方配套压力大;通畅工程国家每公里补助资金为30万,也仅仅够路面铺筑,平均每公里公路建设仍有20万元的资金缺口。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公路建设欠账过多,交通部门和乡镇均相应背上了较为沉重的债务负担,拿不出足够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争取是目前唯一靠得住的途径,多元化投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造成建设和维修资金短缺。广大农村地区比较贫穷,不少农民群众尚未脱贫,因此,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投资和广大农民群众捐资修路难度较大,资金严重匮乏成为恩施农村公路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
3、建设标准低,农村公路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 随着农村公路状况的改善,通行能力显著提高,农村公路的交通流量日益增长,但由于我市农村公路等级较低,道路线型较差,弯多、弯急、坡陡、边坡多,路面质量差的客观条件以及广大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的欠缺,导致了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农村通畅工程受资金、地形等条件影响,原设计标准低,已无法满足当前交通需求。同时防护及排水设施不完善,公路抗灾能力弱,沉陷、滑坡、翻浆等病害现象严重。随着降水量的增多,公路沿线水毁频繁,路基路面病害反复发作,泥石流及边坡塌方现象时有发生,出现了“通路不通车、晴通雨不通”的情况,已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的畅通和行车安全。受资金的限制,公路安全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在已建、在建的农村公路,护栏、防撞墙以及标6 志标牌、警示桩等设臵不规范、不齐全,有的根本没有,安全隐患十分严重。
4、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相对滞后
农村公路“重建轻管”的问题比较突出,村级道路管护责任不明确,管护体制不健全,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投入不足、养护质量不高等问题直接影响农村公路正常使用、行车安全和长远发展。除了已列养的公路外,其他的农村公路,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乡道和村道的养护工作基本上是依靠各村委会和当地群众。农村公路由于点多、面广、线长,过于分散,而且断头路较多,增加了巡查和管理的里程和难度,操作起来十分困难。由于受资金限制,农村通畅道路自建设完成以来,未进行改建,不少通畅工程已严重损坏为砂石路面,不仅无法满足沿线百姓正常出行,更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二、解决矛盾的主要对策
在建设大交通中要解决以上矛盾,我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㈠完善制度,破解征地拆迁矛盾
1、完善交通建设法律制度,大力打击违法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结合实践中的新问题,针对项目启动前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使新形势下新问题的处臵有法可依。“两违”建设必须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处臵政策,使百姓在两违建设中不能得到利益,并在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下去执行;把补偿标准制度化、规范化,从法律层面提供地区补偿标准差额化的依据,结合地区经济水平,使补偿标准成较小差额渐进式变化,便于百姓接受。
2、健全联动机制,从源头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项目前期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可成立一个含盖规划、国土、林业、环保等部门联动体制,力争各部门在规划时将交通项目通盘考虑,科学规划。对项目用地区进行严格管理,从源头上控制“两违”行为,规划、国土部门和所在地人民政府在这一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强化安臵措施,杜绝“二次拆迁”问题。在征地拆迁中,要采取多种形式为当地群众谋出路、谋发展,改善生活环境,增加群众收入,真正让征迁安臵变为安居乐业,避免出现“二次拆迁”问题。采用一次性现金补偿方式时,要充分考虑被拆迁人的再就业问题;采用部分现金和安臵房政策时,要把征地拆迁与安臵同步推进。
㈡多方筹资,破解资金难问题
要千方百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大交通建设需要。
1、积极争取国家、省、州资金支持。目前,恩施市正面临多种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省委省政府支持恩施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以及打造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政策机遇,我们要加强与国家、省、州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扎扎实实的做好工作,用工作实绩赢取国家、省、州相关部门的支持,努力形成上级项目和资金向恩施市倾斜的格局,最大限度地争取各方面的资金用于大交通建设。
2、加大市级财政资金配套力度。为实现大交通建设目标,一是要确保上级财政安排的交通建设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全部用于大交通建设;二是市级财政要加大资金用于大交通建设;三是对其对非交通口子的项目和资金采取合力捆绑的办法,尽可能将资金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3、广泛吸纳多社会资金。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大交通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投资环境。采取多种融资方式用于大交通建设,如合资、合作BT、BOT等方式。目前,209国道绕城线项目拟采取以土地换项目的方式融资建设,确保项目能尽快开工。
4、巩固“社会办交通”成果,降低项目实施的非直接费用。在项目实施中,广播、电信、电力等部门自行负责交通建设所涉“三杆”的迁移工作,并按城市规划对线管进行预埋处理;国土部门负责解决占地、取料、取土等有关问题;林业、公路、水利等部门从简从速办理公路建设中的林木砍伐、防洪泄洪等审批手续;工商、住建、劳动、公安等部门对交通建设鼎力支持,努力形成各级各部门思想统一、认识到位、措施得力、工作有效的良好格局,形成“大办交通、办大交通”的合力。
㈢多措并举,破解农村公路建设问题
1、加大资金投入,提高道路建设标准。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农村公路建设的根本因素,也是农村公路通行不畅、安全形势差、管养落后的深层次原因。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大农村公路资金投入,提高建设标准,配套建设好安保设施,在通畅基础上真正实现安全顺畅通行。
2、落实管养措施,确保公路使用周期。一是要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除交通专项养护资金外,地方财政要加大对养护的投入。二是建立农村公路长效养护管理机制,因地制宜推行多元化的养护管理模式。在专业养护外,激发老百姓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自觉投身到村组公路的养护上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公路管养主体缺位的突出问题;
㈣落实责任,全社会共同参与
交通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交通建设涉及方方面面,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密切配合。
1、市委市政府作为全市大交通建设的责任主体,主要研究解决大交通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全局的问题。比如说规划问题、建设计划问题、大额资金筹措问题已经涉及到政策层面的问题。
2、市交通运输系统作为直接责任部门,负有对全市大交通建设进行规划实施、技术指导、行业政策争取以及氛围营造的职责。
3、乡村两级要主动担责。乡镇办是农村交通运输发展与管理的责任主体,一方面要加强重点交通建设项目的支持和配合,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履行建设与管理职责,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协调、管理、督办和资金筹措,要切切实实的履行建设单位责任,不等不靠,不转交责任。
4、广大百姓要自觉参与。当前,“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已经深深的植根于广大老百姓的心里,但乐于享受交通发展成果,完全忽略了自己的责任和作用,形成了“计划政府争取、项目政府实施、差钱政府负责、只管坐享其成”的不10 好现象。村组公路的管养责任主体是我们受益的群众,老百姓应该积极主动的参与,可以降低建设与管理成本,有效利用国家投资兴建更多更好的干线公路。
总之,只要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克难奋进,以更大的气魄、更大的力度,摆开大战场,开展大会战,出实招、动真格、见实效,必将实现全市大交通建设的新跨越!必将实现恩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第三篇:浅析规模化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档
浅析重庆规模化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这对于我国建设现代规模化农业生产格局有了指导性意义。本文主要从重庆规模化农业生产现状、自身元素及实践操作方面谈谈在规模化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同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旨在对于规模化农业生产建设提出意见。
【关键词】农业;规模化;问题;对策
“三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解决好“三农”问题中的农业问题在我国倡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时代进程中又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大农村、大农业国家,全国近60%人口为农业人口,农业生产长期以来以小农经济为主,以自足自给为主要。要转变现有农业存在的“小打小闹”、市场运作少的局面只能从实现现代规模化农业入手,借鉴西方国家的规模经营方式,才能彻底解决农业问题,但农业规模化的实现在重庆仍存在问题。
一、重庆农业规模化生产现状
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支持下,重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脚步脚步加快,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止2009年下半年,全市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数量从寥寥无几增加到2300余家,逐步形成了以榨菜、辣椒、生猪、柑橘为代表的产业链和国家知名产品品牌,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农业产业化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市
场开拓和发展特色农产品上表现明显。截止2008年,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发展到237家,实现销售收入417亿,带动农户293.8万,较2007年增加37%。同时金融行业对于重庆农业产业化发展力度较大,仅2006年至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累计对农业产业化发放贷款41亿元,并且成功与10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业务关系。
二、重庆农业规模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一)地貌因素制约规模化发展
众所周知,重庆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线,以丘陵、低山为主,平均海拔为400米。地势从南北两面向长江河谷倾斜,起伏较大,多呈现“一山一岭”、“一山一槽二岭”的形貌。同时,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其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有“山城”之称。重庆以浅丘、山岭为主的地形风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农业不能像平原地区一样实现普遍集约规模化;在部分地区,尽管存在着规模化农业生产,但相对规模也是分块经营而非成片经营,同时地形因素使得规模化经营农产品在运输等成本上增加,制约着农业的规模化生产。
(二)农民意识淡薄阻碍农业规模化生产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都保持着传统的耕种模式,小农意识普遍 存在。大部分农民认为只要自己的田地耕种好,每年耕地收入固定就算日子安稳度过,农民们对于实行土地流转承包大面积农田
实现规模化农业持怀疑态度,只要表现为:一是自身不具有敢为人先实现规模化经营的超前意识,尽管国家大力倡导农民自行实施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发展,但有很少的农民能真正的将这样的前卫思想植入到自身生产中,不愿承担风险流转土地开办规模化农业项目;二是对于他人实行规模化农业的土地流转不支持,主要表现为对于转租、承包、互换等土地流转方式阻挠,对于农业规模生产不信任。据统计,2005年重庆市土地流转比例仅占所有更低总量的6.91%。
此外,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也制约了现代农工业的产业化经营。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不久,但农民对此认识不到位,仍习惯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因此造成了合作社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辐射带动能力小,制约着规模化农业的实现。
(三)政府引导不够减缓农业规模化脚步
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小农意识的存在,就必然要求政府在对农业的生产上要起到一定的产业引导作用。目前,尽管政府倡导实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但在引导上仍存在着缺位,主要表现为:一是宣传力度不够高,即对于农业规模化生产的优势、效益等向农户推广普及不够;二是规模化产业项目引入的指导力度不够高,即在对农民实施产业化农业中缺少了政府对于产业项目引进及扶持办法及力度;三是对于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农业的总体思路和规划欠缺,目前各地政府乐于搞城镇建设和开发,对于农业发展的关注和措施缺少必要的重视。
(四)龙头企业作用发挥不明显
我市的涉农龙头企业数量不多、生产规模不大、科技含量较低,多数为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不强。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沟通的桥梁,多数企业没有能力指导农民生产出符合企业标准要求的农产品。而政府部门又缺少必要的服务和管理,致使一些本地企业到外地购买农产品或企业收购不到符合进口国家或地区标准要求的农产品。既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也减少了我市的农产品出口数量,造成我市部分优势农产品的低价销售。
三、解决重庆农业规模化生产中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一)加大规模化生产宣传力度,提升农民规模化意识通过各种媒介大力宣传规模化生产的有益之处,利用村村通
广播、网络平台、宣传标语等宣传媒介对农业规模化生产进行大力宣传;注重抓住典型,通过打造规模化生产的先进典型,宣传规模化生产成功实例,以引导典型在农民中广泛流传,以此提高农民规模化生产积极性。
(二)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服务水平
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扶持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税收、信贷、用地、用电等各项优惠政策,逐步增加对农业规模化的财政资金投入。一要扶持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围绕我市优势农产品,引进一批经济实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并建立企业负责人培训制度,提高他们对现代企业的管理水
平,逐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各级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要主动上门为企业服务,根据企业需要,指导农民生产出符合企业质量标准的农产品。要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三要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完善市场服务体系,鼓励超市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产销合作关系,推行连锁经营和直销配送。采取联合购销模式,通过购联网,把无公害农产品销售到国内外。
(三)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要注重发挥乡村干部的作用,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整治村,要先行一步,依托各村的特色产业或一村一品产业,建立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达到所有产品一半以上由合作社统一销售,为其他村树立样板。二是各级政府要在政策上、财力上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员的培训和工作指导,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篇:用电检查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用电检查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申报人:XXX
申报专业:用电检查员 申报等级:技师(二级)
所在单位:国网嘉峪关、酒泉供电公司 申报时间:2016年5月
用电检查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作者:XXX 单位:嘉峪关、酒泉供电公司
摘要:电力营销工作既关系着供电的质量,更关系到供电企业的存亡。用电检查管理工作又在营销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网公司“五大”体系建设的深入开展,用电检查专业的工作内容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也会对计量管理、工作标准、工作流程、故障处理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目前嘉峪关、酒泉供电公司用电检查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对策,促进公司用电检查工作进入规范化、标准化,实现持续改进和提高。关键词:窃电;装表;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对我们的电力企业来说不仅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电力营销已成为供电企业生产经营较关键的环节,做好电力营销工作。既关系着供电的质量,更关系到供电企业的存亡,而用电检查在购销电能销售过程中起着称的特殊作用,涉及到购销双方的经济利益,为了准确计量产、供、销各个环节中流通的电能量,因此用电检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用电检查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还直接影响到用户的切身利益。然而在用电检查管理工作实际中,却经常存在的产权电能表更换纠纷问题突出、电能表错误接线、窃电等问题,影响着公司用电检查管理工作的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对用电检查管理,分析用电检查管理中的各类问题,并找出解决对策,是当前我们供电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用电检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产权纠纷问题突出
根据《供电营业规则》要求,在供电设施上发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责任,按供电设施产权归属确定。产权归属于谁,谁就承担其拥有的供电设施上发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责任。但由于客户对供电企业电能表产权不明确,致使供用电双方产权纠纷增多,95598电话产权维护投诉案件不断上升。在供电事故抢修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非供电公司产权的设备故障、如果现场经排查后认定为非供电公司的设备而不进行修理,故障无法排除,将极易引发急迫恢复用电的百姓质疑、甚至直接导致围堵、谩骂等严重舆情事件。如果供电公司越责进行维修,将更加助长设备产权方疏于管理,减少设备运维投资的行为,同时也使供电公司的抢修运维成本大大增加,并且一定程度上使非责任单位的供电公司背负上设备再次故障的责任。2.2电能表更换纠纷问题增多
表计计量故障直接影响供电企业和用电客户的切身利益。随着农村电力体制的改革和城乡电网的改造,电能的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用户数量的大大增加,特别是卡表改造以后,增加了电能计量管理的难度。许多客户到营业厅来反应他们的表计要比改造以前的表计走的快、电费要比以前付得多。要求对表计进行校验与鉴定。或者怀疑有窃电、漏电情况。供电部门对表计进行校验与鉴定后客户仍然不相信鉴定结果。还有情况是供电部门将其电能表更换,但经常发现办理完故障电能表后,隔一段事件有些客户前来咨询,对故障原因、退补电能量等方面有疑虑,甚至不满。供电所的业务人员只好将该客户故障电能表业务档案搬出来向客户解释,很不直观,客户有时仅是勉强接受。2.3窃电现象频发
客户按时交纳电费是国家法律规定,供电部门必须按照国家标准的电价和计量装置的记录按时收取电费。而根据对线损率升高以及零度卡片增多现象的分析,在当前的用电检查管理工作中,客户通过许多投机手段窃电,窃电的方式由原始的擅自在供电企业设施窃电、越表用电、更换互感器铭牌等方式发展到目前的智能化窃电:安装所谓“节能器”,小型遥控装置控制电表的走停。这一系列的窃电行为,不仅扰乱了我国电力的正常秩序,加剧了电能与电费的损失,给国家以及电力企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同时窃电会引起很大的社会危害,造成变压器、线路损坏导致大面积停电,甚至发生民事纠纷、火灾,影响社会稳定。2.4接线故障
由于装表接电人员经常会认为单相电能表接线简单,在实际工作中将相线和零线接反的现象常有发生,致使电表不走,给用户窃电提供了方便,也容易发生人身触电事故。在三相四线制接线中将中性线与任意一相反接,致使电压线圈烧毁,表计错计电量。2.5用电检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工作疲于程式化。目前各班组结构性缺员情况非常严重,多数职工均是临时调整其他岗位工作人员,相关业务技能培训更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工作,导致用电检查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动手能力差,缺乏判断分析检查错误接线的能力。同时几年来的卡表改造工程业务量大且繁琐,工作人员工作时间长导致精神疲劳,安全风险也大大增加,错误接线故障时有发生,加剧了供电企业电能与电费的损失。
用电检查管理工作中问题的处理对策 3.1、处理产权纠纷问题
电力设施产权分界点在供用电合同中占有重要的法律地位。它是区分电力设施产权归属的基点,也是确定电力设施产权所有者法律责任的分水岭,确定供用电合同履行地点的法律依据,也是供电企业判断事故处理点的法律依据。
加强向设备产权方责任的告知和宣传。对于客户设备疏于管理,缺少设备运维投资的情况,供电公司有能力也有义务向客户告知,但是确无法强令其整改。对于这种问题供电公司首先应该积极教导用户,和他们讲述由于设备隐患带来事故的危害,做到通知到位。如果用户就是不改,或根本无能力改,供电公司应该留下已经尽力告知的证据。例如存档用户签字的《用户设备隐患通知书》,这样在用户在供电方面发生问题后供电公司就有证据证明供电公司已经告知过用户,责任就不在电力公司了。对于包含居民的高压自管用户,供电公司可以针对每个小区制作一批宣传海报,海报上以示意图和实景图的方式明确供电公司与物业或开发商的产权责任划分,并要求物业或开发商留下他们的报修电话,在小区的公示栏、单元门处等明显位置进行张贴告知,引导客户在处理非供电公司产权设备故障时找相应的产权方。3.2防窃电措施
要想控制窃电行为,首先要强化装表接电业务管理工作。防止窃电不仅要从人入手,还要关注技术和管理制度的建设。
装设电压失压记录仪;安装在35kV、10kV及以下用户处的计量装置,应配置全国统一标准的电能计量柜或电能计量箱;未配置计量柜的,其互感器二次回路的所有接线端子、试验端子应能加封印。
根据用户的计量方式,使用计量柜或计量箱。加强箱门的防撬,箱门使用防窃铝封,配置防盗锁。防撬铅封使用应有一套严密的管理办法,铅封为校表专用,链接电能表的电压线赢在计量箱内引接,进表导线裸露部分必须插入接线盒内,使表孔不留缝隙,防止客户短接电能表窃电。并对电能表的联合接线盒、端子牌、计量箱、柜、外壳等进行加封,确保有一次性专用编号登记使用,铅封为用电检查专用。严格禁止客户擅自开启供电企业供电设施铅封。明令禁止供电企业工作人员与客户勾结,流失计量柜或计量箱锁或钥匙。
加强《电力法》及其配套法规,营造良好的反窃电舆论环境,广泛宣传窃电的社会危害性,利用新闻媒体对所查处的窃电案件进行报道,弘扬正气,使窃电者警醒,在社会上形成威慑力,使反窃电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提高用电检查人员优质服务水平,加故障分析能力
用电检查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为电力用户客户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其工作能力,不仅会影响电力公司的服务形象和客我关系的进一步和谐,同时,也为营销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应依据营销工作的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备合适的人员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并且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电检查人员的工作压力,保障用电检查的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明确每个人员的工作压力,保障用电检查的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明确每个人员的岗位职责们能够在出现的突发事故时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处理,保障装表节电工作标准、安全有效。鉴于用电检查工作的复杂性,应加强用电检查的技术培训。根据用电检查的实际环境以及人员岗位配置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机制,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应该加大对用电检查培训支持力度,不断提升用电检查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对于优秀的员工要及时给予奖励和鼓励,激发工作热情,打造出一支具有专业性强、素质高的用电检查队伍。对三相三线计量客户,可以采用抽中相法,把运行中的电能计量装置中相断开,若表计转数或脉冲数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则表计正常,否则,接线有错误。
对于三相四线计量客户,可以采用短路试验法,把运行中的电能计量装置A相断开,若表计转数或脉冲数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则表计正常,否则,接线有错误;若表计转数或脉冲数不变或不闪,说明A相电流或电压开路,另两相一相正确,一相电流反接。若表计转数或脉冲数变快,说明A相电流反接。结束语
本文观点是基于应用层面提出的,是用电检查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用电检查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直接关系着用户用电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也决定着供用电双方的经济利益。因此,在用电检查管理工作中,要认真分析遇到的问题,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处理举措,才能确保用电检查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以促进我国电网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参考文献:
[1]吴安岚.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方法探讨[J].电网与仪表,2004,(4).[2]《供电营业规则》
[3]张巨辉.窃电与反窃电[J].2006,(2).
第五篇:论文:我国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生产环境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姓名:
学号:
班级:
舒云康 200830010416 农学院生物技术1班2011.06.0
1摘要: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特征和趋势,指出资源危机和环境恶化、农产品品质、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下、农业科技落后以及加入WTO后的短期负面影响是我国农业生产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农业生产问题发展对策
正文:
一、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1.1 传统农业部门的产值比重大大减小
与消费结构的整体性转换相适应,发达国家在农业产业结构变革的推进上就不断增加动物性食品及其后向关联产业即饲料产业的生产,进而不断增加生活质量类产业的发展,使农业生产的总体结构不断走向高级化。目前,发达国家农业中畜牧业的比重大都超过了农业,水果、花卉、高品质蔬菜等产业都获得了快速发展,支撑农业增长的已不再是传统的粮食产业。
1.2 农产品加工业和涉农服务业发展非常迅速
农业的分工向纵深发展,形成了发达的农业产前部门和农业产后部门。农业产前部门主要包括:为农业提供各种生产资料的部门。农业产后部门主要包括:农产品的包装、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等部门,也就是常说的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服务产业。农业产中部门与产前、前后部门共同构成现代农业产业系统。构成了更广泛的现代农业体系。农业越发达,其产业价值链分工越细,联系也就越紧密。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精深加工已成为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手段,不仅可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而且可缓解农产品供应市场的季节性问题,增加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总量。
1.3 技术进步加速
发达国家无论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农业服务业的发展,还是品牌的形成,都是以现代科技知识为支撑的。目前发达国家农业所使用的技术已经远远超过了几十年前的水平,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是重要的应用技术。农业生产的高科技化,不仅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结构的优化,而且改变了农业的传统特性,使农业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4 农民组织化和产业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
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在发达国家农民纷纷加入或创立某些组织(如合作社等),以农业服务业为切入点,推进规模化和一体化经营。几乎所有农业
发达国家都有各种各样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努力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各类农业和农民组织在技术传递、信息集合、产业开发、规模经营、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土地分散经营,难以组织推进规模化、集体化、标准化生产。
平均每户都有3—4块耕地,大部分地块都在2亩以下,有不少地块不足1亩,机械化耕作困难,这种土地零星经营现状严重影响农业的大发展。加上农田长期使用化肥农药、塑料薄膜,地力结构破坏较大,土地单位产出率低,持续增长增收的难度加大。
2.2 农业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大多为作坊式生产,主要是初级产品加工,缺乏大而强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的带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
2.3 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农村市场体系和物流产业发展不全。
大宗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没有建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大多为地摊式经营,档次较低。
2.4 农村劳动者素质不高,发展规模生产劳力不足。
我县农民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农业人口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48%,文盲半文盲还占有一定的比例,一些有文化的农村青壮年劳力异地转移较多,新农村建设缺乏主体,科技推广没有对象,发展规模生产劳力有限。另外,当前农村留守人员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大部分农户把农业作为第二产业,只满足种地够吃饭,严重影响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大发展。
2.5 农村科技创新能力弱,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由于科技推广经费不足,科技推广人员心有余而力不足,乡镇农技、畜牧、水利、农机等站所举步维艰,科技推广出现空档,难以满足科技致富的迫切需要。
2.6 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
绝大部分村缺乏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和改善基础设施的实力和后劲,村干部工作受经济制约,开展工作难度大。
2.7 占用耕地严重。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郊区耕地占用情况严重。再者由于村庄规划未启动,部分农民没地方建房,只有在自己的责任田建房,占用了大量的耕地,部分村还造成了空心村。
2.8 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较差。
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但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农田水利建设比较滞后,农业抗灾能力较弱、生产波动性大,内涝还没彻底解决。
2.9 发展畜牧业积极性有待提高。尽管目前畜禽市场价格大幅飙升,但并没出现因价格拉动生产大发展的现象,农民填槽补栏的欲望不强烈,相当一部分人持观望态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畜禽加工龙头企业少,养殖方式落后,规模养殖发展缓慢,养殖大户不多。瞬息万变的市场价格让养殖户无所适从,认为目前养殖风险过大,担心再次出现高价进仔猪雏禽,低价卖肉猪、肉禽的亏损现象。另外,农产品价格的普涨,尤其是饲料价格增幅较大,养殖成本大幅提高;同时,生猪疫病的发生也极大影响着农户发展畜牧养殖的积极性。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点建议
3.1 要完善家庭经营、农户合作、农业企业股份合作制以及相应的辅助支撑体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农户通过市场进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积极探索采取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解决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问题,鼓励经济技术能人承包农民土地,推动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使土地、资金、技术和信息有效集中,从而扩大产业规模,拉长生产链条。另外,根据我县实际,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种植,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改良土地,对那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虽未形成生产经营规模,但有明显开发优势的潜在产业,要进行重点培育,培养持续增收的能力。
3.2 重视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发展一批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县应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加快农产品加工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重点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
3.3 加快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切实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加强农产品集贸市场和经营设施建设,建立批发市场与直接销售相结合、电子交易与场内交易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经过几年努力,逐步形成豫东北县级较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价格中心和市场信息发布中心。鼓励和支持不同经济主体兴办和发展各种协会、合作社、农产品营销组织,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3.4 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把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要重视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队伍建设,适当增加科研经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让农民了解和掌握农业实用科技知识。
3.5 多措并举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量认证,积极培植农产品品牌,确保我县农产品顺利进入国内外市场。
3.6 要尽快启动村庄规划。现在农民建房的积极性很高,我县村庄规划没跟上,农民大都在自己的责任田建房,占用大量耕地,同时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必须尽快启动村庄规划建设。
3.7 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县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政策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加大财政对农业支持力度的同时,应通过项目投入、招商引资和群众集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必要条件,减少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彻底解决兰考内涝问题,提高农业效益。
3.8 加快畜牧业的发展。一要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要大力实施良种工程,继续加大良种场、扩繁场建设,加快优良品种的培育、引进、扩繁和普及步伐;要尽快推进适度规模养殖,降低散养散放的比重;要加快推进畜牧小区建设;要加快无公害基地建设步伐,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畜禽产品,帮助和鼓励养殖企业建立无公害基地,提高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二要加强动物疫病防病体系建设。建立动物防疫屏障,增加人员和经费投入,建立动物防疫应急预警机制,完善和落实动物防疫配套制度,建立和完善外来动物及其产品的风险评估和准入制度。三要着力探索机制创新,推进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畜产品加工与流通、科技服务等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发展各种中介组织,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
参考文献:
[1] 周应恒,等.高效益、多功能、外向化———江苏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江苏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论坛主题报告,2005:10.[2] 武文,赵长保.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农业[EB/OL].http://www.xiexiebang.com.2003-06-23.[3] 卢良恕.现代农业建设与农业科技发展.科技日报,2006-03-29(3).[4] 薛紫华.浅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关问题.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999,(1):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