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农药市场特征分析
市场特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农药市场随着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技术及市场环境不断改进,其市场特征也不断变化。目前,华南地区农药市场主要形成了以下特征:
1、农药需求较为旺盛。广东地区位于热带、亚热带,多数地区常年发生病虫草害,因此农药销售时限长,再加上作物种类繁多,外向型、高经济效益农业基地较多,使该地区农药需求较为旺盛。
2、高毒农药大幅减少,农药产品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由于高效、低毒农药广泛应用,且杀虫剂有效成分含量有所提高,所以杀虫剂需求量略降;而杀菌剂市场较稳定,除草剂需求量则看好上升。
另外,随着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以及有机农业栽培的推广,优质生物源农药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其市场份额呈一定的上升趋势。
总体来说,广东各市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不同,所种植的作物、销售市场均不相同,所以农药使用也有差异,但总的前提是推广使用无公害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杀蟎、杀菌剂,特别是各省区的蔬菜商品基地及水果、瓜、豆类等商品基地更是如此。
3、境外农药公司大量入驻广东。全球排名前20位的跨国农药公司除个别企业外,几乎都在广东地区设有办事处,其产品具有品牌优势,在市场中大多为价高质优系列,凸现出华南农药市场对高端产品较强的接受力。
4、农药市场营销手段先进且多样化。营销手段主要包括两方面:①营销手段和工具的先进和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电视广告、招贴画报、横幅广告、产品宣传单、农村墙体广告等外,农村科教电影广告、包装广告、礼品配赠、有奖销售、技术培训、服务上门、科技咨询等各种新营销手段都在农药营销中发挥作用;②营销目标下移。随着“决胜终端时代”的来临,农药经营将逐步改变重点面向分销商促销的现状,转而将营销战场转向终端营销,甚至直接面向农民顾客进行促销。
5、农药销售渠道出现新变化。农药的销售渠道呈现出农资系统、农技系统和个体经销商三者并存的态势,近年来又出现了4种新情况: ①以农药经销集团为主组织的连锁销售网络; ②以农药生产企业为主组织的连锁销售网络;③生产企业入驻直销其产品的大型农药或农资超市;④在我国部分地区陆续出现了邮政配送这一新的农资流通形式。
6、市场产品供过于求,竞争激烈。近年来,由于国内外许多农药企业均把华南地区作为一个重要市场进行开发,使该地区农药市场货源充足,产品供大于求,竞争激烈,多个厂家同一品种产品在同一地区销售的现象广泛存在,致使农药经营已成为买方市场,如何将自己的产品构建成卖方市场已成为国内农药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
7、农药企业原药生产能力相对较弱。以广东省为例,广东农药企业所需原药几乎全部从省外购买,因此当地生产的农药产品成本相对较高,而农药原药则有一定的市场。
8、病虫草害的抗药性上升较快,尤其是某些虫害(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小菜蛾、甜菜夜蛾)已对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常见农药产生高抗药性,这使得农药产品的市场生存能力大打折扣。
9、农药产品售后服务缺位。近几年,随着区域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特色农作物种植规模化、农作物栽培集约化要求农技服务必须专业化,目前国内企业农药产品的市场售后专业技术服务与外企相比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当前,广大终端用户希望生产厂家、经营者深入到他们中去,服务到他们的田间地头、菜园、果园。可以说,在市场竞争中,谁能深入到终端,做到对病虫供应货真价实的有效农药,谁就能赢得市场;谁能在行动上真正做到为农业生产服务到终端,为广大农户提供优质产品,用好的农业科学技术为广大农民提供解决防治病虫害的难题,谁就能赢得华南区域的广大市场。
10、销售模式有待创新。在销售模式上,有的厂家采取代理代销方式,其优点是企业运营成本相对较低,但厂家容易受制于某些经销商,如由于赊销模式,厂家在资金回笼、促销手段及结算价格等方面常有较大的压力;而部分经销商之间为了竞争市场互相倾轧,互相窜货,压低产品价格,造成市场混乱,要挟生产企业作出让步等等。在市场环境下如何建立厂家与经销商互信互赢,包括营销过程中如何选择经销商、组织货源、协调立场、制定整体市场营销计划、合理配置和管理下级分销中心,已成为生产厂家在产品进入市场前要加以认真考虑的首要问题。
此外,从作物种植结构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发展趋势来看,广东市场还存在以下几个特征:(1)种植效益影响农药使用情况。在经济发达、生产力高的区域,种植的经济效益高的作物大多使用科技含量高的新农药,而经济上尚未发展上去、生产力水平低的区域,所种的经济作物效益低,则不易接受推广使用新农药,而是大量使用常用农药,如广东珠东三角洲等地的蔬菜、水果、瓜类等大多供应港、澳市场,在产品使用上,以无公害新农药产品为主,老产品需要量则呈减少趋势。
(2)淡旺季区分较为明显。
(3)病虫害发生变化影响农药产品的使用。华南区域长年高温多雨,各种作物生长季节较长,病虫害较多,生理病害也出现逐年加重之趋势。除了常见的“老病害”,新病害也不断出现,旧的疑难杂症尚未攻克,新的疑难杂症已接连发生,令人防不胜防,以致不少农民感叹“大田种作物离开了化肥农药,有谁还能保证有收成!”
当前,农民普遍反映农作物病虫害越来越多,越来越难防治。不论是叶菜类、茄科作物、瓜类、豆类,还是果树等病毒类病害都越来越严重。柑橘衰退病、碎叶病,龙眼、荔枝“扫帚病”,香蕉束顶病、花叶心腐病及近年来出现的黄叶病(待确定),茄科作物病毒病和西瓜枯萎病年年都有大面积发生,损失惨重,甚至有种无收。
细菌性及类细菌病害对短期作物特别是果树中的一些种类为害极大,甚至能造成“全国覆灭”。华南各省区的柑橘种植区域,今已成无法找到无柑橘黄龙病树的净土。近年来,在两广,一些柑橘园进入高产期后发生黄龙病,以致不得不挖掉,损失巨大。
所以说,在广东的蔬菜、柑橘、香蕉、龙眼、荔枝等果树及瓜类生产区域,防治细菌性、类细菌性及病毒病的农药产品有很大的市场,农药研究单位、农药生产厂家、经营者应研究、开发引进防治细菌性及类细菌、病毒、害蟎类的新型农药产品。
第二篇:2010年农药产品市场状况分析
2010年农药产品市场状况分析
2010年农药产量持续增长,据有关数据统计,将突破上年的226.22万吨,出口量在55万吨左右,使用量为30万吨(折百计)。虽然农药产量持续增长,但需求和价格稳中有降。2010年市场环境呈如下变化:一是产能过剩,恶性的价格战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二是节能减排、环保要求提高增加企业成本;三是人民币升值,增加出口业务的难度;四是极端气候频发对病虫草害发生趋势难以预测,流通渠道库存增多;五是国际巨头携带优质高效品种纷纷抢滩国内市场。
杀菌剂
评语:一批老药退伍
近年来,杀菌剂使用量在逐年增多,呈上升趋势。2010年中晚稻病害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以稻瘟病、纹枯病为主,发病面积2.88亿亩。过去常用的防治稻瘟病的杀菌剂如稻瘟净、异稻瘟净因长期使用效果已不理想,以后用富士一号、三环唑等取代,因作用方式比较单一,多年使用病菌易产生抗性,防治效果逐年下降。
新扎师兄灭病威乙蒜素醚菌酯
老兵新传三唑酮瑞毒霉多菌灵
2010年一些新型的高效药剂如灭病威(多菌灵与硫磺复配而成)、乙蒜素(又名抗菌剂402)、醚菌酯等在防治稻瘟病中需求量上升。
防治水稻纹枯病主要用井冈霉素,井冈霉素是目前我国开发最为成功的生物杀菌剂,自从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已经使用50多年而经久不衰,年产量在3-4万吨(按5%制剂计算),使用面积达1.5-2亿亩。这些年来,杀菌剂中咪鲜胺和戊唑醇越来越好卖。这两种杀菌剂属于低毒农药,主要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
2010年上半年气候异常,全国水稻主产区病害高于往年,杀菌剂市场价格也小幅上涨,咪鲜胺原药价格由2010年的5.8万元/吨上涨至6万元/吨左右,戊唑醇原药价格从7.3万元/吨涨至7.8万元/吨。
由于2010年初至5月上旬农作物常发性病害发生严重,拉动了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菌剂瑞毒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灭菌丹、代森锌、代森环、代森铵等品种的需求,用量增加10%左右。广谱杀菌剂多菌灵是国内需求量在1万吨以上的热点品种,2010年内需和出口量增多。原材料涨价后原药价格从25000元/吨涨至34000元/吨,涨幅达36%。
三唑类是杀菌剂中销售市场最大的一类,全球销售额上亿的品种有:戊唑醇、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灭菌唑、四氟咪唑、氟喹唑和粉唑醇。其他销售额上亿的品种还有代森锰锌、百菌清、甲霜灵、多菌灵、乙膦铝和异菌脲。在国内市场,三唑类杀菌剂销售形势较好,2010年防治小麦条锈病的三唑酮、戊唑醇等品种的需求增加,价格均有10%的涨幅。
高效、广谱、低毒杀菌剂三唑酮由于主要原料涨幅较大和节能环保使减产、停产企业增多,供需带来较大缺口,原药价格从低位时的5万元/吨涨至5.6万元/吨,涨幅为12%。戊唑醇在原料价格上涨和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需求增长后,原药价格从7.3万元/吨涨至7.8万元/吨,涨幅为6.9%。其他三唑类杀菌剂价格均有10%左右的上涨。高效、低毒、低残留蔬菜杀菌剂瑞毒霉、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代森锌、波尔多液等需求上升。
近年来,多抗霉素属于广谱性抗生素类杀菌剂成市场热点品种。一些进口杀菌剂如唑类、酯类需求量大,高端进口品种银法利、安泰生、爱苗等因价格比较稳定,市场销售量达20%以上。
模范连队咪鲜胺、恶霉灵、多抗霉素B
(1)咪鲜胺。咪鲜胺原药产品截至到2010年8月10日,共有国内外13家企业在我国登记了17个原药产品(咪鲜胺及其锰盐),其中国外企业两家,国内企业11家。咪鲜胺与乙烯利复配已成趋势。
(2)恶霉灵。国内恶霉灵原药含量已达95%,高于日本同类产品,而且价格大大低于进口产品。截止2009年上半年获得登记的企业已达60多家,主要原药生产企业有5-6家,国内原药产能在400吨左右。恶霉灵作为环保、优良的杀菌剂,逐渐被国内植保、农技推广人员和企业所认识。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恶霉灵的销售额不减反增,一些企业的外贸出口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10年除原药价格受到原材料影响有所下调外,销售额一直呈上升趋势,增长率达50%左右。国内企业看好恶霉灵制剂产品,因制剂出口量逐年增大,超过了原药的销售额。出口剂型有97%原药、70%可湿性粉剂,30%、15%水剂。目前97%原药价格为16.8万元/吨左右,70%可湿性粉剂13.5万元/吨,30%水剂价格为7.5万元/吨。
(3)多抗霉素B。目前,多抗霉素B的主要生产国是日本和中国,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小麦白粉病和大棚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上的各种病害。作为生物杀菌剂的多抗霉素B具有环保、低毒、用药量低等特点,因此市场需求不断上升。
除草剂
评语:太多了!
2010年我国除草剂市场需求总体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我国化学除草剂面积以每年3000万亩次的速度递增,目前已达0.60亿公顷。我国每年使用除草剂有效成分达8万吨以上。
新星克草快烟嘧磺隆异丙甲草胺
我国农药市场中先后有100多个除草剂品种投入使用,使用面积前20位的产品占到全国农田化学除草总面积的75%左右。一些大型品种如甲草胺、丁草胺、乙草胺、莠去津、氟乐灵、杀草丹等销售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大幅增长的则多为新产品。
江浙沪和广东、广西等省近年来对新型触杀性除草剂克草快需求上升,因其除草速度快、杀草谱广,尤其对草甘膦和百草枯产生抗性的杂草具有高效而成为农民的当家品种。烟嘧磺隆由于价格低于进口品种,近两年每到旺季产品都出现紧缺。乙草胺在面对来自其它活性成分的竞争中,市场份额和价格下降,而异丙甲草胺由于广谱、适用作物多和高效等优点受到市场青睐。
国内除草剂品种中老产品居多,高效、选择性强、持效期适中,在环境中易降解的品种还不多。我国共有400多个除草剂产品进行登记,其中国外公司登记的除草剂共有近90个品种,超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品种集中国外厂家。
宠儿
甲基磺草酮
(1)磺酰脲类是最大的除草剂市场,其中被市场认可的热点品种有苯磺隆、烟嘧磺隆、砜嘧磺隆、苄嘧磺隆和甲磺隆。
(2)酰胺类除草剂在除草剂系列中位列第三,仅次于氨基酸类(草甘膦、草铵膦等)和磺酰脲类,酰胺类除草剂全球销售额超亿美元品种有乙草胺、甲草胺、异丙甲草胺和丁草胺。乙草胺、莠去津已在我国使用30多年,因用量过大,抗药性产生,致使一些抗性杂草种群上升,市场有将异丙甲草胺替代乙草胺的趋势。
(3)二硝基苯胺类中的二甲戊乐灵、氟乐灵,虽然多是传统品种,但仍有较好市场。三酮类除草剂中甲基磺草酮在我国生产实践中受到市场追捧,成为玉米田除草剂的热销品种。目前我国已有甲基磺草酮与异丙甲草胺、乙草胺、莠去津的混剂生产。
群演乙草胺草甘膦百草枯
今年乙草胺等旱田芽前封闭除草剂压货严重,莠去津等三嗪类除草剂因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购买力下降,企业出口数量明显下降。其次,年初蔗农种植积极性低,导致莠去津等三嗪类除草剂使用量大幅下滑,生产企业不能正常运转,下滑幅度达57.9%,产品库存严重。
草甘膦连续两年销售不畅,库存产品还面临着过期的压力。出口企业销售困难,盈利水平降低,甚至亏损,对2008年下半年以来新开工投产草甘膦的生产企业影响很大。据统计,国内现有草甘膦生产企业124家,原药产能103万吨/年,而国内使用量在5万吨/年左右,全球年使用量在60万吨。严重产能过剩使草甘膦出口价和国内价创出新低,最低时原药价为19000元/吨左右。
我国重复登记除草剂现象十分严重。苄嘧磺隆原药国内有147个厂家争先登记,占国内厂家登记原药总数的39.3%,登记制剂总数达到303个,占国内厂家登记制剂总数的28.1%。苯噻酰草胺有57个厂家登记,制剂登记总数71个,混剂59个,其中57个是与苄嘧磺隆的混剂。国内百草枯的年生产能力已达5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80%左右,现已成为仅次于草甘膦的第二大除草剂。除草剂企业重复生产的品种较多,造成厂家间的无序竞争。
杀虫剂
评语:虫害小年养精蓄锐
2010年杀虫剂使用量减少的因素有两个:一是2009、2010年连续两年的冰冻灾害破坏了虫子的生长周期,造成了国内生态变化,虫害发生为小年。二是由于高效、长效杀虫剂的广泛使用,虫害暴发的机会减少,杀虫剂的需求萎缩,市场极度低迷。2010年杀虫剂市场消费量比往年约减少三成,尤其是水稻用杀虫剂使用量更是大减。
特长生替代产品
由于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品种的禁止使用和2009年7月1日起氟虫腈退市,吡蚜酮、毒死蜱、阿维菌素、甲维盐、啶虫脒等高毒农药替代品种的需求量相应上升。
进口水稻杀虫剂中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氯虫苯甲酰胺市场需求量增加,在全国销路最好。日本农药株式会社生产的垄歌和先正达公司生产的福戈牢牢占领了湖南、广东、福建等南方市场。2010年农药市场中用量较大的杀虫剂品种有敌敌畏、辛硫磷、噻嗪酮、敌百虫、乐果、异丙威、杀虫双、毒死蜱、功夫菊酯、阿维菌素等。除水稻、玉米、小麦、棉花对杀虫剂的需求较大外,蔬菜、果树用药增加。
近年来,甲维盐这类生物杀虫剂销量持续上升,但生物杀虫剂的成本比同效化学农药高30%左右,许多农户不太容易接受。2010年杀虫剂市场显着特点就是复配农药所占市场比例越来越高。据统计,四川、湖南以阿维·氟酰胺、阿维·毒死蜱为代表的复配杀虫剂近年来在当地的市场份额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目前已占当地杀虫剂市场的30%左右。
退学生
有机磷类
长期以来,有机磷类杀虫剂在我国杀虫剂系列中产量位列第一,由于有机磷类中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较多,2010年总产量进一步缩减。国家对甲拌磷、水胺硫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磷等双高产品进一步实行限产和限制使用,这些品种的产量大幅度下降。由于国内抗虫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丙溴磷杀虫剂用量下降。1-7月份因市场低迷,敌百虫、三唑磷开工率常常不足10%。2010年由于敌敌畏大型生产企业南通江山和河北新丰整体搬迁停产,使敌敌畏原油市场空缺达1.5万吨,造成供应紧张。毒死蜱在我国推广使用已30多年,国内毒死蜱产能已高达7万吨/年,内需约为1.8万吨/年,出口原药1万多吨,产能严重过剩,致使毒死蜱原药生产企业基本处于成本与价格倒挂,不少企业出现亏损。
尖子生氟啶脲
(1)在有机磷类中,热点品种有毒死蜱、丙溴磷、乐果、马拉硫磷,增长较快的品种有噻唑硫磷、三唑磷、吡唑硫磷、甲基嘧啶磷、丙线磷、丁嘧硫磷。
(2)在拟除虫菊酯类中,热点品种有溴氰菊酯、氯氰菊酯、联苯菊酯、顺式氯氰、S-氰戊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自1999年国外企业在我国登记原药产品以来,截止到2010年1月,共有25家国内外企业登记,是个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产品。
(3)在氨基甲酸酯类中,热点品种有灭多威、茚虫威、乙螨唑、吡螨胺、溴虫腈。
(4)在烟碱类杀虫剂中,热点品种有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烯啶虫胺、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其中许多虫子对主流品种吡虫啉具有一定的抗性,但作为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品种,吡虫啉国内市场需求和出口前景仍然值得期待。未来市场对啶虫脒、烯啶虫胺的需求会不断增加。新品种中噻虫嗪和呋虫胺前景看好,目前国内水稻用杀虫剂主要品种之一的福戈就是噻虫嗪与氯虫苯甲酰胺的混配品种;呋虫胺中间体邻苯二甲酰异脲与3-四氢呋喃甲胺近期国内工业化技术已经成熟并建有工业化规模装置。
(5)在苯甲酰脲类中,热点品种有氟铃脲、氟啶脲、氟虫脲、啶蜱脲。蔬菜是我国第4大农作物,杀虫剂使用量呈上升趋势,全年用量约在3万吨(折百)左右。
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每年都从日本进口氟啶脲用于蔬菜害虫的防治,由此生产的蔬菜顺利地打入了国际市场。氟啶脲专利已到期,在我国逐步成为企业开发的热门品种。目前国内登记原药生产的企业有济南绿霸、浙江菱化、山东田丰科技、浙江永农、威海韩孚生化、江苏快达、廊坊北鑫化工和上海威敌生化(南昌)有限公司等9家,产能约1400吨/年。近期红太阳集团和陕西美邦两家大型企业也登记生产氟啶脲原药。红太阳集团为提升在杀虫剂领域的国际竞争优势,自筹2亿资金建设年产3000吨氟啶脲原药项目,打造绿色农药品种。据统计,作为替代高毒农药和替代进口品种的氟啶脲到2010年国内市场需求量将达到5000吨以上,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第三篇:农药市场调查报告
2009年荆州农药市场调查报告
一、种植概况
今年荆州地区主要以水稻为主,其次是棉花,在城郊及近郊有蔬菜、葡萄、西甜瓜、草莓。在松滋等区域有果树。往年主要以棉花为主,因为去年棉花价格太低,农民经济效益受到较大影响,今年以水稻为主,预测明年应该还会以棉花为主,今年棉花价格较好,其他种植结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二、病虫害概况
今年由于种植制度发生变化,天气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总体病虫害危害程度居中。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发生较为普遍,后期有稻曲病发生,但危害程度不大。零星区域有纹枯病,细菌性条纹病发生。早期蔬菜上的病毒病、软腐病发生比较严重,其他作物上的病虫害发生都比较轻。
三、农药市场概况
今年农药市场普遍较为低迷,农药需求量较少。整个市场上,进口产品市场占有率普遍比国内农药厂家高。以水稻上用药为主,杀虫剂销量较好的主要品种有康宽(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噻嗪酮,阿维菌素,锐劲特,甲维盐,吡蚜酮及以上成分的各种复配剂,杀菌剂主要有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多菌灵,甲霜,锰锌类,三唑类(已唑醇,戊唑醇)及其复配剂。除草剂主要品种有草甘磷,精喹禾灵,苯磺隆、氟磺氨草醚,莠去津及其复配剂等。今年由于农药政策的影响,农药管理严格,主要以消化库存为主,加上本身需求量不高,竞争相当激烈。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种植制度改变,水稻上农药需求量比棉花少。病虫害发生程度居中,导致总农药需求量少,这是竞争激烈的根本原因。
2.国内农药生产同质化程度高,生产厂家多,品种类似,药效差异不明显,实力弱的厂家为求生存,竞相低价进入市场。进口产品质量好,价格高,进口产品间竞争也很激烈。
3.农药市场规范化管理,导致以前库存药品过期后不能再在市场流通,经销商为了消化库存,采用各种手段销售农药。
五、市场运作及宣传推广方式情况
今年农药市场竞争激烈,农药产品供大于求,经销商压力很大。各经销商和生产厂家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不断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国内农药产品经销商从厂家进货后,为保留客户资源,大多采取先销货后付钱的方式,即由经销商将产品配送到零售店,然后到年底结账。进口农药经销商由于药效突出,质量保证,大多采取先付钱订货,或是现金提货的方式,发货到零售商,零售商考虑其长远发展,往往会青睐于进口产品,尤其是推广能力较强的零售商。在宣传推广方面,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广告。广告手段多样,主要通过电视,报纸,植保杂志,技术刊物等媒体,政府公告,资料传单,横幅,海报等形式,甚至连飞机都利用上了。(5月份在荆州地区利用飞机撒资料传单)
2.促销。生产厂家,经销商、零售商三方联合,组织农民开现场会,在讲解生产栽培技术的同时,通过摸奖,赠送礼品,免费试用等各种方式开展促销活动。
3.口碑宣传。各厂家,经销商投入大量业务员,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农药零售店,同零售商联合,为农民指导生产的同时,推广产品。
4.田间示范。
六、农药市场前景预测
随着农药市场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竞争越来越激烈,农药市场主要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农药产品质量会越来越好。竞争优胜劣汰,国内实力较弱的农药企业会逐步倒闭或被兼并,实力强的企业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药效。2.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进口产品将会持续占据高端市场,国内产品占据中低端市场。国外农药企业由于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产品生产能力,不断能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再加上其良好的口碑,在一定时期内占据高端市场的局面是难以改变的。国内企业通过兼并等特殊时期后,会逐步增强实力,但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因此只能占据着一部分中低端市场。3.农药专业化的程度会越来越高。随着环保政策的深入和农药生产加工水平研发能力的提高,农药专业化程度会越来越高,以后会逐步向专害专治方向发展。
第四篇:红酒目标市场的特征及分析
红酒市场的特征
葡萄酒是国际酒类市场中仅次于啤酒的第二大流行饮料酒
葡萄酒成为消费升级的第一受益者,传播出现亲民化趋势,消费群体明显扩大
1、消费人群的特征:
据权威机构调查表明,2007年葡萄酒消费人群继续扩大,在大众消费者中,25-44岁的中青年人是葡萄酒的主要饮用者,而在职业特征上,公司管理人员、普通白领、及商业、服务业等企业职工是主要饮用者。而在中国新富(定义是高消费、高学历、高收入的“三高”人群)群体中,男性、30-34岁的青年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是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
新富人群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海外留学归来的人员,由于受到国外葡萄酒的熏陶,具有相当丰富的葡萄酒知识和饮用经验,他们的消费意见被一些不懂葡萄酒的消费者看重,他们普遍表现出的对进口葡萄酒的偏爱,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高端消费群体的取向。高端酒毕竟是为少数人准备的,真正体现葡萄酒消费成熟的标志是大众化。而且他们的消费理念正在日趋的成熟,日趋的理性。
2、消费水平特征:
据厦门日报报道,在麦德龙、家乐福等超市,大都设立了专门的进口葡萄酒区,价位从二三十元到上万元不等。据麦德龙进口产品主管陈冰介绍,目前超市引进的进口葡萄酒约300种,其中100元以下的占到了一半以上,而在销量方面更是占到七成左右。但是价格仍是消费者在购买红酒时参考的重要依据。
国家一再三令五申取消半汁酒的生产,但是半汁酒却从来没有从市场消失过,很多10元钱6瓶的自以为是酒的东西,大量地流向农村市场,虽然有不少消费者也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这些产品的市场依然存在。
种种迹象表明,葡萄酒在追逐高端的时候,中低端产品更加值得关注。
网络营销是一个自媒体,它的传播速度、影响面以及持久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传统的市场营销和广告直接影响的是销售,而在网络营销中,销售不是直接目标,但它可能是被最终影响的一个目标。开展网络营销,可以节约大量昂贵的店面租金,可以减少库存商品和资金积压,可以使经营规模不受场地限制,方便采集客户信息等,这些都使得企业经营的成本和费用降低,运作周期变短,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增加盈利。中国葡萄酒市场白皮书(2007-2008)
3、购买方式:
在近日刚刚闭幕的2012Vinexpo上,一场关于中国葡萄酒市场的主题讨论会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吸引了不少中外行业人士参加。桃乐丝中国合伙人Alerto Fernandez在会议上对在线购买增长速度快中国市场做了深刻的总结,与国外市场不同的是,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都可以买到酒。而且从购买方式来看,国外的团购相对较少,而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团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成分。同时,直销和在线销售在中国市场也呈明显增加趋势,而这在传统的葡萄酒消费国则比较少,更多的是在超市里面选购。而与此相反,中国市场超市葡萄酒的购买比重并不高,不过在线购买增长幅度则非常快。Alerto Fernandez特别介绍了也买酒这家增长速度很快的专业葡萄酒销售网站。糖酒快讯 –
4、购买的种类特征:
据调查消费者挑葡萄酒最注重的就是品牌,然后才是价格。法国酒仍是首选品牌
中国红酒市场有着越来越多的进口红酒,它和国内红酒市场的消费力大幅度提升有很大关系在红酒的消费上,中国尚属于起步阶段,而且市场巨大很有开发潜力。
国内做最好的红酒厂家分别是 张裕,长城,王朝。而且长城红酒业被誉中国葡萄酒业第一
品牌。
第五篇:2004年广东劳动力市场供求分析
2004年广东劳动力市场供求分析2004年,广东经济快速发展,全省完成生产总值16039.46亿元,同比增长14.2%,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经济增长目标和总量目标。经济的增长,拉动了岗位增加和促进了就业。去年全省新增就业岗位105.4万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2%,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5.3万人,其中“4050” 人员实现再就业6.1万人。全省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比2003年底下降了0.2个百分点。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一、2004年广东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状况2004年全省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求两旺的态势,供求总量达475.51万,与上年相比,增加134.64万,增幅达39.5%。其中需求236.99万,增加70.95万,增幅42.73%;求职238.52万,增加63.69万,增幅36.43%;求人倍率0.99。
(一)需求区域。珠三角地区需求177.14万,同比增加51.82万,增幅41.35%;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需求分别为41.87万和17.98万,同比增加13.08万和6.06万,增幅为45.42%和50.77%。产业。第一、二、三产业需求分别为3.09万、113.25万和120.65万,分别占需求总量的1.30%、47.79%和50.91%。与上年相比,一产业下降0.43万,降幅12.18%,二、三产业分别增加32.46万和38.91万,增幅分别为40.19%和47.16%。行业。制造业需求87.70万,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需求58.60万,社会服务业需求17.55万,三者合计163.85万,占需求总量的69.14%,同比增加55.37万,增幅51.04%。单位性质。企业需求206.75万,占需求总量的87.24%,同比增加61.48万,增幅42.32%。其中,私营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需求居前两位,分别为74.49万和37.09万,占总量的31.43%和15.65%。职业工种。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服务业人员需求量最大,分别为85.45万和74.41万,合计占需求总量的67.46%。性别年龄。16-34岁年龄段是需求主体,达175.89万,占需求总量的74.22%;男性需求69.07万,女性需求108.64万,男性需求比女性少39.57万。
(二)求职人员类别。新成长失业青年、就业转失业人员和其他失业人员分别为58.91万、53.14万和57.24万,合计169.29万,占求职总量的70.98%。比上年增加37.47万,增幅28.43%。性别。男性127.93万,女性110.59万,同比增加30.82万和32.86万,增幅为31.74%和42.28%。年龄。16-34岁年龄段196.80万,占求职总量的82.51%,同比增加66.34万,增幅50.85%。35岁及以上年龄段41.72万,占求职总量的17.49%,同比下降2.65万,降幅5.98%。文化程度。高中、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的177.24万,占求职总量的74.31%,同比增加34.40万,增幅24.0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61.28万,占求职总量的25.69%,同比增加29.28万,增幅91.52%。技术等级职称。具有技术等级或职称的为112.16万,占求职总量的47.02%,同比增加45.58万,增幅68.47%。其中具有技术等级的65.99万,具有技术职称的46.17万,分别占求职总量的27.67%和19.35%。
二、2004年广东劳动力供求的特征2004年广东省的劳动力市场供求运作属于正常状态,但有如下特征:
(一)劳动力市场供求增幅和企业缺工明显。从第二季度开始,广东企业缺工明显。去年省劳动保障厅两次组织企业缺工调查,7、8月份调查了1138家企业,有普工缺口的395家,缺工企业面超过1/3;11月份,又调查了290家反映有技工缺口的企业,技工缺口人数占在岗技工的18.3%。同时,广东劳动力市场供求两旺,而且大幅增长。一是供求总量。03年需求总量166.04万,求职总量174.84万;04年需求总量236.99万,同比增长42.73%,求职总量238.52万,同比增长36.43%。二是流动就业。2004年末本省跨地区流动就业人员总量约600万人,新增量由2003年的47.8万增加到 2004年的67.5万,同比增长41.21%。外省在广东就业半年以上的达1600万人,比2003年的1300万增加300万,同比增长23.1%。三是广东新成长劳动力。据劳动力市场的数字显示,新成长劳动力2003年48.05万,2004年58.91万,同比增长22.60%。各类需就业的应届中专、中技毕业生,2003年15万,2004年25万,同比增长66.7%;大专以上,2003年17万,2004年20万,同比增长17.7%。
(二)行业、企业间需求增长失衡明显。近三年全省城镇年均新增就业岗位95.3万个,大大超过上世纪90年代70万个的水平,2004年创记录达到105.4万个。但在行业、企业间,需求增加不是平均增长。比如,2003年第二产业需求81.66万,同比增幅136.21%,而第三产业增幅只有8.23%;2004年第三产业需求达120.65万,同比增幅49.17%,而第二产业增幅38.67%,比03年大幅下降。需求的变化导致劳动力供求的失衡。
(三)工资、综合福利对供求的调节作用更加明显。在广东市场就业机制比较完善,市场运作也已规范,因此,工资价位对供求的调控成为主导。改革开放后,广东经济总量二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