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

时间:2019-05-12 19:2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

第一篇: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

第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

【学习目标】

1、重点是

2、目标:建立

1、知识识记: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国有企业改革

2、能力培养:分析理解经济体制的改革为何首先从农村开始。

3、情感教育:认识城乡改革破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经济体制,激发了劳动者积极性和企业活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跨越发展;认识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必要性。【重点】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点】

理解城乡改革涉及到的经济、行政等方面的政策和术语。【学习过程】

一、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问题

(一)农村改革:

1、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两地农民率先实施,迅速扩展到全国农村。

(2)主要形式、。(3)内容:在坚持前提下,在经营方式上改为,使农民在生产上获得更多的自主性。

2、深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1)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得农村的经济向着方向发展,大批事,促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2)意义:为实现,为 开辟了一条新路,也有力地促进了发展。

(二)城市改革:

二、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有什么重大意义?

3、如何认识城乡改革的成功与挫折?

三、巩固训练: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农村实行

2、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民致富和逐步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哪四次变革,分别产生了什么结果?这些变革说明了什么道理?

4、我国取消农业税的意义是什么?

第二篇: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刘会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历史过程,路径的选择要立足国情和现阶段发展状况,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展措施和任务;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统筹兼顾,合理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防止重复建设、分散投入。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就是要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建立起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阶段,城乡关系、工农关系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实践证明,只有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才能使农民获得更多平等发展的机会,享受到更多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因此,统筹城乡一体化的路径选择要立足国情和现阶段发展状况,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展措施和任务;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统筹兼顾,合理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防止重复建设、分散投入。具体而言,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完善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规划一体化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在编制规划时要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在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分区功能定位,构建功能完善、产业互补、布局合理的城乡统一规划体系。一是完善好城市建设规划。二是抓好小城镇建设规划。发展小城镇的关键是繁荣农村经济、培育主导产业。在规划时,应综合考虑各中心小城镇的区位、资源、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等因素,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规划城镇布局,以特色产业或龙头企业为依托,建成工业型、农业型、商贸型、旅游型、资源开发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加快培育统筹城乡一体化的产业支撑体系。

第二,抓住重点,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是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龙头建设。从发展生态农业和精品农业的角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一方面以巩固提高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为抓手,做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通过积极发展“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大力培育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产业,将企业及品牌做上档次,做大做强,推进龙头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农民增加收入。二是加强农产品营销市场体系建设。结合公路的建设,以大市场的视角,利用新合作物流配送中心的销售服务网络,配套建设物流仓储设施,建立区域物流集散中心。同时,大力培养农业产业化经营合作组织和人才。在加强管理规范的同时,积极落实扶持政策,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三是推进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区和观光农业区,促进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步伐。

第三,筑牢基础,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城市相比是比较落后的。针对这一现状,应把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盘棋”来考虑,强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一要与时俱进,加强城乡道路网络建设,促进城乡各方面的全面接轨。二要加强城乡水利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三要加快城乡电网改造步伐,满足城乡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四要加强城乡教育、医疗、卫生、通讯、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四,强化保障,统筹推进机制创新。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协调城乡发展和建立相关制度方面的作用,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体系。一要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支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二要着力推进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要逐步把对城镇失业人员在就业和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落实到农村富余劳动力身上,促其到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同时,加快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把农民工及其家属在城镇的计划生育、子女教育、劳动就业、妇幼保健等工作列入相关部门和相关社区的管理范围。三要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核心。完善城乡一体化督查考核体系,使发展目标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第五,加大科技创新,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农业的出路在科技。应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突破制约粮食生产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加快关键技术集成配套和推广。特别是尽快培育一批增产潜力大的高产优质品种。要整合种业资源,构建以产业为主导、大企业为主体、大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加快提升我国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快良种更新换代。

第三篇:城乡户籍改革专题

分析材料:城乡户籍改革专题 参考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应考者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

2.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根据要求作答。

给定资料:

1.8月30日召开的贵州省遵义市委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力争通过5至10年的努力,把遵义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辉映、生态环境同人文景观相协调,经济繁荣、文化浓厚、环境友好、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将降低户籍入户门槛。根据提出的新思路,到2015年,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0平方米以上,基本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到2020年,实现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到2011年,实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目标;2014年,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2020年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依托工业园区和能矿资源组合优势,抓住贵广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的重大机遇,深化与广东等珠三角经济区合作,把遵义市建设成西南通道上的重要产业承接基地。树立全方位开放理念,加强与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

该实施意见强调将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按照降低门槛、放宽政策、简化手续、规范管理原则,有序推进城镇规划区内以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凡本省籍农业人口符合相关户籍政策规定的,都可以按规定办理城镇非农业常住户口,可在当地城镇入户。

对市外籍在遵义市城镇经商、创业和从业人员及共同生活的直系亲属,实行统一的居住证制度,与当地城镇户籍人口享有同等待遇。扎实抓好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2012年底前,率先在城市和县城规划区实行户籍“一元化”登记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与户籍制度改革相关的各项权利保障机制。

2.1958年以前,我国没有严格的户籍制度,人口政策以自由迁移为主,1958年5月9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以法律的形式严格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模式”因此而产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合理流动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对40年不变的户籍制度形成了冲击,原有的户籍制度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阻碍了城市的发展,阻碍了农业现代化,不利于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顺利进行。——原户籍制度不利于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抑制各类人才的自由流动,同时也不能对大量的流动人口进行有效的管理。

——户籍管理使我国公民具有不同的身份,不同身份又具有不同的待遇。同时也遏制了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启动。

3.1998年7月22日,国务院发出批转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议定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对户籍管理工作中作出了: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自愿、放宽夫妻分居、投靠子女的户口政策以及在城市投资兴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可有条件在城市落户的政策。2001年5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全面推进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以促进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4.建立由户口登记、身份证管理等制度构成的,以现代科技装备起来的科学的人口管理系统,实现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

户口登记是户籍管理制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个严密完备的户口登记制度,对于全面准确地掌握人口信息,进行科学地开发利用,对于提高社会管理质量和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保障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户籍改革的方向是使户口管理向人口管理过渡,人口管理向证件化过渡。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单纯依靠户口登记制度已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人户分离。改革的方向是人口管理方式以户籍管理为主向以口籍管理为主过渡,最终以口籍管理代替户籍管理。

由于城乡差别很大,流动人口数量惊人,户籍管理成本高难度大。当初实行城乡二元户口管理结构,也有着要降低人口管理难度的因由。建立城乡一元的管理体系,用市场加法制的机制调节人口流动,是静态管理模式向动态管理模式的转变。实现户籍管理联网,是对人口进行动态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积极运用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人口信息统计数据的共享,准确及时地掌握人口变动的信息。

户籍制度改革前进历程上对城市发展所形成的各种新影响,不仅仅是户籍制度改革本身所避免的,而需要完善城市发展中其他配套政策,才能引导城市的健康发展。

5.户籍制度改革后的新变化超出了常规研究范围,属于城市原发展轨迹外的突发情况,因而在短期内城市原有的供应需求体系被突破,部分设施供不应求,对城市本身与城市居民造成了较大影响。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全面放开,未来城市的发展将有可能转换其原有曲线。这就需要我们从户籍制度改革的新角度,全面分析城市发展形式,并给予城市新时期下的新定位,确定城市的新规模。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发展进行先期预测与指导的工作,也是城市定位与城市规模的初步确定者。因而新时期下的城市规划应该充分考虑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对这一改革带来的变化进行重点研究,并把应对措施在各层次的规划中给予分层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体系中法律效力最高的规划。目前的总体规划基本上是按计划经济的思维进行编制、审批,而按市场经济进行实际运作的,表现在规划重视“期末”目标的合理性(编制、审批过程中过度重视人口规模、用地指标、规划期限、期末用地形态及其结构比例),忽视规划实施的中间过程控制(按市场需求进行的土地供给、项目用地安排根本不是按人均100平方米考虑的)。因此,面对户籍制度改革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思路、重点、内容、方法等方面必须进行改革。

首先应该加强人口、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经济土地供给相关性预测研究:通过对城市人口、用地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预测,进行城市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策略的相关分析,提出实施措施;

其次要加强新型城乡关系对地区城市化途径、方式及对城市发展与布局的影响研究:分析城乡复合型家庭结构对地区人口移动规律、城乡空间形态、城市化实现方式的影响; 同时也应该加强城市竞争力、吸引力、吸引范围水平和发展潜力研究:通过现状评价,从更大范围里定位城市在区域竞争中的优势及劣势,为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6.为协调和整合各部门的发展规划,建立和启动区域综合发展规划的编制、审批、执行机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城镇体系规划就其涉及的内容来看具有区域规划的主要特征,城镇体系规划的目的也是要统筹部署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口发展、土地利用、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但其法律地位、编制、执行主体决定了在现行行政体制下城镇体系规划的本质实际上还只是规划部门的规划,即对城市发展有了较深入的研究与定位,城镇体系规划也不具备指导、整合各部门发展规划的效力。以发展计划和规划部门为主编制区域综合发展规划,协调各行业的发展关系,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与利用,建立相应的区域协调、决策机构,是应对种种新的发展形势的需要。

以人口因素为代表的市场经济下的各种难以预料的因素使城市的发展与布局更具有不定性。目前的城市总体规划在人口规模、人均用地指标限制、城市性质表述和规划期末的布局形态上耗费过多精力,导致了规划编制、审批周期长、调整频繁、规划的实际指导作用降低,这些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曾经是十分重要的规划要素在今天已不是规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适应市场经济的总体规划应是城市发展的动态框架,而不是规划期末符合用地指标控制的、在实际土地批租并不受人均指标限制的静态蓝图。为在新形势下真正发挥总体规划的作用,并与现行总体规划相衔接,强化城市远景发展规划,确定城市长远的空间拓展方向与结构框架,以适应城市多种发展可能对用地空间的需求。

7.在城市远景规划的结构框架基础上,根据城市各阶段的发展条件,按照由内向外、有序推进、集中发展的原则,确定城市空间拓展阶段、范围和分期开发重点,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使总体规划既要具有弹性,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又要循序渐进,控制因乱铺摊子带来的资源浪费。

根据总体规划的分期建设目标和当前发展形势,结合国民经济五年规划和城市建设计划,以五年为周期,一年微调,五年大调,滚动式编制城市近期规划,使城市总体规划地目标与政府工作计划密切结合;同时,通过近期规划适时调整、动态更新城市总体规划。在提高总体规划的柔性的同时,必须强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刚性。总体规划在宏观上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分发展的余地,但在具体土地使用时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严格控制,避免无序建设和乱占土地。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质量、提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地位。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总体规划的有效深化和补充。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关用地相容性规定等内容适应了由人口等因素导致的各种新形势、新情况的要求。

8.农民进城后,就业问题的落实是健康城市化与维持社会稳定的关键,落实进城农民就业不仅要制定优惠的产业集聚政策,扶持城市产业,通过增加就业岗位拓展进城农民的就业空间;同时也应该把研究建立在如何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预备制度劳动力就业市场,建立劳务市场信息、咨询、职业培训、中介和劳务合同管理一条龙的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同时,也应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减免部分税费,降低开业条件,优化城市的就业环境。农民进城后,不仅是其本身因无法妥善就业而形成社会问题,同时因城市岗位数量所限对城市居民就业也形成了压力。城市通过产业集聚,虽能增加部分工作岗位,但总量有限,这就需要拓宽就业渠道,将发展目光放在第三产业上。根据调查,三产吸纳就业的能力为第二产业的4至5倍,而我市目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远远低于标准水平,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大,提供就业机会潜力也较大,三产发展必将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力量。促进进城农民就业,单就城市内部落实就业调配是远远不够的,也应该从农村角度缓解这一矛盾。现时期下,由于土地效益递减,除城郊土地有较高的地租回报外,农民对土地已没有多少依恋。而实际上,土地本身含有极大的附加值。对农民来讲,进城的目的是为了谋生,谋生需要本钱,这是一个资金问题。政府已经对农民作出土地承包45年不变的承诺,从而保证了土地使用的长期性。在农业用地效益递减和资金严重匮乏的情况下,最终的出路在于进行土地市场化、资本化的制度创新,农村土地制度与城市土地制度并轨,以货币化的形式实现土地的自由流转。

9.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是一项分阶段推进的大政策,第一步是出台土地使用权的良性流转政策,第二步是土地所有权流转制度的建立。而目前的解决途径则是将土地使用权变现。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使土地得到规模化经营的倍增效益。农民就可以通过抵押、交换、出让土地使用权得到资金,进城开店、办厂,开发第三产业。土地流转机制的改革,可以说是继户籍制度改革之后,必须积极推进的重大改革。没有这项改革,户籍制度的改革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进行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消除人为的城乡分割的行政藩篱,关键在于取消城市户口背后各种复杂的附加利益,让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逐步取消城乡之间利益分配的差距,实现城乡融合。这里有政策改革和社会改革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认真清理与户籍相连的各种附带功能,清理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歧视性政策。凡是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又因历史遗留需要补偿而不会产生大的影响的附加条件应立即废除。另一方面,取消城市户口背后的利益,必须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联系起来,解决农民进入城镇后的基本保险。农村人口加快向城镇集中,将会使城镇的就业、住房、养老、教育、医疗等社会问题突出出来。因此,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相配套,必须建立起相应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制度。户籍制度改革的最终完成,有待于覆盖城乡的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建立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即是对过去在工业化进程中长期损害农民利益的正当补偿,也是保护城市自己。农民得不到社会保障的照应,城市也得不到保障。通过建立全社会保障机制,实现政策的城乡贯通,有助于促成真正的城乡一体化。降低了农民进入城市的门槛,同时也疏通了城市人口流出渠道。农民可以到城镇打工、经商,城镇居民也可以到农村去租赁承包山林、土地、大棚,通过劳动力合理流动,实现效率的提高,解决城乡共同的就业不足。

10.户籍制度作为一种政府强制实行的人口登记制度,可以有这样几种主要功能:一是为政府工作提供信息。

例如,户籍制度可以帮助政府掌握人口总量和分布等情况;二是为控制人口流动提供手段。例如,人们要求迁徙时,迁徙目的地政府可以不予登记迁移者。三是为一个城市或社区提供人口准入门槛。例如,登记制度可以设立获得登记的标准,以限制某种类型的人进入社区。四是为政府提供识别服务对象的手段。例如,政府为了救济某一部分人口,可以从人口登记册中获得信息。五是可能会为社区公共资源选择性供应提供手段。

例如,政府可以仅仅给获得登记的人口提供水、电、气等资源。这些功能有的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而有的则服务于计划经济体制,并不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大城市现行户籍制度似乎早已不能充分体现上述功能了。大城市户籍制度现在已经不具有完全的信息服务功能。以北京为例,估计有数百万左右的人口未获得登记,这些人口究竟有多少,人口学上的结构特征如何,政府并不知道。尽管大城市户籍制度不予登记农民或其他一些人,但这些人事实上已经完成了迁徙,政府不仅不能阻拦他们,反而在经济发展上依赖他们。一个“丑陋”的做法是在计算城市GDP总量时考虑了这些移民的贡献,但在计算人均GDP时又“忽略”了这些人口。我们根本不清楚大城市究竟对自己设置了何种“人口准入制度”,以北京为例,就很难搞清楚它那些指标是如何制定的,又是如何分配的。

在各地方政府向社区居民提供社会保障的能力很不相同的情况下,现行大城市户籍制度的确给政府减轻了不少负担。例如,北京市就不需要给“外来人口”提供和北京市民一样的社会保障方面的帮助。这方面形成了事实上的某种歧视。一些有钱人通过门路在北京买到经济适用房,而这些人较之穷人也不是太需要政府的其他社会保障支持。在大量“准公共服务”日益货币化的情形下,大城市的公共服务已经不可能仅仅瞄准户籍居民了。外来穷人也在享用北京的马路,尽管他们享用的面积比较小;外来有钱人照样可以上北京的好中学,而没有钱的北京人如果孩子成绩不好也不能进入好中学。有的外地人买北京户口是看上了北京的大学录取成绩低,名牌大学好考。

可是,如果不是教育改革迟滞也不至于这样。如果改革了教育和考试录取制度,给地方和学校更多的办学自由,也不至于让少数几个大城市在教育方面独领风骚。

不论怎么看,现行大城市户籍制度几乎乏善可陈,它为人们所诟病是免不了的。经过多年的改革,政府对资源的垄断程度大大降低了,社会生活的市场化、货币化程度提高了,这导致户口的含金量在减少,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市,户口早已没有任何含金量。事实上,大城市户口也在贬值。一个留京指标卖到1.5万-3万元,这已经不是一个大价码了。如果真正形成一个“指标“市场,交易成本会大大降低,指标的价格还会降低。这是基于经济学常识的判断。如果仅仅是户籍制度不改,而教育等其他方面的改革继续向前,总有一天大城市户口会不再值钱,而这一天的到来或许不会太远。

11.为什么公务员不可以是农民?之所以发出公务员可不可以是农民的疑问,是源于不久前浙江义乌市委组织部对195名公务员“非转农”事件的处理。2010年初,在义乌市委组织部在一次针对公务员户籍的全面的检查中,发现当地有195名公务员的户籍从城市迁往了农村。为何“非转农”会成为很多公务员的选择?与户籍捆绑在一起的经济利益恐怕是主要因素。

据悉,在义乌一个农村户口大概包含着100万元的价值。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化扩张所带来的土地升值,农村户口价值还存有上涨的空间。一个理性的人,如果在“非转农”之后并不会改变其目前的工作状态,那么他也会毫无犹豫的选择非转农:现在的工作可以获得稳定的现金流,而获得农业户口又可以为今后获得一笔巨额的一次性货币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之所以质疑公务员的“非转农”,而公众对此现象也深恶痛绝,大概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公务员在非转农的过程中通过不劳而获而攫取了大量的财富;二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着种种违法的行为。因此,义乌市相关部门对那些“进村分钱”的公务员的户口迁出,获得了不少好评。但是,仅仅将这些公务员的户籍迁出村集体经济组织就算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吗?事实上,义乌市的这次清理“非转农”事件,并没有让“非转农”事件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从表面上看,这次冲突可以归结为户籍与公务员资格的问题,但溯及本源,则是折射出城乡二元的体制下的种种弊病。

公务员是不是城市居民的专有权利?据媒体披露,此次义乌处理的195名公务员中,涉及到两部分群体:其中101人涉及“历史遗留问题”,即为多年前在农村招聘的干部,并未及时转为城市户口并持续至今;还有94人则是主动将户口从城市转回农村。如果说后者的非转农是存有通过权力与民争利的嫌疑,那么此前一直是农村户籍的公务员转为非农业户口,当地政府的强制农转非则是有违法之嫌了。虽然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公务员几乎都是非农户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公务员必须是非农户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户籍并非是公务员的前提性要件,而纵观《公务员法》全文,也没有禁止农民成为公务员的规定。由此可见,当地政府将那些原本持有农村户籍的公务员强制转为非农业户籍,并没有法律上的依据。在计划经济时代,非农户口意味着国家提供的就业和一系列的社会福利。作为靠近权力核心的人员,公务员的基本生活当然是由国家负担。但是即便如此,在那个时代还存有非农户口的公务员:如陈永贵成为国家副总理时其户籍还在大寨,而吴仁宝在成为江阴县委书记时,他的户籍还是在华西村。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由于捆绑在非农户口上的福利越来越少,非农户口对农业人口的吸引力逐步减弱,而在那些经济发达地区更是如此。因为非农业人口则是由于和土地捆绑在一起,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它的珍贵性会逐步得到体现: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农村人可以在城市购房置业,但是城里人却无法在乡下买地。也正是这个原因,很多人放弃了通过大学而改变户籍的方法,而选择了以农业户口进城念大学,因为农村户籍中有着巨额的经济利益。

由此可见,公务员可不可以是农民,这本该是由公务员自己决定的私事,而无需组织处理的大事: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农民都可以通过考试或者选举成为国家公务员。而在今天中国这事之所以会被如此关注,这是因为中国当下以身份为纽带的农村经济组织与现代通过市场契约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紧张关系所致。在现代中国,城里人获得财富的方式只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而在农村,农民除了自己的劳动以外,还可以通过集体经济成员的身份获得相关企业的分红。换言之,农民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身份性收入,而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英国史学家梅因曾说,“迄今为止,所有社会进步的运动,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在城市已经通过契约作为经济活动基础的中国,农村中却还残留着以身份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当农民这一身份不再具有财产性收入时,公务员可不可以是农民就不会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中国要实现这个转变,当务之急是理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当农民的收入不是通过其身份,而是通过其劳动获得时,自然不会有那么多公务员会在乎这个农民身份了。

12.11个省市开始统一城乡户口,北京暂时未列在其中。日前中央综治委在会议上传出消息,公安部正在抓紧研究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拟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的界限,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昨天公安部有关人士介绍说,目前全国已有山东、辽宁、福建等11个省的公安机关开展了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工作,拟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界限,北京暂不在其列。

中央综治委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25日在中央综治委2005年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透露,公安部正在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拟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界限,探索建立城乡统一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同时,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作为落户的基本条件,逐步放宽大中城市户口迁移限制。

针对建立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昨天公安部有关人士说,目前这一规划还没有明确的实施时间,但这项规划是中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公安机关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

目前有的省市已经逐步启动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2003年,湖北省选定在武汉、襄樊和黄石三市为试点,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统一登记为“湖北居民”户口。2004年,山东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不再收取城市增容费。中央综治委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透露,公安部正在抓紧研究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拟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的界限,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同时,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作为落户的基本条件,逐步放宽大中城市户口迁移限制。

在广东购买或自建合法住宅的外来事主有望同时迁入户口!日前,针对外地人来广东购了房但户口迁移却困难重重的情况,省公安厅表示,目前正争取重新启动户籍制度的调整改革,购房入户拟统一政策,届时,凡在广东购买或自建合法住宅达到一定面积的事主可同时迁入户口。

下一步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工作,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由过去的防范控制型管理转变为管理和服务并重的服务型管理,建立社会化的管理模式,实现工作时单位管、暂住地社区管、党团员组织管、系统问题部门管、治安问题公安管的工作格局

中央综治委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召开了部分省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调研工作汇报会。

据悉,根据中央综治委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领导小组2005第一次全体会议要求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安排,8月中下旬,办公室各成员单位派员组成6个工作组,分赴江苏、福建、山东、河南、广东、贵州6省就各省开展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今年以来,北京市公安局也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公安部的要求,组织各区县局开展了流动人口管理调研工作。

作答要求:

1.根据材料内容,用2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总结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15分)

2.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开始新一轮起步,你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分析哪些措施能对达到理想成效起到作用。(25分)

3.请围绕材料主旨,写一篇题为“户籍制度改革是时代前进的必由之路”的议论文,不少于1000字。(60分)

第四篇:不断推进综合改革创建工作

不断推进综合改革创建工作 努力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和林县2011年人口计生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11月2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和林县四大班子对检查组一行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今年和林县人口计生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2011年人口计生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人口计划得到较好执行

据统计,截至2011年9月底,我县现居住人口为157826人,出生人口1270人,人口出生率为8.05‰,比市下达控制目标低1.95个千分点;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6.8%,比市下达控制目标高3.8个百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5,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人口计划得到较好执行,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固,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人口控制目标。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1、加强机制建设,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合力明显增强。——加强综合决策。我县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把人口发展目标列入“十二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性指标,摆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位臵常抓不懈。将人口计生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召开书记办公会、政府常务会、考评等方式,对党政、相关部门、人口计生部门加强考核评估。严格按照《和林县人口计生工作考评办法》兑现奖惩(原大红城乡计生办主任吕瑞斌同志现提拔为副乡长),促进了党政重视、相关部门职能作用发挥、人口计生部门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今年,县委、政府两办督查室、县目标考核办会同县人口计生局先后对各乡镇、相关部门各自承担的责任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对综合改革创建、优质服务、打击“两非”、违法生育专项治理等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有效地促进了人口计生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和落实。

——加强投入保障。今年,按照市计生经费人均9元的责任目标要求,我县将人口计生事业费191.7万元纳入财政预算。截至到9月底,县级计生经费已全部到位,为做好全县人口计生工作提供财力保障。此外,还将20万元奖扶资金单独列入财政预算,以保证奖扶政策的较好落实。

——加强队伍建设。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和充实村(居)计生干部队伍,落实了“千人一员”工作要求,并加强了职业化建设。今年,城关镇、盛乐镇、舍必崖乡、大红城乡等乡镇选派50多名大学生自愿者充实到人口多、工作量大的村(居)协助开展人口计生工作。城关镇还专门招聘5名工作人员担任村(居)计生主任,人口计生队伍得到了不断加强。同时开展计生业务知识培训,先后多次对县、乡、村计生干部在技术服务、全员人口信息、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等方面进

一步普及人口计生基础知识。在209国道城关段、和盛路制作了两块大型户外广告牌,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户活动,全县共评出示范户50户,并进行了集中宣传,充分发挥示范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突出阵地宣传。县人口计生服务中心、新店子镇、舍必崖乡、盛乐镇服务站突出宣教功能,多次开展生殖健康系列讲座服务。盛春花园小区、军民共建协会之家突出人口文化特色进行宣传,形成浓厚氛围。城关镇建立文化大院2个,其他乡镇和经济开发区建立新家庭文化屋30个,使计生基础知识、生殖保健、优生优育、科技致富等知识得到进一步普及。我们还开辟了互联网、LED显示屏、短信等新型宣传形式,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相关知识,努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3、认真落实各项利益导向和激励政策。

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足额兑现4873名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566人享受国家、市奖励扶助三项制度。17户政策内二孩结扎户和双女结扎户一次性享受1500--2500元的奖励。推进“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164名政策内怀孕妇女享受生育关怀。积极开展“幸福工程”,全县救助100户计划生育家庭贫困母亲,每户给予200元以上救助。去冬今春开展了“三送”活动,对广大育龄群众特别是返乡流动人口进行了查环查孕、生殖健康检查、四项手术、避孕药具发放等一系列服务,服务人数达2.3万人次,对86户计划生育

求。城关镇、大红城乡等其他乡镇计生服务站经过不断改扩建,达到了普通乡一类标准要求。全县149个行政村计生服务室均配套了设施设备,基本达到了“六个一”标准。

避孕措施得到较好落实。截至9月底,全县共施行四项手术2109例,已婚育龄妇女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达到87.6%,综合避孕率达到91.9%。我县积极推进县、乡计生服务站管理机制改革,实施站长负责制,将县、乡技术人员统一调配,分成四个工作组,巡回各地开展“三查一治”、“四项手术”以及相关技术检测和生殖保健等一系列技术服务。同时,制定鼓励政策,对前来县、乡服务站接受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服务对象给予50—80元误工补贴,促进了县、乡服务站技术服务工作的开展,县、乡服务站“四术”完成量达到71%。

努力拓展技术服务。积极开展优生促进工程,建立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机制。县、乡计生服务站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干预,对近万名0—5岁婴幼儿进行了出生缺陷基线调查,发放叶酸1500多人份;与卫生部门联合开展婚前检查,有1193对新婚夫妇接受了检查,婚检率91.2%。县计生服务站先后抽组人员巡回各乡镇开展孕前优生四项检查,检测人数208例。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已在全县宣传动员,前期工作初步开展,乡镇每动员一例给予30元补贴。畅通药具发放渠道,设立避孕药具网点11个,免费发放药具“一卡通”2000多本,满足了广大育龄群众的需要。开设早期教育培训一期,为怀孕妇女提供系列服务,产生较好影响。在县级中学开展生殖

批、住院分娩实名登记、婴儿出生实名登记、出生婴儿死亡登记报告、终止妊娠药品销售使用管理、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协调联动、信息通报共享、责任追究、考核奖惩、“两非”行为有奖举报等相关制度,不断推进了专项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打击“两非”专项治理工作队,专抓此项工作,全县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协调联动、层层抓落实的综合治理工作格局。

扎实开展“阳光计生”行动。我县采取多种形式对生育审批、社会抚养费征收、便民维权、奖扶政策、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职能职责、工作纪律、群众纪律和免费技术服务项目等重要事项进行公开。一是制作200多块政务公开栏,在县、乡、村悬挂公开;二是开通“12356”阳光热线,方便群众咨询;三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进行滚动播出;四是制作宣传单进村入户进行面对面的公开;五是充分利用农村庙会、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发放宣传品进行集中宣传;六是在政府网站、县人口计生专网上进行公开;七是在盛春花园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进行公开;八是在县计生服务中心大厅、城关镇力源商城和主要路段通过LED电子屏进行公开。还积极组织开展了“双评”和“下评上”活动,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满意度、下级部门对上级部门满意度均达到了95%以上。

6、不断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盘棋”工作。一是对流动人口进行了多次全面的清理清查工作。各乡镇利用全员人口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时机,加强流动人口的实工作措施,推动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发展,为提升我县人口计生工作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8、努力推进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创建工作。各级计生协会加强组织建设,紧紧围绕“组织建设好、队伍建设好、政策落实好、完成任务好、干群关系好”五个好的目标要求进行创建工作,全县34个行政村村民自治示范创建活动取得成效,对提高基层计生协会工作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9、进一步加强全员人口信息化建设工作。

去年以来,我县始终将全员人口信息作为人口计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全员人口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县、乡、村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全员人口信息工作。为完善全员人口信息数据质量,进一步加强了入户摸底排查工作,核查相关证件,认真进行信息的采集、变更和录入,做到证件、信息登记卡、微机 “三统一”。乡镇之间加强沟通和联系,对人户分离情况进行全面的核实。加大对死角和盲区人口排查工作力度,杜绝人口漏登现象发生。不断加强与公安户籍人口的比对工作,对户籍人口进行了清理。加强对全员人口信息工作的督查,县人口计生局多次抽组人员进村入户进行抽查核实,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多措并举,提高了全员人口信息工作质量,全员人口信息项目完整率和准确率均达到95%以上。

通过一年来的工作,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基础建设得到加

1产前检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拓展计生技术服务内容,努力从源头上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三)进一步完善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好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特别扶助、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等各项法定的奖励优惠政策。整合各项政策资源,在城镇医保、新农保、新农合、扶贫开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及社会救助、教育助学等多方面向计划生育家庭倾斜,在提标扩面上下功夫,积极推进普惠政策与人口计生政策的有机衔接,建立健全生育关怀公益金制度,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保险和“幸福工程”工作。全面推进“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鼓励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四)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覆盖率。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工作机制,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五)进一步提升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水平。完善全员人口信息资源库建设,提高数据质量。依托全员人口数据库,拓展基础数据应用范围,探索建立与部门间人口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发挥人口计生部门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六)进一步推进人口计生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创建国家、自治区级优

第五篇:不断改革和完善基层组织工作机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运行机制也应不断改革和创新。特别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和完善基层组织工作机制,推动新农村建设,更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第一,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者的素质。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深入开展村党组织建设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事业。第二,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正确引导全村党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素质提高了,宗旨意识增强了,才能把党的惠农政策宣传好、解释好。第二,转变村两委组织领导方式。做好任何工作都必须有周密的计划和严密的安排,做到有安排、有步骤、有检查、有落实。村两委应该采取一会多功能,将多项会议议程统一安排在一个时间召开,以便减少开会次数,方便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第三,巩固党在农村的基础地位。基层党组织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党建中心任务来抓,切实巩固党在农村的地位。并结合本地的实际,制定合适的富民增收之路,带民致富,帮民增收,进一步扩大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广大群众能信服于党,拥护于党,团结于党

下载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word格式文档
下载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幅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大幅增加农民收入 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共昌乐县委书记 王树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减少农民、增加居民、“消灭”农村,最直接的......

    城乡统一户籍改革工作总结

    城乡统一户籍改革工作总结 为深化城乡统一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我镇认真按照《关于推进2013年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改革工作目标的通知》(大统筹办通〔2013〕10号......

    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最终5篇)

    [转] "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是一种变相的征地 "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是一种变相的征地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 张曙光 关于土地问题我在前年做过研究——城市化背景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5篇

    中小学教师最欢迎什么方面的培训课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希望能通过与培训者的交流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都希望能在每次的培训中有所收获,有......

    都匀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改革

    都匀市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改革 准入和退出机制 一、城乡公交客运准入机制 (一)自2017年6月31日起,一律不新增通往乡镇的农村客运班线,凡是运营期限到期的农村班线客运一律不予延......

    推进殡葬改革,提升城乡环境

    推进殡葬改革,提升城乡新貌 ——灞桥区民政局殡葬改革工作经验介绍材料 灞桥区位于西安东部,距市中心5公里,全区总面积332平方公里,辖9个街道办事处,36个社区,224个行政村,人口59......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自查报告

    乌伊岭区第一小学义务教育一体化 调研报告 乌伊岭区第一小学位于中心地带南侧的幸福社区,校园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在校生439人,教职工103人。学校教师编制数97人,学校现有教教......

    城乡改革演讲稿li(精选多篇)

    (放第一张ppt) 我:大家好,我们组的题目是:农村改革的意义及措施讨论。 (放第二张ppt) 我:我们讲的要点主要有这些,大家看一下。 三农问题是我们国家比较重要的问题,当初,我们党就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