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丰县农村经济与环境发展的问题思考
长丰县农村经济与环境发展的问题思考
【摘要】对于长丰县农村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本文中进行了详细思考论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长丰县 农村 经济发展 环境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区域环境建设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目前,全县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发展热潮的同时,环境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影响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长丰县位于安徽省中部,为合肥市辖县,1965年由寿县、定远、肥东、肥西四县的边缘结合部划并而成,因境内大部分地区属清代寿州长丰乡,而取“长丰”之名,寓意“长治久安,人寿年丰”。现辖15个乡镇、1个省级双凤开发区,总面积1922平方公里,总人口80.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07万人。县城水湖镇,南距合肥市70km,淮南铁路,合淮高速,206国道,311省道穿境而过,县域内外交通四通八达。
一、我县农村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活污染问题依然严峻
大部分村没有统一收集垃圾统一转运设施,也不能统一处置,管理措施不足,村民的环保意识不强,个别村庄的垃圾乱倒,没有足够的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尤其是那些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环境,受到影响的是农村群众的生活环境。
(二)没有利用资源优势的观念
部分的乡镇过分强调客观理由,没有资源,没有项目,没有积极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缓慢。但同样的水湖镇,但它可以根据乡情,主动争取更高层次的政策,资金支持,强大的服务,建市场,搞宣传,“长丰草莓” 已成为富裕和发展的主导产业,这说明乡镇经济发展在主观努力上是不够的,发展观念不够创新。
(三)畜禽污染治理项目进展缓慢
目前,我县尚未建造专业养殖区,在农村地区的牲畜和家禽大多是分散的小农户,没有环评手续,也没有缺乏污染治理设施,没有粪便处理设施的综合利用,集中管理难。
(四)群众的思想观念存在问题
部分群众对企业的保守思想,缺乏整体的概念,发展的概念,法治的概念。漫天要价,企业在征收领域过程中百般刁难,在修建道路,电力的架设方面,村名以各种不正当的原因,人为阻拦。
(五)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普遍存在目前,我县对于农药的使用,尚未有具体的管理措施,他们大多使用普通化肥,其中的肥料渗入土壤和水体,农田和周边环境受到威胁。
(六)一些存在资源的浪费
比如,农作物收获时所产生的作物秸秆大多数农民都直接就地焚烧。这不仅对当地的大气环境产生了污染,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于动物产生的粪便等大都直接被泼洒在了农田里,这样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沼气的设施,造成大量浪费。
(七)宣传工作的欠缺
政府组织,机构和部门在植树活动中,没有有效对树苗的管理和保护,所以大部分的幼苗刚种死亡或被破坏。此外,当地村民不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主要是由于村民对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看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因此,一直对于这些活动比较消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当地政府不耐心细致的宣传,不做出很大的努力,那么对于我县整个地方的植树造林,环境保护工作是困难的,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加强农村经济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提高环境建设工作机制,在经济和环境治理工作实现零的突破
首先,把环境建设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党的经济,执法,社会事业和其他管理部门的不同性质和功能,提出不同的环境建设任务,确定不同的环境建设指标考核分值。其次是给党的部门相应的环境治理职能,在党的部门的考核指标下,以提高经济和环境治理的努力。然后,建立县乡企业征山,占地等事宜协调处理工作组,负责处理此事的组织和协调。最后,法律建立了科学合理机制,统一规范企业征山,占地面积补偿措施,在一个统一的政策,统一标准下的相关问题的处理,杜绝群众互相比较,漫天要价的现象,减少不稳定因素。
(二)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在农村的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环境的热点,难点问题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方式,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水源保护,畜禽养殖,农业无害化污染防治,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污染无害化处理技术,保护农村环境,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
(三)加强基层环保力量,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引导舆论
逐步建立农村基层环保机构,提高环保督察制度在乡政府,继续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的知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并调动他们参与的农村在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模式。
(四)在政府的支持下逐步增加对社会和环境的投资渠道,切实加大农村环保投资 首先,政府应每年安排一些农村环境保护预算,确保资金到位,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排污费;积极争取增加投资重要流域和区域污染控制的水源;然后是要采取倾斜,要优先为环保类项目的资金补助及其他环保设施业务。最后,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式,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多种类型的投入机制,利用资源的补偿,区域生态补偿,并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五)加强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我县可以在不同的乡镇投资建立农作物秸秆回收处,以合理的价格将农民手中的秸秆统一回收起来,然后可以建立沼气池进行沼气发酵,再将其供农户使用。这样不仅做到了废弃物的充分利用,还可以做到保护环境,避免了其产生的安全隐患。
(六)实现干部的思想在人文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
人类生存整体环境的基石和根本的人文环境建设,人文环境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
干部要持之以恒地对群众开展思想教育,注重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强化四种意识。
1.开放意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要靠项目,通过开放,教育干部和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摆脱“靠山吃山”的概念,强化零资源排放的概念,建立庞大的开放意识。
2.整体情况。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全局意识,整体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并建立一个科学的发展观。
3.法律意识。增加法律和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知法守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4.进取意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摆脱掉保守思想,培育发展自觉性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七)强化责任,密切配合,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决策机制
一个是要加强企业管理和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律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主要责任包括各种环境的严格考核,奖励和惩罚制度的实施,各级政府村和生态环境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编制包括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其次,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与通力积极合作,建立长期的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分工明确,劳动协调性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结束语
碧天蓝水,空气清新,是理想的描绘我们的新农村生态环境。虽然我县广大的农村人口居住分散,自我净化能力比城市要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县人民不需要关心农村污染。相反,由于我县赖以生存的食物,油,蔬菜大都来自本地农村供给,农村污染的关注,不仅不能低于城市,更要超过城市。而且农村经济发展对于推动我县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我县新的经济推动的关键所在。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县的农村环境是健康的,充满希望的,也是值得我县人民所称赞的。
【参考文献】
1.李惠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和对策.应用能源技术.2011
2.李丽萍[1] 张宏宇[2].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与思考.农民致富之友.2010
3.惠振鹏.关于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调查与思考.2008
4.赵毅宏.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研.2011
5.长丰县农业委员会
6.强文哲[1] 傅智勇[2].论增强人文环境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006
7.蒋志平.环保,不能热了城市冷了农村.2012
第二篇:对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思考
对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思考
时间:2007-12-20来源:中国农村金融网作者:刘爱国 叶 龙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正处在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阶段,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又是直接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当前新形势下,如何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突破传统的“小农经济”,放眼农村大视野,立足农村大市场,支持农业大项目,寻求农业大效益,以不断适应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使经济、金融共兴共荣,这是目前亟待探讨的现实问题。对此,笔者近期对湖北省武当山农村信用联社金融服务与地方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这一个案专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发表浅见作以探讨。
一、典型剖析
武当山农村信用联社地处我国道教圣地——武当山脚下,是按经济区域设立的一家县级信
用联社,也是丹江口市内两家联社之一,1996年底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直接隶属十堰市农村信用联社领导和管理,区域所辖丹江口市其中江南9个乡镇和武当山特区的农村信用社,辖内共有行政村 212个,4.5 万农户,18.4万人口。根据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武当山的农村合作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发展较为典型。
武当山农村信用联社自行社“脱钩”以来,紧紧围绕当地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准确市场定
位,加大支农力度,强化服务措施,有力促进了经济和金融协调发展。
1、在支农的重点上:一是支持农民保丰产。多年来,该社始终把支持春耕、夏种、秋播等农忙时节农民生产费用和抗旱救灾贷款作为信贷工作的头等大事,情况早调查、任务早下达、资金早筹措、贷款早投放,确保了各个农忙时节农民生产费用资金需求和不误农时,据统计,每年发放春耕贷款就达2000万元左右,为辖区农民的粮食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发展特色促增效。在支农工作中,该社始终以突出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提供金融服务,重点支持了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柑桔品改、蔬菜大棚、种植烟叶、茶叶、养鱼等特色农业和科技农业,许多项目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三是扶持民营树典范。对辖区内优良的涉农客户群体,他们都把其视为“黄金客户”,建立大户档案,实行“一次核贷”信贷扶持政策,在核定的贷款额度内随到随贷,周转使用,同时,做好跟踪服务,实现规模化经营,并影响带动本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四是围绕旅游抓服务。近年来,该联社在重点支农的同时,还充分运用武当山旅游资源,大力支持武当山旅游行业和相关的服务行业。目前武当山城区80%的个体工商户与信用社都有信贷资金业务往来。与此同时,对农民生活、消费、建房、婚嫁、治病、子女上学、购买电器等也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2、在支农的方式上:一是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及时提出了“小额、流动、分散、安全”的信贷资金运用策略,并在不断完善农户联保贷款、“黄金客户”贷款等信贷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全面推广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对每一个农户建起经济档案。据统计,仅今年前8个月就有2.4万农户在信用社办理了小额农贷业务,占辖区农户总数的53%;二是积极创建“信用工程”活动。通过宣传发动、调查摸底、评级授信等五个步骤,截止目前,已在辖区201个村开展“信用工程”,占总行政村的93%,参评农户共有4.1万户,占农户总数的90%,已评信用户3.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75%,已颁发《贷款证》3.4万本,颁发《信用等级证》3.2万本,授信总额1.2亿 元,今年来急需支农资金的信用户已在农信社累计贷款7325万元;三是提供了包括资金、信息、技术于一体的“金融套餐”服务,改变以往等贷户上门要贷款为柜台办理、上门送贷和现场放贷。据了解,今年来仅信贷人员送款上门就达350余万元、送技术资料2000余份;四是实施了“阳光信贷”服务。把贷款方式、品种、对象、利率、条件、程序、权限、期限做到“八公开”,并公开信贷服务承诺,让客户贷的放心,贷的舒心。
3、在支农的措施上:首先在内部实行了“领导包片、信贷员包村、责任到户”的支农目标责任制和全员营销贷款制度,做到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压力;二是为方便农户贷款,结合各乡
镇区域差别,因地制宜下放贷款权限,缩短审批时间,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审批程序,尽最大限度地方便贷户;三是在信用社内部建立责、权、利挂钩的信贷管理机制,每人建立营销贷款台账,实行包放、包收、包效益、包损失的“四包”责任制,充分发挥全员营销的作用,实现了“四个转变”,即:由“坐等客户上门贷款”转变到“全员营销贷款”上来;在贷款投向上由支持企业为主转变到支持“三农”为主的生产、生活、消费并重上来;在贷款营销上由少数信贷员办贷尽快转变到全员营销贷款上来;在贷款管理上由考核收贷收息转变到考核放款数量、贷款质量和收益上来。
4、在支农的效果上:近年来,该联社由于支农力度的加大,取得了良好的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农民受益、农信社增收、政府满意的“三赢”局面。在内部效益方面,据统计,近三年该联社累计发放支农贷款2.1亿元,其中今年前7个月就发放支农贷款7325万元,同比多发放3465万元.由于支农份额的加大,经营效益也比往年有了明显提高;在社会效益方面,通过小额农贷的发放,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农村信用工程”开展后,经过评级授信的农户,只要拿“两证一章”就可以直接到信用社贷款,不再报报批和抵押,办理贷款如同办理存款一样方便,服务方式上的创新,赢得了各级党政的充分肯定和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有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如土台乡已形成了15000亩柑桔、20000头牲猪和3000箱网箱等支柱产业;均县镇发展名晒烟叶3000多亩,等等,许多项目已成为各乡(镇)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反映出的问题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通过调查分析,武当山农村合作金融与辖区内农村经济的在相互协调发展上,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在金融服务、优势项目、龙头企业、商品基地、运行机制等农业产业化要素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农村金融服务明显加强,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农业产业化认识逐步加深,思想障碍在逐步清除,主导产品的商品基地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初具特色。但是,客观地分析,在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有些已成为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一)关于农村经济面临的问题
1、科技含量不够高。长期以来,许多乡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一味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
了品种的改造,如柑桔品种存在单
一、老化问题,晚熟品种多,由于受价格的影响,有时增产不增收;茶叶由于加工技术的问题,高品质、高等级、名牌产品的少,普通茶售价低又不好卖。因此,急需得用科技手段对现有品种进行改良改造,提高加工技术和品种质量。
2、流通渠道不够畅。如今随着我国农业基础地位的不断提高,农业要想实现产业化发展,就必须由“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并在发展特色农业上下功夫。而现实情况是,由于受加工、储藏条件的限制,许多农业产业化项目农民在种植上虽然尝到了不少甜头,喜获了丰收,可相关部门服务的内容、方式、方法跟不上农民的要求,例如在销售上大多靠市场调节,由农民自己去闹市场,没有形成一个“产供销”,“农工贸”一条龙的路子,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跟不上,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再生产的积极性。
3、产品规模不够大。现在有些地方“小打小闹”、“遍地开花不结果”的现象比较突出,农民的多种经营基地,优质产品量少分散,多数为粗放低效经营,既没有规模效益,也没有“龙头”效应,既是已形成的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也低、知名度不高、产业链条不紧、系列加工跟不上,经济效益低下。同时,对有些项目开发后,不能科学的管理,也不能科技兴农,而是穿新鞋,走老路,使一些好的项目不能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
4、观念转变不够快。由于受长期以来“小农经济”的影响,现在有许多农民还存在“豆黄种麦、麦黄种豆”的“小农意识”,不能从传统的粮食种植中解脱出来,还一直把多种经营生产作为统称的“副业”来对待;也还有少数农民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认为只要解决了温饱问题就可以了,不愿意再资金投入进行产业化调整,即使农村信用社的同志找上门要他贷款再生产,还认为借钱是件“丢人”的事;同时,也还有一些乡镇的村组干部在推广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对政策理解不透,方法措施简单,不是采取引导,试范、说服的方式,而是采取强制措施用“一刀切”的办法来操作,从而造成了农民的逆反心理,挫伤了农民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二)关于农村金融面临的问题
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在“三农”,主要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这一改革方向无可非议,但如今农信社面临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农信社自身发展不了,也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
1、历史包袱沉重。农村信用社自1951年建社以来,由于受历史性、政策性因素影响以及受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和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干预,当时发放的支农贷款目前许多已基本上已形成了不良贷款,加之目前受结构调整的冲击和中小企业的改制、破产影响,造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有增无减。由于农信社是一个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集体企业,沉重的包袱自己背着,同时还要承担支农的重任,支农资金显然不足,支农不足从而另一方面又限制了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
2、扶持政策太少。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对其资金投入周期长、见效慢、且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对其资金投入,资金的运用周转速度相应也慢,一旦遇到天旱水灾,支农贷款也就遇到风险。对此,国家在对农信社相应的倾斜政策上太少。
3、外部环境欠佳。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环境比起往年来说,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因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所决定,仍不够宽松,逃废债务、歧视政策、多头检查较多,给农村信用社经营带来了较大困难。
4、服务品种单一。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的多元化,要求农村金融业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而从目前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的发展情况来看,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品种与市场需求还有相当的差距,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农信社的负债、资产业务品种也一直比较单一,有待进一步创新。
二、几点建议
为使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协调发展、共兴光荣,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笔者根据武当山联社所辖区域的农村经济与金融服务调查分析情况,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地方政府:要立足资源开发,发展特色经济,逐步探索一条规模农业之路
1、因地制宜,明确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七山二水一分田”,这是丹江口市地貌的主特征。因此,该市所辖的武当山联社区域内的10个乡镇在抓好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应根据当地的地理资源等优势,因利势导发展各具特色的科技农业和特色农业。一是在山上做文章,致力发展药材、鲜果、绿茶、菌种等多种经营,加速科技品改速度;二是在库区和水上想办法,加速发展水产养殖,加大丹江口水库库区水面的利用率;三是在城郊农业上找出路,利用驻地国营大中型企业较多和邻近车城十堰市,用科技手段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建设;四是在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上下功夫,以武当山景区为中心,围绕旅游业的“游、住、行、食、娱、购”六要素,大力挖掘旅游资源,开展游武当山水、观武当风景、听武当故事、品武当山名茶等旅游观光农业。
2、把握原则,推进农村规模经营健康发展。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金融服务中,务必要严把以下五项原则:一是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结合本地资源和地理优势,培植出发展前景好的主导行业和产品,从实践出发,不搞“一刀切”;二是要立足市场,规模经营,唯有此,才能形成批量市场和规模效益;三是要合理布局,科技兴农,尽可能避免盲目性、随意性;四是要正确引导,坚持自愿,不可强制推广,一哄而上,应做到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五是要生态平衡,永续利用,力求探索一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好路子,切忌使资源的开发与退耕还林等项工作相矛盾。
(二)农村信用社:要改进工作作风,防范金融风险,不断提高支农水平
1、认真学习和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增强做好农村信用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随着农业生产商品化、产业化、社会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正在迅速发展,农村信用社要取得健康发展,必须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首先要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端正经营思想,明确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因此,在新形势下,农村信用合作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所做的工作,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实践者、推动者、促进者;要切实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充分认识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重要性,切实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新形势下农民自己的金融组织,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广大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办成联系千家万户的金融纽带。
2、转变工作作风,改善金融服务。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为“三农”服务是农村信用社的根本宗旨。农村信用社要把服务的对象定位在农民,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各级信合领导干部要察民情,理民事,解民忧,帮民富,广泛听取农户意见,了解农民想什么?盼什么?要求信用社做什么?虚心接受农民的意见和建议。信贷人员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继续发扬“背包精神”,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交朋友,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按照代表最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扎扎实实为农民办实事,把农民满意作为信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深入农村、深入农户,切实了解农民的需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和农民一起研究市场变化和致富门路,靠优质服务争得农户对农村信用社的信任和爱护。要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改进贷款方式,简化贷款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农户贷款。要继续大力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新的贷款模式,真正起到靠支农促发展、靠支农降风险、靠支农树形象、靠支农增效益的效果。
3、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三农”,服务“三农”,既要讲社会效益,又要讲内部自身效益,在信贷支持中必须要把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放在重要位置。一是必须
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信贷风险制度和内控制度,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审贷分离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建立规范的监审体系,定期进行检查监督,出现问题,从严查处;三是加大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依法保全资产。只有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增强抗御风险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信贷投入,才能充分发挥农信社服务“三农”的作用。
(三)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支持,多方理解配合,为农村信用社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信用社工作。当前,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干部首先要从重视农业的高度来重视农村信用社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搞活农村经济,必须首先搞活农村信用社;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首先发展农村信用社。其次要促进农村稳定和防范区域金融风险的高度,来重视农村信用社工作。要全面提高对农村信用社性质、宗旨、地位、作用和风险的认识,增强对地方性金融机构依法规范经营应尽的责任和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2、有关部门对农村信用社应实行政策倾斜。一是应改变对农村信用社存款开户方面的歧视性政策,以不断壮大支农资金实力;二是应切实减轻农村信用社不合理负担。要从农村信用社承担政策性支农重任的实际出发,把信用社作为各级政府部门的重点保护单位,严格监控,不准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应减少不必要的检查,避免重复检查;三是应制定和落实对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帮扶措施。针对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亏损严重、支持地方经济任务重的实际,国家应按合作金融不以盈利为主这一性质适当减免信用社的税费,降低税费征缴比例,调整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村信用社以前因政策性造成的不良资产国家应划给相关的资产管理公司,以帮助农村信用社走出困境,夯实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后劲;四是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人熟、地熟、情况熟,建议国家委托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发放的扶贫贴息贷款改由农村信用社来发放,这样也便于此项贷款的发放和管理。
3、坚决打击逃废债务行为,维护农村信用社债权。今后企业改制和目前正开展的农村税费改革凡涉及到农村信用社的债权,农村信用社应参与全过程,并充分尊重农村信用社保全债权的意见。对不积极落实债务或恶意逃废、悬空债务造成农村信用社的,应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负责人责任。
第三篇:发展农村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我作为第三批省科技特派员入驻**。驻乡后,通过走村入户,和乡村干部、村民座谈交流,大体了解了当地“三农”现状;在调查了解乡村基本情况的同时,试着寻找发展上郑乡农村经济的亮点、思考如何改变山区贫困面貌、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
*山多地少,人均水田面积只有0.17亩,旱地0.23亩;全乡近一半人口离乡外出务工,村里留住的多是老弱妇幼。全乡无工业和商业企业,无文化娱乐场所,全乡只有一所医院和一所中小学校。村民以种植业为主,耕地主要种植水稻和番薯,山地零星种植柑桔、枇杷、杨梅等水果。粮食和经济作物多数是自种自给,农民的主要收入靠外出务工、出售水果、毛竹和木材。05年全乡人均全年收入1560元,属于欠发达地区。全乡有59个自然村,其中有10余个自然村计百分之五左右的人口至今居住在尚未通道路的高山、深山或峻岭之中,居住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上郑乡的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强烈。
造成*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依然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条件较为恶劣、耕地面积小耕作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库区水资源保护限制较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投入严重滞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以及综合素质不高等。
为了改变落后面貌,振兴农村经济,*党委和政府多年来也一直在摸索走一条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子。目前主要在实施三个建设项目,一是修通圣堂村至富山乡公路,使部分高山上的村落和农民群众受益于公路交通带来的便捷,改善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二是利用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开发****等旅游景点;三是对横贯全乡30多公里长的****实施五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10500多千瓦的水电开发资源。以上项目一旦完成,将极大地改变***面貌,为振兴和壮大农村和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起到积极的作用。
经过前一阶段的调研,根据***的资源、条件和实际情况,本人认为发展***农村和农业经济除了乡党委政府已经作出的部署以外,还应从一下几方面作重点考虑:
第一,改变种植业结构,走一条效益型农业的路子
利用有限的耕地种植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效益比较好的经济作物,并使之产业化,让农民从只种植水稻和番薯等粮食作物的圈子中跳出来,改变传统的种植业结构和跳出自种自给小农经济思想束搏,走一条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的路子,使农民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一、种植蔬菜
***地处山区、远离城市,辖区内无排污企业,空气、土壤、水质无任何污染,因此,在上郑乡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是非常适合的。由于耕地较少,在有限的耕地上种植一些投资少、周期短、效益高的品种,如茄子、蒲瓜、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将会比单纯种植水稻、番薯、小麦等粮食作物带来更高的收益。
如果一些农户不愿意放弃种水稻,也可以在每年十月份水稻收割后的大片抛荒的地里种植秋冬季蔬菜,如茄子、黄瓜、西红柿、太空土豆、蒲瓜等。这些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蔬菜均可在次年的六月底前收获,不影响水稻种植。种植茄子,亩产可达300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2元批发出售,即可获得每亩6000元的收入;种植太空土豆,亩产2500公斤左右,批发出售价每公斤1元,每亩可获得收入2500元,种植土豆成本较低。上郑乡共有水田2327亩,如果在每年的秋冬季节,用三分之一的耕地种植蔬菜,全乡就有几百万元的新增收入。
二、种植竹笋
在山坡和旱地上种植竹笋,在临安等地的山区已有成功经验,那
里的农户家家种植竹笋,收益很好。竹笋生长在无污染的山地,是公认的绿色食品。竹笋味道清淡鲜嫩,营养丰富,是城乡居民喜好的蔬菜食品。种植竹笋投资少,技术难度不大,一年中冬、春、夏季都可出笋,亩产每年可达3000公斤左右,按市场批发出售价每公斤3元计算,每亩笋地可带来9000元左右收入。上郑乡共有旱地2669亩,如果用三分之一的旱地种植竹笋,全年可为全乡农户增加700多万元收入。
第二,科学种植,管理好现有果树
***各村基本上每户都零散种植枇杷、柑桔、杨梅等水果,据
统计全乡共有果树地3500亩以上,但都处于粗放型种植,平时很少管理。因此,水果产量不高、品质不佳。遇大年,水果价格低,许多都烂在树上;遇小年,基本上没有产量。农户在水果上收益甚少,许多农户种植的水果处于自产自给状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农户尚未掌握果树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技术,以及对农户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营销渠道不畅。因此,应建立**果蔬合作社,把家家户户组织起来,在水果的种植品种、果树管理、病虫害防治、水果销售上予以指导和帮助,把零散的种植形式形成集约化的规模型生产经营和管理,逐步做到水果种植产业化。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以销促产、以品牌抓质量、以品质赢得市场,从而递增收益的良性循环。
第三,开发禽畜养殖业,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食物上对禽畜
肉类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据有关资料统计,我省每年鸡鸭等禽类消费量在2亿只以上,每年从外省调入的禽类约8000万只;每年从外省调入的猪牛羊等畜类数量也相当可观。可见,在欠发达地区的山区实施禽畜养殖有着广阔的市场支撑。养殖禽畜也将有效地利用山坡杂草地、毛竹林地和空地,并且禽畜粪便用于肥田,减少化肥用量,保护土质和环境;种植的蔬菜残叶、瓜藤枝叶又可作为禽畜的食料,形成生态循环。因此,利用好山区资源、发展禽畜养殖业,这对于农民群众增收无疑是一条路子。
经了解,**各村村民对养殖禽畜积极性都很高,但实际情况是每户都只养了一两头猪、几只鸡而已,自养自食,远没有形成商品规模实施产业化经营。养殖业长年形不成规模,过不了产业化这个坎的主要原因是启动资金缺乏和担心销路。
解决启动资金缺乏,归根结底是政府部门、金融部门、科技和农业等部门对欠发达农村脱贫致富要有紧迫感、使命感,并且在政策上、制度上实施优惠贷款措施,凡是有意从事禽畜养殖、启动资金缺乏的农户各级各部门都应网开一面予以支持和扶持。同时,出台政策,采取鼓励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投资与农户合作兴办禽畜养殖业、积极招商引资等措施。
养殖专业户担心的销路问题,可以采取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公司进行统一销售、和当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公司、企业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以及利用网上销售等办法解决,以减少养殖户销售信息不灵、担心销不出去的后顾之忧。
建议乡政府相关部门对全乡各村重点养殖禽畜的种类、品种、规模、目标、资金筹措等方面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针对各村优势、养殖条件和地理环境确定合适的养殖种类,选取优良品种,发展鸡鸭鹅猪羊牛等禽畜养殖业。
第四,开办无污染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在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同时,应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正如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所说的:“一个国家如果以传统农业为指导,那么这个国家是个贫穷的国家;一个家庭经济收入依靠传统农业,那么这个家庭充其量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在考虑如何将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的同时,也应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到***远离县城,工业原材料、辅件、标准件采购供应不便和库区污染限制等因素不便于兴建工业企业,但是考虑到本地有丰富的山林资源和种植、养殖业的逐步兴起,可以兴办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譬如,竹制品加工企业和蔬菜、禽畜肉品类深加工企业。
就目前的情况和条件,***可以先从丰富的毛竹资源上做文章。上郑乡现有山林地十万余亩,其中毛竹林地1.1万亩,有着丰富的毛竹资源,今后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毛竹林的种植。现有毛竹只是以毛竹原材料的形式出售,附加值不高。为了提高毛竹资源的附加值,必须对其进行深加工。毛竹是制作家具、茶具、工艺品、文化用品、生活用品等常用的原材料。因此,兴建竹制品加工企业,把毛竹原材料加工成有市场需求的竹制品,既有效地利用毛竹资源、不污染环境,又能解决剩余劳力,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以上思考只是本人进驻上郑乡后在不长的时间里经过调研的一些粗浅的想法,要振兴上郑乡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以上观点和举措可以说是挂一漏万,也可能是以偏概全,最主要还是要依靠当地乡村组织和领导与广大农民群众一起同心协力、统筹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各项工作,努力把上郑乡建设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小康、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第四篇: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
作者:倪海洁文章出处:论文网发布时间:2009-9-26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
摘要:阐述了发展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的建议,以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词: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增收建议
农牧业是国民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较大比重,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全局的重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都将其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当前,发展我国农牧业的途径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就在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改变城乡二无经济结构,让广大群众共同享受改革的成果。我国的三农问题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被摆到很高的位置,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务之急。发展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三农问题非常突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如果说“ 三农” 存在问题,则问题并不在“农业”本身,而在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不足,导致“农民”增收难,农村财政增长慢。发展农村经济的建议
2.1 保证农民种植农作物高产稳产
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的高低。因此,农村建设中应突出抓良种壮苗的使用。当前农民丰产靠壮苗,长远发展靠良种,良种壮苗是农民种地的基础。据调查,用良种壮苗的蓄积生长量比一般品种提高30%~150%。要解决良种壮苗的推广落实问题,以确保农作物的速生丰产。
2.2 加强项目建设
如世行项目在河北省的实施,大大提高了相关农民的经济收入。据了解,世行贷款造林一、二期项目,重点分布在中南部平原农区,其土地资源主要是沙荒地和次耕地。实行林粮间作后,截至目前,定洲市共完成项目造林3 700hm2,仅间作物一项平均年增加小麦、花生作物产量5 000t,增加收入700 多万
元。永清县、安次区在沙荒次耕地发展的6 666.67hm2速生丰产用材林,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世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力地说明了世行项目造林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些项目村的林业发展模式,亦是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论文网 LunWenNetCom]
2.3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2.3.1 在长期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用工业化理念来谋划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2.3.2 农业产业化的目标。一户建一棚,冬季不闲空;效益看得见,农民乐其中;农业工厂化,工贸一体化;家家有“工厂”,农村新气象。我国有8 亿多农民,而且都是以第一产业很低的劳动生产率来维持生存,多年来,农业生产上“人种天收”的被动局面,并没有太大改变。因此,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年轻力壮的农民成群结队地外出打工(此举并非是最佳的选择),走出去才知道自身的落后。农业产业化在我国多个农村的成功运行表示“人种天收”的被动局面可以改变。农业产业化即:有投入、有设施,能摆脱自然条件束缚,按照农民意愿在生产设施内进行的标准化农业生产,生产的农产品为绿色无公害的精品。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其实都是工业化的表现或结果。发展经济学家钱德勒(美国)认为:“发展中国家渴望工业化,因为他们意识到,这是与发展紧密相连无法摆脱的,而且历史地看,工业化是发展的惟一途径。”实现工业化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由之路。
2.3.3 农业产业化的探索。一是开展调研,优化示范和带动方案;二是规划现代农业园,明确农业产业化基地;三是政府支持,公司化运作,先抓好示范基地和示范户的硬件建设。此外,也可在开发区的一角,融资建造“农业工厂”,实施规模经营。
2.3.4 农业产业化的效应。冬天,农民缺少农活干,城市居民缺少蔬菜吃。如果在城市的郊外农村城乡联动建设农业产业化区,带动农民冬闲时搞蔬菜生产,再将生产的蔬菜等农产品销往城市,则需要一座连通城乡的贫富和谐之桥,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就是一座连通城乡的贫富和谐的彩桥。农业产业化具有以下效应:一是农民变闲为忙,解决了农民冬闲缺少农活干的历史问题,充分利用农业产业化这一生产设施,加快“ 冬闲经济” 的发展。并充分把握“新农村建设”这一机遇,统筹兼顾城乡供求和谐,市县乡村干部联动,牵线搭桥,组织农产品有序地向邻近的城市流通。二是政府引导投资,重点是农村的农业产业化的设施建设和城市的农产品销售市场的布局。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应推行生产方式的变革,运用农业产业化这一新的生产模式,发展农村“冬闲经济”,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推进生态农业、精品农业、出口农业的发展,进而实现贫富和谐,共同富裕。[论/文/网 LunWenNet/Com]
本文关键词:农村经济 农民收入 增收建议
第五篇:浅谈农村发展与环境问题
浅谈农村发展与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污染不但使生态环境恶化不断加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 会的经济发展,以前我们潜意识里认为农村的环境没有被污染,但是从现在的实 际情况来看,农村环境正在不断被恶化,并且影响到生活在农村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避免农村环境保护处于真空状态,是农村与农业可持续 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经之路。
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迫切性近些年来,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有毒大米等一系列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问题一浪接一浪的爆发,城乡居民健康程度下降,医院每年出生的残疾孩子数量不断上涨,其主要原因就是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许多地方只注重 经济建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建设和环境质量的改善,甚至不惜牺牲生 态环境谋求经济发展,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迫在眉捷。
二、农村环境污染的来源及现状
(一)城市垃圾和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加速了农村环境恶化 随着城市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绝大多少城市将生活垃圾和污染企业转移到环境保护薄弱的郊区或农村。同时,由于经济、技术的原因,一些乡镇企业 如小化工厂、电镀厂、造纸厂、钢管厂等废水、废气、废渣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或简单处理后排放,严重地污染了农村周围的土壤、大气和水体。即使出现被环保部门查处的企业,当地政府往往处于发展经济的考虑依然没有对其进行停产 停业等治理,交点罚款则继续开业生产,造成农村水体和大气污染不断增加,环 境质量不断下降。据资料显示我国乡镇企业废水 COD 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 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 50%以上。
(二)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造成污染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为增加经济效益,在观念上越来越倚重农药和化 肥,轻有机肥。我国农药品种较少,单一农药品种多年重复使用,导致农业害虫 和病原菌抗药性增强,降低了农药使用效果,使农药用量一再增加,形成恶性循 环。不仅污染了农作物,而且对农产品和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一些有机化学药品 会残留并积累在农产品中,致使人食用后在体内聚积并引发疾病。被有机化学药 品污染的水难以净化,威胁人类饮用水的安全。而大量使用化肥不仅改变了土壤 中微生物结构,还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化肥中过量的重金属成分被农作 物吸收并沉淀,危害人体健康; 化肥中的废氮流失到农田之外,至使湖泊、池塘、河流和浅海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水体缺氧,水中鱼虾死亡。近年来我国不少 江河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体富营养化,部分地区的营养化十分严重。化肥及 农药的不合理使用还直接污染着地下水源,使地下水的总矿化度、总硬度、硝酸 盐、亚硝酸盐、氯化物、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逐渐升高。
(三)畜禽养殖污染 农村畜禽养殖多为无序分散状况,农民放养家禽、猪、羊、牛牲畜任意在村 中排泄粪尿,生物残体固体废物乱堆、乱放,雨水冲刷进人水体,生残体腐烂发 酵,有害藻类草生,使小池塘营养化,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农村生猪屠 宰的废物废水直接排人下水道、水渠、河流,悬浮物和含氮有机物分解使水质变 黑、变臭,致使蚊蝇擎生,危害人们健康,水中 BDD,COD 严重超标,水体营养 化,危害水生生物。
(四)农膜污染 目前农膜覆盖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农膜覆盖栽培已成为我国农 业生产中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局部使用量大、部分使用方法不 当等原因,其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农膜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方面是薄膜残片在空中漂浮,使大气中固体残留物增加,致使农村的白色垃 圾污染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农膜焚烧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不但污染大气环境,而且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
(五)生活垃圾污染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塑料、玻璃、废旧电池、快餐盒等不可降解 物正大举“人侵”农村,污染农村环境。伴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是生活垃圾 的“飞速壮大”。而目前在农村,并没有建立有效的垃圾清运处理系统,这些垃 圾不能及时回收和有效处理,只能随意找个空地如公路旁、江河边、沟壑里等倾 倒,任其在自然条件下分化和分解,这些垃圾长期露天堆放产生了大量的氨、硫 化物等有害气体,不仅严重污染了大气,而且在堆放腐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酸性 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据测算.全国农 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 2.8 亿吨,生活污水约 90 多亿吨,人粪尿年产生为 2.6 亿吨,其中绝大多数没有处理而随惫倾倒、随意排放。未收集和未处理的垃圾还 会攀生传播疾病的害虫,如苍绳、蚊子、蜂螂及老鼠等。对农村垃圾的处理,我 国大多数地区还没有提上日程,处于人管理的状态。“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 已成为一些地区的形象写照。
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我国现今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 理几乎是一片空白。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境规划在农村几乎踪影全无,农民 自身的环保意识弱。因此要改变并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必须从城乡统筹发展 的大背景、大框架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同时要提高认识,加强治理,强化监管。
(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各级政府部门和环保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一是通 过全方位、大力度,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宣传,使农民意识到各类污染的危害,认识到污染直接与自身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紧密相连,使其不断提高环保意 识,避免只顾追求经济效益,以“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方式发展经济,忽视 了农村的环境保护。二是对重点农户进行有组织的环境教育,开展星级文明户,科技示范户、绿色食品生产的各种专业户和种粮大户为基础开展生态文明农户建 设活动,引导农民在系统学习环保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生态农业技术,从事绿色 食品开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三是以污染防治和预防为主要内容,组织乡镇企 业法人学习污染防治基本知识,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整改,查找污染源,提出减 污治污措施。
(二)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推进新能源的应用 沼气的建设,是解决农村能源短缺,资源浪费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重 要措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一体的措施。沼气的建设是解决人蓄粪便污染和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问题的有效措施,能有效 地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这样,既可解决垃圾、粪便问题,提高环境质量,产生的 沼气又可供当地居民使用(如:做饭、烧水、供电等)。沼渣、沼液还可以施放 到农田耕地里,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增强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而且可以减少 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化肥对土壤和水的污染,达到农业生产无公害化的目标。一 座 8-10 立方米的沼气池,可年产沼气 385 立方米,可解决 3-5 口之家 80%的生 活燃料,可替代燃烧薪柴 1.5 吨左右,相当于 0.23 公顷林地的年蓄积量,帮助农民直接增收 800 元。因此,政府应当鼓励居民建设沼气池,使用沼气,并给 予用户适当的经济补贴,加快推广“一池三改”的户用沼气工程模式。使用沼气 不仅能为农民提供清洁燃料,节约生活中的经济支出,又可以使农民免受做饭时 的烟熏之苦,避免空气污染,且能有效地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促使生态良性 循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三)适当地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对于生活中的污水,可以通过一定的净化措施回收利用,如灌溉庄稼,尽 量做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对于固体废弃物,首先要进行分类回收,然后将回收 的垃圾集中到一个地方进行处理。这只是一个措施,但治标不治本,因此,还应 控制农村人口数量,严格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质量,加强宣传教育,提 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积极推广生态农业,逐步减少化 肥的使用量。
(四)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保护农村环境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完全禁止使用农药是不可能的,因此,为了保护农 村生态环境,农民应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同时,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运行。要做 到合理使用农药,农民首先要熟悉各类农药的性能,了解农作物的病情,根据农 作物的不同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在如何使用农药的 问题上,乡村里的农技站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第一、农技站的相关技术人员应 当及时去田间调查,针对不同的农作物不同的病情给予诊断,帮助农民朋友购买 适用对口的农药,选择无公害、低残留农药,不使用国家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的农 药。第二、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配药,不能只重视疗效和结果,而置人类赖以生 存的生态环境不顾,应当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做到。同时,农民自身也要注意正确使用和存放农药,避免污染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
总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当积极 采取对策,把农村环境问题摆上议事日程,不走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 路,要统筹考虑各种利益关系,建立综合决策机制,把环境保护纳入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努力使农村向着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实现农村的可持续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