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突出力推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求进
“四突出”力推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求进 盘晓文
炎陵县将按照中央“强科技促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的要求,结合县情实际,着力提升农业效益,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打造完美乡村,着力增进农民幸福,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确保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求进开新局。
一、突出兴科技,着力提升农业效益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农民增收的内生动力,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紧紧抓住推进农业科技发展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三个加快”。一是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重点在良种培育、节水灌溉、疫病防控、循环农业、农村民生等方面,加强技术攻关,力争全县取得一批重大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确保农产品检测合格率在95%以上。加快推广农业机械化,规范农机具购置补贴,加强农业技术装备,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二是加快服务组织创新。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构建多层次的科技服务体系,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生产服务,加快发展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超”、“农校”对接,逐步提高全县农业市场化程度。三是加快农村信息服务。整合农村信息资源,搭建“三农”综合网络信息平台,开辟“三农”新型信息传播渠道,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发布机制,实现农村信息进村入户。
二、突出转方式,着力发展现代农业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载体,是社会发展的支撑。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加快产业转型,努力打造生态、高效、优质、安全的现代农业,重点在“做稳、做大、做响、做强”上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实力。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坚守粮食生产基本底线不动摇,坚决杜绝耕地抛荒,加快土地流转,支持种粮专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扩大粮食生产规模。这里特别强调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旅游景区周边和旅游公路沿线坚决不能出现农田抛荒现象,否则要追究乡镇党政“一把手”责任;二是切实抓好蔬菜生产,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科学制订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抓紧在优势产区扩建专业菜地,加快专业连片、定向供应的大宗蔬菜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全县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二是做大特色农业。健全和完善奖扶政策,推动“果、蔬、茶、鹅”等生态特色农业不断提质扩面。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推进以炎帝线为核心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突出建好以下村为主的无公害套袋柰李基地,平乐黄桃基地,三河、鹿原葡萄基地,霞阳、鹿原等乡镇为主的优质柑桔基地,大院、霞阳、中村、鹿原等乡镇(场)的名优茶叶基地,大院、霞阳、水口、三河、鹿原的蔬菜基地。力争新扩、改良果茶面积1000亩;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蔬菜生产面积1万亩;完成“三品一标”农产品论证6个以上。扩大酃县白鹅品种优势,加快建设商品鹅基地,积极发展白鹅养殖大户,发展酃县白鹅150万羽以上。三是做响休闲农业。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点带面为方式,着力发展休闲农业产业。抓紧制定全县休闲农业发展规划,通过强化政策引导、项目倾斜和财政支持,力争将三河—鹿原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带打造成独具特色、环境优美、初具规模的“休闲农业观光示范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促紫荆花休闲农庄、两万亩香椿园等项目引进落地,加快神农逸都百草园、湘梓和农业科技生态园等项目建设步伐,进一步扩大十都密花生态园规模。要依托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与独特民风,重点扶持一批旅游名村、特色名镇、旅游休闲观光点,把炎陵打造成全省重要的农家休闲基地。四是做强生态林业。要加快现代林业发展,积极争取退耕还林、世行贷款造林、油茶林、笋
竹林、森林防火、高山湿地等项目;启动中德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完成项目工程造林3000亩,面上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3000亩;引进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商品经济林、笋竹林、花卉苗木基地规模;整合提升林产工业,延伸和拉长产业链,实现全年林工产值16亿元以上。
三、突出促统筹,着力打造完美乡村
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生态宜居美丽家园。关键做好“三个狠抓”。一是狠抓水利建设。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继续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完成河东灌区西干渠除险加固暨节水改造、鹿原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炎帝陵景区堤防综合治理、2座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争取小Ⅱ型水库的除险加固项目和平乐水库建设项目,推进中村、鹿原河流综合治理工程,进一步完善山洪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做大做强水利水电投资公司。同时,要抓好农村道路、农村电网、通讯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狠抓生态建设。继续抓好“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县”工作,全面实施策源、下村、中村、龙渣、平乐等水源涵养地封山育林政策,保护好原始次森林资源。全面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完成“三边”绿化造林和长防林造林6600亩,实施“朝圣林”绿化工程。强化林政管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采乱挖和非法占用林地行为。加快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7个。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建广用沼气池1000个以上,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三是狠抓示范建设。重点抓好三河—鹿原示范片建设,坚持科学规划,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加快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努力在示范片率先实现“农业农场化、农民职工化、生产基地化、产品标准化、组织合作化、保障社会化、环境生态化”的目标。稳步推进星光村统筹城乡改革示范点建设,努力把示范点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的示范村,带动全县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四、突出惠民生,着力增进农民幸福
让广大农民生活更有质量、更有保障、更加幸福,重点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做好农民增收文章。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推进罗霄山脉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全面实施“两项制度”产业扶贫开发,实现扶持1.25万人,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落实好信贷、用地、税收等优惠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做好民生实事文章。继续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209套,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推进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巩固在95%以上,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达到70%。深入开展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加快建设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和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启动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建设。全面落实省市十件和县十件民生实事工程。三是做好农业农村安全保障文章。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不断提高住房保障能力。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提高气象服务能力。增加残疾人就业岗位,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努力提高农村社会化保障水平。健全农民负担监管机制,化解农村山林权属、土地纠纷等突出矛盾,维护农民的合理诉求,维护社会治安,确保农村和谐稳定。
(作者系炎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第二篇:关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关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摘要:分析我国现今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势,认清现状以把握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思路。在全球化背景、市场化背景、统筹城乡背景和区域分工作背景这写全新的大背景下审视和思考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关键字:
农业农村发展不容乐观,农村的居民现不是在家打工,就是外出经商,打工,务农者苦不堪言,皆中老年男子及妇女为之,增产不增收,甚者投入大于产出。经商的人尽不喜欢劳作,东奔西波,居无定所。打工者长年于外,出卖苦力,极似西方自由劳动力,数众价廉,苦于社会行骗多多,以双手挣钱糊口亦困难极矣。在以建设小康社会为最终目标的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是刻不容缓。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当前,农业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和全球农业相互交织,其运行状态和形势表现出明显的复杂性。按照五中全会精神要求,深入分析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趋势,科学谋划“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着力研究重大问题,推动农村政策突破和改革创新,保持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至关重要。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多年来已经有了良好的发展局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农业农村经济受到的冲击不断加深,因而,今年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的难度很大。我们应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密切关注农业农村经济形势,认真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落实好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部署,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强化农业农村发展
温家宝提出,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对今年政府工作提出建议: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温家宝说,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既管当前,也管长远,是长期指导思想。农村土地制度关乎农村的根本稳定,也关乎中国的长远发展,其核心是要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底线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要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支持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层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始终注重保护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调动农民积极性。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推广先进技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要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温家宝说,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质量。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规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村庄建设要注意保持乡村风貌,营造宜居环境,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第四篇:15(突出发展特色优势农业)
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解读之十五突出发展特色优势农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定位我省农业发展战略为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为此,全面深刻地分析掌握我省特色优势农业的发展优势、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充分利用好这方面的支持政策,找准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的切入点,对于促进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都至关重要。
我省地域广阔、生态和气候类型多样、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发展特色农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目前,马铃薯、草食畜、中药材、现代制种、啤酒大麦、酿酒葡萄、蔬菜等已成为我省特色优势产业,种植面积2700多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面对这样的有利条件,突出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已成为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一是特色优势农业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河西地区已初步建成特色农产品综合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粮、棉、酒、瓜果、蔬菜、制种等六大主导产业;中部地区已初步建成了沿黄河谷川道区的蔬菜基地和马铃薯、百合、中药材、肉用羊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淀粉、蔬菜、百合、肉类、中药材
等五大主导产业;陇东地区已初步建成了苹果、杏、烟叶、肉牛、油料等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果、菜、烟、肉等四大主导产业。陇南地区已初步建成了以干鲜果品为主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干果、食用菌、中药材等三大主导产业。甘南、临夏地区的草食畜产品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基本形成了以牛羊肉、皮毛、乳品为主的特色畜产品生产基地。
二是特色优势产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我省马铃薯、中药材、草产业、现代制种、啤酒大麦等产业发展居全国第一,杂交玉米制种量占全国用种量的53%,全国50强制种企业已有一半以上在我省落户。甘啤3号等甘啤系列大麦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种。当归、党参、红芪、大黄等四大名贵药材主要销往台湾、香港、东南亚地区,部分远销欧美市场。脱水蔬菜、番茄酱、果酒果汁、优质小杂粮、油橄榄、食用菌、食用百合、球根花卉等地方性特色产品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部分产品已走向国际市场。
三是特色优势农业经营组织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3300多个,其中龙头企业1700多个,国家和省重点龙头企业210多个。龙头企业带动型是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形式,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对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省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也存在以下薄弱环节:一是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属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管理水平不高,产品档次低,竞争实力较弱,影响着特色优势农业的发展和对农民增收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我省农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农产品专用程度和品质不能满足加工业的需求。农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初加工多、精加工少,加工转化和增值率较低,有重要影响的名、特、优产品很少。农业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尚不健全,标准化技术咨询服务、基地生产环境和绿色产品认证发展滞后,农业标准化建设还不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特色优势农业发展的要求。三是中介组织发展缓慢。农村各类中介组织还处于发展初期,大多没有产权关系,合作组织法人地位不明确,运行机制不规范,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体上看,我省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发展特色优势农业的基础很好、潜力很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以下七项工作:一要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建设以定西为主的马铃薯贸工农一体化示范区,力争马铃薯播种面积保持在1000万亩以上,加快马铃薯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转变、由外销为主向外销和加工并重进而以加工为主转变,由销售商品薯向销售良种转变,由均衡发展淀粉加工企业向扶优扶强、强强联合和品牌经营转变。建
立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基地,力争脱毒种薯应用率达到50%,力求在良种繁育、精深加工、市场建设、鲜薯销售、品牌打造、马铃薯保险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扶持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和贮藏库建设,将马铃薯种植纳入政策性保险补贴范围。二要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支持培育牛羊产业大县,提高畜牧业增加值,重点支持养殖小区、良种繁育体系、市场体系和检测体系、产业大县建设。参照能繁母猪的补贴政策,将能繁母牛、母羊纳入补贴范围。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加快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牛、羊、猪、鸡等优势畜禽区(带)。加快草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草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发展草产业,形成草畜生产加工基地。到2012年草食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进一步发挥畜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支柱作用。三要加快杂交玉米等农作物制种基地建设。加强以河西杂交玉米制种为主,瓜菜、马铃薯、花卉、啤酒大麦、啤酒花和葡萄制种为辅的国家制种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生产专业化、加工现代化、包装标准化、经营集团化、育繁推一体化和管理法制化步伐,全面提升育种创新能力、良种供应保障能力和种子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实现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的转变。四要加快地方特色产品的发展。立足当地自然优势、资源优势和生产基础,大力发展中药材、藏药、酿酒原料、林果、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以兰州、榆中、皋兰、红古为主,带动定西、白银、天水、平凉等市县的高原夏菜基地。大力发展油橄榄、核桃、花椒、食用百
合、苦水玫瑰、黑木耳、黄花菜、油葵、鲑鳟鱼等一大批地方特色优势产品,打造名优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五要积极发展沙产业。加快建设以日光温室和地膜覆盖为重点的保护地栽培示范基地、草畜产品高效转化的种养加基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经济林培育基地,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形成一批沙产业加工名优品牌和加工型龙头企业,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产业经营格局。六要加快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在全省择优培育扶持500个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到2012年,培育形成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5个,5亿元以上的1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力争近期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农业企业达到50家以上,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达到55%以上,二次加工转化率达到40%以上。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农场,主要是培育5个在西部有显著优势、在全国有相当影响的名牌产品,培育10个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立21个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园区)。七要加快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建设。按照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在张掖、武威以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为重点,实行“草-牧-沼”农业循环经济链条和“粮-菜-瓜果-牧-沼”的荒漠化绿洲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在定西以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等旱作农业技术为重点,发展“退耕-林果-畜牧-沼气-梯田-水窖”一体化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第五篇: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
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三个确保”,即确保 了粮食生产不滑坡,确保了农民收入不徘徊,确保了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推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实现了农村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今年的农业农村发展,要在去年增产增收的高基数上继续前行,要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的高风险下稳中求进,要在外部环境很不确定的高变数中迎难而上,挑战前所未有,任务十分繁重。越是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越是国内外通货膨胀压力增大,越要把加强农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越要在“三农”工作上狠下功夫,只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农产品供给充分保障,才能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才能激活消费,扩大内需;才能夯实基础,赢得经济发展掌控权。
现代农业模型:规模型、标准型、加工型、品牌型、安全型、生态型农业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强镇的发展基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建设,并且大幅度增加水利投资。一是人饮水利。二是安全水利。三是丰收水利。四是法治水利。
经济发展方式:创新管理、和谐发展(社会稳定和矛盾)乘势而上、跨越发展共建共享、人本发展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转形升级、优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