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19:0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嘉兴市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嘉兴市农产品的品牌建设》。

第一篇:嘉兴市农产品的品牌建设

论嘉兴农产品的品牌建设

班级:营销082学号:200852135243姓名:李雨鑫

摘要:农产品品牌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时期的农产品品牌自发形成阶段、建国后农产品品牌发展的淡化萎缩阶段、改革开放后的农产品品牌恢复发展阶段以及入世后农产品品牌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嘉兴的农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农产品品牌建设在增强品牌意识、农业标准化生产与管理、带动基地建设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着品牌多、规模小;知名品牌少、品牌力弱;品牌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等一些问题。究其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对嘉兴农产品品牌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客观的归纳、分析和描述,指出嘉兴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此进行原因的剖析。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发展;改革;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问题。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正是提升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培育知名品牌”、“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等,也说明农产品品牌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在嘉兴市各个农产品行业中能够让人叫出“牌子”的数量很少。在农业产业化的战略下,在WTO的框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探索了既有嘉兴文化又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品牌化建设途径和创新思路。针对嘉兴农产品品牌相对缺失的问题,从嘉兴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导致农产品品牌建设不足的原因,从而提出加强嘉兴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

二、嘉兴农产品建设的意义

1: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

(1)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使区域内农业企业、农户获得协同效应,降低成本,从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成功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以产生公共资源、组织、服务三种协同效应,从而减低成本。一是公共资源协同效应,区域品牌组织提供一系列的公共资源、公共服务,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二是组织协同效益,区域农产品的运作组织可以克服以小企业、小农户为主体的小规模经营无力进行品牌运作的弊端;三是服务协同效应,农产品区域品牌将带动整个农产品产业链的发展,包括农业生产资料产业、辅助产业(农产品经销商、包装、储存、运输、旅游、宾馆餐饮等产业),从而为区域的农产品企业与农户提供全面、低成本的共享资源。

(2)农产品区域品牌作为农产品的“信号显示”,可以使得农产品生产的资源优势和特定区域优势转化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从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农产品质量是农产品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自然资源优势的好坏对于农产品质量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因而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可以使得农产品形成质量优势,从而提成农产品的竞争力。但是,农产品的某些质量特征具有隐蔽性的特点,购买者很难真是完整地了解有关农产品的质量信息,由自然资源优势所决定的农产品优势信息不能直接的展现在购买者面前。农产品区域品牌作为一种“信号显示”的标示,可以向消费者传递生产某种农产品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所形成的农产品质量特征,使消费者对这一区域生产的某种农产品的隐形质量特征产生信任,并为这些质量特征支付一定的价格。

(3)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为区域内的农业企业,农户提供持续的品牌效应,从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一般来说,农产品区域品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来自独特的自然地理资源,形成于区域政府或行业协会的强力推动。因此,具有强大、持久的影响力,对区域内的农业企业、农户提供强大的光环效应,促进农产品的销售,从而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

2: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两大目标、通过区域品牌的运作,提高农业产业化与市场化水平,提高农产品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先进科技与管理手段的运用,最终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产品区域品牌通过两方面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一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二是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农业生产资料产业、辅助产业的发展增加了许多就业岗位。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后,消费能力的释放又促进农业的投入及生活消费品的消费,进一步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嘉兴市农产品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嘉兴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农产品商标注册数目明显增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就其品牌所表现的内涵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农产品品牌多、规模小

截至 2006 年年底,嘉兴农产品商标注册量约 37 万件,占全部商标注册总量的 13%。但除极少部分群体品牌外,大部分农产品仍存在“诸侯割据、各自为

政”现象,品牌多、杂、乱、小。很多地方,一个特色农业,往往出现众多品牌拼抢市场、一片 “混战”的局面,牌子太多、太杂,冲淡了品牌效应,难以形成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缺乏市场竞争力。由于没有统一品牌,加之宣传不到位,市场销售大多处于自发状态,恶性竞争十分严重。常常“叫好不叫座”——品质口碑不错,但市场占有率却不高。

2、知名品牌少,品牌力弱

品牌化的农产品越来越多,虽然一些农产品也获得了省、市名牌称号,但在国内外市场上真正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较少。好多初级农产品如水果、鲜肉、鸡蛋等纷纷注册了商标,但大多数只是注重商标的识别功能和促销功能,还没有挖掘出品牌的深层次价值,品牌的差异化和独占性不突出。

3、品牌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

嘉兴市现有的品牌农产品大部分是鲜活产品和初加工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农产品产后保鲜、贮运、加工环节科技攻关滞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上,精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

4、加工农产品品牌多,初级农产品品牌少

由于加工农产品多是直接消费产品,消费者接触多,容易形成品牌,而初级农产品很大部分扮演的是原材料的角色,受传统消费习惯影响,这部分产品不使用品牌商标也能出售,因此,在初级农产品中只有面向最终消费者直接出售的那部分消费品(而非原材料),一般才适合打品牌。

5、品牌运作水平不高,没有形成成效机制

品牌评选,从国家到地方很多部门都在开展,缺乏统一规范,名牌认定上也没有体现市场和消费者选择,大多是重申报、重评选,还缺乏品牌后续跟踪管理,忽视优质品牌产品的策划和宣传,不利于树立品牌形象。政府品牌扶持政策比较零散,有的连续性不够,扶持效应不明显。

6、品牌外向度低

嘉兴市的农产品商标国际注册数量少的可怜,导致农产品在出口时屡屡碰壁。相比之下,国际商标注册却更是少的可怜,导致出口受阻。农产品品牌发展中现存的主要问题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历史体制的原因、产业自身的原因、市场主体的原因,还有政府的原因;有产品实体本身的问题,还有品牌营销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6.1、农产品本身的特点,不利于品牌的开发

农业初级产品和初加工品对初级生产要素高度依赖,不利于形成品牌。

6.2、农业市场经济起步晚,市场机制不健全

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嘉兴市农产品市场是由计划经济短缺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嘉兴政府对大部分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农产品品牌发展一直缺乏必要的市场基础。即使从上世纪 80 年代部分农副产品市场放开算起,嘉兴市农产品市场的发育还不到二十年的历史。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不够畅通,市场中介组织不健全,农户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比较低。

6.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

目前,传统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仍然是嘉兴市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虽然我们借鉴发达省市、国家的经验,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来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实现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形成一体化的经营方式。然而,嘉兴市的带头企业还很少,带动力弱,导致嘉兴农业市场竞争主体薄弱,产业化程度低严重地制约着农产品品牌的发展。

6.4、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

初期打造产品,成熟期打造品牌,从产品经营发展到品牌营销,是现代农业的大趋势。目前许多农业生产者经营的核心不是品牌而仍然是产品,“重生产、轻品牌”、品牌运作简单,以为注册了个商标,就算品牌化了,缺乏品牌形象的塑造。打造名牌的意识不强,不能有效地开展品牌经营。除以上所说的之外,还存在着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农产品品牌打造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政策指导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一国的经济发展程度,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直接影响着一国经济发展能力的强弱。大力促进嘉兴市农产品的品牌化发展,大力提高我市农业经济的实力对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要促进我市农业经济的强大,需要政府、企业和各相关部门以及经营者多方面的整体配合才能够做好,集中精力做大做强农业对于我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对策

参看文献

[1] 刘丽 , 周静.基于产业集群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几点

思考[J].农业经济,2008,[2] 刘建军.吉林省农产品品牌整合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3] 刘剑.农产品品牌成长探悉 [J].经济师 ,2004,[4] 刘洁,等.区域性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营销主体研究 [J].营销策略,2006,[5] 刘俊浩 , 李加明.基于“钻石”模型的农业产业集群要素分析——以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为例 [J].农村经济 ,2008,

第二篇: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计划

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计划

时间稍纵即逝,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一定有不少可以计划的东西吧。工作计划的开头要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计划1

一、总体要求

以“生态农产品”为总体品牌形象,重点围绕粮食、畜禽、水产、果蔬、花木、食用菌等六大优势主导产业,制定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战略,建立层级递进的品牌培育机制,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农产品品牌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把我市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探索出一条品牌强农、营销富农的发展之路。

二、建设目标

到20xx年,每个县区培育1-2个有区域特色,产品销售达5-10亿元的特色农业产业,2-3个有一定影响力和产业支撑力、销售过亿元的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全市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省级名牌,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等新增15个以上;新增“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识产品230个以上,其中有机农产品5个以上;鼓励农业外向型企业境外注册商标,每县区培育1个以上出口创汇过500万美元的外向型农业企业。

三、主要措施

(一)科学规划,引导品牌有序发展

1.制定品牌发展规划。

各县区要按照“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强化培育、扶优扶强”的思路,制定品牌发展规划,实施名、优、新产品的品牌培育;老品牌、老产业提档升级;生态农产品营销推广等三大战略,重点围绕各地特色产品和主导产业,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制订相应工作计划,打响生态农产品品牌。

2.整合优质品牌资源。

各县区要整合农产品资源,以“三名商标”(知名、著名、驰名)、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三品一标”为重点,聚力打造优势农产品品牌。对已具有一定品牌优势的农产品企业,要积极扩大基地规模,充分发挥品牌带动效应;对同类农产品品牌,要进行整合规范,切实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商标、统一地域标识,形成同一地域、同类产品保留1-2个品牌,改变小、散、杂的现状,避免恶性竞争;要强化地域观念,增强商标意识,把品牌和地域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地域标识商标注册保护工作。

(二)夯实基础,强化主体培育

3.大力扶持龙头企业。

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品牌培育中的主导作用,对有市场、有产品优势的重点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聚力扶持,做强做大;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要予以重点引导,扶持做大做强。沭阳县要大力扶持花木、食用菌、水禽等生产加工农业龙头企业;泗阳县要大力扶持食用菌、生猪、果蔬等生产加工企业;泗洪县要大力扶持优质稻米、水产等生产加工企业;宿豫区要大力扶持粮食、罐头食品和肉禽等生产加工企业;宿城区要大力扶持蔬菜种苗、肉禽等生产加工企业;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大力扶持罐头食品、蔬菜等企业;市湖滨新区要大力扶持水产养殖加工企业;市洋河新区要大力扶持蔬菜加工企业。要扶持企业建立基地,开展订单生产,重点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基地生产、产品营销和品牌推介。同时,要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农业招商,瞄准国家和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促进企业来宿投资,为品牌培育提供后续资源。力争通过三年建设,各县区分别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以上。

4.积极培育合作组织和协会。

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建立区域性产业联合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充分发挥合作组织和协会在品牌培育中的作用,引导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大力引导和支持合作组织、行业协会自主创建原产地优势产品品牌,重点培育洪泽湖水产、骆马湖水产、成子湖水产、中扬青虾、戴场岛水产等水产品品牌,泗洪大枣、西南岗西瓜、泗阳鲜桃、洋北西瓜、丁庄大菜、南蔡蔬菜、华冲番茄、吴集白萝卜、茆圩草莓等果蔬产品品牌,梅花青壳鸡蛋、新袁羊肉等畜产品品牌,做响泗洪大米、泗洪大枣、泗阳杨树、八集花生、宿豫凤鸡等地理标志品牌。大力支持专业协会对已具备条件的农产品原产地标识的申报。到20xx年,每个县区要支持2—3个合作组织或专业协会成功申报2—3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

(三)狠抓品质,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5.加强优质新品种的引进推广。

市、县农业部门要充实蔬菜、水产等重点产业推广队伍,大力引导企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推广市场认知度强、效益好的优质新品种,深入基地指导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大力扶持果蔬新品种种苗的推广,实行种苗补贴政策,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降低市场风险。在品种的推广过程中,要强化农业质量标准意识,制定优势产业主推品种的地方标准,逐步形成一个品种有一套完整的生产技术规范,切实提升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6.加快品牌农产品基地建设。

在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的同时,要根据国内外通行规则和市场需求,进一步推进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尤其是加快有机农产品基地的规划建设,20xx年底前,各县区要全面启动有机农产品(水产品)基地建设,每年各县区要分别新增500亩以上有机农产品基地1个。

(四)做强营销,提高品牌市场影响力

7.加强营销体系建设。

强化与上海、南京、苏州等大中城市对接,设立优质农产品展销店,在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设立农产品营销点,在大型超市设立优质农产品销售专柜,加强与企事业单位食堂、大专院校等农产品消费大户对接,拓宽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力。全力拓展各类电子商务渠道,在京东、天猫商城等网络销售平台开设区域综合性农产品销售店铺,到20xx年,各县区在国内主要网络销售平台开设农产品销售店3个以上;大力培育农产品经纪人,以全市职业农民培训工程为载体,开展农产品经纪人的培育和能力提升工程,促进农产品和市场更广泛对接;加强名牌农产品的宣传力度,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大型农业会展活动,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户外等多种载体上推介和宣传品牌,重点在国家、省级报刊和央视上宣传名牌农产品,提高我市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充分依托省、市主流媒体,制定实施名牌优质农产品营销方案,力争用三年时间,打响我市优质生态农产品品牌。

8.拓展农产品出口市场。

重点扶持水产品、宠物食品、果蔬罐头等三大农产品出口支柱产业发展,按照“龙头企业+基地”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强临淮、半城、龙集等水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以及新庄黄桃、太平山芋等出口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同时要积极把握国际农产品市场动态,拓展鲜切花、果蔬加工、畜禽产品等出口产业,提高我市农业产业的外向度。

四、强化政策扶持

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产品品牌培育、保护和宣传工作,奖励补贴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和单位。

1.鼓励品牌认证。

对新获中国驰名商标的农产品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新获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的农产品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新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农产品、江苏著名商标、江苏名牌产品的农产品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

2.鼓励“三品”认证。

对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农产品企业,分别给予1万元、2万元和3万元奖励。

3.鼓励农产品出口创汇。

对在境外新成功注册商标的农产品企业,一次性奖励3万元;对农产品企业到境外参加各类展销推介会的,按照摊位费的50%给予补助;对出口创汇过500万元美元的外向型农业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

4.鼓励农产品品牌营销。

对在天猫、京东等主流网络销售平台开设综合性农产品销售店铺的,按“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网络创业的实施意见”执行奖励;对年销售收入(农副产品)首次突破亿元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含粮食仓储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

以上奖励不累加重复,以最高一级计奖。所涉奖补资金,市财政承担50%、县区财政承担50%。各地要制定出台相应的扶持和奖励政策,促进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五、组织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

市政府将农产品品牌创建纳入对各地目标考核,定期督查,严格奖惩。各县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共同推动全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同时加强品牌质量保证与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工商、质监、农业、文化、科技、商务、供销等职能部门和司法机关的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农产品品牌保护和监管。

2.强化责任落实。

各地按照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做好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和创建计划,制定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市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3.加强督导检查。

各地要细化工作措施,加强督导检查,定期通报督查结果,及时发现和解决农产品品牌创建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年底进行考核评比,落实扶持奖励措施。

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计划2

为充分发挥我区农业资源优势,做大特色主导产业,做强特色农产品品牌,不断提升农产品综合效益、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立足现有特色资源,重点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强化政府引导扶持,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制定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战略,建立层级递进的品牌培育机制,构建农产品品牌营销体系,完善农产品品牌管理机制,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农产品品牌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把我区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全面提升农业整体形象,促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建设目标

——到20xx年,农产品商标注册数量突破1500件,涉农中国驰名商标达5件,拥有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11件,拥有马德里商标注册5件。

——到20xx年,拥有市名牌农产品 12个,省名牌农产品8个,省知名区域名牌农产品1个。

——到20xx年,宿豫莲藕、大兴瓜蒌、丁嘴金菜、顺河早酥梨、陆集芦蒿等特色产业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大幅度提高,拥有省级知名农业产业基地1个,省级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1个。

——到20xx年,拥有“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登记农产品)标识农产品300个。

三、主要措施

(一)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

1.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立足全区现有特色产业基础,按照“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强化培育、扶优扶强”的思路,对特色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布局,制定品牌工作计划,打响宿豫特色农产品品牌。新庄镇、仰化镇大力发展莲藕产业,三年内种植规模达4万亩。丁嘴镇大力发展金菜产业,三年内种植规模达1万亩。大兴镇大力发展瓜蒌产业,三年内种植规模达1.5万亩。顺河街道大力发展早酥梨产业,三年内种植规模达0.5万亩。陆集镇大力发展芦蒿产业,三年内种植规模达0.8万亩。来龙镇、保安乡、关庙镇大力发展稻虾共作等产业。

2.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参与主导产业发展。

招引国内知名农业龙头企业到宿豫从事特色产业种植、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和营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主导产业发展和品牌培育中的主导作用,对有市场、有产品优势的重点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促其做强做大。鼓励区内外种养殖大户到宿豫从事特色产业生产经营。

(二)提升特色产业标准化和科技化水平

1.加快农业科技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建立健全与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相配套的技术服务体系。

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对接,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实验室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开展主要农产品高值化加工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形成一批推动农业产业拓展和农产品价值提升的关键技术和特色产品,全面提升农产品品牌科技含量。

2.推进特色农业标准化进程,争创标准化示范区。

鼓励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围绕特色产业开展系列标准化研究,主导或参与各类标准的制定,实现从种养到加工、从运输到餐饮的全程技术和管理规范的标准化,为品牌创建、运营和维护提供坚实基础。加大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力度,推动特色农业增效、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3.加大“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技术指导力度,推广绿色高效农作物生产技术。

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严厉查处违禁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等违法行为。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力建设,推行农产品条形码制度,加快建立产销区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明确责任主体,确保质量安全。

(三)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和推广

1.充分发挥产业协会作用。

由区农委、市场监管局或乡镇牵头成立特色产业协会,主要开展特色农产品品牌申报管理、农产品宣传推广和销售等工作,充分发挥合作组织和协会在品牌培育中的作用,引导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大力引导和支持合作组织、行业协会自主创建原产地优势产品品牌,重点培育新庄和仰化莲藕、丁嘴金菜、大兴瓜蒌、顺河早酥梨、陆集芦蒿等农产品品牌,做响丁嘴金菜、顺河早酥梨等地理标志品牌。大力支持专业协会对符合条件的农产品申报地理标志品牌。

2.加强宣传营销体系建设。

搞好推介策划,加强与中央电视台《每日农经》等媒体合作,在发挥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作用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类农业会展、购物节等载体推介宿豫农产品品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大中城市建立专卖店,专柜专销、直供直销,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全力拓展各类电子商务渠道,在京东、天猫商城等网络销售平台开设区域综合性农产品销售店,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农产品销售。大力培育农产品经纪人,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为载体,开展农产品经纪人的培育和能力提升工程,促进农产品和市场更广泛对接。举办宿豫区“十大知名品牌”“十大知名商标”“最具影响力品牌”“最具竞争力品牌”等农产品品牌评比活动,创新性地开展各类宣传营销活动。

(四)营造良好的农产品品牌创建氛围

1.打造宿豫区农产品品牌创建公共服务平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运营,建立健全品牌培育和管理数据库,开展品牌查询、培训、评估、转让交易、抵押及孵化等服务。

2.加强对涉农商标和品牌的维权力度。支持乡镇、相关部门和企业注册商标创品牌,特别是加大地理标志品牌的创建力度,以品牌闯市场。加大对农产品品牌使用情况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各种侵权行为,净化市场经营环境,保护品牌拥有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品牌创建和维护的积极性。

四、政策扶持

从区财政每年设立的生态高效农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中单列部分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农产品品牌培育、保护和宣传等工作,奖励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和单位。

1.对新获宿迁市名牌产品的农产品经营主体,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新获“江苏省质量信用aa级”以上的农产品经营主体,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新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的农产品经营主体,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新获江苏省知名区域品牌农产品的单位,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新获中国驰名商标的农产品经营主体,一次性奖励50万元。

2.对新获农产品商标注册证的单位每件补助600元,对新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的单位,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30万元;对完成商标国际注册的,每件奖励3万元。

3.对主导制(修)订农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经相应标准主管机关依法发布的企业及有关单位,一次性分别奖励30万元、20万元,参与制定的减半奖励;对提出省级地方标准或技术规范研制项目并得到立项许可,作为主要起草单位的,经省级标准主管机关依法发布后,一次性奖励3万元。对新通过国家、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基地)验收的项目承担单位,一次性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2万元;对新通过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单位验收的项目承担单位,一次性分别奖励8万元、2万元。

4.对获得“金枫奖”等省级表彰的单位,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新获得市级“十大农产品商标”“十大地产品商标”“十大农产品知名品牌”等称号的单位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新列入“江苏省农产品品牌”目录的单位,企业产品品牌奖励1万元、区域公用品牌奖励10万元。

5.鼓励拥有自主品牌的农产品出口。对经区政府批准的拥有自主品牌的农产品企业到境外参加各类展销推介会的,按照摊位费的30%给予补助;对出口创汇过500万元美元的外向型农业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

6.围绕特色产业加大土地流转,鼓励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生产。规模基地类、设施种植基地类、农产品加工类等项目按《宿豫区生态高效农业奖补办法》规定申请奖补资金。

以上项目,符合申报上级专项资金的,一律优先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其中奖补事项与区其它文件重复的,以此文件为准。以上奖补不重复享受,以最高一级计奖。奖补工作由区农产品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区财政依照程序拨付奖补资金。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由区政府牵头成立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区市场监管局、农委、财政局、商务局、农工办、旅游局、地方志办、各乡镇(相关街道、园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市场监管局,负责全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督查指导、考核奖励等。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推进工作落实。

(二)强化督查考核。

将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列入农业和农村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强化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定期督查品牌建设工作完成情况。各乡镇及相关部门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分解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落实。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督导检查,定期通报督查结果,及时发现和解决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年底进行考核评比,落实扶持奖励措施,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物质奖励。

第三篇:农产品品牌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某某地区农产品品牌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某某地区是农牧业大区,但不是农牧业强区,其中关键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农产品只有数量优势,而无品牌优势。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依靠品牌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区优势农业资源优势转换的重要手段。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促进品牌农业发展,对于加快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推动我区由农牧业大区向农牧业强区、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某某地区品牌农产品现状

目前,某某地区还没有企业生产的农产品获得国家级农产品品牌,获得自治区级品牌农产品称号的情况如下:

(一)某某农业名牌产品。全区共有6家企业获得某某农业名牌产品称号。主要是:沙湾县盖瑞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系列乳制品;某某巴尔鲁克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羊肉系列;沙湾县阳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鲜椒酱、豆角;沙湾县天宝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小麦粉;中粮塔原红花(某某)有限公司生产的食用红花油;某某市粮食收储公司储绿面粉厂生产的系列小麦粉。

(二)某某农产品著名商标。全区共有某某农产品著名商标10个,分别是沙湾县棉花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西域白浪”牌棉花;某某塔原红花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塔原”牌红花籽油;沙湾县天宝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沁康”牌面粉;某某乌苏啤酒集团有限公司的“乌苏”牌啤酒;某某绿翔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绿翔”牌牛羊肉;某某绿翔糖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西沁”牌白砂糖;某某维帝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维帝”牌饮料;某某市剑城春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老风口”牌白酒;某某市粮食收储公司储绿面粉厂生产的“储绿”牌小麦粉;某某天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天山玉”牌玉米淀粉。

(三)某某名牌农产品。全区共有5家企业生产的6个产品获得某某名牌产品称号,包括某某乌苏啤酒有限责任公司的乌苏啤酒,某某绿翔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西沁白砂糖,沙湾县棉花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西域白浪棉花,某某绿翔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绿翔冷却排酸牛羊肉,某某天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天山玉玉米淀粉,某某某某红花缘科技有限公司的西域名厨红花籽油,共计5家企业的9个产品获得了某某名牌的称号(全疆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8个,某某名牌产品206个)。

(四)绿色、有机及地理标志农产品。

1、绿色农产品:全区共有6家企业共13个农产品获得某某绿色农产品称号。包括:沙湾县天宝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小麦粉系列;某某市粮食收储公司储绿面粉厂生产的小麦和玉米粉系列;中粮塔原红花(某某)有限公司生产的食用红花油;某某悦羊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羊肉;某某某某红花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食用红花油;某某乌苏啤酒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啤酒。

2、有机农产品:某某红花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西域名厨红花食用油系列,由中实恒信(北京)质量认证中心认定。

3、某某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主体及产品:裕民县红花协会注册的裕民县无刺红花。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意识不强。虽然近两年地区高度重视,出台了加快农产品品品牌建设的意见,正式启动了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但一些企业和基层部门,对品牌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投入不够,还未形成抓品牌建设的强烈愿望和紧迫意识。

(二)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合力不够。目前,抓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政府职能部门主要有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三个重点部门分属不同行业部门,各部门内部又有多个科室在负责此项工作,相互联系、沟通、协调少;三种品牌创建渠道、程序各不相同,评比标准和创建重点不统一,品牌建设工作的合力尚未形成。

(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产品品牌建设主体和关键。目前,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虽然很多,但大多规模小、实力弱,全区现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643家,注册商标249个,而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只有75家,自治区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只有21家,某某著名商标只有10个,巴什拜羊、红花、打瓜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刚刚起步,所生产的农产品多为初级加工品,附加值低,难以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四)农产品缺乏公共品牌,牌子多、乱、杂。目前,我区农产品公共品牌尚未建立,受企业规模实力限制,农产品注册商标多,一些优势农产品在尚未形成品牌之前,有多家企业、多个牌子同时在做,产品规模小、市场分散,难以形成培育品牌的合力。如我区巴什拜羊羊肉加工企业,仅裕民县就有4家企业,分别为悦羊、巴尔鲁克、谢利盖和鲁新清真肉制品公司4家公司;5个注册商标,分别为悦羊公司的“悦羊”牌、“悦阳”牌冷冻、冰鲜牛羊肉;巴尔鲁克公司的“巴尔鲁克”牌冷冻、冰鲜牛羊肉和谢利盖公司的“谢利盖”牌、“阿尔喀尔”牌冷冻、冰鲜牛羊肉。

(五)支持品牌建设的关键环节仍然薄弱。一是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龙头企业原料基地缺乏统一、优质、标准化原料基地,农产品规模、品质有待提高。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人员、经费不足,农产品质量检测覆盖面仍然较窄,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还没有建立,无法真正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相对薄弱,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尚不稳固,制约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进而制约了农产品品牌建设。

三、对策及建议

(一)尽快形成品牌农业的发展理念。当前,内地发达地区已经将品牌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这是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牧业发展的具体体现,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间,品牌农业发展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此,要通过考察学习、培训等多种方式,加深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尽快在全区上下形成重品牌、塑品牌、护品牌的浓厚氛围,扎实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各项工作。

(二)健全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三项机制。一是进一步健全领导机制。地委、行署每年听取一次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品牌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每年召开2次农产品品牌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每年年底前举办1次品牌建设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和龙头企业参加的品牌建设工作座谈会,以此沟通情况,促成品牌创建主体与相关职能部门直接见面,推动品牌建设各项举措的落实。二是建立稳定的长效投入机制,地区及各县市财政设立农产品品牌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地区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及组织企业、专业合作社及管理人员培训考察学习。三是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将农产品品牌建设纳入地区农村工作考核,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成效突出的县市及服务部门进行奖励;出台明确的奖励扶持措施,对获得自治区级国家品牌创建称号的企业和合作社予以奖励。

(三)加快培育打造我区农产品公共品牌。目前,自治区层面已经开始着手打造某某的农产品公共品牌。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与自治区对接,积极争取我区特色农产品进入某某公共农产品的范畴;因一方面,针对我区一些名特优农产品,要打造自己的农产品公共品牌,特别是巴什拜羊、红花、打瓜等特色农产品,要重点关注培育。

(四)强化品牌农业支撑能力建设。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优势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企业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提升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的层次、规模和品质,夯实品牌建设基础。二是加强引导扶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逐步建立起覆盖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迅速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形成“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企农利益联结新机制,为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及品牌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实现农产品基地绿色、有机认证化,尽快建成一批稳定、优质、标准统一的农产品原料基地。

(五)充分调动龙头企业品牌建设积极性。企业是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主体。要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措施,加大对企业负责人的培训力度,不断强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品牌意识,树立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品牌就是企业资产、做企业就是作品牌的理念,不断加大对企业品牌建设的投入,从产品生产、品牌设计塑造、强化内部质量管理、宣传营销等各方面重塑企业品牌形象,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美誉度。

第四篇: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加强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发展、运用和保护,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指导工作,逐步构建“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府推动、行业促进、社会参与”的农产品品牌战略格局,增强品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要求,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主线,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打造一批产品品质优、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品牌,推进我市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强农兴农之路。

二、目标任务

坚持“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府推动、行业促进、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围绕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建立健全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奖励机制,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大幅增加品牌农业经济总量,着力构建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以下简称“三品一标”)认证为载体,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为主体的嘉峪关农产品品牌体系。到2020年,力争培育打造生产规模大、标准化水平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农产品品牌5个,其中区域公用农产品品牌2个,企业品牌3个。

三、重点工作

(一)全面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贮藏运输、包装标识等方面的标准,加快构建农业标准体系。巩固农业标准化创建成果,以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以“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为载体,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加快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强化“三品一标”认证产品的复查换证和续展工作,规范品牌标识使用监督管理。(责任单位:市农林局、三区)

(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建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以农业生产基地为主体,广泛开展产地环境检测,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和农药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最大限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重点查处违禁农(兽)药生产、销售、使用等违法行为。建立完善市镇检测机制,鼓励企业建立自检体系,加大产地和市场检测力度,建立监测结果通报制度和质量诚信体系,促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责任单位:市农林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三)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产品品牌主体。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品牌建设的主体和核心,通过基地、订单、股份合作等途径与农户之间建立更加稳定的产销合同关系和服务契约关系,以品牌为载体,将分散的千家万户联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快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步伐,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鼓励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以品牌为纽带,开展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入股,辐射带动基地和周边农户,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带动农产品品牌发展。(责任单位:市农林局、三区)

(四)开展农业物联网建设,建立品牌农产品追溯体系。以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管控为重点,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开展品牌农产品生产精准管理、产品生产过程可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等工作,逐步建立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的品牌农产品全程追溯体系。(责任单位:市农林局、三区)

(五)树立品牌意识,培育打造农产品品牌。通过采取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培训,引导农业企业和农产品生产者转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观念,形成树立品牌就是无形资产和重要生产要素的理念。依托河西戈壁农业发展契机,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载体,发展设施蔬菜、瓜果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做好区域公用品牌发展规划,打造戈壁农业品牌。以绿色、有机、生态为主,选择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对区域经济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注重提升产品品质,加快品牌认证步伐,扩大认证数量和规模,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高产高效的发展格局。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进行农产品商标申报注册,依托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及品牌相关配套服务,构建比较完整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经济链。引进推广“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积极利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电商平台开辟品牌农产品销售新路径,建立品牌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开创品牌农产品营销新模式。(责任单位:市农林局、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嘉峪关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六)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政策扶持。优化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投入,把支持品牌农产品产业、行业发展纳入重点扶持范围,扶持区域带动性强、市场认同度高、竞争性强的区域公用品牌和农业知名品牌创建。将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一定专项经费用于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等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社会资金参与农产品品牌建设,推动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农产品品牌奖励机制,对本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其他经济组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并获得“三品一标”认证或经第三方机构认定的知名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以“以奖代补”形式予以奖励。积极探索建立品牌农业信用担保机制,推动品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与银行融资机构、农业科研机构对接,鼓励品牌企业与金融机构、大专院校、科技院所进行融资、融商、融智等方面的合作,探索品牌企业以自身品牌信用作为担保进行贷款融资,推动金融机构以股权投资形式,协助品牌企业做大做强。(责任单位:市农林局、市财政局、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嘉峪关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实施农产品品牌带动战略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共同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将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明确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目标,建立和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部署农产品品牌发展工作,积极构建“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促动”的农产品品牌建设长效机制。

(二)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以及科技下乡等活动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进行广泛宣传。推广普及农产品商标注册、“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相关知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加强统筹协作,完善服务体系。各部门要强化管理服务和技术指导,要根据职责分工,密切协作配合,共同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坚持服务专业化的方向,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农产品品牌提供更多领域和更有效的服务。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专业组织在品牌整合,行业自律、创建区域公用品牌的作用。

第五篇: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

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

[论文作者:白朋飞]摘 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必要性,然后对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对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问题和优势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 品牌建设 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已形成买方市场的格局,一方面源于国内农产品总量的供给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源于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抢占了部分国内农产品的市场。这种卖难的状况使得农民增产并不增收,如何改变我国农产品卖难的局面,需要多种措施和方法的并行实施。本文主要分析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建设现状和并结合现状提出品牌发展对策。

一、河南省发展农产品品牌的必要性

在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农业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赢得竞争新优势,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实施品牌战略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必然选择

河南省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缺乏,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但农业种质资源丰富,特色产业和产品明显,挖掘和整合这些有利条件,全面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提升产业层次,对于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实施品牌战略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需要。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河南省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增强,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但随之带来生产盲目性和结构趋同性问题,导致结构调整多变、增产不增收。实施品牌战略,能凭借某名牌产品广阔的市场,通过其所在生产组织体系的连接,实行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建设和专业化生产,形成农业区域合理分工,逐步做大规模,以优质的产品质量,获得市场认同,避免大起大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创造条件。

(三)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需要

实施品牌战略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是产业升级的基础,是今后河南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这可以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依托名牌产品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超额利润,驱动农业生产者重视科技进步,增加科技投入,在种子选用、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全过程,积极采用先进科技,实行科学管理,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农业向集约型方向转变。

(四)强化自主创新的需要

实施品牌战略是培育农业文化,强化自主创新的迫切需要。从深层次看,品牌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创新的文化。河南省农业历史悠久,通过以品牌为标志的产品形象塑造,将地方传统特色与现代产业文化有效整合,树立与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竞争、市场、营销、无形资产、商标、知识产权等新理念和运作模式,大大丰富农业的内涵和发展空间,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地位。

(五)农产品销售方式的变化的要求

中国的农产品零售交易主要发生在城市交易市场,而城市农产品零售贸易方式正在由集市销售向超市销售方式过渡。超市销售方式的迅速发展为品牌农产品提供了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同时也排斥了无品牌农产品的市场进入。这就使得农产品品牌营销成为一种必要。

二、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经济迅猛发展,特别是围绕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推进品牌农业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一)创建主体多元化,品牌数量大为增加

创建主体多元化,品牌数量大为增加。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引导支持下,企业和专业合作经

济组织等市场主体在名牌创建中热情高涨,成为农业创名牌的主力军。许多农业科技机构、农技推广单位也积极参与,注册了不少商标,开发了一批知名产品。一些农民种养大户创牌意识增强,或单独或联户注册,共同开发。有的由政府直接申报证明商标,供符合条件的农户使用。

(二)品牌管理手段注重标准化,产品质量大为改善

品牌管理手段注重标准化,产品质量大为改善。各地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出发点,以优势特色产业为开发重点,积极制订农业标准,建立示范区,以基地建设与市场监督为抓手,积极推行安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生产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形成了以标准化为支撑的品牌管理手段,促进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为创建名牌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品牌创建机制市场化,农业效益大为提高

品牌创建机制市场化,农业效益大为提高。企业和协会在注册商标,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积极采用市场化运作手段,加强品牌策划、包装和宣传,提高知名度,强化“优质优价”机制,促进品牌产品的价值实现。同时,农业品牌已成为无形资产,运用兼并、转让、入股等形式,扩大品牌规模,拓展了市场空间。以品牌为主导的农产品开发,已经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三、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

总体上看,河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农业相伴而生,通过多年的发展,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时间不长,基础条件差,河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还是初步的、低层次的,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品牌建设理念不到位,品牌战略导向不明显

由于长期小农经济的影响和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一些地方政府对品牌农业引导不力,有的认为创品牌是企业的事,与政府关系不大,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不少企业认为农业品牌效益优势不明显,创建工作难,忽视品牌形象塑造和优势培育农民群众认为自己实力小,与农业企业只是产品买卖关系,创品牌与己无关,不注重产品质量。

(二)产业层次不高,竞争优势不明显

农产品品牌科技含量低,农产品产后保鲜、贮运、加工环节科技攻关滞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上,精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更少。农业企业生产规模偏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除极少部分群体品牌外,大部分农产品仍存在“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现象,难以形成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经营者缺乏品牌营销意识

目前许多农业生产者经营的核心不是品牌而是农产品,缺乏品牌形象实力的营造,将品牌仅仅视同为商标,大多是注重品牌的识别功能和促销功能,将其打造成名牌的意识不强,不能有效地开展品牌经营。许多优质特产因无注册品牌,导致农产品土味浓,精品少,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优势和价格优势不强。

(四)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

如何打造农产品品牌,使之成为名牌,并经受住外来农产品的冲击而长久地生存下去呢?归根到底是想办法提高农产品质量,而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关键在于通过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而在目前,由于中国农业生产是粗放的小生产经营,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操作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农产品的品质各异,从而使得农产品品牌营销缺乏必要的质量保证。

四、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机遇

(一)特色资源优势

河南耕地地域辽阔,自然条件的差异使农产品的品种和品质产生巨大的差异以资源为依托,发挥地域优势形成名优传统农产品,成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资源依托。目前一些地区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已经初步形成了当地的名牌产品,带动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二)政府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特别是1999年《农业部关于创名牌农产品的若干意见》下发以来,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把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营销,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作为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从政策、组织、资金等方

面大力支持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的实施,为推动农产品品牌营销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为农产品品牌

营销提供了新的思路。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得到迅速发展,农业网站如雨后春笋,日益发展起来。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为中国农产品品牌营销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先进、快捷的网络技术,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在网络上进行品牌传播,不仅节约成本,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已经成为推进农产品品牌营销的有效手段。

五、加快河南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农产品品牌营销主体建设,培育品牌营销意识

目前中国农产品品牌营销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农产品营销主体缺乏品牌营销观念,品牌营销主体发展滞后。针对这种境况,首先应该大力培育农产品营销主体的品牌营销意识,树立其品牌观念,这是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先决条件。其次,针对目前中国农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滞后的现状,结合农业发达国家和国内一些先进地区发展农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成功经验,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的基础上,大力扶持农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发展,使之成为推进农产品品牌营销的重要平台;要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水平,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建设发展,使之成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重要主体。

(二)加强对特色农产品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

从农产品“特色”形成的资源条件上讲,河南特色农产品的资源非常丰富,保护好这些资源是保证特色农业顺利发展的基础。在自然条件方面,由于河南人口众多、人地比例失调,这就需要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充分重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工作,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注意对耕地的保护和节约,尽快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生物物种资源方面,应加大对河南传统农业物种和稀有生物物种的普查和保护力度,加强对优良品种的培育工作,并结合河南的具体情况,积极引进适宜的种植和养殖物种。

(三)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和管理的安全质量标准体系

质量是农产品品牌营销的物质保障,而按标准组织生产管理,是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农产品安全最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因此应该加快农产品生产和管理的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生产和管理的标准化。一是强化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标准化意识,切实加大对农产品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实施力度。二是突出抓好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三大体系建设,严格实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

(四)依靠科技兴农,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

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必须重视科技创新,走“科技兴农”道路。一是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的研究与开发,改善科技发展环境。二是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三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稳定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提高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四是切实抓好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五是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以推进农产品品牌营销的网络化。

(五)增强农产品品牌的法律意识,加强品牌的保护

创立品牌不仅是成本、时间、金钱的付出,更需要法律强有力的保障。要积极做好农产品品牌的申报、注册工作,防止农产品品牌的流失。其次,要完善保护品牌农产品的法律法规,积极培育优良的市场竞争环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产品,为品牌农产品保驾护航。

(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的信息化水平

河南农业产区的水利、路网、通讯网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农业信息化水平比较低,需要大力改善和提高。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公共物品,还可以大大降低各相关产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垂直分工和农业产业的集群化,这又会反过来促进农业本身的产品质量的提高及其营销网络的完善,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

(七)加大对特色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特色农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与推广、农户培训、标准化管理等,都需要资金支持,而资金正是河南特色农业发展中最为紧缺的要素。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靠政府增加对特色农业发展的财政投入;二是要靠特色农业优惠政策的推行,通过税收减免、投资补贴等方法,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于特色农产品开发,多方引进资金,为民营企业和农业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在河南省财政实力有限的情况下,第二种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本论文是《河南省社科联、省经团联2010调研课题》(课题编号:SKL—2010—280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银兰、沈翠珍.政府与地方特色农产品产地品牌塑造[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9月.[2]吴菊安.产业集群与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J].农村经济.2009年第5期

[3]易正兰.农业产业集群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结合探讨[J].农村经济.2008年第8期.[4]张雅凌.河南省发展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意义探析[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6月.[5]黄俐晔.农产品区域品牌研究———基于主体、机制的角度[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作者简介:

白朋飞;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讲师,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

下载嘉兴市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嘉兴市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产品的品牌探讨[范文大全]

    农产品的品牌探讨现代农业产业化,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支柱产业为基础,实现生产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产品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发展良性化的农业运行体系。这一体系不能没有......

    嘉兴市加强老龄建设

    发展老龄事业 创建文明城市 民革嘉兴市委会 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 嘉兴市市高龄化趋势明显截止2008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62.53人,比上年同期增长2.7万人,占户籍总......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顾林海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

    关于加强冠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意见范文合集

    关于加强冠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 为加快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促进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生态农业及农......

    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探索.

    摘 要:新疆作为我国的一个农业大省区,农产品地域特色明显,结合其独特的区域地理标志,实施区域品牌策略极具优势。本文分析了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调查与研究当今社会,品牌产品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 。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加快,农产品市场正加速转型,创建农产品品牌有助于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

    农产品品牌培育计划

    瓮安县农村工作局 2012年农产品品牌培育计划 为深入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全面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特制定如下计划:......

    农产品品牌故事案例(精选)

    火山村小米品牌故事 山东昌乐的北岩远古火山口群为山东省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特征最典型的火山口颈地质遗迹,是山东省唯一规模最大的远古火山口群,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是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