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农问题”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三农问题”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Fannylock
内容提要: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本文认为“三农问题”问题中的“农业问题”是指城乡产业发展的差距过大,是由于工业和农业两大产业发展差距而出现的。“三农问题”是整个国民经济农业产业发展中问题的一个方面内容。因此,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强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字:三农问题农业国民经济
一、概念界定
1、什么是“三农问题”
一般而言,“三农问题”就是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本文认为“三农问题”是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总称,“三农问题”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组相互关系的问题。(傅晨,《广东城乡统筹化解“三农问题”研究》,2008)它是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社会问题的总称。
具体来说,“三农问题”中的“农民问题”主要是农民贫穷,不是说他们收入没有增加,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发展差距过大;“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弱质,不是说农业没有发展,二是城乡产业发展差距过大;“农村问题”主要是农村落后,不是说农村没有发展,而是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差距过大。因此,“三农问题”应该是发展中国家城乡发展差距过大而呈现的畸形二元结构问题,集中表现为城乡在居民收入、产业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发展差距过大。(傅晨,《广东城乡统筹化解“三农问题”研究》,2008)我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以上所描述的严重的“三农问题”。
2、农业是什么
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胡噢噢的功能机能,投入人类劳动,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农业的内容是发展变化的,主要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由于经济社会水平的提高,传统认识和现在认知的农业有所区别,传统认识把农业仅限于农产品直接生产部门,现在农业观则把农业产前、中、后经行服务的部门也归于农业,是农业的概念更宽泛。(傅晨,2010)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农业的贡献和多功能性都被充分的认知认可,并挖掘利用。例如1961年库兹涅茨的分析中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对国民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和外汇贡献。又如,现代国内外众多学者认为,农业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市场发展、就业增收、劳动力输出、生态保护、生物质能源、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尹成杰,《农业多功能与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
本文题目中的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产业概念中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三农问题”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中,“三农问题”是指发展中国家城乡发展差距过大,并集中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畸形二元结构问题。在我国,“三农问题”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重中之重”的表述表达了党中央对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从根本上治理“三农问题”从此成为全党全国压倒一致的认识。(傅晨,《广东城乡统筹化解“三农问题”研究》,2008)
由此可见,“三农问题”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中之重”,对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牵制和阻碍作用。
三、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
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性的经济规律。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条规律都是普遍适用的。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是由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不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下降而改变。
农业增长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不可替代的贡献和作用只农业的发展状况如何, 将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说, “ 经济发展长期斗争的成败取决于农业部门,”(缪尔达尔,1992)“由于农业部门的规模和重要作用, 它必然成为一国经济任何真正持续扩大的基础”(费景汉,1989)。据国外经济学家的经典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主要贡献有: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及外汇贡献。(库兹涅茨,1961)
总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
四、“三农问题”与国民经济产业概念中农业的关系
“三农问题”是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总称,“三农问题”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组相互关系的问题。它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社会问题的总称。“三农问题”问题中的“农业问题”是指城乡产业发展的差距过大,是由于工业和农业两大产业发展差距而出现的。“三农问题”是整个国民经济农业产业发展中问题的一个方面内容。
“三农问题”的出现是农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在社会发展,中由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组相互关系综合性社会问题的总称。“三农问题”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生产力水平、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因素优化组合的程度。
五、解决“三农问题”,强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的对策建议
1、坚持对三农问题的正确认识,坚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三农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城乡发展差距过大而呈现的畸形二元结构问题,集中表现为城乡在居民收入、产业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发展差距过大。在我国由于“重工轻农”“城乡分治”的发展战略使得“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无论在任何时期、任何地方,由于农业本身的性质使其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波动点,更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黄守宏,《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基础》)。为此,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三农问题”,坚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正确认识“三农问题”与农业的发展的关系。
2、统筹城乡发展化解“三农问题”,提升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我过,“三农问题”是由于长期奉行“重工轻农”“城乡分治”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累积的恶果,造成了严重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造成严重的城乡发展矛盾,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对农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化解“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的新发展,提升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坚持正确的农业发展观,转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
实践证明,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是不同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主要部门, 其首要任务是必须养活城镇的人口, 其次还要为工业积累一定资金(因为相对农业部门而言, 此时的工业太弱小);否则, 工业化就很容易陷入“李嘉图陷阱”。在工业化的中级阶段, 随着农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和食物需求占消费总支出比重的不断下降, 工业化对农业部门的资金与产品依赖都会逐渐减弱, 相反, 随着工业消费品生产的迅速膨胀, 工业部门内部的需求潜力逐步减弱, 工业化对农业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强。换句话说, 农业对工业提供资金积累的时间不能过长, 在比例上应随工业化的推进而逐渐减少, 而农业的市场贡献应随工业化的推进而不断增强。在工业化的高级阶段, 工业部门已经发展壮大, 并具备了自我积累的能力;农业部门的相对规模越来越小, 而且农业剩余劳动力也不复存在了。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级阶段,必须要坚持正确的农业发展观,转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
4、拓展农业功能的全面发展,强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农业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市场发展、就业增收、劳动力输出、生态保护、生物质能源、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经济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不断提出的新需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农业的多功能进行合理全面的开发、拓展。我们要不断巩固和强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就应全面地充分地认识和拓展农业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傅晨,2008 《广东城乡统筹化解“三农问题”研究》;
2、黄泰岩 王检贵,《工业化新阶段农业基础性地位的转变》;
3、黄守宏,《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基拙地位》;
4、尹成杰,《农业多功能性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5、陈文科,《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再认识》;
6、陈秋珍,《国内外农业多功能性研究文献综述》。
第二篇:浅议会计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议会计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 作者:骆德平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5期
[文献标识码]A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范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为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增强科技支撑保障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村土地承包法为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是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种子法是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规范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使用行为,维护品种选育者和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种子质量水平,推动种子产业化,促进种植业和林业的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是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四篇:国民经济中的农业
国民经济中的农业
1、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体,获取的是动植物产品。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农业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在古代,直至今天社会分工尚不发达的国家,许多农村的 非农产活动都作为农业的副业,包含在农业的概念之中。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农业就存在侠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业仅仅指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所以在那时,农业经济这个部门概念,同农村经济这个地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不尽相同,有些发达国家把农业生产前后的各种服务也包括在农业之内。
2、农业的特点
农业的根本特点是经济生产过程和自然生产程交织在一起。
农业的具体特点是由农业的特点决定的。
土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人多地少的国家,技术进步的方向是替代土地,重点发展化肥、农药、生物技术;人少地多的国家,技术进步的方向是替代劳动力,重点发展农业机械。一国活一个地区的资源状况决定其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技术进步的方向。
3、自然环境对农业产有较强的影响力。
4、复习、、、农业的概念
5、农业的特点
6、农业的地位及作用
7、农业的多功能性
8、新课的内容、、、农产品需求的概念
9、农产品需求的原理
10、影响农产品需求的要素
11、第二季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2、13、14、1、农业的基础地位首先在于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2、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产生和独立的基础
3、农业的发展史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五篇: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地壳中铁的储量比较丰富,按元素总量计占4.2%,在金属元素中仅次于铝。纯净的金属铁 本身质地柔软,不能作为结构材料使用,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是生铁和钢。生铁 是含碳量3% ~4%的Fe-C合金,并含有少量硅、锰、硫、磷,其质地硬而脆,不能锻压,主要 用于铸造。钢是生铁的深加工产物,炼钢过程是将液态生铁脱碳、脱硫、脱磷和合金化(加人一 种或几种数量不等的合金元素,如硅、锰、铬、镍、钨、钼、钒、钛、铌等)。冶金备件与生铁相比,钢具 有良好的可塑性,可以轧制或锻造成各种形状的钢材和机械零部件,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钢铁工业是基础材料工业,钢铁工业为其他制造业(如机器及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军 工、能源、航空航天等)提供最主要的原材料,也为建筑业及民用品生产提供基础材料。冶金备件可以 说,一个国家钢铁工业的发展状况间接反映其国民经济发达的程度。
钢铁工业的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钢铁生产总量(或人均产量)、品种、质量、单位能耗和 排放、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在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中,都必须拥有相当发达 的钢铁工业作为支撑。
钢铁工业是一个集成度很高的工业,其发展需要多方面条件的支撑,如稳定的原材料供 应,包括铁矿石、煤炭、耐火材料、石灰石和锰矿等;稳定的动力供应,如电力、水等;由于 钢铁工业生产规模大,消耗的原材料和生产的产品吞吐量巨大,如一个年产2000万t的钢铁企业,厂外运输量达到1.6 ~2亿t,必须有庞大的运输设施为其服务。冶金备件对大型钢铁企业来说,还 必须有重型机械的制造业为其服务。此外,钢铁企业的建设除了需要雄厚的资金保障,还需要 工程的设计部门、设备制造商和建设安装工程公司的大力协作。
钢铁产品之所以能成为各制造行业和基础建设的基础材料,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优越的性能 和相对低廉的价格:
(1)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2)可通过铸、锻、轧、切削和焊接等多种方式进行加工,以得到任何结构的工部件;
(3)废弃的钢铁产品可以循环利用;
(4)人类自进人铁器时代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和加工钢铁材料的经验。与其他工业相 比,钢铁工业生产规模大、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冶金备件在可以预见的将 来,还没有其他材料能替代钢铁产品现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