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困境和对策

时间:2019-05-12 19:2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国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困境和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国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困境和对策》。

第一篇:关于我国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困境和对策

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后,根据《中共息烽县委常委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题调研工作方案》的安排部署,本人先后深入到全县10个乡镇,采取深入村组,实地查看,走访党员群众,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我县当前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就如何加强新时期我县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我县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

息烽县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的北部,总面积1036.5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人,是一个农村人口占80%的典型农业县。全县辖4镇6乡、161个村、9个居委会,现有15个基层党委,16个党总支,380个党支部,党员总数8395人,其中农村党员5714名。在170个村(居)委会中,有集体收入的仅有22个,“空壳村”达到80%以上,“无钱办事”的问题十分突出。近年来,我县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尤其是十七大以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围绕一个灵魂(改革创新),做好十篇文篇”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如在完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方面先后建立了基层党委党建目标责任制、党建工作督导制、组工干部联系基层党委、党委书记党建工作述职制度等;在扩大党内民主方面开展了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县四大班子党组书记碰头议事会议制度等;在创新农村党组织负责人选拔方式上广泛推行了支部书记“公推直选”;在健全党内关怀机制上推行了“三必谈、三必访”等制度,逐步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推动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我县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我县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一是少数村党支部核心作用发挥不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方面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特别是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不到位;二是部分农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的思想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尤其是市场服务意识还非常淡薄,在具体工作中,只有致富愿望,但无致富思路,工作缺乏创造性,使农村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显得力不从心,不能很好地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三是部分党支部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党员很少过组织生活,甚至有的党员党性意识淡薄,组织观念淡化,不按规定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只要权利不要义务、只图待遇不愿奉献,在参加组织生活时向党组织索要报酬。一些支部书记反映:“现在不给报酬,党组织活动比较难开展。”导致党支部的战斗力不强,在群众中凝聚力和号召力减弱。

2、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比较低。一是农村基层干部趋于老龄化,队伍不稳定,后继乏人。由于少数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力度不大,不注意培养青年干部,导致村干部难选难找,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不稳定,农村党支部形不成核心,聚不成合力,极少部分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二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已难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组织协调能力较差,法制观念淡薄,组织观念弱化,“双带”能力不强,对搞好农村工作缺乏信心和勇气。

3、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相对滞后。随着农村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大批农民党员外出务工,流动性较大,致使党员集体活动难以开展,时间难以确定,人员难以到齐,思想难以沟通,党内生活制度基本上流于形式,使党支部与党员思想之间出现了断层,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难以落实。特别是对农民工流动党员的管理方式与其自身特点不相适应。农民工流动党员在流入地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流出地党组织很难准确掌握,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找不到合适的平台,农民工党员的基本权利也很难得到保障,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4、村级组织管理制度不完善。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有部分村在管理制度上存在形式化:一是执行制度形式化。虽然绝大多数村都建立了“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活动日”等制度,但相当一部分村党组织负责人认为组织党员学习是务虚的,形成了“制度挂墙上,活动靠会上,抓与不抓一个样”的错误认识,不重视党员的学习,不组织党员活动。二是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形式化。一些村干部在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上敷衍了事,村级事务透明度不高,直接影响了村民对村党组织的信任度。三是重大事项决策的形式化。有的村在决定重大事项时,村支书记不征求村干部、党员和群众的意见,村级事务决策不民主,导致“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形同虚设。一些村对重大事项的决策,虽然召开了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但因事前没有深入征求干部、村民意见,事后又缺少沟通,结果不公开,导致干部有意见,群众不支持。

5、村干部的保障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一是待遇偏低。由于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从目前的运行体制来看,村干部成了“脱产干部”,承担计划生育,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不论是从工作的难度方面,还是从工作的繁重程度方面看,工作任务都比较重,但报酬普遍偏低,大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干

部报酬每月紧靠上级财政支付的420元。有的村干部因开展工作占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家庭的经济收入,导致部分村干部产生一种不愿当村干部的心理,出现了没能力的人想当村干部但干不了,有一定能力的合适人选又大多不愿意干,能人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发家致富。二是政治无奔头。由于村干部不是正式的国家工作人员,干得再好,在政治仕途上没有升迁的机会,政绩上好坏难分,干好与干坏一个样。三是离任后无靠头。大多数村干部已人到中年,几十年来为村里各项工作默默无闻地做了大量的工作,与其他干部相比,离任无保障。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现有村干部不想干,短期行为严重,工作得过且过,普遍存在敬业意识淡薄,开创精神不强,直接影响到班子的凝聚力和岗位的吸引力。

6、农村党组织设置的传统模式与农村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之间缺乏协调性。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已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农村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经济组织的多样化,农村党员从业的流动性、多样性、分散性,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步性和不平衡性,以村为单位建立党支部这种传统的村级党组织设置与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和党员活动范围的变化不相适应,越来越不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村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从调研的情况进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主要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少数基层干部“两手抓”的素质具备不足,农村党建工作摆不上位置,削弱了党的领导,造成了实际工作中存在两个极端,一手硬、一手软,出现“两张皮”的现象;二是对党建理论研究不深,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思路不清,目标不明;三是对党建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党建工作是形式化的软指标,就党建工作而抓党建工作,没有创新举措;四是对市场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以及市场经济对农村党建工作的挑战认识不足,相应的配套措施没有跟上;五是财力投入不足,农村经济发展不快,农村党员干部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抓党建工作缺乏自信,没有开拓创新的决心和勇气。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抓基础

以抓基层、打基础为着眼点,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础工作,扎实抓好村级班子,党员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等。

一是加强村级班子队伍建设。村级班子是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是开展工作的核心力量。可以说,抓住了村级班子建设,就是抓住了农村工作的根本。要因村制宜,按照“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用人理念,选好配强村级班子,对存在“两张皮”现象的班子,推行“一肩挑”;对软弱涣散、服务意识不强的班子及时进行调整,把政治素质好、“双带”能力强的干部选入村级党组织班子。

二是加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注重发现和培养苗子,及时把那些政治素质较好,有培养前途的复员军人、致富能人、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者等作为培养对象,确保每村至少保持10名左右的入党积极分子,并按照“双培双带”的教育理念,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培训,努力把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为党员。

三是加强村级活动场所的建设和使用。村级活动场所作为党员干部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根据地”,要根据形势变化和基层需要,逐步加大投入,不断在规范管理,完善设施,提高村级活动场所服务功能,把村级活动场所真正建设成为党员活动、村民议事、文化娱乐和学习培训阵地。

2、抓关键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我认为,随着形势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丰富,要保证工作成效,单纯依靠村级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关键还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

一是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建立乡镇党委书记党建工作责任制,推行乡镇党委书记党建工作述职制度,采取年度述职评议和全委会述职评议的方式,加强对乡镇党委书记履职情况的考核,进一步强化乡镇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直接责任人”意识,增强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达到思想重视,措施有力,效果明显。

二是配强“具体责任人”。“班子强不强,关键在班长”。村党组织书记素质高低、能力强弱对一个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村级党组织班子建设中,结合我县实际,应采取“公推直选”的办法,打破地域、身份界限,把党性强、作风正、有能力、群众拥护的党员干部选配为村党组织书记,同时,加大从县乡机关推选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村任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的力度,切实发挥好他们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头羊”作用。

三是健全齐抓共管机制。以“三级联创”为抓手,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制度、部门包村制度,切实落实县、乡、村三级责任,构建起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整体推动的工作格局。重点在完善工作制度、创新活动载体、加大保障投入上下功夫。同时,推行党建工作督查制度和考核制度,做到工作有目标,考核有办法,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联村单位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包村干部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3、抓重点

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党员和干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从政治上多关心,事业上多帮助,思想上多引导,生活上多关照,不断提高经济待遇、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同时,完善村级事务制度,真正达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效果。

一是建立和完善保障激励机制。按照“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前途,离任有保障”的思路一是逐步建立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切实增加村干部的工作报酬。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把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村干部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人选。建立相关退有所养的制度,坚持离任村干部补贴制度,村干部定期体检制度以及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等,切实解决村级干部的后顾之忧。

二是建立和完善村级事务管理机制。以扩大基层民主、改进领导方式、提高决策水平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村级党内民主决策机制、财务管理制度和村级党务公开制度,广泛集中民智、充分集思广益,定期召开党群民主议事会,共商共议村内“大事”,拓宽党务、村务公开渠道,切实落实党员群众对村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三是建立和完善发展集体经济的帮扶机制。政策上“提一把”。研究制定鼓励村级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好资源、区位等优势,发展集体经济;党员干部“带一把”。教育引导村干部逐步转变思想观念,立足实际,大胆开拓,主动兴办各类经济实体,努力拓宽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来源;社会力量“扶一把”。以开展“结对帮扶”等活动为载体,为结成帮扶对子的村提供资金、信息、服务等资源,共同推进村级经济发展,不断增强村级组织的“造血”功能,逐步解决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

4、抓管理

农村党员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一个区域的发展思路,所以,针对我县农村党员和干部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现状,更要加大对农村党员和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

一是加强村级干部的教育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巡回授课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村干部进行学习培训。每年分期分批对全县所有村干部轮训一遍,不仅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同时注重思想教育,增强带富意识。结合结对帮扶工作,积极组织县委党校、司法、农业、科技等部门的精干力量组成讲师团巡回授课,送理论上门,送技术进家,不断提高农村干部依法办事、民主管理、服务群众的能力。

二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民主生活会制度,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采取“流动党课”等方式,加强政策法律、思想道德、党性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村党员的政治、科技和道德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三是完善党组织设置方式。一方面,在流动党员群体中建立党组织,随着农村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外出务工的党员越来越多,而且有的地方外出党员又相对集中,形成了农村党员的特殊群体,在这特殊群体中建立党组织便于对流动党员的统一教育管理;另一方面,在以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产业化的规模基地、产业化经营市场或是在行业协会等一些基层服务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努力把党的建设渗透到“三农”工作的各个环节,切实发挥好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第二篇:浅谈新时期我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新时期我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考试吧(Exam8.com)2011-8-22 9:42:00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泰莱德轴承.质优价廉.泰莱德机电泰莱德专业代理销售轴承!热线电话:0512--65498128郑州轻工业学校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到郑州轻工业学校 签订就业协议,高新就业.热线:0371..百度推广

摘要: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确实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但是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开创党建工作的美好未来是我党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进行了研究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和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党建工作 创新 对策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多年的历程,其间虽然历经曲折,但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国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产业工人最集中的经济组织。国有企业党组织如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章第三十一条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严密、坚强,成为我们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特色和优点。新时期作为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工作,应当成为企业各种工作中水平最高、影响最大、效果最好的工作之一。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对于保持和增强党和民族的凝聚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改革发展的必要性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日趋复杂、竞争程度日益激烈,作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要发挥更有力的引领作用,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多元化、治理结构规范化、劳动关系契约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员工的个性化、自主化特征日趋明显,思想日益复杂化,新矛盾不断涌现,给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在接受新的挑战。完善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不仅对企业本身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而且也对我国巩固党执政能力的巩固和推进党的全面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完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国有企业多数处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在促进经济发展、安置职工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切实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对于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增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经济基础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现实要求。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企党建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方式方法还存在着与现代企业制度不相适应的地方,有的企业领导不注意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有的企业党组织不能有效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适应市场经济和管理现代企业的能力不强,有的企业党务工作者素质不高,有的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些问题,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第三,加强党建工作,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思想政治教育和企业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同属于国有企业的无形资产,它们一旦与生产力中最具创造性的要素——劳动者结合起来,就会转化为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创造出超乎寻常的竞争优势。现阶段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出现的问题

在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对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党组织建设也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

第一,国际形势变化,市场经济下的负面影响。国内外环境对党建工作的影响是深刻的。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在这种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和制约。国外资本主义思想的不断涌入,使原本有组织有纪律性的党员产生了不一样的思想,这对党建工作顺利的进行是很大的阻碍。在一些国有企业中,部分党员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他们忘记了党的奋斗目标,丢掉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滋长了严重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甚至违法乱纪,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这种现象直接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人民的不满正在增长,对党的信任程度在逐渐下降,这就削弱了党的政治凝聚力,消解了执政党执政权威的社会基础。第二,党组织机构制度不健全。从组织结构看,有的企业党组织结构不健全,有的党组织如果没有人员变动,基本上不换届;有的党组织委员发生了变动,也没有及时增补。更有一些企业基本上没有安排组织生活,有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对过组织生活存在认识偏差,不安排党员过组织生活,上级有要求时,随便安排一下活动,内容简单,没有活力,对付了事。把党建工作局限在传统的运作模式里,有的把党建工作简单理解为“收收党费、学学文件,发发报纸”,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由于组织机构不健全,组织生活不落实,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第三,党员思想觉悟在降低。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党务工作者的素质偏低,不能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有的党务工作者理论基础薄弱,业务能力较低,整体素质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的党务干部职责意识不强,对党建工作不重视,不召开党组织会议,不组织党员学习,组织生活不健全;有的党务干部,不注意学习,对党建工作知识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在开展工作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有的党务工作者不注重知识更新、观念更新,用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结果是问题越积越多。在企业中“跟党走,不如跟钱走”的观念盛行。3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问题的对策

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基础,对于各类社会基层组织的党组织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才能更适应社会的发展。

首先要创新思想、转变观念。党建工作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打破陈规陋习的影响,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着力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开拓党建工作新格局,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观念从那些不合时宜的理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提高理论水平。克服当前安于现状、怕担风险等思想情绪,强化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冷静地对待问题,客观地分析矛盾,积极地探寻对策,以思想观念的创新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加强学习,创新渠道,利用网络资源,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其次对于国有企业要机制改革,制度创新。党建工作的体制、制度和机制随着时代的发展,会出现一些不适应、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进行优化设计、改革和创新。各单位党组织应该结合本单位实际,对党建工作的制度进行梳理、调整和修订,形成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并使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体系的一部分。

另外,创建党建文化来配合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它对内表现为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对外表现为企业形象。党建文化应该与时俱进,使之与企业品牌文化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生产发展,用企业文化完善党建文化,将企业竞争机制引入党建工作中来。在工作方法上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坚持党的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把更多的现代化的教育与科技手段运用到组织活动中来。党建文化和企业文化、业务扩展很好的融合,使之相互促进、相互影响。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实现了更好的融合,促进两者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萍.加强中央国家机关基层党建工作的研究——以教育部机关党建工作为例[D].北

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欧阳淞.努力开创基层党的建设新局面[J].《党建研究》.2007.第11期.王宪魁.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

第三篇:新时期农村中学和谐德育的困境及其对策初探

新时期农村中学和谐德育的困境及其对策初探

紫金县义容中学 张剑锋

内容提要:

目前,初中学校德育工作特别是农村的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面临着很多的困难,总不能达到预想的理想状态。由于农村中学目前的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家庭教育失当,青春期也成了“亲子关系危机期”,许多儿童不良行为均与之有关;学校与家长、社会的德育资源整合不力;学校自身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存在着问题等等。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试从家长和学校及社会三个层面来分析农村中学和谐德育工作困境及其对策。

关键词:农村中学 和谐德育 留守儿童 困境 对策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规律性联系中研究和谐德育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及德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和谐德育,指的是德育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调控构成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和谐共振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谐发展的一种德育模式①。

目前初中学校德育工作特别是农村的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面临着很多的困难,总不能达到预想的理想状态。下面从家长和学校及社会三个层面来分析农村中学和谐德育工作困境及其对策。

一、农村中学和谐德育的困境及其成因

1、家长方面(家长教育的失误)

(1)德智要求的不和谐: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不重视、无所谓,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有的家长用成人的观念和思维来要求孩子,不切实际,空泛虚幻;有的家长以“一个模式”来培养孩子,求全责备,对孩子个性发展的多样性和层次性,认识肤浅。典型重智轻德教育,在德育要求上不和谐。

1(2)观念的不和谐: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作为家长,自己的职责就是给孩子吃好、穿好,其他都是孩子自己或老师的事情了,教育观念陈旧,表现的是家长教育观念上的不和谐。

(3)目标的不和谐: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如拆迁、征地、农居点建设等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家长只满足于眼前暂时获得的利益,有的家长致力于家庭经济搞上去,致力于家庭条件的改善,对孩子的教育认为无所谓,没有更高的更明确的目标,导致了德育目标的不和谐。

(4)能力的不和谐:由于地处山区农村,家长本身受教育水平较低,综合素质不高。据调查家长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人只有2%左右,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不够科学,与当前的时代要求相比,其能力明显滞后,不能满足现代家庭教育的要求,这就是能力上的不和谐。

以上来自家长方面德育不和谐的成因是:新形势下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问题及其隔代教育。

2、学校方面(教者的失误)

(1)德育内容与实效性之间的不和谐:把德育要求看得简单化、程式化、成人化、完人化。有人误认为德育工作就是给学生开开会、读读报、传达文件,把日常事务性活动看成德育工作的全部;有人则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价值标准来要求青少年,回避竞争,强调共同进步,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和差别;目前农村学校德育载体、内容相对还比较缺乏的,而在操作的过程中又有“任务”性的倾向,不注重活动的体验、内化,导致了德育内容与实效性之间的不和谐。

(2)教师观念上的不和谐: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还有相当部分人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现象,认为德育是班主任或德育组的事情,自己只要一心一意抓成绩就可以了,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为人诚实,但却变相支持班集体在竞赛中弄虚作假。没有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和谐统一。

(3)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不和谐:三者之间的资源整合不够,没有形成合力,在很多时候存在着“教育力”的相互抵消现象,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出现了不和谐。

(4)德育教师队伍能力上的不和谐:部分从事学校德育工作的教师其能力明显滞后,不能满足现代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主要表现在集中灌输多,启发引导少;理论讲得多,自身实践少;消极应付多,解决实际问题少;单兵独进多,联合作战少;政治教育多,品德内化少。习惯于靠传统报告、讲座、思想政治课等方式,向学生灌输理论,缺少联系实际。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不良现象,没有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解决具体问题。有的学校存在着 抓德育的只抓德育,抓教学的只抓教学,互不相干,各不插手,缺少德育的合力。这就是能力上的不和谐。

以上来自学校方面德育不和谐的成因是:由于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的制约,学校教育重在校时的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心理关爱难以顾及、尤其是与家长沟通难以实现。

3、社会方面(社会的不良风气、现象)

(1)文化市场上的审美错位。誉庸俗贬高尚,誉感觉贬理智,誉调侃贬拼搏,誉奢侈贬勤俭,这些在文化市场却已是泛滥之势。可怕的是,这些颠倒是以文学、艺术、音乐、影视的形式出现,又是寓于求知求美的阅读的观赏之中,对审美观尚未形成、辩别能力比较弱的未成年人具有更大的腐蚀性和诱惑力。

(2)网络、短信的监管乏力。网上暴力信息、网上色情信息、沉溺网上游戏已成为未成年人成长路上可怕的“网络陷阱”。虽然政府已有明令限制,并对不健康的网吧和电子游戏厅屡加整顿,但在商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今牺牲的常常是社会利益。危害最大的黄色信息、色情笑话和黄段子也通过手机短信蔓延到了未成年人中间。

二、农村中学面对和谐德育困境的对策

在新形势下农村中学要想走出和谐德育困境,必须面对现实、认清形势,优化措施、扎实推进,就要在德育工作的途径、方法和形式上如何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更新观念,探索新路,走出困境。

(一)丰富德育内容,变单一型为综合型。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德育工作内容确定为10个方面:即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时事政治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生存和竞争能力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具体方法可以是:(1)有计划地开展专题思想教育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结合起来。(2)制订《教师德育工作考核制度》,以实现全员德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渗透到教学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3)紧密联系实际,通过身边的典型人物和事迹以及具体实物教育人。

(二)优化德育形式,变灌输型为渗透型。结合实际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如根据重大节日举办的传统型活动,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的系列型活动,利用学校德育独有的阵地型活动,调动各方组织机构的社团型活动,深入社会的实践型活动,以搞好为民服务的配合型活动等。让学生走出校园,走 3 向社会,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体验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情境,尝试进行道德抉择。

具体方法可以是:(1)开设校园广播站、黑板报、校园网,充分发挥团队陈地。(2)设立“校园值日生”,让学生担任班级干部、参与学校管理、负责学校事务、参与社会服务、承担社会义务、讨论社会事件、学农、野营。(3)乡城“留学”,农村学生到城市参观学习等。

(三)拓展德育领域,变单线型为网络型。整体优化的大德育观要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教”和谐②。学校德育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校园环境之间始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主体、内容、方式、方法上各有优势,只有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和谐一致的时候,学生的品德发展才是健康的积极的。

具体方法可以是:(1)制订《教师家访制度》,分级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走访家庭、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向广大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2)积极争取新闻出版、公安政法和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决心治理学校内部和周围社会治安,坚决打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法行为,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3)建立家校互动“文件夹”或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及落实其监护人,以便学校与家长或监护人更好地联系,互通信息。特别是农村学校这是必不可少的。

(四)认清德育主体,变被动型为主体型。和谐德育内涵中要求构建民主融合的师生观:教师、学生“双主体”和谐③。德育过程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过程,其互动的效果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水平,而师生互动的效果则是由师生关系和谐程度决定的。在德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如果能够平等相处,诚恳相待,学生人格就会得到尊重,个性潜能就能得以展示。学校德育应成为主体参与式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具体方法可以是:(1)制订“文明班”、“文明宿舍”考评方案,设立 “流动红旗”。(2)大力推行自辨、自强、自律、自立、自主的“五自”专题教育。(3)采取民主对话、主题辩论、质疑答疑、师生研讨、情感沟通、心理咨询、两难问题抉择、价值观辨析等方法。

(五)区分德育对象,变整合型为层次型。和谐德育内涵中要求整体构建德育体系观:横向系统“六要素”与纵向系统“六学段”和谐④。所谓“整体构建德育体系观”,就是把学校德育工作的各个要素视为一个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的整体。这个整体主要由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要素”构成的横向系统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高职、大学“六学段”构成的纵向系统构成。

具体方法可以是:根据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不同的年龄特征,以六大板块“养成教育、理想性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廉洁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为主线的德育层次去进行。

(六)落实德育责任,变自发型为自觉型。树立德育渗透意识,调动广大教师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工作。在工作中建立起理论学习、师生结对、实绩评估等各项制度,并将德育考评结果与教师实际利益挂钩,强化德育参与意识。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校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建设者,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

具体方法可以是:(1)与教师签订《班级管理(学生行为规范)责任书》、《学生安全责任书》和《班级公物保管责任书》,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2)实行“师生结对”,增强他们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3)制订《教师岗位考评制度》,督促教师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既要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又要耐心细致、满腔热情,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七)更新德育手段,变传统型为现代型。在实践中注重德育的研究工作,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并在交流德育工作经验的同时,总结和推广德育工作的研究成果,构建新时期的德育理论体系。

具体方法可以是:(1)定期召开“德育工作经念交流会”。(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利用幻灯、录像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宣传祖国四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还可利用微机建立学生档案,有效地进行德育的评估工作。

当然,德育工作的途径、方法和形式,不能盲目照搬,必须明确本校学生中存在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全面深入地研究本校的人力资源和文化环境资源等,有针对性地构建符合本校实际,具有本校特色,富于鲜明个性特征的德育模式,以便真正有效地走出德育困境。

参考文献:

①、②、③、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手册》开明出版社,舒达,2006、12月版

第四篇:浅谈农村家庭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以贵州为例

施秉县马号中学潘翠

摘要:在中国教育的大环境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不协调甚至相互冲突日益明显,特别是农村的家庭教育,一直存在着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本文试着从农村现状、农村家庭本身、学校及社会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困境,并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传统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尤其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具体内容包括孩子的成长教育,也包括孩子的成人教育。家庭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现代元素在农村的不断深入,农村孩子不由自主、无可避免地接触和面对各种外面的新东西。加上家庭结构不完整、家长接受文化程度低、家长自身压力等等,造成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疏忽,孩子的权利(被抚养权、受教育权、发展权等)没有得到合理的享受或者受到侵害。农村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所存在的偏差和失误,也已引起有关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家庭成员之间情感与行为的困惑在农村日益严重,几十甚至几百年来的中国农村家庭传统教育观念和方式正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1.农村家庭教育得不到重视

家庭是每一个孩子的第一生活环境,家长,特别是父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首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结束教育的开端。作为家长,最关心的当然是孩子,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但在农村,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农村的父母亲把家庭教育的概念简单地理解为只负责孩子的温饱问题,其他方面的教育都交给学校的老师。他们把读书和教育一概而论,因此无法做到亲力而为地区重视和践行家庭教育。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这样一种非良性的现象,教师对孩子们的家长抱有不信任和不放心的态度,就连家庭作业都很少让学生在家里完成。老师或许认为学生的父母大多不认识字,对于孩子的教育就更谈不上了。当教师对家庭教育失去信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后者要想顺利和持续发展就难上加难。

社会上,对于农村教育问题是很不敏感的,只是由于最近几年出现诸多留守儿童问题,才把人们的视线拉倒农村孩子的生活和教育问题上来。对农村的教育投入的也只是向学校倾斜,没有或者确实对于家庭教育方面很到位的宣传和必要的引导,使家庭教育问题一直处在边缘境地。

2.家庭教育主体缺失,负责教育的成员主要是祖辈或母亲。

在农村,由于经济来源的不稳定,很多年轻人和中年劳动者都喜欢或被迫外出打工,“抛妻弃子”的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恰恰就是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留在家里照顾孩子的只有祖辈或者妇女,所以在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方面,很多家庭都是由祖辈或者母亲担任老师。祖辈们受传统文化习俗影响较深,他们的教育方式很多都是遗留下来的传统模式,知识方面又欠缺,对孩子的学习帮助不大;母亲们,本来在接受教育时就遭受不平等的待遇,她们留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不认识字,所以都属于文盲或者半文盲的程度,对孩子的教育通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在农村的家庭教育中,出现教育者的文化程度偏低并受传统模式影响的现状。由于大众传媒在农村的发展愈发迅速,孩子可以从电视、电影等获得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孩子对生活或者学习都有一定新的的认识,这使家长面临新的挑战。如果家庭教育跟不上或者对孩子的新认识无能为力,不能给孩子指引正确的方向,就会出现让孩子自己在成长道路上步履维艰的现状。家里只有几个负责温饱问题的老人或者母亲,面对如此诸多挑战的家庭

教育现状,确实让人担忧的。

3.家庭教育与学校脱节现象严重。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接受教育和影响其思想行为的重要途径之一。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都发挥着各自特殊的职能作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学校、社会和家庭几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虽然家庭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态,对孩子的心身发展起着最特殊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所不能替代的,但家庭教育也不可以一意孤行,与学校教育脱节。

现在农村的教育就出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的现象。老师不相信家长,学生在学校的一切均由老师全部包办,不和家长交流。家长太相信老师,什么都交给老师,自己孩子出现问题不自己主动解决,都等着学校处理。

在农村的学校里很少开家长会,老师与家长见面只是在开学的时候。平时很少有家庭作业,课后作业也只有老师的勾叉来作为评价,很少有家长的签字。对孩子的成长问题老师有老师的看法,家长有家长的看法,但没有老师和家长共同协商的看法,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很多的决定是孩子自己做出的。目前,这样的局面使孩子的成长出现不协调的现状。

(二)农村家庭教育的主要困境

1.亲子教育不断弱化,不断出现隔代教育。

受“民工潮”的影响,农村家庭亲子教育不断弱化。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流动不断加快,大批农民为了生计离开自己多年赖以生存的土地,到沿海发达城市和地区务工就业,因我国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发达城市高昂的教育费,这些农民工不等不将子女留在原籍,放弃了对孩子的亲身教育,使现在农村不断出现各代教育的局面。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缺席,让这些孩子在生活上、思想上、都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教育,使得农村的孩子教育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而且人们现在更在乎家庭收入或者家庭建设的比较,对孩子的成长采取自由成才的放纵态度。农村庞大的打工群体给孩子的影响很大都是物质的直接性,说教的方式没有以前的效果,也很难实施,在家的老人对孙辈的教育大多数也只是抱着长大成人而非成才的希望。

2.农村社会环境、传统观念令人担忧。

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农村的自然环境、村寨文化、人家关系等对孩子的价值观念和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甚至整个生活方式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特别是对未成年又缺乏父母监管的农村孩子而言,村寨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由于农村父母外出打工现在的影响,农村所剩人群都是孩子和老人,很多孩子都自由成长,孩子内心的变化和孤独很少有人去过问。导致很多孩子出现孤僻、冷漠、自闭等不利于个人健康发展的现象,甚至让孩子对这个社会产生排斥和厌倦的负面情绪。

农村很多的家长都有一个想法,他们认为的教育是不包含德育和其他技能的单一的文化教育,在生活中除了文化教育的其他思想技能等方面都不让孩子有机会进行系统地参与和学习。文化教育在农村的教育中占最主要的位置,父母认为文化教育是培养孩子学习知识和运用能力的唯一途径,这样的想法使孩子接受全面教育的机会大大降低,农村孩子想要成才也变得困难。

3.家长目标不明确。

毫无疑义,家长永远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参与者,是对孩子培养目标系统工程的重要决策者。然而,在现在大部分经济和文化落后的农村地区,这些参与者和决策者也失去了明确的方向,甚至出现培养目标偏离的现状。盲目从众和失去目标的家长,如何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和引导他们在正确的教育道路上健康成长,这是昵称家庭教育发展最大的阻碍和困境。

如果用时代来作比较的界限,我们不难发现,在物质丰富到不像艰苦岁月那样需要用精

神和信仰来支撑生活的现状,孩子们最大的问题是思想傲慢,心灵脆弱,追求个性,遇挫则倒,我们不希望回到担忧温饱的年代,但是,物质欲望太容易得到满足导致很多孩子失去勤奋刻苦,奋发拼搏的精神,无疑会抹杀孩子们的创造力和独立生存能力。这是社会某些不好的风气和潮流对他们心里的侵蚀,因为他们一生下来,就沉侵在物质的享受中,他们容易失去奋斗的目标。

一直生活在农村的家庭教育者很难接受现代元素对孩子的影响,他们不理解甚至抵触学校对孩子实施的现代教育,面对学校和社会教育对家庭教育观念的冲突,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开始变得迷茫,失去明确的方向。

4.农村家庭教育投资面对的风险阻止孩子前行。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学习能学有所成,长大后有出息。农村的父母也不例外,他们希望孩子们能“跳出农门”,最终会走出大山奔向大城市。

随着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农村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走进学校,走进高等学府。但是伴随人口众多带来的越来越来严峻的就业形势,农村读书的孩子毕业时遇到的就业压力比城里的孩子更大。这样的回报让很多父母担心他们的投资,还不如从小就让孩子出去打工赚钱,这样的观念使农村的家庭教育偏向物质追求化。

二、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分析

1.农村家庭收入对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

对家庭教育的投资,大部分来自家庭。家庭教育的投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而家庭教育的投资数量又与家庭收入有关。但是,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其结果就是经济条件跟不上,使教育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

2.农村父母普遍的教育观念。

在农村,很多父母存在着“分数至上”、“教育无用”、“女子无才便是德”等传统教育观念。这些僵化和传统的观念影响农村家庭教育的发展。他们的教育只是在乎智育,而忽视了对孩子德育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如果忽略对孩子实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这就使孩子受其不能形成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更谈不上对孩子的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等美育能力的培养了。马克思曾说:“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消毒剂。”孩子应该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和社会公益活动,有意义地劳动能帮助孩子认识外界环境,对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育无用观”在大学扩招以后逐渐流行,并为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教育者接受。近几年的大学扩招使很多高等教育的学习者就业困难,农村父母认为这样的投资风险很大,导致害怕或者不愿意承担投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风险。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在中国存在了数百年,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更是被封建家长奉为圣言。虽然现在社会上提倡男女平等,但在一些农村地区这一观念仍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家庭教育者,许多家庭教育者人人不愿意将太多的金钱和心力投入到女孩子身上。

3.农村的家庭教育者的自身状况。

家庭教育的实施需要通过家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来实现。因此农村家庭教育者的自身素质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重大影响。比如职业因素,农村的家庭教育者都是农民,这样的职业背景对子女的影响不仅直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而且也体现在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上。

三、对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1.发展地区经济文化,给家庭教育提供环境。

在农村,经济收入地下的原因迫使众多的有劳动能力的父母外出打工,因此,只要大力发展农村地方经济,使农村家庭就近便可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这样他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的教育上。在农村还可以充分发挥地区文化的功能,与社会一起建设爱心家园,关注农村的孩子成长问题。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对当地优秀文化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转变传统的、固有的、不正确的认识和方向,从而充分发挥当地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2.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

家庭教育绝不仅仅只是对孩子的学习辅导,而更多应对孩子成长过程综合素质和多种功能的培养教育,即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单靠家长来完成这项工程师有难度的,必须加强和学校老师的合作。

3.提倡农村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的建设。

很多农村家长想通过自身的改变来影响和教导孩子,可是怎么改变?怎么教导?这些问题很难解。希望得到引导却无人应答的现实,导致很多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片面地加强自己的意愿和见解。这种普遍的现状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对学校教育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恰好可以弥补这种遗憾和空缺。

4.提高家长自身修养意识。

家长本身的修养,对孩子来说就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在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在孩子身上总会看到父母的影子。所以,为人父母,唯有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才能给孩子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良性教育。

家庭教育并不在乎家长职位高低,只有假装自身修养高,生活习惯好,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孩子一样可以获得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农村,对家长的要求就是多跟孩子交流,分享孩子成长的故事,与学校老师多沟通等,孩子会感受到家庭带来的温暖,也只有在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们才会从心灵上获得健康的教育,才能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新时期党建工作初探

新时期党建工作初探

作为一个基层党组织,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针,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途径,努力使学校各项工作在党支部的正确引领下,健康向前发展。通过一段时期的实践,我校党建工作已初露锋芒,具体延伸为注重活动、加强学习、严格考核这三个方面。

1.注重活动

党员教师的思想素养是在长期的工作中锻炼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出来的,离开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就无从谈“党建”。党员教师的思想是在个人的教育教学中锻炼和提升的,只有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党员教师才能不断加强个人修养,陶冶个人情操,提高综合水平。

⑴ 经常开展民主生活会。学校党支部应组织党员干部一月开展一次民主生活会,自我检查,自我剖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如:工作中的 怠慢、疲软,生活中的腐败、浪费。做到警钟长鸣,并形成机制。

⑵ 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每年“七一”我校党员、教师、学生都要组织观看爱国电影片,先观摩,后谈感受,再写体会,做到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过程、有效果。

⑶ 我校还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的“三爱”活动,“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的“三满意”活动,对学生教育要有“热心、诚心、耐心、细心”的“四心”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升华党员教师的思想,净化党员教师的心灵。

2.加强学习

学习是加强党建的前提,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不断地加强党员教师的自身素养,才能自觉抵制各种负面影响,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⑴ 学习政策法规,规范教育行为。《教师法》、《新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小学管理规程》、《三大纪律、八项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罚条例》等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从法律的高度规范了党员教师的从教行为,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为学校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只有认真学习这些法律法规,党员教师才能带好头、教好书、育好人。

⑵ 学习现代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学校党建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增添新的内涵。近阶段,学校党建应该以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的“两个务必”的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的《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誉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党员教师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育人观,树立“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能发展”的人才观,树立“五育和谐发展”的质量观,真正做到“高度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样党员教师才能始终把自己从事的教育与祖国的建设、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才能把教育工作当作自己的毕生追求并为之奋斗的事业,从而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乐为“人梯”,甘为“园丁”。

⑶ 学习典型模范,弘扬敬业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教育

系统涌现了许多“育人典范”,如魏书生、李吉林等,他们敬业的精神、精湛的教学艺术,时刻在鼓励、鞭策着广大党员教师。我们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学他们的精神,走他们的道路,汲取精神营养,丰富个人修养。

3.严格考核

学校党建是一个长期的渐近的过程,要靠制度和考核评价作保障,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管理细则。如:

(1)我校坚持党员教师的评比细则是“七查七看”即查理想信念,看是否忠诚当地教育事业;查依法治教,看是否有违反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查爱岗敬业,看是否热爱学习、尽职尽责;查热爱学生,看是否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查团结协作,看是否尊重同志、相互学习;查廉洁从教,看是否无私奉献,廉洁自律;查为人师表,看是否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2)量化评分,张榜公布,做到民主公开。

(3)全员参与,整体帮困。

对存在问题的党员教师,我们要促膝谈心。一是从主观上找原因;二是采取帮扶措施;三是学校党支部要最大可能的解决党员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学校党建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唯有自洁自律、勇于创新,求真务实,不断探索党建工作新途径、新方法,才能使学校党建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充满新的活力。

下载关于我国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困境和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国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困境和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绩效考核困境与对策研究(模版)

    姜晓萍: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 姜晓萍,马凯利 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充分开发和利用每个成员的资源来提高组织绩效,公务员绩效考核便是适应刺激反映模式而采用的......

    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及对策

    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及对策2012-02-10提要: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呈现出来。然而,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却遭遇了人力资......

    2013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对策研究5篇范文

    2013机关党建工作对策研究机关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织者,也是党和国家现行方针政策的主要落实者。在党的十八大......

    浅谈新时期我国农村公路建设问题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浅谈新时期我国农村公路建设问题 浅谈新时期我国农村公路建设问题 摘要:本文首先阐明了新时期我国农村公路建设重要意义,对现阶段农村......

    浅议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与对策(★)

    浅议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搞活以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各种中小企业逐步发展并壮大起来,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生力军,......

    参考文献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 摘要:提要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生力军。但是,资金短缺、融资困难、融资渠道单一却始终严......

    解析我国中小企业的困境与对策范文合集

    解析我国中小企业的困境与对策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又以中小企业最有活力,......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探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探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但是中小企业资金问题是其中的瓶颈问题,阻碍了中小企业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