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当前我县农村教育工作的思考
关于当前我县农村教育工作的思考
随着形势的发展,农村教育工作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就此,我与办公室、教育局的同志一起作了一番深入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梳理如下:
一、我县农村教育工作的现状
截止2004年底,全县农村10个乡镇共有127所中小学,学生15157名。其中,中学13所,学生6635名;小学114所,学生8522名。[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
全县农村中小学共有教职员工1885名。其中,中学教师583名,小学教师1302名;专任教师1705名,专任教师占农村教职工总数的90.4;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4名,中级职称的784名,初级职称的1003名,工勤人员74名;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862名,中师1001名,高中22名。
全县农村中小学校总占地面积13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拥有图书175.7万册,计算机340台。
农村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100;小学生年费用在260元左右,中学生年费用在500元左右,食宿生费用在1600元左右。
近年来,通过全县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我县农村教育工作有了较大发展,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从2001年至2004年末,县财政累计为农村教育投入资金120万元(不含教师工资),仅2004年,就投入42万元,用于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到2004年底,全县已改造农村学校危房11373平方米,占危房总面积的51.9。经多方筹集,还先后在绥中乡建起了大庄园希望小学、在**乡建起了**希望小学等13所标准化的小学。二是教师工作积极性明显增强。由于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工作力度,保证了农村教师工资的按月统发。再加上教育部门不断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的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了考核评估,实行末位备案制,充分激发了广大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绝大多数教师都能爱岗敬业,辛勤工作。三是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显著提高。2003年暑期,教育部门采取考试、面试、答辩、测评的方法,对农村中小学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实行竞聘上岗,使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走上了农村中、小学校的领导岗位,给农村中小学校今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4年年末,又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真正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政府办学、以县为主,全面落实中小学校长负责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办法,切实做到“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这些措施不仅使农村学校落后的校容校貌有了很大改观,也使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四是乱收费现象基本杜绝。全县农村的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都能严格执行小学生每学期30元、中学生每学期45元的收费标准,没有发现超收和巧立名目多收费的问题。多数学校还对贫困学生减免了学杂费,避免了贫困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现象的发生。
我县的农村教育工作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面临的情况也较复杂,必须引起我们各级组织的高度重视。
1、农村中小学生大量流失。在调查中我们感到,中小学生流失数量多、面积大、个别学校流失率居高不下的问题比较严重。据统计,2003年9月开学初,全县农村中小学在校生人数为15818人(中学6131人,小学9687人),到2004年6月学年末,在校生人数为14300人(中学4949人,小学9351人),流失1518人(中学1182人,小学336人),流失率中学为19.28、小学为3.47。其中,辍学756人(中学754人,中学辍学率12.33,小学2人),占流失生总人数的49.8(中学63.79,小学0.59);举家搬迁或随父母外出打工转入其它学校762人(中学428人,小学334人),占流失生总人数的50.2(中学36.21,小学99.41)。如**中学2000年初一入学人数为222人,2004年初四毕业参加中考只有31人,4年流失了191人,流失率达86。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家庭原因造成的流失。一个农村学生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教育投资达2.4万元,平均年教育投资在2000元左右,而多数的农村家庭年收入在5000元左右(有的家庭还达不到这个数),除去家庭的日常开销,很多家庭供孩子上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的家庭因缺少劳动力,父母患病、离异和家庭突发性事件导致贫困,再加上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看到孩子升学无望,并且上学的费用又较高等等原因,于是不让孩子上学。二是社会原因造成的流失。有的学生家距离学校较远,需要在学校吃住,而多数农村中学没有食堂宿舍,不能满足学生就读的需要;受当前社会上重男轻女思想和新“读书
第二篇:关于当前我县农村教育工作的思考
关于当前我县农村教育工作的思考
随着形势的发展,农村教育工作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就此,我与办公室、教育局的同志一起作了一番深入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梳理如下:
一、我县农村教育工作的现状
截止2004年底,全县农村10个乡镇共有127 所中小学,学生15157名。其中,中学13所,学生6635名;小学114所,学生8522名。[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 帮您找文章]
全县农村中小学共有教职员工1885名。其中,中学教师583名,小学教师1302名;专任教师1705名,专任教师占农村教职工总数的90.4%;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4名,中级职称的784名,初级职称的 1003名,工勤人员74 名;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862名,中师1001名,高中22名。
全县农村中小学校总占地面积13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拥有图书175.7万册,计算机340台。
农村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100%;小学生年费用在260元左右,中学生年费用在500元左右,食宿生费用在1600元左右。
近年来,通过全县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我县农村教育工作有了较大发展,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从2001年至2004年末,县财政累计为农村教育投入资金120万元(不含教师工资),仅2004年,就投入42万元,用于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到2004年底,全县已改造农村学校危房11373平方米,占危房总面积的51.9%。经多方筹集,还先后在绥中乡建起了大庄园希望小学、在**乡建起了**希望小学等13所标准化的小学。二是教师工作积极性明显增强。由于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工作力度,保证了农村教师工资的按月统发。再加上教育部门不断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的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了考核评估,实行末位备案制,充分激发了广大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绝大多数教师都能爱岗敬业,辛勤工作。三是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显著提高。2003年暑期,教育部门采取考试、面试、答辩、测评的方法,对农村中小学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实行竞聘上岗,使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走上了农村中、小学校的领导岗位,给农村中小学校今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4年年末,又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真正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政府办学、以县为主,全面落实中小学校长负责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办法,切实做到“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这些措施不仅使农村学校落后的校容校貌有了很大改观,也使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四是乱收费现象基本杜绝。全县农村的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都能严格执行小学生每学期30元、中学生每学期45元的收费标准,没有发现超收和巧立名目多收费的问题。多数学校还对贫困学生减免了学杂费,避免了贫困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现象的发生。
我县的农村教育工作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面临的情况也较复杂,必须引起我们各级组织的高度重视。
1、农村中小学生大量流失。在调查中我们感到,中小学生流失数量多、面积大、个别学校流失率居高不下的问题比较严重。据统计,2003年9月开学初,全县农村中小学在校生人数为15818人(中学6131人,小学9687人),到2004年6月学年末,在校生人数为14300人(中学4949人,小学9351人),流失1518人(中学1182人,小学336人),流失率中学为19.28%、小学为3.47%。其中,辍学756人(中学754人,中学辍学率12.33%,小学2人),占流失生总人数的49.8%(中学63.79%,小学0.59%);举家搬迁或随父母外出打工转入其它学校762人(中学428人,小学334人),占流失生总人数的50.2%(中学36.21%,小学99.41%)。如**中学2000年初一入学人数为222人,2004年初四毕业参加中考只有31人,4年流失了191人,流失率达86%。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家庭原因造成的流失。一个农村学生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教育投资达2.4万元,平均年教育投资在2000元左右,而多数的农村家庭年收入在5000元左右(有的家庭还达不到这个数),除去家庭的日常开销,很多家庭供孩子上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的家庭因缺少劳动力,父母患病、离异和家庭突发性事件导致贫困,再加上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看到孩子升学无望,并且上学的费用又较高等等原因,于是不让孩子上学。二是社会原因造成的流失。有的学生家距离学校较远,需要在学校吃住,而多数农村中学没有食堂宿舍,不能满足学生就读的需要;受当前社会上重男轻女思想和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部分家长产生了上学与不上学一个样、与其上学不分配不如退学学手艺的思想,让学生回家帮助种地、到外打工或学手艺。三是教育原因造成的流失。当前农村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不高,部分学校教师学历低,业务水平不过硬,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讲不明白,学生听不懂,导致学生跟不上,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教师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歧视,学生与老师之间有隔阂,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失去了学习兴趣,没有读完小学或初中,就回到家或流向社会。四是其它原因造成的流失。家庭条件好的干脆把孩子送到县里的中小学去借读或投亲
靠友到外地借读;家长在外打工的把孩子带到打工的地方借读,从而导致学生流失。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当前农村教师队伍有这样几多几少。老的多,年轻的少;学历低的多,高的少;领工资的多,能讲好课的少;用非所学的多,教其所学的少。教师队伍老化问题突出,全县农村小学教师中,男教师50周岁、女教师45周岁以上的就有524人,占农村小学教师总数的40.2%。现有农村教师,多数是教主科的,教英语、音乐、美术、生物课的教师非常少,致使所有学科不能均衡授课,学生偏科严重。除此以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是教师素质和能力偏低,导致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下降,学生流失严重,状况堪忧。农村中小学有一半以上的教师不能胜任循环教学,有的正式教师教不了课,只能烧锅炉或者从事其它工作。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高学历的教师多数被分到城里的中小学,有的即使被分到农村,也早已借调回县里。二是农村现有骨干教师多数被县里的中小学借走。据统计,几年来,城镇中小学共从农村中小学抽调教师233名,仅**一个镇就借出23人。三是农村现有的小学教师队伍中,多数为民转公的教师,其中一些人观念旧、水平低,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知识更新,特别是定上高级职称以后,就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不求上进。
3、办公经费严重短缺。据统计,全县农村中小学,共有债务168.8万元,其中,中学有债务55.2万元,小学有债务113.6万元,债务最多的是**镇(31.4万元),最低的是**镇(6.3万元),中小学校平均负债达1.33万元。有90%以上的学校购不全教学资料,连简单的教学用具、试验用品都无力购买,桌、椅、门、窗等基础设施得不到维修,多数学校举债维持教学。农村所有小学中,学生总数超过70人的学校约占30%,70%的学校靠收取杂费难以支撑教学。另外,由于学校没钱雇更夫,夜间无人值宿,给学校的安全问题带来了隐患。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近年来县财政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生均经费没有按时支付到位,除教师工资和冬季取暖用煤由财政统一拨给外,办公经费基本没有拨付,致使学校正常的办公经费没有保障。二是“一免两补”政策实行后,取消了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等费用,以前学校的更夫都是村里花钱雇人,教育体制改革后,村里不管学校的事,不再出这笔钱。三是生源少,多数学校的学生在五、六十人左右,再去除特困生的杂费及购买教学用书等费用,办公经费所剩无几,根本保证不了办公的需要。
4、教育体制不完善。多年来,受传统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教师工作无论好与坏,都是铁饭碗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体现不出多劳多得,也做不到奖优罚劣,致使一部分教师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从而影响整个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给农村教育的长远发展带来了隐患。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育体制不完善,管理不到位。
二、发展农村教育工作的主要对策
1、建立和完善新的投入机制,确保农村教育工作正常运行。进一步加大县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严格执行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使县级政府真正承担起应尽的义务。要遵照《教育法》中“教育经费预算单列”的规定,由县级政府实行教育经费单独预算,建立专项教育转移支付,加强农村教师工资的管理,逐步完善各项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教师工资的按月足额发放。重新核定各乡镇中小学运转所必需公用经费的最低支出水平,逐步建立和健全农村教育成本核算制度,确定合理的师生比例和班额标准,确定合理的行政管理和教学消耗的比例,确保农村学校日常运转所需公用经费。积极实行教育经费公示制度,农村中小学经费的筹措、分配、使用情况必须接受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人大和纪检部门必须加强监督检查,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向人大报告教育经费使用情况。与此同时,要采取多种手段,积极化解农村学校的债务,积极向上争取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学校发展的建设资金,以确保农村中小学的“安全”运作。
2、完善农村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继续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尽快理顺县级教育管理部门与农村学校的关系,解决因乡镇教育机构撤销导致的管理机制混乱现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减少不必要的行政事务,把管理的重心转向依法督导评估和宏观指导。要进行分类规划,按照乡镇规模大小和农村学校的布局状况,建立和完善乡镇中心学校的管理职能,指导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从实际出发探索多种有效的农村教育管理新模式,调动乡镇政府支持农村教育发展的积极性。进行学校管理体制的配套改革,实行校长竞聘制和校长聘任制,引导学校根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自主办学,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积极推行中小学教师聘任制。改革农村的办学体制,实行办学主体多元化措施,开辟新的民间筹融资渠道,建立农村教育多元办学格局,在发展公办学校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种类型的民办学校。允许社会力量采用租赁、承包等方式承办和改造农村薄弱学校,缓解农村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帮助化解学校债务。
3、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适应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广大农村中学教师,围绕现代农业和现代工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开发新课程,设置新的教学内容。内容可以包括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生态保护和高技术生态农业等,并逐步向农村工业、信息服务和进城就业等方向拓展。从小学开始,对农村中小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要把“创业教育”作为
第三篇:当前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思考
当前我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团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形势和任务的不断变化,我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我们找出新对策、走出新路子。目前我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要抓住“人”,做到以人为本;把握“真”,做到求真务实;扣住“新”,做到改革创新;落住“实”,做到深入扎实。
一、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对象、价值、内容和方法决定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最终目的,一切从官兵的利益出发,不断满足官兵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着眼于人,把握人的理想和需求,运用正确的理论凝聚人心、激发动力,才能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突出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服务,要做好此项工作,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方面,以人为本要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重要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灌输政治理论、社会规范方面的内容,又要加大教育官兵立身做人、求知成才的力度,真正实现官兵人格和素质的全面完善。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至少要求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明确三个重点:一是要对官兵一生的利益与成长负责。现在第一期士官服役完也只有五年,这五年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是生命当中最宝贵的年华。作为部队的政治工作者,应该充分地利用和珍惜这五年,不仅要让战士安心服役、建功立业,还要从科学文化知识和个人品格修养等方面为战士打下一个比较扎实和全面的基础。二是要更加关注官兵的一般属性。部队的体制有其特殊性,长期以来我们关注官兵的特殊性比较多,要求官兵默默奉献、吃苦耐劳、牺牲自我。现在当然也需要,但根据以人为本的要求,我们还应该考虑官兵作为普遍人的性质与需求,关注他们的心理、喜好、情绪和感受,使教育具有人情味和亲和力。三是教育内容要体现层次性。当前教育中“一锅煮”、“一人得病,众人吃药”的现象比较突出,没有体现出针对性和层次性,没有体现出先进性与普遍性的不同要求;真正需要受教育的人没有受到专门的教育,让其它方面需要受教育的人得不到相应得教育,削弱了教育的实际效果。
另一方面,以人为本要尊重官兵的合法权益。当前官兵休假难、探亲难的问题普遍存在,涉及战士的敏感问题基层党支部作不了主等问题也存在。要扭转官兵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的局面,关键要进行三个转变。一是工作安排要更加科学合理。领导不让官兵休假最重要得一条就是工作任务重,休假了就影响工作。各级领导和领导机关在安排了休假计划之后,就要充分考虑到工作的强度和节奏,让官兵走得开、走得顺。二是部队风气要更加清正纯净。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关系兵”的问题尤其突出。少数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自律不严,在战士敏感问题上有私心、打招呼,严重干扰了基层组织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影响了公平竞争,使没有关系的一批人利益受损。三是思想观念要加开通开明。官兵的合法权益之所以得不到保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部分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还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有以权代法的思想,封建遗毒较深,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问题;也有观念老化僵化,认为不休息就是革命、玩命干就是好同志,导致官兵长期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的问题。
再一方面,以人为本要发挥官兵的聪明才智。以人为本,落脚点是在教育对象本身;所以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和依靠官兵的聪明才智,尊重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增强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不是一厢情愿地想当然,也不是官兵需要什么就盲目地提供什么,而是要从多征求官兵的意见和想法出发,让官兵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思考,得到一些想法和结论,进行探索和实践;让他们结合上级的精神创造性在本单位开展工作,真正成为基层的主人、事业的主人。以人为本,发挥官兵的聪明才智要克服三种不良倾向:一是“不放权,任何事情都要自己抓在手里,大事小事都要自己说了算。二是“不放手”,在让官兵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上态度含糊、遮遮掩掩,做出一副让官兵大胆干的样子,但又总是指手画脚、说三道四。三是“不放心”,对官兵的觉悟和能力有疑虑,怕他们搞不好,心里总是有担忧,决策迟缓,拍板拖延。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求真务实
思想政治工作的舞台就在现实的生活当中,政工干部的一招一式、一举一行,能否让官兵在思想上、情感上引起共鸣,得到大家的认可并为大家所接受,就得看这些招式、举措、言行是否贴近官兵得生活实际。那种虚伪造作、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或故作高深莫策、浮在空中的做法,是不可能在官兵中引起共鸣的——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真务实。
一方面,要紧贴官兵的思想实际开展教育。要注重调查研究,真正把官兵的思想脉搏摸准确,有什么问题就搞什么教育;根据官兵的思想觉悟、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把道理讲得入情入理、入脑入心。从贵州我团的情况来看,当前官兵想的最多的问题集中于个人切身利益。具体反映在五个方面:一是个人的成长进步问题。官兵对在-部队能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非常关心,对评功评奖、入党、考学、学技术、转士官格外关注。二是公平竞争的问题。干部对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的愿望非常迫切,希望能够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关系兵”成为部队管理教育当中最突出的矛盾,“有本事的不如有关系的”这种消极现象严重挫伤了官兵的积极性。三是婚恋问题。部分基层干部工作任务重,休假难以保证,个认自由支配时间少,没有时间和精力解决个人婚恋问题;士官队伍壮大,大龄士官增多,考虑个人问题的多了起来。四是转业或退伍后的出路问题。看到离开部队的同志境遇不佳,部分干部心中压力较大;由于执勤灭火任务繁重,在部队学到的技能有限,对如何适应社会挑战,战士心中疑虑较多。五是福利待遇问题。贵阳市是一个消费较高的地区,官兵的福利待遇与地方有的单位相比有一定差距,所以,已婚官兵在生活上有一定的经济压力。六是身体疾病问题。消防工作是高危职业,不少官兵积劳成疾,身体病痛增多,直接影响了工作情绪,思想压力较大。这些问题就是官兵天天想的、时时关注的,只有教育跟着问题走,我们的教育才会有针对性,才会得到官兵的欢迎。
另一方面,要把教育的着眼点真正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说一千、道一万,还不如做出事来看看”,这是大部分官兵对思想政治教育最朴素的认知。当前教育之所以没有太明显的效果,关键就在于来虚的多、来实的少,流于形式的多、解决问题的少。现在官兵的价值观、职业观、文化程度和生活阅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讲实惠多过讲奉献,讲物质多过讲精神;不是像以前那样三言两语说可以就可以说服的。所以,施教者必须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之上,把解决问题、注重实效作为一条基本要求贯穿教育的始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增强说服教育的信任度和接纳度。解决实际问题,最低层次的包括吃得饱不饱、睡得好不好、住得安不安、过得顺不顺;再深入一点,就要帮官兵解决个人进步问题、婚恋感情问题、家属就业问题、家庭纠纷问题等等。
再一方面,要把抓好教育落实作为政治机关素质能力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团开展的很多教育都是针对官兵思想实际的,方案和计划也是周密的,部署和动员也是到位的,但教育质量依然不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治机关抓落实的能力不强。大部分单位再教育开始满足于发个通知、开个大会、提点要求,再教育过程中满足于听一听口头汇报、看一看信息动态、查一查笔记作业,在教育结束时满足于档案做精美了、考试成绩都优秀了、队伍安全无事故了——这样一种抓教育的套路就是典型的作风虚浮、敷衍了事,与政治机关的作用和地位、形象与职责事极不相称的。所以,要强化教育的效果,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高政治机关抓教育落实的能力。作为政治机关,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狠抓落实。政治机关是枢纽、是喉舌、是党委的办事机构。作为政治机关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一定要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和寝室难安的敬业精神想方设法抓好教育的落实,真正把党委的意图贯彻到基层官兵中去。作为政治机关,要以过硬的能力和作风推动落实。政治机关的干部应该是“学习上先于人,政治上强于人,创新上优于人,工作上胜于人,形象上好于人”,一定要以过硬的本领和顽强的作风,克服困难,抓好落实。作为政治机关,要以科学的制度机制保证落实。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机制来保证落实,这是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善于抓落实的重要体现。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教育检查督促手段和科学系统的教育评估体系有助于教育的落实。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改革创新
在新的形势下,官兵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格意识、竞争意识、成才意识、民主意识日益增强。面对这些新情况、新特点,思想政治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关于要“着眼于时代发展和形势任务变化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根据部队官兵的成分变化和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的指示,拓宽思路、改进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和有效性,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渠道解决官兵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效应。一方面,改革创新要突出增强法制观念。要增强依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识,做到议事决策有法律依据,研究处理问题有法律观念。一直以来,部分官兵以为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才是法,而不把军队颁布的条令条例特别是有关政治工作的条例当作法来看待,所以要强化“四个意识”,即强化法规制度是开展政治工作基本依据的意识、强化依法行政是开展政治工作基本原则的意识、强化知法懂法是政治工作主体基本素质的意识、强化落实法规制度是各级组织基本职责的意识。作为我团的政工干部最基本的就是要依据《党委工作条例》、《政治工作条例》、《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等法规来开展工作。
另一方面,改革创新要突出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怎样应该评估,这是人们一直探讨的问题。对于我团而言,这个问题也非常重要,关系到教育的指导思想、开展过程和验收标准。当前部分单位检查教育效果就是“对个看”,即看会议、看笔记、看作业、看体会、看试卷、看板报、看教案、看档案、看活动、看安全;只要这些都有了,教育也就搞好了。这种单一片面的评估体系束缚了施教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挫伤了受教者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导致政治教育模式化、套路化、公式化,没有新意和亮点,没有生机和活力,没有质量和效果。所以,当前要结合我团实际,制定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政治让教育效果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不能够队伍平安无事的时候就什么问题都没有,队伍一出问题思想教育就首当其冲挨板子;要通过对教育效果的评估切实分清哪些是教育的原因,哪些是管理或是心理的原因,不能好也是教育、坏也是教育。
再一方面,改革创新要突出加强军营文化建设。文化是软的战斗力。要以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内部环境,有效抵制腐蚀思想文化侵蚀和影响,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战斗力上发挥独特的作用。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摆脱“小文化观”的思想。当前部分基层单位开展军营业余文化活动就是“吹拉弹唱,打球照相”,甚至少数干部搞军营业文化活动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打篮球,目的是困住战士,让他们疲惫不堪,躺下床就呼呼大睡,没有精力和时间想其它的事;把军营业文化活动当作一种束缚战士、保持稳定的手段。殊不知这样单调枯燥的生活更容易引发问题。二是建设好基础文化设施。没有场地就没有舞台,按照按纲建队和部消防局中队建设标准的要求,中队必须完善配套的文化设施,阅览室、电脑室、娱乐室等等都要建设好,有条件的还可以充分发挥营区的整体功能,用石景、根雕、警句等对官兵进行熏陶和潜移默化。三石开展活动要经常。有的连队开展军营业文化活动方法也比较多,设施也比较全,但是文化活动的整体质量却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坚持不够,领导重视的时候就热热闹闹地搞一搞,领导不过问也就没有人管了——做不到经常化,起不到培养人、锻炼人的目的。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深入扎实。深入细致扎实地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部队工作任务越是繁重,经常性思想教育越是不能放松。
一要着力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在官兵面临的诱惑和考验比较多,一些人出问题、犯错误,根本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在平时课堂教育的主阵地就要突出抓好基本政治常识、思想道德和法律教育。而平时就要利用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做官兵的贴心人,帮助官兵正确处理学习成长、婚姻家庭、人际交往方面遇到的问题,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懂得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不要因为小问题没有解决好,积郁在心里得不到缓解,从而引起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
二要把官兵的新特点和思想情况搞准确。新形势下部队建设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影响官兵思想的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心理因素更加突出。多元化的信息对官兵思想的影响具有潜在深远的特点,心理期望失衡对官兵思想的影响具有严重隐蔽的特点,现实困难和实际问题对官兵思想的影响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个人前途的忧虑对官兵思想的影响具有广泛深刻的特点,所以在做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时,一定要耐心细致,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三要继承和发扬我军思想工作好的传统做法。人民军队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在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例如谈心、思想骨干队伍等等。在当前的形势下,不能一味地求新求变,而把这些“老法宝”丢掉。实践证明:谈心和思想骨干队伍还是最管用的办法。同时,我们要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拓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渠道,经常性地“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利用驻地的教育资源,积极搭建网络这个交流平台,缩短施教者与受教者心与心的距离,提高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群策群力,需要齐心协力,只要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科学法则,真正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和深入扎实,教育效果一定会好起来。
第四篇:关于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滨江司法所吴文超
搞好农村普法教育,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当前,我市农村经过多年来的普法教育,农民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在遇到矛盾、纠纷,就首先想到找律师、上法院,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权益,已成为农民的共识,农村普法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的普法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原来的老办法进行普法教育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只有不断探索新途径新办法,才能开创我市农村普法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新效果。
一、当前我市农村普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对普法重要性认识比较到位,但仍有偏差,落实不到位。乡镇政府大多精力主要抓经济工作,农村基层干部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认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软”任务,不如抓经济工作那么实在,费时又费力还不见经济效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学多学少不影响大局,确实需要来个现学现用。甚至有的干部存在群众学懂了法律不好管,刁民多,“摇醒了娃儿不好哄”的错误模糊认识。同时农民中也出现了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法律素质提高的情况。
(二)普法对象上:一是普法对象多元性,组织难度大。现在,农民从业渠道广泛,分散和流动成了必然趋势,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 1
务工经商,留在家中相当数量的村民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加之农业生产劳动的季节性比较强,农民在农忙时早出晚归忙耕种;农闲时则忙外出务工挣钱做生意,在这种情况下,普法的时间难安排。同时,由于农民个体之间存在年龄、文化层次、认知水平上的差异,增添了普法的难度。
二是普法对象主观能动性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农民有一定的学法积极性,但学法与守法结合不够好。农民有一定的学法积极性,特别是涉及自身切身利益、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征地拆迁补偿、工伤保险、人身损害、工资拖欠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广大农民学法的积极性很高。但学法与守法结合不够好,注重维权而轻守法。一些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法律知识了解甚少,遇事采取打骂,甚至动刀动棍、以牙还牙的方式解决问题,造成流血事件,小事搞成大事,不知道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一些农民的合法权益受侵害,如工资被克扣、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被虐待等,也不投诉、控告,不知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些农民平时没接触到矛盾时对法律不闻不问,真正遇到问题时才急着要了解法律知识,甚至束手无策,想通过“私了”、报复等手段解决;农民中因不懂法或知法犯法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件也日渐增多。
(三)普法方式上:普法方式简单化,效果不明显。农村普法的方式多数还是采取挂横幅、贴标语、发资料等形式进行,宣讲法律条文较多,不能通俗易懂,通过以案释法、现身说法等农民群众容易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较少;宣传、引导干部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法
制节目不够,干部群众自觉主动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法制节目的风气尚未形成,难以激发农民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存在普法内容与农村的现实情况和农民的需求不合拍的现象,农民感到理论性太强、抽象空洞太多,不能看懂弄清。
(四)普法队伍上:普法队伍单一,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目前农村普法工作主要还是依靠乡镇司法所和有关单位的配合来组织,乡镇司法所只有一至二个人。农村普法的力量严重不足,难以胜任面广量大的普法工作,乡村两级投入的普法经费也较少,不能满足普法宣传的需要,影响了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深入开展农村普法工作的相关建议
1、健全适应农村普法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把农村普法工作真正纳入到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法制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普法工作,避免流于形式;要加强对的普法工作的检查考核;健全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经费充足。做到专款专用,保障各项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切实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
要在坚持传统的农村普法阵地如板报、墙报、标语、宣传车、广播等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开辟新的普法阵地:一是不断丰富乡镇文化站、村“农家书屋”的法律图书角内容,增加法律图书藏书,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借阅的需要。二是充分将各村村民法制学校利用起来,做到正常开展讲课活动。三是充分发挥电视的法制宣传教育功能,目前,中央及各省市电视台都办有电视法制栏目,应广泛号召农民群众收看
电视法制节目,向群众推荐好的专题专栏,遇有重要的法制实况转播,如重大案件审判、重要法制讲座等,可以考虑统一安排组织收看,节目播放完后可适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以解读,市普法办可以联系市电视台,在其有关栏目中加强对农村普法的宣传,经常播放适合农村的普法专题片。四是市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庭在审办案件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影响较大、教育意义较强的案件,到案发地的乡镇、村组开设简易法庭,组织群众旁听,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3、充分发挥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队伍作用
完善乡、村、组三级法制宣传员队伍,乡镇一级可组织一个普法宣讲团,由乡镇有关领导任团长、乡镇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为团员,普法宣讲团应通过经常开展集中法制宣传咨询活动、宣讲团团员轮留举办法制讲座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村级落实专兼职普法宣传员,由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兼任或从本村文化程度较高、热心普法事业的村民中选拔产生;每个村民小组应有1—2名法制宣讲员,将中心户长充分利用起来,负责本小组自己组织的法制课宣讲任务,协助村民组长组织参加村上开展的法制宣传活动,为处理本组出现的涉法事务当参谋,给村民提供一些简单的法律咨询。加强农村法制文艺宣传队伍建设。各乡镇应积极创造条件成立本乡镇的法制文艺宣传队伍,在农闲、节假日和开展大型法制宣传活动时,举办法制文艺演出活动,把教育寓于娱乐之中,扩大法制宣传的影响和效果;各乡镇在举办文艺演出活动时,应考虑适当编排一定数量的法制文艺节目;充分发挥民间“红白喜事”文艺宣传队在农村普
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市里可考虑成立一个统一的法制文艺宣传队,节目市里排一部分,各乡镇选送一部分,到各乡镇巡回演出。
4、创新普法宣传形式
一是普法形式要因人而异。要坚持“便民、近民、利民”的原则,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把法律条文变成通俗易懂的群众性语言渗透到千家万户。可以将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法律法规和案例编成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可读性强的普法“三字经”、印制成普法日历画、普法扑克牌等,让农民群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对部分青壮年白天外出务工不能接受教育的特点,晚上送法上门;对老年人行动不便的特点,采取走村串户、流动宣传的形式送法上门;对外出务工人员,要建立长期联系制度,定期向他们寄送法制宣传资料,并充分利用春节期间组织他们进行集中学习法律法规。
二是创新法制宣传栏表现形式。要针对农村普法教育面广、量大的特点,多采取以图释法、以案释法的形式在各类专栏和板报上宣传,增强农民学法的趣味性、真实性。同时,针对所发生的案例,逐个进行分析,或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宣传,通俗易懂,让人一目了然,一看就知。在专栏和板报上进行普法宣传,还应将群众中的倾向性、苗头性、群体性矛盾与案例说法结合起来,以事论法,以案讲法,让群众看得明白。
三是继续坚持开展普法主题实践活动。结合重要节日及春节、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集中开展声势较大的普法教育活动,在农村形成浓厚的法制宣传教育氛围,引导农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四是善于发挥法制文艺活动的作用。组建乡村普法文艺队伍,充分利用农闲时机,编演歌舞、戏曲、快板、相声、小品等法制文艺节目进行巡回演出,放映法制题材影片,激发农民学习的兴趣。
五是利用农村工作,渗透普法。载开展各项中心工作和其它工作同时进行相应的专题普法,把普法与农村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房、征地、拆迁、“创平安社区、平安村组”等工作结合起来,把普法教育渗透到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贯穿这些工作的全过程,在调解纠纷时,工作人员要见缝插针,适时讲解有关法律知识,不仅能够顺利平息纠纷,而且还能给当事人上一堂法律课,做到一举两得,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干部群众受到多方面的教育,达到普法的目的。
(滨江司法所吴文超联系电话:***)
第五篇:加强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加强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在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开创和谐新局面的今天,在“三农”问题已经摆上突出位置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有知识、懂科技、懂法律、会经营、善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前阳镇自2005年开始,根据全镇“三个文明”建设的需要,组织了全体机关干部深入村组、农户家庭,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等做出了新的努力,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作用,为实现“富民强镇”的各项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成绩
1、干群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干部在实践中体会到农村出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越来越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深切地感悟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明显。各级党组织能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村电教室等形式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
1作。通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实行村务公开、讨论国家大事,商讨富民之策,研究发展之路等,拉近了干群距离,在一定程序上保持了农村的稳定,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人们的思想、道德、行为等观念发生了变化,农村社会风气正在好转。改革开放促进了人们观念的更新,人们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历史性飞跃。
4、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引领农民致富结合起来,使科技文化建设呈现发展趋势。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是当前以及今后各级党组织的长时间的中心任务,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了这一时代背景之中,克服了经济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两张皮现象。
二、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1、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深刻。一是认为“虚”,认为做思想工作是耍嘴皮,做虚功;二是认为“忙”,没有时间去抓,形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三是认为“难”,没办法去抓,认为农民现在最重要的是物质利益,没有直接的利益驱动难以说服于农民。
2、工作针对性不强、方法不活,覆盖面不广。首先.教育方法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其次是教育的重点与农村目前状况不相适应。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留在村里大部分是非劳动力和一些文化水平低的人。
3、少数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影响子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是不会做。部分干部本身文化素质较低不会开展工作;二是不肯做。部分干部不愿做思想政治二作,原因是搞经济工作成绩、功利明显。三是做不好。部分干部主观愿望是好的。想多做工作,但由于自身素质,工作往往收效甚微。
4、种种原因,封建迷信有抬头趋势,宗教势力影响在扩大,迫切需要广泛、深入地对农民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教育。
三、做好今后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1、针对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帮助群众增强法制观念。农村要发展,稳定是前提。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帮助农村干部群众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学法守法,依法办事,使农民的生产、生活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2、针对农民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状况,帮助农民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使农民群众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各项任务。树立农村文明新风,引导农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时代精神,革除陈规陋习,在思想和行动上爱党、爱国、爱集体,在人际关系上,尊老爱幼,邻里团结,互助共济。
3、针对部分干部素质偏低的状况,帮助干部提高素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的头脑,使他们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转变作风,通过进村入户,体察民情,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谈心、交心活动,沟通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沟通干部与农民的思想,增进干部与农民之间的友情,使广大农民敢于和愿意对干部讲真话,说实话;通过建立领导联系点、信访接待日制度,发动群众建言献策,广泛征集合理化建议,处理群众中的疑难问题和棘手问题,帮助农民群众提高认识,化解思想矛盾,为农村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
4、针对帮助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在鼓励农民调整农业结构时,把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增强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效益意识,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为农业增效奠定良好的基础。
5、针对农村科技水平低的状况,帮助农民树立科技致富意识,农民接受和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较低,思想政治工作应紧紧围绕引导农民依靠科技致富这个中心,突出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农民增强科技意识,树立依靠科技勤劳致富的观念,引导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为农民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
6、针对农村技术人才较少的状况,帮助农民培养技术人才。进一步开展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充
分利用镇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和村电教室等阵地向农民传授科技信息、商品信息,帮助他们提高适应市场和驾驭市场的能力。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让农民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使农民自己能很快富裕。总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着眼点是农民,只有把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工作中去,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显示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