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农村金融服务基本情况一览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基本情况一览
路透9月8日电 相较于中国城市金融改革的快速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一直较为缓慢.特别是近年中国农村经济成长加速,农民收入迅速提高,金融机构能提供的农村金融服务与广大农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出现了巨大的缺口.而推动以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一直是金融监管层近年来推动的主要金融改革工作之一.2007年,四大国有银行最後一家实施股改的中国农业银行(601288.SS)(1288.HK:)被正式定位于: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为农村金融带来了新的生力军.以下是路透根据央行报告,为您整理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基本情况.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情况
截止2010年末,中国涉农贷款11.77万亿元人民币,占各项贷款馀额的23.1%,比2007年末增长了92.4%.同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良率为4.09%,同比下降1.85个百分点.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涉农贷款不良率为1.73%,农业发展银行为2.97%,农信社为11.53%,农村商业银行为2.47%.主要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情况
机构名称 法人机构数(个)从业人员数(人)营业性网点(个)
合计: 3,467 715,216 75,935
农信社 3,056 570,366 60,325
农商行 43 66,317 7,259
农合银行 196 74,776 8,134
村镇银行 148 3,586 193
贷款公司 8 75 8
注: 数据为2009年底.邮政储蓄银行涉农业务
截止2010年底,邮储银行个人储蓄馀额达2.85万亿元,其中,县及县以下网点个人储蓄馀额为1.83万亿元,占比约64.25%.全国有38,570万个网点,实现了全国联网.截至2010年底,邮储银行与农村金融机构开展支农协议存款馀额185.2亿元,认购农业发展银行债券馀额451.95亿元.同时,大力开展银团贷款支持农村,涉及农业用途的银团贷款馀额34.1亿元.农业发展银行
2008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主要以粮棉油收购贷款业务为主体.但2009年,经国务院批复,农业发展银行可开办县域城镇贷款和县域内公众存款业务,拓展了业务范围.2010年末,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馀额为1.67万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63.4%;其中粮棉油贷款占比达58.6%.
第二篇:农村金融服务答记者问
“一行三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
式创新答记者问
字号 大 中
小文章来源:金融市场司 2010-07-28 17:01:00
关闭窗口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以下简称“一行三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198号)。“一行三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此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一、请简要介绍一下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背景情况。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积极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是金融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近年来,“一行三会”和各涉农金融机构围绕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个目标,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多方面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在我国农村不少地区,目前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方式单
一、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仍然突出。
为了深入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为突破口,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综合服务水平,2008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银发[2008]295号),选取中部六省和东北三省部分有基础的县、市,开展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试点一年多来,在试点九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行三会”和各涉农金融机构积极努力,精心谋划,周密部署,扎实工作,总体上看,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第一,试点因地制宜,开发和推出了一大批金融创新产品。据人民银行初步统计,目前试点九个省主抓的主导性试点创新产品有133个,试点县(市)有88个。在全国范围内试点效
果有明显影响的试点创新产品包括: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信贷+保险”产品、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惠农卡”等等。试点创新产品大量涌现,有效拓宽了涉农资金的融资渠道,方便了农村和农民贷款,受到试点地农村和农民的广泛欢迎,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第二,试点调动和激发了金融机构的内在积极性,促进了涉农信贷投放的明显增加。据人民银行初步统计,截至2010年6月末,试点九省涉农贷款余额为2.6万亿元,同比增长24.2%,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3.6个百分点,其中农村贷款和农户贷款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高19.4个和
7.4个百分点,高出同期全国各项贷款增速7.9个和7.7个百分点。试点九省试点创新的金融产品直接带动的涉农信贷投放累计达559.5亿元,贷款余额264亿元,同比增长40%。涉农信贷投放明显增加,这是试点最突出的成效。
第三,试点推动建立了有效的农村金融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了一整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鼓励农村金融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试点开展以来,九个试点省普遍建立了有效的农村金融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落实了试点的责任和进度要求,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河南、辽宁、湖北等省份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推进试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和扎实安排。在配套政策支持方面,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再贷款、差别准备金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正向激励,并大力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和信用环境建设;中央财政和试点省的地方财政对扩大涉农信贷投放达到一定比例的金融机构给予专项补贴,有些试点县市还通过地方财政出资建立了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奖励基金或专项财政贴补资金;金融监管部门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和网点布局调整上给予积极支持;保监部门拓宽农业保险覆盖范围,积极增加涉农保险品种,改进保险配套服务。这些工作,为加快推进试点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持,同时,也把政府多个部门高度凝聚在一起,进一步增进了跨部门政策的协调合作。
第四,试点进一步增进了多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共识,并促进了农村金融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向好发展,为全面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方式创新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2010年1月,“一行三会”联合在河南省商丘市召开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座谈会,对试点工作进行了深入总结交流。今年上半年,人民银行牵头有关部门分赴全国有代表性的省市对各地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总体来看,目前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不仅具备了相当的基础,而且存在迫切的现实需求。特别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
发展方式转变,对金融系统实施强农惠农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国内农业发展的新形势要求我国金融部门在推进农村金融创新、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方面必须有新作为,这对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金融机构大力开发农村潜在市场也是一个“双赢”。因此,“一行三会”在认真系统总结一年多来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决定从今年下半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二、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核心目的,就是紧紧抓住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这个突破口,通过金融系统积极不懈的共同努力,在全国努力创新和普及、推广一些真正契合农村与农民实际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大力创新和完善涉农金融服务新机制,与时俱进地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在着力缓解农村和农民融资困难的基础上,让农村和农民得到更多、更实惠、更便捷的金融服务,让更多的农村中低收入人群享受到现代化金融服务,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全面提升农村金融综合服务水平。
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重点是集中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推广普及在实践中已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金融产品。比如,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发展农村微型金融,全面提高这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覆盖面、满足率和服务效率。这些金融产品,在目前已经普及的地区属于成熟类金融产品,但在全国不少地区,推广这类金融产品本身也属于一种金融创新。
二是根据农村发展的新形势,积极研发和推出一些适合农村和农民实际需求特点的纯创新类金融产品。这类金融产品,以前没有过,现实中存在迫切需求。比如,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扩大贷款抵押担保品范围;探索推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探索开展涉农贷款保证保险;探索发行涉农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涉农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拓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等等。这有利于促进更多的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
三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比如,推广农村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务和信贷员包村服务;推广手机银行、联网互保、农民工银行卡等农村金融服务新方式;积极开展农村金融咨询、代理保险销售和涉农理财业务等等。通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流程,再造农村金融服务模式,让广大农村和农民得到更多便捷和优质的现代化金融服务。
三、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有哪些基本要求?
第一,要正确把握全面推进创新的原则和方向,选准创新的重点和突破口,务求实效。农村金融服务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与农民的重要纽带,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面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综合服务水平,让农村和农民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和更多的金融服务实惠。因此,农村金融创新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不能不顾政策规定和风险盲目创新,更不能弄虚作假。一定要因地制宜,着眼于农村与农民最急需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努力寻求新突破;要坚持求真务实,坚持风险可控和财务可持续,重在实效和管用,务必抓实,务必见效,为农村和农民多干实事、好事。
第二,要统筹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创新要坚持农村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创新和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有机结合,统筹规划,有序推进。要通过全面推进农村金融创新,进一步促进发展富有竞争和活力的多层次农村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银行、合作金融和民间金融和谐并存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低成本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金融职能作用,大力支持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金融服务保障。
第三,要注重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不断增强农村金融创新的内在激励和政策合力。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持续不懈的共同努力。在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过程中,金融管理部门要特别注重积极建立和完善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特别注重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等的有机协调配合,特别注重调动和发挥金融机构推进和参与农村金融创新的内在积极性,特别注重加强农村金融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以及金融专业人才培育,不断增强农村金融创新的内在激励、政策合力和发展可持续性。
第四,要注重加强农村金融创新的基础数据信息统计、政策宣传解释和政策效果评估。农村金融基础数据信息统计和政策宣传解释这些基础工作非常重要。金融管理部门和各金融机构要切实摸清底数,做实创新基础。要注重加强基础数据信息的沟通交流,相互借鉴学习,及时总结交流农村金融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注重加强调查研究和农村金融专题分析。同时,要加强对农村金融创新工作的效果评估,督导和激励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效;要切实做好农村金融创新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正确引导政策预期。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过程中的工作成效和典型经验,为创新营造良好的舆论
环境,让农村金融创新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好的发展。
四、如何发挥好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在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在涉农金融服务领域的产品及服务方式创新,既是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重要内容,对于全面推进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也具有重要的拉动、辐射和支撑保障作用。
从资本市场看,重点是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到股票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实现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高收益债券、可转换债券等直接融资产品,进一步拓宽涉农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来源。2009年至今,共有14家涉农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实现上市融资,合计募集资金118.8亿元;共有8家农业类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合计募集资金54.7亿元。截至2010年6月末,共有31家涉农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604亿元,中期票据179亿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4.2亿元,合计募集资金787.2亿元。总的看,越来越多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并借力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产品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过程中,证监会将大力加强与各金融管理部门的密切合作,一如既往地积极鼓励和支持涉农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发挥好期货交易机制规避农产品市场风险的积极作用;推动期货业经营机构积极开展涉农业务创新,稳步拓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2009年,全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成交量达到12.4亿手,成交额达到62.2万亿元。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具备了支持“三农”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
从保险市场看,重点是大力开发和推广适合农村与农民特点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扩大农业保险和涉农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服务品质,积极推进农村保险市场体系建设。这些年,农业保险(分为种植业保险和养殖业保险两大类)和涉农保险(指除农业保险外,其它为农业服务业、农村、农民直接提供保险保障的保险)业务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末,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133.8亿元,保险金额达3812亿元,保费规模已达全球第二位;包括农房保险、农机保险等在内的涉农保险保费收入25.2亿元,提供风险保障1.6万亿元,支付赔款16.4亿元。在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中,保监会将继续落实“低保额、广
覆盖”的原则,积极推动农村保险供给主体和服务网络发展完善,继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领域和试点品种,加快推进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和农村小额贷款信用保证保险试点;同时,积极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加强合作,支持拓宽农村贷款抵押物范围、增强农户贷款信用和扩大农户融资手段(如个人保单质押贷款等),促进完善涉农信贷风险分散转移机制,并注重加强保险业务监管和保险人才培训,努力促进城市保险市场与农村保险市场良性互动,形成城乡保险市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完)
第三篇:2007中国农村金融论坛
2007中国农村金融论坛
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12月6日
14:00-20:00 外地参会代表报到 地点:贵宾楼大厅签到处 12月7日
8:30-9:00 北京参会代表签到 地点:贵宾楼大厅签到处
9:00-9:50 开幕式及主题演讲 地 点:贵宾楼二楼谊和厅
主持人:中国银监会办公厅主任 赖小民 9:00 论坛开幕
9:00-9:10 主持人开幕致辞并介绍嘉宾 9:10-9:15 宣读中国银监会刘明康主席贺词 宣 读:中国银监会合作部主任臧景范 9:15-9:45 主题演讲
演 讲:中国银监会副主席 蒋定之
题 目: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9:45-10:00 茶 歇
10:00-12:00 主题论坛:中国农村金融现状与政策分析 地 点:贵宾楼二楼谊和厅
主持人:中国银监会合作部主任臧景范
(6位嘉宾演讲,每人演讲时间20分钟;全部演讲完毕后回答代表提问)
1、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唐仁健
题目:当前农村金融的几个问题
2、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 曹文炼 题目:加快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3、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巡视员 张红宇
题目:农村金融支持与现代农业发展
4、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巡视员 丛 明
题目: 积极完善税收政策 为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农
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税收法制环境
5、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 王 益
题目: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 积极参与村镇银行组建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 翁富泽 题目:汇丰对中国农村金融的认识
12:00-13:30 工作午餐
A论坛: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革及对策 地 点:贵宾楼二楼谊和厅 13:30-15:15 主持人:中国银监会合作部副主任姜丽明
(5位嘉宾演讲,每人演讲时间20分钟;全部演讲完毕后,20分钟回答提问)
1、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 易 纲
题目:论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有关问题
2、中国银监会合作部主任 臧景范
题目:积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 刘梅生 题目: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回顾与展望
4、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杜晓山 题目:和谐金融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浙江省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 朱范予
题目:从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入手 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
15:15-15:30 茶 歇
15:30-17:00 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杜晓山(4位嘉宾演讲,每人演讲时间20分钟;全部演讲完毕后,20分钟回答提问)
1、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汤 敏 题目:如何解决贫困地区与贫困农户的贷款问题
2、吉林省银监局局长 吴 跃 题目:论我国农村金融的政策创新
3、浙江杭州联合银行行长 喻建新
题目: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完善法人治理的主要实践
积极影响和挑战
4、江苏省江阴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赵 益
题目:加快资本市场运作 增强“三农”经济服务
B论坛: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与创新 地 点:迎宾楼三楼第一会议室
13:30-15:15 主持人:金融时报社社长汪 洋
(5位嘉宾演讲,每人演讲时间20分钟;全部演讲完毕后,20分钟回答提问)
1、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 张 云
题目:面向“三农”、商业运作,发挥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 骨干和支柱作用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 韩 俊
题目:中国农村金融需求问题调查
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 吕家进 题目: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与创新
4、中国农业大学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教授 何广文 题目: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和机制创新路径探讨
5、山东省农村信用联社副理事长、主任 张建民 题目:农村合作金融要发挥新农村建设金融主力军作用
15:15-15:30 茶 歇
15:30-17:00 主持人:中国农业大学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教授 何广文(5位嘉宾演讲,每人演讲时间20分钟;全部演讲完毕后,20分钟回答提问)
1、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 焦瑾璞
题目:中国农村金融创新问题探讨
2、中国人民大学农村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马九杰 题目:抵押品替代机制与农村金融创新
3、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行长 金维虹 题目:论我国农村金融的政策创新
4、山东省潍坊市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 王新声 题目:创新支农信贷产品 助推新农村建设
5、浙江义乌农村合作银行行长 朱云峰
题目:构建多元化服务格局,促进商城和谐发展
18:00-20:30 晚 宴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优秀论文颁奖仪式
12月8日
9:00-12:00 外地参会代表返程
第四篇:中国农村金融网讯
中国农村金融网讯:在2007年重阳节到来之际,山东禹城市农行19名离退休老干部被请回农行,与全体行员一起喜度重阳佳节。
农行老干部们满怀喜悦,先后参观了禹城市糖城广场、糖城新湖,并举行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禹城市农行领导向各位老干部祝贺重阳佳节,禹城农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张风顺向各位老干部汇报了近几年来禹城农行的改革和发展情况。与会老同志踊跃发言,感谢行领导对老干部的关心,盛赞禹城农行在改革和发展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并对农行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议性意见。退休老干部吴淑芳曾任禹城农行行政街储蓄所主任,她听到禹城农行近两年来存款大幅度增长,贷款质量优,利润大幅度增加,七年没有发生案件的情况通报后,称赞行领导班子管理有方,领导水平高。
据悉,在广大离、退休老干部的热情关心、支持下,禹城农行近两年来的发展成绩喜人。存款大幅度增长,贷款投放数量和质量取得质的飞跃,连续9个月保持到期贷款收回率为100%,不良贷款在实现“双降”的基础上,清收工作在德州市分行一直名列前茅,内部管理得到加强。2006年底,在农行德州市分行的绩效考评中,该行历史性地跨入了农村行一类行,支行领导班子被评为德州市分行“四好班子”;2006年该行还荣获省、市级“清收工作先进单位”;自2000年以来,该行连续7年实现无经济案件、无责任性事故、无群体事件。
第五篇: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推荐)
题目: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一)农村金融的概念及农村金融改革的概念
(1)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就是农村的货币资金融通”,“是一切与农村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有关的各种经济活动”、“是货币、信用、金融与农村经济组成的‘融合体’”、“是农村货币资金运动中的信用关系”、“是以信用手段筹集、分配和管理农村货币资金的活动”、“是指农村货币资金的融通”。
(2)农村金融改革及农村金融发展
农村金融改革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狭义的农村金融改革单指农村信用社改革,广义的农村金融改革蕴涵极其宽广,既包括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国家对资金流动的引导、农村融资媒介的创新和发展,也包含农村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以及订单农业、农产品期货市场、农业保险的发展等问题。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是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单纯考虑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难以解决农村金融市场的根本问题,必须推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全面改革
(二)农村金融现在发展状况
已逐渐形成系统,因为农村市场大,发展前景好,农村金融占金融界的重要地位;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但是商业银行对农村金融的支持部够;农信社等一些重要的金融机构已发挥越来越要的重要,但是仍存在制度及内部系统的不足之处;我国农村金融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农村金融的繁荣。
(三)农村金融现在存在的不足和应该改进的地方
1,农村金融的挑战和风险
农村金融问题一直被视做中国金融改革中最难啃的骨头。农村资金回流城市、农民贷款难、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效率低下、信用环境不好、资产质量差以及抵押担保物不足等,一直是令业界和决策层感到棘手的问题。
2,改进的方法,措施,途径
(1)体制改革
(2)机构改革(一系列包括农信社,农邮政等机构改革)
(3)发展新型农村金融(如小额信贷,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
(四)农村金融未来发展前景
农村金融改革的发展机遇
结合我国的拥有的优势,基础,今年来国家的政策扶持,国内外的机遇等谈未来我国的农村金融的发展前景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