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仓农村发展问题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19:3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新仓农村发展问题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新仓农村发展问题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新仓农村发展问题的思考

随着中央的一号文件再一次以三农为中心下发时,农村的经济发展已经得到了国家从上而下的高度重视。然而农村由于它的一些历史遗留原因,经济得不到快速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困难。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越来越暴露出其脆弱性和落后性。由于中国的农业现状是人多地少,农民很难开展起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而经济作物受市场规律控制很难把握,如若信息不灵则会导致资源严重浪费。这一切不利因素最终导致现在农村与城市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刻不容缓。本文针对新仓农村经济发展进行研究,根据问题提出一些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应意见。

一、新仓农村发展的现状。

(一)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在去年取消了农村劳动积累工、义务工和免征农业税的基础上,今年又降低了村公益金中按劳动力分摊的标准,农民负担比去年减少19.47万元,下降7.1%。

(二)农业产业化建设成效明显。农业三大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加工出口蔬菜面积13500亩,为农民增收1530万元;大棚西甜瓜种植面积在2150亩左右,为农民增收近645万元;食用菌种植面积43万平方尺(下半年进入蘑菇生产期);同时,品牌农业和无公害农业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农业项目申报工作,上半年已经申报各类农业项目12只。

(三)平廊公路绿化工程稳步推进。主要涉及红光、秦沙、石路、中华、杨盛5个村,长度19720米,需要绿化面积296.1亩,已经有281亩通过上级验收,完成率95%。

(四)农业设施建设不断强化。今年以来,注重对农业设施建设的投入和对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铺设地下瓦管渠道50公里,维修改造泵站12座,进一步完善机埠承包责任制,疏浚河道8条、12公里,建设“万里清水河道”工程3公里,落实河道长效管理机制。

(五)村级财务管理得到规范。主要从严格收支预算、现金管理,完善审批制度、招投标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票据管理制度等入手,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特别是对村级工程建设项目和集体资产发包出租必须经村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形成书面协议,并要在村务公开栏内公开。

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政策无法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民,帮助农民生产而出台的一系列财政政策,比如免征农业税、国家给予相关补贴等等。但到目前为止,新仓的农民年人均收入也只有6500多元,是城市人口收入的一半还不到。国家的这些政策往往都是从纯财政入手,也就是政府从农民身上“拿的少”。但是,由于其他农资价格的增长,农民收入没有实际提高。在调查中发现,如果仅仅种植水稻,免去一切税收负担,加上国家的相关补贴,每亩地每季纯收益约为500元左右。而新仓镇农业人口约为39000人,耕地面积约55000亩,人均耕地面积约1.4亩。这么算来,只种植粮食作物的收入很低。国家的政策并不能让农民“挣的多”,也就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我们把目光转向收益更高的经济作物上。种植棉花、蔬菜、大棚西甜瓜等作物,每亩纯收益约为1000元左右;种植效益更高的食用菌类,按6000平方尺每亩计算,纯收益可达6000元。然而,种植经济作物在自然风险中的损失要比粮食作物大的多,比如今年的九号台风给新仓的经济作物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经济作物具有市场的不确定性,难以把握。在农业保险还刚刚起步的浙江,农民的收入还是没有得到实质性的保障。

(二)农业生产率低下,产品附加值较低。据统计,2004年新仓镇实现生产总值为11.1897亿元,其中农业产值为1.1863亿,约为总值的10.6%,而全镇农业人口约为总人口的75%,也就是说3/4的劳动者只创造了1/10的社会财富。并且到现在为止,我国的农业产品附加值不高,基本都是以初级产品形式出现。加入WTO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容易受到一系列贸易壁垒限制。虽然说近几年来,国家一次次提高农产品价格以保障农民的利益,但是在加入到国际竞争中后,产品的价格需要由国际市场来调节。外国低成本高附加值的农业产品,将对我国农产品构成很大威胁,农民的收益将面临极大挑战。

(三)农村发展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农村想发展,但是没有钱。笔者在新仓没有看见建设银行,这说明国有商业银行正逐步向中心城市收缩,而这种收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贷款。国有银行贷款审批制度过于集中,制约了基层行贷款发放的灵活性和时效性,也不适应县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信贷需要急、期限短、频率高、数额小、风险大的特点。政府的财政政策向农村倾斜力度不够,而向村里集资建设又会加重农民负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收入这几年保持增长,其主要是靠非农业收入来维持的。而非农业收入,除了一部分是在地方企业务工外,大部分都是农民进入大中型城市大工所得。然而近年来,由于城市工作岗位趋于饱和,大批工人下岗,而大批的大学毕业生要上岗就业,各城市纷纷出台有关政策规定限制农村劳动力的进入。事实上这些包括行业、工种、学历等限制的政策是不公平的,也是行不通的,反而给有些人盘剥民工提供了借口。农民外出就业要办理名目繁多的证件,面向外出打工农民的收费也过多、过滥。这些做法,对农民就业、城市管理没有实际作用,反而加重了农民负担。

&

nbsp;

三、农村工作今后发展趋势及抓手。

(一)坚持不懈地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要突出农村发展,把农业的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中统筹考虑,把农村的繁荣进步放到整个社会进步中统筹规划,把农民的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的总格局中统筹安排。根据胡锦涛总书记两个趋向的科学论断,城乡二元体制要坚决打破,城市与农村发展要协调。加大对农村的倾斜力度,建立扶持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国家每年的农业拨款数量较大,但基本都是用于水利、农业技术开发等大项目,而分摊到与农民实实在在打交道的小项目上的资金却很少,在今后应当在这方面考虑。农民讲究实在,诸如修路、铺桥、建厂、造房等都是给农民的切实利益。

(二)花大力气开展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浙江农业应对新挑战、再创新优势的大战略。当前浙江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短缺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同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开放和国内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农产品买方市场特征更加明显,世界性绿色消费浪潮和农产品贸易“绿色壁垒”同时兴起。因此,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成为了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抓手。各级技术部门应该多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植,技术人员应多搞实验研究新型高科技品种。同时应该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进一步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帮助农民增收。

(三)全心全意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众所周知,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具有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一般都在70%以上。要实现城市化,必须改变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即第一产业就业比例大幅度降低,第三产业就业比例相对提高,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应该超过一二产业就业的人数之和。虽然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城市的大门已向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开放,许多不合理的收费和限制被相继取消,农民在城市里的就业环境也较之以往宽松了许多。但是在农村,这种剩余劳动的转移还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户口迁入难、进镇成本高、生活不习惯这些问题还比较严重。因此,无论是基层政府还是吸纳农民的城市政府都应该对广大进城打工的农民给予正确地引导和提供有效的服务,为农民的非农化提供便捷,为农民的增收提供指导帮助。

(四)扎实推进农村的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建设的法制观。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积极发展规模经营,推进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落实好免征农业税及附加的政策。继续搞好村务公开、镇务公开,认真落实农民负担公示制度,严格实行农民负担责任追究制度,防范农民负担反弹。积极化解乡村不良债务。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强农村最低保障制度建设,切实为农民办点实事。重点抓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广播电视工程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总之,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农业最终将会向都市型农业发展。农村依托城市在资本、信息、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集聚优势,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动力,以企业化管理为手段,建立农业与其它产业日益融合、农产品加工、营销、服务相互配套的现代农业系统。最终成为具有城乡发展一体化、现代城市全功能性、现代科技高度集约化、高度开放的外向型和多元形态的高值盈利的农村经济。

第二篇:关于新仓农村发展问题的思考

随着中央的一号文件再一次以三农为中心下发时,农村的经济发展已经得到了国家从上而下的高度重视。然而农村由于它的一些历史遗留原因,经济得不到快速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困难。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越来越暴露出其脆弱性和落后性。由于中国的农业现状是人多地少,农民很难开展起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而经济作物受市

场规律控制很难把握,如若信息不灵则会导致资源严重浪费。这一切不利因素最终导致现在农村与城市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刻不容缓。本文针对新仓农村经济发展进行研究,根据问题提出一些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应意见。

一、新仓农村发展的现状。

(一)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在去年取消了农村劳动积累工、义务工和免征农业税的基础上,今年又降低了村公益金中按劳动力分摊的标准,农民负担比去年减少19.47万元,下降7.1。

(二)农业产业化建设成效明显。农业三大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加工出口蔬菜面积13500亩,为农民增收1530万元;大棚西甜瓜种植面积在2150亩左右,为农民增收近645万元;食用菌种植面积43万平方尺(下半年进入蘑菇生产期);同时,品牌农业和无公害农业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农业项目申报工作,上半年已经申报各类农业项目12只。

(三)平廊公路绿化工程稳步推进。主要涉及红光、秦沙、石路、中华、杨盛5个村,长度19720米,需要绿化面积296.1亩,已经有281亩通过上级验收,完成率95。

(四)农业设施建设不断强化。今年以来,注重对农业设施建设的投入和对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铺设地下瓦管渠道50公里,维修改造泵站12座,进一步完善机埠承包责任制,疏浚河道8条、12公里,建设“万里清水河道”工程3公里,落实河道长效管理机制。

(五)村级财务管理得到规范。主要从严格收支预算、现金管理,完善审批制度、招投标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票据管理制度等入手,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特别是对村级工程建设项目和集体资产发包出租必须经村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形成书面协议,并要在村务公开栏内公开。

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政策无法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民,帮助农民生产而出台的一系列财政政策,比如免征农业税、国家给予相关补贴等等。但到目前为止,新仓的农民年人均收入也只有6500多元,是城市人口收入的一半还不到。国家的这些政策往往都是从纯财政入手,也就是政府从农民身上“拿的少”。但是,由于其他农资价格的增长,农民收入没有实际提高。在调查中发现,如果仅仅种植水稻,免去一切税收负担,加上国家的相关补贴,每亩地每季纯收益约为500元左右。而新仓镇农业人口约为39000人,耕地面积约55000亩,人均耕地面积约1.4亩。这么算来,只种植粮食作物的收入很低。国家的政策并不能让农民“挣的多”,也就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我们把目光转向收益更高的经济作物上。种植棉花、蔬菜、大棚西甜瓜等作物,每亩纯收益约为1000元左右;种植效益更高的食用菌类,按6000平方尺每亩计算,纯收益可达6000元。然而,种植经济作物在自然风险中的损失要比粮食作物大的多,比如今年的九号台风给新仓的经济作物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经济作物具有市场的不确定性,难以把握。在农业保险还刚刚起步的浙江,农民的收入还是没有得到实质性的保障。

(二)农业生产率低下,产品附加值较低。据统计,2004年新仓镇实现生产总值为11.1897亿元,其中农业产值为1.1863亿,约为总值的10.6,而全镇农业人口约为总人口的75,也就是说3/4的劳动者只创造了1/10的社会财富。并且到现在为止,我国的农业产品附加值不高,基本都是以初级产品形式出现。加入WTO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容易受到一系列贸易壁垒限制。虽然说近几年来,国家一次次提高农产品价格以保障农民的利益,但是在加入到国际竞争中后,产品的价格需要由国际市场来调节。外国低成本高附加值的农业产品,将对我国农产品构成很大威胁,农民的收益将面临极大挑战。

(三)农村发展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农村想发展,但是没有钱。笔者在新仓没有看见建设银行,这说明国有商业银行正逐步向中心城市收缩,而这种收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贷款。国有银行贷款审批制度过于集中,制约了基层行贷款发放的灵活性和时效性,也不适应县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信贷需要急、期限短、频率高、数额小、风险大的特点。政府的财政政策向农村倾斜力度不够,而向村里集资建设又会加重农民负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收入这几年保持增长,其主要是靠非农业收入来维持的。而非农业收入,除了一部分是在地方企业务工外,大部分都是农民进入大中型城市大工所得。然而近年来,由于城市工作岗位趋于

第三篇:关于农村小额信贷发展问题的思考

关于农村小额信贷发展问题的思考

徐树林

(1.河北大学出版社 河北保定 071002)

作者简介:徐树林(1967---)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河北大学2006级世界经济博士生

农村小额信贷作为金融服务的制度安排和技术创新,可以为低收入群体提供进入信贷市场的平等机会,在促进农村信贷市场发展和改善低收入群体福利和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就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国内外不同的学者和机构从不同的角对小额信贷进行了定义,这些定义多包含有小额信贷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对象特征和希望达到的目标等方面的内容。例如: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认为小额信贷是指为低收入家庭提供金融服务,包括贷款;有的的学者认为小额信贷是金融行业的一部分,是满足那些从未或很少得到正规金融服务的家庭和企业的金融需求。因此,小额信贷机构的主要目标客户是低收入家庭;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办人尤诺斯教授认为,小额信贷是帮助穷人尤其是贫困妇女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适合世界上所有文化的经济状况;中国学者杜晓山和孙若梅认为,小额信贷是指为低收入阶层(包括贫困户)提供贷款和存款服务。贷款一般只用于生产目的而不用于消费,通常具有小额度、短期、分期还款、不需担保或灵活多样的担保形式、市场利率水平、贷款成员自我组织等特征。存款是建立在个人账户基础上的自愿储蓄及其交易[1]。各种模式的小额信贷均包括两个基本层面的含义:①为大量低收入(包括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即小额信贷项目的开展,服务于目标群体层的含义;②小额信贷机构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即小额信贷机构的持续性,也就是机构层的含义。

进入21世纪以来,小额信贷在实现世界千年发展目标中的作用日益得到关注,已经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对低收入者和贫困家庭提供小额信贷是一个与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紧密联系的关键因素,且作用巨大。

一、国外小额信贷的发展阶段和模式比较

世界上小额信贷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五个阶段:

1.“短命的实验”阶段。20世纪60年代开始,有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一直在试图为低收入阶层提供信贷服务。但国际组织援助和政府支持的为穷人提供信贷服务的项目,在60—70年代始终没有探索到既能为穷人提供信贷服务,又能解决信贷机构的自我生存的途径。不少曾经辉煌一时的项目,随着援助资金的转向而难以为继。这类项目被称为“短命的实验”“乡村银行家的梦想”。

2.“不懈的探索”阶段。20世纪70—80年代,孟加拉的“乡村银行”、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的“农村信贷体系”、玻利维亚的“阳光银行”、泰国的农业和农村合作社银行、国际社区自主基金会相继诞生。这些专为低收入群体或穷人提供小额信贷的组织和机构,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3.“持续的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小额信贷快速发展为一种为穷人提供良好金融服务的途径。作为提供良好金融服务的项目或机构,其金融行为日显重要。

4.“双赢的战略”阶段。1995年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的成立标志着小额信贷被主流发展组织接受。1997年2月在美国华盛顿举办了首届小额信贷高峰会,标志着小额信贷运动的普及达到了高潮。在这一阶段,随着一些先行项目的成功,小额信贷的倡导者们认为:小额信贷机构不仅能够在反贫困的斗争中发挥重大作用,而且能够在不需要补贴、1 1

可持续的基础上做到 “双赢”。

5.“创新兴行业”阶段。进入21世纪。随着小额信贷在整个发展中世界的普遍展开,对小额信贷的行业标准和行业监管的需求日渐显现,发展援助机构和一些国家政府开始寻求支持创建小额信贷行业的努力。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到1996年6月底,全世界有近900个小额信贷项目或机构,其成员超过1 000名且运用在3年以上。其中东亚和太平洋地区122个,南来98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362个,东、中、南、非134个,西非124个,中东和北非30人。[2]

从实证研究方面,主要有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以及“影响与行动”项目的研究。亚洲的研究以孟加拉、印度尼西亚和亚洲开发银行(ADB)的项目为代表。孟加拉的实证研究表明,建立起因果关系的综合和严谨的小额信贷影响研究能够揭示出项目在平滑消费和建立资产方面帮助穷人。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系统(UNIT)遵循可赢利和可持续发展方式的小额信贷,从培育和留住大规模和稳定的客户方面判断UNIT的成功。以商业化为基础,对印度尼西亚农村和城市小规模的经济以及数百万与UNIT有银行业务往来的家庭,已经带来强有力的积极作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研究项目涉及玻利维亚和东非,研究的结论是,小额信贷的大多数客户不是穷人也不是富人。大多数是那些能够满足他们日常需求、得到初级教育和基本医疗服务、有一定资产的家庭。“影响与行动”项目是福特基金会资助的一个全球性项目,从2000年开始,到2004年年底结束。该项目揭示出小额信贷正在改善其客户中大多数人的生活,关心社会业绩和金融业绩能够使小额信贷机构改善穷人的生活。

二、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小额信贷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从1993年的试点阶段,到1996年项目扩展阶段,以及2000开始的金融机构全面介入阶段。经过15年的发展,我国小额信贷走过了从学习个别技术环节、借鉴制度,到试图从中吸取适合中国国情的合理成分的过程。我国的小额信贷经过多年的发展,出现了资助机构试点项目、政府部门推行扶贫行动和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村金融服务三种组织类型。通过不同的实践,对推动中国的小额信贷、扶贫和农村金融服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了相应的问题。

1.外援资金的小额贷款扶贫试点。最初吸纳小额信贷中个别技术或组织环节,出现在联合国20世纪80年代援华项目中。这一做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从完全的赠款改变为资金的循环使用;②从完全由政府组织项目实施到其中加入了妇女小组的形式,尽管这时的妇女小组是由基层妇联组织组建和管理的。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扶贫领域的政策制定者、资助者和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注意到国际小额信贷运动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外小额信贷案例,特别是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做法已经被介绍到国内。

2.政府主导大规模小额信贷农村扶贫。1996年以来,中央的政策和决议在政府小额贷款扶贫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996年中央扶贫开发会议提出扶贫资金不仅要到县,而且要到村、到户;1998年2月国务院扶贫办召开的全国扶贫到户工作座谈会指出,从当年开始,凡是没有进行小额信贷试点的省区,要积极进行试点工作;已进行试点的要逐步推广;试点并取得成功的,可以稳步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当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做好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通知中,对小额信贷扶贫工作提出方针:积极试点、认真总结规范,逐步发展推广。1998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总结推广小额信贷等扶贫资金到户的有效做法。1999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大会再次强调小额信贷扶贫的作用,指出:小额信贷是一种有效的扶贫到户形式,要在总结经验、规范运作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行。

3.农村信用社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试行开始于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下发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2000年初下发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这两个文件的出台,与国内外小

额信贷的理论和实践有关,推动了农村信用社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12月制定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开展创建信用村(镇)活动。

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的目的是加强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的管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和农户服务。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顺利开展,无疑为中国的小额信贷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2005年3月末,全国有接近97%的农村信用社开办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近60%的农村信用社开办了农户联保贷款,有5743万户农户得到了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的支持,1302万户农户得到了联保贷款。到2005年6月底,全国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余额为8240亿元,其中,农

[3]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1766亿元,农户联保贷款余额968亿元。

小额信贷对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近20年的努力,农村贫困发生率已经从30%下降为3%,没有解决温饱的人口也下降到目前的3000万左右,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小额信贷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促进温饱问题解决。小额信贷是专为穷人设计的走出贫困的有效方法,是一种全新的扶贫方式,不仅为贫困户提供生产建设急需资金,而且还提供相应的技术帮助,贫困户实施项目成功率高、效益明显。据调查,小额信贷扶贫项目的投入与产出比在1:1.5左右,贷款回收率一般在80%左右。

我国小额信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大部分农户对小额信用贷款认识不足。如有的农户认为有贷款影响自己在村中的声誉,也有的人将评定后的贷款证借与他人使用,使信用社的贷款证信用评定工作不能很好开展,这都为小额贷款的推广起到负面影响。

(2)农村信用环境不理想。部分农户信用观念淡薄,重视贷款不重视归还,加上村班子不够稳定,更换频繁,小额农贷得不到当地村委会有力支持。从目前各信用社已发放的小额农贷中已有部分逾期贷款,使小额农贷资金形成风险。

(3)部分农村专业户资金需求较大,贷款额度无法满足农户需求。贫困农户在春耕夏种时节难以及时获得贷款,他们于是逐渐地对小额信贷失去兴趣,宁可到信用社办理利息较高的信用贷款,也不再愿意花费较多的精力去申请办理小额信贷扶贫贷款。

(4)管理手段跟不上小额信贷的迅速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重要特征就是额度小、笔数多、户多分散、不易管理。从信贷管理力量上来说,基层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普遍较少,而每个信贷人员管理的农户数都随着小额农贷业务量的逐步上升而成倍增长,推广和实施工作需要逐户建立台账,逐笔登记贷款卡片,定期调整农户信用评定等级,工作量很大,信贷人员明显不足。从贷款管理手段来说,基层信用社金融电算化程度普遍较低,有些基层社甚至没有电脑(白天没电),贷款操作仍然采取手写笔记的方式,到期清收时也需要人工进行逐笔查找,效率极低,更无法进行持续动态的跟踪检查和信息反馈。

(5)农业贷款回报周期长。目前农业贷款缺乏相应的风险保障体系,如种养业,由于缺乏相应的农业保险险种,农业固有的风险由支农贷款来承担,增加了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这

[4]将会影响小额信贷的进一步推广。

三、积极发展小额信贷的建议

到目前为止,我国小额信贷仍处于试验探索阶段,或者说是小额信贷发展的初级阶段,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但同时也由于小额信贷本身的特征和优势,小额信贷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基础。虽然过去10多年我国小额信贷的放款业务增长较快,但小额信贷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在现阶段,要较好地发挥小额信贷的作用,必须注意和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创造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小额信贷是一种利用金融与市场的手段来帮助广大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好办法。然而农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农民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同时农业又不是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所在,农村问题的解决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仅靠小

额信贷本身,靠农村信用社并不能完全解决“三农”问题。换句话说,国家有必要也有责任来帮助农村信用社克服各种障碍与不足。这些帮助不仅是政策上的,可能还需要从资金上与行政上的帮助。如果没有国家的重视和帮助,从纯商业的角度出发,金融机构可能并不愿意参与这项需求量巨大的小额信贷工作。要使参与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能赚钱,国际经验证明,最关键的是利率的高低。在国际上成功小额贷款的存贷差要高达8%—15%左右。在中国,由于不需要建立新的金融组织来发放小额信贷,加之贷款的方式也较国外简便,因此成本可能比国外同类贷款低一些但可能也需要5%—7%左右的利差。在目前农村信用社资金成本在[5]3.15%左右的情况下,贷款利率在8%—10%左右才能使项目自负盈亏。

2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技能培训。小额信贷成功的经验表明,对农民借贷者的培训是小额信贷成功的关键所在。农民为市场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对迅速变化着的市场反应不够灵敏,对适用技术的了解不够。因此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技能培训,使他们能有效地使用小额贷款。实践证明,一个没有生产技能和缺乏创业知识的人,即使给了小额贷款也难以发挥效力。因此政府要强调科技扶贫,要帮助农民找到好项目,学会技术,然后贷款发展,在贷款生产中加强技术指导。

3.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农户对小额农贷的正确认识,引导农户正确使用小额农贷发家致富。对于使用小额信贷已经成功的典型案例要扩大宣传,使农户真正认识到小额信贷对于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从而扩大小额信贷的影响力。

4.坚持金融创新,规范和寻求适宜的监管方法。要为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要规范和扶持小额信贷试点项目,探索相应的规则和条件,寻求适宜的监管方法,以使我国小额信贷能够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并将其纳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中考虑。对现有的各类小额信贷机构,视具体情况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经过调整或改造及完善,符合条件的,允许合法存在并给予金融支持,同时,培育专营小额信贷业务、市场化运作的小额贷款组织。

5.建立农村农业小额信贷保障体系。如开展种养业保险等,从而分散农业小额信贷承担的风险,使信用社有更多的信贷资金,更放心地支持农户的发展。

7.作为信用社本身要转变经营观念,提高支农服务水平。一是对较大额度的贷款,根据情况可适当扩大授信额度,也可采取联保贷款的方式,解决部分农户担保能力差的问题。二是各基层社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为“三农”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信贷人员要深入到农户,主动上门服务,加大宣传力度,让所有农户了解农村信用社的政策、原则、宗旨和服务方向。三是要根据不同农时和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合理确定农户贷款的期限,要尽可能与农业生产周期相结合,在优先解决农民种养业资金需要的前提下,积极开办农民需要的住房、教育等消费性贷款。四是在实施信用村试点基础上,扩大信用村的影响,要积极争取人行监管部门、各级政府的支持,积极创建信用乡镇、信用社、信用户,共创金融安全区。

参考文献:

[1] 杜晓山,孙若梅.小额信贷基本内涵的界定.小额信贷扶贫,1997(01)

[2] 孙若梅.小额信贷与农民收入[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 余利民.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6(05)

[] 贾冀南,张丽君,叶军利.对当前农村信用社农村小额信用贷款若干问题的思考[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09)

[5] 梅迪.农村小额信贷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6(03)

第四篇:关于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思考

关于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思考

【摘 要】农村小额信贷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 ,本文以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资金供求矛盾、业生产周期与贷款期限之间不协调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投放集中度高等问题为研究对象。由此提出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建立更多小额信贷机构、以创新小额贷款模式为突破口 ,尽快建立农户小额信贷的风险防范机制 ,建立一个持续的、以为人们提供合适产品和服务的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小额信贷 供给 需求 解决方法

一、导言

小额信贷的英文是 M icrocredit,一般是指专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

从国际观点看 ,是指专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通过适当的组织形式和有效管理 ,以合理的利率向穷人贷款 ,帮助更多穷人增加收入。

在我国 ,农村小额信贷具体是指基于农户信誉 ,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一种不需要抵押、担保的贷款。它是在吸收和借鉴国际上小额信贷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现行的其它扶贫方式相比 ,小额信贷具有覆盖面大、户率高、济效益好、扶贫效果显著、返贫率低、还贷率高、金周转快等优点 ,成为当前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不可缺少的资源。所以小额信贷在我国农村有很广发展的空间和余地。

二、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发展状况

1.国际小额信贷的历史背景。小额信贷是仅仅向其客户提供小额贷款服务 ,还是应该提供包括小额储蓄、额保险、款和租赁等在内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或者还应该直接以社会发展为己任从而提供除金融服务之外的其他社会服务? 越来越多的机构已经认识到 ,除小额贷款之外的其他金融服务对于低收入人口至少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这意味着国际范围内小额信的发展开始逐步从传统“小额贷款”向为低收入客户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微型金融”。

2.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早在 1993年 ,社科院农发所就引入了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小额信贷。我国的小额贷款项目借鉴了“GB模式”,于 1994年初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率先在河北省易县开始进行小额贷款试验。至今为止 ,小额信贷在我国已有十六年的历史 ,但其在我国的发展却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据调查报告显示 ,我国的小额信贷机构和项目已达到 300家左右。比较大的机构和项目的覆盖面达到 5000左右的农户 ,小的不到 1000户 ,在这 300家左右的小额信贷机构和项目中 ,能正常运行的不到五分之一。目前真正达到完全独立运作、到财务可持续性的小额信贷机构微乎其微。

3.近年来 ,推动农村经济增长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优先目标之

一。基于此 ,开放农村金融市场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和金融改革的重要

内容。2008年 8月 18日 ,央行与财政部、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对现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进行五大突破创新 ,这极大地刺激了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 ,使其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最具活力的生力军。

(二)小额信贷存在问题

1.小额贷款在供给方面存在问题

(1)部分农村信用社对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积极性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 ,管理成本与利率水平不匹配。由于农村小额贷款涉及的农户数量多 ,单笔数额小 ,运营费用较高 ,其经营状况难以掌握 ,因此加大了银行对贷款使用情况及贷后监管的难度 ,增大了管理成本。其次 ,高风险带来的贷款损失率高。农业生产是高风险 ,低收入的行业 ,易受到自然条件、场等多重风险的影响 ,甚至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在我国农业保险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下 ,多重风险的存在给农民的收入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性 ,进而会影响到贷款的回收。另外 ,信贷队伍力量有限 ,贷后管理难。基层信用社支农一线人员少 ,而小额信贷对象遍及乡镇的各个角落 ,交通不便 ,人数众多 ,具有点多、面广、零星分散、作量大等特点 ,每个信贷人员一般要管理不同村落的数百笔贷款 ,从贷款的调查到发放 ,都显得力不从心 ,直接影响了农户小额信贷工作的开展。最后 ,政策补偿不到位。我国小额贷款的运作缺少有效的补偿机制。国外小额贷款具有以高利率弥补发放主体部分成本的特点 ,而我国小额贷款的利率受到严格的管制 ,一般低于正常商业贷款的利率 ,发放成本却高于国外同类机构和国内其他类型的贷款 ,这就造成发放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无法建立起贷款损失补偿机制来增强其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2)小额信用贷款的来源不足。目前 ,增加农民收入 ,推动农村农业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而当前农村信贷资金不能实现有效配置 ,农村资金分流仍然严重。农村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邮政储蓄和国有商业银行 ,致使农村资金大量流失 ,而相应的农村资金潜在需求则无法满足 ,造成农村的资金缺口很大。从对一些地区的调研和相关资料表明 ,农村至少有四成左右的资金缺口。另外 ,中央银行为支持“三农”,要求农信社加大对农户贷款的力度 ,但政府在税收上却没有给农信社必要的照顾 ,这使农信社负担加大。农信社既面临着支付性风险 ,又要满足支农资金需要 ,资金问题最终成为农信社推广农户小额信贷的核心问题。

2.小额信贷在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农户获得小额信贷的成本过高限制了申请的积极性。农村信贷市场中 ,农户贷款难度大 ,依然存在着一些寻租、租行为 ,如信用社人员要求申请贷款的农户请客送礼 ,或者将贷款的一部分留存在信用社 ,这样就变相地提高了贷款成本。成本的提高使得低收入的农户对信贷望而却步。

(2)不同收入阶层的农户对于贷款需求不同。一方面 ,对于富裕农户 ,从事较大规模的种植、殖及农产品加工、运销和社会化服务等等 ,资金周转量大 ,使用期限较长 ,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数量较大。但是小额信贷金额小期限短 ,无法满足其需求。另一方面对于一般农户 ,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 ,并且有部分资金可用于提高消费水平,但是比起富裕农户资金尚不充裕 ,是农户消费贷款的需求主体而且 ,多数农村地区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 ,在农户消费贷款中 ,教育、疗开支占绝对份额。但是农村信用社的农户贷款主要投向农业生产经营 ,对农户消费贷款限制较严 ,实际发放的数量较少。这就造成了需求主体和供给的结构性矛盾。而对于贫困农户 ,其信贷需求户数下降、需求量上升 ,但是贫困农户信贷供给问题被忽视 ,贫困

农户的信贷供给基本处于空缺状态 ,大量的贫困农户难以得到信贷扶持。

三、解决农村小额信贷的方法

(一).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建立更多小额信贷机构

大力发展小额信贷组织 ,村镇银行 ,贷款子公司 ,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式农村金融机构 ,健全农村金融机构体系 ,加快建立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 ,同时完善市场退出制度 ,坚持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农村各类金融机构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贷款利率要能够覆盖风险 ,同时不排除政策性金融和对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财政补贴。用行政手段压低利率 ,对商业性金融会产生排挤效应 ,会减少农村的信贷供给 ,而一旦低利率信贷成为稀缺资源 ,即会导致寻租行为的产生 ,反而使普通农民不容易得到贷款。政策性金融业要做到在财政补贴后可持续 ,财政补贴规则要事先确定 ,对市场透明 ,补贴之外的风险由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机构承担 ,凡是具备条件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金融机构均可以通过竞标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 ,逐步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比例 ,以此提高信贷公司利润率 ,催生更多小额信贷机构。这就使小额信贷资金供求矛盾大、贷款难、款额度小的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

(二)以创新小额贷款模式为突破口

1.创新担保模式。小额担保贷款由传统的担保反担保模式 ,转变为既可找担保人提供反担保 ,也可提供抵押物自行向银行申请贷款。这又为贷款人提供了一条路 ,一定程度上缓解贷款难的问题。

2.创新放贷模式。积极协调放贷相关部门 ,理顺职责、化放贷程序 ,只要符合条件的贷款 ,尽量限定和缩短其最长审批时间 ,推行限时办理和回复制度。银行金融机构要落实业务授权和资金规模 ,积极受理小额担保贷款 ,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 ,要及时回复和说明理由。

3.建立农村小额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防范机制 ,就要加快改革的步伐 ,在改革的基础上 ,一是全面建立农户资信评价系统 ,实行农户资信档案和经营档案的电子化管理 ,用以反映农户信息 ,为农户小额贷款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目标客户群进行教育 ,让社会更多了解和接受小额贷款业务 ,培训信贷员 ,以便评估每个贷款人的偿还能力 ,评估客户的偿还意愿;三是建立农户贷款的信用担保基金 ,降低金融机构发放小额信贷的风险。

四、结语

总之 ,我国的小额信贷机制还有待完善 ,我们应该吸取其他国家成功的经验 ,同时结合自身国情和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制定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方式 ,让小额信贷在解决三农问题 ,维护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 1 ]孙工声 :《推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现实思考》,《金融时报》2002年 2月 25日.[ 2 ]刘健等 :《细探农民贷款难》,《经济参考报》2002年 3月 10日.[ 3 ]王宝清 :《切实用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金融时报》2002年 3月 27日.[ 4 ]杜晓山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5年版

第五篇:关于农村风俗问题的思考

关于农村风俗问题的思考

申育林

 2012-08-27 10:15:34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4期

摘要:农村风俗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农民生活质量,造成铺张浪费的重大问题。从农村风俗现象入手,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风俗,现状,问题,对策 农村风俗的基本现状

本来中华民族有很多传承文明的礼仪风俗,如礼尚往来等,对建立良好的亲朋好友关系、邻里和睦共处有重大作用。但是近几年来,农村请客送礼歪风肆虐,消耗民力,败坏风气,这股歪风邪气让广大群众怨声载道。

1.1 请客的花样不断翻新

原来像结婚生子、老人去世等传统项目请客,现在项目越来越多,如升学宴、乔迁宴,任何一个生日都可以作为请客的理由。恩施宣恩县一个网友写了这样一首歌控诉请客送礼:“修个牛圈也整酒,挖个茅坑要整酒,钉个大门要整酒,母猪下仔要整酒„„人情见血封喉,谁能把我保佑,让整酒从此休。”该歌迅速在网络论坛上受到热捧,网友对歌曲的关注,体现了对整酒行为的痛恨。

1.2 请客的范围越来越大

以往请客庆贺只请有礼尚往来的亲朋好友,现在请客普天同“请”,只要是认识的,能请得到的,全请,街坊邻居、同事、同学、甚至只要有一面之交的熟人也请,让广大群众躲避不及。

1.3 请客的时间长,参加的家庭成员多

以往请客有传统的习惯程序,现在,在新情况新条件下创新发展了。如:湖北随州市,过去对老人亡故,有这样的习惯,三天下葬,入土为安,现在后人们对老人悼念时间延长达一周之多。例如万店塔尔湾街上去世了一位高寿老人,乐队、鞭炮、喇叭齐鸣达一周之久,把街坊邻居吵得苦不堪言。据调查,随州市万店镇某村一年吃酒开销平均每户6000元至15000元,吃酒30至60次,对农民造成沉重的负担。导致农村风俗问题的原因

导致农村风俗问题的原因有这几个方面:一是农村经济条件比以往好转了,农民收入高了,有闲心闲功夫闲钱搞庆典了;二是攀比虚荣心作怪,互相影响,比规模、比气派、唯恐落后;对自己的私事重视,你请我,我请你,圈子越来越大。一边骂别人请客,一边自己请。三是敛财,做事请人送礼有钱赚,而且请的客人越多赚的越多,即所请规模效应,特别是有职务的农村干部。解决农村风俗问题的对策

3.1 政府干预,这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基层政府各级部门要全力治理请客整酒行为,纠正不良风俗。首先,县级政府要重视民风民俗问题,建立“正风肃纪”活动办公室,抽专门人员治理请客整酒风;例如恩施来凤县就成立了“正风肃纪”办公室,专门负责刹“整酒风“。2012年2月19日,“正风肃纪”活动办公室接到举报称,该县文体系职工雷某将于下午五时在某酒楼为其小孩满周岁庆生。举报人要求马上对此予以查证制止。当天中午,该县文体局负责人电话反馈,称已经给当事人做好工作,当事人答应取消整酒。然而,相关部门掌握的情况却是,当事人并未取消整酒,只不过改变了整酒地点,将酒席从酒楼改在了自己家中操办。2月21日,来凤县文体局被全县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扣减综合考评分2分。该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被诫勉谈话。涉事职工将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并收缴全部礼金。“正风肃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其次,制定文明的村规乡约,把不文明请客整酒、铺张浪费、封建愚昧行为列于制止之列,制定健康、节俭、文明、科学的风俗。再次,政府组织乡干部、村干部到乡村广泛宣传违法整酒禁令,张贴狠刹违规请客整酒通知书,与农户签订禁止请客整酒承诺书。例如,在恩施宣恩李家河乡,组织乡村干部分赴到全乡40个村,与农户签订禁止违规整酒承诺书850份,规劝取消整酒6户。

3.2 政府大力宣传请客整酒、铺张浪费的危害,提倡文明节俭的民风民俗

例如利川市府在逸园广场举行“狠刹违规整酒风”万人签名活动,倡议全市人民自觉抵制大操大办和违规整酒行为。利川市委常委为此讨论通过了《利川市违规整酒问责实施办法》。此后市委市政府深入巡查暗访,加大查处力度,迅速遏制了这股不正之风的蔓延。在签名活动上,利川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了“狠刹违规整酒风”倡议书,市民代表发言表示积极遵守。此后,市领导、各单位干部职工以及广大群众纷纷签名拒绝违规整酒。

3.3 各级政府官员要带头移风易俗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近来年,不正常的人情风之所以滋生蔓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少数干部也在无事请客整酒,在某种意义上讲,党员干部整酒请客,既败坏了党风,又带坏了民风。因此,抓好乡、村干部队伍和农村党员的管理,让他们带头移风易俗对整治农村整酒歪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4 疏赌结合,制订领导、一般干部、党员、群众红白喜事的管理办法

如提倡干部去逝开追悼会,举办集体婚礼,制定对喜事奖励的办法,规定喜事操办的范围和规模等。对普通群众要把村民整酒行为同农村的各种扶持补助等优惠政策结合起来,形成村规民约,如评选文明户、危房改造、农村低保等,一旦违规整酒,即实行“一票否决”,取消享受资格。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引导,为农村遏制“整酒”风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全社会形成合力,解决农村风俗问题,逐渐形成文明节约健康科学的风俗习惯。

作者简介:申育林(1964—),女,湖北随州人,本科,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下载关于新仓农村发展问题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新仓农村发展问题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问题思考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思考西航港街道办事处 朱礼学一、房屋与宅基地确权主要存在的问题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和探索,西街办在大力......

    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和思考2011

    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调查与思考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农村文明与富裕的基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深......

    关于农村彩礼相关问题的思考

    关于农村彩礼相关问题的思考 [内容摘要]农村彩礼问题由来已久,虽然《中华人和共和国婚姻法》以及《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对彩礼问题作出了相......

    关于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农村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央连续出台政策,指导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在全国各地取明显成效,......

    关于农村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调研题目:关于农村产业发展的 几点思考 调研时间:2015年9月15日 调研人: 殷开鲜 关于农村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1 发展农村产业是解决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大事。如......

    农村集贸市场现状及发展思考

    农村集贸市场现状及发展思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集贸市场在搞活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与城镇建设相比,农村集贸市场无论是在硬件建设,还是规......

    农村客运现状发展思考

    农村客运现状发展思考2007年底以来,我县以交通部加快发展农村客运和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为契机,在省交通厅、省运管局和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通过培育......

    关于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思考

    关于发展农村村市场经济的思考郭绍扬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把农村经济逐步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既是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