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农村报纸市场推广因素分析思考(共五则)

时间:2019-05-12 19:2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制约农村报纸市场推广因素分析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制约农村报纸市场推广因素分析思考》。

第一篇:制约农村报纸市场推广因素分析思考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报纸2000余种,然而,其中直接服务于占全国总人口70%的农民的报纸仅有四五十种,千名农民平均拥有不到l份报纸。在这仅有的四五十份农村报中,只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南方农村报、大众报业集团的农村大众报等为数不多的报纸发行量尚算可观。由此看出,时代发展到今天,我国的农村报依然处于最基本的经营发行量阶段,如

何扩大发行量,依然是值得农村报同行认真研究的课题。

究竟哪些因素影响农村报的市场推广?笔者下面结合南方农村报和农村大众报的实际情况来做分析探讨,以供业内同行作参考,为农村报大家庭的发展壮大提供经验借鉴。

高质量的报纸内容是市场推广的根本

农村报的主要目标受众是农民,而农村、农民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报打开市场比都市报要困难得多。从农村报的订阅量、读者群来分析,农村报的核心受众群相对较小,还存在着较大的潜在受众。报纸拿什么来巩固原有受众群,吸引新的受众呢?这就是持之以恒地刊发满足读者需求的高质量的内容。

1.强化实用性,做农民的致富向导

笔者通过多区域、多受众的询问、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报的受众阅读报纸主要呈现出一种工具性使用状态。抓住这一点做文章,农村报开拓市场就大有可为。

专刊是目前大多数农村报强化其实用性的方式之一。徐州师范大学教授刘行芳在2007年“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论坛”上指出,涉农媒体“要大量传播经济信息、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专刊信息量大,内容集中,针对农民需求开设专刊,是吸引受众、抓住受众行之有效的举措。

南方农村报的6个专刊是水产、畜牧、水果、蔬菜、作物、车市,内容涉及实用技术、市场行情等农民最需要的信息。除了这些固定专刊外,南方农村报还以专业增页的形式创办了《养殖宝典》和《兰花宝典》,内容贴近从事养殖的农民及种植兰花的花农,深受读者的欢迎,广告客户也很感兴趣。据南方农村报主编陈永介绍,待时机成熟,他们还将继续对受众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沿着专业的路径创办《花卉宝典》、《水果宝典》、《蔬菜宝典》等专业增页。

农村大众报现在共有4个周刊,分别是农资周刊、消费周刊、畜牧周刊、果菜周刊,以及国内唯一正式出版发行的每月一期的《兔业信息》(每个月的第二个周一出版)。编辑部还将结合读者的反馈因时制宜地不断调整版面内容设置,使之与读者需求、市场变化同步,更好地满足读者对技术、信息的需求。

2.强化贴近性,做农民的政策向导

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报纸?答案是,通俗易懂、贴近农民生产实际、生活实际和心理需要的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报纸。我们可以肯定对于像南方周末这样以“在这里,读懂中国”为理念的报纸,农民是不感冒的。农村报首先应该因地因时制宜设置版面,力争做到融信息性、实用性、休闲性于一体,兼顾读者的多元需求。在这一点上南方农村报的版面设置比较合理科学。它每期的16个版面,包括要闻版、评论/读者之声、人与法、农村财富、文化室、读与写、彩票/漫画7大部分。这样的内容配置切实实践了它的“专门为农民说话,专业为农业服务”的办报理念。相对于南方农村报,农村大众报的版面设置就显得单薄一点,这也是农村大众报今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农村报除了内容上要贴近农民外,还要在语言上下工夫,在版面上下工夫。文绉绉的学生话、冠冕堂皇的官场腔,农民不愿看,也看不懂,他们需要的是真正的“白话”语言,一看就懂。这两家报纸在语言的通俗易懂上都做得比较不错。从版面上看,南方农村报的彩色版面更容易抓住读者的眼球。

农村报强化贴近性,还需要在加大内容的深度上做好文章。当前的媒体发展状况决定了农村报的新闻版如果还以传统的5w形式来做新闻是远远不够的,读者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权威解析。拿新农村建设来说,读者不仅要知道这项政策,而且还要知道这项政策出台的背景原因、执行情况以及未来前景等更深层次的信息,这就需要报社充分利用自己拥有的记者、编辑以及联系的专家等资源,从农民的立场去考虑,去做最新、最快、最全面的解读,成为农民的政策导师。南方农村报2007年终专题“涨声响起”可谓是这一年中对深度解析最好的诠释,这一期对与农民利益相关的包括化肥、农药、饲料、兽药、畜牧、水产、种植、生活开支、建房等各个领域的“涨”字都做了详尽的解读。

活动营销可以塑造报纸的良好市场形象

传媒的品牌营销,就是通过不断塑造一个媒体及其产品在受众心目中的品牌形象,逐步提高并巩固它在受众中的公信力、影响力、忠诚度和美誉度,从而达到提高媒体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目标的过程。①广告和公共关系是媒体宣传自己、塑造自己良好形象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一张农村报,做公共关系要比做广告更有优势。因为对农村报来说,延伸服务仍是一座有待挖掘的富矿,也是最迅速吸引农民注意力的方式之一。我国农村、农民的现实情况决定了农民报在这方面大有作为。最近几年南方农村报和农村大众报大打延伸服务这张牌,在受众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2007年,农村大众报联合有关部门组织了“农村大众报·服务新农村畜牧专家讲坛”活动,深入畜牧业发达的乡镇,免费为广大养殖户、养殖场负责人、基层技术人员,以及兽药、饲料经销商授课,分

析市场、传授知识、讲解技术、答疑释惑;还利用拥有的专家资源,在城里举办庄稼医生、农资营销员等多种形式的新农民培训活动。此外,利用多种机会,参与大型活动,如积极组织记者采访报道寿光菜博会、烟台果蔬会等大型农业展览会,借力全面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最近几年,农村大众报每年都举行读者自费订报有奖活动,对自费订阅报纸的农村养殖户、种植户和其他读者进行奖励……这一系列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处于中国媒体环境开放最前沿的南方农村报组织的公关活动,比农村大众报更加丰富多彩。自2005年起,南方农村报联合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等学术机构主办“南方农村报·中国农村发展论坛”;2006年4月,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签署协议正式成立南农实验课题组;与广东省委党校县处级培训班举办“南方县域经济论坛”;还举办了“农民最喜爱的粤版图书”、“农民最喜爱的肥料产品”评选……②这些体现“服务农村经济、维护农民利益”宗旨的活动,大幅度地提高了该报的知名度,使之迅速成为农村报界冉冉升起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第二篇:浅谈制约农村篮球运动发展因素.

浅谈制约农村篮球运动发展因素 宿松县隘口初级中学吴纪安

谈起篮球运动,人们就会想到国内的CBA甲级联赛,更不能不想到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NBA职业联赛,那如影随形般运球技术、雷霆万钧的扣篮、行云流水的进攻……让所有喜爱篮球运动的球迷过足了球瘾,大饱了眼福。其实,从中国的篮球联赛甲A、甲B来看,篮球不是属于农村的一项运动,而是城市的“专利”。一个地区篮球运动的发展是和该地区工业化、商业化发展程度成正比的,农村从人口居住环境、聚居方式等与城市有很多不同之处,农村没有林立的高楼、发达的交通、繁华的商业、通畅的信息和高度发达的传媒,而上述一切又是现代篮球生根、开花、结果的沃土。与城市相比,现代篮球运动在农村的发展缺少了以下多个特有的条件。

第一,不具备必须的场地设施。

要开展篮球运动就必须多多少少地建一些体育场馆,这样才能吸引一些打球的人,打球的人多了,运动自然就开展了。但是,就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村乡镇也不具备真正符合标准的篮球场,多数的农村中小学几乎连一边像样的操场也没有,有的学校所谓的篮球场其实就是一块平地、几根粗糙立柱外加两块破烂不堪的木板,再加上一个锈迹斑斑的铁圈圈。就是这样的球场也常常是农忙时的晒谷场和农闲时的放牛场。有的学校十多个班级近千名学生,六、七十个学生一个班,教、寝室的问题都没有很好地解决,哪里还有心思去建什么篮球场?况且中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寸土寸金,一

些人口稠密的地区人均土地占有量不到0.1亩,而建一个篮球场至少得耗去0.6-0.7亩农田,在此种情况下想要多建些球场,确实存在很大困难。

第二,不具备深厚的商业氛围。

体育是一项产业。篮球也不例外。现代篮球运动总是与商业、经济等字眼联系在一起。篮球运动之所以吸引人的重要原因是,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商业头脑灵敏的商家、企业正是看上这一点,出钱、出物资助篮球事业,以篮球的兴旺带

动企业的发展,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应具有诸多前提条件,例如交通便利,人们有足够的消费承受能力,愿意为篮球付出,心系篮球等。商家、企业才能借篮球活动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而上述的种种条件,又正是农村比城市多出的劣势,即使把看球赛真当作一种大众消费方式的话,在农村就显得有些超前,在农村,人们根本没有此种需要,就是有也是极少数;假若真有一天,在农村举办一次较高水平的篮球赛,场面也一定很冷清。我想,就是免费让商家摆上几块广告牌作装饰,商家也懒于参与。

第三,不具备发达的通讯传媒。

篮球运动的普及和兴旺,我想与媒体的参与分不开的。球迷要知道赛程安排、比赛的结果,要争长论短,要了解“内幕”趣闻,这些都给媒体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在休赛或比赛的季节里,一些球星能在各地的报刊、电视上叔叔亮相,有些媒体乐此不疲地提供版面或时段,这样就自然地形成了一个篮球信息买卖市场。而我国多数农村通讯传媒发展速度比城市慢了许多,一些报刊在投递的时间和速度方

面与城市相比就成了“卯吃寅粮”了,想当年日本动画片《灌篮高手》在京、沪两地播出,引发了当地各中小学生篮球“热”,而时隔多年的农村学生对《灌篮高手》仍是一问三不知。

第四,缺少闲余时间和锻炼意识。

农村的村民居住、生活方式与城里有些不同。村民是以农业生产为职业,大多以血缘关系聚在一起,他们有共同的生活空间,也有共同的话语空间,农忙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余时间也是走家串户、探亲访友、谈谈天、唠唠嗑、打打牌,一部分人认为打球不如打牌“爽”,觉得打篮球进行体育锻炼与他们没有多大的关系,更有甚者对自己的子女打篮球参加体育锻炼都反对,认为是既劳身又伤财,是不务正业的表现。还有一些部门分管的领导,通常是“很忙”没有时间过问农村乡镇或学校的篮球活动开展情况,就是有时间也是当一下“钟点工”、“临时工”,而且一些农村学校的负责人也这么认为,学生是来学校学习文化知识的,篮球打得好有什么用?中考、高考又不能加分。少数学校为对付中考、高考,毕业班的体育课都让别的学科占用了。有些学校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干脆准备了两份课程表。

第五,缺少资金的投入和扶持。

篮球运动是产业是经济,但是一种大众消费,由于多方面原因,国家对农村篮球运动的发展投入很少,一些县乡虽然每年以这样“杯”那样“杯”组织几次比赛,但参赛的球队也不多,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观众自然很少。多数县市对农村的篮球活动投入几乎为零,而组织一次真正的县级或市级农民篮球赛或者是学生篮球赛更是“千年等一

回”,致使一些篮球传统项目学校也是名存实亡。难怪中国篮球协会当初开展跨世纪的“小篮板工作”也只面向一些大中城市,而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校则成了被篮球遗忘的角落。

综上所述,要解决制约农村篮球运动发展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增加对农村体育设施投入,让村民在闲余时间有一定运动场所。其次,大力扶持农村的乡镇企业,使其逐步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并有一定竞争实力的企业,以此增加地方财政的税收,借篮球活动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的必要。第三,是加大对农村的交通、电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让农民获得更快的致富信息,从比较繁重琐碎的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闲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参与篮球活动。第四,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更新学校领导人的办学理念,彻底转变办学观念,真正懂得一个学校如果缺乏体育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让占总人口80%以上有着近10亿的中国农民逐步觉得篮球也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自学地参与到篮球运动中去,为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添”砖加“瓦”。

第三篇:制约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的因素分析

制约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的因素分析 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是各级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和落脚点,也是各级组织执政能力大小、强弱的直接体现。当前,不少地方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应有的权、责、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此,我们必须客观、全面、深入地分析制约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的各种因素,号准脉搏,找出症结,并对症下药,切实加以解决。

其一,债务包袱沉重,无钱执政。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债务数额巨大是一个普遍现象,不少地方是镇镇有外债,村村都欠钱,有的地方镇平外债过亿元、村平外债过百万元。虽然各地想尽千方百计化解债务,但由于大多数地方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在税费改革后缺少税源,缺乏化债的有效手段,债务像一座大山压在农村基层组织头上。我们在农村基层常常可以看到:债主经常如影随形的缠访主要领导,锁闭办公大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有的甚至以人身安全相威胁,基层组织对此苦不堪言。化解债务需要钱,发展经济需要钱,为群众办好事需要钱,保证正常运转需要钱,简言之,有财才有政,钱从何来?这对于“乞丐政府”(一位镇委书记语)来说,是无法解决的事情,因此,不少基层组织度日如年,该办的事情办不了。其二,综合素质不高,无能执政。一些基层干部知识陈旧,思想观念落后,领导方式、方法墨守陈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时常感到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对上级安排的工作茫然不知所措,对人民群众的要求无办法、无思路、无能力解决,这部分人直接影响了整个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的正常发挥。

其三,宗旨观念不强,无意执政。由于基层条件差、待遇低,加上少数基层干部不注重世界观改造,价值观扭曲,信仰迷失,宗旨观念淡薄。在长期与百姓打交道过程中,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把自己混成了普通百姓,甚至连一般群众也不如,成了群众的“尾巴”。要么一天到晚牢骚满腹,说是道非;要么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要么敷衍塞责,欺 上瞒下;要么狐假虎威,鱼肉乡里;要么能捞则捞,腐败堕落。如此等等,根本没有执政理念和执政意识。

其四,疲于应付矛盾,无力执政。当前,经济转型,体制转轨,改革进入深水区,是矛盾的多发期、凸显期,农村各种矛盾更是层出不穷,并呈现多样性、反复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像占地折迁补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债务纠纷、辞退民师及老武警上访、乡镇企业改制后职工安置等深层次矛盾越来越集中,越来越突出,群众为此上访、缠访不断,基层干部长期疲于应付此类事件,导致谋发展抽不开身,搞招商出不了门。

其五,考核检查过多,无心执政。现行的县乡体制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将各种经济发展任务和财税利润指标从县到乡镇,层层分解下达。而完成这些任务和指标是评价每个组织和个人的“政绩”的主要标准,进而与干部的荣辱、升迁“挂钩”,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压力体制。在这种压力下,基层头顶着计划生育、财政税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工作等“一票否决”的悬剑。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过细的“针孔”根本无法穿下如注的“粗线”,与此相对应的各种检查、评比让基层应接不暇,多层检查、多头检查、多重检查屡见不鲜,基层的心思都用在应付检查上。

其六,权责不一致,无权执政。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政权组织,面对的是具体的农村工作,担负着社区综合管理的重大责任,但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却没有与责任相适应的权力、职能,有责无权,有责无职,往往要办的事无力办成,要解决的问题无法解决,像干部任免、经费支出、驻镇部门单位的指挥等行政权力无一不在县及县上以上政府及职能部门手中,甚至是乡镇机关负责提供财政经费的财政所工作人员的人事权和工资确定权也被其主管部门占有,财权与事权极不相称;更重要的是现阶段我国制定的部门行政管理法规,多数没有把乡镇一级政府作为行政执法主体,如《水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相关行政部门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工作,类似这样的部门规定包括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政处罚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环境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都是规定县级以上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门作为行政执法主体,造成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乡镇政府面对辖区内每天发生的大量事务和问题,却无权做出施政的快速反应,被动地等待上级主管部门来处理,使代表国家行使乡村管理权的乡镇政权缺乏应有的行政权力和指挥权威。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的提高,因此,必须有针对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切实提高基层组织执政能力。

一是多渠道、多途径化解基层债务。基层组织要切实把加快发展当作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广开财路,广聚财源,通过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来化解债务,进而化解干群矛盾,搬掉阻碍发展的大山,取信于民,轻装上阵谋发展。同时,上级政府也要负起责任,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按照立法成本的支出和民事责任中的过错原则,谁决策,谁负责,是谁的责任谁负,不能什么都压在基层组织头上,因体制及政府决策失误等原因而产生的债务,理应由上级政府承担。

二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加强学习,增强宗旨观念,提高执政能力。以中央提出的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通过党性宗旨观念教育,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提高思想觉悟,摒弃腐朽落后思想,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真正从理论上提高执政修养,深化对执政意义的认识,增强为民执政、“执好政”的主动性和紧迫性,为执政打下过硬的“理论基础”;要切实加强对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的学习,刻苦钻研业务,尤其要针对基层现实,掌握一定适用的科技知识。通过学习,及时研究和把握本地发展的态势和方向,为执政打下“科技基础”;要学习政策,吃透“两头”,对上级党组织的相关政策悉心研究,同时,对本地各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要掌握大量详实的第一手材料,做到心中有数,为执政打下娴熟的“政策基础”。通过学习做一名适应新时期、适应新形势的农村基层干部。

三是统筹兼顾,把握执政技巧和领导艺术。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干部都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学会弹钢琴,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对工作要能分轻重缓急,掌握运用时间的技巧,既要深入群众解决当前基层各种矛盾,又能抽出时间谋发展,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四是规范减少考核评比,积极支持农村基层组织自主执政。上级组织要规范各类考核、排位,精简检查、评比,尽量少牵扯基层的精力。不得动辄要求基层主要领导参加某个活动,参与检查陪同,并不得以此作为考核的依据。各类针对乡镇的检查评比和学习培训活动,以及形形色色的会议和文件,要有明确的规范。把发展的自主权交给基层,让农村基层组织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符合当地特点的发展项目,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其自主性。

五是科学定位基层组织职能,明确职责。搞好职责界定,必须规范基层组织工作行为,明确基层政府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让乡镇做到心中有数,不瞎闯乱干。应根据“职责一致”原则,让基层组织在“越位”的地方“归位”,在“错位”的地方“让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扮演好其应该扮演的角色。要注意理顺各种管理职能,根据基层的职责来设立内部机构和岗位人员,因职设事,因事设岗,因岗设人,不必过分强调上下对口,上下一致。把基层不该承担的责任卸掉,使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彻底改变“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职责错位。

第四篇:对新形势下制约农村学校发展因素的几点思考

对新形势下制约农村学校发展因素的几点思考------“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发展模块”学习体会 学习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规划与提升计划》、《新课程背景下校长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等专家讲座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入、农民对学校期望越来越高、学校生源日益减少的今天,农村学校怎样才能生存、发展?

通过这几年农村小学校长的亲身体验,我觉得制约农村学校生存、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育公平问题

长期以来,城区学校占据着绝大多数的优质教育资源:政府的政策向他们倾斜,政府的资金向他们投入,优秀的教师优先分配,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更是将教师培养培训、评先评优晋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之类的指标向他们倾斜……所以,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城区学校都要比农村学校强十倍、百倍。正因为如此,才导致大量农村生源流向城区学校,形成城区学校生源爆满,农村学校难以为继的现状。农民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和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到优质教育,这是他们应该享受的权利,是无可厚非的,关键是我们的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关注农民的要求,关注、支持、扶助农村学校的发展,想方设法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一是资金投入要公平。现今,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都热衷于搞所谓“窗口校”、“示范校”,实际上是在人为地制造不公平。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的人事管理上要公平,不能把优秀的干部和教师总是往城区学校调,这样做既削弱了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又造成了农村学校的不稳定。很多农村学校的领导之所以不愿意花气力、投财力培养教师,原因就在于辛辛苦苦培养的教师最后都成了“飞鸽”。当然,这也是与农村学校待遇低、负担重,留不住人分不开的。农村学校“待遇低、负担重”说到底还是一个教育公平问题。所以,我认为教育公平问题是制约农村学校发展的“瓶颈”,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从主观上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否则,不仅谈不上发展农村教育,还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二、领导班子素质问题

有了政府的重视和投入,没有一个高素质的学校领导班子,学校的发展也是不可能的。首先,这个班子的成员——尤其是校长,必须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学校的发展当作自己的职责,去时刻谋划;其次,这个班子要是一个团结的、有上进心的,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班子,在学校的发展上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第三,这个班子的成员应该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不墨守陈规,不固步自封,也不妄自菲薄,能自强不息,有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第四,这个班子还要有较强的管理和组织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第五、这个班子应在政治上具有先进性,班子成员要有一定的政策水平,不能等同于普通老百姓……只有有了这样一套班子,才会有一个科学的学校发展规划,才有可能实现学校发展规划。目前,农村学校领导班子整体素质还偏低,学校干部队伍职数过多,部分人观念落后,使办学的凝聚力、向心力消弱。

三、教师队伍素质

任何时候,教师都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学校要发展必须依靠教师。教师群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而教育教学质量则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历来比较薄弱,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不能老是怨天尤人,也不能等、靠、要,而应该加大自我学习和培养的力度。在当前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农村学校的教师与城区学校的教师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农村学校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多形式、全方位、不间断地加强对教师各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是当前农村学校培养教师的有效途径。学校校长对本校教师的素质提高应担负起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校长要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上升到学校生存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要彻底抛弃那些“教师发展是教师个人的事”、“培养好了又跑了,不划算”等错误观念,想办法尽可能多地培养并留住“永久牌”教师;其次,校长应舍得花财力、人力、物力培养培训教师,宁可在其他方面省一点,也别在培训教师上抠一分;第三,校长和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要做提高自身素质的楷模,带头学习、反思、研究,同时要甘心情愿地为教师服务,做他们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

四、评价制度改革

评价具有极强的导向功能,有什么样的评价指导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评价制度和标准,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评价结果。长期以来,无论是对城区学校,还是对农村学校,都是运用的同一套制度、同一个标准、同一种模式来进行评价的,结果是优质教育资源丰富的学校是越评越好、越评越强,农村学校是越评越差、越评越弱,这种只重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激励和发展功能的评价制度对农村学校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应建立起对不同学校的分层评价体系,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将“发展性原则”作为评价的最关键性原则,同时,评价不能再仅仅以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来判定一所学校一切工作的优劣,应树立起“全面评价观”。

影响农村学校发展的因素很多,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去抓。上述四个方面的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到两个作为突破口,坚持不懈地抓好,从而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使农村学校真正走上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

2007年7月6日,我们武汉科技大学的十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湖北通山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参观了当地的石料加工厂、和农民伯伯一起下地干活……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在大畈镇小学与同学们度过的那一天。

大畈镇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而大畈镇小学就坐落在镇子的中央,我们来到学校的时候,在离很远的地方就看到门口有几张很大的红纸,走近一看才知道原来是大畈镇中学今年中考的情况,走进学校,就看到了一群在玩耍的孩子,他们很无忧无虑的,看到我们的到来,马上就围了上来,要带我们去他们的教室,在被他们拉的过程中,我环顾了一下学校的操场,很小,而且操场中间的草也没了,在旁边竟然还可以看到一只羊,我又看了一下教学楼,在教室门口还有晾衣竿,原来这栋三层的教学楼还是老师住的地方,只有一楼是学生的教室(这是我们后来了解到的)。

走进教室一看,我不禁吓了一跳,这里他们用的桌椅都很旧了,凳子看上去就象一坐下去就会断似的……孩子们都很活泼,他们好奇的问这问那,一点都不怕生,然后我们给他们上了一堂堂很有趣的课,跟他们一起玩成语接龙、一起唱歌……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一天。

晚上回到住处,回想起当天的事,我很快乐,但是也感到了一丝伤感,因为当我问他们碰过计算机没的时候,他们都在摇头,只是说见过……还有很多很多事……回到家后,我想:是不是中国所有的中小学都是这样呢?中国的中小学又存在哪些问题呢?我结合调研情况,也查了一些资料,发现问题有以下几个:

现状一:教育教学资源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仅占GDP比例的2%。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的几乎是微乎其微,有的地区甚至是零。由于经费的严重短缺,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小学,甚至连老师办公用的笔墨纸张这些必需品都无法提供,有的学校穷得连电灯都不敢开。其次是教学设备的奇缺。在城区中小学校竟相购买多媒体、液晶投影的时候,一些偏远的农村小学教学用的直尺、三角板还要靠老师自制;当城市五、六岁的儿童在网络世界游刃有余的时候,在农村一些十五、六岁的的姑娘、小伙想看到一本心爱的课外书竟难于“神舟飞天”。第三是师资力量薄弱。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长期不向其注入“新鲜血液”,有的乡镇村级小学甚至没有一个正规中等师范毕业生,偶尔安排一、二个,权当支教,不出两年就被调往城区或是乡镇中心中学、中心小学,留下来的全是些百分之百的“老民办”。这些教师,有的教书几十年,甚至没有走出校门听过一节公开课,加上交通的不便,信息的闭塞,他们的教学方法,知识结构,早已不能适应现时代的需要。

现状二:中小学校布点极不合理。

据了解,以前一个村就有一所小学(多的达二至三所以上),一所初中,一个乡就有一所高中。而现在,几个村一所小学,一个乡才一所初中,一个县仅三、五所高中。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人口居住分散,交通十分不便,农村占国土面积80%以上,决定了农村教育空间的广袤性、复杂性和学校布局的分散性。因此,农村中小学过于集中,数量过少,势必会导致适龄儿童不能按时入学,引起中小学生大量辍学。

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几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初中升学率,小学毕业年级会考优秀率、合格率,中小学非毕业年级凭调考成绩进行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黄猫黑猫,考得高分是好猫”。镇上的小学老师早上6:30就赶到学校(远道的学生5:30就得起床),一直忙活到下午6:00才会收起备课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往家里赶,一天工作达十多个小时。在初级中学,初三年级的老师负担更重,由于学生大多住校,早晨5:30天蒙蒙亮,老师就要早起下班辅导,晚上还要辅导到10: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老师们明知这样做只能是事倍功半,劳而无功,可是谁又能保证自己不这样做就能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呢?一句话,随大流,这样,尽管自己辛苦点,但总比挨领导批评强。

现状四: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从容和支持。有例为证:某校初一年级十三岁的学生张华(化名)在与同村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明(化名)一起玩纸牌时发生矛盾,回家后告诉母亲,其母亲竟说:“搞不赢就毒死他。”没想到,三个月后的一天,张华果真将拌有毒鼠强的饼干在趁人不备时放入陈明家中,致使陈明兄妹三人当即中毒身亡,制造了震惊全国的灭门惨案。公安部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收缴、销毁毒鼠强正是由引案引起的。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让人更为忧虑的是,一些学校的品德教育课形同虚设,长期被挪作它用,再加上地处偏远,无德育教育基地,无相关管理机制相约束,一度放任自流。

现状五: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统计,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无学可上的孩子,有的甚至是未成年人,便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发展和壮大农村经济,让亿万农民过上小康生活,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这一现状是关键。

还有一个来自审计局的报道报道:最近,我们到农村中小学进行财务审计时,发现不少学校教育资源闲置现象十分严重。偌大的校园里面没有几个学生,显得冷冷清清;操场上长满荒草;空闲的教室年久失修,门窗破旧。有一所农村中学,整幢综合大楼几乎完全闲置,污水横流,老鼠穿行其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简直难以置信。

据了解,目前农村中小学的资产闲置率一般都在30%左右,少数地方甚至达到40%--50%。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近年来,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使得农村中小学生源不足。二是城区学校抢走了大批农村生源。一些城区“重点”学校依据地理条件和师资力量优势,借办“实验班”为名招收农村学生,收取高额入学费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而农村学校则是雪上加霜,生源大量流失,教师人心浮动,教学质量急遽下滑,形成恶性循环。三是地方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认识不足,对教育资源缺乏有效调控,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浪费。四是缺少财政支持。农村学校缺少发展资金,单是发放教师课时津贴和交纳“三金”已很困难,更谈不上维护和更新教学设施,改善教学环境了,难以吸引学生前来就读。

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怪现象:城区不少学校生源爆满,校舍紧张,农村学校则是门庭冷落,资产闲置。农村家庭要想供养一个孩子到城区读优质学校,需要缴纳高额的入学费用,无形中大大加剧了农民负担,而且造成孩子之间的相互攀比,给他们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这只会让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于有钱人家的子女,人为造成教育不公平,同时也使得农村教育大大滞后于城市教育,长此下去,必然会影响新农村建设,阻碍城乡协调发展。

怎样解决农村教育资源闲置的问题呢?笔者认为:首先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坚决查处乱办班、乱收费行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从源头进行治理。其次,政府应合理规划,对现有农村学校重新布局,集中人力物力办好农村优质初中和小学,缩小与城区学校的差异。第三,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经费投入,增强学校自身“造血”功能,让有限的教育经费更多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以达到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目的。让老百姓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义务教育,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这些都是农村中小学存在的问题,那么怎么解决呢?

对策一:党和政府要把农村中小学教育视作扶贫农村,引领亿万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最佳途径。首先,国家要逐步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经费投入,要改变拨款方式,变通拨款途径,同时要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严防中间环节的克、拿、卡、要,确保专款专用,并且还要力保各校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其次是要改变那套“年终慰问式”扶贫模式。近年来,我们欣慰地看到,社会上一些知名企业家、热心人士,热衷于救助农村贫困大学生,有的甚至从小学起跟踪资助,直至大学毕业。经验表明,一个农村贫困家庭在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后,这个家庭不出三年就会自然摆脱贫困,这为我们的党和政府如何扶贫农村指明了方向。第三是国家要有计划地逐步取消农村中小学收费制度,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地受完义务学段的教育。第四是国家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拨专款用于农村中小学在职教师的岗位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业务素质。

对策二:因地制宜地合理布点农村中小学校。在农村一些偏远欠发达地区,我们要尽量采取接近于送教上门的形式,把学校办进村子里,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便利。因为越是偏僻,孩子辍学的几率就越大,我们如果长期不予以重视,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这些地区的人口素质恶性循环,从而成为制约其地区经济发展的障碍。尤其是在地广人稀的西部地区,有的人祖祖辈辈都没走出过大山,党和政府如果不办学上门,恐怕他们中很少会有人主动将孩子送往遥远的山外。

对策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教师“减负”。在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由于受计划生育的影响,生源逐年减少,教师明显富余,于是一此教育行政部门就将教师下岗同教学质量紧密联系起来,广大农村教师因担心自己本就来之不易的“铁饭碗”砸在质量上,不惜起早贪黑长时间同学生泡在一起,致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一些学生由此产生厌学、逃学的现象。有的教师生怕下岗,便以透支身体健康为代价,长期自主加压,延长工作时间,更有甚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据调查,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由于担心教学质量而整日吃不好睡不香者大有人在,尤以45岁左右中年教师最为突出。此外,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半边户”(夫妻只有一人有固定工作)由于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个人收入有限,他们往往身心俱疲。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落实人文关怀,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减轻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为在广大农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铺平道路。

对策四: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的重要时期。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抓紧这时期的德育工作,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社会生活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正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致使现阶段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一时无所适从。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藉此东风,各地农村中小学校,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育的全过程。与此同时,要加快农村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充分利用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深入研究农村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积极改进农村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社会、学校、家庭等诸方面要紧密联系起来,努力营造出宽松、和谐、愉悦的德育教育环境,为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创造良好条件。

对策五:深化教育改革,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局面。

1、农村中小学教育要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国家要着力改革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一些体现农村教育特点的实用性课程,使之在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普及高中教育是当务之急,这也是我国国情的必要。在全国城乡普及高中教育一方面使所有孩子都有书读;另一方面可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稳定社会秩序。

3、大力兴办农村职业高等教育,为农村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前景。目前,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格局致使绝大多数农村落榜青年不得不回乡务农。回乡的他们被人戏称为:“种田不如老子,养鸡不如嫂子”。读了十多年书,没有一技之长,成了他们最大的遗憾。改变这一现状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国家要大力兴办农村职业高等教育,为广大农村青年创造深造机会,使得他们都能学有一技之长,学成后又能回乡带富一方。

9月6日下午,尽管开学工作很忙,我还是抽空去参加了民进杭州市委会召开的“城乡结对和品质教育”专题座谈会。参加会议的都是杭州民进教育界的精英,有中小学校长、特级教师、骨干教师、教研员等,我们民进是由教育、文化、出版等界别知识分子组成的社会主义参政党,尽管近来也发展了不少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成功人士,教师仍然是其中的大头,杭州民进的情况更是如此,教师大约占了70%以上,教育自然也成了民进参政议政的重要阵地。这次座谈会一则是为了庆祝第23个教师节,表达对杭州教育界所有民进会员的节日问候,另则也是为杭州民进今年的参政议政调研课题“杭州市中小学校城乡结对对策研究”收集一些素材,作一些观点和思想储备。

城乡二元结构一直是困扰我国发展的一个瓶颈,也是新一届政府着力破解的一个难题,只要你去城市走一走,再到农村看一看,就不难发现,两者在经济、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显著差距。去过西方发达国家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它们的城乡差距几乎为零,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城市发展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越升,从表面看已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十分接近,但农村的差距仍很明显,我想,这也是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意所在。我有这样一个想法,不知道对不对,我认为考量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不是视其城市的发展水平,而是看它农村的进步状况,一个社会的品质,不是视其顶端的生活质量,而是看它底层的生活境遇。

我国城乡中小学教育的差距是摆在那里的,硬件设施不说,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师资水平等方面也有天壤之别,因为教育事关未来,均衡城乡教育发展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一个战略被提了出来,城乡学校结对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了近来教育界的一个新鲜事物。但只要你参与其中,你就会发现,眼下的结对,形式单调,内容贫乏,效果不佳。现在在做的方式大多是赠送一些城市学校淘汰下来的设施设备,派几个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开几堂示范课,作几个讲座,仅此而已。农村学校目前在实行的一套东西,是基于其现实的环境,有其合理性,把城市这套东西搬来,可能水土不服。城里来了一批领导和教师,无私地来帮助我们,农村学校自然不敢怠慢,要盛情款待一番,以体现农村人的好客,这样一来,结对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成了农村学校的一个负担。我有一种自觉,似乎目前的城乡结对已成了一种时尚,成了一种运动,成了领导和校长的政绩,据说有的城市学校接受各级政府部门指令,结对了十几个农村学校,其中的浮夸不言自明,其实,大家看中的并不是城乡学校结对的实际效果,而是为了名分,出于宣传,在这种动机和心态的驱使下,搞形式、走过场是肯定的,结果是,大家心照不宣,各取所需,一阵热闹过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劳民伤财。

我所期望的支持农村教育的方式,不是靠运动,不是靠号召,不是靠发动,不是靠觉悟,也不是一所学校的一时兴起、一个教师的一时冲动,而是通过制度设计,从制度上保证农村教育的长远发展。拿师资来说,明眼人都知道,农村教育的一大症结是缺乏优秀教师,好教师不愿意去农村,相反,农村的好教师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还在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虽然城市教育行政部门也出台了城市教师评特级教师,必须有一年的下乡支教经历的政策,但实行起来困难重重,最后纷纷落空。

我设想,如果我们在制度设计让那些去农村任教的教师得实惠,有好处,教师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理性地选择去农村任教,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我们希望的长效机制。方法一,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大幅提高农村教师的津贴,提高到能够吸引城市教师舍弃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到农村从教的程度,众所周知,现在城市教师的收入大大高于农村教师,事实上,两者的国家工资相差无几,差就差在岗位津贴上,城市教师有很大一块岗位津贴,该部分甚至超过国家工资,而农村教师则没有这部分津贴;方法二,延长农村教师退休年限五年,允许农村男65岁、女60岁退休,一则可以缓解农村教师紧缺,二则可以增加农村教师吸引力;方法三,农村教师子女报考大学可以享受一定的降分优待,很多优秀农村教师流向城市,主要是为了子女的前途考虑,如果能够推出农村教师子女报考高校的一定优惠政策,就可以留住相当一部分农村优秀教师;方法四,每年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教坛新秀等评比必须有相当比例从农村教师中产生,你想做长子里的矮子,还是做矮子里的长子,自己定夺;方法五,推出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的优惠政策,除了享受高水准的农村任教津贴之外,允许他们在农村工作几年后回归城市;方法六,制定鼓励城市退休教师到农村继续任教的政策,在城市教师中,确有相当一部分身体尚好、教育经验丰富、愿意过乡野生活的人,到农村任教,发挥他们的余热……。

斯密在《国富论》中就曾经作过以下精彩表述: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商和面包师的仁慈,而是出自他们利己心的打算。的确,我们设计一个制度,推出一项政策,如果能够考虑到当事人的利益,让当事人在反复权衡、不断比较中能够朝我们期望的路径发展,这项制度或政策才有生命力,毕竟在事关每个个体切身利益的大事上,他们都会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作出理性的选择。

第五篇:制约农村远程教育发展的因素

制约农村远程教育发展的因素

长期以来,在我国农村,经济欠发达、教育基础薄弱,教学资源的匮乏和教师整体水平不高使课堂教育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案满堂灌”的状态。自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我国1亿多农村中小学生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规模最大、受益人群最多的信息化工程,抓好农远工程,加强教学资源的应用工作,抓好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农远工程的作用,能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现代远程教育是一学生和学习者为主体,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传播媒体,运用图像、文字、动画、音频和视频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互式网络教育方式。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地域限制,使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在网络上学习。能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使优秀教师、优秀课程能为全社会的学习者所共享,使受教育者可以得到更多的、更好的受教育机会。远程教育是开放式的教育体系,为知识经济时代终生教育、终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种种矛盾和问题。而且这些矛盾和问题日益尖锐化,已成为现代远程教育实施和发展的障碍。将直接影响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的效果。

存在问题:

1.部分学校领导对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能力不强,认识不高。

2。经费投入不足:学校远程教育所需的运行资金不足,部分农村教学点无力置办电脑、多媒体教室、光盘放像设备等,有限的多媒体设备及光盘放像设备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远程教育需求,制约了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工作的开展。

3.技术力量薄弱:很多学校没有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对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还无力处理,只有加强投入、抓好培训,才能为远程教育工作做好保障。

4、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观念制约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也严重影响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把分数作为评价教育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学校都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教学成绩的主观评价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缺乏完整的考核机制,信息技术教育的考核几乎成为可有可无。这种评价观念,严重阻碍和制约着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必将导致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设备资源和教育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

5、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课程整合能力不高,思想观念是发展教师整合能力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改革,也是一场教育教学的革命,关系到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和各个层面。绝不是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就会具有一定的整合能力,也绝不是有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就能把整合工作做好,熟练的信息技术技能是进行整合的最基本条件。只有有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才能把整合工作以系统和程序的高度纳入科学的轨道,这是教师整合能力发展的关键所在。以目前的现状看,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思想对整合工作起着阻碍作用。这种现状必定会对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造成严重的影响,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应用才是项目的关键所在。因此,对教师的整合能力提高不能忽视。必须通过各层次,各级、各类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提高教师的资源整合能力。总之,国家远程教育项目实施后,无疑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搭建了一个提高和发展的大平台。但项目的实施要发挥应有的效益,必须把项目的应用工作抓好,而应用的关键又是教师。教师信息技术素质的提高,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整合能力的提高,教育教学评价观念的转变等都成为工程项目实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有关部门必须抓好各级、各类形式的培训,同时还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解决好以上问题,以保证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顺利后实施,应用工作平稳的发展。

下载制约农村报纸市场推广因素分析思考(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制约农村报纸市场推广因素分析思考(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和建议.

    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和建议 [摘要]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及影响我国农村劳动转移的因素,并提出了我国......

    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创新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创新现状 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教育部制定的《科学课程标准》中,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浅谈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发展制约因素的分析

    浅谈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发展制约因素的分析 摘 要: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一直限制着初中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不够平衡,使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渐被暴露了出来。在......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摘要: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层民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创新。......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自 考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作者姓名专 业 名 称 行政管理学准 考 证 号指 导 教 师2016 年 10月26 日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摘要......

    电子商务的优势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电子商务的优势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1-6-26信息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摘要:文章通过对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分析了现阶段电子商务所具有的虚拟大市场、提......

    开展小额人身保险制约因素分析[模版]

    浅析开展小额人身保险的制约因素 摘 要 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大,人们的保险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人身风险的需求不断增加,人身保险以它特有的分散风险、经济补偿及给付功能,越来......

    09年农民增收制约因素调研思考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农产品市场萎缩、农产品价格下行、农资价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