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刍议中职教学质量管理之策略

时间:2019-05-12 02:5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42.刍议中职教学质量管理之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42.刍议中职教学质量管理之策略》。

第一篇:142.刍议中职教学质量管理之策略

刍议中职教学质量管理之策略

摘要:本文主要从中职教学质量观出发,联系阐述如何建构和谐教学体系,从而在这个完整的体系中去实现全面教学质量管理,提出中职要面向社会、着眼未来、开拓创新,为社会提供优质教学服务与支持。根据优势富集效应的发展理论,走校企合作双赢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中职教学质量观和谐教学优势富集效应

中等职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一线劳动者,其质量的根本体现在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业能力。中等职校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进行教学质量管理?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的一些感悟,愿与同行共同探讨。(中等职校以下简称中职)

一、树立科学的中职教学质量观,以特色促发展。

中职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与普通中学有较大的不同,根据教学质量管理的整体性原则,中职不能单从少数人或某一部分人来衡量教学质量,而是应从中职生的整体来评价。当前从苏南地区来看,中职生主要分成三个层次:高等教育预科班、五年制高职、职业中专。高等教育预科班满足中职生圆大学梦的需求,且在新形势下有着越来越深的社会影响力,可以说是中职的形象工程;五年制高职可使学生通过五年的学习来获得大专学历,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探索与尝试;职业中专培养中职生从事企业生产劳动的基本能力。笔者认为,高等教育预科班应该有,这种模式对中职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很关键,在中职起到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而五年制高职从目前来看是不尽人意的,通过这种模式获得的大专学历是有“水份”的,因为它与通过对口单招考试升入高职院学习,并获得大专学历相比,整体素质显然低不少,这是一种教育的不公平,而且这种模式正造成中职教学质量的下降;职业中专的培养目标真正体现了中职教学的特色,学生习得“一技之长”而服务于社会,为中职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职教学多种模式并存的发展方式,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

1应,也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但这种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观潜伏着许多危机。现在许多媒体都争相报道的一种现象:国内企业出年薪几十万都很难招聘到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型人才的比例还不到3.5%,而博士却不再象以前那样受青睐,甚至找不到工作。究其原因,在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企业的发展很不协调,具体归因还是中职教学质量上的问题。社会和企业中职教学质量的标准在于中职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社会需求、是否具备从事企业生产所需的基本技能。在信息化社会的大前提下,评价中职教学质量的标准还要看中职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信息时代的变革。职业中专生源素质较低,要想将他们培养成高级技能型人才,实践证明成功率很低。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是:大多数职业中专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一线技术含量不高的生产劳动。笔者认为,职业中专教学质量才是中职教学的根本特色和基石。现在的中职教学质量观应该改革,不能总是将素质相对低的学生集中于职业中专,应根据学生的中考成绩及学校实际,逐步缩减高等教育预科班及五年制高职的人数,弱化“文化过硬、技能过关”的教学理念,强化“文化过关、专业过硬” 的教学理念。一般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太低,发展的潜力也就很小。所以,中职在招生时将中考成绩较低甚至很低的学生放在职业中专,社会也这样认为合理,表面看来是顺理成章,实质上这使职业教育越来越偏离了正确的发展轨道,不符合教学质量发展性的原则,也是社会的偏见。要想中职教学保持特色,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强制与引导相结合,招生时应引导中考成绩较好的学生进入职业中专学习;职业中专可分为提高班和基础班,提高班应掌握比基础班更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即他们在毕业时应获得高级技能等级证书,这样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不再一味追求高学历。因此,树立职业中专“文化和技能双过硬”的教学理念,中职教学质量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才会越来越有特色,并且走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确立“人人都能成才”、“不容有失”的中职教学思维方式。

中职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感把全体学生造就成社会有用之才,而不能出“次品”,更不能出“危险品”。当前,从中职招生情况来看,由于中职生整体素质不理想,再加之职业中专学生数量逐渐减少,这样就等于默认:职业中专出“次品”,甚至出“危险品”。长此以往,中职教学就不可能有特色,就不可能被社会认可,不可能为企业培养出优秀的技能人才,在新一轮竞争中将会被淘汰。

中职应让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坚信“人人都能成才”,人的能力有强有弱,只要对自己定位准确,在各行各业上都能取得成功。中职的教学质量管理者应牢固树立“不容有失”的教育与教学思想,尽可能避免犯错误和教学的失败,在教学质量管理中坚决屏弃“事后诸葛亮”的思维方式,应以预防、服务为主的思维方式指导自己的工作。

中职教学质量管理可效仿企业及商家的管理模式,并从顾客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质量管理策略和过程。根据中职的特点,这些顾客包括学生、家长、政府、社会(社区)、劳动力市场、企业、商家等,其中学生和家长是最重要的顾客,是中职生存的物质基础,企业是中职可持续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外部基础。

三、建构“和谐教学”体系,实施全面教学质量管理。

中职教学质量管理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笔者认为可借鉴当前企业比较流行的适合中职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全面教学质量管理有五个要素、三个基础,如下图所示。

每位学生、每个班级、每所学校和教师都会有愿景,如果有了共同的美好愿景,团体就会形成凝集力,为实现共同的美好愿景而努力拼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概括中职的愿景,将会对中职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起到基础作用。例如:“爱国爱校、协力开拓、乐业勤学、求实创新”,“教你创业功、指你就业路、圆你大学梦”,“团结、务实、文明、创新”等都是对中职愿景美好的写照。

中职实现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在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及创业能力。现在中职生普遍厌学,这固然有基础的原因,但其实这和我国的教育现状、教育的大环境的影响有较大关系,“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描绘出学习的无比苦涩,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工作和学习,教师和学生疲于奔命,教学的效果还会有多好?笔者认为,中职教学质量管理者应受“快乐足球”理念的启示,建构快乐、和谐的教学体系,把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中职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注重教学质量的过程性管理,体现中职的技能特色,激励师生的创新能力。例如:中职开展的技能竞赛活动、文化艺术节活动等就是很好的管理方式,对于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是质量不能仅以最终的考试来定,而应过程与结果并重,尤其应重视过程。各种管理的手段都是为了师生教学过程的和谐发展,让师生感受到教学带来的快乐,从而达到快乐、和谐教学的境界,这也正是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理念的精髓所在。

笔者注意到,中职教学质量管理者思考的大都是如何让中职各团体简单而快捷地工作,追求高效率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却很少思考教学的发展趋势,教学理念日渐陈旧,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当今世界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迫切要求中职教学管理要与时俱进,学校的各团体应及时学习大量的先进新技术。那么,如何让中职教学过程管理变得更有实效呢?作为教学质量管理者,可以省去大量烦琐的对于教学工作的检查,尽量节省时间开展实质性的调查研究,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对于工作三年内的教师,应指导他们在教学工作计划、备课、组织和总结课堂教学、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实习、考试等方面进行研究,明确阶段性目标,让他们在这些环节上精雕细刻,但又发扬各自的特色。而对于多数教师而言,过程管理的视角应放在他们在一个阶段或一学年里取得了哪些教学质量成果。学校可成立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估小组,由学校领导和经验丰富且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组成。主要围绕听课评估和技能训练成果来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以此形成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当然,这种考核与评估应最大程度体现出公平性。

要保持教学质量管理考核的公平性,必须注意教学质量管理的三个基础(简称3C):学校文化、承诺和沟通。中职教学质量管理要取得成功,考核与

评估小组作为领导机构,绝不能依靠压制手段,即权力影响力,应该用行动保障教师的公平竞争,激励他们为学校共同的愿景而努力工作。中职质量管理者应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依靠挑战性目标的动力来赢得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中职创建各类重点专业和国家级重点中职,只要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并且是合理的就可以去行动。中职质量管理者要善于激励教师对自己本职工作的承诺,可以积极推行“岗位竞聘”,要注意结合本校实际,质量评价改革步伐要稳健,逐步取代“岗位选聘”。沟通的目的是凝集学校教师的力量,避免谣言和相互猜测。作为教学质量管理层,可尝试下列做法:每周主持十分钟左右的教学质量管理会议,参与对象是教研组长;会上通报本周做了什么,效果如何,并做出恰当的评价;研究并布置下周做什么。而且教研组长还可效仿,利用教研活动进一步小结本周工作及布置下周任务。

四、面向社会,提供优质教学服务与支持。

在建构“和谐社会”的理念下,中职应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为社会提供优质教学服务与支持。既要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现有水平,由要合理利用职业教育、教学的各种设施和工具,对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充分进行整合,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和保证。例如:在教学中积极推行洋思初中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河北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启东中学的“四精四必”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模式,也为中职教学质量管理者提供了管理创新的范例。家长、社会是影响中职教学质量的重要外部因素。作为中职教学质量管理者,应“高屋建瓴”,走出学校的“围城”。例如:建立家校定期联系制度,举行职校生社会公益劳动,多回报社会,让社会体会到职业教育的成果,中职师生到社区去服务,既展示了自己的技能,又加强了学校和社区的互动。通过向家长和社会提供优质教学服务,从技术层面支持他们,这样既为中职赢得了社会声誉,也能得社会的广泛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着眼未来,开拓创新,走校企合作双赢之路。

近年来,中职经历了优质资源整合的发展阶段,既重规模更重质量的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了下来,创建成了省重点中职、国家级重点中职,但同时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例如:中职如何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培养出更加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尤其是如何突破高级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瓶颈?

中职要想在新一轮竞争中不被淘汰,关键在于特色,要有特色,根本还在于是否能更新教学质量管理理念,着眼未来,开拓创新。《孙子兵法·虚实篇》中提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根据优势富集效应的发展理论,中职教学质量管理者应善于发掘学校的潜力,合理宣传自身的特色,集中学校的优势资源,与相应的优势企业广泛开展合作,甚至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可以借鉴企业的某些管理模式,从而为学校形成起点超越的发展优势。这里值得说明一下,所谓优势富集效应是指:起点上的微小优势经过关键过程的级数放大会产生更大级别的优势积累。笔者理解:在“适者生存”的基础上的“先者生存” 可成为中职新一轮发展的新理念。例如:某市一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只是一所拥有几百名学生,教学设施简陋的学校,由于培养出了几名高级技能型人才,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了轰动,随之各种荣誉、资金、设施、技术条件、政策环境等开始汹涌富集。巨大的优势使得该校在市里的近十所中职里脱颖而出,尤其是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并且宣传合理到位,加上高层领导的不断视察,赢得了市政府的重点支持,与之合作的企业数不胜数,使之迅速成为了该市职业教育乃至全国职业教育的排头兵,是国家紧缺型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该校的成功折射出发展的普遍规律——领先者成功,所以中职教学质量管理者在新形势下应开拓创新,找到学校和企业的最佳结合点,与企业共享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走校企合作双赢之路。

总而言之,中职只有建构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使自己赢在起点上;面向社会、着眼未来、开拓创新,加强校企合作的实效性;在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基础上,从容迎接各种挑战,把握发展机遇,使自身教学资源整合不断优化,走有特色有内涵的发展道路,才能使自己在新一轮竞争的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新的跨越。

第二篇:中职学校教学论文中职教学论文:中职语文教学刍议

中职学校教学论文中职教学论文:

中职语文教学刍议

摘要:中职语文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的实用性强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中职学生人文修养的课程。如何适应职业教育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目标。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谈了几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刍议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中职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影响。但是,从现实来看,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管理、教材、质量评估上,还是教学方法都存在诸多的问题, 严重制约了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如何适应职业教育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目标,成为每个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努力探就的课题。就此,我谈几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一、确立教学目标,突出专业性

职业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这就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确立能力培养的“专业化”导向,必须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专业的“职业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专业性,“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这既是完成职业教育的培养任务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和要求。

二、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1、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

2、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利用课堂教学,讲解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加强写作训练。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进行日常应用文和公文的写作。

3、应培养快速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也是现代人必备的一项能力,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制定学生的阅读计划,有计划地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中职语文教材外的经典范文,以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辅以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方面的书籍。并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这样就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美化他们的自我形象。

三、改变教学方法,突出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1、转变教师角色,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这种角色的变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引导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尊重学生的意见、见解,即使学生的见解不完满甚至错误,也要用心呵护学生的思想火花,允许不同观点的讨论争辩,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2、进行参与式教学,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生动起来,就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

人,鼓励学生积极沉思、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质疑中启发学生从“浮光掠影”的浅层理解进入到“静影沉璧”的深层破译里;在质疑中培养学生从线型思维、单向思维进入到立体思维和创造思维中。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充当“导演”,发挥主导作用。为此,教学中,我们可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去分析课文,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教学

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特征就在于形象性和情感性。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凭借自己的语言、动作来诱发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效果却经常不好。因为很多课文历史悠久,学生受年龄、时代、生活阅历的局限,凭已有文学修养很难深刻理解历史上曾有的生活或情感。如果在课堂中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五、建立灵活评价机制,淡化分数量化

完善的评价机制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促进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方法。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与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评价过程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结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还要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以及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总之,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只有以市场为主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学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以引领、以创新为动力,才能使中职生具备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语文素质,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上尽展自己的才华。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9年1月

2、李文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职高语文教学效率》,《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周筠《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思考》,《基础教学研究.》2007年11月

4、苏占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4月

第三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文本细读教学刍议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文本细读教学刍议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文本细读教学分析

在初中语文文本细读教学中,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教师缺乏深厚的理论修养,对文本不能进行深入的探究。文本细读实际上是用教师的细读来引导学生进行细读,用教师的阅读体验来带动学生的阅读感受。而教师的理论素养往往达不到进行文本细读的要求,使得文本细读教学不能深入进行,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其次,教师在对文本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对文本分析太细,使得文本细读出现异化。很多教师先大量收集泛文本素材,然后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但由于对细读的程度和内容无法作出恰当的界定,对学生的要求被拔高,效果适得其反。最后,初中阅读教学的功利化目的使得文本细读演变为知识积累。由于多数学校考试频繁,很多教师将文本细读理解成了对课文的细致分析和繁琐讲解,使得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与领悟文本,原本由文本细读带来的美感被一个个的考点和考纲所淹没。

二、文本细读的策略及案例分析

1.以回归文本为指导思想,提升阅读的质量

要使文本细读真正做到回归文本,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对于陈旧的方法论和价值观,教师应敢于摒弃。对于应试教育轻文本、重视条条框框的现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断阅读和领悟文本,敢于提问和质疑。其次,教师应该重视文本的审美功能和文学性。对于思想性和文学性较强的文本,教师要重点挖掘,通过深入的讲解来促使学生的鉴赏水平和感悟能力得以提高。最后,文本的回归应该回归到学生本身。对文本进行细读教学时,应该以学生的理解为前提,重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一切以学生的实际为基础。

2.将挖掘文本作为分析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文本细读作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方法,最主要的是对文本进行挖掘。从文本细读的发展历程看,文本细读并不是一种阅读者自己感兴趣的印象批评,而是一种对所阅读的作品进行详细解释和分析的方法。在分析的过程中,读者可以说是用放大镜在捕捉着每个字的言外之意、联系和暗示等。一般先是了解词义,然后理解文本的语境,最后把握文本的修辞特色,这也从理论层面提醒我们,在文本阅读中挖掘文本应该是主要的分析方法。目前来说文本阅读中的分析方法有三种,分别为批评学的细读法、符号学的分析法和叙述学的分析法。针对初中生的接受特点和认知特点,批评学的细读法可以说是最有效的方法,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多数教师认为在备课中不断对文本进行挖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细读文本,提高学生的文字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由于初中生自身并没有掌握挖掘文本的能力,教师在文本细读教学中,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尽快掌握这一分析方法。

3.以泛文本积累素材,促进阅读教学

将泛文本作为教学累积素材,是因为泛文本和文本间有着互相补充、不对称、共谋和间隙的关系,二者互相敞开、互相补充、互相接纳,不断融合,从而建立起新的理解关系。所以泛文本和文本的重新建立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得以提高的过程。泛文本积累的途径主要有:首先,应该积累同主题的泛文本,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长征主题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入和长征有关的文字资料或者影视资料,促使学生多方位理解文章的主题。其次,应该积累同一作者的泛文本。一般成熟的作者都有各自典型的风格,如苏轼的旷达豪放、杜甫的沉郁顿挫。引导学生对同作者的泛文本进行积累,就能理解每位作者一贯的精神内涵,有助于文本细读。最后,应该对和文本有关的视听材料进行积累。如教学中所使用的图画、视频、录音等,这种泛文本具有立体性和形象性,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应该多积累这方面的泛文本,帮助学生细读文本。

4.文本细读教学实例分析

文本细读教学的案例很多,以《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的学习为例。首先,教师在上课前应该向学生提出“你心目中的男子汉的样子”的问题,这种提问能与学生的接受特点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结合要学习的文本,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文本,并在阅读过程中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学生可能不认识的生僻字,请学生上台填拼音,并对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最后,针对文本中较为精彩的段落和关键词,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如勇敢、智慧、沉着等,这些都能充分体现文本中人物的个性特征。在充分掌握这些词汇和段落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总结文本的主题思想及相关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对文本细读的方法进行回顾。

文本细读,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是双重收获,既能帮他们理解言语的意蕴,还能使他们收获言语阅读的感受和经验,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改革新探

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改革新探

摘 要: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因素甚多,如教学设施、师资水平、生源素质、教学管理办法、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校园环境及社会环境等等。本人仅从教学管理办法、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建设这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三查两评三兑现 集群式模块课程 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质量管理是为了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对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设施等等)进行计划、决策、组织、协调、指挥、控制,使教学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教学工作高效有序运转,以获得最佳教学质量的过程。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学校的关键,同时,也是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盘考虑、统筹安排、主次配合、多管齐下,才能发挥整体效益。

我省于1997年开始实行中职招生并轨,并取消了毕业分配,进行自主择业,中职教育就面临着挑战。1999年之后,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普高持续升温,中职教育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主要表现为:中职招生困难,生源素质下降,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教育教学质量管理难度加大。1997年以前,中专招生是高分录取的优质生源,到2002年,仅凭“初中毕业证书”即可录取,生源素质下降是显而易见的,且参差不齐,给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为保证培养合格的中职毕业生,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必须针对生源素质变化,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掌握教学质量管理的主动权,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有所作为,方能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结合我校实际,仅就与教学质量相关的“三查、两评、三兑现”教学常规管理办法、集群式模块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建设这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中职学校办学越是困难,越要重视抓教学质量,生源素质越是下降,越要重视抓常规教学,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侨兴轻工学校采用的“三查、两评、三兑现”教学常规办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且较为有效。实践证明,实行这一管理办法,有利于稳定教学秩序,规范教学活动行为,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学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三查、两评、三兑现”教学常规管理具体内容为:“三查”指日查、周查和阶段性教学大检查;“两评”指听课评教和评优听课;“三兑现”指将“三查、两评”的结果与工资外收入分配、教师工作考核和评选先进教育工作者挂钩兑现,称之为“三兑现”。

二、改革课程设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保持这一特色,课程设置是根本。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对教学质量影响重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现代课程模式,特别是适用于学分制的模块式课程和综合化课程的探索和实验,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构建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采用三段式,即文化课、专业课、技能课的模式。自2007年我校学籍管理实行学分制之后,这种课程设置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必须改革,应采取集群式模块课程设置办法,打破原有的课程三段式,把全部课程分为“宽基础、活模块”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部分。“宽基础”阶段所学习的内容,并不针对某一特定的职业或工种,而是集合了一群相关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活模块”阶段所学习的内容,是针对某一特定的职业或工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以职业技能为主。这种课程模式的实施,有利于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

1、集群式模块课程的预期效果

集群式模块课程一方面为学生进入职业群相关职业做好了准备,另一方面设计了与这一职业群中每一种职业对应的“模块”。它有八种预期效果:一是提高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应变能力,使学生获得在一类职业群广泛就业的可能性;二是使学生就业后能在这类职业群中转换职业,而不需要太多的再培训;三是学生能在毕业前得到针对性强的培训,就业时能顺利顶岗;四是学校能“以不变应万变”,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有利于专业建设,把握市场主动权;五是学校可选择相应“模块”开设短训班,增强学校活力,解决社会急需;六是有利于中等职教与继续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使中等职教与高等职教、成人教育等体系相沟通;七是有利于调动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为用人单位全方位加入办学全过程提供方便;八是有利于一个地区职教整体优势的形成,便于加强宏观管理。

2、实施集群式模块课程有利于教学质量的管理

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目前缺乏操作性强的手段。如果能大面积实施集群式模块课程,就能使职教教学管理既落在实处,又便于操作。这种管理可以通过两方面来实现:

第一,通过“一纲多本”的形式,管理“宽基础”阶段的课程。“宽基础”阶段所学的内容,由于并不针对某一职业或工种,而是集合了一群相关职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强调基本素质,成百上千个专业因此可归类为几十个职业群。一个职业群的“宽基础”阶段的学习内容基本一致,即使有差异,也可通过“一纲多本”的形式解决。

第二,通过职业资格鉴定,管理“活模块”阶段的课程。我国已经推出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正通过与各行业的合作,制定职业资格标准。而“活模块”阶段的课程设计思想,是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的,且力争做到行为目标化。职业资格鉴定由专门部门进行,教育行政部门则可通过职业资格达标率来评估学校“活模块”阶段的教学质量,管理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上述两方面的管理,不但使职教行政部门的教学管理能落在实处,而且使各级职教服务机构的教研工作也有了极强的操作性。

第五篇:中职数学之概念教学

中职数学之概念教学

摘 要: 正确理解概念是中职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也是中职学生用掌握的数学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必须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其次必须揭示概念的本质;最后要加强概念的理解和归纳。

关键词: 中职数学 概念教学 概念形成过程 概念本质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是数学思维的基础,数学概念在中职数学课时内容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正确理解概念是中职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也是中职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加之中职学生的构成比较特殊,中职学生是在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大多数中职学生数学底子比较薄弱,又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在数学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中职学生要接受数学教材中的所有概念是不容易的。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分析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是照本宣科地提出概念的正确定义,缺乏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比喻,对某些概念讲解不够透彻,使得一些学生对概念常常是一知半解、模糊不清,也就无法对概念正确理解、记忆和应用。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中职数学概念的教学工作谈谈体会。

一、要讲清中职数学中的概念,必须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许多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讲清它们的来源,既会让学生感到不抽象,又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一般说来,概念的形成过程包括: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对一些感性材料的认识、分析、抽象和概括,注重概念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把形成概念的生动过程变成简单的“条文加例题”,就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完整地、本质地、内在地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对理解概念具备思想基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比如在讲解集合的概念时,我们可以通过“找不同”进行设计。

案例一:请同学们找出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个。

1.A白菜B韭菜C萝卜D苹果()

2.A兰花B荷花C平安树D菊花()

3.A台式电脑B苹果手机C笔记本电脑D平板电脑()

4.A教案B正式作业本C课堂笔记本D家庭作业本()

对于以上四题学生学生会很快分别给出答案D、C、B、A,接着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4个问题。

问题1:1题为什么要选D,2题为什么要选C,3题为什么要选B,4题为什么要选A?

学生:1题中ABC都是蔬菜,只有D是水果;

2题中ABD都是花草,只有C是树木;

3题中ACD都是电脑,只有B是手机;

4题中CBD都是学生完成的,只有A是老师完成的。

问题2:1题中的ABC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呢?

2题中的ABD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呢?

3题中的ACD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呢?

4题中的BCD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呢?

学生:1题中ABC都是蔬菜;2题中ABD都是花草。

3题中ACD都是电脑;4题中CBD都是学生完成的。

教师:1题中ABC都有蔬菜这种绝对的共同属性;2题中ABD都有花草这种绝对的共同属性;3题中ACD都有电脑这种绝对的共同属性;4题中CBD都有学生完成的这种绝对的共同属性。所以它们可以放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合。

问题3:现在你能在预习的基础上告诉我集合的概念吗?

学生:集合是具有某一绝对共性的对象的全体。

问题4:下面那个选项能够组成集合(D)

A.校园中的小树 B.数学课本上的难题

C.非常接近1的数 D.平方等于1的数

二、要讲清中职数学中的概念,必须揭示概念的本质

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概括。而本质属性的概括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要使学生获得清晰的概念,就要在概念教学中充分开展这样一个过程。按照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要尽量联系中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入概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概念潜移默化,而不是照本宣科,死记硬背。所以要讲清中职数学中的概念,就必须注重揭示概念的本质。例如在讲解线面垂直的概念时,我们可以通过“引导法”来设计。

案例二:通过预习你知道直线垂直平面的概念吗?

学生:如果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则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老师:通过直线垂直于平面的概念你知道应该如何证明直线垂直于平面吗?

学生:概念告诉我们直线垂直于平面的证明应该说明此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

老师:通过直线垂直于平面的概念你知道直线垂直于平面后有什么结论吗?

学生:概念告诉我们直线垂直于平面则此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

结论:直线垂直于平面的概念既是直线垂直于平面的判定定理,又是直线垂直于平面的性质定理。从而揭示了直线垂直于平面的概念的本质。

三、要讲清中职数学中的概念,要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归纳

走进中职数学概念教学的现场“课堂”,不难发现中职数学概念教学更多的是流于形式的教学.讲不透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数学概念只是简单举个例子,随即进行一次性归纳;还有定义讲解过于讲究严格性,专业术语使用过多,导致学生无法从根本上认识概念,等等.所以要讲清中职数学中的概念,就要加强概念的理解和归纳。比如我们在讲解中职数学中的充分必要条件时,可以通过“归纳法”来设计。

案例三:你知道什么是充分条件?什么是必要条件吗?

学生:A?圯B说明A是B的充分条件,同时也说明了B是A的必要条件。

老师:A是B的充分条件就是说要B结论成立,有A这个条件就足够了;B是A的必要条件就是说要A成立,缺少了B这个条件是不可以的。由此,你认为充分必要条件题目,具体可以由几步完成?

学生:1.分清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

2.如果条件能够得到结论,则形成充分条件;如果条件得不到结论,则形成不充分条件。

3.如果结论能够得到条件,则形成必要条件;如果结论得不到条件,则形成不必要条件。

由概念归纳完成具体步骤,从而使充分必要条件的题目有了具体做法,形成了必要的做题思路。

总之,中职学生对概念的全面理解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是个“正确”与“错误”摇摆不定的过程,更是一个对概念不断深化理解的过程。事实上,中职学生在初步学习某一数学概念后,对概念的理解并不那么深刻,总是遵循“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原则。如何提高中职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是中职数学教师需要长期探索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周绍慧.关于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学研究,2008(08).[2]李树臣.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若干问题[J].山东教育(中学刊),2008(08).[3]胡克宽.关于数学概念教学的四个环节[J].职教通讯,2000.[4]田丰.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分析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

下载142.刍议中职教学质量管理之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142.刍议中职教学质量管理之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职数学教学问题与策略

    中职数学教学问题与策略 [摘要]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数学与专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扩大专业学科向数学的渗透,填补数学教材中专业知识的短缺,拉近数学与专业学科的距离,......

    浅谈土地整理质量管理策略论文

    1土地整理工程质量内涵分析土地整体工程质量控制就是避免对生态系统原有生产能力、动植物生存家园造成损害,避免土壤退化、沙化情况出现,对生态环境发展进行有力保护。耕地就......

    刍议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刍议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也日益完善。网络资源已经逐渐被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网络资源与教学的有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刍议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

    刍议银行代理保险促销策略

    刍议银行代理保险促销策略银行代理保险于80年代起始于欧洲,像法国、西班牙、瑞典、奥地利这样%26mdash;些银行代理保险相对发达的国家,其保费收入已占到寿险市场业务总量的60%,......

    农村教师补充与稳定策略刍议

    加 强 改 进 党 的 建 设 服务创新社会管理主题征文 农村教师补充与稳定策略刍议 摘要:中国的问题说到底是农村的问题,农村发展的关键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教育发展的核心在教......

    刍议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策略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刍议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策略 刍议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策略 摘要:本文概述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科学规划、注重细节,因地制宜、......

    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策略浅论

    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策略浅论 来源: www.xiexiebang.com 1. 加强“以校为荣,爱校护校”的教育曾看到过有些学校的学生在网络上发一些不利于学校言论的帖子,很多抱怨很多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