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泽巴省长在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泽巴省长在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会议,是在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政策,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努力推动我省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推动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刚才,志贵同志就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做了具体安排,我完全赞同。下面,我就做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是各类中介组织构成的网络体系,其功能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是否完善,是衡量企业发展环境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主要领导多次明确指示,要认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健全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不仅表明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指出了服务体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好。第一,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是提高中小企业发展能力、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客观要求。中小企业是我省工业强省的重要力量,也是带动全省特色农业,扩大就业,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截止2008年底,全省中小企业已达8.85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以上;完成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占全省GDP的32.3%;上缴税金86.6亿元,占全省大口径财政收入的18.4%。在部分市县的地方财政收入中,中小企业的贡献已经占到了50%以上。中小企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我省中小企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些企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管理粗放,一些企业技术落后、人才短缺,特别是企业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这些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不能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服务是一个重要方面。2007年,省政府批转了省中小企业局《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在信用与融资担保、创业孵化、公共技术服务等方面逐步转入了正轨。目前,全省有各类服务机构650个,其中信用担保机构75个、创业孵化基地61个。但是,我省的服务机构规模小、功能不健全、运行不规范、服务水平低,个别县区还是空白,远远不能满足近9万户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健康发展。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我省中小企业要在金融危机中走出困境,提高竞争能力,加快发展,仅靠自身的努力远远不够,需要全社会为其提供资金支持、技术保障、人才培训、管理咨询、法律服务、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服务。因此,我们必须把构建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营造中小企业良好发展环境的首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只有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我省中小企业才能迈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为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第二,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中小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我省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小而全、小而弱”的问题。要推进这些中小企业加快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走上专、精、特、新的路子,提高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就必须着力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从融通资金、解决技术难题、研发生产新产品、开拓市场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小企业强身健骨,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我省实际来看,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全省中小企业的一支骨干力量,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对于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壮大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和产业龙头,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三,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客观上要求政府职能必须做相应的调整转变。但目前,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完全跟上形势的需要,包揽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务。而我省中小企业目前的状况是数量众多、行业繁杂、地域分布广泛,政府在中小企业管理中还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缺位、错位和越位现象。这种状况对政府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政府职能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发达地区和我省一些地方的经验表明,随着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就能够相应承担一些原来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弥补各级政府在服务方面的不足。以解决好中小企业共性需求为目标,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已成为政府适应新的形势,转变职能,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说,我们必须把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增强服务职能,强化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服务的过程中,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动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突出重点,切实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步伐
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和省政府批转的《指导意见》,结合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要重点把握和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理清思路、细化目标。根据我省实际,我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总的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营造环境、服务企业、促进发展为目的,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整合社会资源,促进服务市场发育,增强服务机构功能,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导向的双重作用,拓展服务范围,规范服务行为,努力构建规范完善、服务优质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支持体系。具体要求是:通过4年的努力,在全省建成一大批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扩大各类信用担保机构,融资担保业务总量要超过200亿元以上,建立一大批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大规模培训业务,建成涵盖全省中小企业的人才信息库。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深入了解服务体系现状,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科学制定能够促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目标,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努力实现以上总体思路、目标和要求,切实为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搞好服务,全力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是要夯实基础、搭建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各个方面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优质便捷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是促进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任务。实现这一任务,重点要推进信用担保、技术、人才服务平台和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一要着力推进信用与融资担保服务平台建设,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资金短缺等瓶颈问题。要加强引导,切实加快省、市、县各级融资担保机构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评价体系,推进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间信用信息共享。通过搭建信用与融资担保协会、联盟等服务平台,广泛开展银企对接和投融资项目服务,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二要着力推进技术、人才服务平台建设。把技术、人才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创业和促进新技术研发的相关政策,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打造技术、人才服务平台。积极壮大专家顾问团队,拓宽技术服务范围,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囊作用。要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重点,拓宽培训渠道,完善培训方式,为企业培养各类人才。三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创业辅导、管理咨询、市场开拓、政策法律等服务平台建设,为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打好基础。
三是要抓点示范、促进发展。在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初创阶段,无论是建平台,还是抓规范,都是一个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非常重要。省中小企业局在市州推荐、实地考察、全面考核的基础上,认定了31家服务能力较强、运行较为规范的省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并在今天的大会上进行了授牌。我相信,这批省级服务机构的确立,必将对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希望这些服务机构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功能,规范服务行为,切实发挥好典型示范作用。各市州也要认定一批服务机构,通过完善措施,典型引路,带动面上服务体系规范发展。同时,各地各有关部门,一方面,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及时研究制定促进服务机构规范运行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既要抓好服务机构的发展,也要抓好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使其规范运行。
四是要勇于创新、力求突破。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内容庞杂的新工作,在这方面,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我们必须立足我省实际,着力在破解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等突出问题方面,拿出新思路,制定新举措。通过学习借鉴外省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找到推进我省服务体系建设的好路子、好方法、好措施。按照突出重点、分步推进,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实在中小企业创业孵化、融资担保、技术服务、人才培训等方面抓出成效,取得突破。
三、强化保障,努力营造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是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政策措施,完善保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是事关中小企业发展全局的重要工作。各级政府必须把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有领导去抓,有机构去落实,有部门和行业支持配合。要经常研究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动员和统筹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各有关部门要准确把握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态势,及时研究提出新的政策措施,强化指导、服务、协调、监督职能,引导、扶持和规范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商会等,也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做出自己的贡献。二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国家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去年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51亿资金中,就有16亿元用于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我省也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今年,省上将继续加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好扶持资金的导向作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管好、用好扶持资金,使其真正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投入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格局。
三要提高中介机构的服务能力。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是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成单位,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预期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中介服务机构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俗话讲“打铁还需自身硬”,各类中介机构必须重视自身建设,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服务行为,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同时,中介机构还要与企业建立广泛而紧密的协作关系,加强与主管部门及有关方面的协作配合,积极主动地开展服务工作。
四要切实营造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关心支持。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主动为企业服好务;中介机构要发挥主体作用,以服务企业发展为己任,全力做好服务工作;新闻宣传部门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各地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外部环境。
同志们,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相关机构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切实完成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为促进全省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院长在全市人民法庭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院长在全市人民法庭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和十县(区)发改委、财政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在百忙中参加全市人民法庭建设会议,同我们一起研究和磋商法庭建设工作,这是对法院工作的极大关心和支持。为此我代表中级法院党组,向前来参加会议的市县(区)发改委、财政局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次会
议的主要议题是进一步加快我市法庭建设工作步伐,改善人民法庭的工作条件,部署我市法庭建设的具体工作任务。刚才,市发改委副主任*同志就法庭建设项目管理及实施细则讲了很好的意见、市财政局纪检组长*同志就资金管理问题讲得也很全面、很具体。各县(区)法院的与会同志要认真讨论学习、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全市人民法庭建设问题再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人民法庭建设的重要意义
人民法庭是基层法院的派出机构,分布在全市乡镇农村,主要担负着辖区内民事案件、刑事自诉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及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结案数占基层法院总数的近70%,是基层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方便群众诉讼、维护司法公正、弘扬法治精神、保障地方经济发展、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普遍增强,人民法庭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和国家民主与法治化进程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欲叶茂者必深其根,欲流畅者必浚其源”。对法院而言,人民法庭就是立足之本,发展之基。人民法庭工作做好了,法院的工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有了可靠的司法保障。人民群众认识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是具体的,是通过身边法庭的工作和法官的行为来衡量和感知的。法庭工作做好了,就能密切法院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就能逐步赢得人民群众对司法权威的认同和尊重。法庭工(请登陆政法秘书网)作如果搞得不好,人民群众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人民法院的形象就会受到影响,司法权威也就大打折扣。因此,人民法庭建设是法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各级法院的领导都要用战略的眼光和全局的观点来充分认识加强此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二、人民法庭建设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传统观念和封闭的经济模式被打破,农民求富欲望和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需求日益剧增。这些社会变化带来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既给农村的发展带来机遇,也容易产生各种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就有了坚实基础。正确处理农村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是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基层法院特别是人民法庭,在此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
抓基层、强基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是中央对政法工作长期一贯的要求。最高法院继1998年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法庭工作会议、2000年和2004年分别在长春和济南召开全国法院加强基层建设工作会议之后,又于今年4月在广东佛山召开全国人民法庭工作会议,近年来还相继颁布了《关于加强人民法庭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人民法庭建设标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足见对基层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同志在出席佛山会议讲话中指出,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人民法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强人民法庭建设。
2004年底,国家决定将人民法庭建设纳入了中央预算内专项投资,从2005年起,用三年时间,分期分批解决有机构、有编制的乡镇人民法庭无房问题,完成对中西部基层法庭的建设。省高院和省发改委为落实此项工作,于今年年初编制完成了《全省人民法庭建设规划》,还制定下发了《基层人民法庭建设管理办法》。全市两级法院的领导一定要以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审判事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高度来认识,一定要抓住这次国家对法院建设大规模投资的机遇,扎实工作、加快进度,确保全市的人民法庭建设规划任务在三年之内顺利完成。
当然,加强人民法庭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除物质装备建设外,还包括法庭队伍建设、审判业务建设和加强对人民法庭工作的指导等一些方面的重要内容。最高法院将很快制定下发《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决定》,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法庭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省法院也即将在全省组织开展以“队伍建设好、审判质量好、审判作风好、廉政建设好、物质装备好”为内容的“五好”人民法庭创建活动。对上级法院全面加强法庭建设的各项部署,我们下一步要认真组织贯彻落实。在今天的会议上,我们着重研究解决完成我市人民法庭三年建设规划任务的动员部署问题,把此项工作作为全面加强法庭工作的第一步。
三、我市人民法庭现
状和建设任务
我市人民法庭建设曾有过不俗的成绩。1997年起,中级法院在全市法院组织开展了为期三年的“五好”法庭创建活动,各基层法院积极参与,掀起了我市法庭建设的第一个高潮。经过三年的创建,全市当时共68个法庭实现了“从无到有”,走出了“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的困境,软件、硬件建设同步迈上新的台阶,涌现出一批先进法庭典
型。近年来,我市法院按照最高法院“规范化、制度化、规模化”要求对部分法庭进行了撤并,全市法庭缩减为50个。目前,全市基层人民法庭有法官和工作人员201人,占全市基层法院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三分之一;2004年全市人民法庭法官办结各类案件5734件,占基层法院结案总数的68.3%。
进入新世纪以来,法庭工作面临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大差距。由于此前法庭建设未列入国家建设投资项目,受我市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制约,地方财政有限,加之基层法院历史欠帐太多,自筹能力不足,所以当时的法庭物质建设投入资金太少,建新房的法庭少、借用房屋和修补旧房的法庭多,建设标准也较低。近几年我市多次遭受洪涝灾害,一些法庭被毁,部分乡镇集镇搬迁,法庭布局也亟待调整。目前,全市法院人民法庭的审判、办公用房和其他物质装备的总体状况已相对落后,难以适应更繁重审判任务的要求。据调查摸底,全市50个法庭的现有用房总建筑面积仅为9575平方米,平均每个法庭仅191.5平方米,距此次国家确定法庭建设500平方米的最低标准相差甚远。现仅有10个法庭的自有房屋尚能适应审判工作,40个法庭的房屋状况不适应工作,需要新建或改扩建,占全市法庭的80%。全市基层法庭仅拥有办案用车14辆、摩托车12辆、电脑46台、传真机7台。
我市法院人民法庭三年建设的任务就是分期分批实施已被列入全省人民法庭建设规划的40个法庭建设工作。40个待建法庭,按现有设施状况来分,无房或借用房屋法庭12个,危房法庭8个,面积不够标准需改、扩建的法庭20个。按年均受理案件数和人员编制数来分:一类人民法庭17个,占规划总数的43;二类人民法庭12个,占30;三类人民法庭11个,占27。按规划和实施步骤分,2005年要建设法庭14个,2006年要建设法庭14个,2007年要建设法庭12个。初步估算,按照国家发改委和最高人民法院制订的建设标准,建筑面积共计约24790平方米,总投资1747万元,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已迎来了基层法庭的第二次建设高潮。完成这个规划建设任务,我市法庭将实现从有房到标准化的历史性转变。
四、务实高效做好法庭建设重点工作
前不久,为确保任务圆满完成和加强此项工作,我院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专门联合成立了“市人民法庭建设领导小组”,我担任组长亲自抓,中院副院长*、发改委副主任*和市财政局纪检组长*同志担任副组长,并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在中院、发改委、财政局中确定了专门工作人员。领导小组已召开首次会议,讨论制定了我市《法庭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全市法院要把这次人民法庭建设工作提高到巩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法院司法能力的高度来认识,全力以赴做好各项重点工作。
(一)成立机构,配足配强人员。各县区法院要尽快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办公室主任、民一庭庭长和县(区)发改委、财政局有关人员为成员的人民法庭建设领导小组,并在法院内确定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的同志组成办公室,专门负责县区法院作为项目法人职责范围内的项目前期准备、项目设计、概算、报批、招投标、建设、资金管理等具体工作。
(二)抓好建设用地的落实工作。按照我市人民法庭三年建设计划,对当年的建设单位,两级法院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做好协调工作,落实建设用地,使所建的人民法庭按计划如期完成。对后两年的建设项目,也要尽早、尽快落实建设用地,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三)适当统一法庭设计。法庭设计一方面参考最高法院提供的图纸,一方面也要考虑陕南山区实际,因地制宜,合理设计。外观设计一定要庄重,并要使用统一的天平标识。内部总的要求是功能要齐全,要突出并保证审判工作需要,以审判法庭及相关设施为主。
(四)做好税费免征协调工作。会后,各县(区)法院尽快向当地党委、人大、政府汇报,争取党委重视与政府的支持,协调发改委、财政、土地、规划、税务、建设、设计等有关部门,研究和解决土地的征用和各种税费的免征问题。国家发改委明确发文,免除法院建设的征地费和各种规费。省法院在近期也将和省发改委、国土资源厅、国税局、地税局等部门协调,争取相关政策,争取能发一个文件,为我们创造一些条件。
(五)严格资金管理。人民法庭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投入,地方政府只负责建设过程中的税费支出和附属建筑工程费用。所以,管好和用好这些资金,责任十分重大。国家审计署对此非常重视,要专门进行严格的审计。省法院与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制定的《省基层人民法庭设施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就资金管理问题有专门的规定。我市也根据此《办法》,制定出专门的管理细则。这次的法庭建设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只能用于土建工程,绝对不能用于征地、交纳规费和二次装修,更不能挪作他用。这一点,最高法院的领导多次作了强调,省法院也提出了要求:凡是涉及建设报账的,必须要有中级法院、发改委、财政三家组成的领导小组成员联审会签,缺一不可。
(六)严格项目管理。国家规定一、二、三类法庭的建设标准已充分考虑到人民法庭审判功能的发挥、巡回审判的需要和便民利民的要求,我们应严格按照计划批准的内容、规模进行建设,不得擅自变更内容、提高标准或扩大规模,切忌贪大求洋,脱离实际。在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省高院、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联合制定的《陕西省基层人民法庭设施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市上三家联合制定的《实施细则》。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开展招投标工作,确定符合要求的建筑施工单位,确保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绝对不能出现“豆腐渣”工程。
同志们,这次国家拿出专项资金改善法庭工作条件,投资面大、资金额度高,这是人民法院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如果说以前我们建不了或建不好法庭,是因为我们穷,没有钱,那么以后三年,我们建不了或者完不成40个法庭的建设任务,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无能。那样我们就会痛失机遇,就是千古罪人。我希望同志们上下齐心,勤奋工作,努力完成三年建设任务,个个成为千秋功臣。
谢谢大家!
第三篇:在全省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结合学习贯彻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省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研究部署今后工作。刚才,**作了典型发言。**县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子,创造了成功的经验。发言很好,很有启发意义。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经
验,深刻认识加快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把加快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快农村流通服务业发展,完善经营服务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通过大力推广农业生产资料的连锁经营,建立起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推动国有及供销合作社农资流通企业改制,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建立起多种所有制并存、全方位覆盖的农资流通体系。加快农村消费品省场建设步伐,采取直营连锁和特许经营等方式改造提升农村集贸省场和代销店,积极发展连锁超省、便民超省等新型流通业态,初步建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截止2005年底,全省9个县城共建设大、中型超省、配送中心75个,营业面积达36.8万平方米;在农村建设超省或便民超省近3000个;有84的乡镇和36的村居建有超省或便民超省。2005年全省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24.8亿元,同比增长15,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54.7亿元,同比增长8.9。二是农产品销售网络功能得到强化。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改造、建设了一批特色突出、交易灵活、辐射面广的农产品零售和批发省场;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产品,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强服务和引导,不断壮大农产品经纪人队伍。这些都为扩大农产品销售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全省已兴建各类农产品省场848个,营业面积1426万平方米;2005年购销农副产品190.5亿元,同比增长24;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1116家;专门从事农产品购销的注册经纪人达2640人。三是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村商品流通的重要载体。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由基层供销社创办、龙头企业领办、连锁超省与社会能人联办等多种形式,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引导农民按照省场要求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使分散的农户在千变万化的省场竞争中组织起来。目前,全省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116家,吸引和带动农户116万户,年销售农产品总量62万吨,户均增收129元。四是农村省场监管工作得到加强。针对近年来假冒伪劣产品不断流入农村的实际情况,农业、工商、质监和供销社等有关部门,及时协调力量,完善省场监管网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规范经营行为,取得很好的效果。全省农村省场秩序明显好转,坑农害农事件明显减少。2005年,仅全省农业部门就查处假饲料、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案件360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450多万元。
我省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做法引起了国家商务部、全国供销总社以及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进行过深入报道,省政府在去年召开的全省流通现代化现场会议上进行了推广。总的看,我省发展农村流通服务体系有三条基本经验:一是必须加快流通主体和流通方式的创新。流通主体创新,主要是加快培育一批机制灵活的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产销大户等现代农村流通主体,建立新型农村商品省场体系,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和出口。流通方式创新,主要是大力推广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农村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规范农村省场经营行为,改善农村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农村商品流通的效率。二是必须正确处理构建新体系与整合利用现有流通资源的关系。抓住目前县城和乡镇流通服务业竞争相对薄弱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原商业和供销系统的网点设施,分阶段、分层次改造整合原有流通体系,构建全新的县、乡、村三级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农业生产资料配送服务网络体系和农副产品物流服务网络体系,使其成为现代流通方式向基层延伸的有效载体和网络终端。三是必须为农村流通体系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制环境。加快农村流通政策创新,完善和落实已有的促进农村流通体系发展的优惠措施,调整和废止不利于农村商品流通和省场建设的各类条条框框。推动农村流通管理体制创新,通过环境优化、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加强宏观谋划和微观推进,促进流通企业在农村的健康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农村流通服务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流通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现代化水平低;农村商品流通秩序不够规范,欺行
第四篇:县长在机关效能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县长在机关效能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对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环境工作看得很重,也抓得很紧,全县各部门各单位也配合得很好,特别是县优化经济环境监督员发挥了社会监督作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刚才,金生同志作了个很好的报告,回顾总结了今年来全县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环境工作开展情况,并对下一步的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我完全赞同。4家单位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表态发言,表态十分坚决,在今后的工作要坚决兑现。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优化经济环境必须坚持长抓不懈
环境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这几年,我县的经济发展很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9年,共签约引进工业项目251个,比上年增加111个,其中过千万项目93个,过亿元项目13个。共引进内资23.1亿元,外资1975万美元,被评为全省招商引资先进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靠二点:一是靠环境优化。我县与周边县市相比较,没有交通、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吸引企业落户临澧是要靠环境优化,现在,我县的环境通过全县上下的努力,环境环境比较优良,处于全市的领先地位。象凯元纺织等企业就是慕名而来,这就是抓环境出的优势,抓环境出的效益。另一个是靠作风建设。现在全县上下抓发展的氛围浓厚,为经济环境的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优化经济环境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有始点,没有终点;同时也是一项“常态工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近几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县围绕优化经济环境作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效果。但是从现实分析来看,从与发达地区的对比效应来看,从形势发展的要求来看,从县委、县政府的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打造发展环境最优品牌的目标来看,我县优化经济环境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仍然存在着“四气”、“四难”等问题,即“惰气、暮气、骄气、霸气”,“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究其原因存在以下几点: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有些机关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因循守旧,满足于照搬照抄、得过且过,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不是争一流,而是随大流;不是坚持标准,而是降格以求;二是政令不畅,部门本位主义的现象依然存在,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三是工作节奏不快,办事效率低下。四是部门利益驱动。少数单位只顾部门利益的思想仍然存在,执法以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的事干得很积极或争着办,无利的事不想干或干得很普通。执法往往舍本求利,为了一点小利,影响我县的整体形象。五是主动服务不够。少数同志认为自己是当官的、坐轿的,别人就应该找他,应该请他,你不找我,我不找你,为企业和群众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强。
经济发展离不开一个“要素充分流动、财富充分涌流,企业平安经营”的良好环境,有了这样的环境,就可以引来资金招来项目;有了这样的环境,就可以使原本普普通通的事情做得有声有色,原来令人头痛的事情变得驾轻就熟,原来没有指望的事情也有可能柳暗花明;有了这样的环境,就能够扩大财源、增加税收;反之,即便是筑起了“巢”,也未必引得来“凤”。工作中,我接触到不少外商,听到了不少反映,他们普遍感觉到目前投资兴业“最艰难的是用地,最麻烦的是审批,最头痛的是检查,最反感的是„三乱‟,最难缠的是„小鬼‟、最害怕的是„报复‟”,让人感同身受,感慨唏嘘。这样的经济环境,需要我们拿出壮士断腕的气魄,痛下决心,从严治理。这里我对我们的部门、我们的干部队伍,提出几点具体要求:
一是在工作方法上,要真正做到“三通”。即:急事要畅通、难事要疏通、特事要融通,要把企业和群众的事当做必办事、自己的事来办。
二是在工作方式上,要真正做到“四只四不”。即:只服务,不干预;只帮忙,不添乱;只设路标、不设路障;只讲“怎么办”、不讲“不能办”。
三是在工作态度上,要真正做到“五个不让”。即:不让领导布置的工作在我这里延误;不让需要办理的事项在我手上积压;不让来办事的人在我这里受到冷落;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临澧形象在我这里受到影响。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优化经济环境工作也在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提出新的任务。“悠悠万事,发展为大,项目为重,环境至上”,因此,对于此项工作,我们一定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坚持打好持久战。
二、优化经济环境必须夯实效能基础
机关效能是机关作风、工作效率、工作效果和工作效益的综合反映。机关效能建设是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的重要保证和重要抓手,机关效能高一分,企业成本降一分,地方竞争力增一分。总之,政府效能决定城市生命,政府效能的高低,决定事业的成败。
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前些年,温州针对发展软环境不断恶化,GDP相继下滑,千亿资金外“逃”,世界银行网站对我国23个城市的政府效能进行排名,而温州居于末位的严酷现实,掀起了一场以“严禁有令不行、严禁办事拖拉、严禁吃拿卡要、严禁态度刁蛮”为重点的“效能革命”。这场被称为“洗心革面工程”的效能风暴开展几年来,温州一些外迁企业开始返迁;一批新企业,特别是外来企业纷纷落户,伴随行政效能的提高,温州城市竞争力大大提升。
新一轮地区发展的竞争,已经从微观的企业层面为主,升级为提升政府效能为主。政府效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政府与企业的博弈。用什么撬动机关效能,我认为:
用制度和机制管人管事,是撬动机关效能的一个很重要的杠杆。办事效率的提高、干部行为的规范,都要借制度和机制来保证。机关有一个好的制度和机制,并能真正做到,机关效能就能在高效的平台上运行。首先要有制度,没有制度管不了的人和事,提高机关效能喊得再响也白搭;其次,制度关键要管用,不管用,制度再多,也撬不了机关效能。
加强监督也是撬动机关效能的一种有效手段。机关效能建设,首先要使机关自己内部的自律和监督,对照法律和制度,建立起一个切实可行的自律和内部监督机制,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该奖励的奖励,该处罚的处罚,更为重要的是建立起一个他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让群众来监督,让社会来监督,让媒体来监督,让组织来监督。县纪委监察局、县优化办要敢于碰硬、动真格。要创造条件,让群众、让千百双眼睛盯住掌权的人。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员的作用,因为他们熟悉政府的工作,熟悉“潜规则”。要加大查处力度,让受害者将委屈说出来,解决监督机制不全的问题。只有这样,机关效能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蓬勃旺盛的生机。
撬动机关效能最终要靠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亲自抓。机关效能关乎机关的形象,关乎政府整个工作的运转,关乎与广大群众的联系,确实是一件值得各单位高度重视和花时间好好抓抓的大事。今年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机关效能建设年”,个别单位至今连起码的动作程序都没有做;有的起了点浪花,但进展不大;有的表面上轰轰烈烈,实质性问题并没有解决;有的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离突破性变革差距还很远。
三、优化经济环境必须整体互动
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对于这一点,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不会就效能抓效能,而是要抓效能促发展,通过效能推进大局,实现效能建设与优化环境的整体互动。如何突出重点促进二者良性互动,我强调三点:
一是工作重点要突出。各部门和单位要紧贴法人主体,紧贴群众利益,紧贴项目建设,紧贴容易滋生腐败的部位和环节,开展“效能革命”,瞄准行政单位、服务窗口、职能股室,坚持“带着问题开展工作,发现问题调整思路,整改问题贯穿始终”;促进部门单位严格按照县政府行政审批提速行动的总体要求,最大限度地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升机关效能。
二是落实政策要坚决。近些年来,市县为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些已经得到较好的执行,但也有些落实得不太理想。今年,各单位必须在提高行政执行力上下狠功夫,做到令行禁止。要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要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从行政处罚、行政收费、行政审批等方面制定规范的裁量标准,防止权力滥用。要严格落实“十条禁令”、“七项制度”、“一站式”收费政策,不折不扣的执行企业“宁静日”,行政执法检查备案等规定。要诚实守信,认真兑现公开承诺和各项优惠政策。要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理直气壮地帮助企业协调外部关系,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是责任追究要强硬。顽疾需用重典。纪检、监察等部门要“亮剑”问责,进一步严肃查处影响机关效能和损害经济环境的人和事,不搞姑息迁就,下不为例。今后,必须要一查到底,处分到位,并上查、上追一级。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三乱行为,一律按规定先免职后查处;对不作为、慢作为或推诿扯皮、久拖不决、处置不力的,一律实行严格的追责问责。要通过案件的查处形成强大震慑,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同时,新闻媒体及社会监督员要对准焦点,捕捉亮点,树立正反典型,造就浓厚氛围。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环境工作,事关全县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希望大家以这次会议的召开为契机,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提升行政效能,创造更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市长在全市中小企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中小企业工作会,主要内容是总结表彰中小企业(乡镇企业)“1235”工程实施三年来的先进联系单位和企业,对诚信守法企业授牌。这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践“三个代表”,推进“三个转变”,落实省委工业工作会议精神的又一次专题会议,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高度重视,成云书记亲自到会并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就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中小企业(乡镇企业)“1235”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3 年,市委、市政府为推进我市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结合XX实际,提出了中小企业(乡镇企业)“1235”工程,即在全市确定10 户科技成长型、20 户重点扩张型、30户小巨人型、50 户规模以下效益型企业作为市级领导、市级各部门和县(市、区)的重点联系帮扶对象,并制定考核、奖惩标准和各项经济指标,纳入市委、市政府的专项目标考核。这是市委、市政府在新形势下发展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又一务实举措,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局的充分肯定,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局专门发出简报推广XX“1235”工程经验,受到其他市、州的好评。
“1235”工程实施3 年来,市级联系领导、市级各联系单位和县(市、区)委、政府,按照联系要求,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成效显著,达到了预期目标。总结三年来的工作,有三点值得肯定:一是市级联系单位作风得到转变,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联系帮扶企业,增效明显,达到了预定目标。列入“1235”工程的60 户市级联系企业,2002 年的增加值为17.32 亿元,利税5.27 亿元,城乡就业4.27 万人,今年增加值达到20.7 亿元,增长20%,利税6.38 亿元,增长21%,城乡就业达4.91 万人,增长15%,超过了预定增长目标。如10 户科技成长型企业中的罗江振云塑胶公司,2002 年的利税为200 万元,今年利税可达500 万元;20 户扩张型企业中的龙蟒集团,2002 年的资产为7.8亿元,今年达到11.1亿元,增长42.3%。三是带动作用明显,全市中小企业整体实力得到加强,规模以上企业户数从2002 年的327 户增加到427户,同时企业外部环境得到改善,自身发展水平提高。
“1235 工程实施3 年来,得到了市级联系领导、市级各联系单位,各县(市、区)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涌现了一批先进联系单位、先进联系企业,总结了一些先进典型经验和做法,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市“1235”工程领导小组,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企业表示热烈祝贺,向对该项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市级联系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发展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永无止境,希望同志们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力度,提高服务水平,拓宽服务领域,强化发展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在宣传、信息、技术、融资、资金扶持、人才培训、政策落实上下功夫,扶持中小企业的继续发展。
二、大力推动我市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快速、高效发展
第一,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建市以来,我市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为XX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到2004 年,全市拥有中小企业(乡镇企业)7.8 万个,从业人员51 万人,实现总产值597.3亿元,工业总产值391.4 亿元,实现增加值96.7 亿元,占全市GDp 的27%,实现工业增加值65.6 亿元,营业收入407 亿元,利润13.4 亿元,税金6.4 亿元,发放工资24.9 亿元。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为转移城乡剩余劳动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解决城乡就业,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我们能否抓住今后20 年的战略机遇,实现XX“跨三步、翻三番”的战略目标和实现双“千亿工程”,打造工业强市的目标,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大家一定要增强发展中小企业的紧迫感、责任感,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发展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当前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技术含量偏低、结构不合理。据2004年统计资料显示:我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达22817个,占中小工业企业99 %。这些企业平均从业人数为9.7 人,平均产值为116.4 万元,平均销售收入为72.90 万元,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竞争力。我市中小企业中,以中小工业为主,工业企业所占比重在50%以上,传统行业所占比重较大,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中小工业企业很小,经济结构不甚合理。
二是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表现为主要设备落后,国内先进设备不足20%;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弱,80%以上的中小企业没有任何发明专利,创新能力弱。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职工素质偏低。据统计,我市中小企业职工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占职工总数不足10%,高中、中专占30%,而初中以下的人数占60%左右,中高级职称的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在7%以下。管理粗放,水平不高、不规范,信息化进程缓慢。
三是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仍不够宽松,突出地表现在存贷差大、融资难。10 年前我市的存贷差是150 亿,今年1— 6月是200 亿,存贷差距进一步拉大。同时融资成本也在进一步提高。据测算,一笔100 万元的贷款,需支出各项评估、登记、公证、保险等直接费用2 万余元,如果加上企业正常的利息支出及其它费用,预计企业融资成本在10%以上。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突出重点,推进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一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大对中小企业政策扶持。鼓励和支持中介机构面向中小企业,采取民办“官”助形式,提供全方位服务,政府职能部门要建立有效的执业标准和监管机制,强化监管,实现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以机械加工业为例,今年就发挥了重要作用,130 多家加入了该行业协会,形成了专业化协作发展的格局。
二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提高融资能力。融资难、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应把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作为解决融资难的重要工程来抓。一要大力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努力提高现有信用担保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水平。二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评价体系,推进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间的信用信息共享。三要引导和支持各类商业银行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鼓励政策性银行加大对好的中小企业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银行要及时完善授信制度,放宽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准入条件,减少审批环节,简化货款手续,拓宽服务项目、品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是加强政策引导,创造宽松环境。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关键在政府。必须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努力营造政治上认同、政策上支持、法律上保护的良好发展环境。一要健全政策法规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乡镇企业法》,依法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规范中小企业行为。二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应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中小企业资金扶持力度。三要放宽市场准入标准,消除行业限制。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清理前置审批事项,公开中小企业设立条件,简化注册手续,降低收费标准,减少创业成本。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应向中小企业开放,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对外合作。
四是加快结构调整,激发创新精神。要切实加大中小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重点发展科技创新、资源加工、出口创汇和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依法关闭质量低、污染重、能耗高、安全条件差的中小企业,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配套协作和向小城镇集中发展。而作为企业本身,一定要清楚哪些不能做,哪些可以做,哪些怎么做,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找准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大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力度。推动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大力培养一支年富力强、开拓创新的企业家队伍和管理者队伍;优先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鼓励中小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和运行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专业化配套能力;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小企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和提升我市的传统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内在动力机制;加快信息化进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现有资源,建立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提高中小企业信息获取和开发能力。
五是加大投入力度,突破中小企业发展薄弱环节。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名、特、优、新”产品的资金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城市民间资本、人才资本向农村、农业流动、培养和发展更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中小企业在产业互动、城乡相融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小康建设的牵引点。第四,加强领导、协调配合,形成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合力。
在新形势下,我市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先机,必须紧紧抓住中小企业这个有活力、有潜力、有竞争力的经济增长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领导,真抓实干,确保各项工作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省中小企业局、乡镇企业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机构、职能是顺的。我市也是中小企业局、乡镇企业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职能也是顺的,各县、市、区也要理顺关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扫清体制障碍。
三、倡导中小企业诚信守法
关于诚信守法的问题,市委、市政府这几年主要抓了XXA 级金融区的建设。去年以来,市中小企业局与市人民银行等单位在我市首次推出了“首届诚信守法中小企业评选活动”,目的是为了引导我市中小企业增强诚信守法意识,加强信用管理,弘扬诚信守法的良好风气,帮助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按照《XX市诚信守法中小企业认定办法》,经过各县(市、区)中小企业局、工商、税务、质监、银行、安全环保等部门审核、推荐,全市共收到推荐企业55 家,经评审,有33家企业符合诚信守法中小企业条件,被授予诚信守法中小企业荣誉称号,今天的会议上还要予以表彰和授牌。希望评选出的33 户“诚信守法”企业,要以此为新的起点,再接再厉,进一步探索信用管理新思路,建立健全诚信守法新规章,提高信用水平,为我市打造诚信企业,诚信社会,诚信XX作出新贡献。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诚信立企,守法经营十分重要,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条件,具有实实在在的价值。诚信守法是无形资本,也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失信、违法的结果是付出高昂的代价,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来认识诚信守法的重大意义。对诚信守法,我讲四点要求:
一是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体系,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失信、违法企业必须给予坚决惩戒,对失信的宽容就是对守信的惩罚。例如劣质小磷肥问题,去年市委、市府支持技监部门加大了打击劣质磷肥的力度,就受到我们众多正规磷肥厂家的衷心拥护;二是要树立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全社会营造违法失信者臭,守法诚信者香的舆论氛围;三是建立有效的违法、失信惩戒机制,要让完善法规,严明法纪,让失信、违法者在政治上、经济上、舆论上受到惩处,使其不敢冒然失信,以身试法;四是要严格市场清除制度,对欠债不还,假冒伪劣经营者应清除市场,禁止在其淘汰出局后担任公司管理层职务或进入某项职业。总之,通过诚信守法教育活动,就是要使我们的中小企业在经营中自觉规范行为,珍惜荣誉,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社会风气。
同志们,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满足市场需求,繁荣城乡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为大企业协作配套,农产品加工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按照突出发展主题,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发展环境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市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为XX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