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春菊 医学信息 产前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的影响

时间:2019-05-12 20:4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许春菊 医学信息 产前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许春菊 医学信息 产前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的影响》。

第一篇:许春菊 医学信息 产前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的影响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永利街4号许春菊 ; ***

产前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的影响

许春菊

江门市妇幼保健医院 ; 广东省江门市:529300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将186名正常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名,观察组入院后即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顺产率、产程进展、产后出血量、顺产后排尿情况及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娩方式的选择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选择自然分娩的孕妇顺产率分别为80%(64例)和63.8%(30例),两种自然分娩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2.5%和8.5%;选择自然分娩顺产的产妇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产妇顺产后自解小便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护理干预能增加孕妇自然分娩的信心、提高顺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减少新生儿窒息、预防和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关键词】产前护理干预,自然分娩,影响

自然分娩是人类的本能,孕妇和婴儿都具有潜在能力主动参与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分娩过程,自然分娩对产妇创伤小、利于胎儿建立正常呼吸及节律、降低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我们在孕妇产前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1年5月住院的初产妇1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观察组23—39岁,平均26.8±2.4岁,平均孕周38.5周,对照组22—38岁,平均27.1±2.1岁,平均孕周38.9周;两组孕妇骨盆内外测量均正常,单胎、头位,胎儿发育正常,孕妇无剖宫产指征,无明显高危妊娠病情及严重并发症;两组年龄、孕周和产科检查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产前护理干预方法:对两组孕妇进行常规饮食指导、胎动监测、分娩先兆、母乳喂养等产前教育,观察组在常规产前教育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建立干预基础:孕妇入院后责任护士即主动自我介绍,以诚恳、热情的态度介绍病区环境、饮食制度、住院须知、安全问题等情况,与产妇耐心交谈,了解产妇对经阴道分娩的顾虑,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取得信任,为开展护理干预奠定基础。

1.2.2 情绪及认知干预:向孕妇及家属宣传助产士会全程陪伴分娩,及允许家属产房陪产等信息,播放影音文件、口头及书面宣教,引导孕妇正确认识自然分娩,宣传经阴分娩是人类繁衍过程中一个正常的生理本能,树立“分娩是正常、自然的,应遵循自然规律”这一理念,消除孕妇的抑郁、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做好产前、产程及产后的心理准备,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

1.2.3 行为干预:向孕妇讲解分娩技巧及自然分娩的经验,进行产前排尿训练,指导孕妇积极应对自然分娩的各种应激情况,帮助其顺利度过分娩关。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顺产率、产程进展、产后出血量、顺产后排尿情况及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有80例孕妇选择了自然分娩,13例选择剖宫产,自然分娩率86.02%,对照组47例选择自然分娩,46例选择了剖宫产,自然分娩率50.54%,两组分娩意向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中选择自然分娩的80例孕妇顺产率为80%(64例),对照组选择自然分娩的47例孕妇顺产率为63.8%(30例);观察组中选择自然分娩顺产的孕妇总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选择自然分娩的孕妇顺产后自解小便成功率96.9%(62例),对照组选择自然分娩的孕妇顺产后自解小便成功率33.33%(10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自然分娩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在8-10分的分别是76例(95%)和43例(91.49%),两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评分低于7分的分别是2例(2.5%)和4例(8.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产前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率。讨论

3.1 产前护理干预能使孕妇从不安的期待到最后了解分娩原理及过程的心理转变,我们通过产前护理干预,引导孕妇认识到胎儿和母亲与生俱来都具有适应分娩过程的能力,并充分挖掘这些潜力,使孕妇感觉到做母亲的伟大、即将成为母亲的自豪及身为母亲肩负的责任,以愉快的心情、健康的姿态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多数孕妇都是因为惧怕分娩时的疼痛才强烈要求实施剖宫产术的,我们由助产士对孕妇一对一全程陪产、面对面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在产程中给孕妇持续的支持与关心,让她们有充沛的体力和信心顺利完成分娩;同时允许家属在产房陪产,给孕妇以精神上及心理上的鼓励,消除孕妇恐惧、焦虑情绪,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分娩[1]。通过我们有效的干预,观察组孕妇选择自然分娩率为86.02%,远远高于未干预组的50.54%。

3.2 分娩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初产妇无分娩经验,担心分娩会出现不测,这种恐惧、焦虑的不良情绪会使体内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影响子宫收缩和子宫血流量,导致胎盘和子宫平滑肌供血减少,产后出血量增多,同时不良情绪也会使子宫收缩与宫颈口扩张的协调性失去平衡,导致产程进展异常[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孕妇经阴道分娩的总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低。胎儿娩出1min Apgar评分小于7分者为新生儿窒息,孕妇产程过长及体内酸碱平衡紊乱均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本研究证实通过有效的产前护理干预明显缩短了产程,降低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文献研究结论一致[3]。孕妇生产过程中膀胱长时间受压迫,张力降低,粘膜充血水肿,排尿反射不能顺利建立;同时外阴部伤口疼痛,产妇不敢排尿等心理因素等均可引起产后尿潴留。我们通过产前指导孕妇进行排尿训练,做好临产、产程及产后的心理护理,发现观察组孕妇顺产后自解小便成功率为96.9%,而对照组很多产妇需靠其他方法及导尿来进行排尿,自解小便成功率仅为33.3%。

总之,产前护理干预可使孕妇生理、心理及体力均处于最佳状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增加孕妇自然分娩的信心、提高顺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减少新生儿窒息、预防和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新.对自然分娩后产妇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8,22(5):1185—1186.

[2]胡艺.浅议自然分娩的心理干预护理[J],临床护理.20010,9(4):82-83.[3]胡晓燕,姬宏宇,王永丽.激励式心理护理对自然分娩的影响[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10(5):58-59.

第二篇:艾灸护理干预对腰痛患者的影响

艾灸护理干预对腰痛患者的影响

【摘要】:目的:对层级护理干预对腰痛患者症状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对腰痛患者实施集体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其中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开始实施层级护理,亦回顾性分析其中54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艾条灸,穴位选取大肠俞和双肾俞,同时辅以腰背肌的功能性锻炼,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之前后的临床疗效、Oswestry慢性腰痛评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SDS评分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8.1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Oswestr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周及3个月,实验组Oswestry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答题及格率为92.59%,对照组及格率为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周及3个月,实验组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集体护理,层级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慢性腰痛患者的症状和心理状态,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慢性下腰痛;分组护理;艾灸

腰痛发生率在近些年来的上升趋势十分明显,已逐渐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下腰痛主要指腰骶部的脊柱和其双侧部位疼痛。腰痛可以分为慢性、亚急性和急性:这主要是根据其疼痛时间和发作状况来进行的分类。相关研究显示[1],美国政府用于治理下腰痛患者的医疗费用每年高达140亿美元,即便如此,在美国,每年任然有大约1

千万人由于慢性的下腰痛出现残疾;损失的工作日总和达到惊人的2.5亿天。在我国人群中,慢性的下腰痛疾病同样是造成普通群众病休缺勤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劳动力在生产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目前,集体护理仍然是慢性下腰痛病患康复护理的主要护理策略[2],在临床实践当中集体护理被大多机构采用从而节省人力和时间,但是由于其针对性不强,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回复,而层级护理干预虽很少被采用,但具有针对性强,护理效果好等潜在优点,在合适的层级策略引导下,可能起到更好的护理效果,却不会显著增加护理的成本。鉴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08例慢性下腰痛病例,对比分析了分组护理和集体护理的临床效果。具体介绍如下。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实施集体护理干预,选取其中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开始实施层级护理,亦选择其中54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实验组。实验组包括男25例,女29例,年龄为17~62岁,平均(55.7±4.7)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为(24.6±11.2)个月;对照组包括男24例,女30例,年龄为19~74岁,平均(56.3±6.1)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为(23.3±14.1)个月。经检验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慢性下腰痛的诊断标准[3];②护理期间有正常的依从性。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严重的肢体疾病;②合并精神疾病,不能参加小组或集体活动;③未能完成3个月的院内护理;④有吸毒或酗酒史;⑤文盲患者。

1.4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艾条灸,穴位选取大肠俞和双肾俞,同时辅以腰背肌的功能性锻炼,护理方面,实验组患者接受层级护理策略,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治疗方法为:

取穴:取大肠俞(于第四腰椎棘突的下旁开3寸)、双侧肾俞(于第二腰椎棘突的下旁开1.5寸)。

②操作:令患者取俯卧位,点燃艾条,对双侧肾俞和大肠俞进行温和,每穴灸~20min,直至局部的皮肤出现红晕,以患者局部出现温热感但没有灼痛感为度。1次/d,7d为1疗程。

③护理干预: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方面、锻炼背肌功能方面以及艾灸方面。

实验组:将护士分成四个层级,N1到N4(分级依据:护士的工作能力与其道德素质、职称等相结合),依次为从初级、中级、高级和专家护士。

N4,即专家护士,因其临床经验丰富但同时数量也较少,就需要他们自己主动参与护理过程的关键步骤和核心步骤。同时他们也应当是整个护理过程的主导者和监督者。每位患者应该由哪些低级护士负责,每位护士都需要负责哪些具体项目,这些统筹规划都应该由专家护士来完成。除外,专家护士还需要对急救药品以及相关仪器进行仔细检查,最大化的保证其性能,为可用状态。对一定数量腰痛恢复情况较差甚至恶化的患者,专家护士应当亲自参与这部分患者的护理过程,恶化患者毕竟数量有限,专家护士必须逐个落实这部分患者的护理工作。对于经过护理就有了好转的患者,专家护士也有注意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例如患者针灸后出现不适症状的处理,对于背肌功能锻炼无显著效果的患者如何改变护理策略等,并主动参与到科室内疑难护理课题的讨论中去。参与到医生的临床查房。通过每周跟随查房的过程,使得自己能够对本科病人的基本情况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包括患者病史,下腰痛的严重情况,护理恢复效果等,从而总结工作重点,针对病人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指导N2及N1工作,而N3需对本组内一定数量的重、危、急症下腰痛患者护理进行负责,例如合并有其它病症或者术后恢复不良的腰痛患者。高级护士需要对自己分管的小组负责,自己小组内人员如何配置,如何合理分配工作等。高级护士还应督促自己小组内所有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具体落实,工作过程当中,遇到任何困难应及时向N4寻求帮助和业务指导,于本班的工作结束之前和下一班的责任护士床头或书面交班,若针灸治疗或功能锻炼尚未结束,应准确告知进行到什么程度,保证接班护士可以继续完成,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N2需参与到轮值夜班中来,担当当晚夜班的主班职责,对晚夜班的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进行安排协调,随时应对患者突发的疼痛或不适现象并进行适当处理,对本组患者的各项护理问题进行了解,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及定期评估效果,这里主要是患者腰痛症状的改善率。保证病室的安全、安静,保证办公室、治疗室的整齐、清洁,准备好各种所需治疗物品,主要是针灸和功能锻炼所需工具。对于N1护士,在上级护士的相关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患者的日常饮食护理,和患者日常转运等的护理。

对照组:主要由慢性腰痛的健康教育护士或骨科医生,于每2周组织患者接受一次腰痛相关的知识讲座,形式包括看录像,幻灯片,专家讲座等,每次2h左右。

1.5

疗效评价标准

①2组患者于2个疗程护理干预后进行疗效评价,并于3个月后进行随访。使用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4]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判断,包括主管症状,体征,日常生活动作,膀胱功能共4个大项,29分,分数越低则表明患者功能障碍越显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治疗前评分)]×100%。改善率100%为治愈,大于60%为显效,25~60%为有效,小于25%为无效。

②通过Oswestry慢性腰痛的评分量表[5],于干预之前、护理干预2周后及3个月之后对腰痛症状的评分进行评价和对比。Oswestry慢性腰痛的评分量表具体通过患者疼痛程度和疼痛变化程度,及腰痛缓解或加重和社交活动、行走、站立、起居、自理能力、提取重物、旅行、睡觉十个方面的社会活动关系,以及不同的症状程度积分,对慢性腰痛影响患者的社会生活程度进行全面评价,得分越低表示越优。③在2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3个月后对其相关知识了解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共10个问题,答对6题以上评定为“及格”,否则为“不及格”。④使用SDS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之前、护理干预2周后和护理干预3个月之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和比较,得分越低则越优。

1.6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分析处理使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剂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治疗前后的疗效对比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8.1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可见两组的护理干预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然而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疗效更佳。具体见表1。

表1治疗前后的疗效对比(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98.15

对照组

83.33

χ2值/u值

4.02

7.06

p

<0.01

<0.01

2.2

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的腰痛症状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Oswestr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周及3个月,实验组Oswestry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治疗前后的Oswestry评分对比(例,±s)

组别

例数

干预之前

干预后2周干预后3个月

实验组

29.52±3.2

14.75±4.0

13.17±3.3

对照组

29.17±4.1

22.36±3.1

21.09±4.1

t值

--

0.47

6.74

7.33

P值

--

>0.05

<0.05

<0.05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

实验组干预后的及格率为92.59%,对照组及格率为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例)

组别

例数

及格

不及格

及格率(%)

X2值

P值

实验组

92.59

4.07

<0.05

对照组

50.0

2.4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周及3个月,实验组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4.表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DS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干预之前

干预后2周干预后3个月

实验组

49.18±3.94

41.80±3.57

39.25±2.97

对照组

48.40±3.70

46.47±2.96

46.02±3.33

t值

--

0.86

5.95

6.37

P值

--

>0.05

<0.05

<0.05

讨论

如今慢性的下腰痛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社区疾病,其临床表现是长时间的持续症状,易于出现反复,因此,目前,对于腰痛的复发预防以及相关的缓解工作已经成为医护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大量临床实践显示,使用艾灸治疗并辅以锻炼腰背肌的功能在治疗慢性的下腰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但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以及康复锻炼锻炼的方式都会对最终的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差异[6,7]。那么就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护理人员参与的程度和健康教育的到位程度。当前,健康教育方式已由传统的当面宣教向多媒体的集体式健康宣教转变,原因是省时省力,然而其具体的临床疗效方面,同层级护理的模式比较是否有明显的差别还很少有研究

[8-10]。

对于慢性的下腰痛的临床护理其本质是对患者的日常行为进行干预,需要对干预策略科学地进行设计、并对健康教育全过程做全面的组织。目前,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悄然形成,临床护理工作范围也悄然改变,临床护士也不再是以前的单一护理角色,更多的是向多元化的方式转变。很多国家及地区在护理人员的划分方面,已经开始分为不同级别等级,与此同时,对各级护理人员的具体岗位职责均做出明确划分,层级护理模式这一理念应运而生,其实质也就是根据的不同能力范围,给予最适合其能力的工作。能力强者承担更大责任,能力弱者完成本职工作[11,12]。层级护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要将发达国家成熟的管理方法与我国国情以及医院实际情况相融合,进而形成一套有特色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方案,从而使原有技术资源得到最大程度开发,有效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本研究对两组慢性的下腰痛病例使用不同的护理方式,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8.1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可见两组的护理干预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而实验组的疗效更佳。干预后2周及3个月,实验组Oswestry评分及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可见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临床疗效相较于对照组患者都有显著的提高。相较于常规的护理方法,层级护理模式的分工更细致,在保证患者得到充分护理干预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护理的有效率得到提高。此外,高级别的护理人员可以对低级别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指导,并及时指出其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错误,例如对其针灸和功能锻炼的操作手法给予及时的纠正,而在常规的护理模式中,这些问题可能存在很久而未被发现,会对患者的康复造成极大的影响,在层级护理模式中,上级护士的监督作用使这种现象得到避免,保证患者接受最为有效的护理干预。此外,每一层级的护士都受到上一层级护理人员的监管,其工作态度及工作效率都会得到显著的提高。这些都导致了层级护理干预的更好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

总之,相较于集体护理,层级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慢性腰痛患者的症状和心理状态,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桂荣,黄钟敏,杨凤翔.社区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健康教育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7):

512-513.[2]付佳,高凡.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22):

35-37.[3]马文庭,郑宝森.慢性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2008

年第12

届世界疼痛大会综述之四[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0,2(5):

65~68.[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86~201.[5]郑光新,赵晓欧,赵广林,等.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评者的可信性[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12(1):

13~15.[6]钟联凤,陈冰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全程分期健康教育[J].中国临床护理,2011,3(4):

327-328.[7]刘志荣,贾菲,翁慧,等.专业小组护理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临床护理,2013,5(6):

521-522.[8]宁德花.慢性下腰痛的心理康复护理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0,11(4):

336-337.[9]黎春华,瓮长水,蒋天裕,等.5

种疼痛强度评估量表应用于老年腰痛患者的重测信度

①[J].2012.[10]吕晶,徐娟,吕传爱,等.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致腰痛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1):

20-20.[11]李凤姣,李敏,肖少雄.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

333-334.[12]罗冠华.38

例腰痛患者中药熏蒸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与护理配合[J].医学信息,2013,11

(6):

307-308.

第三篇: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影响

业务学习

时间:2012-01-05 地点:护士长办公室

参加人员:殷春芳 倪益益 陆薇 巫荣萍 吉志娟 袁晶 屈晨 季娟 王吉芳 何萍 杨静怡 汪春琴 徐燕 张丹花 徐茜

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影响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于1958年应用于临床。具有操作简单、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维持血管通路、利于紧急抢救、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尤其是我科因手术创伤大、病情重等特点,术后患者静脉输液量大,其高渗、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较大,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较普通头皮针高,我科经广泛应用,并通过护理干预降低了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常见并发症

1.1 皮下血肿 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或针管固定不牢等因素导致留置针穿破血管壁形成皮下血肿。

1.2 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可导致液体渗漏。此外,如果存在循环障碍、血管通透性改变或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亦可引起液体渗漏。

1.3 静脉炎 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与无菌技术、留置时间、穿刺技术、药液性质和量、机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其症状为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痛,严重时触诊为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1.4 套管堵塞 多见于高浓度液体输注后导管冲洗不彻底,穿刺针头在血管内来回移动,损伤血管内皮,血小板在受伤部位及管尖端聚集血栓形成造成导管堵塞。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和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等也是引起导管堵塞的原因。

护理干预

2.1 皮下血肿 护理人员应熟悉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稳、准,依据不同的

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妥善固定导管,这样有利于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2.2 液体渗漏 选择粗而直,富有弹性的血管,避开关节处或静脉瓣的静脉,穿刺动作轻柔,避免针管在血管内反复移动,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妥善固定导管,避免肢体过度活动,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意识。

2.3 静脉炎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选择静脉应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均应用生理盐水冲管。加强留置期间的护理,经常询问留置部位有无疼痛,观察有无红肿、渗血,血管有无硬化等。一旦发生静脉炎,应及时处理,如立即拔出静脉留置针、抬高患肢,行热敷、硫酸镁湿敷等。

2.4 套管堵塞 对血液制品、高营养液、大分子药物应选择较大直径静脉输注,输完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因血管内皮损伤而导致血栓形成。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

小结

随着静脉留置针技术日渐完善,与传统输液技术相比,其优越性较显著,但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普遍,如何使静脉留置针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这就需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细致观察,不断总结经验。上诉几点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但还有更多方面需要我们去探讨研究。

第四篇:综合护理干预对妇产科不良事件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对妇产科不良事件的影响

【摘 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妇产科手术患者130例,分为观察组65例以及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天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8.46%,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6.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发挥良好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妇产科;不良事件;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4--01

前言

在产妇生产手术麻醉失效后通常都会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感,这对于产妇术后恢复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加剧产妇的痛苦。现对本院13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65例患者采取了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7年6月间的妇产科手术患者13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以及对照组65例。观察组年龄23~31岁,平均年龄(26.4±5.3)岁。对照组年龄22~32岁,平均年龄(27.4±4.1)岁。上述患者主要病症包括了剖宫产、子宫切除术、异位妊娠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愿意协助完成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症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则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具体如下:①加强疼痛评估。为了更好地掌握患者的疼痛情况就需要加强疼痛评估并以此作为患者质量的基础。在评估过程中应用到动态评价方法从而更为全面地掌握患者的疼痛情况,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对应的止痛处理。②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是综合护理干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多数患者出现术后疼痛时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恐惧感以及负面心理情绪,这对于患者的治疗必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为了让患者的这些负面情感得到控制并稳定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情绪加强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首先与患者之间加强沟通,一方面更加全面地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构建出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彼此间的信任让患者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病房中添加一些患者喜爱的元素如播放音乐等来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让她们能够积极地面对治疗。在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还可以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从而让患者可以更清晰、客观地了解自己的病情,从而释放一定的心理压力。③体位护理。在产妇术后康复过程中需要保持正确的体位,这有助于缓解产妇的疼痛并能够促进产妇创口恢复。术后让患者保持半卧位从而让腹部肌肉得到放松来缓解疼痛感。在患者离床运动时护理人员应在一旁协助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r给予指导预防患者因为腹肌紧张出现疼痛感。④行为辅导。通过行为辅导告知患者一些疼痛减轻的方法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如呼吸调整法、想象法以及肌肉放松方法等。⑤伤口护理。在产妇进行生产过程中一般会对其进行麻醉,但是在麻醉药物作用消失后产妇会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此时护理人员就需要对产妇的伤口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在伤口护理中需要对患者定期更换敷料并观察患者伤口是否洁净,让患者伤口处于干燥状态。一旦发现患者伤口出现感染则需要拆除缝线同时对患者进行创口引流,采用稀释的高锰酸钾溶液对伤口进行清洗。若患者伤口周围出现局部红肿可采用酒精湿润的纱布敷料。⑥控制药物使用。用药过程中以预防为主并尽可能降低药物剂量来增强镇痛效果。

2.3 疗效判定标准

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其中0分代表无疼痛,10分代表极为疼痛。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分为十分满意度、较为满意、不满意=(十分满意+不满意)/总例数×100%。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患者第3天开始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8.46%,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6.92%,观察组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术后疼痛的出现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的应激反应,不只影响到患者伤口的愈合情况,而且会影响患者情绪,不利于患者康复。所以在术后患者护理中,护理人员要重视疼痛护理干预,在术前通过宣讲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在术后能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准确评估,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减少患者不良情绪。总之,要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护理能力,综合利用各科知识进行临床护理。

妇产科疾病有多种,部分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妇产科患者,治疗的难度明显增加,尤其对于手术患者,麻醉以及手术操作可能导致糖尿病病情更加严重,患者可能发生酮症酸中毒,另外术后出现伤口不良愈合以及伤口感染的可能性要明显大于没有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应的护理,以提升手术安全性。

产妇在分娩后会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若护理工作不到位会对产妇术后恢复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从临床医学来看术后疼痛事实上是患者对于手术产生的应激性反应,为了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就需要对患者出现的术后疼痛问题进行妥善的处理。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了综合护理干预,从研究结果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过程中主要从心理护理、行为辅导、体位护理、伤口护理以及药物控制方面展开来降低患者的痛苦并对患者进行引导作用从而缓解患者的思想负担。另外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形成让患者的治疗得到了保障。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童玲.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手术患者心理影响研究.中国现代医生.2016(21):88-89.隋亚芬,李舫.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对分娩期产妇进行护理.中外医疗,2009,28(13):214-216.关义琼.心理干预对57例剖宫产患者的影响.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20(4):314-317.

第五篇: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影响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护理干预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于1958年应用于临床[1]。具有操作简单、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维持血管通路、利于紧急抢救、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近年来常州市第二人民 医院 已广为应用,尤其是我科因手术创伤大、病情重等特点,术后患者静脉输液量大,其高渗、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较大,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较普通头皮针高,我科经广泛应用,并通过护理干预降低了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常见并发症

1.1 皮下血肿 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或针管固定不牢等因素导致留置针穿破血管壁形成皮下血肿。

1.2 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可导致液体渗漏。此外,如果存在循环障碍、血管通透性改变或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亦可引起液体渗漏。

1.3 静脉炎 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与无菌技术、留置时间、穿刺技术、药液性质和量、机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其症状为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痛,严重时触诊为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1.4 套管堵塞 多见于高浓度液体输注后导管冲洗不彻底,穿刺针头在血管内来回移动,损伤血管内皮,血小板在受伤部位及管尖端聚集血栓形成造成导管堵塞。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和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等也是引起导管堵塞的原因。

护理干预

2.1 皮下血肿 护理人员应熟悉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妥善固定导管,这样有利于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2.2 液体渗漏 选择粗而直,富有弹性的血管,避开关节处或静脉瓣的静脉,穿刺动作轻柔,避免针管在血管内反复移动,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妥善固定导管,避免肢体过度活动,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意识。

下载许春菊 医学信息 产前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许春菊 医学信息 产前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