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化管理模式下有效服务“三农”的实践与思考(共五则)

时间:2019-05-12 20:5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扁平化管理模式下有效服务“三农”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扁平化管理模式下有效服务“三农”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扁平化管理模式下有效服务“三农”的实践与思考

扁平化管理模式下有效服务“三农”的实践与思考

农行宁夏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张建中2011年08月16日

扁平化模式服务“三农”的实践

一般而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普遍采取“总行-省分行-二级分行(或分行营业部)-支行-网点”五级管理模式。由于宁夏地域面积相对较小,在管理模式上采用“总行-分行-支行-网点”四级管理模式。虽然只减少“二级分行”一个层级,但作为业务经营最关键层级的县级支行,直接由一级分行管理,在贯彻落实总分行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工作措施方面,具有工作指令“一竿子到底”的优势,决策效率和服务效率大幅提高。服务“三农”政策措施落实“一步到位”。自全面推进服务“三农”工作以来,宁夏分行结合实际制定了信贷准入、财务管理、激励约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扁平化管理模式下采取分行-支行“一竿子到底”的模式,分行统一管理调控,各经营行自主经营,总分行决策部署及相关政策措施、规章制度直接传达到经营行。同时,分行直接对各项政策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面对面”督导,各经营行在执行政策措施、规章制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工作意见和建议也直接反馈到分行业务主管部门或决策层。由于没有“二级分行”这一中间环节,分支行信息流实现了“直通”,避免了总行政策措施在贯彻落实过程中执行走样、力度递减的现象,分行工作安排更具科学性、时效性和针对性。

“三农”业务资源配置“一步到位”。在扁平化管理模式下,分行资源配置按实际需求直接配置到县支行。如在固定资产、财务资源的配置上,近年来宁夏分行用于县域行的固定资产指标和财务资源年均增幅均高于全行平均水平,全行70%以上的自助设备投向县域农村地区,县支行及其网点建设水平和财务保障能力大大提高;在信贷资源配置上,优先保障“三农”板块需求,2007年以来,“三农”贷款年均增幅28%,高于全行平均水平1.37个百分点;在人力资源配置上,通过深化内部改革、优化业务流程、加大员工培训等方式,盘活存量人力资源,精简机关员工直接充实到县支行,同时新入行员工重点向业务一线倾斜,县支行干部员工队伍稳定,市场竞争能力持续提升。

“三农”业务的精细化管理措施“一步到位”。在机制建设方面,宁夏分行将13家县支行纳入“三农”板块单独核算,并根据各行所处的区域环境、资源禀赋、发展前景等因素,细化制定了“1327”推进方案,明确了各县支行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在政策制度方面,结合各县域行实际,由分行制定地方特色产行业客户分类标准和行业信贷准入政策,实行行业差异化管理;按照“一行一路径”的原则,制定《县域行2011-2012年业务发展规划》,明确了每个县支行“三农”业务发展目标和重点。在日常业务管理中,分行按区域、产品、条线等,将精细化管理措施直接落实到各职能部室,各县域行负责人直接对分行负责。在农户小额贷款管理方面,分行直接监测各行贷款运行情况,发现风险苗头及时预警提示或实地指导,为农户小额贷款高质量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客户营销“一步到位”。扁平化管理优势不仅体现在内部管理上,更体现在客户营销上。按照打造分行、经营行两级核心客户群的营销思路,宁夏分行建立了客户分层管理、客户名单制管理等制度,扩大分行直管客户范围,强化上下联动、综合营销,成功拓展了一批县域高端优质客户。针对县域不同行业、地区特点,强化分行前台部门直接营销和直接管理职能,对县域新营销法人客户,由分行前台部门直接发起,联合经营行进行营销。县域重点客户存量法人信贷业务的持续拓展、维护营销、综合服务等,均由分行直接发起或参与营销。如在宁夏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太阳山开发区、德胜工业园区等,分行通过高层营销和专业服务,成功拓展了一批“互为第一”的优质客户;国家5大发电集团在宁夏各地投资建设的项目,全部与农行建立业务合作关系。

“三农”业务成本核算控制“一步到位”。一是按“谁受益、谁承担”原则,准确将原始成本核算分摊到县支行;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常规费用,直接向各县支行下达专项限额管理指标;积极推行资产有偿使用政策,通过计收资金占用费和固定资产经济资本占用回报等,将其作为经济增加值的扣减项纳入各行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二是提高成本管理层级,将固定资产购置、建造、装修等业务的审查、审批和监督,以及企业所得税申报及汇算清缴职责等全部上收分行。同时,加大大额费用支出管控,设立

了分行集中采购委员会,凡涉及营业房装修、固定资产、办公用品购置等项目,全部实行公开招标,有效提高了财务资源使用效率。

“三农”业务考核激励“一步到位”。一是对“三农”板块13家县域行经营指标单独排名考核,并依考核结果对县支行进行等级行排队,以此作为资源配置和业务授权的重要依据。绩效工资、奖励费用、违规处罚等均由分行直接落实到县域行,有的项目直接落实到人。二是对于各项经营指标完成好、县域金融市场竞争力突出的县支行,在业务授权、资源配置和工资分配等方面给予体现,鼓励县支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低风险业务,主动调整和优化业务结构、客户结构和收入结构,实现费用“争着花”向“挣着花”的转变。三是在对“三农”板块进行单独考核的基础上,分行拿出专门费用,用于奖励产品营销好、综合收益高、对经营业绩贡献大的营业单位。如在惠农卡营销中,分行将奖励工资直接兑现到客户经理,营销费用按考核指标直接兑现到各经营行,此举有效调动了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农”业务风险管控“一步到位”。在扁平化管理模式下,从组织机制上对“三农”业务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效果,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管控层级较高,岗位职责明确。一是强化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分行向各经营行委派风险合规经理,风险合规经理直接向分行报告所在行风险状况,率先在全国农行系统建立起了“集中管控、矩阵分布、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体系。二是根据“三农”客户需求和风险管理特征,不断完善三农信贷授权、授信、担保等政策制度。三是扩大监测范围,细化监测指标,将各经营行信贷逾期等主要品种风险指标全部纳入分行直接监测范围,按日监测预警,实现了分行对业务风险信息的全过程掌控。

进一步提升扁平化管理水平的思考

新时期新形势下,宁夏分行要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一步深刻认识和发挥扁平化管理的关键环节与优势,围绕“三农”客户新型化、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三农”工作的水平与成效。持续提高决策水平和执行力是确保扁平化管理优势有效发挥的根本要求。在扁平化管理模式下,一级分行直管各经营行,管理幅度较宽、纵度较深,权限相对集中,这就要求管理层要有较高的政策研判和科学决策水平。具体来说:一是各级行高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决策水平。各级行高管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准确真实的资料信息,并亲自抓重点、攻难点。二是各级行中层必须具有良好的履职能力。各级行职能部门或中层管理人员必须按照上级要求,持续加大业务管理、指导和督查力度,确保总分行各项决策部署在经营行得到有效落实,切实履行本环节或本条线管理职责。三是各经营行要有较高的执行力。分行的直接管理基本解决了条线沟通不佳、信息不对称、推诿扯皮等问题,因此,对经营行而言,更多的是执行。经营行的执行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扁平化效果的显现。

强大的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是扁平化管理模式下服务“三农”的有力支撑。扁平化管理的实施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现代信息技术支持才能正常、高效地运转。首先,强大的信息技术能使管理信息、业务信息、市场信息等准确、及时、完整地上传下达,使各行能更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其次,强大的业务网络技术能使营业机构为“三农”客户提供更全功能、更高效率的服务,把网点、网络覆盖优势转化为服务、竞争优势。因此,在扁平化管理模式下,一级分行要发挥掌握信息源的优势,直接对经营行进行分析指导,各级行则要进一步加强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平台下作业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实现管理优势和信息技术互补,促进“三农”业务持续快速发展。

着力提高市场研判水平和反应速度是扁平化管理模式下有效服务“三农”的关键所在。“三农”业务具有先天的“弱质性”,因此,要实现有效控制风险前提下的快速发展,必须具备较高的市场研判能力与响应速度。这就要求扁平化管理模式下的一级分行要前瞻性地做好产行业调研工作,根据国内外市场行情、区情、县情,适时、动态、灵活调整业务重点和支持模式。各级行要对地方特色产行业如何支持、是否深层次介入等问题做好前瞻性研判,盯准项目或客户,抓住时机,果断出击,实现农行和企业的共成长。各经营行要因地制宜,多触角、多维度捕捉地方经济发展动态,加大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积极巩固老客户群体、培育新客户群体,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唯有此才能实现“三农”服务工作的可持续与有效益。

坚持集约化经营是扁平化管理模式下“三农”业务高效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日益复杂多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客观上要求银行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走集约化、精细化管理之路。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经济周期演变、货币政策变化和“三农”经济本身的市场变化等,都对“三农”资产业务能否保持当前的高质量提出了较大挑战。实践证明,宁夏分行当前扁平化直管模式下的集约化经营是抵御各类风险确保质量的有效营运模式,因此,这种集约化经营不仅要坚持,更要进一步深化。

实施全程风险管理是扁平化管理模式下“三农”业务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扁平化管理方式实现了最短的指挥链条,为宁夏分行在组织机制上实现经营风险全程管理、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提供了更优条件与更快路径。新时期,宁夏分行要更加注重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各个环节着手,实施全过程风险防控,形成一套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风险防范体系。特别是针对“三农”业务风险相对较高、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的实际,要着力改变以往投放决策层次高、日常管理层次低,以及贷前调查工作细、贷后管理工作粗等问题,通过进一步提升“三农”客户贷后管理层次,优化信贷管理流程,为“三农”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打造学习型组织是扁平化管理模式下更好服务“三农”的助推器。由于扁平化组织的充分授权、分权,导致管理幅度加大,决策重心下移,客观上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当前“三农”市场复杂多变、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产生了新的金融需求。因此宁夏分行要努力打造学习型组织,强化对全行特别是“三农”条线各级干部员工的专业化、系统性教育和培训,促使其加强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和树立“新三农”、“大三农”观念,有效掌握”三农“客户多样性、差异化的金融需求与特点,提高综合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助推“三农”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篇: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三农”的实践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三农”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潘 珍 林 东

来源:《海峡科学》2008年第09期

[摘要] “三农”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新型科技中介机构的代表,应充分抓住“三农”问题对科技服务迫切需求这一有利时机,将服务领域从原来的中小企业向“三农”服务领域延伸。该文以福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三农”的实践为例,探索生产力促进中心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

[关键词] 服务“三农” 生产力促进中心

“三农”问题始终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08年,中央连续第五次出台了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体现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新型科技中介机构的代表,福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积极探索服务新领域,在为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特别是为“三农”提供专业化服务创出了新路子,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初步实现了功能社会化、组织网络化、服务产业化的建设目标。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三农”的优势

当前农民最需要的科技服务包括四类,分别是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农业产业化全过程服务、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广大农民和农业企业对科技中介服务有强烈的需求。一批新型的科技中介机构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壮大,比如各类技术市场、各类农业技术协会、农业科技园区等。

生产力促进中心与传统的农技推广体系相比,具备为“三农”服务的独特优势,表现为:

(1)2002年,国家颁布《中小企业促进法》,确立了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法律地位,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各级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推动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在政策、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2)生产力促进中心是以市场需求和农民需求为服务导向,服务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3)近年来,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数量迅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已初步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地方和行业相结合的服务网络体系,其中超过一半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分布在农村基层,更容易通过这个网络服务“三农”;(4)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具有政府背景的科技中介机构,注重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许多专家、教授建立了热线联系,因此容易整合资源,搭建综合网络体系,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2 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三农”的实践

福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构建福州市“三农”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即“三农”信息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和培训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创新“三农”服务的新模式。

2.1 “三农”信息服务平台

信息平台通过英特网实现信息交互共享,包括在线视频点播系统、专家咨询服务系统、农业技术培训系统、福州市农业专家库管理系统、福州市农业项目库管理系统和远程视频教育培训系统等六个模块。信息平台将与气象局合作,为农民生产提供及时的天气预报;与大的批发市场价格联动,为农民买卖交易提供实时讯息;与移动公司合作,通过电话、手机等目前农村较为普及的信息交流通讯设备,为农民和农业科技工作者提供便捷获取农业科技知识的途径;与媒体合作,制作远程教育视频课件;与农业部门、科研院所合作,及时发布农经动态、政策法规以及病虫害预告等;与县(市)区合作,建设具有当地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信息平台,包括罗源县食用菌网站、闽侯工艺品网站等。

2.2 “三农”技术服务平台

福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根据县、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特点,积极探索与县、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合作,带动并扶持各县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福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根据罗源县食用菌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全国最大的秀珍菇基地县,并根据该产业在罗源县的发展瓶颈,积极探索与罗源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合作成立罗源县科源食用菌技术服务中心(简称“科源中心”)。“科源中心”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科源中心”建立食用菌菌种培育中心和食用菌示范基地,主要承担食用菌新品种引进、菌种提纯复壮;食用菌技术咨询、指导;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培训;新品种、新栽培模式示范推广及市场开拓等工作。同时“科源中心”注重与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建立平台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聘请省、市食用菌资深专家和市直有关部门领导,成立专家顾问组,为“科源中心”的发展提供指导性方针和建设性意见。

“科源中心”的建设有利于“扶持一个产业,壮大一域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科源中心”运作后形成一定的服务群、服务项目和服务收入,并形成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进而发挥福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作用,带动并发展壮大县、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2.3 “三农”培训服务平台

福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在福州市科技信息大楼开辟专门的场所,作为信息平台演示和远程视频会议总控制中心,在试点镇村设立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利用数据传输网络把分布于福州市各试点镇村的多媒体会议终端连接起来,专家可以直接在线授课、答疑,与各终端的农民进行实时交流,实现一点对多点的远程、实时、交互培训功能。

福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根据各县区农民的实际需求情况,让农民“点菜”,专家“上菜”,邀请在榕高校、科研院所相关领域的专家、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为农民送技术、送信息、送知识。在培训上重视质量,采取点对点、上门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三农”面临的问题

福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按照科技部“建设一个中心,扶持一个产业,壮大一域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积极探索与县(市)、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合作服务“三农”的新模式,扶持区域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生产力促进中心在服务“三农”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3.1 大部分生产力促进中心是由政府创办的,是政府职能的延伸,运行方式上机制不活、人浮于事,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其服务过程属被动型,而不是主动出击。很多县(区)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属于“挂牌”中心,因此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不健全、服务不规范、缺乏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短期化行为严重。

3.2 服务“三农”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部门、多领域。农业服务机构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组织和协调,且只重视一般的技术推广普及和简单的技术服务,没有形成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的整体优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共享。

3.3 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投入不足且没有固定渠道。多数生产力促进机构经费短缺,甚至有些县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没有经费。资金短缺使生产力促进中心无法提升服务的软硬件条件,限制了生产力促进中心进一步服务“三农”。

3.4 生产力促进中心普遍存在着人才短缺、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缺乏问题。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总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够合理,良好的业内竞争局面和激励、创新机制尚未形成。

3.5 社会各界对生产力促进中心这一非营利组织缺乏了解,对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价值的认同程度不高,这也成为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过程的一个障碍。4 提升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三农”的对策建议

4.1 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发展环境

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三农”服务,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有利于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大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投入,营造有利于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外部环境。通过生产力促进中心自身宣传和政府的强力推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生产力中心健康、快速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三农”。

4.2 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一个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资源、条件和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将每个中心和相关的农业科技机构联系在一起,充分整合资源,形成战略伙伴或战略联盟,其作用将会更大,“组织网络化”的目标也才能真正实现。加强全市生产力促进机构与科研单位及其他农业科技机构的协调合作,进行经验交流、优势互补,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包括信息资源、专家资源、网络资源、各种数据库资源等。

4.3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以“福州市„三农‟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依托,联合相关涉农机构和涉农资源,在全市建立上下贯通、横向相连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通过信息平台把农业新技术、农村新政策、农产品市场新信息及时送到农民手中,切实解决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4.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生产力促进中心是一项开拓创新性的工作,是以技术和知识为服务资本的组织,员工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服务的质量。因此要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高度,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吸引、凝聚优秀人才加入生产力中心团队,优化人员组成;将学历培训、资质认证和素质提高作为战略性问题,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提高业务和管理水平。

第三篇:实践宗旨,服务三农

实践宗旨,服务三农

按照区委安排,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学习教育阶段,主要以“五个一”活动为主。通过局机关集体学习,参加系统各支部学习,自学《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党章、胡锦涛同志讲话等重要文章,心灵深处受到震憾,引发了自己的深思:在新的形势下,作为农业战线上的共产党员应该如何在工作中时时刻刻实践党的“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呢?我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实践宗旨,服务“三农”问题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实践宗旨,服务“三农”,就必须时时刻刻情系人民群众

情系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阶级性质所决定的,是共产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人民群众是共产党生存发展的基石。如果共产党人不能情系人民群众,那么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就会失去宗旨,失去先进性,走向亡党亡国的岐途。在工作中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情系人民群众呢?就我们农业战线上的党员干部来说,我们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三农”,是占国民80%的弱势群体——农民,主要任务是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我们肩负的的责任重大。我们要做到情系人民群众,首先是要与广大农民建立深厚的感情,在内心深处不轻视农民、亲近农民,把感情倾注给农民,真正把农民当作“衣食父母”,只有对农民有了感情,服务才会有原动力;其次是要在工作中处处体现为农民想、为农民谋、为农民便,把农民的需要和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标准;再次是要有为农民服务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做到为“三农”服务奋斗终生而无怨无悔。

二、实践宗旨,服务“三农”,就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求真务实是各项工作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我们在服务“三农”中要做到求真务实,首先是要在决策上坚持科学发展观,因地、因时制宜地进行指导、服务和决策;第二是要在工作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尊重实践、尊重实际、尊重农民的创造,了解“三农”所需;第三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发展作为衡量工作是非曲直的标准;第四是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坚持高效率,必须用只争朝夕的精神去开展工作。

三、实践宗旨,服务“三农”,就必须具有过硬的本领

实践宗旨,服务“三农”仅有对“三农”的真情实感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具备熟悉和掌握农村农业政策、系统的农业专业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和行政组织能力等多方面的本领。要具备过硬的服务本领,首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武装自己;要加强实践锻炼,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要加强研究总结,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总结和提高创新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服务本领。

四、实践宗旨,服务“三农”,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服务好“三农”,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首先要做到不因循守旧,要敢于突破旧的框框限制、要有突破自己的勇气;二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三要坚持不断学习,努力做到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步伐;四要具有创新性思维和不断探索的品质。

五、实践宗旨,服务“三农”,就必须努力营造和协奋进的工作氛围

服务好“三农”这个目标,面对的是广大农村和农民,仅靠自己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必须努力营造和协奋进的工作纷围,充分发挥团队的集体作用。首先要做到胸怀全局,具备大局意识,抓主要矛盾,抓大事,主动维护全局利益;二要相信同志、依靠同志、支持同志、关爱同志,做团结同志的模范,与人协作共事光明磊落;三要虚心听取意见,勇于纠正错误,毛主席指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发达起来。”有了群众的力量,有了和协奋进的工作纷围,我们就能做到无往而不胜。

总之,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是个大课题,是每个共产党人必须终生努力的课题。实践宗旨,服务“三农”,是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要完成好这个任务,我们必须坚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把远大目标与当前的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每一件具体的工作做起。

第四篇:农行服务“三农”的实践与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农行服务“三农”的实践与启示

作者:王廖宝珠

来源:《海峡科学》2009年第05期

[摘要] “三农”工作一直是近年国家关注的重点。服务好“三农”是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该文就“三农”经济中的金融服务现状和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实践作若干阐述。

[关键词] 农业银行 “三农”经济 服务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发展“三农”经济迎来了大好机遇。怎样做好“三农”经济的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三农”经济发展。几年来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明确指出,农业银行改革要坚持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原则,为此,农业银行把面向“三农”服务“三农”做为本行的基本职能和市场定位,坚持把服务好“三农”放在改革发展的首要位置,确立了面向“三农”的蓝海市场发展战略,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模式和路子。“三农”经济中金融服务面临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变革和金融体系、金融产品创新的强有力推动下,金融的市场化、商业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着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农村金融机构短腿、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金融产品单

一、农村金融教育滞后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1 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缺失。在市场经济体系运行中,金融商业化运作,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各金融机构网点按照效益保本点测算,低于甚至略高于保本点的营业网点被大量撤并,出现农村金融服务“空洞化”现象,就比如网点最多、分布最广的农行,网点也主要集中在城区、经济开发区和发达乡镇,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十分有限,有的金融机构每年还有在撤并网点,大部分县域金融机构在乡镇一级没有网点,导致农村金融体系严重萎缩。

1.2 适应“三农”经济需求的金融产品少。由于机构缩减,缺乏竞争,长期以来,农村的金融服务产品种类单调,基本上只有传统的存贷汇业务,中间业务和外汇业务种类很少,金融增值服务更少,存款仅是传统的定活期,贷款也仅限于传统的种养殖业,而对于农村中新兴的产业,农民新的需求,比如教育贷款、消费贷款、住房贷款等基本上没有涉足。农村金融缺乏个性化服务,服务手段简单粗放,只求量的增长不求质的提高。农民的金融福利水平很低,分享不到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成果。

1.3 “三农”经济金融信贷扶持呈现弱势现象。一是农村金融机构基层营业网点大多没有贷款审批权,属于单纯的存款机构。县域经济发达的,则支持项目经济,吸收的存款大多通过系统上存流向城区,金融网点吸储融资的作用大于放贷促发展的功能。二是融资担保困难,金融

信贷都以有效担保为前提,而 “三农”项目基本上位于农村,其资产形态确认形式相对不配套,开展抵押、保证、质押等很难落实,特别是农村的房地产评估不便,估价不高,抵押登记收费高,有的金融机构不愿承办甚至规定不办理位于偏僻乡镇的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三是农村信用环境欠佳,“依法借贷、依法还贷”的意识还未得到普及,加上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终身责任制,使农业放贷积极性降低。四是因为不确定性因素多,农业产业风险较大,农业保险尚不健全,信贷安全保障上存在不足,许多金融机构在贷款上持谨慎态度。

1.4 “三农”经济融资服务存在梗阻点。一是现有金融信贷产品、准入标准与流程,多是出于项目营销和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难以适应“三农”经济的特点。二是金融信贷产品支农效率不高,不能适应农业经济贷款“急、频、少”的要求。呈现贷款周期与农业生产周期特性不一致,即使获得贷款的农民也无法按农业的生产周期特性进行灵活周转使用,增加了借贷成本。三是利率政策没有优惠,融资成本高。“三农”融资渠道少,资金大部分从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央行支农再贷款和民间借贷而取得的,为了抵御风险,追求利润最大化,其贷款利率大大高于基准利率且不断上浮。新时期“三农”经济的发展态势与特点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提出了促进经济发展十大战略措施,促进农业发展摆在十分突出位置,在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长期积蓄内在力量的驱动下,农业、农村正以恢弘蓬勃的态势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呈现明显而积极的趋势。农业的生产条件、运行机制和功能作用明显变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正在加快,农民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农业农村正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

2.1 农业发生深刻变化。从生产方式上看,设施农业发展快速,科技贡献率稳步提高;从组织方式上看,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从运行机制上看,农产品流通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基本形成,价格信号对农业生产的引导作用明显增强。

2.2 农业经济结构新一轮调整。在原来完成种养为主到种(养)-加工-市场销售的调整之后,新一轮调整突出了专业化和外向化结构,农业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农村的主导产业。

2.3 农村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统筹推进。农村城镇化明显加速,以乡镇企业和服务业为依托的小城镇建设加快,同时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如加大农村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持续实施水利、农村路网电网改造、广播电视电信“村村通”等工程,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落实村级“六大员”补贴,加强涉农服务队伍建设,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等。

2.4 农民群体正在发生分层和分化。农民的就业方式、经营活动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单一务农的减少,农民收入构成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比重近50%,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80%左右。

2.5 农村社会组织趋于多元化。乡镇企业的产权关系和组织形式发生巨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快速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成为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和其他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实践和启示

2008年初,农总行党委确定了3510的发展战略,提出要大力开拓“三农”和县城蓝海市场。为了全面落实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农总行制定了服务“三农”的总体实施方案,于2007年10月开始在8家分行开展“三农”金融服务试点,2008年3月,又在6家分行进行了“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的试点。总的看,试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社会反响积极热烈,为全行面向“三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服务“三农”工作已进入全行推广阶段,农总行在试点总结的基础上又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实施办法,有力地推动了服务“三农”的进程。全行上下认真学习、加强领导、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推动服务“三农”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三农”金融服务内外部环境和条件不断优化的趋势,使农行发挥农村金融的骨干和支柱作用成为优势:

3.1 巩固和发展农村地区网点建设。农行服务“三农”经济的主要领域是:为农民生产生活、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提供金融支持,因此网点的建设必然与此相适应。按照农总行提出到2010年,县域网点保持在16000个以上的要求,巩固和发展农村地区网点建设,扩大对“三农”客户的服务覆盖面。一是要稳定网点总量,优化网点布局,视经济环境、业务需求情况适度恢复、增设和迁建一批县域营业网点。二是要完善网点功能,做好做强传统的存款、贷款、汇兑业务,开发针对“三农”经济和县城特点的金融产品,及时推出切实有效的服务品种和服务功能,将县域网点打造成具有较强的农户和小企业服务功能的综合网点。三是推广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型服务方式,在农民工较集中的乡镇,设置ATM、POS等金融自助设备,加大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在农村的推广力度,培养农民形成新的支付习惯,逐步推进农村金融结算服务现代化。

3.2 做活农业产业化。一是要围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以涉农骨干项目和支撑企业为重点,打造专业化现代农业金融业务体系。二是重点支持治理结构完善、经营管理先进、财务管理规范、具有市场优势、产业链完备、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解决其技术改造、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季节性收购资金问题。三是要在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如向其上游产业的农户发放惠农卡,给予小额信贷扶持,对于从事农产品收购的供销大户给予发放收购贷款扶持,并可实行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保证担保的方式。

3.3 做大惠农卡业务。惠农卡是农行在金穗借据卡业务平台上研发的、服务于农户的综合性银行卡产品,它具有农户小额自助贷款、循环使用、生产消费“二合一”、资金汇兑、电子化缴费、各项财政支农补贴资金委托、划拨、兑付等功能,是农行服务“三农”的主要新产品,直接面向农村农民、服务农民的有效载体。农行在商业化发展进程中,大力支持了地方产业的发展,扶持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并与地方构建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如特色农业、农场、“公司+基地”、“银村共建村”等,因此,发挥地方特色,依托特色渠道等途径做大做强“三农”业务,是农行大力发展惠农卡的独具优势。日前惠农卡的发行与授信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农行正以多功能的惠农卡连接“三农”体系,为农民提供消费、缴费、存取款以及农村个人客户小额应急贷款、保障医疗等需要服务,为政府提供向农民发放各类惠农补贴的金融平台等。

3.4 创新“三农”信贷担保方式。针对“三农”信贷担保难的问题,积极寻找新的担保途径,使“三农”信贷的有效支持成为可能。一是采取多样化的组合担保方式,加强与政府信用担保机构和专业担保公司合作,推广农户、小企业多户联保等担保方式。二是有效扩大抵、质押品范围,除房地产抵押、动产质押等方式外,还可创新林权质押、海域使用权质押、经营权质押、收益权质押等。三是条件成熟地区可以组建担保公司,如农户担保公司等,即由村或农户单独出资或村和农户联合出资成立的,为所辖村村民或入股的股东(会员)向农行融资提供担保的机构。

3.5 信贷政策上给予“三农”倾斜。农总行已推行适度分权的“三农”信贷业务授权模式,下沉信贷业务决策重心,分层次下放“三农”信贷业务审批权、县域客户信用等级认定权限和贷款定价权限等,农行各分支机构在利好政策下应充分运用“三农”信贷政策,加大支农力度。一是适度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给基层营业网点,更好、及时地服务于“三农”经济发展。二是合理设置贷款期限,以农业生产周期为依据,科学安排,多种贷款期限合理使用,如农业资源综合开发项目以中长期为主,生产流动资金可采用自助贷款为主等。三是对“三农”信贷实行优惠利率制度,还息方式灵活适宜,可按季按月,也可以利随本清,自

主选择,以减轻承贷主体负担。结语

农行服务“三农”工作正在试点和全行推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全面展开,发展和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农行服务“三农”,正创造性地建设适应“三农”需要的服务机制,真正让金融服务贴近“三农”、贴近市场、贴近客户。发展“三农”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相信有全社会各个系统、各行各业合力支持的推进,在这个进程中,能够催生出更多惠及农业生产、惠及广大农民的金融服务“三农”的成功模式。

参考文献:

[1] 农业银行研究室课题组.农业银行面向“三农”的产品与服务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07,(12):

[2] 唐晓旺.农业银行回归农村金融的市场定位与路径选择[J].福建金融, 2008,(1):

[3] 冉锋.面向“三农”的对象与途径[J].农村金融研究,2008,(1):

[4] 廖青,何学斌,陈开榕.对农业银行县域支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福建金融, 2008,(2):

[5] 刘玉生.论县域经济中的金融支持[J].农村金融研究.2008,(2):

[6]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福建监管局课题组.福建银行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J].福建金融,2008,(6):

[7] 中国农业银行.金融服务“三农”政策读本[M].2008.

第五篇:现实条件下扁平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现实条件下扁平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税收信息化的推进,传统的税收管理观念、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面临着巨大的冲击。怎样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创新管理理念,推行科学高效的管理方式,已成为税收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现实性问题。

一、扁平化管理的理论趋向

传统管理理论认为,一个管理者由于精力、知识、能力、经验的限制,所能直接而有效地管理的下属人数是有限的,这个限度称为“管理幅度”。当一个组织的人数确定后,由于有效管理幅度的限制,就必须增加管理层次,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呈反比。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当外部环境要求组织快速应变时,多层次管理就难以有效运作,不仅效率及其低下,而且容易产生指令失真、肌体失康等现象。

解决这一难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扁平化。当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被“压缩”成扁平状,组织中间没有太多的管理层,决策层的意图和策略就会很容易传达到操作层,操作层的反馈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回到决策层。扁平化管理因层次少,能够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和效率,便于下级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上下级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另外,扁平化得以大行其道还有其他深层原因,一是分权管理成为一种普遍趋势,金字塔状的组织结构是与集权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而在分权的管理体制之下,各层级之间的联系相对减少,各基层组织之间相对独立,扁平化的组织形式能够有效运作;二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使传统的管理幅度理论不再有效。因为在传统管理幅度理论中,制约管理幅度增加的关键,是无法处理管理幅度增加后指数化增长的信息量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这些问题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面前变得不再难以逾越。

二、扁平化管理的现实操作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专业化、集约化、信息化、规范化的统一要求下,国税部门的组织结构已日益呈现出扁平化的发展趋向。原有的一线征收机构大幅度收缩,实现了以县(市、区)局为单位的集中征收,直接从事征收管理的人员由原来的60%上升到90%以上,基层的概念已经扩展至县(市、区)局,成为了税收管理的基点。基层的重新定位,改变了以前多层次的基层组织机构的设置格局,在实现税收执法权上收、分解、制约和规范的同时,实现了基层组织机构的大幅精简,同时还使系统人、财、物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既实现了专业化分工,又大大提高了县(市、区)局基层组织的行政管理效能。

基层征管机构的进一步收缩,并不是简单地将基层人员、办税场所等征管要素向县(市、区)局靠拢。在基层税务机构的设置上,要根据征管组织机构服从服务于税收征管工作需要的原则,按照重组后的业务流程,打破机关与基层的界限,压缩管理层级,下移权力中心,本着对外有利于方便纳税人,对内有利于明确责任、分权制约的原则,重组征管组织机构。要做到“依法、求实、效能、规范”。依法,就是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和其他有

关规定设置机构,否则就没有法律地位。求实,就是在设置机构时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目前的纳税环境、纳税人状况和税源分布情况。效能,就是基层税务机构的设置要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尽量减少决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迟延过程。纳税人多、税源大的地方,要有相应的机构进行管理和服务;税源小、分散零星的地方要撤并、收缩机构,依法实行委托代征。规范,就是统一内外设机构的名称、级别和职能。

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国税系统已建成了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监控严密、安全稳定的信息管理系统,税收管理和行政管理都广泛地应用了计算机手段,国税系统与工商、地税等部门的网络连接也具有了一定基础,信息化建设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如何依托和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征管机制、提高管理效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纳税服务,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根据我国进入构建和谐社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依照税收征管的客观规律,应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积极稳妥地实施税收征管业务重组,构建“征管业务流程化、组织机构扁平化、管理方式集约化”的现代税收征管运行新机制。当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管理模式是推行虚拟扁平化管理。

虚拟扁平化是在传统层级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快速和“集群式”的方式传递指令,不必经过管理层次逐级传递,达到快速、准确发布指令的目的,避免失真和损耗现象。同时,当组织的执行层任何地方出了问题,也能确保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修正。

根据这一管理理念,2004年,即墨市国税局为配合全方位税收质量管理体系(OQM)在全系统的推行,加快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设计开发了《即墨市国税局全方位税收质量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了信息化手段高效、规范、透明、共享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构建起一个完整公开的扁平化政务信息源,提高了政务工作的透明度,推进了虚拟扁平化管理的进程。一方面,各级领导可以自上而下地对每个工作岗位的状况进行直接的监控和了解,为科学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所有工作人员可以自下而上地了解上级工作部署、讲评内容和管理建议,对于执行计划、落实指令、促进工作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系统运行一年多来,各项数控、效能指标得到了大幅提高,充分显现了虚拟扁平化管理在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工作落实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当然,我们也认识到,在扁平化推行过程中,当管理幅度扩大到一定程度后,上级对下级的平均指导和监督时间会相应减少,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使虚拟扁平化成为可能的同时,所能提升的仅仅只是信息的传递能力,并不能带来信息处理和决策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扁平化管理对领导管理水平和下属工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干部队伍素质的总体提高才是最为关键的。不仅决策层的反应能力、计划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人事能力、激励能力、协调能力、纠偏能力的高低能够影响其管理的效果,而且操作层的执行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高低,也都可能影响到工作的效果。

下载扁平化管理模式下有效服务“三农”的实践与思考(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扁平化管理模式下有效服务“三农”的实践与思考(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构扁平化下优化农村纳税服务工作的思考

    机构扁平化下优化农村纳税服务工作的思考为顺应改革要求,2008年丹江口市地税局对机构进行了扁平化管理改革。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机构扁平化改革,在进一步规范征管体制,夯实管理基......

    新时期金融服务三农的实践与探索

    新时期金融服务“三农”的实践与探索 ――以湖南农行积极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为例 曾昭才 引言 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趋扩大是当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这一......

    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战略思考

    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战略思考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这不仅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

    新形势下农信社服务三农调研思考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在农村采取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政策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到底应该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支持“三农”?对此我们通过走访、座谈等......

    邮政局服务三农思路与经验材料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如何围绕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关键是如何建立让农民得实......

    邮政局服务三农思路与经验材料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如何围绕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关键是如何建立让农民得实......

    邮政局服务三农思路与经验材料(范文模版)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如何围绕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关键是如何建立让农民得实......

    级部管理模式下德育工作的总结与思考

    级部管理模式下德育工作的总结与思考 夏善清2010年1月30日 宣城二中实行行政指导下级部管理模式已一年。一年来,学校将行政管理人员下派到年级部,角色有分管主任、联系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