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减去多余的部分作文(推荐)
命题作文“减去多余的部分”范文点评 减去多余的部分
当你有梦想的时候,不要去想其它多余的部分,而应努力去实现梦想,就这样!
一个精心准备了一宿的演说者,如果在演讲时总是担心哪里说错,那他便不能集中精力,他的演讲注定只能以失败收场;一个上前线打仗的士兵,如果总担心敌人的子弹何时会穿过自己的胸膛,那他只会死得更早;一个芭蕾舞演员如果在跳舞时总是害怕摔倒,那她注定不能为观众献上精彩的表演。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求我们,减去多余的部分!
如果你是演说者,就请减去对自我口才的疑惑,你的演说会很富有激情;如果你是战士,就请减去对死亡的恐惧,胜利的军功章终将属于你;如果你是芭蕾舞演员,就请减去对失败的担忧,你的害怕终将被热情的掌声所淹没。减去你多余的部分!
当NBA巨星科比•布莱恩特在接收中国中央一台高端访问时,面对主持人水均益关于“第一次站在NBA球场上是否紧张”的问题时,科比笑着回答:“是的,前一天晚上,我就想着自己因为表现糟糕而受到观众的责难的情景。但我马上告诉自己,什么都不不要想,努力前进。结果证明,我的表现远不及自己想像得那么糟。”正是科比睿智地减去了胡思乱想所带来的庸人自扰,才有了他NBA处子秀的技惊四座!
美国著名的房地长大鳄唐纳德•特郎普在上世纪90年代因为金融风暴的影响,负债好几亿美元。他甚至在街边指着一个乞丐对他老婆玛拉打趣道:“他比我富有好几亿!”一片萧条的曼哈顿房地产业,一位又一位巨头倒下。面对媒体的口诛笔伐,唐纳德减去了对前途的担忧,减去的对现状无奈的情绪,专心致志于工作。果然,他东山再起,再次成为世界房地产的首富。后来,唐纳德自己回忆道:“当时我真的很痛苦,但我顶住了压力,我不再去想现状是多么的糟糕。”淡淡的几句话,再次向我们透露出这样一层哲理——减去多余的部分,轻装上阵,去赢得应有的荣誉和财富!
(?)
当幸福来敲你家的大门时,你是否会因为内心的自卑和胆怯,怯懦地站在门后面而不敢开门,待到幸福走远了才敢开门恋恋地看着它的背影而后悔失落?如果是,减去你的自卑和胆怯,带着微笑开门,紧紧拽着幸福的手,别放开,让它一辈子和你待在一块!
什么都不要想,去做!
减去多余的部分,赢得人生的彩虹!(864字)
亮点:(1)开门见山入题快;(2)举例后能够围绕主题深入挖掘;(3)例子能够涉及不同的领域;(4)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修改意见:如果文章在举了唐纳德的例子后能够联系自己展开,或者举个反面的例子论证将更有力。
减去多余的部分
规模宏大的国庆60周年阅兵式,令人振奋,使我们心中那腔热血沸腾的,不仅仅是对国家强盛的磅礴感喟,还有我们热血中沸腾的忠诚,人民子弟兵整齐
划一的步伐,简单却扣人心弦,没有赘余的动作,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挥舞的手臂,没有五颜六色的服饰。或朴素的绿,或一如白练,或鲜艳如火,这是一种单纯的美,豪迈不失庄严。这是艺术的减法
艺术尚有减法,究其根本,是因为“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也需要减法。要成为天空中的统治者,就要减去灵动的手指,化为一对有力的翅膀,才能呼吸到天空中自由的空气,这是苍鹰的减法。苍鹰学得了减法方得搏击长空,抟扶摇直上,自由展翅。
同样地,要成为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则须艰苦砥砺,减去贪图享乐,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卧薪尝胆,而后广积粮,集其谋略,厚积薄发。正如勾践吞吴,刘邦一战定楚汉,汉高祖刘邦入关前,纸醉金迷,而后三省己身,是以得社稷。只有学会人生的减法,方能展鸿鹄之志,尽吾侪所学,成就自己。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迈步入高三,“试卷三千长”。高三就好比一座大山,山前——“雄关漫道”,山后——“伊甸园”,莘莘学子提笔上路,轻装上阵,无须给身后的负担再加上一根“自卑”。高三,我们需要学会减法,减去对屏幕前的兴奋和激动,减去键盘上的轻轻击打,拿起笔,轻装上阵,狭路相逢,轻者胜。
雅典,110米栏,刘翔在终点的霸气点燃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热情,田径场上的金牌的重量很大,可以轻松击破国人激动泪水的防线,可谁知道刘翔脚底那双轻如羽毛的金色跑鞋,田径场上,有多少双轻盈的跑鞋在赛场上驰骋,它们仿佛为运动员插上翅膀,使运动员更快地飞向终点。轻盈的跑鞋,重量的减法,体育的减法。
纵观中国古代文人,尽管统治者昏庸,朝廷黑暗,仍有志士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壮哉!苏轼学会了减法,才能在被贬后创作出了流传千古的“三赤”名篇;李白学会了减去贬谪的苦楚,才能放声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减去战争的艰苦,毛泽东才会欣赏分外春的菊花;减去别人的无视,冰心才能领悟墙角花儿的坚强。
减法,数学上的减法,生命中的减法,艺术中的减法,惟有你,斩断物欲愁思,抹去天空的黑暗,还我们一片梦想的天空。减去多余的部分,让生活更加阳光。(929字)
亮点:(1)能够有最近发生的大事引入,并以此展开话题很好;(2)过渡比较自然,比如第二段和第三第四段的过渡衔接;(3)能够联系自己的学习情况展开深入。
修改意见:(1)刘翔的例子最好放在第二段后,由艺术导入体育;(2)中国古代文人的例子放在第四段后,这样就使整篇文章的举例遵循一个由物及人(古今中外)由人及己的思路;(3)倒数第二段中毛泽东和冰心不属于古代文人,分类有点混乱。
减去多余的部分
人生是一项深沉的艺术,只有善做减法的人,减去多余的部分,才能在人生的画卷上抹上绚丽的一笔。
有古人言:“舍得,舍得,即可大得。”或许古来圣贤早有预言,不懂得做减法的人注定为人生所累。滚滚历史长河,滔滔大海,有多少英雄豪杰因不能减去多余的部分而使自己劳碌不堪?
“霸王别姬”已成为一段经典绝唱,然而你能忆起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王却因无法减去心中多余的部分而自刎乌江吗?李清照写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无法割舍心中的纠结,以为自己愧对江东父老。可是,项羽他错了。只要他可以减去自己心中多余的纠结,他照样可以东山再起,再现英姿!但他是项羽,一个不善做减法的项羽,注定重演悲剧!
不知道为什么,我更欣赏李白,一个真正懂得做减法的人。仕途失意,让他看破了官场的是是非非。于是,他潇洒地感叹了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看呀,他做到了,他是真正的懂得运用人生减法的人。他舍弃了名,舍弃了利,舍弃了仕途,“且放白鹿青崖间”,从中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
历史是一位智者,他早就明白,那些能减去多余部分的人,才是真正的圣贤。一首《逍遥游》,一句“逍遥”叹,就是我们尊崇的庄子人生写照。庄子逍遥一生,从不为名利所累。即使是惠王派人请他做宰相,他也宁愿“摇曳于涂中”。他善做减法,减去了人生的世俗名利,减去了人生的悲凉伤感,减去了人生的是是非非,减去了人生的污秽残叶,他是天才的数学家!庄子的智慧,也许让我们望尘莫及,但他的减法运算足以让我们受用终身!
人生是一项深沉的艺术,只有善做减法的人,懂得减去多余的部分,才能在人生的画卷上抹上属于自己的绚烂一笔!
人生是一项深沉的艺术,只有懂得减法的人,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赢得从容、洁净的永恒!
减去多余的部分
街道边葱茏可佳的矮枝肆无忌惮地疯长,修枝工人举着大剪刀,卖力剪除多余的部分,那部分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容貌,所以成为多余。生活中何尝不需要减去多余的部分?
校园中不经意间会发现有标新立异者,黄毛冲天,自有一番“傲气”,在一群黑发学生中格格不入,却乐在其中。路过的人嗤之也不以为然。这种情景并不少见,那些异类也随处可见,但这些都破坏了校园恬淡向上的气氛,它们也成为多余。所以去除多余,还校园一幅欣欣向荣之图;去除多余,构建一个和谐校园。而作为校园中的一员也不能主动去成为多余,制造麻烦。多一份淡雅,少一份粗俗,不要成为多余。
校园中有多余,社会的多余也存在。多余的细节、多余的事、对余的行为都司空见惯。有的看似多余,却尤为重要。过马路前推前拥后世多余,左右兼顾不多余;上车争座是多余,主动让座不多余;跟弱小者讨价还价是多余,拾金不昧不多余;邻里乡亲扯闲话是多余,乡邻互助不多余。有许多细节,人们往往大而化小,小而化了。缺于实践,而不了了之,不能塑造自身形象。而有些细节是多此一举,却为了一分一毫或一己之私,造成不文明、不和谐,令人唾弃。那么,如何更好地去除多余呢?首先认清什么是多余的,它是否破坏了整体形象,它是否令人误解。然后,综合他人意见,立足自己条件,或删或减。不要羁于一时的私念而犹豫不决,不要害怕承担后果而踟蹰不前,最后就是快刀斩乱麻,去除多余,简洁干练。这一步往往会有所延误,要战胜他人的目光,要革除自己的旧思想,端正与时俱进的态度,何其难哉!只是我们不能半途而废,蒙混过光,屈于世俗,要勇于举刀挥乱。
减去多余的部分,对于高三生也有益处。高三需要奋斗,而奋斗不是盲目的,一股脑冲劲只会乱了方寸,要有计划,在计划中就要减去多余,有方向地复习。
不能死究一处,满盘皆输;不能消沉于一次失意,终日处于低谷。而减去的不仅是知识上的多余,更是精神上的多余。多余的忧虑不安,多余的望而止步,多余的夸耀张扬,多余的洋洋自得,要在高考来临之前一并剪掉。
“剪不断,理还乱”是一种消沉;“二月春风似剪刀”是一种信仰。人生路上,我们更多地是剪下多余,轻装上阵。负重过多,怎能展翅高飞?轻扬羽扇,才能志存千里!
减去多余,不只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
减去多余的部分
悠悠岁月,我们跋涉千山万水。沿途,山花烂漫,而遍野的荆棘却阻挡着前进的道路。恐惧、无助,不由占据心头,何时能达到富丽堂皇的殿堂,何时能“蓦然回首,那人却灯火阑珊处”?
黎明,曙光迸现,不带着炫彩,不带着云霞;夕阳西下,也竭力展现最后的温柔,不带着浓情烈日。无限之美景却是减去了多余的部分,只带着一份信念,一份纯真。
总想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浮光掠影,总想在璀璨的星空划下最美的弧度,总想在万花丛中尽显妖娆。而生命的暴雨却一次次浇熄了我高昂的热情,凛冽的秋风无数次生冷地吹打着我的脸庞,只觉得泪眼模糊,双手无力攀援。落寞无力。伤心无助让我一度不想再爬起。可是命运进行曲却不止地在耳边回响,鼓励的话语掀起心湖的波澜,“减去多余的部分,拒绝恐惧,拒绝失落,你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胜利的彼岸将会到达,扬帆吧!”
一段没有终点的旅途,要背负着重重的行囊。只带着自信、勇敢;减去放弃、失意。正如罗丹所说,艺术史减去多余的部分。人生也如此。要想踏上锦华丛生的康庄大道,领略鸥翔鱼游得水天一色,就必须学会减去,有舍才有得。穿梭于缝隙间,漫步在旅途,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段拼搏的人生。古有张骞闯开丝绸之路,只因怀着对世界的探索,减去了迷途的恐惧;今有教师为学生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只因他们想铸就学生的理想,减去了过程的劳累。
生命的流史如细沙在指尖划过。碌碌无为不是我们的追求。精彩人生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为自己的生命添色加彩的人生不是精彩人生,不学会减去多余的部分,不会有绚烂的结局。
希望的种子在春天播种下了,成功的稻穗会在秋天掀起波浪。挫折、困难是成功的导师;恐惧、无助时失败的领队着。吹散心头的阴霾吧,减去多余的部分,你会发现,精彩的人生就在灯火阑珊处!
减去多余的部分
一座城堡失了火,火势非常凶猛。大部分都带着珍贵的财产在仓皇逃跑。这其间只有一位两手空空的青年----阿尔斯。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带上一点财产留着以后备用。阿尔斯说:“我已经带上了我最珍贵的财产----我的双脚。难道此时还有比它跑得快更加珍贵的东西吗?“
对啊,当人们纷纷带上金银珠宝逃跑时,他们的脚步也就沉重了。他们忽略了其实生命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珠宝“。有时,舍弃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舍弃就是去掉多余的部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生活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常常被索取冲昏了头脑,为了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我们可能会做出一
些不负责任的事情。比如商家为了牟取利益,在食品中混入三聚氰胺。也许,商家在短期内可能会得到巨大的回报,但他们明显越出了索取的底线。到最后。也难以逃脱法网恢恢。其间,他们如果当时舍弃一些不必要的利益,知足常乐,那么也许会有不同的结果吧!舍弃要学会去掉你那多余的利益。
舍弃是一种处世经验,是一种处世哲学。“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颜回教给我们舍弃的道理。看似平常的粗茶淡饭,平凡人当然忍受不了,而颜回却毅然放弃美味佳肴,选择平凡的生活,这不也体现了孔子“仁”的主张吗?仁者便能读懂舍弃的艺术,便能减去多余的材料,便能上升到一种超越凡人的高境界,收获一份恬淡的思绪,一份恬静的境界,一份豁达的胸襟。
舍弃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时,碰到一个问题,你怎么想也想不出来,怎么办?还是继续冥思苦想,想不出来誓不罢休?其实,你根本不必想。很简单,去掉多余的问题,先去做其他类似的问题,也许会触类旁通,最后连原来苦思冥想的问题就也会迎刃而解了。而这个方程有时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这就要看你有没有足够的信心等了!所以,减去多余的问题需要你有足够的信心。
舍弃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是一种达观的心境。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坚决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毅然放弃做官的机会。他更向往那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明智的选择。他失去了做官的机会,却收获了无限快乐。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我们不能固步自封于某事物不离不弃,此时,我们视线变低了,视野缩小了,前进的脚步放慢了。何不放下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减去多余的材料,我们无悔于心间,收获一份明朗的心情。
放下沉重的包袱,我们仰天长笑,因为我们已赢在起跑线上。
减去多余的部分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生活中多余的部分。有时候,人们会因为欲望而不断地向大自然去索取本不需要的东西,有时候,人们会因为贪婪而不肯放弃多余的东西。
长城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不加修饰。它的雄伟壮丽,是无法用其它建筑所代替的。在罗丹的雕塑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那种简单的美,艺术就是一种简单的自然美。曾经有一位雕塑家,雕塑出一个栩栩如生的人,仍然塑像没有右臂,很多人都为之惋惜,认为如果给它补上右臂,那简直就是完美的塑像,而雕塑家听到后,却砍掉了塑像的另一只手臂,这使很多人感到不解,后来这座雕像成为有名的艺术作品。
正是因为雕塑家适当的取舍,减去塑像那多余的一只手臂,才使他被大家所认识。简单与复杂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然而简单的美多被人们所忽视,其实简单的美才是最真实的美。莲花历来被古代诗人所赞颂,是因为它的美不加修饰,因此它才有“清水出芙蓉,天蓝去雕饰”的美名。
生活中,我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们没办法做到十全十美,但我们可以做到同心无愧。减去多余的部分,会让我们的选择更加清晰,人生的道路更加明了。
在学习中,往往有很多事情困扰着我们。但是,我们高三的学生应以学习为主,减去那多余的部分。科技的发达,使得电脑产业迅速上升,很多学生按捺不住电脑的诱惑,偷偷跑网吧,成绩便直线下落,要知道,成绩下去快,想上来难,等到他们意识过来时,已经太晚了。电视便是第二大诱惑,左右的枯燥让学生觉得无聊,电视的情节正好弥补心中的空缺,于是把学习的时间给白白浪费了,一时的享乐会是后悔的根源。所以得这些,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都是多余的部分。高三,我们应该学会选择,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学会寂寞,学会静心,学会控制,是我们高三学生应该做到的。当然,这不仅只适用于高三的学生,这对我们这一生就会有很大的作用。
一星陨落,暗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很多东西我们需要放弃,放弃后,我们会发现生活并不复杂,它也是一种简单的美。若要得到一泓清泉,就得倒掉杯中的旧水;若要得到一枝玫瑰,就要放弃到手的蔷薇;若要得到成功,就得减去多余的部分。有了选择,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丰富多彩,有了选择,我们才知道生命的价值减去多余的部分,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别有一番色彩,会让我们的人生目标更加明确,此时梦想的脚步正在靠近。
减去多余的部分
禅宗五祖曾经问道: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或许,我们都会对这个问题感到迷惑。但是,六祖慧的答案是“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仁者,人也。其实有时候我们心中有太多不能割舍的,所以我们心中有太多不能割舍的,所以我们时时被世事所困,内心纠结。如果我们能减去我们内心多余的部分,或许我们也会回答出六祖慧的答案。
减去多余的部分,是一种哲理。减去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对月”的及时行乐的心情;减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奈感伤;减去杜甫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悲痛心情;甚至减去王国维的“人生之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却似连江片片萍”的消极的心情,这样我们的眼前必是一片澄澈与清朗。
艺术是什么?罗丹的回答是“减去多余的部分。生活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减去那多余的想法。”曾经有一个人,是因为落选主任的位置,差点出了人命,一个苦苦找工作却找不到的大学生,听到这个消息,摇摇头,粲然一笑:“真是不知足啊,他只是不被重用,而我,是没人用。”我多想让那个人听到这大学生的回答,让他知道有时候牵绊自己的,劳累自己的,恰恰是内心那多余的想法,如果那个人没有多余的想法,只是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渴望飞黄腾达,或许他会活得更充实,至少会无忧无虑。
减去那多余的部分,会让生活变得简单,但可以变得幸福;减去那多余的部分,是让艺术变得真实但可以使艺术更具魅力;减去那多余的部分,会让内心变得单纯,但可以变得充实而牵绊。其实,自然界小草是最简单的生物,没有花艳丽的颜色,没有大树那庞大的身躯,有的,只是对风,对自由的向往。小小的身躯,竟可以忍受风吹雨打,眼光炙烤。若你问,草的身躯为何如此单薄?”我会回答:“那是因为它把多余的部分减去了,留下的是精髓。它有一份坚韧,一份与命运抗争的勇气,一份傲岸不羁的傲气,躯体是瘦弱的,但性格是坚强的。”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匆忙走完人生之路。把心中那多余的部分减去,你会发现,围棋越下越有趣,生活越品越有味。
第二篇:材料作文“减去多余的部分”写作指导及
材料作文“减去多余的部分”写作指导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
曾经有人问在大街上散步的罗丹:什么是艺术?杰出的雕塑家毫不迟疑地回答:“减去多余的部分。”
简单的回答,却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想一想,我们许多时候不正是需要减去多余的部分吗?
请以“减去多余的部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
本题意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反思生活,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在审题过程中,首先应考虑生活中该“减”去些什么。例如减少对名利的过度追求,减少对物质生活的贪婪享受,减轻过重的生活负担,减少繁琐的生活环节„„还可深层次地分析“减”与“加”的辩证关系。比如,减少对子女的溺爱,可增强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减少对名誉地位的过度追求,可增加淡泊、朴实的生活情趣。
文体选择上,记叙文、议论文都可写,关键是要围绕提升生活品位、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生活情趣、享有生活的纯粹高尚等方面立意,力求使文章深刻而有味。【存在问题】
一、问题把脉
1、议论文和说理散文的边缘化严重。
2、议论文叙例记叙化。
3、事例陈旧,缺乏说服力甚至偏离观点,比如:把维纳斯断臂、毛泽东家人为革命献身等理解为减去多余的部分。
4、作文常规不达要求,如字迹,标点等.5、对题目概念理解不准确或者不具体,范围太大。题目只是说“减去多余的部分”,注意是“多余的”。这个“多余的”怎么理解?有位同学说得好,事物本来不该有的是多余的,应该减去;该有的,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度,超过的这部分也是多余的,也应该减去。
6、文章扣题不紧或者点题不透或者干脆不点题。
7、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观点非常明确,你可以分析因果,可以引申拓展;可以举例论证,写议论文;可以寓理于事,写记叙文;可以情事理一体,写成散文。但要有实际内容。【审题立意】
曾经有人问在大街上散步的罗丹:什么是艺术?杰出的雕塑家毫不迟疑地回答:“减去多余的部分。”
简单的回答,却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想一想,我们许多时候不正是需要减去多余的部分吗?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减去多余的部分是很重要的,罗丹认为它就是雕刻艺术的内涵。其实,不仅仅是雕刻,绘画、影视、文学等等艺术都如此。岂止艺术,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何尝不是如此。
由艺术联想到人生,生活中的我们,有太多的 “多余”,必须删减,否则就会成为累赘、包袱、绊脚石,甚至陷阱、深渊、牢笼。这一点是出题人的意图,提示语中也明确交代:“我们许多时候不正是需要减去多余的部分吗?”
所以,立意时必须考虑把这个观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针对某种现象,提出“减去多余的部分”这个观点。具体来说,可以阐述为什么要“减去多余的部分”,不“减去多余的部分”会有怎样的后果;哪些东西要“减去”;怎样才能做到“减去多余的部分”;如何辨证对待 “减”。
立意的关键是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生活中需要 “减”的东西很多,一篇800字的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最明智的做法是化大为小,只针对某个方面做文章,如:
物质欲望。最近南京一区民政局副局长潘玉梅受贿案一审判决,潘玉梅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潘玉梅累计受贿近800万,家中被搜出26公斤现金。
对事物过火的追捧。最近几年的“超女”热、“快男”潮、韩版狂,最近一夜走红的小沈阳,年前的“山寨”风。
常规话题:溺爱子女、追求时髦、旅游开发热、认得某种情绪(喜、怒、哀、乐)等等。
蜗牛背着重重的甲壳前行,定会走到身心俱疲的那一步。
所以,我们前行,就必须丢掉一些成规,丢掉一些积习,丢掉一些多余的圈圈框框。“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如烟花般初见端倪,绽放,掉落。但我们常常仍坐在别人的灰堆中等候熟语自己的烟花绽放。”席慕容曾在她的《彼岸天堂》中用这段话来形容生命中的那些无价值、虚幻的事物,也许诗人正是看破这些劳什子的无用之处,才勇敢地减去那些多余的部分,从而造就清新脱俗的一代诗风。
可是,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却是为生活所羁绊。他们低下头颅。琐碎的生活,成为他们的全部,给他们的心灵上了层层枷锁。
是时候了,挥起智慧的剪刀,剖开层层的世俗之茧,去掉多余的部分,走出坐井观天的困境。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不仅减去了冗杂,更是放飞了心灵。只有学会减去,我们的生命之羽才会承载我们的身躯飞向化境„„
必要的删节(非同题作文)
我仔细注意过,口吃的人在表达上一般不啰嗦,生理的缺陷迫使他们在见人前就把想说的默念如电文般简短,他们得留出足够的时间应付紧张时某个单词的重复,他们没有耐心把一滴水说成一场雨。
而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倍受繁杂的侵扰,简单正在成为奢侈品。不信,现在咱们就出门。
我不大喜欢一般关系的人见面就问,你最近干什么去了,我怎么老见不到你?听着像个探子。如有这样的路遇,我宁愿见到职业微笑,因为此时不需要披肝沥胆掏心窝子。
理查德·克莱德曼就懂得怎样以简洁、迅速的方式接近中国观众。当他刚想进入中国市场时,他选择了《梁祝》,前四个音符刚溅到键盘上,就把中国观众灌醉了,洋知音于是毫不见外地一路奔来,中国最流行的音乐都在他的手下飞旋,包括《花心》。克氏懂得删节与捷径是怎样一种递进关系,在他的琴谱上,“标新立异二月花”仅仅是铺垫,而“删繁就简三秋树”才是他打通中国市场、与中国观众沟通的真经。
必要的删节有时还是人生智慧的象征。一部美国史神奇般地写在一个人的生活中,简单的阿甘背后是不简单的历史,而后,历史仅有的一丝分量也化作一根羽毛轻盈地在天际飘舞。
于是,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就该遭到删节:在网上资源并不丰富的今天,我们有什么必要天天在网上一泡就是几个小时,除了在交电话费时有所自责外,没必要摆出一副在电脑面前不变成垃圾不罢休的样子;新书如过江之鲫,报纸厚成一摞,一目十行就行了,看看标题就够了,人家只要发行量,并不鼓励头悬梁锥刺骨;打折商品跌不过成本价,为什么当时狠着心地定高价,到头来就是不做你的回头客;给孩子买果冻专拣没做广告的那一种,孩儿问为什么,答,不想让你一半吃糖一半吃广告。
生活越丰富,活得越要简单。我的一位胖哥们儿对妻子说,我要真是中了风什么的,不会说话了,你可要满足我最简单的要求。妻问,什么要求?胖说,我眨一下眼是想吃鱼,再眨一下眼是想吃炒饼,要求不多,请一定照办。妻说,你要是不停地眨眼又说不出话来,我可真猜不出你第三
条想吃什么了。就两样就两样,我的要求很简单。妻说,你现在最简单的是把烟酒肉都忌了,这样离眨眼就远了。胖子听罢眨了眨眼。
去年年初,我岳父去世前半个小时,眼睛特别亮,我们每个人轮流去握他的手时,能明显感到他的手在微微地动,那是他留在世上最后的的语言,也是和我们最简单的一次交谈。
生命本身就这么简单。
【片段欣赏】
●减去多余的光圈,减去多余的喧闹,减去多余的做作,就多了一份实在,添了一份感动,而生活也本该如此。——高二(1)钱素娟
●让我们主宰生活,而非生活主宰我们,现代人对待生活往往是重物质轻精神造成了我们内心空虚。——高二(1)左诚
●减去累赘烦琐,便提高了生活的的质量,减去对名利的过度追求,便丰富了生活的情趣。——高二(1)周佩佩
第三篇:多余的人美文
迈克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老板,他的助理叫科尔。一天,迈克看了一本书,很受启发,便送给科尔也学习一下。过几天,科尔拿来了读书笔记。迈克发现他的笔记都是自己之前标注的内容,便问道:“你也喜欢这些观点吗?”科尔答:“是啊,这些观点很新颖。”迈克点点头,没再说话。
不久,迈克草拟了一份计划书,让科尔提提意见。很快,科尔就将计划书送了回来,迈克打开一看,计划书没什么变化,只是将草稿改成了正式公文。迈克皱着眉头说:“你为什么总是附和我的观点?”科尔红着脸说:“我参加过一个培训班,老师曾教给我一个秘诀,就是不管什么时候,顺着上司的话说肯定没错……”迈克摇了摇头说:“很多年前,我在一家工厂的车间,打扫卫生。那时,我每天跟在师傅后面,他去哪扫,我就跟着去哪。结果有一天,主管到车间巡视,盯着我看了一会儿说,如果你不能发现别人忽略的角落,只是重复别人扫过的地方,那你的工作就没有意义了。第二天,我就被辞退了。所以,今天我也想告诉你几句悄悄话——在一家公司,如果两个人的意见总是一致,那另外一个人便是多余的。抱歉,你明天不用来上班了。”
一味地重复别人只会阻碍自己的脚步,只有比别人想得更多更远,路才会走得更宽。
第四篇:材料作文“搬走多余的凳子”
材料作文“搬走多余的凳子”审题训练与范文例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开会迟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公司每次开会,总有职员迟到。公司为此制定了种种奖罚措施,但是,开会迟到现象依然普遍。
不久,公司新来了一位办公室主任,公司会议多数由他主持。他发现,会议室平时有多余的凳子,每次开会,迟到者总不急不慢地进来就座。于是,有一次开会,时间一到,他就把会议室多余的凳子全部搬走。众多迟到者像往常一样陆续走进会议室。他们环顾一圈发现,一个多余的凳子都没有。来晚的职员只得站着开会。
第二次开会,迟到者明显比上次少了。第三次开会,竟没有人迟到。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分析】
这则材料的中心含义是:要铲除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这个材料有两个角度,一是管理者,二是被管理者。从管理者的角度讲,问题的解决不能一味依赖人们的自觉和自我约束,要从根本上铲除产生问题的客观条件和土壤。这是材料的主要角度。从迟到者的角度讲,人的惰性来源于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当惰性的依附条件消失,人才会改变原来的的习惯,问题就才会得到解决。
以上两个角度都要围绕着消除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去确定立意,这是最佳角度,也就是一类卷。例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找准问题的关键、要消除问题产生的条件、改变环境,拆除温床、釜底抽薪,不留退路等等。
还有,换一种思路解决问题、创新方法、方法决定成败等,这也是一类卷的立意。另外,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样的立意也可以归入一类卷。同时,从心理学角度谈,中国人都讲究面子,主张管理要讲究智慧和艺术,让错误者丢面子,曝光错误,利用人们的羞耻之心解决问题等等,有的考生作文题目就叫作制度与面子,这样的立意也可以归入一类卷。
以上立意都可以算作一类卷的立意。
二类卷的立意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说惩罚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不行,因为材料中已经说过,种种奖惩措施都无效,迟到者依然如故。所以单纯谈惩罚只能算入二类卷。
2.谈竞争产生压力的文章,内容上也归入二类卷。因为原来的惩罚也是压力,却照样改不了迟到习惯,所以谈竞争和压力的归入二类卷。
3.谈自尊的文章要归入二类卷,谈自律与他律的辩证关系,也归入二类卷。因为这则材料主要谈的是他律,涉及到自律就要降一等。如果单纯谈自律,就要归入三类卷。
三类卷的立意与材料相距太远,如:
1.纯粹谈自律的归入三类卷。还有人谈管理需要人性化,要有人情味,病人或孕妇不能让他们站着开会,这离题太远,也归入三类卷。
2.批判会议内容太乏味,文山会海,所以人们才迟到。这也算三类卷。
3.谈机遇,要抓住机遇,这也归入三类卷。
4.谈认识错误,不要屡教不改,也是三类卷。
【精彩标题】
《换个方式,收获成功》《换个角度会很美》《选择最佳道路》《出奇制胜》《抓住关键,解决问题》《细致观察,运用智慧》《方法就在眼前》《抛却退路》《成在策略》《强制不如巧治》《有效地解决问题》《明察秋毫以智取》、《换一种方式走向成功》《留心观察,解决问题》《从关键处做起》《智者有方》《方法决定成败》《打破常规,柳暗花明》《牵牛要牵牛鼻子》《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断了后路,只为前方》《舞动创新的翅膀》
【范文】
转个弯,峰回路转
开会迟到,看似平常的棘手问题,当改变奖罚制度后仍屡禁不止,而时间一到就搬走多余凳子的做法却是立竿见影,这并非高明了许多,而是因为转换了角度看问题而使举措卓有成效。在遇到难题时,转个弯,也许就会峰回路转。
转个弯,“蛮夷”变天堂
画师作难,使你海棠般的容颜难得临幸天下;命运搭桥,为你枯寂的生活支起跳板。你以和亲之机遇逃离那死寂的皇宫,你以汉女子之聪颖赢得两个民族的百年和平。杀人如麻的“蛮夷之地”并未改变你改变命运的决心,因为你明白,面对困难,转个弯,就会峰回路转。漫漫黄沙,倾听过你对故乡的思念;铮铮琵琶,见证过你难掩的清泪,可你依然初衷不改,面对困难,适时转弯,用智慧化解恩怨,用真心换来尊重。王昭君,这千百年来芳名犹存的美丽女子,用一个个转弯,将“蛮夷”变为了“天堂”。
转个弯,苦难铸辉煌
滚滚长江,淘不尽千古风流人物,而你,却能站在浪尖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茫茫人生,几多颠荡几多感慨,你却悠然低吟“一蓑烟雨任平生”。那无厘头的“乌台诗案”,湮灭不了你对诗词的热情,那接二连三的贬谪打不垮你心中的那份豁达自信。面对一个个挫折,你终能笑然面对,面对一个个磨难,你总会转个弯,用机智应答。转个弯,使你峰回路转,转个弯,你用苦难铸就辉煌。你把挫折研成墨,把苦难当作笔,用信心领起,描绘成一篇篇流传千古的奇诗美文。转个弯,你谱写新的辉煌。
转个弯,重拾当年风采
犹记得2008年奥运会上,面对中国人那十三亿双期盼的眼睛,你黯然退场,面对媒体那一次次难堪的辣评与质疑,你并未过多解释,因为你知道,对待流言的最好回击就是用事实说话,用行动证明“我能行”。在困难面前,你适时转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认真保养,坚持锻炼,一步步向曾经的梦想靠近。终于,在休息了十三个月后,你又以惊人的成绩重新出现在赛场上,让众人看到你往日的风采。面对困境,适时转弯,你重树昔日雄风,重拾往年风采。
生活中,有些困难并不麻烦,关键在于你能否换个角度解决。面对困境,请记住:转个弯,自会峰回路转。
给我一双慧眼吧
公司员工迟到习以为常,主任搬走多余的凳子,后来再无人迟到。主任之所以“一招制敌”,便是因为他独具慧眼,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因而,抓住关键,问题便迎刃而解。
话说一单位食堂,汤勺总滑入汤桶之中,众人总有怨言,指责他人不小心。后来厨师换一长柄汤勺,便再无滑入汤桶之忧。厨师抓住了问题关键,“长柄”换掉“短柄”之举远胜于诸多抱怨与要求。
牛顿发现第二定律,瓦特发明蒸汽机,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牛顿抓住了苹果下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瓦特在壶盖的一掀一落中找到了力的本源。
然而,独具“慧眼”,找寻关键却并非易事。这“火眼金睛”需要无数的“堂下”功夫。
爱迪生为了发明灯泡,做了上千次的灯丝实验;马克思为了探寻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十年如一日,查阅了无数资料。这是这不畏艰辛与劳苦的学习、探索与积累才换来这一双慧眼,使难题迎刃而解。
练就一双慧眼,需要日积月累的积淀。缉私英雄王克强在三十多年的缉私生涯中立功无数。当他回忆缉私斗争生活时,他说之所以能够于人群中一眼识“敌”,是他几十年来细心观察、仔细琢磨、不断总结的结果。没有岁月的积淀便难有慧眼的练就。
练就一双慧眼,需要团队的力量。当无数的粉丝高呼“刘翔!刘翔!”的时候,有人也惊叹,刘翔的每一个步点、每一次发力、每一个跨越为什么那么完美。那是因为他的身后有一个由六名博士后组成的团队。是他们从饮食到训练量、从起跑到跨栏等每一个细节都做了科学的分析,刘翔才在一次次的训练中找到不足,不断提高。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瞩目的中心。然而,中华民族复兴之大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等待着具有“慧眼”之华夏儿女去解决。
给我一双慧眼吧,让我们不懈努力,拥有一双慧眼,打造一个绚丽的人生,创造一个更加辉煌的中国。
第五篇:瞿秋白《多余的话》读后感
【篇一】
抢在死神到来之前,瞿秋白完成了他的那篇《多余的话》。正如他自己所说“光明和火焰从地心里钻出来的时候,难免要经过好几次的尝试,试探自己的道路,锻炼自己的力量”。是啊,借助于自己手中的笔,秋白将自己深刻而又平静地剖析了一遍,势要在光明定论的背后,找到一点暗淡或阴暗的蛛丝马迹。他自己是从旧文人走向革命的,他自己也说过旧文人今后将不会再有了。于是,他以笔为刀,硬是将自己做为解剖的典型,将自己在新旧斗争中煎熬改造的过程,将自己在文学爱好与政治责任煎熬抉择的过程,如实的记录了下来。他不但剖析了自己的灵魂,还在《多余的话》嘱托,死后请解刨他的身体,因为他是一个常年患肺病的人。在他盘腿而坐,从容赴死的那一刻,已是高山仰止,当我们再看他解剖自己之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
人们常说,作为党的领袖,应该是又红又专,彻底的鲜红,而他却坚持说:不,我是一个多重色彩的人。是啊,秋白是一个如白纸般的坦荡君子,本是柔弱书生,却凭着一腔热血与无限忠诚,肩挑起国家与民族的千斤重担。这也许就是秋白初心的颜色吧,洁白的底色衬托着耀眼的殷红。
初心是什么颜色?她是蘑菇云升空的烟白,是监狱墙壁上留下的埋葬反动派的誓言,从罗布泊到渣滓洞,数不清的无名英雄,默默牺牲,燃烧自己,当照亮国家和民族的前行之路时,却化作一阵烟白,本是英雄却甘于平凡,深藏功与名。
初心是什么颜色?她是毛乌素沙漠里的阵阵碧涛,是三北防护林漫山的浓绿,从黄土高坡到三江源,多少黝黑铁汉,硬是凭着一锹一镐,智伏了肆虐的沙魔,一滴一滴的汗水,浇灌了这披绿的万里江山。他们守护的,不仅仅是现在的绿水青山,更是为子孙后代筑起了一道绿色的钢铁长城。
初心是什么颜色?她是黄橙橙的“南瓜汤与红薯饭”,是炎黄子孙共有的肤黄,从井冈山到华夏大地,数不清的中华儿女,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用一代人接一代人的持续奋斗,方才铸就了属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辉煌。就像这乘风破浪前行的中国大航船一样,青春的奋斗呐喊永不停息。
初心是什么颜色?是红黄白绿,是数不清的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绘就的一幅姹紫千红的民族复兴的美丽画卷。
【篇二】
前些日子,我亲眼目睹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烈士曾经工作过、生活过以及关押和就以的地方,同时翻阅了他的绝笔之作--《多余的话》,可谓思绪万千,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在“灭绝的前夜”,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最后退路的瞿秋白,并没有停下他的脚步,他有很多话要向世人交付。在汀洲监狱里,他沉思,梳理着自己短暂的人生历程,诉说自己的追求,自己的苦恼,自己的留恋…写下了《多余的话》。
可是从他的整篇文章里,却读不出任何的怨恨,有的只是对自己的悔恨,更没有一句否定革命和斗争的话语。把想说出来的都说出来,毫不在意后人如何看。包括自己曾经的信仰,也归罪于自己人格懦弱和“无政府主义”残留下的惶惑。瞿秋白对自己无情的自我剖析,把他真实的心路历程展示在世人面前,可谓世上敢于直面自我的磊落勇者。他为我们留下了这样冷静、坦荡的遗作,是何等的超俗脱尘!
《多余的话》是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灵魂深处的剖析。全篇都是在自我批评,而且能把自己袒露在世人眼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能不求原谅要求公正的判决,若是常人,只会选择不辱自己最后的名声。《多余的话》向人们展示了瞿秋白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的、多重色彩的介于文人和革命领袖之间,在乡绅思想和马克思主义间挣扎,在求索生命的意义旅途中孤独徘徊的瞿秋白,最后还要为自己的有限生命的结束负责。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敢于对自己的灵魂作剖析,曾说过“严格地讲,不论我自由不自由,你们早就有权利认为我也是叛徒的一种”的话,这的确容易让人误解……在我们看来,《多余的话》这篇文章,是一种对自己灵魂的洗涤。如果不写那些话,他的烈士头像光芒万丈,作为中国红色革命两度最高领导人,他很清楚这一点,但是他写了宁可被视为“叛徒”而“归罪”,不愿被人视为“英雄”而钦佩。对我们而言,他没有像顾顺章向忠发那样贪生怕死出卖战友,而是做了深刻的“罪己”解剖。他曾说过:揭穿假面具是最痛快的事情,不但对于动手去揭穿别人的痛快,就是对于被揭穿的也很痛快,尤其是自己能够揭穿。
《多余的话》是一个真正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气概。瞿秋白临刑前曾写下“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的绝命诗。说了“人之公余,为小快乐;
夜间安眠,为大快乐;
辞世长逝,为真快乐。”临刑沿途用俄语唱着他自己翻译的《国际歌》和《红军歌》。到了枪决地还对行刑者说:“此地甚好。”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年仅36岁。然而,是那场可诅咒的文化大革命又颠倒了黑白,甚至连他的夫人也受到打击。后来,中央纪委还专此成立调查组,对瞿秋白被捕就义进行复查,后指出:瞿秋白被捕后拒绝劝降,坚持了党的原则,保持了节操,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此时他的崇敬,不是因为他的政治的头衔,而是他伟大的人格力量。面对生死抉择,能如此坦然,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多余的话》是一个真正共产党人顾全大局的梦想。瞿秋白至死都怀着一个文学梦。因为“顾全大局”而一直拖延下来,“着实违反了”他的“兴趣和性情”。瞿秋白有自己的文学梦,但他还是“为了顾全大局”,把他的梦“拖了下来”,直到被押赴刑场。这是一种怎样高尚的品质呀!让瞿秋白无奈的,还有体力上的感觉:每天只要用脑到两三小时以上,就觉得十分疲劳,或者过分的畸形的兴奋,以致于不能睡觉,脑痛……冷汗。整整十年除却躺在床上不能行动神志混沌的几天以外,他的脑筋从没有得到休息。当瞿秋白整理好行装,准备跟随中央红军进行长征时,却被命令留守江西。他又一次选择了服从,去迎接死亡……
《多余的话》是一个真正共产党人崇高理想的追求。全文描绘了瞿秋白的大半生,或许风卷云涌,实则不是他所希望的人生,即使如此,亦无悔恨。若一个人能背负自己不想做却非得做的事走那么多年,那这个人是多么的伟大!当下的我们总在追寻自己的梦想,而所谓的梦想,有多少和现实冲突,而当现实来的太重时,又该对它抱有怎样的态度。生长在如此的家庭,绅士观念深入于心,而社会却在变动,要改变骨子里的东西,谈何容易,而他一个文人,即使跟不上变化亦总在变化。即使文间字里翟秋白都在说自己没有做过什么,但是他在别人没有开始尝试的时候去尝试了,在别人想都不敢想的时候去做了,即使错了,第一个人也总是伟大。
《多余的话》是一个真正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情操。撇开那些斗争,那些革命,瞿秋白很无私,他在《多余的话》最后一些字句中说到,“如果我还有可能支配我的躯壳,我愿意把它给医学校的解剖室”。瞿秋白对共产主义的信念至死都没有动摇。囚禁他的国民党师长宋希濂前来劝降。面对这个自己昔日的学生,两人的谈话变成了一次关于共产主义在中国是否行得通的辩论,而辩论最终以后者的无言以对收场。就在行刑前,国民党还继续派员游说:不必发表反共声明和自首书,只要答应到南京政府下属机构去担任翻译即可。瞿秋白坚决拒绝,说:“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
《多余的话》真的是多余的话吗?可以说,它最大的价值在于人性的回归。于昨于今,一点都不多余。而今天我们因为此书,对瞿秋白更平添敬意,这种敬意比起他的“革命事迹”来,更具有历史生命力。看到当下腐败分子写下的《忏悔的泪》与《多余的话》相比,是何等的天壤之别;
一些领导干部的自我剖析材料也是何等的肤浅和空洞。
如今那个儒雅的身影,那个带着肺疾、为追逐光明勉力劳作、怀着痴心的文学之梦、放心不下自己心爱的人的鲜活的生命体已离我们远去,但这个内心世界晶莹通透的高尚的灵魂,至今还绱徉在这片先贤们的鲜血滋润的古老土地上,启迪今人作沉重的思索。
【篇三】
有两种喜爱,一种是由于对一个人产生了兴趣,然后找他的作品来读,后续甚至会爱上他的作品;另一种是不做任何准备就爱上一个人的作品,逐渐对这个人产生兴趣,然后故意去了解这个人,以后可能会很喜欢作者。
这两种喜欢的结果大致相同,第一可能是作者的人格与社会影响较大,第二种可能是作品相对于作者本人更具吸引力,对于我来说,瞿秋白和他的《多余的话》属于前者。
瞿秋白,一个形象好气质佳的政治家,文笔出众,在中共党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透过这些标签和一些史实,我渐渐对瞿秋白感兴趣起来,于是,找来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读了起来。
这本书以“多余的话”命名,并把多余的话系列作为开篇系列,不得不说,就我而言,我更愿意看到“多余的话”出现在书的最后,因为这一系列尽是对自己选择的这条道路的怀疑和否定,当我们有了这种先见时再去读他之前的一些作品,很难产生纯粹的信服感。
鲁迅和瞿秋白是好朋友。如果瞿秋白不是政治家而是学者,那么他的影响可能不会低于鲁迅。这是人们所知道的,这是人生道路选择的问题。
仔细追索的话,可能会想,瞿秋白在路上有点“逼上梁山”的感觉,他是被推着走,而不是发自内心的革命热血使然。
如果不是他资金短缺他就不会学俄文,如果不是俄文能手短缺,他不会被送到苏联,如果不是政治急于用他,也许是从未接触或被接触到马克思主义。
作为为数不多的研读者和宣传者,他是中国共产党的高位是自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一定是适合这个职位,所以我们看到所以我们看到他的政治生涯中那份隐性的疲惫,多余的话中也已说明。
但是我们看到他的一生,也只是隐忍,勉强接受这一切,他没有说不,这就是性格中的软弱了,性格决定命运。
瞿秋白和王剑虹、杨之华的爱情很为人乐道,至于最初他是否和丁玲两情相悦、他为何在王剑虹去世没多久就和杨之华成婚我们已经无法得知,我们只能心里有一个自己的解释。
【篇四】
刚刚看完瞿秋白的《多余的话》,感悟如下:
1、做学问的人,还是不要参与到政治中来为好。什么层次的天分,就适合做什么层次的事情,不匹配,就可能产生遗憾或悲剧。既然做学问的天赋高,其政治天分很可能就不高,最起码可能是大大低于其做学问的天分。而一旦陷入政治,再想回头做自己喜欢的学问,可能就难了。钱伟长、黄万里的个人悲剧就在于,他们做学问的天分,天下聊聊无几,他们的政治天分也许很高,但他们却自认为其政治天分与自己做学问的天分同样高,从而陷入政治而不拔,误了学问。但不参与政治并不等同于不爱国,钱学森即是如此。
2、当社会处于大动荡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不论你是什么人,适合不适合搞政治,都将被卷入到政治中去。瞿秋白就是这样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卷入到政治大潮之中,其他人也不例外。
3、“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匹夫”,在某些时候,可以指每一个人;
但有时,在某些范畴内,却并非如此。这“责”,也并不是每个人都一模一样。
4、瞿秋白对政治早已厌倦,对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也早已失去信心,对共产主义也自认为并不真懂,但他相信共产主义,也绝不愿意对此背叛;
这就是他的人品。任何时候,任何时代,无论你有着什么样的理念与信仰,是参加共产党还是参加国民党,都无可非议,关键是你的人品如何。77级里的某些地痞无赖,让我很是厌恶,不是因为他们的理念,而是因为他们的人品。
5、当时的共产党内,象瞿秋白那样对政治厌倦,对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已失去信心的,应该很多很多,林彪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应该不是当时少数人的心态;
由此更可见识到毛泽东之艰难毛泽东之伟大。是毛泽东,给了他们坚持下去的勇气、给了他们奋斗的方向,带领他们走出迷茫走出艰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外一个胜利。毛泽东的出现,是天佑中华之所为!
6、瞿秋白对政治早已厌倦,回头做学问亦不可能。于是,生命对于他已毫无意义;
他对死亡已毫无畏惧,甚至可能是充满向往。但对死亡充满向往并非不留恋人生;
临别人生,还孜孜不倦地向还要继续在人世的人们推荐应该看的书;
而那最后的一句话“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更让人回味无穷。“活着真好”!
毕业30周年时,曾经希望自己能活得很长很长,因为,当时自己感觉,能参加毕业100周年活动,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而当我感觉77级里居然可能也有汉奸时,很是伤心,不是为自己,是为77级伤心;
并由此对参加毕业100周年活动是否还有意义产生了怀疑。曾经有同学说“老而不死为贼”,虽然我仍然感叹“活着真好”!但此时的心态可能与瞿秋白那最后的心态已经越来越接近了吧。
7、蒋介石为什么要杀瞿秋白?百思不得其解。如果是毛泽东,应该会留其一命。
【篇五】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读高中时学鲁迅的杂文,很为鲁迅“匕首与投枪”的杂文所折服。那时同学议论,鲁迅的一些文章其实是瞿秋白写的,因为瞿秋白那时是党的领导人,以公开的名义不能在国民党稽查的刊物上发表,就以在党外的鲁迅的名义发表。这些议论是否真实不说,但因了这杂文,对瞿秋白确是崇拜和敬仰的。但“文-革”中说瞿秋白是“叛徒”,他在狱中写下的《多余的话》就是他向国民党的自首书。那以后,瞿秋白成为我心中的一块阴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渐吹散了笼罩在瞿秋白身上的乌云,还其洁白之身,我心中这块阴影得以消除。
其实,对瞿秋白,中央早就有过肯定的评价。1945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指出,“瞿秋白同志,是当时党内有威信的领导者之一,他在被打击以后,仍继续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主要是在文化方面),在1935年6月也英勇地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之下”,他的“无产阶级英雄气概,乃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1955年6月18日,陆定一在瞿秋白遗骨迁葬仪式上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瞿秋白同志生平的报告》中说,“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瞿秋白同志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无限忠诚的战土。他献身革命直到最后一息。他的高贵品质和毕生功绩将活在人民的心里,永垂不朽!”是那场可诅咒的“文-化-大-革-命”颠倒了黑白。“文-革”结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开始审核“文-革”浩劫中的冤假错案。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了“中纪委第八组”,负责对瞿秋白被捕就义的复查工作。198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纪委《关于瞿秋白被捕就义情况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瞿秋白被捕后“拒绝劝降”,“坚持了党的原则,保持了节操,显示了视死如归、从容就义的英雄气概。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1985年6月18日,中共中央举行《瞿秋白同志就义50周年纪念会》,中央政治局委员杨尚昆代表中共中央对瞿秋白作出了全面、科学、公正的评价:“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中国的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人民也没有忘记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仅在1978年到1998年二十年间,发表的论文、资料达1200多篇;
同期出版的瞿秋白文集、专集、选编、单篇计30种;
瞿秋白研究专著、编著、译著、合著、论文集、回忆资料和普及读物计60种。瞿秋白烈士拒绝敌人劝降、坚持革命操守的高贵品质,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毕生功绩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我以前没有读过《多余的话》。但有时也想,这《多余的话》“文-革”中怎么就成为判处瞿秋白政治死刑的判决书呢?她真有“自首”之嫌吗?最近我有时间和机会读了几遍。读过之后,感动不已,以致心情多日不能平静。特作文以记之。
【篇六】
很久之前,就读过瞿秋白的遗作《多余的话》,近日重读此篇,不禁唏嘘不已。许多人都认为,此文格调低沉婉转,瞿在文中所表达的是一种懊悔之情,懊悔自己当年参加了中共的政治活动,懊悔革命中断了自己的文学生涯,初读此文时我也持此种观点。但是,如果仔细揣摩作者在文本中体现出的深意,不难看出瞿秋白在就义前所表现的另外一面——对革命理念的坚持和对自我的严格剖析。这是本文所要分析的主要内容。
瞿秋白,他还有另一个名字——瞿霜,古语有云:“女悲春,士悲秋”,他的名字似乎预示了他那悲剧的命运,也让后人从他的名字里凭空感知了些许悲凉。从一个典型的江南书生成长为共产党的领袖,瞿秋白的一生也许称不上波澜壮阔,但却极富“戏剧性”,其中争议最大的可能要算是他的遗作——《多余的话》了。对瞿秋白的历史问题,中共中央曾经进行了十年的调查,并于1964年10月作出了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但因为毛泽东的干预,瞿秋白与李秀成一样都被列为“晚节不终”的“叛徒”,直到1979年陈铁健《重评〈多余的话〉》在《历史研究》上公开发表,官方对瞿秋白的评价才峰回路转。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多余的话》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罕见的自我剖析的标本,作者把自己理想主义的心路历程毫无保留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其真诚与坦率跃然纸上。文章开始,作者称自己最初卷入革命洪流,而且“从一九二五年到一九三一年初,整整五年。我居然当了中国共产党领袖之一,最后三年甚至仿佛是最主要的领袖”,这只是一个“历史的误会”,有人说,瞿秋白在文中表现的基调是颓废消极的,是一种对参加中共革命的懊悔,但是只要仔细分析文本就可以看出,他其实并不是觉得懊悔,而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式的严格的自我剖析。首先,他想要让自己文字能够保留下来,肯定要注意策略,即不能太强调自己所坚持的革命理念,否则国民党当局很可能会销毁他的手稿,但作者的巧妙之处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剖析自己的弱点,这样就显出了些许“颓废”,但却容易使国民党当局接受。但是,即使在那些“颓废”的语言中,也可以看出他革命理念的坚持,他明确的写道:“要说我已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也是不确的。如果要同我谈起一切种种政治问题,我除开根据我那一点一知半解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推论以外,却又没有什麽别的方法。”他对党和对生活是相当留恋的。他在文中深情的呼唤着:“永别了,亲爱的同志们!”,文章的结尾更是意味深长:“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永别了”!
但是,文中更多的是一个革命者对自己的严格剖析。他在文中鲜明的指出:“文人”是中国中世纪的残余和“遗产”——一份很坏的遗产。我相信,再过十年八年没有这一种知识分子了。”的确,所谓“文人”正是无用的人物。”,他对“文人”的批判占了很长的一节,而且贯穿全篇,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文人积习是持一种批评的态度的,而不是一种留恋,更不是一种“向往”,他对自己的文人气质感到非常不满,这在文中是很明显的事实。
瞿秋白因为自身的性格和身体的孱弱等原因,确实在文中流露出一种消沉的气息,但总体上看,他对这种消沉是不满意的,他在文中总结了自己一生的教训:“从我的一生,也许可以得到一个教训:要磨练自己,要有非常巨大的毅力,去克服一切种种“异己的”意识以至最微细的“异己的”情感,然后才能从“异己的”阶级里完全跳出来,而在无产阶级的革命队伍里站稳自己的脚步。否则,不免是“捉住了老鸦在树上做窝”,不免是一出滑稽剧。”
瞿秋白的消沉只是表明他最终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合格的革命者,而不是认为中国革命本身是错的,更不会为自己投身革命的选择而懊悔,他举了很多例子对自己进行严格的解剖,比如,他在文中说道:“我却因为对组织尤其是军事非常不明了,也毫无兴趣,所以只发表一般政治主张,其余调遣人员和实行的具体计划等,就完全听组织部军事部去办。”雾里看花的隔膜的感觉,使人觉得异常地苦闷、寂寞和孤独,很想仔细地亲切地尝试一下实际生活的味道。譬如“中央苏区”的土地革命已经有三四年,农民的私人日常生活究竟有了怎样的具体变化?他们究竟是怎样的感觉?我曾经去考察过一两次。一开口就没有“共同的语言”,而且自己也懒惰得很,所以终于一无所得。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消沉的根源来自于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本身的不理解和无助。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依靠力量是底层民众,但出身书香世家的瞿秋白虽然能够从书本上读懂一些马列主义的原理,但在面对工农和实际斗争时却显得手足无措。
另外可以作为佐证的是他的被捕之后的表现。在被叛徒出卖到就义的将近3个月的时间内,瞿秋白没有出卖过同志,使敌人一无所获。他在长篇笔供中,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和苏区,揭露了蒋军的烧杀“围剿”。他身系囹圄,但坚持革命信念,还向看守他的一些官兵宣传革命道理。在最后走向刑场的路上,他以微弱的声音唱《国际歌》、《红军歌》,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大概是多年养成的习惯,《国际歌》他是用纯熟的俄语唱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瞿秋白仍然是一个标准的革命者。
瞿秋白的一生是苦闷的,但他的苦闷是一个不合格的革命者的苦闷,他在长汀狱中写就的《卜算子》一词算是对自己一生的评价:“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