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函数部分导学案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大最小值
1.增函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 2.减函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属于I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 注:①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结论; ② 变形的常用方法有:因式分解、通分、有理化、配方法.5.最大值定义: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对于任意的x∈I,都有f(xM;存在x0∈I,使得f(x0)= M.那么,称M是函数y=f(x)的最大值(Maximum Value).6.最小值的定义: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对于任意的x∈I,都有f(x)M;存在x0∈I,使得f(x0)= M.那么,称M是函数y=f(x)的最小值(Minimum Value).奇偶性 1.偶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么函数f(x)叫偶函数(even function).2.奇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么函数f(x)叫奇函数(odd function).3.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奇函数图象关于对称,偶函数图象关于对称.4.若奇函数的定义域包含数0,则f(0)=. 1.1.2《余弦定理》导学案 1.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 2.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 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重点难点】 1.重点: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及其基本应用.2.难点:勾股定理在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中的作用.【知识链接】 复习1:在一个三角形中,各和它所对角的的相等,即==. 复习2:在△ABC中,已知c10,A=45,C=30,解此三角形. 思考:已知两边及夹角,如何解此三角形呢? 【学习过程】 ※ 探究新知 问题:在ABC中,AB、BC、CA的长分别为c、a、b. ∵AC,∴ACAC 同理可得:a2b2c22bccosA,c2a2b22abcosC. 新知: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等于其他两边的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的积的两倍. 思考:这个式子中有几个量? 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 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 b2c2a 2,. cosA2bc [理解定理] (1)若C=90,则cosC,这时c2 a2b2 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2)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就可以求出第三边; ②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求出其它角. 试试: (1)△ABC 中,a,c2,B150,求b. (2)△ABC中,a 2,b,c1,求A. ※ 典型例题 例1.在△ABC 中,已知a bB45,求A,C和c. 变式:在△ABC中,若AB,AC=5,且cosC=9 10,则BC=________. 例2.在△ABC中,已知三边长a3,b 4,c,求三角形的最大内角. 变式:在ABC中,若a2b2c2bc,求角A. 【学习反思】 ※ 学习小结 1.余弦定理是任何三角形中边角之间存在的共同规律,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2.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 ① 已知三边,求三角; ② 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 知识拓展 在△ABC中,若a2b2c2,则角C是直角; 若a2b2c2,则角C是钝角; 222).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已知a c=2,B=150°,则边b的长为().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5、7,则最大角为().A.60B.75C.120D.150 3.已知锐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2、3、x,则x的取值范围是().A x <x< 5C. 2<x D <x<5 4.在△ABC中,|AB|=3,|AC|=2,AB与AC的夹角为60°,则|AB-AC|=________. 5.在△ABC中,已知三边a、b、c满足 b2a2c2ab,则∠C等于. 1.在△ABC中,已知a=7,b=8,cosC=13 14,求最大角的余弦值. 2.在△ABC中,AB=5,BC=7,AC=8,求ABBC的值. 1.2应用举例 学习目标: 1、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和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提高应用正弦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能力。 3、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学习,经历数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点: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难点:确定解题思路。 一、课前预习: 解三角形应用题中与距离相关的几个概念 1、水平距离、垂直举例、坡面距离: 2、仰角、俯角: 二、典型例题: 问题 一、怎样测量一个底部不能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 例1:北京故宫的四个角上各矗立着一座角楼,如何通过测量,求得角楼的高度? 问题2:怎样测量地面上两个不能到达的地方之间的距离? 例2:设A、B是两个海岛,如何测量他们之间的距离? 问题3:如图,墙上有一个三角形灯架OAB,灯所受重力为10N,且OA,OB都是细杆,只受沿杆方向的力,试求杆OA,OB所受的力(精确到0.1) 问题四:如图,在海滨某城市附近海面有一台风。据监测,台风中心位于城市A的南偏东 300方向、距城市300km的海面P处,并以20km/h的速度向北偏西450方向移动。如果 台风侵袭的范围为圆形区域,半径为120km。几小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台风的侵袭?(精确到0.1h) 【反思总结】 【布置作业】P15 A 2P16 B 2 三、课后训练: 课后练习 2.1.4 函数的奇偶性 学案 【预习要点及要求】 1.函数奇偶性的概念; 2.由函数图象研究函数的奇偶性; 3.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4.能运用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5.理解函数的奇偶性。【知识再现】 1.轴对称图形: 2中心对称图形: 【概念探究】 1、画出函数f(x)x,与g(x)x的图像;并观察两个函数图像的对称性。 2、求出x3,x2,x 结论:f(x)f(x),g(x)g(x)。 3、奇函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偶函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深化】(1)、强调定义中“任意”二字,奇偶性是函数在定义域上的整体性质。(2)、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5、奇函数与偶函数图像的对称性: 如果一个函数是奇函数,则这个函数的图像是以坐标原点为对称中心的__________。反之,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是以坐标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则这个函数是___________。 如果一个函数是偶函数,则这个函数的图像是以y轴为对称轴的__________。反之,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是关于y轴对称,则这个函数是___________。 6.根据函数的奇偶性,函数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解析】 例1.已知f(x)是奇函数,且当x0时,f(x)x2x,求当x0时f(x)的表达式 例2.设为实数,函数f(x)x|xa|1,xR,讨论f(x)的奇偶性 参考答案: 例1.解:设x0,则x0,f(x)(x)2(x)x2x,又因为f(x)为奇函数,2222321时的函数值,写出f(x),g(x)。2 f(x)f(x),f(x)(x2x)x2x 当x0时f(x)x2x 评析:在哪个区间上求解析式,x就设在哪个区间上,然后要利用已知区间的解析式进行代入,利用f(x)的奇偶性,把f(x)写成f(x)或f(x),从而解出f(x) 例2.解:当a0时,f(x)(x)|x|1x|x|1f(x),所以f(x)为偶函数 当a0时,f(a)a1,f(a)a2|a| 1此时函数f(x)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评析:对于参数的不同取值函数的奇偶性不同,因而需对参数进行讨论 达标练习: 一、选择题 1、函数f(x)x22222222x的奇偶性是() A.奇函数 B.偶函数 C.非奇非偶函数 D.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2、函数yf(x)是奇函数,图象上有一点为(a,f(a)),则图象必过点() A.(a,f(a))B.(a,f(a))C.(a,f(a))D.(a,二、填空题: 1)f(a) 3、f(x)为R上的偶函数,且当x(,0)时,f(x)x(x1),则当x(0,)时,f(x)___________.4、函数f(x)为偶函数,那么f(x)与f(|x|)的大小关系为 __.三、解答题: 5、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不恒为0的函数,且对于任意的a,bR,都有f(ab)af(b)bf(a) (1)、求f(0),f(1)的值; (2)、判断函数f(x)的奇偶性,并加以证明。= 参考答案: 1、C; 2、C; 3、x(x+1); 4、相等; 5.(1)f(0)f(00)0f(0)0f(0)0f(1)f(11)f(1)f(1),f(1)0(2)f(1)f[(1)2]f(1)f(1)0f(1)0,f(x)f(1x)f(x)f(1)f(x)f(x)为奇函数.课堂练习:教材第49页 练习A、第50页 练习B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 请同学们自己总结一下。课后作业:第52页习题2-1A第6、7题 2.1.1函数 教案(2) 教学目标:理解映射的概念; 用映射的观点建立函数的概念.教学重点:用映射的观点建立函数的概念.教学过程: 1.通过对教材上例 4、例 5、例6的研究,引入映射的概念.注:1,补充例子:投掷飞标时,每一支飞标射到盘上时,是射到盘上的唯一点上。于是,如果我们把A看作是飞标组成的集合,B看作是盘上的点组成的集合,那么,刚才的投飞标相当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且A中的元素对应B中唯一的元素,是特殊的对应.同样,如果我们把A看作是实数组成的集合,B看作是数轴上的点组成的集合,或把A看作是坐标平面内的点组成的集合,B看作是有序实数对组成的集合,那么,这两个对应也都是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并且和上述投飞标一样,也都是A中元素对应B中唯一元素的特殊对应.一般地,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A→B.其中与A中的元素a对应的B中的元素b叫做a的象,a叫做b的原象.2,强调象、原象、定义域、值域、一一对应和一一映射等概念 3.映射观点下的函数概念 如果A,B都是非空的数集,那么A到B的映射f:A→B就叫做A到B的函数,记作y=f(x),其中x∈A,y∈B.原象的集合A叫做函数y=f(x)的定义域,象的集合C(CB)叫做函数y=f(x)的值域.函数符号y=f(x)表示“y是x的函数”,有时简记作函数f(x).这种用映射刻划的函数定义我们称之为函数的近代定义.注:新定义更抽象更一般 1(x是有理数)如:f(x)(狄利克雷函数)(0x是无理数) 4.补充例子: 例1.已知下列集合A到B的对应,请判断哪些是A到B的映射?并说明理由: ⑴ A=N,B=Z,对应法则:“取相反数”; ⑵A={-1,0,2},B={-1,0,1/2},对应法则:“取倒数”; ⑶A={1,2,3,4,5},B=R,对应法则:“求平方根”; 00⑷A={|090},B={x|0x1},对应法则:“取正弦”.例2.(1)(x,y)在影射f下的象是(x+y,x-y),则(1,2)在f下的原象是_________。 2(2)已知:f:xy=x是从集合A=R到B=[0,+]的一个映射,则B中的元素1在A中的原象是_________。 (3)已知:A={a,b},B={c,d},则从A到B的映射有几个。 【典例解析】 例⒈下列对应是不是从A到B的映射,为什么? ⑴A=(0,+∞),B=R,对应法则是"求平方根"; x2⑵A={x|-2≤x≤2},B={y|0≤y≤1},对应法则是f:x→y=(其1 中x∈A,y∈B) 2⑶A={x|0≤x≤2},B={y|0≤y≤1},对应法则是f:x→y=(x-2)(其中x∈A,y∈B) x⑷A={x|x∈N},B={-1,1},对应法则是f:x→y=(-1)(其中x∈A,y∈B). 例⒉设A=B=R,f:x→y=3x+和-3的原象. 6,求⑴集合A中112和-3的象;⑵集合B中22 参考答案: 例⒈解析:⑴不是从A到B的映射.因为任何正数的平方根都有两个,所以对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B中都有两个元素与之对应.⑵是从A到B的映射.因为A中每个数平方除以4后,都在B中有唯一的数与之对应.⑶不是从A到B的映射.因为A中有的元素在2B中无元素与之对应.如0∈A,而(0-2)=4B.⑷是从A到B的映射.因为-1的奇数次幂是-1,而偶数次幂是1.∴⑴⑶不是,⑵⑷是. [点评]判断一个对应是否为映射,主要由其定义入手进行分析. 1115和x=-3分别代入y=3x+6,得的象是,-3的象是-3; 222111 1⑵将y=和y=-3,分别代入y=3x+6,得的原象-,-3的原象226例⒉解:⑴将x=是-3. [点评]由映射中象与原象的定义以及两者的对应关系求解. 课堂练习:教材第36页 练习A、B。 小结:学习用映射观点理解函数,了解映射的性质。课后作业:第53页习题2-1A第1、2题。第二篇:高中数学 1.1.2 《余弦定理》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第三篇:高中数学导学案
第四篇:高中数学:2.1.4《函数的奇偶性》教案(新人教B必修1)
第五篇:(新课程)高中数学 2.1.1《函数》教案 新人教B版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