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当前高职创业教育实践的思考
对当前高职创业教育实践的思考
戴艳,朱雄才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321007)
摘要:随着创业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改善和丰富,高职创业教育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能力明显提高。当前,如何构建创业教育体系,使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思考
一、我国高职创业教育的发展
创业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来的。1997年清华大学大学生科技创业者协会借鉴国外竞赛模式,发起并举办了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竞赛,这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99年,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决定将创业计划竞赛推向全国,冠名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从此,我国创业教育影响不断扩大,成效逐渐显现。
1.创业教育已成为共识
经过几年的创业教育宣传及实施,高校普遍认识到,创业教育不仅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实需要,更是为了适应时代特征,着眼于国际竞争对创新人才的需要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同时,高校也普遍认识到,创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适应性。
2.创业教育环境不断改善
创业教育环境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我国开展创业教育既有比较开放的外部环境,又有逐步改善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体现为国外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和美、英、法等国家比较成熟的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创业教育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与启示。内部环境主要体现为我国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教育政策和创业政策的相继出台以及通过开辟青年创业论坛、树立青年创业典型、举办创业事迹报告会等途径形成了鼓励青年创业的文化氛围。
3.创业教育师资能力不断提升
随着创业教育理念的树立和宣传,特别是2002年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会议的召开,一些青年教师被吸引到创业教育中来。2003年教育部开展常规性的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活动,2005年8月起共青团中央在大学中开展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项目,计划到2010年培训10000名教师,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培养了一定数量的创业教育骨干教师。这些骨干教师在校内积极探索和传播创业教育的思想与方法,促进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
4.创业教育模式不断涌现
随着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化,创业教育模式不断涌现,具体有:产学合作模式[1],以“校企合作”的形式推行“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的三位一体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第[3]一课堂结合第二课堂再加创业大赛”模式,以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为主体和以商业计
划书编制为核心的模式,等等。
二、当前高职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党和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由于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不仅在学习、理解和借鉴国际经验方面,而且在如何与国情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的高职创业教育体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探索和研究。[4][2]
1.创业教育教学体系还未形成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是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由于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合于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所以当前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形成。主要体现在:一是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不够明确,缺乏对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二是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较为凌乱,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并未形成有机联系,只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业教育,其后果是使学生失去自身专业优势的有利依靠。三是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缺乏科学性、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的选取五花八门,与创业教育目标不匹配,教学方法仍以讲授法为主,不利于师生双方的交流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潜能。四是创业教育没有切实有效的实践平台,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仅在课堂上进行、在校内完成,大部分是纸上谈兵,缺乏实践机会。五是创业教育缺少完善的评估、评价体系,仅有的评价也是校内的封闭性评价。
2.创业教育缺乏高职特色
创业教育的高职特色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落脚点。高职教育的特色之一是“能力本位”而不是“学科本位”,是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它更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但很多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沿用了本科院校的模式,创业教育方法不多,途径单一,没有结合高职院校的特色和高职学生的技能特长[5]。高职教育特色之二是开门办学、校企合作。要求高职院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互动,充分利用企业具有及时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和拥有众多实战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的优势,为创业实践活动提供真实环境和技术支持,为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发挥重要作用。但很多高职院校其创业教育缺乏企业参与,创业内容脱离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使创业教育成为无源之水。
3.创业教育缺乏文化环境
创业教育文化环境是大学生创业的基石。文化环境主要包括校园文化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尚未形成一个有利于创业的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培养目标、激励措施、评价体系都未能向创业素质培养倾斜,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一种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知难而进、坚忍不拔的创新创业氛围。另外,社会传统文化倡导的学而优则仕、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观念也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负面影响,社会对创业未形成提倡、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同时,由于大学生并非我国现有创业大军的主体,导致政府相关部门对他们开展创业活动虽有一些优惠政策,但从企业制度、人事制度、投融资制度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
4.创业教育缺乏高素质师资
教师的创业能力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关键。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知识,而且应同时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但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依然薄弱。首先师资数量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创业教育教学的需要;其次,很多老师的观念保守,认为学生只要顺利毕业就是好学生,创业教育只是对少数学生进行,不适合对全体学生开展,也并不提倡学生自主创业;再次,现有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主要来自从事工商经济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或是学生就业工作指导老师,他们共同的弱点就是其自身缺乏创业实践,在开展创业教育中,理论知识多于实践经验,无法很好地担负起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没有一支数量足够、具有创业意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化师资队伍来引导,创业教育的实施只能是空中楼阁。
三、促进高职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1.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明确创业教育目标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第三张教育通行证”,是21世纪教育哲学的全新理念和新的价值观。因此,高职院校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树立创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意识。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不断探索由一个专
业与一家企业、一个专业群与一个行业到多个专业群与多家企业、多个行业的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其次确立以创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教育观。改变传统的、静态的就业观,确立就业就是不断进行创业的动态人才观,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当作重要任务。再次,要求受教育者树立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勇担责任的意识,弘扬企业家精神,形成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的就业观。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创业教育师资配置
开门办学、校企合作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首先,应完善创业教育师资的引进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从企业引进有创业和管理经验的资深人士或专业培训人士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导师,或聘请有影响的经济管理专家、工程技术专家、政府部门官员、成功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等作为兼职教师,使创业教育开展更生动活泼、更贴近现实。其次,应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一是对教师进行创业理论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二是派教师到企业实践或兼职,掌握企业运作、管理的第一手资料,体验创业过程,提高创业教育能力;三是组织教师定期参加创业组织、协会的活动或企业家交流创业经验的活动,获取创业教育、教学的新材料和新信息;四是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国外先进的创业教育经验。再次,鼓励教师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创业教育研究不但可以激发教师对创业的热情,还可以激发他们对创业教育的兴趣,达到“以研促教、教研相长”,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3.搭建创业实践平台,让学生主动参与创业活动
实践出真知。学校要千方百计拓搭建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磨练意志,锻炼能力,提高技能,摔打成长。一是组建校企“网状”合作平台。高职院校应利用多专业群和多家企业、多个行业之间的“网状”合作平台,让不同行业的企业参与学校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得到不同企业的文化熏陶,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二是成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创业基地是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能够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三是开展创业设计竞赛等活动。学生策划创业项目的过程就是一种较为全面的能力培养过程,通过创业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锻炼团队的协作能力、启发创新的思维和灵感,激发和提高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我的积极性。四是鼓励学生参与生产性项目。由学校工作室或生产性公司承接业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承担真实的生产、设计任务,体验自己的价值,分享成功的喜悦。
4.营造创业教育氛围,合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职院校在坚持开门办学、校企合作的同时,要在校园内建立一个浓厚的创业文化环境。首先,形成校园创业教育氛围。要通过学校内部各种宣传途径,向师生介绍创业及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创业的相关知识和政策法规,崇尚创业、鼓励创业,让创业成功者成为新时代大学生心中的榜样和英雄。其次,形成制度化创业文化。通过创业社团活动的开展、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创业人文环境的营造,形成制度化创业文化,使之成为一种具有长效影响的文化力量。此外,创业教育要求社会、政府和企业形成共同合力。在社会教育方面,应加强创业教育宣传,转变重知识轻技能的教育观念,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各级政府部门要在信息、财政、金融、税收、工商、进出口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为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提供政策支持与激励;企业要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厂房、仪器设备等支持并选派富有创业经验的人士担任指导教师。
5.确定创业课程内容,实施参与式创业教学
创业教育是一种注重对创业者素质培养的教育模式,其基本内容包括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创业能力、形成创业知识。[6]创业意识主要包括创业需求、动力、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创业知识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综合性知识,综合性知识主要指公共关系、法律、管理等;创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和社交沟
通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的能力等;创业心理品质主要包括开拓性、独立性、适应性、合作性、缜密性、纪律观念等。在上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中重点是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业教育课程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采取角色体验、案例分析、头脑风暴等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效果会更好。学生通过参与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案例分析、阅读、演讲、讨论、项目研究、可行性研究、与有实务经验的创业家座谈、计算机模拟等,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升华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提高创业能力,铸就创业精神。
6.加强创业教育研究,形成多维度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我国高职院校对于创业教育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笔者认为根据创业教育的社会价值性特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评价应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学校、政府、社会为评价主体,从学校层面和学生层面对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开展评价。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可以从创业教育环境、投入、成果、影响力等维度,通过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形成一个相对合理的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多种方法和手段并用,如问卷法、访谈法、现场考察法等。
参考文献:
[1]刘芸.创业教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构想[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61-63.[2]孙辉.“校企合作”推行创业教育培养模式[J].考试周刊,2009(34):202.[3]卢小珠.借鉴普通高校经验开展高职创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4(5):10-11.[4]朱伟民.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改进探析[J].出国与就业,2009(10):8-10.[5]丁金昌,童卫军.温州特色高职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9
(2):73-74.[6]刘芸.创业教育的产学合作机制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11):77-80.作者简介:戴艳(1968—),女,浙江兰溪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副教授;朱雄才(1964—),女,浙江磐安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联系方式:
第二篇:关于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
管 理 方 略
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
徐冬
[文章摘要]本文从“以人为本,确立尊重个性发展的质量观”的观点,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论述,并通过我院的教学实践,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视角,就如何构建“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平台、怎样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实施教学组织及课程设置和体现高职办学特色等方面,不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了阐述。[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思考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等教育层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中均作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经过几年的努力,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高职院校达1047所,招生人数596万人,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高等职业教育格局基本形成,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更加明确,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随着建设和谐社会进程的推进,公众对公共服务机构“社会责任”要求提高,高等教育作为公共事业之一,承受愈来愈大的为社会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的责任与压力。人民群众在获得接受高等教育更多机会的同时,要求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的呼声更加强烈。因此,高等院校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以人为本,确立尊重个性发展的质量观 教育是以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为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教育质量是学校为满足特定的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确立的教育目标,设计、组织、实施的旨在实现这一目标的教育活动达到预期效果的度量;是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在教育活动客观规律与学科自身逻辑关系的限制下,一定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教育质量是一个相对
作者简介:徐冬男副院长的、动态的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应有不同的质量观。
传统的质量观追求教育的“至善至美”或“完美无缺”,追求最高、最优与最美。这种质量观由于不同人的“最好”、“最高”标准不同,导致教育质量标准不确定,目标不明确,在实践中很难操作。更重要的是,教育质量标准主要是由教育者(教师、学校等)设定的,教育的提供者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进行质量评价,质量标准更多地表现为静态和单一化,教育服务及其成果的接受者处于教育质量的被动接受地位,造成了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缺位。这是精英教育的质量观。
现代教育质量观认为,教育质量是教育(包括教学、课程等)满足客户,既国家、社会、家长、学生、用人单位等显形的和隐性的要求的能力。这种质量观是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其核心是“客户质量定义”,而不是“教育者质量定义”。亦即,教育质量标准不应由教育者(教师和学校)来规定,而应由受教育者及教育成果的使用者来判断,客户的需求得到满足是对教育质量的最佳评价,是评价教育质量的最佳标准。这是大众教育的质量观。
库姆斯在他的名著《世界教育危机》中提出,“比起习惯上定义的教育质量,以及根据传统的课程和标准判断学生学习成绩从而判断教育质量,这里所说的‘质量’还包括教与学的‘相关性’问题,即教育如何适应在特定环境与前提下学习者当前和将来的需要,还涉及到教育体系本身及构成教育专业要素(学生、教师、设备、设施、资金)的重要变化,目标、课程和教育技术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环境等。”他认为,教育质量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应该是动态的,“质量和水平是相对的,是根据特定的时间、地点、特定的学习者和他们的环境相对而言的”。教育应当有多样化的质量标准,高等教育质量体现在高等教育的所有活动中。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其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等差异性较大。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应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主动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信念,依据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现代教育质量观,对不同的需求确定多样化的培养规格和目标、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坚持以人为本,确立尊重个性发展的质量观。
二、发展学生个性,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践
如前所述,大众化的高职教育必须确立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发展的多样化的教育质量观。英国首相布莱尔称:“人的才干是与生俱来的,但却总是潜藏着。任何人的才干得不到开发,就意味着英国的失败。才干是21世纪的财富。任何人潜能的释放都会增加我们的财富。”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对于高职学生,我们在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中更要特别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用与学科教育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使教学更适合开发他们的智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鉴于以上考虑,我们在教学组织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构建灵活实用的课程体系,满足自主学习和就业的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其社会功能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的今天,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于举办大众化教育的高职院校来说更应该有这种紧迫感、责任感。通过构建灵活实用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的三者关系,将针对性、适应性有机地融为一体,并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管理加以实现。
学院自2000年升格为高职学院以来,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重新制定了《高职教育学分制管理办法》和与之相配套的教学管理文件,为尊重学生对职业的选择,构建灵活的课程体系,提供了制度
保障;建立起校系两级必修、选修课教学平台,完成大学生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和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设置主干专业课、专业模块课(专业方向选修),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在校级平台上可以实现校内专业的再选择,在系级平台上可以实现系内转专业;通过模块课程的选择,可以实现某一专业下的专业方向选择。专业模块课针对性强,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要求相一致,学生能较快掌握岗位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因而能寻求到较理想的就业岗位,并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实现学院提出的与办学层次相适应的高质量的就业目标。
为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引入了绩点制。实施以选课为核心的学分制后,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有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但是,选课制只能解决个人特长、个人兴趣的问题,却无法解决学生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差异大的问题。虽然,进行了分层教学,但是基础差的学生如果都选择低级别课程学习而获得学分,学习质量不能保证,同时,也无法调动学生选择学习高级别课程的积极性。通过引入学分绩点制,在保证课程基本要求和扩大考核面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单门课程的考试难度,从总体上控制学生学习质量。学生可以用学得好的课程绩点来弥补学得差的课程绩点。虽然每门课程的要求有所降低,但是学生的总体学习质量并未下降,学生可以用特长来弥补不足,达到了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的目的。
为帮助学生选专业和选课,引入了由专业教师参与的学业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引导作用,让更多的优秀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学习,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行混班教学制,对公共课、面向多个专业的基础课程和选修课混合组编教学班,打破系、专业及学生自然班之间甚至年级之间的界限,为学生开展学习竞争和知识交流创造条件。允许学习成绩优良且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申请某些课程免听或免修,直接申请参加考核,成绩合格取得学分。为激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刻苦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建立了成绩警告制,目的是在取消留降级制后,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与督导,促使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这些措施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成长和成才。
(二)实行特长生导师制,突出高职办学特色我院于2001年7月在高职生中推行了特长生导师制度,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参加导师的研究课题研发,或自主选题学校指派导师并给予指导,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实践,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利用在校有限的时间,掌握更多、更符合自身发展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爱好变为特长,把兴趣培养为专长,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拓宽道路。
特长生导师结合自己承担的课题,根据学生的基础、特长、爱好和专业培养方向,制订学生参与课题工作的培养计划,指导和督促学生完成学业,并具备本专业的某项技术特长和创新能力,帮助其在培养特长时兼顾全面发展。同时导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书育人真正落到实处。特长生导师制强调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尽可能地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了过去学生的创新性被拟制、个性得不到发展、人才同出“一个模子”的局面。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是在生产一线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使工程型人才的规划、决策、设计等变换成物质形态,这类人才的培养主要由高职院校来承担。这种教育模式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发掘提供了机遇,教师“因材施教”和学生“涉足”交叉专业学习成为可能。
近四年来,50名教师担任了特长生导师,600余名学生参加了特长生学习。学院通过特长生导师制的实施促进了产学研机制的发展,仅2004年技术服务产品产值达45.50万元,实验、实训室建设中节省资金15.70万元,实训大楼等网络施工工程节省资金2.8万元,总经济效益达44万元。由于具备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特长生的就业优势明显,而且所从事的岗位技术含量比较高。
(三)实践“学用一体化”教学思想,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学院各专业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用建构主义的认知心理学理论指导教学,结合各自专业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建 构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学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作为教学主线,突出应用性和专门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就业岗位的需要相一致。
我院各专业在“学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主要形成了以下经验:(1)专业理论与实训项目采用讲练结合,学与用有机结合,达到知识与技能的相互提升,最终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2)实训过程与内容在仿真或真实的环境中实施,使学生的技能与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紧密结合;(3)毕业设计课题“真题真做”,选择企业的真实工程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4)将职业资格考证内容或行业准入培训标准纳入教学内容,实现学生毕业“双证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学用一体”教学模式中,专业教师探索出融合式教学法、行为导向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模拟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有效的方法,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体现了“学和用的有机融合,实作的高度仿真性,案例的有效参照性和职业素质的同化与顺应”等特点。通过已经毕业的各专业二届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充分证明了这一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的适用性。
学院始终坚持把教育质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全方位加强和提升办学水平,近年来学院的教学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平均就业率95%以上,并 实现了高质量就业,04年在山东省高职高专就业工 作评估中获得优秀;在各类科技文化竞赛等活动中分别荣获:200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东赛区“酒后驾车组”二等奖;山东省第九届(04年)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微波炉控制系统组”二等奖;
山东省第一届(04年)数控技能大赛加工中心操作第六、第九、第十名;济南市第一届(03年)大学 生“起步杯”软件大赛团体赛软件设计特色奖,学院获得软件大赛优秀组织奖;济南市第一届(03年)
大学生英语演讲竞赛团体二等奖;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荣获(04年)山东商报组织的“淘金亚洲杯,实战经营”大赛小组冠军。
第三篇: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思考
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思考
摘要:通过典型的校园案例,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让学生们自觉自愿回到课程和实训室,全面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真正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工作已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人职匹配;职业生涯规划;综合素质;挫折感;团队精神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也占据了半壁江山,然而由于扩招而带来的生源质量的下降, 导致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下降。
传统的心理意识定势,严重影响着我国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至今仍使大部分人重科学、轻技术。受这种“重科轻技”思想的影响,轻视、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大学是每个人心里美好的梦,一旦进入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落差,感觉低人一等,在现实面前理想、目标破灭,就破罐子破摔,变得孤独、封闭,以自我为中心,这是高职校园学生思想的一种普遍现象。
二、校园案例
1.我离不开手机
调查发现,90%的学生上课时手机处于待机状态,只有5%的学生会将手机关掉。如果没有了手机,64.5%的学生表现出无所事事、空虚无聊,心里空荡荡的,30%的学生表现出焦躁感。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动漫:自修室玩手机的场面,其实这种景象在我们高职校园的自修室比比皆是。在美好的青春,将时间一分分流失,他们很坦然,没有丝毫的恐慌感。
2.贫困助学金是我的助学金本来是对家庭贫困又努力学习学生的奖励,然而每到评助学金时,班里80%的学生都能想尽办法开来贫困证明,班主任办公室的门槛被踏破,学生们会找出各种理由恳求班主任把助学金給他们。然而三好学生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却往往因为学习成绩不满足条件,将名额白白浪费。
3.我行我素
部分学生因高考失利或看到了社会的不良现象,下意识地产生了逆反心理,在行为上表现出与学校和社会格格不入。班集体和我没关系,对班里的任何活动漠不关心,我只能“管好我自己”,别的人和事跟我没关系。
4.我是两面人
面对物质诱惑,缺乏理性,无法抵抗。今天我请客,跟同学在一起好吃海喝,很风光体面。独自一人时面对强大的经济压力,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自杀、跳楼的现象时有发生。
5.我的失败是社会造成的有位学生被铁路局录取,体检时,由于色弱而被退了回来。该学生从此一蹶不振、怨天尤人,认为社会对我太不公平了,我的失败是社会造成的。时间一长,性格抑郁或精神出现了问题。
6.实训中的单打独斗
专业课实训,由于实训项目具有综合性且实训设备有限,因此老师通常4-5个人一组来完成这个项目。然而在具体实施项目时,组员们各做各的,不进行协作,遇到问题,要么放弃要么苦思冥想乱翻资料,却不屑于组员之间的互相请教,结果,时间结束时,一部分组员项目只实施到一半,另一部分组员还没有开始实施,然后互相抱怨和指责,该组的实训成绩当然也可想而知。
三、目前高职学生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分析高职校园学生的情况,由于扩招而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降,又受传统社会思想的影响,学生们思想松散、茫然,无目标,学习风气不浓,学习毅力和刻苦精神不够;自信心不足,自私和封闭的心理严重;道德是非标准模糊,又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和控制力,所以抵御外界的干扰能力不强,往往在诱惑面前,难以把握方向,在自我问题出现时,易于做一些极端或不符合常规的事情。
高职院校采用定单式培养方式,使一些学生早早进入了保险箱,由于前期习惯的形成,仍然激发不出他们对生活、工作的热情,他们长期处于三无(无压力、无动力和无目标)状态,更是放松了对自己的管理。
如何从本质上解决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问题,让学生自觉、自愿回到课堂和实训室,健康、充实而快乐的渡过大学生活,并为走上社会长足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要从以下五方面下功夫,第一:学校做好入学教育,打开学生的心结,让他们学会自我调整,并热爱自己的专业;第二:要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的教育,让学生学会目标的规划;第三:要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第四:适应社会生活和竞争,学会学习,要具有团队精神并学会丰富课余生活。最后班主任、辅导员要做好引导教育工作。下面是我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1.启迪新生积极自我调整
新生初入高职,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产生失望、孤独、失落、压抑等感觉。要启迪他们积极进行全方位的自我调整,健全自我意识,锻炼坚强的意志,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耐力和自制力,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不断超越自我。
高职学生也有自身的优势:比如:能够积极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爱好广泛,社交能力强。根据这些优势,加强专业兴趣的培养,学生一进入学校,首先让学生了解高职教育的特点,它与本科教育的区别,高职教育的特点是重技能。强调360行行行出状元,让他们爱自己的专业,并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钻研自己的专业和技能。
2.职业生涯的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对个人职业生涯中的各种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一个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大学生前进发展的指南针,它首先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激发学习动机,培养核心竞争力,提升个人修养和内涵;其次正确对外界条件进行评估,逐步培养学习能力,并处理好人际关系,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最后在实际中不断修正自我,达到人职匹配,并为后续的长足发展做准备。所以在大一的第一学期,就要为学生安排职业生涯的规划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
3.建立客观、健康和积极的认知模式,提升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正确认识自我,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加强责任感的培养,责任感是思想道德的重要表现,从小的方面来说,要对自己负责,要对自己的亲人负责;从大的方面来说,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有了强烈的责任感,面对物质、思想诱惑时,自制力也会得以控制;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是常事,关键是如何正确认识挫折,并客观的认识自己,总
结经验教训,并采取冷静、理智的应对方法,提升自己的受挫能力;大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有时难免会产生孤独、失落、困惑、烦恼和苦闷,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建立心理预防机制。当然此时班主任是学生最好的倾听者,同时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排忧解难,并引导、鼓励学生逐渐建立客观、健康和积极的认知模式,提升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4.学会学习
要引导新生理解成才的关键是“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涵义有两方面:其一,善于将课堂的知识融汇贯通,有效地掌握知识;其二,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当今社会,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只有坚持学习,知识结构才不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因此,要求高职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紧跟知识和技术发展的步伐。
5.团队精神的培养
上面由于团队精神的缺少,才造成实训中的单打独斗。在项目设计时,应该各有分工,而项目实施时,互相协作、同舟共济,这样时间、质量才能保证。在知识经济时代,不再是单独的个体之间的斗争,而是团队、组织、集团和区域之间的竞争,新时代的的高职生,注重团队精神,满足现代企业发展要求。
班主任要想管好学生,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做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团队纪律,紧紧围绕班级的发展目标不懈努力。正如西天取经,如果少了四元大将中的任何一员,取经的任务就无法完成。怎样树立团队意识,加强班级团队建设,发扬团队精神,班主任要定期组织团队活动,在活动中,激励调动每个人的潜能,并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愿景而协同合作,对于成功的团队给予奖励,让他们尝到成功的滋味,并让每个学生感悟团队精神的真谛。
6.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载体,扩宽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范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校园文化活动不仅給学生提供了展示青春风采和鲜明自我个性的舞台,而且扩宽了视野,促进了身心全面发展。
7.优化管理工作队伍的专业化素质
面对新形势,要开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学生管理人才队伍,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面临的实际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探索欲、判断力、心理问题、创新等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具体的研究,提出切实的应对办法,才能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
作为直接与学生接触的班主任、辅导员首先要爱学生,利用爱心缩短与学生的心里距离。要做到这一点,在平时的工作中,主动关爱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用爱心来感化他们,爱护他们,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班主任、辅导员在教育中要注意教育方法,比如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管理学生。对于有问题的学生,班主任或辅导员首先要在他们身上寻找优点和潜能,表扬、鼓励引导他们去努力,并取得点滴的成功。当他们有了成功的喜悦,此时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掌握批评的艺术和时机,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主任、辅导员必须具有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在言传的过程中体现身教,以高尚的品德,吸引和感召学生,学生在这种浓浓的师爱氛围中,更能激发出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对正义的崇尚,所以孟子说:”师道立,圣人出”。
四、结束语
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他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自身之间的共同努力。而学校在这里面起着主要作用,学校只有重视学生管理工作,真正形成“教育优先、德育优先、素质领先”的新格局。在思想教育、课内、课外等多个方面加强管理,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创建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才能使高职院校学生视野得到开扩,知识得到延伸,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从而真正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谭莎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科技信息 2011.14
[2]时倩徐小柏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03期
[3]王艳 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2010年01期 [4]陈珊 浅析高职教育社会责任感的培养[B].教育科研 2009.11
[5]曹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02.[6]杨晶晶.爱心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第四篇:关于对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对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思考和建议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这个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出现的特殊社会群体逐渐成为了我国社会的一道独特风景,他们被称为“新工人阶层”。这个处于中国社会底层,因生存压力而充满活力的群体,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加大,致使在新疆、内蒙等省市务工的大量农民工开始失业返乡,给社会就业、保障和和谐带来了一定压力,如何支持和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目前X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创业与发展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与困难,为了进一步推动这一工作的进展,我们对我县辖区内XX、XX、XX、XX等镇的返乡农民工进行了一次自下而上的全面调研,与50多位有意创业的返乡农民工进行了面对面地交谈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
(一)依托优势农业,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依托自然优势,成立兴建农民合作社,发展舍饲养殖、当归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初步加工。
(二)依托自身优势,兴办二、三产业。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的行业与他们务工的行业基本相同,比较集中于食品、农产品加工、餐饮、建筑等行业,他们在城里打工积累的经验和资本对返乡创业具有重要作用。
(三)依托经验和人脉,成为劳务经纪人。利用亦工亦农亦商的
特点,积极参加人力资源中介组织,通过传播务工信息以及开展招工等工作成为出色的劳务经纪人。
(四)担任村干部,改变落后的村面貌。部分返乡农民工在外接受了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视野比较开阔,也积累了一定资本,有信心也有能力发展本地经济,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虽然一批批返乡农民从城市回归到农村后从二、三产业入手开始创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无论在社会效应方面、还是在经济效益方面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通过分析,返乡农民工在创业方面主要存在思想问题、能力问题、资金困难和政策问题等方面的问题的困难。
(一)思想观念保守陈旧,创业积极性不高。大部分返乡农民工缺乏长远的就业目标和进取精神,不同程度地存在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封闭保守,小富即安,在羡慕他人创业致富的同时,却卑于自己的命运和无能,不愿创业。返乡后出于对运营成本和经济风险的考虑,在创业上心存疑虑,用他们的话讲就是不愿意拿着自己的血汗钱冒险一试,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
(二)缺乏创业能力,创业难以成功。虽然一部分有意回乡创业的农民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开阔了视眼、学到了本领、积累了资金、掌握了信息,但是由于素质普遍偏低,专业素质差,虽创业愿望较强、学习的积极性也高,但限于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国家惠农政策、如何选择创业项目、制定创业计划及规避创业风险等难以理解和掌握,难以获取识别有效的创业和市场变动等信息,因此规避风险的能力差,导致创业的风险较高。不能对当地实际和市场需求做到准确把握,因 2
此在投资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投资,达不到投资的理想效果;在营销和管理方面无法做到同步跟进,营销和管理较为混乱,导致创业难以成功。
(三)缺乏创业资金,难以成功创业。据调查,大部分具有超前理念、先进经验的返乡农民工都有回乡创业的愿望和想法。但由于原始积累的不足,创业启动资金的大量需求,使得这一部分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只得望洋兴叹。虽然,政府出台了小额担保贷款的优惠政策,个人可向银行无息贷款,但因数额较小,年限较短,贷款对象的局限性很强等原因,对于部分创业农民工来讲,可以说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此,充足的创业启动资金成为了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在创业方面迈不过的门槛,致使创业举步维艰。
(四)存在的其他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民工返乡创业一般都是投资规模较小的项目,难以进入工业园区,在用地方面存在问题;二是融资渠道有限,信贷门槛较高,难以筹措充足的创业资金;三是大部分返乡农民工会选择根据自然优势创办的农业,但是见效周期长、回报率低,抗风险能力较差。四是返乡农民工创业平台不够完善,适用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项目、信息、技术支持较少,政策支持不到位。
三、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引导,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广泛宣传政府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积极报道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好典型、好经验,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
(二)充分认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大意义。不能简单地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就业的复归,更不能回避经济压力继续加大下复归带来的就业、保障等社会压力。充分认识农民工返乡创业对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科学合理地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
(三)进一步转化职能,优化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要从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进一步转变职能,优化服务。一是整合培训资源,拓宽培训范围。对参加培训的返乡农民要给予创业技能培训、创业能力强化、自身素质提高和创业咨询及信息服务,帮助他们熟悉有关政策法规,掌握经营管理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提升创业者适应市场变化、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激发创业热情,逐步实现自主成功创业。二是多方面开辟融资渠道,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资金保障。在生产经营项目 资金的使用方面向返乡创业农民工予以湿度倾斜,同时促使信贷机构进一步放宽条件和开发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专项金融信贷产品,对返乡农民工创办二、三项目给予优先支持,千方百计解决农民工返乡 创业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心和成功率。三是构建完善农民工创业工作体系,推动农民工创业。以“尊重创业,因势利导,积极支持,完善服务”为方针,在市、县两级成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人社、国土、农牧、扶贫、工商、税务、金融等相关部门的联席会议,重点研究和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在乡(镇)、村两级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服务站,及时了解掌握农民返乡情况、创业意向和困难,为县级农 4
民工创业领导小组提供准确、可靠、真实的决策数据。四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创业环境。由于思想、经济等因素农民工返乡创业一般都会选择在居住地开办企业,这样会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小额度降低是成本。但是,由于用水、通信、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缓慢,一部分乡村存在道路过窄、路况不良、通信设施差、信息不畅通等问题不可避免的直接导致了交通运输成本高,产品交易周期拉长等问题的产生,增加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附加成本,降低了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不利于创业发展。
第五篇: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师顶岗实践几点思考
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师顶岗实践几点思考
摘 要:本文通过在会计师事务所的顶岗实习,通过参加具体审计项目,探讨了在顶岗实践中,高职教师应该把握具体审计项目,同时应该深入实践,只用深入实践,才能加强自己业务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同时应该把握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审计是一项严肃工作,因为如此,要求审计老师同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
关键词:会计顶岗实践;思考
为了加强课堂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也为了在会计教学中能更多的向学生讲授审计实务案例,为学生搭起一座课堂理论学习到感悟审计实践的桥梁。所以我这次到事务所顶岗实践,主要负责工作有如下:参加具体审计项目验资工作,走访了武宁很多单位收集审计证据,测评审计风险,提交审计调查报告,最后接受他们委托,与他们鉴定了审计业务约定书(合同),随后我参加了这项审计工作。首先关于会计报告,会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应充分反映企业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其相关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按照现行《企业基本会计准则》体系所报告的会计信息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信息的要求,(1)现行会计报告的形式单一,通过表格数字化反映,文字说明的内容较少;(2)现行会计报告的计量标准是以历史价值为主,而对现行价值和未来价值反映不足;(3)现行会计报告的内容是以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原则为基础,反映历史的和现在的信息,而缺乏具有预测性、前瞻性及不确定性的信息;(4)现行会计报告的结果是以内部经济活动影响为主,未能充分揭示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程度;(5)现行会计报告报送的时间是以会计分期假设为前提,定期报告,时效性较差。要解决以上问题,一些重要性的业务适当的要加点文字说明,会计虽然一数字说话,但是很多情况数字反映的只是表面,适当文字说明有助于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使用这更加全面了解企业情况,同时,针对以上问题,会计信息内容在反映历史信息,包括内部信息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未来企业运作情况,包括风险评估和外部变化带给企业影响。
其次,了解小城市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理念、审计思维和审计的具体方式方法。很多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面,都是依照大企业思路来培养学生,但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择业方面,他们很可能第一步出去,面临的是中小企业,所以在教学当中,我们老师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中小企业案例对学生进行辅导,提高他们适应中小企业审计工作能力,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循审计准则规定的审计程序和规则,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所以在审计实务中无论是大城市的会计师事务所还是小城市的会计师事务所、也无论是知名的大会计师事务所还是小会计师事务所,他们的审计业务内容基本相同,审计程序和规则都是一样的,但因各家会计师事务所大小不同、所在地域不同,各会计事务所的工作业务范围不完全相同,审计理念、审计思维和审计的具体方式方法也有所不同。考虑到我院毕业生刚参加工作时一般会选择先到小会计师事务所实习、上班。所以我希望自已先多了解这些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内容、审计理念、审计思维和审计的具体方式方法,以便解答学生的一些就业咨询问题。
再次,审计是一项严肃认真工作,在审计过程中,不能丝毫马虎,更不能违背自己职业素养,在实践和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学生职业道德进行监督核查,在教学中,应当以案例形式进行辅导,引导他们以后在审计过程中,要严于律己。
最后,关于会计改革和思考会计教育的改革思考:知识经济时代将以“知识型、智慧型”人才为主体,而人才的培养源自于教育,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它能不断地进行高素质人才的生产和再生产,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培养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就会计而言,会计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会计教育工作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需要。
(1)21世纪的会计教育是素质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通才”,教师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生活氛围,本着能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拓宽知识背景和能力基础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要做到这点,教师应该参加顶岗实践,提高自己动手能力。(2)21世纪的会计教育是终身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再也不是一次性为学生准备一切的教育,学习的社会化、社会化学习是教育更普遍的形式,终身教育是会计教育的主要目标,一个人只要有一、二个月不学习,就会落后,会计人员将不断回归教育,“活到老、学到老”正是为此需要做了很恰当的诠释。(3)21世纪的会计教育是创新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不断创新,“不创新,就灭亡”,就会计教育而言,一方面,它要求培养的人才有独立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能力等;另一方面,它要求会计教育不断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4)不断普及与深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资本的筹集、调度和投入,产品的设计、加工和制造等关键性的过程,都必须依靠健全的信息技术才能顺利进行,随着经济信息化的出现,使得国际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成为会计人员的常用工具,手工处理方式已经到了非变革不可的时候。信息技术在会计中应用的不断普及与深入,及其本身技术、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必将进一步加大对会计职业发展和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5不断更新会计知识体系。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结构将出现较大的变革;按工作成果取酬的弹性工作制将成为普遍的工时制度;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和人力投资,员工也希望将自己的智慧财产投资于企业;企业的更多精力将放在新产品的研究上。另外,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经济运行的“触角”也延伸向经济部门以外的其他领域,如政治、文化、环境等等,近年来出现的绿色会计、行为会计等就是这种趋势的端倪。因此会计实务工作者应适应社会变革,不断增长和更新知识。(6)不断扩大会计职业范围。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工作的基点已经不是仅仅满足于过去的信息(计算机能轻而易举地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此项任务),而是将信息控制、未来预测作为工作的重点。会计工作除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外,财务管理、经营计划制订、财务控制系统设计、投资决策等应成为重要的职业范围。因此会计实务工作者应不断拓宽视眼,延伸和转变会计工作的功能,充分发挥会计在知识经济时代应有的作用。
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必须加强与会计实业界的联系,培养市场需要的会计人才;适时设置实验实习环节;增加会计上机实验,强化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实现毕业生的“双证”要求,增加毕业生的“务实”经验;加强教师培养,提高教师素质;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由于我院会计专业是后起的专业之一,设备仍然不齐全,这使得我们的实际实践活动受限。为此,我在这里就本专业提出一点点建议: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动手动脑能力都强的人才会被企业被社会所认可。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院的教学后勤工作会更加完善可行,能更好更多的培育出高技能水平的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审计学》(自学考试教辅),丁瑞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9
[2] 《新编审计原理与实务》作者:马春静、高俊莲、林丽,大连理工出版社,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