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学习和课堂教学的衔接

时间:2019-05-12 21:4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前置学习和课堂教学的衔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前置学习和课堂教学的衔接》。

第一篇:前置学习和课堂教学的衔接

前置学习和课堂教学的衔接

新光初中邱柳柳

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我在教学实践中也一直坚持布置学生的前置性学习,而且效果不错。但是前置性学习要注意与课堂教学的衔接,但又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所有,课堂教学不能成为前置性学习的题目讲解。以下是我设计的《七律 长征》一文的前置性学习和课堂学习:

【前置性学习】

1诗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找出总体概括红军态度的词。)

红军是怎样具体对待这些困难的?

(请学生在书上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

2《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

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

【课堂教学】

1请同学们结合前置学习○1,深入思考诗人写了这么多的困难,其目○的是什么?这些困难的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展示示例:我从诗中读到的红军所遇困难有,诗人用这些困难反衬出了红军的精神。

2结合前置学习○2,对你所喜欢的图画进行赏析。○

展示要求:先读出表现这幅图画的诗句,在用一句话概括这幅图画,最后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3思考: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

面?

对比前置性学习和课堂学习,我们可以发现课堂学习是对前置性学习

1中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找出“难”的表现,以及红的延伸,例如前置性学习○

军对待这些困难的态度;而课堂学习中则要求学生从困难中感受红军战士的崇高精神。

由此可见,前置学习应该是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初步把握,其难度不能太高,课堂教学是对前置学习的延伸,学生的思考层面要高于前置学习,要能够把握文本深层次的内容。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前置性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前置性初探

课标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本教学是强调以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是学习的力量,生本教育不仅要把学习还给学生,更要把核心性学习还给学生。广大教师为了更好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加速生本教育课改进程积极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巩固拓展”等学习方式运用于教学中,让堂教学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局面。在学习一节节精彩的公开课背后和教学实践中却面临着新的问题及挑战。

一、发现的问题及困难

(一)、时间惑。在课堂前面探究的部分面却没有时间很好地归纳、小结和巩固。于是,为了保障后面的内容完成,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只得蜻蜓点水、匆匆收场,这样一来,缺少总结的探究表面,走过场,很难有实质性的效果。

(二)、学生差异的困惑。课堂上的探究交流活动,一部分学困生总是在当观众,开始他们是来不及思考,别人的答案早已出来,到后来,这部分同学干脆懒于思考,或者在小组中只承担那部分不用动脑筋的工作。课堂上探究的时间总是对一部分同学来说太长,而对另一部分同学又显得太短。

(三)、课堂生成的困惑。学生的自主探究总会有教师预设之外的发现,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机智现场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得心应手。在这些问题的困扰下,课堂似乎总停留在表面的热闹上,失去实效,一线教师面临着教学实践的两难局面。于是近几年,对有效教学的呼唤愈来愈高。纵观许多研究文章,往往将教学低效的原因归于教师素质低或归于课堂设计失当,文章和课题虽然很多,但基本上没有正视新课程实施所面临的真正矛盾,没有找根本的解决办法。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前置性课题的研究,试图从学生与教师,课前、课堂、课后几个环节整体考虑,统一设计,探索出一种新的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从根本上解决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所面临的困惑问题。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已有的学习活动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每一个数学内容的课堂学习都不是零起点。课前,精心设计探究性作业,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究、体验和感悟,让教师在课前对学生探究生成的知识有所了解和准备。这样,课堂上,教师就能有效地组织课堂交流和分享活动,帮助学生归纳梳理与总结,及时巩固练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方法是:

(一)课前预习,探究先行。

1、教师:简约设计探究性作业。

教师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教参,了解课程的核心内容。根据核心内容,精心设计课前的“探究性学习作业”。课前的“探究性学习作业”要遵循“简约”和“渗透”的原则,“简约”即:去繁就简,保留课程的核心重点。“渗透”即,让学生提前感知新知。围绕课程的核心重点,设计一组或若干组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积累足够的数学活动经验,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下面,结合一个案例进行具体说明。

2、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感悟。

学生在课前独立完成“探究性作业”。与传统的“预习”不同,在这一过程中,不追求学生对新知的先学先会,而重在让学生在探究性数学活动中,充分调动起个体的知识经验和思维,体验和感悟新的数学规律,发现新的数学现象,产生新的思维火花,从而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积极的准备。

探究不一定要很复杂,只要活动设计得当,即使在简单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也能有精彩的发现。以案例1为例,学生在课前通过调查后写下的调查感想就说明了这一点。他们有的发现了:“原来有这么多的商品是用毫升和升做单位呀”;有的发现了:“用升和毫升做单位的物体都是液体”;有的发现了:“大瓶子用升做单位,小瓶子用毫升做单位”;他们有的对“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有

所感知:“升和毫升的距离很大”“升一定比毫升多”;有的收获了数学活动的喜悦:“我觉得非常开心,也很好玩,以后我一定多参加这些活动”;孩子们的态度更积极了:“应该多留意点身边的事物”“这次我只调查了7种商品,下次我会努力的”;还有的孩子们注意到容量与重量的不同:“有些商品虽然容量一样,但重量却不一样”......

学生在调查中,对升和毫升已经建立了初步表象。虽然没有提前知道1升等于多少毫升?没有在书上划记下“升”和“毫升”常用在什么地方的重点,但学生对“升”和“毫升”的认识,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感悟,有了许多的发现,而这些感悟和发现来源于学生的亲身探究活动,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交流,构建新知。

1、教师:调整预设,有效组织。

教师在课前,可简单浏览学生的独立探究成果,了解学生在独立探究活动中生成的认知,并对照教师的课堂教学预设,对预设做出相应调整,做好课堂教学准备。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课前,学生已进行了充分的独立探究,因此,教师可以直奔主题,组织学生交流分享独立探究的结果和发现,在交流分享中,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感悟,发展思维,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下面,结合一节练习课案例进行具体说明。

案例2:“轴对称图形练习课”(冀教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之后,教材中安排了一组练习,其中,正多边形的对称轴是个难点。于是,练习课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探究性作业:

冀教版三年级上“轴对称图形”课前研究性学习下面的图形有多少条对称轴?先用纸折一折,再把对称轴画出来。独立探究后,我发现:

按照教参,教师课前对教学的预设是:引导学生发现,正几边形就有几条对称轴。但在课前,教师浏览学生的探究作业时看到,学生独立探究后的发现是多种多样的,他们不仅有对正多边形“对称轴”条数的规律发现,还有的发现了对称轴相

交于一点,即图形的中心点;还有的发现了边数是奇数的正多边形,对称轴的画法是:角的顶点连接对边的中心点,而边数是偶数的正多边形,对称轴的画法是:角的顶点连接对角的顶点或边的中心点连接对边的中心点。这样的发现不仅丰富,而且精彩,于是教师立即调整了教学预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正多边形对称轴的特点有更多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寻找对称轴、准确画出对称轴的能力。

2、学生:二次感悟,建构新知。

每一位学生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感悟和发现进入课堂,因此,课堂中没有观众。缩小了学困生和成绩优秀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分享彼此的发现,互相启发和二次感悟,同学们互相补充,从而使答案越来越完善,建构起新的知

识体系。

案例2的探究活动,学困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完成。如果完全在课堂中进行,学困生往往还没有画完对称轴,更来不及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要总结了。现在独立探究放在课前进行,他们不仅能画完对称轴,还有时间慢慢琢磨自己的发现。“它们都有一个中心点”就是一个学困生的精彩发现。当老师把这个精彩发现留给他说出来时,全班同学给他报以热烈的掌声,他的心中充满了自豪。这份自豪将带给他学好数学的自信。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大部分同学都只发现了正多边形对称轴的某一个规律,经过课堂交流与分享,通过同学间的互相启发,同学们都能掌握更多的规律。

3、及时总结,运用巩固。

由于课堂上教学环节更为紧凑,因此,课堂中有足够的时间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并及时练习巩固。

案例3:“圆的周长”(冀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

学生课前就完成了以下探究活动:课堂上,教师直接组织汇报交流课前独立探究的发现,学生都能独立探究发现: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3左右,还有的同学发出了“圆的周长很难量”的感叹。接下来,教师在同学探究发现的基础上直接

导入圆周率的概念,并相机激发学生:寻找圆周长计算方法的学习欲望。由于学生的测量计算已经在课前完成,课堂上留下足够的时间总结方法、巩固练习,学生既锻炼了独立探究能力,又得到了足够的巩固训练。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课前探究性学习

找4个大小不同的圆,想办法测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再计算 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可以使用计算器),并填写表格。

独立探究后,我发现:

课堂分享后,我知道:

课堂上,教师直接组织汇报交流课前独立探究的发现,学生都能独立探究发现: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3左右,还有的同学发出了“圆的周长很难量”的感叹。接下来,教师在同学探究发现的基础上直接导入圆周率的概念,并相机激发学生:寻找圆周长计算方法的学习欲望。由于学生的测量计算已经在课前完成,课堂上留下足够的时

间总结方法、巩固练习,学生既锻炼了独立探究能力,又得到了足够的巩固训练。

(三)课后:体验收获,感悟价值。

课堂教学后,要求学生想想,独立探究时,发现了什么?课堂分享后,又知道了什么?从而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引导学生体验独立探究及课堂分享后的喜悦和收获,感受独立探究及课堂学习的价值。学生既能感受到独立探究的成功感和喜悦情,又能收获课堂分享后的硕果,从而看到个人独立思考与课堂学习的双重价值,更加热爱数学学习。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可以了解学生个体的思维发展状况,及学生主体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每次课前探究活动后,都要求学生简短地写出自己的独立发现,在课程结束后,再次写出自己课堂分享后知道了什么?这既是学生个体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总结,更是学生对自我学习的反思。通过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到,几乎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独立的发现,尽管这个发现不一定完善,甚至不一定正确,但都是带有鲜明个体特性的独特发现,并且每个同学都能通过课堂分享,丰富、丰满自己的发现,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继续建构起更多的内容。这样的反思,令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新教法的创新之处

1、作业功能的创新。

前置性探究学习,为作业赋予了新的功能。不同于传统作业中的预习,前置性探究不是对新知的提前“知道”,也不是对旧知识的单

纯巩固,而有了新的作用——即,对新知识提前渗透、提前探究,为新知识的学习积累足够的感性和理性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2、探究时机的创新。

学生个体的探究性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提到了课前。由于探究性活动放在课前,学生独立在家进行,不必再受课堂上的统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有了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在无压力、宽松的氛围中充分探究、独立思考和感悟,由于时间充分,加上没有他人的干扰,前置性探究的结果往往比课堂上探究的结果更加丰富、更有个性。

3、课堂结构的创新。

学生个体的独立探究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合作交流,由于课前探究充分,课堂上的交流参与面更广、交流更有效。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个体进行二次感悟,并完成对知识的及时总结和巩固练习。教学环节变得紧凑,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知识得以及时巩固。

4、帮扶方式的创新。

对学困生的帮扶不再是亡羊补牢,而是以课前探究时机为主,使学困的产生防患未然,先做预防。学习困难的成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基础薄弱和学困生赶不上探究领悟的速度造成,因此,进行前置性探究学习,可以使学困生有充分的时间探究领悟,赶上同学的节奏。与此同时,对学困生的帮扶发生在课前,防患未然,消除学困的成因,既避免了学习困难的产生,又保护了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和自尊心,使他们树立起取得优良成绩的信心和勇气。

5、预设依据的创新。

教师对教学的预设,不再仅仅凭借教师单方面的经验猜想,而是有了新的、可靠依据——学生的前置性探究学习作业,以此为依据,教学预设更加准确。

6、反思主体的创新。

在前置性探究学习方式的教学中,学生也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反思独立探究的发现,反思合作交流的收获。学生在学习反思中,看到自身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效果

1、验证了小学数学前置性探究活动的可行性。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在课前进行更充分、更有效,它能为课堂有效地合作交流奠定基础。

(1)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放在课前进行,学生有了充分探究、感悟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探究能力,探究发现更加到位和有效,下面这个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

案例4:“三角形的分类”(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过去课堂上虽然也有数三角形的角的探究活动,但由于时间所限,总是在学生得出了各类角的个数后,就急于根据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由于没有深入观察和探究,学生课后往往要花很多功夫去记忆:“钝角三角形只有一个钝角”,“直角三角形只有一个直角”,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锐角三角形就有三个锐角”?

采用前置性探究的方法,教师在课前布置了以下探究性作业:

“三角形的分类”课前研究活动

观察每个三角形的锐角、钝角和直角的个数,你能发现什么? 独立研究后,我发现:。

由于学生进行了充分的独立思考和探究,学生的发现比课堂上的探究深入、丰富多了,有的发现了:锐角最多;有的发现了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三个锐角,而最少也有两个锐角;还有的发现了: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钝角;还有的发现了: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三种角同时存在……在这样的探究基础上再组织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学生掌握得非常轻松,过去要讲很多遍,要学生机械记忆的许多概念和判断,现在,学生都能轻松掌握。

(2)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间资源不足的矛盾,使课堂上的交流活动更有效。

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准备,有话可说,学生交流的参与面更广,与人交往能力得到加强。

以案例4为例,有的学生探究到了三角形中锐角的个数特点,有的探究到了三角形中直角的个数特点,还有的同时关注到了三角形中三种角的个数特点,每个同学都有发现,课堂中都有东西贡献给他人分享。每个同学侧重的角度都不同,但对其它的特点即使没有总结到,在探究中也会有所感悟。在同学间的交流、启发下,在老师的及时总结、梳理下,同学们都能通过课堂分享领悟三角形按角分类的完整方法和概念,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3)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使班级授课更高效,转变学困生有实效。

学困生有充分的时间探究领悟,赶上同学的节奏。当老师提出交流分享的要求时,他们不必再担心自己没有做完,他们早已完成,虽然他们的发现可能不如别人深入,但他们有他们的发现。在学困生独立完成探究任务有困难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在课前给学困生以辅导。实践证明,课前的辅导防患未然,消除学困的成因,比课后,学困已经形成了,再去补课要好得多。

(4)教师的教学组织更高效。

教师对课堂生成有充分准备,能准确把握教学节奏,及时总结和练习巩固。教师的课堂组织不必再受学生差异的困扰,并且对探究生成的问题基本上有了充分的准备,因此,课堂的教学节奏更容易把握,时间分配也更容易掌控,从而对教学的组织更加高效。

2、探索了小学数学前置性探究活动设计的原则和基本形式。(1)小学数学前置性探究活动设计的原则。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小学数学前置性探究活动的设计应遵循“简约”和“渗透”的原则。“简约”即,简单明了,围绕核心。既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又能使学生切实在数学探究活动中有所思、有所悟。“渗透”即,不是让学生提前“知道”新知,而是让学生提前感知新知。

(2)小学数学前置性探究活动的基本形式。

前置性探究活动基本上分以下两种形式:实践操作形式和题组练习形式。实践操作形式,即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感知。例如:教学“升”和“毫升”的练习课前,布置估计和测量的探究活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新授课前,布置量一量、数一数的探究活动,就属于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感知。题组练习形式,即让学生在独立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发现、体验和领悟。例如:“三角形的分类”、“5的倍数特征”等课的前置性探究活动,就适宜采用题组练习的形式。

3、促进了教师“功在课前”的教学行为转变。

通过课题实践,教师切实尝到了课前下功夫的甜头。过去教师总是把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寄托在课后补习上,通过课题实践,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由“课后”转向“课前”。为了准确设计“前置性探究作业”,教师课前必须对教材深入钻研,不备课进课堂的现象消失了;为使教学预设更准确,课前教师要了解学生个体探究的成效,增加对学情的了解;在实践中,教师发现,对待学困生课前“防患未然”比课后“亡羊补牢”效果好得多、省力得多。于是,课前关注学困生探究性作业的教师多了,课后需要补习的学生少了。

4、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三维目标得到落实。

每一次独立探究都有收获,每一次课堂分享都有收获,在收获的喜悦中,在成功的激励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明显提高。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与此同时,学生往往还会进行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在“平移”的前置性课前探究学习后,学生的发现不仅仅有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移的方法;还有的同学发现:“很容易错,要一格一格认真数”。在与爸爸妈妈比赛“升与毫升的估计与测量”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感触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知道了许多东西的容量”;有情感方面的:“真好玩,希望以后多做这样的作业”;“我赢了,我真棒!”;有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

“妈妈估的最准,因为她用得多,我以后也要用心观察”;“估计的不一定准确,还要量一量”……。

每一次课前的探究活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会有收获。

5、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效果。

采用前置性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以及与人交往能力得到发展,学习成绩优异。由于进行了该课题的教学尝试,在全区抽考中,数学均荣获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数学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与该班教师持之以恒,坚持进行“前置性探究学习的实践”有着直接的关系。

本课题的研究,在改善教学实践中,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教师的欢迎。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为此,他提出了六个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不戴上有色眼镜,能看到事实。(4)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5)解放儿童的空间,不把孩子关在笼子里,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扩大眼界,取得丰富的社会知识。(6)解放儿童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前置性探究学习的实践,实现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个解放,正因为如此,孩子的创造力得到了解放,因而教学实践才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们将不断努力,争取更多成果,取得更好成绩。

第三篇:将相和 前置性学习单

18.《将相和》前置性学习单

大同小学 五丁班

姓名 学号

一、读书我能行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确字、词。遇到难读的、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词语大闯关:

赵王

击缶

召集

允诺

胆怯

鼓瑟

拒绝

诸位

上卿 蔺相如

和氏璧

削弱

乘机

无价之宝

完璧归赵

绝口不提

理直气壮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负荆请罪

勇敢机智

大大方方

客客气气

同心协力

三、写字小能手

本课有9个生字,先仔细观察,再把每个生字端正地写两遍,难写的多写几遍。

四、听写我能行

五、文章内容我知道

1、《将相和》这篇文章主要讲了

2、《将相和》一文中主要讲了三个故事:、、。课文中主要有三个人物:、、,我最喜欢,因为他。

3、文中我最感兴趣的是:

4、文中我不懂的是:

六、我会做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第四篇:前置性学习单案例

前置性学习单案例

泉上中学邱宗泉李传松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前置学习”为指导思想的生本课堂已应运而生,本学期,在校长的领导下,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提出了前置性学习的设计和实施,为我们的课改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这次课堂新模式的探究中,自己也多次参与了实验,其中有困惑,也有了些许的感悟,通过自己的几次尝试,我体会到前置性学习要求我们从目标确定和选择上,让学生成为把握学习目标的主人;从前置性学习成果展示和讨论交流成为展示自我的主人,从而充分地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特别是在对前置性学习单的设计以及运用时,要灵活运用,首先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时空,可以适当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也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围绕前置性学习单进行尝试学习,并通过自学教材理清思路,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前置性学习习惯;同时,要注意营造浓郁的自主学习氛围,努力为学生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引导他们分享自主学习成果。

其次,对前置性学习要分层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使其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从而实现异步达标;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指导,使学困生及时得到关心和帮助,从而克服学习中的障碍。

再者前置性作业要力求“简约”。前置性作业一定要简约,即目标要明确,要求要简洁,要充分发挥其导读、导思的功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觉质疑问难。因此,教师要切实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预设指导性策略,学习前置性作业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做到语言简洁流畅,表达清楚到位,引导提示准确明了,形式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

毋庸置疑,课前预习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作用,可是其中自己也有一些困惑,在自己尝试的几堂课中,学生预习是很充分的,但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缺少了自己的思考,对学习单中出现的问题,学生都只是把手头现成的资料的准确答案抄抄下来,在课堂上回答时,准确度极高,甚至回答的语言比老师还要丰富,老师好像真得不用去引导学生了,我在想这样的预习方法是否可行呢?而且让课堂真正开放起来,教师该做些什么呢?这给我们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设计什么样的前置性作业?设计什么样的开放性问题?课堂如何应对学生交流并引领更具深入,都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思考、去设计、去应对。这样开放性的课堂,教师的劳动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也更加具有挑战性,那究竟如何正确把握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但总而言之,我认为我们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的角色,但也不能褪去教师本该承担的角色。

随着我校课堂改革的深入开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这对我们每一个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任重而道远。

第五篇:课后服务应与课堂教学衔接

课后服务应与课堂教学衔接

课后服务作为一种教育供给方式,不能将其简单地看作解决家长接送问题的单纯社会化服务,而是要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规划当中,科学统筹规划,使其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新平台、新途径、新方式。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做好课后服务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首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能力。课后服务是教育类服务,是满足学生现实需求的服务,是提质赋能的服务,有着明确的教育目的,因此,必须有的放矢,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才能保证好服务的质量。参与服务的教师要结合学生课堂所学内容、所布置的家庭作业这个中心进行,该辅导的辅导,让学生尽量在校内完成家庭作业;该实践的实践,弥补课堂因场地不足无法进行的一些动手实践类活动。这种服务既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传承,同时又是一种延展。

其次,要做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弥补和完善工作。由于受功利化办学思维的影响,时下的课堂教学大多都是以传授知识、提升技能为主,一些音体美课程、劳动类课程、特色化课程很少开展,或者开展得不够,学生发展得不够充分,因此,学校应当充分借助课后服务的契机,把欠缺的内容及时补上,做好提优补差的工作。为此,学校要做好计划,统筹安排好师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

最后,要做好与家长的协调沟通,使课后服务更精准。学生的优势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学校和教师也未必全部清楚,因此,学校应与家长多沟通,及时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家长希望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什么类型的服务、多长时间的服务,一一做好登记备案的工作。这样既便于课程的安排和设置,也便于科学地安排不同学生的服务时间。这是一种前置性工作,是做好课后服务综合设计的基础和前提。

总之,课后服务也是一种教育,因此学校和教师不能忘了服务的初心和使命。不管开展什么活动,也不管如何开展,都必须围绕“教”和“育”来进行。

下载前置学习和课堂教学的衔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前置学习和课堂教学的衔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初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衔接

    浅谈初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衔接 安徽省定远县第二中学 孙义朝 摘要:由于高中地理学习是在初中地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初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一年级语文前置学习心得体会(五篇模版)

    一年级语文前置学习心得体会 土桥小学 罗珊 生本教育“以学为本”,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前置性学习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是“先学”这一原则最鲜明的体现。前置性学习,又称......

    浅谈前置性学习之我见-杨全刚

    [九月份反思] 浅谈前置性学习之我见 铧尖中心小学杨全刚前置性学习就是教师在进行一节课堂教学之前的一个设计环节,它根据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学生情况来确定学习的内容以及所......

    课堂教学环节间的衔接技巧

    课堂教学环节间的衔接技巧 1 新知与旧知间衔接性语言的技巧 在新知与旧知间设计必要的衔接,不仅使新知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本,为新知找到发源地(生长点),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

    前置研究25篇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赤化中学学生生本培训专题——前置研究 同学们,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在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生本的春风也吹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一改以前老师......

    古汉语宾语前置

    二、宾语前置 宾语通常是用在动词或介词后面的。有时候,为了强调宾语,而把宾语放到动词或介词前面,这就叫“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是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宾语......

    前置审批问答

    前置审批 1、房产中介服务、动漫产品销售是许可经营项目么? 房产中介不是许可项目,动漫产品范围太大,如是动漫图书、动漫音像制品需要审批,动漫玩具、服饰等不要审批,建议明确产......

    宾语前置教案

    宾语前置 一、宾语前置主要情况有以下几种: (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古代汉语中常用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曷(hé)、胡、恶、奚、安、焉”等,可用于问人、问事、问地点。先秦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