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纺织平台课程建设的协同创新
纺织平台课程建设的协同创新
辛斌杰,林兰天,刘 岩,刘晓霞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服装学院,上海 201620)
摘要:本文尝试在纺织品平台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协同创新的基本理念和教育思想,结合纺织品平台课程的专业特色,构建以协同创新为主题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探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协同创新的手段和方法,评估协同创新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对比。从教学实践的效果来看,协同创新的理念和思想对纺织平台课程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协同创新;纺织平台;课程建设;教学模式
中国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2095-3840(xxxx)xx-xxxx-xx
1.前言
现代纺织工业的产业格局演化推动了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革新,产学研一体化的理念已经渗透到诸多纺织类高等院校,人才的培养要围绕产业的需求,课程体系的组织和安排要为素质型、能力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目前国内纺织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趋向于模块化、一体化和多元化,80年代-90年代形成的二级专业密集的格局已经被淘汰,棉纺专业、毛纺专业、麻纺专业等二级专业被“纺织工程”函而盖之,此模式便于实施纺织专业的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也更加具有灵活性,更加适合于纺织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在此背景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多年来以专业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作为课程体系设置的核心思想,搭建了从纤维到纺织品的系列化纺织工程专业平台课程,包括:纺织材料学、纺纱工艺学、机织学、针织学、非织造布、产业用纺织品、纺织品设计等核心专业基础课。为提高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于2011年开设了全英文示范课程《产业用纺织品》,引领和提升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水平。除此以外,为提供本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开设了《纺织品CAD设计》、《针织学设计》等实践教学板块,加深学生对纺织品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
本文着重介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构建纺织平台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运用协同创新的理念和内涵,探索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协同创新的手段和方法,并对协同创新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评估和比较。基金项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课程建设项目(k201109010);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科专业建设项目(11XK17B)作者简介:辛斌杰(1974—),男,山东潍坊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功能性纺织品开发与数字化纺织技术。E-mail: xinbj@sues.edu.cn.2.协同创新的内涵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各个创新主体之间的创新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1-2]。在搭建面向纺织工程专业的平台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有如下几方面的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
1)教师,知识传授的主体; 2)学生,知识承载的受体;3)课程,知识传递的载体、内容和方式;4)实践,知识运用的外显;5)学校,知识传授的场所;6)产业,知识运用的终端。实现协同创新,就是通过良性的协同创新机制,把这六个创新主体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结合本学科的特色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实际情况,将协同创新归纳为六种类型:1)教师与学生协同创新;2)教师与教师协同创新;3)学生与学生协同创新;4)课程与课程协同创新;
5)课程与实践协同创新;6)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协同创新。
六种协同创新是综合体现在教学活动中,相互依存,相互支撑,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单纯一种创新无法代替其他的协同创新,孤立地强调一种创新而忽视其他创新,是片面的,无法搭建一个有效地教学体系。每个创新类型之间又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的,创新类型之间的组合搭配变化很多,可根据课程体系的实际需要而不断调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3-4]。
3.协同创新的机制
按照协同创新的需要,将创新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建立行之有效的纺织平台课程体系,需要一套协同创新的机制。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通过六种协同创新模型的合理组合与搭配,建立了相应的协同创新机制,具体内容如下:
1)教师与学生协同创新机制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的决定权在教师个体,教师的创新活动由教师单独完成,学生无法介入教师的创新过程,因此,无法实现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的协同创新。
笔者在教授《产业用纺织品》全英文示范课程的过程中,提出一种教师与学生协同创新的新机制。教师在准备教案和选择教材时,以助教的方式引入学生作为教学团队的成员,虽然学生在专业知识和经验方面没有教师丰富,但学生能够参与课程的组织,从而实现教与学的良好互动,学生在授课后的反馈也能够有效地在教师创新过程中体现出来,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可以通过这一机制,有效地发挥出来,对课程的兴趣也明显提高。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同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个体为主,教师的创新能力以个体为单位展开,教师的个体与个体之间没有足够的沟通和协作。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提倡教学团队的组织模式,从而提供了一个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同创新平台。以纺织工程的平台课程体系为例,纺纱工艺学的任课教师、机织学的任课教师以及产业用纺织品的任课的教师,组成学科建设团队,在不同的教学板块间进行知识点传递和教学经验交流,把教师在不同课程上获得的创新相互融合,从而实现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同创新。
3)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同创新
传统的学习模式是以学生在课堂上听讲为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而新的教学
模式,提倡小班教学和实践教学。学生不再以听课为主,而是以课堂讨论和自主学习为主,因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协同学习的关系,在协同学习的过程中,激发每个同学的创新能力,实现学生之间协同创新。以非织造布课程为例,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安排组织班级论坛和学术交流,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内的同学协同组织一个版块的学习内容,同其它小组的同学交叉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除此以外,还有课程与课程协同创新、课程与实践协同创新、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协同创新等,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通过不同的协同创新组合,实现了创新模式的多样化,也提高了创新元素的能动性。
4.教学效果评估
为了有效评估协同创新模式下,纺织专业平台课程的教学效果,特地组织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和协同创新模式下的教学质量考核。考核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一个是校督导组的考核结果;另外一个是学生的问卷评议。校督导按照既定的课堂教学评估指标,采用随机听课的方式进行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进行评议。学生的问卷评议由教务处组织,每学期进行一次,测评时召开学生会议,进行动员并指导学生认真填写教学质量评议表,对本学期该班的任课教师进行测评。考评的结果表明采用协同创新模式后,纺织平台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满意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专业课成绩也都较前期有明显提高。
5.总结
本文提出了一种协同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搭建纺织专业平台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实现了多个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创新,从而明显提高了纺织专业平台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提出协同创新的内涵和机制,可广泛应用于类似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去。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1).[2] 张力.协同创新意义深远[N].光明日报,2011-05-06(4).[3] 严雄.产学研协同创新五大问题亟待破解[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03-20(A19).[4] 张杰,刘东.产业技术轨道与集群创新动力的互动关系[J].科学研究.2007,25(5):858-863.
第二篇:九所高校构建协同创新平台
九所“卓越人才合作培养”高校构建协同创新平台 2011-11-09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1月8日电(记者仇逸)记者7日从同济大学获悉,9所“卓越人才合作培养”高校进一步达成了开展深度合作的共识。
这些共识主要是:搭建各个领域以实验室为平台的协同机制,实现实验室群共同发展;依托国家工程中心,面向行业需求,形成以任务为导向的重大科学问题协同攻关机制;以9校为主体,联合各自对口支援高校,积极参与到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支持东部率先发展的进程中去,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在科技工作中促进人才培养,形成以项目群为渠道的高端人才交流和培养机制;建立协同创新研究的指导和服务保障机制,打造9校科技工作质量体系。
据介绍,2010年11月25日,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8所高校签署了《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开展全方位合作。11月30日,重庆大学也签署加入框架协议。9校的合作基于共同的基础:均以理工见长,同属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并多为教育部与欧洲工程大学教育联盟共建的“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方成员。从而为通过合作,进一步推进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不断加强与欧洲工程类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悉,9校按照《卓越研究生生源合作协议》有关条款,首次在2012级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工作中开展合作。截至10月底的统计数据表明,9校实际接收来自合作高校的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数量较往年显著增长。
“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不久将启动学生交流、名师交流和学生联合培养工作,试行优秀留学生互换,开放共享各校全英语课程。
第三篇:2016年广东协同创新与平台环境建设
附件
2016年广东省协同创新与平台环境建设 专项资金(国际科技合作领域)申报指南
五、国际科技合作领域(专题九 — 专题十)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国际科技合作领域专题计划将围绕我厅组织实施的协同创新与平台环境建设主体计划,突出重大科技专项(计算与通信集成芯片、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与器件、云计算与大数据管理技术、新型印刷显示技术与材料、可见光通信技术及标准光组件、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电池及动力系统、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等),面向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积极运用国务院批准广东建设自贸区的重大契机,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开展更深入的国际合作,进一步提升我省对外科技合作水平,完善我省创新发展战略的部署。
联系人:董茗
联系电话:020-83163865
专题一: 国际合作基地建设(专题编号:0501)
(一)专题背景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开展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的主要载体,是实施联合研究开发的重要平台,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及完善开放式区域
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专题,面向已建立长期稳定对外合作关系的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高校及高新技术企业,旨在推进由单一项目合作向“项目--人才--基地”合作模式的转变,进一步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有效整合国内国际创新资源,促进我省科研机构、高新区、企业与国(境)外相关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积极融入国际创新网络。
(二)专题内容及支持方式、强度与支持数量
重点支持我省优先发展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鼓励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国内外设立的联合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平台。
支持方式:前资助,无偿。优先推荐申报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支持强度与数量:列为重点项目,每项资助150万元,不超过5项。
(三)专题目标及技术经济指标要求(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所列目标要求)
1.具有开展国际合作的良好基础和相对稳定的国际合作渠道,对本领域、本地区或本行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积极开拓国际科技合作、建设国际合作伙伴关系网络;
2.本领域国际科技发展及创新热点区域报告;
3.设立联合研究和/或开发机构;
4.实施联合研究和/或开发项目;
5.引进创新人才;
6.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类机构实施的国合基地:在国际三大索引收录期刊发表论文,培养研究生。
7.企业实施的国合基地:应申请或获得授权国内发明专利或国际PCT专利,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培养国际科技合作人才。
专题二: 重点国别及区域合作项目(专题编号:0502)
(一)专题背景
根据“扩大开放,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的总体要求,为提升广东传统产业竞争力,发展新兴技术与新兴产业,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加强与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创新型国家及澳门、台湾产业研发合作,鼓励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和推广成熟技术成果。
推动我省企事业单位、高新区、专业镇等通过开展重点国别及重点领域科技合作,大力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人才,有效填补我省技术空白,提高产业技术自给率,降低技术依存度,支撑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升全省产业国际竞争力,解决经济社会与民生发展重大瓶颈问题。
(二)专题内容及支持方式、强度
1.执行广东省与以色列、英国、澳大利亚、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等相关国外机构已签署的双边科技合作协议,重点支持企业申报以成果转化和实现产业化为目的,具有明确商业化前
景和良好社会效益的合作项目。
与以色列政府联合资助项目: 合作双方均须以企业为主体申报,高校科研机构可作为技术合作方参与,支持以成果转化和实现产业化为目的的联合研发、技术引进、技术转移和应用等项目。项目应具有明确商业前景、良好社会效益并能为两国产业发展带来共赢。领域不限。申报第一阶段已于2015年6月30日截止,(相关信息请参阅科技厅主页通知公告栏2015年1月21日通知“粤科函合字[2015]83号”);通过第一阶段我厅与以色列组织方联合审查的申报单位我厅会另行通知,请按此指南要求提交项目申报书。
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合作项目:领域不限。英方合作伙伴必须为加入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催化项目的企业或研究机构。相关信息请参阅科技厅主页通知公告栏2015年04月8日《广东-英国兰卡斯特中国企业催化项目产学研合作计划第二轮联合创新研发项目机构征集通知》。
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合作项目:领域不限,重点支持围绕智能网络制造、信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系统、生产自动化等德国政府倡导的工业4.0相关主题合作研发项目。德方合作伙伴必须为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所属研究所。
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合作项目:合作领域为空气质量科学、公共卫生、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软件信息技术。澳方合作伙伴必须由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牵头组织。
资助方式:前资助,无偿。
支持强度:列为面上项目,每项资助100万元。
2.落实我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鼓励我省科研机构及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拓宽国际合作渠道与方式;鼓励与支持我省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及产品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和推广,扩大海外市场,为我省经济建设和国家外交服务。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亚5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中东欧16国(阿尔巴尼亚、波黑、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顿、黑山、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东南亚11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文莱、菲律宾、东帝汶);南亚4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
重点支持领域:资源环境、新能源、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卫生健康等。
资助方式:前资助,无偿。
支持强度:列为面上项目,每项资助50万元。
3.围绕广东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面向全球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强、与我省具有较好合作基础的国家,以及澳门、台湾地区(粤港联合资助项目请参阅2016广东省前沿与关键技术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指南),引导我省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开展国际技术转移或联合研发,建立合作关系。
重点合作领域: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光源、新能源汽车、生物技
术与卫生健康、重大疾病防控、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工业设计、现代农业等。
资助方式:前资助,无偿。
支持强度:列为面上项目,每项资助50万元。
(三)专题目标及技术经济指标要求
基础研究类和社会公益类合作项目,应解决我省公共技术或社会民生问题,在国际三大索引期刊发表论文,培养研究生,申请或授权国内发明专利或国际PCT专利,加强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或经济效益。
应用开发及产业发展类合作项目,攻克关键技术,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申请或授权国内发明专利或国际PCT专利,培养或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国际科技合作人才,产生良好经济效益。
申报要求:
请申报单位、申报负责人严格按申报指南通知要求填报及提供相关材料,不通过形式(资格)审查的项目申报将不能参与评审。
1.项目承担单位为依法在广东境内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并具备一定科研开发能力和基础,能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和资金保障的企事业单位。必须联合一家以上国外或澳门、台湾机构共同申报,不接受广东机构单独申报。
2.项目具备一定合作基础,申报单位具备相应的合作渠道和能力,并与外方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的互信合作关系(在申报材料中未列明前
期与外方合作伙伴详细合作基础的申报,形式审查将不予通过),中外合作双方签订有相关项目合作协议。
3.合作协议具体要求如下:(a)须注明签字双方的姓名、单位、部门、职务及联络方式等具体信息,须加盖中方单位公章,澳门、台湾作为合作方须加盖机构公章,国外机构如无公章、外方机构或项目负责人签字有效;(b)须包含合作期限、合作内容、各方投入、知识产权归属、分工、权益分配和签署日期等要件;(c)约定的合作内容须与申请项目的研究内容相符;(d)不接受双方电子邮件、书信形式作为合作协议;(e)多页协议须有中方骑缝公章及外方机构或项目负责人签字,不接受格式不一致的合作协议。
4.项目执行期限自获立项项目合同签署日起2年完成;项目组成员须包括所有合作方各1名以上成员。
5.项目申报人须熟悉本研究领域。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从事相关科研工作2年以上;或博士毕业并全职从事相关科研工作3年以上。(须以PDF格式上传职称或博士学位证明原件)
6.有企业参与的项目,要求广东企业必须有相关配套资金投入。原则上企业主持承担的项目按不少于1:2比例配备自筹经费;企业参加的项目按不少于1:1比例匹配自筹经费。(此比例以申请财政资助经费为基数。申报书须附有明确的自筹经费和使用情况说明、及盖章签字齐全的经费承诺证明公函原件)。多方联合申报,至少有一家广东企业按以上要求提供自筹经费。
7.合作外方负责人须提供有效在职证明复印件,企业还需提供有效的企业登记证明复印件。
8.根据《广东省协同创新与平台环境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本专项资金支持在广东境内的机构作为牵头承担单位,合作各方须在境内使用该专项资金,境外使用资金建议承担单位在自筹及其他资金中列支。
9.申报国际合作基地建设专题,通过项目评审的承担单位即获得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资格认定。
申报单位在2015年7月1日以前已取得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资格认定但尚未获得过本专题经费资助的,必须以基地负责人为项目负责人申报,申报合作国别不限于原基地认定时的合作国别,并在评审中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
2014-2015已获得本专题立项资助的基地承担单位不列入本申报范围。
纸件及附件要求:
1.纸质申报书原件1式1份,申报单位及推荐单位签章须齐全,合作外方负责人须签名。
2.须提供与外方合作伙伴的中文、外文合作协议原件。如三方以上合作,需提供所有合作方共同签署的中文、外文合作协议原件。
3.有自筹经费要求的申报单位,须提供明确的自筹经费和使用情况说明、及盖章签字齐全的经费承诺证明原件。
4.申报国际合作基地建设专题,2015年7月1日前已取得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资格认定的单位须提供申报单位获批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批文的复印件。
第四篇:2018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
考试时间:2018-02-28 08:56-2018-02-28 09:05 93分
o o o o o o 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协同创新管理的困难的是()。(单选题3分)A.价值观的统一 B.文化的冲突 C.地域整合 D.利益的统一
2.11115444(单选题3分)A.456789.0 B.789797.0
得分:3分
得分:3分
3.提升协同创新的基本方针是增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深度,号召跨国界、跨区域、跨学科的协同合作,努力实现构建成()的科技创新机制体制。(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o o o o A.跨国界、跨学科、跨地区 B.多学科、多功能、高级别 C.大开放、大合作、大协同 D.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
4.协同创新政策的本质目标是()。(单选题3分)A.促进协同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
得分:3分 o o o o o o o B.建立健全鼓励协同创新主体之间合作的法律制度
C.加强协同创新的外在环境建设,努力建设一种公平、公正的创新合作环境 D.克服协同创新系统的缺陷,从而更好地促进协同创新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 5.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单选题3分)A.缺乏好的创意和科技能力 B.创新的过程存在问题 C.缺乏优秀的高科技人才 D.重视程度不够
6.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发布2012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在创新等级排名上,我国被列为()。(单选题3分)
得分:3分
得分:3分
o o o o A.以效率驱动发展的第二等级国家 B.以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三等级国家 C.以效率驱动发展的第三等级国家 D.以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二等级国家
7.我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是:()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单选题3分)
得分:3分
o o o o o A.2020.0 B.2025.0 C.2030.0 D.2035.0 8.创新的主体是()。(单选题3分)A.个人
得分:3分 o o o o o o o o o o o B.企业 C.高等院校 D.科研机构
9.大学和企业结成战略联盟的根本目的是()。(单选题3分)A.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 B.降低科研风险,实现风险分担
C.获得经济收益,促进组织发展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D.实现共同利益,将高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0.MIT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演进过程是()。(单选题3分)
得分:3分 得分:3分
A.产业咨询融入学术系统-利用知识创建新的公司-大学技术转让与专利许可 B.产业咨询融入学术系统-大学技术转让与专利许可-利用知识创建新的公司 C.大学技术转让与专利许可-产业咨询融入学术系统-利用知识创建新的公司 D.大学技术转让与专利许可-利用知识创建新的公司-产业咨询融入学术系统
11.我国现有的创新组织虽然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存在着()等问题,影响了科技公共服务能力和科技创新的后劲。(多选题4分)
得分:4分
o o o o A.规模过大 B.学科单一 C.综合度低
D.公益性目标不显著
12.MIT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新发展模式的代表,对我国的启示是()。(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导向应该与建设创业型大学联系起来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B.根据知识形态的变化制定产学研协同创新战略导向的不同模式 C.富有特色的专利政策体系和下放大学的自主权 D.多异质性主体的参与
13.在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中,政府的作用是()。(多选题4分)A.调节协同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限制 B.解决协同创新信息缺陷问题 C.解决知识基础与商业需求不适应 D.充当“宽容的顾客”的角色
14.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体系包含()。(多选题4分)A.财政政策 B.税收政策 C.金融政策 D.产业政策
15.产学研制度安排不合理带来的问题是()。(多选题4分)A.产学研功能混乱 B.产学研合作的层次较低 C.产学研合作的动力不足 D.产学研资源不足
16.产学研合作发展态势是()。(多选题4分)
得分:4分
得分:4分 得分:4分
得分:0分
A.由紧密型向松散型过渡,即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
B.由获取资源为主的产学研向面向自主创新能力的产学研迈进 C.在合作形式上向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战略联盟方向发展 o o o o o o o o o D.基于技术特性和知识特征的区分将成为合作模式的决定因素 17.产学研合作具有()。(多选题4分)A.高不确定性 B.高风险性
C.合作的高交易成本性
D.合作双方信息的高度不对称性
18.我国协同创新的现状是()。(多选题4分)A.研发与创新资源分散 B.创新系统封闭
C.尚未建立大协同的机制和体制 D.企业之间多进行研发合作
19.根据我国国情与发展的现实环境,我国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可以采取的对策是()。(多选题4分)得分:4分
得分:4分 得分:4分
o o o o o o o o A.搭建支撑学科、产业、区域协同发展的创新平台 B.优化协同创新平台的战略布局 C.建立协同创新校企交互的联动机制
D.拓展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多途径的融资渠道 20.协同创新的意义在于()。(多选题4分)A.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B.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C.保持我国经济的持久繁荣、科技的进步 D.人才的高端培养
得分:4分 21.协同创新的本质是通过国家意志的引导和机制安排,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判断题3分)分:3分
得o o 正确 错误
22.协同创新平台是集聚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最重要载体。(判断题3分)分
得分:3o o 正确 错误
23.协同创新已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活动的新趋势,成为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o o 正确 错误
24.从20世纪初开始,MIT慢慢形成了产学研合作联盟的基本模式,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所创业型大学。(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o o 正确 错误
25.协同创新的过程涉及多利益主体的参与与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制度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制度与规范保障。(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o o 正确 错误 26.产学研合作并不存在知识来源与知识应用分离的组织、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o 正确 错误
27.加强协同创新,就要强调进一步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时还要加快建立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联动机制。(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o o 正确 错误
28.当前,中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潜力虽小,但专利结构优良。(判断题3分)分
得分:0o o 正确 错误
29.协同创新政策最重要的目的是用政府行为来弥补因市场失灵带来的不足。(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o 正确 错误
30.一个国家,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不具备创新能力,就会失去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o o 正确 错误
第五篇:协同办公平台管理办法
OA系统使用管理制度
第一节 总则
第一条为了提高集团工作效率,保障信息传递畅通,根据集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及各下属公司OA系统的管理。OA管理网络系统是管理信息传递的有效平台,它集合了各方面信息,也是实施企业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和其他管理的重要工具。
第三条员工上班第一时间必须登陆OA系统,及时查阅相关信息和处理各类文档、审批表单。
第二节管理职责
第四条 集团综合办公室负责统一管理,内设专人作为OA管理员,各下属公司由行政专员作为项目公司子系统的OA管理员,各部门负责人应指派专人对本部门版块进行管理。
第五条OA管理员对OA系统要及时进行维护管理,防止发生系统失效。
第六条OA管理员根据不同工作、不同岗位、不同团队的性质,确定权限与设置部门要求;凡需变更权限的员工应具合理变更理由向综合办公室提出申请,由综合办公室决定是否给予权限。随集团员工调动、离职或违反集团纪律的,OA管理员须及时调整、取消或暂停其权限。
第七条员工如发现OA系统本部门版块运行中出现问题,应立刻联系OA管理员,由管理员牵头解决,该部门应指定人员予以协助。
第八条相关文件、审批单由发起人对发起内容进行管理。
第九条 为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全体员工都有对OA系统维护的义务。
第三节日常使用
第十条OA系统正常运行期间,集团所有收发公文、通知、请示、联系单签复、合同会审和有关资料传递,除特殊情况外,均在网上进行。
第十一条集团重要会议、周例会的纪要(记录)应于会议召开后2天内在OA上发布。第十二条合同会审、联系单签复等办公流转表单相对责任人应在24小时内给予回复; 第十三条急办的内容发布,内容上应注明“急办”,对急办的内容,相关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回复。
第十四条对集团制度、报告、考核、档案等有价值的内容、信息,在发布的同时,发布人还应进行备份,以避免信息丢失;
第十五条发生急办或重大信息,除在OA上发布外,还应及时采用其它通讯方式进行沟通,传递。
第十六条严禁在OA上发布不健康的内容和带有病毒的文件、图片等;
第四节 保密要求
第十七条员工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密码并及时更新,及时修改系统初始密码,不得将用户名和密码外泄给他人使用;
第十八条任何人不得随意让集团无关人员及外部人员查看OA系统中的内容,更不许下载涉密的内容;
第十九条凡是涉密的内容如需发布,须严格设定查看权限。
第二十条如发生泄密的情况,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五节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由综合办公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