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税务系统反腐工作中的制度建设
文章标题:浅论税务系统反腐工作中的制度建设
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制度的设立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建设必须贯彻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的总体要求,服务于中心任务,在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在新世纪新阶段,科学构建反腐倡廉制度,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加强教育、健全法制、创新体制、强化监督之中,能通过制度建设夯实教
育基础,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制度建设强化监督,保证监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这是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途径。税务系统作为一支执法队伍,如何做好反腐工作中的制度建设,保证执法公正与效率,值得我们深刻思考。
一、充分认识制度建设在反腐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惩防体系中,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统一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之中。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构建惩防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贯穿于惩防体系的一条主线,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之策,是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惩防体系的方方面面都与制度建设密切相关。推进制度的改革创新,既是落实《实施纲要》的重要内容,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途径。为此,中央把抓改革、抓制度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治本抓源头,很大部分的工作就是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实施。我们要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使制定的制度与完善税收体制的要求相适应,科学合理、切实可行、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反腐倡廉的制度化、法制化水平,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推动地税系统的反腐倡廉工作制度化、法制化。
实践证明,只有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深刻反思反腐工作中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国地税系统组建至今,通过思想建设,并辅之以一些制度解决了内部的各种问题,纠正了一些同志的错误思想作风,保证了地税队伍的良好素质,完成了各阶段的历史任务,取得了很大成功。虽然整个主体制度是好的,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适应新形势下反腐倡廉要求的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
以往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我们强调思想建设而没有把制度建设摆在应有的地位。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系统内部出现了一些主观主义、形式主义、腐化堕落等问题,税务队伍中屡屡有人因满足一己之私欲而触犯法律,而利用手中执法权力谋取私利的现象已严重危害队伍整体形象。实践证明,仅仅是整体制度好还远远不够,我们不能忽视具体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的缺陷所带来的问题。
二是部分制度缺乏相应的配套细化措施,操作性不强。
电话机做得再美观,无法发挥功能就只能是一件件观赏品;制度制订得再多,无法实际操作就只能是一个个摆设。目前有些制度存在形而上的问题,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无论思想教育上还是约束力上都无法达到效果;而一些制度搭建了较好的框架,却没有进一步细化、充实内容,造成操作性不强,没有完全发挥其效用。这就如同一个好的产品却缺乏一本详细的说明书一样,让人无从下手。
三是有些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执行不力,形同虚设。
加强制度建设,不仅要抓好建章立制,更重要的是贯彻落实好制度确保制度的实效性,否则制度就成了一种摆设。目前有些制度缺少实际的监督检查,个别领导重视不够,甚至带头破坏制度的执行,至使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状况。制度建设与思想教育、监督检查没有有力结合起来,没有形成防腐拒变的合力。
三、税务系统今后反腐工作中制度建设的内容
制度建设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腐败的根本途径,它充分发挥了教育的基础作用和监督的关键作用,我们要用制度理顺工作关系,规范工作秩序,建立内部长效制约机制,从“人管人”向“制度管人”转变。制度建设包括制定制度和执行制度,制定是基础,执行是关键,我们今后要做的就是:
1、健全完善现有制度,清理名存实废制度。根据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对现有制度进行逐一清理,排查制度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注意结合本系统的实际,认真分析研究工作性质和职能、权力运行的规律和特点、当前容易出现问题的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和主要原因,找准制度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制度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已经过时的要停止执行,有明显问题的要抓紧修订完善,需要细化的,要尽制定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关于征管、稽查等执法方面过错行为处理的措施,结合税收系统内部改革,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部位和环节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构建全方位的执法监督体系。
2、整理出台新的制度,搭建务实稳固框架。针对各自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按照近期具体、
第二篇:制度建设贯穿反腐工作始终
制度建设贯穿反腐工作始终
作者: 发布时间: 2011-06-30 13:38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011年1月10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更加注重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更加注重完善制度、规范权力,更加注重维护民利、保障民生,更加注重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2011年4月8日出席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进一步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提高查办案件工作水平,不断以惩治腐败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起,就把反腐败斗争作为一件大事,同党内不同时期的各种腐败现象进行了长期坚决的斗争。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回顾反思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同腐败作斗争的成功实践,梳理探讨中国共产党为预防腐败而采取的新举措,对于目前加强党的建设,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我们行为的规则、条文,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党的制度建设是指通过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和制度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使党的工作和活动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党的制度建设不仅是党的建设的手段和途径,也是党的建设的目的和根本出路,制度建设具有强制性、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点,既是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又为实施有效监督和惩治越轨者提供了准绳和依据。因此,在反腐败斗争中,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制度建设与创新。
1949年11月9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也告成立。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在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里对贪污腐化、行贿受贿等罪行,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规定了明确的处理办法,这是新中国刑事立法领域的第一部重要法律条例。1955年3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的决定》,代表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藉以加强党的纪律,主要任务是检查处理党员违反党纪国法的案件。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反腐败斗争中更加突出了制度建设,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就领导干部生活、工作待遇等问题,先后出台了《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1979年11月13日)、《关于新任副部长、副省长以上干部生活待遇的几项暂行规定》(1983年5月21日)、《关于严格控制领导干部出国访问的规定》(1989年8月17日)、《关于中央党政机关汽车配套和使用管理的规定》(1989年9月6日)、《关于在国内公务活动中严禁用公款宴请和有关工作餐的规定》(1989年9月18日)、《关于对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中收受的礼品实行登记制度的规定》(1995年4月30日)、《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1997年5月25日)等。就经商、办企业问题,先后出台了《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决定》(1984年12月3日)、《关于禁止领导干部的子女、配偶经商的决定》(1985年5月23日)、《关于清理整顿公司的决定》(1988年10月3日)、《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退(离)休干部经商办企业问题的若干规定》(1988年10月3日)、《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2004年12月12日),等等。目前来看,以上各项制度都在良好运行当中,着力解决干部“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不想”腐败的问题,逐步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这对于保持党和国家机关的廉洁,堵塞滋生腐败的漏洞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进一步提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作出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党的反腐倡廉方针的坚持、完善和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5年1月中央颁布的《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提出:到2010年,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这既为反腐倡廉建设的程序化、规范化、法制化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中国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最近一段时间,为了预防腐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为加强反腐败的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反腐败有益经验,中国还批准加入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2008年1月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会议上进一步强调,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努力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2008年5月中央发布《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作为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2009年召开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又作了具体部署,它主要包含四个子系统:一是教育,二是制度建设,三是监督,四是惩治。这些能产生巨大的政治压力、道德压力和社会效应,从而起到遏制腐败、监督党员干部廉洁从政、依法办事的作用。
党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国纪律监察机关共立案400多万件,处分违纪党员370多万人,仅 2009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1—11月份就查处106626人,其中给予党纪处分85353人,给予政纪处分29718人,如陈绍基、王元华等15位省部级高干纷纷落马,创下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反腐败工作的最新纪录,为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表明,2007年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问题受关注程度在热点问题排行中降到第8位,而1997年—2000年曾连续4年位居榜首。可见,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极大认可。
(侯晋雄 作者来自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
第三篇:关于网络反腐制度建设的思考
关于网络反腐制度建设的思考
广州市法制办研究中心 任元庆
[摘要]信息时代,公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监督政府及公职人员的热情日益高涨。尤其在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领导集体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网民通过网络、微博揭露腐败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面对这种新兴的舆论监督方式,如何做到不放过“坏人”,但又不“误伤好人”?从制度层面如何规范网络反腐,这既是官方需要认真思考,也是参与大众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反腐,网络参政,制度建设
因为网络,“表哥”杨达才、“房叔”蔡彬被撤职、调查;因为网络,重庆北培区委书记雷政富、山东农业厅副厅长单增德、黑龙江双城市人大代表孙德江等纷纷被曝光后受到法律严惩。尽管“表哥”、“房叔”乃至更早的“天价烟局长”等网络举报腐败案件的查处,都在纪检部门的及时介入和有效处理下得到惩治。但是并非所有的网络举报都是“百发百中、弹无虚发”。相反,因为被“歪打”、“误伤”,甚至被“打黑枪”的网络举报事件也不断发生,让人“真假难辨”。比如“拥有24套房产”的“房婶”,经纪委查实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师,其所拥有的6套房产均是合法得来的。而被曝光拥有9名情妇“丑闻”的某县委书记经查证“严重失实”。
一、正确认识网络反腐的优势和积极作用
公民通过网络揭露腐败官员,是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反腐倡廉形式,并且伴随着手机、网络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来快捷,其产生的结果是影响大、参与面广。
最著名的第一起网络反腐案例,是山东济宁原副市长李信的下跪事件。它是民间维权人士在接到李信情妇的举报后发帖揭露,引起轰动。随后,网络进入千家万户,网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国家反腐败力量不断加大,网络反腐案例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据记者的调查统计,网络揭露的腐败案件是:2008年2例、2009年3例、2010年7例、2011年8例、2012年19例。5年里有39人被网络举报后受到严惩。从网络举报逐年上升的数字看,近几年民众通过网络揭发腐败,致使相关人员受到查处的例子越来越多。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官员会被民众通过网络揭发出来,公众直接参与打击腐败的互动将更加频繁。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仅第一个月网络上就出现了4人被举报,十八大后一个月时间内就有李春城等10多名官员落马。随后,又有刘铁男、衣俊卿、上海高法的陈雪明、山西省检的文晓平等被网络举报。有人预测,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2013年通过网络举报遭到查办的贪腐事件将超越过去五年的总和,甚至更多。
(一)网络反腐的有利特点和优势
一是方便、快捷。随着电子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过去数十年只有高官富人才能持有的手机、相机、笔记本电脑对普通人说都是奢侈品。而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男女老少不但拥有,甚至一人持有多个。网络反腐正是有了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给公众参与反腐提供便利。数年
前,公众举报腐败习惯使用传统的信函,现在可以录音、照相、视频、互联网传播,使用方便快捷、传播速度快。
二是高效、面广。互联网的发展为网络反腐提供了快速传播的途径,公众通过网上论坛、社交网站发布,短短几秒钟,“好友”、“粉丝”的跟帖,像滚雪球一样,迅速传遍大江南北。雷政富从被曝光到被调查,前后不过60多个小时。
三是参与公民众多。民众热心参与网络反腐既是对以往反腐“雷声大雨点小”的厌恶,也反映出公众渴望社会公平公正、政府清廉、唾弃贪腐、维护正义的意愿。党的十八大后,公众看到了新一代领导集体反腐决心,更激起了公众既“打老虎”又“打苍蝇”的高涨热情。
(二)网络反腐的积极作用
方便、快捷、面广,集图片、录音、视频有声有影的网络揭露贪腐,一经发出便将贪腐者臵于大众面前,给执法执纪机关和贪腐者极大社会和精神双层压力。
一是揭露贪腐的效率高。传统的信件举报,只有实名举报才被重视,但多数情况是上一级部门接到举报后批转下一级,下一级又批转下下一级,最后不了了之。有的由于批转中的泄密和千丝万缕的关系,举报内容已传给被举报人,被举报人早有了对策,或托好说情关系,甚至有的举报人遭到打击报复。信件举报是一人或几个人,单打独斗,力量弱小。网络举报是“突然袭击”,公开传播,互相转发,网友、粉丝等众人参与,力量强大,使贪腐者无处藏身,与传统的写信举报相比降低了腐败的隐蔽性。
二是查办腐败的效率高。写信举报贪腐,因为邮寄、办案机关登记、请示,批示、转办,初核等程序,时间漫长。而网络举报仅几分钟或几小时便将贪腐者丑行暴晒在大众面前,排山倒海般的网民热议对有关部门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推动有关部门的及时介入、调查处理。从“房叔”、“房妹”到“房姐”等在网民不依不饶的“围观”下,促使有关部门迅速查办。
三是打击腐败的命中率高。信件举报由于不透明、官官相护,举报信如泥牛入海,使贪腐者得不到惩罚而逍遥法外。网络反腐改变了这种现状,许多通过网络举报出来的贪腐在网民的跟踪、追问下使无处藏身的腐败分子受到严惩,个个都能“中弹倒地”。网络反腐避免了信件举报泥牛入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流失。
四是强大的网络监督降低腐败概率。随着新领导不断坚定反腐力度,网络反腐的威胁力量正迫使一些贪腐官员寻找摆脱、隐蔽、撤退等方法,躲避自己被“网住”。数不清的贪官开始恐慌性地抛售自己或挂在亲属名下的非法房产,并将抛售非法房产换来的巨额资金通过秘密渠道转移到海外。有的党员干部承认今后贪腐或奢侈都要小心、谨慎了,不该拿的不拿,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二、正确认识网络反腐的社会作用和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30年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执政兴国的重要任务来抓,旗臶鲜明,措施有力,成效显著,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和发展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由于贪腐问题
根深蒂固,成为“国家级难题”,虽然中央不断加大反腐力度,腐败蔓延的趋势和强度并没有得到遏制,个别地方甚至出现越演越烈的态势,充分说明了反腐败的难度。因此,有专家指出,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态势是:一是成效显著但问题突出;二是防治力度加大但腐败仍易发多发;三群众反腐期望越来越高但腐败蔓延趋势和强度越来越烈。
(一)正视网络反腐的社会作用。
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的艰难时刻,被专家称为“草根”的网络反腐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舆论热潮,使贪腐者的腐败作风,腐败生活被网络曝光后成为多数反腐案件的导火索,在一系列的反腐事件中,网络的发酵催化作用明显加大,给力。因为“房叔”、“房妹”事件生发网络,引发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出现一股贪腐者抛售豪华住宅、别墅现象,并且这种现象不断扩大蔓延。而被网络揭发的“房姐”、“房祖”正在网民的关注中持续升温,得到严惩。具有公开性高、参与性强、速度快、影响大、低成本低风险等技术优势的网络反腐,在新一届领导的反腐决心下,将根深蒂固的腐败根基动摇了,其意义和力量不可小看,它弥补了党和国家机关内部自我监督的不足。如果没有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的网络反腐形式,仅仅依靠中央的反腐部署就很难有目前的反腐力度,无数的“房X”和贪腐官员依然会隐藏不漏,逍遥法外。正是有了网络的开放性、网民反腐的期待和领导人的反腐决心,使一些贪腐者胆战心惊,恐慌抛售非法所得的豪宅或逃离国外。
(二)网络反腐的重要意义。
网络反腐突然兴起一方面是因为电子科技信息发展,另一方面是因为受法律培训的人和受法制普及的人遍布各行业,社会整体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以及民众参政议政意识的增强。所以,网络反腐的意义:
一是对消极腐败起到了警钟的作用。从“表哥”、“房叔”、“房妹”等被查处到贪腐者恐慌抛售豪宅,或逃离国外,都说明网络反腐让民众看到了发现腐败和惩治腐败的希望,增强了作为公民维护公平正义的优越感和自信心。
二是搭建了全景式对话平台。网络反腐的本质意义是在民众和政府之间搭建了一个全景式的对话而平台,民众在网上表达民意,监督政府的决策水平,执政能力和作风建设等,政府通过网络可以听到更好的民意,得到更多的建议,了解民众的意愿,知道民众在想什么,理性把握民众心理和社会舆论。
三是促进政府依法行政的方式。网络反腐一方面极大地鼓舞和提高民众维权意识和增强法律意识外,另一方面促进了法治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清廉政府的建立。在电子科技信息的发展和民众知识结构增长与政府习惯旧有的依权代法的执政反差及矛盾下,网络的监督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政府执政方式发生改变,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三、正确引导“网络反腐”,建立科学严密的网络反腐制度
十八大后,新一届领导集体释放鲜明的反腐决心,有关部门加快查办案件速度,网民反腐热情高涨。但也有专家担忧网络反腐变成“运动式反腐”,也有人担心网络非理性的揭发会导致被监督者的合法权益被
侵犯,甚至有人借助网络进行人身攻击,使造谣诽谤成为可能。办案部门也担心非理性的力量会绑架司法机关的正常办案程序等等。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利与弊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自然法则。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型的并且具有广泛民意基础的反腐形式,应加以肯定他的积极作用和能量。从目前发生的案件看,网络反腐的“误伤”和造谣报复等现象是极少数的个案。只要把好“疏”与“堵”的关系,通过完善网络管理立法,引导民众运用理性化、合理化、法制化、制度化的手段参与反腐倡廉建设,有利于深入进行反腐败斗争的向前推进。
(一)莫把网络反腐与“运动反腐”划等号。有专家担心,十八大后民众自发的网络反腐会演变“运动式反腐”,这种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因为,网络反腐是信息时代反腐的一种形式,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办案部门发现查办贪腐线索的一个有效渠道。“运动”不是少数人能做到的,它是由执政者推动进行的,如各种评比、打黑扫黄等等。新中国成立初期,贪腐现象相当严重,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认识到新中国初期腐败的危害性形成的基础上,在1952年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反腐倡廉运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查处贪污旧币1000万元以上的贪污犯10.5万人,贪污的总金额6万亿元,追回2万亿元,对有严重贪污行为的犯罪,判处有期徒刑的9942人,判处刑事处分的38400多人。在开展“三反”运动不久,贪污现象又重新抬头,到1954年已相当严重。针对重新抬头的贪污现象,党中央继续同贪污浪费现象进行了艰决的斗争,开展了新的反贪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腐败,显示了党惩治腐败的决心,提高了党的威信。为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扫除了政治障碍,挽救了一批干部,端正了党风、政风,净化了社会风气。
基于上述,把网络反腐理解成“运动反腐”是不可取的。首先运动的特点是上级领导的决策、意志、愿望形成文件,各级动员,上下启动,全民参与。其次是运动的特点是时间短,声势大,效率高。当前的网络反腐之所以成为社会的热点、焦点,反映出当前我国制度化反腐已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对于反腐倡廉的期望与需求,是民众对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深化的一种迫切需求。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避免给网络反腐扣上“运动反腐”的帽子。
(二)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兴的反腐和打击腐败的平台,除去它特有的能量外,也有不尽人如意的地方。一是网络反腐信息失真,造谣、诬告容易得逞。网上的帖子和举报人大多数都是匿名的,信息内容真假难辨,缺少把关人,使造谣、传谣、诬告、陷害容易得成。二是失真的举报容易伤害他人。有人因达不到自己目的,利用网络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编造虚假信息进行诽谤、污蔑,对当事人造成人身伤害,侵犯个人隐私,造谣者触犯法律。三是网络容易泄密。有人泄密是为了吸引眼球,把本该保密而不该上传的材料内容上传了。四是打草惊蛇。在有关部门没有深入调查前,网络事先公开了腐败分子的犯罪信息,给腐败分子起到事前“告知”的作用,使腐败分子在有关部门介入调查前有了毁灭证据、串供、逃避打击或逃跑的机会空间。
(三)积极推进网络反腐制度建设。网络反腐利大于弊,只要把握好“堵”与“疏”的关系,网络反腐中出现的不利一面是可以避免的。同时出现个别“误伤”事件也是难免的,但要及时做好当事人的工作,维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其公道、清正、清白。发挥网络反腐与预防腐败的作用,正确引领网络反腐,需要加强落网管理、网络立法,加强反腐制度建设,发挥传统的文化优势,构建网络时代的国家预防腐败廉政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腐败的发生。
一要构建网络民意的参与征集体系,确保公众的参与权、表达权。有学者认为,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由于中央精英控制特权,“腐败”和“反腐败”一样被“特权化”了。“反谁”、“查办谁”以往都是有上面说了算,腐败越反越多,就是因为没有摆脱权利反腐的模式影响。而今,反腐败的“话语权”被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以及民众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期待改变了。它分散了高度集中在政治精英控制的“话语权”。网络以其开放透明、方便快捷、廉价安全等优势步入现代政治生活,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将过去一个等级森严、结构复杂的特权社会逐步变成一个结构相对简单、阳光透明的社会。国家预防腐败局和北京市检察院等率先在全国建立的网络舆情分析,安排专人对每天的网络举报信息进行搜索、汇总、分析、审查,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探索建立网络服务平台,让掌握不同信息的公众充分参与到反腐倡廉建设中来,实现网络反腐与政治反腐,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的无缝对接。
网络的出现为政治家和政治学家们解决了困扰他们多年的政治体系复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难题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工具,克服了传统行政体系下民意难以了解,事情难以掌握的缺陷。实现了最大多数人的意愿得到充分表达,开通了公众与权力核心直接联系的便捷通道,使群众意愿在体制内快速传递到权力中枢,让政治家和政治学家及权力中枢“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变得简单易行。因此,网络民意的表达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国家大政方针吸纳公众意见,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党和国家各项重大决策具有坚实的民主基础。
网络反腐体现了民众参与意见,表达话语,进行监督,参与反腐倡廉工作建设的强大力量,实现了反腐倡廉建设与与政府部门“独舞”,向政府、社会、网民“共舞”的转变,实现专门机构反腐与公众齐反这“两股力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实现网络反腐与权利反腐的良性互动。二者相互作用,最大限度地压缩了腐败空间,威摄了腐败分子。
二要构建网络信息公开监督体系,确保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过去由于技术手段落后和传统封建思想作崇,使得信息公开难、政治活动透明难、公众知情难,是造成政治“经营劣化”的主要原因。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公开难”得到有效解决,公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有了保障,也使政府部门建立完善更多的政务公开。“三公经费”、重大决策和政府官员基本信息公开等均为建立“阳光政府”、“清廉政治”起到监督作用,真正实现了权力运行逐渐处于公众监督之
下。改变了“少数精英”监督管理大多数民众,转为大多数民众监督“少数精英”。网络反腐是现代社会对权力制约和反腐败斗争的一种重要手段,网络的去爱那个大舆论监督让进入公众视线的腐败分子无处藏身。正所谓“电视报纸都不怕,就怕网上人肉化”。
网络反腐作为新兴的反复手段,它的发展趋势推动了政府反腐倡廉建设改革,使公众的监督权、知情权在网络时代获得新的实现形式。
三要构建网络监督体系,培养素质优良,道德高尚的网民。把构建网络监督体系当作中央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系的手段之一,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营造社会监督的氛围,实现“网民监督政府”,“多数人监督少数人”,让少数人手中权力的运行处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网络反腐实际上是一种自发的社会舆论监督,它与电视、电台、报纸等舆论监督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新闻从业者因受制于体制的约束,容易受到上级、单位多方面的压制,甚至被辞退失业,受到当事人的打击报复。而网络举报者不受体制的约束,并会短时间内受到网民的关注和支持。网络反腐作为现代社会权力制约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手段,网络不报取得的良好效果也强化了网民对反腐的强烈期待。网民反腐热情高涨这一发展趋势促进政府反复机关加强对反腐举报方式、渠道等进行研究。一是把网络反腐纳入各级反腐机关进行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中广泛运用。二是加强网络管理立法研究。在鼓励网民反腐热情的同时,规范网民进行求实负责的网络举报。对故意歪曲或者捏造事实诬陷他人的行为追究责任,防止网络反腐变成诬陷、权斗或者诽谤他人的工具。
网络反腐是把“双刃剑”,它以廉价和快捷的方式服务于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同时,也给现有反腐倡廉建设体制造成意想不到的冲击。我们除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加强体制机制建设,逐步接纳、规范、控制、驾驭和运用网络技术,趋利避害,充分利用网络反腐这一时代新工具外,还应在培养高素质网民上做文章。
与普通犯罪相比,腐败犯罪的目的更加明确,手段更加隐蔽,但是任何犯罪都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的,不论犯罪分子隐藏有多深,伪装有多巧妙,必然逃不过公众雪亮的眼睛。因此,培养高素质的网民,不断提升国家反腐倡廉建设的能力水平。一是建立完善网络舆论的引导机制。中央在颁布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将“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教育,开设反腐倡廉网络、专栏,正确引导网上舆论”作为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按照这一总要求,一方面要充分运用网络反方便、快捷、超越时空等天然优势,建立廉政网页、专题网站和专栏等手段构建网络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知识精英、政治精英和网络精英等各自专业优势,将公平与正义、民主与法制、自由与纪律、权利与义务等现代民主政治核心价值灌输到全体网民的思想中,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普及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可以有效预防无序化网络反腐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和“网络暴政”的发生。
二是要规范网络举报行为,提高侦办效率。《二十国集团反腐败行动计划》提出,举报内容必须事关公共利益,而非个人恩怨,且必须通过正规渠道或向制定人举报。英国《信息公开保护法》明确指出,未走完内部举报程序就向外部机构举报的人员,法律不予保护。澳大利亚规定,举报人只能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将涉及公共利益的举报内容透露给记者,包括:主管机构作出不予调查的规定;调查后未采取任何行动;收到举报后6个月未通知举报人。举报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任何人有合理理由时,都有权向主管部门善意地报告违规行为。但遵纪守法更是每个公民必须首先做到的,任何行为都应该在法律规定下进行,否则就是侵犯他人隐私。如何规范网民举报打击腐败的热情,英国、澳大利亚等过的经验值得借鉴。
三是普及举报知识,提高举报质量。纪委、反贪等反腐部门应制定举报实施细则,将举报法规公之于众,让每个网民了解举报法规知识。引导公众如何收集有用信息,怎样举报,建立专门受理举报网站外,更多的是加强宣传什么是受贿,什么是渎职侵权侵占,培养公众对腐败的“零容忍”态度,学习如何用好举报这一反腐利器。四是有报必答,确保举报积极性。有举报就一定要查,查完后通报进展情况,反馈结果,提高公众参与举报的积极性。如全年每天24小时受理举报。并承诺,48小时内对公民的举报作出回应;两个工作日内对非贪污性质的举报作出回应;两个工日内对要求提供防贪意见或资料的人员作出回应。不论举报问题的大小,都要进行分析,认为有成案可能的立即展开调查;认为有犯罪可能但事实尚待查实的,由快速调查小组初查,查证后深入调查。无论结果如何及时通报举报人。举报人对处理结果不满的可以向社会媒体反映。
第四篇:反腐制度
浅析我国的制度反腐
内容摘要:行政伦理学作为行政学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属于应用伦理学的范畴。腐败作为一种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政府之中。权票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甚至导致个别国家内部的政治动荡和更迭。从组织层面上来讲,腐败是制度缺失或内在缺陷的一种外在表现;而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它是公职人员行政良心的自我侵蚀和泯灭的过程。文章将通过案例分析以及对比研究的方法着重就前一种表现作深入分析,所分析的方面包括反腐制度的构建以及通过制度的构建如何反腐,而对后一种情况将按逻辑的需要加以必要的叙述和讨论。关键词:制度;腐败;行政伦理
政府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这两大职能。正是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这样的职能才使得政府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基于它的主导作用又使得行政伦理这一附属于政府固有属性的部分对社会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它的积极的正面的表现向社会传导的是一种正的示范效应,而像腐败等一些消极的负面的丑闻则会给社会带来一种负的示范效应。就像我们常提到的“和平与发展”一样,“制度和腐败”也是我们常说的一对名词。腐败就像是政府天生的痼疾一样,构成了对政府行政伦理的挑战,而它的负的示范效应也同样容易造就威胁到政府行政伦理的外部环境。
一、关于制度和腐败的概念界定和问题说明
制度就我们最一般的理解而言无非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
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许多情况下,制度也是某一领域的制度体系,如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化制度等。文中对于这些制度体系或多或少都将略有涉及,但重点将侧重在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这两方面。至于腐败,我们最易联想到的或许是官员和商人之间的权钱交易行为,但是文章中所涉及 的腐败不仅包含有这一狭隘的群体意识,而且囊括所有存在的有违行政伦理规范的公职人员的行政活动行为。
二、制度构建与反腐败的必要性
(一)制度的构建及完善
就制度本身而言,它其实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框架和规定而已,真正的制度是植根于人心并且在实际的行为活动中体现在外的实际的行为效果。我国目前的制度构建在很大程度上是流于形式的一种表面文章,而且最要命的是,制度的合法性构建不但没有成为众多利益集团的一种强有力的约束反而成为一种用来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我国实施的听证制度(其实是一种法律方面的制度对于经济行为的约束,体现了法律制度与经济制度的某种交叉关联)似乎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制度的最初构建上我们的目的是要达到加强政府或相关公企的透明度以利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的制度逐渐流于形式,听证会被戏称为“听涨会”。在很多情况下,听证会是逆民意而上调价格的,尽管是逆民意的,但在制度的形式上它符合法律程序,亦即已经成为合法的价格上调。这在很大方面体现了我国在制度构建上的脆弱性和缺陷。至少在制度的构建
过程中没有在人心中根植下制度的观念,正是由于此,而在表面上形成了一种看似合理,但于本质中却缺失真正民意的现象。下图是关于出租车换型过程中的各种利害关系图,按照这张图所标示的关系我们
图 出租车换型过程中各种利害关系
图中:政府收集并传达信息和媒体收集并宣传信息 对于这一换型过程有一个比较大致的了解,政府在出租车换型过程中应该是一个组织者的角色,像润滑剂一样组织协调多方利益,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政府在主导各方的利益,而像大众传媒这样一种透明化的力量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政府部门的干扰。腐败其实也就是在这些客观条件下滋生的。作为理念的制度总是和实际运行的制度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不能不说是我们需要加以警醒的方面。从某些方面来看,我们还缺乏一种有效的使实际运行的制度向理念的制度靠拢的制度。很大程度上,中国人的人情价值观抑制了这一制度的构建,这也是伦理道德价值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偏离正轨而流向腐败的重要原因。对于我们制度的完善,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塑造应该成为制度骨架中活的文化因素。
(二)腐败的产生及反腐败的必要性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腐败绝对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社
会性问题。小时候,我们听得最多的故事里就有一个“小时侯偷针,长大偷金”的故事。它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防微杜渐,因为源自于公职人员自身的腐败不仅针对自身而且于他自身所处的组织有着一种多米若骨牌效应。这种多米若骨牌效应所表现出来的是:单独的个人是难以腐败起来的,各种形式的腐败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人际关系网上的。一旦上级拉起关系网腐败起来,上行下效,下级又在其自身领域内拉起关系网进行腐败,那么长此以往必将使腐败之气蔚然成风。
腐败的产生多种多样,它滋生的土壤里制度的因素绝对是一个比重较大的成分。由于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因此通过制度进行反腐是一种在各国都运用的比较多的方法或手段,而且西方国家制度的建立都是以法律为基础的,不仅如此,在他们的社会文化里同样存在着实施这种刚性体制的条件。各国在反腐败的斗争中总结出了许多有益的制度经验,实施的比较成功的有新加坡的高薪养廉制度,有美国的规范政党筹款制度,有大部分西方国家实行的集中采购、招标投标制度以及发达国家实行的金融实名制度、财产申报制度和弹劾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不仅是针对日益存在的猖獗的腐败现象的,而且在净化整个行政机构的伦理道德方面都有着长期而有用的作用。我国相对而言,还缺乏与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相适应的反腐败体制,尽管最近这些年也采取了一些相对应的改革措施,但是在实施和执行过程中却还是不够彻底或者流于形式。例如:我国公职人员的财产申报制度。虽然已经在国家的相关的法律文献中得以确立,但是它却是一个很不彻底
的制度,范围仅局限于县级以下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因此在政府透明化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滋生政府腐败的自留地。
腐败因为其负的社会示范性和存在的无谓的腐败消耗(非生产性的寻租导致的资源浪费和分配的不协调)而使得反腐败成为各国政府的必不可少的工作。下表是我国04年的财政支出结构和03年的真实支出结构。按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卫费和行政管理费进行统计比较,表1 2003年中国国家财政支出结构表(单位:亿人民币)支出结构 总支出 经济建设 社会保障 抚恤救济
国家 27868 6820 1262 498 比重(%)100 24 5 1.8 教育医疗卫生行政公务 2937 778 4713 112.817 资料来源:根据《2004年中国财政年鉴》,整理计算。*行政公务项目中出去了估计1500亿元左右的公安和武装警察费用,如果加上,行政公务开支的比例高达22% ①
表2 2003年中国国家真实支出结构表(单位:亿人民币)支出结构 总支出 经济建设 社会保障 抚恤救济
国家 37960 4407 3854 498 比重(%)10011.61 10.151.31 教育医疗卫生行政公务 2937 778 14266 7.83 2.0437.58 注:实际国家支出为财政表上支出27868亿+预算外收费支出4500亿+扣除财政转移外的社会保障费支出2593亿+3000亿非编制人员供养费用。实际经济建设支出4407亿为除其40%的行政事业人员工资和行政管理费后的数额+预算外支出中的经济建设费用315亿;行政管理费为财政决算表上的4713亿+预算外收费支出的85%即3825亿+经济建设支出的行政管理性费用2728亿+3000亿非编制人员供养费用。②
我们很容易发现经济建设费用的实际支出比预算支出低12.39个百分点,社会文教卫费用(包括社会保障、抚恤救济、教育和医疗卫生)的实际支出比预算支出只高出0.3个百分点,而行政公务费(即行政管理费)实际支出却比预算的高出了20.58个百分点。这种明显的差异所显现出来的是我国预算体制上的缺陷,它表明我国的预算外支出和体制外的隐形支出存在着一个影响巨大的支出量。作为对制度的一种规范和完善,从2004年起,预算外资金支出为财政预算外专户支出,1周天勇.中美财税立法体制及支出结构比较[j].财贸经济,2005,第6期:p33 ○
2同脚注○1 ○篇二:反腐倡廉制度汇编
《反腐倡廉制度汇编》
议 事 制 度
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履行本机关的职能职责,切实抓好领导班子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宣传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努力做好经济发展等各项工作。
二、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在抓好领导班子建设的同时,切实做好机关各部门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分工合作,切实当好区委、区政府工作决策的参谋。
三、认真履行对全区商务领域经济发展进行规划、指导和服务职责。
四、抓好群团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机关精神文明建设。
五、严格实行分工负责制,认真抓好三个会议:
1、党组会:一般三个月召开一次,特殊情况随时召开。由党组书记主持。
2、局长办公会议:行政工作及研究、布置和检查各项工作执行情况,本机关行政重大事情,实行局长办公会议制度。局长办公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特殊情况随时召开。由局长或副局长主持。
党的中心工作或行政重要工作或特殊情况也可以随时召开党政联席会议。
3、行政例会:行政一般事务工作及针对各阶段工作落实、执行情况,以及研究布置下步工作任务,实行行政例会制度。行政例会,由局长或局长办公会议决定召开,由局长或分管副局长主持,一般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内设机构负责人参加。
党组议事规则
为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规范商务局党组议事内容和程序,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区委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一、议事范围
(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贯彻上级党委的决议、决定;
(三)党组和纪检工作计划和党建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四)讨论和决定本单位的重大问题;
(五)计划及实施情况;
(六)党组会议和工作报告;
(七)党组成员认为应该提交讨论决定的重要问题。
二、议事程序
(一)由有关部门提出议案,党组书记审定,并确定开会时间、会前准备工作及列席人员等,一般不讨论临时动议的问题。
(二)党组成员接到议案后,要认真准备,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
(三)召开党组会议,就议案进行充分讨论,通过讨论研究,还要形成明确而具体的贯彻决议、实施步骤和基本措施,决议一旦通过,每个委员在行动中必须绝对服从,按照分工各负其责,积极贯彻。
三、表决
(一)对需要作出决议的议案,要进行表决。
(二)每个成员对所要决议的议案,必须表示明确的态度,或赞成、或反对、或弃权。
(三)书记和和党组成员在党组内部是平等的,一人只有一票的表决权利。
(四)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如果赞成和反对的人数接近,除在紧急情况下
必须按多数意见执行外,一般应当暂缓作出决议,要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下次会议再表决,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将争论情况及时向上级党委报告,请求裁决。
四、党组决议的贯彻
(一)党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决议贯彻情况的查办工作;按照会议确定的实施步骤和基本措施,对党支部和有关部门进行督促检查,并将查办情况向党组汇报。
(二)决议在贯彻实施中,如发现与党的政策或单位的实际不符,党组要及时重新讨论,并作出撤销或修正原有决议。
局长办公会议制度
一、局长办公会议由局长主持,副局长参加,办公室负责记录。根据工作需要也可请有关人员列席。
二、局长办公会议可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
三、局长办公会议重点研究决定行政工作事项;酝酿提交上级部门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对党组讨论决定事项的组织实施进行协调;讨论单位行政日常工作中的有关事项;交流日常工作。
领导班子成员廉洁从政八项承诺
一、不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在商品买卖置换中,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购置或以劣换优谋取不正当利益;
二、不为本人谋取预期的不正当利益或以其他方式为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友谋取不正当利益;
三、不以借为名占用他人住房、汽车;
四、严格执行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和管理的规定;
六、不收受和赠送现金、代币购物券、各种支付凭证和贵重物品;
七、不利用本人及家庭成员婚丧嫁娶、迁新居等名义大操大办、收钱敛财;
八、不公款大吃大喝、高消费娱乐健身、出国(境)或国内旅游。
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
党员领导干部除自觉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以外,还必须积极参加领导班子定期召开的以思想交流、统一认识、开展批评自我批评、进行工作总结等为中心内容的民主生活会。
一、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时间安排:原则上每年一次,按排在十一月份;如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加次数,需要延期的报上级党委同意后实施。
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内容和议题:基本内容主要就以下问题进行检查、总结、统一认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实行民主集中制情况;艰苦奋斗、清正廉洁、遵纪守法情况;坚持群众路线、改进领导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情况;其他重要问题。
三、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准备:领导班子成员在会前必须做好参会准备。准备工作包括根据区委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工作和领导班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中心议题;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归纳整理在会议上通报;召开会议的确切日期,并提前通知到会人员准备工作;提前一周报告上级党委,以便级党委派人参加会议。
四、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由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召集和主持。主要负责人要做到三带
头:会前带头准备发言提纲;会上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引导班子成员畅所欲言;会后带头整改。领导班子成员都要围绕会议中心议题实事求是准备发言提纲,并踊跃发言和积极整改;领导干部之间要互相谈心、沟通情况、交换意见,达到真诚团结,共同做好工作。
五、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报告于会后15天以内,要书面向上级党委报送会议情况。
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及责任追究
一、坚持定期研究信访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研究信访工作,解决信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特殊情况要及时研究,解决重大疑难问题。
二、坚持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局长定期接待来访群众,亲自听取群众的呼声,协调解决重大信访案件。
三、坚持局长亲自批阅重要来信制度。对于群众直接寄送的信件和重要来信,都要亲自批阅。凡是需要办理的,要有明确的意见批交有关人员办理。对上级领导批示的群众来信,要及时查办,并向领导反馈处理结果。
四、实行目标管理制度。把信访工作纳入干部职工责任制考核范围,把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做好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及群众来信、来访处理等列入职工考核内容,严格考核奖罚。
五、严格实行信访责任考核查究制度。对重点信访案件不履行职责,推诿、敷衍、拖延的,将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的按职工管理权限给于党纪政纪处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给工作造成损失和恶劣影响的视情节轻重,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给予党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信访案件,在确定的时限内不能查结上报的或无故推托不办或对已经确定的正确处理意见拒不执行,致使案件久拖不决一个月以上的;对辖区群众到上级机关集体上访,上级机关通知前去做工作而在规定时间内无故不到,使群众在上级机关较长时间滞留,对社会政治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报告上级部门,采取通报批评,一票否决等形式,实行则任追究。
领导接待日制度
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协调处理信访事项,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根据皖办发(2005)17号文件精神,结合本局实际,制定本制度。一.参加接待群众来访的领导
由担任领导职务的局领导轮流接待。
二.接待群众来访的时间和方式
局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定期接待群众来访时间为每周三,每位局领导轮流安排接待;不定期接待每周三以外的时间,如果发生群众集体上访或有重要信访问题,根据信房事项请有关局领导直接出面接待信访人。三.接待群众来访的地点
商务局领导信访接待室设在小会议室里
四.接待群众来访事项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㈠坚持首访接待责任制和重大疑难信访件领导?案件制;
㈡严格遵守国家《信访条例》规定的程序、手续和时限要求;
㈢对能够当场处理的问题,接访领导直接答复或提出处理意见,责成有关科室办理;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的疑难信件,责成有关科室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
㈣对已给受理并在规定期限内正在办理的信访事项,对不属于本局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对
已经或者应当通过诉讼的信访事项,应当及时向信访人告知;
㈤对多人来访提出共同信访事项的,要求信访人推选不得超过5人以上的代表提出.五.接待群众来访的组织安排 ㈠局办公室责任局领导接待群众来访的具体事务性工作。
㈡接待室应有接待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姓名和职务标志。
㈢局办公室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参与接待,并做好接待记录;同时每年对局领导信访接待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领导信访包案下访制度
一、局领导要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制,形成全方位监督约束机制。
二、包案领导要对本部门的信访工作负责。不得推诿、拖延,更不得将矛盾上交、转移。造成不良后果,影响社会稳定的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
三、包案领导要亲自阅批重要来信来访和接待重要来访,认真研究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吸取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对那些不切实际或一时难以解决的,将政策讲清、道理讲透、让群众心悦诚服,切忌态度粗暴、方法简单,将矛盾激化。
四、包案领导要超前开展工作,变上访为下访,要深入细致地搞好信访隐患排查,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大规模集体上访的酝酿和形式。发现集体上访苗头,要及早介入,早控制、早化解。切实做到见微知者,未雨绸缪及时化解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局内要把信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召开专门会议,对信访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将信访动态和领导包案负责安排意见向信访办报送
行政例会制度
一、行政例会由局长或局长办公会议决定召开,由局长或分管副局长主持,一般每半个月召开一次,科室负责人参加,必要时全体职工参加。
二、行政例会主要内容:
行政一般事务工作及对各阶段工作落实、执行情况以及研究布置下步工作任务。1.传达学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区委、区政府重要文件及领导讲话精神;
2.通报区委、区政府的决定、决议; 3.通报工作情况,广泛听取意见;
4.安排布暑中心工作和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政务公开行政首长负责制
第一条 为了把政务公开工作真正抓好抓实,理顺政务公开工作程序,形成上下协调的运行机制,使政务公开工作按照正常轨道运行,发挥其应有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商务局机关负责人对政务公开工作负总责,担任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指导、组织、协调、监督政务公开工作,全面抓好政务公开工作。
第三条 局政务公开领导组副组长协助组长按照分管工作的职权范围,负责分管工作以内的政务公开工作。根据需要定期或随时向组长汇报请示政务公开工作,总结行政公开工作经验,准确掌握分工范围内政务公开工作的运行情况。
第四条 各部门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的政务公开工作负全责,把政务公开作为行政过程中的主要手段。对所属工作人员的政务行为实施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违反政务公开规定的公务行为,并进行妥善处理。问题较大时要及时向领导组汇报。
文明办公制度
一、政务公开、执法透明。
1、在主要窗口或显著位置向社会和服务对象公开本单位的主要职责、权限和义务,公开办事流程、公开经办人姓名、岗位、职责、联系电话、监督举报电话以及能够公开的办事结果。
2、坚持“四牌”制度(部门机构指示牌、部门科室职责牌、工作人员身份牌、外出工作留言牌)。
3、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自觉主动地执行单位和上级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文明办公、热情服务。
1、全面推行文明服务用语,杜绝服务禁语,为服务对象营造文明、热情、便捷、周到的服务环境。
2、对待服务对象思想上真心、用心、诚心,工作上热心、细心、耐心。
3、工作人员风纪严谨、衣着整洁、举止端庄、文明礼貌,依法办事。
三、环境优美、秩序井然。
1、合理布置办公设备,办公桌椅摆放整齐、整洁有序。
2、净化、美化、优化室内外环境,做到室内外清洁卫生,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有序。
行业禁令
一、严禁在执法过程中,接受执法对象的宴请、馈赠和娱乐消费,违者予以纪律外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开除。
二、严禁在工作期间饮酒,违者予以纪律外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开除。
凡违反上述禁令的,除对当事人处理外,对其所在部门的直接领导、主要领导予以纪律外分;对违反上述禁令的行为,隐瞒不报、包庇袒护的,一经发现,将从严追究有关部门领导责任。
政务公开监督制度
第一条 为确保政务公开工作长效机制正常运转,使其在一个良好约束环境下,充分发挥其在执政中的优势效能,特制定政务公开监督制度:
第二条 实行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1.内部监督,即由单位纪检监察室负责实施监督政务公开工作,对行政过程中是否按照政务公开要求施政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纠正意见;
2.外部监督,通过设立征求意见箱、设立举报电话、发放征求意见表、网站公布热线电话等定期听取群众意见及反映的问题,并逐条逐项地梳理出来,向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呈报。
第三条 实行上下级互相监督的网络约束机制。上级对职权所辖的政务公开工作真正负起职责,经常指导、帮助、教育、督促下级的政务公开工作;下级有权向上级反映情况、提出要求和观点。对政务公开工作过程中的不合理情况可向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提出。
第四条 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箱:篇三:论制度反腐
论制度反腐
反腐倡廉是我国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是我党在新时期将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重要保证。把制度建设作为构建惩防体系的核心和根本途径,预示着制度反腐必将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战略性选择。
一、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渊源及现状
我党的反腐败斗争经历了运动反腐、权力反腐和制度反腐的过程。而制度反腐思想是在反腐倡廉的实践中逐步确立,并不断强化的,毛泽东同志早就提出,在党内要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制度,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廉政建设还是要靠法制的战略思想,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途径。党和国家领导人这些制度反腐思想在十五大和十六大报告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十五大提出反腐败“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党的十五大以来,党和国家针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建立党的纪检和行政监察两个法规体系,陆续出台了一批反腐倡廉实践急需的规范性文件,为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逐步迈入了“有法可依”轨道,进一步拓宽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提供了依据和保障。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
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制度反腐思想逐步深入人心。
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客观上存在诱发腐败的多方面因素,从目前我国社会腐败现象来看,权力是腐败的轴心,体制机制的缺陷、制度管理的漏洞是腐败的主要根源,因此,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充分发挥制度在反腐倡廉中的根本性、基础性作用,对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制度反腐倡廉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必须总体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必须解放思想,立足创新,着眼改革,积极探索制度反腐的有效途径,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既立足解决眼前反腐败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又要从长计议,有利于反腐败惩防体系的长远建设和发展。
1.制度反腐应注意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各个环节当中,在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等各方面都建立起长效的制度反腐机制。制度建设不能出现反腐败真空地带,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市场经济的今天,形形色色的腐败行为不断出现,腐败人员往往是抓住制度建设的空白点,钻空子,找缺口,挖空心事找制度上的漏洞去进行腐败行为。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涉及“权、钱、人”的关
键部门和重点领域,结合实际制定重点防范的制度和措施,集中力量解决社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类行业作为反腐制度供给的重点,在教育、卫生、交通、电力等部门加大反腐败制度供给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对执纪执法、组织人事部门也要用制度去规范,确保廉洁从政。2.制度反腐应注意从源头上抓起,制度建设应突出合理、公平、公开和公平竞争的特点。在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的干部任用制度时,就应该突出公平、公开的用人特点,在经营性土地使用等指标拍卖挂牌办证制度时,就应突出公平竞争的特点,这就是反腐败抓源头,从制度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具体制度。遵循阳光防腐、利益导向、源头治腐的总体思路,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反腐路径创新。按照公共政策、权力运行“公开透明”的要求,推进阳光政务建设,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运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谨防腐败滋生蔓延。
从提高腐败成本角度,探索建立廉政退休金制度和腐败经济制裁制度,建立公务员不良记录披露制度,加大腐败的打击力度,增加腐败被查处的概率,促使公职人员消除腐败动机。推行机关福利收入统一制度,积极推进公车改革,探索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努力消除职务消费的腐败黑洞。
3.制度反腐要注重加强保护老百姓和群众的利益。要切实从制度上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公款吃喝、吃拿卡要、看病贵、行路难、办证难,解决纠纷难等问题。看起来小,但他关系到党和国家
的形象。从制度上来解决老百姓的具体问题,要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公开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信息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让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建立法规制度建设和重大决策社会讨论、群众论证、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决策、民主评议制度,充分保障群众的发言权、决策权和评议权。要完善信访投诉制度,切实加强投诉中心和举报中心建设,加快举报立法,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和对举报人的保护制度,切实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充分调动公众参与反腐败的积极性。
5.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求注重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重点环节和人财物等重点部位权力行使的监督,努力探索和创新有效的监督机制。注重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切实把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制约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逐步建立重大事项报告、重大财务申报及廉政述廉等制度,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权利运行的监督。注重探索建立领导者对工作分级管理的监督机制,继续加强纪检监察部门对各项工作的监督。
当前影响我们党的最大问题还是腐败问题,所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我们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都要反对腐败,旗帜鲜明、一以贯之地反对腐败,确保我们的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反腐重点在于制度防腐,加强制度的约束力,制度反腐才是根本。
第五篇:论制度反腐
论制度反腐
反腐倡廉是我国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是我党在新时期将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重要保证。把制度建设作为构建惩防体系的核心和根本途径,预示着制度反腐必将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战略性选择。
一、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渊源及现状
我党的反腐败斗争经历了运动反腐、权力反腐和制度反腐的过程。而制度反腐思想是在反腐倡廉的实践中逐步确立,并不断强化的,毛泽东同志早就提出,在党内要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制度,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廉政建设还是要靠法制的战略思想,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途径。党和国家领导人这些制度反腐思想在十五大和十六大报告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十五大提出反腐败“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党的十五大以来,党和国家针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建立党的纪检和行政监察两个法规体系,陆续出台了一批反腐倡廉实践急需的规范性文件,为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逐步迈入了“有法可依”轨道,进一步拓宽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提供了依据和保障。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
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制度反腐思想逐步深入人心。
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客观上存在诱发腐败的多方面因素,从目前我国社会腐败现象来看,权力是腐败的轴心,体制机制的缺陷、制度管理的漏洞是腐败的主要根源,因此,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充分发挥制度在反腐倡廉中的根本性、基础性作用,对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制度反腐倡廉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必须总体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必须解放思想,立足创新,着眼改革,积极探索制度反腐的有效途径,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既立足解决眼前反腐败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又要从长计议,有利于反腐败惩防体系的长远建设和发展。
1.制度反腐应注意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各个环节当中,在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等各方面都建立起长效的制度反腐机制。制度建设不能出现反腐败真空地带,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市场经济的今天,形形色色的腐败行为不断出现,腐败人员往往是抓住制度建设的空白点,钻空子,找缺口,挖空心事找制度上的漏洞去进行腐败行为。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涉及“权、钱、人”的关
键部门和重点领域,结合实际制定重点防范的制度和措施,集中力量解决社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类行业作为反腐制度供给的重点,在教育、卫生、交通、电力等部门加大反腐败制度供给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对执纪执法、组织人事部门也要用制度去规范,确保廉洁从政。
2.制度反腐应注意从源头上抓起,制度建设应突出合理、公平、公开和公平竞争的特点。在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的干部任用制度时,就应该突出公平、公开的用人特点,在经营性土地使用等指标拍卖挂牌办证制度时,就应突出公平竞争的特点,这就是反腐败抓源头,从制度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具体制度。遵循阳光防腐、利益导向、源头治腐的总体思路,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反腐路径创新。按照公共政策、权力运行“公开透明”的要求,推进阳光政务建设,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运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谨防腐败滋生蔓延。
从提高腐败成本角度,探索建立廉政退休金制度和腐败经济制裁制度,建立公务员不良记录披露制度,加大腐败的打击力度,增加腐败被查处的概率,促使公职人员消除腐败动机。推行机关福利收入统一制度,积极推进公车改革,探索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努力消除职务消费的腐败黑洞。
3.制度反腐要注重加强保护老百姓和群众的利益。要切实从制度上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公款吃喝、吃拿卡要、看病贵、行路难、办证难,解决纠纷难等问题。看起来小,但他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形象。从制度上来解决老百姓的具体问题,要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公开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信息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让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建立法规制度建设和重大决策社会讨论、群众论证、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决策、民主评议制度,充分保障群众的发言权、决策权和评议权。要完善信访投诉制度,切实加强投诉中心和举报中心建设,加快举报立法,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和对举报人的保护制度,切实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充分调动公众参与反腐败的积极性。
4、制度反腐要注重提高干部队伍廉洁自律意识。贪婪是万恶之渊。贪婪加权力,必然产生腐败。戒贪婪、守清廉,提高干部队伍廉洁自律意识是防止腐败产生的重要思想基础。最近几年,中央查处的党内高级干部中的腐败分子,都是在“贪婪”二字上栽跟头。反腐倡廉教育应作为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
5.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求注重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重点环节和人财物等重点部位权力行使的监督,努力探索和创新有效的监督机制。注重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切实把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制约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逐步建立重大事项报告、重大财务申报及廉政述廉等制度,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权利运行的监督。注重探索建立领导者对工作分级管理的监督机制,继续加强纪检监察部门对各项工作的监督。
当前影响我们党的最大问题还是腐败问题,所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我们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都要反对腐败,旗帜鲜明、一以贯之地反对腐败,确保我们的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反腐重点在于制度防腐,加强制度的约束力,制度反腐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