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关于加强制度建设 有效预防腐败的思考
1关于加强制度建设 有效预防腐败的思考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作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如何立足本地实际,从加强制度建设上着手,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的力度,把“三个更加注重”的要求落实在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中,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探索。
一、抓制度的宣传,形成预防腐败工作的文化氛围 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制度的宣传是基础。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工作贴近基层,直接面对一线党员干部,应充分利用自身所处的有利位置,发挥廉政文化宣传主题鲜明,覆盖面广,感染力强等优势,把制度的宣传纳入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的活动中,营造预防腐败文化氛围,抓实制度的宣传工作。
一是要有针对性。突出党员领导干部这个主体,加强对他们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教育,党纪国法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的养成。今年7月,我县开展了“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廉政勤政、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就是把对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与当前开展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遵守制度、廉洁从政的意识。二是要增强实效性。要不断创新制度宣传的形式和载体,增强灵活性和实效性。要充分发挥报刊电台电视台的宣传主阵地作用和网络新媒体的作用;利用县党校定期对全县党员干部开展集中教育;利用基层党员活动室开展教育;利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廉政文化演出、廉政书画展、演讲、征文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宣传反腐倡廉制度,营造良好的预防腐败氛围。三是要完善宣教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由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宣传、文化、教育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大宣教”工作机制,明确任务分工,强化工作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形成制度宣传的整体合力。
二、抓制度的完善,使预防腐败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制度建设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制度好,可以使有腐败之心的人无法腐败;制度不好,可能使好干部也犯不廉洁的错误。因此,预防腐败,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腐败现象就有滋生蔓延的可乘之机。我县在开展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中,针对一些制度操作性不强、不规范等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夯实按制度办事、依靠制度实施监督的工作基础。努力形成一套使干部不愿腐败的自律制度、不敢腐败的惩治制度、不能腐败的约束制度、不易腐败的防范制度,达到有效预防腐败的目的。
我县紧紧围绕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制度防腐,重点围绕“用人、用钱、用权”问题和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和环节,不断健全制度,从制度上堵塞滋生腐败的漏洞。我县先后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制度体系,建立领导干部一年一述职、一年一评议、一年一组织考核、一年一谈话提醒制度;进一步延伸领导干部廉情公示制度;继续执行对新任领导干部廉政谈话制度;坚持优化发展环境评比制度,重视评比结果的运用;认真执行《来安县机关效能建设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等。充分发挥制度预防腐败的保障作用。
三、抓制度创新,为预防腐败工作提供强大动力 预防腐败工作的实践对制度建设的创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适应从源头上加大预防腐败力度的需要,针对反腐倡廉建设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一些腐败行为常常采用边缘的、间接的、隐蔽的方式进行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以规范权力正确行使,消除滋生腐败的条件和空间为目标,制定出台一批新的制度和规定,更好地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融入各项工作之中。
(一)制度创新的重点内容。要抓住民生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制度创新必须以此为重点之一,寻找密切关系民生的有关问题而进行,把排民忧、解民难、化民怨的工作做得更好。关系民生的问题有不少,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学难问题、拆迁安置问题、住房货币化的落实问题等等,新问题需要我们在创新制度解决。我县出台的《来安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来安县关于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责任追究办法》、《来安县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建设责任追究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有效地减少了矛盾的产生,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抓住领导干部职务消费问题。领导干部职务消费问题,是监
督的难点。领导干部职务消费问题,处理不好,直接影响反腐倡廉的成效。因而制度创新应该抓住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这个问题不放。2004年以来,我县在抓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中,不断求实创新,初步形成了“诺廉、践廉、述廉、评廉”四位一体的“廉情公示”制度并在全县推行,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二)制度创新的设计理念。要重视民主参与。制度创新必须坚持“阳光作业”,坚决改变“少数人定制度”的不良倾向。要广泛吸收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决不能从个别人主观愿望出发,更不能从少数人的利益出发。只有重视民主参与,才能保证制度的方向和公正性。要突出制度的执行效率。制度的生命在执行,要坚持立行并重,决不能在执行制度上“打白条”。在制度设计上,要摒弃那种“宜粗不宜细、有比没有好”的陈旧观念。要注意制度创新与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的高度关联性。要抓住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进行制度创新。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不应搞大而全,而应该有重点、有层次。同时,我们要鼓励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思路、工作机制上的创新,对加强本地本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有明显促进作用,有一定推广价值的,要予以表彰奖励,以激发开拓创新工作的激情。今年以来,我县在纪检监察系统内部实行《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工作奖励办法》,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这一举措也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
四、抓制度的落实,形成预防腐败的约束机制 制度作用的发挥重在抓好落实。要强化制度的“刚性”,在制度的推行和落实中要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抓好制度落实应注重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对制度的落实情况定期督促检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切实增强制度的执行力,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查,及时发现制度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责成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严格执行制度的,坚决依纪依法处理,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二是建立健全制度执行责任追究机制。把反腐倡廉制度的落实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督促各级领导干部把贯彻执行反腐倡廉制度作为大事来抓,带头坚持制度,自觉遵守制度,认真落实制度,为制度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三是建立健全制度实施过程中的评估和完善机制。制度出台后,要对制度运行情况进行跟踪了解,收集各方面意见,及时做好制度的修订和补充工作,使制度更加符合发展的实际,更加管用。
第二篇:防止利益冲突:预防腐败的有效制度
防止利益冲突:预防腐败的有效制度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防止利益冲突作为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正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2009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反腐败研讨会”,其主题正是“APEC廉政准则——防止利益冲突”。在我国,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中央高度重视,成为国家廉政建设的重要方面。今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指出:“要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形成有效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
一、防止利益冲突的概念
所谓利益冲突就是指政府官员公职上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其自身具有的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亚太经合组织界定的防止利益冲突原则是:公务员要避免任何影响其个人或家庭财务利益的公务行为,避免接受任何与其职位、职能和责任冲突或容易产生冲突的职位、职责以及金融、商业、信托的或其他相关利益。
显见的事实是,国家公职人员在任职期间,都必然具有两种身份,代表两种利益:一为政府官员身份,代表公共利益;一为私人身份,代表个人或其亲友利益。公职人员在其任职期间,必须恪尽职守,全心履行职务。因此,所谓防止利益冲突,即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严格规范公职人员的行为,防止公职人员所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其私人身份所代表的私人利益之间出现冲突。
廉政制度健全的国家和地区较早重视利益冲突的问题,并探索出许多防止利益冲突的有效措施。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回避。如美国要求政府公职人员必须作出书面保证,保证自己在工作中如果遇到涉及自己股份利益的事时,就不再参与这项工作。投资利益的申报和处理。如香港规定公务员有申报利益冲突的义务。一旦存在“主要官员”的投资或利益跟他的公职有或似乎有利益冲突时,就可要求有关官员采取放弃投资利益、避免再购入有关投资利益或予以出售、把有关投资利益交由他人全权托管等措施避免利益冲突。从业限制。香港对主要官员从事商业性活动作出限制规定,要求主要官员“在任期内,除非获得行政长官的书面同意”,“不可作为主管、代理、董事或幕后董事、雇员或以其他身份,直接或间接参与任何其他行业、商业、职业、商行、公司(私营或公营)、商会或其他类似组织、公共机构或私营专业服务机构的工作;或涉及上述有关职务”。资产处理。如加拿大要求公职人员任职后120日内,必须把构成实际或潜在利益冲突的资产处理完毕,或以公平交易的办法卖掉资产,或把资产委托给政府安排的信托人管理。离职后行为限制。如加拿大要求政府各部部长在离职后2年内(其他官员1年内)禁止到与其任职期间有工作关系或联系较密切的公司任职;所有官员在离职后一定年限内不准作为某公司的代表或代理与其原任职单位打交道,不准代表其他国家对政府进行游说活动,不准利用原掌握的内部信息谋取利益。
二、构建我国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建议
当前我国主要依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共同构建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相关制度。其中,最重要的制度包括回避制度和从业限制两项。总体来看,我国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相关制度并非完全阙如,但与廉政制度发达的国家相比,制度设计还存在相当的距离,可从几个方面健全和完善。
完善回避制度。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定过于原则化,操作性不强,如回避的范围、程序、法律后果等,都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我国回避制度包括公务员法中规定的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公务回避三项。具体来说,地域回避中,应当回避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究竟是哪些部门,并不具体,可进一步明确为“负责组织人事、财务、行政审批等重要权力部门或乡级、县级机关的内设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务。同时,公务回避中,以存在“利害关系”作为公务回避的核心条件,但法律中并未进一步明确究竟何谓“利害关系”,可进一步对可能影响公务执行的各种利害关系作出具体列举,明确“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利害关系,是指除本人利害关系、亲属利害关系外的,与当事人之间是密友、同事、同学等可能影响执行公务的关系,或公务员与所处理的事务存在经济利益关系等。此外,对回避程序,我国公务员法规定了自行回避、申请回避以及不经申请的直接决定回避三种方式。但整个回避程序中仅有回避方式的原则性规定,其他如回避申请的法定期限、当事人提出回避的具体方式等问题,都没有明确规定。裁定是否需要回避的“机关”,公务员法第70条也仅笼统规定为“机关”,究竟具体是指哪些机关,语焉不详。
健全从业限制制度。从业限制是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中的重要内容。鉴于我国特定的历史、现实原因,有关公务员从业限制的规定几乎空白。公务员法仅简略地规定:公务员不得有“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的行为。从建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角度,当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健全我国公务员从业限制制度:一是严格禁止公务员从事经商、办企业行为。公务员经商、办企业行为,不仅导致公务员无法专心从事公务活动,而且,严重扰乱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秩序,极易滋生腐败。二是禁止公务人员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从事与其职务存在利害关系的行为。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完全禁止公务人员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从事一切商业性经营行为显然不现实,但禁止其从事与其职务存在利害关系的特定行为却完全应该。如司法工作人员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就不应当从事律师及其他诉讼业务;城建部门公务人员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则不应当从事工程承揽活动。三是限制公务人员的兼职行为。近年来,公务人员的兼职行为呈愈演愈烈之势。对公务人员的兼职行为,可区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别对待。营利性的兼职行为,极易造成权钱交易,实质上即为一种变相腐败,应绝对禁止。非营利性兼职,如在一些学术机构中的兼职,虽难以直接认定为腐败行为,但客观上仍助推了学术腐败之风,应严格限制。四是离职后行为限制。目前我国对特定种类的公务员,如法官、检察官,有离职后一定期限、一定区域内不得从事律师等特定职业的限制。但对其他公务员,尚不存在一般性的管理制度,从防止利益冲突的角度,有必要对公务人员离职后,不得从事与其原职务行为相关的事务作出一般性规定。
建立投资利益申报、处理制度。国外普遍存在公职人员投资利益申报、处理制度,如美国就存在盲目信托管理制度(即把个人财产转移给可信托的自由经营者,而财产的主人不可知道如何经营其财产,以避免由于财产问题可能引起的利益矛盾)。从借鉴域外经验的角度,建立我国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有必要在适当的时机,作出要求公务人员任职前必须进行投资利益申报的规定。一旦主管部门认为其投资行为可能与其职务存在冲突,则可要求其作出放弃投资、委托管理等相应的处理。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特别要注意理顺党纪国法之间的关系。从域外经验看,加拿大制定了专门的防止利益冲突法,我国香港地区则通过相关法律文件在公务员管理制度中体现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从建构系统、严密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角度,可借鉴域外集中、简明扼要规定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做法,通过统一的国家立法,系统全面地建构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鉴于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是公务员管理的重要方面,同时考虑节约立法资源,建议在适当的时候,可修订公务员法,在公务员法中设立专章系统全面地规定防止公务员利益冲突制度。(《中国监察》杂志2010年第7期)
第三篇:完善制度建设、有效遏制腐败
完善制度建设 有效遏制腐败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的一项伟大工程,科学推进、创新落实是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要求。为了认真贯彻中央《工作规划》和上级有关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扎实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我们就如何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进行了研究分析和理性思考,深刻认识到只有认真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充分保障制度有效性,才能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一、完善制度建设,增强法制意识
(一)建立完善的反腐倡廉制度是当今反腐倡廉的总趋势。“系统反腐”体现在制度建设方面,就是坚持从腐败现象发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原因入手,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使各方面制度紧密配合、综合发挥作用。具体而言,应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制度建设:
1、进一步加强教育制度建设。增强全体职工的法律观念和制度意识,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根本。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职工廉洁从政的素质和公民依法监督的自觉性,使预防腐败工作更有成效。
2、进一步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形成健全完善的监督制度,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化的关键。完善的监督制度,可以保证权力的授予和运行受到必要的监督和制约。
3、进一步加强预防制度建设。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是反腐倡廉 的治本之策,有效预防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和体现。应建立健全预防腐败信息系统,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形成有效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
4、进一步加强惩治制度建设。惩治腐败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条件。应建立健全腐败案件及时揭露、发现、查处机制,建立腐败现象专项治理制度,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其配套制度。
(二)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指导制度制定。制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制度制定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在制定反腐倡廉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1、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形势在发展,实践在深入,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这些都要求我们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制定制度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以制度贯彻制度、以文件贯彻文件的做法,坚持从实际出发,紧跟形势发展,使制定出来的制度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2、善于抓主要矛盾,着眼解决关键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制度来进行规范的事情越来越多。如何使用有限的制度建设资源,直接关系到制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重点,在解决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的相关领域建立制度。
3、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利于执行。建章立制必须符合“于
法周延,于事简便”的要求。有些制度之所以不管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原则性多、可操作性少,难以执行。因此,制度的具体规定要细,具有可操作性。
4、坚持群众标准,注重社会效应。党和国家的制度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也需要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维护。这就要求在制定制度时,坚持群众标准,听取群众意见,体现群众意愿,提高制度的社会认同度。
二、健全监督机制、规范权力运作
(一)、健全党内监督机制。加强党内监督对于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工作的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要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活跃党内民主气氛;定期开展党纪检查,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纪律;健全干部定期述职、述廉制度,增强干部自我约束意识。通过保障广大党员的批评、检举、申诉和控告等权利,努力提高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工作监督的效率和质量。
(二)、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腐败是掌权者对公共权力的滥用,反腐倡廉监督本质上就是对掌权者行权的监控。领导干部是权力运行监控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全程式立体式监督,做到对领导干部的任前、任中和离任监督并重,对领导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监督并重,对领导干部的纠正、诫勉和查处并重,对一般领导干部的监督和对“一把手”的监督并重,进而保证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行权监控到位。建立权力公开运行的具体制度和程序,突出对权力运行重点领域的监控,突出对权力运行源头的监控,健全决
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杜绝重大决策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三)凝聚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合力。有效监督领导干部权力运行、避免权力腐败,就必须发挥好各个监督主体的作用,充分调动各种监督力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向社会各界聘请反腐倡廉工作的信息员、监督员,调动社会力量,强化群众对党政领导干部反腐倡廉工作和纪检监察工作的监督。这些信息员、监督员既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又要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还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人员构成应包括: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的代表。定期听取和收集巡视员、信息员、监督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搞好反腐倡廉和纪检监察工作。健全完善信访举报制度,鼓励广大干部和群众参与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工作进行监督,并善于把干部的正确意见集中起来,让干部群众及时发现和揭露反腐倡廉工作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调动人民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完善新闻媒体监督制度,充分发挥电视、报刊、广播、多媒体等舆论阵地作用,邀请新闻记者现场观摩监督、从而把考察干部的内容范围扩展至“工作圈”以外的“生活圈”和“社交圈”,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真正形成监督合力。
三、提高制度执行力、保障制度有效
(一)严格执行制度。制度是由人来设计的,也要由人来执行和遵守;如果制度不被执行和遵守,再好的制度也形同虚设。因此,在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必须强化制度执行。应切实加强制度对执行的领导,保证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得到切实执行;通过制度宣传教育,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打牢遵纪守法思想基础,把制度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自觉行动;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切实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着力在领导干部中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
(二)坚决维护制度。党员、干部不仅要坚定地执行制度,还要自觉同违反和破坏制度的行为作斗争,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违反制度规定的做法要及时提醒,提出批评,帮助改正;对严重违反制度的行为,要向上级领导和执纪执法部门检举。领导机关和执纪执法部门要担负起管理和执纪执法的职责,积极回应群众的检举,切实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每项制度都要明确监督执行的责任部门,使制度执行的监督责任落到实处。
(三)发挥领导干部作用。在执行和维护制度方面,发挥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作用至关重要。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求下级做到的,上级要首先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领导干部不仅要带头遵守制度,而且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同一切违反制度的现象作斗争。领导干部还要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切实做到行动先于一般干部,标准高于一般干部,要求严于一般干部。只有一级
带一级、一级抓一级,作出榜样,抓出成效,才能形成自觉遵守和维护制度的良好风气。
二〇一一年七月七日
第四篇:国有企业有效预防腐败的几点思考(书研会)
国有企业有效预防腐败的几点思考
市工业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甄淑恒
2009年8月6日
随着中央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方针政策和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腐败问题仍在一些国有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特别是在资产处臵、物品采购、工程建设、产品经销、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等方面甚至相当突出;有效预防腐败仍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任务。因此,国有企业有效预防腐败,强化教育是基础,制度建设是保障,狠抓落实是根本。
一、多措并举,强化教育,筑牢防线
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是基础。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抓好了,德治加强了,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提高了,可以有力地防范和减少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由此可见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教育对反腐倡廉,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腐败行为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人的思想动因,而净化人的思想,必须依靠长期的思想教育。教育与法制等其它手段不同,其强制性不那么刚性,其功能的实现并不一定立竿见影,但它‚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渗透于人们的思想,长期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思想教育有助于形成稳定的价值取 向,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不懈地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使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就能使人们端正自己的从政行为,自觉抵御和防止腐败。同时,教育也能起到警钟长鸣的警示作用。
其次,教育是构筑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的第一道屏障。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这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根本着眼点。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同构筑党纪国法防线一样重要。全面的经常性教育,是促使党员干部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的重要保证。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党所处执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反腐败工作还存在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这就说明在反腐败工作中还存在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得力的问题,其中尤以教育不扎实,没有真正发挥教育作为第一道屏障作用,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因此,注重发挥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特殊功能,将廉政教育贯穿反腐败的全过程,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基础性工程和首要任务。
再次,认真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发挥教育特殊功能的关键。党风廉政教育,既要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 经验,探索新方法,建立新载体,切实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效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腐倡廉教育要切实把科学发展观教育放在首位,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纪检监察工作,不断开创党风廉政建设新局面。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第一要务,自觉把反腐倡廉工作寓于发展之中,把注意力集中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上来,为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服务,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服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把全力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几年来,我公司始终把党风廉政教育放在预防腐败工作的首位,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制定措施。认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并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到冀东监狱等廉政教育基地参观,让服刑人员现身说法,进行警示教育,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以来,按照市委部署,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夯实了党员干部反腐倡廉的政治思想基础。
二、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扶正抑邪
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 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江泽民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好的体制,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制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反之,不好的体制,则会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加强制度建设,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反腐败的重要基石。一个良好的制度机制,是一帖切断腐败现象根源的良药。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腐败现象不断出现,腐败分子也更加狡猾。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反腐倡廉制度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国有企业加强反腐倡廉机制制度建设,首先要确定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现有规章制度为基础、以业务需要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遵循业务流程清晰纵向到底、风险管理明确横向到边的理念,坚持突出重点、明确责任、有效实用的原则。其次,要着眼于解决问题,按照轻重缓急,设计好每一项具体的制度,使各项制度相互衔接、相互照应、不留死角。再次,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现有制度进行认真梳理,过时的要停止执行,有明显缺陷的要修订完善,需要细化的要进一步细化补充。
我公司自组建以来,先后制定完善了重大事项议事决策、资产监管和处臵、‚三重一大‛、招投标、财务管理、人 事管理、职工服务中心管理、企务公开等制度20余项,保证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程序规范,责任明确,公开透明,杜绝了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两项活动‛中,再次修订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夯实了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基础和机制保障。
三、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保证效果
一打纲领抵不上一个行动。决策是重要的执政能力,落实也是重要的执政能力。‚徒法不能自行‛。制度的价值在于落实,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实施机制,也只能是一纸空文。从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实际情况来看,制度不可谓不全,规定不可谓不细,罚则不可谓不狠,有些问题何止三令五申,甚至七令八申,一些腐败现象仍屡查屡犯、前腐后继,关键就在于落实不力,一些制度规定徒有虚名、流于形式。有些制度并不是没有执行,而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或者从严不够,落实的质量不高;或者搞变通,打擦边球,有利的执行,无利的回避。根本原因在于一些部门和单位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要使制度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下大力气改变落实制度不严格的现象,坚持从严执章,着眼于实际效能,确保党内各项制度不但形式上落实,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实效上的落实。要坚决做到‚违法必究‛,凡 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的行为,不管涉及什么人必须追究。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集体和个人凌驾于制度之上。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在处理问题时必须照章办事,一旦违反了规章制度,必然要受到党纪的惩处,绝不能姑息迁就。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就国有企业而言,首先,要明确责任。企业党委行政领导是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既要带头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又要有积极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双重责任意识;要注意发挥企业纪检职能部门第一监督人的作用,切实加强这支队伍建设,积极支持他们深入生产经营第一线,参与重大经济活动,使之在参与中服务,服务中履责;要切实发挥职工群众第一评判人作用。企业的反腐倡廉工作和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情况,应由企业职工群众来评判,形成‚多龙治一水‛、‚多手管一手‛的合力。其次,要建立反腐倡廉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在本企业的案件、重大经济损失以及侵害群众合法利益等问题,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在各项评选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企业有关人员廉洁从业存在的问题,应在一定范围内通报,督促整改落实。再次,要进一步明确‚改制不改‘姓’(社会主义企业)‛,自觉地把各级党委、政府就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规定视同对改制企业领导人员的规定,纳入企业目标管理、目标责任制中,做到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这 样,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就一定能扎实推进并展现新风采,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一定能实现最大化,企业领导人员‚权大‛背后‚胆大‛的行为也一定能遏制或减少。
我公司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各项制度规定的落实工作。一是将任务按领导分工细化,分解到每一位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科室,并明确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二是领导班子及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公司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公司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科室负责人层层签定了党风廉政责任书。三是在年中和年底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以上干部认真开展述职述廉活动,由干部员工对班子成员和中层以上干部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及遵守廉洁自律规定情况,按照‚好、较好、差‛三个等次,当场进行测评,测评结果作为年终奖励的依据。从而,保证了各项制度规定的落实。
第五篇:浅议有效预防腐败的对策措施
浅议有效预防腐败的对策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反腐败斗争逐步深入推进,有效地遏制了贪污、受贿、渎职等以权谋私的腐败犯罪行为,进一步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社会风气好转,保障了和谐安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顺利发展。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贪官的失事率越来越高。浏览媒体网站新闻,每天都能看到数名厅级贪官落马,或被双规,或被羁押,或被审讯,或被判刑,比比皆是,屡见不鲜。这是反腐败的打击惩处力度在增强加大,人们拍手称快,交口称赞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决心和信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任凭你职务再高,只要胆敢违法违纪搞腐败,就难逃党纪国法的严惩。贪官犯法与百姓犯法同罪,任你有天大的本事,也难逃党和政府这个“如来佛”的手心。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腐败也是一样。古人说,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当前,反腐工作任重道远,形势不容乐观。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保持社会长治久安,就要高度重视腐败预防工作,塞源截流,固本强基,坚决控制和减少腐败的发生。少数党政机关官员由廉变贪到最终失事,都有个为时不短的堕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相关部门宣传教育,预防腐败,实施挽救措施,拉一把“失足者”,可能会使部分官员抑制住自己的贪心欲望,由贪转廉。一旦挽救不成,非要做置党纪国法于不顾的贪官,那就会受到反腐败的严厉打击。反腐败以其强大的震慑作用,敲响了警世钟,告诫人们不要误入歧途,以免悔之晚矣!
下面就预防腐败的对策措施谈几点浅见,与有识之士共同商榷,使腐败得到有效遏制。
一、强化监督,构建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
权力失去监督就会导致腐败。要遏制腐败的滋生蔓延,就必须建立完备的监督体系,严格监督,严格追究,挤压腐败的空间,减少腐败的机会。要强化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遏制腐败的重要手段。要以事务决策监督为切入点,增强决策的透明度,扩大决策的民主化;以财务监督为重点,建立和完善财务监督制度,落实财务管理规定,逐步推行详细财务年终报告制和重大款项质询制,防止权力滥用和钱权交易。要强化外部监督。国家的监督部门要切实发挥作用,在权限范围之内,敢于监督,勇于肃贪。要强化财产监督,建立普遍推行领导干部财产统计上报制度,存款和有价证券等财产实名制,同时,对重大资金和项目实行使用跟踪制,审计要实行跨行业审计,在反腐倡廉的建设方面,实现制度创新,同时,要赋予监察和审计更大的权利。
二、严惩重治,预防和遏制腐败
惩治是预防腐败的主要手段。腐败是党执政的最大危险,党的执政基础会因腐败的侵蚀而削弱。惩治腐败要用重典,绝不姑息,绝不手软,从而达到预防和遏制腐败的目的。一是突出惩治重点。要抓住当前腐败的规律和特点,特别是权力寻租的特性,严厉打击贪污贿赂、失职渎职、钱权交易等腐败犯罪。要密切关注市场经济环境下腐败犯罪的新趋向、新问题,露头即打,施以重拳。二是加大惩治力度。腐败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危及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打击要有力度,要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使人们看到我们党反腐的决心和能力,进而彻底消除一些人存在的侥幸心理,使其不敢越雷池一步,产生不敢也不能腐败的心理。三是要注重利用腐败典型的宣传,特别是本区域反面典型的报道,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通过腐败典型的现身说法、内心忏悔,教育和警醒广大党员干部,使他们能常思念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要以身试法,步其后尘。
三、尊重民意,巩固预防腐败的群众基础
民意最能反映领导干部的真实情况,依靠群众、尊重民意是发现和遏制腐败的有效手段。上级组织或领导要真正转变工作作风,放下架子,经常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倾听民声。要不断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使民意能畅通无阻地得到完全表达,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从而使党员干部置身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有效地预防腐败的发生。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领导干部评廉信息专库,接受群众举报,倾听群众评判。在实践中,不断加强监督部门信息的沟通和交换,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举报信息年统计制度,以统计结果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政绩政声的参考依据。实践表明,群众评廉是预防腐败的有效措施,但要进一步完善评廉制度,在参评人员构成、评廉方式方法等环节上有所创新,进一步规范评廉行为,杜绝走过场的通病,促进评廉公正,以此预防和遏制腐败。
四、加强教育,筑牢预防腐败的思想防线
思想教育是做好工作的先导。实践证明,任何腐败都始于思想腐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泛滥,我们的党员干部面对的诱惑很多,承受的压力很大,要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头脑清醒,意志坚定,不丧失党性原则,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接受教育,加强自身修养。一是加强政治教育。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二是加强道德教育。要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三是加强模范教育。要积极向郑培民、焦裕禄等党的先进模范学习,以其先进事迹激励自己,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刻牢记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树立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功名利禄只是过眼云烟,霓虹美酒只是一种陶醉的理念和思想,能做到灯红酒绿不迷眼,不义之财不伸手。同时,建议领导者不仅要经常掂量自己的权力和道德形象,善于自警、自省、自励,挡住钱财、美色、物欲、私欲等种种诱惑养浩然之正气,树良好官德,使他们能清清白白为官,勤勤恳恳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竭诚尽智,无私奉献。这样他们才能“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上眼需、常怀公仆心、常立为民志”,愿领导们能向范仲淹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有这样,我们国家将会不断欣欣向荣持续发展,快速走向富裕文明的小康社会。
五、严格选人用人机制,让德才兼备的人走上领导岗位
古人云,“无才无德是庸人,有德无才是好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德才兼备是贤人”、“做人可以一生不仕,为官不可一日无德”、“为政以德则治,不一德则乱,以德则治,壁如北辰,居其所众星拱之”。可见古人对做官重德看的是多么重要,真可谓:“古之人不欺余以
”。所以,必须在选人用人上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任用条例》,使具有德才兼备的贤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人民信得过)真正走上领导岗位,同时,愿伯乐能大大增强识别千里马能力和水平。
总之,预防腐败是我们党当前的十分艰巨的任务,必须在制度上下功夫,在教育上上水平,惩治上见成效,用人上出千里马,使反腐败工作不断得到深入发展,达到"管清民自安"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永葆青春和活力,带领全国人民从繁荣走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