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之思考(共5篇)

时间:2019-05-12 21:0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之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之思考》。

第一篇: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之思考

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之思考

王武源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就业办)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凸显并将长期存在。大学生自主创业不失为扩大就业的一条出路。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回乡创业适势可行。农业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创业教育,加强引导,促进大学生创业。

关键词: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创业教育

一、大学生创业背景

首先,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大学生自主创业。1999年国家做出扩招决策后,大学生的数量迅速增加: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115多万人,2002年123万人,2003年175万人,2004年232万人,2005年250多万人。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成为了新的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20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11万,就业压力也较去年进一步增加。“就业难?创业去!”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推向自主创业之路。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在积极拓宽就业道路的同时,有关部门不断推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利好政策。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正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大学生自主创业不失为扩大就业的一条有效出路,既能减轻就业压力,并带动他人就业,还能促进经济的繁荣和保持经济活力。

其次,国家政策的支持有效地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从去年起,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各部委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指导大学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政策,都给了大学生创业以极大的激励。

第三,崇尚自由、彰显个性的现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促发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自己当老板,既能不受制于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又可通过创业获取财富来证明自己能力,还可以更长久的解决就业的问题。这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获取财富的单一心理,而且还认识和溶入了更多的作为社会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农业高职毕业生创业的可行性

大学生创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成功率不高,国际通常的成功率为20%,国内仅10%。农业高职大学生群体成份特殊、从事的行业特点明显等,因而农业高职学生的创业活动值得更多的关注。

(一)农业高职生回乡创业大有作为

1、伴随改革开放30年,国家积累了较强财力,近年来开始支援、补贴农业,出台了相当多的支农、惠农政策,为大学生从事农业创业项目开发奠定了政策保障。

2、我国农业经济正处在新一轮发展高潮,新农村建设、土地合理流转等需要大量高素质管理者和劳动者,给大学生回乡创业创造了机会保障。

3、农业高职大学生有专业知识、懂技术、熟悉农业生产项目和经营管理,为回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提供了技术保障。

与传统农民创业较之,回乡创业大学生有显著特点:“新”---大学生的思维观念、经营理念前卫,能运用全新的经营模式,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创办农业经济实体规模化:或大型种植,或大型养殖,或大型加工;或做农场主,或做农业类相关老板。经调查,农业高职大学生表示,回乡创业,他们信心足、热情高、信息广和有知识、懂技术、熟悉农业生产项目经营管理等优势,一定能干出一片新天地,成为有知识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成为农村的新型企业家。

4、农业创业项目的启动资金不会很高,容易筹集;创业风险相对较小,市场风险不大,创业成功率较高。从媒体报道的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案例来看,不少集中在农业类专业毕业生,比如女大学生养猪明星燕君芳、千亩葡萄园主大学生肖华、还有我省玉山18名大学生创办的千亩高山蔬菜基地等等。

(二)农业高职生回乡创业存在的主要障碍

1、传统思想观念。与其他类别大学生比较,农业高职大学生具有如下特征: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家乡经济条件较差,家庭经济收入较低,家庭社会背景较软,上大学的主要目的甚至最终目的是跳出农门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正因如此,多数农业高职大学生生基本上选择大中城市尤为沿海大中城市就业,并且千方百计谋求非“农”字职业,真正回家乡从事“农”字职业、创业者极少。即便偶有个别大学生回

乡就业、创业,也难承受乡邻的不解议论和怀疑眼光的考验。

解决回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传统思想观念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政府、公共服务部门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向农民宣传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的必要性、重要性,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宣传回乡就业、创业大学生的先进典型,为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的积极的人文舆论环境。让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光荣的意识深深扎根于每个农民心田,让欢迎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成为农村的一种新时尚,最大限度地消除回乡就业、创业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包容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的人文环境形成之日,就是众多大学生自主自觉回乡就业、创业之时。

2、创业资金不足。无论是搞种植,还是搞养殖,或是搞农产品开发加工,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撑。解决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现有农村金融体制。有五种方法可以尝试,一是盘活、整合乡村存量公有资产,作为标的,向银行抵押融资,以此建立乡村农业创业基金。二是允许乡村以集体所有制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水域、矿山等)为标的,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融资,以此建立乡村农业创业基金。三是允许农民以自己承包的自然资源、合法的宅基地和房屋等不动产为标的,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四是乡村政府出面,发动农民以入股形式建立发展农业的社会化合作互助基金。五是乡村政府出面,通过募捐的方法建立农业创业基金。

3、创业平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推广和实行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生产经营体制。农民通过承包集体自然资源,自主生产自主经营,以合同形式与村委会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经济关系。眼下,各村的自然资源均已被承包到各家各户,且承包期30年、50年不同。于是,希冀回乡创办规模化农业经济实体的大学生,面临一个棘手的现实问题:怎样获取创业平台——规模化的土地或规模化的森林或规模化的水域等。解决农业高职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平台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现有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具体做法如,政府在统筹兼顾的原则下,采用多种方法对已承包出去的各种自然资源进行合法的流转、集中。或在本村内进行流转、集中,或在全乡范围内进行流转、集中,或跨乡镇(县区)进行流转、集中。

三、农业高职院校自主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受环境影响很大,但归根结底,还是由大学生创业综合能力决定的。创业能力的形成,不是与生俱来的,靠的是教育和培养。国外的创业教育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在20世纪60~70年代间,国外的院校就开始在教学中大量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外的商学院更是普遍重视给创业者提供这方面的系列课程,创业学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中已经成为成熟的学科。国内的创业教育始于当20世纪90年代末,受到世界上高技术领域的创业热潮的影响,创业教育逐步得到社会重视。

施行创业教育应注重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是指创业教育的地位。创业教育使大学生树立自主创业意识,改变传统教育培养机制,完善创业教育组织建设,搭建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训练平台,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创业环境。中观层面,指高校如何进行创业教育。学校不同,学科特色不一,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方向也就不一样。例如农业高职院校着重突出农科特色,以“三农”问题为切入点加强与实施创业教育。微观层面,主要指大学生个体应加强培养自主创业所需能力,为走向社会开展创业做准备。

(一)立足市场经济,转变教育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既需要大规模的高层次人才从事各级各类、各行各业的生产、管理、服务活动,也需要相当数量的高素质人才进行创业活动,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大学生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突出,更是需要大力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化解日益明显的社会矛盾。这些现象都为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机会。

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我国的高职教育还停留在由“应试教育”向“就业教育”转型阶段,创业教育则处于萌芽阶段,明显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为满足大学生创业的需求,创业教育在此环境下应运而生并推动发展。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形式,是以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的教育。

(二)培养师资力量,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关键。农业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下列人员担任创业教师:有丰富专业技能的专业教师;有丰富实践经验且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具有创业经历的毕业生和校友;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专业人员等。

除了优秀的师资队伍外,农业高职院校还应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即突破课堂教学形式,以课堂外的实践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主要传授书本知识、显性知识,而自主创业能力更强调“隐性知识”,即隐藏在大脑里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包括信念、价值观、判断力、激情、责任心等。隐性知识支配实践行为,对实践结果起决定作用。隐性知识需要通过实践获得,因此,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需要创新现行的教学模式,让大学生学会创业学习,。

(三)联系学生实际,传授过硬本领

自主创业所需能力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知识技能(专业知识、企业运作知识)和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二是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因此,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应突出以下四个方面:

1.宽基础强技能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越来越表现为高新技术的创新。高新技术具有综合、交叉的特点。在此情况下,大学生自主创业者就必须有深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合理的职业技能训练,是立业、自主创业的前提和基础。

2.决策判断

一个创业者首先要成为一个决策者。决策能力是创业者根据主客观条件,因地制宜,正确确定创业的发展方向、目标、战略以及选择实施方案的能力。决策能力体现了大学生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组织领导

组织领导能力是基于领导行为或领导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在解决群体组织问题时,在群体中发挥组织作用,表现出稳定的状态。在学校担任学生干部,参与社团活动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

4.社会交往

交往能力是在交往过程中顺利完成交往任务并运用交往技能达到某种工作目的的心理特征,包括沟通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亲和力、协调力等。这些都是自主创业者必须学会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自主创业者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进行自主创业活动,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与各行各业的人员沟通交流,树立合作共赢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创建服务平台,激励创业实践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农业高职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必然趋势,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势在必行。农业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措施、借用各种平台,强化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

1.举办创业计划大赛

举办大学生自主创业竞赛活动主要是为了推动学院自主创业氛围的形成,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筹划和思考的能力。

2.成立大学生创业社团

社团活动可以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提供初级平台,学校应给予政策、经费支持,并安排专业指导教师帮助创业社团发展。

3、建立创业示范园

规划一定面积,配备一定设施,建立农业创业示范园,供大学生进行创业学习和练兵,并配备专业老师指导。通过实地练兵,使学生了解创业过程,学习生产技术、掌握市场变化。

4.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让大学生有提高自主创业能力的实际环境。安排学生到合作单位进行教学实训和实习,能有效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结束语: 大学生的创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延伸和补充。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中提倡“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即是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一种社会共识。农业类高职院校在毕业生创业中占有优势和先机,可以为大学生创业作出表率和示范。

第二篇:高职院校班级建设思考

高职院校班级建设思考

新生来自全国大部分省份城市,成长环境差异明显,生活习惯不尽相同。按照成绩、地域等因素分班以后,如果不能很好的在自然班中搞好班级建设,尽快的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一方面会直接影响新生融入大学生活,不利于学生的成材成长;另一方面,班级建设不到位影响到学生工作远期目标的实现,弱化人本教育的深入开展。如何加强一年级的班级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一、抓好班风学风建设,增进班级凝聚力,实现新生班级的实质性融合

针对新生在报到后由于环境、生活的改变出现的人际关系的不适应,无法很好实现班级同学间交流这一状况,就需要充分利用好仲秋节这一传统节日,组织班级同学过好第一个团圆节,为同学间的交流开辟渠道。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通过抽签等方法建立班级内部的互动联谊宿舍,为同学间的交往创造条件。开课后,在班级内部建立“一帮一”学习对子,结伴学习,互相促进,以学习促交流,实现学风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

重视传统文体活动的开展,加强班级之间的交流,增进一年级的班级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一年级学生入校后具有好奇心和参与意识,但也很容易出现失落、孤独的心理状态,无法融入宿舍、班级生活。通过组织拔河比赛,班级间的球类对抗赛等传统性的文体活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虽然形式上常规,但是这些活动可以将新生组织在一起,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很好的起到舒缓压力,排解抑郁的作用。有特长的同学可以充分的发挥特长优势,其他同学可以通过组成“亲友团”等形式融入活动其中,极大的加快了班级同学间的交流,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使新生在一种紧张但愉快向上的氛围内适应大学生活,逐步形成积极活泼的班级文化氛围,为各班的班级建设奠定基础。

二、以制度促发展,进一步完善班级建设中的制度性选择,为学生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

科学合理的制度是班级建设中决定性因素。班级制度性建设是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为其搭建大学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平台保证。在关系班级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以制度的形式规范化,在学生干部的选拔上放弃传统的先期指定的方式。采用班级评议,高年级学生干部意见,辅导员考察相结合的“三三制”评选方式,以人为本,更加尊重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精神,为今后班级工作建立模版,进一步规范计票、监督、存档等环节,注重过程中的工作方法,构建保持班级公平公正谐和稳定的长效机制。通过班级工作规范化建设,使班级工作规范化框架基本形成,凡大事、会议有明确的操作方法和规范的记录,班级同学也日益适应这种阳光透明的制度选择,在生活补贴和学费减免评议过程中,各班程序到位,操作规范,顺利的完成了班级的评议工作,同时也为今后的班级推优和类似的工作建立了良性的工作模式,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感意识。

三、建立新生班级工作助理制度,设立新生班级的“学生导师”

班级工作助理是为进一步强化新生学生工作,探索大学一年级班级建设新思路的又一制度性尝试,是在人本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健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法的新探索。通过从二三年级中选拔优秀学生(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充实到新生班级中去,每个新生班级各配备男女两名同学担当班级工作助理。在半年的时间里,他们协助辅导员老师开展班级建设,充分的发挥高年级学生在大学里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经验优势,帮助新生尽快的熟悉适应大学生活。在新生报到之初,班级工作助理通过见面会、下宿舍等方式建立起新生和他们联系,形成畅通的沟通渠道。在军训期间主要完成对班级情况的掌握,充分发挥学生熟悉学生的身份优势,迅速的了解班级的情况,特别是对贫困生的普查和发掘有潜力的优秀学生这样的工作,为助困体系的建立和学生干部的选拔做好铺垫。在班委产生以后,为以班级为单位的工作的开展和新生各班班级文化 的建设提供指导和帮助。在平时助理们以学生的身份多与新生交流,及时向辅导员反馈情况,为新生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提供指导。一方面助理们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到了班级工作,视野更加广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在作助理时得到的锻炼更为他们自身的班级工作积累了新的经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日益成长为学生工作的骨干,已有多名助理成为各自班级的主要学生干部。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他们

成为老师工作的好帮手,成为新同学的贴心人和知心人,不断推动着新生班级建设的不断深入和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四、实行开放式的学生干部选拔模式,建立班级工作团队

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做好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新生学生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工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新生班级建设的层次和方向,因此选拔优秀学生充实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是新生班级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使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同样也为了能最大范围的选拔优秀的学生,在新生入校之际,新生班级不采用指定临时负责人这样传统性的办法开展工作,而是采用了个人申请,分别考察的办法,确定一个大名单,组成几个团队,用无领导分组的办法组建临时班级管理集体,通过他们共同工作,由其自身的表现来自然完成其在班级中的定位。这样对学生干部的选拔由一个点到整个班级的一个面方向转变,在为更多的学生创造锻炼自己机会的同时,把选拔个别变为组建团队,走学生干部培养的群众路线,拓宽了学生自我教育发展的空间。实践证明,这种办法虽然在工作初期增加了工作量,但这种选拔方式为更多的学生创造了锻炼自己的机会,使一大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迅速成长为班级学生工作的骨干,为一年级的学生工作积蓄了力量,储备了人才,创造了条件。

五、组建班务参与会,充分调动一年级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精神

大一新生进入大学校园这个崭新的环境之后,面对新的生活,具有很高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但同时也容易出现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在生活学习方面遇到挫折造成失落心理,特别是在班委、学生会、社团产生之后,许多学生没有了参与大学生活的渠道,开始进入“宿舍—教室—食堂—网吧”四点一线的生活轨道,对班级事务不热心,开始进入一个“无所事事”的怪圈,不热心集体,责任意识淡化,团队精神淡薄。为探索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充分的调动大一新生的参与性,使更多的学生融入自己的班级,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锻炼自身综合素质的新平台,在新生班级建设中引入班务参与会机制。班务参与会即在每个班内(60人左右)由每个宿舍推举一名非班委非舍长的同学,辅导员和班委推举三名同学,共计15名同学共同组成班务参与会。再由参与会、班委、舍长、辅导员共同推举参与会中的五名同学作为常委来组织参与会的工作。参与会作为班内部的“民间组织”身份出现,全部由非班委非舍长同学担任,最大限度的反映班级同学的意见和协助班级建设,成员定期轮换以保持参与会的活力和更好的反映同学意志,使更多的同学获得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这样以来,又从一个方面调动了班里很多同学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加快班级内部的交流和融合。通过班务参与会定期组织会议,征求同学意见,及时掌握个别同学的情况,定期选派参与会同学参与班委会反映同学意见;同时不定期的向班委辅导员反馈情况,提出建议和意见,及时解决同学反应突出的问题。由于班务参与会是由班级普通同学组成的,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可以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这种模式极调动了普通同学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为班级建设增添了活力,受到广大新生的欢迎。班级参与会与班委会、舍长联席会构成了班级建设的组织框架,成为班级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之一

六、鼓励新生在班级建设中的创新精神,开展特色班级文化建设

在刚刚组建的一年级班级中由于学生成长背景不同,以及各地文化上的差异等因素使班级内部思想呈现多元特征,加之新生对于大学生活的陌生,往往造成班级内部缺乏集体认同感和共同的班级意识。注重班级建设中的文化建设,对促进班级意识形成具有实际的意义,而学生自身在班级建设中的创新思维,是特色

班级文化形成的不竭动力。同时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发展意识,把人本思想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以管理类某新生班级为例,这个班级贫困生远远超过一般比例,在入学初期就呈现出学生自我封闭意识突出,许多学生不乐意交流,对班级活动被动参与,班级氛围沉闷。针对这种状况,该班级在班级建设中提出了“打开心扉,相亲相爱,自立自强”的班级文化建设主题,在班级工作中突出“真情”,以真情感动人,以真情凝聚人,在生活总关心到每一个同学,组织同学搭伙吃饭,为班级同学募集过冬衣物,特别是在临近期末,贷款等没有到位,不少同学出现生活费紧张,这个班级同学在班委的组织下建立“班级爱心银行”在期末等同学们易遇到生活困难的时期,手头比较充裕的同学自发拿出一部分生活费作为基金存入“爱心银行”,银行行长及会计由生活委员和卫生委员担任。有需求的同学可按需提取,以解燃眉之急。“班级爱心银行”的设立,帮助许多同学解决了临时性困难,使班里充满了家的温暖和温馨,很好的促进了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的形成。

第三篇:加强高职院校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高职院校建设的几点思考

——以武威职业学院为例

马 静

(武威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甘肃 武威 733000)

摘要:分析了影响高职院校建设的内部成因,以一线教师的视角提出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所能采取的对策,即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设 内因 思考 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家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发生急剧变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占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要创办自己的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增强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力是高职院校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影响高职院校建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探究其内部成因和改革对策,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影响高职院校建设的内因

(一)对高职教育的认识程度不高。国家对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已经比较明确了,对高职教育基本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特征有明确的规定,但学校管理者和一些教师对高职教育的认识程度不高,对于什么是高职教育、为什么要发展高职教育、怎么样发展高职教育这三个问题还有些模糊。主要表现在:面对部门而不是面对市场办学;

多少、结构和比例如何?由于教师责任心有所下降,不能很好地分析地方经济发展特点,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不多,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以及劳动就业不能有效地衔接,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针对性和迫切性不够强。职业教育不能有效地带动经济增长,导致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危机。

(四)生源质量有所下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职业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导致高职院校的生源不断减少。但社会上高学历倾向,一些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不得不上高职院校,而高职院校往往不充分考虑学生的愿望、能力,使相当部分学生对学校生活不适应,对学习不感兴趣,职业教育越来越像“文凭教育”,没有突出对技能的培训特色,导致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分散,办学效益不理想。同时,近年来社会的飞速变化,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正朝着学校有关人员所预想不到的多样化方向发展。学生普遍在物质生活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由于家庭和社会教育能力下降,部分学生日常生活习惯不好、基本规范意识低下,劳动观念和职业意识淡薄,毕业后就业得不到保障,影响和制约了高职院校的建设。

二、以教师视角探究加强高职院校建设的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思想是先导”,这是教育改革当中被普遍接受的一个观点。而且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凡碰到阻力时,背后隐藏的常常也就是思想观念问题。因此,思想观念转变问题既是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制约高职院校向前发展的主要因素。“面

又能使每个学生确实具备针对社会变化能够独立思考判断,并自觉采取行动的必要素质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强烈的着眼于未来生活的目的意识和独立自主的生存能力。

(三)增加自身素质。高职高专院校能否办出自己的特色学校,关键就在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对于高等大学不存在这个问题,但对于我们高职院校来说,却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教育部明确提出, 到2010 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必须达到60%, 高等职业学院专业课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要达到80%。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强调自学。我们高职院校是一些技校、职业高中和中专学校合并成立的,大部分教师都是本科文凭,还有部分教师是自考本科毕业的,所以不管采取什么方法,教师都要有自学的习惯,要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其次要与具体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专业课教师要不但能承担专业课教学,还要能教一些与专业有关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更要承担新开的一些课程,达到“一人多课”的目标,进一步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再次要与具体的科研工作结合起来,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则首先要熟悉和掌握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从辅导、指导实验和实习等等做起,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

(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加强高职院校建设的必然要求。高职教育的特色是形成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模式。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福斯特就指出:受训

可以发挥教师的专长又可以增长他们的知识与才干,而且有利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激发。

三、结束语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力量,它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协调和合理分工,以及人才的培养,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因此,武威职业学院必须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经济大潮下抓住机遇,加快学院的建设力度,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发挥优势,形成特色,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茂林.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王伟廉.中国大学教学运行机制研究[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张维君.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新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2).[4]高等教学研究(第七辑)[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5]崔奇.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J].机械职业教育,2007(2).-

第四篇:加强高职院校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加强高职院校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摘要] 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对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或高中教育,其有“职业”性,高中教育是以升学率为目标的教育,而职业教育是以技能教育为目标的教育,其本质就是就业教育,所以加强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尤为重要。笔者从全国就业形势及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从就业指导的情况调查、目标要求、基本原则来阐述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创业指导 形势分析 目标原则

高职院校全面、深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不仅影响着某个学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并且影响着和谐稳定稳定的社会的构建。职业院校必须为学生的出路着想,才有可能办出高职院校的特色,才能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如果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不能充分就业,形成出不去招不进的恶性循环,学校的发展也必将陷入困境。高职院校学生是中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毕业学生只有顺利就业,投入沸腾的职业生活,才能造福于人类和社会,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当前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引导学生以职业定位为最终目标,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成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加强就业创业形势教育,增强就业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2008年,在国内自然灾害频发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就业形势面临极大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扩大内需,保持了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的较快增长,经济增长速度平稳回落,通货膨胀趋势逐步减弱,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上保持平稳。2009年,随着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均进入减速通道,我国就业形势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从2009

年开始,劳动力的供给侧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压力减小。但是,劳动力需求的形势却越来越严峻。第一产业土地容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越来越弱;党政事业单位已经很膨胀,需要改革精简压缩;国有和集体企业还有往外减出劳动力的压力,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几乎为零;外资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所用劳动力相对减少;国内第二产业因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吸收劳动力的能力也在下降。劳动力就业的改善在于供给与需求两侧都发生变化。当然,从2009年开始,劳动力的供给侧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压力减小。但是,劳动力需求侧的形势却越来越严峻。第一产业土地容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越来越弱;党政事业单位已经很膨胀,需要改革精简压缩;国有和集体企业还有往外减出劳动力的压力,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几乎为零;外资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所用劳动力相对减少;国内第二产业因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吸收劳动力的能力也在下降。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

所以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我们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及毕业学生应该增加紧迫感和危机感。正确地认识当前的就业与创业形势。

二:面对机遇和挑战,增强自信,树立信心。

面对机遇和挑战,增强自信,树立信心这是学生就业与创业成功的前提;因为,只有坚信自己能够成功的人才会成功;讲就业与创业形势要注意五点,一是要从正面讲,二是要坚持二分法,三是要讲清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受欢迎的,关键是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四是创业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既要有信心,更要经过艰苦的奋斗,五是可以请专家、学者或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做就业创业的形势报告。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优势还是十分明显:根据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近几年就业率都在90%以上;优势在于:定位比较低,用人成本低,期望值低,肯吃苦,安心在生产、管理第一线,满足了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即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的技术工人的要求。所以,职业院校毕业生普遍的受到欢迎。毕业生就业率比较好的高职院校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学校和专业定位准确、实在,不盲目攀高;二是把以就业为导向切实落实到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在不同程度上都体现出“定单培养”的特点;三是与社

会用人单位有着十分密切、有效的合作关系,对社会需求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四是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做得比较好。

三:就业创业指导情况的调查

学生对职业及就业指导认知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

1、职业知识获得途径比较单一

2.、学生对职业选择比较盲目、被动,对社会分工及各类职业的功能不明确。学生对职业去向知之甚少。从调查看,学生当初选择本专业是出于下列原因 : 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感到不太乐观,学生对所学专业喜欢程度不高,学生认为影响就业的三个主要因素为学历、专业和自身的择业观,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期望,还是追求工作稳定和好的工作环境,怕吃苦和怕风险的思想体现比较明显。

3、调查显示,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缺乏对职业的了解,缺乏对社会的了解,缺乏满足岗位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缺乏就业信息,缺乏自信和勇气,不敢面对现实,自身定位不正确、期望值太高,创业意识不强,缺乏风险意识等。因此,职业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

4、高职院校进行就业创业指导的情况:必须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在职业学校已经形成了共识 ;大多数学校将就业创业指导课排入了课表 ;发展不平衡,有些学校不是所有年级、所有班级都开设,只是部分年级、部分班级开设 ;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课教师一般为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管理工作者和负责学生就业的教师和管理者。高职院校把开设职业指导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的主渠道;学生希望学校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并且认为学校的就业创业指导有用;大多数学生是从学校了解和掌握就业信息的;“教会创业”成为学生希望就业创业指导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对就业创业指导的内容要求具体明确,时代性、政策性、可操作性强;学生希望学校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形式多样,并且要求比较实用,看得见,能够解决问题;学生希望通过就业创业指导能够达到找工作时比较顺利、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最终找到一份工作;学生对就业的认识发生了转变,有相当多的学生把谋生、自谋职业,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作为毕业后的一种选择,在思想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备。学生对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期望。

5、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希望学校为学生就业多开展一些他们比较易

于接受的、直观的、操作性强的模拟指导活动; 学生认为:首先,学校应该通过就业创业指导增强学生就业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耐挫折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多教授一些实用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教一些创业知识,让学生弄清就业与创业的辩证关系,提供一些创业社会实践机会,增强竞争力;其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第三,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就业条件,让学生明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第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实力与机遇;第五,教会学生就业技巧,特别是教会学生如何应聘,教授一些关于参加面谈面试方面的知识,以及面谈面试应当注意的事项,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处理各种繁琐的就业手续的能力;第六,多宣传、提供一些就业信息;第七,请用人单位进校,让学生直接与用人单位见面洽谈;举办就业讲座、模拟人才市场,让学生多实践;最好能帮助毕业生联系单位,毕业时为学生介绍单位。

6、调查发现,目前学生对就业创业指导的不满之处在于“缺乏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交流与沟通”,“缺乏实际操作”训练。

四、就业创业指导的目标要求

总体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职业、就业、创业的有关知识;正确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的职业认知、职业能力、职业兴趣和个性特长;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必要的就业、创业技巧;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择业与创业观念; 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克服在选择升学和就业方向时存在的盲目性,自觉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顺利地升学、就业或自主地创业;逐步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适应社会,走向成功,不断发展。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铁基认为: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四种东西,即怎样读书,怎样做事,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做人;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我认为,就业指导就是对学生进行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的一个很好的训练和考核。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了解职业,热爱专业;了解社会,学会做人 ;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的涵义、特点、产生、演变以及职业的分类、职业群和发展趋势,培养职业意识;了解产业、行业、专业的历史沿革、现状、发展前景以及本专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专业、熟悉专业,树立热爱专业的思想,培养敬业意识,懂

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了解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社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明确合格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增强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做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

第二阶段:认识自己,学会学习;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身心特点、学识能力与升学、与未来职业需要之间的差距,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发展个性,完善自己,有意识地根据未来工作的需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实力。

第三阶段:规划未来,正确选择;勇于创新,艰苦创业; 了解就业形势,更新就业观念,能够搜集和整理职业信息,做好就业创业的思想、学识、技能、心理、材料等方面的准备;掌握自我推荐、面谈面试、求职成功等技巧以及择业决策和就业创业必备的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培养创业品质、创新意识、创业能力,掌握创业的法律和有关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适应社会,服务人民,大胆开拓,勇于进取,走向成功,不断发展;通过就业创业指导使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做到:升学有门,就业有路,创业有道,谋个性发展,为社会服务。

五.就业创业指导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

就业创业指导的内容必须反映客观规律,符合学生实际;要按照就业创业指导的总体目标和年段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业创业指导涉及到人才学、市场学、公共关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具有综合性特征;就业创业指导要与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有机结合,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 ;就业创业指导的方法、途径、手段必须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就业创业指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指导性原则 :

就业创业指导应体现重在指导,突出应用的原则,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职业,培养职业兴趣;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增

强职业能力和就业信心;指导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和就业创业能力,全面提高职业素质。

主体性原则:

教师的主体性体现在能力性、选择性、创新性,体现在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的主动性;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激发他们的思维、兴趣、动机和求知欲望,调动他们参与就业创业指导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掘他们的潜能,谋求他们的个性发展。

开放性原则:

就业创业指导的目标、任务、内容决定了它的开放性 ;就业创业指导的方式、途径必须打破单一的从书本到书本,从课堂到课堂,从理论到理论的封闭式状态;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参加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实践;可以请优秀毕业生、专家、联办单位、劳模及有杰出贡献的人才来校作报告,与学生座谈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职业,了解职业,获取信息,认清形势,把握时代要求,进一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

实效性原则 :

就业创业指导的目标要适当,要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适应形势对人才的要求,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需要,尊重学生的意愿,避免“高”“难”“空” 现象; 就业创业指导的内容要既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又贴近学生的实际;就业创业指导的方法、途径要切实可行,要克服形式主义的弊端,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做到有的放矢;就业创业指导要做到目的与行为统一,内容与形式统一,思想与实际统一,采用各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搞好每一项教育和活动,完成每一个阶段的任务。

人本性原则:

就业创业指导的目标、任务、内容、活动、方法、手段、途径等均须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来拟定和安排,按照学生在就业创业指导方面的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别差异,进行确有成效的指导,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职业适应性得到加强。

六、就业创业指导的主要内容

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的指导;认识自我与正确定位的指导;创业意识与创业品质培养的指导;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指导;就业创业信息收集与利用的指导;就业准备与职业道德的指导;择业技巧与职业选择的指导;职业适应与职业发展的指导。

要加强学生职业心理的指导,因为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主要取决于他的情商而不是智商。情商主要指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康的心理品质,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能够正视社会,敢于竞争,不怕挫折,勇于进取,自信乐观。这样的学生就一定会成功。

从现代职业教育的观念出发,要改变就业就是从业,就是找一份稳定工作的传统思想,要使学生有勇于创业的理想。因为前者是被动就业,后者是主动就业。这里的“创业”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创办各类企业或实体,是指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主动开创一番事业。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构建,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需要全体教师、家长、有关部门和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完成。

参考文献:

1、熊剑锋,2009年中国经济如何保持稳定增长,2009.第一财经日报

2、王兆明,武正林.大学生职业指导[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3、余惠琼 任运康 伍安春,加强职业规划指导 重视职业心理辅导,2007

第五篇:创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发展论文

创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发展论文:

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

[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举措,创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受到关注。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创业形势要求不相适应,有必要明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定位及思路,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和整个社会创业教育的推进。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定位 思路

[作者简介]王琳娜(1957-),女,广西南宁人,桂林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决策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黄昭彦(1973-),女,广西南宁人,桂林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 南宁 530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立项课题“高职学生全程性就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桂教科学

[2006]4号)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9-0091-02

当前,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举措,无论是对克服眼下困难,促进大学生就业,还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促使更多高新科技企业异军突起,都有特殊的意义,也是我国一段时间内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导向性思路。

然而,目前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比较滞后,或者用

一、两次创业讲座代替创业教育,或者就业指导课附带一些创业教育内容,而且基本上限于观念引导、理论说教,缺少创业实践指导和训练,没有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和满足个体需要的创业培训,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和自主创业指导帮助不大。创业教育这种内容单

一、投入不足、效果甚微、推进缓慢的现状,使得学生对创业的普遍感觉是既认同又迷茫,不知从何下手,实际创业的比例很低,创业成功的比例更低。本文就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滞后的原因、开展创业教育的定位和思路展开探讨。

一、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定位上的误区

(一)视创业教育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

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毕业生自谋职业,即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使学生毕业后能马上创业,以缓解高校就业压力。但创业并不是凭几句口号和一腔热情就能实现,从目前高校能为学生提供的极为有限的投入和实践机会来看,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因而毕业即创业的大学生寥寥无几。大学生通常是在进入社会后,有了三、五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市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资源,才有创业行为。因此,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有点脱离现实,不过是应对学生求职困难的“无奈之举”。

(二)将创业限定于创办高新科技企业

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在高新科技领域进行机会型创业。但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主要根据工作过程来构建课程体系,强调动手能力,对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要求不高,运用高新科技进行创业的学生只是凤毛麟角。因此,有人认为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意义不大。

(三)把创业看成是少数个体的行为

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不同于其他知识的传授,创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过程中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而且经验往往比知识更重要,最终只有少数创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创业,大部分学生不会涉足,难以形成普遍效应,因此创业教育可有可无。

由于上述原因,一些高职院校不重视创业教育,甚至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这种现状与社会的创业形势极不适应。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定位

大学生创业包含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从广义去理解就是自谋职业,既可以是利用专利、技术在高科技领域创业,也可以是生存型创业。无论哪一种创业对促进大学生就业都有积极的作用,都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型就业在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美国,全社会尤其是高校创业教育有广泛而深入的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潜能,各种类型的创业活动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认同,创业型就业被认为是美国经济繁荣的主要动力之

一。因此,“把创业问题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应该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就业的根本出路不是为失业者找到新的岗位,而是需要唤起社会的创业精神,有创业者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经济发展空间”。通过创业教育,可以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去创业并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然而,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解决眼前的就业问题,更本质的意义在于它是以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美国考夫曼基金会创业领导中心认为,创业教育是向个体提供把握别人没有注意到的机会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在别人犹豫不定的问题上具有洞察力和自信心的过程。它包括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健全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其精髓在于创造,创造新的产品、岗位、服务,创建新企业。可见,创业是创新的动力,创业教育要培养的是既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又有一定的创业能力,能够把创新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具有开拓性的劳动者。它要通过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给学生创业的“硬知识”,为学生设定“创业遗传代码”或激活“创业基因”,使学生在自身的职业生涯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帮助其在必要的时候具有个体化就业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充满不确定性,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即使在就业岗位上,同样需要创新素质。教育如果不能给他们过硬的生存本领,不仅包括一技之长,也包括自主创业的心理和素质,使得他们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不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和环境的变化,敏锐地抓住机遇,有效配置自身的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创业,实现个人价值,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有缺陷的。因此,把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拓展并激发个人潜能、培养造就新一代创业者结合起来,使创业教育成为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奠基石”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这才是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由此可见,我们要从观念上纠正对创业教育的错误认识,既不要把它限定在高科技领域的创业活动而使其束之高阁,也不要视它为解决就业困难做样子、走过场的花架子,任其自生自灭,更不要期待它是催生大学生毕业后能马上创业的“灵丹妙药”,而是要确立以创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观,主动进行教育和引导。通

过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矫正他们的创业心态,提高他们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路

(一)完善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1.构建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构建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由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包括对创业行为的客观认识,干事业的探索精神和勇气的素质教育,如何观察、分析、解决创业过程中具体问题的技能教育,了解行业、企业运营程序,了解市场、捕捉市场机会的实践教育等。要研究和探索如何从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知识和能力、创业素质培养等方面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为核心,具体到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如商业机会识别、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融资等知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的过程中系统接受创业教育和训练,从而实现课程系统化、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

2.创业教育的课程形式。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教育,而不是针对少部分人的特别教育。由于它是一种非确定性的教育,其效果可能是“大众受益,个别收获”。因而在课程形式上通过必修课给学生较为系统的创业基本知识,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激活他们的创业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基本的创业技能,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创业的相关知识、技能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大量开设选修课或举办讲座活动,创造条件让有创业需求的学生选修符合其个性特长的课程,如创业项目选择、创业融资、公司组织与管理等提高创业技能的课程。通过灵活的课程设置,无论创业意识强烈或淡漠、创业素质高或低的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和引导,学到有用的知识,激起创造的思维火花,提高创业技巧,从而减少创业的盲目性。

(二)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师资队伍建设。目前,高校从事就业指导或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缺乏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门外汉引导迷茫者”,很难给学生具体的操作指导,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困境。因此,要聘请企业家、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形成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才能使创业教育更贴近社会和学生实际。

(三)全方位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不能只通过创业课程来完成,还要将其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1.将创业教育和创业素质训练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专业课程教学占据了全部教学学时的2/3。专业教学具有较强的市场导向性,强调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素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充分融入创业思想与理念,渗透创业素质训练,使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互相渗透,打造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创业素质,为日后的创业奠定基础。

2.通过校外实习基地、暑期社会实践或兼职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性教学,与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在创业教育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形成对创业的正确认识,还要重视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条件。通过创业协会、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形式,进行创业模拟训练,从寻找商机到制订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管理全过程的模拟,提高学生对创业过程的感性认识,进行创业培训。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以制订周密的创业培养计划,鼓励广大学生

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创办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互动,开展企业咨询,通过与创业者座谈,了解创业项目的选择及经营模式、企业的创办过程及业务处理的流程及规则。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合作企业实习或进行社会兼职,通过实践可以了解本行业特点、企业机构设置和运作方法,让学生将所学的创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创业心理素质,提升驾驭市场、灵活经营的创业能力,体会创业的艰辛,培养脚踏实地的作风,磨砺和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

3.渗透到校园文化和学生社团活动中。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可能像具体技能那样传授,它要在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教化下潜移默化地生长。高职院校要营造企业家文化氛围,构建创业教育平台和网络,通过第二课堂举办创业论坛,组织系列讲座,请创业成功者介绍经营企业的经验教训,创办企业的具体步骤和程序,以激励学生的创业信心并使其做好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专业社团活动、各类专业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等,培养学生进行市场调查、营销策划、管理团队等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实际锻炼,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勇气。

[参考文献]

张玉.创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下载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之思考(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之思考(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大学生创业情况5篇

    高职大学生创业情况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院校更是首当其冲。高职院校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除了创新现有人才使用和评价机制外,......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共5则)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摘要:本文总结出了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特点,结合学生管理工作实践,提出了五种新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

    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 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学生报到率逐步提高,在校学生数也急剧增加,这对学生公寓的住宿条件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学生公寓管理工......

    关于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思考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管理论文" target="_blank">行政管理体制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了根源分析,最后在阐述行政创新理念的基础......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的若干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的若干思考 摘 要: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是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工作不可或缺的力量和助手。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工作水平,学生干部的培......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人才市场化的今天,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各院校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处于......

    关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关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 要】为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事业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高职......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思考论文

    一、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一)高职院校对资产的使用和运作是开展教学、科研、管理活动的基本保障高职院校的资金一部分用于人员、日常办公消耗支出,一部分形成资产,包括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