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贯彻落实劳动法调研报告
贯彻落实劳动法调研报告
《劳动合同法》自2007年6月29日颁布、2008年1月1日实施以来,我区高度重视《劳动合同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一方面通过多方宣传、举办培训班、座谈会交流、大量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促进《劳动合同法》的学习、宣传和普及;另一方面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加快推进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着力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监控力度,及时妥善处理劳资纠纷,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确保我区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的基本情况
(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促进了劳动合同签订率的提高。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经过广泛的宣传培训工作,我区各类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增。据调查,至今年3月底,我区在岗职工60844人,签订劳动合同的30422人,劳动合同签订率59%,与去年上半年相比增长了10个百分点。其中农民工23001人,签订劳动合同12000人,签订率50%,比去年同期增长10个百分点。
(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促进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期限向长期化方向发展。《劳动合同法》强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鼓励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实际是从法律层面促使用人单位改变用工短期行为,考虑用工长期化。《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我区各类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从之前的一年期限为主转变为三至五年期限为主,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均依法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促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劳动关系更为稳固。
(三)《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促进了用人单位用工管理行为的不断规范。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要把规章制度作为劳动合同内容,要求劳动合同制度化、法律化,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从根本上促使用人单位规范内部管理行为和外部经营行为,从而有利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我区各类企业对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及时进行了清理修改,使日常管理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劳动用工主要方面得到了较好的遵守执行。企业用工逐步规范,劳动关系日渐稳定。
(四)《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部分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目前还存在部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部分劳动密集小型企业对《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持观望态度,维持原有的用工方式,还未完全根据新法进行调整。还有部分规模较小、用工环境差,管理较差的企业对《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持消极态度,不遵守法律规定,严重违规用工。对于一些季节性增加用工和临时性用工,企业不愿签订劳动合同,员工也认为没有必要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
2、劳动者不愿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依然存在。
《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据我区企业反映,企业要求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部分员工不愿签订劳动合同。这部分员工有的是因为误解签订劳动合同后限制其自由流动;有的是因为不愿缴交社会保险费;有的是误以为不签订劳动合同,一个月后一年内可以要求企业支付双倍工资。在劳动密集型尤其是加工企业这个问题更为突出,有些企业不愿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比例甚至达到50%以上。
3、部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意愿不强。
有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愿参加社会保险,主要原因有:一是个别私营企业误导劳动者,使劳动者误认为参加社保会减少收入,造成劳动者参保意愿不强;二是当前社会保险制度还不够完善,未能在全国范围内甚至全省范围内自由转移和接续,一些企业外 来务工人员对社会保险认识不足,认为不能在当地连续参保至享受养老待遇的最低15年参保年限,回原籍后社保关系又不能顺利转移,不愿参保;三是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现实中离职后选择退保,觉得退保手续麻烦,而单位缴交的社保统筹金不能退还也不能迁走,主观上排斥参保。
4、用人单位
对《劳动合同法》个别条款的理解有异。
我区不少企业反映《劳动合同法》有些条款不容易理解,操作性不强。主要包括计件工人、季节性用工加班工资的计算和计发加班工资的基数确定、劳动合同范本条款过细不利于用人单位实际生产操作及管理、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程度界定、流动性较大的员工重返用人单位能否再次约定试用期、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适用不当可能导致企业用工僵化以及劳务派遣适用的岗位和具体操作程序等问题。
(五)完善《劳动合同法》配套法规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执法部门难以操作、用人单位难以理解掌握的问题,因此急需出台实施细则和办法,提供指导性意见。建议有关部门及时完善配套法规政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逐步解决社保转移接续问题。必须尽快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建议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劳动者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问题。
2、明确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具体操作办法。主要是细化条例,明确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而未签订,经济补偿应如何计算;对于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不辞而别的,应赋予用人单位一定的用工约束权等。
3、进一步明确年休假、加班工资待遇。年休假计算是否按员工的累计工龄,或是在现企业的工作时间;对于主动要求加班的,是否允许,应如何计算加班工资等。
4、对于特殊性行业、季节性行业的用工进一步明确。对特殊行业,如建筑业、餐饮业、服务业等,研究制定有别于生产性行业,适应自身行业特点的规定;对于淡旺季周期生产、临时性增加用工情况,也制定适用的法律实施细则。
5、规范劳务派遣的具体内容。对于临时性用工,季节性用工,通过劳务派遣的形式应如何规范操作。研究制订关于劳务派遣公司的监管细则。
6、明确细化劳动者的责任。对于劳动者自身主观原因没能及时签订合同,劳动者主动要求延长工作时间的情形如何界定等,应制订明确细化的操作程序指导用人单位具体操作。
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情况
(一)、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情况
1、发挥区工会组织的监督作用。工会监督和检查企事业单位行政执行劳动法,是工会的重要权利和责任之一。工会组织成员分布在各地区、各领域、各层次,直至基层车间、班组,与劳动者关系最密切,因此对违反劳动法的现象和行为最敏感,反映最及时,这种监督有更高的效率。工会通过对有关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有关问题的调查,对违法行为提出处理意见,行使职代会权利,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为受侵害职工承担法律支持来发挥其监督作用。近三年来我区各级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作了大量工作,及时调解和处理职工来信来访、各种劳动争议案件2300余起,使劳动争议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为促进企业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2、发挥各乡、镇、街道经发办劳动法律监督的作用。乡、镇、街经发办是企事业领导部门,既有权利和责任领导企事业单位的生产或业务工作,也有权利和责任监督和检查各所属单位贯彻执行劳动法。如果发现所属单位违反劳动法,有权和责任加以制止和纠正。
3、发挥区级劳动行政机关和其他有监察权机关的监督作用。如劳动保障局、纪委这种监督具有很大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各乡、镇、街劳保所和纪委是国家机关中的职能部门,不仅要严格贯彻执行劳动法,同时还有权力和责任监督和检查各企事业单位切实贯彻执行劳动法。
4、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不断提高职工群众法律意识,增强自我维护能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不受侵犯,行使劳动法律权利,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监督。职工群众的监督往往以劳动争议的形式出现,所以处理好日常的劳动争议,既起到了监督劳动法律的作用,又是落实劳动法律实施的具体体现,不仅解决了劳动法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问题,还进一步做到了劳动法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存在问题
1、企业行政认识不足,支持不够。企业行政认为工会组织就包括劳动法律监督、劳动争议调解等等维权工作,没必要再成立诸如劳动法律监督、劳动争议调解之类组织,出现此类问题就由工会组织出面即可,没必要建立那么多组织机构。
2、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权威性不够,缺乏一定的执法力度。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没有执法资格,只能是对执法进行监督,而监督中发现问题只能提出意见和建议,能否得到采纳还是未知数,因而在职工群众中信任度不高。
3、监督组织建设不健全,监督作用发挥不好。虽然工会法律监督组织都有机构、有牌子、有人员,但是监督作用发挥不好,监督员履行职责不够,当然也存在监督员素质不高的问题,特别是企业工会法律监督员不能针对企业行政制定的规章制度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对策建议
1、强化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健全监督机制。当前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劳动法》、《工会法》和1995年全总制定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试行办法》。由于《劳动法》、《工会法》对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规定比较原则,加之基层工会不敢对本单位行政劳动违法行为进行监督,致使监督成本较高。因此,尽快制定和出台《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法》或《工
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用法律保障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各项权力的实施,将使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得以落实。这些权力应包括:对用人单位劳动违法案件和行为的调查权,请求政府有关行政部门或司法协助权,参与对用人单位的劳动监察权、参与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权,受理劳动者的投诉权,责成政府及相关部门、司法机关处理劳动违法案件权等。同时,对地方工会、用人单位工会在劳动法律监督中的权利与义务、组织和人员设置、监督程序、监督时效、办公经费等都应作出明确规定,从而使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有法可依和具有可操作性。
2、强化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完善监督程序。一是坚持事前监督,运用协商协调机制稳定企业劳动关系,通过企业劳动合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规范企业劳动关系,从制度上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二是坚持决策监督,对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由职代会行使审议权,这实质上是对企业内部管理从源头上进行监督;三是坚持高层监督,运用工会与企业行政联席会议、高层协商参与机制保证劳动法律监督及早发挥作用;四是坚持全过程监督,运用企业职代会、厂务公开、集体合同、民主测评、职工董事与职工监事等民主管理有效机制全过程参与进行监督,通过全过程的有效监督,最终保证源头监督的实施。
3、强化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建设监督队伍。建设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队伍,为开展劳动法律法规监督创造良好条件。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是工会工作的一个新的领域。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是工会履行劳动法律监督职责的具体执行者。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素质,关系着工会代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能的实现;关系着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把工作责任心强,具有一定劳动法律法规知识、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办事公道,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部门人员,吸收到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中。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人员培训,在培训的内容、方式和对象上注重理论与实践、定期与不定期、集中研讨与业务自学三个结合,提高监督队伍素质。
4、强化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制定监督措施。要想真正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光靠政府劳动行政执法是不够的,最有力的手段是:一方面要积极发挥基层工会组织的维权作用,强化基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作用的发挥。只有强化用人单位工会的制衡功能,才能从本质上弥补劳动者的弱势地位,真正把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好。另一方面则要发挥地方工会为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撑腰壮胆的作用,积极探索维护基层工会组织和监督员合法权益的新办法、新路子。如派驻工会法律监督员到用人单位,建立区域性、行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明
确地方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分级监督的原则、范围、内容、任务、责任等,同时要加强地方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与人大执法检查、政协视察、劳动监察的配合,形成制度和优势互补,增强监督的效力。
第二篇:贯彻落实劳动法发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近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 [2006]5 号,以下简称“国务院 5 号文件”)。现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立足职能,学习贯彻国务院 5 号文件精神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5 号文件精神,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重大意义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 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歧视农民工、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象屡屡发生,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党中央、国务院适时提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意见,非常必要。解决农民工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 国务院 5 号文件精神,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要进一步明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贯彻国务院 5 号文件的工作职责,做到思想、组织、措施、制度四到位。
二、认真履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职能,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用人单位的监管力度,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关系到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关系到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务院5 号文件要求“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用人单位的处罚力度,对恶意拖欠、情节严重的,可依法责令停业整顿、降低或取消资质,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对此,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用人单位的检查和处罚力度,一是要将此项工作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结合起来,把拖欠农民工工资作为企业不诚信的行为记录下来,其中情节严重的,列为监管工作的重点;二是对被前置许可部门取消前置许可的,责令其限期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逾期不办的,依法吊销营业执照;三是对恶意拖欠、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营业执照。
三、严厉打击“黑职介”,为农民工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与劳动保障等部门开展劳动力市场清理整顿,积极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是今后一个时期保护农民工权益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劳动力市场清理整顿和规范工作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主要职责是查处取缔“黑职介”。对领有营业执照的职业介绍机构,要建立定期巡查制度,规范其经营行为。对劳动保障部门吊销《职业介绍许可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责令其限期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逾期不办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对擅自设立职业介绍机构的,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规定,坚决予以查处取缔;对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充分发挥12315 行政执法体系的作用,向社会公布查处取缔 “ 黑职介 ” 的举报电话、举报信箱,一经接到举报,应立即调查核实,依法查处。
四、充分发挥个私协会作用,对广大会员开展守法经营教育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充分发挥个体劳动者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的作用,组织会员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5 号文件精神,对广大会员开展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培训。配合劳动部门对会员开展有关《劳动法》知识方面的培训,教育广大会员要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遵守国家有关工伤保险、大病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方面的规定,遵守国家规定的劳动时间,努力改善农民工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积极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理解尊重农民工,充分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劳动保障等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监管合力,切实做好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做好《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贯彻落实工作,严厉查处在农村招用童工的违法行为,对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岁的未成年人,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营业执照;配合卫生部门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做好农民工职业病的预防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工的身体健康。对作业方式极其落后,职业病危害、安全生产隐患难以消除,不能保障农民工身体和生命安全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坚决依法处理。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接到通知后,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将于 2006 年 10 月底就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解决农民工问题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第三篇:关于贯彻实施《劳动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贯彻实施《劳动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实施10年来,重庆市各级工会始终坚持以贯彻实施《劳动法》为重要契机和突破口,切实履行《劳动法》赋予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积极参与劳动关系的调整,努力构建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为我市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从2005年4月至8月,我们针对工会贯彻实施《劳动法》的主要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一、重庆工会贯彻实施《劳动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重庆工会贯彻实施《劳动法》10年来所取得成效表现在:《劳动法》赋予工会的职责职权得到进一步落实,推动了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建立,促进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建立和作用发挥;推动工会工作重心实现了重大转移,工会组织得到发展壮大,《劳动法》逐步深入职工人心,广大职工群众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基本形成。
(一)始终把立法参与从源头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放在突出位臵。参与立法,是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10年来,尤其是重庆直辖以来,市总工会先后参与了《工会法》、《破产法》、《公司法》、《婚姻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工伤保险条例》、《最低工资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监督检查条例》、《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立法和修改论证工作,提出了工会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和推进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地方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先后重点全过程参与了《重庆市工会条例》、《重庆市厂务公开条例》、《重庆市职工权益保障条例》、《重庆市集体合同条例》(该条例于今年9月29日由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等法规的调研、起草和制定,反映了职工的意见和要求,提出了工会的建议和主张,使职工的意见得到直接的法律表达。
同时,努力推进贯彻实施《劳动法》的制度建设。10年来,为了推进劳动法的贯彻实施,市总工会从制度建设入手,自2000年起,市政府与市总工会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市政府吴家农、童小平等副市长都亲自出席会议,通报有关情况,陆续研究解决了“三条保障线”、困难劳模补助、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等涉及职工权益的重要问题;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司法局、安全监察局等建立了涉及职工权益重要问题的信息交流制度,互通信息,沟通情况,不定期研究解决职工反映的有关问题。建立了人大、政协议案、提案征集制度,坚持每年下达调研课题,对涉及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基本状况进行调查,对重点课题,还与科研院校联合开展调研论证,形成调查报告,通过人大、政协中的工会代表,用议案和提案等方式反映涉及职工权益的突出问题,为市人大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劳动法律执法监督检查提供依据。
(二)积极推进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建立。2000年,市总工会会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经委、市企业家协会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制度。近年来,三方着力配合推行了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三方协商机制“三项基本制度”。到2003年,全市40个区县(自治县、市)建立了这一制度,目前还延伸到了部分乡镇。同时,还以“双爱双评”、创建和谐劳动关企业(工业园区)等活动为载体,促进企业协调劳动关系制度的完善和落实。目前,我市集体合同建制工作已初具规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三资企业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市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企业达2.81万户,占应建制企业总数的81%。其中,国有、集体及控股企业建制率达95%;外商投资、私营、乡镇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建制达70%。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稳步发展。全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企业有2119户,占应建制的8%。
(三)加大参与劳动法律监督检查力度。全市各级工会积极配合人大和劳动行政部门,开展了多次《劳动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1995年10月,市人大牵头组织市总工会和市劳动局开展了《劳动法》的第一次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全市宣传贯彻情况。之后,市总工会陆续参加了市人大、市政协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组织开展的《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劳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积极参与了对企业拒缴养老保险费、拒签劳动合同、化学危险品管理等突出问题的检查和专项治理。最近三年来,市总工会连续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了支付农民工工资专项执法大检查。去年5-7月,为纪念《劳动法》颁布10周年和《重庆市职工权益保障条例》实施1周年,市总工会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六个部门联合开展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执法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的用人单位发出了“劳动保障监察指令书”,要求限期整改。
市总工会十分重视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检查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参与劳动法律监督检查能力。近年来,会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了180多名兼职劳动法律监督检查员,颁发了监督检查员资格证书。截至2004年底,全市基层工会建立了劳动法律监督组织799个,基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3338人,受理安全生产违法、违纪案件114件,其中工会直接处理的案件67件。
(四)加大劳动争议处理参与力度。为解决好发生在基层的大量劳动争议案件,市总工会根据《劳动法》和国务院《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近年来重点抓了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员的培训,以及劳动争议的调处工作。到2004年底止,全市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443个,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委员7535人,处理劳动争议案件3096件,其中集体劳动争议案件60件。此外,市总工会加大了直接参与重大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协调处理力度,参与了涪陵区12起职工工伤、多家商业银行分流安臵出现的劳动争议纠纷、重庆化妆品厂等多起集体仲裁案件的处理。近三年来,全市共参与处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1200多件,为缓解劳动关系矛盾做出了积极努力。
(五)努力促进全市扩大就业工作。1995年以来,全市工会始终把促进扩大就业工作放在重要位臵,努力构建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从1992年开展的单纯为困难职工送温暖活动,已经发展到2002年的为困难职工、下岗职工送观念、送技能、送服务、送岗位的“四送”活动。三年来,全市各级工会共为下岗失业人员送观念13万人次、送技能5万人次、送服务12万人次、送岗位7万余个。通过成立工会再就业中心、建立再就业基地、开办下岗职工夜市、举办现场招聘会、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等形式,千方百计为下岗失业人员创造就业机会;全市各级工会自办或参与举办专场招聘会383场,22.3万人次进场求职,有6.36万人达成用工意向性协议;全市工会还通过建立市、区县、企业不同层次的多个职工消费合作社,为下岗职工直接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拓宽了就业渠道,扩大了就业。
(六)大力开展宣传贯彻劳动法的教育培训活动。《劳动法》颁布以来,全市各级工会深入持久地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把40多万册《劳动法》、《劳动法释义》及其劳动法配套法规文本等学习材料送到职工和基层工会干部手中。基层工会利用闭路电视、宣传栏、黑板报等,广泛组织广大职工反复学习《劳动法》,把《劳动法》作为职工“三五”、“四五”普法的主要内容;市总工会开展的百万职工学习《劳动法》知识竞赛活动,参赛单位达到5000多个,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全部参加了竞赛,参赛职工超过100万人。1995年,市总工会组织13个行业、15个代表队参加的《劳动法》知识决赛,在电视台直播后引起全市职工巨大反响。据统计,全市参加学习《劳动法》的干部、职工达到了90%以上。与此同时,市总工会还对区县市工会和各产业工会、大中型企业工会、基层工会三个层次的工会干部举办了100多期、1200多工会专兼职干部参加的《劳动法》专业性培训班;另外,全市各级工会会同市劳动局等部委陆续开展了《劳动法》咨询日、宣传月等活动;近两年来,市、区县总工会与人大、劳动、法院、司法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为实现公平和正义——法律援助在工会”、“12.4法制宣传日”、“纪念《劳动法》颁布十周年、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进城务工人员法律援助宣传”等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对上百万市民进行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法律、法规、政策的现场解答,发放了《劳动法》、《工会法》、《重庆市职工权益保障条例》、《法律援助条例》、《进城务工人员维权手册》等法律文本和宣传资料100多万份。今年7月,在市总工会组织的以《劳动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四五”普法考试中,全市近20万职工和工会干部直接参加了考试,及格率达到100%以上,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10年来,职工学法、懂法、用法蔚然成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日益成为自觉行动,《劳动法》逐步深入职工人心。
(七)《劳动法》推动工会工作重心实现重大转移。按照《劳动法》关于“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的规定,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的“以贯彻实施《劳动法》为契机和突破口,带动工会各项工作”的工会工作总体思路,市总工会成立了贯彻实施《劳动法》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职责分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劳动法》贯彻实施情况调研活动,建立了情况汇报制度,按照《劳动法》的内容对工会职能进行了调整,使劳动法律的宣传、贯彻实施和监督检查逐步成为工会的主要工作。一方面,注意总结推广工会贯彻实施《劳动法》中的先进典型。近年来,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多,维权难的状况,推广了南川市总工会建立“4+X”进城务工人员维权联动机制的经验;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等问题,推广了重庆广厦一建集团善待进城务工人员的“四好”经验;针对劳动关系矛盾日益突出的状况,推广了嘉陵、ABB电器公司等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的经验。另一方面,注重畅通职工反映情况的渠道,提供服务。在市、区县两级工会开通了“12351”职工维权热线电话,为职工利益诉求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和窗口,今年3月开通以来已受理职工热线电话2000多人次;还在市和区县两级建立了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为3250多名职工提供了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咨询,以及劳动仲裁和法律援助代理等服务。
10年来,《劳动法》的贯彻实施,推动了工会组织的发展壮大。市总工会按照《劳动法》关于“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规定,以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作为重要任务,在巩固国有和国有控股、集体企业等工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全市新建企业组建工会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到2004年底止,全市40个区县市和2个开发区新建工会组织累计达到3.57万个,发展会员70.45万人(截至2004年底,全市职工为237.49万人,会员215.20万人),全市1311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工会工作委员会或工会联合会,全市有658个社区组建了工会,在进城务工人员中也着手建立了工会,使他们有了自己的“家”。
总之,10年来,全市工会在全面、深入宣传贯彻实施《劳动法》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活动型工会,向市场经济条件下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基本职能的重大转移。
二、贯彻实施《劳动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0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劳动保障等部门和工会为认真贯彻实施《劳动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侵害职工劳动经济和社会保障权利的情况仍然突出。此次调查发现,职工反映的以下问题比较突出:(1)一些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在签订的合同中,试用期过长、基本内容不完备、不公正、未经双方协商等问题突出;不少合同包含违法的霸王条款,有的连工资和基本的福利待遇都只字不提;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签订率极低,据我市化医工会调查,某化工企业全部3552名职工中,仅有1.3%的职工与企业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91%以上的职工签订的都是3年及其以下的劳动合同;企业不按合同执行,随意处罚和辞退职工的情况时有发生。(2)有的企业变相延长工作时间,劳动定额偏高,迫使职工加班加点,有的工作时间长达18个小时,职工超时劳动的状况比较严重,而且有的企业不支付或不按标准支付加班工资;(3)以各种名义或变相克扣、拖欠职工工资,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和私营企业拖欠严重,据调查,有的区县50%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都不同程度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4)在部分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外资企业以及一些新兴行业,如保安公司、物业管理、保健娱乐行业及大型商场的专柜人员大多未参加社会保险,一些亏损困难企业拖欠养老金现象也比较突出。在参保企业中,医疗、工伤、生育等参保险种不完全,少报缴费基数、基数不清、人数不清的情况也不同程度存在。私营企业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的不到20%。在这些企业中,参保的一般都是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市总工会去年在对41家企业的劳动保护调查中发现,仅有8家企业为职工办理了工伤保险,参保率为19.5%。(5)侵犯女职工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一些企业在招工时,明确告诉女职工在合同期间不能怀孕。另据市总工会女职工部今年4月份对34户不同类别企业的调查,劳动合同中涉及女职工权益条款比较全面的,仅为1.17%。(6)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执行情况参差不齐,私营企业几乎没有得到落实。(7)有的企业在改制、破产过程中,未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没有得到完全落实。
二是职工劳动保护和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状况有待改善。一些企业在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很少载明和告知职工有关安全生产、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职工拒绝违章指挥权难以实现;有的企业强令工人冒险作业,处于弱势的职工往往不敢抵制,因为一次合法的抵制,后果可能就是失业;安全技措工程、安全设备和安全教育费用投入少,或者根本没有投入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单位不重视、不支持工会的群众监督。《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以来,原来劳动行政部门管理和安全部门、卫生部门新的管理体制尚未理顺,职责职权不清和交叉现象比较突出,给工会参与“三同时”的职责带来了较大影响。
三是企业职工基本医疗制度改革滞后矛盾突出。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老职工多,欠账多,资金缺口大。目前大部分企业的职工未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医疗制度改革矛盾突出,有职工形容医改是一座“围城”,没有参加医保的想参加,而参加了的又想退出,认为得不偿失。职工普遍对目前的医改不满意,“看不起病,吃不起药,住不起院”成了患病职工的口头禅;医患矛盾突出,“医保药拖命,自费药救命”,“小病不看大病拖”等说法和现象反映出患病职工的不满和无奈。职工普遍反映,一些医院在抗菌类药上大做文章,动不动就开头孢,廉价的青霉素却说没有,甚至出现了打青霉素找熟人开后门的现象;一些完全不必要的检查检验项目,让职工难以承受。目前职工因为医疗费、住院费不能及时报账、大病统筹制度未建立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稳定。另外,对于参加医保后,职工直系供养亲属报销50%的医疗费规定被取消,困难职工反映很大。
四是劳动关系中的新问题亟待解决。工程项目承包和分包等无用工主体资格招工比较普遍,造成职工在劳动争议仲裁中举证困难,合法权益难以主张;非全日制用工、退休人员再工作后的劳动合同、工伤保险亟待规范;劳务派遣机构和其他中介机构用工主体资格尚需确认;有的用人单位钻社会保障制度的空子,单位本应按20 %承担社保费,但实际却按10%的钱返给职工,让职工自己到社保局建立个人账户,逃避另外10%的社保费,导致退休时与同工种和同年龄职工的养老金差距较大,社保基金缺口加大;另外,由于企业困难,长期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在个别企业还出现了满60岁的职工领不到养老保险金,而不能退休的现象。
五是建筑施工企业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情况复杂。据市总工会上半年对主城区19户建筑施工企业调查,拖欠金额达进城务工人员工资8000万元的主要原因:(1)未完工程垫资、业主未按约定给付工程款,企业无力支付工资;(2)建设单位在工程完工后以种种理由不办理或拖延办理工程决算,工程尾款不能及时回收;(3)建设单位资金不到位,工程成为烂尾楼,施工企业前期工程款收取困难;(4)分包单位与施工企业签有垫资合同,分包单位未按合同支付进城务工人员工资造成拖欠;(5)一些地方公共基础设施、交通建设项目拖欠部分工程款;(6)部分包工头受农民工亲属委托扣下部分工钱,年底交与其亲属,以免农民工在外乱花钱。
三、对存在问题原因的简要分析
一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国企改革步伐加快,就业压力严峻。发展经济的中心工作与职工就业、劳动权益保护的矛盾,是贯彻实施《劳动法》中长时期存在的突出矛盾。重庆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凸显,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与劳动者争取合理劳动报酬、企业用工自主权与劳动者择业自主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存在实事上的不平等三大矛盾突出。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产业基础薄弱,技术、资本、人才匮乏,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就业岗位严重不足。特别是三峡库区企业关闭、破产量大面广,产业层次低,还没有形成新的产业带和产业链,职工就业门路狭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周边土地被征用的农民、其他进城农民工约6500万人(其中市内约320万人),以及新增城镇劳动力增长较快,都给就业工作带来严峻形势,给《劳动法》的贯彻实施带来更大的压力。
二是个别地方和一些企业对贯彻实施《劳动法》的认识不到位。个别地方领导认为,要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市场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牺牲职工利益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片面强调推动改革,发展经济,忽视或漠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的把不缴、少缴、缓缴社会保险费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在一些地方招商引资、企业在争取生产订单时,往往忽视了职工利益,还津津乐道于工资低成本的引资比较优势。三是区县劳动保障监察力量薄弱,执法难度较大。我市从去年以来加强了市一级劳动保障监察力量,但区县劳动保障监察力量仍很薄弱,目前我市区县的劳动监察人员受编制限制,一般只有3人左右,只能应付日常的职工投诉,没有足够的力量及时有效处理和制止众多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跟踪整改和处罚很难到位。在区县劳动保障监督执法中,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阻力大,包括有些地方领导和执法部门上级单位的干预,导致执法难度增大。
四是《劳动法》本身存在一定缺陷。如对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事实劳动合同产生的纠纷处理、拖欠工资和养老金,侵犯休息休假权和加班加点不给报酬等,缺乏强有力的处罚措施;又如在企业改制、破产中劳动者安臵和分流方案缺乏程序性规范;还如目前出现的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灵活就业人员、退休职工再工作后的劳动合同和工伤保险等问题都缺乏规范。
四、对进一步贯彻实施和修改《劳动法》的有关建议 认真贯彻实施《劳动法》,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只有建立起规范、和谐的劳动关系,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发展、推动改革、保持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此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学习宣传《劳动法》的力度,形成依法调整和规范劳动关系的社会共识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舆论工具,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大《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力度,在全社会继续深入进行《劳动法》的普及宣传。特别要通过劳动保障、工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行政部门和工商联、私企和外企协会等组织,对用人单位和经营者进行重点宣传教育,提高其依法经营、尊重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把《劳动法》、《工会法》等涉及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纳入地方党政和企业干部的培训内容,作为“五五”普法重要内容。同时,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职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切实改变目前部分职工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法律意识淡漠的状况,提高他们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自觉性。
二是整合力量,进一步加大对侵犯职工合法权益行为的查处力度
增强区县劳动行政部门劳动监察力量,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查处;广泛强制推行劳动合同制度,重点督促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督促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通过人大代表视察、政府执法检查、社会舆论等方式,加大对用人单位拒签劳动合同的监督和查处力度;严肃查处劳动关系领域的各类违法行为,依法惩处恶意和蓄意侵犯职工合法权益典型案件中的单位和个人。继续开展专项治理,努力从制度安排和源头上加大对劳务工工资的清欠力度。加快完善企业职工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步伐,加大对企业拖欠职工各项社会保险的查处力度。增强职工社会保险交纳透明度,规范缴费基数,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实行五项保险“一卡通”制度。我市高新区建立的“五险合署”的社保机构,对此作出了积极的探索。要进一步加强对劳动力市场、职业介绍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建设,督促非公有制企业与工会建立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逐步形成和谐、稳定的企业劳动关系。三是修改完善《劳动法》,加快配套法律法规立法步伐 《劳动法》是在计划经济色彩比较浓厚的时期制定的,所涵盖的对象主要是国有和集体经济单位,因此应当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对如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等方面做出新的明确规定。同时,要加快与《劳动法》配套的《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社会保险法》、《促进就业法》、《劳动争议处理法》、《企业职工民主管理条例》等立法工作步伐。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加快《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这两项基础性和根本性的法律关系到所有劳动者的最根本和长远的利益的实现,更关系到社会政治的基本稳定。
四、加强各方协调配合,完善《劳动法》贯彻实施机制 从立法、执法、法律监督等环节进一步完善劳动法的贯彻实施机制,是贯彻落实《劳动法》的重要保障。这些机制主要包括:建立健全企业市场准入机制和诚信机制;建立完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拖欠工资、社会保险先行抵扣、追偿与处罚机制;劳动争议处理协调机制;劳动法律监察与监督机制;执法检查机制;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机制等,为《劳动法》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第四篇:贯彻落实教育规划调研报告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三下乡的相关要求,安徽理工大学积极组织展开了暑期“三下乡”高校学生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组作为其中一支队伍深入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以下是该活动组关于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的调研报告:
一、实践活动指导思想
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为认真贯彻落实我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强人民群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理解,认真执行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进一步激励师生以及其他人士拥护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周围,进一步发扬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现代化建设有用的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更好更快的发展献言献策,以期达到最终的理想社会。
二、实践活动主要内容
活动组针对六安市金寨县的特殊的历史背景与当地的风俗文化,开展了党史、十七大概述以及夏季疾病预防的展板宣传。让人民更加了解我党对人民的重视,以及我党在九十年历程中的丰功伟绩。让广大师生以及其他人士更加坚定不移的确信永远跟党走的正确信念。
对大别山地区一小学进行了物资捐助,并与该小学学生进行细致深刻的交流。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努力完成学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学习知识以便以后能以更加丰富的知识和能力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该次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与其他活动相呼应,成为当地人民一道思想大餐。
三、代表队自身思想建设
为使师生能深刻了解我党的历史,加深对我党先进性的认识,三下乡活动组参观当地纪念馆,革命英雄纪念碑,以及洪学智将军墓,其间带队老师对一些重要事件进行讲解,生动形象地给同学上了一节意义深刻的课。同学们活动后都对我党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
至此,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三下乡活动组的三下乡活动圆满结束,该次活动深入社会,加深师生对校园以外我党的建设成果的认识,加深在校知识分子对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并对当地群众展现我党领导下的优秀知识分子的不怕吃苦,知识扎实的良好形象,使人们对祖国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第五篇:关于贯彻落实工作规划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贯彻落实《工作规划》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9-2-5 10:32:20
2008年5月13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最近,我们对全市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工作规划》下发以来,七台河市各级党委政府自觉以贯彻《工作规划》为己任,重大决策的制定、重要事项的实施、重点工作的开展都以《工作规划》为主线,以《工作规划》为衡量尺度,采取多种形式,贯彻工作规划,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工作规划》的保证机制不断加强
一是认真学习,为贯彻落实《工作规划》提供认识保证。市委理论中心学习组专题学习了《工作规划》,对贯彻落实《工作规划》作出了安排部署。牵头单位市纪委召开常委会专题学习《工作规划》,起草了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实施办法。把学习《工作规划》纳入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专题学习内容,依托市委党校,分四期举办了党员干部专题学习班,集中一定时间进行学习和座谈讨论。二是大力宣传,为贯彻落实《工作规划》提供思想保证。《七台河日报》开办了“学习规划、反腐倡廉”专栏,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开办了“学规划、建强市、快发展”栏目,各单位结合学习反腐倡廉先进模范人物和抗震救灾先进典型的活动,通过座谈会、报告会、演讲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在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弘扬勤廉兼优先进典型,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形成了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的浓厚社会氛围。三是明确责任,为贯彻落实《工作规划》提供组织保证。按照市委要求,全市各级党、政府把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在此基础上,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党委(党组)书记对贯彻落实《工作规划》负总责,其他班子成员根据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纪委切实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把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作为重要任务,积极主动地协助党委抓好《工作规划》的落实。各地各部门都结合实际,认真制定了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的实施办法,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做到了“四个明确”,即明确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明确责任人员,明确工作标准,明确完成时限。四是建立机制,为贯彻落实《工作规划》提供长效保证。建立了指导、督查、奖惩、测评四项工作机制,编辑发行了《工作简报》21期,对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的一些好做法认真总结推广,并组织专门力量,深入三区一县和部分基层单位对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实施分类指导,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工作规划》的重点内容体现更加突出
七台河市结合实际,在贯彻实施《工作规划》上重点突出了“三个更加注重”,惩防体系的建立趋于完善。
1、更加注重于预防。一是采取“四个一”,强调提前预防。年初县以上纪委向下一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党组(党委)党政正职印发一份反腐倡廉建设《岗位责任书》,年中对他们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进行一次督促检查,由纪委领导对履行职责方面存在问题的党政正职进行一次履责谈话,年底前,党政正职就履行反腐倡廉建设职责情况向上级纪委作一次书面报告。“一书、一督查、一谈、一报告”的办法,加强了对下一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党组(党委)的正职履行反腐倡廉建设职责情况的督促检查,起到了敲警钟、打预防针作用。二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强调社会预防。把廉政教育的宣传范围从以前的领导干部为主扩展到全党全社会,使得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反腐倡廉工作。依托市委党校建立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1个,依托七台河监狱和市公安局看守所,建立警示教育基地2个,安排了3名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举办了反面典型案件图片展。在主要干道上设立了廉洁从政标语牌,建成了4条“廉洁从政标语一条街”,设立了路灯广告431块。在社区、楼院张贴廉政宣传画、印发廉政格言警句,开展廉政文艺社区演、廉政电影社区播、反腐倡廉大合唱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廉政文化融入到社区党员干部和群众日常生活起居和行为习惯中。
2、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工作规划》的落实。一是着力完善了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制度。市委和各基层党委都进一步健全了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完善了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对部分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进行扩大试点。二是制定出台了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反腐倡廉制度。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的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都加大了反腐倡廉制度内容,《关于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提供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关于
进一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关于继续解放思想、推动跳跃式发展的决定》等一批制度的出台,为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努力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打造服务型政府和机关提供了依据。三是严格执行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制定了对党政机关办公楼等建设项目实行纪委备案审核暂行办法,严明纪律,对“两棚一草”改造工程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其顺利实施,建立健全督办机制,及时发现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认真研究解决。四是制定了《新提职领导干部党纪政纪知识考试暂行办法》和《新录用公务员政纪知识考试暂行办法》,对新提职领导干部和新录用公务员进行党纪政纪知识考试,将考试成绩作为新提职领导干部试用是否合格和公务员是否录用的重要依据。五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住责任追究这个关键,对贯彻执行制度不力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3、更加注重对权力的监督。“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而且特别强调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的监督,而且特别强调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行使的监督”,这是七台河市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的基本原则。在加强监督上,做到“四个坚持”,一是重大决策坚持集体研究。市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设规划》、《地方煤矿产量监控系统管理暂行办法》、《棚户区、泥草房改造规划》等所有涉及全市性的各种规划、制度、办法,均是在经过专家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提交市政府常务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的。对于企业建设用地、沉陷区改造搬迁、供水供热管网改造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均征求群众意见,严格按照有关政策、法规执行,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并适时将结果向群众公示,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二是干部选拔任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全市提拨干部严格履行民主程序,市委面向全市公开选拔了10名副处级干部,桃山区对街道所缺的4名正科级、6名副科级职位进行了公开选任,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组织程序进行,在全区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普遍认可,无一人提出异议。新兴区对沉陷办、红旗镇、劳动局等重要岗位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交流调整,严格执行干部交流轮岗制度。茄子河区对学校校长、社区协理员和安监局工作人员的招聘,都采取了公开竞争形式。三是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坚持层层把关。凡属市级重点城建项目,如市会展体育中心、湖滨广场、市一中教学楼、七密公路、社区办公用房、供水管网改造以及城区和道路绿化等重点项目,均由市长办公会议及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同时广泛征求各部门、有关专家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按照相关法定程序对外实行公开招标,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责任制和工程投资过程中的监督制度。四是大额度资金使用坚持严格履行程序。对重大活动发生的大额度资金,都严格地执行审批手续,严把使用和监督等关键环节,建立了严格的资金使用制度。对所有的大额资金支出,诸如公务用车款、校舍改造款、远程教育工程款等等,均由市政府常务会议和人大财经委员会审议并做出决定,在使用时,严格做到由财政集中支付,专款专用,独立核算,审计部门专项审计,有效防止了大额度资金被挤占和挪用。
(三)《工作规划》的内涵得到丰富发展
七台河市在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工作中,在全面推进落实《工作规划》部署的各项任务的同时,突出重点,结合地方实际,逐步探索具有七台河特点的反腐倡廉工作,打特色牌,丰富了《工作规划》的内涵。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地建设了2600平方米的市政务服务中心,搭建服务平台,设立办事服务大厅,履行审批、收费、便民服务、投诉监督四项职能。制定了《七台河市行政机关领导问责暂行办法》、《公务员绩效评估考核办法》、《七台河市行政过错行为处理暂行规定》和《七台河市行政效能投诉和告诫暂行办法》,大力开展服务型机关建设活动,构建长效服务机制。二是强化行政问责,规范行政行为。31名党员干部因打击非法矿井不力、沉陷区搬迁失职渎职、执行市政府“节水令”不坚决不到位、信访稳控工作严重失职等问题受到了党政纪处分。公开处理了市中级法院执行局、市工商局商品质量监测执法大队、茄子河公安分局刑警大队3起干扰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4个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通报批评。三是实施高位监察,监管煤矿安全生产。每年煤矿开工前,都组织由三区一县政府主管领导和煤矿相关监管单位参加的集中廉政谈话会议,对煤矿监管单位履行职责实行局、区县、市监察机关三级联动监督方式,在开工验收工作中实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开工验收责任制,把住煤矿开工验收监管关。制发了《关于参加地方煤矿发生的一般事故调查处理的实施意见》,51名行政领导干部受到党政纪处分。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经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七台河市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应该看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1、对《工作规划》的认识不够到位。一方面表现是宣传实效性不够明显,有广度缺乏力度,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流于
形式,不讲实际、走过场等情况,教育内容比较单一,还没完全达到入脑入心效果。另一方面表现是重视程度不够,发展不平衡。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工作规划》的贯彻落实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事,于己无关,有的领导干部将上级有关《工作规划》方面的文件签批给本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了事。
2、对《工作规划》的贯彻落实还需进一步完善。一是监督制约深度不够,力度欠缺,尤其是对关键岗位、关键人员以及基层执法的监督显得不足,超前防范、过程监控和主动发现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二是制度落实刚性不够,弹性较大。有的单位出台的制度受以往的法律制度约束过多,放不开手脚,思想得不到解放。三是案件查处力度不够。虽然查办案件的数量不低于往年同期数量,但案件质量还不够高。
3、纪检监察机关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规划》的要求。一是有的纪检监察干部认为《工作规划》内容过于笼统,线条粗,可操作性不强,执行起来无抓手。本地本部门制定出台的实施细则、办法等执行落实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周期,不能有立杆见影之效,特别是有的地方和部门出台的实施细则、办法等无创新性,大多是以前一些文件精神的翻版、复制,落实起来有疲劳、厌倦感。二是现行的纪检监察机关内部职能室处的设置基本是按照三项格局的要求配置的,与《工作规划》的要求还不适应。三是纪检监察机关对惩防体系的建设研究得还不够,有效落实《工作规划》部署的各项任务的办法还不多,缺乏把工作抓实抓靠的工作能力。
这些问题的存在,虽然是多种因素影响所致,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和对《工作规划》的认识不充分,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理解不深刻,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对世情、国情、党情、市情研究不具体有关。为此,我们必须端正态度,正视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完善。
三、进一步落实《工作规划》的对策和建议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工作规划》是今后5年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和求真务实的作风,从以下三个方面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站在政治和全局高度谋划《工作规划》的落实。一要把贯彻落实《工作规划》与贯彻落实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跳跃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促进又好又快发展。二要着眼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把贯彻落实《工作规划》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紧密结合,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当前,尤其要着力解决物价、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征地拆迁、廉租房建设、“两棚一草”改造以及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专项资金监管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三要着眼于提高党的建设的整体水平,把贯彻落实《工作规划》与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四要着眼于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水平,自觉按《工作规划》的要求,调整和完善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思路,使反腐倡廉建设真正转到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轨道上来。
(二)要牢牢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灵魂,自觉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要以建设性的思路、举措和方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努力铲除腐败滋生的体制制度条件,努力营造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能成事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要把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等方面措施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坚持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三)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工作规划》的落实。要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导致腐败现象发生的深层次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和司法体制改革,行政管理和社会体制改革,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改革,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有关法规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反腐倡廉建设的成果。要适应世情、国情、党情和市情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工作创新,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七台河市纪委 左书鹏 朱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