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劳动关系学论文之——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保1012陈颖102040621
5摘要:政府的政治理念对政府的劳动关系和实践会产生重大影响。政府作为劳动关系中的第三方,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这是大家共同认可的。那么,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倡导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有起着怎样的作用呢?本文将从提出和解释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对我国转型期劳动关系的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对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系统外部环境以及在劳动关系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中国政府劳动关系角色与作用
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内容。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应当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而劳动关系式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因此,劳动关系的状况成为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风向标。所以,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和正确把握当前的劳动关系,妥善处理劳动关系矛盾,积极构建和谐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政府作为劳动关系三方主体之一,它介入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必然要求。劳动关系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关系,绝不仅仅是劳资之间的关系,政府作为第三方,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始终居主导地位,政府的价值取向、政策导向及行政方式对劳动关系运行态势起决定性影响。同时,劳动运行态势也对政府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以及执政党和政府的合法性产生基础性影响。所以,在劳动关系问题上,政府不仅责无旁贷,而且必须积极作为。
一、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
在现代社会,政府的行为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普尔曾经说过,劳动关系中管理方、雇主和工会、雇员的定义比较模糊,而政府作为第三方,在劳动关系中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则是大家共同认可的。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有权修改劳动关系的各项制度。政府起草并由议会通过的各项法律,反映了政府对于公平与公正、权利与职权以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等的主观
1价值判断,这为劳动关系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本框架。
(2)政府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控制许多公共部门,包括负责提供健康、教育、消防、警察、监狱等服务的政府机构,提供通信、交通、电力等保障服务的公用事业单位,以及在航空、汽车、钢铁、银行等行业中与私人部门竞争的国有企业。政府不仅控制这些部门的劳动就业人数,而且公共部门的劳动关系成为私人部门劳动关系的“样本”,因为它代表着政府的偏好。
(3)政府针对不同经济或社会问题采取的方针、政策和行动为管理方和工会之间的集体谈判创造了宏观环境。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一般归为以下五项:
(1)劳工基本权利的保护者。主要业务内容是:劳动合同、劳动标准、劳工保险、劳工福利、劳工教育、劳动安全卫生、劳动监察。政府应采取的态度是:积极、主动。
(2)集体谈判与雇员参与的促进者。主要业务内容是:工会组织、集体谈判、雇员参与、分红入股。政府应采取的态度是:中立、不干预。
(3)劳动争议的调停者。主要业务内容是:劳动争议处理。政府应采取的态度是:中立、不干预。
(4)就业保障与人力资源的规划者。主要业务内容是: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失业保险、人力资源规划。政府应采取的态度是:积极、主动。
(5)公共部门的雇用者。主要业务内容是:公共事业。政府应采取的态度是:合法化、企业化、民主化。
二、我国转型期劳动关系的现状
劳动关系是由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为实现劳动过程而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一般讲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总是离不开三方格局:雇主、工人、政府。在社会转型期里,我国劳动关系的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劳动关系的市场化。计划经济下国家作为全社会代表利益一体化的劳动行政关系,将转变为以劳动力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监督调解者、以企业和劳动者为劳动关系独立主体所构成的雇佣劳动关系。
(2)劳动关系的法制化。劳动关系的构成和运行,将以劳动法律为基础规则,在明确劳动关系各方权利义务的基础上,通过规范的程序,运用法律的手段,对劳动关系进行调节并处理劳动关系的矛盾和冲突。
(3)劳动关系的国际化。这种国际化的特点,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全球化的产业链来促进的。而劳动关系的国际化,不仅表现在国际劳工标准对于中国劳动立法的影响,也表现在劳动关系管理方式和矛盾处理方面对国际经验的借鉴、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推进,以及中国与国际劳工运动的更密切的联系等诸多方面。
三、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政策的制定。
(2)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就业保障。
(3)劳动条件的维持与提高:劳动标准。
(4)劳动关系的协调。
鉴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劳动方式也处于转型阶段,同时又在追求一种和谐的劳动关系,那么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1)健全和完善劳动法律和法规
我国的立法,多采用的是政策——行政法规——法律的渐进模型。在一线城市,一些新的法律法规正在进行试点,在反复检验后逐渐向全国推行。比如,对于人们十分关心的劳动力参与社会保障的问题,我国已于2011年7月颁布了《社会保险法》,取代了此前零散、存在诸多缺陷的法规,对帮助劳动者维权、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政府为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在加强劳动立法和宏观调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承认和批准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23个涉及劳动者权力的国际公约,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与之配套的部分法律法规,在劳动关系的调整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2)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出现了企业下岗工人、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的三股就业压力。对此,我国政府开展了类似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失业救济(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健全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为劳动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初步建立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劳动争议处理体制,虽然还不完善,但其整体运行还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妥善的解决了大量的劳资纠纷,对协调我国的劳资关系
起到了重要作用。
结论: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到劳动者和工会、企业和雇主协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方方面面面的因素,是我国政府在转型期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
本文对劳动关系和政府角色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劳动关系现实的状况,得出了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起到的作用。文中重点关注了政府在法律法规制定、劳动力市场体制建设、争议调解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由于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处于转型期,政府在劳动关系中所起到的作用并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有效,甚至还存在着诸多缺陷和不足,但我们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劳动关系将在政府逐渐成熟的推动力下,达到长期稳定和谐的状态。
参考文献:
《劳动关系学》(第三版)[M] 程延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劳动关系·劳动者·劳权——当代中国的劳动问题》[M]常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第二篇:浅析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浅析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概述: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内容。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应当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而劳动关系式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因此,劳动关系的状况成为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风向标。所以,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和正确把握当前的劳动关系,妥善处理劳动关系矛盾,积极构建和谐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政府作为劳动关系三方主体之一,它介入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必然要求。劳动关系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关系,绝不仅仅是劳资之间的关系,政府作为第三方,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始终居主导地位,政府的价值取向、政策导向及行政方式对劳动关系运行态势起决定性影响。同时,劳动运行态势也对政府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以及执政党和政府的合法性产生基础性影响。所以,在劳动关系问题上,政府不仅责无旁贷,而且必须积极作为。
一、劳动关系的含义
劳动关系是人们为实现生产劳动过程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活动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劳动关系的目的。劳动关系是与生产劳动过程相联系并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实现生产劳动过程是劳动关系的直接目的。其二,劳动关系的主体。劳动关系是以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雇主)为基本主体构成的,但为实现生产劳动过程,也包括相关的社会组织——主要是作为社会生产过程的组织协调者的政府,作为劳动者利益代表的工会组织以及作为利益代表的雇主组织。其三,劳动关系的性质。劳动关系的基本性质是社会经济关系,或者说,劳动关系是以经济关系作为基本构成的社会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环境
1、政治环境
劳动关系的政治环境主要包括影响劳动关系的政府和法律等因素。
2、经济环境
劳动关系的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结构、市场状况和技术状况等因素。
(1)全球化
全球化和国际化对劳动关系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当今社会工作的世界也越来越被跨国公司所控制,并且在多方面相互影响。
中国加入WTO后,标志着中国直接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体系中,并遵守其规则和惯例,这对中国劳动关系将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和劳动关系对国内企业的影响,这种涉外的劳动关系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中国劳动关系的运作符合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和公认的国际劳工标准及惯例。
(2)失业问题
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虽然受到以美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知识经济的带动,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但是,全球失业人数在2003年达到了1.859亿人。2008年,由于全球经济受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和油价高涨等因素的影响,当年全球新增失业人口500万。如今,失业仍然是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说,世界经济已经出现了较快增长与高失业并存的新特征。
(3)技术环境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对工作环境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技术对管理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以前由管理者实施的控制程序和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已经转移到了工作团队,同样,远程通信技术使组织增加了在任何地点进行工作的自由。
高科技本身并没有错。从宏观经济上讲,它使社会拥有更为先进的生产力,人们能够利用更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去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带来更多的福祉,同时,更大限度地实现了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从微观经济上讲,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用使再造企业成为可能,企业运转更具效率。
但在社会方面,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打破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使劳动力供给出现绝对过剩。
三、劳动关系中的主体
所谓劳动关系的主体是指劳动关系系统的参加者,又称为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参与劳动关系的两方:劳动者及其组织(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用人单位(企业)及其代理人(经营管理者)。
1、劳动者
劳动者是指被用人单位(企业)以支付劳动报酬的方式所雇用的职工。职工的范围广泛,包括蓝领工人、白领职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但是,职工不包括自由职业者、自雇佣者。
2、劳动者组织
劳动者组织是指因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而组成的企业职工团体,工会、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职工团体组最主要的形式,其主要目标是为职工争取利益。
3、用人单位
用人的单位是指能够依法雇佣职工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组织机构。职工受雇或受聘于用人单位,并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从而形成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但是,用人单位是一个组织结构,不能真正自己行使其法人权力,只能通过其他人(经营管理者)来行使其权利和履行其责任。
4、管理方
管理方一般是指在企业中具有主要经营决策权力的人或群体。在企业中,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人具有比较完全的决策权力,而其他各管理等级的决策权力是逐渐递减的,每一级都要在服从上级权力的情况下行使其权力。所以,管理方是等级制的,权力在管理方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多集中于管理方的上层。
5、雇主组织
雇主组织是由用人单位依法组成的协会、联合会、商会等,其目的是根据一定的组织形式,使单个用人单位组合起来形成一种群体力量,维护用人单位利益,并努力调整用人单位与职工以及与工会之间的关系。
四、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政府的行为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普尔曾经说过,劳动关系中管理方、雇主和工会、雇员的定义比较模糊,而政府作为第三方,在劳动关系中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则是大家共同认可的。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有权修改劳动关系的各项制度。政府起草并由议会通过的各项法律,反映了政府对于公平与公正、权利与职权以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等的主观价值判断,这为劳动关系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本框架。
(2)政府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控制许多公共部门,包括负责提供健康、教育、消防、警察、监狱等服务的政府机构,提供通信、交通、电力等保障服务的公用事业单位,以及在航空、汽车、钢铁、银行等行业中与私人部门竞争的国有企业。政府不仅控制这些部门的劳动就业人数,而且公共部门的劳动关系成为私人部门劳动关系的“样本”,因为它代表着政府的偏好。
(3)政府针对不同经济或社会问题采取的方针、政策和行动为管理方和工会之间的集体谈判创造了宏观环境。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一般归为以下五项:
(1)劳工基本权利的保护者。主要业务内容是:劳动合同、劳动标准、劳工保险、劳工福利、劳工教育、劳动安全卫生、劳动监察。政府应采取的态度是:积极、主动。
(2)集体谈判与雇员参与的促进者。主要业务内容是:工会组织、集体谈判、雇员参与、分红入股。政府应采取的态度是:中立、不干预。
(3)劳动争议的调停者。主要业务内容是:劳动争议处理。政府应采取的态度是:中立、不干预。
(4)就业保障与人力资源的规划者。主要业务内容是: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失业保险、人力资源规划。政府应采取的态度是:积极、主动。
(5)公共部门的雇用者。主要业务内容是:公共事业。政府应采取的态度是:合法化、企业化、民主化。
五、我国转型期劳动关系的现状
劳动关系是由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为实现劳动过程而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一般讲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总是离不开三方格局:雇主、工人、政府。在社会转型期里,我国劳动关系的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劳动关系的市场化。计划经济下国家作为全社会代表利益一体化的劳动行政关系,将转变为以劳动力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监督调解者、以企业和劳动者为劳动关系独立主体所构成的雇佣劳动关系。
(2)劳动关系的法制化。劳动关系的构成和运行,将以劳动法律为基础规则,在明确劳动关系各方权利义务的基础上,通过规范的程序,运用法律的手段,对劳动关系进行调节并处理劳动关系的矛盾和冲突。
(3)劳动关系的国际化。这种国际化的特点,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全球化的产业链来促进的。而劳动关系的国际化,不仅表现在国际劳工标准对于中国劳动立法的影响,也表现在劳动关系管理方式和矛盾处理方面对国际经验的借鉴、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推进,以及中国与国际劳工运动的更密切的联系等诸多方面。
六、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政策的制定。
(2)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就业保障。
(3)劳动条件的维持与提高:劳动标准。
(4)劳动关系的协调。
鉴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劳动方式也处于转型阶段,同时又在追求一种和谐的劳动关系,那么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1)健全和完善劳动法律和法规
我国的立法,多采用的是政策——行政法规——法律的渐进模型。在一线城市,一些新的法律法规正在进行试点,在反复检验后逐渐向全国推行。比如,对于人们十分关心的劳动力参与社会保障的问题,我国已于2011年7月颁布了《社会保险法》,取代了此前零散、存在诸多缺陷的法规,对帮助劳动者维权、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政府为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在加强劳动立法和宏观调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承认和批准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23个涉及劳动者权力的国际公约,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与之配套的部分法律法规,在劳动关系的调整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2)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出现了企业下岗工人、新增劳动力和
农村劳动力的三股就业压力。对此,我国政府开展了类似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失业救济(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健全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为劳动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初步建立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劳动争议处理体制,虽然还不完善,但其整体运行还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妥善的解决了大量的劳资纠纷,对协调我国的劳资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篇:论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论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摘要: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内容。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应当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而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因此,劳动关系的状况成为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风向标。所以,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和正确把握当前的劳动关系,妥善处理劳动关系矛盾,积极构建和谐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政府作为劳动关系的重要主体之一,在劳动关系中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劳动关系及主体的介绍,分析了我国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劳动关系 政府 角色 地位 作用
政府作为劳动关系三方主体之一,它介入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必然要求。劳动关系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关系,绝不仅仅是劳资之间的关系,政府作为第三方,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始终居主导地位,政府的价值取向、政策导向及行政方式对劳动关系运行态势起决定性影响。同时,劳动运行态势也对政府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以及执政党和政府的合法性产生基础性影响。所以,在劳动关系问题上,政府不仅责无旁贷,而且必须积极作为。
一.劳动关系及劳动关系主体
劳动关系,是指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劳动关系是雇员与雇主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劳动关系主体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所有者和劳动力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包括:雇员、雇员团体、雇主、雇主组织、政府。
二.我国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劳动关系不稳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企业用人自主权和劳动者择业自主权的确立,企业越来越重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力求降低人工成本。而劳动者为了取得最大化的劳动报酬,追求更好的劳动条件,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劳动关系呈现动态化发展。
(二)劳动关系双方力量失衡。弱势劳动者群体的基本台法权益缺乏有效保障尽管契约化是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劳动关系建立在平等和自愿的基础上,劳动双方现实上还是不平等的。劳动关系运行呈现以经营者为主导的体制特征。
(三)劳动管理功能弱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程度弱化,劳动力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劳动立法和执法工作滞后。
(四)政府监管不力,管理缺位。我国现阶段,政府行政干预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劳动关系调整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需要。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都长期处于力量薄弱、疲于应对的状况。
三.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
我们可以将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归纳为五种角色,即“五P”角色。
(一)劳动者基本权利的保护者
政府的第一个角色是保护者。政府通过立法机关制定法律,介入和影响劳动关系。政府的角色在于制定劳动政策并推进其实施。政府制定的政策与法律不仅反映了劳资双方施加的压力,而且反映了公共舆论以及劳资力量对比的变化。政
府是否颁布劳动保护立法以及该法律保护的程度,直接反映了政府是否维持 劳动力市场的社会正义,并反映了政府对劳动关系的基本理念。它确定了劳动关系的调整框架,为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提供了各项制度和规范。同时,政府还要监察劳动标准以及劳动安全卫生的执行,劳动监察是政府的第一个角色衍生出的重要任务。
(二)集体谈判与雇员参与的促进者
政府的第二个角色是促进者。根据不同的经济、社会问题,政府要采取不同的方针、政策和行动,为管理方和工会之间开展集体谈判创造宏观环境,积极促进双方自行谈判与对话,促使其在遵循劳动法基本规则和基本劳动标准基础上发展适合其特点的劳动条件。政府是以促进者,而不是直接干预者的角色,推动集体谈判的开展以及雇员参与。
(三)劳动争议的调停者
政府的第三个角色是劳动争议的调停者,有时也是调解者或仲裁者。为了维持良好的劳动关系,政府通常作为中立的第三方提供调解和仲裁服务。理想的政府应该作为中立的仲裁者,为劳动关系营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环境,使劳资双方能够平等 地通过协商或谈判来解决内在冲突,使产业冲突减少到最小程度。
(四)就业保障与人力资源的规划者
政府的第四个角色是规划者,为全体劳动者建立一套就业保障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三大支柱: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在当今自由化、国际化和竞争日趋 激烈的社会,政府应该在教育培训、研究开发、人力资源规划等领域进行整体设计,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支持,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的角色在于保持劳动关系稳定、促进劳资合作和实现经济繁荣。
(五)公共部门的雇佣者
政府的第五个角色是公共部门的雇佣者。公共部门的雇员包括政府与地方公务人员,在一些国家还包括公用事业部门的雇员,其规模和人数在各 国不尽相同,但都占相当比重。政府作为公共部门的雇主,应该提供合法、合理的劳动条件,以模范雇主的身份参与和影响劳动关系,使之成为私营部门劳动关系的“样本”。
政府在扮演这五种角色时,作为保护者和规划者,政府应该积极而主动地完成任务;作为促进者和调停者,政府应该采取中立和不多干预的态度;至于政府作为雇佣者的角 色,必须要真正成为民营企业家的表率,合法化、企业化和民主化是基本要求。
三.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一)劳动政策的制定。
(2)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就业保障。
(3)劳动条件的维持与提高:劳动标准。
(4)劳动关系的协调。
鉴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劳动方式也处于转型阶段,同时又在追求一种和谐的劳动关系,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起以下作用:
(一)健全和完善劳动法律和法规
我国的立法,多采用的是政策——行政法规——法律的渐进模型。在一线城市,一些新的法律法规正在进行试点,在反复检验后逐渐向全国推行。政府为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在加强劳动立法和宏观调控方面做
了大量工作,先后承认和批准了23个涉及劳动者权力的国际公约,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与之配套的部分法律法规,在劳动关系的调整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2)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出现了企业下岗工人、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的三股就业压力。对此,我国政府开展了类似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失业救济(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健全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为劳动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初步建立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劳动争议处理体制,虽然还不完善,但其整体运行还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妥善的解决了大量的劳资纠纷,对协调我国的劳资关系
由于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处于转型期,政府在劳动关系中所起到的作用并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有效,甚至还存在着诸多缺陷和不足,但我们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劳动关系将在政府逐渐成熟的推动力下,达到长期稳定和谐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劳动关系学》(第三版)程延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常凯,《劳动关系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6高景芳 《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政府角色定位》上海财经大学2004
11]李环.和谐社会与中国劳动关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第四篇:浅谈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浅谈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http://.cn 2006 年 03 月 28 日 00:03 工人日报天讯在 线
政府干预劳动力市场调节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市场经济国家通 行的集体谈判模式;二是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的劳动关系调节模式。我国执政党的性质、国体和政体,决定了政府必须将劳动关系建立在 尊重劳动者基本人权和各项劳动权利的基础上,使广大劳动者都能够 分享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达到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协调与 和谐发展。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调整上作用空间有多大,政府干预的 程度和领域应该如何把握? 第一,支持建立 一个力量强大的工会 组织。政府要在劳动 关系领域做到公正执 法、避免“权力寻 租”,就必须注重培 育一种监督和制约力量,根本途径是培育工人自己的力量,即建立强 有力的工会组织,使其能够对企业和政府行为发挥监督作用。事实上,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表达与维护,只有通过工会组织,才能从自发盲动 走向组织有序,从而保证社会运转的秩序和理性。政府的当务之急,
一是要支持在所有企业组建工会,特别要下大气力把非公企业的工会 组建起来。同时将进城务工人员最大限度地吸纳到工会中来;二是要 努力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制度,并建立健全协商谈判的救济制度,增强工会组织的维权能力。只有这 样,才能建立能够将广大职工“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力量足够强 大的工会组织。第二,加快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制建设。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 主义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战略,规定着政府的劳动法制必须以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为价值取向。政府既要积极参与劳动立法的准备和提出建议,又要针对劳动关系失 衡状况,颁布有关劳动行政法规,以规范劳动关系,使劳资双方和各 项劳动事务都有法可依。要尽快出台劳动法单行法律,形成较完善的 劳动法律体系,扩大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并且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法律 责任。当前,政府要支持在地方或基层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要全面 推行以劳动合同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职工劳动权益 维护制度;二要坚持和发展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 主管理制度;三要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四要努力构建 新型的以劳动争议调处为重点的联合
维权机制。
第三,加大劳动关系的
宏观调控力度。政府从宏观上调节劳动关系的手段,主要有劳动力市 场调节和劳动福利政策实施两个方面。在劳动力市场调节方面,首先 是调节劳
动力市场供需,通过就业政策,包括运用税收和货币手段,调节劳动力的需求;通过人力资源政策,包括开展职业预测、职业培 训和再培训,调节劳动力的供给,从而力求实现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市 场均衡目标;其次是调节劳动力市场的运行,通过调节工资价格变动 的工资政策、就业服务政策、
社会保险制度,以及保证公平就业和公平报酬的反歧视政策和劳动保 护等,保证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就业权利和就业条件,确保劳动者有 “体面劳动”,从而保证劳动力市场的正常协调运行。要通过三方协 商机制,对工资等问题规定最低标准和增长指导线,以避免不同行业、企业之间差距悬殊,影响劳动关系的稳定。在推行社会福利制度方面,通过建立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福利补贴,以及调节收入的税收政策,改善劳动者生活,缩小贫富差距,推动劳动关系的稳定发展。建立社 会保障制度,就意味着政府必须承担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的主要责任,
特别是要加大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险基金的比例。第四,支持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和诉讼。政府要鼓励和支持劳 动关系双方尽可能通过调解和仲裁程序解决劳动争议,进入诉讼程序 要努力促进公正裁判,避免出现激烈的冲突。劳动争议诉讼时效应适 用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劳动争议诉讼举证责任应部分倒置;劳动争 议诉讼成本必须规范和控制。劳动争议处理“一裁两审”的体制要逐 步向“或裁或审”、“裁审分离”的体制转变。同时诉讼应在法定周 期范围内尽量缩短,通过体制的改变达到降低诉讼成本的目的。政府 对弱势群体的劳动争议诉讼应当实行救助,从财力上支持工会建立困 难职工法律援助制度。第五,加强政府的执法和监督力度。其一,应尽快制定、出台《劳 动保障监察法》,提高劳动执法的法律地位,并赋予劳动监察机构广 泛的权力,确保劳动监察机构在劳动执法中的调查权、审核权、请求 协助权等诸项权力,尤其是要强化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权力。在法律未 出台前,要坚决贯彻《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其二,加快健全省、市、县三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有条件的地方应向街道、乡镇和社区延伸,充实人员队伍,保证工作经费,完善劳动保障法律监督检查网络。其 三,要定期对企业进行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监督 和检查,发现企业有违法用工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要给予一定的行政 处罚,使企业能够自觉执行劳动法规,将劳动争议抑制在萌芽状态。一旦查出有拖欠工资行为的,要责令用人单位及时补发,并处高额罚
款;对限期届满仍未清欠的
用人单位,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资金 不足或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逃匿的,可依法吊销执照,并拍卖用人单 位厂房、设备等回收的资金支付拖欠的工资;对因拖欠克扣工资而造 成劳动者伤亡的,要由司法部门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其四,要强化对劳动执法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保证这一权力落到实处并得到 正确的行使,包括强化劳动监察组织内部的监督和发挥工会的民主监 督作用。当然,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较大,劳动关系建立、规范、调整的途径和手段都有所不同,政府对 劳动关系的干预力度也存在差异。经济相对发达的广东、江苏尚且采 取强有力的行政甚至司法手段对劳动关系进行干预,其它地区政府干 预的必要性更不待言。如何根据当地实际,借鉴国外政府干预劳动关 系的成功经验,推进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还需要各级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工会组织的实际工作者进行不懈的 实践努力,需要劳动关系领域的学术研究者作出积极的理论探索。
第五篇: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分析
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分析
一、政府介入劳动关系的必要性
政府介入劳资关系的理论基础是政府干预理论。对此,西方经济学一直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集中体现为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政府干预理论认为,由于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效应、收入分配不公等原因,市场机制存在缺陷,需要政府干预以纠正市场失灵。以弗里德曼等为代表的各种新自由主义思潮则认为,由于信息及市场不完全,再分配不公平及经济寻租活动等原因,政府干预市场同样存在低效或无效,而且会破坏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主张向自由市场制度“复归”。对此,以萨缪尔森等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则提
出,应将政府干预与市场有机结合,科学把握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程度与界限。首先,与资本相比,劳动力流动成本非常高,壁垒多;劳动者人数众多,组织集体行动困难重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等,使得劳动与资本在博弈中天然处于弱势地位。随着资本国际化,这种强资本弱劳动状态更加严重,仅靠市场机制很难改变,需要政府公权力介入。其次,政府是阶级权力和社会公共权力的结合,既要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又要综合代表社会各方利益,以缓和社会矛盾,控制冲突。我国政府更是要代表最广大群众的利益,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再次,西方发达国家在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以后,政府对劳资关系进行了全面干预,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行之有效的协调、制衡机制及发挥工会作用等,保证了劳资关系的和谐,这些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借鉴。第四,我国劳资关系问题的特殊性。我国转型期,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善,劳资双方主体发育不成熟等种种问题,劳资矛盾在非公有制企业比较突出,如果任由其发展,将影响企业发展和经济结构升级,危及改革发展成果;而且我国政府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源,从而决定了其必须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西方国家对于政府在劳动关系中角色成果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政府在劳动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强调的重点以及对劳动关系的干预程度,与各国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有关。英国利物浦大学教授罗恩·比恩(Ron Bean)在《比较产业关系》一书中指出,政府 在劳动关系中主要扮演五种角色:(1)政府扮演第三方管理者角色,为劳资双方提供互动架构与一般性规范;(2)政府扮演法律制定者的角色,通过立法规定
工资、工时、安全和卫生的最低标准;(3)如果出现劳动争议,政府提供调解和仲裁服务;(4)政府作为 公共部门的雇主;(5)政府还是收入调节者。台湾学者林大钧先生认为,美国联邦政府 是促进劳资合作的催化剂或鞭策者,是劳动争议的调解人、仲裁者或受害方的支持者,是劳动法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劳动关系中扮演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我们可以将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归纳为五种角色,即“五P”角色。
(一)劳动者基本权利的保护者
政府的第一个角色是保护者(Protector)或管制者(Regulator)。政府通过立法机关制定法律,介入和影响劳动关系。政府的角色在于制定劳动政策并推进其实施。政府制定 的政策与法律不仅反映了劳资双方施加的压力,而且反映了公共舆论以及劳资力量对比 的变化。政府是否颁布劳动保护立法以及该法律保护的程度,直接反映了政府是否维持 劳动力市场的社会正义,并反映了政府对劳动关系的基本理念。它确定了劳动关系的调整框架,为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提供了各项制度和规范。同时,政府还要监察劳动标准以及劳动安全卫生的执行,劳动监察是政府的第一个角色衍生出的重要任务。
(二)集体谈判与雇员参与的促进者
政府的第二个角色是促进者(Promoter)。根据不同的经济、社会问题,政府要采取不同的方针、政策和行动,为管理方和工会之间开展集体谈判创造宏观环境,积极促进双 方自行谈判与对话,促使其在遵循劳动法基本规则和基本劳动标准基础上发展适合其特 点的劳动条件。多数国家的劳动法律都规定了集体谈判的主体资格、谈判机构、谈判双 方的责任、谈判的程序和内容、集体协议的签订和约束力。规定工会享有罢工的权利,而且如果工会采取合法的产业行动将免除法律诉讼。这里,政府的角色首先体现为确定合法产业行动的边界范围以及工会采取产业行动的程序性规定;其次,政府保护工会罢 工权的重要体现是政府是否保护罢工雇员免遭解雇。政府是以促进者,而不是直接干预 者的角色,推动集体谈判的开展以及雇员参与,分红和员工持股也是工业民主的重要手段。
(三)劳动争议的调停者
政府的第三个角色是劳动争议的调停者(Peace-maker),有时也是调解者(Mediator)或 仲裁者(Arbitrator)。劳动争议是工业社会的自然现象,政府必
须建立一套迅速而有效 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为了维持良好的劳动关系,政府通常作为中立的第三方提供调解 和仲裁服务。理想的政 府应该作为中立的仲裁者,为劳动关系营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环境,使劳资双方能够平等 地通过协商或谈判来解决内在冲突,使产业冲突减少到最小程度。
(四)就业保障与人力资源的规划者
政府的第四个角色是规划者(Planner),为全体劳动者建立一套就业保障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三大支柱: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在当今自由化、国际化和竞争日趋 激烈的社会,政府应该在教育培训、研究开发、人力资源规划等领域进行整体设计,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支持,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的角色在于保持劳动关系稳定、促进劳资合作和实现经济繁荣。
(五)公共部门的雇佣者
政府的第五个角色是公共部门的雇佣者(Public sector employer)。公共部门的雇员包括政府与地方公务人员,在一些国家还包括公用事业部门的雇员,其规模和人数在各 国不尽相同,但都占相当比重。政府作为公共部门的雇主,应该提供合法、合理的劳动条件,以模范雇主的身份参与和影响劳动关系,使之成为私营部门劳动关系的“样本”。
政府在扮演这五种角色时,作为保护者和规划者,政府应该积极而主动地完成任务;作为促进者和调停者,政府应该采取中立和不多干预的态度;至于政府作为雇佣者的角 色,必须要真正成为民营企业家的表率,合法化、企业化和民主化是基本要求。
三、目前我国劳动部门在劳动关系协调中应发挥哪些作用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发展健全过程当中,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建立,国家财力有限,历史包袱重(特别是国有企业)。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加入WTO和全球经济放缓,都将对劳动关系产生很大影响,政府要发挥作用,尤其是“我国改革是政府推进型的改革”,所以政府在劳动关系协调中要主动、积极地发挥作用。
(一)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之一的劳动部门,担负着调解劳动关系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政府必须通过对劳资关系的协调来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再直接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而是政企分开。政府的职责是对企业实施宏观管理,进行有效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方协商中,政府一方的代表应当紧紧围绕促进生产力发展,在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平衡劳动者与企业的关系,指导双方合作,保持劳动关系的协调和稳定。
(二)政府是劳动关系的政策制定者和宏观调控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和劳动关系主要依靠市场规律来调节,但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往往会对经济发展形成一定的破坏性,进而导致劳动关系的不稳定。因此,必须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作为立法者,我国劳动部门起草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于1995年颁布实施的《劳动法》已运行七年多,从我国《劳动法》的立法原则上说,保护的是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同时兼顾用人单位的利益;作为管理者,这几年劳动部门逐渐放开了工资和用工等审批权,为促进就业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鼓励性的就业政策,强制性的社会保险政策,努力降低失业率,保障职工的切身利益。
(三)政府是企业与职工两个群体利益矛盾的调节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企业和劳动者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各自有着不同的利益追求,因而难免产生矛盾和冲突。在三方协商机制中,政府通过一定的措施,把劳动关系双方各自的利益追求统一到国家利益。作为调解者,劳动部门与工会、企业代表组成劳动仲裁委员会,履行劳动争议仲裁职责,做好裁判员。
四、中国当前经济状况下劳动关系的独特性
中国的劳动违法已成为一个长期的普遍现象,劳动者权益受侵害已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劳资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强资本、弱劳动的局面越来越严重,劳动关系失衡以及劳动合同失范已是社会公认的事实,如果任这种现象发展下去,无疑会对社会和经济安全带来重大隐患。新劳动合同法体现了政府力图将劳动合同法作为平衡利器来构建平等的劳资关系的决心,但是,我国政府直接干预劳动合同法的做法显然是基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的路径依赖的结果,是与中国目前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相适应的。中国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转变而来的,至今经济中仍然是政府主导。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导致中国企业中的集体谈判难以实现,同时,劳动者难以参加公司治理结构。我国劳动关系问题任重道远,我国政府应积极参与其中,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建设经验,营造良好市场经济氛围,促进我国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助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