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损害的是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损害的是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12月15日,由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承办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3年报告》正式发布。报告中称,中国劳动力加班较多,普遍存在工作时间较长现象,其中接近一半(45.44%)的加班雇员无任何补偿。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然而白纸黑字规定的劳动权益落空,近一半加班白干,让劳动保障法律很尴尬。在劳动力市场,由于目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谋生仍然是劳动者第一位的工作价值,这就导致了用工方的强势,弱势的劳动者只能以牺牲收入、劳动环境、带薪休假权利等换取工作机会,很少有人会在加班费等方面和用工方较劲。
像加班费近半空谈一样的劳动权益落空也缘于劳动执法的弱化。劳动执法部门等投诉的多,主动出击的少。而且现实中,地方政府的税收财政等大多依靠企业,由此对企业的态度和对员工的态度截然不同。劳动执法面对劳动者投诉大多习惯于做和事佬,而不是依照法律真刀真枪地对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用工方进行处罚, 由此更加助长了企业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
为自己的权益而努力是每个人对自己的义务,于劳动者而言,要努力争取自己的加班费等劳动权益,否则对劳动权益的不法侵犯只会变本加厉。事实上,近一半劳动者加班无补偿,从另一个方面看,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维权的行列,将是维护自己权益从而也拯救他人的重要途径。另外,保障劳动者权益也是政府的责任,纵容企业损害劳动者权利,尽管收获了眼前的税收利益,但从长远看,损害的是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也失去了劳动者对政府、对执法部门的尊重。
不让近半加班工资落空,劳动者要努力争取自己的加班费等劳动权益。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劳动者要主动固定证据、收集证据以维护自身权益。工会、行业协会等应为劳动者维权撑腰,别让维权者一个人战斗。对劳动者反映的加班费等劳动权益受损问题不妨组织集体协商谈判,或帮劳动者指明维权路径、提供法律专业咨询甚至是维权律师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劳动执法部门应承担起必要的执法责任,要做弱势劳动者的娘家人,而不是和事佬。劳动执法部门不是司法机关,不存在不告不理一说,执法应该更加主动,通过排查、走访、询问让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企业现形。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无法保护好公众权益的执法者肩负不起公众交予的社会责任,也无法赢得社会公众的尊重,只有加大对损害劳动者权益行为的惩戒力度,才能让劳动者权益不落空,才能赢回政府权威与公信
第二篇: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长沙市财政局围绕长沙市委提出的“兴工强市”、“创新先导”、“以城带乡”、“文化推动”四大战略,切实加快财政经济发展步伐。认真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不断完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以发展循环经济为财政支持的重点,形成节约型的财源增长方式,进一步做大财政经济“蛋糕”,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以“兴工强市”战略为龙头,加速推进“三化”进程
“十一五”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为此,财政要加大对“三化”的投入,促进经济高速高效发展。一是强化产业投入。投资重点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产业,确保“十一五”期间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半壁江山”。打捆使用项目资金,推行将产业发展资金直接投入到企业和项目的办法,探索建立风险基金扶持产业发展。突出支持重大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设发展,重点支持长沙电厂、黑糜峰电站等能源项目的建设;以扶持“十大标志性工程”为重点,突出支持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建设发展;突出支持工业园建设发展,提高园区经济实力和吸引力,集中力量引进一批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世界500强工业项目;突出支持现代物流和物流园区建设,重点扶持建设好开福物流工业园和金霞保税物流中心。二是深入实施“以城带乡”战略,推进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拓宽融资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保持投资拉动效应,加快都市区建设,构筑“一中心四组团”城市框架;支持城市轻轨、株树桥引水、湘江枢纽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打开以城带乡的经济通道,促进城乡一体化;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保证农民收入和农业投入的持续增长,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三是深入实施“文化推动”战略,培育壮大文化产业。积极研究支持文化产业的财税优惠政策,推动文化产业逐步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四是树立消费也是财源建设的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扩大消费需求。
狠抓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健康增长
积极组织收入,做大财政收入蛋糕,为省会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财力保障,既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政府有效履行职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需要,也是财政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从财政收入能力看,考虑到今后将全面实行增值税转型,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等政策性减收因素,财政增收的任务十分艰巨。为此,我们将继续坚持依法理财治税,做到计划早安排,措施早落实,使征收工作做得积极主动。进一步完善收入征收目标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确保收入均衡入库。支持和配合税务等征收部门,继续完善征收网络信息化、强化以票管税、加强个体零散税收的征管,进一步加大对欠税的清理力度,同时搞好税法宣传,严厉打击偷逃漏税等违法行为。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到期的及时恢复征税,制止各种变相减免税政策。进一步推进和完善非税收入征管网络化改革,充分挖掘非税收入潜力,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管理,完善国有资产(资本)收益、特许经营权等非税收入管理办法,提升非税收入管理的力度和效益。
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构建和谐长沙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加快构建和谐长沙。一是增加投入,扩大城乡就业,完善对特困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进一步健全城乡就业服务体系。二是努力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和优抚安置体系,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和统筹层次。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基本解决城乡水利防洪问题,通村公路硬化率达90%以上,全面完成农村和县域电网改造,基本实现农村沼气化。增加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实行义务教育学费全免制,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基本建立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70%以上。四是以打造平安长沙为目标,支持建立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卫生安全、气象安全五大安全体系,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五是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着力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加大财政改革力度,完善公共财政管理机制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深化财政改革的力度,建立和完善适应公共财政要求的规范的财政管理机制。一是继续巩固提高已出台的各项改革。进一步加强基建预决算审查队伍建设和对审查工作的监督管理,在确保评审质量的同时积极探索拓展评审工作的新思路,积极介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专项支出评审,为调整预算分配政策、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第一手”资料。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提高采购工作效率;探索试行政府采购管理和操作分离模式,理顺政府采购体制;适当完善政府采购硬件设施,推行政府采购预算。加速会计委派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二是完善部门预算。在推进部门预算的同时,完善定员定额管理体系和项目库管理办法,切实强化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项目,延长预算编制时间,规范零基预算方法,努力提高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强化预算约束。三是进一步巩固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管理成果,严格实行企业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双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四是积极探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新思路。完善细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增强项目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探索事业经费使用管理的新思路。打破按单位编制人数核定补助资金的办法,以事业规模或工作量核定财政补贴的标准。五是全面推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
第三篇: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最近一个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了重大部署,明确提出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缓解资源瓶颈对经济发展制约的选择,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全市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认真学习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理解节约与生产、消费等方面的关系,围绕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坚持生产与节约并重
构建节约型生产结构
生产是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手段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实际上,“生产”也就是发展。要生产,要发展,就必然消耗资源。如何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关键是要把节约资源,降低能耗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实现能源和资源的节约与合理使用。由于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基本上是“粗放型”的,致使能源利用率低和产品单位能耗高,同时,这种“粗放型”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还无形中诱导了人们对节约理念的漠视,助长了人们对资源的过度占有。一组沉重的数字显示,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位居第133位。在发展过程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受到了制约。实践证明,生产与节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致的,生产的结果直接体现为财富,节约的效果则反映出生产财富质量的提高和财富数量的增加。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竭泽而渔、竭林而耕、竭矿而采的增长方式,坚持生产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着力构建节约型的生产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全市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广泛开展协商议政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研、视察,为全市进一步开展建设节约型社会活动出主意、想办法;加大对浪费资源行为的民主监督力度,对各种浪费资源的现象提出批评和建议。
更新节约观念
培育节约型消费方式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全面厉行节约,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两条重要措施。这两条措施看似矛盾,在经济学上却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二者的共同作用,将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与有效利用。消费是生产的直接动力。消费者的支出,也就是生产者的收入。消费支出可以给人们提供第一轮就业机会和收入,工作收入又促使人们再消费,人们的消费再支出又可以创造第二轮的就业机会和收入……这样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形成了经济的良性循环。既然鼓励消费,那么是否就可以无节制地消费呢?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消费的“度”,在于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资源是稀缺的,环境是脆弱的,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必须对消费行为加以限制。自古以来“勤俭”观念就一直深深地镌刻在我们的民族意识之中。2000多年前,著名思想家荀子在其《天论》中提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
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著名古训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论述集中体现了古人的消费与节约观念。毋庸置疑,生活领域的节约不是不要人们消费,也不是压缩必要的消费,而是倡导节约风尚,提倡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和文明消费。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萨缪尔森提出,一个具有固定收入而面临一系列市场价格的消费者,要使他的消费支出能得到最大的满足或最大效用的均衡。“满足”或“效用”是由商品或劳务的使用价值产生的,得到“最大的满足”或“最大效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有所值、物尽其用。《左传》引用古语道:“侈,恶之大也。”人们消费行为善与恶的界限,是“效用”与“奢侈”。作为消费者,人们要求不断改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这是合理的、正当的。铺张浪费、豪华奢侈的消费行为,历来受到社会的谴责并屡加禁止,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更是格格不入。因此,我们要把勤俭节约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作为美德予以发扬;在工作和生活中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尊重劳动,珍惜财富,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升油、每一张纸、每一粒粮,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树立节约理念
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基于生态经济原理和系统集成战略的减物质化经济模式。节约型社会追求的是在保证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对环境的损害减到最小。可见,建设节约型社会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把金钥匙,对资源循环利用的过程,其实质上也就是节约资源的过程;建设节约型社会,要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模式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资源条件。未来15年,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可以预见,随着经济增速加快,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的消耗将不断增加,资源紧缺的问题将日益凸显。所以,如果不在节约上下功夫,不顾自然、不计代价、不为未来,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经济社会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上,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研究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使我们有限的资源,既惠及当代,又泽被后世;要将发展循环经济贯穿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全过程,用节约理念构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达到共生耦合。即在微观层面上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延长和拓宽生产链条,促进产业间的关联度;在宏观层面上,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立和完善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广大政协委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专长和聪明才智。从事科技工作的委员要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新技术,增强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的攻关力度,加快资源节约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委员要不断进行技术革新,积极采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术、新产品;在各级党政机关工作的委员要带头遵守节约制度,参与和组织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
既节约又做事
切实提高效率
做什么事情都要讲求效率和效益,而效率和效益的高低,是与成本有直接关系的。同样的事情,通过节约降低成本,效率和效益就高,反之就低。提倡节约,是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不能为节约而不做事、少做事,也不能为做事而不计成本,不讲节约。只有做到做事与节约两不误,才能达到做事和节约的辩证统一。因此,要正确处理做事与节约的关系,在做事中注意节约;通过节约更好地做事。一是树立科学的节约观。节约不是不办事,不是不花钱,不是不消耗,而要讲究消耗的适度和效益。这才是科学的节约观念、节约行为。各级政协机关要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约活动,严格招待费支出,减少会议,压缩文件,提高现代化办公设备利用效率,把政协机关建设成为节约型机关,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二是树立发展的节约观。节约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事情上会有不同的表现。过去所讲的勤俭节约是在生产、生活资料极度匮乏的条件下过苦日子,现在所讲的勤俭节约是在生产、生活资料比较丰富,反对铺张浪费的条件下过好日子。但是在任何条件下,勤俭节约的美德不能丢,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这是安身立命,干事创业之本。三是树立时间观。一定意义上讲,时间也是成本。节约时间,就是节约成本,就是提高效率。浪费工作时间,无形中浪费了能源和资源,提高了工作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金钱失去尚可再得,而时间却“千金唤不回”。管理学家的忠告是:“将时间用在那些让你真正感觉快乐、成功和满足的事情上,而不要让枯燥、低效的例行公事占据你时间的绝大部分。”如果一个人每日任时间宰割,不能发挥时间效率,就会成为“时间的穷人”。时间对每个人是最公平的,只有时间是自己可以真正牢牢掌握的。管理时间与理财一样,既要“节流”,也要“开源”。“节流”就是“省时间”,开源”就是“赚时间”。所以,做任何事情,干任何工作,在时间投入上,要善于“挤”,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力争用最少的时间办最多的事情,创造最优异的业绩。
第四篇:何勇就治理商业贿赂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答问
何勇就治理商业贿赂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答问
坚决治理商业贿赂 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组长何勇答新华社记者问
新华网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 李亚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这项工作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日前,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组长何勇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记者:请介绍一下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起因和背景。
何勇: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活动,将其作为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一项长期的、经常的工作,先后部署开展了打击走私、偷逃骗税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犯罪活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商业贿赂在一些行业、领域或单位较为严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大公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把治理商业贿赂作为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强调要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2006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把治理商业贿赂作为今年政府机关反腐倡廉的重中之重,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抓出成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就纪检监察机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认真抓好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06年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对治理商业贿赂作出了总体部署。由此,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
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中央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我任领导小组组长,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李至伦同志,国务院副秘书长李适时同志,监察部副部长李玉赋同志任副组长,22个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在中央纪委监察部设立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
记者:商业贿赂有哪些危害,对其进行治理有何意义?
何勇:商业贿赂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经济、政治、社会和国际层面作点分析。从经济层面看,商业贿赂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破坏市场秩序,妨碍公平竞争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加企业经营成本,造成国家税收减少和公有财产被侵吞,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从政治层面看,商业贿赂腐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业事业从业人员,滋生腐败现象和经济犯罪,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从社会层面看,商业贿赂导致生产和生活用品价格虚高,加重人民群众的负担,为假冒伪劣商品开了方便之门,直接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引发突发公共事件和其他社会问题,激化社会矛盾,毒化社会风气。从国际层面看,商业贿赂影响了国际社会对我国投资环境和商业活动的评价,损坏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不利于我们有效应对和参与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坚决治理商业贿赂,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自主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制约权力的行使,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和寻租,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有利于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和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树立我国信守承诺、依法办事的良好形象,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记者: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是哪些?
何勇: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统一部署、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
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主要有三项任务。一是对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交易行为进行自查自纠;二是依法查处违反法律法规、给予和收受财物或其他利益的商业贿赂案件;三是深化改革、强化监管,完善法律制度体系,打造健康的商业文化,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这三项任务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促进。
治理商业贿赂的重点领域有六个:一是工程建设,二是土地出让,三是产权交易,四是医药购销,五是政府采购,六是资源开发和经销。同时,还要抓好银行信贷、证券期货、商业保险、出版发行、体育、电信、电力、质检和环保九个方面的治理工作。
记者:请您谈谈治理商业贿赂的基本思路和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何勇:治理商业贿赂,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标本兼治,进行综合治理。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司法机关、行政执法部门各司其职,群众积极参与,纪检监察机关牵头组织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调动和凝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要将专项治理工作同贯彻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部门内部管理和加强自身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形成治理商业贿赂的综合效应。
推进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几个重要关系:第一,严厉惩治与有效预防的关系。对违反国家法律的商业贿赂案件坚决依法查处;同时,按照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着力从源头上防治商业贿赂。第二,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的关系。根据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头绪繁多、情况复杂、任务艰巨、难度很大的特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善于抓主要矛盾,在全面推进中突出重点,扭住关键。第三,集中治理与长抓不懈的关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既要集中治理,又要持之以恒、锲而不
舍,通过不断努力逐步解决问题。第四,治理商业贿赂与维护大局的关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既要遏制商业贿赂,又要保持正常的生产经营,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改革和对外开放,实现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第五,治理商业贿赂与从严治政的关系。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管;另一方面,要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将权力和资源相对集中、容易发生权钱交易的领域和环节作为重点,严格规范和监督行政审批权和行政执法权的行使。
第五篇:(材料6)主攻沿海 创新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主攻沿海 创新转型 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中共台州市委书记 陈铁雄
2009年12月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0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主要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紧接着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形势,并对做好今年经济工作作出了部署。可以说,新一年的工作目标已经确定、方向已经指明、任务已经下达,关键就是如何贯彻好、落实好、执行好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此,我们在刚刚召开的市三届七次党代会和市“两会”上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省委“两创”总战略,主攻沿海,创新转型,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努力开创台州科学发展新局面。今年经济工作主要突出四大重点。
一是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全面迈向滨海时代。规划中760平方公里的沿海产业带是台州发展的空间优势
—1— 所在,也是优化生产力布局、重振台州雄风的关键之举。随着国家全面启动沿海开发,省里积极构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台州沿海产业带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所以,我们把沿海大开发作为首要战略,进一步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以大港口开发为龙头,以大产业集聚为重点,以大配套建设为支撑,以统筹协调为手段,构建以“台州湾循环经济实验区”为核心的产业集聚新平台,使其成为引领台州发展、联动全省沿海、辐射内陆地区的循环经济实验区和创业创新的样板区、吸引外资的集中区、体制创新的先导区和台州滨海的新城区。2010年我们将紧扣“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展新貌”的目标,以打基础为重点,从基础工作做起,力争在制定规划、完善配套、健全机制上有新成效。一方面抓紧编制《台州湾循环经济实验区规划》,并争取上升到省里的层面。在项目布局上,突出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和项目安排,重中之重抓好浙江(台州)炼化一体化项目的落地以及国家级医化园区、石化园区、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等的建设。另一方面,着力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突出港口和沿海高速建设。即把港口开发作为沿海产业带建设的龙头工程来 —2—抓,重点抓头门港、大麦屿港、大陈岛3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设,努力以大港口带动大开发、支撑大产业。同时,下大力气推进台州南北大动脉——沿海高速的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台州高速交通网络,加速推进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带动沿海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军事战备运输和后勤保障提供快捷的通道。
二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创新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功能,在微观层面,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在宏观方面,创新则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改革开放以来,台州创造了以“民营主导+政府推动”为主要特征的“台州现象”,从浙江省落后地区跻身中国沿海较发达城市行列,其根本原因也就在于创新。台州过去的成功和当前区域竞合的激烈再一次要求我们,在后危机时代台州要继续保持竞争力、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要继续走在前列,就不能总是跟踪模仿别人,也不能坐等技术转移,就必须要创新,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拿出原创成果。为此我们立足台州最大的特色——民营经济、最大的优势——制造业,在希望的“田野”——台州沿海产业带上,积极探索走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根本、品牌为纽带、体制为保障、产业技
—3— 术为重点的自主创新之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使产业结构调“轻”变“绿”。今年重点抓六项工作:一是加快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台州目前形成规模的产业集群有20多个,我们重点抓医化、模具、泵业三个省级试点,扶持产业集群中产值前5位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整体提升。二是推动企业制度创新。继续实施民营企业股权重构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12年“513”企业产权结构完成重新构建。大力推进企业上市,争取每个产业集群都有上市公司。三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努力使台州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四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推动工业企业主辅分离,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转移,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五是抓好节能减排。突出资源消耗减量化、资源利用循环化、企业生产清洁化和区域工业生态化四方面重点,培育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六是加强企业家培训,促进素质提升。
三是实施城市群构建战略,打造生态宜居家园。台州城市化水平超过50%,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时期,进入了城市化与工业化并重的发展阶段,随着城市化的演 —4—进,构建台州城市群是必然趋势。为此,我们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把统筹发展作为基本理念,整体规划、统筹发展、共建共享,促进空间布局层级化、产业分工合理化、基础设施网络化、公共服务一体化,构建以中心城市为龙头,中心城市、县域城市为依托,中心镇为支点的台州城市群。一是突出中心城市发展。我们将按照“做强龙头、带动全市”的思路,加快中心城市发展。一方面加紧实施一批功能性项目建设,形成若干重要功能区块和城市综合体。今年主攻中央商务区、椒江江滨公园以西区块、黄岩江北商务区、火车客运场站区块、路桥新城西扩等建设,加快城市道路、供水、排污、环卫等网络建设。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是城市的重要品质,我们将高度重视城市环境建设,加强废气治理,实施城市“增绿行动”,开展城市水系和河道整治,特别是加快开发温黄平原河道水系,做好鉴洋湖湿地的保护性开发,建设城市新的景观带。二是加快培育中心镇。中心镇是统筹城乡的重要节点,我们将不遗余力地积极支持中心镇做大做强。当务之急是坚持高起点定位,切实抓好新一轮中心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各专项规划的修编工作。同时,我们以新型工业化强镇建设为抓手,—5— 壮大中心镇实力,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促进产业集聚。还有,我们将以土地使用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健全功能,建设城市小区,促进人口集聚。另外,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扩权强镇”工作,理顺中心镇财政体制,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并坚持分类指导,建立中心镇科学发展的考评体系。三是全面建设新农村。以深化“百千工程”为抓手、“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创建为载体、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康居工程”为突破口,加大农房改造建设力度,整体推进村庄整治,培育特色村,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四是实施民生优先战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最终也要惠及民生。下一步我们将更加突出群众需求这一第一信号,认真落实改善民生66条政策,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管理,积极构建以“尊重民意、保障民权、增进民利、维护民安”为主要内容的具有台州特色的民生社会。一是进一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为重点,努力构建覆盖各个群体的“保障网”,起到为改革“兜底”的作用。加快城乡义 —6—务教育均衡化步伐,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为台州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才支撑。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启动乡镇卫生院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健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深化“三个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扩大“百分之一文化计划”实施范围,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向城乡居民提供更多基础性的公共产品。二是注重以民主促民生。台州是市场经济的先发地区,经过市场的历练,台州群众的民主意识、参政议政意识强,这使得台州创造出了“民主恳谈”、“参与式公共财政预算”、“工资集体协商”等经验,为“以民主促民生”工作夯实了基础。为此,我们将继续保持政府开明开放的优良传统,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总结提升,畅通民意渠道,推动科学民主决策,用民主的办法更好地协调群众利益。三是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重点是加强平安建设,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一批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进一步提高政府在外来人口服务、社会应急管理、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等方面的能力,掌握维稳工作主动权,提高社会控制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