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关系学期末复习—哈商大
劳动关系学
1.2.劳动关系的定义:P9.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3.工会由谁组成:——工人
4.5.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劳资关系的不同。
6.行为科学理论(侧重对人心理活动研究)探寻对人类行为的规律(梅奥霍桑实验)从中找到管理的方法和理论
7.问题的一种参考原则
8.9.10.工会的定义:工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雇员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而在特定工作场所自主设立的组织。
11.产业行动的定义:P416是处于利益对立关系格局中的劳资双方在难以通过正常谈判达成一致、解决争议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保护性、权益性、临时性的行动。
12.劳动法定义:指以法律为手段对劳动关系进行规范,对劳动关系进行法律调整。
13.劳动合同的定义: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14.劳动关系作为权利义务关系是受法律调整的利益交换
15.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它由企业内部的工资分配制度,职工保险福利制度,和剩余收益分配制度组成。
16.从世界看 17.劳务关系定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通过劳务合同建立的一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民法》
18.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主要行为规范
19.集体谈判的定义:指工人通过自己的组织或代表与相应的雇主或雇主组织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谈判的行为。
20.(多)劳动争议的定义:
狭:指单个的雇用人和受雇用人之间所发生之争议及雇用人团体与受雇用人团体发生之争议为限
广:以劳动关系为中心发生的一切争议。
21.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出的决定因素?P408
资本的力量在于控制着生产资料,而劳动者的力量则在于劳动者的联合和组织。
23.员工力量包括哪些?答:退出力量,岗位力量,罢工的力量
24.三方协商机制的定义:P326
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处理劳动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政府、雇主组织和工会就劳动关系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和劳动立法以及劳动争议处理等问题进行沟通、协商、谈判和合作的原则与制度的总称。
25.产业关系系统理论的提出者——美国,邓诺普。经济学制度学派代表人物,以劳动经济学角度研究
26.劳动者范围包括:不包括农民,第一产业、公务员(劳动者特征:①受雇于他人;②获得工资或相当于工资的报酬;3,具有独立身份的自然人)
27.劳动者个别劳动权的内容(简答)
即个别劳动者的权利,这一权利体现了个别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个别劳动权由劳动者个人享有并行驶,其内容主要涉及的是劳动者的就业条件和劳动条件,这一权利直接与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
28.劳动关系的环境因素P84: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经济体质、政治体制、法律体制、社会文化及价值观念等因素 内部:工作场所范围内影响劳动关系的因素——组织的直接可控制因素。
29.劳动关系主体中资方的研究主要包括:雇主,雇主组织(主要是雇主)
30.三方原则包括哪三方(简答)(政府,企业,员工)23题
31.劳动关系系统中的主体——三方即劳方(劳动者和工会组织)、资方(雇主和雇主组织)、政府。
1.劳动关系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
2.我国处于初级的市场经济向成熟的市场经济过渡,我国的劳动关系当事人所采取的产业行动方式,集体信访,联合抵制,中堵道路,组织护厂纠察队,政府机关的静坐,请愿,示威。
3.在劳动关系的运行中,劳方和资方都在努力,争取更有利于自己的结果,而这种结果的获得都又必须获得对方的认可,因此劳动关系运行的两种基本形式冲突和合作贯穿于劳动关系的整个过程
4.按照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关系的性质,利益协调型、利益一体型。
5.1994年常凯结合中国劳动关系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中国社会转型中,劳动关系的状况特点提出政府在劳动关系中扮演的角色:规制者、监督者、损害控制者、调解与仲裁者。
全卫生权、职业培训权、劳动争议提前处理权。
7.劳动力市场环境对劳动力关系的影响?表现在几点(第十一章第一节 多选/简答)
1.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
2.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态决定了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力量、对比状态;
3.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隔离决定了农民工只能进入不规范劳动关系;
8.议的行政救济。
9.中国工会的四项社会职能:积极参加建设和改革,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10.劳动争议的特征(多)升;集体争议案件大幅增长;劳动争议集中在少数几种案件上
11.政府作为就业保障与人力资源的规划者,政府为全体劳动者建立一套就业体系其中三大支柱: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失业保险。
1.现行劳动法是本期劳动发展关系的反应;(×):上期 蛛网模型
2.中国公务员不属于劳动关系;(×)
3.劳资双方地位自主,平等,形式上平等事实不平等(√);
4.权变理论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部和外部环境,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最好的管理方法
5.劳动报酬权最基本,核心的关系
6.管理权与劳动权(错)
7.农民工是中国当代的劳动者(√)
8.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不是相同的社会关系(√)
9.雇员参加工会的最主要的原因: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
10.从社会关系来看,劳动者作为一个独立的阶层主要是法律规定劳动者的身份和地位(√)
11.员工参与管理的含义——(工人参与):是企业和其他组织中普通员工依据一定的规定和制度,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管理与决策的各种行为总和。
12.近年来,中国劳动争议的重点是:劳动报酬,保险福利待遇
13.劳动关系学的研究内容:劳动关系的环境、劳动关系的主体、劳动关系的运行和协调、劳动关系的矛盾处理。
14.经济全球化对劳动关系格局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打破了劳资关系的均衡态势,强资本弱劳工的格局日趋明显。经济向全球化削弱了工会的生存和实力。经济全球化使得工会的传统斗争手段——集体谈判受到挑战。经济全球化使政府在劳动关系中失去了公正的立场。
15.政府在劳动关系中扮演的角色:立法者、市场规制者、协调者、公共部门的雇主。
16.三方协商运行的规则:利益均衡原则、补偿原则、许诺与期待原则、信息开放原则。
17.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的主要义务(简)
1.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卫生规程和标准;
2.依法制定各项劳动安全卫生规章;
3.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和培训;
4.提供符合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的劳动和工作环境;
5.参与工伤保险;
劳动者的义务(案例)要答上:《劳动合同法》23条规定…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再劳动合同约定中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私密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秘密事项
19.劳动法对劳动合同规范的主要内容:
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 劳动和同的期限; 劳动合同的旅行变更和终止; 劳动合同的解除
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合同终止条件、违约责任。
20.:工会身份的回归、工会工作思路的厘清、工会与会员关系的强化、工会市场运行机制的完善、工会组织制度的变革。
案例:劳动法仲裁期限 法定仲裁申诉期限根据劳动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题解释:
当事人应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60日内向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60日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的法定期限,也成时效。在这期限内不行驶申诉权利视为自动放弃权利,不给予保护。不仅拉动仲裁委员会不予保护,就是按程序上诉至法院,法院也认为当事人放弃权利,不再予以保护。本案中的时效,就在当月发工资时开始计算,结果其加班费当月没发,其应知道,自己权利被侵犯而在01年2月提起申诉,已超过时效。
☆论述:改革以来经济转型对中国劳动关系的影响
1.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所有制的调整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不断加强;发展非国有经济,创造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竞争环境。
2.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和劳动力市场的发育
对推动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3.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促进了劳动关系市场化和劳资不同主体利益分化的重要因素;
答:①员工参与管理定义:
②从员工角度参与民主管理是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参与式一种赏识的手段,它能满足员工归属和受人赏识的需要,给人种成就感。从企业方面将,员工参与管理是企业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提高工作热情。
这样的员工会讲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联系,努力提高工作业绩,把提高绩效看做自我价值的实现,进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劳动关系特征:
劳动关系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
单选13 多选10 判断5 简答4 论述1/2 案例2/1
第二篇:2015.4《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复习参考
2015.4《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A)3.更强调以劳动为中心而展开,着重于劳动力的称谓是 A.劳工关系 B.产业关系 C.劳使关系 D.劳资关系
(A)8.源自日本,主要是为了更准确地说明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称谓是
A.劳使关系 B.劳工关系 C.产业关系 D.雇佣关系
(A)10.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劳动关系基本附属于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社会关系 D.文化关系(A)12.广义劳动关系的主体是 A.政府 B.雇员团体 C.协会 D.雇主以及雇主协会
(A)14.劳动关系称谓中又被称为产业关系,源自于美国的是 A.产业关系 B.雇佣关系 C.劳工关系 D.劳使关系
(A)15.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中直接作用于劳动力市场的是 A.经济环境 B.技术环境 C.政策环境 D.法律和制度环境
(A)18.在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中,经济环境往往会首先影响 A.雇员工资福利水平B.产品生产 C.工作岗位设计 D.工作程序
(D)19.在诸多政策环境中,对于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劳动关系影响最为直接的是 A.货币政策 B.经济政策 C.财政政策 D.就业政策
(B)22.在影响劳动关系的政策环境中,作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供求,对劳动关系具有更加长远影响的是
A.就业政策 B.教育和培训政策 C.经济政策 D.货币和财政政策
(B)25.“参加劳动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人”是劳动者的 A.社会定义 B.哲学定义 C.法律定义 D.经济定义
(B)27.“一个包括中小资产阶级、公务员、知识分子等在内的多阶级政治集合”是劳动者的
A.哲学定义 B.社会定义 C.法律定义 D.文化定义
(A)29.宪法赋予公民的获得有酬职业劳动的基本权利是 A.劳动权 B.就业权 C.休息权 D.择业权
(B)31.在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中,公民享有其他各项权利的基础是 A.取得报酬的权利 B.平等就业的权利 C.选择职业的权利 D.享有休息的权利
(B)33.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中,是对享受劳动权利的主体切身利益最直接保护的为 A.取得劳动报酬 B.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 C.享有休息权利 D.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B)35.劳动者首要的义务是 A.遵守职业道德 B.完成劳动任务 C.提高职业技能 D.遵纪守法(B)37.更强调企业所有权的雇主概念是 A.经营者 B.企业主 C.用人单位 D.企业家
(C)40.德国在雇主身份认定时所考虑的最关键标准是 A.组织标准 B.经济标准 C.控制标准 D.执行标准
(A)42.古典管理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A.科学管理理论 B.权变理论 C.系统管理理论 D.决策理论
(B)44.认为工人数“社会人”而不是“经纪人”的雇主管理理论是 A.古典管理理论 B.行为科学理论 C.系统管理理论 D权变理论
(D)45.认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的雇主管理理论是 A.古典管理理论 B.权变理论 C.经验主义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B)46.人际关系学说—早期行为科学的创建者是 A.马斯洛 B.梅奥 C.斯金纳 D.泰罗
(C)48.现代意义的雇主组织出现在 A.18世纪末19世纪初 B.19世纪70年代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70年代(B)50.国际雇主组织成立于 A.1905年 B.1920年 C.1932年 D.1941年
(B)51.国际雇主组织的首要任务是
A.促进企业自主发展 B.在国际上维护雇主利益 C.促进雇主间经贸合作 D.建立和加强国家级雇主组织(C)53.我够雇主组织实行 A.一元化原则 B.水平化原则 C.多元化原则 D.垂直化原则(C)55.中国企联属于
A.不分所有制的企业团体 B.非公有制企业的雇主组织 C.综合性的全国企业团体 D.由雇主自发成立的非正式雇主组织(A)57.工会的本质特征是
A.阶级性和群众性相统一 B.历史性和社会性相统一 C.社会性和群众性相统一 D.阶级性和历史性相统一(C)59.最早的工会组织形式是 A.蓝领工会 B.白领工会
C.同行工会 D.半技术与非技术工人工会
(C)61.1880年法国成立全世界第一个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是 A.共和党 B.人民党 C.工人党 D.民众党
(A)62.1871年颁布世界上第一部《工会法》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A)64.中华全国总工会于1925年5月正式成立于 A.广州 B.上海 C.深圳 D.珠海(C)65.工会的基本职责是
A.参与企业民主管理 B.完成国家经济建设 C.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D.接受思想文化教育
(B)67.在工会的权利中,代表权和维护权的具体化的是 A.财产权 B.参与权 C.监督权 D.诉讼权(B)68.工会的基本权利是 A.参与权 B.代表权 C.监督权 D.维护权
(B)70.中国工会组织系统的最基本环节是 A.产业工会 B.工会基层组织
C.地方总工会 D.乡镇和城市街道基层工会联合会(A)71.政府在劳动关系的5P角色中扮演的第一个角色是 A.劳动者基本权利的保护者 B.劳动争议的调停者 C.集体谈判与雇员参与的促进者 D.公共部门的雇佣者
(C)73.与政府相关的劳动关系理论中,主张政府应该扮演“守夜人”角色的是 A.正统多元主义政府理论 B.管理主义政府理论 C.新保守主义政府理论 D.激进主义政府理论(C)75.劳动关系中最主要的内容是 A.制定劳动政策 B.建立劳动力市场 C.确定劳动条件 D.协调劳动关系
(B)77.代表是精英理论的政府与劳动关系理论是 A.管理主义政府理论 B.自由改革主义政府理论 C.激进主义政府理论 D.正统多元主义政府理论(C)79.在劳动关系方面强调秩序与稳定的劳动关系理论是 A.新保守主义政府理论 B.正统多元主义政府理论 C.管理主义政府理论 D.自由改革主义政府理论
(C)80.在劳动关系方面,政府的作用在于平衡劳资双方的利益冲突的劳动关系理论是 A.自由改革主义政府理论 B.管理主义政府理论 C.正统多元主义政府理论 D.激进主义政府理论
(C)82.从劳资双方的利益冲突和根本对立出发分析政府的角色的劳动关系理论是 A.管理主义政府理论 B.正统多元主义政府理论 C.激进主义政府理论 D.自由改革主义政府理论
(B)83.2008年出台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争议处理实行 A.一裁两审 B.一裁终局 C.二裁一审 D.二裁终局
(C)85.调节劳动关系最基础的法律制度是 A.劳动管理法 B.劳动就业法 C.劳动关系协调法 D.劳动标准法
(C)86.属于强制性规范,用人单位必须遵守执行的劳动法内容是 A.劳动管理法 B.劳动就业法 C.劳动标准法 D.社会保险法(C)87.标志着中国劳动法诞生的是
A.《劳动法案大纲》 B.《劳动立法原则》
C.《暂行工厂通则》 D.《关于开展劳动立法运动的通告》(C)89.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是 A.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B.三方合作原则 C.按劳分配原则 D.劳动自由原则
(C)91.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中,在社会连带关系理论基础上产生的是 A.劳动自由原则 B.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C.三方合作原则 D.推行劳动争议协商原则
(D)93.劳务合同的调整依据是
A.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 B.民法和劳动法 C.经济法和劳动合同法 D.民法和经济法 C.4个月 D.6个月
(D)95.在劳动合同中,要约人是 A.用人单位或工会 B.工会或政府 C.劳动者或工会 D.用人单位或劳动者
(A)97.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A.2个月 B.3个月
(B)99.劳动合同规定试用期不超过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D)100.以下属于劳动合同约定条款内容的是 A.劳动保护条款 B.劳动合同期限条款 C.劳动报酬条款 D.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条款(C)102.由劳动本身特点决定的劳动合同履行原则是 A.全面履行原则 B.协作履行原则 C.亲自履行原则 D.实际履行原则
(C)103.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中,判断劳动合同是否履行,是否违法的法律标准是 A.亲自履行原则 B.协作履行原则 C.全面履行原则 D.实际履行原则
(C)105.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 A.10天 B.15天 C.30天 D.60天
(A)106.目的是保护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和生存能力,度过暂时难关的解雇类型是 A.经济性解雇 B.过失性解雇 C.缓冲性解雇 D.非过失性解雇
(C)108.非全日制用工是指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 A.2小时 B.3小时 C.4小时 D.6小时
(C)109.非全日制用工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 A.15小时 B.18小时 C.24小时 D.30小时(B)111.弹性工作制提出于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D)112.主要在企业困难时期采用的弹性工作制形式是 A.工作任务中心制 B.工作分担方案 C.紧缩工作时间制 D.临时性工作分担方案(C)114.早期的集体谈判主要交涉的问题是 A录用标准 B.企业内的人事改革 C.劳资关系 D.劳动合同的签订与解除
(A)115.集体谈判各项功能中,强调了工会和企业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的是 A.决策功能 B.市场功能 C.经济功能 D.政府调控作用(A)117.集体谈判的核心内容是
A.工资谈判 B.工作时间谈判 C.劳动安全与卫生谈判 D.休息休假谈判.(A)120.集体谈判过程中,谈判双方自发行动的环节是 A.谈判准备 B.谈判代表资格确定 C.正式谈判 D.签订集体合同
(A)121.在诸多影响劳动关系的因素中,最直接、最敏感的问题是 A.劳动报酬 B.劳动条件 C.劳动资格 D.劳动时间
(C)124.集体合同的合法原则包括的方面有订立程序和 A.谈判地点 B.当事人身份 C.合同内容 D.有限期限
(A)125.全国第一份行业集体合同诞生在 A.济南 B.上海 C.广州 D.天津
(D)128.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审查实行 A.专项管辖 B.属人管辖 C.协议管辖 D.属地管辖
(D)129.我国2004年《最低工资规定》中规定,月最低工资一般是月平均工资的 A.25%-45% B.30%-50% C.35%-55% D.40%-60%(C)131.劳动争议处理的第一道防线是 A.协商 B.仲裁 C.调节 D.诉讼
(D)135.劳动争议的最终解决手段是 A.协商 B.调解 C.仲裁 D.诉讼
(B)136.劳动争议调解原则中,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性质决定的是 A.自愿原则 B.民主说服原则 C.公开原则 D.透明原则
(D)139.民法通则规定一般民事权利诉讼时效为 A90天 B.180天 C.1年 D.2年
(D)140.我国民事通则规定,特殊的民事权利诉讼时效为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年
二、多选题
(ABCDE)4.劳动关系主体包括()A.雇员 B.雇员团体 C.政府 D.雇主 E.雇主组织
(ABCDE)7.对劳动关系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包括()A.经济环境 B.法律制度环境 C.政策环境 D.技术环境 E.社会文化环境
(DE)8.劳动者的范围较广,包括()A.社会工作者 B.办公人员 C.底层管理者
D.自由职业者 E.自雇佣者
(ABC)10.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权的区别主要包括()A.根据不同 B.内容不同 C.意义不同 D.属性不同 E.作用不同
(ABC)12.制约公民劳动权利能力的因素主要有()A.户籍 B.职数 C.制裁 D.年龄 E.性别
(ABCDE)14.根据我国《劳动法》和有关劳动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有(A.企业 B.国家机关 C.事业组织 D.社会团体 E.个体经济组织
(CD)16.雇主在企业层面拥有的核心权利有()A.组织权 B.分配权 C.劳动指挥权 D.奖惩权 E.招工权
(ADE)18.社会系统学派认为组织的存在取决于()A.协作效果 B.组织结构 C.政府 D.协作效率 E.组织目标应和环境相适应
(ABE)21.劳动关系中的雇主管理模式根据职权结构维度可划分为()A.独裁型 B.集权型 C.复合型 D.边缘型 E.自主型
(BCD)23.工会组织在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发展中经历的历史阶段有(A.萌芽期 B.禁止期 C.承认期 D.保障期 E.扩张期
(BCDE)24.工会的职能主要体现为()A.协调职能 B.参与职能 C.维护职能 D.建设职能 E.教育职能
(ABCD)27.工会的行为方式分为()A.互保护互助 B.集体谈判 C.劳动立法 D.直接行动 E.经济行动
(ABCDE)28.根据《工会法》的规定,我国工会组织体系的设置是()A.全国总工会 B.全国和地方产业工会 C.基层工会委员会))D.地方总工会 E.乡镇和城市街道基层工会(ADE)31.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有()
A.劳动自由原则 B.实现劳动效率最大化 C.协调劳资关系 D.三方合作原则 E.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ABDE)32.劳动合同订立程序中的要约阶段具体步骤有()A.招工 B.应聘者报名 C.调研 D.考核 E.择优录用
(ABCD)34.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包括()
A.亲自履行原则 B.全面履行原则 C.协作履行原则 D.实际履行原则 E.选择履行原则
(ABCD)35.劳务拍全公司经营服务基本原则有()A.雇员租赁原则 B.同工同酬原则 C.拒绝垫付原则 D.受益归责原则 E.风险分摊原则(BE)38.劳动合同变更的原则有()
A.民主说服原则 B.协商一致原则 C.经济合理原则 D.公正公开原则 E.合法变更原则
(BE)39.集体谈判的非正式谈判结构包括()A.迂回性谈判 B.协调性谈判 C.兼容性谈判 D.递进性谈判 E.示范性谈判(BCDE)40.集体谈判的过程有()
A.发布公告 B.谈判准备 C.谈判代表资格确定 D.正式谈判 E.签订集体合同
(ADE)43.在集体谈判实践中,运用协商技巧的原则有()A.双赢原则 B.4P原则 C.让步原则 D.经济原则 E.2C原则
(ABCDE)45.集体合同订立的内容包括()A.工作时间 B.奖惩 C.劳动合同管理 D.休息休假 E.裁员
(AB)48.集体合同对于本企业全部劳动合同都具有约束力,表现在(A.补充性效力 B.不可贬低性效力 C.制裁性效力)D.全局性效力 E.附带责任性效力
(BE)51.劳动争议根据争议的内容可以划分为()A.理解争议 B.权利争议 C.概念争议 D.主张争议 E.利益争议
(AB)52.劳动争议调解的原则包括()A.自愿原则 B.民主说服原则 C.全局原则 D.效率原则 E.责权兼顾原则
三、填空题
2.劳动关系冲突的根据可以分为“根本根源”和“__________”。2.背景根源
3.罢工是劳动者在必要时为维护自身生存而采取的极端方式,是一种典型的__________。3.私力救济
6.劳动者的范围很广,但包括自由职业者和__________。6.自雇佣者
9.在劳动法中,要求劳动者必备的智力因素包括精神健全、文化水平和__________。9.职业资格
10.一般认为,大学生打工主要分为实习和__________两类。10.勤工助学
13.劳动者的劳动行为能力主要取决于年龄、健康、智力和__________。13.行动自由
15.劳动法规定凡满16周岁,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__________的公民均可成为劳动者。15.劳动行为能力
16.在我国的劳动法及劳动力市场中,对于劳动力的使用者用__________这一概念表述。16.用人单位
18.与劳动者的罢工权相对应的是雇主的__________。18.闭厂权
19.雇主在企业层面拥有的核心权利包括劳动指挥权和__________。19.奖惩权
21.各国的雇主组织可以分为发展中国家雇主组织、发达国家雇主组织和__________雇主组织三类。
21.经济转型国家
23.国际雇主组织的基本原则是成员必须代表和捍卫__________的原则。23.自主企业
25.加入国际雇主组织的成员必须由雇主和雇主组织构成,内部不能有__________。25.工会组织
28.被国际雇主组织吸收为会员并确认为中国唯一雇主组织的是__________。28.中国企联
29.中国企联分别由1979年成立的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和1984年成立的__________更名而来。
29.中国厂长经理研究会
31.工会为会员争取经济利益的最直接方式是__________。31.集体谈判
32.工会组织在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发展中经历了禁止期、承认期和__________三个历史阶段。32.保障期
33.工会权利中的参与权是代表权和__________的具体化。33.维护权
35.中国工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__________。35.中华全国总工会
36.工会的组织原则是__________。36.民主集中制
38.工会的民主集中制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民族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二是民主集中的__________。38.活动原则
39.英国学者罗恩提出劳动关系中的政府5P角色的著作是《__________》。39.比较产业关系
40.政府为全体劳动者建立的就业保障体系包括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和_________三大支柱。40.失业保险
43.劳动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侧重保护__________。
43.劳动者
44.1949年,中国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____》对劳动立法提出了指导性原则。44.共同纲领
45.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__________。45.宪法
46.劳动法基本原则中,用人单位的劳动自由主要是指__________。46.用工自由
47.劳动合同的内容对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具有较强的法定性和__________。47.强制性
50.劳动合同解除的种类包括约定解除和__________。50.法定解除
51.劳动派遣公司经营服务基本原则包括雇员租赁、同工同酬、拒绝垫付和__________原则。51.受益归责
53.劳动合同按照合同的期限可划分为定期劳动合同、不定期劳动合同和__________合同。
53.以完成一定工作作为期限的
54.订立劳动合同符合劳动法律法规要求包括合同的主体、内容形式和__________要合法。54.程序
56.劳动合同的内容可以分为必备条款和__________两部分。56.约定条款
57.依《劳动法》有关规定,解雇有过失性解雇、非过失性解雇和__________。57.经济性裁员
59.劳务派遣的本质是__________。59.雇员租赁
60.劳务派遣的法律特点是实行__________的用工模式。60.找人和用人相分离
62.非全日制用工以__________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62.小时
63.集体谈判的功能包括市场或经济功能、政府调控作用和__________。63.决策功能
65.集体谈判协商技巧中的2C原则是指控制和__________。65.协调
66.在集体谈判的正式谈判阶段,运用协商技巧时的2C原则包括控制和__________。66.协调
67.集体谈判过程中,协商技巧的4P原则是指政策、预测、准备和__________。67.陈述
69.集体谈判协商民主的核心是强调基于理性的__________。69.公共协商
72.集体合同的合法原则主要包括订立程序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72.合同内容
75.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根据法律规定,就集体协商某项内容签订的专项书面协议被称为__________。75.专项集体合同
76.集体合同的基准作用表现在补充性效力和__________上。76.不可贬低性效力
78.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文本保留__________以上备查的义务。78.2年
79.劳动争议中的利益争议是为创设将来的合同,设定将来的__________而发生的争议。79.劳动条件
81.劳动争议调解的民主说服原则是由__________的性质决定的。81.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82.劳动争议诉讼通过__________保证劳动争议的最终彻底解决。82.司法程序
83.对于案情影响很大的劳动争议案件可由_________做第一审。83.中级人民法院
四、名词解释
1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3.联合抵制:是指雇员通过影响消费者的方式来阻止雇主销售其在最终产品。4.复工运动:是指雇主派人到罢工工人家中劝说罢工者或其家属,使他们相信不久之后,大多数工人将会回到工厂工作,并且他们的利益也会得到良好的保障。
6.劳动行为能力:是指劳动者能够以自己的行为行驶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从而使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能力,它是劳动者作为劳动法关系主体的基本条件。8.雇主:是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工资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
9.雇主组织:是由雇主依法组成的组织,其基本作用在于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使单个雇主形成一种群体力量,在产业和社会层面通过这种群体优势同工会组织进行抗衡,最终维护每个雇主成员的具体利益。
11.工会: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
12.职业工会:是将某种具有特殊技能,从事某种特殊职业的所有雇员组织起来的工会,而不考虑这些雇员所处的行业。
15.集体谈判结构:是指不同层次、不同等级、不同类别的谈判单位的集中或分散程度,以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
16.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些关系的法律。
18.劳动合同:又称为劳动契约、劳动协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所签订的关于确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
19.要约:是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发出的希望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20.劳动关系的履行: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按照合同的规定,双方履行各自的义务和享受规定的权力的行为。
22.约定解除:是指在合同成立后或合同尚未完全履行时,双方当事人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协商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当解除合同的条件成立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的行为。
25.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根据用工单位的要求,组织社会上符合条件的劳动者进行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的法律行为。
26.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29.弹性工作制:是指在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或固定的工作时间长度的前提下,员工可
以自由选择工作的具体时间安排,以代替统一固定的上下班时间的制度。
30.集体谈判:是工会或个人的组织与雇主就雇佣关系的问题进行交涉的一种形式。32.正式谈判结构:是指为集体谈判的目的而设立、并受到集体协议覆盖的实际谈判单位。
33.工人参与管理:指在经营管理民主化思想和理念的基础上,工人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34.示范性谈判:是指工会与某一行业内的某个能够做出较大让步的企业率先举行集体谈判,达成集体协议,然后将这一协议作为随后谈判的一个最低条件,迫使其他雇主同意。
35.协调性谈判:即不同的集体协议虽然分别由不同的组织谈判而成,但是所有谈判最终达成的协议,在基本内容、基本条件上却几乎相同,至多仅有细微的差异。39.集体合同:是指全体职工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后,由工会或职工委托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的,以全体劳动者劳动条件为内容的书面协议。
41.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受到侵犯和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发生分歧而产生的争议。
42.劳动争议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
44.劳动争议诉讼:指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程序,依法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
五、简答题
1.简述劳动关系的特征。
(1)劳动关系主体之间既有法律上的平等性,又具有客观上的隶属性;(2)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3)雇员与雇主间的劳动关系具有排他性;
(4)劳动关系具有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相结合的双重属性;(5)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相交错的特征。2.简述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特点。(1)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开始于16周岁;(2)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是统一的;(3)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是不可分割的;
(4)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运用受到劳动能力所表现出的各种因素差别的限制;
(5)劳动者在运用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实现劳动权力时,已经参加了某一种劳动法律关系,一般没有条件再参加另一种劳动法律关系。4.简述劳动冲突中雇员的表现。(1)罢工;(2)怠工;(3)联合抵制;(4)辞职;
(5)“恶名单”和“好名单”。5.简述劳动关系冲突中雇主的举动。(1)关闭工厂;(2)复工运动;(3)黑名单;(4)解雇;(5)变更合同;(6)排工。
6.简述劳动者的劳动义务。(1)完成劳动任务;(2)遵守职业道德;(3)提高职业技能;
(4)遵守劳动纪律,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5)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公民,在社会上,在家庭里,都要守纪守法。8.简述雇主的权利。(1)组织权;(2)招工权;
(3)劳动指挥权以及奖惩权;(4)分配权;(5)闭厂权。
9.简述雇主组织的作用。
(1)与工会相抗衡;(2)参与谈判;(3)解决纠纷;
(4)对会员提供帮助和建议;(5)代表和维护会员的利益。10.简述国际雇主组织的主要任务。(1)在国际上维护雇主利益;(2)促进企业自主发展;
(3)帮助建立和加强国家级雇主组织;
(4)促进雇主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和雇主之间的经贸合作。11.简述工会的群众性主要体现的方面。
(1)工会的会员构成具有工人阶级范围内的广泛性;
(2)工会代表广大会员和职工群众的正当利益,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方面;(3)工工会组织内部的民主性方面;(4)工会组织的自愿性方面。12.简述工会的权利。(1)代表权;(2)维护权;(3)参与权;(4)监督权;(5)财产权;(6)诉讼权。
14.简述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5P角色。(1)劳动者基本权利的保护者;(2)集体谈判与雇员参与的促进者;(3)劳动争议的调停者;
(4)就业保障与人力资源的规划者;(5)公共部门的雇佣者。
15.简述中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发挥的作用。(1)完善劳动合同制度;
(2)推行集体合同制度;(3)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4)完善劳动标准体系;(5)健全劳动争议处理机制。16.简述劳动法的作用。
(1)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
(2)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提高劳动效率;(3)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18.简述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点及内容。
概念: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特点:
(1)是又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所决定的;(2)具有高度的权威性;(3)具有普遍性。
19.简述明确劳动合同的概念需把握的含义。(1)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法律上是特定的;
(2)劳动合同的内容对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具有较强的法定性和强制性;(3)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具有隶属关系。21.简述《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1)劳动合同期满的;
(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3)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布破产的;
(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觉得提前解散的;(6)法律、星座小恒法规定的其他情形。23.简述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应承担的责任。(1)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
(2)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处理;(3)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4)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24.简述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意义。
(1)它适应企业降低人工成本、推进灵活用工的客观需要;(2)促进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
(3)有利于缓解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的矛盾,减少失业现象。26.简述弹性工作制实施的条件。
(1)该项工作能进行精确的个体工作绩效的考核;
(2)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规范应能允许该工作实行弹性工作制;(3)企业具有较严密的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保证;
(4)各级企业管理人员,包括基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而且支持这一变革措施;
(5)职工对这一制度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28.简述实行弹性工作制对企业和员工个人的优势。对企业的优势:
(1)可以减少缺勤率,迟到率和员工的流失;(2)可以增进员工的生产率;
(3)增加了工作营业时限,减少了加班费用的支出。
对员工个人的优势:
(1)便于安排家庭生活和业务爱好;(2)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士气。
30.简述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作用。(1)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2)有利于劳动关系的稳定;(3)有利于实现三赢;(4)有利于协商民主的形成;(5)有利于增加社会认同感;(6)有利于增强工会凝聚力。31.简述集体合同的基本原则。(1)合法原则;
(2)当事人地位平等原则;
(3)协商一致原则;(4)当事人义务对等原则。33.简述解决劳动争议的基本原则。(1)根据事实的原则;(2)合法原则;(3)公正原则;(4)及时原则;(5)着重调解原则;(6)依法保护当事人原则。35.简述劳动争议的调解程序。(1)申请;(2)受理申请;(3)调查核实;(4)调解;
(5)制作调解协议书;(6)调解协议的履行。38.简述劳动争议仲裁的原则。(1)三方原则;(2)强制原则;(3)独立冲裁原则;(4)区分举证责任原则;(5)合议原则;
(6)程序简便、收费低、为当事人保密原则。
六、论述题
1.试述劳动关系冲突的根源。根本根源:
(1)异化劳动的合法化。异化了的劳动势必会造成工人和雇主之间的矛盾,成为私有经济中不可能调和的潜在冲突根源。
(2)客观的利益差异。客观的利益差异是存在于劳动关系双方的目标利益的差异。(3)雇佣关系的性质。雇佣关系的性质使劳动者处于从属地位,而雇主处于主导地位。
(4)劳动合同的性质。背景根源:
(1)广泛的社会不平等。虽然劳动者的地位和工作条件已有很大改善,但劳动者相对于雇主而言仍然是受到了剥削。(2)劳动力市场状况。6.试述劳动者与劳动力的区别。
(1)劳动者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进行劳动的人;劳动力是劳动者的一种能力。(2)劳动者是一种经济主体;劳动力是生产各种商品的基本要素之一。
(3)劳动者数量的计量单位也就是人口计量单位;劳动力只在用它在使用中所持续的时间单位才能精确计算。
(4)劳动者是客观的现实的物质实体;劳动力不通过生产过程的转化就难以感受到。(5)劳动者的生存与他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相关;劳动力的生存则与物质资料生产的手段相关。
9.试述劳动者的劳动权利。(1)劳动者有平等就业的权利;(2)劳动者有选择职业的权利;(3)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4)劳动者有权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劳动者享有休息的权利;
(6)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7)劳动者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8)劳动者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11.试述雇主的义务。
(1)支付给劳动者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2)保证劳动者有充分的时间休息和休假;
(3)依法向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各种劳动保护措施;(4)建立健全本企业的职业培训制度;(5)依法缴纳各种社会保险金;
(6)建立和完善劳动争议的企业调解制度;
(7)依法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督促劳动者认真履行其劳动义务;
(8)权利与义务除了与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内容外,还有与劳动行政部门等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内容。
13.试述工会的主要职能与行为方式。职能:
(1)参与职能;(2)维护职能;(3)建设职能;(4)教育职能。行为方式:(1)互保互助;(2)集体谈判;(3)劳动立法;(4)直接行动;(4)政治行动。)
15.试述劳动法的特征及对劳动者的适用范围。特征:(1)基本价值取向是侧重保护劳动者;
(2)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相结合,以强制性规范为主;(3)实体法和程序法相统一。对劳动者的适用范围:
(1)与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2)与民办非企业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3)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勤人员;(4)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员;
(5)其他通过劳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17.试述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信息;(2)劳动合同的期限;(3)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4)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5)劳动报酬;
(6)社会保险;
(7)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8)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19.试述用人单违反劳动合同的情形及法律责任。情形:(1)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
(2)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无效劳动合同,或订立部分无效劳动合同的;(3)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侵害女职工或未成年工合法权益的;(4)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法律责任:(1)工资收入损失应支付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并加付25%赔偿费用;(2)劳动保护待遇损失应按国家规定补足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津贴和用品;
(3)劳动者工伤的、医疗待遇损失的,除提供工伤、医疗待遇外,还应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4)造成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身体健康损害的,除提供治疗期间的医疗费用外,还支付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5)劳动合同法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22.试述集体合同的基本程序。(1)产生协议代表;(2)提出要约并作出回应;(3)集体协商;
(4)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5)双方代表签字;(6)上报劳动行政部门审查;(7)正式生效,公布于众。
25.试述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1)集当事人不同。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代表职工的工会组织,另一方是 企业。劳动合同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个人,一方是企事业单位或雇主等。这就是说,劳动者个人作为出卖劳动力的一方不能签订集体协议,而工会组织也不能为劳动者个人签订劳动合同。
(2)内容不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都以工作任务、劳动条件、劳动报酬、保险福利等为基本内容,但在具体订立协议时是有区别的。集体合同调节集体劳动关系,内容全面、复杂,带有整体性。劳动关系的内容在法律、法规中未作规定或只规定基本标准,以及个人劳动合同中的某些问题未由法律、法规规定的,集体合同都可以规定。而劳动合同的内容比较简单,一般都在法律、法规中直接规定,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可由劳动合同规定,那是单一的。
(3)产生的时间不同。集体合同产生于劳动关系运行过程中,它不依单个劳动者参加劳动为前提。而劳动合同产生于当事人一方的劳动者参加劳动前,是以劳动者就业为前提,是劳动者个人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
(4)作用不同。集体 合同制度 的作用于改善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的群体利益。而劳动合同的作用在于建立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个人和用人单位的权益。
(5)效力不同。就职工一方来说,集体合同对一个单位的全体职工有效,而劳动合同只对劳动者个人有效,且劳动合同中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的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约定。
第三篇: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
46简 劳动关系的性质有哪些?答:一劳动关系具有平等的性质,二劳动关系也具有不平等的性质,三劳动关系具有经济利益或财产关系的性质,四劳动关系具有社会关系的性质。
47简 劳动关系的含义:答:第一劳动关系的主体是员工及其团体和管理 方,第二,他们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第三,劳动关系受到来自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五大背景的影响。
48简 共同协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答:一就业组织的介绍性质的信息,二日常工作情况信息。三就业组织政策或组织人员的调整的信息。四,就业组织的运作的详细信息。
49简 成熟时期的劳动关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答:经过前几个时期劳动关系发展的基础,政府不但认识到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性,而且调整手段也已经相当完备,立法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保障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为劳资双方有效沟通揟提供的各种服务也比较完备。二在政府立法,服务体系的干预下,管理方与员工双都更愿意通过相对缓和的形式来解决冲突,使双方都得到好处,因此,从总体一看,冲突的激烈程度在不断下降,全作成为劳动关系的主流。三经过长期的发展,“三方格局”形成,员工参怀管理的产业民主制度集体谈判制度等都已相当完善。
50简 劳动关系有哪些新的变化?答:一全球经济 一体化带来国际竞争的加剧和主策略的变化。二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改变了资方,政府和要会的权力平衡。三跨国工会和工会联盟的发展的相对滞后。四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问题,五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
51简 劳动法的特征:答:一是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二是公法和私法的统一体。三遵循三方性原则,四更具有国际性,五遵循综合调整两种劳动关系原则,六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统一体。
52简 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答:一法律调整机制,二 企业内部调整机制,三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四三方协商机制,五惯例调整。
53简 工资支付的原则:答:一平等付酬原则,二紧急支付原则,三 协商同意原则,四 依法支付原则
54简 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支付规定是什么?答: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二 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55简 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有?答:一合同主体的特定性,二 主体意志的限制性,三 合同履行中的隶属性,四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过程的完成,而不是劳动成果的实现,五劳动合同是通过双方选择确定的,六劳动合同是有偿的合同,七劳动合同一般有试用期限的规定。八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56简 劳动合同制度的理论和实践面临着哪些挑战?答:传统劳动合同理论中“雇员依附于雇主”的理念,随着知识型员工独立性的增强而正在逐步弱化。二劳动合同的主体身份发生了变化。三 在传统的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理念中引入了效率原则。四 在劳动合同中将更多地引入国际因素。五 劳动合同的功能将从单纯维系就业关系,保护劳动权,向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促进和增加就业的方向发展,合同的种类会增多,条款会更加有弹性。
第四篇:劳动关系
一、劳动关系:
1、劳动关系认定:一是尽量提供能够证明为用人单位提供过劳动的其他材料。如加盖用人单位公章的业务授权委托书、代签的业务合同、上班记录表、进出用人单位的门卡、饭卡、工资条、工作服、暂住证、评定员工等级证明、表彰或处罚决定等等。这也要求劳动者必须增强证据意识和职业风险意识,平时尽可能收集、保存相关物品。
二是请同事提供证人证言。但要注意除非同事有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特殊岗位确实无法离开、路途特别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出庭、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出庭或者具有其他无法出庭的特殊情况,同事必须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五条规定处理,即:“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的质询。”
三是让自己任职期间接触过的客户,证明自己曾经以用人单位的名义向其提供过服务。四是申请法院调查取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一)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三)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为此,对一些不接待公民个人调查取证的单位,如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了社会保险或者委托银行向劳动者代发工资的,劳动者可以申请法院向社会保险部门、银行调取相关的资料。
2、劳动关系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解除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当事人双方对依法成立、尚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条款所作的修改或增减。以下为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以供大家借鉴。
3、劳动关系订立:根据2005年5月25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规定,劳动者通过以下有关证据证明用人单位与自己存在劳动关系: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考勤记录;
(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而且,对上述规定中的第(1)、(3)、(4)项 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
4、劳动关系争议:双重劳动关系来源“统包统配”就业制度的后遗证;双重劳动关系的产生是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双重劳动关系的出现是劳动保险制度步伐的不适应;双重劳动关系的出现,应当说,在劳动力市场萌芽之初,这类由职工群众自己创造出来的“就业”形式,对打破僵化的劳动管理体制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带来的副效应也是不可低估的。
二、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1995年12月,全县有企业123家,职工9775人,签订合同企业98家,占企业总数的80%,职工8100人,占总数的82.5%;1996年至2010年,进行了对辖区内149户企业,9425名职工的劳动合同的签订。
2005年至2012年,县劳动监察部门在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签证劳动合同4350份,签订率为92.30%,其中国有企业1434人,签订率为100%。劳动能力鉴定9人,工伤认定24人,共对1个有严重违反行为的用人单位实施行政处罚,取缔非法经营机构1家。
第五篇:劳动关系
第三章
1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的特点:早期工业化时代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使激烈的对抗劳动关系处于不稳定和直接对立之中。一方面雇主或资方通过压低工资延长工时威胁压迫工人以及对恶劣工作条件的漠不关心来获得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工人或劳动者在争取工资工时就业和劳动条件的改善上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2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的特点:工人运动继续发展工会组织广泛建立队伍逐渐壮大并且形成层次工人力量开始不断增强 资方或雇主在不断加强的工人运动的情况下开始出现让步从早期对工人的直接的剥削和压迫变为通过改进管理增加在工作中科学的分析和对工人的激励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劳资矛盾的目标没有变化仍然是争取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但是其激励程度有所弱化表现形式出现多元化方向集体谈判制度得到了确认 政府的政策发生了变化从不干预到出台大量的法律建立相应的机构干预劳资关系劳动关系向更加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
3冲突的制度化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该时期劳动关系受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比其他时期更明显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使劳资矛盾在缓解和激化之间反复震荡从客观上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加速发展 政府进一步放弃了原来的不干预的政策不但加强了劳动保障方面的立法而且对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宏观调控 企业的管理方面更加关注员工的社会性特征 该时期冲突逐步制度化产业民主化和三方性原则首次被提出集体谈判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使调整劳动关系的渠道更宽选择余地更大
4成熟的劳动关系 经验主义学派 经理角色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
5新的矛盾和问题 劳动关系的新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国际竞争的家具和雇主策略的变化 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改变了资方政府和工会的权利平衡 跨国工会和工会联盟发展的相对滞后 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问题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
6劳动关系发展的规律:劳动关系发展的历史与该时期的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的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各种劳动关系的变化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受这些背景因素变化影响的同事这些背景因素通过间接影响同一时期的管理思想来影响劳动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劳动关系的发展从总体上讲是从对立向对话从冲突向合作从无序向制度化法制化向逐渐推进的政府在劳动关系调整过程中的作用逐步加强管理方和雇员双方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通过协商合作获得利益产业民主化得以不断推进
7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特征:劳动关系类型的单一性 劳动关系内容的国家计划性 劳动关系运行规则的行政性 劳动关系主体利益的一体性
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劳动关系的变化:不同类型的劳动关系运行规则还有一定差别 在劳动关系建立的形式上劳动合同关系与非劳动合同关系仍然并存 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和行政配置同时对劳动关系发生作用 劳动关系调整还存在这法律规范不健全的问题 劳动争议大幅上升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增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发展:劳动关系主体利益明晰化 劳动关系形成的合同化 劳动关系运行的市场化 劳动关系规范化的法制化
第四章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与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雇主:是指一个组织中使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工资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雇主协会的类型:在地区协会基础上组成的全国性雇主联合会 由某一行业企业组成的单一产业的全国协会 由同一地区企业组成的地区协会
雇主协会的作用:参与谈判 解决纠纷 提供帮助和建议 代表和维护
管理方的角色理论:新古典经济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 劳动过程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 决策过程理论 战略选择理论
1企业管理模式 职权结构:是工作场所管理权力的构成组织的主要管理形式以及对工作的监控方式具体体现为分配工作任务的方式监督工人行为的方法以及奖惩办法
管理模式的类别:独裁型 集权型 自主型
管理理念:是管理者的价值观与目标在管理实践中的体现根据管理者的管理理念 管理模式的类别:剥削型 宽容型 合作型
2独裁剥削管理模式主要特征: 强制性 专断性 独裁性 有限的忠诚性
对待工会的措施:技术变革 灵活的就业安排 在集体谈判中采取强硬立场和破坏罢工 停工和迁厂
3集权宽容管理模式主要特征:专业化 职位阶梯 忠诚感
对待工会的措施:工会的存在使企业成本增加 工会要求建立绩效考核的程序与规则 4自主合作管理模式主要特征:自主型组织设计 雇员参与计划 人事与就业政策
第五章 工会
1工会的定义:工会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
2工会的结构分类:职业工会(同行工会 半技术与非技术工人工会 白领工会)行业工会(垄断性行业工会 单一性行业工会)总工会
3为什么组建工会:基于工作和工作条件的解释(疏远理论:即雇员寻求集体行为时为了减轻和避免其疏远感。忧患意识理论)基于雇员背景和需求的解释
4如何组建工会:工会的组织策略 雇员的集体凝聚力 管理方的反工会化措施
5工会的职能:经济职能(工资与就业人数的最优组合 确保就业公平)民主职能 整合职能 社会民主职能 阶级革命职能
6工会的职能分类:工联工会 福利工会 政治工会
7工会性的概念:罗伯特马丁布莱克本提出是指工会参加劳工运动并利用这种力量的程度关于工会性的分析:阶级意识法 地位意识法
8工会的行为方式:韦布五分法互保互助 集体谈判 劳动立法 直接行动 政治行动
9工会的组织结构股:是指工会借以安排其内部管理体制代表制度及职权体系的机构与过程其中心问题是如何使效率与民主相结合10劳资合作:是指所有为提升劳资双方的期望而采取的协商或参与决策的模式是工会与管理方寻求实现共同利益的一种方式(劳动关系的最高形态)
11劳资合作的特征:企业组织经营的整体责任属于资方与劳方共同承担 劳资合作须借助员工参与才能实现 劳资双方将对抗的相对力量转化为组织的总力量 劳资合作带来的成果应公平分享
12劳资合作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建立互助互信具有荣辱与共的观念重视企业长期营运目标 人性的相互尊重 建立良好的沟通管道 利润分享及符合国家劳动法律
13收益分享计划:斯坎隆计划 拉克计划 集体收益分享计划
14利润分享计划:现期分配计划 组合计划 延迟支付计划
第六章
1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保护者 促进者 调停者 规划者 规划者 雇佣者
劳工基本权利的保护者 集体谈判与雇员参与的促进者 劳动争议的调停者 就业保障与人
力资源的规划者 公关部门的雇佣者 2政府与劳动关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