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名词讲解与同步训练
动名词(2)
二、动名词的复合结构:
① 物主代词或名词所有格+ 动名词(作主语、宾语、表语)② 代词宾格或名词普通格+ 动名词(作宾语、表语)
(我父亲生病了)worried us greatly(让我们非常担心).=That my father was ill worried us greatly.他没有出席,没有参加)at the party annoyed(使…生气)the hostess(女主人).It’s no use(…是没有用的你假装)that you didn’t know the truth(不知道事情的真相).()2.They insisted on __another chance to try.A.givenB.givingC.being givenD.to be given()3.—Where is my passport? I remember___ it here.—You shouldn't have left it here.Remember___ it with you all the time.A.to put;to takeB.putting;taking C.putting;to takeD.to put;taking()4.She returned home only to find the door open and something ___.A.missed B.to be missingC.missingD.to be missedI suggest them(我建议他们检查眼睛).Last night I dreamed of(梦见在我家前面有个花园).What angered me most(最让我生气的那些学生没有完成任务).I think(我认为)the problem is(问题是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注意:
若动名词的逻辑主语为无生命的东西,只用普通格:
eg.)The experiment can’t be carried out(…实验不能完成,执行因为设备出了故障).就像东方升起的太阳), appeared in the world(在世界上出现).The news of 宾馆着火的消息)shocked(让…震惊)everyone.= The news that the new hotel caught fire shocked everyone.三开关盒子的声音)could be heard(可以听见).一般式:表示的动作与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同时发生或在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之后发生.完成式: 表示的动作发生在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之前.百闻不如一见。
她否认曾经去过那里。但我记得见过她。
主动式表示句子的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而被动式表示句子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Do you like being treated like that?你喜欢受到这样的对待吗?
She prided herself on(为…感到骄傲)being sent to work in Beijing.她对她被送往北京去工作而感到自豪。Do you mind Jane’s 珍妮被独自留在家里,你介意吗?
While shopping(在购物时), people sometimes(人们有时)can’t help 情不自禁地说服)into buying something they don’t really need(购买他们不喜欢的东西).注意: be worth, need/want/require后接动名词的主动式表示被动之意.这个地方值得参观。
动名词一般式的否定式: not doing 不做
动名词完成式的否定式: not + having done还没有做过;having never done从来没有做过
那个女孩没有给她妈妈带药,惹她妈妈生气了。
=The girl’s
The girl is nervous(…那个女孩感到紧张)for(因为从来没有在公共场所讲过话).They apologized for(为,, 而道歉没有等我们).单项选择:
()1.You must do something to prevent your house___.A.to be broken inB.from being broken inC.to break inD.from breaking in
()5.His room needs _______ , so he must have it_________.A.painting; paintedB.painted; paintingC.painting; paintingD.painted; painted()6.His parents insist on ____________ to college.A.he should goB.he goC.his goingD.him to go()7.The story was so funny that we ___________.A.couldn't help laughB.can't but laughC.couldn't help laughingD.couldn't help but to laugh()8.Only one of these books is _____.A.worth to readB.worth being readC.worth of readingD.worth reading()9.We are both looking forward to _____ next week.A.going on vacationB.go on vacationC.be going on vacation D.have gone on vacation()10.I regretted _____ that to her.A.having saidB.to have saidC.to sayD./()11.He had no difficulty _____ the problems.A.working out B.having worked outC.to have worked outD.to work out()12.Mark often attempts to escape ____ whenever he breaks traffic regulations.A.having been fined B.to have been finedC.to be fined D.being fined
()13.My wife said in her letter that she would appreciate ____ from you sometime.A.to have heardB.to hearC.for hearingD.hearing()14.The thief took away the woman's wallet without____.A.being seenB.seeingC.him seeing D.seeing him()15.No one can avoid ____ by advertisements.A.to be influenced B.being influencedC.influencing D.shavingsinfluence()16.The suspect at last admitted ____ stolen goods but denied ____ them.A.receiving...sellingB.to receive...to sell
C.to receiving...to sellingD.to have received...to have sold()17.She apologized for ____ to come.A.her not being able B.her being not ableC.not being able D.that she's not able to()18.I really appreciate ____ to help me, but I am sure that I can manage by myself.A.you to offer B.that you offerC.your offering D.that you are offering
()19.We can't imagine ____ in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she has never been to school.A.she succeeding B.her succeedingC.she succeed D.her to succeed()20.I don't like ____ at me.A.them laughing B.their laughC.them laugh D.them to have laughed
()21.suggested ____ in hotels but the children were anxious ____ out.A.sleeping...to camp B.sleeping...campingC.to sleep...to campD.to sleep...camping()22.After ____ for the job, you will be required to take a language test.A.being interviewed B.interviewedC.interviewing D.having interviewed
()23.Jean did not have time to go to the concert last night because she was busy ____ for her examination.A.to prepare B.to be preparedC.preparingD.being prepared
()24.It is no good ____ remember grammatical rules.You need to practise what you have learned.A.trying to B.to try toC.try to D.tried to
()25.After ____ him better, I regretted ____ him unfairly.A.getting to know...to judgeB.getting to know...to have judged C.getting to have know...judgingD.getting to know...having judged()26.Before ____ the house, you should get a surveyor____ over it.A.buying...looking B.having bought...to look C.buying...to have looked D.buying...to look
()27.How can you keep the machine ____when you are away? A.run B.to run C.running D.being run
()28.It was impolite of him ____without ____good-bye.A.to leave, saying B.leaving, to sayC.to leave, to say D.leaving, saying()29.I'll go with you after I get through with ____the house.A.cleaning B.to cleaningC.to be cleaned D.having cleaned()30.It is no use ____ me not to worry.A.you tell B.your telling
C.for you to have told D.shavingstold
()31.“Why isn't Nancy going to meet us?”“It's my fault.I forgot all about ____ her.” A.telephoning to B.to telephoneC.to telephone to D.the telephoning to()32.John regretted ____ to the meeting last week.A.not going B.not to goC.notshavingsbeen going D.not to be going()33.“Why was Fred so upset?”“He isn't used ____ criticized.” A.be B.to be C.to being D.having been
()34.While shopping, people sometimes can’t help ____ into buy something they don’t really need.A.to persuade B.persuading C.being persuaded D.be persuaded
()35.In some parts of London, missing a bus means ____ for another hour.A.waiting B.to wait C.wait D.to be waiting
()36.How many of us_____, say, a meeting that is not important to us would be interested in the discussion? A.attended B.attending C.to attend D.have attended()37.—What should I do with this passage ?
—___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A.Finding out B.Found out C.Find out D.To find out()38.I can’t understand ___ her like that.A.you treat B, you to treat C.why treat D.you treating
()39.He got well-prepared for the job interview, for he couldn’t risk __ the good opportunity.A.to loseB.losingC.to be lostD.being lost
()40.The man insist ____ a taxi for me even though I told him I lived nearby.A.findB.to findC.on finding D.in finding
()41.There’s a man at the reception desk who seems very angry and I think he means __ trouble.A.making B.to makeC.to have made D.having made
()42.As I will be away for at least a year, I’d appreciate ____ from you now and then ___ me how everyone is getting along.A.hearing;tell B.to hear;tellC.hearing;telling D.to hear;to tell()43.I don't mind ____ by bus, but I hate ____ in queues.A.to travel...standingB.shavingstraveled...standingC.traveling...to stand D.traveling...standing
()44.We had some trouble ____ the house and nobody seemed ____swheresit was.A.in finding...knowing B.finding...to knowC.to find...knowingD.to find...to know
()45.It is no good ____ remember grammatical rules.You need to practise what you have learned.A.trying to B.to try toC.try toD.tried to
()46.He is looking forward to ____ his holiday in Britain.A.spend B.have spentC.spending D.shavingsbeen spending()47.It's no use ____ to get a bargain these days.A.to expect B.expectingC.wanting D.you expect
()48.“Why were you so late for work today?”“____ to the office was very slow this morning because of the traffic.”
A.Driving B.I drove C.To drive D.That I drove()49.He kept ____to his parents.A.putting off to write B.to put off to writeC.putting off writing D.to put off writing()50.How can you keep the machine ____when you are away? A.run B.to run C.running D.being run.填入动名词的适当形式:
1.Can you imagine yourself ______ in a lonely island?(stay)2.I can't understand your ______ at that poor child.(laugh)3.She didn't mind _______ overtime.(work)
4.To make a living, he tried _______, ________,and various other things,but he had failed in all.(write;paint)
5.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Mary's________.(come).6.She was praised for _______ the life of the child.(save)7.She ought to be praised instead of ______(criticize).8.Is there any possibility of our ______ the championship?(win)9.He came to the party without _______(invite)
第二篇:2010年高中物理自主学习同步讲解与训练 动量守恒定律1
动量守恒定律
第六节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二.知识内容
(一)冲量
1.定义:力F和力的作用时间t的乘积Ft叫做力的冲量,通常用I表示。2.大小: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冲量的大小是力和作用时间的乘积,即I=Ft 3.方向:如果力的方向在作用时间内不变,冲量方向就跟力的方向相同。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冲量的单位是牛·秒(N·s)。5.说明
(1)冲量是矢量。恒力冲量的大小等于力和时间的乘积,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冲量的运算符合矢量运算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冲量是过程量。冲量表示力对时间的累积效果,只要有力并且作用一段时间,那么该力对物体就有冲量作用。计算冲量时必须明确是哪个力在哪段时间内的冲量。
(3)冲量是绝对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参考系的选择无关。(4)冲量可以用F─t图象描述。
F─t图线下方与时间轴之间包围的“面积”值表示对应时间内力的冲量。
(二)动量定理 1.理论推导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mV'-mV)/t 可得Ft=mV′-mV 即Ft=P′-P 等号左边表示合力的冲量,等号右边是物体动量的变化量。2.动量定理
(1)内容: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定理。
(2)表达式:Ft=mV′-mV=P′-P(3)说明:
① 动量定理Ft=P′-P是矢量式,Ft指的是合外力的冲量,ΔP指的是动量的变化。② 动量定理揭示的因果关系。它表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物体动量的变化是由它受到的外力经过一段时间积累的结果。
③ 动量定理的分量形式:物体在某一方向上的动量变化只由这一方向上的外力冲量决定。
Fxt=mVx′-mVx Fyt=mVy′-mVy
④ 动量定理既适用于恒力,也适用于变力。对于变力的情况,动量定理中的F应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⑤ 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在中学阶段,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通常是指单个物体,合外力是指物体受到的一切外力的合力。实际上,动量定理对物体系统也是适用的。对物体系统来说,内力不会改变系统的动量,同样是系统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系统的动量变化。⑥ 牛顿第二定律的动量表示,F=(P′-P)/t=ΔP/t。从该式可以得出:合外力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率。
(4)动量定理的特性
① 矢量性:冲量、动量和动量变化均为矢量,动量定理为矢量关系; ② 整体性:F和t,m和V不可分;
③ 独立性:某方向的冲量只改变该方向的动量;
④ 对应性:Ft和ΔP应对应同一过程,F、V应对应同一惯性参考系; ⑤ 因果性:冲量是动量变化的原因,动量变化是力对时间累积的结果;
⑥ 变通性:在具体应用时,可用冲量代替匀变速曲线运动的动量变化,也可用动量变化代替变力的冲量。3.应用举例
(1)解释现象
① 在ΔP一定的情况下,要减小力F,可以延长力的作用时间;要增大力F,可缩短力的作用时间。
② 在F一定的情况下,作用时间t短则ΔP小,作用时间t长则ΔP大; ③ 在t一定的情况下,作用力F小则ΔP小,作用力F大则ΔP大。(2)定量计算
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步骤:
① 确定研究对象;
② 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确定合外力及作用时间;
③ 找出物体的初末状态并确定相应的动量;
④ 如果初、末动量在同一直线上,则选定正方向,并给每个力的冲量和初、末动量带上正负号,以表示和正方向同向或反向;如果初、末动量不在同一直线上,则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
⑤ 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 ⑥ 解方程,讨论。
三.重点、难点解析
动量定理应用的注意事项
1.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或可看作单个物体的系统,当研究对象为物体系时,物体系的总动量的增量等于相应时间内物体系所受外力的合力的冲量,所谓物体系总动量的增量是指系统内各个的体动量变化量的矢量和。而物体系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是把系统内各个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的冲量的矢量和。
2.动量定理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当合外力为变力时F则是合外力对作用时间的平均值。
3.动量定理公式中的Δ(mv)是研究对象的动量的增量,是过程终态的动量减去过程始态的动量(要考虑方向),切不能颠倒始、终态的顺序。
4.动量定理公式中的等号表明合外力的冲量与研究对象的动量增量的数值相等,方向一致,单位相同。但不能认为合外力的冲量就是动量的增量,合外力的冲量是导致研究对象运动改变的外因,而动量的增量却是研究对象受外部冲量作用后的必然结果。
5.用动量定理解题,只能选取地球或相对地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做参照物。忽视冲量和动量的方向性,造成I与P正负取值的混乱,或忽视动量的相对性,选取相对地球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做参照物,是解题错误的常见情况。
【典型例题】
[例1] 从塔顶以相同速率抛出A、B、C三小球,A竖直上抛,B平抛,C竖直下抛。另有D球从塔顶起自由下落,四小球质量相同,落到同一水平面上。则()
A.落地时动能相同的小球是A、B、C B.落地时动量相同的小球是A、B、C C.从离开塔顶到落地过程中,动能增量相同的小球只有A、B、C D.从离开塔顶到落地过程中,动量增量相同的小球是B、D 解析:四个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均守恒。抛出时动能相同的小球,机械能相同,落地时它们机械能一定也相同,即落地时动能相同,故A对。动量是矢量,落地时B的速度方向与A、C不同,故B的动量与A、C不同,B错。四小球运动过程中的动能增量均为ΔEK = mgh,均相同,C错。小球运动过程中的动量增量为ΔP= mg · t,只有B、D运动时间相同,故D对。
[例2] 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长为s,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自A点从静止滑下,在由A到B的过程中,斜面对物体的冲量大小是,重力冲量的大小是。物体受到的冲量大小是(斜面固定不动)。
解析:该题应用冲量的定义来求解。物体沿光滑料面下滑,加速度a=gsinα,滑到底端所用时间,由s=½at2,可知t=由冲量的定义式IN=Nt=mgcosα
=,IG=mgt=mg
I合=F合t=mgsinα
说明:对力的冲量计算,学生比较习惯按做功的方法求,如IF易算为Fcosθt,而实际为Ft,对支持力、重力的冲量通常因为与位移垂直而认为是零。冲量和功不同。恒力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不作功,但一定有冲量。对动量变化量,分不清应该用哪个力的冲量来计算,实际只要求出合外力的冲量就可以了。
[例3] 一个质量为m=2kg的物体,在F1=8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运动了t1=5s,然后推力减小为F2=5N,方向不变,物体又运动了t2=4s后撤去外力,物体再经过t3=6s停下来。试求物体在水平面上所受的摩擦力。
解析:解法l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它的运动可明显分为三个过程。设第一、二两过程末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物体所受摩擦力为f,规定推力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对三个过程分别有:
联立上述三式得
解法2 规定推力的方向为正方向,在物体运动的整个过程中,物体的初动量p1=0,末动量p2=0。据动量定理有
即:
解得
说明:合理选取研究过程,能简化解题步骤,提高解题速度。本题也可以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同学们可比较这两种求解方法的简繁情况。
[例4] 质量是60kg的建筑工人,不慎从高空跌下,由于弹性安全带的保护作用,最后使人悬挂在空中。已知弹性安全带缓冲时间为1.2s,安全带伸直后长5m,求安全带所受的平均冲力。(g= 10m/s2)
解析:人下落为自由落体运动,下落到底端时的速度为:
取人为研究对象,在人和安全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受到重力mg和安全带给的冲力 F,取F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 Ft=mV—mV0
所以,(方向竖直向上)
说明:动量定理既适用于恒力作用下的问题,也适用于变力作用下的问题。如果是在变力作用下的问题,由动量定理求出的力是在t时间内的平均值。
[例5] 如图所示,以Vo =10m/s2的初速度、与水平方向成300角抛出一个质量m=2kg的小球。忽略空气阻力的作用,g取10m/s2。求抛出后第2s末小球速度的大小。
分析与解: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变速运动,竖直方向应用动量定理得:Fyt=mVy-mVy0
所以mgt=mVy-(-mV0sin30°)解得Vy=gt-V0 sin300=15m/s 而Vx=V0cos300=
在第2s未小球的速度大小为: 说明: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问题,而且也适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问题,在求解曲线运动问题中,一般以动量定理的分量形式建立方程,即:Fxt=mVx-mVx0
-[例6] 某种气体分子束由质量m=5.4×1026kg速度V=460m/s的分子组成,各分子都向同一方向运动,垂直地打在某平面上后又以原速率反向弹回,如分子束中每立方米的体积内有20n0=1.5×10个分子,求被分子束撞击的平面所受到的压强。
分析与解:设在△t时间内射到 S的某平面上的气体的质量为ΔM,则:
取ΔM为研究对象,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平面作用到气体上的压力F,以V方向规定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FΔt=-ΔMV-ΔMV,解得平面受到的压强P为:
说明:处理有关流体(如水、空气、高压燃气等)撞击物体表面产生冲力(或压强)的问题,可以说非动量定理莫属。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选好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下选在极短时间△t内射到物体表面上的流体为研究对象
[例7]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汽车带着质量为m的拖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加速度a匀加速前进,当速度为V0时拖车突然与汽车脱钩,到拖车停下瞬间司机才发现。若汽车的牵引力一直未变,车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拖车刚停下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多大?
解析:以汽车和拖车系统为研究对象,全过程系统受的合外力始终为程经历时间为V0/μg,末状态拖车的动量为零。全过程对系统用动量定理可得:,该过
说明:这种方法只能用在拖车停下之前。因为拖车停下后,系统受的合外力中少了拖车受到的摩擦力,因此合外力大小不再是。
【模拟试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受到冲量,才会有动量 B.物体受到冲量,其动量大小必定改变 C.物体受到冲量越大,其动量也越大
D.做减速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冲量的方向与动量变化的方向相同 2.某物体受到一个-6N·s的冲量作用,则()A.物体的动量增量一定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B.物体原来的动量方向一定与这个冲量方向相反 C.物体的末动量一定是负值 D.物体的动量一定减小
3.下面关于物体动量和冲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合外力冲量越大,它的动量也越大
B.物体所受合外力冲量不为零,它的动量一定要改变 C.物体动量增量的方向,就是它所受冲量的方向 D.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它的动量变化就越快
4.在任何相等时间内,物体动量的变化总是相等的运动是()
A.匀变速直线运动
B.匀速圆周运动 C.自由落体运动
D.平抛运动 5.子弹水平射入一个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则()A.子弹对木块的冲量大小必大于木块对子弹的冲量大小 B.子弹受到的冲量和木块受到的冲量大小相等
C.当子弹与木块以同一速度运动后,子弹与木块的动量一定相等 D.子弹与木块的动量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质量为m的物体以v0做平抛运动,经过时间t,下落的高度为h,速度大小为v,在这段时间内,该物体的动量变化量大小为()
A.mv-mv0 B.mgt C.D.7.一粒钢球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然后陷入泥潭中,若将它在空中下落的过程称为过程Ⅰ,进入泥潭直到停止的过程称为过程Ⅱ,那么()
A.在过程Ⅰ中,钢球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
B.在过程Ⅱ中,钢球所受阻力的冲量大小等于在过程Ⅰ和Ⅱ中重力的冲量大小 C.在过程Ⅱ中,钢球所受阻力的冲量大小等于在过程Ⅰ中重力的冲量大小 D.在整个过程中,钢球所受合外力的总冲量为零
8.跳伞员从飞机上跳下,经过一段时间速度增大到收尾速度50m/s时才张开伞,这时,跳伞员受到很大的冲力,设张伞时间经1.5s,伞开后跳伞员速度为5m/s,速度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则冲力为体重的_____倍。
9.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经时间t撤去该力,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在水平面上一共运动的时间为_______。
10.质量为m=1kg的小球由高h1=0.45m处自由下落,落到水平地面后,反跳的最大高度为h2=0.2m,从小球下落到反跳到最高点经历的时间为Δt=0.6s,取g=10m/s2。求:小球撞击地面过程中,球对地面的平均压力的大小F。
-11.宇宙飞船进入一个宇宙尘埃区,每前进lm,就有10个平均质量为2×107kg的微尘粒与飞船相撞,并附在飞船上。若尘埃微粒原来的速度不计,要保持飞船的速度10 km/s,飞船喷气产生的推力至少应维持多大?
12.如图所示,A、B经细绳相连挂在弹簧下静止不动,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M,当A、B间绳突然断开物体A上升到某位置时速度为v,这时B下落速度为u,在这段时间内弹簧弹力对物体A的冲量为多少?
13.高压水枪喷口半径为r,射出的水流速度为V,水平地打在竖直煤壁上后速度变为零。设水的密度为ρ,求高速水流对煤壁的冲击力的大小。
14.质量为m的小球,从沙坑上方自由下落,经过时间t1到达沙坑表面,又经过时间t2停在沙坑里。
求:(1)沙对小球的平均阻力F;(2)小球在沙坑里下落过程所受的总冲量I。
15.如图所示,矩形盒B的质量为M,放在水平面上,盒内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A,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μ
1、μ2,开始时二者均静止。现瞬间使物体A获取一向右且与矩形盒B左、右侧壁垂直的水平速度V0,以后物体A在盒B的左右壁碰撞时,B始终向右运动。当A与B最后一次碰撞后,B停止运动,A则继续向右滑行距离S后也停止运动,求盒B运动的时间t。
【试题答案】
1.D 2.A 3.BCD 4.ACD 5.BD 6.BCD 7.ABD
8.4 9.10.解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从开始下落到反跳到最高点的全过程动量变化为零,根据下降、上升高度可知其中下落、上升分别用时t1=0.3s和t2=0.2s,因此与地面作用的时间必为t3=0.1s。由动量定理得:mgΔt-Ft3=0,F=60N
11.解析:设飞船速度为v,飞行时间为Δt,每前进1m附着的尘粒数为n,尘粒的平均质量为m0,则在Δt内飞船增加的质量Δm=nm0vΔt 据动量定理FΔt=Δmv。可知推力:
12.解析:把AB作为一个整体应用动量定理得:(F-Mg-mg)t=mv+(-Mu)
分别对A、B应用动量定理得:(F-mg)t=mv,-Mgt=-Mu 代入上式得I=Ft=mv+mgt=mv+mu=m(v+u)
13.14.解析:设刚开始下落的位置为A,刚好接触沙的位置为B,在沙中到达的最低点为C。(1)在下落的全过程对小球用动量定理:重力作用时间为t1+t2,而阻力作用时间仅为t2,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有:mg(t1+t2)-Ft2=0,解得:
(2)仍然在下落的全过程对小球用动量定理:在t1时间内只有重力的冲量,在t2时间内只有总冲量(已包括重力冲量在内),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有:mgt1-I=0,∴I=mgt1 15.解析:以物体A、盒B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它们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外力就是地面盒B的滑动摩擦力,而A与B间的摩擦力、A与B碰撞时的相互作用力均是内力。设B停止运动时A的速度为V,且假设向右为正方向,由系统的动量定理得:
当B停止运动后,对A应用动能定理得:
由以上二式联立解得:
第三篇:2012年高考作文讲解与训练
高考材料作文模拟训练题导写(3)
1、广东培英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综合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魅力,是一种颇能吸引人的力量。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感受到“魅力”的存在:大自然的魅力,语言的魅力,人格的魅力„„关于魅力,你或许有过许许多多的见闻和经历,或许会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请你以“魅力”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广东汕头英华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欣赏窗外变幻不定的景色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可是有时因为打一个盹而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也的确有些令人懊恼,但这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没错过,抓住了,应好好珍惜;错过,溜走了,细细咀嚼,也能从怅惘中升华出省悟,酝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更有深度,你的心灵或许更添光彩。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审话题:可从“如何看待生活中的„错过‟”角度立意。
审材料:材料提示了“错过”三方面的内容。人生美景应珍惜,不应错过。美景错过了没关系,但不能错过预定的车站。错过也是一种美丽,成就另一番人生。可从这三方面立意。审导语:导语提示应写每个人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强调情感真挚。
每一次错过,都可以演绎成一段精彩的故事,话题可由此生发开去,编故事,写议论文等等。写作时应紧扣话题,将这一次次的错过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描写出自己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和真切感受,这样的作文才大气,才有深度。
立意:(1)不应错过人生每一个瞬间——错过一个动人的眼神,也许会错过一场缠绵的爱情。一次误会,也许就错过了一段真挚的友谊。一个小小的疏忽,也许就错过不会再来的机遇。
(2)不必为错过瞬间而懊恼,但不能错过影响人生的关键重大事件。
(3)思辨性看待话题,豁达、积极地看待错过。错过造成的人生缺憾,但也磨练了人生,成就了人生一种别样的美丽。错过也是一种收获从错过中汲取经验,防止再错过。
3、广西桂林十八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寸虫的生存哲学
有一天,一只饥饿的知更鸟看见了一条一寸虫,碧绿绿的像是一小块祖母绿宝石,停在树枝上,它想一口吃掉它。
一寸虫心里很害怕、很慌张,但它提醒自己要镇定,这样才能想出办法保住性命。一寸虫镇定下来,一想,说:“请你不要吃我,我是一寸虫,我很有用,我会量东西。”“真的吗?”知更鸟说,“那你来量一量我的尾巴!”一寸虫“一、二、三、四、五”量出了知更鸟的尾巴。
后来,它遇到了火烈鸟、巨嘴鸟、苍鹭、雉鸡、蜂鸟,它们当然也都是要吃掉一寸虫,可是它们却都因为一寸虫有它的用处而接受了一寸虫的请求,让它量了各自奇特的颈子、大嘴、长腿„„
最后,一只夜莺来了。“量我的歌!”夜莺这样要求。如果一寸虫不能量,那么夜莺会吃掉它。怎么办?歌声是不能量的!可是镇定的一寸虫说:“我愿意试一试。你开口唱吧!”夜莺唱了。它沉浸、自豪地闭上了眼睛。
量声音当然是不能在夜莺的身体上量的。声音美妙地飘漾得很远,所以一寸虫当然要慢慢地爬,慢慢地量,一直量到它的尽头,最后它跑得无影无踪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广西桂林中学2011届高三8月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在一场欧洲篮球锦标赛中,保加利亚队就遭遇了这样的情况。当时,根据小组赛各队的胜负和得分情况,保加利亚队必须净胜捷克7分才能出线。比赛开始后,两队旗鼓相当,拼得你死我活,当比赛还剩下5秒种即将结束的时候,保加利亚队领先2分。但是,他们必须还要赢下5分。
稍有篮球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即使你用最短的时间投进3分,而对手还有一次控制球权的机会,消耗掉剩余几秒简直易如反掌。这时,保加利亚队的主教练行使自己的最后权利,果断请求暂停。教练只是简单地向球员交代了两句,比赛继续开始。两位保加利亚队员从底线开球后,然后将球带向中场。捷克队员已无心恋战,全部退回到自己的半场,唯一想做的就是在防守中消耗掉转瞬即逝的5秒。这时,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发生了。带球的保加利亚队员突然转身,大步飞奔,纵身一跳,将球狠狠地扣进了自家的篮筐!在一片惊呼声中,哨声响起,双方战成平分。到底发生了什么?保加利亚人疯了吗?观众议论纷纷。直到加时赛开打的时候,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保加利亚人利用反常规的做法,赢得了加赛5分钟的宝贵时间。接下来,保加利亚队势不可挡,连连得分。捷克队呢,队员似乎仍然没有从刚才那奇特的一幕中清醒过来,士气低迷,毫无斗志,被打得只有招架之功。结果,保加利亚队一举超出对手7分,顺利出线。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以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工整。
5、广西玉林高中南宁二中2011届高三9月联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那人顿悟。
还有这样一则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在那边,你已经别无选择,要想方设法地翻过去。
请理解材料,焉一篇木少于800字的文章。体裁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聋。
6、贵州遵义四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世界似画笔下缤纷的色彩,世界如琴瑟上跳动的音符;世界因创新而进步,世界缘和谐而温馨;世界可以存在于神奇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生;世界说起来很大,世界其实又很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在世界之中。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4)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7、河北唐山一中2011届高三9月调研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百分”是现实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语,在学校中,它是对学习者的最高评价。此外,它还是对人、对事物的完美评价。有的人为了获得“一百分”而夙兴夜寐;有的人却视“一百分”为草芥。有时,“一百分”可以成就一个人,有时,它也可以毁掉一个人„„真可谓是,一个“一百分”,人生百味在其中。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一百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一百分”的看法。自拟题目,自定写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8、河北魏县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作家阿扎洛夫,前半生努力和勤奋,取得辉煌的成就。然而,他在后半生,丧失理智地与一个叫马利丁的文坛小丑较上了劲,与其在小报展开了长达数年的论战,将其视为对手。结果,这个马利丁靠着他既得到了名又得到了利,而他,在无端地空耗青春与生命的同时,竟成为世人耻笑的对象,从此一蹶不振,郁郁而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9、河北张家口涿鹿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温暖的巢穴的勇气。”蛹就问蝶:“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蝶告诉它:“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实现理想,要有不凡的人生,必须敢于为实现理想而经历艰苦的磨砺,在磨砺中重新更生,塑造一个“新我”。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是一则寓言类材料作文,理解寓意是准确审题立意的关健。蝶的回答体现了寓意,我们的着眼点可以放在蝴蝶的回答上。必须渴望飞翔“,才能真正飞翔一一志存高远,才能达到生命的至高境界。”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非常温暖的巢穴的勇气"一一具有放弃现有的安逸舒适生括的勇气,历经磨难,才能达到生命的至高境界。从蛹的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一一一获得全新的生命体验,得到生命的飞升,就必须付出代价。勇于打破原来赖以生存的模式、制度、习惯,才能获得新生,实现质的飞跃。综合上述要点.这段寓言材料的主旨可以归纳为:志存高远,勇于摆脱旧束缚,勇予牺牲,付出代价,才能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
高考材料作文模拟训练题导写(4)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活需要柴米油盐;有人说,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有人说,生活需要清风明月碧水蓝天;有人说,生活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有人说生活需要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的确,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的还有许多许多。那么,你认为生活需要什么?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体裁不限。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足球比赛中,甲队战术运用得当,队员技艺高超,表现出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他们就是得势不得分。乙队虽然处处被动,但他们抓住仅有的一次机会就破门得分,取得了胜利。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甲队教练说,虽然我们失利了,但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我们的队员表现出高超的水平,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比赛。乙队教练说,虽然我们在场上的表现未能尽如人意,但毕竟我们获得了宝贵的三分,赢得了比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的文章。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一种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其他生灵的歌声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穴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它的歌唱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如:敬畏生命挑战生存)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在美国,植树节是一个州定节日,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间,美国各州都要组织植树节活动。在植树节,如果是我们,会植一棵什么树呢?苹果树、梨树、榕树、黄桷树„„不过天天跟书本、习题打交道的我们,好像已经隔自然界的各种植物很远了。您认识的第一棵树是什么树,又是怎么认识这棵树的呢?
请以“我种下一棵树”或者“我认识的一棵树”为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今社会,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人注重发展个性,展示自我风采。人们的情感世界很丰富,有时也很脆弱。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时存在着微妙的变化。常常有人大喊:“你不了解我。”于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了“代沟”;夫妻之间关系出现了裂痕;朋友之间出现了隔阂;同学之间出现了矛盾„„
请以“隔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6、阅读十指为林的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无论卑微
或者高尚
人世间的真善
总需要以最美的形式
绽放在太阳底下。
根据诗歌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如:高处绽放的灵魂)。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为了赢得更高的回头率,她经常光顾美容院,天天穿得珠光宝气。可是,人们的评价却让她百思不得其解:有人说她美若天仙,有人说她不过如此,有人说她俗不可耐,还有人说她丑陋不堪。于是,她求助于佛祖:“怎样才能使我获得更多的赞美?”佛祖微微一笑,说:“‘美’就在你的心里!你看那罗汉堂五百尊姿态各异的罗汉吧,慈眉善目者固然很多,但面目古怪甚至狰狞可怖者也不少,然而他们都修成了‘正果’。” 这则材料给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如:心中有杆“美丽”的秤),不少于800字。
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今天是一个崇尚快捷的时代,“快”无处不在,信息有“快报”“快讯”“快信”,传递有“快递”“快运”“快件”,出行有“快车”“快艇”“高铁”,唱歌有“快歌”,摄影有“快照”,婚姻有“闪婚”,写作有“快枪手”,餐饮有“快餐面”,连购物都时兴“秒杀”。“快”使得经济快速成长,潮流快步翻新,今天的社会呈现出全然不同以往的面貌。在这样的快节奏中,你还记得“慢”吗?你认为今天还需要“慢”吗?你怎样看待“慢”?请以“慢”为题作文。
9、请以“参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1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永不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古今中外的经典无不以它体现出它永恒的艺术、思想道德价值和深邃的文化思想价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然而,网络文学流行的现在,不少人的思想表现出一种前所未的浮躁,衍生出对经典著作的质疑与否定,继而出现的是思想的冷漠和对前途的迷惘,社会风气的日下,文化素养的衰退。在这一特殊时刻,大力提倡阅读经典作品,借丰厚的文化内涵来神视自我,提升自我,明确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显得尤其必要。
请以“经典,永恒的光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不得另拟题目。⑵不得透露个人的有关信息。⑶立意自定(如:经典闪耀青春人文温暖人生)。⑷文体自定。⑸不得少于800字。⑹不得抄袭或套作。
第四篇:叙事作文训练与讲解
1.什么是写事记叙文
要学会写写事记叙文,得弄清它的写法,认识什么是写事记叙文,它在写作上有什么要求。因为写文章不仅要掌握各类文章的共同规律(如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等),还要掌握各类文章特有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好。
那么,什么是写事记叙文呢?它有那些特点呢?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类型。也就是说,记叙文是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方法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表达思想感情的文章。
记叙文按表达内容来分,大致可分为四个种类:(1)写事记叙文,包括写活动;
(2)写人记叙文;(3)写景记叙文;(4)写物记叙文。
写事记叙文是一种把事件作为主要记叙对象的记叙文。这类文章,事是重点,虽然少不了写到人和环境景物,但人物和环境景物的描写只能围绕着事,服从于事或依附于事。它的明显特点是:注重把事件、情节的过程具体地表现出来,文章的着眼点在事情的过程上;不着力去刻画人物,也无中心人物;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而不是着重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品德。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大量的是这类写事记叙文。例如《第一次跳伞》:
今天,我们第一次练习从飞机上跳伞。到了机场,看到飞机早就停在起飞线上等着我们了。蔚蓝色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今天的天气多好啊!
飞机起飞了,把我们带到了空中。我从机舱的窗户向外看,一片片云朵宛如一座座覆盖着白雪的小山。掠过云朵,我看见了地面上一堆堆的小村庄,房屋像鸽子笼,绿树像小草,公路像一条带子,汽车像小甲虫,一切都变得那么小。
伞兵长走到我跟前,凑近我的耳朵大声说:“小葛,不要慌,要沉着!”我点了点头。跳伞预备铃响了。我们立刻列队站在打开的舱门旁边。伞兵长大声喊:“预备——跳!”第一名往下一跳,嗖的一下,不见了;第二名、第三名,紧跟着跳了下去。第四名就是我。我来不及想什么,也跟着跳出了机舱,两脚凌空,感到有点儿眩晕。
过了几秒钟,好像有人在我背后使劲一拉,降落伞张开了。我睁开眼睛。啊!我飘在空中了。四周是蓝天白云,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我好像穿着救生衣漂浮在碧蓝的大海上。
我飘飘悠悠地往下降,脚一着地,心一下子就平静下来了。
营长给我戴上了第一次跳伞纪念章。班长握着我的手,连声问:“怎么样,怎么样?”
我高兴地回答:“还好,就是刚出舱门的时候头有点儿晕,心里有点儿紧张。” “这是因为你第一次跳伞啊!”班长高兴地笑起来。
我抬头望着蔚蓝的天空,望着飘浮在高空中的朵朵白云,真不相信自己是从白云上面降落下来的。
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第一次跳伞的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到机场看见的情景;接着讲飞机到了高空见到的景物;再讲怎样跳伞;再讲降落伞张开后的情况;最后讲着陆后的情况。文章扣住“第一次”,具体清楚地叙述了第一次跳伞的经过,写出了第一次跳伞的所见所闻所感。文中的写人、状物、绘景,都是为了表现事件的意义。
又如《捉鱼》,写的是两个小朋友捉鱼时,发现牛吃稻秧,赶牛保秧的事。事情的过程一步一步写得很完整,交代得很清楚:先写“我”和郭辰在村边小溪筑坝捉鱼的情景;再写两个人正在捉鱼,郭辰发现小母牛吃稻秧,就忙去赶牛,在“我”的帮助下,抓住了小牛;接着写他俩的行动受到鲁大叔的表扬;最后写两个人重新筑坝捉鱼。文章虽然写了两个人物——“我”和郭辰,但是目的不在刻画人物,而是写清楚写完整他们赶牛保秧为集体所做的好事。
像上述这类以事件为写作对象,文章着眼点在事情过程上,没有中心人物,写人叙事都是为了表现主要事件的思想意义的记叙文,我们就称之为写事记叙文。
由此可见,要写好写事记叙文,必须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清楚,把事情的过程写完整写具体,努力表现出事件的思想意义来。
写事记叙文有一事一文的,也有几事一文的。一篇文章记叙一件事的,情节较单一,范围较小,一般地说,它的基本要求是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事件中的人物,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重点是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清楚。一篇文章记叙几件事的,则还要注意二点:(1)要注意中心的确定和材料的选取。所写几件事表达的中心要集中,不能几件事写几个中心,使文章显得松散;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几件事来写,与中心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材料要坚决舍弃。(2)在写法上,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所写几件事,内容典型(能表达中心)、情节生动(能引人入胜)的一二件详写,或一件详写一件较详写,其余则略写甚至一笔带过。不必件件详写,否则文章冗长,内容重复,也显不出中心。
10.写事要写得具体
写事应当写得内容具体,充分表现文章的中心。写事写得具体,能使读者读了以后“如临其境”,受到感动,从而留下真切而深刻的印象。
要把事情写具体,先要对所要记叙的事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找出需要具体记叙的那部分内容。它大致可以分这样几步进行:
第一,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和思考,问一问自己:所要记叙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它的全部内容是什么?目的在于把握事情的中心和全部内容,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分别找出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与事情有关的人物,并就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多问几个“怎么样”,从而分清事情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
第三,把事情分成几个部分,并分清它们的主次以后,再联系事情具有的意义,即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认真思考一下:事情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是否找对或找准了。确定了事情的主要部分,就找到了所要具体记叙的对象,就不会出现该具体写的不去具体写,不该具体写的却去具体写的情况,使“写具体”充分地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服务。
怎样将事情的主要部分写具体呢?根据所要记叙的不同内容,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具体方法。总的来说,一要从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出发,认真分析、选择材料,分清主次,对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重要的情节、场面和过程,要多花笔墨,具体详尽地进行记叙;二要细致分析,对应该重点记叙的内容要把握得准确,不放过主要的情节。
要注意的是,写具体不等于写得重复拖沓。所谓拖沓,是指写事的时候主次不分,对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或可有可无的内容,反复写,写得很详细。如有一篇题为《记一次扫墓活动》的作文,把扫墓前一天老师如何动员组织,“我”如何准备点心,晚上兴奋得难以入睡,第二天一清早怎样洗脸刷牙、吃早点,以及赶到学校集队时,路上所见到的风光一一写来,拉拉杂杂,写得详详细细,而对扫墓的经过,却是三言两语,一笔带过。该写的不具体地去写,不该写的或不该详细写的却写得很多,这就拖沓了。
写事要写得具体,目的是使文章的中心表达得清楚明白,因此,要通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找准应该写具体的对象,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把凡是与事情有关的内容都具体地去写。一般来说,与中心有密切关系的材料要写具体,而与中心的关系不密切,但又必须交代的材料,只要作简要的叙述、说明就可以了。
11.把事情的经过部分写具体
写一件事情,首先要注意把事情的过程交代清楚、记叙完整,同时也要注意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构成一件事的三个环节,而事情的经过则是一件事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一定要写具体,因为它是全文的中心,是表达中心思想的主要段落。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了,才能给读者留下实实在在的印象。请看下面一篇习作。
一次棋赛
我从小就喜欢下象棋。小时候我常看爸爸和别人下棋,慢慢地我也学会了一点。平常一有空闲儿,总爱玩上一盘。后来,越玩越觉得有意思,就用心琢磨起来。我还真为下棋动过一番脑子,下过一番功夫呢!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早早起来,把屋子收拾干净,又扫了扫院子,把作业写完,就和爸爸玩起象棋来。
我先走了一步,把“当头炮”对准了爸爸的“兵”,爸爸赶紧跳“马”,好像是开棋的老套数。相持了一阵之后,局面已经拉开,我又走“车”,爸爸也走了“车”,我随即把“车”放到“前沿阵地”上。爸爸怀疑地望了我一眼又把“马”跳了一步。我认真地看了看“阵地”,又想了想,把“车”放到空虚的地方。爸爸调来了“马”,想踩我的“车”。我躲过了爸爸的攻势。爸爸见跟踪不上,没有继续紧逼,却把他的“炮”调到了起不了多大作用的棋盘边上。我琢磨了一下爸爸的用意,猜透了他的“调虎离山计”。我没理他,却拱了“卒”。爸爸也琢磨了一会儿,但没识破我的花招,高兴地用“马”踩了我的“炮”。这一下,爸爸可上了我的当。但我还是慎重地看了看整个棋盘,又看了看他的“马”和“马”周围的情况,估计了爸爸下两步的走法,觉得没有什么威胁;而他的“马”已经走开,后方空虚。我就大胆地抽“车”落底,而我的炮也同时瞄准了爸爸的“车”。爸爸沉思了一会,轻轻地把“象”飞了起来,堵住了我的“炮眼”,也减少了我的“沉底车”的威力。但这样一来,爸爸的步调被我打乱了,失去了主动权。从此,爸爸只能招架,不能还手了。不一会儿,我就取得了这次棋赛的胜利。
我非常高兴。因为爸爸从来都是很轻易地战胜我,今天却败在了我的手下,你说,我能不高兴吗?
这盘棋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多动脑筋,掌握它的发展、变化的规律,就能做好。
这篇作文一共五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写的是小作者喜欢下棋和这一次比赛之前的简单情况;第四、五自然段写的是象棋比赛之后小作者喜悦的心情和体会。第三自然段是文章的中心段,写的是这次比赛的经过。这一部分的描写是很具体的。具体描写了爸爸使用的“调虎离山计”,也具体描写了小作者想出的“花招”,并且具体交代了小作者战胜爸爸所采取的招法。这几个方面不是三言两语地一带而过,而是一步一步地按照下棋的过程进行了描写。因为描写得具体,所以仿佛像电视屏幕上的比赛一样,使我们看后印象很深。
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从写的角度讲,第一,要善于将记叙的内容一句一句地叙述和描写,不要着急,交代清楚了一个意思再写另一个意思;第二,应该写的不要丢落,要写得尽量细致、明白、清楚,特别是突出中心思想的关键的地方,更要仔细交代。写得细了,文章自然是具体的。
有不少学生的作文,事情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又怎样,都写到了,事情应该说是写完整了,但仍给人以言之无物的感觉。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事情的经过写不具体,三言二语写得太概括,没能围绕中心意思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细写。例如一位学生写的一件事的经过:
表弟在河里一上一下,我非常着急,伸手去拉他,可几次都没有成功,我更急了,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时,河对岸一个过路的老人冲我喊:“找根树枝让他抓住!”我照老人的话做了,终于把表弟拉上了岸。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表弟落水,“我”十分焦急,在一老人的帮助下,终于把表弟救上了岸。第一节里的心理活动、行为都没有写具体,“急”得怎样?“更急了”和“急”程度上有什么不同?怎么会由“急”到“更急”的?怎么“拉”的?“拉”了几次?为什么都不成功?只有把这些细节写清楚了,文章才会具体、生动。第二节写“我”用树枝把表弟拉上岸。树枝是哪里来的?“我”是怎样用树枝把表弟拉上岸的?这些要展开写。这些方面写细致了,就能把事情经过写具体了。经过老师指点后,这位学生重新修改了这段话,改文较原文具体、生动得多了,不妨比较一下:
表弟在小河里一上一下,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慌忙伸手去拉,可我另一只手没有抓住东西,身子向前一冲,差点也掉进河里,好容易才稳住身子。表弟在河里呛了几口水。我不敢耽误,蹲下身子,一手抓住河边一棵小树,一手又伸向表弟,可他够不着。我干脆趴在地上,拼命伸直手,可他还是够不着。表弟害怕得哭了,我也急得哭了。怎么办呢?
这时,河对岸一个过路的老人冲我喊:“找根树枝让他抓住!”我止住哭,眼前顿觉一亮: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河岸上有许多长长短短的树枝呢!我赶紧拣了一根长一些的树枝,伸向表弟。这下他够着了!我咬紧牙,一手抓牢小树,一手使劲拉树枝,终于把表弟拉上了岸。
12.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分解”
写事的记叙文,总要写事情的开始、发展、变化和结束(结果),也就是说,要把事情的全过程写出来。但是,并不要求对事情的全过程都作详尽的叙述,应该把它的发展、变化部分写清楚、写具体,因为事情全过程中的这个部分是重点,与中心的关系最密切。
比如,有一位同学写一个老艺人是怎么捏糖大刀的:“他从盘子上挖起一块糖面,在手里揉搓了几下,然后用手指往中间戳,再慢慢地把四周的糖面往中间捏。接着,他鼓两腮用力一吹,哈,糖面鼓起了一个小泡泡,他用手三捏两搓,嘿,大环刀的刀柄做成了。他又小心翼翼地用手一提,两指继续一捏一捏的??不到一分钟,一把大环刀捏成了。接着,该细加工了。他从盘子后面的颜料瓶里挑出一点金粉,涂在刀柄上,又拿出一把小梳子,在大环刀上梳几下,一把金柄大刀就做好了。那老艺人往关公手上一搁。哈,这不是关公舞大刀吗?”
这段话是从一篇作文中节选的。这篇作文交代了“我”看老艺人捏糖人的时间、地点,也就是老艺人表演技艺的时间、地点后,简略地叙述了他用糖面很快地捏成一个关公,然后详细地记叙了捏糖大刀的全过程。这个全过程反映了老艺人的操作过程:挖起一块糖面,然后揉搓、戳、捏、吹,再涂金粉和用梳子梳几下。在这个过程中,揉搓、戳、捏、吹是捏糖大刀的关键工序,也是捏糖大刀这件事的重点部分,它使一块糖面发展变化成为一把糖大刀,因此,作者写得详细,写得具体,使读者看到了老艺人技艺的高超。
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也叫事情的经过。要把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写具体,光得会把事情进行分解,找到事情的经过部分。下面是《秘密学习》中的一段话
一天下午,我们小组正在我家柴草棚里学习,忽然听到外边有奔跑的脚步声,还有人喊:‘敌人来了!敌人来了!’大家赶紧把课本交给我。我马上跑到屋后,在一棵大树下,拨开枯叶,扒去浮土,掀开砖,把课本放进事先挖好的小坑里,然后盖上砖,铺上浮土和枯叶,看上去好像没有动过一样。我跑回院子,他们三个人正在玩抓石子,我就跟他们一块儿玩。不一会儿敌人踢开门,闯进院子,四处乱翻,没发现什么,就走了。等敌人走远了,我们又拿出课本,继续学习。
这一段话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村子里的小朋友躲过敌人的搜查秘密进行学习的事。整个事情可分解为四个部分:听到有人喊“敌人来了”→藏好课本→瞒过敌人→继续学习。在这四个部分中,第一部分是写事情的发生,第二、三部分是写事情的经过,第四部分是写事情的结果。懂得事情的全过程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就能据此分解事情,找到事情的经过部分,进而把事情经过,也就是把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写具体,写出事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14.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写事的时候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能使文章的内容更具体,更丰富。联想和想象的内容,应是与文章中心有关的关键内容。
有一篇题为《卖鸡蛋的老大爷》的文章,它的结尾是这样的:“回家路上,我仿佛看到了在凛冽的寒风中,老大爷用焦急的目光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眼睛看酸了,用手背擦一擦;脚冻麻了,用力跺一跺;站得太累了,就稍稍坐一坐。从红日初升的早晨,到暮色降临的傍晚,一天、三天、五天??这时,我觉得老大爷给我的不是五个鸡蛋,而是一颗朴实火热的心。”
《卖鸡蛋的老大爷》讲的是一个卖鸡蛋的老大爷,由于看错了秤而少给了“我”半斤鸡蛋后,竟连续一个星期找“我”补还鸡蛋的事,赞扬了老大爷诚实的美德。上面节选的是文章结尾,写“我”收了老大爷补还的半斤鸡蛋后,在回家路上的思想活动。作者充分运用想象,写了老大爷在一个星期中是如何等“我”的情景。这些想象充实了文章中的关键内容——“连续一个星期找‘我’补还鸡蛋”,具体描述了老大爷在找“我”时,“眼睛看酸了,用手背擦一擦;脚冻麻了,用力跺一跺;站得太累了,就稍稍坐一坐”的情景,充分表现了老大爷诚实的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作者所展开的上述想象之所以能起作用,还由于它是合理的。它的引起,是因为收到了老大爷千方百计补送来的那半斤鸡蛋。作者用“我仿佛看到了”这几个字引出想象,顺理成章。因此,既要充分地运用想象和联想,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又要运用得自然和合理,不能凭空编造,为想象而想象,为联想而联想。
想象和联想是不拘一格的,但必须注意:
一要从所见所闻的事或物引发开去。想象或联想要大胆,但不能没有依据地胡思乱想。想象,不是无中生有,它离不开真实,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不是凭空“瞎想”。如果《卖鸡蛋的老大爷》一文的作者,没有经历过那件事,或者没有收到老大爷补还的那半斤鸡蛋,或者老大爷当场发现称错当场补还的话,是无法产生对老大爷在凛冽寒风中找“我”情景的想象的。
二要让想象、联想为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深化文章的中心服务。仍以前面提到的那篇作文为例,作者写老大爷连续一星期找“我”补还鸡蛋的事,是要赞扬老大爷诚实的美德。而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展开的想象,细致具体地描述了老大爷在寒风中找“我”的情景,不仅与文章的中心相吻合,而且使文章的中心更为鲜明和突出,字里行间流露了“我”因此而产生的敬意,所受的感动。
总之,要充分运用想象相朕想使文章内容丰富、具体,但要想象、联想得自然、合理。
15.叙事和描写的关系
在一篇写得比较成功的写事文章中,不仅要有清楚、具体的记叙,还要有形象、生动的描写。因为光有清楚、具体的记叙,读者对文章所叙述的事情仅仅有所了解。而生动、形象的描写,能使读者对事情的各个方面有进一步的具体认识。写事的文章中,既有清楚、具体的记叙,又有恰当的描写,就会更生动、形象,文章的中心思想也能得到鲜明的表现。反之,文章就会干巴巴的,不形象,不生动,中心思想的表现也会受到影响。
例如有位同学写的《路上》一文,写的是退休工人在大雾中,热情地为人民服务的事。其中,写退休工人搀“我”过马路这件事是这样写的:
忽然,一个亲切的声音响在我的耳畔:“小朋友,我送你过马路。”我回头一看,在茫茫的雾中,站着个老人,大约六、七十岁,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那有力的手便搀着我,走下了人行道。我心里有了一种安全感,就放开步子往前走。我平安地过了马路,一踏上街沿,刚才拉紧我的一只手放开了。随即,这不知名的老人消失在浓雾之中。
这段记叙缺少生动形象的描写。如果能对退休老人怎样搀“我”过马路的,及他当时的神态、动作怎样,作一些具体的描写,文章就不会如此干巴巴,事例会更具体、生动。
描写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要服从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特别是在写事的文章中,记叙事情是主要的,描写不能占过多的篇幅,不能花过多的笔墨去进行描写。所以说,在写事的文章中,要进行大量的记叙,也要进行一些描写;只有记叙而没有描写,文章不生动、不形象;而只有极少的记叙而进行过量的描写,事情叙述不清楚、不具体,更是得不偿失。一句话,在写事的文章中,要进行一些描写,但要恰如其分。
例如有篇题为《赛场上》的作文,记叙了蓝队的守门员胡钰为了保护红队队员周丹丽,自己却被另一位运动员撞倒在地,手被擦破了皮。周丹丽马上来到胡钰面前,扶起了她。文章接着描写了人物之间的一段对话:周丹丽来到胡钰面前感激地说;“谢谢你,太谢谢你了。”而胡钰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而另一位运动员也走上前来急忙向胡钰道
歉,胡钰说:“不要紧,你下次当心就是了。”这时场上的人都围上来,问长问短,胡钰高兴地说:“谢谢大家对我的关心,谢谢大家。”
这段对话描写的目的是为了表现比赛双方团结友爱的精神,但过多的描写,反而显得不真实,赛场上似乎已为了一个队员擦破点皮而停止了比赛,“大家围上来,问长问短”。这在紧张的比赛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也不可能说这样的话。很明显,这些描写是不恰当的。
16.恰当地描写自然环境
环境描写和文章的内容、中心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环境描写,包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要抓住特征,要有目的。如下面这篇《在风雨中》的作文:
十四号台风还逞着余威,风一个劲儿刮,雨一个劲儿下。我走进学校大门,不觉怔住了:校园里的树木倒的倒,歪的歪,地上、屋顶上到处躺着树枝。我着急地想,明天就要开学了,同学们怎么来上课呢?
我抬起头,突然发现后勤组的小夏叔叔正攀着竹梯,顶风冒雨锯着树枝。一段粗大的树枝压倒在办公室的屋角上,如果不及时锯掉搬走,就可能压坏办公室。
小夏叔叔撩了撩雨衣袖子,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曲着身子,费力地锯起来。突然,一阵狂风把他的雨帽吹掉了。我连忙拾起来,高喊:“小夏叔叔,快把雨帽戴上!”他摇了摇头,仍旧一个劲地锯着。大风在无情地呼啸,大雨像瓢泼一样往下浇。操场上,那呼呼的风声伴随着哗哗的锯树声,显得那么清晰??
树在继续摇晃,小夏叔叔也跟着晃动起来。我的心也禁不住一阵颤动,焦急地扶着树杆,不断地叮嘱:“当心!当心!”他镇定地说:“没关系!”
??终于,那段粗大的树枝被锯掉了。小夏叔叔从树上下来后,深深地吸了口气,分辨不出脸上哪些是雨水,哪些是汗水了。
第二天开学了,台风也过去了,阳光驱散了满天乌云。校园里的树木经过风雨的冲洗格外葱绿。小夏叔叔背着工具包,又在校园里巡视起来??
这篇作文里有好几处自然环境的描写。开头一段中“十四号台风还逞着余威”,“校园里的树木倒的倒,歪的歪”,就有两个作用,第一,形象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第二,设置了一个令人关心的问题: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里,“明天就要开学了,同学们怎么来上课呢!”从而吸引读者读下去,也为后面小夏叔叔不顾个人安危,抢救房屋的感人行动写下了伏笔。
当文章写到小夏叔叔顶风冒雨锯树的时候,作者又反复描写了环境:“大风在无情地呼啸,大雨像瓢泼一样往下浇”,“那呼呼的风声伴随着哗哗的锯树声,显得那么清晰”。这些环境描写对文章的中心——赞颂小夏叔叔不顾个人安危、保护国家财产的品质,起了衬托作用。
文章的结尾一段,也对自然环境作了描写:“台风过去了,阳光驱散了满天乌云”,“校园里的树木经过风雨的冲洗格外葱绿。”这些描写的作用更明显。首先,它们和文章的开头一段形成鲜明的对照,形象地表现小夏叔叔辛勤劳动的成果,从而进一步烘托出小夏叔叔的感人形象。其次,间接地、意味深长地通过环境描写来点出中心思想。
由此可见,在文章中进行恰当的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文章中心能起到绿叶扶红花的作用。
17.对社会环境进行适当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事件所处的背景的描述,说明人物和事件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活动或发生的。对社会环境进行描写,与对自然环境进行描写一样,都属于环境描写。对社会环境进行描写,可以把事件交代得更清楚,有助于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更为生动形象。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珍贵的教科书》,一开头就描写了当时艰苦的环境:
一九四七年春天,我们延安小学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我们仍然顽强地坚持学习。
当时,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用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一直没有书,抄一课学一课。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啊!
上面的第一小节是总的交代当时的艰苦环境,第二小节是具体地写环境是怎样艰苦的。通过这些环境描写,当时小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就更为突出了。
又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心愿》,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描写了法国一个公园中的宁静环境:
巴黎有许多街道公园。离我们的公寓不远就有一座。
一个假日,我夹着一本书来到这个小公园。坐在几堆花丛中间的长椅上。这是我最爱坐的长椅,因为我喜爱那几丛花,在春天的北京,这样的花是经常见到的。
接着,作者写了“我”在这里遇到一位活泼天真的法国小姑娘。很显然,作者描写的这个环境,要突出说明这样一点:美好的心愿是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中产生的。社会环境描写,起了衬托作用。
描写环境,有时很难区分所描写的环境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者有时交融在一起,只是社全环境往往侧重于“背景”的介绍,尽管在对社会环境进行描写时,也离不开对一些自然景物进行描写,但它着重于表现一种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事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特有的气氛。如下面一段从一篇作文中节选的文字:
陵园里,甬道两旁鲜花朵朵,郁郁苍苍的松柏和万年青,显得格外肃穆。扫墓活动开始了,在鼓乐声中,我们高举红旗,擎着我们精心制作的花圈,肃立在烈士墓前。
读了这段描写,使人会产生一种肃穆感,这是作者通过对环境所作的描写而形成的氛围,产生的效果。而这段文字中所描写的环境,尽管有景物,但属于社会环境。
在写事的文章中,经常要写到环境,不仅要会恰当地对自然环境进行描写,还要会恰当地对社会环境进行描写,以便形成一种气氛,使所写的事交代得更清楚,更感人。
18.写事时怎样议论
议论就是讲道理,就是作者对所记叙的事情发表看法,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在写事时加以适当的议论,往往能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更鲜明,并激起读者的共鸣。例如作文《春蚕》中有这样几段结尾部分的文字:
我家邻居养了些春蚕,有一次,我亲眼见过蚕儿吐丝结茧的情景。它们蜕了四次皮之后,便开始了那不平凡的工作——吐丝。春蚕用吐出的又细又软的丝,把自己裹了一层又一层,结成椭圆形的茧后,它仍在里面吐呀,吐呀??直到最后。啊,春蚕,你就是这样结束了你短短的一生!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啊!
想到蚕儿不知疲倦地吐丝的景象,我不禁赞叹道:“春蚕,你为了造福于人类,宁愿牺牲自己。这是多么高尚的精神啊!”爸爸在一旁接下去说:“是的,人也应该这样,应该做一个对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这几段文章结尾部分的文字主要叙述作者亲眼见到的蚕儿吐丝结茧的经过。当作者把蚕儿吐丝的过程写完,便从“春蚕到死丝方尽”出发,进行议论,直抒胸臆。从春蚕为了造福人类的献身精神,联系到我们应该“对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者通过议论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并将文章的中心思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写事时适当地进行议论,主要的作用是概括文章的中心,它可以是作者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借作品中的人物之口来进行。
有篇题为《蚂蚁》的作文,细致地描述了一群蚂蚁齐心协力战胜比自己大几十倍的菜青虫的战斗过程后,在文章结尾处,作者用议论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这天夜里,我躺在床上,心想:小小的蚂蚁为什么能战胜比它们大得多的菜青虫呢?那是因为它们齐心协力,顽强战斗的结果。这对我们不是很有启发吗?
作者用设问和反问的句式进行议论,提出了一个富有哲理性的问题,发人深思,突出了中心。
当然,议论并不是都在文章的结尾处进行。有时在文章叙事的过程中,在段与段之间,恰当地写上一两句议论,能有承上启下的妙用。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里,第四小节是这样写的:
恩格斯不但在生活上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这段话是议论。它的前半句承接上文记叙的具体事例,概括出恩格斯在生活上竭尽全力帮助马克思;后半句提示下文的内容,写他们在共产主义事业上是怎样亲密合作的。这段话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全文眉目清楚,线索分明,中心明确。
进行议论时要注意的是,议论不要离开所叙述的事件孤立地进行,议论的语言不要是标语口号式的。也就是说,一不要与文章的内容无关,二不要空洞浮夸。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写事的文章中,议论不要过多,要让议论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要使议论去“画蛇添足”。
19.写事时怎样抒情
在日常生活中,人会有各种经历。在这些经历中,人会因不同的遭遇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感情,将这些感受和感情抒发出来,就叫抒情。在小学生的作文中,绝大多数都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因此,在作文时,抒情就是作者在文章中对所写人、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
抒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另一种是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作者直截了当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这种抒情,由于感情浓郁、强烈,直抒衷肠,感染力很强。但要注意,如果读者对你所指的事物不了解,你的直接抒情,就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直接抒情的例子很多,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再见了,亲人》一文的开头: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助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怀?不,永远不会。
这段开头,把志愿军战士对朝鲜妈妈深深的敬意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直接抒发了出来,是很典型的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结合叙述、描写或议论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抒情的手法,在抒情时用得较多,而在写事的文章中,结合叙述进行间接抒情,又更多见。结合叙述进行间接抒情,具体来说,就是在叙述的字里行间抒发感情。如语文课本中的课文《猫》: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扯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文中对小猫各种可爱的情状的叙述,充满了喜爱之情,最后再用“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这句话直接抒情,使作者喜爱小猫之情跃然纸上。从这段话中,还可以看出,间接抒情和直按抒情还常常结合在一起使用,以增强抒情的效果。
抒情必须注意的是,要抒发真情实感,要恰如其分,过分了,就会失去真实感,使人感到作者在故意做作,效果适得其反。
2.写事记叙文和写人记叙文的区别
在记叙文中,写人、写事是最主要的,一般地讲,写人离不开写事,因为思想品德不是架空的,一定要通过写出主人公的具体事情来表现;写事也离不开写人,因为事情的发生、发展和人的活动是紧密联系的,事情是人做的,写事就不能不写到有关的人物。但就一篇文章来说,它是属于写事的记叙文,还是属于写人的记叙文,若从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的角度来衡量,还是可以区别开来的。
写事文章是以事件为记叙描写的对象,以揭示事件的实质及其对人、对社会所具有的意义为目的的;写人文章则以人为写作对象,以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为目的的。简单地说,如果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可以说它是以写事为主的作品。如果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品德,则可以说它是以写人为主的作品。
课文《再见了,亲人》,便属于写事记叙文。文章记叙了志愿军战士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与阿妈妮、大嫂、小金花等人话别的情景。写和阿妈妮话别时,追述了三件事:一是大娘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水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她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写和小金花话别,叙述了这样一件事:为了救侦察员老王,小金花随着妈妈冒着危险混进了敌占区,老王被救出来了,妈妈却牺牲了。写和大嫂话别,也讲了一件事:大嫂为了让志愿军吃到蔬菜,上山去挖野菜,后山的野菜挖光了,又跑到前沿阵地上最危险的地方挖,结果被敌人的炮弹炸伤成了残废。文中虽然写到了好几个人物,但文章的写作对象是事而不是人。阿妈妮、大嫂和小金花是朝鲜老年人、成年人和青少年的代表,文章正是通过写她们
的这些具体事例,表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情谊,歌颂了中朝两国人民血肉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小珊迪》,则是写人记叙文了。文章写了一个靠卖火柴生活的男孩,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悲惨地死去的故事。小珊迪是故事的中心人物。文章通过写他受了重伤躺在病床上还派弟弟小利比给“我”送找回的零钱,以及临死前还挂念弟弟今后生活无人照顾等细节,表现了他诚实、善良的品质。这篇文章叙事写人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品质,所以它是写人的作品。
要区别写事记叙文和写人记叙文这两类文章,有时可以从题目上去找特征。一般来说,以人物名字命题的文章大多是写人的文章,如《黄继光》《江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也有用与人物密切相关的事物来命题的,如《爸爸的白发》《难忘的目光》《光荣榜》等,这些题目涉及的事物与表现人物品质密切相关,所以也是写人的。而写事文章的题目往往以事情、活动的名称及意义来命题,如《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的时候》《记一次运动会》《集体的温暖》等。
20.要重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做事如此,写文章也是如此。我国古代作家对文章的开头都很讲究,所以有“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凤头”是传说中的凤凰的头,这种鸟谁也没有见过,但在画家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小小的凤凰头上的羽毛,色彩斑斓,引人注目,给人以美的感觉。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写得好,写得漂亮,让人愿看、要看、想看下去。
对写的人来说,有一个好的开头,下面的文章写起来就会感到顺手,否则,就会感到很别扭,难以顺利地写下去。因此,写叙事的文章,如同写其他所有的文章一样,要重视文章的开头。
有些同学作文时,对文章的开头不重视,认为只要写好文章主要部分的内容就行了。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所以在一些作文的开头中,有这样两种主要的“常见病”:
一、离题太远,绕圈子。比如写老师怎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事迹,有的同学这样开头:“一见到老师这两个字,我就会想起园丁。老师是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这个开头,讲了一些人所共知的话,离题远,又绕圈子。这些话是没必要讲的话。
二、不必要的抒情。有的作文一开始就抒情,这不能说不可以,但明显的是属于不必要的,因为文章所要写的事还没眉目,这种开头,让人读来感到莫名其妙,不能感动人。如写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件小事,有篇作文一开头这样写:“啊,我美丽的校园,您是培养我们成长的摇篮??”使人感到做作。
要重视文章的开头,也要重视文章的结尾。
良好的开端,圆满的结束是我们办好事情的起码要求。我们写事也要善始善终,既要有个好开头,也要有个好结尾。结尾虽然不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但它与全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好的结尾,古人称它为“豹尾”,意思是说,像豹子的尾巴一样有力。一篇文章的结尾自然、生动、有力,不仅能突出文章主题,而且能深化主题,给读者以启迪和鼓舞。
有的同学对文章的结尾不重视,草草了事。因而在小学生的作文中,有这样三种主要的“常见病”:
一、结尾以空洞的口号或表决心结尾,看上去慷慨激昂,其实苍白无力。
二、结尾时说一些与内容无关的话,费力不讨好。
三、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结尾时草草收兵,影响全篇文章的表达效果。
写好写事文章的结尾,能为读者对文章留下一个完整鲜明的印象,给读者以文章首尾圆合,结构严谨的感觉。
21.开头的几种方法
写事文章的开头没有固定的格式,一个好的开头,不仅要根据文章的内容、体裁、风格来选择恰当、合适的形式,还要切合主题,不落俗套。
开头的方法千变万化,常用的开头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落笔就直接点题。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开头:“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二、用设问吸引读者。如作文《我班二三事》的开头:“一个闻名全校的乱班,真的变成了文明班?是的??”
三、描写景物。如小学语文课文《少年闰土》的开头;“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用描写景物开头,必须使所描写的景物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较密切的关系。《少年闰土》一文开头的景物描写,是为了介绍少年闰土夜间在海边的沙地瓜田看西瓜,这与后面写闰土向“我”介绍在月亮光下用胡叉刺猹也有关。
四、介绍环境。如《大雪山》一文的开头:“大雪山在四川省的西部。那里没有人烟,没有花草树木??”开头介绍大雪山的环境,目的是为下文记叙红军“跟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战”埋下了伏笔,以突出红军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五、介绍情况,交代背景。如《火烧赤壁》一文的开头:“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这个开头,使读者看了以后,对两军相对峙的形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即将发生的事一目了然。
六、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或事件。如《捉鱼》一文的开头;“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小辰拿着小盆,拎着小桶来到一条小溪边围坝捉鱼。”这个开头,只用一句话就把很多内容交代清楚了,很简练。
七、概括地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作文《春花朵朵》一文的开头:“五讲文明的春风吹开了学校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的朵朵春花。让我们从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摘取几朵,领略一下那满园春色吧!”这种开头如同全文的“总起”,下文则围绕着它进行“分述”。全文因此而比较有条理。
开头的方法很多。上面介绍的方法都适用于写事的文章,但适用于写事文章的开头不仅仅只有这些。开头用哪一种方法好,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也不要老是用某一种方法。
22.结尾的几种方法
文章的结尾和开头一样,没有固定的格式。但结尾的方法,并非是不可捉摸的,从许多人写作实践中,有不少写好结尾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借鉴,受到启发,从而开拓结尾的思路。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一、概括全文。如小学语文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用“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结尾。这个结尾概括了全文内容,给读者留下了非常鲜明的印象。
二、交代结果。如小学语文课文《找骆驼》的结尾:“商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这就交代了事情的结果,从而结束全文。
三、写出感受,总结全文。如小学语文课文《马》,作者在记叙了他和弟弟一起赶着一匹拉了重载的马,在雨夜泥泞中赶走夜路的经过后,在结尾时写道:“我现在看到拉货车的马,还打心眼里感到亲切。真的,再也没有像马这样忠实的动物了。”最后一句,写出了感受,总结了全文。
四、篇末点题。如小学语文课文《心愿》,作者叙述他在巴黎的街道公园与一个法国小姑娘及他的爸爸、妈妈相遇的经过后,用这样一段话作为结尾:“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天真的孩于,他们的心愿多么美好,多么纯真!人民的感情是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最后一句就是篇末点题。
五、表达感情和愿望。如小学语文课文《关怀》的结尾:“窗外阳光灿烂,菜花的香气一阵阵扑进教室来,春天这样美好,周总理这样关怀我们,我们感到又温暖,又幸福。”又如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结尾:“??灵车渐渐地远去了,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六、首尾呼应。这种结尾方法有多种形式,有的是用相同的句子呼应,如作文《各就各位,预备——》,用“各就各位,预备——”开头,记叙了参加体育测试,联想到学习和要为将来参加祖国建设作准备,最后又用“各就各位,预备——”结束全文。还有一种是开头设问,结尾回应开头的设问。如小学语文课文《海底世界》的开头是“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结尾是“海底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七、给读者留下思考和回味的余地。最常见的是结尾用个省略号。用省略号结尾,可以促使读者去思考、回味,但使用的时候必须注意的是,文章本身要有可以给人深思、回味的内容,不能结尾时没话可写就随便来个省略号。
除以上这些结尾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结尾方法。对小学生来说,这些结尾方法在写事的时候可以灵活选用。不过,可不能生搬硬套。
28.写事的作文题有几种类型
小学生在学习作文时,一般都由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上的要求进行命题。即使有些作文的标题是要求学生自己拟定的,老师也从选材的范围、文章的中心等方面给予充分的和必要的提示。因此,总的来说,小学生写事的作文题,都由老师命题;小学生写的都是命题作文。
为了提高小学生作文时的审题、选材等方面的能力,老师在命作文题时,在形式上经常作一些变动,久而久之,在命题作文的基础上,形成了几种不同类型的作文题。尽管小学生写的都是命题作文,但为了分类清楚起见,我们根据作文题字面是否完整这一点,将作文题分成全命题作文题、半命题作文题、给材料作文题三大类。
一、全命题作文题。
这类作文题,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既是作文题,又是文章的标题。如:《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看到这类作文题,一般应首先想一想,题目字面上的意思是什么?然后,仔细分析一下题目对文章的体裁有什么限制?再仔细审查一下题目对选材范围的要求,接着找出提示中心的字眼,把握文章的中心。这就是审题。这个审题过程适用于审清各类作文题。
有的时候,作文题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一个完整的标题,另一个部分是“要求”。“要求”中的内容是对怎样选材等方面的要求和提示。如:“题目《我爱红领巾》;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内容要真实、具体,中心明确,段落分明,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
符号,不写错别字,字迹端正。”对这样的作文题,在审题时,除了要做到前面提到的几步外,还要看清“题目”以外的“要求”,正确理解,认真把握,作文时按“要求”去做。
二、半命题作文题。
这类作文题,题面是不完整的,需要根据作文的选材范围中心等因素选词填空,将半命题作文题补充完整,然后按要求作文。如:
《有趣的______》这个作文题规定了作文内容必须是有趣的。但“谁”有趣?有趣的什么?作者可以自己确定,题目不作任何限制。在这个作文题的填空部分,可填入“金鱼”、“科技活动”等词语,成为《有趣的金鱼》、《有趣的科技活动》等题目。半命题作文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审题和选材等作文步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给材料作文。
给材料作文,看上去没有提供作文题目,要由作者自己拟定,但对作文的内容,即对作者的选材,通过“给材料”的方式划定了范围,提出了要求。
比如下面这道作文题:
题目: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题目自己定。
材料:星期六晚上,小明看完电影回家,路过孤老李奶奶家门口,看见屋内亮着灯光,听到李奶奶“唉唷??唉唷??”的呻吟声。
这道题提供的材料只是个事情的“开始”,其中提供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人物,事情的经过和结果要作者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去写出来。文章的标题就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去拟定。而对这类作文题,要仔细看清“材料”部分的内容,捉摸作文要求,当然不能忽视“题目”部分的内容,而且要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圆满完成审题工作,写好作文,并在最后给作文拟个好的标题。
以上介绍的三类作文题,是作文题的主要类型,从形式上来看,还会有一些变化,但变来变去,基本上在这个类型的范围内。了解和熟悉作文题的类型,有利于正确审题,有利于写出一篇满意的作文。
8.常用的叙事方法
写一件事情,想清楚了事情的六要素,有了完整的内容,也确定了文章的中心。安排好了详略,还应该采用一种合适的叙事方法,才能把事写好。常用的叙事方法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
什么是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时间的先后从头讲到尾的就叫顺叙。这种叙事方法最简单,也最常用,是写事的主要方法。运用顺叙的写法,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所以写起来容易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平铺直叙的毛病,叫人读起来索然寡味。
课文《第一次跳伞》就是运用顺叙的方法写的。它顺着跳伞这件事固有的次序,写了“到机场”、“飞机起飞”、“跳伞”、“着陆后”等全过程。其中着重写了“跳伞经过”:准备跳伞一跳出机舱→飘在空中→双脚着地。也是按事情发展的实际过程顺叙,写得有条不紊。更重要的是:全文能紧扣“第一次”跳伞所特有的感受来写,在顺叙中突出重点。“飞机起飞”时重点写了在空中看地面的新奇感觉;“跳伞经过”着重写在半空中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着陆后”主要写愉快轻松的心情。经过这样剪裁处理,避免了顺叙的文章容易出现的“平铺直叙”的弊病。
(2)倒叙。
什么是倒叙?在记叙事情的时候,有时把事情的结果放在开头写,然后再从事情的开始进行叙述,这就叫倒叙。这种叙述,除了把事情的结果提前外,其他跟顺叙没有区别。使用这种方法叙述事情,一般地说有这样两个目的:一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后文紧紧围绕这个结果写,使文章紧凑不散;二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先把结果端在人们的面前,以引发人们读下去的兴趣。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就是这样写的。它的开头是: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作者在这篇文章的开头先写她的父亲(李大钊同志)去世了,这是这篇文章中事情的结果。人们读了这一小段,不禁会想:李大钊同志是怎样被捕的呢?他在敌人的法庭上表现得怎么样?文章采用了倒叙手法,在读者心中造成强烈的悬念。然后接下去,作者再用顺叙的方法回过头来写李大钊被捕的前后经过,一直写到他为革命光荣牺牲,使文章产生更显著的感人效果。
运用倒叙写法是从思想内容表达的需要出发的。我们不能把事情的结果随便提到前边,应该是这个结果特别打动人,才把它放在开头写,这样文章能一下子吸引住读者,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另外,运用倒叙写法,要注意倒叙与顺叙的衔接自然,注意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文章才显得严谨。
(3)插叙。
什么是插叙?就是在叙述事情的过程中,中间插入另一段叙述,这另一段叙述就叫插叙。插叙有时是一件过去的事,有时是另外一件事,它对情节的发展、内容的丰富起补充作用。
例如课文《草地夜行》一文,在写老红军战士找到掉队的小战士,帮助他追赶大部队时,插叙了一段“金寨大暴动”前,小战士村里来了几个“卖帽子的”内容。这段插叙既交代了老红军战士是一个很早就参加革命的同志,长征前就参加过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并在暴动前以卖帽子为掩护,进行革命的宣传鼓动;同时也交代了小战士是在革命根据地成长起来的,从小受到革命的熏陶和教育。除了对主要人物身份作了进一步交代外,这段插叙还是情节发展的需要,说明了小战士由生老红军的气转为对他敬佩的原因。这段插叙与文章中心吻合,恰到好处,所以读来并不感到是节外生枝,只感到是非如此写不可。
运用插叙的时候,插叙部分的前后都应巧妙而自然地用文字交代一下(即运用过渡句),以便读的人明白什么地方开始了插叙,什么地方插叙已经完毕。插叙结束后,文章仍要回到中心事件的叙述上去。请看作家洪汛涛写的《蛇医传》中的一个范例。
(老汉把手指让蛇咬一口,手臂大肿。他立即用草药敷上,肿就退了。)看热闹的人,都大声地叫好,张土根更惊得呆住了,这使他想起三年前的一件事来:
那是一个灰云迷蒙的早晨,四明山浸在白茫茫的雾水里。看不见对面的行人,也看不清脚下的路。他跟隔壁的周宝六去金鸡岭扒柴。他们昂着头,一边唱着小曲,一边走。走过一个山垄,冷不防“飕”的一声,从斜里窜出一条手秤杆那样粗的大蛇,那也是一条绿绿的五步蛇呀!它在宝六的脚趾上咬了一口。宝六,她没走出三步,人就痛得晕在地上了。张土根急得高声喊:“救命!”但等到人们赶到,把她抬回家里,伤势已经很重。请了医生看,也没办法,说:“晚了,要是在刚咬的时候,把脚趾剁掉就有救了。”这样,十二岁的周宝六,大叫大嚷,在地上翻来覆去地爬了一夜,死了。??
张土根想到这里,打了个寒噤。
那老汉,把手上的草药拿掉了,皮肤已恢复原来的颜色,只留下米大的一个小红点。他拍拍胸脯,向周围的人介绍自己
插入的这段叙述,是后边写张土根决心拜老汉为师甘当蛇医的根本原因,它对故事情节起了补充说明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表现了中心思想。这段插叙前后都有交代语句。插叙前是这样写的:“张土根更惊得呆住了,这使他想起三年前的一件事来”;插叙后是这样写的:“张土根想到这里,打了个寒噤”。这些前后交代的语句,使读者一看,就会明白这部分是插叙。插叙完后,文章又接着开头老汉当众表演自己被蛇咬伤而治好的场面写下去,显得很自然。
插叙和倒叙不同。插叙往往是一个片断,文字一般较简略,它不是文章的主要部分;倒叙是把事情的结果放在开头写,它是文章的主要部分。
7.要写清楚事情的六要素
一件事情,无论大小,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环境(地点)里,还有一定的人物参加,并且有其起因、经过和结果。因而这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被称为事情的六要素。我们要写好一件事,就必须写清楚这六个要素,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有条不紊地叙述清楚。一要让别人看清楚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二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三要交代哪些人干了这件事,哪些人和这件事有关系;四要让别人看清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五要交代清楚事情的经过;六要让别人看到这件事最后怎么样,起了什么作用。只有把六个要素一一写清楚,文章的内容才算完整,眉目才能清晰,这样也才能很好地把中心思想表现出来。不然的话,读者就会对文章所写的事情不甚了解,甚至糊里糊涂,以致影响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请看下面这篇文章:
换 车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天冷极了,可我却早早地起床了。因为爸爸给我买了一张早场的电影票,要看这场电影,是我盼望已久的事了。
好不容易挨到八点,我骑着自行车向电影院的方向驶去。突然,我看见同学李刚哭丧着脸,推着一辆自行车从对面走来。我一个急刹车,停在了他的面前。他猛地一楞,定神一看是我,连忙抹去脸颊上的泪痕。我惊讶地问:“出了什么事啦?”他低头不语。我急了,问他道:“你推着车上哪儿去呀?”他这才吞吞吐吐地说:“我??我妈妈病了。”我心想,妈妈病了,李刚应在家照顾她才是,他推着车出来干啥,会不会是去请医生?我连忙说:“那你是不是去请医生?”“不,妈妈让我骑车到爸爸单位去,让爸爸立即回来送妈妈到医院去看病。”“那你快骑车去呀!”“唉,这车真不争气,出了弄堂口我才发现后轮胎一点气也没有了,一时又找不到修车摊,真急人!”李刚边说边流露出十分焦虑的神情。我想,李刚的车坏了,不能立即去叫他的爸爸回来,这样会耽误他妈妈的病情的。我看了看自己的自行车,毫不犹豫地说:“你骑我的车去吧。”“那你??”“我没事!”说着,我便迅速地与李刚换了车。“那太谢谢你了!”“别谢了,快去叫你的爸爸吧!”我一直目送着李刚骑着我的自行车消失在路的尽头。
这篇文章记叙了“我”做的一件好事,反映了“我”急人所急,为他人着想,关心别人的好品质。文章一开始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地点是“我”去看电影的路上,有关的人物是“我”和同学李刚。交代了事情的起因:“我”在去看电影的路上,看到同学李刚哭丧着脸,推着一辆自行车从对面走来,便停下了车。文章也交代了事情的经过:“我”了解了李刚为什么推着车在路上走的原因,把自己的车借给了他。那么,事情的结果怎样呢?“我”有没有去看电影?“我”是把李刚的车推回了自己的家,或是推到了李刚的家,还是找到了修车摊把车修好了?“我”是怎样与李刚把车再换回来的?这些情况,文章都没有交代清楚。由于作者在记叙一件事时,草草收场,匆匆结尾,所以让人在读后会产生以上这些问题。可见,写写事记叙文,这事情的六个要素是缺一不可的。我们有的同学往往不注意这些,在写事时,要么没交代原因,要么忘了写结果。我们说,少了任何一个方面,记事都不能算完整。我们在写一件事时,不仅要把事情的地点、时间、人
物交代清楚,还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完整。下面这篇修改后的文章,就把事情写完整了。
换 车
一个星期六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天冷极了,可我却早早地起床了。因为爸爸给我买了一张早场的电影票,要看这场电影,是我盼望已久的事了。
好不容易挨到八点,我骑着自行车向电影院的方向驶去。突然,我看见同学李刚哭丧着脸,推着一辆自行车从对面走来。我一个急刹车,停在了他的面前。他猛地一楞,定神一看是我,连忙抹去脸颊上的泪痕。我惊讶地问:“出了什么事啦?”他低头不语。我急了,问他道:“你推着车上哪儿去呀?”他这才吞吞吐吐地说:“我??我妈妈病了。”我心想,妈妈病了,李刚应在家照顾她才是,他推着车出来干啥,会不会是去请医生?我连忙说:“那你是不是去请医生?”“不,妈妈让我骑车到爸爸单位去,让爸爸立即回来送妈妈到医院去看病。”“那你快骑车去呀!”“唉,这车真不争气,出了弄堂口我才发现后轮胎一点气也没有了,一时又找不到修车摊,真急人!”李刚边说边流露出十分焦虑的神情。我想,李刚的车坏了,不能立即去叫他的爸爸回来,这样会耽误他妈妈的病情的。我看了看自己的自行车,毫不犹豫地说:“你骑我的车去吧。”“那你??”“我没事!”说着,我便迅速地与李刚换了车。“那太谢谢你了!”“别谢了,快去叫你的爸爸吧!”我一直目送着李刚骑着我的自行车消失在路的尽头。这时,我才想起看电影的事。我望着那辆没有气的自行车,心想:今天的电影恐怕看不成了。对!修车去。我顶着凛冽的西北风,好不容易找到了修车摊,把李刚那辆车的后轮胎给补好了。
下午,我骑着李刚的车,来到了他家。他妈妈躺在床上,用微弱的声音对我说:“谢谢你!”我说:“不用谢,您好好养病吧!”我骑着自己的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天还是那么的冷,北风仍呼呼地刮着,可我的心却是暖暖的。
修改后的文章,补充了事情的结果,这样就把一件事叙述完整了。文章在最后交代了“我”没有去看电影,而是去找了修车摊,为李刚修好了车,最后还把车送到李刚家,这样使读者对这件事有了完整的了解。这部分内容不仅照应了上文,而且也有利于中心的表达,进一步突出了“我”急人所急、想人所想、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由此可见,我们在写一件事时,一定要写清楚事情的六要素。下笔前如果这六个方面的材料已经准备好了,而且自己知道得很清楚,方可以列提纲作文。相反,如果对于这件事的六要素不清楚或不全清楚,这说明你还不够了解这件事,最好等了解清楚后再写。因为一篇写事记叙文,六个要素写清楚了,才会使人觉得文章写得有内容,有条理,完整、清晰,才会使人读后留下深刻的印象。
5.要写出事情的积极意义
我们写记事的文章,不能单纯地把事情说一遍就完了,而要写出事情所含的积极意义,使文章有个正确的中心,使人读了能受到启发和教育。有位小作者写了一篇题为《难忘的一件事》的作文,是这样写的。
放学以后,我在家里做作业。李小虎和赵云峰叫我和他们一起去踢小足球。为犯规不犯规的事,我和李小虎发生了争吵。趁我不注意,李小虎突然推了我一下,我摔了一跤,痛得我直叫唤。赵云峰教了我一个“绝招”,也趁李小虎不留神的时候,摔了他一跤。赵云峰拍着手笑着说:“好一个标准的后滚翻!”我望着李小虎那狼狈的神色,也笑了。
从此,我和李小虎不要好了。当然,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又和好了。
这一件事真使人难忘啊;
这篇习作的中心思想是:“我”学了“绝招”使李小虎也摔了一跤,抒发了“我”高兴的心情。由于这一“高兴”是建筑在别人痛苦之上的,所以这一中心不能给人以教育和启发。这样的文章就是没有积极意义的。
其实,根据原文提供的内容,这篇文章可以写出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或有错就改等思想意义。比如确定“团结友爱”这一中心,可以简介发生矛盾的缘由,将“老师的帮助”“我们和好”的过程展开写,在叙述的过程中又注意突出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这一中心,这样写,文章就有了积极的思想意义。
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自然容易写出积极意义来,但我们经历的事大多是一些平平淡淡的和细小的事情,这些小事不起眼,隐含的思想意义不显露、不容易看出,又如何写出它们的积极意义呢?这就必须在动笔写作前,要把它前前后后的经过想清楚,从中去寻找、去发现新的、美的、有意义的东西。只有想清楚想明白事情中包含的意义,才能把生活中的平凡琐事写得使人读来有耳目一新之感,受到启迪,得到教益。
有些同学觉得有些亲身经历过的事,如自己做的错事之类,写不出它的积极意义。这是因为他们缺少以小见大的思想认识水平,即从小事中见到大的东西——好的思想,好的品质等等。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去发现“大”,这就要多观察、多思考。
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会因为各种原因惹祸、捅漏子。这些事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教训也大。假如能把自己对错误的认识、受到的教育、懂得的道理写出来,自己的思想就提高了一步,让伙伴们读读,从中也是会受到启迪的。这样写,文章就很有意义了。请看一个同学的一篇作文:
一次没有完成的作业
这些日子,我脑子里总是想着一件事。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我老忘不了它。
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天下午放了学,我回到家里,家里没人,爸爸和妈妈还没有下班。我很高兴,今天可算捞着机会好好玩一玩了。我走出家门,去找我的好朋友王大朋,他正好也在家。我对他说:“来,咱俩杀两盘吧!”说着,我俩就摆开棋盘,“厮杀”起来。你可知道,我是个棋迷,手里一摸棋子儿,可就要着迷。“飞相”“跳马”,难解难分,非要杀个“你死我活”不可。但是,太阳可不等我们,早不知在什么时候溜下山去了。天色渐渐黑下来。王大朋一拉灯,我才突然想起天已经黑了,今天的家庭作业还没写。同时,也想起了每次不完成作业时爸爸那严厉的神情。我赶紧放下心爱的棋子,垂头丧气地向家里走去。心想,今天又得叫爸爸“将一军”!
我推开房门,爸爸和妈妈已经回来了。果然,爸爸的神色已经有点冷冷的了,“当头炮”已经给我架好了。你听,他劈头就问我:“你的作业呢?”我不知从哪儿来的勇气,脱口说道:“做完了。”想不到爸爸又来了一个“双重炮”,命令似地对我说:“拿来,我看看!”这一下,我真的慌了手脚,只好伸手到书包里去摸索,心里紧张地打着注意。忽然,我的手指碰到了那个硬硬的算术本皮儿。我一下子想起来了,今天的课堂作业老师嫌我写得潦草,让我重做一遍,我写完后,还没有让老师去批。说起来,我也够聪明的了,于是一下子抽出了这个算术本,理直气壮地送到了爸爸手上。
爸爸认真、仔细地看了一遍,挺高兴地说:“算得还不错,写得也挺整齐。以后回到家都要像今天这样,写好作业再去玩。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好啦,洗洗手吃饭去吧,今天应该表扬你。”
听了爸爸的话,我先是高兴,觉得总算过了今天这一关——没让爸爸给“将死”。可是,越思越想,心中越不是滋味。爸爸严格要求我,又这样信任我。而我呢,却在骗他。我心中很不好受,鼻子一酸,不由得就想掉泪,这大概就是“惭愧”吧!我鼓起了勇气,说:“爸爸,我没有完成作业,刚才我是在骗您。”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说完了,就低下头,准备挨训。谁知爸爸半天没作声。过了一会儿,听见他亲切地对我说:“嗯,承认了错误就是好孩子,但还要下决心去改。先吃饭吧,吃完饭把作业补上。”这时候,我才真正高兴地答应了一声,轻松地吃饭去了。
你看,这件事,我怎么能忘得了它呢!
这篇作文写了一件常见的错事:因贪玩没有完成作业,爸爸检查作业时还对爸爸说谎,说做完了。虽然写的是件错事,可小作者围绕“我”的思想变化,批评了说谎的错误行为,表达了自己勇于认识错误和勇于改正错误的决心。通过写这件事,使自己受到教育,也为别人树立了一个好榜样,这篇文章不也就有积极的思想意义了吗?
4.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
写文章总要有个目的,或说明一个道理,或抒发某种感情,或赞扬什么、批评什么,或歌颂什么、揭露什么。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就是文章的中心。文章有个明确的中心,才能使人读了受到教育和启发。因此,我们写记事的文章,不能只是把事情说一遍就完,应该先想一想,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即在这篇文章里自己要表达一个什么思想内容。有些同学由于在动笔之前没有确定一个中心(也可能是还不知道一篇文章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因此“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哪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所写文章往往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下面这篇文章就缺乏一个明确的中心。
我懂得了这个道理
今天,阳光和暖,微风拂面,真是一个上体育课的好天气。清脆悦耳的上课铃声响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齐声向马老师问好。身材魁梧的马老师笑着对我们说:“从今天起,我主要给你们上单杠练习课。”说完以后,他来到单杠前,双手握杠,轻松地上了单杠,只见他一会儿双手撑杠,倒竖蜻蜓,一会儿单手握杠,前后回环??同学们看得出了神。当马老师下了单杠时,大家才轰雷似的叫好!我悄悄地对体育委员范鸿群说:“马老师可真有一手??”
接着,马老师边口述要领,边做示范动作,要我们学习上杠下杠的动作。我练习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心里灰溜溜的。后来在马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我终于学会了上杠下杠动作,心里真高兴啊!但是,没有马老师的指导,我怎么能学会这些动作呢?因此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才能学到本领,才能像马老师那样能在单杠上竖蜻蜓。同时,我也懂得了,遇到困难不能怕,你勇敢了,困难就会被克服,胜利是属于勇敢的人的!
这篇习作的中心思想有两个:一是“只有虚心接受老师指导,才能学到本领”;二是“遇到困难不要怕,你勇敢了,困难就会被克服”。一篇文章宜表现一个中心,多中心也就等于无中心,因此这篇习作犯了中心不明确的毛病。这个同学假如动笔之前能想好要表达的中心,也许就不会犯这个毛病了。
在动笔作文之前,我们应该先确定好文章的中心。确定中心后,还要紧扣中心去写,要围绕中心去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这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上面《我懂得了这个道理》这篇文章,两个中心都是正确的。如果写作前确定“遇到困难不要怕,只要掌握克服困难的方法,困难就会向你投降”为中心,作文时围绕这个中心,具体写出与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如在学上杠下杠动作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以及是怎样悟出“只要掌握克服困难的方法,困难就会向你投降”这一道理的),略写或不写与中心关系不密切的内容(如原文中马老师的示范动作略写,“只有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才能学到本领”等语句不写),文章就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了。下面这篇文章是小作者经过老师指导后重写的:
我懂得了这个道理
一天,体育课上马老师对大家说:“从今天起,我主要给你们上单杠练习课。”说罢,他来到单杠前,轻松地上了单杠;又一个摆动腿,干净利落地下了单杠。接着,他边口述要领,边做示范动作,要我们学习上杠下杠的动作。分组练习时轮到我了。我双手紧握单杠,一收腹,腿一抬,腰一弯,哈,一条腿勾住了杠子。第二步应该是上杠了。我伸直了另一条腿,使劲往外蹬,想借助冲力上杠,可是,不知怎的,尽管我拼命地蹬,还是上不去。第一次练习,我以失败而告终。
又轮到我了。我故伎重演,结果我不说你也知道——又失败了。
一连几次下来,没有一次是成功的。我灰心了。我担心再次出丑,想退出练习,于是站到了一旁。马老师见状,把我叫到他的身边,指出我之所以上杠没有成功,是因为另一条腿没有摆动下压,双手没有压杠,??并开导我:“遇到困难要知难而进,只要掌握克服困难的方法,你是能学会这些动作的。”马老师亲切的话语,使我信心倍增。
我又一次来到单杠前,再一次上杠。这回,我手腿并用,做到摆腿下压、双手压杠相结合,哈,我也轻松地坐在单杠上了!该下扛了,起初还有些害怕。我定了定神,回想一下下杠的要领,又一次摆动腿??我双脚平稳地站在了地上!马老师脸上露出了笑容,向我表示祝贺:“你成功了!”
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只要掌握克服困难的办法,困难就会向你投降。
重写的《我懂得了这个道理》,中心明确。它通过体育课上练习上单杠这件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只要掌握克服困难的办法,困难就会向你投降。
由此可见,写文章要做到中心明确,在动笔之前先要确定文章中心,然后要根据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根据中心来决定写什么、决定重点写什么,并在写的过程中注意紧紧围绕着中心。假如我们能这样做了,所写文章就一定能够做到中心明确了。
叙事,要力争做到“凤头”、“豹尾”
【名师的话】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篇作文的头开好了,打开了思路,要写的话就很顺利地写了出来。如果头开得不好,就会思路闭塞,难以下笔。所以古人所说的“凤头”就是指文章的开头要起笔不平。
最常见的开头方法是——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像叙事的文章开头就点明事情的起因,或是直接说明文章所要叙述的事件,让人一目了然。
第二种开头方式是——设置疑问,引人入胜,这种开头方式,往往在第一段就提出疑问,巧设悬念,或把事情的结果交代在先,使读者产生急欲读下去的愿望。
还有一种叙事的开头方法是——描摹景物,渲染气氛。这种文章的开头方法是从写景、写物入手,以此来烘托气氛、突出中心。
总之,叙事文章开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我们要遵循如下原则:要紧扣中心,突出主题,不能起笔太远,让人读了不知所云;要新颖活泼,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不能陈词滥调,生搬硬套;要有真情实感,不能空洞抒情,无病呻吟。
文章的结尾与开头一样,也是表现主题的重要环节。好的结尾能深化主题,突出中心,令人回味,具有“余音绕梁”的作用。结尾的方法同样多种多样。
一、随着事情的发展自然收束。这种结尾方式简单明快,叙事完整。
二、首尾呼应。这种结尾方法是在文章的结尾再强调一下开头部分的意思,以达到互相照应。这种照应有的是形式上的前呼后应,有的是意义上的再次强调,使文章浑然一体。
三、含蓄委婉,令人深思。这种结尾方法以暗示、旁衬或隐晦曲折的手法,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而不把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明明白白说出来。
四、饱含哲理,发人深省。用一段饱含哲理的话作结尾,可以使读者产生共鸣,汲取力量,得到启迪。对整篇文章而言,也有画龙点睛的妙用。
总之,一篇好的文章既要有不平的开头,又要有有力的结尾,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凤头”、“豹尾”。
叙事,要选择恰当的叙述方式
【名师的话】
叙述是文章的表达方式之一。叙述要求把文章中要表现的人、事件交代明白,使文章线索清晰。叙述在记叙类文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叙述的方式有多种,常见的叙述方式有两种:顺叙和倒叙。
顺叙是按照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顺叙的文章,读者容易把握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h版教材六年级第二学期课文《弹琴的姑娘》,说的是一个姑娘勤奋练琴的故事。文章叙述“我”无论是早上还是晚上,在胡同里经常听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琴声,练琴的声音一年四季未曾间断过。春夏秋冬,小姑娘锲而不舍地练着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弹琴姑娘刻苦勤奋地练琴,同时融入“我”对琴声的感受和对姑娘的美好感情。由于作者成功地运用了顺叙的写法,故事情节显得清晰自然。
在运用顺叙的方式时,要注意用好表示时间或表示事件发生先后顺序的词语。另外,要避免平铺直叙,面面俱到。为此,要注意材料的取舍与详略。
倒叙不是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而是将后发生的情况先写,然后再回转来交代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这种写法不仅能使文章曲折有致,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而且便于突出重点,吸引读者,增强艺术效果。
回忆性的文章,一般采用倒叙的记叙顺序,也就是从时间上来说,先写现在,再写过去。回忆往事,记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倒叙法并不是把所有的内容都倒过来写,只是先叙
后面发生的事情,再讲它的由来罢了。这样,就要注意处理好由倒叙转向顺叙时的文字衔接问题。要有一个很好的过渡,才不会给人以过于突然或是前后割裂的感觉。一般可用“事情的起因是??”“原来是??”或者用问句“为什么会???”把结果与事情的起因衔接起来。总之,叙述方式的选用,要从表达内容的需要出发。尤其是倒叙方式的运用,不要故弄玄虚,为倒叙而倒叙,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叙事,要选择新颖的材料
【名师的话】
写叙事的文章,选材是关键的一步。挑选材料时,不能“拣到篮里就是菜”。我们在生活的事件与生活现象中选取材料时要注重新而别致,这就是指选择新颖的材料。
平时,我们注意观察,积累写作材料,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我们小学生写作文,就应该写自己的生活。我们少年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耳朵去听,时刻观察、用心体验,往往就会发现我们身边发生了许多新奇的事、新奇的现象。这些会引起我们特别的注意、特别的思考,只要我们把注意现察的许许多多新鲜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材料,写到作文里去,寻求新的立意就能写出新颖的、有深度的作文。
1.要写出一个“新”字来。
捕捉身边的事物时,关键是看能否反映个“新”字,即过去所没有的、新近才发生的变化,写文章时一般就从这个“变化”入手,再去探究这个变化的原因来。
2.要写出新意来。
捕捉身边的事物时,要留意写出事物的新意来。可以以小见大,从身边的小事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可以从一种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善良的人性等,还可以从不起眼的生活琐事中观察思考,产生新的发现、新的感受。这样的材料平中见奇,也不失为新颖的材料。
叙事,要有中心
【名师的话】
我们都知道,一篇好的叙事文,必定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立意。立意,就是在下笔之前先明确写作意图,确定主题。从我们平时的经验来看,文章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作用的强弱,衡量的关键,主要看中心是否明确。因此,确定文章的中心,是叙事的根本。
文章的中心如此重要,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叙事有中心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篇文章思想要健康正确,主题要明确集中,立意要深刻、鲜明、新颖。在叙事时,我们要善于从事件的表面揭示其蕴含的科学性、哲理性或事件的社会意义。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从平凡、不显眼的事件中揭示其不寻常的思想意义。其次,我们还要明确,我们所写的记叙作文不是为记而记,而是有感而发,有悟所写。所感所悟就是叙事的中心,写作时要注意把它贯穿于全文之中。最后,在阐明我们的观点时不要生搬硬套、削足适履,而应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一般来说,点明中心在文章的结尾较多,因为这样从记叙事情到引出意义,比较自然,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中心在文章开头,也就是在记事之前先点明意义,让读者有一个心理准备。两种方式各有所长,但不管怎样,点明中心都要自然和谐,不能为套中心而强发议论,大呼口号。文章的中心就像人的灵魂,在叙事时,一定要有明确的中心,要以中心意义为线索贯穿全文。
叙事,要注意“过渡”与“照应”
【名师的话】
第五篇:现代诗歌鉴赏专题讲解与训练
现代诗歌鉴赏专题讲解与训练
第一部分 现代诗歌鉴赏讲解
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和富有音乐感、形象感的艺术美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因此,诗歌一般来说就具备如下特征:跳跃性、形象性、音乐性、抒情性等。接触了解并学会欣赏诗歌,是高一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求之一。下边,我们就诗歌的一些特征作些总结学习。
一、诗歌是“抒情”的艺术
“抒情”是诗歌的灵魂。俗话说:“有情天地内,多感是诗人。”诗人郭沫若说:“诗人是感情的宠儿。”诗歌表达的感情应该是我们心中早就发生的,而不是诗歌自己制造出来的。
试看郭沫若的诗歌《我是一条天狗》:
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我是X光线底光,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
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嚼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
诗人强烈的感情,在诗句中喷薄而出。感情是诗人的动力,是灵感的泉源,是文采的魂魄。
二、诗歌是诗人与自然的对话
在诗歌中,“人”和“自然”是一融为一体的,是“物我合一”的。在这里,自然就是人的外化,人就是自然的分子。诗歌里也讲究“比喻”和“拟人”,但这里的修辞已经没有了痕迹,甚至看不清哪是本体,哪是喻体。有人这样描述:
落日下山了,它走了,可是它留下一样东西,就是晚霞。晚霞长长的,好像落日签的名。这是大自然的景色。可是,人间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在支票上签名。签名的支票也许必须在一年之内兑现,期限是有限的。那落日签的名,签的很美,可是,也有有效期,有效期间是黄昏。黑夜来到,“签名”就不见了。所以,用人事来解释大自然,这是一种同情的模仿,一种创造的想象。
可见,诗歌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何等的亲切。请看诗人宗白华的《春与光》:
你想要了解春么?
你的心情可有那蝴蝶翅的翩翩情致?
你的歌曲可有那黄莺儿的千啭不穷?
你的呼吸可有那玫瑰粉的一缕温馨?
你想要了解光么?
你可曾同那疏林透射的斜阳共舞?
你可曾同那黄昏初现的冷月齐颤?
你可曾同那蓝天闪闪的星光合奏?
“春”与“光”,如何描述?什么颜色?什么温度?什么形状?什么质地?……似乎很抽象,似乎也飘渺,甚或似乎很虚无。然而,只要将它与“人事”相融合,那么其颜色,其温度,其形状,其质地……一切都跃然纸上。
再看陈敬容的《雨后》:
雨后的黄昏的天空,静穆如祈祷女肩上的披巾;
树叶的碧意是一个流动的海,烦热的躯体在那儿沐浴。
我们避雨到槐树底下,坐着看雨后的云霞,看黄昏退落,看黑夜行进,看林梢闪出第一颗星星。
有什么在时间里沉睡,带着假想的悲哀?
从岁月里常常有什么飞去,又有什么悄悄地飞来?
我们手握着手、心靠着心,溪水默默地向我们倾听:
当一只青蛙在草丛间跳跃,我仿佛看见大地在睒着眼睛。
“当一只青蛙在草丛间跳跃,我仿佛看见大地在睒着眼睛。”如此写法,是写蛙跳?还是写地睒?似乎都是,又都不是,那分明是诗人的心在跃动。
三、诗歌的建筑形式的美
闻一多在新诗创作理论中提出了“建筑美”的主张。实际上,诗歌的建筑形式美历来就是诗歌的美学特征之一。古代诗歌,尤其是律诗和绝句,呈现出的就是整齐方正的建筑美;现代诗歌的建筑美就更加丰富多样了。在诗歌的分行形式和断句排列上,诗人都煞费苦心。同学们在阅读诗歌的时候,可以特别注意一下诗人对诗歌的建筑形式的设计,或许会给我们欣赏诗歌带来更多的愉悦。
请看伊蕾的《黄果树大瀑布》:
白岩石一样砸下来
砸
下
来
诗人为了突出瀑布的飞泻气势,用了一个“砸”字。不仅如此,还在形式上将“砸”“下”“来”三字用分行竖列的方式呈现,其外在形式就是一座“气势恢弘”的“瀑布”了。
有同学可能会认为,所谓诗歌,就是散文的分行排列。这就不对了。请看下边的文段:
昨天在七号公路上,一辆汽车时速为一百公里时,猛撞在一株法国梧桐树上,车上四人全部死亡。
倘若分行排列如下,请读一读,感受一下和原文有无区别。
昨天在七号公路上,一辆汽车时速为一百公里时,猛撞在一株法国梧桐树上,车上四人全部死亡。
然而,如果我们做这样的排列:
昨天
在七号公路上
一辆汽车
时速为一百公里时 猛撞
在一株法国梧桐树上
车上四人全部
死亡
如此形式,就将“时间”“事件”“结果”凸现出来了。整个诗歌的外在形式,就是一辆流线型的汽车正高速右行的样子,其动感十足的形式本身,不正加重了诗歌的主题色彩吗?
因此,诗歌的形式美,不仅是一种可以单独欣赏的美,更是一种能为诗歌主旨服务的无声力量。
四、“意象”是诗歌的生命
周国平说:“诗的使命是唤醒感觉、复活语言。内感觉的唤醒即捕捉情绪,外感觉的唤醒即捕捉意象。复活语言,就是使平常的词在一种全新的组合中产生不同寻常的魅力。所以诗就是通过语言的巧妙搭配把情绪翻译成意象。”可见,意象之于诗歌,何等意义。
我们不妨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说说“意象”之于诗歌的价值:
在这首诗中,徐志摩以“金柳”、“青荇”、“柔波”、“彩虹”、“青草”等几个意象来构成诗作的主体,这几个意象虚实相生,画面感极强,很好地体现了“新月”诗人对诗歌“图画美”的追求。同时,作者在意象熔铸上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点化传统”,作者选择了一些传统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又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从而使读者产生了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阅读感受。正如什克洛夫斯基所说:“艺术的手法就是使事物„陌生‟,使形式难懂,增进认知的难度和长度,因为感知的过程本身是以审美为目的的,因此必须延长。”
“那河畔的金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俗,因而柳树在古典诗歌中,往往用来表现离别之情,正所谓“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刘禹锡《杨柳枝歌词九首》)。《诗经·采薇》中即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秦观的“西城杨柳弄春姿,动离忧,泪难收”(《江城子》)也是如此。作者选择它来表达离情,当然是准确而富有韵味的。不过,中国古人写柳树,其色彩大多为绿色,而其形态亦多作“垂柳”,很少有把柳树写成金色、比作新娘的。这样写柳树,就在柳树意象的传统含义上涂抹上了一层异域风情,让人既能感受到作者细腻的中国式的感情,又能想象出一幅异域的康河夕照图,比起简单地写柳树,其艺术效果当然要好得多。由这一幅画面,读者又能联想到徐志摩那传奇般的爱情史,诗歌的艺术容量就更大了。
“软泥上的青荇”。《诗经》的第一篇《关雎》中即以“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写爱情,徐志摩也敏锐地抓住了康河中的荇草,将其点化为自己与康桥情感的化身。进一步来看,荇这种水草,在古典诗歌中还有另一种含义。唐人张籍《送友人卢处士游吴越》云:“试问渔舟看雪浪,几多江燕荇花开”,皮日休《青门闲泛》则云:“青翰虚徐夏思清,愁烟漠漠荇花平。”《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诗,林黛玉替贾宝玉题以农村风情见长的“杏帘在望”一景诗云:“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这些都是以荇写田园牧歌式的优雅生活的例子。徐志摩心中的康桥恰是如此,这种境界,与古代诗人借荇来表达的情思,颇有相通之处。
五、诗歌的凝练与跳跃性
诗歌语言是最凝练最俭省的语言,正是因为这种俭省,才铸就了诗歌的“空白美”。这种“留白”,正是诗歌的含蓄所在,读者对于诗歌的品读愉悦,也往往来酬阅读中的“补白”。
试看下边的一首小诗: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这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地在我心里流过)
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地流去)
(但)你仍要保存着真(挚的情意)!
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一样是)满天的星,(所有的一切都和从前一样)
只有人不见,(我们当年会面的情景已经)梦似的挂起,(但黑夜仍记得你说的话:“我爱你!”)
你问黑夜要回
(“我爱你”)那句话——
(话已出口,怎能要得回去?)
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句话的)回音!
诗歌因为括号内的词句的加入,使得诗歌的空白全无,那么,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也就完全抹去了,也就使诗歌失却了含蓄的美丽。
六、诗歌的“非常态语言”鉴赏
诗歌的语言,是诗人情感的物化。这种语言,便带有诗人情感的特质。因此,在诗歌,就经常会出现一些“非常态”语言:奇妙的比喻,离奇的想象或联想,字词的活用,语序的颠倒,成分的缺失……这些,都是诗歌语言的常见特征。
请看下边的诗歌,余光中的《碧潭》:
如果碧潭再玻璃些
就可以照我忧伤的侧影
如果舴艋再舴艋些
我的忧伤就灭顶
很明显可以看出,诗节中“玻璃”和“舴艨”,都发生了词性的变化,都由名词活用成了形容词。虽看似不合语法,然而,要远比说成“如果碧潭再透明些”和“如果舴艋再小些”要好得多。
第二部分 相关训练
一、请比较下边一首诗歌的原稿和两次修改稿,体会一下作者修改的理由及其修改的效果的变化。
落红(一稿)
花瓣 使者(二稿)
慢慢凋零 花瓣 使者(三稿)
轻轻飘落 凋零 花瓣
化作春泥 飘落 飘
重回母亲怀抱 是俏皮的天使 落
带着银铃的笑 那是天使的耳朵
倾听 大地的心跳
二、根据诗歌主题和结构特点,补写一个诗节,使诗歌完整。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三、几篇学生诗歌习作欣赏
夜
(赵雅楠)
一拨琴弦,搅乱了夜的寂静;
风动,树动,星未动。
云遮了月,月追着云,是谁恋着谁?
聚了散,散了又聚,几时方能相依?
窗前萦绕余音,如一阵落花,又恰似一阵冷雨……
这凄清的月啊,怀揣着残破的梦想。
独享这夜的寂寥。
小小的雀儿,连你也笑我迷惘的神魂?
我且收一碗星辉。
将今夜收藏……
凤凰台上忆吹箫
(龙静萍)
流苏扬,璎珞碎,清风卷浮尘,幽烟金猊醉。
多少沧桑浸风雨,多少峥嵘煞天雷。
执子手,孤舟唱晚,一箫,一剑,独傲江湖
何须悔?
战歌扬,山河碎,喋血溢古道,谁管临安醉。
蝼蚁噬尽忠良血,朱门白骨孤儿泪。
逢乱世,黄花遍地,屈指,伏尸,力挽狂澜
怎不累?
黛眉扬,愁心碎,箫音难释然,怨笙何以醉?
碧莲溪畔护花铃,图等解铃未曾回。
试梅妆,镜中人老,叹惋,流珠,化作金凰,舞翩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