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物与大众的接触
7550***05动物与公众的接触
不论是与人类还是其它动物,几乎所有与他种生命有机体的接触都带有一定的疾病传播的风险。从动物体传播到人体的疾病称为人兽共患病。相关动物园应该也已经为了降低疾病从他们所管辖的动物传播给他们的雇员乃至公众的风险做出负责任的尝试。对于公众来说,被动物园的动物传染疾病的风险小到不存在,因为他们与动物们有一定距离且相对隔绝。然而,公众的接触区域表现出呈增长的可被合理的防护措施控制的风险。本文中的接触区域指的是那些人兽直接进行身体接触的区域。这些预防措施当它们在一个总体的动物园的预防性医学项目中才最有效。
避免直接与动物接触可以显著降低患动物传染病的风险。然而,这样就减少和阻止了许多有价值的有教育意义的经历和公众与动物间关系的建立。另一种合理的可供代替的选择是在与动物直接结触后适当的洗手。洗手或许是一个最有效降低感染风险的个人卫生步骤。基于这个事实,所有公众与动物直接接触的区域都应有紧邻接触地点的洗手设施(或者同等效力的物品如杀菌洁手湿巾)。
根据AZA和USDA动物救助法案的概述,动物接触区应该始终处在受过训练的动物园代表的监视下。显然,生病的动物不应该被使用。人类食物摄入不应该紧邻接触区域。此外,动物学机构理应清楚疾病控制中心标准建议额外的预防措施对对人类来说很重要,他们根据患病风险的增加将人分为几类,包括那些免疫功能不全的的人。当一个报告的疾病被鉴定,所有的乡镇、州、以及联邦政府管理人员必须被告知。
我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兽医学与医学的教科书和学术期刊以及主管公共健康的官员那里获得更多有关动物传染病的详细信息。此外,AZA的简易检疫提供了进一步试验的建议。参看这篇报告的末尾是对一些与动物和免疫功能不完全的人相关联的回顾。下面是一系列疾病注意事项和推荐给常用在接触程序中的动物的防控项目。根据动物的疾病和来历,测试协定将囊括从最初的或引入的检疫到每年的重复检测。这份协定应该完全由学会的兽医定夺。
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最值得注意的疾病是沙门氏菌种的传播。沙门氏菌病是常见的对爬行动物非致病的(在一项调查中,感染率在不同物种间从3%到55%不等)。诊断也许很困难。泄殖腔分泌物或其它沙门氏菌种培养呈阳性的试样是感染的诊断。然而,由于这些生物体间歇的排泄,假阴性培养频繁出现。所以这是很难的,即使并非不可能确定查明一个动物是沙门氏菌阴性。因此,所有的爬行动物都应被当作沙门氏菌携带动物。用抗生素法消灭沙门氏菌携带动物已经失败并且可能被禁用,应为它会导致长期带菌的状态和增加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有两种方式可以降低传染的风险:1)避免所有与爬行动物的直接接触或接触它们所接触过的表面; 2)如前所述只允许及时洗手的受监督的接触。
爬行动物同样可以感染其它生物体,它们大多数在肠胃发育上同源,上述的相同步骤应该对降低在这些接触中的传播风险很有效。其它的风险包括感染革兰氏阴性细菌。那些接触区域中的爬行动物应该免受蛇类螨虫和囊舌虫(如念珠舌形虫)的侵扰。
两栖动物也许有一些与爬行动物相同的动物病传染的风险,所以再次强调,接触动物后应洗手。
第二篇:我与动物亲密接触
《我与动物亲密接触》
--------读后感
这本书是由“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一本动物小说集。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讲述了自己与兔、虎、野猪、犬、豺、豹、棕熊等动物亲密接触的故事。将一个个关于亲情、勇敢、智慧的故事娓娓道来,揭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纠葛。
本书让我深受感动的是一篇叫《朋友大白兔》的故事。文中的大白兔名叫“汤圆”,十分依赖小主人,如:小主人写作业时,汤圆跳到书桌上,安静的看着小主人,从不出声;每天7:00整,汤圆就跳到小主人床的旁边,拍打着地板,催小主人起床······但最后,为了保护小主人,与一条染上狂犬病狼狗搏斗。最终,那条狼狗被汤圆扯开了喉咙,躺在地上奄奄一息,而汤圆则染上了狂犬病,虽然对小主人依依不舍,但为了不拖累大家,毫不犹豫,坚决果断的跳进了火炉里,将自己烧成了灰烬······
读完了这本书,我泪流满面,差点没嚎啕大哭,真是感 人呀!现在想起来,还有一股悲伤涌上心头,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还说不出什么滋味呢!
这本书真是:一段段人与动物的感情纠结; 一次次人性与兽性的激烈碰撞;一曲曲令人荡气回肠的生命颂歌啊!
第三篇:我与动物的亲密接触
《我与动物的亲密接触》读后感
我喜欢各种各样的动物,却不喜欢一切昆虫,哪怕是那些五彩缤纷的蝴蝶,因为我一见到那些小生物就会觉得恶心。爸爸在暑假里推荐给我两本书,一本是法布尔的《昆虫记》,另一本是沈石溪的《我与动物的亲密接触》,虽然法布尔的《昆虫记》很出名,但我肯定是更喜爱《我与动物的亲密接触》了。
《我与动物的亲密接触》一书描写了一段段人与动物的情感纠葛,一次次人性与兽性的激烈碰撞,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生命颂歌。这本书里每一篇都是主人公与各种动物之间发生的悲情故事,有一些动物为了解救主人公而牺牲了;有一些动物被主人公赶回了大自然;更多的动物是自己离开了主人公而独立谋生。书中的动物都是主人公一手养大的。这里既有普普通通的大白兔,也威风凛凛的大老虎;既有脾气暴燥的野猪王,也有重情重义的豺;既有灵秀活泼的山豹,也有憨态可掬的棕熊宝宝。这些动物由始至终都倾注了主人公的热爱,但有一个动物却让主人公一直很讨厌——一只外号“灾之犬”的猎狗花鹰。花鹰是一只被抛弃过很多次的狗,因为人们总认为是它带来了各种灾祸,所以一次次地将它抛弃。主人公也曾这样对花鹰发火:“真是个无赖,我有权卖你,也有权抛弃你。”读到这句话时,我觉得花鹰很可怜。但是花鹰从来没有怨恨过自己的主人,反而在一个最危急的时候救了主人一命,自己却牺牲了。主人公为自己过去对待花鹰的恶劣态度后悔不已,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眼泪也流下来了,它真是太忠诚、太勇敢了。
野猪王的故事最曲折。它是因为主人公救了一个小女孩而得到的。起初主人公只以为它是一只普通的小猪,但当我读到那段:“遇到拦路狗朝它吠叫,它绝不会像其它小猪那样转身奔逃,而是张着大嘴,昂着头,嚎叫着笔直地冲过去。”我便知道它肯定不是一只普通的猪。果然它是一头野猪,它靠着自己的能力最后还当上了野猪王。但是他也给主人公带来了麻烦,它救下了自己的情侣,然后把全村的猪带上了山,却让主人公受到牵连进了监狱。为了救下主人公,它又把手下所有的猪都赶回了村庄,自己也失去了野猪王的荣誉。这真是一只重情重义的猪啊。
《我与动物的亲密接触》让我感受到人与动物最纯朴的感情,我推荐大家都去读读这本书。
0评论
2011-02-12 09:33破规定发布|二级
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
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
我叹服那神秘的大自然,更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
《昆虫记》中所描述的昆虫,大概也不是十只手指头所能数得来的,所以我也不能多说,但是有几种令我震撼许久的生命,在此非提不可。
1、萤火虫—-会发光的甲虫
有很多的文人都写了诗文来赞叹萤火虫不灭的光芒,但是只有法布尔发现了萤火虫短暂的一生,并为萤火虫短暂的成年而惋惜。
大概大家都已忘了萤火虫的模样,老实说,在看《昆虫记》之前,我也不大清楚了。
《端午的鸭蛋》里说,高迪的小孩子们喜欢把萤火虫放到敲去空头的鸭蛋里,上面糊一层薄罗,便可当灯用。可是高迪的孩子们对于萤火虫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萤火虫的一生——甚至是卵——都会发光。奇怪的是,萤火虫的幼虫期有2、3年之久,成年期却只有14天。这就意味着萤火虫在14天内破蛹、寻偶、结合、繁殖,然后终其一生,默默死去。
对于很多自暴自弃的人来说,萤火虫无疑是勇敢的,因为它们没有在最后的14天中熄灭自己的光芒,而是依旧忙碌着、快乐着,给自己和别人尽力留下一些勇气和希望。
那么,你,《昆虫记》的读者,是不是也应该给自己找一个方向,找一种力量,去迎接胜利的雨水呢?
2、蜣螂——辛勤的劳动者
蜣螂,这个名字大概大家都很陌生,其实这只是一个学名,说白了,这是一种叫屎壳郎的昆虫的学名。
屎壳郎,这下大家不陌生了吧。大概大家都觉得这种昆虫天天和污秽之物打交道,想必也不是什么好虫子,自然不及萤火虫那般可爱。但是不要忘了,它为什么叫屎壳郎?就是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在为人们消耗着那些无尽的废物。
蜣螂的工作是比农民还有辛苦的,但是蜣螂却比农民还要任劳任怨。蜣螂在田地里工作,拖拉机播种机推土机等等都会影响它的工作,甚至一把普通的锄头横在它面前也会阻挡它的去路。那么蜣螂会去把废物堆到那些拖拉机上吗?答案是不会。它们会绕过那些轰鸣作响的机器另辟新路,哪怕是千辛万苦堆积而成的成果被毁,它们也不会在那里发着无尽的牢骚,而是节省下那些发牢骚的时间来尽快开始新的工作,这就是蜣螂所做的一切。
现在你还觉得它们是那么的肮脏和恶心吗?
如果你依旧这么认为。那么,你也许也应该节省下那些鄙视蜣螂的时间,尽快赶上自己漏下的学业,去迎接期末考试吧!
一个人,或许还比不上一只昆虫,这并不奇怪。有的昆虫在这世界上生活的时间比人长得多,不要因为一只虫子爬到了你的身上而尖叫不已,翻翻《昆虫记》,你会发现它们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值得你学习。
0评论
第四篇:与分享式教学第一次接触
与“分享式教学”第一次接触
第一次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分享”这个词,是在武汉。2002年年初,临近大学毕业的我每天穿梭于一场又一场的招聘会中,晚上则投靠在武昌的表姐家。一天晚上,我被表姐带去参加一个所谓的成功人士的晚会。会后的地下停车场,那群穿着得体、斯文儒雅的人围站在一起,轻松而又兴奋地聊着,时不时冒出一句:“美女,给大家分享分享你的成功史吧!”“小妹妹,你来分享你一下今天活动的感受吧!”
不用说,可能在座的有老师猜到了我参加的是什么活动―――-貌似传销的安利分享会。那时我对分享这个词受当时环境的影响,是带有偏见的。但现在回想起来,觉得他们用“分享”来定位,正和他们公司的理念是相符的。不管是一年挣百万,开着跑车的高级会员,还是刚刚从大排档端盘子转型过来的低级销售,都能在一起开会,体现了平等;地下停车场里也能全体围站着聊天,体现了自由。领导不作专门的讲话,所有人不管长短,都说几句,体现了尊重。不管谁说,都是分享,体现了和谐。
先不对安利人的是非性质作评价,但他们身上有几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一是同为销售,但却能主动互帮互助,这点在别的公司是百学少见的。因为他们坚信一点:帮别人也是在帮自己。二是永远积极的心态,因为他们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要发展的方向。三是成长的速度。当一个衣着得体、妆容精致、落落大方的女性分享她的经历时,我简直都不敢相信一年多前,她还只是一个来自监利、在制衣厂缝衣服,初中没毕业,普通话都不会说的打工妹。从她的口述中,听到最多的就是XX给的帮助或机会,XX给的鼓励,帮树立的信心,XX给她制定的规划等。这就是安利速度。我相信要是没有这样一个大的宽松、平等、互助的环境,她也不可能成长起来。
我的开篇扯得有点远,但这却是我在看到分享式教学这个标题后脑海里最先冒出来的。大家看看分享式教学的定义,这也正和安利人的成长理念有点不谋而合。现在,我们的课堂缺乏这种宽松、平等、互助的环境,我们老师也缺乏这种身心娱乐感。
我们通常说,小孩子都喜欢和大孩子玩,那是因为能从大孩子身上学到他不会的。而且他在玩中学到东西的速度远比家长刻意教的快。那是因为孩子们更愿意在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来了解新事物。分享式教学成功的标志就是“让老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快乐,让学习效果显著”。
分享式教学的目标:三个面向进课堂,拓展视野做教育;分享众人智慧;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智力结构。说的俗点,就是做素质教育,从学会到会学。让孩子得到长远的发展。
分享教学的基本操作单元:“问题——思考——分享”。这也是人的思维的基本单元。教育应当让孩子象一般人一样思维,教学实施中也应当体现这一单元。把情境给孩子,孩子好奇的眼睛会发现问题; 把问题给孩子,孩子好探究的大脑能想到办法; 把困惑给孩子,孩子好讲理的天性能让思维更缜密; 把空间给孩子,孩子会在分享中品尝到人间的快乐!
以下是任景业校长及他的团队经过两年多总结并整理出来的,分享式教学总规则:意识前移,人人参与,教师让座,参与无错。不需举手,想说就说。可以下位,无须定座。事不遂愿,民主解决。共商班事,形成规则。
但我想说的是,我有两点不赞同,一是我认为发言一定要举手,二是座位要定,不能随意串座位。否则发言时你说我也说,讲谦让吧,你让我也在让,学生不知道听谁说好,会耽误更多的时间。“可以下位,无须定座”会影响课堂秩序,更不利于小组合作。
关于座位,我还想谈谈的个人的一点做法。现在很多老师排斥分享式教学,重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座位调整后,学生面对面坐,给喜欢讲话的学生创造了更多有利的机会。不讲话的也开始在下面做做小动作,和对面的同学使使眼色,还有老师在上面讲,学生也不爱看黑板了。课堂秩序不如以前。
二是很多班的学生整体能力达不到自学并分享的水平,课堂推进难。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都很有限,不要说让他们自己教其他孩子,就是最简单的夸夸同学,除了能说“某某,你真棒”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语言。要把课堂完全的交给他们是不现实的,而且也不是每一个内容都可以在低段课堂实现分享的理念。
第三,因为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势必时间很紧迫,很多时候我们都完成不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因为担心自己的这篇文章是纸上谈兵,所以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先在自己班上试验了几次,确实很耽误时间,难以完成当堂的教学任务。就第一个问题,我是这样做的。课桌上只能放一本英语书和一支笔,其它物品一律不能摆放。不准把手放在课桌下面。目的是避免学生因为其它事物分心。课上不准讲闲话,否则把讲话的同学一个人单出来坐一组。不准一只手撑着头坐,不能养成懒散的习惯。虽然这样的做法和现在的教育理念有点不和谐,但我认为在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之前,先必须在紧中养成一个好习惯。
第二个问题,我设想不能能这样操作:平时备课时,会分析本节课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本节课的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老师应该怎么引导,在哪个环节让他们独立的思考和分享可能更合适,然后选择难度适中、适合低段孩子分享的内容。不一定要让每节课都按分享模式走,也不一定要从头到尾都分享。
第三个现实问题,我还没解决,也没有自己的想法。以后再慢慢摸索吧!以下都是任校长给出的操作指导: 有关课堂问题处理的儿歌:
遇上问题找学生,招集大家想办法;不靠老师不靠天,教室里面开“人大”。不靠老师肯定是不行的,不然,还要老师上什么课呢?只能说,遇上问题首先自助,再向老师求助。语言分享规则
我自信,我最棒,聚焦点处来亮相。胸挺直,头高昂,面带微笑喜洋洋。嘴里说,心中想,脱稿不再看师长。吐字清,声洪亮,嗯啊口语别带上。一握拳,一挥掌,肢体语言能帮忙。展示完,忙退让,褒贬评价记心房。
——《杜郎口的展示歌》
这个展示歌可以贴在教室让学生们学习学习,一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二是培养学生分享的习惯。语言分享模板
我的想法是„„,哪位同学对我的发言有什么问题和建议? 哪位同学没有看懂我的方法?有什么疑问吗?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这些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大家听到没有,他是这样说的,„„ 大家听一听,我的想法有没有道理,我有表扬 我有质疑 我有建议 我有补充 我有拓展 我有发现 我有变化
语言分享模板帮助学生理清思维,构建语言框架。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组建语言模板。使学生在分享时语言更真实,更自然。第二节:文本展示的规范
3.粉笔字展示规则
字间距为1厘米,行间距为2厘米,字高6厘米,格宽8厘米。(杜郎口“1268”标准)
这个标准很在点高,我觉得没必要去严格执行,但老师的板书一定要规范,整洁。
第五章 分享式教学操作建议
体现“问题——思考——分享”的思维单元。第一节 关于问题
1.问题产生的可能途径
学生根据“课题”直接提出问题。学生根据“情境图”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 “自学教材”后发现并提出问题。在完成具体任务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单”发现并提出问题。在分享中产生新的问题。如,摸球游戏
刚开始操作,学生可能是为了完成任务成找问题,再加上孩子们的思维天马行空,跳跃性很大。有的问题很可能跟学习内容不沾一点关系。这就需要老师的掌控,让孩子们明白哪些是有价值的问题,哪些问题说出来有含金量。不能任由孩子们。一旦刚开始就放任自流,后面就收不拢了。可能我的思想还是比较狭隘,今天除了我强调的几个任校长的原文,其余都是个人意见,对不对,还望老师们指正。
2.问题的梳理与分工
问题往往可以分为并列式,递进式,包含式。
如果问题较多,可以由学生分小组或集体进行梳理。可由学生认领问题,以问题组建攻关小组。第二节 关于思考
思考前,教师要明确问题和任务,并到学生中确认学生是否明确了要思考的问题。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经由独立思考的过程。
小组合作中的独立思考是为了避免优生一言堂,而差生不动脑筋的现象。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要人人都发言。后经总结后再交于小组发言人发表小组意见。第三节 关于分享
学生思考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问题思考的进展,经过充分的思考后,当学生对问题思之有得或思之不得之时,应当满足学生好分享的天性,允许学生进行伙伴间,小组中的交流与分享。
有分享就应该有评价,有赞赏。试验初期,不管分享结果如何,先对他们敢分享的勇气进行表扬。再由其他组提出中肯的意见或建议。
关于评价,后面再来讲。第六章 关于小组建设 第一节.小组划分的依据: 1.相近原则
性格相近。地域相近。成绩相近。2.互补原则
性格互补。成绩互补。3.同一原则
主题同一。我在四年级三个班的分组是依据成绩互补的原则进行的分组。四年级三个班的整体情况不太一样。一班优生多,但差生也有好几个。我是用二个优生带一个中等生再带一个差生。
二班整体较均衡。我是用一个优生带两个中等偏上生再带一个差生。三班就有点头疼,一个优生带三个差生,或是两个中等生带两个差生。用这种分组法还是想让优生能带动差生的成绩。第二节 小组分工
发言人,代表小组发表意见。
可以是中等生,便于后面用优生来补充。也可以是较活跃的学生,给本组开个好头。
补充者,对发言人不完整或不能代表小组的意见进行补充和修正。可以是优生。
信息员,对他人的质疑和评价进行收集,并反馈给同组间成员,对自己小组的意见进行调适。
信息员工作的难度相比低一些,可以是能力稍弱点的学生。负责人。负责本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并对各组员的表现给出评价。这项工作比较直接,也可以是能力弱点的学生。第七章 分享式教学中的教师职责
分享式教学中的教师职责是管理者,引导者,学生智慧的欣赏者和发现者。学生分享时,教师不要被聚焦点处的学生所吸引,成为一名解题者。更不要重复学生的话。对于重要的信息,可问询大家:“谁能重复一下这位同学的(话)观点?”,“你们听到没有?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第八章 分享式教学中的教师备课
分享式教学中的教师的备课在于课堂中读懂学生,课后对学生精彩观念的收集,学生思维过程的经验积累,而不是在课前对教学进程做“臆想中的细节设计”。
这就要求老师们在课后还要及时进行补充,其实形式也跟反思差不多。最后我要说的是,相比以往的教学,分享式教学是一个重建课堂教学的规则的过程,引导学生经历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经历由混沌到清楚的过程,经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单一到多元的思维发展过程。上周天问学校的英语老师在我们四二班执教了一堂课,别的我不作评价,但孩子们的热情度非常高,分享的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孩子们在课堂上很放松,很真实,更重要的是有些平时不爱做声的敢开口了。这是一个好现象。现在我也明白了天问的孩子为什么都特别能说,用天问老师的话说,天问的孩子一个比一个伶牙俐齿。
但我又不得不提出自己的一点质疑或是困惑。从长远看,分享式教学确实能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的性格,富有逻辑的思维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等。但在重思考重分享的过程中,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想去说,却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掌握。这势必会对学生的成绩带来一定的影响。两者之间,如何去权衡?
这是我刚接触分享式教学,并看了任校长的操作手册后的一点想法。因为时间短,并没有吃透。希望老师们多多提出宝贵意见,给我的实践做一些指导。
第五篇:我与音乐亲密接触
主旨:通过接触音乐使我懂得了生活,感受到人生应该有音乐相伴。线索:远离音乐--------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喜欢音乐 材料:中学生熟悉的生活,一堂音乐课。积累:平时对音乐有认识,有感受。
我与音乐亲密接触
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不懂音乐就不懂生活。
题记
小时候,每当我唱歌时,爸妈会露出遗憾的神情,爸爸摇摇头说我五音不全,妈妈伤感地说我没有音乐细胞。这给我不小的打击。我挺羡慕同学小丽和明明,他们的歌唱得那么的好听。我不甘心,我总是偷偷地唱歌,小声地哼着自己喜欢的音乐,然而正如爸妈所说,我对于音乐先天不,自己觉得难听死了。久而久之,音乐对于我来说如同天上遥远的星星,可望而不可及。
上初中时的一堂音乐课,改变了我对音乐的认识,让我第一次与音乐亲密接触。
音乐老师放完那段音乐后问我们,听到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说开了,有的说是乐器发出的声音,有的说是不断变化的旋律,有的说是名曲„„。老师忽然莫名其妙地点我回答,可能是看我不屑的样子吧。我不太情愿地站起来信口说:“好像在讲故事”。话音刚落,教室里一片哗然,明明最坏,他嘲笑我说:“音盲,音盲,地地道道的音盲”。我当时的样子一定是非常尴尬。
这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老师竟然高高的竖起了母指,大声地说:“OK,你太有音乐天分了,这首曲子就是讲述一段悲凉的故事“。接着她又放了一遍:凄凉、悲伤、哀婉,然而又是无法名状的优美的旋律静静地在我们身边流淌,仿佛一个女孩在向神灵倾述着自己悲惨的遭遇。我被这天使般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住了,好久好久都不愿意从音乐的殿堂里走出来。我懂得了什么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了。
后来老师告诉我那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还说,我们即使不能去演奏名曲,但我们可以欣赏音乐,享受音乐。人活在世上不能没有音乐。
从此,我开始喜欢音乐了,与音乐有了更多的亲密接触,音乐悄然走进我的生活,成了我亲密的朋友。我无助消沉时,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将昂扬澎湃的血液注入我心房。我迷茫徘徊之际,贝多芬的《命运》催我上进,去扼住生命的咽喉。我焦虑不安,莫名的烦躁时,《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带我去大自然放松,领略异域风情。阿丙的《二泉映月》让我懂得真诚与善良。一首草原上的《牧歌》把你带向遥远的北方,引起我无限的遐想„„
音乐是艺术,音乐有着神奇的力量,她可以阐述人生的酸甜苦辣,她可以表达生活的喜怒哀乐。
用心去聆听吧。当我轻轻拉开音乐的大门时,我感谢音乐,是她让我的生活充满绚丽的阳光。
永远难忘那次与音乐的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