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的探讨

时间:2019-05-12 23:1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的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的探讨》。

第一篇: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的探讨

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的探讨

吴勤学1,王晓芳1,郭平2

(1·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经济与管理研究所;

2·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月坛支行,北京 100000)

摘要:北京的现代服务业不仅仅包括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还包括经现代化改造后的传统服务业。北京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北京应当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做强、做大现代服务业,实现其快速发展,使北京成为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的承载地。发展北京现代服务业可从转换政府职能、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新兴服务业等方面思考。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思路

服务业发展水平,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不仅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评价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对现代服务业发展非常重视,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北京现代服务业成为提升北京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一般而言,服务业可以划分为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两大类。前者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已经存在的服务行业,例如饮食业、修理业、旅馆业、殡葬业、医疗卫生业、洗染业等,后者是在改革过程中才出现的服务业,包括信息、咨询、广告、旅游、技术服务等门类。笔者认为,对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来说,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往往有着不同的内容,所以划分标准难以把握,而且划分结果也不具备通用性。因此,没有必要做很详尽地划分。“现代服务业”一词可以很好地概括和理解当今的服务行业。

现代服务业,最早是基于布朗宁和辛格曼在1975年对服务业的功能性分类。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新兴的服务业,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为最终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金融业、科技开发、商务服务、不动产业、咨询业、信息服务业、科技开发、商务服务、教育培训等行业。所以又被称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笔者认为,由于北京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进程,北京的现代服务业不仅仅是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还包括对现代化改造后的传统服务业,即北京的现代服务业泛指现在存在于北京市场的一切服务行业。当前世界经济结构正在从工业主导型转向服务主导型。自20世纪80、90年代到2000年期间,世界服务业的增加值在世界GDP的比重从56%升到61%,OECD国家的这个比例更高达70%。现代服务业是随着物质生产率的提高,自动化技术的广泛普及而逐渐从物质生产里分离出来的。国际贸易当中服务贸易正在快速增长,服务市场国际化、服务提供者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现代服务业是整个服务业的现代化,具有以下时代特征:第一,高技术性,即现代服务业,尤其IT类服务业是用高新技术,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第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即现代服务业拥有先进的理念,从业人员大多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第三,高增值服务,即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使服务过程产生知识的增值,而且可以产生服务的规模效应和相互融合的集群效应;第四,高质量即现代服务业不仅开拓新服务领域,而且创新服务模式,不仅提供服务内容,更提高文化品位。即使是传统的服务行业,在服务质量上也有质的变迁。

二、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已连续5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取得明显进展,已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迅猛发展的产业格局:北京现代服务业规模已经居于产业主导地位。2004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 570亿

元,占北京市GDP的比例为60%;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的增幅加快,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北京劳动力就业增长的主渠道;虽然北京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是很高,但吸引外资的数量大。截止2004年底,北京市第三产业吸收合同外资金额38·7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金额的61·8%;北京现代服务业的结构不断优化,以金融、物流、电子技术、信息服务为代表的新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科技进步的推动使得北京现代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增长,所有制结构也呈现多样化趋势。

然而和其他与北京同等地位的国外城市相比,北京的总体经济效益还是较低的,这和北京缺乏大规模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比较优势、而现代服务业的起步晚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北京现代服务业的落后已经成为首都经济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对于北京市而言,服务业发展两极分化严重:传统服务业发展相对饱和,但技术落后者居多;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甚至许多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北京现代服务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有:区域结构不合理———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的时空布局集中于市中心区域,卫星城、小城镇和农村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组织结构不合理———北京现代服务业的企业组织规模小,没有形成有品牌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大型集约化的龙头企业,规模效益差;人员结构不合理———北京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有创新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相应的专业人才;技术结构不合理———北京现代服务业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支撑和技术核心竞争力;管理体制欠缺———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府部门管理组织协调滞后;市场结构不合理———北京现代服务业存在行业垄断和所有制垄断,市场化程度低等。

当前北京发展正面临三个重要机遇,其一,奥运经济发展形成的巨大市场,为北京包括服务业在内的三大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其二,北京城市功能与产业布局的调整进一步拓展了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其三,后WTO过渡期现代服务业对外资开放有助于北京开发新的服务方式、服务技术、服务行业和服务市场,促进北京现代服务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其四,跨国公司在加速向中国制造业领域进行扩张转移的同时,已经启动了向中国现代服务业领域进军的步伐。北京应当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做强、做大现代服务业,实现其快速发展,使北京成为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的承载地。

三、发展北京现代服务业的思路

现代服务业是在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里产生的,它主要依赖于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是技术密集的。发展北京现代服务业,不仅仅要发展服务行业,还需要其他产业配套发展。大力发展北京现代服务业,具体思路如下:

(一)产业结构优化是建设北京现代服务业必须进行的重点工作

逐步调整优化北京经济产业结构,积极协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是建设北京现代服务业必须进行的重点工作。只有在地区生产总值逐步增长的前提下,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建设才能有良好的基础、落在实处。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指出:北京未来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首先,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第一产业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各类资源为基础,以农业七大体系建设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符合首都生态要求的技术含量高、水资源消耗低的现代农业。

其次,第二产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体,以优化改造后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都市型工业为重要补充的新型工业结构。任何一个城市的工业化进程的直接表现是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变化。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按国际通行标准,工业结构水平的变化要经历三个阶段六个时期。北京已经完成工业化,进入发达经济时期(人均GDP3 360-5 040美元,北京2003年基本跨入门槛)。然而北京是全国的经济调控中心和最大的消费型城市之一,它的产业结构不能完全以工

业化进程即比重衡量,它在处于工业化全面实现阶段的后工业化社会前期以后迅速跨入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行列,并行使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往中心的职能。北京这样的特大型中心城市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不仅要成为现代加工工业密集地和高科技孵化的源头,更要成为带动中国和区域经济迅跑的中枢,而现代服务业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桥梁和纽带。中央赋予直辖市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强调以工业为重心,忽视现代服务业或者现代服务业滞后于工业的做法,不仅是历史的回归,它同时模糊了工业化进程各个阶段的不同要求,背离了经济学关于不同工业化阶段三次产业的基本关系和必然发展趋势,混淆了经济中心城市与一般中小型城市、资源型与加工型以及区位型等不同城市载体的区别。北京不应该迷失自己的方向,在继续调整结构、加大高新技术密集型工业投入的同时,必须以逐步弱化城乡二元结构为目标,继续保持高质量的城市服务型第一产业的适度增长,加快城市化进度。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相辅相成,发达的 现代服务业会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又带动了现代服务业水平的提升。

最后,第三产业将提升三产质量,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依托科技、人才、信息优势,增强高新技术的先导作用,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首都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促进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扩大第三产业规模,加快服务业发展,全力提升质量和水平。

目前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经济发展的主流和趋势。目前从北京的资源禀赋来看,不允许再发展高耗能的现代制造业,而作为商业流通环节的现代服务业的利润增长空间越来越被国内企业所认识,企业应该在制造环节和流通环节共同发展:政府要高度重视,制订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消除限制,积极做大做强服务业;创造条件培育服务业优势产业;降低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借助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时机,以外引、内联的方式,培育一批现代 化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在发展第二、第三产业融合方面,政府还应加大力度培育民营企业的发展,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批地区型企业,可以让他们与国外巨头分庭抗礼;推动电子商务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应用:大力发展金融、保险、文化、娱乐、教育、卫生等现代服务业的电子商务,整合知识型服务业资源,提升知识型服务业网络应用水平。促进仓储、物流企业形成流通形态的创新和发展,推动流通业由传统流通业向现代流通业转型。抓住奥运机遇,以电子商务整合旅游会展资源,促进北京市旅游会展业的发展。加强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专业化、系统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中介机构作用,推动电子商务工程规范设计、咨询服务、工程监理等服务工作。

(二)新兴服务业是发展北京现代服务业的重头戏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服务业的发展在扩大就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它的条件和比较优势,一是,有智力、人才的优势;二是,有行业和集群的优势;三是品牌优势,北京拥有地方品牌;四是市场优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向文化产品、教育产品、金融产品上转化。

现代服务业已经是北京的主导产业,也是北京未来发展的一个主攻方向。以金融、房地产、电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比重大幅上升。北京作为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总部的所在地,是我国金融业的管理调控中心。同时,这里还聚集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行等多家国内大型金融机构总部。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北京的金融地位举足轻重。今 后,北京仍应该沿着这个思路发展,重点培育以国际金融产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把北京商务中心区建设成为北京重要的国际金融功能区和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地。2003年北京服务业实现产值2 256亿元,占北京GDP的61·6%。其中金融保险业增值513·8亿元,比上年增长8·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4·2%,为第三产业中的第一大行业。

第一,实现专业化与协作,生产企业应该把规模做大,只有做大了以后,才能有效地把服务

外置化,服务外包化。北京应该配合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危旧房改造的建设。例如,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把其服务外置化,形成专业分工协调,为北京现代服务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

第二,提高集群效应。北京应发挥集中总部的优势,更进一步吸收企业总部,大力发展企业管理与服务业;强化对于各个部门之间、各个产业之间的融合和资源的总和;加快深度的开放,产业的深度开发,产业的创新,推进新型的服务业,服务技术,服务产品,服务市场,通过这种新型的方式产生聚集效应。

第三,鼓励服务创新。明确服务供给者的位置,为服务消费者提供新型的符合标准的良好的服务;北京的金融服务应该先行,加速金融中心、金融信息中心以及有关的金融交易平台的建设;明确服务技术、服务方式、服务产品方面的创新。

第四,培育北京服务品牌。北京曾拥有较多著名的服务品牌,也不断有新的服务名牌涌现。但北京服务品牌建设中存在扩张性和持久性不理想的问题,这与管理、维护力度不够有关。因此为进一步增强北京的产业实力,更好地发挥首都服务业的示范作用,北京必须强化服务品牌意识、加速规模扩张、建立名牌培育的内部机制,培育一批精彩过硬的服务业名牌。

(三)转换政府职能是发展北京现代服务业的保证根据现行行业分类统计,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实际上也是属于现代服务业的范畴。所以政府管理也是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的,这一点表明了政府组织在现代服务业里面的重要作用。政府在现代服务业里面,应该起到裁判员的作用,其核心问题是转变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政府是北京得以在服务业国际转移中实现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最关键力量。政府可以在以下三个方向有所行为:第一,政府从某些行业退出,这是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对打破市场垄断的必然要求。政府可以退出并引进国际服务业资本的行业,例如包括各种运输方式和城市交通、地铁等的建设和经营在内的交通运输业、各类知识产业和根据WTO规则对外开放的其他服务行业。第二,政府应遵循市场规律对各个行业间的资源配置进行引导,并形成国际化的制度环境。政府应在金融、保险、交通运输和物流等领域制订出一整套符合国民待遇的制度和法规,如税收制度、行业准入制度、产权交易制度、人员上岗的行业标准等等。第三,尽快实现城市数字化建设。城市数字化包括政务信息、城市空间信息、交通、通讯、各种基础设施、地理、环境和生态等和商业信息的数字化和社会共享,这是北京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根本前提之一。

为了实现以上这三个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首先,降低市场准入标准,促进产业国际化。服务的标准是一个国际趋势,所以我国必须抓紧制定服务的标准,对于我国原有旧的标准、老的标准要及时更新,三五年是一个周期;要加快新型标准的建立,服务的成本核算的标准,服务的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的标准等等;要建立标准的相互认证,互相承认制度,不能够部门制定标准以后,这个部门和那个部门不互相承认,这样不利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明确服务企业在制定标准当中的自主权,加快服务标准的建立和加快服务标准市场化的进程;允许外商、跨国公司率先进入北京服务业,以长期处于行业垄断地位和缺乏有效市场竞争的金融业、电信业以及开放度较低的分销服务业、中介服务业为重点,加大管理体制改革,允许开放现代服务业市场;致力于吸引国外的服务公司进入北京市场,提供包括银行、医疗、物流、会展、增值电讯等在内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国际服务专才到北京执业,如法律、保险和房地产方面的专才;争取尽快推出创业板或恢复发行证券主板,形成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其次,扩大投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我国加入WTO,是以发展中国家进入的,实行了比较严格的保护,而这种保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其原因的,而且世贸组织的原则就是保护性比较强。外资现代服务业具有人才优势,知识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创新优势,管理优势,所以说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应该按照承诺表承诺的,对外开放,如果有可能的话,加大开放的力度,充分吸引外资。同时,北京市政府应该做好利用外资的软硬环境

建设,提高效率。要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政府要加大对有关行业的投资,制定灵活弹性的产业扶持政策;同时要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多渠道增加对现代服务业的投入。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的产业化,加快服务企业的改革、改制和重组。对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的垄断行业,进行改革、改制、改组,推进产权多元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同时,通过出售、兼并、租赁等方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型服务企业。

最后,大力培养现代服务业所需要的人才。在现有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的专业;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拓宽培养途径;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鼓励在职培训;放宽户籍以及就业市场等方面的限制,大力引进国内外现代服务业方面有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沈乐·北京服务品牌的培育[C]·现代服务产业发展论文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 李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展望[C]·中国生产力发展国际论坛论文集,中国生产力学会秘书处,2005,(11)·

[3] 魏炳义·现代服务业的时代特征和时代背景[C]·中国生产力发展国际论坛论文集,中国生产力学会秘书处,2005,(11)·

[4] 朱晓庆·加入WTO后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5] 苏允琴·服务经济知识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6] 郭馨梅·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5,(4)·

第二篇:浅谈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浅谈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分类:经济学论文 > 行业经济论文(定做论文)英文版 繁体版 作者:未知 时间:2011-2-16 15:32 浏览:14299 次

摘要:本文首先对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和国际现代服务业的总体状况进行了介绍.然后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等方面对北京现代服务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总结了奥运所带来的经济、政策、文化、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后,对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北京;奥运

一、引言

现代服务业是与传统服务业相对而言的,其作为生产的中间环节,具有高知识性、高技术性和新兴性的特点,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的影响。根据北京统计局2005年的定义,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九大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对全球发展规律的研究表明.世界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现代服务业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或经济支柱。全球服务业总体规模已达28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68%。在高收入国家此比蕈已经达到了7l%以上,而纽约、伦敦这些城市则更是r与到了90%左右。在这些服务业当中,信息、金融、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成为了产业的支柱,例如在2006年,美国信息、金融、保险、教育、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4.87%,信息服务业从1980年的占比3.55%发展到了现在的4.87%,金融保险从4.9%增长到7.7%,专业商务服务从6.6%增长到11.8%,教育从0.6%增长到0.9%。这几个行业合计从15.75%增长到了24.8%。

二、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据北京市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在北京现代服务业中,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房地产业、文化创意服务业的产值已经占到了现代服务业的64%。(一)产业规模 1.总量

北京现代服务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至2006年北京第三产业总产值已达5580.8亿元,占地区生表1 北京现代服务业产值及其比重产总值的70.9%,是全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现代服务业产值达3788.8亿元,占第三产业的67.9%.服务业已成为北京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其中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占第三产业总比重的23.5%,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服务贸易《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10期

2.劳动生产率

如表2所示,现代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要明显高于第三产业。2006年.现代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为195870.7元/人,是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2.23倍,充分体现了现代服务业的高附加值特征。3.就业规模

在就业人口方面.2003年北京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161.4万人。至2006年增加了32万人.但是增长速度要低于传统服务业,因此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即绝对数量的增加和相对数量的减少,如表3所示。

对比表2和表3可以发现,2004年之后北京市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比重均小于32%.但是其产值比重均大于66%。即现代服务业用不到32%的人口创造了大于66%的产值,再次说明了现代服务业的高附加值特征。(二=I)产业结构

1.各产业部门产值比重现代服务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产值绝对值都呈上升趋势。近几年来。金融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产值始终处于前列,到2006年分别占北京市现代服务业比重的25.7%和18.2%.明显领先于现代服务业内其他子行业,因此,《北 京市“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规划》将这两个行业纳人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重点发展行业。,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2005年为700.4亿元.2006年为812.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5.9%.占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的10.3%,发展潜力巨大。

2.各产业部门自身的增减变动情况

各产业部门自身的增减变动情况如表5所示,以各部门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表示,它反映了该

产业部门四年来的总体发展速度。

从表中可以看出,九个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均很高.达到了10%以上。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情况非常突出.其2003—2006年产值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5%。这是由于奥运的举办和外商投资为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北京市吸引外商投资最为活跃的行业。同时,由于其本身基数比较小.2003年的产值仅为126.5亿元,因此平均增长率会显得比较高。另外,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金融业,以及房地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也很高.均在15%以上。其余产业部门产值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则相对较小。这说明这几个行业凭借奥运的举办,近几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上表也显示出教育业,文化、体育娱乐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年平均增长率较低,说明2003—2006年问,相对于其他产业部门,这些行业的扩张速度较慢。3.就业人口分布

图1给出了2006年北京现代服务业内各子行业就业人员分布。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就业人口仅占现代服务业就业总人数的16%,但二者的产值之和却占北京市现代服务业总产值的43.9%。(三)产业空间布局

目前,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在空间布局上已经形成了高技术研发服务区、专业产业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金融街、CBD、环保产业园、物流产业园等聚集区。这一空间布局的形成是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共同作用的果,其中政府调控起主导作用。北京市政府依据市场规律发挥能动作用,通过提供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所需要素,促进现代服务业在空间上的合理分布。

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区位分布具有以下特征:现代服务企业在空间上的萌芽阶段体现着较为明显的正外部性效应,人力资源、技术、信息、良好的基础设施、相对较低的交易成本、适宜的地租成为产业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某一产业竞争格局的形成,创新效应和范围效应则起着较大的作用。当政府介入某一产业发展时.产业发展则受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共同作用,在空间上呈现出一种自觉的态势。这时,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服务、税收政策等方面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由现代服务业各子行业的内在特性决定,影响每个行业空间分布的因素各不相同,难于得出一致的结论,例如:北京的研发和信息服务产业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下形成了多园区发展的空间布局,这一布局有利于研发和信息服务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

三、奥运及后奥运时期对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影响

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使得奥运经济为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商机。从对北京市企业的调查结果来看.60%以上的北京中小现代信息服务业对于奥运会所带来的影响给予高度重视,都希望能够抓住这次奥运会所带来的难得机遇。(一)经济影响

发展奥运经济。并不是以奥运会的结束为终点,奥运会的举办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对北京经

济乃至全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图2所示,其浅灰色柱形图为根据中长期规划得出的测算值,并

未考虑奥运对经济的影响。深灰色柱形图则表示200l一2006年间北京实际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加入了奥运影响后的数值。可以明显看出,加人奥运影响后的实际值与规划测算值之间的差额随着奥服务

运投人的增多而不断增大。2006年加入奥运影响后的实际值高于规划测算值2161.7亿元,该差额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基于当期奥运投资的增加而对经济产生的促进作用:另外一部分则是2006年之前的奥运投入对经济影响的滞后发挥:由于投入转化为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前期的奥运投入对经济的影响在后续时期才得以逐步显现。在消费需求方面,奥运会的举办将直接促使体育、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消费快速增长,假日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新增就业人口的消费在不断扩大着北京市的消费规模。受投资连带效应的影响,新增奥运投资将有40%转化为消费①,使全市消费总规模和速度不断提高。北京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北京奥运经济研究》课题组指出,根据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测算,因奥运新增消费因素将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提高O.5个百分点。奥运不仅提高了北京市消费规模,同时也会对居民消费理念和消费倾向产生深选影响。奥运会的举办一方面促使文化创意产业更快地进入消费者视野.另一方面也加深了消费者对电子信息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的认识。

根据对历年举办奥运会城市经济发展情况的观察,可以总结出奥运经济存在不均衡性,在促进举办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暗藏着负面影响,即“后奥运低谷效应”。首先,由于各产业与奥运的关联系数不同,现代服务业中的旅游、通讯、电信、金融、保险、文化体育、房地产、餐饮行业与奥运会直接相关。因此受影响程度最大,受影响的非均衡性则可能进一步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其次,“后奥运低谷效应”值得警惕,奥运会所引发的投资、消费乘数效应,在奥运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大小不等.在各产业及各产业内部也不尽相同。(二)政策影响

1.产业政策方面将更加清晰明确

北京市“十一五”规划将“提升第三产业质量、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为务业迅速扩大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价值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提高现代服务业在本市服务业中的比重,形成“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发展模式,奥运会结束后,政府会继续完善该产业的专项政策。并通过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空间资源。未来四年,北京现代服务业在政策引导下会继续向规模经营迈进并向园区集中。2.投融资政策将继续完善

北京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已经注意到现有投融资体制的缺陷对其发展的制约作用。奥运会的筹办加大了政府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并放宽了投融资的政策限制。如《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鼓励非公有资本及海外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创意企业改制上市。奥运会结束后,为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扶持重点产业,政府必将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社会投融资引导.建立多渠道的投资体系,利用财政专项资金,扶持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并支持本市现代服务业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北京现代服务业的投融资方式会朝着更加灵活、多元的方向发展,投融资体系的各个环节也会进一步理顺。一88—

3.知识产权政策将更为系统

现代服务业是以高知识含量和高技术含量为重要特征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至关重要,不可或缺。北京市以奥运会为契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和法规,如《北京市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北京市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北京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纲要(2004—2008年)》等。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此外,奥运会的筹办极大地促进了北京的环保力度和进程。依据北京市中长期的发展规划,这种力度和进程不会随着奥运会的结束而放慢和减弱,而是会持续加强,环保政策会进一步完善。这些都将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地位,对其前景产生持续和积极的影响。(三)文化影响

1.人文精神会更加浓郁,民族文化将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文化力量的支撑,民族文化的彰显会为现代服务业产品的创新、品牌的缔造提供巨大的动力和源泉。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人文奥运为北京市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确立了战略基点,也极大地促进了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质量。现代服务业越能够体现人文精神就越具备发展的潜力。奥运会结束后,这种人文精神会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积淀下来,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为北京现代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助力。2.创新意识将显著增强

现代服务业的优化离不开创新。奥运会推动了北京创新意识的增强,为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也触动了北京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强烈欲求,这与北京打造创新型城市的目标相吻合。奥运会结束后,北京的创新意识会持续显著地增强,社会对新事物的态度会更加宽容,创新环境会更加宽松,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主体的制度体系会为创新意识转变为主要的社会文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奥运的发展也对现代服务业的创新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各行各业都需要针对奥运开展相应的创新工作。2010年北京将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市和学习之都。(四)人力资源影响

从数量上来看,后奥运时期北京劳动力市场容量保持稳定。从人力资源素质角度来看,劳动者素质因为奥运会的举办而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并且增长态势保持较好。人力资源素质水平的提高在短期内满足了北京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如金融业、电子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业、环保业等对劳动力能力的要求普遍高于其他行业;长期来讲,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环境对北京现代服务业及北京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五)对重点行业的影响

奥运会后的经济和部分产业(如证券市场业和房地产业)可能出现动荡,即前面提到的“后奥运们的心理预期产生一定的影响,综合来讲,奥运会的举办属于利好因素,部分投资者对奥运会前的证券投资持追捧心理,但是后奥运时期,利好因素的消失,证券业发展的风险性加大。房地产方面,多个奥运举办城市的房地产业在奥运结束后出现过较大动荡。1988年汉城奥运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以及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主办城市房地产市场均如此,严重影响了现代服务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北京奥运会后房地产市场也可能出现这种状况。

四、对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基于北京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及奥运带来的辐射影响,需要进一步建立更加清晰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突出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发展重点,扬长避短,走错位发展的新路子,从以下几方面不断提高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一)建立健全市场宏观调控体系,引导奥运前后的合理投资

加强政府引导消费和投资的能力,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在证券投资方面,合理引导投资者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防止对奥运概念盲目炒作的现象发生。在房地产方面,尽快建立房地产指标监测体系和房地产市场预警制度。通过对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从总体上保证市场的持续、平稳发展。(二)合理分布产业链中各行业相关业务

认真研究产业价值链的业务构成,促进各行业的业务细分,增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中相关业务的关联性和功能性,推动产业价值链中相关业务在城市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可以借鉴北京物流业和金融业在空间上进行功能性分布的思路,推进其他行业内部业务的分化和功能上的空间布局。例如,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将发等高端环节放在市中心,而将制作加工等低端环节放在市郊。

(三)明确产业园、产业功能区和城市功能区的产业定位。突出特色

发挥产业园、产业功能区和城市功能区各自的区位优势,明确各区域的产业定位.并突出各区域的特色性,做到各有侧重、适度交叉。避免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依据特色和发展潜力建设产业园,挖掘产业功能区差异化优势,保证城市功能区的相互协同、功能互补。

(四)加大对服务基础设施以及专有技术与人才的投入

加大对服务业基础设施的投入,鼓励各种经济形式对服务业进行投资,以现代化的手段改善北京的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从总体上提高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技术进步,加快科技手段在服务领域的应用。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着眼于世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选择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属于核心技术、有实用价值或广阔市场需求的技术项目,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倾斜政策,加大对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投资力度。有效开展技术攻关及应用性推广,带动北京现代服务业水平迈上新台阶。

加强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与发达国家相比,北京现代服务业的高级人才和专门人才仍有欠缺,大大削弱了北京现代服务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而必须重视现代服务业高级人才和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要在积极改变高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师资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人才、引进学科,与国外著名高校合作交流,共同培养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引进各类专业资格证书,设定专业资格水平,让专业服务人才的知识、能力与国际接轨。注释:

①参见北京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北京奥运经济研究》。

第三篇:加快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加快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蔡兵

在当代经济中,服务业是增长最快的行业,现代服务业的兴旺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面对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大背景,面对更为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如何保持优势、抢占先机、全面提升北京服务业水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现代服务业的基本内涵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其显著的产业特征为高成长、高增值、高科技含量和强辐射性。简单讲,现代服务业包括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新兴服务业和一部分经过改造“再现青春活力”的传统服务业两部分。参照国际产业划分标准,现代服务业可划分为四大类,即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和公共服务,涵盖现代金融、社会服务、现代物流、会展、房地产、教育培训业等行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是市场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市场由服务供给和服务需求共同决定,当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不能适应服务需求的变化时,市场必将要求服务业蓬勃发展。另外,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支撑,科学技术不仅直接推动了服务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转变,而且推动和影响了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督方式的完善。

产业经济理论和国际经验表明,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期一般发生在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由低收入向中上等收入水平转化的时期。在该时期,逐步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创业的氛围,可以与现代制造业形成互动的机制,从而能强力拉动都市经济的发展。被誉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典范的印度软件业,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证。过去十年间,印度软件年增长率在40%以上,仅软件业产值一项就超过了GDP的1%,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在我国,现代服务业是一个新兴产物。1997年,“现代服务业”的名称首次正式出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战略任务。未来15-20年,我国事实上已处于适合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地区的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取决于其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北京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比较优势明显,科技信息发达、人才荟萃、资本密集、市场旺盛、奥运和CEPA契机,再加上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率先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这一切都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市委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提高服务业的知识含量和整体水平,突出发展具有首都优势的服务业,保持第三产业在首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今后一段时期,优先发展符合首都特点的现代服务业,成为最富现实意义的战略选择。

二、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1、现代服务业在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但仍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北京市服务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2003年,北京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56亿元,增速为10%,占整个GDP的比重为61.6%,高居全国第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北京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到总就业人数的59%。

但比较而言,北京的服务业尚存在较大发展空间,表现在总量依然偏小,比重依然偏低。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2003年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化大都市的服务业比重均超过85%,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达到70%以上,北京与之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上海相比,虽然北京的相对数高出了13.2个百分点(上海为48.4%),但绝对数却只有上海的74.5%(200

3年,上海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27亿元)。

表1近几年国内几大城市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变化(略)

2、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传统服务业不断改造提升,但结构仍然不够合理。

北京服务业的行业结构,在发展中逐步调整和优化。传统服务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新兴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金融、会展、社会服务业等新兴行业迅速崛起。2003年,金融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37.3亿元,增长11%,在首都服务业发展中的龙头地位继续得以巩固。

但总体看来,内部结构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依然偏低。2003年,北京市服务业增加值虽然占全市GDP比重高达61.6%,但其中多半是餐饮、旅游等传统服务业,教育、信息等现代知识型服务业还不到10%。与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相比,其它现代服务业发展层次偏低,尤其是符合首都比较优势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会展业、现代物流业等行业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另外,产业结构升级亟需加快,优势产业群有待培育,现代服务业与二产之间的关联效应、服务业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还远未实现。

3、现代服务业市场化步伐稳步推进,较完善的服务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但市场准入限制仍然较多,服务业市场发育还不充分。

现代服务业所有制结构单一和封闭格局已被打破,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功能比较齐全、大中小配套、城乡互接的服务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但与首都城市功能的要求相比,现代服务业市场发育仍显滞后。受行政性垄断、行业和开放度的限制以及体制、机制的制约,市场化仍然不足,部分行业市场准入限制多,门槛高,严重抑制了民间资本的积极性。非盈利行业协会、商会发育缓慢,服务市场现代交易功能匮乏,直接导致现代服务业的有效供给不足,突出表现为:有钱可以买到大众化服务、一般服务和各项单项服务,难以买到高级服务、差别化服务、优质服务和复合性服务。

4、现代服务业科技和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产业素质不断提升,但总体上技术含量仍然不高,服务业竞争力亟待加强。

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不断加大对服务业的科技投资,北京现代服务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环境不断改善,服务业信息化水平居于全国领先位置。但总的来看,现代服务业总体技术含量仍然不高,劳动生产率低下,技术含量高的高端服务业发展不足,难以与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结构相匹配。再加上受服务业人才职业化机制不畅的制约,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营方式落后,导致服务成本昂贵,服务业竞争力不强,整个行业缺乏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表2我国几大省市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排名表(略)

5、一批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集聚辐射功能增强,但各自为战现象严重,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大。

北京市近年来逐步形成了王府井、西单、金融街、CBD、中关村等一批现代服务业相对聚集的区域,中心城区产业能级和集聚辐射功能不断提升。但在不断集聚人气和财气的同时,由于所在各区自行建设,也日益暴露出定位雷同、特色不鲜明、功能欠缺、过于密集在中心城区等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北京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相对滞后,目前迟迟未出台切实可行的统一发展规划。而反观上海、深圳等市近年来纷纷出台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具体措施。另外,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上也呈现出不平衡态势,城乡服务业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中心城区虽然服务业发达,但内在的协同效应、规模效应和自强机制较差,尚难以形成世界一流服务业聚集的局面。

三、加快发展北京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不断丰富首都经济内涵,完善首都城市功能的需要。市委九次党代会提出了首都经济的概念,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对首都经济内涵的进一步深化。就目前拉动首都经济增长的几驾“马车”而言,传统工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力度增大,一批传统工业产业处于萎缩调整状态;高新技术产业除电子信息产业外,其他领域尚未形成规模经

营。未来一段时间,现代服务业,作为潜力最大的产业能否快速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通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为北京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而且还有利于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大都市必然产生大服务,北京要全面推进城市现代化发展,同样离不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未来北京的发展,不仅需要完善的硬件基础设施,更需要有配套的城市服务功能做支撑。因此,从保持北京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高度出发,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完善城市功能的要求出发,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优化首都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要有现代服务业作支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能够在更高层次上为推动首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供强有力的保证。随着首都工、农业的不断发展,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无论工、农业产品本身还是组织形式都将从单一的大规模生产变得越来越精巧和个性化,需要各类服务的支持;水、土地等资源枯竭问题的突显使工、农业生产将尽量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服务将更多的作为中间投入融入工、农业生产中;信息技术在生产中的普遍应用,也增加了工、农业对相关服务的需求,“产业服务化”的现象将不断出现在工、农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中。这一切都将使现代服务业成为首都一、二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带动因素。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首都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放在突出位置。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顺应产业发展和国际服务业全球转移趋势,努力承办好2008年奥运会的需要。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跨国公司开始了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发达国家服务业国际转移已蔚然成风。在国际服务业向中国转移过程中,国际服务领域资本、国外服务型跨国企业将带着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冲击国内市场,北京只有抢得先机,大力发展适合首都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主动实现“经济的服务化”,才能适应各种挑战,避免被动局面。承办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奥运会筹办和举办期间,各种国际性活动进入北京、各种国际机构和人员进入北京、大批旅游观光人员进入北京所产生的服务需求,都要求北京现代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从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要求出发,从北京加快国际化建设和迎接奥运的高度出发,北京理应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四、加快发展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1、以制定合理发展规划为依托,构建更为清晰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北京特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决定了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并辅以现代制造业的经济发展战略。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创新发展思路,以“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升能级、突出特色”为原则,以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和制定“十一五”规划为契机,尽快出台未来一段时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具体措施。通过加强区域规划,调整市区用地结构,减少中心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工业用地比重,提高服务业用地比重,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积极支持面向郊区的新型服务业发展,改变当前商务楼宇各自为战的市场自发状态,从整体战略布局上助推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通过加强产业规划,确立产业定位,选准发展重点,加快发展以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业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以会展、房地产、新型旅游等为主的城市功能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包括教育、卫生、文化等在内的文化知识性服务业,形成符合首都功能要求、体现资源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

2、大力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市场化改革。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进一步加快市场化建设,构建完善规范的现代服务市场体系。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突破体制障碍,积极推进非基本服务行业的资源配置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放开市场准入领域,降低市场准入标准,引入竞争机制,允许更多外资、民营企业参与首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深化服务业企业改革,推进产权多元

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市场性整合中扩大企业规模,扶持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发展,做大做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集团。进一步加快社会化建设,整合完善现代服务业的社会化服务。引导工业企业,将其核心竞争力之外的附属服务剥离为社会化的专业服务,扩大现代服务业的需求;积极推进后勤服务由内部自主服务为主向社会服务为主的转变,企事业单位尤其是政府机构,其后勤服务要面向社会开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实施城镇化战略有效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专业服务镇、专业服务街,通过城镇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服务业水平差距。

3、加强科技进步创新,提高现代服务业行业水准和效率。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为提升北京现代服务业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为理念的2008年奥运会为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要大力推进服务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加大科技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含量和渗透,优先发展技术含量高、关联性大的现代服务业,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流动组织管理手段,改造传统服务业,全面提升企业素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符合现代服务业技术进步要求的新机制,有效整合首都科技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在现代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推进北京服务业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推广和使用为重点,继续加快实施“数字北京”工程,加强信息技术对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产业的改造和提升,推进社区信息化、医疗信息化等的发展,使首都服务业信息化水平继续保持在全国领先位置。

4、加快国际化建设,增强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产业本身的特性使现代服务业从一开始就呈现出高度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北京作为首都,在推进现代服务业国际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抓住国际服务业全球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外商在京投资现代服务业。重点是鼓励现代服务业领域知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服务中心、财务中心等入住CBD、金融街等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积极拓展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的广度和深度。以CEPA为契机,继续深化京港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致力于吸引更多的香港服务产业、服务机构进入北京市场,吸引更多的香港服务专才来北京创业,全面带动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在加强京港政府间合作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环境,加强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联合招商,确立多种合作模式,发展民间往来。

5、加快服务业人才培养,建设服务型都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人的素质是关键。北京需要将服务业人才政策提高到与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政策同等重要的地位。从以国内外“猎头”为主转向建立更基本的人力资本自我积累机制,有计划地在现有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的专业,建立多渠道竞争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服务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建立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提高服务行业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大力强化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营造服务氛围,建设服务文明,完善服务功能,加强服务管理,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市委研究室综合处)

第四篇:2012年XX县服务业发展思路

关于2012年**县服务业工作思路的汇报

市发改委: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县服务业发展,促进海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现就2012年全县服务业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2012年,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县政府“1+3”产业规划布局要求,突出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产业特色,形成发展新优势。紧紧抓住省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国际休闲度假岛建设、“一岛四区”和蓬长龙一体化发展等战略机遇,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载体建设,不断扩大投入,增强服务业在海岛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为全面建设国际休闲度假岛奠定基础。

(二)任务目标。2012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XX亿元,增长XX%;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XX%。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服务业提供地方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均高于2011年。

二、发展重点和主要工作

(一)积极融入“蓬长龙”旅游一体化,发展壮大休闲

度假产业。按照休闲度假的要求,积极完善旅游发展要素,着力提升休闲度假功能,推动旅游业向休闲度假转型升级。一要积极融入“蓬长龙”旅游一体化,加强旅游区域合作,拓展**旅游半径和辐射范围;细分客源市场,突出省内、京津塘高端市场抓好精准营销,组织专业队伍外出营销,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营销,实施淡旺季错时营销,全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拉长旅游时长。二要加快休闲度假项目开发。积极推进月牙湾景区整体开发,力争用两年时间将月牙湾打造成“游、购、娱”为一体的精品景区,年内重点完成规划设计,启动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建设钓鱼岛海钓基地,争取年内完成垂钓区基础设施建设,并以此为带动,推动垂钓旅游蓬勃发展,打造休闲旅游新亮点。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全力抓好庙岛妈祖露天塑像和文化广场建设,打造长岛文化旅游新地标。三要提高旅游服务档次和水平。加快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完成游客服务中心(蓬莱)建设,启动螳螂岛休闲度假项目建设;开展“渔家乐”特色村规划,指导抓好“渔家乐”星级标准化改造,搞好“渔家乐”特色经营,提高“渔家乐”品味档次,年内力争中高端渔家乐业户比例达到35%以上;加快旅游电子商务服务系统建设,打造涵盖景区、宾馆、饭店、渔家乐的“数字化”平台,争取年内投入使用;积极推行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树立**旅游良好形象。2012年,实现旅游收入

XX亿元,增长XX%。

(二)加快完善陆岛交通网络体系建设,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业。坚持一手抓陆岛交通,一手抓岛外发展,积极推动岛内交通改造升级,岛外发展壮大规模。启动南北长山大桥建设,实施陆岛交通码头改造升级,推进连岛连陆工程项目论证,不断完善乡村公路和乡镇渔港建设,为交通运输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继续推进旅游车船升级计划,新建99客位海上旅游船2艘,购置16辆旅游观光车,提高旅游交通服务能力;建造高抗风等级船舶一艘,改善海上运输环境。加快推进航运业膨胀发展,继续实施海运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引导交通运输企业增加海上运力,拓展经营领域,形成交通客运、旅游观光、散装货运、石油运输等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2012年,全县交通运输业增加值达到XX亿元,增长XX%。

(三)大力建设休闲娱乐和旅游购物场所,繁荣发展商贸餐饮业。加快南长山岛南海岸、西海岸两大区片的规划建设,实施购物餐饮品牌一条街等休闲娱乐、旅游购物场所建设,逐步形成以酒吧娱乐、特色餐饮、海鲜大排挡为主的特色消费街区和夜市。抓好文化一条街建设培育,出台优惠鼓励政策,引导经营**砣矶砚、**海石画、**渔绣等特色文化产品,提升海岛文化品位,丰富休闲度假功能。加强旅游景点购物场所建设管理,创新旅游纪念品设计经营,不断提高

景点场所旅游消费。2012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2亿元,增长14%。

(四)加快旧村改造步伐,蓬勃发展旅游地产业。实施旧城旧村改造。制定出台城中村改造优惠政策,通过“拆、改、建”,加快城中村整合改造步伐,迅速改变城中村面貌,年内力争完成改造面积5万平方米。加快推进悦海假日、南城示范小区、闻涛花园、龙栖新都、三和海逸苑小区建设,开工建设瀛洲小区、山前小区,力争年内开工面积达到14万平方米。2012年,全县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XX亿元,增长XX%。

三、强化保障措施

(一)抓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县服务业发展推进委员会,谋划、协调、推动服务业发展,担负起全县服务业发展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政策研究和调度考核等工作。建立服务业重点产业协调推进制度,对长岛县确定的服务业重点产业,县发改、旅游、建设、经贸、交通、文化等部门要认真进行研究,牵头抓好落实和推进。

(二)抓资金投入,增强发展后劲。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抓住省市全力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机遇,把服务业领域作为投资重点,围绕服务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新兴产业,引导和鼓励各级、各部门和各类投资主体,不断加大服务业的投入。围绕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广开融

资渠道,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民间投资和境外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三)抓人才培养,强化智力支持。组织和人事部门要研究制订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有计划地选派公务员、研究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服务业先进地区学习,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级服务人才。将服务业人才作为全县人才引进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引进服务业人才。

(四)抓考核激励,加强督促落实。强化服务业统计考核工作,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健全服务业统计数据采集制度,完善指标统计体系,及时反映服务业发展动态,为县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强化对服务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落实推进情况考核奖惩,将督查督办情况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作为年终部门和个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县发展改革局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日

第五篇:厦门市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

摘 要:现代服务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和海峡西岸中心城市,有发展现代服务业良好的基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厦门经济和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明确厦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有利条件,对加快厦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厦门;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

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现代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其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程显示,服务业不仅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且其经济增长几乎全部依赖于信息服务、银行、运输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的拉动。

一、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及内涵。

现代服务业是与传统服务业相对应的,是一种现代化、信息化意义上的服务业,不仅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和专业化的结果,更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并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它既包括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服务业,如网络通信、数字影视、网络传媒、IT信息服务、现代物流、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也包括以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改造和提升的传统服务业,如通信业、信息咨询、金融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而其核心则是发展技术、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作为一个发展的概念,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丰富以及人类的认识活动的逐步深化,对现代服务业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化,现代服务业的内涵也会不断丰富。

二、厦门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厦门市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是厦漳泉城市群之龙头,其经济地位对闽南地区乃至福建全省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产业结构有效调整、一二三产业合理布局。

1.从纵向来看。厦门市服务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地位日益显要,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厦门市服务业的增加值已由特区成立之初的1980 年的 1.31 亿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1 003.88 亿元,增长了766 倍,三十年间年平均增长 24.8%,服务业占厦门 GDP 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由1980 年的 20.6%增长到 2010 年的48.9%,平均每年提高近1 个百分点,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2.从横向来看。厦门市服务业的规模取得了跨越式的增长,但与其他城市比较差距也扩大了。从服务业增加值的绝对额来看,与北京、上海、广州等服务业发达的城市相差甚远。从服务业占 GDP 的比重来看,厦门直到 2010 年还未超过 50%,上述三大城市从 2000 年起这一比重均超过 50%。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第三产业比值在 2000 年时已达到69.04%,2003 年美国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 75%,日本为 68%,德国为 69%。可见,厦门市服务业存在较大发展空间。但相比经济特区地位和世界发达国家而言,传统服务业缺乏竞争力、高端服务业规模较小,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不完善已成为厦门工业化、城市化乃至国际化的障碍性因素。

3.从内部结构来看。厦门服务业的产出过于集中,行业、行政区域间差距明显。从行业来看,厦门服务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在厦门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现代服务业比重不高,2009 年上述四大行业的增加值为 491.6 亿元,占服务业总增加值的54.9%,说明厦门服务业内部结构尚未成熟,传统行业仍居主要地位,新兴行业有待进一步成长。从行政区域来看,2009年,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GDP较高,分别为577.63 亿元、431.24 亿元、232.08 亿元和 239.38 亿元,同安区和翔安区GDP 仅为 132.84 亿元和 129.07 亿元。同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GDP由高到低依次是思明区(81.7%)、湖里区(46.5%)、同安区(38.5%)、集美区(32.6%)、海沧区(29.4%)和翔安区(20.2%)。

可见,思明区服务业在厦门全市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相比之下,其他行政区的服务业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占GDP的比重都与思明区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009年厦门市六个行政区完成服务业增加值情况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厦门市统计局网站。

三、厦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立法优势。1980 年 10 月国务院批准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4 年 2 月,厦门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随后,国务院相继批准设立海沧、杏林、集美三个台商投资区,实行经济特区现行政策。1992 年又批准设立象屿保税区。其间,国务院还批准厦门市为计划单列市,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经济管理权。

1994 年 3 月,全国人大授予厦门特区地方立法权。2000 年 3月5 日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并于同年 7 月 1 日起施行的《立法法》,把经济特区所在的市纳入“较大的市”范围,赋予特区所在市政府享有与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政府同样的地方政府规章制定权。

2010 年 6 月 20 日,国务院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并同意厦门发挥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试验区作用,扩大金融改革试点,并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先行试验一些金融领域重大改革措施。作为经济特区和副省级计划单列市,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给予厦门市的政策支持也强力推动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财税政策优势。在税收方面,1991 年 4 月 9 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第 7 条规定,“设在经济特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经济特区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的外国企业和设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设在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 24%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设在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或者设在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属于能源、交通、港口、码头或者国家鼓励的其他项目的,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无疑这是经济特区在财税政策方面享有的一条优惠政策,为厦门市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2008年1月1日《企业所得税法》颁布实施,并同时废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新法对企业税收实现了“四个统一”:内资、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对于目前,厦门经济特区过渡性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两条:一是在新税法实施(2008 年)后五年内逐步过渡到法定税率;二是新设高新技术企业执行过渡性税收优惠政策。特区扩大到厦门全市,企业将均能享受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依照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厦门经济特区税收优惠政策规定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营业税、外商企业投资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出口企业的优惠政策等优惠政策。

3.市场优势。厦门是闽南地区中心城市,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2010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9 253 元,比上年增长12%,连续多年保持福建省第一的位置。此外厦门背靠漳州市、泉州市,两市经济发展迅速,内陆龙岩、三明市发展潜力较大,厦门市服务业在周边地区支撑下发展后劲很足,发展潜力巨大。

4.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厦门市位于中国两个发达的经济区域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的海路和陆路中段,面对台湾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对台优势。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而且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厦门市基础设施完善,发展服务业的基础雄厚。

厦门市已建成以海港、空港为枢纽,铁路、公路、海运、空运相互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厦门港也是中国东南沿海的深水良港和主要口岸,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交汇点,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新组建厦门港口管理局,管辖围绕厦门湾而建的所有港口和码头,厦门港的岸线资源大大加强,厦门的对外口岸地位不断得到提升,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乃至东南沿海的现代物流中心。厦门与国内外主要城市联系十分便利,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是东南沿海重要的客货运航空中心,已于国内外近百个城市开通直航航线。

5.环境优势。现代服务业区别于传统工业的高耗能和高污染,它更需要的是一个适宜人居的环境,厦

门市有二十多年的特区建设基础,2003 年获得过中国人居环境奖,2004 年获得过联合国人居奖,2007 年名列全国宜居城市榜首,是国内外知名的花园城市。

四、厦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和发展对策。

1.优化政策环境,建立健全配套法规,增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导向作用。2010 年 9 月,国务院发改委正式批准厦门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为厦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历史机遇。厦门应尽快完善服务业相关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对服务领域的技术创新、知识型服务业和新兴服务行业发展,将优先支持和倾斜。在税务、工商、金融等方面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现代服务业,如减免税收鼓励研发、减轻行政审批手续、提供融资便利等,形成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多级力。

2.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基础,构筑完整的产业链,带动服务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体现在产业链的上游(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概念设计、市场研究等)、中游(质量控制、会计、认识管理、法律、保险等)和下游(广告、物流、销售、人员培训等)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全过程生产活动中。这条产业链已经成为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差异和增值的主要源泉。应该充分利用现阶段厦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期,依托厦门便利的交通和优越的港口资源,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如现代物流业等,并使其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带动其他服务业的发展。

3.以生活性服务业为突破口,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一是利用厦门优越的环境优势、人文优势和区位优势,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大力整治旅游环境,全面推进对台旅游交流与合作,把厦门打造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二是重点扶持会展服务业、动漫、广播影视等文化创意产业。向从事文化创意的企业提供研发贷款、融资等优惠政策,大力建设一批专业化、产业化的文化创意园。免费看电影(tang)

三是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业。

鼓励社会资本创办高端医疗机构,积极探索旅游医疗,培育健康咨询、保健服务等项目,满足市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4.加强培养和引进现代服务业所需要的人才。一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职业性,鼓励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做好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和岗位培训,共同培养多层次、多领域的技术专业人才。二是制定有关政策,引进吸国内外各层次高技术水平人才,建立畅通的人才流入渠道,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如专利激励、产权激励等,此外,政府对引进的人才应进行长期跟踪,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资金支持,留住人才,提高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

5.加强区域合作和对外合作,拓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厦门应充分利用自身海西建设中心城市的优势,加大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加强与周边城市政府协商,并达成共识,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形成合理的服务业发展布局,避免恶性竞争。同时厦门也应利用开放特区的优势,吸引外国的资金、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流程,推进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升级,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支持本土有能力的服务性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拓展厦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下载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的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的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服务业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现代服务业支撑,做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一要做好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做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争取形成规模效应。根据我县的发展......

    天津服务业发展情况

    天津市服务业综合情况 发展现状 一是初步形成了以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交通运输、邮电和仓储、房地产等产业为主要支撑,金融、旅游、信息、中介以及社会服务业竞相发展的服......

    服务业发展典型材料(最终稿)

    突出重点 狠抓投入 努力实现服务业发展的新突破 河东区发展和改革局 (2010年7月5日) 近年来,河东区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部署要求,从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高度出......

    浅论人才服务业发展

    浅论人才服务业发展人才服务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服务业走过了产生、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发展历程,并取得辉煌成就。回顾过去......

    加快发展服务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 提高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水平,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壮大健康产业、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新型业态,加快培育和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庭......

    如何发展三产服务业

    如何发展三产服务业1、科学谋划促发展一是着眼全局谋划三产服务业发展。着眼于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将发展服务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和调整产业结构的联动器,促进为......

    天津服务业发展情况

    天津服务业发展情况1、现状与问题天津市兴起于南北漕运,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经贸的繁荣和制造业的发展,逐步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国际性贸易港口城市,在中国近代史......

    服务业发展 统计分析

    服务业发展 统计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服务业)增长速度较快,第三产业增加值占CDP 比重由1978年的16.9%增长到2008年的36.3%,总量增长27.7倍,占GDP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