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OO五年国家级DLY优质肉猪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工作总结
乐至县畜牧食品局
二OO五年国家级DLY优质肉猪标准化项目
建设工作总结
我局于2005年4月开始立项申报项目,5月初开始组织业主、示范户按照《乐至县DLY优质肉猪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进度、技术标准开展项目的实施工作。项目进展顺利,按时按量完成了年度项目建设任务。到2005年底已发展了年出栏DLY优质商品猪50头以上的示范户501户,出栏100头以上的养殖示范户102户;建成年出栏瘦肉型优质商品猪1000头以上的育肥场3个;全县出栏DLY优质肉猪6.46万头,比项目实施前的2004年增长了39.4%,成效显著。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总结于后。
一、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对《乐至县DLY优质肉猪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领导,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县畜牧食品局、质监局、农办、农业局、科技局、财政局、经济局、国土局、县科协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乐至县DLY优质瘦肉商品猪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畜牧食品局、质监局抽调相关人 — 1 —
员组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由县畜牧食品局选派30名专业技术骨干成立了项目技术工作组,技术工作组负责示范区组织考核、技术推广等各项工作。
(二)县委、县府非常重视DLY优质瘦肉商品猪标准化项目建设,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县委、县府制定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激励广大养殖户开展标准化生产。
1.用地优惠。凡农户新、改、扩建圈舍用地一律视为农业用地,全年全县新、改、扩建圈舍用地30000平方米。
2.圈舍补助。在原有圈舍基础上改造标准化圈舍的,经县验收合格后每平方米补助40元;同时安装自动饮水器的,每平方米再补助10元;以原有圈舍为基础,按设计图纸扩建圈舍的,每平方米补助60元;按设计图纸重建或新建的,每平方米补助80元;全年共改、扩建圈舍55326平方米,补助金额359万元。
3.种畜补助。对示范村实施圈舍标准化改造并饲养LY母猪5头以上的专业户,按每头2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对引进的杜洛克种公猪按每头1500元标准补助,全年引进种猪535头,补助金额15万元。
4.疫病防控补助。为了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预防和控制对养殖业危害严重的口蹄疫、猪链球菌病、生猪高热病等疫病,全县进行了6次免疫注射以及地毯式消毒,县政府先后投入145万元资金用于疫病防控,有效地控制了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5.粪污处理补助。为了有效解决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实现—2 —
零排放,县政府投入120多万元资金修建了25个大型化粪池用于规模场的粪污处理,实现了农业内部循环,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6.信贷支持。在示范村实施圈舍标准化改造的农户,每户可以向当地农村信用社申请小额贷款1-3万元,据统计全年共发放贷款1252万元。
(三)建立目标考核制度。
县委县府在年初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年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检查验收,并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乡镇的考核,根据考核情况进行奖励。设臵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其中天池获得一等奖;中天镇、高寺镇获得二等奖;回澜镇、童家镇、中和场镇获得三等奖。
(四)成立技术领导小组。
为了科学化、规范化地实施项目,成立了由畜牧食品局高级畜牧师、副局长文永照任组长的技术领导小组,技术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规划示范区,对示范区内养殖户的圈舍进行选址、规划、设计,推广标准化防疫技术,制定标准化免疫程序和防疫规程,推广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制定商品猪饲养管理规程,指导实施标准化饲养,推广优质饲料绿色无公害种植技术。技术人员全年共规划、设计标准化猪舍1253处,指导修建标准化圈舍3862间。
(五)制定标准。
根据我县DLY生猪标准饲养情况和国家规定的一系列标准,— 3 —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乐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制定了《乐至县DLY猪规模化生产猪场建筑与设施》、《乐至县DLY父母代种猪》、《乐至县DLY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指标规范》;《乐至县DLY仔猪、生长育肥猪、种猪浓缩饲料》;《乐至县LY或YL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D种公猪配合饲料》;《乐至县DLY乳猪、仔猪配合饲料》;《乐至县DLY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乐至县DLY;
猪饲养场兽医防疫规范》;《乐至县DLY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等9个地方标准。
(六)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根据项目要求和渐进推进原则,制定了项目实施计划。项目要求2005年底实现DLY优质肉猪存栏3.8万头,出栏DLY优质肉猪6.46万头;2006年底实现DLY优质肉猪存栏6.65万头,出栏DLY优质肉猪11.3万头;2007年底实现DLY优质肉猪出栏20万头,通过全县畜牧科技人员的努力,2005年全县完成了项目工作任务。
(七)科学布局,有力推进项目的实施。
技术领导小组的全体技术人员,深入全县各乡镇对生猪饲养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综合分析把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发展潜力大的龙溪、回澜、东山、孔雀、石佛、劳动、大佛、童家、高寺、中天等10个基地乡镇作为乐至县DLY优质肉猪标准化项目实施区域,并在10个乡镇的公路沿线集中连片发展了一批适度规模的标准化生态养猪家园。
—4 —
(八)抓养殖家园建设,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
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规模的基本原则,根据当地自然资料条件和农户意愿,以村为单位进行合理规划布局,联系乡镇科技人员协助乡镇党委政府做好宣传组织发动,进行现场规划、设计、指导,集中连片发展了一批标准化生产“养猪家园”。所有家园建设均按照“人畜分离,独立建圈,配套沼气,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进行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圈舍用地,统一圈舍设施修建,统一时间进度,统一饲养品种,统一防疫,统一饲养管理“六统一”的技术要求,建成了中天、高寺、童家等22个高质量的标准化猪业家园,家园内符合标准的示范户达605户,户均存栏生猪23头,全年出栏了45570头,DLY猪出栏率达到152%。
(九)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
项目技术组的全体成员深入到每个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现场指导、督促项目进展,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中的技术标准对养殖小区和规模场进行论证、选址、规划和建设。为了提高养殖技术水平,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全年共计组织养殖业主、养殖示范户到外地参观学习5次,并集中到局统一进行培训300人次,现场指导、培训农户达4022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养殖户和业主的养殖技术水平。
二、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
截止2005年底,发展了年出栏DLY优质商品猪50头以上的示范户501户,100头以上的养殖示范户102户;建成年出栏瘦肉型优质商品猪1000头以上的育肥场3个;全年共建标准化养 — 5 —
殖示范户605户,出栏DLY优质肉猪6.46万头。
由于项目实施的时间短,前期主要是基础设施的投入,加之市场价格低迷,但全年示范户每户按增收2000元计算,应增收60万元。同时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养猪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因此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三、存在的问题
1、市场波动大,价格不稳定
由于市场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户养殖效益较低,特别是部分规模养殖场出现亏损,挫伤了养殖积极性。
2、不良养殖习惯存在部分规模养殖户尤其是散养农户卫生意识差,形成了不良养殖的习惯。圈舍简陋、饲养环境差,导致疫病发生,出现效益差甚至亏损情况。
3、品种改良推进困难
少数养殖户存在对DLY优质商品猪品种的疑虑,对良种认识不足,不愿在品种改良上增加投入。
4、畜牧保险进展慢
养殖户对保险的意识还不够强,还存在侥幸思想,对通过保险降低养殖的自然风险和疫病风险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二OO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6 —
第二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年终工作总结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年终工作总结
2011年,在市、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村党组的正确领导下, 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生产有规程,质量有标准,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建设要求,经实施单位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任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现将标准化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了农业标准体系
建立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引用国家标准。今年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引用国家、行业产品标准22个,其中种植业标准22个。引用地方标准5个。引用企业标准2个。
二、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1.积极申报国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我们制订了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组织编写了水稻标准化种植技术资料1500余份,并对全村专业种植户进行了1600多人次的培训,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经过项目组的共同努力,项目实施进展顺利,较好地完成了示范区2011的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2.积极培植省级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点。为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我们根据省农林厅《关于开展全省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创建工作的意见》文件,启动了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点创建工作。
3.积极创建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1年,通过示范区建设的典型辐射,增加了农民标准化生产意识,激发了农民种养殖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
在示范区建设中,我们重点做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各个示范区制作标牌,向社会公示农业标准化示范内容,建设社会监督;二是坚持试验、示范、推广、良种、良法良管的推广原则,积极推广应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三是示范区严格按照“五统一”的模式进行管理,并向农户代表发放了种、种植业业生产记录本,为农产品质量溯源提供依据;四是加大示范区农产品产业化开发力度,积极组织农产品生产企业参与农业标准化建设,龙头企业负责对基地产品组织收购、加工、销售,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利益,提高示范区经济效益。
三、开展农业标准化技术的培训
为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我们利用广播、电视、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先后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培训,广泛宣传国家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的相关法规和技术要求,增强管理者和生产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从生产环境治理、产地检测、投入品管理、标准化生产等方面,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全程质量控制与管理提高了企业和农户的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充分利用了广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科技入户等平台,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业投入品的正确使用等知识,增强农民共识。2011年开展培训65场次,示范区参训农民1950人次,发放资料2000余份。
第三篇:兴业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马铃薯项目通过验收(本站推荐)
兴业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马铃薯项目通过验收
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兴业马铃薯种植项目于2010年11月开始创建,经过三年的努力今已建设完成。近日,第七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兴业马铃薯项目目标考核专家组对该项目进行了目标考核验收。
在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兴业县坚持科技创新,建立了大平山镇万亩马铃薯标准化中心示范区,涉及高良、三联、阳村、陈村、鸣峨、龙泉等11个村,面积1.2万多亩,以此带动全县15万亩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同时,建立了以县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区工作小组为主导,各镇农技服务中心为依托,农技员为支撑的示范区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建成了马铃薯生产技术标准,从制订、发布、宣贯到实施应用的综合网络,让标准贯穿整个示范区建设的始终。制定了工作标准、操作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等各项标准127项,形成了与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配套的标准体系,使该县马铃薯产业既有明确的产品质量标准,又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经专家验收,示范区马铃薯亩产由实施前的2086公斤提高到2166.7公斤,示范户人均增收600多元。通过利用标准化种植马铃薯,提高了标准化在农户中的普及率和知晓率,农民的种植标准意识得到明显提高,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示范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第四篇:在全县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国家级绿色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
在全县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国家级绿色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
建设启动大会上的主持词
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郭海军
同志们,现在开始开会。为确保会议质量,请将手机关闭或调至震动状态。今天的会议是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有关要求,充分发挥我县生猪养殖和绿色水稻种植优势,动员全县力量,全面推进我县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国家级绿色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进程。出席今天会议的有,县委常委、副县长刘杰,县农业局、县牧业局、县粮食局、县质监局的分管领导,各乡镇(区)分管此项工作的领导及各乡镇(区)农业站站长、牧业站站长。
今天的会议共有两项议程:第一项是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黄金辉同志宣读《永吉县国家级百万头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和《永吉县绿色水稻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第二项是请县委常委、副县长刘杰同志作重要讲话。
下面进行会议第一项,请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黄金辉宣读《永吉县国家级百万头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施 1
方案》和《永吉县绿色水稻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宣读完毕。
下面进行会议第二项,请县委常委、副县长刘杰同志作重要讲话,大家鼓掌欢迎。
讲话完毕。
同志们,今天会议的各项议程已经进行完毕。刚才,黄局长宣读了两个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刘县长对两个示范区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对我们创建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绿色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希望大家认真领会,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就如何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是迅速传达会议精神。会后,各单位参会人员要立即向主要领导汇报并传达会议精神,重点部门要召开全员大会,务必使广大机关干部端正态度,深刻认识建设生猪和绿色水稻标准化示范区的目的和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是全力组织实施。各单位要对照两个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要结合工作实际,将每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倒排工期,限定时限,将具体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
三是确保工作质量。各相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农业、牧业、质监等部门要做好牵头调度和技术指导工作,各乡镇(区)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各乡
镇农业站、畜牧站要切实深入基层,发挥好专业优势,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国家的检查验收。散会。
第五篇: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东宝区农业局
为加快漳河库区优质柑桔板块基地建设步伐,提升柑桔产量和品质,做大做强漳河库区柑桔产业,推进我区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根据《湖北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和省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标准果园创建和东宝实际,2009年我们在漳河库区开展了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一年来,通过宣传发动,科技推动,示范带动,使我区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示范区建设基本情况
(一)背景
东宝区柑桔主产区集中在全国八大人工水库之一的漳河水库库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引进温州蜜柑,经过近40多年的发展到2009年底,柑桔种植面积达到8.5万亩,其中挂果面积近6万亩,柑桔年产量近5万多吨,年产值近亿元,桔农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
(二)示范区的地理位置及其水果生产情况
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位于漳河水库东岸的漳河镇迎接、苏院、苏集三村,共811户,2860人,国土面积31000亩,耕地面积3363亩,柑桔种植面积近10000亩。近几年来,三村大力发展循环农业,重点推广“猪-沼-果”生态种植模式,811个农户中,共建沼气池445户,沼气入户率达到54.9%,桔园沼液灌溉推广面积4900多亩,占柑桔种植面积的近50%。循环农业的发展,提升了柑桔品质,增加了桔农收入,桔农户均柑桔收入3万多元,人均柑桔收入5500多元。
(三)核心示范区面积及主导品种
我区柑桔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区面积为1000亩,主导品种为温州蜜柑。
(四)示范区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情况
示范区有柑桔专业合作社2家,柑桔采后处理生产线4条,年处理销售柑桔3万多吨,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吸收社员500多人,营销人员近200人,带动农户6000多户,服务面积8万多亩,并联合开辟了北京、天津、丹东、石家庄等20多个省市市场,带动社员人均增收2550元,促进漳河镇农民人均增收500元。
(五)取得的成效
1、完成了产量目标:通过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明显提高了柑桔产量,示范区柑桔亩产达到2000公斤以上。
2、达到了质量目标:通过推广新技术和集成技术,使温州蜜桔品质特性得到充分表现,并符合绿色食品质量标准,柑桔优质果率达80%以上。
3、实现了效益目标:通过实施桔园“三建、三改、三挂、三洁”,实现桔园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品质销 售,高效益产出,使示范区柑桔亩平增加收入500元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成立由分管农业的副区长任组长,区委农办、财政局、农业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标准化生产的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农业局分管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成立了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工作专班,人员由区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区能源办、植保站、土肥站等单位组成。
(二)积极宣传引导
在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树立一块长4米,宽2.5米的标牌,以“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为名称,内容包括项目简介、建设目标、主要技术内容、主管单位、技术支撑单位、实施单位、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
(三)增加资金投入
为确保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整合各种支农资金针对柑桔种植技术和柑桔采后处理能力进行大力扶持。2009年,全区共投入资金480万元用于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其中整合农业项目370万元,区级资金50万元,农户自筹资金60万元。这些政策和资金的扶持都极大的促进了我区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
(四)落实技术措施,加强技术培训
1、实施桔园““三改”
(1)改造树型:①密植改稀植:采取隔株间移和隔行间移方法,对株、行距3×4或2×3的桔园,实施隔行间移或隔株间移,将行距扩大到4米或6米,使每亩桔园保留柑桔56株左右。②大冠改小冠:对现有密蔽不透风、树体冠高幅大、田间管理不便、产量和品质下降的柑桔园,分将大冠改小冠,以1.5米的高度进行露骨更新,分两年将高度降到2.5米左右。当年将结果少的大枝回落到1.5米处,翌年再将余下的大枝回落。
(2)改善施肥结构:对创建中的标准果园,实施营养诊断与配方施肥,按照每100亩桔园取一个土样的标准,抽取十个土样进行检测,制定施肥配方,适时进行施肥,并增施有机肥,喷施微肥,提高肥料综合利用效率。
(3)改良土壤:推广果园生草栽培和“猪-沼-果”生态种植模式,沼液入园率达到100%;推广覆膜控水栽培,改善土壤条件,提高果实含糖量,提高柑桔品质。
2、推广桔园“三挂”
(1)空中挂灯:按每30亩桔园挂一盏频振式杀虫灯的要求,在创建园区悬挂频振式杀虫灯30-40盏。
(2)园中挂板:每亩桔园挂诱杀黄板15-20块,诱杀趋性害虫。(3)树上挂虫:树上捕食螨,以虫治虫。
三、质量可追溯体系建立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效 自从开展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以来,我区就高度重视柑桔质量可追溯体系的建设,按源头柑桔生产基地“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的总体要求,实现产品的可追溯制度,并严格按照绿色食品A级产品的生产标准进行标准化种植和初加工,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管理,大大提高了柑桔的质量。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做以下工作。
(一)制定柑桔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
组织专家编印《柑桔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技术资料1万份,分发到广大桔农手中,开展柑桔专题技术培训5场,1000人次,切实提高了桔农的生产管理水平。
(三)建立柑桔生产过程查询系统
源头柑桔园先后建立了农资定点供应制度、使用登记制度和生产环境情况检测登记制度,设立专人统一收集果农的生产记录档案。在水果采收期间,对水果原料的收购、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外销柑桔外观、农药残留等符合标准要求。同时,通过柑桔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可识别出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为产品召回或撤销,获得更具可信度的信息。
(三)加强质量可追塑体系建设经验的交流与合作。目前建立柑桔可追溯体系的经验不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功范例也不多,因此,我们与其他柑桔板块生产基地开展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交流,形成了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提高项目实施成效,切实为柑桔质量可追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在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建设上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但还是有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区柑桔标准化生产,而且这些都是些长期性的问题。
(一)桔农对于标准化生产的认识不够。由于去年发生经济危机和蛆柑事件,柑桔销售情况不理想,对农民的打击比较大,农民种植柑桔的意愿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建设速度。同时,农民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意识不强、柑桔标准化程度不高、漳河柑桔品牌未能体现其应有的价格,这些都是导致漳河柑桔销售情况不好的原因。
(二)柑桔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还不健全。东宝是果业生产新区,我们虽然在生产过程中,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建设,推广应用新技术,但从整个果业生产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看,仍然是标准化程度不高,技术水平较低,无公害生产技术的覆盖率较低,特别是那些以家庭生产经营为主的零星果农,柑桔标准化生产管理的水平就更低,与“专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相差甚远。
(三)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我区柑桔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在组织销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规模小,实力弱,部分组织不够严密,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与农民利益联结不够,其作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仅限于组织运销技术指导层面,距产业化经营之路的初衷还有一定距离。以去年柑桔销售为例,两个柑桔专业合作社分别亏损20多万元,农户、企业、市场三者利益联系不紧,农民自我服务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同时,国家对合作社缺乏引导资金也是导致合作社规模不大、带动能力弱的原因之一。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与建议
2010年,我们将继续抓住产业发展机遇,加大工作力度,学习和借鉴周边县市的好经验、好作法,再鼓干劲,再添措施,以加快建设高标准桔园,进一步提升板块规模为重点,以精品果园建设为突破,以推广普及柑桔各项技术为手段,以扶持协会发展壮大为补充,以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的,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整合资金加大标准化生产建设力度。柑桔作为我区的优势产业,应继续统筹整合低丘岗地改造、低产林改造、农业板块、农业综合开发以及乡村公路建设等资金用到板块基地建设上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大做强柑桔产业,积极加强我区柑桔标准化生产建设,使我区柑桔 真正实现高产化、优质化、品牌化。
(二)进一步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继续加大柑桔无公害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水灌溉、有机肥使用、控水增糖等技术的培训推广力度,加强技术培训,推广柑桔标准化生产,建设精品果园,落实柑桔设施栽培。年内组织柑桔专题技术培训5-10场次,2000人次;印发柑桔生产技术资料5000份,全程推广柑桔标准化生产。
(三)加强宣传力度打造知名品牌。目前,我区柑桔品牌有好几个。要下大气力加以整合,确立“漳河生态蜜桔”品牌,使有限资源最大化利用,增加产品竞争力。同时加大“漳河生态蜜桔”的宣传力度,加快商标注册,实行精品包装,彻底改变漳河柑桔“一流质量,二流品牌,三流包装,四流价格”的形象。
(四)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继续扶持“漳河柑桔产销协会”,“漳河绿盛柑桔合作社”,“漳河漳发柑桔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积极为柑桔合作社申报市级龙头企业,使之尽快做大做强。
2009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