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乌江城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19-05-12 03:4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乌江城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乌江城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第一篇:大乌江城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一、大乌江镇城镇建设的现状

大乌江镇是于1999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后开始新建镇,辖9个村,现有9483户35296人。经过县、乡两级的努力,乌江北岸已初具规模,现城镇区人口1000人左右,城区街道仅有不足300米的公路街道。2002年建成了乌江码头,并对乌江航道进行疏通,箐口、凉风处于镇政府两端,且已具备一定的集镇规模,城镇建设初步形成两头拉中间的格局。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大乌江镇要想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刻不容缓。但大乌江镇的城镇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建镇时间短,起步晚,“人气”、“商气”不旺。大乌江于1999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镇政府所在地的城镇建设较其他9个乡镇而言基础最差、起步最晚、时间最短(其建设是在只有几户住户的基础上开始建设),还没有集镇发展必备的“人气”、“商气”,城镇效应未能充分表现出来,从而制约了大乌江的发展。由于建镇时间不长,城镇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到2004年底,镇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人口仅1000人左右,仅有不足300米的公路街道,加上经济基础薄弱,市政设施条件差,吸引力不强,难以将人流、物流、信息流向城镇集中,不能形成聚集和辐射效应。

2、自身财政困难,投入不足,加之基础设施欠帐多,拖了小城镇建设后腿。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针对大乌江而言,资金投入是城镇建设的瓶颈。大乌江镇历史以来以传统的农业种植为主,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烤烟面积逐年减少,“支柱”不“支”的现象日益凸显,乡镇企业屈指可数,财政税收主要靠农业,现行的财政体制又使乡镇财政仅勉强保证干部职工工资,无力再搞建设,特别是在搞原凉风镇的城镇建设后,原有的市政建设在新建大乌江镇后已不适应新城镇建设的需要,增加了全镇的财政负担,对于一个地方财政收入仅200余万元的乡镇来说,在一个全新的基础上搞城镇建设举步维艰。

3、遗留问题多,影响了城镇建设工作的开展。在大乌江镇政府所在地,有诸多的遗留问题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如204省道改道用地纠纷,使10余户农户部分或全部耕地被占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又如2001年修建大乌江镇集镇南岸街道大堡坎,造成回龙场村民组16户耕地共43亩无法耕种。诸多的遗留问题影响了政府正常工作的同时,也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进而使城镇建设受到极大的限制。

4、缺乏产业支撑,小城镇建设发展动力不足。产业是城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新的城镇所在地由于还没有建立适合发展的支柱产业,全镇始终没有脱离农村产业结构特点,即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二、三产业规模偏小甚至是微不足道。屈指可数的几个乡镇企业分布在凉风村,驻地分散,对新的城镇地来说影响了集镇的规模化,从而使城镇化建设缺乏产业支撑,发展动力不足。

5、缺乏主动权,城镇建设失去主动性。受资金、土地的限制,城镇建设显得被动,缺乏主动性,在无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城镇建设用地全部被县国有投资公司控制,在建设用地上没有自主权,不论是资产置换还是土地开发融资,想搞城镇建设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加快大乌江镇城镇建设的建议

1、改革我县现行土地征用体制。鼓励走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建设、经营城镇的道路,以拓宽融资渠道。要促进大乌江镇的城镇建设,建议县委、县政府改革现行土地征用体制,把城镇建设用地部分或全部放权于乡镇,由乡镇在建设中结合现行市场自主、合理地搞好城镇建设用地的开发,使乡镇灵活、自主地实现土地开发融资,更大限度地把土地开发资金回投到小城镇建设上来,实行以地生财、以财建镇,滚动开发。同时也使乡镇在独立操作中能自觉增强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镇建设投资体系,以土地融资、出让公共设施经营权、财政贴息贷款等途径,吸收社会投资和外资,来筹措城镇基础建设资金,以缓解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

2、加大政府对小城镇建设投入力度。大乌江的城镇建设仅靠自身的力量在短时期内难以实现建设任务。因此,建议县委、县政府区别于其他乡镇,在建设资金上加大对大乌江集镇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到逐步有所增加;同时建立大乌江小城镇建设资金专户,做到专款专用,并努力通过管理办法的制定来规范使用方法。其次,应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从政策上鼓励国家、集体、个人、外商等共同投资,全方位调动小城镇建设积极性。

3、出台优惠政策,增强小城镇聚集程度。聚集效益是小城镇的一个本质特征,小城镇经济效益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而增加。发展小城镇要重视聚集人气,把重点放在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上来,大力吸引外地能人商贾在本地落户,提高非农业人口的数量,提高小城镇的质量。结合大乌江乃至全县的实际,建议可以通过几种形式进行小城镇人口聚集:一是在实行易地扶贫搬迁时,可以用自动选择的方式让搬迁户选择进城镇地;二是进行构皮滩电站的移民搬迁时,鼓励移民户迁入;三是从户口、土地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迁入城镇建设区等。

同时要充分发挥集水陆运输于一体的优势,着力聚集商气,以水陆两运货物和农副产品交换等为主体,逐步建设商贸区,同时建议县委、县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凡在大乌江镇投资经营的企业、商贾、住户在一定年限内实行税费先收后返,鼓励广大城乡经营户和外地经商人员到大乌江投资、经商和落户,进一步吸引一批市场效益好、有产业带动效应的企业到大乌江投资兴业,以聚集“商气”,从而带动和促进城镇建设。

4、起步旅游业规划、建设和宣传工作,合理构筑大乌江城镇建设功能布局。大乌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回龙红军渡、乌江红军纪念园、老林河风光、新场字库塔和即将建成的构皮滩电站库区千岛湖等,加之处在204省道线上和千里乌江画廊黄金水道线上,有构皮滩大电站、施秉杉木河漂流、石阡温泉、山城重庆等地旅游带动,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因此,建议县委、政府协调建设局、旅游局、计划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全县情况,请专家进行合理规划,开展建设并积极宣传,以乌江风光游、红色旅游为基调,利用现有的凉风、箐口城镇建设有一定规模和构皮滩大电站正在加紧建设的有利因素,形成两头拉动促中间的格局,进而挖掘经济发展潜力,促进大乌江城镇建设。

5、解决遗留问题,使大乌江在搞城镇建设中轻装上阵。遗留问题牵扯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精力,也成了搞城镇建设的障碍。在疲于应付遗留问题的同时使大乌江在城镇建设上显得无心和无力,拖了城镇建设的后腿。建议县委、政府出台专门措施帮助乡镇解决遗留问题减轻乡镇压力,促进经济建设与城镇建设同步推进。

第二篇:财政支持城镇建设的问题及建议

财政支持城镇建设的问题与建议

城镇化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财政不仅要解决好产业支撑、市场建设、城镇美化等硬件建设,而且要大力支持完善城镇综合配套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逐步消除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促使其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财力有限状况下,为满足城镇建设资金需求,如何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积极探索通过财政资金导向性作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的最大化,以推进城镇化进程。

一、财政支持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

就我市财政支持城市建设的情况来看,突出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管理体制存在缺陷,体制机制尚需理顺。一是部门各自为政,分散并浪费了有限的财力资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多头,市政、交通、电力、邮电等各自分散承担独立的基础设施建设,其资金来源有的从条条上划拨下来,有的从其代征的专项建设资金中直接使用,导致资金分散,形成不了合力。二是城建资产运作效率低。长期以来,由于城建基础设施垄断经营,无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城建资产闲置现象比较普遍,资产运作率不高;加上对城建资产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资产权属不清,资产经营受到一定影响。三是城建投入维护性支出比重高,且随着城建系统养护人员的增加、运行费用的增长,这一比例将继续提高。四是对财政支持城镇建设把握不准确,片面地认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应当由政府投入,政府给多少钱办多少事;有的则把以土生财当成取得城建资金的唯一来源,一讲到支持城镇建设就

1提出卖地,忽视了城镇整个资产的市场化运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市场化动作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土地资本注入存隐患,部分包袱成债务负担。一是投资总量与实际需求量的不平衡。如果把有限的土地大部分用于房地产开发,使城市土地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和有效的增值,还会给刚刚建立的土地市场造成冲击。二是取得土地的部门和单位,绝大多数试图搞小区、搞商品房。由于房产需求量渐趋饱和,也会造成投资的浪费和积压。三是一些公司以取得的土地抵押贷款,投资项目难以得到预计的投资回报,形成了债务包袱沉重。由于缺少经营资金,无力对注入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很难使土地增值生财。四是大量近邻农田被征用后,农民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日益突出。

(三)配套措施不健全,进城农民有担忧。随着我市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批的农村居民从农村搬进城市,变成了城镇居民,从而促进城镇化的发展。从城镇化的开始到现在,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正常运作对农村劳动力有着一定的依赖,而且从实质上来看,其已经成为主要推进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基本动力。但是,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后,就失去了原有的土地,而且在子女上学、参军、就业等方面存在诸多的不平等,导致他们在城镇化进程中成本增加,对预期的未来没有信心,动摇了自己城镇化的信念,从而加深自己对土地的依赖。

二、财政支持城市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在当前宏观经济调控形势下,银根紧缩和土地停批,势必对城市建设产生影响。为此,财政支持城市化建设必须转变观念,变以往的投入为主为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为主,发挥

2财政的职能作用,支持城市化建设。

(一)改革体制机制,创新经营机制

一是支持建立健全完善的城镇化建设管理体制。要改变各政府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的管理方式,市政府可以在发展改革委员会设立“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以城镇建设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统一部署、管理和协调城镇建设过程中整体规划的编制、审核,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的监督管理,城镇规划执行情况的考核验收等等,促使城镇合理布局、资源有效配置和城镇之间的协调发展。财政部门确保运转经费,保证其高效运转,从而达到城镇建设经济及社会效益最大化和建设成本最小化。二是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长期以来,城市建设被认为是放大了的公用福利事业,由政府包揽包办,实行计划管理,加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投资力度偏小。在这种体制下,城市建设不仅日愈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财政不堪重负。改变城市基础建设长期欠帐的局面刻不容缓。然而,缺少建设资金是所有城市共同的困难。支持城市建设的出路就在于经营城市环境和城市功能,把市场经济中的经营意识、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运用到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对城市资产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利用城市自身功能吸纳奖金,合理利用、优化配置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多元投融资体系,形成城市建设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从而走出一条以城养城、滚动发展的新路子。

(二)突出经营重点,合理配置资源

城市经营,重点是以地生财、以地兴城。因为,城市必须建在土地上,而土地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供求矛盾大、增值空间

3大。首先是要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所有的土地都必须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不容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买卖土地。而且,一级土地市场必须充分发挥时间差、空间差的作用,对规划区土地尽早征用,防止基础设施建设开工甚至达到一定程度后,征地成本猛涨,确保“毛地”开发的增值收益全部为政府所有。其次,是要包装好土地。所有由政府统征的土地,均完成扫障、平整后储备起来,把“生地”养成“熟地”后进入市场。第三,要搞好借地融资。根据城市建设规划,以土地资产作抵押融资,提前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了,便会吸引开发商,进而使土地“身价倍增”。第四,要搞活土地二级、三级市场。完全以公开招标、拍卖的方式供应土地。要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支撑,通过公开交易,让市场决定地价。

(三)落实配套措施,推进跨越发展

一是应积极支持户籍制度改革。调整支出结构,制定相关财政政策,支持逐步放开对农民进城落户的限制,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在城镇以居住地确定落户地点、以现行职业确定身份的户籍管理制度,鼓励有资金、有技术的农民向城镇聚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二是完善社保制度。对进城务工有稳定工作并有固定住所的农民,应确保其在子女上学、参军、招工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对于彻底放弃土地承包转移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者,应与其他城镇居民同等对待,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对仍保留土地承包权进城的居民,可暂缓纳入,以减轻城镇社会保障压力,但应由录用单位按国家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金。对进城创业的农民,应在其创业之初给予一定期限的税后

4优惠,以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者加入到城镇建设的创业或就业的队伍中来。三是应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危旧房和棚户区的建设与改造,逐步建立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多种保障形式有机结合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为普通劳动者和建设者提供安居乐业的环境。四是应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财政激励措施,积极引导已转向二三产业的农民,在自愿自主的基础上有偿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推动农村土地不断向少数农民集中,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经营,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人口,促使其更快更好地向城镇转移。

第三篇:县级城镇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城镇管理是社会管理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城镇管理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反复性强、流动性大,管理对象复杂,执法难度大的特点。城镇管理的好坏,直接制约着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直接展示城镇市容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市貌和对外形象,更是反映这个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体现了这个地方政府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县级城镇处于承上启下的关联地位,上联着大中城市,下联着广大的农村及乡镇,是一个把农民转变为市民的培训基地,相应的城镇管理的难度就更大,矛盾就更多。综合分析,我们认为现在县级城镇管理中存在五大矛盾:

一是实施城镇管理与解决弱势群体生存的矛盾突出。一方面城镇弱势群体、下岗职工要生存,要谋生,他们租不起门面,做不起大生意,迫于生存,不得不沿街占道经商或沿街叫卖;另一方面我们又无法提供充足的市场,县委、政府和广大市民又要求有良好的秩序及市容市貌。但是社会公众对弱势群体又深表同情,因此,城管执法很难让群众满意、理解和支持,这是我们城镇管理最大矛盾。二是实施城镇管理与城镇管理自身执法体制机制上的矛盾突出。一方面城镇管理要执法;另一方面城镇管理的执法主体不明确,执法主体太分散,至今没有一部独立的城管法律法规。这也是我们城镇管理处于二难境地的具体原因,就好象小品中范伟说:过年了,家中只有一头猪和一头驴,是杀猪好还是杀驴好,杀猪,驴是这样想的;杀驴,猪也是这样想的。城管局到底管什么,怎么管,是城市的“保姆”,还是政府的“临时工”,至今还未定论。三是实施城镇管理与县级城镇的职能及日常生活习惯的矛盾突出。县级城镇80%以上都是农民城市,农民进城,养殖鸡鸭鱼兔的习惯也就带进城,他们甚至说:斑马线是不能踩的。同时,一些市民还缺乏一种良好的环境意识、城市意识、秩序意识和卫生意识。这也是县城的职能所决定的,当我们把一个人的素质和这几种意识培养出来后,他又到更大城市去了,我们又要始终处于并开始这个最原始的造就市民的培训基地的工作岗位,要天天重复这样同样的工作,同样的事做久了,就会缺乏干事业的激情、冲力,就会松懈、懒惰,有人说把简单的事,一遍一遍重复的做好就不简单,因此城镇管理难就难在此。四是实施城镇管理与城市建设滞后的矛盾。有利于推动城镇管理的公益性设施建设滞后,统一物业管理的小区建设滞后,公共场所的功能设计滞后,导致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增大实施城镇管理的难度。五是实施城镇管理与自身投入严重不足的矛盾突出。城镇管理需要花钱,需要投入,但是县级城镇的财力大多依靠转移支付度日,因此都不能较好地解决城镇管理所必须经费,城镇管理中的一些基础设施设备欠缺。

这五大矛盾都是城镇管理中客观存在的,针对上述矛盾,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强化弱势群体不是特殊公民。贯彻落实“城管为民”的理念,人民城镇人民管,管好城镇为人民。之所以强化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是现代文明的体现,其目的是为弱者创造平等机会,而绝不是在是非问题上的暧昧,也不是对法律责任的无原则减免,更不是将弱者所应承担的责任一笔勾销。过于泛滥的悲悯起不到正确引导的效果,唤不醒弱者的良知,以牺牲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为代价,实质是对社会公德的践踏和对公众合法权益的侵害。因此,对极少数人违法违章行为的坚决打击,以达到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要求的目的。二是要加强市民教育,规范市民行为,培养文明市民。由于县级城镇的绝大多数市民都是由农民转型过来的,因此我们必须把市民的城镇意识教育,作为城镇管理的基础。强化宣传教育,以报刊、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为阵地,增强全民城管意识。在“城市广角” “市容曝光台”等栏目,弘扬城镇管理中的好人好事,曝光“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组织开展“县城集中整治行动”,“从我做起,清洁县城突击月”,“告别陋习千人签名”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吸引市民参与,使市民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素质。开展以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的评比完善活动为载体,建立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机制,促进城镇管理上水平。三是严管重罚,依法管理。我们的城镇管理工作比较薄弱,与“失之于宽,管理不严”有很大关系,比如,在香港随地倾倒垃圾,要被司法机关判刑坐牢。城镇经济要活,但城镇管理必严。首先要严在制度上,要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城镇管理法规体系,要能够基本覆盖目前城镇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又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从规章制度源头上堵塞各责任单位之间管理脱节的漏洞,减少扯皮,做到事有人管,职责明确,权责一致。其次要严在落实上,“徒法无以自行”,城镇管理就是对正常有序行为的服务,对违法违章行为的惩处。因此对违反城镇管理法规的行为要敢于管理,对那些只图谋利,明知故

离魂记 黄巾力士 未来军医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违,屡教不改,严重破坏市容秩序的行为必须采取严管重罚的手段,以示惩戒。对非法设置各类摊点和占道经营要坚决予以取缔,对车辆乱停乱放的要将车辆拖离现场,并对驾驶人员予以处罚,对破坏公共设施,乱吐乱扔、乱张乱贴、乱牵乱挂、乱写乱画、乱堆乱码、乱倾乱倒等公德意识差的行为除了经济处罚外还要在媒体上曝光。然后要严在监督上,城镇管理对象的复杂性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决定了管理进程的复杂性。由于城镇管理的方方面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执行中的具体问题,如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部门之间的配合衔接,必须靠强化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考核。切实解决各种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执法不严、以罚代管和扯皮推诿的具体实施行为,加大管理的落实力度。四是要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坚持依法管理。着力构建“政府总揽全局、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积极参与”的大城管格局,构建县、镇两级政府,城管、街道、社区三级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镇管理网络体系,形成综合治理为龙头,专业管理为骨干,社区、单位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强化环卫管理体制,把管理推向市场,管理进入社区、进入单位、进入家庭、进入学校。五是加大城镇管理投入。解决必要的设备设施,推进物业管理,推行垃圾分类袋装。

城镇是我家,管理靠大家。优美环境是城镇发展的本质要求,个性特色是城镇发展的客观选择。我们慎重的呼吁全体市民在城镇管理过程中,少一点指责,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批评,多一点参与;少一点阻力,多一点配合;尽量不当“裁判员”,关键要当“运动员”。人人都是城镇管理的受益者,人人都应当成为城镇管理的理解者、支持者和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够建设一个令我们自豪又能安居乐业的良好城镇和居家环境!

离魂记 黄巾力士 未来军医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关于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___县政协

(2006年9月19日)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联系城市和农村纽带的城镇,其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急需加强。

目前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城镇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超前性与经济

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区域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给排水规划、供电规划、水利规划等专业规划不尽完善,与城镇总体规划脱节。

二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由于城镇建设投资大,见效慢,资金短缺是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

三是城镇管理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执法监督不到位,违法建设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居民的卫生意识、文明意识还较为淡薄。

这些问题影响了城镇的健康发展,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为此,我们提出建议:

一、城镇建设规划要突出地方特色。高起点科学规划,是建设现代文明城镇的前提和基础。城镇建设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应强化精品意识,使城镇基础设施具有双重价值,既有使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使之成为凝固的艺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根据城镇所处的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经济规模、发展潜力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立足客观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做到适度超前、合理定位。应优化布局,节约土地,搞好农田保护区、工业区、住宅区、商贸区、行政区规划,妥善安排各行业和各项社会功能的协调发展,合理勾勒框架。规划应一步到位,并留有发展余地;建设分期实施,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规划应体现时代风貌、民族特色、地方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规划一旦形成,就不仅对建设实施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城镇的发展具有约束作用,不能随意变更。

二、多渠道筹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坚持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相结合,依靠社会力量,广开融资渠道,使城镇建设由单纯的政府行为变为群众性和社会性的自觉行为,形成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机制。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国家支持,重点争取交通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改水和绿化建设资金,实现基础设施的改善。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社会闲散资金用于城镇建设。在保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和统一施工的前提下,支持开发企业建设商品房对外销售,培育城镇房地产市场。对广场、绿地、灯箱、雕塑、公厕、垃圾池等社会公益设施通过向社会招标承包或拍卖冠名权、登载广告等形式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从而吸引社会闲散资金,缓解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本着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的原则,遵循经济规律,公开拍卖土地。在出让方式上,因地制宜,可以拍卖生地后开发建设,可以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后拍卖熟地,也可以综合承包开发。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投资兴业优惠政策,鼓励外商、外地客户进镇建设。用好用活财政政策,运用财政杠杆加强宏观调控,加大政府对城镇建设的投资,财政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城镇建设。组织城镇干部群众进行义务劳动、以劳代资等活动,搞好城镇公益事业和环境绿化美化。

三、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实行严格管理手段,进行全方位管理。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城镇管理领导分工、部门协调、定期考核、监督奖惩等制度,并对管理队伍定期考核。加强规划实施管理,严格在规划统一指导下,实行建设项目审批一枝笔,不准乱开口子,杜绝违章建筑,取缔违反规划随意建设的建筑。加强工程设计、施工和质量管理,坚持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引进竞争机制,实行招投标,推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理制,加强工程质量的督促检查。依照法规综合管理,对城镇环境卫生、园林绿化、交通秩序、建筑市场等方面的违法违规现象进行综合整治,坚决杜绝乱修乱建、乱停乱放、乱堆乱摆、乱写乱画等现象。强化意识形态管理,着眼于提高居民素质,利用媒体、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广大居民的卫生意识、文明意识,使他们能够服从城镇管理,积极主动参与城镇管理。

第五篇: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建设美丽乡村,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也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内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经和有效手段。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目标起,美丽乡村建设就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直接关系到中国梦的伟大实现。当前,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密度较大,基础设施落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保护措施陈旧等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和发展方向,加之一些体制性和机制性问题和障碍仍然突出,一些职能部门推诿不作为、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如果不尽快加以解决,就无法实现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整治和保护,最终影响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

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协作存在盲点。一方面,各职能部门之间工作缺乏协作。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地区、各部门互相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工作开展。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划分不清,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经常造成工作上的延误。部分地区认为工作业绩不明显,将大量的精力和人财物都投放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是浪费。另一方面,对群众的宣传引导不够,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不理解、不支持,民风培育滞后,环境问题突出。相当一部分群众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民生工程,而是政绩工程,思想上存有顾虑,担心在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不但享受不到服务,还会损害到切身利益,导致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不高。因此,部门和群众之间均存在很强的懈怠和消极思想,制约了工作的推进。

二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规划存在痛点。一方面,部分地区在制定建设规划的过程中,没有做到高起点,高标准,没有邀请一些高素质的设计部门进行前提的论证,使规划设计存在很多漏洞,随意性较大;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对美丽乡村的规划虽然力求高标准、高档次,但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地方实际情况,造成制定的规划假大空,缺乏可操作性。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同时,缺乏长效机制。部分村镇干部追求眼前成果,把环境整治当作“临时性”“应付性”工作,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只在建设初期、检查时加强监督,导致卫生管理制度、评比制度、保洁队伍、环卫设施缺失或形同虚设。美丽乡村建设表里不一,成了面子工程。

三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运作存在难点。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是资金的问题。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筹措资金的能力和水平不高,很多地区和部门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习惯和依赖政府的投资和专项资金,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优势,没有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来获得资金支持,造成很多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由于缺乏资金保证,进展缓慢,标准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地区产业融合不高。多数乡村的农业生产依然以传统分散的个体经营模式为主体,产业没有组织化,缺乏主导支柱产业,规模效益不明显,且建成的许多项目与镇村产业发展结合不够,产业融合带动力不强,促农增收效果不明显,美丽乡村建设与群众的期望有较大差距。

为此,建议:

1、大力营造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一是形成工作合力。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主动作为,坚决克服等靠要和观望思想,克服于己无关的错误观念,从全局的角度和战略高度来看待美丽乡村建设,从本部门的优势和实际出发,主动为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主动工作,胸怀大局,甘于奉献,形成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二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正确认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对于自身的巨大益处,并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主动参与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发挥宣传、妇联、团委、老干部、老党员等群团体组织作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形成健康文化与生活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千方百计调动和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者、受益者,从而凝聚人心,合力推进美丽乡村持续发展。三是突出干群联动。各级党员干部强化“主角”意识、大局意识,主动靠前,发动群众,当好引路人、服务员;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村民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引导群众当好主力军、运动员,形成乡镇组织、村为主体、社会参与、部门协作的建设机制,让党委政府成为推动者、监督员。

2、科学谋划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发展。一是高标准规划设计和实施。坚持高起点设计的理念,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设计部门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注重规划设计与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特点相结合,推动一村一规划,根据各乡村特色、地理区位、资源特点、产业需求、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农民实际需要等要素,科学定制规划,使建筑形式、田园风貌和自然景观的相互融合,突出差异性,建设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避免千村一面;抓好规划设计的实施工作,对于规划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不折不扣的予以实施,定期对项目的进度进行建设,对工程质量进行把关,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切实落到实处;在政策的顶层设计上,从“项目导向”转向“基层需求导向”,逐步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管理模式的创新机制,克服重建轻管。二是突出长效管理机制。在环境治理和人文建设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农村环卫队伍,采取部门服务延伸、村里自主管护和社会专业维护相结合,落实保洁员职责,有效实行物业化管理、专业化保洁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完善村规民约、卫生公约,发挥环境改善与素质提升的内在互动,提高村民生态文明素质;建立巡查、通报和媒体监督机制。

3、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径。一是建立市场化筹资方式。增强市场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各级地区和部门创新思维,打破原来的等靠要思想,在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的同时,利用市场化机制破解资金瓶颈问题。通过社会融资等方式,发挥市场的作用和活力,通过引进招商引资项目,以项目为拉动和载体,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主动出击,按照创建目标整合资源,进行项目包装,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扶持;通过村企结对共建、金融资本参与、社会捐资等方式,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新模式。二是坚持产业为基。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市场的意识、科技的支撑,以抓大户上规模、抓特色建基地、抓服务建体系、抓龙头促工贸、抓典型带全面为基本路径,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动农村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拓展新兴产业,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传承优秀文化紧密结合,巧借山水,盘活资源、经营村庄、繁荣文化,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经济支撑,形成环境美化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下载大乌江城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乌江城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建议摘 要 以山东省为例,回顾了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农业科研创新体系、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产......

    建设用地预审面临的问题与建议论文(范文)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作为国家管理土地资源的主要方式,是对建设项目涉及土地利用活动进行审查的必备环节,在引导建设单位科学合理选址,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统筹土地利用和耕......

    乡镇机构改革面临问题及建议(5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 题目 乡镇机构改革面临问题与建议 姓 名 吝盟 教育层次 _____ 本科__ __ _ 学 号 14*** 省级电大_____河北电大_____......

    乡镇政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乡镇政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丹凤县***镇党委 一、乡镇工作现状 一是权力小,责任大。乡镇虽小,其职能却包罗万象,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教育、卫生、招商引资、计......

    *区城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特点问题和建议

    *区城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特点问题和建议城镇社区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党和政府城市工作的基础。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镇社区建设中的物质基础和承载体。今年8月以......

    县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有关问题的建议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强化管理力度,我县的城镇建设和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县城道路骨架已基本形成,其它各建制镇道路体系初具雏形。......

    我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问题

    经过50多年的建设,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乡规划体系日趋完善,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十项工程”稳步推进,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推荐)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为全面提高我县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我县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