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数学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专心听讲的习惯;
2.善于求异和质疑问难的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4.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
5.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从另一层面讲,数学学习好习惯还有:
一、要重视概念。数学是由概念(最原始的定义)和几个公理(公设)出发经过推理建立一门数学体系。因此对数学概念要深刻理解,为此,对每个概念都要读,要咬文嚼字,要注意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如集合中属于和包含,反函数与互为倒数,函数与映射等等。
二、公式要独立推导,定理要自己证明。学定理时,除了弄清条件和结论外,还要写出逆否定理,并看逆命题能否成立,如成立需要证明,不成立要举反例。也就是看定理条件是否充分且必要。公式则要将其变形,如正切两角和的公式。
三、做习题一定要做到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
四、对数学,0分和99分是一回事。因此要保证解答正确。中学的数学都是可解的,做完习题后一定要检查,要学会判断是否正确,如尾数是2,3,7等肯定不是平方数。求几个数的和,答案是否正确,一般做法是再算一次,两次结果一样,并不能保证你是对的,因为有人习惯将3+5=7。如果你反过来算,出现5+3=7的概率极小,或用逆运算。
五、做选择题和填空题一定要备一个本子,记下解题过程。
六、考前不要做新题,看做过的习题(同类型只要看一两个即可)和错题本。
七、使用计算器前,先要检查计算器,办法是算12345679×9如全是11……1则此计算器可用。
八、演算草稿必须从左到右,不要东写一处,西写一处,发现错误,无法检查,只有重做一次,浪费时间。
第二篇:数学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尊敬的领导、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就应充分地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实践证明,对孩子的学习只要能坚持正确要求,好的学习习惯是一定能够养成的,学习成绩也会迅速地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养成良好的数学作业书写习惯
俗话说“字如其人”,因为写字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实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在数学学科中,我对学生的作业书写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首先对作业的书写要求要具体明确:
1、作业本封面上应写明年级(班)、学生姓名、“课堂本”,封面和封底都需保持清洁,最好包书皮。
2、作业本的书写内容要端正、清楚、整齐。
3、每次作业的开始都要写上“练习几”时间及题号,每道习题要按课本顺序书写、每做一题空一格以便检查批改。
4.作业中的作图要求必须用直尺、铅笔画。
5.作业中遇到两步以上运算题,一般要用“递等式”书写。
6.纠正的题目,要在当次作业后重新完整的做一遍,不要把原题擦去或涂改。并且用铅笔订正,这样既可以明显看出订正的题目,也可以方便学生错了再及时改正。
其次要树立作业榜样。在作业前,有意识地把做得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典型看齐的向上心理。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对待个别问题学生要个别辅导。
二、培养良好的课前准备和预习的学习习惯
充分的课前准备,可以使学生从上一堂课的思维定势中转化过来,迅速融入到数学学习活动当中,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
上课前两分钟,让课代表把与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写在黑板上,提前复习。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在实际教学中,一开始可以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去预习课本,有针对性的去解决某些问题,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如:讲统计表时,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好同组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学圆柱、圆锥的时候,让学生提前做一做圆柱圆锥,帮助上课学习。
三、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方面。
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
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
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作好练习。
四、要培养学生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可以从模仿开始,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可以通过“还有别的办法吗?” “还可以怎么想?” “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 “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言语,启发和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的作出评价,多用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通过榜样示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使课堂教学方式由被动的“问答形式”转化为“自问自答”形式,培养学生自学的数学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要故意给学生露出知识的“漏洞”,创设矛盾的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想提问题,敢提问题,能够提出有一定质量的问题,要相信我们的学生,给他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奇迹。
五、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但是,现在的小学生大多以自己为中心,不愿意和别人进行合作,不愿意和别人一起分享胜利的果实。那么在数学课的学习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的好处和必要性,有些任务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在具体操作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老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要有价值、有意义,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不要流于形式,对合作较好的小组,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其他同学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优点和乐趣,使合作学习由学生的任务转变成学生的习惯。如:
六、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画出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
利用图形设计图案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学生就可以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交电费、交水费、算电话费等实际问题,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考试可以及时了解、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还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做为一名教师,我们经常在学生考试之后,分析试卷会发现,几乎每次考试,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本不该错的题目却做错了,不该丢的分却丢了。于是,总是责怪学生粗心大意,考试不认真。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减少非智力因素的扣分呢?我个人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教给考试的方法
A、要有慎重的考试态度。无论哪一种考试,或单元测试或期中期末考试,都要让学生明白,认真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考试取得成功的关键。
B、认真读题。学生只有认真细致,掌握方法,才能有良好的考试的习惯,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认真细致的各种方法。如教育学生拿到试卷以后,不要着急去做,要先去认真读题,每做一题,都要抓住题目中关键字、词、句来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认真审题,审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才能动笔解决等,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
C、仔细检查做好考试前的思想工作,对考试习惯好的学生要加以鼓励,对考试习惯差的要个别谈心个别辅导,要求其认真细致答题,对成绩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鼓劲,树立自信心。
最后,希望在我们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我们所教的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篇: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小学生学习习惯基本要求
1.学会倾听的习惯。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就能积极地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就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和同桌说话、影响别人听课,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2)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3)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听清发言内容,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2.善于思考的习惯。善于思考,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它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
(4)课前认真预习,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
(5)上课时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6)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老师、他人请教。
3.敢于提问的习惯。“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新课程教学尤其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
(7)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
(8)发言积极,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自然大方,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
4.与人合作的习惯。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
小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基本要求
(9)主动和他人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10)与同学交流合作时,要尊重别人,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5.自主读书的习惯。阅读是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的重要途径,对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1)乐于读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12)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
(13)随时使用工具书,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
(14)爱护书籍,不在书籍上乱写乱画。
6.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
(15)读写姿势端正,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执笔处离笔尖一寸。
(16)书写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修正纸和胶带。文字和符号都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7.自评互评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通过评价,引发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反思,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目的。
(17)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自己成为评价的主体,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
(18)考试中认真审题、仔细答题、并能用心检查,能发现遗漏的问题和错误,并能及时纠正。
8.搜集资料的习惯。搜集资料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技能和习惯。
(19)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20)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9.勤动手的习惯。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动手操作的好习惯。
(21)勤于动手,勇于实践,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操作步骤正确。
(22)课上课下勤做笔记,并随时记下学习中的收获或疑惑。
(23)爱惜和及时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是进一步理解、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学习态度乃至成人以后的劳动态度都具有一定的潜在影响。
(24)回到家能做到先学习、完成作业,再做其他事情。
(25)能及时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老师批改后认真做自我修改。
(26)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小学生行为习惯基本要求
1.举止文明的习惯。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8)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彩。
2.诚实守信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9)诚实守信,说到做到。
(10)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11)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拾到东西,主动归还失主。
3.尊重他人的习惯。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12)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
(13)专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其他的事。
(14)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别人把话说完。
(15)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未经允许,不乱动别人的东西。
4.守时惜时的习惯。要让孩子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
(16)按时作息,有时间观念。
(17)放学后及时回家,不在马路上逗溜玩耍。
(18)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事不拖拉,当天事当天完成。
5.懂得感恩的习惯。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 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
(19)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
(20)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21)孝敬父母,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6.勤俭节约的习惯。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2)爱惜学习用品。
(23)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
(24)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
(25)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
7.遵守秩序的习惯。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秩序, 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
(26)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
(27)放学排好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马路走斑马线,注意避让车辆。
(28)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购物、上车等自觉排队,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
8.勤于动手的习惯。自己动手可以提高自理自立能力。
(29)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学洗衣物。
9.锻炼身体的习惯。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成才的基础。锻炼身体不但能让身体结实健康, 还能磨炼人的意志。
(30)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上好“两操两课”。
(31)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10.讲究卫生的习惯。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32)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洗漱。
(33)饭前便后要洗手。
(34)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
(35)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
(36)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
(37)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第四篇: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逯常芬
1、学会倾听的习惯((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3)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2、善于思考的习惯((1)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2)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3)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
3、敢于提问的习惯((1)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2)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
4、与人合作的习惯((1)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2)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5、自主读书的习惯((1)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2)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3)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4)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6、认真书写的习惯((1)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头,执笔处离笔尖一寸。(2)书写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和符号都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7、自评互评的习惯((1)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
8、搜集资料的习惯((1)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2)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9、动手操作的习惯((1)学生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操作步骤正确。)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1)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2)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第五篇:谈谈数学学习习惯
谈谈数学学习习惯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严格的逻辑体系和精确的数学语言,这些特点决定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习惯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好习惯还是怀习惯,它的养成都不是短时间能形成和改变的,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因为如此,教师从低年级就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就是非常必要的了。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上课习惯。
学生课前应该做好上课准备,把书本、练习本、铅笔、直尺、三角板等文具放在指定位置上以备上课随时使用。上课时要注意听讲,聚精会神,全身心投入到课堂的问题中,边听边思考。
2、做题习惯。
在做练习时应该让学生写清、写全步骤,按照应有的格式去写,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养成计算完验算的好习惯,培养学生验算计算结果的自觉性和兴趣,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验算,坚决杜绝随便演草,在书上乱描乱划的现象。
3、作业习惯。
做作业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反对抄袭行为。确有困难不能解答的应通过师生的帮助,在理解的基础上解答。作业要求格式美观、书写整洁,正确率高。鼓励学生珍惜时间,按时完成。
4、总结习惯。
数学学习章节很明显,再学完一课时、一单元、及至全册内容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总结。主要总结主要内容、习题的解答规律和方法、以及容易出错的问题等等。通过经常的总结归纳,有利于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要领,从而形成数学能力。
在教授低年级数学时,我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是“虽然我们不一定都有聪明的大脑,但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孜孜以求,坚持不懈,就一样可以攀登科学的高峰,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吧。”希望能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