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乐清市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行政管理》

时间:2019-05-12 05:5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乐清市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行政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乐清市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行政管理》》。

第一篇:《试论乐清市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行政管理》

试论乐清市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行政管理

【摘要】小城镇一般是指建制镇政府所在地,具有一定的人口、工业和商业聚集规模,是当地的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推进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优先发展小城镇是我们国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战略。

现行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成为制约小城镇发展的制度瓶颈。改革乡镇政府体制,加快小城镇发展,已经成为学界和政界的共识。乐清市近年来因地制宜地实施了以增强重点镇(中心镇)权能为中心的小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开了以“强镇扩权(中心镇培育工程)“为内容的小城镇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这一改革给小城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必将推动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对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行政管理体制强镇扩权绩效管理政府公共服务体系

一、乡镇政府存在的现实问题

从政府治理角度看,在压力型体制下,农村乡镇政府处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最后一级,它不仅有管理、促进辖区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任务,而且兼有上级下达的各种任务指标。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税改等一些原因,政府财权上移,以使乡镇政府责大而权小,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乡镇政府为了应付上级繁多的任务指标,就很容易忽视对本辖区各项事业的建设,其为农民提供的公共产品及服务并不一定能真正满足农民多元化利益诉求的需求。“小政府”与“大服务”服务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成为政府职能的必然取舍。但我们的政府仍然习惯于全面干预,强调行政管理。这首先是因为,我们的各级领导行政人员及公民本身还没有意识到政府就是服务机关,政府的职能就是为公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我们的政府仍然习惯于“全能”角色,不该管的也要管,结果什么都管不好。

二、积极谋划,调整行政区划应对政府体制改革

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是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转型升级新步伐、理顺管理体制、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要求。乐清市此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将遵循“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优化配置,促进发展;理顺关系,转变职能”的基本原则。此轮调整可以用“天时地利人和”来形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各地要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建设一批城市和中心镇,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乐清市原有31个乡镇调整为“9镇8街道”,即柳市、北白象、虹桥、淡溪、清江、芙蓉、大荆、仙溪、雁荡9个镇和乐成、城东、城南、盐盆、翁垟、白石、石帆、天成8个街道。调整后17个建制镇(街道)的平均面积71.96平方 1

公里,平均人口7.30万人。其中市区面积259.6平方公里,是原市区面积的2.65倍;市区总人口321594人,是原市区人口的1.99倍;辖190个行政村、17个社区。

根据乐清市实际,当前乡镇政府的工作重点就是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人口和产业集聚,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的合理流动,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快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步伐。

三、探索乡镇政府体制改革的路径,努力推动中心镇建设的制度创新

在浙江省境内,改革开放30 年来,民营经济高速发展,产业不断聚集并形成主导产业和主导产业群,一大批特色小城镇壮大起来。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主导与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原有政府管理体制暴露出来的问题,尤其是小城镇政府管理体制的一些问题,如政府管理体制的僵硬性(职能专

一、适应性不足等)、政府组织结构的离散性(职能部门条块关系不顺等)、权能不足(社会管理权和执行权不足、事权与财政的不相称等),以及政府官员责任意识淡薄(城镇规划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滞后性)等,严重地制约了当地民营经济和小城镇的发展,成为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体制瓶颈。

(一)、强镇扩权,推动中心镇建设的制度创新

近年来,浙江省政府积极探索乡镇政府体制改革的路径,努力推动中心镇建设的制度创新。

2005 年9月,浙江省在绍兴县实行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点中,绍兴县按照”重心下移、能放就放“的思路,对农村中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事故发生频繁、而县级职能部门又鞭长莫及、管理滞后的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劳动用工、城建监察等4 项职能,通过委托方式授予杨汛桥镇、钱清镇等5 个中心镇。

在嘉兴市的改革试点镇西塘镇,2006 年10 月,嘉善县政府对该镇予以财政政策上的重点扶持,规定镇域内土地出让金县得净收益部分按乡镇财政体制结算标准各提高10 个百分点,并享受开发区土地收益有关优惠政策等。在这些小城镇改革试点的基础上,2007 年5 月,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提出”十一五“期间全省重点培育和发展141 个省级中心镇的目标,通过推进小城镇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赋予小城镇政府以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等政策措施,把141 个中心镇建设成为区域内的产业集聚区、人口集中区、体制机制的创新区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

(二)、乡镇政府管理体制与小城镇发展的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营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不断推进,浙江全省各地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区域主导产业和主导产业群,以及建立在主导产业和产业群基础上的一批经济发达的小城镇。如温州龙岗不锈钢、织里服装、柳市电器、钱清轻纺原料市场等等,都是以主导产业和产业群而著称的强镇。

在这个过程中,浙江各级政府在发展区域内社会经济的同时,一向比较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但是,浙江的小城镇经过30 年的建

设和发展,在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结构基本转型、小城镇经济高速发展、城镇规模迅速壮大的情况下,现行的小城镇行政管理体制--与全国同一的乡镇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其行政管理体制的弹性越来越低,容纳社会变迁的能力越来越弱,已经难以适应民营经济发达、产业集群特色鲜明的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开展乡镇改革的实质和关键

1、、乐清市乡镇政府管理现状。

(1)、乡镇政府机构臃肿庞杂,供养人员过多。

(2)、乡镇政府职能不清,缺位错位现象严重。

(3)、乡镇政府财政危机严重,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

(4)、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欠缺,人民满意度下降,与人民矛盾日益突出。

2、实现乡村社会有效治理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由于我国对乡镇建制规模、管理层级、治理能力、功能定位、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缺乏整体设计和法律保障,同时又受制于国民收入分配、财税体制、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农民义务教育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等制约,最终造成了乡镇一级政府长期处于被动的施政状态。而当前我国开展乡镇改革的实质和核心问题就在于,需要进一步保持乡镇政权名称的固定性、行政区划的完整性、人口规模的适度性、管理层级的有序性,职能定位的科学性,机构设置的稳定性,人员编制的合理性、政府运行的规范性和法律约束性,使之真正成为直接面向农民的公共服务型政府组织。

3、在乡镇政府推行绩效管理,以绩效管理推进乡镇政府管理创新的路径。通过强化绩效意识,运用绩效评估指标,加强绩效规范和评估结果的运用来解决乡镇政府目前存在的问题,把乐清市乡镇政府努力建设成为效能型、有限型、廉洁型、服务型政府。

(1)、强化绩效管理意识,推进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建设效能型乡镇政府。

(2)、运用绩效评估指标,推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有限型乡镇政府。

(3)、加强绩效管理规范,建立乡镇政府绩效财政体系,建设廉洁型乡镇政府。

(4)、加强绩效评估结果运用,提高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

四、坚持在“乡政村治”的制度框架下构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

(一)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改善乡镇政府和居民的关系

为乡镇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是乡镇政府的基本职能。但目前乡镇生活水平低,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科教文卫等公共事业均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居民寄希望于党和政府带领他们过上幸福生活。乡镇政府绩效管理则将满足农民需要置于首位,并将政府与农民的关系由管理与被管理转变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的关系,由不平等关系转变为平等合作的关系,并由政府控制农民转变为农民监督政府,这样也就必然极大地增强政府的效能,提升乡镇干部形象,改善乡镇政府和居民的关系。

公共服务能力的大小是衡量一个政府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志。然而严重的财政负担,农民交上来的钱基本上花在了供养人员的身上,乡镇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严重不足,农民迫切希望政府能改善乡镇生活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可总是事与愿违,钱花了却看不到效果,民众的不满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并将出现的问题归结为乡镇干部的腐败无能,严重影响政府工作人员的形象,信任危机空前,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基层政权的稳定。

(二)、以农村社区重建为平台,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优化农村社会管理。

1980年以后,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变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二元并存。

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打破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构建城乡社区一体化管理体制已是时代的要求。因此,要以农村社区重建为平台,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优化农村社会管理,以实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和谐。从中国农村的现实和发展出发,应在坚持“乡政村治”的制度框架下,努力寻求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机衔接。

邓小平同志说:“管理也是服务。”笔者认为,农村行政管理力量不是要削弱,而是要加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更好地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结论:乡镇是国家设置的一种地方行政建制,乡镇政府则是按地方行政建制设置的地方行政组织。作为我国政权组织体系末梢的乡镇政府,直接面对亿万农民,其管理具有直接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党的十七大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仅为我国乡镇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对我国乡镇政府的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现代政府职能的转变首先要求政府树立新的行政理念,从制度和体制及运作机制上,使行政管理为公共利益服务。其次,还要求权力主体观念也要有所转变,要认识自己的权力,争取自己的权力,限制政府的权力,主动要求政府提供服务,最终实现“小政府、大服务”的理想格局。

注释:

行政管理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利划分等方面的具体体系和组织制度的总称。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公共服务能力就是公共服务主体能否意识到公共服务客体的需求并及时提供公共服务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如何。确切地说,公共服务能力是指公共服务主体为生产和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以满足公共服务客体的公共服务需求而具备的技能、技术和技巧。公共服务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公共服务主体在整个公共生活过程当中是否能够真正承担并办理好所有的公共服务事项。

参考文献:

[1]张厚安:《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 金太军、袁建军,《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政府能力考量[J]》,社会科学战线,2006,(4)。

致谢:感谢老师,感谢同学们,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们。

第二篇: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管理

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管理

以苏南地区为例

引 言

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的转变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城镇化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大英百科全书)。其核心是人口城镇化,实现人口转移由此成为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新型城镇化的“新”是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即释放城镇化的外部效应,不仅仅是建高楼、建广场,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完成农民到市民的转变,更主要的是提高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转移,满足农村劳动力产业间的迁移,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也已成为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城镇化进程对农村社区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1、农村城镇化是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2、通过发展小城镇来转化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极为有效的途径。

3、农村城镇化是更新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有效选择。

4、农村城镇化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我国的城镇化在不断发展,城镇化发展促进了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营造了农村和城市“双赢”的格局。城镇化不单纯是农民进城,它意味着国民经济增长模式、国民生活形态和国民意识的重大转变。事实证明城镇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启动国内市场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近些年来,在各级政府以及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三农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农村整体发展状况的持续改善、农民生存空间以及生活水准的有效提升,都为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目前仍有超过50%的人口为农村人口。因此,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管理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目前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管理的现状

(一)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贫困问题,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人群比较单纯。从目前来看,已经有几亿农民转移到城市。这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国城镇化发展的结果。

(二)文化程度偏低,居民自我服务意识强,生活方式简单,技能不高,形式单一。

(三)因城镇化滞后,资源短缺,导致农民收入难以提高,就业难以增长,内需难以扩大。

(四)治安方面,安全性不高,人杂素质低,不服从管理,脏、乱、差现象严重等。以上各种现状,都直接加剧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矛盾。

三、以苏南地区阳山街道社区为例概略介绍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管理

本小节我们将对主要研究对象 – 撤村建居后新形成的阳山街道社区状况作一介绍。阳山街道社区,从2003年开始全面实行撤村建居的城市化工程。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动迁、统一安置原则,经过03-04年的第一轮大规模动迁和06-07年的第二轮补充动迁,分区新拓展开发空间15平方公里,共动迁农户6300多户,企业300多家,建造动迁安置房150万平方米,2万2千多农民“洗脚”上田、“洗脑”进城,成为撤村建居后新成立的阳山街道社区居民。阳山街道社区含“阳山花苑”和“新鹿花苑”两个居民区。其中阳山花苑占地1.34平方公里,规划多层住宅490幢,建筑面积达133万平方米,最终将形成4-5万人的居住规模,是目前苏州市乃至江苏省最大的农民动迁居住小区。自2004年至今,包括“阳山花苑”和“新鹿花苑”两个居民聚居区的阳山社区凭借着实施苏州高新区“北扩西进、二次创业”发展战略之“撤村建居”的东风从无到有,拔地而起。短短三年中,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规范”进行规划和遵循“现代化新城区标准”组织设计建设,阳山社区的公共和配套设施已取得长足进展:水、电、天然气、宽带网、有线电视、电话等各项配套设施全部落实到户;行政办公、中小学、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党员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大型农贸市场,以及商业、金融、邮电、公交、文化娱乐、物业管理等公共配套设施完整齐全;保安、保洁、绿化、停车等各项物业服务亦全面到位。居民不出小区就可以享受到全方位的生活配套服务。到目前为止,阳山社区的治理较多地呈现出政府主导特色,亦即体现了治理即政府管理的意味。2005年5月开发区管委会组建了阳山街道办事处,将原社会事业局、农村经济管理局的职能和建设环保局村镇建设职能划入阳山街道办事处,并将主要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劳动保障事务所”、“文体教育服务中心”三个事业单位成建制划归街道管理。街办建造了建筑总面积3850平方米的集社区、党员、卫生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社区服务中心,在中心功能配置上,充分考虑农民社区的实际和动迁农民的需求,将农保、计划生育、劳动社保、合作医疗、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婚姻登记、纠纷调解等与社区居民密切相关的职能整合到服务中心。同时街办组建了阳山花苑第一、二、三、四和新鹿花苑五个社区居委会,设置了21个居民服务网点。还组建了阳山物业公司和市政工程管理公司等城市维护管理机构。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和完善社区党组织网络建设,形成了从阳山街道党工委、社区居委会党委到楼宇党支部、楼幢单元党小组的新的社区党建工作格局。近年来,阳山街道各社区积极参与和谐社区、文明社区、文化社区、绿色社区、平安社区建设活动,社区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文化素质提高,没有出现一般城市化过程中发生的那种一迁就乱,社区矛盾突出的问题。

就上述情况介绍和业绩评估而言,阳山社区建设和治理显然是较为成功的,那么,比照前文理论和经验层面的分析,本文个案又增添了哪些类同或独特的经验?根据调查中的发现,下面我们就此问题作一概略的解答。

与国内同类开发区/转型社区的建设和治理类同,阳山社区建设和治理得力于一个强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在分区开发上,这一模式主要依赖土地、资金、优惠政策、廉价劳力、潜在市场等要素驱动,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拓展地区标志性亮化工程,发展区域硬环境;同时通过专业化、高强度、全方位的招商引资推动区域产业向面向国内市场、大而全或小而全的方向发展。在社区建设和治理中,这一模式则较多地体现了政府全面干预、治理即政府管理的特色。事实证明,上述强政府发展模式在一定的历史契机或开发建设初期是相当有效的,然而,随着战略起飞期首轮效应的结束,当情况改变,开发区原先的优势逐渐失效后,则必须寻找新的路径依赖,发生模式转换,才能有效突破发展瓶颈,再创新的辉煌,注重发

展与稳定协调一致,妥善处理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注意学习吸收各地社区建设和治理经验,构建多主体同建共治多赢格局。

不足之处,调研中我们也发现,阳山社区建设和治理亦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憾之处,可以简要归纳如下:

就发展公民意识,培育社区文化而言,这正是包括阳山社区在内所有转型社区建设和治理中亟待关注的问题。阳山社区问题表调查显示,85%的填表人参与社区事务意识不强,并不认为自己是城市居民,不少人仍然保留着乱倒垃圾、污染环境等传统农村社区居民的不良习惯。如何通过提供各类社区服务和组织开展各种社区活动,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转变他们的观念,逐步形成包括先进理念、现代价值体系、良好行为习俗和完善制度设施在内的社区文化,增强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确实是摆在包括阳山社区在内所有转型社区建设和治理工作中的一项重大挑战。

就阳山社区建设和治理内容或目前社区服务提供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言,对照前文理论分析部分所述及的六大内容14,我们发现,鉴于以下原因:A。尚未制订保障社区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规划;B。服务提供主体单调,市场和志愿主体功能发挥不足;C。政府财政投入除了支付人员工资和办公费用外,主要用于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问题,缺乏统筹兼顾和前瞻性的计划安排;D。服务提供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当前阳山社区正在提供的社区服务,无论从数量、质量、广度、深度等各个方面来衡量,都只能说还尚是一种较为初级的产品,距离完善、完备的社区服务提供体制和机制,阳山社区仍有很长的路程要走,而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是发展公民意识,培育社区文化。

四、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正如有的专家指出的那样,制定并坚持“三集中”的长期战略方针,即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是实现城市化的社会基础。尤其是只有实现了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才可能实现农民身份的战略转型,这种战略转型是中国迈向工业化、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农民转移到城市,也可实现亦工亦农,做“人人有工作,家家有产业,个个有技能”的新型农民或农业工人,为全面小康打下技能基础。

1、广开就业门路,大力提高社会就业率。政府应把再就业问题列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战略目标之一,通过宏观政策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同时,就业扶持要向贫困倾斜,政府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培训促进就业。

2、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社会福利政策向贫困者倾斜。今后应加大“三条保障线”的扶持力度,继续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同时应逐步调整现有社会福利政策,在住房补贴、退休金、医疗保险、义务教育等方面向低收入者倾斜,通过社会保障的再分配,起到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要建立和健全覆盖全社会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各种经济类型的劳动者都覆盖在社会安全网内,这不仅能增强劳动者的安全感,也有利于劳动者的合理流动。

(二)文化程度偏低,居民自我服务意识强,生活方式简单,技能不高,形式单一。不断完善公益性和鼓励营利性群众文娱、体育、科技、教育投入,吸引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活动,缩短社区成员距离,增进社区人员知识,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1、鼓励居民参加社会多种技能培训,鼓励和促进社区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改善自身生活质量。

2、鼓励社区居民发表自己的意见,使社会资源和权力公平合理地分配。

3、提升社区居民的自主意识和社会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三)因城镇化滞后,资源短缺。对资源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科学发展

观,谐发展” 在城市化进程中,资源是有限的,有不少资源是不能再生的,尤其是那实些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休戚相关的资源利用问题,不能只顾眼前,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1、对土地实行可持续利用。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区域性和利用方式的特定性、时间动态性、系统开放性以及尺度多维性。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动态过程的认识,在于着重提高预测土地利用变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基本目标,不仅是提高对全球土地利用驱动力的分析,而且也是实现可持续利用的战备对策的选择。目前国际上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主要是从合理利用系统分析、评价和综合研究模型三个方面展开的。综合研究模型综合了土地利用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土地持续利用研究,而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为其定量化和多种方法的综合提供了可能。具体地还要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加强建设用地调控,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改进土地总体规则;集中土地供应权,把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用地审批权集中在城市政府手中;实现土地配置方式的配套与协调;进一步完善土地储备制度,以进一步提高国家对于土地市场的垄断能力;建立顺畅的信息渠道,加大土地市场地位变化情况监测力度,以充分发挥国家对地价的调控作用。

2、对电力、水等实行可持续利用,建立能源节约型社会。因此电力建设的投资应加强。我国的发电只能主要依靠燃煤,故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的建设必须加强。同时,必须尽早考虑能源的多元化问题和开拓新的清洁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以及其他方面的能源做到电力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还要注意节约用水,解决城市水资源平衡(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水处理回用等等。

3、对城市生态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和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高投资强度发展阶段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提出了非常强的挑战,面对挑战,唯一的选择是更加重视环境和生态问题,在恢复并保护生态平衡、增加环保设施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四)治安方面,安全性不高,人杂素质低,不服从管理,脏、乱、差现象严重,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时期,城市社会内部发展、失衡和社会分裂,以及城乡差距的持续扩大,使得城市发展面临整体性的风险。

有专家列举了城市化过程中最突出的六大社会安全问题:贫富分化加剧,众多人口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尊严安全受到威胁;社会治安状况恶化;食品质量降低,众多人口的健康安全和心理安全受到威胁;SARS、艾滋病、性病等高强度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生态恶化及灾害应对机制落后;危机预警和监控机制欠缺,行政执法监控出现漏洞,以及危机处理操作不当而导致人为社会安全危机等。在这六大问题中,危机预警和监控机制欠缺,行政执法监控出现漏洞,以及危机处理操作不当而导致的人为社会安全危机,成为国人最焦心的问题。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面临诸多安全隐患,但确保社会安全的准备并不充分,从而加大了风险威胁;同时,负责危机处理的机构分割严重,配合生疏,很难协同作战、信息共享,更增添了应对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难度;尤其是不负责任的心理和城市建设中的急功近利心态,使城市风险经常防范失灵,加上我国预警机制还相当落后,而且政府的协调能力也不尽如人意,这样,必然使中国城市化付出比其他国家更大的成本,包括社会资本、社会正义和社会进步方面的巨大损失。

五、结 论

以上本文对我国当前农村城市化进程中转型社区建设和治理课题进行了研讨。通过转型社区建设和治理的目标和内涵,构筑起一个用以实证分析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有关社区和转型社区建设和治理的相关经验,并以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参照体系聚焦于探讨苏南地区阳山街道社区转型社区建设和治理个案,从中总结成功经

验,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现阶段各地城市化进程中正在实施的转型社区建设和治理实践带来有益的启迪。

参考文献目录

1.莫邦豪.社区工作原理和实践[M].香港:集贤社,1994.

2.甘丙光,莫庆联.社区工作的定义和目标[A].香港社区工作教育工作者联席会议编.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第二版)[C].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5.

3.张大维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与建设进展 [J]社会主义研究2008(02)

4.黄安心 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新型村镇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

5.杨立蛟.齐鹏 新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考量与启示 [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1)

6.齐鹏 建国以来城乡关系演变的意蕴与启示 [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7.许宏刚 乡政村治:农村社区管理的新模式[J] 党政干部论坛2004,(8)

8.雷洁 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现状及发展思路[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30(4)

9.石良 新农村社区建设新模式--社区服务圈 [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

10李双江.刘佩璐.张欢欢.董谦.朱亚娟.杨艳梅 石家庄社区服务模式调查研究

[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2)

11.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2000]23号文)联合转发之《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12.丁元竹, 1995, 《社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丁元竹, 2006, “加拿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社区》第9期。

丁元竹, 2006, “必须厘清社区的真正本质”, 《文汇报》, 5.10, 第5版。13.朱金龙, 2007, “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区15年, 引进外资210亿美元”, 《文汇报》, 9.24, 第2版。

王学容, 朱金龙, 2008, “苏州率先实施六重保障”,《文汇报》, 4.2, 第5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技术路线及可行性论证

研究方法:文献搜集法、典型案例法、社会调查法

第三篇:当地农村城镇化进程调研

当地农村城镇化进程调研

财经学院财政0811沈清妹200841001

2中文摘要:诏安县介于厦门、汕头两特区之间,素有“福建南大门”、“漳南第一关”之称。南诏镇素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现在处于海峡西岸建设中,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域中,诏安的城镇化进程正在加速发展中。

关键词:道路建设 绿化卫生 品牌特色 教育普及 生活水平

正文:我的家乡是诏安县南诏镇,诏安地处闽粤边界,是福建的南大门。改革开放之前,分水关上森严的关卡,不但阻隔了两省的经济往来,也导致了诏安的封闭落后。小时候家里要是有辆自行车便算得上是富裕,那时的房子几乎都是平房,道路也没有规划,是坑坑洼洼的泥路,树木在路旁不规则的站立。然而纵观二十年家乡的变化,小到身边的人的生活变化,都一一改变了很多,房子变得更宽敞,道路变得更平坦,就连人们脸上的笑容也变得更舒心了。

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诏安的环境、经济正在一步步的发展起来,从物质方面的发展来看,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业工业和旅游业方面都大大的改善和提高;从精神方面的发展来看,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了,诏安也发展了自己的品牌特色,更是被誉为“中国书画之乡”和“中国青梅之乡”。具体方面如下: 道路等基本交通设施逐步完善

1.路就如同是财富路,不仅仅是方便了人们的交通出行,更是一条绿色通道,源源不断的带来致富商机。从小时候走过的泥泞弯曲的小路到现在的贯穿整个城镇的中山路到近年来建设的第二通道。道路越来越平坦,路灯一盏盏在夜晚中亮起。近年来县政府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7500万元完善路网建设,共完成42公里农村等级水泥路建设和4座危桥改造;进一步确定城市建设方案,优先做好南环城路、第二通道、连站大道、火车站周边等区域的控制性详规,为城市和经济的建设预留更大的空间。

2.县城的公交车也比原来有秩序了,淘汰了过久的功能退化的车,增加了班次

和公交的数量,严重超载的机率也降低了,在繁华的地带也设起了停站点。这样的交通对我县城镇化的进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城乡的交通建设好了,与其他城镇也开始逐步建设起来,最近,在国道、高

速公路、厦深铁路三角地带平整工业用地1500亩,为吸纳大型项目提供平台。目前,已建成11条通往广东的等级边界公路,与国道、高速公路和建设中的厦深铁路将形成立体交通网络。汕诏高速、漳诏高速连接着两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带,带动着诏安的经济发展,而现在大受重视的厦深铁路途经诏安深桥镇,是经过我县的第一条铁路,沿铁路肯定有着潜在的经济契机,而铁路的畅通也让人们的出行更方便,最大的方面是农村人口可以涌向厦门或深圳就业,滞留率大大减少,农村的生活水平也可以大幅度改善。

卫生及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诏安是我家,美化靠大家”如此的标语随处可见。显而易见,做好城镇卫生意识早已普及,而着手于美化环境的事业也早已渐渐铺展开来。具体如下:

1.清洁卫生工作 加快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四都镇林头村、梅岭镇下河村

分别通过省级、市级示范村验收。扎实开展“家园清洁活动”,共投入7500万元,完成16个村700户“一池三改”,疏通排水沟45公里,清理路面障碍632处,种植绿化苗木24.97万株,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

2.绿化改造工作 全县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目标,积极理顺城区环卫体

制,完成城区亮丽工程和排涝工程,加快改造垃圾处理场,着手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场及配套管网,完成垃圾处理的配套项目及梅中路、梅北路的绿化改造,要启动文体中心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参与南环城路、玉峰南路等重大项目规划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

3.运动设施建设 在社区、公园设置了许多娱乐运动设施,提倡全民健身,丰

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政府还花了大量资金弄起了夜景工程,星星点点装扮了诏安,涌动的人群热闹了点点灯光,也让诏安在暗黑的夜空也有份繁华气息。这无疑是美化浓墨重彩的一笔。

综合经济实力在结构调整中持续提升

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6亿元,比去年增长13.6%,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38.3:30.0:31.7调整为今年的34.3:32.2:33.5,经济结构日趋优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27元,增长15.0%;农民人均纯收入6063元,增长16.0%。

1.诏安素有“闽南大温室”之称。良好的气候条件孕育出特产丰富的一方水

土,现已形成粮食、水果、茶叶、水产、蘑菇、蔬菜、禽畜等七大高优农业生产基地,青梅、八仙茶、苦丁茶、鳗鱼、灰鹅等特色优质产品已具规模,成为创汇农业示范基地其中以青梅最为突出,形成我县一大特色支柱产业。我县重视农业基础作用,不断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我县农业总产值38.4亿元,增长5.0%。29家省、市、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日益增强;高优蔬菜从去年的1.6万亩扩大到3.3万亩,马铃薯从0.5万亩扩大到1.5万亩,全县完成造林2.4万亩。现代农业稳步发展而且还投资3559万元建设水利工程,还建成了12个乡镇区域自动气象站,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提高。

2.工业经济增势强劲 2008年我县工业总产值69亿元,增长20.4%,工业对经

济整张的贡献率达到42.7%。外贸出口稳步增长,全年可实现出口9000万美元,增长25.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2家,净增18家,实现产值50亿元,增长27.1%,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去年的68.0%提高到72.5%。

3.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诏安名胜古迹众多,是一个理想的旅游胜地。主要景区有乌山、九侯山、分水关、点灯山、梅岭半岛滨海旅游区。南诏镇十字街的七座明代石牌坊,中共闽粤边特委的革命遗迹遗址乌山,石奇泉清、风光旖旎的九侯山省级森林公园,乌山旅游公路等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促进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预计全年接待游客达22.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400万元,分别增长10.3%和7.8%。此外,还大力发展家政服务、教育培训和法律咨询等社区服务业,规范发展房地产业、金融服务业和商贸物流业,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城乡市场活跃,社会销毁品零售总额达到30亿元,增长12%。

教育广泛普及

教育常受经济状况限制。二十年前,诏安经济发展缓慢落后,教育不受到重视,农村地区特为尤甚,农村的孩子们都早早得打工赚钱,如今改革开放后,开始重

视人才培养,特别是农村的教育思想工作做得普及到位,农村受教育的意识不断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整体文化素质上新台阶。1978年诏安农村40万人中拥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来看,农村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约占农村总人口的0.89%,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人口约占2.56%,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约占14.25%。到2005年,农村基本扫清文盲,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约占县农村总人口的7.45%,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人口约占10.2%,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人口约占26.7%。诏安农村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原来的不足3年到现在的7年,逐步形成农村人力资源丰富且人力资本存量积聚的好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诏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创新品牌特色

诏安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造就了根深叶茂的丹诏书画艺术,是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的“书画艺术之乡”。此外,以青梅闻名的诏安在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青梅之乡”称号。红星青梅生产基地被国家列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诏安红星青梅被省政府授予“名牌农产品”称号。

县城品牌效应不断显现。围绕打响“中国青梅之乡”和“书画艺术之乡”两大特色品牌,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诏安)首届青梅节暨书画艺术节,展现魅力,带来无限商机。大大提高了诏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农业

全面落实基本国策

我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我国的三项基本国策,一是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管理;一是组织修编《诏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完成全县第二次农村土地权属调查工作,规范矿产资源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耕占平衡;一是严格计生工作奖惩,加强常规管理,加快后进转化,稳定低生育水平,计生工作获“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镇,在显眼的地方写上标语,“实行计划生育 构建和谐社会”等;相关政府部门也开展文艺活动宣传相关政策,落实国家的基本国策。

政府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群众参保率不断提高,全县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累计发放各类基本保障金1.24亿元。扎实推进“侨居造福”工程、农村“幸福园”3所、敬老院1所,“幸福工程”使750人顺利搬入新居。加大残疾人扶助力度、免费为23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发放扶残助学补助经费4.61万元。

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改革开放前,每个人家里人口多,为养家糊口不得不早早扛起锄头,每天早出晚归,耕田农作也只是保证了基本的温饱问题,而改革开放后,人们不再是为了温饱而奔波,空闲时间多了,工资也高了,开始注重精神上的享受了,买东西注重品牌质量了,娱乐生活丰富了,心情比以前顺畅了,在城镇基本实现小康生活,在农村有了基本的生活保证,政府开始实行家电三下乡,在城镇先发展的基础上带动农村共同发展。

结束语:经过这一次的调研,我更加深刻了解了家乡的发展情况,了解国情,体验社情,并对我县的未来发展有着深信不疑的信心。也因此更加下定决心要努力奋斗,学好专业知识,为家乡为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

第四篇:在逆势赶超中加快城镇化进程

坚持项目带动着力破解难题

在逆势赶超中加快城镇化进程

中共抚州市委抚州市人民政府

2010年1月

我市坚持把城镇化作为推进赶超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加快城市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去年,全市城镇化率达40.2%、提高了2.1个百分点,仅市中心城区拉开框架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新增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4万人。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

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高点定位、彰显特色,科学搞好城市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着力围绕“一个定位”、突出“两大特色”、搞好“六个结合”:

“一个定位”,就是科学的城市定位。我们从抚州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了“建现代工业新城、创文化生态名城”的城市总体定位和“南昌远郊、闽台近邻”的功能定位。围绕这些定位,提出到2010年,市中心城区人口达到50万、2020年达到70万,并朝着100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迈进的目标,把抚州逐步建成南昌、闽台及沿海发达地区的旅游休闲“后花园”。

“两大特色”,就是文化和生态特色。我们十分注重城市文化生态建设,树立“大文化、大绿化、大水面、大空间”和“引森林进城市、变园林为森林”的理念,注入文化元素,丰富文化内涵,规划了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布局了一批较高品位的广场、公园、绿地、水面,做到城在绿中、人在景中。新区道路全部按照“双向六车道、进口沥青柔性路面、两边各50米绿化带、人行道路沿石全部用花岗岩”的生态路、景观路标准设计。近两年全市共规划新建文化生态项目586个,绿化率达37.1%,绿化覆盖率达42.1%,人均绿地面积达36.6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

“六个结合”:一是近期与长远相结合。二是中心城区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三是园区与城区相结合。四是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相结合。五是城镇化与项目建设相结合。六是城镇化与“三保”相结合。

二、坚持项目带动、高位推动,扎实推进城市建设

第一,坚持不懈抓项目。去年,全市共安排城建重点项目237个,总投资412亿元,已完成投资286亿元;其中市中心城区在前两年已实施46个项目的基础上,又开工建设了40个重点项目,市本级投资110

亿元,已完成投资65亿元,目前已有26个项目完成了主体工程。

第二,突出重点抓项目。一是新建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去年全市共建设城镇基础设施项目120个,其中市中心城区建设基础设施项目18个,为城市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新上了一批文化生态项目。去年,全市共建设文化生态项目61个。这两年,市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了文化园、体育中心、梦湖、名人雕塑园、拟砚台等12个文化生态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优化了生态环境,成为城区的新亮点、新景点。三是新增了一批民生工程项目。去年,全市共建设学校、医院、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56个。市中心城区这两年共投入近10亿元,新建了临川一中、二中新校区,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新区学校,新建和改造了14所城区小学,较好地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

第三,创新机制抓项目。一是建立“五个一”领导工作机制,市、县(区)四套班子成员每人各抓一个城建重点项目、带一个招商团队、帮一个重点工业企业、挂一个新农村建设点、包一个县(区)或乡(镇),高位推动工作落实;二是坚持“六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责任人、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支好的施工队伍”,确保项目建设高效运转;三是实行“五统一分”操作机制,统一

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规范合同、统一工程招投标政策、统一运作土地筹措资金和分项目法人组织实施,提高了项目运行效益;四是完善招投标制度,推行费率招标、综合评标、最低合理价中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五是推行“一线工作法”,发扬“白+黑”、“5+2”

精神,注重现场办公,破解难题,快速推进项目建设。

三、坚持创新思路、强化举措,着力突破城市建设瓶颈

首先,实行“三管齐下”,破解资金难题。一是充分利用政府良好的资产信用,运用BT、BOT和土地捆绑项目模式融资,仅市中心城区就有23个项目采取这些模式(其中有18个项目采取BT模式),共融资38亿元。二是盘活国有资产,争取银行信用融资,将市中心城区最优质的国有资产进行整合,由市城投公司统一经营,资产规模达57亿元。公司利用资产抵押,向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融资13.3亿元。同时,市县两级成立了小城镇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累计注册资本7亿多元。三是激活市场,通过土地出让融资,去年全市实现土地收入24.7亿元。

其次,做到“四个到位”,破解征地拆迁难题。一是补偿到位,按返地建房、货币补偿、公寓房安置三种模式进行拆迁补偿,保护农民利益。二是安置到位,实行返地建房的,每户安置建房用地100平方米,由政府搞好“三通一平”;实行农民公寓房安置的,按照商品住宅小区的标准建设。三是资金到位,市中心城区去年涉及拆迁的有18个重点项目,拆迁补偿资金3亿元全部按拆迁进度拨付到位。四是工作到位,每个项目专门成立拆迁安置组,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去年,全市使用建设用地1.2万多亩,拆迁200多万平方米、1.3万多户,其中市中心城区用地6000多亩,拆迁110多万平方米、6000多户,没有出现集

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实现了和谐征地、平稳拆迁。

四、坚持产业兴城、两区互动,切实强化城市发展支撑

一方面,加快园区建设,拓展城市空间。牢固树立“园区就是新城区”的理念,坚持把园区纳入城区建设范畴,统筹安排城区和园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使园区与城区融为一体。建立城区反哺园区机制,去年市县(区)财政共投入资金3.4亿元,加强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商业开发推动工业开发机制,全市10个省级工业园区内累计新增建设规费、商业开发和土地出让收入10.6亿元,绝大部分用于园区滚动发展,提高了园区承载能力。全市10个省级工业园区开发面积达47.2平方公里,新增13

平方公里。

另一方面,加快产业聚集,提升城市财气和人气。进一步加大主攻工业、决战园区力度,大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医药、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化工建材、食品加工、有色金属加工6大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金溪香料、宜黄塑料、崇仁机电、黎川陶瓷4大省级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工业经济快速发

展,带动繁荣了城市经济,加快了城市人口集聚,提升了城市经济指数和人气指数。

全力实施决战城区战略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中共吉安市委吉安市人民政府

2010年1月

近年来,我市提出了“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城区和园区)”的发展战略,坚持以重大项目为主抓手、以城区为主战场,打响了声势浩大的城镇建设攻坚战,城镇化进程推进力度呈现“三个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一是城建投入之多前所未有。2009年,确定202个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3.9亿元,其中中心城区46个,年内完工20个,完成投资20亿元,项目数量之多、投资力度之大,创历史之最。2009年1

2月28日,市中心城区又集中开工了市博物馆与城市展示馆等10大重大城建工程,总投资超14亿元,拉开了新一年决战城区的序幕。二是城区发展之快前所未有。两年来,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24.7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增加16.45万人,其中中心城区扩大6平方公里,人口增加7万人,全市城镇化率相比2007年 提高3.5个百分点。中心城区相继跨入省级卫生城、省级园林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行列,连续四年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09年中心城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通过国家专家组考查,省级卫生城市通过复核检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有望获得。三是拉动效应之大前所未有。城镇化的不断加快,有效拉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实现城区固定资产投资174亿元,城区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23%,拉动GDP增长3个百分点;城区实现税收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34.4%。

在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重点抓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坚持“一个带动”。始终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两年来全市实施重点城建项目达366个,其中中心城

区重点城建项目70个,带动城镇快速发展。

1、以力度促进度。建立和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以项目推进的力度促进城镇建设的进度。对重点城建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班人马、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推进机制,高位推动,强力推进。投资2800万元的市人民广场改造工程和投资700万元的市城市规划展示馆,都是仅用100天的时

间就全面建成。

2、以精细出精品。全市的各类规划均聘请全国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来承担,城南新区控制性详规和城市设计聘请中国城规院顶级规划设计师完成,奥林匹克公园面向全国招标,仅规划设计费就超过1500万元,设计成果赢得各方面赞许。重点工程均招标选择具有市政工程特级资质的北京城建、上海城建、北京中交等建设单位来承建。中心城区随着井冈山大道改造、人民广场综合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的相继竣工,拉大了城市框架,提升了城区品位,后河综合改造和滨江公园改造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3、以规章保规范。工程招标投标方面,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工作意见》等文件,严格招投标监管,所有城建项目招标投标由现场报名改为网上报名、资格预审改为资格后审,有效防止了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工程建设方面,要求施工单位“五大员”按规定到岗,连续不到岗达到20人次的,中止合同,没收保证金,有效防止了挂靠、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资金管理方面,专门成立了重点工程投资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重点工程投资评审管理暂行办法》。

二、破解“两大难题”。坚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多举措推进拆迁,有效破解融资和拆迁“两大难题”,全力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

1、创新思路,多元筹资。一是以资源置换资金。组建了市金融工作办公室,统筹整合的市直单位资产和市政设施资源,把分散沉淀的国有资产转化成高效流动的国有资本,着力打造了市城投等七大投融资公司。2009年,七大投融资公司牵头向金融机构新增贷款85.74亿元,加上市外银行融资12.63亿元,发行城市债券15亿元,全市新增各类融资113.37亿元。二是用项目吸引资金。一方面,发挥老区政治优势,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性资金,两年来,我市城建项目共向中央和省争取资金4.63亿元。另一方面,通过土地公开拍卖、项目招标等方式引进资金。三是靠机制筹集资金。实行“四个一块”的筹资办法:财政投一块,即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项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每年征收的城建税费全部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土地筹一块,即在土地市场不景气情况下,通过加大房地产业扶持、统一规划、“卖”“养”并举,两年来,共出让经营性用地3495亩,筹集城建资金17.36亿元;单位集一块,即动用一部分单位滚存积累资金,统筹建设规费用于城市建设;社会捐一块。同时,积极做活城市经营文章,通过采取BOT模式,总投资1.01亿元的螺子山污水处理厂一期已建成投入运营,总投资1300万元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即将投入正式运营。井冈山等地采取产权式酒店、合作开发等模式,以出让部分使用权、经营权等模式吸

引社会资本,逐步形成“投放—增值回收—再投放”的良性循环。

2、把准政策,和谐征迁。一是完善政策和法规先行。先后制定出台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二是坚持安置和补偿并举。按四类九级重新调整了房屋重置价格和拆迁补偿区位价格,补偿标准超过了同类地段的商品房销售价格。被拆迁人不管是城市居民房还是农房,均有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两种选择,选择产权调换的被拆迁农户,既可以选择集体土地的公寓房安置,也可以选择国有土地的公寓房安置。在严格落实拆迁补偿的同时,全面加快安置房建设进度,两年来,共开发建设安置房24.6万平方米,已建成18.2万平方米,共1483套。同时,探索建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的长效机制,正酝酿出台《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若干意见》、《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等保障性文件。三是做到疏导和动迁同步。两年来,全市拆迁房屋80余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42万平方米,基本上没有发生因拆迁而引发的大规模群体性上访事件。

三、把握“三个关键”。着重在规划引领、“创管” 互动、城乡统筹三个关键环节上下功夫,推动城镇建

设良性发展。

1、规划引领,始终坚持以规划为龙头,注重规划的超前性、布局的合理性和执行的严肃性,为城镇建设提供蓝图和依据。一是明晰发展定位。突出吉安山水特色、庐陵文化特色、红色摇篮特色,确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思路。二是突出规划龙头。先后聘请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全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聘请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吉安市城镇体系规划》,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各类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规划。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覆盖面达到100%、修建性详规达到80%。三是严肃规划执行。坚持做到城市规划管理“三级审查、三公布、三公示”,无详细规划不审批,未经规划审批,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有效确保了规划管理的实施到位,维护

了规划的严肃性。

2、“创管”互动,将城市创建活动与科学管理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宜居宜业城市。一是开展“三城同创”,塑造城市品牌。结合造林绿化“一大四小”,重点推进增绿补绿工作,中心城区投入园林绿化的资金达3.34亿元,先后完成新建、改建大型绿化项目35个,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190公顷,绿地面积达到1059公顷,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70公顷。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建立清扫、保洁、监督三支队伍,中心城区清扫保洁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垃圾袋装达标率达80%。三是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宜居宜业城市。完成了井冈山大道、青原大道等城市主干道标准化改造;连续三年实施了“百条小街小巷”改造;实施了井冈山大道二期和城南新区、滨江新区路网建设,所有新建和改造道路全部实行强电入地、雨污分流;大力推进市政重点项目建设,市中心公园暨广场、庐陵文化生

态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3、城乡统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狠抓县城和乡镇的规划建设,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和谐共进。一是找准抓手。在县城,主要以“六个一工程”为抓手,要求各县市完成一套城镇规划蓝图、建成一个城市展示馆、新建改造一条500米长道路、建设一个面积不少于200亩的公园、建设一个污水处理厂、创一流人居环境。二是强化考核。提出各县市按每年城镇化率增长不得少于1.6个百分点、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得少于当年财政总收入30%的“两个不少于”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县城建设。全市已有176个乡镇成立了规划管理站,170个乡镇组建了城管环卫管理队伍,214个乡镇总体规划全部完成,行政村村委会

所在地村庄规划编制率达100%,逐步实现了规划和管理的专业化、常态化。

第五篇: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谁是农民

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谁是农民?

——“路线之争·新三农辩论”系列之四

一、当前对三农政策具有重要影响的话语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实践理性,一种是道德理性。实践理性关心真相,道德理性关心立场。前文讲的是实践理性,而当前影响三农政策的还是一个重要方面是道德理性,即是否为农民讲话的问题。

一般来讲,整个社会都有共识,就是农民不仅是中国最大多数的人口,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所作牺牲最大,在当前也处在社会底层,是中国社会的弱势群体。这个意义上讲,站在农民立场上讲话,就是站在弱势群体一边,在现代社会,这样的站位本身就具有正义性。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只有让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有出路,有前途,中国现代化才可能实现,民族复兴才有希望。

既然农民是弱势群体,站在农民立场上讲话就不会错,为农民说话就不会错。这样一来,就可能出现决策中不分轻重缓急,舆论中不分是非对错,一律以立场站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当前中国社会已经高度分化,谁是农民已不是那么容易区分,站在农民一边,保卫农民利益,可能恰恰是保护了强势农民的利益而损害了真正弱势农民的利益,且可能

正有人借农民这一身份来说事,以达到其他目的。

二、一般来说,当前中国农民的分化首先表现在区域上,即可以分享到城市经济辐射好处的沿海发达地区及大中城市郊区(包括城中村)的农民,和无法分享到城市经济辐射好处的广大中西部一般农业型地区的农民。因为可以分享城市经济的好处,发达地区农民经济状况一般都比较好,收入比较高,其中一些人正是外来务工农民租房的出租者。因为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被纳入到城市建设规划区内的农村征地拆迁,农民从征地拆迁中获得了远多于之前从事农业生产所可以获得的收入。少数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和大城市近郊农村、城中村)农民成为土地食利者。显然,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农民是农民中的强者,这个强者群体中,最受到媒体关注并从农民身份中获益的是征地拆迁农民。因为受到媒体的强烈关注和支持,征地拆迁补偿快速超过《土地管理法》和相关政策的上限,农民从征地拆迁中所获利益巨大,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数量庞大的土地食利者。

相对来讲,一般农业型地区的农民因为不在城市经济有效辐射范围,无法分享到城市经济发展所带来利益。中青年人离土进城务工经商,靠出卖劳动来获取工资收入,缺少进城务工经商机会的中老年人留村务农,获得农业收入。无论是进城务工还是留村务农,农民都是靠自己劳动来获取收

入,他们的收入比较少,处境比较差。但是,他们是在全国性劳动力市场上“自由”寻找工作机会,或在最接近完全市场的农业产销体系中“自主”经营,他们自己承担“自由”选择的成功与失败。他们不可能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来获取额外的利益。或者说,他们就没有“抗争”的机会,因此也就受不到媒体和舆论的关注。

而他们恰恰是占农民总数90%的真正弱势的农民。舆论站在了强势农民一边,却忽视了弱势农民。或者说,舆论站在了食利者一边,而忘记了真正最需要关心的农民的大多数。

三、在广大的一般农业型地区的农村,农民也可以区分为多种,一种区分是依农民进城能力来区分。一部分农民人通过考学参军等等途径,成功地在城市获得稳定的就业与收入条件,他们与同样进城但并未获得可以在城市安居条件的农民工就有很大差异。如果强调农民对自己土地(包括承包地、宅基地)进行处分的权力,则越是有进城能力的农民就越是会保留自己在农村的土地权利,而那些进城很困难的农民为了增加进城机会,就更可能以土地换钱。但是,即使他们多了这笔以土地权利换来的钱,他们仍然可能进城失败,一旦进城失败,他们又失去了返乡的退路,他们的处境就会更糟。这个意义上讲,当前农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是他们的基本保

障和社会保险,是不应当允许交易的。

但当前学界、媒体和政策部门都在保护农民利益的话语下面,要给农民更大的处理土地的权利,说是要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可问题是,如果这些土地权利只是农民的基本保障和社会保险,我们能够允许将社会保险拿去交易吗?尤其是,农民将自己作为进城失败社会保险的土地交易给了城里人,城里人到农村买宅基地,只是要多一个休闲去处,或者过剩资本投资保值的途径,这样的“自由交易”有效配置资源,其结果却是让弱势的农民失去安身之所,而给有钱人多一个可无有无的休闲之所,或投资保值机会,这样难道真的有效配置了资源?这样公平吗?这样做的后果究竟又会如何呢!

当我们强调农民自由处分土地的权利时,可能造成部分农民丧失基本保障的严重后果。

四、强调农民的土地权利还会有更多后果。一般农业型地区的农村,留村种田的农民一般是最弱势的农民,这部分留村务农的农民就成了土地的耕者,进城农民将土地流转给耕者耕种。进城农民的土地权利越大,整合细碎土地权利以形成便利耕作条件的难度就越大,成本就越高,种田就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就要流更多的汗和泪。

当留村务农的耕者面对细碎土地难以耕作时,有人担

心谁来种田养活中国,因此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此,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甚至网易老总丁磊、红塔山集团原老总褚时健、房地产商潘石屹都成了农民,他们都可以从农民这一身份上获得舆论支持,获得政策支持,获得财政支持。

五、农民中还会有社会分化。一般农民都是本分老实的,但总有一些人比较强势。在村庄利益分配中,强势农民多要好处;有公共工程建设,强势农民当钉子户以获更多利益;在当前信访考评体系下面,强势农民借机威胁上访来谋取利益。地方政府为了维稳,花钱买平安,“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币解决”,结果不仅鼓励了这些强势农民,而且让所有人都感觉到了老实人吃亏。由此出现了农民刁民化的趋向。本来,无论是农民还是其他群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分出对错是非,不能以保护弱势群体为理由纵容无理要求,结果是连基本秩序也难以维护。

六、还有借为农民办事的名义在农村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等。

七、那么,谁是农民?作为整个社会最应当关心关切的应当站在他们一边讲话的农民,首先是当前仍然从事耕作的小

农。这些小农人数众多,收入不高,很不起眼。我们要站在他们立场上鼓与呼,要考虑他们的利益与出路,要保护他们的基本利益和基本权利;其次是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尤其是可能进城失败的农民工。国家应当为努力进城的农民工帮上一把,提供力所能及的农民工在城市安居的便利。对于可能进城失败的农民工,国家一定要保证他们返乡的权利,这是农民的基本人权,是他们的社会保险。这部分权利是不能交易出去的。

八、当前有人偷懒,用外在农民身份去套复杂农村现实,结果却往往被一些以农民这个弱势身份来达到自己强势利益的人所利用,还有一些人则试图拿农民来说事,从而用农村中存在的一些特殊问题拿来反体制,甚至鼓励农民刁民化,与体制死缠乱打,以达到他们推墙撞船的目的。

当前三农政策中,一定要对谁是农民,应该保护哪部分农民利益保持清醒。

下载《试论乐清市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行政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乐清市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行政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城镇化进程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客观规律,现在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马克思所说“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近年来,在我国坚持城市和城......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推荐)

    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装………………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摘要: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正确......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金融体系的作用

    新型城镇化进程下的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下的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研究 [摘要] 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既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

    城镇化有力地吸引了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解决就业、实现市场扩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城镇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带动......

    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类社会逐渐步入以城镇为核心发展的历史阶段,城镇化水平成为衡量国家或区域经济、社......

    城镇化进程 及现状

    中国城市化进程即中国农村转化成城市的过程。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受到军阀割据的困扰,导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不均衡。自50年代中期以后......

    城镇化进程0

    “三农”问题的困扰,如何解决?富余劳动力出路何在?城市发展后劲源自哪里?城乡怎样才能在有机互动中发展?加快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建设无疑为此提供了有效途径。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南阳城镇化进程

    近日,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政府提出,要实施城乡建设3年行动计划,5年完成城镇建设任务,全面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实现城镇化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实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