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基层政权现状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2 05:5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乡镇基层政权现状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乡镇基层政权现状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关于乡镇基层政权现状的几点思考

关于乡镇基层政权现状的几点思考 陈雪萍

我国是一个单一制结构的国家,实行的是五级政权建制,县和乡镇是基层政权,特别是乡镇,他是整个政权的最基层环节。基层政权重在基层,直接面对群众是基层政权组织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处于“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位置上,是连结国家与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发挥着重要的组织与协调作用,它所具备的基层性质和基础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政权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政权建设的稳定。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乡镇是建设“三农”工作的最前沿阵地。实现乡镇政府高效的运转,对于保持农村稳定,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建和谐社会都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面临着职能弱化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基层政权作用的发挥。

一、乡镇财政严重不足

在我们西部,乡镇财政困难现象非常严重。从财政开支来看,乡镇财政是一个为了生存而奋斗的财政,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财政很弱。1994年分税制给乡镇财政留下的是雁过拔毛、层层集中财力的分配格局,这无疑减少了乡镇财政的收入,使其现有的财力过小,无法应付合理的支出,以至于出现亏空。税费改革以前,乡镇主要通过收取三提五统,即三提留”是指由村一级组织收取的公积金、公益金和集体管理费;“五统筹”是指由乡一级政府收取的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乡村道路建设和民办教育方面的费用。这些费用主要作为乡村发展资金和其他公用经费,属乡村两级所用。乡镇财力不足一方面使乡镇在经济建设中没有更多的投入,再也没有钱在最需要的基础设施上搞建设,对于发展经济只能拘泥于跟着走,不可能会有更大的创新。另一方面,乡镇自身财力的严重匮乏,导

致许多乡镇软硬件办公条件较差,信息不充分。乡镇的宣传硬件设施无法跟上,许多宣传工具根本无法利用,曾发挥巨大作用的农村广播在许多地方也哑口无言了,党的政策无法完全及时的宣传到农民中,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经济欠帐太多,催生了乡镇违法现象的产生,许多乡镇为了完成财政税收任务,增加收入,不惜违反国家税收政策,帮助企业逃税漏税。

二、乡镇职权职能的弱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一切生产的历史起点和先决条件。但是,现阶段的乡镇却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取得了明显的直接的经济利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产品的商品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在生产环节,流通环节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技术滞后,信息闭塞,这些问题乡镇政府都难以解决。在社会事务上,更存在着职能弱化的问题,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应依法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务都统管起来,这是法律赋予乡镇的重要职责,是我国政权体系市县统一领导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快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显示要求,但是,随着部分行业财政上划和管理职能的脱钩,乡镇职能落空。特别是现阶段的农村。许多农村事务管理的上划,使乡镇制定的措施稍有不慎便会落空,严重影响乡镇权威的树立。

三、乡镇基层政权中的责权不对等,乡镇作为一个行政组织无法承担更多的行政职责。

从我国历史上看,最明显的是自秦以来设郡县,并有“皇权不下县”的吏治及政权体制,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后,有了乡镇政权的建设,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乡镇政权建设更是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

民政府组织法,都对乡镇政权机构的组成作了明确的界定,明确了职责及权限。在实际的工作中,乡镇人民政府担负着本辖区的经济建设规划与发展、各类安全管理与社会治安的稳定、民政事务与计划生育等多项社会事业。而且,这些工作最终要乡镇具体落实。乡镇是行政的最基层,上面的县、市可以用行政命令来落实,乡镇下面是村的一级,村民委员会是一级自治组织,从法律的界定可以得出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无法用行政命令,况且,村委会非行政组织,其村委会组成人员非行政公职人员,接受行政命令的服从性也不会多强。这就要乡镇这一级行政组织依靠党的基层组织——村党支部来进行。但这种间接行政的效能是有限的,其实上面的许多政策与工作任务要靠乡镇自身来完成、而且这些工作大都多数涉及到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上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往往对下多采取的是“一票否决”,在客观上形成了乡镇政府的无限责任。有责任是应该的,一级政府就是一个服务政府、一个责任政府,但是在承担这些责任的同时,必须要有履行这些职责的相应职权,才能履行好这样的职责,这也是法理的体现。然而,纵观我国现行的法律及相关的行政法规,在行政执法上几乎无一例外的都由县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执行,乡镇没有行政执法的权力,乡镇有的只是执行区域内经济计划、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任务等职责。没有执法的权力而要去保障权益、行使执法功能,并且大多要“一票否决”的重大问题,乡镇真有点力不从心。这样的权责不对称,影响了基层乡镇的行政权威性,影响了基层政权的行政能力,对乡镇政府来说也造成职能的错位而无所适从,该管的反倒没有管好。

四、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乡镇基层政权的建设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乡镇的总体职能大抵就是领导全乡镇人民群众发展社会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维护辖区内的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促进本乡镇和谐社会的构建。改革的步伐在进一步加快,农民增收的渠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的各类结构在不

断的发生变化,这就需要乡镇政府在宏观方面指导和带领群众致富,而不是事无巨细地管理。但这些工作的主体总是包括老百姓自身的目前,许多乡镇无法正确认识自身职能,一方面,是乡镇无法有更多的时间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长时期的乡镇包办一切的方式使农民产生惰性,农民的创造性和自觉性无法很好地发挥。

五、乡镇干部素质普遍不高

乡镇干部素质低是目前乡镇存在的普遍问题。乡镇干部退伍军人多,选举式干部多,顶招干部多。许多干部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不具备基本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水平,乡镇干部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更重要的是,在长期的以“催款要粮”、“刮宫引产”为主的乡镇工作中,乡镇干部脱离专业工作,即使专业干部也不懂专业特长,许多乡镇干部工作依靠村干部,能力比村干部还低,没有适应新情况的工作模式。

几点思考:

乡镇的政权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目前的形势下,乡镇政权为新农村建设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西部地区,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沿阵地,没有乡镇的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将会大打折扣的。实现乡镇政府高效的运转,对于保持农村稳定,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建和谐社会都至关重要。

1、不断强化乡镇政权体制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要实现乡镇政权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乡镇职能就要由“抓事务,抓税收”向“抓产业、抓服务”上转移,机构设置也应向这个重心靠拢,整合人力资源,在精简事务性机构的同时,组建以产业服务为重心的服务机构,强化政府在促进农民增收上的职能。

2、转变工作机制,改变行为方式。乡镇工作的一贯做法是“领导包片、干部驻村”。村民自治和农村承包经营的发展,农民已经不欢迎乡镇插手村级一般事务,因此,破除包揽一切的思想,按照专业化的要求把力量集中到各个产业发展的服务机构中去显得十分重要,要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一是要抓信息。二是要做好市场分析。三是要做好科技推广工作。

3、要对基层政权的机构进行改革。要缩减乡镇规模,乡镇政府不能是县级政府的“缩小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机构庞大,使得本来财政就困难的基层政权“僧多粥少”。因此,必须要实施乡镇合并,精简机构,把计划经济遗留的一些部门如农机站、农技站等从乡镇政权编制中裁减出去,把它们投向市场。这些部门的市场化,一方面可以服务社会,另一方面,也能减轻乡镇一级的负担。协调好党委、政府、人大之间的关系,形成整体意志和行动,使乡镇政权由原先的刻板的毫无生气的“大政府”转变为目标准确、机构精干、运转协调的“小政府”。运转协调、高效的基层政权是加强控制力的有效组织保障。

4、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突出公共服务职能。“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2008年2月23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为此,国家应当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解决乡镇财力匮乏的现状。今后,基层政权的主要职能应当是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教育卫生脱贫等公共服务。在提供公共服务中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增强基层政权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5、加强对乡镇干部培训,不断提高干部待遇。基层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许多工作必须由熟悉乡镇基层情况、有经验的干部来进行,所以目前实行的大学生进乡入村虽然部分程度地解决了知识匮乏的状况,但无法把乡镇实际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乡镇工作更多地需要原有的基层工作者来开展,这就需要大规模地开展乡镇干部培训,不断提高乡镇基层工作人员素质。另外,许多乡镇条件仍然很艰苦,乡镇人员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非常差,所以必须大力提高乡镇人员工资待遇。

第二篇:乡镇是基层政权组织(本站推荐)

乡镇是基层政权组织,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对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状况备受社会关注,上级部门对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但乡镇政府在财政、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章不循等现象。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收不抵支,负债运行的问题和困难,是每一个学习财政的人必须思考和解答的课题。尤其是我们这些乡镇出来的孩子更应该关注!

一、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政预算约束不严格。从近年来审计反应的情况来看,乡镇在预算批复、调整及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违反《预算法》的行为。表现为预算编制不科学。实行“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的方法,预算既不全也不细,操作性不强,资金分配不透明。

2.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由于政府部门在支农项目管理上体制不顺,职能交叉,导致乡镇专项资金管理分散,情况不明。尤其是对项目多、资金量大的乡镇,很难有效进行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此外,对专项资金支出的监督突击性检查多,且对发现的问题没有具体的处罚和整改措施,使监督流于形式,致使乡镇普遍存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和代管资金的情况。

3.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乡镇政府机关财务管理模式五花八门。乡镇财务人员的分工不科学。有些财政所长既是所长,还是会计兼出纳,有的乡镇一年做一次账,出纳成了事实上的兼职会计,内部管理控制基本失效;有些乡镇财务人员更换频繁,手续交接不清,造成财务管理混乱。

4.乡镇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负债现象严重。一是有的工程项目缺乏科学论证,没有因地制宜,没有可行性研究,结果一些企业效益不好、长期拖欠,资金收不回来;二是有的乡镇盲目搞建设,不根据本乡镇实力、财力、借钱上项目;三是个别乡镇机构臃肿、人员过多、入不敷出,靠借款来维持日常的费用开支。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强化对乡镇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的财政、财务知识的宣传。

领导重视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一是有利于其治财理财能力的提高,二是有利于对财务人员依法管财的理解和支持。财政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乡镇领导干部财政、财务知识的宣传,人事组织部门应对财政、财务知识的掌握作为考核乡镇领导干部素质内容之一。

2.完善制度、夯实基础

制度建设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要完善财政、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开发乡财县管应用软件,建立县乡财政信息网络系统,县乡财政之间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网上拨款,并将乡财县管应用软件融入“金财工程”系统;加强资产管理,掌握乡镇部门资产家底,逐步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

3.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推行“乡财县管”模式。

①实行“乡财县管”模式(即乡财乡用县管)是推动建立县乡公共财政体制框架,规范乡镇收支行为,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对 ②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一是预算共编。二是账户统设。三是集中收付。四是采购统办五

是票据统管。

③县级财政部门加强对乡镇财务人员财政、财务知识的培训和监督。乡镇政府在县级财政部门的业务指导下,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组织本级预算的执行。

4.加强乡镇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乡镇财务人员素质。

队伍建设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要重视乡镇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人事部门在对乡镇财务人员调配时要听取财政部门的意见,将熟悉财务知识、精通业务、素质好的人员选拨到财务工作岗位上来;财务人员自身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考试考核等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核算水平;明确会计、出纳岗位职责,建立互相制约机制,规范财务核算;严格执行财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保证财务人员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

4.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加大对违纪违规问题处理处罚力度。一是加大监督广度,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增加乡镇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把内部监督与公开曝光结合起来。二是加大监控的深度,加快建立健全乡镇领导离任交接制度,加强乡镇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运用,把监督与管理干部结合起来。

第三篇:关于基层政权的几点思考

关于基层政权的几点思考

一、正确认识基层政权弱化问题

基层政权重在基层,直接面对群众是基层政权组织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处于“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的位臵上,是连结国家与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发挥着重要的组织与协调作用,它所具备的基层性质和基础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近些年来,农村基层政权的弱化现象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财政保障能力弱化,许多乡镇的财政运转非常困难,甚至有的乡镇依靠举债运转;社会整合与控制力弱化,由于基层政权威信在不断降低,因而农村的很多矛盾都无法化解;社会动员能力弱化,政府的号召力在不断降低;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弱化,由于财政困难,基层政权在提供义务教育、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方面能力较差。

基层政权的弱化问题有正常的原因,也有非正常的原因,对此要作科学分析,不要一听到基层政权的弱化就害怕就批判。基层政权建设要解决三个基本的问题,一是发展方向问题,二是与服务对象的关系问题,三是自身的服务能力问题。方向问题是为谁服务的问题,是基层政权组织的定位问题,就是各方面要体现出来的民主化问题。民主民主,人民做主,这一点需要用体制来保障。搞基层选举,给老百姓以自由,不断给老百姓松绑,这是历史潮流,这是我们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

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而且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一点要予以充分肯定。但是,从计划体制下的强控制到市场体制下的少控制弱控制,这是一个大趋势,要正确对待,当然基层政权的弱化有一个“度”,超过这个“关节点”,基层政权过度弱化,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政府在国家建设过程中就会丧失对基层政府官员的控制和约束力,中央的政策方针跟本就无法落实到基层。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发生的严重打砸抢烧突发事件(简称“6.28”事件),就凸显了基层政权过度弱化所带来的问题。我们要找准基层政权弱化的政策和制度性根源,强化基层政权建设。方向问题决定着与服务对象的关系问题,在正确的改革方向指引下,要用体制来保障基层干部的执政为民问题,而不是为难百姓,有的甚至欺压百姓。发展方向问题和与服务对象的关系问题解决好了,接下来就是基层政权组织自身的服务能力问题,有心无力也是办不好办不成事的,因此我们党提出了要提高执政能力执政水平这个大问题。应当说这三个问题我们都想到了,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都没有落实好,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从政策上制度上体制上找原因,不能一出问题就是百姓的素质问题,是所谓个别人的别有用心,这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只能成为一些人逃避责任的托辞。

二、基层政权弱化的原因分析

基层政权弱化既有政策性原因又有制度性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业税等税费制度的改革、财税体制的改

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等等,都会影响到基层政权的控制力。此外,社会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基层政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国家与农民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大大弱化了基层政权。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有充分的自主权,种植什么、种植多少等等都充分自主,只需按照国家的规定缴纳相应的税费就可以。农民与国家之家的经济利益关系远不如“人民公社”时期紧密,基层政权对农民的控制力大大下降,却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此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农业税等税费制度改革的影响。现代社会,国家和公民的关系通过法制得到新的确认和稳定。税制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原有基层政权的能力。2006年1月1日起,国家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走入历史。全面取消农业税,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使广大农民更多地分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从改革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但是与此同时,它也进一步弱化了基层政权。税费改革前,有人形象的把基层政权的职能比喻为“要钱要粮要命”(抓计划生育)。税费改革后,基层政权的职能只剩下“要命(抓计划生育)”了,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农民,就基本上可以不与基层政权发生直接联系了。因此,基层政权对农民的控制力大大减弱。在税费改革之前,乡镇政权还能靠多向老百姓收点费(当然很大一部分是不合理的)来保持收支平

衡,税费制度改革后,基层政权再也不能任意收取老百姓的钱了,这导致许多乡镇陷入财政困境。传统体制下基层政权的控制力与征收的税费之间成正比。农民需要上缴的税费越多,对政府的依赖性就越强,基层政权对农民的控制力就越强;农民需要上缴的税费越少,对政府的依赖性就越弱,基层政权的控制力就越弱。

财税体制改革的影响。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目的在于理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力分配关系,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明确各级政府的责、权、钱。这次改革使中央和省级政府吸取财税的功能不断强化,比重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农村基层的财力却不断被削弱,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乡镇一级不设立单独财政,需要县乡财政供养的人口却很多。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更“无钱办事”了。这种财税体制是基层政权制度弱化的重要原因。

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党和国家鼓励群众自治。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近些年来,我国农村村委会的成员普遍实行了直选,有的县乡甚至实行了直接选举,农民更加民主自由了。与此同时,一些城市居委会也实行了直接选举。选举是公民自治的重

要方式和手段,而公民自治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水平的重要标志。选举制度,尤其是直接选举,使得广大群众在政治上由过去的被动变成了主动,农民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在这个意义上,基层政权控制力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之间成反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程度越高,农民对政府的依赖性就越低,基层政权对农民的控制力就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程度越低,农民对政府的依赖性就越高,基层政权对农民的控制力就强。

社会流动的影响。社会流动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是社会成员发展自我潜力、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但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向城镇,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基层政权组织都难以管理他们,基层政权组织原有的工作模式和方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地方甚至一度处于消极、被动局面,基层的工作严重受阻,群众与基层政权组织的关系僵化冷淡。没有外出打工的农民对党中央的政策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与选择,对于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活动就积极参与,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活动就少参与或不参与,政府也无法强行要求他们参与这些公益劳动。因此,现在农村许多公益事业(如修水渠、修筑村道等)说得多,做得少。

三、强化基层政权的主要措施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政权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政权建设的稳定。因此,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加强基层政权建设,防止基层政权弱化非常重要。

一是要方向坚定,思路清晰。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这是方向是目标,要坚定不移。发展基层民主的途径有很多,各个地方的情况又很不一样,但思路一定要清晰明了,程序一定要科学合理,细节一定要周到严密,这些做到了,不但可以保证有良好的结果,而且可以有效避免黑恶势力、家族宗族势力对基层政权组织的不良影响。一个得民心的、有效率的、强有力的基层政权的改革发展思路,需要上层来定夺,需要中层来细化,需要底层来落实,需要广大民众的真正参与,大家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就会越来越接近我们所希望的目标。

二是要改革机构,提高效率。要缩减乡镇规模,乡镇政府不能是县级政府的“缩小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机构庞大,使得本来财政就困难的基层政权“僧多粥少”。近些年来,许多地方都在实施乡镇合并,精简机构,把计划经济遗留的一些部门如农机站、农技站等从乡镇政权编制中裁减出去,把它们投向市场。这些部门的市场化,一方面可以服务社会,另一方面,也能减轻乡镇一级的负担。但要注意的是,在乡镇合并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固,因为这关系到整个农村乃至全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与此同时,严格核定

各部门的人员编制,裁减冗员,减少财政支出;协调好党委、政府、人大之间的关系,形成整体意志和行动,使乡镇政权由原先的刻板的毫无生气的“大政府”转变为目标准确、机构精干、运转协调的“小政府”。运转协调、高效的基层政权是加强控制力的有效组织保障。

三是要转变职能,增强服务。“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2008年2月23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臵,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为此,基层政权组织要正确定位,转变职能。今后,基层政权的主要职能应当是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教育卫生脱贫等公共服务。在提供公共服务中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增强基层政权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弱化与强化是相对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那种强化不一定是好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弱化不一定是坏事,时空的转换,环境的改变,需要我们对一些问题作重新思考。面对当前基层政权组织的弱化问题,我们同样要采取这个态度,重要的是要找到其中根本的原因。在大的改革背景和思路下,进一步改革创新与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度,无疑是重建基层政权组织权威的关健所在。

第四篇: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2-24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文/尚春华

[导读]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提高统计工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水平已刻不容缓。

摘要: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提高统计工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水平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乡镇统计工作 调查

0 引言

统计工作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各级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人建功立业之基,是统计事业兴旺发达之源。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实现“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但相对来说,基层统计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相差甚远。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1 统计网络不健全,业务经费无保障 由于《统计法》只规定乡镇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员,乡镇机构改革时,不仅撤掉了原有的统计站,而且没有设立专门的统计岗位。统计人员不专一,有的乡镇统计工作由乡镇办公室文书、经管站干部等兼职。统计管理不归口,从分管领导来看,出现了管人的不管业务,管业务的不管人的矛盾;从统计工作归口管理看,未进行详细区分,乡镇政府一个统计往往兼搞农业、工业等多个专业。由于统计机构不健全,绝大多数乡镇财政紧张,造成了统计工作办公条件普遍较差,业务经费无保障,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乡镇统计人员办公设备简陋。由于经费无法保障,大多数乡镇一年难以召开一次,乡镇统计工作会议,对于上级会议精神和工作任务,只能分级贯彻安排,导致会议精神传达不及时、不准确。致使统计工作不能及时完成,统计数据不能准确上报。

1.2 统计队伍不稳定、人员不专业 由于乡镇统计人员归乡镇政府管理。工资由乡镇政府发放,办公费用由乡镇政府出,而且关于乡镇统计人员的管理问题,有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规定,县级统计部门大多权力有限,无力干预乡镇政府调配统计人员,因而乡镇政府随意更换统计人员,随意安排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统计人员一年一换、一年几换,导致乡镇统计人员不稳定、素质不高、兼职过多,统计只当副业干,迟报、错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

1.3 统计资料不完整。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乡镇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统计资料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置统计台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够规范。

1.4 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滞后,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县乡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要求统计工作做相应的变化,而多年来,农村统计制度一成不变,农业是一个受自然影响大的行业,因自然灾害和农民生产趋向而改种、弃种的现象时

有发生,而报表却不变。如春夏播种面积和全年播种面积调查表,上半年报的数字,下半年不得做任何改动,而实际的情况有时却有很大的出入。这既不能反映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进度,更凸现出统计制度和统计报表呆板,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1.5 统计数据处理手段落后,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 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2 解决乡镇统计工作问题的对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指出:“要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切实加强和搞好基层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成了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加强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应当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2.1 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根据情况,乡镇可成立联合型综合统计机构,设置专职统计员1至2名,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任命,明确身份为乡镇行政编制,条件成熟的可以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承担乡镇农村统计工作,并负责收集乡镇各站(所)的全部统计资料及运行情况,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编制的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将月度统计报表资料和相关分析材料于次月5日前提供给乡(镇)有关领导,经乡(镇)领导审核同意后,同时报送县统计局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保证乡镇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畅通。

2.2 稳定队伍,上下联动。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着指导和监督作用,为各级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乡镇政府要重视统计工作,把统计工作当作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统计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统计人才不断创新,要使统计人员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自身价值不断得到实现。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在工作环境、办公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严格执行《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基层统计人员变动必须征得统计管理部门的同意,统计员必须持证上岗,统计员不得随意变动。

2.3 健全制度,严格考核。制定和完善《乡镇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报表报送、审核、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责任追究制度》等,用这些制度来规范乡镇统计工作,管理约束统计人员,逐步使乡镇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可靠。

2.4 加强乡镇统计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基层统计电算化。首先要加强硬件建设。要为各乡镇统计站解决办公用房、办公桌椅、资料柜等必要的办公设备,并配备专用微机,解决统计手段落后的问题,逐步实现县、乡统计信息微机联网,推进乡镇统计信息化建设。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对统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从统计报表指标复杂化,还是从报表的趋势上看,统计工作网络化、信息化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所有乡镇都要配备电脑设备,统计人员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快速提高统计工作的服务水平。其次是加强软件建设。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才进入统计队伍,并不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2.5 强化服务,突出精品。一是加强对乡镇统计历史资料的整理开发工作,对其

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利用,把握其综合性和趋势性;二是强化统计分析的编写,乡镇统计人员要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优势,撰写出有一定份量的统计分析文章,为乡镇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三是加快统计数据对乡镇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提供速度,在统计数据上报县级统计部门审核和评估通过后,要及时反馈给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切实体现统计数字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快捷性。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问题及建议

作者:郴州市统计局高湘平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731更新时间:2007-10-17

保护视力色:【字体:大 小】热★★★

统计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国家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的信息、咨询和决策服务作用日益凸现,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统计工作难度加大,困难增多,尤其是乡镇统计基础薄弱、统计队伍不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乡镇统计基础建设亟待加强。根据调查情况,现对全市乡镇统计工作现状、问题及采取的对策建议分析如下:

一、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乡镇统计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乡镇经济在全市总体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扎实推进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对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统计有序进行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乡镇统计工作现状令人堪忧。

1、乡镇统计机构设置情况

2001年,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我市多数县(市、区)都没有设置乡镇统计职能机构,没有明确统计编制。尽管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但收效甚微。因为无编、无岗,乡镇统计工作只好并入其他办公室。有党政办加挂统计站牌子的,有经管站或企业办加挂统计站牌子的,等等。据调查,2007年6月底止,全市经过县级编制部门批准认可的乡镇统计站只有39个,占乡镇总数的15.6%。

2、乡镇统计人员配置情况

全市现有250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共配置专职或兼职综合统计员265人,其中专职118人,占44.5%。由于机构和人员编制没有落实,多数乡镇统计站普遍只配有一名兼职统计人员。这些兼职统计人员工作非常辛苦,除完成日常统计工作任务外,还要兼管乡镇其他工作,有的还要担负驻村组和联系招商引资项目的任务。若遇计划生育、综治治安、防汛抗旱等中心工作,乡镇干部更是全力以赴。因此,乡镇统计人员负担过重,统计工作时间难以保证。

3、乡镇统计管理体制情况

我市对乡镇统计员实行的是双重管理方式,行政上受乡镇人民政府领导,统计业务上受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由于统计员的人事管理权、工资在乡镇,因而乡镇可以随意抽调统计人员从事统计以外的工作,统计人员变动极为频繁。据调查,能连续

从事统计工作两年时间的很少,一年一换、一年几换的问题突出。此外,乡镇统计员的编制比较混乱,严重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目前,我市乡镇统计员中,行政编制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占59.2%;事业占编21.5%;自收自支和其他编制的占19.3%。

4、乡镇统计基础建设情况

目前,乡(镇)统计工作所需要的硬件环境比较差,多数乡镇统计站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办公条件简陋、陈旧,统计手段相当落后。现乡镇统计专用微机很少,一般是与乡镇办公室、计生办、综治办等共同使用。加上乡(镇)统计人员的素质偏低,懂电脑操作的人不多,因而大部分乡镇仍使用计算器、算盘等原始的计算工具,进行村组和企业各种统计报表数据的汇总和计算,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极低,严重影响了统计源头数据质量的提高。

二、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乡镇统计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是基层统计力量薄弱,统计人员不堪重负。近年来,涉及到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报表有增无减,统计专业分类越来越细,少说也有二、三十多种报表,加上各种名目繁多的统计调查项目,以及周期性普查任务,使乡镇统计员应接不暇,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是各级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乡镇统计已由单纯的农村统计发展成为涵盖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这对乡镇统计工作和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统计力量不足与经济发展的更高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矛盾越来越突出。

2、乡镇统计队伍不稳,制约统计业务素质的提高。一方面,统计任务与日俱增,工资待遇长期偏低,导致乡镇统计人员身心疲惫,厌烦情绪趋重;另一方面,乡镇统计机构的特殊性无法保证统计队伍的基本稳定,乡镇统计人员一年一变甚至一年几变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样,给统计部门的业务培训工作带来困难,培训的频率远赶不上乡镇更换统计人员的次数,严重影响了统计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3、统计方法制度滞后,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现实统计工作中,受调查经费等条件的限制,法律规定的统计方法制度就难以落实到位。以农业生产统计为例,多年来沿用的是直上而下布置、直下而上报送的全面统计报表制度,虽根据需要也开展主要产品产量的抽样调查,但统计年报数据仍以村级上报的全面统计数据为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活动分散到千家万户,对农作物种植面积及产品产量进行全面统计调查,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根本无法搞准核实。

4、统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收入渠道有限,乡镇财政普遍偏紧,对统计工作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据了解,我市多数乡镇是按照“据实报账”的原则解决统计经费。经济条件稍好的乡镇,基本能保障统计的开支需要。条件较差的乡镇,连正常的开支都报不了帐。有部分乡镇的统计人员常常是自己掏钱垫付开支,到年底还揣有一大把发票无法报销,有的甚至拖上几年才报账。村级经费情况就更加糟糕,大部分统计工作都是靠行政手段压制或凭村级统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来完成,基层抵触情绪较大。

三、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建议

1、建立健全统计职能机构。要以法律形式具体明确乡镇统计机构的合法地位,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效能的乡镇统计机构,并将村级统计正式纳入统计法律体系的框架之内,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目前,从网上了解到,吉林、北京、新疆、辽宁等省、市正在进行统计改革试点,实行统计垂直管理。这是统计发展的一种趋势,对稳定统计队伍,强化统计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统计水平是十分有利的。

实行统计垂直管理,首先是要解决编制问题。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开口子增编。由省政府协调,省统计局争取,与省人事厅、省编办等有关部门共同签发文件,全省统一增加乡镇统计人员编制,或由省里给政策,由各县(市、区)政府各自解决增加乡镇统计人员编制的问题。二是从有关部门调编。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现,乡镇原有部门的职能在弱化,如财税所在取消农业税后,财税所的编制有些过剩,人员过多。统计系统可向省编办建议,将财税所的编制切一块给统计站,这样既不增加乡镇编制,又较好地解决了统计人员的编制问题.2、改善乡镇统计工作条件。一是将乡、村两级统计经费分别列入县级财政部门的常年预算,或直接列入中央、省级预算,然后逐级拨付;二是千方百计解决好统计人员的经济待遇问题,建议发放农村基层统计人员岗位津贴,以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大对统计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基层统计队伍的素质。考虑到基层的经济承受能力,任何统计培训都必须实行免费培训,以提高基层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及统计培训的实效。四是改进统计工作手段,尽管实现乡镇统计配微机和联网直报,促使乡镇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3、改革农村统计方法制度。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大胆破除那些陈旧落后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既符合实际,又符合国际一般规则的统计方法制度。

具体来说,就是在国家统计报表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农村统计的全面调查,取而代之的是以方案简单、指标较少,符合国际规则,能及时满足各级政府需要的抽样调查、专项调查和一次性调查。这既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又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4、强化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坚持依法治统,建立健全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全面推动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一要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和领导的统计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要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及惩处力度。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为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篇: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我县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在全县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但相对来说,全县的基层统计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提高统计工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水平已刻不容缓。

一、我县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统计网络不健全。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层统计网络也就是乡镇统计机构以及统计人员的设臵和配备问题。我县目前的乡镇统计工作基本上是一种松散的、不稳定的网络结构,构成这个网络结点的统计人员不仅承担着繁重的统计工作,也大都兼任着其它的乡镇工作,如分包村户、计划生育等,且都与工资挂钩,导致部分统计人员往往安不下心来,统计工作缺乏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统计队伍不稳定。由于统计工作的繁重琐碎和统计人员的清苦贫寒,尽管各乡镇都配备了统计人员,但专职的极少,而且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个别乡镇甚至一年几换。按《统计法》规定,更换统计人员必须征求上级统计部门的意见,但实际上很少这样执行。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造成了统计资料遗失、统计数字不能衔接、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统计资料不完整。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乡镇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统计资料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臵统计台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够规范。

4、统计服务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由于乡镇没有设臵综合统计机构,全县11个乡镇的统计工作是分散的,农业统计、工业统计、人口统计分别由不同的统计人员承担,也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对全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往往给乡镇党委、政府造成统计服务不到位的感觉。

5、统计制度不健全或不实用。目前的统计调查制度大都以满足本级和上级的需求为主,而基层统计人员往往只是简单地收集和汇总各种统计报表,不能满足乡镇对其经济情况分析的需求。加上市、县一些部门常常擅自制发不符规定、未经统计部门审批的报表,且大多不能采用抽样或难于取材,加重了乡镇统计人员的负担。即使是统计部门的正规统计报表,虽然规定得很详细,也难免有一些与乡镇的实际不符,导致乡镇统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几乎只能是简单应付,无法

真正实行。

二、对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的要求。因此,如何切实加强和搞好基层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成了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统计工作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统计调查单位遍布城镇乡村的每个地方,全县统计调查单位有近400个,统计范围之广,单位之多,是其他工作少见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而要真正的解决好以上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在于最基层的乡镇统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和统计队伍的稳定与否。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加强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确保统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1、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根据我县情况,乡镇可成立联合型综合统计机构,设臵专职统计员1名,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任命,明确身份为乡镇行政编制,享受正(副)股级干部待遇。承担乡镇农村统计工作,并负责收集乡镇各站(所)的全部统计资料及运行情况,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编制的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将月度统计报表资料和相关分析材料于次月5日前提供给乡(镇)有关领导,经乡(镇)领导审核同意后,同时报送县统计局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保证乡镇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畅通。

2、稳定队伍,上下联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在工作环境、办公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另一方面,适时开展必要的统计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3、健全制度,严格考核。制定和完善《乡镇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统计报表报送制度》、《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责任追究制度》等,用这些制度来规范乡镇统计工作,管理约束统计人员,逐步使乡镇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可靠。

4、强化服务,突出精品。一是加强对乡镇历史资料的整理开发工作,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利用,把握其综合性和趋势性;二是强化统计分析的编写,乡镇统计人员要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优势,撰写出有一定份量的统计分析文章,为乡镇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三是加快统计数据对乡镇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提供速度,在统计数据上报县级统计部门审核和评估通过后,要及时反馈给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切实体现统计数字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快捷性。

下载关于乡镇基层政权现状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乡镇基层政权现状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人大代表素质现状剖析及思考

    乡镇人大代表素质现状剖析及思考 时代在前进,历史在进步,现在,乡镇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乡镇人大工作要切实增强工作实效......

    乡镇人大工作现状调研思考

    现状和原因我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一批年富力强党政副职走上了人大主席岗位,大家经过了工作不熟悉、机构不健全、经费无保障等诸多矛盾和问题,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为......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2007-02-02 21:56:35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四月下旬,市人大组织市政府相关部门就《统计法》、《贵州省统计管......

    乡镇档案工作现状与思考

    乡镇档案工作现状与思考 调研报告 一、乡镇档案管理存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乡镇档案工作的非良性循环。镇乡领导思想认识的浅与深,直接关系到乡镇档案工作是否到......

    乡镇档案工作现状与思考

    一、乡镇档案管理存的主要问题1、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乡镇档案工作的非良性循环。镇乡领导思想认识的浅与深,直接关系到乡镇档案工作是否到位。一些镇乡领导将档案工作简单地......

    乡镇档案工作现状与思考

    一、乡镇档案管理存的主要问题1、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乡镇档案工作的非良性循环。镇乡领导思想认识的浅与深,直接关系到乡镇档案工作是否到位。一些镇乡领导将档案工作简单地......

    基层政权工作总结(上传)

    深化幸福内涵推动转型升级努力夯实社区建设基础工程——2013年基层政权社区建设工作总结2013年,我区社区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相关职能部门的倾力指导下,紧......

    基层政权相关文件

    金湖县构建防灾减灾体系的情况汇报 省民政厅领导: 我县属于灾害多发地区,尤其是夏季经常遇到台风、暴雨影响,导致房屋倒塌、湖区养殖受损、粮食绝收或减产。近年来,在省、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