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樟党发[2011]23号樟市镇撤乡并镇工作实施方案
樟党发„2011‟23号
中共樟市镇委员会
关于印发《樟市镇撤乡并镇工作实施
方案》的通知
各村支两委、镇直机关各单位:
《樟市镇撤乡并镇工作实施方案》已经镇党委、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樟市镇委员会
2011年11月14日
樟市镇撤乡并镇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省、市、县乡镇机构改革和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经党政联席会研究,现就我镇撤乡并镇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为依据,按照“县城扩大、中心镇做强、区域优势突出、小乡镇合并”的思路,合理调整镇域规模和布局,减少乡镇总量,实现设置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规模适度,为加快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幸福樟市创造有利条件。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合理,优化布局。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统筹兼顾、适度规模。要有利于扩大县域中心,做强中心镇实力,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有利于以强带弱,以近带远,激活偏远贫困乡镇经济的发展活力;有利于乡镇行政管辖,方便群众,提高乡镇行政管理效能。
(二)依大靠强,就近撤并。在制订乡镇撤并方案时,既要考虑做大做优乡镇规模,促进城镇化、工业化、产业化的发展,又要考虑地缘关系、历史沿革、风俗习惯、自然条件、群众意见、规划发展等因素,有利于保护资源环境,有利于减少社会纠纷矛盾。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以成建制整体合并为原则。新设乡镇要慎择驻地,原则上应选择交通发达的原乡镇驻地。同时,对被撤并乡镇驻地的教育、医疗、信贷、公安等机构实行分设过渡,确保被撤并乡镇驻地群众生产生活秩序稳定。
(三)依法办事,稳妥推进。乡镇行政区划的变更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等政策要求,依法依规依程序。要妥善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村社会大局稳定。既要按期完成乡镇区划调整工作任务,又要确保城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征求意见阶段(2011年11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
通过会议座谈、广播电视、宣传资料、标语横幅等
各种形式,宣传乡镇撤并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统一全镇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尊重群众意愿,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奠定思想基础,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公开征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意见,把征求意见座谈会开到村组,把调查问卷表发至基层老党员、老干部、群众代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二)上报审批阶段(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1月15日)
1.2011年12月5日前,召开村民代表会和人民代表会议,并向县人民政府提交关于行政区划调整乡镇的请示和人民代表会议决议。 2.2012年1月15日前,人事安排调整到位。
(三)财务资产清理处置阶段(2012年1月11日至4月30日)
1.2012年1月20日前,成立财务资产清理处置工作组。
2.2012年4月20日前,完成财务资产清理处置。
3.2012年4月30日前,完成财务资产清理处置建档
移交。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成立樟市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成员如下:
顾问:周冬云(党委书记)
组长:江俊安(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陈庆飞、黄志军
成员:雷成、周连生、欧阳忠胜、廖雪静、欧阳华柱、黄明民、钟高俊、雷振军、唐婧及各村支部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陈庆飞同志兼办公室主任。另设立四个工作组,分别对舍市、高塘、红冲、山背四个村进行协调工作。安排如下:
舍市村:陈庆飞、黄明民、雷元绍、周海伦 高塘村:黄志军、欧华柱、江俊宴、尹淑红
红冲村:雷成、欧阳忠胜、龚雪珍、李成山背村:江俊安、钟高俊、曹述智、何必
(二)明确责任,严肃纪律。领导小组要积极稳妥、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确保撤并乡镇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在乡镇撤并期间,必须做到停止非生产性建设举债;停止新启动政府院内基建及其它非生产性基建项目;停止山林纠纷调处活动;严禁集体资产、实物变卖处理;严禁滥发实物、奖金;杜绝因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而引起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发生。
第二篇:2011年樟市镇医德医风建设实施方案
2011年樟市镇医德医风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卫生部、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卫生系统行风建设,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卫生院研究决定,在全院继续扎实有效的开展医德医风建设工作,该项工作要和县卫生局深入开展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医院管理年”活动和“争先创优”活动紧密结合,与目标责任考核挂钩,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使我院医德医风建设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目的,深入推进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按照“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强化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诊疗服务行为,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我镇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医德医风意识明显增强。全院领导班子对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进一步提升,职业道德和廉洁行医教育覆盖面达到100%,人民群众对卫生院的综合满意率达到85%以上。
(二)医德医风制度健全完善。建立健全医院管理、医疗服务、医疗收费、院务公开等管理制度;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和医务人员不良积分制度;健全治理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和廉洁行医、依法执业等规章制度,严格卫生院规章制度和纪律,构建医德医风建设长效机制。
(三)医疗质量明显提高。提高卫生院管理水平,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标准和规范。努力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一级医疗事故为零,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满意率达85%以上。
(四)服务态度明显改善。优化服务环境,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创新服务举措,加强医患沟通,服务对象问卷调查满意度90%以上,卫生院对群众投诉接待处置率达100%。
三、工作措施
(一)实行行风建设目标责任管理。卫生院要按照管行风的要求,把医德医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落实“一岗双责”,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广大医务人员齐参与的工作格局。把医德医风建设同卫生院各项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全县 “上伸下延 内联外展”的帮扶网络体系建设工作,实现“管理、服务、技术、人才、应急、医德医风”等各方面,统筹兼顾,齐头并进。
(二)大力开展医德医风教育。组织卫生院领导干部及科室的管理人员和全体医务人员,采取自学、学习培训、座谈讨论、请上一级专家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医学伦理、人文素养、典型案例警示和
“爱岗敬业”教育等,建立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广大医务人员牢固树立“救死扶伤”、“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观看警示教育片、每月开展一次群众满意度调查,邀请有关部门领导或专家每季度做一次医德医风专题讲座,每半年组织一次单位内部医德医风评比活动并给予奖励,组织院领导每半年开展一次“假如我是患者”的模拟体验就诊活动。
(三)严格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卫生院要全面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机构,重点落实医疗质量月分析评议制度,开展医生用药量、抗菌素使用量、住院自费比例、青霉素占抗菌素比例等4个排队与公示,突出医改重点,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规范执行处方点评和抗菌素使用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疾病诊疗临床路径制度等,促使医务人员合理诊疗,因病施治。巩固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完善三级医师查房、疑难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认真执行病历书写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标准、规范,实行护理分级管理制度,做到核心制度及“三基三严”的全面有效落实。
(四)深入推进院务公开。卫生院要根据《卫生部关于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的指导意见》,必须将卫生院内部设置、医务人员资质、医院管理制度、服务规范、医德规范等规章制度,药品价格、医疗服务价格、住院自费比例、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平均住院和门诊费用、大型检查阳性率等面向社会公开,进一步扩大院内职工、社会各界和患者的参与权、知情权,努力使广大患者享受到公平、公正、合理的医疗服务。卫生院要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价格管理和约束机制,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严格各种费用核算,严禁科室私设小金库,取消科室经济收入与医务人员个人收入直接挂钩的做法,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收费透明度,完善价格公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等制度,主动接受社会和患者对医疗收费的监督。要严格执行物价部门确定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做到合理、准确收费,严禁在规定之外设立新的收费项目、分解项目、比照项目收费和重复收费。努力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负担。
(五)依法规范执业行为。按照《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实行医务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坚决做到持证上岗,依法行医。贯彻落实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加强医师外出执业管理,严肃处理私自外出会诊的医务人员。规范卫生从业人员执业管理,严格按照核准的诊疗科目开展执业诊疗活动,特殊诊疗技术的应用要按规定审批,杜绝重大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不得发布虚假医疗广告,不对外承包出租诊疗科室。
(六)着力改善医疗服务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的原则和要求,配齐必要的服务和便民设施,改善服务流程和环境,有条件时设立导医台、科室分布图、就诊流程图等,提供就诊流程、医生简介、科室布局、服务价格等信息,为病人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和便捷的服务措施。创新便民惠民服务新举措,开展健康档案管理及咨询、下乡服务、24小时服务热线、出院回访、满意度测评等服务体系,向群众提供更为方便的服务项目。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岗”活动,做到了解病情到位、护理措施到位、沟通指导到位、特别关怀到位,体现人性化服务。充分尊重、维护病人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等合法权利,按要求和规定建立隐私保护制度,提供隐私保护设施,杜绝出现生、冷、硬、顶、推等不良现象。
(七)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进一步加强药品集中采购监管,国家基本药物全部实行网络平台采购。加大对在卫生执业、基建工程、物资药品采购、开单提成等活动中收受有关人员以各种名义给予财物的行为和对索要红包、滥检查、开大处方等增加患者负担的行为,集中力量严肃查处。要着力加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监管,落实新农合各项政策,真正做到惠农利农,防止发生套取新农合基金等违纪违规问题。
(八)认真落实医德医风考评制度。严格按照我省有关医德医风建设的规定,进一步建立完善医德医风考评办法,建立医务人员个人医德医风考评档案,制定具体的考评细则。重点对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工作纪律、履行职责、廉洁行医等方面进行考评,确定考评等次,公开考评结果,并与医务人员个人职称晋升、激励性工资工资、评先选优挂钩,使医德医风成为一项硬指标,促使医务人员认真改进,自觉遵从。
(九)实行医德医风建设的综合评价。要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进一步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和督导检查力度,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认真受理群众检举和反映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查处。卫生院要严格实行院长接待日制度,多形式多渠道倾听社会各界和患者对医德医风建设的意见。要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在全镇实行多项测评和综合满意度调查工作,邀请人大代表、卫生界离退休专家组织对各科室定期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督促检查和评价,对于不重视,工作开展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社会满意度不高的人员将给予处罚。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为加强对全院医德医风建设工作的领导,卫生院调整2011年樟市镇卫生院医德医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家林任组长,侯卫春、房云国副组长,吴小军、刘成社、肖丽娜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管理年办公室。
(二)统筹协调,精心组织。按照要求逐项落实各项工作。要着重分析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把好脉、下对药,力戒形式主义。要坚持边查边改、纠建并举,做到动员广而快、问题找得准、措施订得实、整改行动快,形成工作有合力、组织很周密、活动富有成效的良好工作局面。
(三)搞好结合,联动推进。要把开展医德医风建设工作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结合起来,与党风廉政建设、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结合起来,与创建“医院管理年活动”、“争先创优活动”等业务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要精心组织实施,创新活动载体,找准抓手和突破口,充分调动全体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推动活动向纵深发展。
(四)强化督查,务求实效。要把强化督促检查作为推动医德医风建设工作的重要手段,贯穿始终。院领导要经常对开展工作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督查指导,检查指导重在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培育典型、宣传推介,推动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各项督促检查工作将采取明查暗访和每半年督查1次的形式进行,每次督查结束后,以书面形式形成通报。
(五)创新制度,注重长效。坚持把制度创新和建立长效机制贯穿于医德医风建设工作全过程,锐于改革创新,善于总结提升。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努力把活动的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机制成果,不断推进全市卫生行业医德医风建设迈上新台阶。
附件1:
一、医德规范要求:
1、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疾苦。
2、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3、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4、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5、为病人保守秘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
6、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
7、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对模范执行上述医德医风规定者,院科给予表扬,纳入资职工绩效工资中,在评先进、晋升职级等方面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附件2:
对违反下列规定者,经查实,视其情节后果的轻重给予经济处罚、政纪、党纪处分或降聘技术职务等。对酿成医疗事故的按《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有关条款处理。
1、向病人或病人家属暗示、索要钱物者,除退还所有钱物外,处以15-30倍罚款,并扣发半年至一年激励性绩效工资,取消评选先进、考评职称资格二年,缓聘或解聘技术职务二年,并参照《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贪污贿赂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第七条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2、接收病人或病人家属的钱物者,应在7天内退还或上交,否则按受礼论处。除责令其退回全部钱物外,处以3-5倍罚款,扣发3-5个月激励性工资,取消评选先进、考评职称资格一年或缓聘技术职务一年。
3、凡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擅自脱岗或发生冷、硬、推、拖、顶、撞现象及有意刁难、训斥、谩骂病人和其家属,直至发生争吵的,扣发1-3个月激励性工资,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
4、对不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制度,乱收费,借病人之名给自己开药或将自己的药费登记在住院病人帐上,直接接收病人或亲属交付的现金不入帐,向病人销售药品等,除退回药品和现金外,扣发3-5个月激励性工资,并处罚款2000-5000元。
5、医务人员循私舞弊,伪造病历,出具假证明及假检验结果,视其情节轻重扣发1-6个月激励性工资。其中有收受贿赂行为的,除扣发激励性工资外,按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6、医务人员违反首诊医师负责制和急诊制度,擅离岗位(“BP机值班”),玩忽职守,以及违反技术操作规定,造成医疗差错、事故的,一般差错给予批评教育;严重差错扣发3个月的激励性工资;造成医疗事故的按《医疗事故处理规定》处理外,扣除6个月以上的激励性工资,并视情节轻重、后果大小,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7、不按规定项目标准收费,擅自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的,没收非法所得,并视情节轻重,对责任人给予1000-5000元罚款。
8、非财务部门、人员直接向患者收费的,没收非法所得,并视情节轻重对责任人给予扣发3个月激励性工资,处以1000-5000元罚款。其中截留私分的,按贪污公款处理,按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9、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在购销药品、医疗器械设备、建筑材料以及各种维修等业务往来中,将对方“回扣”、“好处费”、“提成费”等占为已有的,按受贿论处。隐瞒、截留、私分对方给的折扣费、让利费、中介佣金的,按贪污论处。
10、医疗卫生工作人员未经组织批准,搞个人业余兼职或从事第二职业的,责令停业,没收非法所得,停发激励性工资三个月。经责令停止仍不改的,解聘技术职务。
11、医务人员以介绍病人诊治为由收取“回扣费”、“介绍费”、“好处费”的,没收非法所得,罚款1000元,扣发2-3个月激励性工资。
医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与药品厂商串通,以给病人开处方多少计取“回扣”的,除没收非法所得外,处2000元-5000元罚款,扣发一年激励性工资,降低一级职聘一年。
凡违反以上规定者,院部将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通报全院。
樟市镇卫生院
2011-1-10
第三篇:2012年樟市镇全面展开创建教育强镇工作
2011年樟市镇全面展开创建教育强镇工作
各村委会、各中小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赢得争创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的胜利,樟市镇全面安排部署创强工作,动员全镇上下围绕创强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细化措施,扎实推进,确保2012年下半年我镇顺利通过省级教育强镇的验收工作。
一、坚定信心,明确目标,全面展开创强冲刺工作 我镇下辖11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2.9万多人,最后的冲刺阶段如何更好调整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镇委、镇政府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创建教育强镇的总体奋斗目标,优化办学条件,提升教育水平,创省教育强镇,造福樟市人民。根据《广东省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要求和省教育强镇的建设标准,创建教育强镇确实做好如下两点:一是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继续抓好中小学布局调整;二是提升办学质量,改善教育教学设施,推进教育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二、优化布局,合理配置,科学优化创建工作 现樟市中学是将一、二中进行整合的学校,投入750万元建设,这是镇委镇政府重视教育事业的一大决策体现,为我镇“创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大投入改善教学环境,该校建有1幢综合教学大楼、1幢宿舍楼,配备多功能电教室、图书馆等相关设备、设施。按照省规范化学校的要求作进一步完善,目前正常筹备扩建1幢体育、艺术综合楼,建设400米环形标准运动场等,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和校园环境。
建设中心小学分校区,彻底解决中心小学原来存在的小校园、大班额的问题。按照市一级学校的要求,仍需继续完善校园网、多媒体电教室等设施建设。推出新举措,确实解决小学生上学难、出行安全、家长陪读等家长关切问题。
三、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务必如期完成创强任务 创建省级教育强镇是一项政策性、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全镇各单位、各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政府行为、教育行为和社会行为密切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创强”合力,使各项创建目标落实到实处。
1、统筹兼顾,加强创强工作领导。成立了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按照创强要求,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各尽所能,齐心协力,统筹兼顾,切实按工作任务要求抓好落实;各有关单位必须配合做好相关工作,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共同营造一个创建教育强镇工作的良好氛围。
2、全面发动,营造创强氛围。创建教育强镇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和民心工程,需要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因此,加大对创建教育强镇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横额、标语、宣传栏等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让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都明确创建教育强镇的目的和意义,使创建教育强镇深入人心的良好氛围。
3、强化师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育发展的水平,最终还是体现在教育教学的质量上,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育队伍。高水平的教育队伍,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
(四)齐抓共管,确保各项创强冲刺工作进度。创建教育强镇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它包括土地征用、建设规划、资金筹措、群众思想、撤并搬迁、资产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全镇上下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创强”的认识,全力支持并积极投身创建教育强镇工作。政府各职能部门、机关事业单位、村(居)委会、学校、广大教师们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克服种种困难,齐抓共管,确保创强最后冲刺阶段的各项工作进度,迎取创建教育强镇的最后胜利。
樟市镇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樟市镇镇卫生院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第一阶段
樟市镇镇卫生院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第一阶段
工作小结
自今年6月份以来,我院按照县委、县政府、县卫生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动员大会精神,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工作原则,以提高服务水平为主线,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以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提升行业形象为目标,坚持把行风建设渗透到卫生工作的各个环节,深入查找行风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推动了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民主评议政风行第一阶段工作小结如下:
一、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全县卫生系统行风评议动员大会之后,我院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以院长成家林为组长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由副院长房云国、侯卫春共同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迅速组织传达贯彻了会议精神,首先,分层次在领导班子、中层干部中进行传达学习,并进行专题研究。分别于6月18日、6月23日召开了全镇基层医务人员及全体职工大会,传达贯彻了卫生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对行评工作的主题、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步骤和工作要求进行了统一安排部署。并将会议内容整理装订成册,发到每一位职工手中,使大家人人都明白,造成人人自觉参与的氛围。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宣传刊物,广泛宣传行评工作动态和措施,努力营造社会各界了解卫生系统行评、关心卫生系统行评、参与卫生系统行评的工作氛围。在全镇宣传我院医疗诚信服务十项承诺,并将服务承诺印刷成宣传单陆续分发到每个住院病人手中,公开办事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并在门诊大厅
醒目位置设立了投诉箱。
二、征求意见,找准问题。
走出去、请进来,我们针对本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查找,从下而上,从上而下,我们把行风评议的落脚点放在了虚心接受社会评议和监督上,于7月21日我院召开了卫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监督员座谈会,来自人大、政协、企业、村民代表等各个部门的行评监督员共计10人参加会议,广泛听取对搞好行评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查找问题,让他们参与到行评的自始至终,保证行评民主广泛。给行评监督员发放了10份征求意见卡,收到建设性意见2条。通过认真自查自纠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分析,查找出我院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医疗业务技术方面,从反馈的问卷调查表显示,反映最为突出的就是医疗技术水平;二是基层卫生管理方面;三是宣传方面;四是就医环境及医疗设备方面。
三、边评边改,标本兼治。
行风评议能够真正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解决突出问题。我们坚持把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边评边改、健全制度贯穿于政风行风评议全过程。针对查找的问题,突出抓边评边改,出实效、动真格,着力解决我院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1、医疗技术方面:制定了业务学习制度,每月组织两次业务学习,由临床医务人员轮流讲课,进行经验交流,在全院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加强学历教育,鼓励和引导职工参加高层次学历教育。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强化医疗技术的培训,努力提高医技水平,分期分批选送优秀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有效防止人才资源流失,加
大向临术一线倾斜的力度,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施展才能的平台,真正做到留住人才。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卫生院力争在3-5年内打造一支优秀的医疗队伍。
2、基层卫生管理方面:卫生院成立了专班,由成家林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侯卫春、房云国任副组长,吴小军、侯付卫、肖丽娜任成员。充分利用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或就近向兄弟单位取经学习,提高我院的管理水平及能力,同时下半年加大对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监管力度,确保公共卫生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3、卫生宣传主要由公卫办具体负责,结合健康教育工作,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宣传国家政策,卫生法律法规,新农合政策等等。
4、在医疗设施方面,我院通过多方积极筹资,争取了新住院大楼立项,增加医疗设施,改变病人就医环境,由此紧合卫生资源,达到形成合力的作用,从而规范管理年工作。
行风评议是阶段性的工作,但行风建设是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下一阶段,我们将对行评工作进行再深层次的动员和部署,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常抓不懈,对照行风实施方案,积极采取措施,争取把行评工作搞的更好、更细、更富有成效。
樟市镇卫生院
2011-6-25
第五篇:关于撤乡并镇的若干思考
关于撤乡并镇的若干思考
湖北省秭归县司法局归州司法所所长 向培年
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人民政府 谭家荣
撤并乡镇是中央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是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适应农村生产力和经济不断发展、降低管理费用减轻国家财政和农民负担的需要,是改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整合资源的需要。
适应三峡建设的需要,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于1995年撤乡并镇,撤销香溪镇、屈原镇合并成归州镇,现已十多年,其成效显著,值得借鉴与思考。
一、撤乡并镇带来的巨大变化
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地处长江西陵峡北岸,秭归县腹地,毗邻兴山县及神农架林区,长江与香溪河交汇于此,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诞生地和魂归之地,也是美人王昭君出塞之地。东距三峡大坝32公里。全镇国土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203亩,辖12个村(居)委会,69个村(居)民小组,29990人。历为长江中上游的交通要镇,鄂西山区的商贸重镇和闻名遐尔的“中国脐橙之乡”。
1、新镇建设
1997年归州镇捆绑三个乡镇移民迁建经费2.8亿元着手新建新集镇,归州镇新集镇于2002年6月15日竣工落成。
归州镇新集镇由九龙路、归乡路、桔源路三条平行主干道东西贯穿,其他次干道及竖向梯道南北联通,集镇建成4000吨/日自来水厂一座,新建3000m3/D污水处理厂一座、20T/D垃圾填埋场一座。铺设电力管线19.39公里,通讯光缆18.3公里,开通程控电话3100门,建通讯基站8座,中小学、邮政、电信、卫生院、文化体育广播服务中心、供电所、幼儿园、影剧院等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55个单位、7500人从古城归州全部迁入新镇。公共绿化7.2万平方米,新建柑桔批发市场、小商品市场、建材市场、客运市场共四大市场。
归州新镇以其规划起点高、建筑效果好、功能设施完备,中心区位、交通枢纽、平湖旅游、历史文化等特点突出和“乡土味、文化型、生态镇”的独特风貌和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三峡库区一道靓丽风景,2004年荣获湖北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荣誉称号,曾被多家媒体誉为“坝上库首第一镇”。
2、移民搬迁
归州镇坚持开发性移民安置。撤乡并镇后全镇至2007年底累计安置移民1.38万人。其中,农业安置1.16万人、企业安置166人、投亲靠友663人、自谋职业1277人、社会福利安置86人。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移民与安置结合、搬迁与建设结合、补偿与发展结合。全镇累计开发土地1679亩,整理土地7500多亩,调整土地2297亩;移栽柑桔大树1751亩,柑桔品改2323亩;建水池2915个7.80万立方米,架水管6条4670米,修水渠1条2150米;修农村道路15条46公里,维修道路10条40公里;建居民点44个,硬化居民点区间道路1400米。
3、改善交通
归州镇不断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社会服务。民生环境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撤乡并镇前原有公路 5条,全长62 公里,1997年至2008年全镇通村道路达40条256.6公里,自然村通达95%。通行质量不断提高,先后硬化“卡向路”、“大白路”等8条通村道路43公里。全镇硬化道路105公里,占总里程的41%,2006年11月归州大桥建成通车,归水路和归泄路全线贯通,使临近的水田坝乡、泄滩乡及归州镇连为一体。
4、支柱产业发展
柑橘产业是归州镇的支柱产业,三峡大坝蓄水淹掉8000多亩柑桔园,撤乡并镇后每年坚持新发展优质柑桔1000余亩,改换优良品种1500多亩(2008年实施柑桔品改3500亩),目前,全镇柑桔种植面积竟达2.45万亩,柑桔产量4万吨,占全县柑桔产量的22.6%。柑桔打蜡企业12家,柑桔打蜡销售占总量的95%。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0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40元,比1998年人均收入800元上升了1840元,上升了3倍。
5、新农村建设
归州镇以秭兴公路、归水公路、归泄公路、卡向公路、大白公路为枢纽,建成了香溪、大岭坡、贾家店场镇和转转堡等100多个居民点,结合新农村建设及退耕还林、生态环境保护,鼓励农民将山上的房屋迁建到公路沿线居民点,近年来归州镇农民预制结构楼房户达3500余户,占农民总户数的45%。全镇安装电话2940部,拥有手机5978部。2006年,归州镇及其所辖盐关、贾家店两个村被纳入省市“百镇千村”和“十镇百村”建设示范工程。白果园村、盐关村等5村实施整村推进和扶贫开发,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3个村已经省验收合格,全镇屈原庙、彭家坡等5个村达到了小康水平。
二、撤乡并镇中疑难问题的处理
1、解决机关人员臃肿问题。
撤乡并镇之初,归州镇机关干部由原来的45人一下子增加到138人,七站八所加起来共计200多人。这么多人怎样安置,人员怎样分流确属难题。归州镇采取三种办法将人员分流和安置。一是设立办事处分流人员。全镇按原来撤并前三个乡镇的格局设立归州、香溪、贾家店三个办事处,分流人员56人,办事处设总支书记等若干人,这样即分流了人员,又方便了群众办事。办事处设立了二年时间,随着时机成熟而撤销。二是退养一部分人员。为分流人员,秭归县委、县人民政府出台政策对年满30年工龄的公务人员男达到55周岁,女达到50岁可提前退养、退休,根据工龄给予增加退休工资的优厚待遇,一次性退掉干部10多人,2年时间达20多人。三是分流一部分人员。对工勤人员及政府聘请人员2年时间分流清退了10多人。从1997年开始,归州镇逐步实行乡镇机构改革、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精简机构,减轻农民负担。到2005年,“七站八所”通过上收和改革只保留财政所,其他单位改革为5个民办非企业性质,农民的农业税和 “三提五统”费用被全部免除。至2008年底,5个民办非企业进一步完善了以钱养事新机制,政府公务员精减为33人;41个行政村(居)合并为12个村(居);250个组消号合并为69个组。机关在综合配套改革前有公务员36人,工勤人员2人。改革后,县核编40人,其中领导职务为9人,党委委员与政府班子成员全员交叉任职。机关其他工作人员全部竞争上岗,取消工勤人员编制2人,并实行合同化管理,现有在编在职人员35人。财政所核编15人,实有11人,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延伸驻派单位实行竞争上岗,林业站核编4人,上岗3人;国土资源所核编5人,上岗5人;司法所核编3人,上岗2人。转制事业单位4个16人全部退出事业编制序列,实行合同化管理。撤销党成校,原职工2人,由教育局接收就地安排。在整个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中精简领导职数4个,减少事业单位编制24人,取消工勤编制2个。
2、解决人民群众就学难问题。
撤乡并镇后人民群众最担心的是上学难问题。合并后的归州镇从教育事业基础工作抓起,从1997年开始将村办小学逐渐合并,政府组织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重新建立归州镇夏明翰中学,归州镇航天希望小学,归州镇大岭坡小学,整修了香溪小学,高姑坪小学,向家湾小学。从1996年开始着手对中小学合理布局,2003年教育网点布局调整到位。全镇1所中学,4所小学,教育资源相对集中,教育规模相对科学。2007年,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100%,小升初入学率100%,初中生在籍学生巩固率99%,初升高比例91%,学前一年教育率达98%。
3、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
撤乡并镇后人民群众最担忧的是看病难问题。归州镇为发展卫生事业,随着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将乡镇卫生院布局进行了调整,捆绑原三个乡镇卫生院的移民补偿资金在新集镇建立了归州镇中心卫生院。归州镇中心卫生院固定资产942.5万元,病床50张,5000元以上医疗设备8台套。卫生院医疗条件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不断加强。
归州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面覆盖,100%的村卫生室达甲级村卫生室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得到完善和加强,农民参合率逐年上升,2008年参合率达到97%。
4、解决社会治安问题。
撤乡并镇后农村社会治安一度成为一大难题,部分村组社会治安有些“不安”,生产经营、邻里之间、家庭矛盾增加,偷鸡摸狗的事时有发生。从1997年开始归州镇建立社会治安“三级中心”(县、镇、村)、“五级网络”(县、镇、村、组、户)运行机制、“平安中心户长”运行机制和“诉调对接”运行机制,解决治安问题,化解矛盾纠纷于基层。
镇建立以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为龙头,以治保调解委员会为依托,以平安中心户长为骨干,以义务治安员为基础的“四位一体”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使大量矛盾和纠纷得到消化,从而使归州和谐平安。
三、亟待继续解决的问题
1、边缘地区边缘化问题。
撤乡并镇后归州镇距离最远的村组约15公里,偏远地区出现了行政管理削弱,群众生产、生活成本提高等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受影响,做“减法”不要忘了做“加法”。一是利用国家投入资金和三峡库区移民资金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大力改善交通条件,公路到组,有条件的入户。二是结合新农村建设,抓住三峡移民库区的发展机遇加大边缘村组改厕、改栏、改灶、改房的力度,彻底改变农村面貌。三是政府组织各单位和部门定期、定时便民服务到村、到组、入户,送政策下乡,办手续上门,真正体现以民为本,小政府大服务的服务型政府。
2、农村债务问题。
撤乡并镇时归州镇村组债务没有得到化解,2003年下半年归州镇锁定村组债务总额390.82万元,债权495.85万元。从债务构成来看,主要由“普九”、公益事业两大债务组成。其中,“普九”债务为108.35万元,村级债务难以偿还,大致有以下原因 :一是村级债权没有得到维护,农户尾欠款无法收回;二是村里经费主要来自财政转移支付,只够维持运转;三是国家为村级债务的买单只限于“普九”债务,对公益事业债务还没有“说法”。到2008年底国家共为归州镇下拨化解“普九”债务资金91.87万元,虽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各村债务负担,但债务压力依然不轻。全镇村级债务还有近300万元,11个村平均债务不会低于10万元,仅向家湾村就还有54万元。村级债务就像一个发酵的面团,问题会逐渐膨胀。因为村级债务涉及面广,既牵连到村集体,又牵连到农户;既涉及村内,又涉及村外;不仅影响村委会的运转,还影响村干部农民的心态。对村级化债的解决国家应当及时出台明确的化债政策,同时村集体要加强造血功能,主动化债。
3、归州发展问题。
归州镇新镇占地80公顷,近期规划人口1.2万人;远期规划人口1.5万人。归州镇新镇依山临江,平均海拔在182米至280米之间,是按照三峡旅游热线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在建造上彰显四大特点。一是归州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秭归县腹地物资集散中心区位特点。二是全县江北、神农架地区的交通枢纽特点。三是长江三峡风景区;野人、昭君、屈原“三人”风景线;神农架、神农溪 “双神”和坝上库首的旅游特点。四是屈原文化、巴楚文化和归州历史文化的特点。房屋造型采用滚龙脊、吊脚楼、马头墙、粉墙黛瓦,建筑布局依山就势,退让闭合、开合收放、错落有致,一切顺其自然,间或点缀亭台、小品、花坛、桥涵、小桥流水。屈子街头的门楼前置设楚图腾巨大青铜凤凰,政府广场置设归州纪事青铜大钟、柑橘之分父---章文才铜像和青铜麒麟。这些恰到好处的科学设置,更加深了归州集镇的历史文化内涵。但目前归州集镇仅有常驻人口5000人,流动人口3000人,没有达到规划的要求,但是归州集镇功能已经辐射到邻近的泄滩、郭家坝、水坝乡镇以及兴山县的峡口镇等四个乡镇,特别是归州大桥的修建使用更加使水田坝、泄滩二个乡镇与归州镇紧密联系在一切,三个乡镇人口近8万人,国土面积500平方公里,适合再次撤乡并镇,按照中央对乡镇改革的要求,在秭归乡镇配套改革过程中,以归州镇为中心合并泄滩、归州、水田坝三个乡镇条件具备。
四、撤乡并镇启示
归州镇撤乡并镇的实践经验说明,对今后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撤乡并镇工作,加快山区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撤乡并镇必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撤乡并镇是加快山区小城镇建设的有效途径。实现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培育区域经济增长,培植地方支柱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推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归州镇撤乡并镇后,进行政府宏观调控,加快了生产要素的聚集,培植了地方柑橘产业,增强了地方经济增长,壮大了县域经济。
2、撤乡并镇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撤乡并镇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撤乡并镇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工作必须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为标准。在决定撤乡并镇前,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能搞行政命令。在制定撤并方案时,必须请人民群众一起出主意、想办法,把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发挥好、保护好。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搞好宣传发动,讲清撤乡并镇的目的意义,对个别不理解的,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争取他们的共识。同时,要按照法定程度,依法开展撤并工作。
3、撤乡并镇必须减员增效。撤乡并镇是降低管理费用,减轻国家财政和农民负担的需要。乡镇进一步适当撤并后,可以进一步减少乡镇财政支出,从而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还可以理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撤乡并镇不是简单的将几个乡镇的人员合拢办公和精简人员,首要的问题是要找到乡镇人员的分流渠道。归州镇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循序渐进,逐步消化机关富裕人员,且无后遗症,确实达到了精简机构,减负增效的效果。
来源:中国农经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