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结课论文
:
五台山自然文化遗产 摘要:五台山原先并不叫五台山,而是叫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道场。东汉永平11年,天竺(今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白马寺来到五峰山一带,认为这里是文殊菩萨讲经说法的道场,于是就在这里建筑寺院,供奉文殊菩萨。历经各个朝代的修建、扩建,以台怀镇为中心的寺院最多时曾达到360多座,直到今天还保留着100多座。因此,五台山也就以其佛教寺院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位于全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2009年6月26日,五台山被正在西班牙召开的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为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五台山包括从公元4世纪到19世纪(中国北魏、唐、宋、元、明、清)的佛教建筑及独特的圣山环境景观,反映了各个时期建筑艺术和技术的杰出成就和特点,悠久的佛教文化传统,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品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造访五台山,因此对它的破坏也是也来越严重。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不能挥霍,而应加大保护力度,保持其原真性和自然性。
关键词:世界遗产五台山宗教景观自然景观一、五台山简介: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与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中国佛教及旅游胜地,列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首。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定襄县、五台县,周五百余里。中心地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78公里、繁峙县砂河镇48公里、忻州市150公里、山西省会太原市240公里。在北纬38°50'~39°05'、东经113°29'~113°44'之间,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其中五座高峰,山势雄伟,连绵环抱,方圆达250公里,总面积592.88平方公里。五台山方圆约32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见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古建艺术、历史文物、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1982年,五台山以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历年来获得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华十大名山”之
一、“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遗产”等荣誉。
二、宗教景观:
传说五台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传说佛教的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观内,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是始于东汉。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北魏孝文帝
对灵鹫寺进行规模较大的扩建,并在周围兴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十二个寺院。北齐时,五台山寺庙猛增到二百余座。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即东台望海寺、南台普济寺、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也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教的地方,所以这五个台顶上的寺庙均供奉文殊菩萨,但五个文殊的法号不同: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南台普济寺供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供狮子吼文殊、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盛唐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高潮,全山寺院多达三百所,有僧侣三千余人。此时的五台山,不仅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是名符其实的佛教圣地了,被誉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唐代五台山佛教圣地形成的另一个标志,是外国佛教徒对五台山的无限景仰和竞相朝礼。唐朝经济繁荣,国势强盛,在国际上声望甚高,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五台山还受到印度、日本、朝鲜和斯里兰卡等国佛教徒的景仰。朝礼五台山和到五台山求取佛经、佛法的外国僧侣很多。五台山有浩如烟海的佛像,数量多达30000余尊,不仅有佛、菩萨、罗汉、胁侍、供养人、护法神,而且还有儒教、道教、地方宗教、帝王将相、僧侣居士等。这里的佛像分为八种类型:泥塑,金属,石刻,木雕,烧瓷,脱纱,刺绣,画像。五台山现有建筑比较完整的寺院95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南禅寺、佛光寺、显通寺、广济寺、岩山寺(繁峙县)、洪福寺(定襄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塔院寺、菩萨顶、圆照寺、罗睺寺、殊像寺、碧山寺、南山寺、龙泉寺、金阁寺、尊胜寺、延庆寺、公主寺(繁峙县)、三圣寺(繁峙县)、惠济寺(原平市)、石佛堂(河北省阜平县);其余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宗教活动场所的角度,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寺院的有11处: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寺、殊像寺、碧山寺、金阁寺、广宗寺、广仁寺、黛螺顶、观音洞。
三、自然景观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
东台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东台顶上“蒸云浴日,爽气澄秋,东望明霞,如陂似镜,即大海也,”故冠此名。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台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 南台名锦绣峰,海拔2485米,此峰“顶若覆盂,圆周一里,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北台名叶斗峰,海拔3061米,五台最高,有“华北屋脊”之称,其台“顶平广,圆周四里,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 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其台“顶广平,圆周五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以为名。”
四、世界遗产特点概述
1、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高度统一
以秦兵马俑为例,在艺术上,每一个陶俑的特点都被细腻地表现出来,比例匀称,神态逼真,生动传神,个性鲜明。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它反映了秦帝国强大的军事实力,譬如有统一的指挥,先进的兵器,宏大的规模,完整的编制。另外,在政治上,它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统治者的高度中央集权。同时,这些陶俑还表现出我国古代高超的塑俑工艺,从而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水平。
再以布达拉宫为例,布达拉宫内有大量的壁画,佛像,唐卡,陶瓷玉器,金银器等,这些都是宝贵的艺术品,至今仍有很多人在研究,这是藏传佛教高度兴盛的表现。另外,布达拉宫内珍存有大量的文献资料,通过研究这些资料会发现,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文化和汉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从来没有间断过。
2、真实性和完整性
世界遗产,尤其是世界文化遗产,都特别重视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泰姬陵为例。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纪念其已故的皇后阿姬曼·芭奴而建立的陵墓,它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绚丽夺目、美丽无比。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2007年7月7日,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但是,印度环境保护和文物界人士通过调查发现,当地旅游部门因长期不注意环境保护和陵墓的维护保养,泰姬陵的许多部位遭到了不可修复的破坏。大理石台阶已磨损并出现裂痕,精美的雕刻和宝石镶嵌也遭损坏。另外,由于周围工厂排放大量有毒气体导致酸雨过多,原本洁白的泰姬陵出现片片黄斑。更有甚者,2007年北方邦政府为获得最大旅游效益,曾决定斥资18亿美元来改善泰姬陵周边旅游硬件环境,包括在陵园附近区域兴建“遗产走廊”。根据计划,该工程最终将填埋泰姬陵和阿格拉古堡两大世界遗产之间的河道,在河道之上兴建一条包括超级市场、饭店和旅游设施在内的步行街。消息一经传开,立刻遭到印度舆论和考古界的强烈反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获悉后也明确表示:“若此两处景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受到影响或产生负面的视觉效果,泰姬陵将会被列入世界遗产濒危名录。”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印度最高法院终于对北方邦政府正式发出警告,表示如果无文物保护部门的正式认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在面向泰姬陵的亚穆纳河对岸举办庆祝活动,以避免对泰姬陵造成更多的环境污染。1995年,印度政府宣布了10条保护泰姬陵的计划,其中有一条是在泰姬陵周围地区行驶的车辆要使用低铅汽油。并且在景区内看不到任何现代社会的物品,甚至是垃圾桶和电线。
总体而言,印度政府的保护政策还是收到一定成效的。比如,在1996年,希腊音乐家雅尼经在此举办音乐会,专家们认为音乐会的声音震颤和光照破坏了泰姬陵的建筑。此后,在泰姬陵举办大型活动一般很难获得批准。偶尔举行的音乐会的声音和光照究竟能对大理石结构的建筑造成多大的“破坏”,尽管还要认真考证,印度政府还是通过政策法规和监督手段,避免因利益驱动而使陵墓管理者产生“杀鸡取卵”的冲动。
由于政府和文物保护单位的努力,泰姬陵的污染问题逐渐得到缓解,但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又要将它作为袭击的目标。印度安全部门一度曾用黑布蒙住了泰姬陵,以应对可能的“空中打击”。此后不断有关于泰姬陵受威胁的消息传出,印度政府启动了保护泰姬陵的应急计划,甚至调动了特种部队。人们希望沙贾汗和泰姬的爱情故事能通过这座伟大的建筑艺术精粹永远讲述下去。
正是人们的不懈努力,保持住了泰姬陵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泰姬陵免于被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
但令人遗憾的是,同样名列世界八大奇迹之中的埃及金字塔,却渐渐地被不断扩张的城市和不断发展的旅游业所吞噬,其真实性和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不禁使人扼腕叹息。一条为发展旅游业而修建的柏油马路从金字塔旁穿过,不断扩大的开罗城与金字塔仅一路之隔,景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遭到了严重破坏。
3、民族性和地域性
世界文化遗产要有民族和地域上的代表性,例如圣彼得大教堂,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于西元326-333年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称老圣彼得大教堂,于西元326年落成,为巴西利卡式建筑。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并于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称新圣彼得大教堂。1870年以来的重要宗教仪式均在此举行。为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属世界最大的教堂。两千年前的简单墓地,四百年后修建了一座长方形会堂,后来毁于战乱,一千年后尼古拉五世颁发重建命令,之后就是长达120年的重建,先后由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住持设计施工,布拉曼特来了,米开朗琪罗来
了,德拉·波尔塔来了,卡洛·马泰尔也来了。1626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落成,一脸肃穆的教皇乌尔班八世主持落成典礼。
公元1世纪中叶,基督教由巴勒斯坦逐步传播到罗马时,引起了罗马统治者的极大恐慌,为了巩固政权,尼禄皇帝从公元64年开始镇压基督教的传教士,耶稣的大圣徒彼得作为教会的创始人,自然不能幸免,他被尼禄皇帝钉死于十字架上。死刑就是在现在的教堂所在地执行的,当时那里还是尼禄的跑马场,他的遗体就地埋葬。然而,让罗马统治者意想不到的是,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基督教的教义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信徒和传教士不仅杀不绝,其影响力反而越来越大。到了君士坦丁大帝时代,基督教的势力已大到不能消灭的程度,君士坦丁大帝只好宣告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于324年在彼得的墓地建起了一座简易的小教堂,以表示对彼得的纪念,当然也可以说是为彼得平反昭雪。君士坦丁的儿子孔斯继位后,为了进一步利用基督教的势力为帝国服务,将基督教确定为帝国的国教,为了表示对天主的崇敬,孔斯大兴土木,把原来简易圣彼得教堂推倒,在原地建起了数倍于原规模的大教堂。在此后的十多个世纪里,圣彼得大教堂又经历了多次扩建和重建,有趣的是,每经历一次大的扩建或重建,它的风格都会经历一次变异,君士坦丁第一次修建的教堂是希腊神庙式的,后来就演变成了古罗马式,其平面的十字结构也从希腊式改为拉丁式(横短纵长),但不管风格和结构如何变化,它的中心位置始终不变,彼得的墓一直处于十字的中心。可以说,圣彼得大教堂就像是一本书,记载着基督教在罗马甚至整个欧洲的产生,发展和壮大,具有很浓厚的欧洲特色,是地域性的集中体现。
五、分析比较
五台山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保存较好的一处,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此地,自然对此造成了破坏,五台山为什么能够入选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1、五台山人文景观代表了中国人民创造性天才在宗教文化信仰领域的杰出成就的显示;2、五台山宗教建筑与人文景观显示出其作为中华大地一处重要的承载俗世价值观和宗教价值观交汇意义的巨大人文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载体,显示了亚洲宗教景观和建筑文化超越时间和人文领域的对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的巨大影响,以及亚洲宗教圣地对于山区规划和景观设计方面的巨大成绩:
3、五台山宗教文明以其独特的文化景观印证了传统宗教与世俗文明正在不断的和谐共融,彰显了在现代人文化文明生活中宗教文明具有人文与景观建设方面的巨大的意义与发展前景;
4、五台山显示了她在中国历史上甚至人类文明历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在东方宗教文明方面是作为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和人文景观综合性集大成的一个杰出的例证。
5、五台山宗教文明显示了人类在传统的宗教解决和土地使用方面作为一个杰出的实在的例证,在具有代表性的强势信仰与宗教文化方面,以及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特别是在当下精神弱势的人类世界影响下,作为宗教人文景观的不可逆转的变化趋势;
6、五台山在中华以及世界文明历史上,直接和明显地在历史生活事件和宗教传统,思想,信仰,艺术和文学作品中的突出的体现方面,具有普遍的价值和意义。
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宗教文化遗产已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加强宗教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旅游开发在宗教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有积极的作用,但也产生了消极影响。这就需要对当前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作出若干思考。五台山也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不能放松,同时游客的素质也有待提高,看看长城的城墙上随处可见人名,乱刻乱画,随意破坏文物的现象随处可见。五台山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宗教影响,自然景观也是其他地方所不能比拟的,所以对其保护就得特别注意,不能等到破坏了才
知道补救,此时它原来的底蕴和意义就不存在了。所以请有关政府和部门重视其保护工作。
六、遗产保护建议
(1)以利为先的开发模式导致遗产地超载开发、错位开发、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倾向,导致遗产地美学价值大大降低。所以政府不应过度开发景区,景区附近也尽量不要允许宾馆、旅店等建立、遗产不是摇钱树,它们具有独一无二性、非人工在造型和不可逆性的特征,一旦破坏将不可再生;
(2)加强对旅游者遗产知识教育和旅游活动行为的引导,近年来我国的国内旅游蓬勃发展,许多景区都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通过教育让更多的旅游者在认知的过程中全面了解世界遗产的生他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主动承担起保护的责任与义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好地保护世界遗产、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3)学习、借鉴国外经验,改进和完善遗产地的经营管理。法国——视遗产如生命,意大利——与遗产的消失抗争;
(4)完善法规体系,依法管理世界遗产资源,在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中,法律手段是最行之有效的,也是最重要的。
世界遗产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谈开发。公司经营世界遗产的现象必须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此外,我国在世界遗产保护法制化、民众特别是官员素质的提高、管理体制的理顺、对外合作交流的开展等许多方面,还有许多尚待改进与完善之处,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没有保护,留给后人的只能是一片废墟。
参考文献:【1】陈耀华,赵星烁,《中国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2】陈炜,陈能幸,《旅游开发对宗教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3】《清凉山志》【4】周雨燕、黄远水,《世界遗产的旅游开发与研究》【5】《世界遗产如何延年益寿》,人民日报【6】阮仪三,《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7】《五台山》,中国旅游指南。
第二篇: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论文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概论
摘要: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是人类祖先和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和人类在古老的地球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后人在瞻仰那些辉煌硕果时,不禁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先人的聪明才智而叹服。今天,那些自然和文化遗产依然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芒,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享有的财富。下面主要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定义、特征、管理,并结合五岳之首的泰山浅谈世界遗产的保护以及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世界遗产特征、管理、泰山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前言: 截止2007年,全世界共有世界遗产851处,其中文化遗产660处,自然遗产166处,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双重遗产25处.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99 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中国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自1987年至2008年7月,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37处。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山川,秀美河流,雄伟的古代建筑艺术,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可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正文:
一、世界遗产特征: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世界遗产评定标准:
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主要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第二条规定。遗产项目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审批程序。
每年举行一次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对申请列入名单的遗产项目进行审批,其主要依据是该委员会此前委托有关专家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而提出的评价报告。
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考察,主要由该委员会会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世界保护联盟(IUCN)组织专家进行。前者总部设在巴黎,成立于1965年,是国际上唯一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方法、科学技术的运用与推广的非政府国际机构,有80多个国家会员和4500多名个人会员;后者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于1948年,原名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宗旨是促进和鼓励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永久利用,成员包括分布在120个国家的富方机构、民间团体、科研和保护机构。两者受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托,分别对提名列入《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地进行考察并提交评价报告。
二、世界遗产的管理: 目标和任务:
1、保护资源的真实完整,包括自然文化遗产的人文景观,完整的生态多样性、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培育资源生态环境,避免受到破坏和污染。
2、保护资源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开发展示自然文化遗产,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实现遗产的社会效益。
3、注重教育,提高管理水平,加强遗产科研能力。
4、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用于环境和资源保护,实现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世界遗产管理体制须改革:
“在许多人眼里,世界遗产就是‘摇钱树’,申报成功就万事大吉,一些破坏行为随之而来,忘记了申报成功后的管理与保护更为重要。
中国现在很多的遗产地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区。保护区内就应该只有古迹、一切的东西都是自然的,绝不能够在保护区内出现现代化的设施,要保持保护区内真实性和完整性。中国的很多世界遗产保护区中现代化设施随处可见,这不仅让人们在欣赏的时候感觉大煞风景,同时也是对遗产地破坏。很多景区为了获取利润许可游人在内吃住过夜,以及在景区内建造宾馆、饭店、商铺、索道、人造景观等现代化设施,这些对遗产都是很大的破坏。有些大型商业活动,大型企业剪彩、开办大型会议居然在遗产地举行。灯光、音响、大规模的人流会对遗产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香山、泰山等山地景区建造索道不但影响大自然的景观也因为建造索道而破坏大面积地形。
三、结合泰山谈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遗产分类新标准,让中国为世界贡献了一份新遗产-双遗产。中国首批入遗唯一名山,文化与自然价值双高度在国际知名!
庄严神圣的泰山,两千年来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对象,其山中的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国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是中华古代文明和信仰的象征!
泰山,从一座山,到自然山,文化山,精神山!这是世界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这意味着中国泰山世界贡献了一种新的特殊遗产!同时泰山特殊的地形地貌也同样具有其重要的地质意义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1、反映了古老的地质年代信息,在泰山地质公园探测到了带有37.2亿年地球年龄信息的捕获晶,标志着在泰山地区下存在着相当古老的岩石,是世界最古地质区之
2、是有特殊价值的岩石。泰山地区的骒马提岩(科拉马提熔岩)目前中国唯一,世界也只有五六个国家有发现的地貌。
3、是反映了典型地质变化过程,泰山地区所有26亿年前的岩石都已经变质变形了,而26亿年以后形成的则变形很小,这表明在26亿年前,泰山地区发生了一次重要地质运动。这次突变具有里程碑式的全球意义,与世界地质学界将太古宙和远古宙的分界定在26亿年设想划定方法不谋而合!
泰山地区在30多亿年前太古时代经历剧烈的地壳抬升和沉降,在3000万年前形成了今天的泰山。泰山地区的寒武纪片麻岩群是华北台地的基底,地层剖面出露齐全,化石丰富,保存完好。泰山杂岩形成于太古代,有丰富的地壳运动遗迹,在地质方面有丰富的研究成果,设有著名的地质研究基地,具有世界意义的地质科学研究价值!
泰山日出是泰山最壮观的奇景之一,当黎明时分,游人站在岱顶举目远眺东方,一线晨曦由灰暗变成淡黄,又由淡黄变成橘红。而天空的云朵,红紫交辉, 瞬息万变,漫天彩霞与地平线上的茫茫云海融为一体,犹如巨幅油画从天而降。浮光耀金的海面上,日轮掀开了云幕,撩开了霞帐,披着五彩霓裳,像一个飘荡的宫灯,冉冉升起在天际,须臾间,金光四射,群峰尽染,好一派壮观而神奇的海上日出。
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人公然“在泰山上动土”,炸山劈峰,建了三条直插岱顶的索道,仅其中一条索道的上站就破坏了1.9万平方米的地形,这是泰山有史
以来最为严重的破坏。在中国,关于世界遗产的保护,专家学者的意见总是微不足道。一条破坏严重的泰山索道,大批著名的院士、建筑师、教授、专家反对二十年,不仅不予理睬,反而扩大了五倍工程量。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类似“泰山现象”在我国的世界遗产区的不断蔓延,许多高山和低丘,都难逃被索道捆绑的厄运。有座名山的管理人员在解放初只有七八个,后来因为索道和超载开发,现在已高达3000余人,再加上其家属便多达四五千人,仅他们生活所产生的污染就够这座名山“消受”的了,何况他们还在核心区建了大量宾馆和商店。归根结底是当地部门受到利益的驱使,最终将公益性的世界遗产,作为旅游资源加以错位开发,使世界遗产成了发展经济、开发旅游的响亮口号和目标,导致了开发后的“人满为患”和“屋满为患”。许多遗产区的超容量接纳游人,是对生态环境超强度利用。
超载旅游遗害无穷。由于登泰山的游客多以登上玉皇顶为目标,以看极顶日出为愿望,而岱顶目前的开发面积仅有0.6平方公里,所以这里常常人满为患,其结果是,造成岱顶地表植被严重受损,垃圾遍地,整体景观质量大大下降,恢复之难旷日持久。
在世界遗产的保护中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欧洲以及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世界遗产保护区内几乎见不到索道,即使有,也都远离遗产保护区。其作用更不是运送游人,而是主要为一部分滑雪爱好者服务。在德国,有一个近400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里面一条索道也没有,但外面却有八九条,目的主要是为那些滑雪爱好者提供方便。在其自然保护区内不会出现现代化设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解决中国世界遗产旅游发展的涉及到现代中国的许多问题,前进中的挑战也必须用改革的思路去应对,我们应正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认真调查研究和分析,走出有中国特色的世界遗产地保护与利用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下提出几点建议:
1、强化国家对遗产地工作的协调领导管理,国家要成立由相关管理部门联合组成的协调领导机构,权威地指导各世界遗产地开展工作,并对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大问题进行科学和最终决策
2、强化对遗产资源的严格管理和科学利用,在遗产地统一规划的指导下,注重对遗产地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等生态境域的保护
3、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开发利用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保护,将资源保护的公益性与资源本身所具有经济利用价值有机结合。
4、创造条件,把遗产资源的保护措施落到实处。除政策和管理措施外,当前急需加大筹措保护资金力度,以确保一些抢救性、恢复性的保护工程及适应旅游观光、科
研等需求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落到实处。
中国世界遗产旅游保护和发展是个大课题,也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诸多领域、诸多方面,影响保护和利用资源的因素很多,我们应该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结合实际,不断探索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走中国特色的世界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诚然,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现在确实还没有知识技能可以对世界遗产保护做出实质的贡献,无法对自然遗产地的开发提出合理的规划。现在的我们,能做的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播者。我们可以利用学到的保护知识传播给人民群众,告知给每一个游客如何文明出游,也教会他们更好地发觉和欣赏世界遗产的美。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我们的想法和意见,通过我们作为世界遗产的欣赏者和世界遗产的保护者的角度,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
参考文献:《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人民网——中国的世界遗产)
《图说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刘珍强 编著—— 中国人大)
《泰山》(中国旅游出版社 编)
第三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读后感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大自然和人类在古老的地球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后人在瞻仰那些辉煌硕果时,不禁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先人的聪明才智而叹服。今天,那些自然和文化遗产依然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芒,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享有的财富。《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概论》使我了解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博大内涵和精深潜质。同时本书采用画质优美、内容丰富充实的图片来展示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享受一场唯美的视觉盛宴。
自然遗产代表地球演化历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地域。“文化遗产”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规划产生得大影响。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世界遗产是当今人类所共同拥有、并要留给人类未来的宝贵财富!任何遗产的坏变和丢失都会使全世界遗产枯竭!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世界遗产不断深入的了解,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广受欢迎的旅游形式之一。然而,“文化旅游”的不断升温也带了十分严重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商业化的旅游开发对文化遗产造成的破坏。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内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旅游界有关人士的广泛关注。
年来,随着我国遗产地旅游异常升温,一方面提高了遗产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也使其在旅游开发和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其价值。另一方面,旅游热也危及了世界遗产,一些遗产地急功近利,无节制、超容量的开发,使遗产破坏严重。我国已有长城等十几处世界遗产受联合国监测,有的已处于“病危”境地。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在保护的基础上,作适当的开发,从政策等各方面保证遗产的有效利用。
过度开发与利用是我国世界遗产存在的突出问题。世界遗产的过度开发与利用,不仅破坏了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资源,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也极大地损害了我国的旅游形象。解决我国世界遗产过度开发与利用的政策建议:尽快颁布世界遗产保护法、出台个性化的法律法规;设置专业、高效、权威的垂直管理专门机构;加大对世界遗产的研究和宣传力度;采用先进技术,实施动态监管等。
第四篇:中国沈阳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博览会总体情况介绍(定稿)
2007中国沈阳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博览会总体情况介绍
发布日期:2007-4-1
3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一、举办世界遗产博览会的重大意义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世界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出台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至今,已有180个缔约国、138个世界遗产拥有国、830项世界遗产。中国堪称世界遗产大国,中国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共33项,其中包括文化遗产24项,自然遗产5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另外,还有昆曲、中国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不仅让我们对自己民族丰富的遗产感到自豪,也要求我们按着全人类共同的标准保护我们遗产并对世界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事业承担责任。
2007中国沈阳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博览会的目的与意义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普及遗产知识。保护世界遗产是缔约国、遗产国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举办这次世界遗产博览会,首要目的就是贯彻《世界遗产公约》精神,普及遗产知识,激发人们对世界遗产的热爱、赞赏和尊重。通过开展主题论坛、电视讲座、知识竞赛等宣教活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等展演活动,增进人们对世界遗产知识的了解。
2、增强保护意识。通过全面展示世界遗产,唤醒人类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树立以保护世界遗产为荣,以损坏世界遗产为耻的理念,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保护世界遗产的自觉性。通过多元化文化理念的传播与实践,保护文化多样性,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共存。
3、推动文明传承。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举办世界遗产博览会,让人们在世界遗产的参观享受中,得到启迪,受到鼓舞,为传承人类文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通过加强青少年遗产教育,将世界遗产教育上升到公德教育,进一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4、促进世界和谐。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坚持和平发展,促进世界和谐,是我们党和国家深得民心、符合潮流的重大战略决策。举办世界遗产博览会,是体现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同时唤起人们对促进和平的责任、对促进发展的追求、对促进和谐世界的向往。
二、本次世界遗产博览会的丰富内容
本次世界遗产博览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沈阳市人民政府承办。
博览会举办时间定于2007年6月9日至10月9日。
博览会标准名称是“2007中国沈阳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博览会”,标准英文名称是“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Expo Shenyang China 2007”;标准简称是“世界遗产博览会”,标准英文简称是“World Heritage Expo”;主题是“传承文明,和谐共存”。
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国家顶尖级的文博专家、展览专家、社科专家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本次博览会展示内容比较丰富,本次博览会展示内容比较丰富,它的主题深刻,形式多样,内容全面。通过“传承文明,和谐共存”的主题,体现人类文明的持续性和多元文化的融和性;通过图片、影像、实物、模型、数字球幕电影、现场表演和实地展示等多种形式的组合,展现世界遗产的生动性;通过不同时间、空间、类型、范围的世界遗产,表现展览内容的全面性。
同时,我们以“推动世界遗产教育,促进世界和谐发展”为主旨,初步设计了两大系列活动,一是以主题论坛、电视讲座、知识竞赛、摄影及征文大赛等为主的宣教活动;二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等为主的展演活动,主要包括戏曲文化宣传、宗教仪式展示、民族节日展示、手工纺织艺术品展示、民俗婚礼展示等活动。
三、本次世界遗产博览会的突出特点
1、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对世界遗产名录全面的现场展示。在此之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没有在哪个国家举办过相同规模的展会活动。沈阳是第一个举办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博览会的城市,这也是代表中国这个世界遗产大国对世界遗产保护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2、这是一次在世博园的花团锦簇中举办的世界遗产博览会。这次世界遗产博览会在刚刚举办完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沈阳世博园内举办。这既使本届世界遗产博览会簇拥在形式多样的世界园艺当中,也增加了原有世博园的文化含量。“一园载两会”——在一个世博园里举办两个世界级的博览会,这无疑将为我们一个奇观。
3、这是一次充分采用各种展示方式的多维化的世界遗产博览会。在展陈形式上创新,使本届博览会不同于以图片、影像为主的传统二维展示形式,更区别于观众在电脑、书本上看到和感受到的世界遗产表现形式。博览会不仅采用图片、影像,还有实物、模型、六维多媒体、1∶1建筑局部复建、数字球幕电影和现场表演等形式。
4、这是一次充分体现公益性的世界遗产博览会。虽然世博园增加了世界遗产博览会的内容,但门票价格仍维持去年世园会50元的门票价格,继续对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中小学生等实行免费和优惠。
四、本次世界遗产博览会的进展情况
1、会议筹备。举办世界遗产博览会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去年12月上旬,沈阳市代表团访问欧洲期间,拜访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官员,就沈阳市举办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博览会有关事宜进行了积极磋商,并得到其赞赏和支持。去年12月下旬,辽宁省政府分别致函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全国政协文史委、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正式提出在沈阳举办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博览会的书面申请。沈阳市政府将承办世界遗产博览会作为今年全市的重点工作,写入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经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圈阅同意,全国政协陈奎元副主席担任世界遗产博览会组委会的名誉主任;章新胜主席先后3 次听取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世界遗产博览会的筹备工作,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全国政协文史委的领导和相关同志,对博览会的筹备工作给予了具体的帮助和指导。专家委员会先后在沈阳、北京召开三次专家论证会,罗哲文先生率专家亲临世博园现场勘察,对完善展陈设计方案,保证办展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7年3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具确认函,正式批准了2007中国沈阳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博览会的举办申请。3月16日,世界遗产博览会组委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席章新胜、辽宁省副省长滕卫平,以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沈阳市人民政府等主办、承办单位领导,世界遗产博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罗哲文等专家委员会成员出席了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国政协副主席、2007中国沈阳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博览会组委会名誉主任陈奎元同志关于切实办好世界遗产博览会的指示精神,审议通过了2007中国沈阳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博览会的名称、主题、举办时间、组织机构和展陈设计方案。
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后,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了2007中国沈阳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地方媒体记者,外国驻华使馆代表,各大旅行社代表,国际知名企业驻京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了发布会。沈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宋琦就举办2007中国沈阳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博览会的相关情况向中外媒体和社会各界作了发布。至此,世界遗产博览会的筹备工作全面正式展开。
2、建设筹备。目前,世界遗产博览会在场馆建设、技术引进、展陈设计、宣传策划、资金筹措等方面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2.1 迅速推进了场馆准备和建设工作。本次博览会共有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组委会已经完成了对世博园凤之翼展馆、百花馆、中心剧场等5处现有的2.2万平方米场馆、场地的清理、建模工作。新建8000平方米的展馆方案,经过3轮专家评审,确定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方案,目前已经开工建设,计划在5月上旬竣工。
2.2 成功引进了数字球幕电影技术系统。为了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全面展示世界遗产的内涵和风貌。组委会考察了日本、上海、北京等地数字球幕电影厅技术设备情况,采用了全球市场占有率为97%的美国益世(E&S)公司的技术,目前,已签订了设备引进合同,全部设备将于3月底运抵沈阳,5月中旬完成安装调试工作。
2.3 进一步完善了展陈大纲和展陈方案。通过组织国内一流展陈设计专家,精心设计大纲和方案,确保世界遗产博览会在理念、形式、内容和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标准;目前已经完成了国内、国际遗产展陈大纲和展陈方案,并不断丰富展览的形式和内容,5 月上中旬前完成全部布展工作。
2.4 顺利完成资金筹措工作。本次博览会预计筹措资金1.3亿元,其中沈阳市政府拟投入5000万元,其余部分完全由组委会通过市场化运营解决。
第五篇:建筑与材料结课论文
建筑与材料结课论文
对于土木工程材料——水泥的认知与感悟
摘要:水泥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土木工程中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材料。水泥具有多种优点,其技术与经济意义是其它建筑材料所无法比拟的。由于水泥种类繁多,技术性质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因此正确的了解水泥的品种,合理使用水泥,以及对其生产工艺的熟识和养护与禁忌的良好认知,才能充分发挥水泥材料的优点,将其应用于各种建筑。关键词:定义
分类
技术特性
生产工艺
影响因素
导语:水硬性胶凝材料是无机胶凝材料之一,其特点是加水拌合形成浆体后,能在空气和水中凝结硬化,保持并继续发展期强度。应用于土木工程中的水硬性胶凝材料是各种水泥。水泥呈灰色粉末状,当与其他材料和水充分拌合后,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即凝结硬化呈坚硬的人造石材。水泥是土木工程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一
定义
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成浆体后能在空气或水中硬化,用以将砂、石等散粒材料胶结成砂浆或混凝土。水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人在建筑中使用的石灰与火山灰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与现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很相似。用它胶结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后不但强度较高,而且还能抵抗淡水或含盐水的侵蚀。长期以来,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胶凝材料,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二 分类
水泥按用途及性能分为:
(1)通用水泥: 一般土木建筑工程通常采用的水泥。通用水泥主要是指: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2)专用水泥:适应于专门用途的水泥。如:道路水泥,砌筑水泥,油井水泥等。
(3)特性水泥:某种性能比较突出的水泥。如:快硬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低热微膨胀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等。
这些水泥中,硅酸盐水泥是硅酸盐系水泥的一个基本品种,其他种类的水泥都是在此基础上加入一定量的混合材料,或者适当改变水泥熟料的矿物成分而制成的。
水泥按其主要主要矿物成分分为:
(1)硅酸盐系水泥;
(2)铝酸盐系水泥;
(3)磷酸盐系水泥;
(4)氟铝酸盐水泥;
(5)硫铝酸盐水泥;(6)铁铝酸盐水泥;(7)无熟料水泥等
其中硅酸盐系水泥在工程中应用最为普遍。三
主要技术特性分为:
(1)快硬性:分为快硬和特快硬两类;
(2)水化热:分为中热和低热两类;
(3)抗硫酸盐性:分中抗硫酸盐腐蚀和高抗硫酸盐腐蚀两类;
(4)膨胀性:分为膨胀和自应力两类;
(5)耐高温性:铝酸盐水泥的耐高温性以水泥中氧化铝含量分级。四
生产工艺 生产方法
硅酸盐类水泥的生产工艺在水泥生产中具有代表性,是以石灰石和粘土为主要原料,经破碎、配料、磨细制成生料,然后喂入水泥窑中煅烧成熟料,再将熟料加适量石膏(有时还掺加混合材料或外加剂)磨细而成。
水泥生产随生料制备方法不同,可分为干法(包括半干法)与湿法(包括半湿法)两种。
①干法生产。将原料同时烘干并粉磨,或先烘干经粉磨成生料粉后喂入干法窑内煅烧成熟料的方法。但也有将生料粉加入适量水制成生料球,送入立波尔窑内煅烧成熟料的方法,称之为半干法,仍属干法生产之一种。
②湿法生产。将原料加水粉磨成生料浆后,喂入湿法窑煅烧成熟料的方法。也有将湿法制备的生料浆脱水后,制成生料块入窑煅烧成熟料的方法,称为半湿法,仍属湿法生产之一种。
干法生产的主要优点是热耗低(如带有预热器的干法窑熟料热耗为3140~3768焦/千克),缺点是生料成分不易均匀,车间扬尘大,电耗较高。湿法生产具有操作简单,生料成分容易控制,产品质量好,料浆输送方便,车间扬尘少等优点,缺点是热耗高(熟料热耗通常为5234~6490焦/千克)。
生产工序
水泥的生产,一般可分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和水泥制成等三个工序,整个生产过程可概括为“两磨一烧”。
(1)生料磨制
分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一般采用闭路操作系统,即原料经磨机磨细后,进入选粉机分选,粗粉回流入磨再行粉磨的操作,并且多数采用物料在磨机内同时烘干并粉磨的工艺,所用设备有管磨、中卸磨及辊式磨等。
湿法通常采用管磨、棒球磨等一次通过磨机不再回流的开路系统,但也有采用带分级机或弧形筛的闭路系统的。
(2)煅烧
煅烧熟料的设备主要有立窑和回转窑两类,立窑适用于生产规模较小的工厂,大、中型厂宜采用回转窑。
①立窑:
②回转窑:
a.干法窑
b.湿法窑
(3)粉磨
水泥熟料的细磨通常采用圈流粉磨工艺(即闭路操作系统)。为了防止生产中的粉尘飞扬,水泥厂均装有收尘设备。电收尘器、袋式收尘器和旋风收尘器等是水泥厂常用的收尘设备。
五 影响水泥凝结硬化的因素
影响水泥凝结硬化的因素,有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细度,用水量,还有养护时间,温度和湿度。
课本第32,33页
六
使用八忌(1)忌受潮结硬
受潮结硬的水泥会降低甚至丧失原有强度,所以规范规定,出厂超过3个月的水泥应复查试验,按试验结果使用。对已受潮成团或结硬的水泥,须过筛后使用,筛出的团块搓细或碾细后一般用于次要工程的砌筑砂浆或抹灰砂浆。对一触或一捏即粉的水泥团块,可适当降低强度等级使用。
(2)忌曝晒速干
混凝土或抹灰如操作后便遭曝晒,随着水分的迅速蒸发,其强度会有所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因此,施工前必须严格清扫并充分湿润基层;施工后应严加覆盖,并按规范规定浇水养护。
(3)忌负温受冻
混凝土或砂浆拌成后,如果受冻,其水泥不能进行水化,兼之水分结冰膨胀,则混凝土或砂浆就会遭到由表及里逐渐加深的粉酥破坏,因此应严格遵照《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进行施工。
(4)忌高温酷热 凝固后的砂浆层或混凝土构件,如经常处于高温酷热条件下,会有强度损失,这是由于高温条件下,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会分解;另外,某些骨料在高温条件下也会分解或体积膨胀。
对于长期处于较高温度的场合,可以使用耐火砖对普通砂浆或混凝土进行隔离防护。遇到更高的温度,应采用特制的耐热混凝土浇筑,也可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的磨细耐热材料。
(5)忌基层脏软
水泥能与坚硬、洁净的基层牢固地粘结或握裹在一起,但其粘结握裹强度与基层面部的光洁程度有关。在光滑的基层上施工,必须预先凿毛砸麻刷净,方能使水泥与基层牢固粘结。
基层上的尘垢、油腻、酸碱等物质,都会起隔离作用,必须认真清除洗净,之后先刷一道素水泥浆,再抹砂浆或浇筑混凝土。
水泥在凝固过程中要产生收缩,且在干湿、冷热变化过程中,它与松散、软弱基层的体积变化极不适应,必然发生空鼓或出现裂缝,从而难以牢固粘结。因此,木材、炉渣垫层和灰土垫层等都不能与砂浆或混凝土牢固粘结。
(6)忌骨料不纯
作为混凝土或水泥砂浆骨料的砂石,如果有尘土、粘土或其他有机杂质,都会影响水泥与砂、石之间的粘结握裹强度,因而最终会降低抗压强度。所以,如果杂质含量超过标准规定,必须经过清洗后方可使用。
(7)忌水多灰稠
人们常常忽视用水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施工中为便于浇捣,有时不认真执行配合比,而把混凝土拌得很稀。由于水化所需要的水分仅为水泥重量的20%左右,多余的水分蒸发后便会在混凝土中留下很多孔隙,这些孔隙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因此在保障浇筑密实的前提下,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拌合用水。
许多人认为抹灰所用的水泥,其用量越多抹灰层就越坚固。其实,水泥用量越多,砂浆越稠,抹灰层体积的收缩量就越大,从而产生的裂缝就越多。一般情况下,抹灰时应先用1:(3—5)的粗砂浆抹找平层,再用1:(1.5—2.5)的水泥砂浆抹很薄的面层,切忌使用过多的水泥。
(8)忌受酸腐蚀
酸性物质与水泥中的氢氧化钙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物体积松散、膨胀,遇水后极易水解粉化。致使混凝土或抹灰层逐渐被腐蚀解体,所以水泥忌受酸腐蚀。
在接触酸性物质的场合或容器中,应使用耐酸砂浆和耐酸混凝土。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和粉煤灰水泥均有较好耐酸性能,应优先选用这三种水泥配制耐酸砂浆和混凝土。严格要求耐酸腐蚀的工程不允许使用普通水泥。
七 使用注意
1、要注意砂浆的合理配比。例如,要按照使用的部位例如抹墙,贴地砖,贴墙砖等选择合适的砂浆比例,每次搅拌好的砂浆以在两个小时使用完毕为宜。
2、选用建材市场上专用的砂浆用砂,尤其要控制沙子质量的含泥,泥含量高将降低粘结程度。
3、瓷砖使用前应充分浸泡后(两小时以上)阴干,避免砂浆因失水降低强度;地砖宜用干铺,墙砖宜湿铺。
4、砂浆搅拌要均匀,拌制砂浆后建议在2小时30分钟内使用。八 对未来水泥的展望
未来10年,国际水泥工业的发展趋势是以节能,降耗,环保,改善水泥质 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实现清洁生产和高效率集约化生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围绕水泥工业节能降耗,减少有害气体(CO,SO 等)的排放。
结语
在当今社会建设方面,水泥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的建筑,它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我们应充分发挥其优点,将其合理的使用在建筑当中。最大限度的延长建筑的使用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