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x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及改善策略
xxx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及改善策略
一、前言
为了更好地深化xxx有限公司的人事制度改革,协助xxx公司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之路,完善管理体制及调动员工积极性,2012年12月人本着真实性、系统性、直接性和保密性的原则对x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情况作了全面的诊断。
本次诊断主要采用了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及访谈法。课题组通过一系列调查、分析,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基本摸清了x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对xxx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
本报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xxx公司人力资源现状;第二部分着重分析xxx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一些规划。
二、公司背景
xxx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氨基酸生产企业之一,拥有自营进出口权。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理事单位和氨基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
公司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氨基酸生物工程技术,发酵法生产L-异亮氨酸、L-缬氨酸、L-亮氨酸、L-脯氨酸等系列氨基酸产品,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的GMP质量认证,现已形成十几种系列氨基酸配套生产能力,在中国和世界氨基酸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并畅销欧美几十个国家,成为氨基酸原料药的骨干生产企业。
在生物技术的发展道路上公司积极走清洁生产工艺路线,2005年L-异亮氨酸的清洁生产工艺被列入江苏省攻关计划,离子交换法从发酵液中提取L-异亮氨酸的清洁生产工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公司重视产品研发和投入,并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与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如无锡江南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近年来合作开展了国家863项目,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省工业攻关项目,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等多项科技项目,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并拥有自主知识的国家发明专利2项。
健康胜过任何财富。本公司以“关怀人类生活品质”为企业宗旨,为生产出对人类健康有益的氨基酸产品作出不懈的努力。
三、人力资源现状
总体上,公司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改善,但是由于历史沿革、1/5
企业文化、体制等企业自身的原因,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存在着观念滞后、结构不全、功能不到位、职能未充分发挥的问题,且已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公司未来的发展。
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公司领导观念滞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公司领导层缺乏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观,尚未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战略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规划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完善和发展。公司领导也没有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出战略管理的要求。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上,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尚处于行政事务性结合阶段,尚未起到为企业高层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充当助手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被视作低档的、技术含量低的、无需特殊专长的工作。公司长期忽视或轻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完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工作,现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所设岗位及人员配备不足以胜任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任。
在人力资源投入方面,公司领导尚未完全树立人力资本投资观,表现为常常在投资观与费用、成本观之间游移。一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投资犹豫,包括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完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各类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二是在生产任务与培训开发方面重生产任务,轻培训开发,生产任务挤培训开发、培训开发为生产任务让路。
(2)公司管理层未形成全员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而应该是所有直线主管的一项日常性工作,但目前公司管理层对此认识不足。公司高层领导除总经理因兼管人事工作而不得不管外,其他副总少有人力资源管理意识,难能主动将主管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考虑问题。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经理认为人力资源管理非份内之事,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情,错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指导、辅导、督导、制度、政策制定工作误作人力资源管理的所有工作。由于缺乏全员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他们在行动上更难协调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搞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工作。典型的,公司各制造部门的领导就不能准确提供有关员工工作分析、培训需求、绩效指标方面的准确信息;缺乏与员工沟通的意识,极少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贯彻于日常生产管理之中。
(3)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存在问题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员工,全部来自集团公司原技术或财务部门,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背景。除部门经理外,其他人均没有受过相关的专业培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员工大部分精力仍放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上。他们熟悉和掌握的是国家颁布的有关人事制度、条例等,从事的大多是发工资、处理档案和人事关系、办理社会保险等事务性的工作,而对现代企
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操作实务却不太了解,更无法有效开展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职务评价、绩效评估和薪酬设计、员工激励、文化建设等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工作,更谈不上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公司高层决策服务。凡此种种,大大制约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发挥,难以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对工作分析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xxx有限公司在理论上不清楚工作分析的基础性作用,实践上未利用(也无法利用)工作分析的信息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由于xxx有限公司没有认识到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更没有认识到工作分析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公司从未进行过规范、科学的工作分析。xxx有限公司原有的《岗位职责》并未依据工作分析的科学规范进行,故其内容无法应用于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工作。
(5)缺乏对部门职责的科学界定
部门职责是工作分析的基础之一,先对部门职责进行科学界定,然后将部门职责分解到部门中各位任职者,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岗位职责。xxx有限公司只对九公司主要部门制定了比较粗略的部门职责,缺乏科学性:比如,品管部已经改名质量部,而部门职责未做及时调整;又如,四个制造部的产品、生产方式各不相同,部门职责却不加区分地统一概括;还有,制造部、技术中心还下设了不少二级部门,却没有为其界定相应的部门职责。可见,xxx有限公司应重新科学地界定部门职责,才能制定出客观、合理的岗位职责。
(6)对工作职责的描述不明确
首先,公司原有的岗位职责描述过于笼统、程式化,未能明确地界定任职者的权力、责任、义务,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发生了责任不明,遇到问题相互推诿的现象。其次,公司原有的工作职责描述缺乏针对性,表现在对于不同制造部的同名称岗位,其工作职责实际上大相径庭,而公司对它们的工作职责的描述却是一样的。例如,虽然都是钳工岗位,但在实际工作中制造一部的钳工又称“工具钳工”,主要工作任务是对零件的精加工;而制造三部的钳工又称“型架钳工”,主要工作任务是负责装配型架。xxx有限公司的《岗位职责中》却未对此加以区分,这显然无法客观地反映它们的工作性质和职责。此外,xxx有限公司编写的《岗位职责》,用语笼统、含混、不清晰或用语同一,不能清楚明白地区分出任职者的工作职责;对某些不同岗位职责的描述使用了几乎完全相同的语句,缺乏针对性、特异性、差别性。例如,公司编制的《岗位职责》,对许多岗位职责描述几乎完全一样,这已违背了工作分析的根本目的。
五、人力资源规划
(1)缺乏发展观、动态观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持续的、动态的工作,必须和公司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随着公司战略目标的改变,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平衡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使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更具有竞争力,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但从xxx有限公司目前的情况来看,尚未进行人力资源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常常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依据职位空缺或临时紧急任务招人、聘人,缺乏发展观和动态观。
(2)缺乏人才市场观、竞争观
对于公司所需要的技术、工艺、设计人员、高级技工,公司在人事政策规划、薪酬政策规划方面未按人才市场竞争规律奉行倾斜性政策,致使公司在相关人才的获取、保留方面缺乏竞争力。
(3)战略规划缺失、业务规划未上路、政策规划无谋划
首先,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尚未能根据公司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的要求分析和预测公司未来对人才类型、数量需求的情况,制定激励人、留住人、开发人的系统目标。
其次,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缺少对各层次、各部门人才梯队的规划和人才储备计划,没有制定人员补充和接续计划,导致无法形成适合公司发展的人才梯队,关键岗位缺乏对接班人的培养或缺乏适配人员。例如,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准备上市,可是直到现在仍缺乏证券方面的人才。同时,由于人才梯队规划作得不好,员工不了解企业中各个层次的人力资源需求情况,自身发展方向不明确,缺乏竞争意识和紧迫感,工作积极性不高。
最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缺乏对人力资源激励的配套政策规划的谋划,相关政策规划缺失或不明确,具体措施不能落实,无法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难以调动员工积极性。
六、结论
综上所述,一个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完全能够影响其竞争优势,企业只有不断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优化人力资源工作,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竞争优势的模型关系,并定期对这一模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才能使人力资源工作更好地为企业战略服务,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通过学习,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保持竞争优势,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决定了其通过获取人力资本优势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优势为组织获得竞争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和汇集团要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以战略性人力资本的获取为基础,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战略持续匹配,增强组织的动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另外,在实践中应采取具有柔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永龙.当代西方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J].p经济管理, 2003,(4): 29101.[3] 李鹏.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问题的探讨[ M].企业管理纵横, 2001,(3): 26-29.[4]李佑颐, 赵曙明, 刘洪.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作用[ 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2,(9): 9-12.[5]泽.战略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 M].经济管理, 2001,(8): 32-35
[ 6] 逮明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研究[ J].乡镇企业研究, 2004(4): 29-31.[ 7] 刘智强.人力资源ABC 管理[ J].人才展望, 2001(1): 27-28.[ 8] 杨桂兰.试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J].时代经贸, 2006(11): 40-41.
第二篇: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及改善策略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及改善策略
1.公司背景:
(1)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成立于2002年,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公司主营运动安全防护系列产品,生产、销售摩托车、滑雪、自行车等运动的头盔、服装、护具、护甲、手套、滑雪板等。头盔年产150万只,产能200万只,是国内最大的摩托车头盔研发、生产、制造基地。产品以外销为主,客户遍布欧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先后通过欧洲ECE、EN1077、1078、1621,美国DOT,SNELL、澳大利亚AS1698、日本 SG、巴西NBR7471 等全球主要的运动防护产品质量认证标准,是国内同行中获得国际安全认证最多的企业之一。
公司注重品牌建设和产品研发、拥有V-Can,SAFEBET、TANKED等自有品牌,经过多年积累,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公司在美国、巴西、意大利分别设有营销、研发类分公司。公司全球的生产基地及物流中心设在中国上海奉贤区和松江区,员工达2000余人。
我们的企业战略目标为:抓住全球经济大调整的机遇,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全球化运营体系,借助各项整合手段,在未来5-8年,力争成为具有全球领导地位的运动防护产品专家。
(2)公司的企业文化:
在公司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公司使命、愿景、价值观。企业文化的建设对和汇公司的发展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
清晰的使命:“成为全球运动防护产业的专家”。
美好的愿景:“ 我们的梦想是通过对全球社会资源的整合提升,创造一个员工、客户、社会等多方共赢的平台,打造以资本经营为核心,跨国、跨行业发展的国际性综合型产业集团。
企业的价值观为:对经销商:您的需求给我们动力,您的成功给我们鼓舞;对股东:为不断增加股东收益,我们努力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业绩;对员工:珍视每一份情感,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对社会:致力于为社会贡献更多有益的文化和物质价值;
企业的核心理念为:和心汇力,团队共赢。
1/6
2.如何使企业人力资源成为达成组织目标的竞争优势策略探讨
在全球竞争和规范,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与发展,从根本上来讲取决于企业的竞争优势,只有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占据先机,在为顾客创造独特价值的过程中找到自身存在和发展的理由和价值。而人力资源是形成企业核心能力、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可分为四个阶段性因素,分别是人力资源挑选前、挑选、挑选后和外部环境。挑选前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两个实践活动,挑选中包括招聘和选拔两个实践活动,挑选后包括培训开发、绩效评估、薪酬激励、福利待遇和生产率改进方案五个实践活动,外部环境包括工作场所、工会、安全与健康和国际市场四个实践活动。这些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活动构成人力资源工作体系,而人力资源工作体系的合理运转将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管理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是通过成本领先或产品分化来形成的。
(1)人力资源直接影响竞争优势模型
许多案例都能让我们发现,企业通过有效地运作人力资源工作,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的管理专家称之为人力资本经营,而所降低的成本或带来的超额利润就是人力资本经营成果。这种成果将被迅速地表达在市场上,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竞争优势,从而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之一。
人力资源直接影响竞争优势模型如下
:
从以下案例中我们可以对这个模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A公司和B公司都是起步于十年前的制造企业,提供相同价位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差距,A公司每天能生产5000支头盔,B公司每天能生产3000支头盔。想当初两家公司是从同一家德国公司引进的生产线。由于A公司在人才选拔与招聘上与国内某著名大学产品造型和结构设计专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致使其能够不断接收国内顶尖的结构和造型设计专业毕业生。企业从长远考虑,建立了国际化的人才培训开发体系,在其接收的毕业生中,经常有通过几年的培养而成为运动防护产品领域的专家;又由于其注重利用了各方的人际关系,经常能引进本行业的高级人才。缘于此,A公司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各项成本,而仅仅在人力资源成本上就节约了正常水平的10%,相对于同时进入市场的B公司来说,其人力资源工作直接降低了成本,而成本领先又迅速转化为竞争优势,在市场中得到了体现,A公司头盔的市场占有率要超过B公司0.7个百分点。而最近两年,由于A公司在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和绩效评估与薪酬激励工作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创新能力,产品研发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上一年,A公司已经成功开发了一款新型带有蓝牙装置的高科技头盔,投入市场后,取得了不俗业绩,而B公司还仅仅停留在原有业务范围内,这样A公司相对于B公司就获得了极大的竞争优势。值得注意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科学性将直接影响竞争优势的产生。比如,过去我们公司经常采取在职员工介绍的方式招聘新员工,节约了大量的招聘成本,但由于介绍进来的员工缺乏足够的专业技能和熟练程度,培训工作又没有及时跟上,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这样就有可能降低企业的竞争优势。
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直接带来竞争优势模型的操作,要非常注重对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诸多环节的分析,不仅要在理论上符合要求,还要在人力资源环境、社会环境、求职心态等方面探究可行性,充分分析人力资源因素成本,才能有效地将人力资源实践转化为竞争优势。(2)人力资源间接影响竞争优势模型
一个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也能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影响竞争优势。它主要通过如下的渠道来表现: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以雇员为中心的结果和以组织为中心的结果。
人力资源间接影响竞争优势模型见表二:
A.以雇员为中心的结果
以雇员为中心的结果指的是一个公司员工的能力、动机和工作态度。只有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提高或改善雇员的能力、动机和工作态度,才能产生企业期待的结果。
如果公司期待员工有一个好的工作态度,员工一定会具有较高的工作满意度。相关因素应该包括:喜欢所从事的工作,与其打交道的人关系融洽,公司为其提供现实的发展机会,喜欢并尊敬其上司,收入与付出保持平衡。
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否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如果能够达到,说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首先可以产生以雇员为中心的结果。
显然,如果一个公司有很好的人力资源规划,并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参与,那么无论在人力资源招聘与选拔、培训开发,还是绩效评估、薪酬激励等方面都有能力达到员工满意度的要求。
例如,当一个企业要提高其劳动生产率,通常有两个比较基础的途径可以达到。一是通过达到某种绩效标准而给予财务奖励;二是通过授权来给予更加重要的工作来取得工作满足。而当企业正确实施了这两种方式,就可以带来工作满意,自然会提高劳动生产率。B.以组织为中心的结果
正如模型所示,当人力资源管理达到某些以雇员为中心的结果,而以雇员为中心的结果就会导致某些以组织为中心的结果,从而导致竞争优势的产生。那么以组织为中心的结果如何被以雇员为中心的结果所影响呢?
以组织为中心的结果以产出、雇员留用、依法办事和公司形象构成。当以雇员为中心的结果趋向利好时,就会为以组织为中心的结果带来良好的效果,就会提高企业的生产力,而生产力的提高最终会创造竞争优势。
例如A公司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出现偏差,导致以雇员为中心的结果较差,员工满意度降低。因此,A公司的员工留用情况出现危机,在其10000名雇员中,每年约有1000名流失,员工流动比率达到10%.巨大的员工流动比率导致以组织为中心的结果就是相关的招聘选拔、培训开发等成本居高不下,而因此带来的劳动生产率下降,严重影响了组织结果,表现在市场上,企业的竞争优势下降。
综上所述,一个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完全能够影响其竞争优势,企业只有不断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优化人力资源工作,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竞争优势的模型关系,并定期对这一模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才能使人力资源工作更好地为企业战略服务,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通过学习,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保持竞争优势,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决定了其通过获取人力资本优势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优势为组织获得竞争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和汇集团要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以战略性人力资本的获取为基础,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战略持续匹配,增强组织的动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另外,在实践中应采取具有柔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第三篇:中国电信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分析
中国电信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分析
中国电信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分析
【摘要】 :随着通信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电信发展的形势和生存环境已经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通信和信息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市场竞争随之愈演愈烈。从2005年开始,中国电信开始实施转型战略,提出要从通信网络运营商转变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战略目标。五年来,业务的转型、网络的转型取得了巨大突破,但管理和人力资源转型的步伐相对缓慢,已成为企业成功实现转型的瓶颈和桎梏。本文将以中国电信为研究对象,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电信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中国电信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一、背景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化的挑战,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正在日益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对于竞争更为激烈的电信企业更是如此。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不仅是电信企业管理的核心,也是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为提高电信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电信不得不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到了一个新认识高度,不得不面对诸如协调管理、沟通管理、激励管理、薪酬管理、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等一系列新的课题,不得不利用人力资源的工具和方法对其人力资源做全面的开发、规划。
二、中国电信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1.要实行公司化和国际化运营,需要更多综合素质人才,中国电信面临如何提高现有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之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挑战。中国电信以前的发展主要靠量的扩张,是靠加大投资力度来实现的;一旦投资力度减弱,增长必然减缓,这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现在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盘活资产存量,这其中也包括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存量。现有的员工队伍大部分是在政企合一、垄断经营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没有充分经历市场竞争的磨练,缺乏对国外同行的研究,没有公司化和国际化运营的经验。随着经济发展,国内通信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迅速调整人才结构、提高现有人员综合素质,对电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2.国外电信运营商和国内其他电信运营商想方设法抢夺中国电信人才,如何留住现有人才,并吸引新的人也是挑战所在。目前,国内通信业有效竞争的局
面已经初步形成,新兴电信运营商进入市场后,网罗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高薪从中国电信挖人,这样可以缩短人才的培育期和适应期,也可以利用他们原有的各种关系,可谓一举两得。另一方面,国外电信运营商进入中国后,为了迅速切入市场,必然要实行人才的本土化战略。他们会采用高薪、完善的培训计划和良好的职业发展设计来吸引中国电信人才。
三、中国电信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陈旧
在现实的管理中,很多管理者以一种“我是管你的,你是被我管”的思维去对待自己的员工,表现出极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强调个人服从组织需要,服从工作的需要,而很少考虑员工个人的特长、兴趣及需要。长此以往,电信企业中便会形成一种管理层独断专行、员工安于现状的氛围。员工只是被动地完成份内的工作,不愿意主动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导致管理工作陷入被动状态。
2.忽视人力资源开发,重使用轻培养
以前各级电信企业只注重对员工现有才能的使用,而不注重开发员工潜能,增加人力资源的储量。电信企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企业,设备与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技术人员如果不培训,仅靠原有的知识根本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当前,电信企业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相应地开始对员工开展各种培训,但是培训面很狭窄,仅限于各级业务骨干,一般的技术人员培训机会少。这种对人才的使用只重存量、不重增量的方式,犹如竭泽而渔,将导致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3.员工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缺乏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
当前,中国电信的各级企业都实施了一系列引人、用人和留人的激励机制,但不少企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即企业内部虽实施统一的激励约束制度,却缺乏弹性。更有甚者,在激励手段上主要考虑物质激励,而忽略了员工需求的多样性,如尊重、安全感、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及名誉、地位等。目前,各级电信企业跳槽的人很多,有些人把原因归结为企业的待遇不好。其实,人的需求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收入只是人需求的一个方面。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单调的激励手段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从而表现为人才的不断流失。
4.人员进出渠道不畅,用人制度僵化
中国电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对新进员工进行控制,原则上只接收应届大学生、邮电学校的中专生和转业军人。这样做对于控制企业人数有好处,但是这也导致企业无法通过人才市场得到急需的各类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同时,电信企业没有建立退出机制,员工除退休、辞职等因素外只进不出。尽管全面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但是只要不犯大的错误,企业一般不会与员工解除合同,因此多数员工还抱着以前正式工的思想。这样一来,一方面企业想要的人进不来,另一方面企业不想要的人大量沉淀,严重影响了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5.员工组织归属感不强,流失严重
当前电信企业的新员工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以后,如果没有升迁或违纪这类事情发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很少会再次与员工直接接触。尽管在组织中工作,每月都拿着不菲的收入,但是员工们的内心很空虚,缺乏组织归属感,因为没有人对他们的价值给予确认,为他们设计以后发展的方向,这种思想在青年员工中比较普遍。于是,一部分员工开始懈怠,产生了混日子的思想;一部分骨干开始跳槽,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四、中国电信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一)在战略管理层次上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要实现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发展指标并使企业得以迅速发展,需要多少人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自己培养还是通过外部引进等办法来解决,这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调查和思考,制定完整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电信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人力资源的转移也随之加速,因此电信企业不但要制定中长期(5-10年)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更要制定短期(5年以内)的发展规划,实现短期规划和中长期规划的有机结合。目前电信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要做好以下工作:
1.摸清家底,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摸清家底就是要对电信企业的所有岗位进行彻底的调查,然后根据每个部门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重新核定每项工作所需岗位种类和人数,即通常所说的定编定岗。同时要编制详细的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的性质、职责和任职门槛。在掌握企业所有岗位的基础上,根据技术和设备条件的变化、企业规模的变化、企业经营方向和发展战略的变化以及外部环
境的变化科学预测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以及缺编岗位的人员需求量。
2.根据需求预测的结果开展供给预测,确定人员净需求。电信企业未来人员的供给主要包括内部供给和外部供给。一般情况下,内部人员拥有量是比较透明的,预测的正确度较高;而外部人力资源的供给则具有较大的不可测性。因此,在开展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时,应把重点放在内部人员拥有量的预测上,外部供给的预测应侧重在关键人员,如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才等方面。人员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完成后,就可以将本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数和同期内企业可供给的人力资源数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各类人员的净需求数。
3.在战略管理层次上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完善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应该包括晋升规划、培训发展规划和补充规划等。规划中既要有原则性和指导性的政策,也要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中国电信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应主要侧重以下三点:首先是通过外部吸引、招聘和内部培养发展等方法,有计划地为企业提供一批公司化和国际化运营所需的各类人才,这是当前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关键;其次是在企业内部建设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服务营销人才三支队伍,收入分配等各项政策要向这三类人才倾斜。他们是企业今后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最后是集团公司和省公司要有针对性地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技术和管理双重背景的复合性战略后备人才,这些人将成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是企业最核心的人力资源。
(二)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使中国电信迅速向学习型组织转变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社会经济资源,有别于一般的物质资源,它具有时效性、能动性和可增值性。因此在使用之前要开发,在使用过程中还要不断开发,把开发人的才能、提高综合素质贯穿于整个人力资源开发过程。随着观念的不断转变,电信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对员工进行开发,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员工培训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培训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中国电信应该大力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促使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转变。
1.随着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入,培训的内容应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当前,企业教育培训的重点是向实用性方向转变,即结合员工的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来进行,不再是纯理论的教育。随着中国电信内部改革的深入,一批员工
转岗已是大势所趋,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针对性培训。此外,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出现,也需要对员工开展针对性培训,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现有岗位的工作。
2.对现有员工开展有计划的全员轮训。过去,电信企业在开展培训时,往往优先考虑骨干和管理人员,对一线员工考虑较少。今后,在重点培训的基础上,要进行全员培训。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业务、技术、服务规范、市场营销和企业文化等,使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3.对于关键岗位的人才和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深造。中国电信的发展需要一批高层次的人才,仅仅依赖引进还不够,从企业内部选拔合格人才进行重点培训和培养也十分重要。这对员工来说是一种最好的奖励,是一种具有高回报的投资。
4.要建立培训开发的激励机制。培训工作应与员工今后的考核、晋升、调动等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使培训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
(三)改革现有用人制度,建立完善的用人新机制
1.建立专业人才招聘制度。即拓展公司引进人才的渠道,改变过去单一接收应届毕业生和转业军人的做法,将市场竞争引入到企业用人制度中,面向全社会招聘企业急需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有实践经验、专业知识丰富,进来以后可以迅速地进入角色,成为各级骨干,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招聘的专业人才要实行同工同酬的政策,降低他们因跳槽而带来的风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建立员工竞争上岗制度。所谓竞争上岗是指企业把一定的岗位空出来,明确每个岗位的责、权、利,鼓励员工竞聘上岗,择优录取。其目的是支持优秀人才通过竞争进入关键岗位,真正实现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根据电信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竞争上岗适用于新编、缺编岗位和部门的副职。
3.建立内部待岗与离岗退养制度。如果员工不能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在竞争上岗中落岗,或者绩效考核不合格,那么要实行内部待岗。对于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对现有岗位不能胜任的员工,应鼓励其离岗退养。
4.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市场。一部分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员工,经过职业培训后进入企业内部的人才市场。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收集和发布企业下
属部门缺编的岗位信息,鼓励转岗人员参与竞争。供需双方实行双向选择,竞聘成功的员工进入新的岗位;对于在一定期限内无法竞聘上岗的员工,企业将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四)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电信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坚持分类激励的原则,即根据通信业的特点、本企业所属的成长周期阶段和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在一个基本激励约束的框架内建立各有侧重的激励制度。具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对中高层管理人员要充分放权。为他们提供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建立良好的内部人际关系,辅之以与其业绩相联系的长期奖励,以优厚的薪金和福利为基础,重在精神激励。二是对一般的行政管理人员,以尊重、听取其意见和优厚的福利待遇为主,精神与物质激励并重。三是对普通员工,以薪金、奖励为主,重在物质激励。企业内这三类人员的追求、价值观、生活方式等都不同,中、高层管理者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普通管理者追求的是得到尊重、安全和稳定收入,普通员工追求的是较高的收入,以便提高生活水平。因此,有效的激励必须有针对性,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五)创建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使之成为中国电信发展的动力源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体。它产生于企业自身,得到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的认同与维护,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企业进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当前,中国电信正在实施薪酬激励、绩效考核、竞争上岗、职业发展、教育培训等五项机制创新改革,这是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一项重大举措。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电信一定能够构筑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竞争力,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四篇: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调查
中茂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调查
***
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司的人事制度改革,协助公司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之路,完善管理体制及调动员工积极性。2009年2月23日——2009年4月13日对中茂公司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调查分析。本次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调查、分析,基本清楚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对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
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简介
(一)公司概况
深圳市中茂科技公司是1998年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的药包材料生产企业,是一家专业设计生产高品质塑料容器和手压式喷雾器的工厂。公司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北区郎山二路得利士大厦四、五楼,现公司内部设有人事管理部、采购部、财务部、生产部、成品库等五个职能部门。是一家私人合资的股份制公司。目前,公司共有各类人员200多人,经营面积4000多平方米,公司年营业额4000多万元,实现利润500多万元。公司从产品设计、模具开发、吹塑、注塑、丝网印刷、喷雾器组装的全程严格按照质量手册要求标准化生产; 按客户要求提供各种材料的(PE、PP、PET、EVA)塑料容器,生产的品种齐全(洗涤化工、个人护理、保健食品、固体、液体药品包装、妇科专用给药器、皮肤、口腔、鼻腔专用的手压式喷雾剂阀门),每年为制药、化妆品、保健品、食品等行业提供上亿套 1的塑料制品; 公司始终以客户的需求为动力,积极迎接挑战,追求卓越,持续改进,保障向客户提供最好的品质服务!
(二)公司人力资源现状管理
随着2008年从美国兴起的金融危机的逐步强化,中国许多企业都遭受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尤其以沿海城市的个体公司受创最大,国内许多同类企业同样遭受到了威胁。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的产品市场价格的停滞不前,使许多经销商对市场销售看法变的非常的谨慎,多重因素加重了公司负责人的悲观情绪。中茂科技公司的效益状况也随着金融危机导致的多重因素的影响越来越不景气。从2007年的同期营业额近3亿缩水到今年的不到1亿的营业额。公司的许多员工对公司的前景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信心不足的状况,工作情绪也直线下降,部分老员工甚至已经辞去职务,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公司部分人才的断层和销售业绩的直线下滑。为了改变这些不良现状,公司领导阶层多次开会讨论解决的方法。最终公司决定以人力资源管理为重点,对公司各方面的不良因素进行整改。从各个方面开源节流,努力降低公司各种开支,增加公司收益。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而且具有战略性,所以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当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是知识、信息、技术等资源的载体。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表现为人才的竞争。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就曾说:“假如我的企业被烧掉了,但把人留住,我20年后还是钢铁大王”。这就说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
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中茂公司的管理者从创办公司至今,虽然也逐步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但在人力资源规划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美国次贷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把公司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扩大化了。究竟中茂公司有没有必要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怎样才能制定出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分析得出了一些参考性的结果。
二、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对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人力资源规划是公司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决定了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又为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具体的人员补充计划、人员使用计划、人员接替与晋升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薪酬与激励计划、劳动关系计划等提供了方向。中茂公司的部分部门管理者往往难以从战略的高度来思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甚至有些管理者简单地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无非是缺人时招人、上岗前培训、发工资前考核三部曲,怎么也与公司发展战略挂不上勾。不能从公司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上实施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在具体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规划时容易走入就事论事、出了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的怪圈中,没有从支持公司发展战略的角度来规划人力资源工作。各部门主管和直线经理也常常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跟自己关系不大。未能从人力资源的系统管理上加以有效配合。这样就使得人力资源部大包大揽的招聘人员,而各部门又找不到适合本部门职能的人才,从
而致使大量人力资源被浪费和闲置。
(二)公司战略不清晰、目标不明确
人力资源规划是公司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公司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但中茂公司部分管理者没有清楚的公司发展战略和明确的战略目标。使人力资源规划没有明确的方向感,不知道公司未来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核心能力和核心人才。中茂公司现在处于快速扩张阶段,涉足到许多不同的业务领域,其中不乏许多新兴业务领域。而这些新兴的业务领域在研发、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例如公司现在正在开拓一项新的贸易项目,定岗定编工作根本没有传统业务那么成熟,许多新上岗员工不清楚具体的工作环境和要求,造成了人力的大量闲置和浪费,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更是走一步,看一步。由于公司战略不清晰、目标不明确,导致人力资源规划缺乏方向性和目的性。
(三)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专门人才
中茂公司虽然设了人力资源部的公司,在行使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时候,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技能不够;第二、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职业培训,取得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的管理人才很少。部门领导虽然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但往往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凭以前的经验或感觉办事。公司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认识不足,没有有效安排人力资源管理者进行系
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培训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没有管理咨询的前提下,很难做出专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来。
(四)人力资源规划不能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调整
信息社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市场发展变化快,公司对市场变化的反映比较快,公司战略在调整,然而其他部门很少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适时的沟通和交流,导致人力资源规划无法得到及时调整,造成公司所需的人才不能得到及时的供应。
三、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其重要性对于寻求发展壮大的中茂公司尤为突出。而能否制定并有效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并不取决于公司规模的大小,最关键的是要依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特点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人才政策。针对当前中茂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建议:
(一)公司一把手要亲自抓人力资源规划工作
人力资源规划关系到公司的人才战略,决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公司一把手要亲自抓。只有领导重视了,这项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再则,公司一把手对公司的发展战略最清晰,对公司的竞争能力最了解,对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感触最深,对留住核心人才最关注。人力资源规划,关系到公司的未来,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要一定做好。
(二)制定明确的人力资源规划流程
理清公司发展战略——确定公司现实与未来所需的核心能力——确定公司所需的核心人才——进行岗位工作分析——进行人才需
求预测——进行人才供应预测——制定人才招募与储备计划——制定人才培训与开发计划——制定人才薪酬与激励计划——制定人才绩效考核与晋升计划,按此流程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工作。
(三)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确定公司核心人才
人力资源规划的起点是清晰的公司发展战略和确定的公司核心竞争能力,从而确定公司核心人才。这是人力资源规划的根本。核心人力资源是决定公司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需要激励机制、需要教育培训、需要设计合适的职业生涯计划、需要量的扩充,质的提高,并能长期的驻留于公司。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部经理、人力资源主管是公司核心人才之一。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就是满足公司发展中的人才需求,实现人才供需的基本平衡。
(四)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弹性的人力资源规划
所谓弹性人力资源规划,就是基于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能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及时重新评估并调整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在保证公司核心竞争优势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因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导致的人才的需求。就是在评估现有人力资源存量和界定公司核心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完善预备性的人力储备规划,其目标是在公司面临生产或服务能力扩张性机遇时,尽可能快地配备公司所需的核心人员,以提高组织的快速反应能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茂公司面临的经营环境越来越无法预测,充满变数而商机无限。人力资源规划必须适应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保持一定的弹性,以免公司发生战略转移而出现人力资源僵化、失调而妨碍公司的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
规划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前瞻性、方向性和预见性功能。
(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建设
把既有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人力资源系统理论知识的人才配备到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上来。对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级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总之,中茂不但要重视整体战略规划,而且要制定与整体战略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规划,制定适宜的选人、用人、育人、激人、留人的人才政策,保证公司核心竞争能力。人力资源规划服务于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定着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使用和激励的大政方针,为公司发展提供所需的人力支持,实现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和最佳配置,保持公司智力资本竞争的优势,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五篇:中国电信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分析[范文]
面对当今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各企业,无论大小,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这将成为主导企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推动力。尤其当今社会最为明显,离开人才,企事业单位发展将举步维艰,对于竞争更为激烈的电信企业更是如此。激励机制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在于正确地引导员工的工作动机,帮助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满足自身的需要,保持并发扬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激励机制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
“激励”主要基于人的行为动机来开展工作。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员工可以形成一种意识,即要满足自己的欲求,需要采用符合要求的方式做事,从而做出符合企业组织需要的行为。为了达到预期效果,企业需要进行有效的激励,为此,企业经营者必须了解员工的行为规律,行为变化的过程、条件及特点等。
(一)激励是企业目标实现的基础
企业目标的实现需要基于人的行为,而人的积极性推动着行为,因此,调动积极性的最佳方式便是激励。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等。通过激励机制让企业充满活力,通过激励机制让员工紧紧围绕在以实现企业目标这一最终任务周围,从而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激励机制的建立既可以满足一般员工的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其他奖励满足特殊人才的需求,从根本上为企业奠定基础,逐步发挥出人才的作用,从而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
(二)激励能够充分发挥企业生产要素的效用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人的因素,它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企业的生产要素包括人、劳动对象以及劳动手段,其中,人是最根本的、最活跃的要素,其他因素只有同“人”这一生产要素相结合,才会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进而发挥各自的效用。缺乏人的积极性,或者积极性不高,再好的原料、再好的技术和装备都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三)激励有利于员工工作效率及业绩的提高
古今中外,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管理学家们都十分重视人的积极性。有效的激励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革新精神与创造性,提高员工的努力程度,由此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企业取得更好的业绩。
(四)激励能够提高员工的素质
企业可以采取措施进行员工激励,对于不思进取的员工给予适当的批评,对于坚持学习业务知识的员工给予表扬,并从待遇、福利、晋升等方面进行区别。通过这些举措,能够促进员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二、中国电信人力资源管理在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电信的各级企业都实施了一系列激励机制,包括引人、用人和留人的各个环节。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企业内容因实施统一的激励约束制度,实施过程中缺乏弹性;或者主要以物质激励作为激励手段,忽略了员工需求的多样性。当前,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人们的需求无法完全依靠单调的激励手段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在激励机制方面面临着以下问题。
(一)管理者对激励机制的重视不够
公司的管理者关心的重点会出现偏重于企业的盈利问题。当然,这是一个企业的核心问题,但是,是谁创造了效益?是谁在推动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人,是人才。许多管理者舍本逐末,只看重最后的结果,而忽略了其中的过程,如何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如何留住人才、发掘人才,也就是激励员工不断上进的过程。因此企业拥有合理的激励机制,是激发员工工作激情,产生竞争力,提升公司源动力的基础也是重点所在。
(二)激励措施的单
一、无差别化,缺乏有效的个体激励机制
激励方式有许多种,物质奖励只属于激励机制中的一种,也是管理者常用的激励手段之一。管理者通常针对在工作某些阶段有突出贡献或是在年终时对各部门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奖金奖励的方式成为管理者普遍采用的手段,这种方式简单实用,也受员工的欢迎。但是,单纯的物质奖励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研究表明,员工在工作中的需求即激励需求是根据其努力程度和公司发展而不断升华而变化的。
首先,员工进入公司工作,满足的是其生理需求,他们需要生活,所以必须工作赚钱,养活自己及家人。接下来,他们希望企业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氛围,能让他们踏实的继续工作下去。这是员工初级阶段的需求,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可以用普通的物质奖励,奖金等方式来满足激励员工的需求。其次,员工们在有稳定收入及适当奖励的同时,他们不断努力工作希望在公司找到一种归属感和尊重,这是员工中级阶段的需求,也就是说在此阶段的员工通过努力之后希望得到的是管理者、企业上下员工的尊敬及表扬,这是心理层次的激励需求,员工这一层次的需求是无法用简单的物质奖励所能达到的。最后,当一个员工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一定的知识文凭,他就会产生更高层的需求,这一层次的员工需要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希望自己的能力得以体现,希望进入公司更高层将自己的思想与理解运用到企业的发展之中,这也就是最高阶段的员工需求。在此阶段用物质奖励及普通表扬已经无法对该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很多情况下,如果一个管理者无法正确做出判断,此类型的员工会选择离开企业,这也就是为什么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的关键所在。
(三)激励机制缺乏明确的管理制度
许多电信分公司虽然有明确的管理制度,但他们对激励机制的管理与解释,偶尔会出现按事件的处置结果是否符合或超出管理者的预期来决定,从而根据管理者下达的命令进行适当的奖励。当然此类型奖励一般也没有奖励标准,普遍也采取奖金或其他物质奖励为主。虽然,这样奖励的奖励方式相对灵活,但如果没有制度对其奖励的内容、标准以及奖励等级进行界定,就会在员工之间产生不公平的现象。如,由于奖励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管理者对某位员工的业绩表现做出了有偏差的判断,但在实际工作中此类员工并没有做出最优秀最突出的贡献,只是参与了部分工作,但因为管理者偏差的判断导致最终不公平的的激励效果,长此以往,容易导致企业内部的不团结,久而久之员工的积极性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四)绩效考核过程中缺乏沟通,缺少快速的反馈渠道
偶尔有分公司往往只重视命令的传达,而忽略了反馈的过程。绩效考核是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同时也是基础环节,绩效考核的最终结果,影响到员工最后所获得的奖励多少,是否符合奖励标准等。绩效考核虽然是评判个人奖励标准及工作状态的工具,但是,很多企业往往忽略了其中的反馈性原则。部分企业主管人员没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而且对考核缺乏持续性,不能正确对待每一个员工所反映的问题,使得反馈质量难以保证,考核通常是自上而下的进行,但是考核是否公正、是否符合标准,最终考核意见是否符合民意,是一个管理者有义务和责任去了解去跟进的。企业内部一旦向上反映问题的通道不畅通,那么绩效考核中所发现的问题就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也就无法达到,使得绩效考核不能正常激励员工,反而制约公司内部凝聚力的形成。
三、针对企业激励机制的改进提出几点意见及建议
(一)管理者首先要意识到激励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对激励机制的成败至关重要。一是管理者要做到自身廉洁;二是管理者应该公平公正;三是在企业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尊重并支持下属,与员工保持沟通,及时表扬员工所做出的成绩,并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四是榜样效应,即企业管理者通过展示自己的职业素养、管理艺术、工作技巧、办事能力等方面,树立起下属对自己的尊敬,由此来提高员工的凝聚力。综上所述,企业管理者要通过与员工的沟通交流,促使企业文化能够真正渗透到每位员工心中,促使员工在工作中得到物质及心理的满足,并获得价值体现。此外,激励机制也应同时应用于管理者,国家出台对管理者的年薪制就是要充分调动企业家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二)实行差别化原则,针对员工的个体差异进行激励
通常来讲,激励的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激励的因素包括以下方面:报酬福利、工作性质、工作环境、人际关系、领导行为、个人发展等。对于不同企业来说,不同因素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企业需要根据企业的类型及特点制定具体的激励制度,制定时还要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例如,在职务方面,一般员工和管理人员之间有着不同的需求;从文化层次来看,拥有较高学历的人往往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主要表现为精神层面的要求,因为他们相较于学历较低的员工,在基本需求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会更加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性别方面,男性一般更加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年龄方面也有差异,一般来说,20~30岁之间的员工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更高,因为他们的自主意识相对更强,这部分人群更容易跳槽,而31~45岁之间的员工则相对比较稳定,因为这部分人群会因为家庭等原因更容易安于现状。因此,企业要基于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制定激励机制,这样才获得最大的激励效果。
(三)制定公平的、精确的激励机制
在激励制度制定及执行的过程中,企业应首先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应在充分征求员工意见之后,制定出一套为员工普遍认可的制度,并将这项制度公布于众,并长期坚持执行;其次,激励制度应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将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为员工努力工作的原动力,从而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最后,在激励制度中还要体现科学性,尽可能地细化工作,企业必须系统地搜集、分析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加强反馈通道的管理,全面了解工作的质量及员工的需求,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四)借鉴学习优秀的激励制度
企业在制定激励制度时,还要研究、借鉴国内优秀企业、西方及其他一些国家的激励方法,挖掘学习我国古人的管理思想,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本企业情况,有着本企业特色的激励措施。
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就像一块块规格不同的砖块,在建设企业这座高楼之时,即使每块砖即使规格不同,但只要在接缝处用合理的粘结剂来填补,就能盖出傲世的建筑。企业的员工就是建筑的基础砖块,而有效的激励机制便是使砖块紧密联合产生效用的粘合剂,一个企业拥有一套健全完备的激励机制,就预示着它向成功迈出了更为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