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原理复习

时间:2019-05-12 07:0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交通规划原理复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交通规划原理复习》。

第一篇:交通规划原理复习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

交通需求量预测总复习

1、为什么要进行交通需求预测?什么是交通需求预测(其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交通需求预测在交通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答:交通规划的目标是制订交通设施的建设或管理规划。交通设施的建设一般都是耗资高、工期长,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的工程,那么建设多大规模、何种结构的交通系统才能既满足未来规划年社会经济系统的对交通的需求,又是最节省投资,并且产生最小负作用的呢?这就是我们交通规划者所必须回答的问题。为了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做交通需求预测。

交通需求预测是在现状交通调查的基础上准确地预测未来规划年交通的出行情况。由于交通运输系统的复杂性,交通需求预测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它的理论与方法都处于不断发展中。交通需求预测的目标不仅要预测规划年对象区域的总交通量,而且要非常细致。要预测出规划年各个交通小区之间的分布交通量,这项预测结果以各种各样的OD表的形式存在。如:规划区域客运OD表、规划区域货运OD表、规划区域车辆汇总OD表、规划区域各种车辆的OD表(小汽车、公交车、货车等)。除此之外,传统的交通量预测还包括交通分配,即要预测这些OD交通量是从哪条路径上通过的?各路段的交通量是多少?值得说明的是,有些交通规划书中把交通分配不作为交通需求预测的组成部分,而作为方案设计的基础工作。交通需求预测是规划设计方案的基础,是决定网络规划和断面结构等的依据,在交通规划中处于核心位置,交通需求预测的精度对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交通需求量预测有哪些方法?

答:比较经典的是四阶段法,此外,还有多阶段组合模型、由路段交通量反推OD交通量等。

3、四阶段法有哪四阶段组成?各阶段的任务(或目的)分别是什么?各阶段的预测成果是什么?

答:四阶段法由交通的发生和吸引(出行发生)、交通的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四阶段所组成。交通的发生和吸引的任务是求出对象区域的交通需求总量,即生成交通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和吸引交通量。预测成果是OD表中的小计行和小计列。此时的OD表可以分为客运OD表和货运OD表。

交通分布预测的任务是在目标年各交通小区的发生和吸引交通量一定的条件下,求出各交通小区之间的将来OD交通量(分布交通量)。预测成果是完整的OD表。也分为客运OD表和货运OD表。

交通方式划分预测的任务是预测目标年出行者选择交通工具的比例,从而得各种交通方式的OD交通量。

预测成果是各种交通方式的OD表。如:小汽车OD表、公交车OD表、轨道交通OD表等。

交通分配的任务是是将预测得出的OD交通量,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划符合实际地分配到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进而求出路网中各路段的交通流量、所产生的OD费用矩阵,并所此对交通网络的使用状况做出分析和评价。预测成果是各路段的交通流量。

第五章 交通的发生和吸引

1、什么是生成交通量?发生交通量?吸引交通量?

答:生成交通量(Trip Production)是对象区域交通的总量。发生交通量与吸引交通量是针对各个交通小区而言的。一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交通量(Trip Generation)是从该交通小区出发的交通量。一个交通小区的吸引交通量(Trip Attraction)是到达该交通小区的交通量。

2、影响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主要因素是哪些?

答:影响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有:土地利用、车辆拥有率、家庭规模和结构、年龄和性别、自由时间、职业和工种、外出率、企业规模和性质、家庭收入等。

3、生成交通量预测有哪几种方法?

答:原单位法、聚类分析法以及个人分类方法等。

4、发生与吸引交通量有哪几种方法?

答:原单位法、聚类分析法、增长率法、函数法等。

5、何谓原单位法?在出行生成预测中应如何确定未来的原单位?

答:原单位也叫出行率,是指单位用地面积(或单位人口、单个家庭、单位经济指标等)在单位时间内的交通生成量(发生量、吸引量)。原单位法又叫生成率模型,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现状的交通调查资料,求出现状的原单位,然后预测规划年的原单位,然后用原单位乘以规划年的相应指标值(用地面积、人口数量、家庭数量、经济指标),即可得到规划年的交通生成量(发生量、吸引量)

确定未来原单位的方法有三种:(了解)

等于现状原单位;(掌握)

增长率法:现状原单位×增长率

函数法

6、聚类分析法的分类依据和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在所有出行中,绝大多数是由家出行,所以在预测出行产生量,研究影响出行产生量因素时,应该以研究住户特性为重点。居民住户特性有:人口特性、住户收入、车辆拥有量等。其中人口特性不一定只是指人口数目,根据情况可以包括:人口数目、就业人数、上学人数等。类型分析法是以家庭为分析单位的,根据对出行起决定作用的一些因素将整个对象区域的家庭划分成若干类型。类型分析方法认为:在同一类型的家庭中,由于主要出行因素相同,各家庭的出行次数基本相等,将各类家庭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出行次数称作“出行率”。并且假定各类家庭的出行率一直到规划年都是不变的。于是剩下要做的工作就是确定各类家庭的出行率和预测未来规划年每个分区中各类家庭的数目。

国外,经分析发现,一个家庭有三大特性对其出行产生量起主要决定作用:人口(指6岁以上者)、收入、车辆拥有量。显然,人口越多,出行次数越大;收入越多,越爱购物和消费,因此出行次数也越多;车辆拥有量越大,出行越方便,出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类型分析法是根据家庭的这三大特性对家庭进行分类。

当然,具体到我国,由于我国城市居民汽车拥有量很低,而自行车、助动车、摩托车的拥有量很高,估计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保持这种状况。所以应该将“汽车拥有量”改为“自行车/助动车/摩托车/汽车拥有量”,或干脆改做“车辆拥有量”。其它特性的类型划分也可以根据对象城市的具体实际情况而定,在进行实际的交通规划项目时,也可根据项目的经费来定,因为分得越细,类型数越多,需要的样本就越多,从而调查和统计的工作量也就越大。

说明

(1)运用类型分析模型的关键前提是:假定未来规划年各类家庭的出行率as与现在的出行率相比基本不变。因为模型中的as其实是用现实的调查数据求得的,是现年的出行率。

(2)为保证模型具有一定的精度,在计算各类家庭的平均出行率时应该抽取足够多的家庭样本。

(3)现在在国外的交通规划理论中,对于城市交通,有人提出一种更为细致的分类分析模型——分出行目的的类型分析模型。事实上,除了家庭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决定因素就是“出行目的”,因为在城市中有些目的的出行每个单位时间都是固定次数的(如:上班、上学),这与收入和车辆拥有量关系不大,故称之为“固定出行”;而购物、娱乐及其它目的的出行则受收入等条件的影响较大,称它们为“可选择出行”。前两种目的的出行叫。分出行目的类型分析模型是:

(m)PiasNsi(4-4a)

ms

Pi(m)as(m)Nsi

s或:(4-4b)(m)PiPi

m

其中:Pi——分区i出行产生量;

Pi(m)——分区i目的为m出行产生量;

(m)as——第s类家庭目的为m的出行率;

Nsi——规划年该分区中的s类家庭数目的预测值。

7、约束关系

答:各小区的发生交通量之和与吸引交通量之和相等,并且各小区的发生交通量或吸引交通量之各均等于生成交通量。若不满足该约束关系时,需要进行调整,调整方法主要有总量控制法和调整系数法。

交通的分布

1、交通分布预测的任务

2、OD表应满足的约束条件

3、增长系数法的基本原理(思路)以及现有的几种增长系数法。(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4、重力模型法的基本形式及其分类

5、重力模型的标定方法

交通方式选择

1、交通方式选择的任务

2、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3、交通方式选择的模型(了解)

4、Logit模型及其特性

5、Probit模型

交通流分配

1、什么是交通流分配?

2、交通流分配理论的发展历史

3、交通阻抗

4、Wardrop第一原理、第二原理及其简单计算

5、全有全无分配法、增量分配法

第二篇:交通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邵春福 主编

1.“交通”通常被广义地定义为“人、货物、信息的地点间,并且伴随着人的思维意识的移动”。

2.交通的分类:(1)本原性交通需求,其移动的目的是为了移动者自己,且由他人难以代替的交通需求。如上学,访友,观光,度假。(2)派生性交通需求,由其他活动引起的,并且可以由他人代替的需求交通。如业务,工作等

3.交通规划的定义,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4.交通规划按交通服务分类为,(1)公共交通规划,研究公共电汽车、新交通系统、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线路、网络、运行、服务等的规划。(2)特定用户交通规划,研究以残疾人、老龄人、中小学生等交通弱者为对象的交通规划。(3)特定交通服务规划,研究急救活动用、避难用交通服务等的规划。

5.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居民出行调查、货物流通调查、机动车OD调查、断面交通量调查。

6.交通需求量预测,是交通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决定网络规模、断面结构等的依据。其内容包括交通发生与吸引(第一阶段)、交通分布(第二阶段)、交通方式划分(第三阶段)和交通量分配(第四阶段)。被称为“四阶段预测法”。

7.交通调查定义,指利用客观的手段,对道路交通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进行调查,并且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了解掌握交通状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规律的工作过程。

8.交通调查在交通规划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交通调查资料是交通运输系统现状评价的基础。(2)交通调查可以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3)交通调查资料也是制定交通规划目标的重要数据。

9.交通调查的种类:1,按照调查的对象划分。(1)为了掌握交通流的各种现象,以道路上的车辆为对象的调查。(2)为了明确人们的活动性质而进行的调查,调查重点是居民出行的起屹点分布、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出行距离、出行次数以及停车情况等。2,按照交通调查的组织部门划分。(1)全国统一组织规划的交通调查,主要有,全国干线公路调查,机动车OD调查,城市交叉口以及主要路段交通调查。(2)按照项目需要组织的调查,主要有,地区出入交通量调查,交叉口流量、流向、车型、延误、排队长度调查,车辆停放调查,交通事故以及事故多发点调查,道路交通条件和交通环境调查,道路通行能力调查,行人交通调查。

10.交通调查的内容:交通运输调查,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基础资料调查,相关政策与法规调查,建设资金调查,交通规划影响调查。

11.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是描述交通流特性最重要的三个参数之一。

12.交通量按照特性分有,平均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

13.交通量调查的计数方法:人工计数法、浮动车法、机械计数法等。

14.车速调查常用术语:地点车速、行程车速、行驶车速、临界车速、设计车速。

15.地点车速调查的最小样本量公式——36页

16.区间车速调查主要方法:牌照法、跟车法、流动车测速法。

17.交通密度指在单位长度车道上,某一瞬时所存在的车辆数,一般用辆每(km。车道)表示。

18.交通密度调查主要有出入量法和摄影法,后者又分为地面(高处)摄影观测法和航空摄影观测法。

19.交通延误有固定延误、运行延误、停车延误、行程时间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固定延误是指由于交通控制装置引起的延误,与交通量大小及交通干扰无关,主要发生在交叉口处。行程时间延误是实际行驶的总时间与完全排除干扰后以畅行速度通过调查路段的行驶时间之差。

20.样本容量的计算——47页。

21.OD调查又称为起讫点调查。基本术语:出行、出行起点、出行终点、境内出行、过境出行、内外出行、小区形心、境界线、核查线、期望线、OD表。出行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地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车辆出行和居民出行。出行作为记测单位,具备三个基本属性:(1)每次出行有起、讫两个断点;(2)每次出行有一定的目的;(3)每次出行采用一种或几种交通方式。境内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内的出行。过境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外的出行。内外出行指起讫点中有一个在调查区域内的出行。

22.OD调查的种类:居民OD调查,车辆OD调查,货流OD调查。

23.OD调查的方法:路边询问法,表格调查法,家庭访问法,明信片调查法,车辆牌照法。

24.交通小区的划分原则:(1)同质性。(2)以铁路、河流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界限,不但资料准确,且易于核对。(3)尽量配合行政区的划分,以利用政府的统计资料。(4)分区的过程中要考虑道路网。(5)保持分区的完整,避免同一用途的土地被分开。(6)分区越小,计算数据越多,成果就越细,但工作量也越大。反之工作量小,但有可能掩盖该范围内的交通特点。

25.调查精度检验:分隔核查线检验。区域境界线检验。把由OD调查表推算出来的交通特征与现有的统计资料进行比较,检查其误差程度是否满足要求。在调查区域内,拟定交通枢纽、公共活动集散中心作为校核点,将起讫点调查结果与该店上实测的交通量相比,作为市内OD调查精度的重要依据。

26.交通量自动调查机械装置一般由车辆检测器和计数装置两部分组成。检测器有超声波检测器、光电检测器、雷达检测器感应线圈检测器、视频式检测器。

27.67页,9,10,11题。

28.我国城市用地分为10大类、46中类、73小类。居民用地大类分为四中类,即一、二、三、四类居住用地。

29.汉森模型——74页,劳瑞模型——75页,ITLUP模型——82页,最优化模型——84页。

30.城市交通网络基本形式大致分为:方格网式,带状,放射状,环形放射状和自由式等。

31.城市的基本布局形态一般分为:中央组团式,分散组团式,带状,棋盘式和自由式。

32.道路网密度(km/km^2)=城市建成区内道路总长(km)/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km^2).33.道路网的可达性公式——96页,道路网连接度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公式在——97页。

34.建立层次结构模型中的模型分为三类:目标层,中间层,方案层。

35.路网的拓扑表现示意图——101页

36.路段-径路连接矩阵是交通需求预测中表示网络流拓扑关系的重要概念——102页。

37.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影响因素:土地利用,家庭规模和人员的构成,年龄和性别,汽车保有率,自由时间,职业和工种,外出率,企业规模和性质,家庭收入,其他。

38.生成交通量的预测方法,1,原单位法,求得原则有两种,一是个人单位法,二是面积原单位法。2,聚类分析法。3,个人分类方法。原单位法——116页

39.增长系数法——127页

40.重力模型法——139页,定义,优缺点。

41.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152页,(选择题一定有)

42.集计分析与非集计分析的区别——161页,Probit模型——163页,Logit模型的IIA特性——166页。

43.交通流分配,就是将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交通量q(ij),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地分配到路网中各条道路上去,进而求出路网中各路段a的交通流量x(a)。交通流分配涉及一下几个方面,(1)将现状OD交通量分配到现状交通网络上,以分析目前交通网络的运行状况,如果有某些路段的交通量观测值,还可以将这些观测值与在相应路段的分配结果进行比较,以检验模型的精度。

(2)将规划年OD交通量预测值分配到现状交通网络上,以发现对规划年的交通需求而言的,现状交通网络的缺陷,为交通网络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3)将规划年OD交通量预测值分配到规划交通网络上,以评价交通网络方案的合理性。

44.交通阻抗,指路段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负荷,交叉口延误与交叉口负荷之间的关系。交通阻抗由路段上的阻抗和节点处的阻抗两部分组成。

45.Wardrop平衡原理(两个):第一原理定义,在道路的利用者都确切知道网络的交通状态并试图选择最短径路时,网络将会达到平衡状态。第二原理定义,系统平衡条件下,拥挤的路网上交通流应该按照平均或总的出行成本最小为依据来分配。

46.时间比分配法——186页

47.静态交通流分配,在交通流分配中OD矩阵是已知且确定的,不考虑其随时间而变化,因此称之为静态交通流分配。

动态交通流分配,就是将时变的交通出行合理分配到不同的路径上,以降低个人的出行费用或系统总费用。

静,动交通流分配的区别:静态交通流分配是以OD交通量为对象、以交通规划为目的而开发出来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而动态交通流分配则是以路网交通流为对象、以交通控制与诱导为目的开发出来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第三篇:交通规划原理总结

第一章绪论

交通规划的定义: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城市最多不超过I00—150个,数量太多将加重视划工作量,而太少又会降低调查和分析的精度 ⑥分区中人口适当,约1万~2万人,靠市中心的分区面积小些,靠市郊的面积大些 确定调查区域及选择境界线考虑的要素:调查范围足够大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需求 供给 市场:

交通规划分类:1.按位移对象:旅客交通规划 货物~~~2.按交通方式: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铁路~公路~港湾~空港~3.按交通设施:交通网络规划 交通节点~4.按服务类型:公共交通规划 特定用户~ 特定交通服务!5.按服务对象空间: 国际交通规划 全国~区域~城市~地区~6.按规划目标时期:近期交通规划(3~5)中期(5~10)长期(10~20)远景(大于20)

交通调查分类:居民出行调查 货物流动调查 机动车OD调查 断面交通将调查

交通需求预测:主要是根据道路交通系统及其外部系统的过去和现状预测未来,根据历史经验、客观资料和逻辑判断,寻求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律和未来演变趋势的过程

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法:交通生成预测 交通分布预测 交通方式划分预测交通流分配 交通规划发展的阶段:(七个)20世纪80年代之前4阶段,之后三个阶段,交通规划正式出现在第三个阶段.第二章交通调查

交通调查:指利用客观的手段,对道路交通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进行调查,并且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了解掌握交通状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规律的工作过程。

交通调查的作用:1其资料是交通运输系统现状评价的基础2.其可以作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3.其资料也是制定交通规划目标的重要依据

交通调查三原则:1.实事求是2.全面系统性原则3.重点和一般结合原则

OD调查:对某一调查区域内出行个体起点和终点的调查 出行:车辆出行 居民出行

境内出行: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内的出行 过境出行: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外的出行

内外出行:起讫点中有一个在调查区域外的出行 小区形心:小区内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该区的几何形心

境界线:规定调查区域范围的边界线

核查线: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多借用天然或人工障碍

OD调查目的:弄清交通流和交通源之间的关系,获取道路网上交通流的构成,流量流向,车辆起讫点,货物类型等数据。从而推求远景年的交通量,为交通规划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OD调查分类:居民OD调查(城市居民 城市流动人口)车辆~~(机动车 非机动车)货流OD~~ OD调查方法:路边询问表格调查家庭访问明信片车辆牌照 交通小区划分原则:①同质性分区内土地使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尽量使其一致②尽量以铁路、河川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界限 ③尽量不打破行政区的划分,以便能利用行政区政府现成的统计资料;④考虑路网的构成,区内质心可取为路网中的结点 ⑤分区数量适当,中等城市一般不超过50个,大尽量配合天然地形界限 利用现有的行政区划

居民出行调查意义目的作用:为全面了解城市居民或流动人口出行的源和流,对居民的出行全面的调查2.为了了解居民出行的OD分布情况和出行者的个人及家庭特质3.调查结果是分析诊断交通系统问题进行交通需求预测等问题研究的基础.平均出行距离:某对象地区或调查路段利用车辆出行距离的平均值。

居民出行调查的目的:1.了解城市交通需求,分析出行特性2.了解居民出行特性和家庭特性3.为远期交通规划提供依据4.改善公共交通

居民出行调查的意义:1.对交接城市交通特性解决交通矛盾有意义2.对于进一步揭示居民出行的内在规律至关重要3.此调查费用大.居民出行调查内容:个人特质信息调查 家庭特征信息 一次性出行特征信息 其他调查信息

交通规划主体内容:1.现状调查2.问题诊断3.交通需求发展预测4.规划方案设计5.规划方案综合评价优化6.规划方案分期实施计划编制7.规划的滚动 第三章交通与土地利用

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关系 :相互作用,互相反馈。土地利用和交通是互为因果关系。人们活动的活跃(交通的发展)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土地利用的发展(城市建设)又会诱发人们的生活和出行。

用地分类:城乡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

交通基础设施的诱导交通量特征:潜在性 滞后性 区域性 变化性 有限性 难区分性

第四章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交通网络结构:1.城市交通网络界结构决定了城市的骨架与发展2.城市交通网络结构主由道路和轨道交通构成.交通网络基本形态:方格状 带状 放射状形 放射状 自由式 各基本形态优缺点:1.方格网式(优)可达性均等,秩序性方向感好便于识别(缺)网络空间形态简单,对角线方向交通直线系数小.2.带状(优)对地形水系等条件适应性好(缺)各地区通达性不一致 3.环形放射状(优)环形干道可以将交通流量分散到城市的各个区域,由于环形线的作用,可以避免城市向四周无限或不规则扩展。(缺)在小范围内采取环形放射式道路网形式,易形成一些不规则的小区和街区,给建筑和房屋朝向布局带来困难。4.自由式(优)较好满足地形水系等限制条件(缺)无秩序.区别性差,易形成记性畸形交叉口

城市规模分类:特大(非农大于100万)大(50~100)中等(20~50)小(20以下)

特大 大城市道路复杂的原因:1.其历史发展过程较长,用地规模大地形复杂2.我国古代城市是以礼制建城

城市基本布局形态:中央组团式.分散组团式.带状.棋盘式.自由式

单一交通方式评价指标:1.交通设施用地率2.网络密度(单位用地面积内交通网路的长度)3.干道网间距4.道路面积率5.路网结构6.人均道路面积7.道路网可达性(交通小区中心到达道路网最短距离的平均值)第五章交通的发生与吸引

发生与吸引阶段任务 :求出对象区域的交通需求总量,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发生与吸引交通量预测方法:原单位法、聚类分析法、增长率法、函数法等。

什么是生成交通量?发生交通量?吸引交通量?1.生成交通量是对象区域交通的总量。2.发生交通量与吸引交通量是针对各个交通小区而言的。一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交通量是从该交通小区出发的交通量。3.一个交通小区的吸引交通量是到达该交通小区的交通量。

生成交通量预测方法:原单位法、聚类分析法以及个人分类方法等

影响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主要因素:土地利用、车辆拥有率、家庭规模和结构、年龄和性别、自由时间、职业和工种、外出率、企业规模和性质、家庭收入等。第六章交通分布

聚类分析法的优缺点:优点 1.直观,容易了解 2.有效利用资料 3.容易检验与更新 4.可适用于各种研究范围  缺点: 1.每一横向分类的小格中,住户彼此之间的差异性被忽略 2.因各小格样本数的不同,得到的出行率用于预测时,会失去其一致的精确性 3.同一类变量类别等级的确定是凭个人主观,失之客观 4.每一小格规划年的资料预测较繁杂

重力模型法优缺点:优点 1.能考虑路网的变化和土地利用对人民出行产生的影响2.OD交通量为0时也能与车3.直观上容易理解4.可比较敏感反应交通小区之间行驶时间的变化 缺点1.缺乏对人出行行为的分析2.重力模型将人的出行距离视为定值3.重力模型使用同一时间4.内内交通量行驶时间难以给出5.距离过小时可能夸大预测6.用最小二乘法的重力模型需借助其他方法进行收敛计算.第七章交通方式划分

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1.交通政策2.自然地理(地形河流气候3.经济水平4.交通基础设施(道路条件公交设施)5.出行目的(上班购物休闲旅游)6.费用消耗(交通工具拥有费用使用费用)

影响交通方式划分的因素:交通特性 个人属性 家庭属性 地区属性 时间属性

交通特性:出行目的 运行时间和出行距离 费用 舒适性 安全性 准时性 换乘次数和候车时间

出行者属性:职业性别年龄收入 家庭属性(家庭支出额 家用汽车保有 家庭构成 家族数驾驶人员数 居住结构)

出行端点模型优缺点:优 能够考虑个体的特征 缺 难于考虑交通方式服务水平变化,无法再方式分担中考虑到服务水平的影响,所以采用较少。

出行互换模型优缺点:优 有便于考虑出行特征和可用出行方式的特征 缺 难以考虑出行者的特征

两模型的区别:前者在研究总量后即探讨分担率的方法,后者在出行分布后进行方式划分 第八章交通流分配

分配本质:模拟路网上的流量分布

分配依据:按已知的道路描述

分配要求:按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要求地分配到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

分配的目的/2的内容:1.将现状OD交通量分配到现状交通网络上,一分析目前交通网络运行状况并检验模型精度.2.将规划年OD交通量分配到现状交通网络上,为交通网络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3.将规划年OD交通量分配到规划交通网络上,以评价交通网络规划方案的合理性.交通阻抗:是交通流分配中经常提到的概念,也是一项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交通流径路德选择和流量的分配。交通阻抗的组成:由路段上的阻抗和节点处的阻抗两部分组成。

进行分配需要的基本数据:OD交通量 路网定义 径路选择原则

路阻函数特征:真实性 单调递增 连续可微允许一定的超载 路段:交通网络上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交通线路。

径路:任意一OD点之间,从发生点到吸引点,一串连通的路段的有序排列叫做这一OD点对之间的径路。一OD点对之间可以有多条径路。最短路径:一OD点对之间的径路中总阻抗最小的径路叫“最短径路”

第一原理定义(UE原理):在道路的利用者都确切知道网络的交通状态并试图选择最短路径时,网络会达到平衡状态; 第二原理定义(SO原理):系统在平衡平衡条件下,拥挤的路网上交通流应该按照平均或总的出行成本最小为依据进行分配。

计算题

(1)5-1(单次出行法)表为各小区现状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预测将来出行生成量

1.求出T(现状出行生成量)N现状常住人口 M将来常住人口 2.求人均单位出行次数=T/N 3.将来生成交通量X=M(T/N)

(2)5-2聚类分析法)型根据家庭规模.收入.家庭拥有小汽车数量,计算出行生成量

nPˆiQNci

Pˆi出行产生计算值

Q某类家庭平均出行

c1C率 Nci i区内c类家庭数

(3)5-3(原单位法)接5-1假设各小区发生与吸引原单位不便,试计算将来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1.求出所有小区现状发生与吸引的原单位 =交通量/人口数 得出表格

2.计算各交通小区的将来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原单位X将来人口数 得出表格

调整计算(因为各小区发生交通量之和不等于其吸引交通量之和)新各小区未来O=各小区未来O乘以现状总O/未来总O D同理,得出表格

(4)5-5(增长率法)题设类似5-2,求未来出行发生量 1.计算Q(现状出行量)2.F=

人口增长率 人均车辆增长率 求出阿尔法 贝塔3.Q新=FQ

第四篇:交通规划复习

第一章 总论

交通规划定义 交通规划是通过调查、评价、预测与规划等工作,明确一段时间内交通发展目标,部署具体的交通工程实施项目。

交通规划理论的发展 1.局部治理 2.交通需求预测 3.环境保护 交通规划的分类

按规划性质: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专项交通规划

按规划范围:区域交通规划 局部交通规划

按规划年限:长期、中期、短期交通规划

按移动对象:客运、货运交通规划

按交通方式: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的内容

1.交通调查、评估与现状分析 8.行人与自行车交通 2.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9.道路系统 3.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 10.停车系统 4.交通需求预测 11.交通信息化 5.城市交通系统组织 12.近期建设 6.交通枢纽 13.保障设施 7.公共交通系统 交通规划的程序

1.总体设计

2.交通调查与现状分析

3.制定交通发展战略与交通需求预测 4.进行专项交通规划 5.规划的评价与实施

货物流动调查 物流调查是调查货物流动以及物流相关设施的情况。机动车OD调查 机动车OD调查是调查激动车辆的起讫点情况。

断面交通量调查 交通断面调查是调查某一交通断面上的具体交通流情况。土地使用 在城市中,人们对土地的开发与利用

土地使用强度 根据需要选取不同指标:人口密度、单位用地产量、商贸分布指数等 地租模型

地租模型的假设:单一市场条件、线性交通条件、均质用地条件

核心思想:用地的开发价值是其产出效益与运输成本的差值

结论:影响城市用地开发价值的主要因素是交通运输成本,越是靠近市中心,土地的开发价值越大,使用强度越大。由市中心到市郊,土地的使用强度由高到低,逐渐降低的开发模式,要求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分布,由市中心向市郊降低——放射状路网。交通需求 土地使用产生的空间移动需求 运输供应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服务 L—T模型

服务模型J:Q为自变量,T保持不变,S随Q而变,成反比关系

需求模型D:S为自变量,L保持不变,Q随s而变,成正比关系

T不变,扩大L,即运输条件不变,发展城市规模,则D线向右平移,交通情况恶化。

L不变,扩大T,即城市规模不变,改善运输条件,则J线向下移,交通情况改善。第二章 交通规划调查

交通调查 包括交通需求调查 交通供应调查 交通运行调查

居民出行调查的内容 住户特征 个人特征 车辆特征 出行特征(对象是居民住户,包括家庭户和集体户)

城市道路交通调查的内容 路段流量调查 交叉口流量调查 延误调查 车速调查(对象是路段与交叉口内的交通流)

出入境道路交通调查的内容 出入境道路交通量调查 出入境道路出行特征调查(对象是进出境的机动交通流)

公共交通调查的内容 客流调查 乘客出行特征调查(对象是境内公交和轨道交通的乘客)出行 交通实体由起点到讫点移动的全过程

出行的特征 具有出行目的,利用交通工具,使用城市道路

出行的端点 每次出行具有一个起点和一个讫点,统称为出行端点 出行端点=出行次数×2 主导出行方式 出行过程中可能更换交通方式,但由于出行目的不变,作为一次出行,其主要采用的交通方式成为主导出行方式(特点:在时间,距离,费用 中占出行主要部分)出行链 个人一天出行的全部出行行为

基点 一个出行循环的起始点和回归点(包括家庭基点 工作基点 中转基点)小区形心 小区出行端点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

期望线 连接各小区重心的连线,密度表示出行次数

主流倾向线 即综合期望线,若干条相近的期望线合并而成,突出交通的主要流向 出行产生 家庭出行的家庭端及非家庭出行的起点

出行吸引 家庭出行的非家庭端点及非家庭出行的目标点

分隔核查线 用于校验OD调查成果在区域内天然或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用以测定穿越该线的道路断面上的交通量

OD调查信息的编码 分为三个部分,家庭信息 个人信息 出行信息 出行信息包括时间目的方式和起讫点(其中出发时间为整数)

抽样调查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 顺序随机抽样 分类抽样 群体随机抽样

交通分区 理论上要求交通分区具有土地使用性质一致,土地使用强度均匀,出行特征相同的性质

交通分区的原则

1)有一种主要土地使用性质 2)居民出行有一种主要特性

3)分区界线尽量与行政区划线相吻合 4)尽量迁就自然或人工界限

OD调查方法 家庭走访法 表格调查法 电话询问法 混合调查法平均出行时距平均出行时距是反映城市交通便捷性的重要指标

第三章 交通网络分析

关联矩阵 描述线图中点点间的连通情况的矩阵

连通图 若从图的一个顶点经过若干条边总能到达图中的其他任意顶点,则称这个图为连通图

自回路 由一个顶点出发仅经过一条边有回到原顶点 顶点的度数 与某个顶点相关连的边数 图中的基本定理

1)若图有n条边,则图中的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和为2n 2)当平面图的顶点数v>=3时,图的顶点数和边数n满足:n<=3(v-2)3)拥有v个顶点的平面图,其边数最多不超过3(v-2)条 最短路径 边长之和最小的那条路径

树 图连通且有v个顶点,若T是图的一个有v个顶点和v-1条边的子图,则T是图一个棵树

最短树 在图G的森林里,由从任意点V0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生成的树,称为G中以V0为根的最短树

合理路径 若路径的后端点标号大于前端点标号,则该路径为合理路径 城市道路网络 连接城市各类用地的骨架,城市各类活动的重要载体 路网的功能结构 交通运输空间供给和公共活动空间供给 功能网络区分依据 交通功能和公共空间功能

网络骨架的特点 行车速度快,车辆多,车道宽,行人少,线形设计满足高速需要,两侧避免布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设施

网络毛细血管的特点 车速较慢,行人较多,车道宽度较窄,车辆两侧多布置生活服务的吸引较多人流的公共场所和停车场地 弹性出行和刚性出行的区分 出行目的

城市道路功能的基本层次 分三级,第一级是交通性道路,第二级是集散性道路,第三级是生活性道路。第一级通过性极强的出入境,过境,长距离交通,两侧严禁开口;第二级通过性和集散性并重,少量开口;第三级集散性极强,以达和离为服务目的 城市道路等级 分四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道路网络布局形态 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

道路衔接的原则 次要让主要,低速让高速,生活性让交通性,越级不交叉,适当分离 道路网络拓扑结构 组成道路网络的基本单元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 拓扑抽象方法 原始法 对偶法

单位流率 在网络上的所有起讫点对之间分配一个单位流量,则每条路径上分配到的流量称为该路段的单位流率或流量分配率

线权 等于路段的使用概率乘以上游节点的点权 点权 等于上游路段的线权之和 单位流率的表示

QijLW(i,j)PW(i,j)Qj

第四章 交通需求的预测

交通需求预测 根据交通系统及其外部相关系统的历史、现状资料及外部相关系统未来规划资料,预测交通系统未来需求

交通需求预测地位 是交通规划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之一,预测结果是否科学和符合实际影响到交通规划方案的合理性 交通需求预测的内容

a.城市未来各个交通分区的出行量 b.未来各个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分布 c.城市未来的出行结构 d.城市未来路网上的交通流量

预测目的 为城市制定交通政策,规划交通工程设施及安排交通工程项目的实施计划提供定量的分析依据

预测模式 四大板块,四个阶段 四大板块——调查、分析、建模、预测 四个阶段——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交通分配

出行生成预测 利用分区未来的土地使用强度预测未来的出行生成量 出行生成预测的原理 交通分区的出行量是土地使用的函数 出行量生成模型 出行率模型 交叉分类模型 线性回归模型

家庭类别模型 以家庭为基本单元,按某些特征将家庭分成若干类,依据od调查数据,按家庭类别统计每类家庭的平均出行率,由此推算分区的出行量 分类依据 找出具有相同出行特征的集体

出行分布预测目的 得到未来各分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 出行分布预测模型

1)增长系数法

常增长系数法 各区之间的出行量和吸引量增长系数相同

平均增长系数法 两区域之间的出行量与两分区的增长系数相关

福莱特法 两分区之间的出行量与所有相关分区的出行量增长系数相关

底特律法 两分区之间的出行量增长与所有分区的增长有关,这种相关是阻挠性的 福内斯法 当分区的出行发生量增长系数不等于出行吸引量增长系数时 2)重力模型

重力模型的优势 增法没有考虑分区之间的阻抗的影响,当目前出行量为0时无法预测

总量平衡约束

半约束(出行量或分布量依次相等)全约束(出行量和分布量依次相等)分布系数 实用模型 3)机会模型

竞争机会模型 介入机会模型 4)熵模型

方式划分 方式划分是指将两个分区间的出行分布量Tij在各种出行方式中加以分配,以确定各种方式所承担的比例

出行结构 一个城市各种出行方式的比例所组成的比例数据集合 方式划分的四种方式

1)方式划分与出行生成结合成一个阶段 初始出行分布量按照不同方式统计

2)方式划分为第二阶段 全方式得到现状出行矩阵后,经方式划分形成m个现状出行分布矩阵

3)方式划分与出行分布结合成一个阶段 按照不同方式进行出行分布预测,得到m个未来出行分布矩阵

4)方式划分为第三阶段 经出行分布预测得到一个出行分布矩阵,经过方式划分得到m个未来出行分布矩阵

综合效用 出行方式的综合效用是出行时间,出行费用及安全、舒适、便捷等特性的函数 交通分配 是指将各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分配到交通网络的各条边上去 交通分配法的分类 单一路径/多路径法 容量无/有限制法 第五章 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 包括道路网络规划、公共交通规划、货运交通规划、慢行交通规划、停车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的原则 远近分离原则、通达分离原则、快慢分离原则、容量控制原则

城市道路网络的要求 首先应满足人流车流的安全畅通,同时反映出城市的风貌、历史、传统,为地上地下管线工程及其他设施提供空间,并满足日照通风和城市救灾的要求。快速路规划

为快速、大量、长距离汽车交通连续通行设置

1)人口200w以上,距离30km以上的带状城市 2)严格控制沿路的交叉口数量及形式 3)不设非机动车道

4)不设公共设施的出入口 主干路规划

城市道路网络的骨架,连接各区的干线,以交通功能为主

1)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行驶 2)不设置公共建筑的出入口 次干路规划

介于支路与主干路之间车流人流主要交通集散道路

1)宜设置大量交通线路,广泛连接城内各区

2)两侧设置公共建筑的出入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场、公共交通站点和出租车服务站

支路规划 次干路与街坊内部道路的连接线,可设置公交线路

环路规划 穿越市中心的车辆过多时,设置环路,等级不低于主干路 城市出入口道路规划 具有城市道路与公路的双重功能 道路网络的基本形态 方格型 放射形 环形放射形 方格型网络特点

1)道路使用均衡 2)不会造成复杂交叉口 3)交通分配较灵活 4)街道严整,有利于建筑物布置

环形放射形特点

1)市中心可达性好,有利于形成吸引力强大的市中心 2)有利于外围市区与郊区相互联系,疏散过境交通 带形道路网特点

以中间的干道为主轴,两侧各有一条辅助干道,以三条路为主要脉络和一些垂直的支路,组成类似方格形的道路网

道路网络规划的内容 道路等级规划 道路红线规划 道路横断面规划 道路交叉口规划 公共交通规划的总体要求 提高运行效率;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公平,保障城市安全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内容 根据城市规模,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技术、经济和交通特性以及城市公交建设的承受能力,综合考虑社会、经济、交通、环境效益,在客流预测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城市公共交通方式,车辆数,线路网,换乘枢纽和场站设施用地等,使各种公共交通方式之间相互配合,以不同的速度、运载能力、舒适程度和价格服务于乘客的不同需求,形成合理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城市轨道公共交通,城市水上公共交通和城市其他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线网布局规划原则

1)市区线、近角线和远郊线应当紧密结合 2)线路的客运能力应与客流量相协调 3)线路的走向盈余客流的主流向一致

4)主要客流的集散点应设置不同方式的换乘枢纽,方便乘客停车和换乘 5)在市中心规划的共哦国内交通线路网密度,应达到3-4km/km^2;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2-2.5km/km^2 6)大城市乘客的平均换乘率不应大于1.5,中小城市不应大于1.3 7)公共交通线路的非直线系数不应大于1.4 8)市区公共汽车和电车主要线路的长度宜在8—12km;快速轨道交通线路的线路长度不应大于40min 线网密度 公交线网的长度和城市建成区面积之比

乘客平均换乘系数 出行人次与换乘人次之和除以乘车出行人次

公交线路非直线系数 公交线路始末站的实地距离和空间直线距离之比 公交线路重复系数 公交线路总长度与线网长度之比 公交覆盖率 公交服务覆盖范围与城市建成区面积之比 公交线网规划方法 解优法 证优法 公共交通站场规划原则

1)公交站服务范围以300为半径,覆盖超过50%,以500为半径超过90% 2)同向换乘不超过50m,异向换乘不超过100m,对向设站在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m 3)平面及立体交叉口设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不得大于200m 4)长途客运站,火车站,客运码头出入口50m内设站

5)快速路级主干路双车道设站,不应占用行车道,港湾式至少俩车位 公交的三个速度

行驶速度 两站之间的平均速度

运送速度 公交运送乘客的速度

运营速度 在线路上来回周转的速度

平均运距 乘客在一个运程中的平均乘行距离

客流量 一定时间内,沿同一方向通过线路上某路段的乘客人数

客流方向不均衡系数 一条线路双向客流量的平均值与最大方向客流值之比

货物流通中心 是运、储、销三位一体的大型货物流通业务地区,包括货车枢纽站,销售市场,仓库和服务设施组成

城市货物流通中心的主要功能

1)将市区运往外省市的部分货物化零为整,成批发往外地

2)将外省市运到本市的部分货物化整为零,分方向分区域发给市区用户

3)将本市发往外地和外地放到本市的部分货物,储存在仓库,按照要求分时间分批发往用户或外地

4)将市内各种商品在这里展销批发 5)接待外省市在本市中转的运货卡车

城市货物流通中心的分类 城市内部的~ 和地区性的~、生产性的和生活性的 城市物流中心的作用

1)减少交通量

2)减少市区仓库和车队占地

3)提高运输、商业和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4)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5)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 城市货物流通中心的规划原则

1)城市内部性的,如果是生产性的,与工业园结合,服务半径3-4km,靠近主干道 2)城市内部性的,如果是生活性的,服务半径2-3km,靠近次干道 3)地区性的,数量不少于2个,布置在城市边缘地区

综合评价工作流程 明确评价前提 研制评价指标体系 定量各项评价指标 备选方案的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的方法 价值分析法、单纯矩阵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专家调查法、模糊综合评判法

第五篇:规划原理复习--重点(红色)

城市规划原理(总规部分)复习纲要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城市用地: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它们既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建设规划区范围而尚待开发使用的土地。

2.城市人口:指那些与城市的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他们常年居住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了该城市的社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建设的参与者,又都是城市的服务对象,他们赖城市以生存,又是城市的主人。

3.城市建设用地:指城市市区范围内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也包括设置在近邻但与城市的各项市政设施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城市建设用地(如机场、铁路编组站、污水处理厂、通讯电台等)。也就是市区或城区用地面积,除去水面、山地、农田以及暂时不宜建筑的地域。

4.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万---5万)相对应,配建有一套完整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5.建筑密度:是恒量土地上建筑密集程度的指标,即用地上建筑的基底面积占建筑用地的百分比。

6.城市性质: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指各城市在全国城市网络中的分工和职能。

7.绿化覆盖率:是反映城市绿化效果的一个指标,是指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覆盖面积占城市规划用地的百分比。乔、灌木按树冠投影估算,树冠下的灌木和草木不再重复计算。

8.热岛效应: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生产和生活活动过程释放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即所谓城市的“热岛效应”。

9.容积率:是衡量土地开发强度的一个指标,即用地上的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10.铁路枢纽:在铁路网的交叉点或铁路网的尽端,有几个协同作业的专业车站与线路组成整体。

11.居住小区: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与自然界线(如河流)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并不为城市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区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

12.千人指标:是根据建筑不同性质而采用不同的定额单位来算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13.城市建设用地:指城市市区范围内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也包括设置在近邻但与城市的各项市政设施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城市建设用地(如机场、铁路编组站、污水处理厂、通讯电台等)。也就是市区或城区用地面积,除去水面、山地、农田以及暂时不宜建筑的地域。

14.城市对外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运输的总称。

15.城市用地标准:是总体规划远期用地控制标准,也是城市确定详细规划定额指标的依据。包括城市建设地标准、城市单项建设用地标准、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三部分。

16.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17.城市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包括文字说明和必要的示意性图纸。

18.风向频率图:累计某一时期内各个方位风向次数,并以占该时期内累计各不同风向总次数的百分比。

19.城市绿地:是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城市绿地是构成城市自然环境基本的物质要素。同时城市绿地的质和量乃是反映城市生态质量和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

二、填空题:(每题0.5分,共10分)

1.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2. 我国将城市分为五类:工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中心城市、县城、特殊职能城市。

3. 邮电设施用地属于城市用地分类中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其代码为U。

4. 计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有劳动平衡法、职工带眷系数法、综合平衡法。

5. “雅典宪章”中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活动的正常进行。

6. 从城市使用的观点看,仓库可分为:储备仓库、转运仓库、供应仓库、收购仓库。

7. 城市用水包括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用水。

8. 工业用地的适用坡度为0.5%--2%,居住用地的适用坡度为0.3%--10%。

9. 按照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城市用地划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级。

10.居住区绿化的标准可按人均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来衡量。

11.在研究城市人口的年龄构成时,通常根据年龄统计作出年龄构成图百岁图。

12.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设计方法有设计等高线法、高程箭头法、纵横断面法。

13.殡葬设施用地属于城市用地分类中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其代码为U。

14.按劳动构成,城市人口可分为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和被抚养人口。

15.原始固定居民点的两大特点:迎水、向阳。

16.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包括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和噪声。

17.城市道路系统形式有方格棋盘式、环形放射式、混合式。

18.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沿街建筑长度超160米时应设消防通道。

19.城市中居住用地指标包括居住用地占城市总用地的比重和居住用地人均指标两部分。

20.居住区绿化的标准可按人均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来衡量。

21.当住宅区内红线大于10米的道路与城市道路相交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度。

22.五层住宅山墙临居住小区道路时,建筑应退后道路2米。

23.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一般分三个方面现场踏勘,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

24.各级公共建筑合理的服务半径为:居住区级800-1200米,居住小区级400-500米,居住组团级

150-200米。

25.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的基本布置方式有两种:一是设在住宅或其它建筑的底层,二是独立设置。

26.居住区绿化的标准可按每居民平均占有多少平方米绿地面积和整个居住区用地的绿化复盖率两种

指标来衡量。

27.根据居住区的功能组织和居民对绿地的使用要求采取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点、线、面相结

合的原则。

28.居住区的用地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一般可分为以下4类: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

用地,公共绿地。

29.按劳动构成,城市人口可分为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和被抚养人口。

30.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一般分三个方面现场踏勘,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

31.在研究城市人口的年龄构成时,通常根据年龄统计作出年龄构成图百岁图。

32.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设计方法有设计等高线法、高程箭头法、纵横断面法。

33.管线工程综合一般可分为规划综合,初步设计综合,施工详图的检查三个工作阶段。

34.中学属城市用地大类中居住用地,其用地代码为R。

35.最早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结果。

36.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

37.《雅典宪章》核心的规划思想是功能分区。

38.地下水按其成因与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能作为城市水源的为潜水、承压水。

39.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40.根据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城市规划用地标准》的规定,Ⅲ级城市,规划人均用地指标为90.1~

105m2/人。

41.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42.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小于9米。

43.城市用水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市政用水、消防用水以及水厂自身用水、管网漏失水量、其

他未预见水量等。

三、简答题(40分)

1.简述卫星城镇理论的发展过程(4分)

1)卧城---除了居住建筑之外,还有起码的生活福利机构。

2)半独立--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业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仍去母城工作。

3)独立---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而且还有一定的工业,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基本上可以就

地解决。

2.简述各种对外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10分)

1)铁路;良好的通过能力和较高的速度,运量大,成本低,不受季节和气候条件限制,可保证中

途的经常不断运输;但投资多,对铁轨、机车的技术要求较高;

2)公路;运输速度较高,投资较省,道路容易修建,基本可保证不间断运输,可达性最强,适合中短途运输;但运量较小;

3)水道运输量大,投资省,成本低,对城市的干扰较少,但速度较慢。海洋及大江适合中长途运

输,内河则适合中短途运输;

4)航空运输速度最高,特别适合长途客运,必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成为城市重要的运输方式,但

成本高运量少,且受气候条件限制,对城市的干扰较大。

3.简述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功能(8分)

1)城市园林绿地分为公共绿地、专用绿地、街坊庭院绿地、道路绿地、生产防护绿地和风景旅游区等;

2)改善自然环境: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吸尘减噪;

3)调节小气候;改善空气湿度、温度,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

4)美化城市环境;园林绿地景色宜人,丰富了城市空间景观,并为居民提供了休憩的场所;

5)战备、防震、抗灾功能。

4.对于防震区的居住区规划应注意哪些问题(8分)

1)居住区的用地选择避开不稳定地段。

2)考虑适当的安全疏散用地,便于居民避难和搭建临时避震棚屋之用。

3)居住区内的道路应平缓畅通,便于疏散,并布置在房屋倒塌范围之外。

4)居住区内的各类建筑除考虑建筑物设防烈度外,房屋形体尽可能简单,同时还必须采用合理层数、间距和建筑密度。

5.简述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1)主要是两个方面:自然增长、机械增长。

2)自然增长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与死亡的净差值。

3)机械增长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年形成的变化量,即一定时期内,迁入城市的人口与迁出城市的人口的净差值。

6.简述“人车分行”交通方式原则(6分)

1)进入住宅区后步行通路与汽车通路在空间上分开,设置步行路与车行路两个独立的路网系统;

2)车行路应分级明确;

3)在车行路周围或尽端应设置适当数量的住户停车车位;

4)步行路应该贯穿于住宅区内部。

7.简述仓库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6分)

1)满足仓库用地的一般技术要求。

2)有利于交通运输。

3)有利于建设,有利于经营使用。

4)有足够的用地,并有一定的发展余地,尽量节约用地。

5)沿河布置仓库时,必须留出岸线,照顾城市居民在生活、游憩利用河(海)岸线的需要。

6)注意城市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保证城市安全,应满足有关卫生安全方面的要求。

8.简述郊区的功能(6分)

1)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2)为城市设施提供分布空间。

3)为市区供应农副产品。

4)作为市民的游憩基地。

5)接纳市区疏解的人口。

6)协同市区发展经济。

9.简述用地评定的含义及其把用地分为哪几类(8分)

城市用地的评定是在调查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基础上,按照规划与建设的需要,以及整备用地在工程技术上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的环境条件进行质量评价,以确定用地的适用程度。通常将用地分成三类。

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够修建的用地。

三类用地: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10.简述居住区商业服务中心的布置方式(6分)

沿街线状布置;

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

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的布置方式。

11.简述居住区道路分级标准(4分)

居住区级道路,红线20—30米;

居住小区级道路,红线10—14米;

居住组团级道路,路面4—6米;

宅间小路,路幅宽度不宜小于2.5米。

12.分析“人车分行”交通方式产生的原因(4分)

保证居住区内部居住生活环境的安静与安全;

避免区内大量私人机动车交通对居住生活质量的影响。

13.简述居住区供水系统的分类(6分)

分类供水系统;

分压供水系统;

分质供水系统。

14.我国居住区的合理规模是多少?

确定居住区的合理规模需要考虑哪几方面的因素?(8)

答:人口一般以3—5万人为宜,其用地规模应在50—100公顷左右。

(1)设置居民区级商业、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

(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

(3)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

15.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安全要求有哪些?(15)

A、防火

当两建筑物的相对山墙无门窗时,火灾蔓延的可能性较小,其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3.5米,以保证消防车的通行,当建筑沿街布置时从街坊内部通向外部的人行通道的间距不能超过80米,而当建筑长度超过160米时,应留出消防车的通道,其净宽和净高都不应小于4米。为了考虑消防用水的需要,在居住区内还必须设置室外消为栓,每个消火栓的服务半径为150米。

B、震灾

(1)居住区用地的选择。

(2)应考虑适当的安全疏散用地

(3)居住区内的道路应平缓畅通

C、人防

(1)人防建筑应贯彻“平战结合”的原则

(2)人防地下建筑应与地下工程管网的规划设计密切配合,统一考虑。

16.简述居住区道路的分级?(6)

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的大小,居住区道路一般可分为三级或四级

第一级:居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米,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

第二级: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7米,红线宽度根据规划要求确定。

第三级:居住组团级道路——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米。

第四级:宅前小路——即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一般宽度为3米。

此外,在居住区内还可能有专供步地的林荫步道,其宽度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而定。

17.述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6)

居住区的道路系统根据不同的交通组织方式基本上可分为三种形式:

(1)人车交通分流的道路系统。

(2)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

(3)人车部分分流的道路系统。

18.居住区绿地系统的组成包括哪几部分?(6)

(1)公共绿地

(2)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专用绿地

(3)宅旁和庭院绿地

(4)街道绿地

19.管线综合中管线处理冲突的一般原则(6分)

(1)没有修建让已建成的(2)临时让永久

(3)小让大

(4)压力让重力自流

(5)可弯曲让不易弯曲

20.分析比较城市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的特点。(6分)

(1)交通性道路主要解决城市中各用地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以及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其特点是;行车速度快,车流量大,交通性质以货运为主,车道宽,行人少,道路平面线型要符合高速行车的要求,道路两侧避免布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

(2)生活性道路主要解决城市各分区内部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的交通需要。其特点是;车速较低,交通性质以客运为主,行人为主,车道宽度可稍窄一些,路两侧可布置为生活服务的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和停车场地。

21.简述邻里单位理论(8分)

1、20世纪30年代,先在美国,后在欧洲,提出“邻里单位”理论;

2、老的居住区路格很小,儿童上学及居民购买日常的必需品,必须穿越城市道路,很不安全;住宅大都沿街周边布置,朝向不好,建筑密集,沿街噪声大;

3、邻里单位”内设置小学,保证儿童上学不穿越交通道路,并以此来控制和计算“邻里单位”的人口及用地规模;

4、邻里单位”内设置为居民服务的常用公共建筑和设施;

5、“邻里单位”内外道路要有分工,防止外部交通穿过;

6、建筑的布置要较多的考虑朝向和间距。

22.我国城市按人口规模可分几类?(4分)

1、人口大于100万人,特大城市;

2、人口大于50万人,大城市;

3、人口20~50万人,中等城市;

4、人口小于20万人,小城市。

23.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的作用(6分)

1、反映土地使用的水平和比例,作为调整用地和制定规划的依据。

2、用以比较城市之间建设用地的情况。

3、作为规划管理单位审定城市建设用地的依据。

四、绘图题(20分)

1.图示并说明卡洪城(Kahun)平面(4分)

2.图示几种排水管网布置形式(4分)

3.图示几种居住小区内部道路布置形式(4分)

4.图示并说明周王城想象图平面(4分)

5.住宅群体平面组合中行列式的布置手法及特点(4分)

6.图示几种典型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6分)

7.图示并说明“田园城市”方案图(4分)

8.住宅群体平面组合中行列式的布置手法及特点(4分)

9.住宅群体争取日照的规划设计措施(6分)

10.图示几种给水管网布置形式(4分)

11.图示并说明什么是滑坡和崩塌(6分)

12.绘图表示道路的画法(平面、立面)并说明几条线的名称及道路用地的组成。(4分)

13.地下水的组成示意图。(4分)

五、简要论述公路线路与城市的联系(8分)

1.公路既是城镇的对外交通,又是城镇的主要道路。

2.将过境交通引至城市外围通过,避免进入市区产生干扰。

3.公路离开城市,与城市的联系采用入城道路引入。

4.城市部分交通干道与公路联接。

5.设城市环路环绕于城市中心区外围,环路是交通性干道。

6.以公路组成城市外环道路,兼作城市近郊工业区之间联系的交通性干道。

7.公路从城市功能分区之间通过。

8.发展高速公路或立体交通。

六、简述居住区规划中如何做到节约用地(7分)

1. 住宅底层布置公共建筑;

2. 合理利用住宅间用地;

3. 空间借用;

4. 少量住宅东西向布置;

5. 高低层住宅混合布置;

七、试分析城市的形成。(8分)

1.居民点形成。

2.城

3.市

4.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八、市中心区在交通组织上应考虑哪几点?(10)

(1)市中心是居民活动大量集中的地方,在这范围内的交通以步行为主。为了接纳和疏散大量人流,必须有便捷的公共交通联系。

(2)疏解与中心活动无关的车行交通。如有大量城市交通通过,可开辟与市中心主干道相平行的交通性道路,或在市中心地区外围开辟环行道路,或将通过的交通改为地下行驶,或控制车辆的通行时间的方向。

(3)中心区四周布置足够的停车设施。

(4发展立体交通,建设步行桥或隧道,以减少人车冲突。

(5)中心区规模相当大时,可划定一定范围作为步行区。

九、举例说明完善城市道路系统的几种措施。(10分)

通常采用车辆分流的办法。

1、在城市中心地区开辟步行街和步行区。

2、建立自行车系统。

3、开辟快速公共客运车道

下载交通规划原理复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交通规划原理复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规划原理

    1、七通一平::指供水、排水、供电、电信、供热、供燃气、道路通,土地平整。 2、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是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

    交通规划,期末复习试题五篇

    第一部分交通规划概论及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 交通规划的定义:根据交通系统的现状和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和交通发展对交通系统的供给要求,确定特定时期的交......

    交通规划

    规划概念是指确定目标和设计达到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 出行的定义为从起点到终点的一次移动 对调查区域而言,出行分为内内出行内外出行过境出行三类 小区划分的两个主要问......

    《德育原理》复习

    《德育原理》 一、简要回答 1、在德育中指导学生品德修养应予把握的主要问题?答:(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养,要注意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修养目标和方向。选择什么样的修养方向,决定人......

    数据库原理复习

    1.请写出SQL Server 2000中的六种约束。主键约束,唯一键约束,检查约束,默认值约束,外键约束,级联参照完整性约束2.在关系模型中,有哪三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体现在实体的唯一性上,......

    交通规划任务书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题目济南市系(部)交通与物流工程系专业交通工程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月 日至 月 日共 周指导教师(签字)系 主 任(签字)2010年 12月 1 日......

    邹平县交通规划

    今年以来,县交通运输系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健设和谐交通、服务经济发尉这一中心,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各项事业继续保持了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势头。连......

    衡阳交通规划

    本市衡炎、潭衡西、衡邵三条在建...http:// 2008-1-16 湖南城乡规划信息港(衡阳站) 拥有便捷的交通,是衡阳实现富民强市梦想中的重要一环。 按照“极化一点,构筑一圈”的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