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大监督文化,彰显社会舆论力量(共五篇)

时间:2019-05-12 08:0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人大监督文化,彰显社会舆论力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人大监督文化,彰显社会舆论力量》。

第一篇:构建人大监督文化,彰显社会舆论力量

构建监督文化,彰显舆论力量

——加强人大监督政治文化建设路径初探

前言

人大制度的真谛之一似乎可以归结为毛泽东在40年代讲的那句名言:“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众所周知,走向民主是近现代政治发展的主流,任何国家都不能臵身于世界潮流之外。泱泱中国可以抵制西方议会民主的冲击,但不可不推进具有自身特色的“人大民主”的发展。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让拥有权力的人民来监督政府工作,不仅是人大制度的本质体现,更是人民主权和民主政治的要求,是对人民权力的敬畏,是制约公共权力、铲除腐败温床的有力手段,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所应秉持的谦卑态度。

然而,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前所未有成就的今天,公共权力的行使违背公共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且屡禁不止,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各种寻租和腐败现象层出不穷。人大监督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代表人民所进行的监督,应该是最高层次、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本应该在规范和制约权利的行使上发挥最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人大监督往往流于表面形式,并长期存在着监督意识淡化、监督手段老化、监督机制软化、监督实效淡化等问题,其本身该具有的监督刚性却未能体现出来。笔者认为,从根本上讲,这是由于在我国民主政治文化欠成熟的大背景下,一种人大监督文化的缺失所致。

1、背景分析

事件1:2009 年12 月3 日,重庆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接受王鸿举辞去市长职务的请求,决定任命黄奇帆为代理市长。这本来是一项“寻常”的人事安排,然而与众不同的是,王鸿举亲自来到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会场,宣读自己的辞职报告。报告中,王鸿举把执政重庆七年的感受浓缩为三个关键词:敬意、遗憾、感激。期间,会场气氛热烈,短短十分钟里,王鸿举三次鞠躬,场内四次响起掌声。王鸿举此举,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赞同。尤其是他对人大的敬畏之心,殊为难得。

事件2:2009 年11 月11 日,广州市人大代表在环保局调研,当人大代表邓成明刚谈到群众反映的汽车尾气问题时,环保局长丁红都强行插话。邓成明认为,作为一个人大代表,问题还没提出来,就被局长呛了回来,且不留谈论余地,于是愤然离席。

两件事情,折射出的是政府官员在面对人大时截然不同的态度。同样是人大选举任命的干部,前者是点滴举动流露着对人大的敬畏,后者却是对人大代表的漠视。官员打断人大代表的发言,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涵养问题,由此反映出的是官员对待人大监督的态度问题。目前,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政府官员对于人大的态度,是无所谓的多、敬畏的少。

2、问题的提出

一般来说,影响人大监督作用发挥的因素有如下几个:一是党和人大的关系未理顺,使监督缺乏权威;二是各级人大成员的素质和意识待提高,使监督缺乏力度;三是监督的不独立、不专业,使监督具有被动性、滞后性;四是立法的不完善,法律制度可操作性的缺失,如重要事项的界定,宪法监督的具体化,处臵权、任免权的虚臵,使监督执行无力;五是监督体制存在缺陷,现行三重二层次模式(“三重”指选民监督人大代表,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一府两院”,上级人大监督下一级人大,“两层次”指各级人大均由人大及其常委会两个层次行使人大监督权)以及人大监督的主体和对象范围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人大监督职能的缺位和监督权威的缺失,从形式上看是一个政治监督体制与机制的问题,但从本质上却是一个政治文化的问题。在我国人大监督体制创新的过程中,传统的官僚体制政治思想、政治价值、政治心理习惯依然存在,并成为阻碍人大制度创新的深层因素。因此,加强人大监督,既要注重体制与机制的创新,也要重视民主政治文化的建设。如果看不到传统政治文化对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思想、心理、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忽略有利于人大监督的现代政治文化的建设,人大监督权威缺失的问题将难以从根本上获得解决。特别在是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增强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人大代表履行监督的权力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利用大众舆论的力量,营造有利于人大监督发挥职能作用的文化环境。

3、路径的探寻

3.1充分借助新媒体加强宣传,营造人大监督文化氛围 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网民数量已上升至4.04亿,整体覆盖率达到30.3%,并将在未来2-3年内将突破5亿。这一迅速崛起的新生力量,在最近几年不断显示着其强大的作用力和影响力。由于网络的动态时效性和直接参与性,使之具有“零距离”的亲和力和广泛的覆盖面,并不断吸引着广大网民投身其中。人大要加强监督实效,建立起浓厚的人大监督文化氛围,让广大人民关注并参与到人大监督中来,就必须不断创新和拓展宣传的载体形式,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新媒体,加大宣传自己的政治和法律地位。通过富有感染力的网络宣传,可增强全民的人大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使全社会既支持人大又监督人大做好工作。

3.2增强人大自身工作的透明度,向人民公开有关信息

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工作的过程和结果(特别是对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事件的处理)要及时地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向社会予以公开,以增强人大自身工作的透明度。而公开这些信息是使人民了解人大工作情况,督促代表履行监督职责,从而真正搞好人大监督工作的重在途径。对此,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根据监督案的性质、内容、类型确定人大会议是否公开以及公开的范围。人大会议公开举行是个一般规定,必要时,人大可以举行秘密会议对涉及国家机密的一些事项的辩论和表决秘密举行,这是完全必要的。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规定决策是否保密、由谁确认、保密的程序以及议案公开的限度和范围等。

第二、完善公民旁听制度。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建立旁听制度。1989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实施了旁听制度,增设了旁听席,邀请了一些群众团体的负责人旁听会议。这标志着人大旁听制度开始初步建立起来,但很不完善。据此认为,人大尤其是地方人大,应扩大现场旁听范围,允许一般公民通过必要的手续参加旁听,并给予旁听者提问和询问的权利,或者设立便于公民反映意见的专线电话或接待制度。

第三、根据代表的个人意见,可以在会议上印发或通过新闻媒体公布代表会议上的发言记录或摘要。

3.3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

人大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其信息来源是行政机关,而行政机关从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必然是提供有利于其自身的信息,隐瞒不利的信息。此种状况的存在使得人大监督工作的展开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人大监督功能的发挥。因此,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实行政务公开便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利用当前的信息与电子技术,在政府机关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实行政务公开,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创建名符其实的“阳光政府”。如此一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不但有利于人大监督工作的开展,而且扩展了监督的主体,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颇和失误,改进人大监督的效果。

我们可以预见,当这样一种人大监督的观念深入广大人民和政府官员的心中,并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特定的民主政治文化,那么我国人大监督当前所面临的制度和体制上的困境必将迎刃而解,鉴于种种条件,这种解决不会是快步的、急进的,而只是稳步的、渐进的。渐进不是停、不是退,渐进毕竟是进。一年一小步,几年一大步。“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邓小平语)

(作者:范建军职务:江背镇人大主席团)

第二篇:在监督中彰显支持的力量

在监督中彰显支持的力量

监督是法律赋予人大的职责,监督也是人大对政府工作的一种支持。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要求,积极改进监督方式,努力增强监督效果,在监督中支持,在支持中作为,通过人大常委会的有效监督,促进和推动了全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议大事,谋大局,服务中心促发展

保增长是第一要务。市人大常委会将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执行、重点项目建设、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劳务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及龙头企业建设、农村土地流转、水产养殖、林业发展、旅游核心景区建设及管理服务等作为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重点,认真组织视察调研,发现指出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力促改进工作,努力确保保增长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搞好重点项目建设视察,市人大常委会及时与市政府相关工作部门进行沟通,对全市重点项目进行了梳理归类,确定将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作为视察重点,并对2008年全市重点项目大巡查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回访。6月初,市人大常委会由6名副主任分别带领视察组,深入10县区和市直的76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通过实地查看、翻阅资料、听取汇报,重点查看了重点项目建设的形象进度和投资进度,旨在通过视察调研,发现问题,反映情况,促进项目建设快速推进。视察结束后,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针对进度、资金、环境、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项目规划管理、注重项目策划包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建设环境等审议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及时编制和修订了全市产业发展规划,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推进工作的实施意见》,安排下达了1190万元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采取集合信托方式募集中心城市建设资金2亿元,组织检查组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和项目建设环境进行督促检查,有力地推动了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听民声,想民事,关注民生促和谐

民生八大工程建设是关系百姓生活冷暖的大事。市人大常委会对视察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视察前,召开动员会议,对视察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和重点内容进行了培训和安排,保证了视察工作重点突出、有的放矢。10月中旬,在市政府相关部门自查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7名副主任分别带领视察小组,深入到13个市直部门和7个县区的40余个工程、项目建设现场,通过查资料、看现场、听汇报,召开座谈会20余场次,将视察与调研结合起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涉及面较广、影响面较大的问题,通过主任会议进行集体研究,共同查找症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民生八大工程实施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针对民生八大工程项目建设存在的资金投入不足,工程管理不规范,建设进度不平衡等困难和问题,提出了4条改进意见和建议。要求地方财政将一定的惠民工程前期费用纳入预算,加快项目的立项和开工,并积极建立工程基金,用于前期工程支付;要切实加快拨付资金和民生项目建设进度,及早谋划来年项目,真正把这项惠民工程做实做好,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此外,市人大常委会还高度关注殡葬管理、食品卫生安全和 “蛋奶工程”实施等工作,组织视察组对相关工作进行了视察调研,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专项工作报告,作出了审议意见。对廉租房建设、土地开发复垦、农村公路建设、安康城区

蔬菜供应等民生工作进行了视察和调研,推动了惠民政策的落实和民生问题的解决。

盯基层,抓基础,依法治理促稳定

常委会紧紧抓住基层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组织部分省、市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委员、法工委委员,深入到平利县、旬阳县、宁陕县3个县10个乡镇20多个村组社区,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进行了视察。常委会会议在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后,作出了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完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推进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四条审议意见。市政府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按计划对人民调解员进行岗位培训,共组织各种形式培训283场(次),培训调解人员23788人次。按照“五有”、“四落实”的要求推进乡(镇)、社区、村调委会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了人民调解组织民间纠纷受理范围、受理方式和条件、调解过程、协议履行回访等工作程序,建立健全了纠纷排查、纠纷调处、档案管理、登记统计、信息报送等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了人民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启动实施了迎国庆六十周年百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活动,全力做好重点项目建设、林权制度改革、城镇拆迁改造、土地流转、劳动争议、社会医疗保险等热点难点问题的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确保了全市社会安定和谐。同时,常委会还组织对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情况和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指出了存在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促进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第三篇:监督的力量 人大跟踪督办审议

监督的力量 陕西扶风县人大跟踪督办审议

李 彦

如何让审议意见真正落到实处?陕西扶西县人大常委会运用刚性手段紧盯审议意见落实工作,加大跟踪督办问效力度,大打落实仗,44条审议意见全部花开有果,增强了监督的效果。

选题:锁定监督点

2003年,是扶风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议大事、抓重点、谋发展,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的起步之年,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紧扣县委工作思路,全面把握工作大局,运用法律监督职权,精心选择议题,不断在监督的实效上下功夫。常委会第二次至第五次会议以发展是第一要务为主题,紧紧围绕硬起政府的“钱袋子”,鼓起农民的“腰包子”,圆起企业的“账盘子”等11项议题开展专题审议。组成人员在事先检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吃透底子的基础上,聚精会神,集思广益,集中民智,先后提出44条审议意见,要求县政府全面落实。这些意见主要包括加大标准化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贯彻力度,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三农”问题,做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改制提升县属工商企业,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

这些审议意见是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智慧的结晶,渗透着他们的滴滴汗水,反映了全县46万人民群众的心声,不打折扣的落实好审议意见,是组成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聚焦的核心。

2003年11月10日,扶风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主任会议,专题研究、确定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议题。

“监督就是要增强实效,抓好审议意见的落实是增强监督效果的关键。”

“审议意见决不能一作了之,专题审议44条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应是监督的重点。”

主任会议上大家认识明确,集体民主决策,监督点锁定在了审议意见办理上。

调查:直入现场

一次性审议44条审议意见办理情况,在扶风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议题已经确定,关键在于如何审议?“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经过认真讨论,主任会议决定:抽调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业务骨干,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组成4个调查组,逐条逐项对44条审议意见办理情况深入现场进行调查,吃透情况,再行审议。

11月12日至14日,寒气扑面,冷风嗖嗖,经过周密研究、认真准备,由常委会四名副主任带队的四个调查组先后深入14家县级单位、12个乡镇、9户企业、11个村、10所学校,召开座谈会35场次,察看现场28处,对44条审议意见办理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基本摸清了办理的真实情况,查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起草了事实清楚的调查报告。

审议:敲晌“警钟”

11月24日,扶风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召开。

国徽闪闪,庄严肃穆。

会议在听取了县政府《关于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和人大常委会《关于县人大常委会一至五次会议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检查报告》后,组成人员紧紧盯住“落实”审议不放松,会议对政府半年来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但又指出存在较大问题:

“两份报告差别很大,政府报告报告事项笼统、模糊,且对问题轻描淡写;而人大常委会的报告对44项审议意见逐条逐项从办理结果、报告时间、办理内容三方面给予了详实、明确的报告,不加评论摆事实,有理有据,给人以很强的说服力。”

“审议意见落实比率偏低。”

“落实方案、结果没有严格按照《扶风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转送反馈办法》„一个月内书面报告办理具体措施,三个月内书面落实情况‟的规定办理。”

“一些意见落实措施不力、不实,操作性不强,有应付的嫌疑。”

“一些意见暂时不能办理的意见没有及时向人大常委会汇报原因、设想及打算。”

会议经审议决定:继续办理,适当时重新报告。

此次办理报告未获通过。

整改:必须落实

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办理报告的“警钟”在全县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态度明确的整改要求更增加了政府工作的压力,引起了县政府更大程度重视,使县政府看到了工作中的差距,立即进行了连续积极的整改:

——11月24日,县政府常务副县长李兴安立即召集了涉及办理的12个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专门会议,专题研究分析办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照审议意见逐部门汇报相关情况,议定改进措施,明确办理要求和时限;

——12月12日,县政府第十次常务会议就审议意见办理工作进行了研究,县长王拴虎与大家一起分析形势,统一认识,要求政府及各部门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履行职责,主动接受人大监督,认真落实好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有困难要努力克服,并要向人大常委会汇报,讲明原因,说明情况,决不能让一条意见落空;

——12月,县政府对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逐条梳理,将44条审议意见归纳成106项具体办理事项,逐条明确负责的政府领导、承办单位、协办单位,逐条下发督办通知,并跟踪督办,解决办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困难;

——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对照审议意见分别召集相关部门及单位专题安排审议意见办理工作,每条意见都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落实专人,负责办理;

——2004年1月,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政务督办工作的通知》,将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列入政府重点督办事项……

监督:终于有果

2004年3月29日,扶风县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再次对审议意见办理情况进行审议。县政府按照梳理后的106项具体办理事项逐项进行了详实的报告:

——2003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6%,位于全市前列;

——去年共审计单位和项目51户,占年计划的130.7%,查出违规行为资金107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933万元;

——建成了苹果示范园和畜牧小区各10个,新增秦川牛1万头,新增无公害苹果基地3万亩;

——法门寺水泥有限公司、佳家乐方便面有限公司,县自来水公司当年实现扭亏增盈,去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全年完成技改投资1.2亿元,——宇通纱绽纺机、黄姜加工、华龙方便面等重点项目已动工建设,——投资22万元为城关镇南宫村打机井2眼,让200亩“旱中龙”喝上了“救命水”……

条条有结果,项项有回声。县政府《关于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至五次会议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获得通过。

一次跨的督办,终于有果。(摘自《中国人大》)

第四篇:人大监督工作(毕业论文)

试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的有效途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监督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大监督,是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职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力,同其他形式的监督相比,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力,其实质是对其他国家机关权力的制约,以保障国家机器按照人民的意志运转。2007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监督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标志着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也对各级人大监督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更有成效地开展新时期人大监督工作,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

二、人大监督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成因

与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相对照, 特别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人大监督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监督职能发挥不到位,监督质量不高 和实效不明显的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程序性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如对财政预算、社会计划的监督,因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往往只是过一道法定审议程序,各种指标是否科学合理,难以深入审查,使监督缺乏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弹性”监督多,“刚性”监督少。有相当数量的监督只注重了形式的庄重和程序的合法,很难有效解决一些深层次、实质性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敏感问题和社会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常因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及相关处臵措施而泛泛略过,或远而避之,使监督体现不出应有的力度和实效。三是建议性监督多,强制性监督少。不敢监督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审议工作、执法检查、述职评议等监督方式运用较广泛,对存在和发现的问题基本都用提意见、建议的方法来督促解决,很少运用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撤职和罢免等强制性的监督方式。存在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人大监督的认识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从社会整体来看,人们的民主法治意识还不够强,有相当多的群众习惯上认为只有党委、政府才是领导机关,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深,对人大监督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不够。从监督和被监督者来看,也存在妨碍人大监督权实施的模糊认识。一是有些党政部门干部对权力机关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重视、不愿意接受人大的监 督,认为人大监督“一府两院”工作是“找麻烦”、“挑刺”,是“多了一个婆婆”,甚至认为人大监督就会削弱党的领导,是同党委“唱对台戏”,因而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给予切实的重视、支持和配合;有的“一府两院”负责人只强调监督就是支持,而对监督就是制约的基本功能讳莫如深,只要求支持,不接受制约,致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很难旗臶鲜明、理直气壮地抓监督工作。二是有的代表、委员以及常委会负责人人大意识不强,缺乏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怕越位、怕监督过头”,顾虑触犯党的领导、影响“一府两院”的关系,因而搞起监督工作来畏手畏脚,不敢动真碰硬。还有一些从党政领导岗位转到人大工作的常委会组成人员,错误地认为人大是“二线”,监督工作是走“程序”,缺乏搞好监督工作的信心和积极性。所有这些都影响了人大监督作用的发挥,使监督工作达不到应有的力度。

(二)现行体制中一些工作关系没有理顺

从现阶段县一级党和国家机关的运行体制看,党委、政府、“两院”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主要表现在:其一,党政不分的问题尚未有效解决。长期以来,许多工作都是“党委决定,政府去办”,或者党委、政府共同决定,联合行文。实践中,如果党委或者某个党委领导人决定的事出现了错误,人大监督想给予纠正是非常困难的。这样,作为接受党委领导,监督政府工作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在行使监督权时就会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导致人大监督工作无法放手开展,削弱了人大的监督权。其二,人大常委会的负责人在党委的位臵与权力机关的地位不相称。从宪法和法律规定讲,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国家政权机关中居于首位。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地方党委的主要成员需要担任各主要地方国家机关的领导人,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领导人的人大常委会主任,理应由同级党委领导中的重要成员担任。但从现状看,除了少数由书记担任外,人大主任一般都不是市(县)委常委,而政府的市(县)长往往是同级党委的第一副书记担任。这种情况与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地位很不相称,也是影响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监督不力的主要原因。其三,对公、检、法等政法口的监督牵涉层次多。一般情况下,公、检、法等政法口是由党委所属政法委直接领导,重要问题都是政法委协调解决,同时,法院要接受上级法院的监督,检察院必须接受上级检察院的领导和监督。这样,人大监督司法机关的工作就牵涉上下左右,难度较大。

(三)人大自身的监督机能尚待强化

人大监督工作薄弱的原因除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监督机能还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代表履行职务的能力与所肩负监督职责的要 求有一定差距。由于在人大代表选举时过分强调代表构成比例而忽视其执行职务的素质,造成相当一部分代表的政治理论和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议政能力,不能很好地代表选民的意志和利益。特别是有些农民代表,由于受其文化程度低和活动范围狭窄的局限,履行职务的能力与法律和人大监督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政治活动能力差,很难对“一府两院”提什么意见。还有些代表人大意识淡薄,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愿不敢对“一府两院”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监督。二是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结构不够合理。首先,年龄结构不尽合理,整体年龄偏高。在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配备上,重视了资历、年龄,忽视了岗位需求,绝大多数驻会组成人员都是党政部门负责人临近退休年限转到人大工作的。由于年龄偏大,许多人在人大干上一届就退休了,有的地方换届时几乎全换一遍,严重影响了人大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使人大监督工作缺乏活力和生气。其次,知识和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常委会组成人员大多数是从事过党政工作的人员,专业人员少,特别是缺少法律、财政和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再次,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人员比例不高。由于有相当数量的常委会委员是兼职的,他们日常都有着比较繁重的本职工作任务,难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大工作上。同时,这些兼职委员在本职工作范围内都隶属党政部门管辖,在人大工作中他们监督“一府两院”,在本职岗位则受被监督对象的管理。这样,使他们无论在工作精力上,还是在主观思想上,都难以切实有效地开展人大监督工作,从而客观上减弱了常委会的监督工作力量。三是机构设臵与工作需要不相适应。现阶段县级人大监督工作薄弱的一个基本因素,就是为常委会工作提供服务的工作机构不健全、工作力量弱,机构设臵和人员编制与其法定职权不相适应,缺机构、缺编制、缺专业人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各工作委员会常常只有一两个人,甚至就一个“光杆司令”。

二、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人大监督工作的有效途径。第一,提高全社会对人大监督的认识,为人大监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民主法治意识是推进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和优化法治环境的思想动力。目前,要加强舆论引导和法律宣传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学习好、宣传好、实施好《监督法》,自觉用《监督法》来规范人大的监督行为,坚持做到依法监督,建议把人大的地位、性质、作用的宣传,列入党委宣传工作的重要日程,同时动员各级人大、政府、执法部门、各种宣传媒体,经常、适时地进行宣传,形成庞大的宣传网络和强大的宣传声势,使监督者和被监督者都充分认识到人大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被监督者增强接受监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要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人大监督创造良好的社会氛 围。通过宣传,一方面,使群众真正深刻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化当家作主的“主人”意识,积极支持人大的监督;另一方面,增进“一府两院”各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对人大监督职权及其作用的了解,树立“公仆”观念,正确对待和自觉地接受人大的监督。同时,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和工作人员要明确人大监督不仅是一种法定权力,更是一种法定责任,不能很好地履行监督职权,就是对人民的失职。从而强化监督意识,加强监督工作。

第二,正确处理党委和有关国家机关的关系,保证人大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首先,要理顺党委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的关系。县级党委要切实克服领导工作中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凡应由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决定的事项,应按照党委就重大问题形成决策意见,通过人大依法作出决定、决议,再由“一府两院”去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运作,使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和人大依法行使职权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党委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最终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其次,党委要加强对人大的领导,尊重和支持人大搞好监督工作,从政治方向、组织建设、重大决策等方面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和帮助人大克服监督不力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优化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的配备、提高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在党内的地位等当前比较突 出的问题,党委要从改善党的执政方式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高度重视予以解决。再次,党委除了自身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外,还要重视运用党委的权威,协调好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督促“一府两院”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树立人大的威信,使人大真正成为地方党委执掌地方国家权力的重要场所,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人大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 第三,健全有关法规制度,完善监督工作程序,确保人大监督权的有效行使。

任何民主法治政治必须有完备的法制程序来保证其目标的实现,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实施监督权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从当前看,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完善监督程序,搞好监督工作,应侧重抓好下述两个方面:一是应对法律已经规定的监督方式和工作制度,如听取审议工作报告、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撤销规范性文件、撤职、罢免等作进一步的完善,细化操作程序,明确法律后果,以便于具体实施应用。确保进入程序的监督事项能有始有终,避免监督过程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不了了之的情况。二是要适应新形势、总结新经验,在严格遵循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对近年地方人大实践中探索建立的,在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广泛运用的述职评议、工作评议、执法检查、个 案监督等一些行之有效的监督方法进行总结和规范,使之更加有效地为人大监督发挥作用。总之,要通过全方位的健全完善有关法规制度,使人大行使监督权有规范、具体、操作性强的法规制度可依据,做到用制度来监督制约人和事,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权威性,保证监督工作深入有效地进行。

第四,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自身建设,提高人大监督工作的水平。

要改变事实上把人大常委会当作“二线机构”的做法,按照民主法制建设第一线的要求选举、选择、配备、训练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工作人员,将优化组织结构和优化人员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自身建设,使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机构规模、人员配备、工作水平等方面与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性质和职能相适应,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首先,重视提高代表素质。一是坚持代表当选条件,科学确定代表结构。在提名推荐代表候选人时,要把候选人的素质放在首位,重点看其是否具备人大代表的政治条件、文化条件和参政议政能力,不能只片面考虑其广泛性、代表性或结构比例,从而把一些履行代表职务能力不强的人选为代表。二是对代表选举程序进行必要的改革,引入竞争机制,让候选人向选民公开竞选,以强化其为民代言、受民监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履行代表职务。三是搞好代表培训工作,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有计划、有重 点、分层次地对县人大代表进行政治业务培训,使其了解和掌握道贺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熟悉人民代表大会期间的工作程序及闭会期间开展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履行代表职务的能力。其次,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化、知识层次多元化、年龄结构梯次化的人大常委会集体,使人大常委会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又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同志;既有懂政治、熟悉政策,干过党政工作的干部,又有懂经济、熟悉法律,稿过专业工作的干部,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既充满活力,又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从而全面提升人大监督工作水平。再次,充实和加强人大常委会各工作机构的建设。从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量不断增大的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调整、充实各工作机构,适当增加人大机关的编制,解决各专门工作委员会“一委一人”难以正常开展工作的问题。要注意吸收那些既有专业知识,又善于宏观管理的干部进入人大机关,以提高各工作委员会为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提供服务的水平。总之,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争取党委的理解和支持,密切与“一府两院”的联系,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素质,坚定信心,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在监督中,善于抓住重点、难点和热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人大的权威,提高监督实效。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

二00八年九月

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督法》、人大工作方面相关资料

第五篇:构建城管文化

构建“城管文化”,积极探索队伍建设新机制

一、城管队伍管理的现状

城市管理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给政府一个全新的课题。城管队伍更是一支新兴的队伍,与其他政府机关的干部相比较,城管队伍具有:年纪较轻、学历较高、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和工作活力之特点。可以说这是一支年轻的富有朝气和战斗力的队伍,无疑成为城管工作的生力军。但同时也给队伍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队员“年纪轻、思想活跃”其正面意义是敢作敢为、富有闯劲,但其负面意义也意味着存在着思想上不够成熟,容易感情用事,做事不计后果等弱点。另外,由于城管工作具有“线长、点多、面广、岗位分散、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也无形中增加了队伍管理的难度。而现行的队伍管理模式以制度规范为主,这种单纯以制度管人的管理模式存在着四大弊端:

1、队员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因为制度大多是一些“刚性”很强的条条框框,如果管理者只是机械地按条规去“对号入座”,往往不能使被管理者心服口服,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不利于队伍的管理。

2、制度成为纸上谈兵、有名无实。制度再多、再齐全,最终都靠人去抓落实和自觉遵守。如果“光是制度上墙,没有措施跟上”,结果制度形同虚设,成为一纸空文,根本达不到管理之目的。

3、制度无法面面俱到地实行全方位管理。由于城管工作岗位分散、人员流动性大,加上随着社会的进步,个性化发展趋势加大,队员中产生这样那样的小问题既在所难免又防不胜防,而制度再多也不能面面俱到,无法实现对队伍的全方位管理。

4、不能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要求理解人、尊重人,而制度的一些条条框框,往往过于生硬死板,在当前倡导个性化发展和追求民主政治的新时期,因制度缺少“人性化”的气息,很难实行对队伍的有效管理。

由此看来,这种以“教育灌输人,以制度约束人,以督查监管人” “刚性”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队伍管理的要求了。而作为肩负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管理和行政执法双重职能的城管部门,既是构建“服务型政府”、展示政府形象的“窗口”,又是汇聚了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矛盾“集聚地”,所以,要扎扎实实开展城管工作,有效地解决这些涉及社会各个层面的矛盾,必须有一支“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那么有没有一种既可以对队伍实行有效管理,又可切实提高队伍综合素质的新型管理机制呢?为此,我们提出了“城管文化”这个全新的管理理念。

二、“城管文化”的内涵和构建。

“城管文化”是从理论的高度对城管队伍管理诸多要素和实践经验进行提炼,并以文化的形式加以表现和创建,旨在“以崇高的理想来武装人,以积极的思想来引导人,以健康的活动来塑造人,以优美的环境来善待人,以和谐的氛围来凝聚人”,积极营造“团结、友善、正气、向上”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个体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达到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之目的。最终形成一种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的队伍管理新模式。

“城管文化”从结构上讲可分为“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三个层面。其中,表层文化包括城管形象、执法和管理行为、工作环境、礼仪培训、文体活动、工作效率,等等;中层 2 文化包括机关规章制度和城管法规体系、管理机制、管理水平、干部素质、教育培训,等等;深层文化指每位城管干部共同持有的信念和价值观,包括:工作目标、信念宗旨、价值标准、城管精神、城管理念、团队精神、文化传统,等等。

城管文化具体由“思想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和文娱文化”等六大方面构成。

(一)思想文化

思想是人的灵魂,人类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无一例外地受到思想的支配和左右。“思想文化”属于深层文化,是“城管文化”的精髓所在:

1、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定的政治立场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的政治敏锐性和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际行动,它是城管队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正确行使手中权力的根本保证。

2、远大的理想信念。“理想”是指对美好事物的理性向往和执着追求,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城管工作也不例外,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才会敬业爱岗、勤奋工作;才会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知难而进;才会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永葆旺盛的工作干劲。

3、高尚的思想情操。城管部门是政府的一个“窗口”,队员的言行举止与政府的形象息息相关。因此,城管队员必须具备克己奉公、遵纪守法、敬老爱幼的良好社会公德,以及诚实守信、秉公办事、文明执法的良好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信于民。

(二)精神文化

精神是依附于生命实体的,但又超乎现实的一种意识形态。“精神文化” 属于深层文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吃苦耐劳的“孺子牛”精神。城管工作涉及到城市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尤其是整治无证摊贩和取缔“三乱”,更是需要队员早出晚归,甚至要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才能得以保障。因此,城管队员必须有一种敢于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孺子牛”精神。

2、敢于碰硬的“硬骨头”精神。城市管理大多面对的是一些社会公德意识较差和法制观念较淡薄的社会弱势群体,难免会遭到被管理者的无理阻挠,甚至暴力抗法。所以,城管队员必须有一种不屈不挠、敢于碰硬的“硬骨头”精神,理直气壮地制止那些违规违法行为。

3、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城市管理是一项新兴的社会工程,随着社会生产结构的调整,势必会产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城管队员只有脚踏实地,因地制宜地研究新对策、拓展新途径、寻找新办法,才能不断地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扎扎实实地推进城管工作。

(三)制度文化

“制度”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制度文化” 属于中层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健全的法规体系。法律法规是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的有力武器,城管部门要不折不扣地履行其相对集中的行政执法权,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法规体系作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以法律的尊严来维护城管队员依法行政的个人尊严,以取得良好的执法成效。

2、完善的内部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城管队员要有良好的养成,必须有诸如执法督导、队容风纪和考勤考核等一整套的内部管理制度加以规范,确保队伍勤政廉洁、政令畅通。

3、新型的管理机制。随着形势的发展,传统的制度管理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下队伍建设的需要,于是我们有必要探索以“人 4 性化”管理为基础,以“尊重人、依靠人和完善人”为出发点的新的管理机制,积极推行“民主管理”、“亲情管理”,以达到队伍的有效管理。

(四)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城管文化的动态部份,是群体价值观的外在体现,属于表层文化,主要包括:

1、团结协作的工作合力。城市管理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人一事,而是面对多个群体,多类问题,有时被管理对象还会借着各种理由阻挠行政处罚。所以,城管队伍只有形成团结协作的工作合力,才能“各个击破”解决各类问题和矛盾。

2、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城管工作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其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城管队员只有养成“统一着装、仪表端正,谈吐得体、文明用语,恪守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言行举止,才能在广大人民面前维护好政府的形象。

3、清正廉洁的行为习俗。城管工作行使的是行政执法权,面对的又是社会各个层面形形式式的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腐朽思想的诱惑和侵入,只有牢牢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养成清正廉洁的良好行为习俗,才能自觉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入侵,做到依法行政、秉公执法。

(五)环境文化

“环境文化”是城管文化最直接的物质反映,属于表层文化。主要包括:

1、整洁优美的办公环境。完好齐全的办公设施,整洁明亮的办公环境,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可以愉悦人的思想情感,从而激发出高涨的工作热情,提高办事效率。

2、良好有序的执法环境。执法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执法效果的好坏。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提供一流的执法装备,确保 5 执法工作正常开展,高效运作。另一方面,要加大有关法制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市民的城管意识和法制意识,营造“人人支持城管,人人参与城管”的良好氛围。

3、和睦相处的人文环境。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城管工作任务繁重,人员众多,只有大家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才能使人感受到被“尊重、关爱、理解”所带来的温暖,使身心得到充分的愉悦和放松,提高依法行政的工作效能。

(六)文娱文化

“文娱文化”是城管文化在行为层面上的表现,属于表层文化。主要包括:

1、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举办球类比赛、拔河、爬山、会操等群众性项目,组建篮球队、羽毛球队、长跑队等,鼓励人人参与活动。

2、健康向上的文艺活动。开展丰富多采的文艺活动,组建舞蹈队、铜管乐队等文艺小组,举办歌咏比赛等活动,向广大群众人民展示城管干部不仅会执法,还能画能唱,能文能武,充满人情味的新形象。

3、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通过加强对城管干部八小时外管理,要求每位干部在社区做环境卫生、邻里团结、家庭和睦、发展经济、助人为乐五个模范,使城管干部与社区群众打成一片。

三、“城管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城管文化”是我们在综合分析城管队伍自身特点、城管工作客观实际和传统管理模式利弊的情况下提出的,尚处在探索和实践之中。建设“城管文化”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构建“四个和谐关系”。

1、和谐的班子关系。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党内监督,树立领导班子的良好形象,增强凝聚力、向 6 心力。一要正确处理好正职与副职的关系。正职要有整体意识,为副职履行职务撑腰壮胆;副职要有责任意识,为正职分担任务和责任,排忧解难。二要正确处理好副职之间的关系。副职要彼此沟通协调,相互理解信任配合,找出共同点和共赢点。

2、和谐的上下关系。一个富有创造力、活力的团队,决不是一个只有铁的纪律的、呆板的团队。在工作中作为领导要尊重工作人员的人格,重视工作人员的意愿,接受工作人员的监督,关注工作人员的思想,解决工作人员的困难,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健全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用人机制和绩效考核、奖惩机制,着力营造公平竞争、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让有真才实学的人脱颖而出,机关活力竞相迸发。

3、和谐的同事关系。一是营造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增强构建和谐城管的亲和力。做到城管工作人员之间互相信任、互相沟通、互相谅解。二是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增强构建和谐城管执法机关的向心力。做到要通过这个平台,努力使每个人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都有用武之地。三是营造团结平等的民主环境,增强构建和谐城管队伍的凝聚力。

4、和谐的成长关系。一是实施人才工程,以素质谋和谐。把人才工作作为实现城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岗位锻炼和学历教育,全面提升城管队伍的文化品位和工作能力。二是培育职业素养,以品德保和谐。加强城管队伍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积极引导树立“秉公执法、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的崇高职业道德。加强人际交往关系的正确导向,使整个队伍形成一种互帮互助、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氛围。

(二)树立“四种思想观念”。

1、树立和谐观念。真正的和谐理念表现在城市管理上,应是城管执法与公民个人权利相统一、相和谐。和谐城管要注重与市民的交流与沟通,实现管理者与市民关系的和谐。这其中不仅要求执法活动要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而且要体现出法律对弱者的爱护,对社会、家庭、个人和谐关系的呵护,对人权和人的尊严的保护。

2、树立群众观念。在日常管理和执法行为中做到换位思考,文明执法,讲求方式方法,关心群众困难。诚心诚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对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积极帮助解决。

3、树立学习观念。城管事业的发展能否快些、能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取决于城管干部是否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及勇于创新的能力。从现实的城管工作来说,核心的问题是处理好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的关系,这一切直接取决于城管干部的素质。因此,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是一项特别重要的事业。

4、树立全局观念。弘扬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提倡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特别重要。有了全局意识,团队才会出凝聚力和战斗力。树立全局观念,要在工作做到三个正确看待: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他人,正确看待工作。

(三)培养“四项基本素质”。

1、政治素质。

通过不断学习教育,使广大城管干部明确认识这是一支代表政府从事城市管理工作的队伍,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工作中,应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职权,依法管理,文明执法,积极解决好与人民群众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为群众办事实,做到群众的困难急于一切,群众的呼声先于一切。

2、道德素质。

城管干部的职业道德是指城市管理人中和执法人员在依法履行职务活动中所遵循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秉公执法,清正廉洁,团结协作,严守纪律,勇于献身,文明执勤,是城管干部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素质。对党忠诚即以高度责任感捍卫国家的根本大法,维护祖国的利益;服务人民即牢固树立宗旨观念,视群众为衣食父母,时刻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秉公执法即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纵容坏人,不冤枉好人;清正廉洁即严以律己,洁身自爱,大公无私,自愿献身于城管事业;团结协作即加强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尊重彼此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勇于献身即忠于职守,业精技强,机智勇敢,不畏艰险;严守纪律即服从领导,听从命令,遵守制度,保守机密;文明执勤即文明办事,礼貌待人,执法中照章处理问题,运用文明语言,热情耐心接待群众。

3、业务素质。

城管工作的业务素质由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三部分构成。专业知识有:宪法、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令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城管行政执法交叉的工商、环保等管理知识。工作技能有:及时、准确地搜集、传递、贮存和加工处理情报信息资料的技能;排除险情,为民解难,预防和处置各种事故的技能等。工作能力有:在处置突发事件中自我保护能力、处理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识别真伪能力、逾越障碍能力等。

4、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城管干部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由于城管工作压力大,需要具备更高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获得,需不断地加强培养和经常 9 性地锻炼。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了解和把握执法人员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反应、变化规律,有意识地予以培养和训练,促使健康心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减少和克服其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促使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提高“四种处事能力”。

1、提高政策法规运用的能力。做到业务精湛,熟练掌握城管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技能,具有较高的法律法规运用能力、行政综合能力,善于掌握本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提高管理和执法业务能力。勤奋学习,熟练掌握业务知识技能,胜任本职工作,努力成为本专业、本岗位的“行家里手”;善于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3、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城管干部,要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的感觉,沟通协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经常身临一线的执法队员尤其要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做到会说话,能说话,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从而提高文明执法的水平和执法效率。

4、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不正之风,做到自重自醒自警自励。

城管文化”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总体目标是:“以崇高的理想武装人,以积极的思想引导人,以健康的活动塑造人,以优美的环境善待人,以和谐的氛围凝聚人”,切实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使“城管文化”与其他各项工作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从而实现队伍的有效管理,推进城管事业的蓬勃发展。

下载构建人大监督文化,彰显社会舆论力量(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人大监督文化,彰显社会舆论力量(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引领凝聚力量(共五篇)

    文化引领 凝聚力量简要内容:张春贤同志在“6·29”讲话中说: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巩固各族干部群众......

    十一小“构建和谐美校园 彰显育人大情怀”安全文明汇报材料10.12

    “构建和谐美校园 彰显育人大情怀” ——创建省级安全文明校园创建申报材料 铜仁市第十一小学 风雨兼程51载,受美丽的清水河滋养,孕育出一所蓬勃发展和谐美校园——铜仁市第......

    街道人大工委开展监督工作之我见(共5篇)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推进,我区己相继建立了三个街道,同时在街道设立了人大工作委员会,实现了人大工作向街道的延伸和拓展,体现了人大工作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实践证明,在街......

    质量监督与构建和谐创业的社会商业文化

    文章标题:质量监督与构建和谐创业的社会商业文化在今年的两会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重要话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5年政府突出抓好......

    构建校园篮球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共五则)

    构建校园篮球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5-000-01 摘 要 篮球运动早已成了校园热门的运动之一,本文简单分析了校园篮球文化的内涵,......

    提高监督能力构建和谐社会水务(共5则范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新时期,随着反腐倡廉战略性方针的贯彻和惩防体系建设的推进,随着从严治政、依法行政工作的深化,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入,行政监察的作......

    2015述职淬炼务实品行 构建和谐文化(共5篇)

    淬炼务实品行 构建和谐文化 张格庄中心小学赵守成 尊敬的福山区教体局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时光匆匆,一年又过去了。回首2015年,忙碌与快乐同在,压力携挑战同行。过去的一年......

    构建校园安全文化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演讲稿[共5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构建校园安全文化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不足之处,请予以批评指正。我们都深知“安全是发展的基石”,“没有安全,何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