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思路的解析与应用

时间:2019-05-12 08:1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本主义思路的解析与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本主义思路的解析与应用》。

第一篇:人本主义思路的解析与应用

人本主义教学中学英语教学理念中国传统教育一直以来都存在看重知识,轻视人文的问题,长期沿用英才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通过多次知识性考核和不断的淘汰重点培养余下的几个重点果实,对其他无谓牺牲掉的人来说既不人性也不公平。所以现代教学中已经多是以人本主义教学为主,尤其是英语教学。通过人本主义者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所强调的是人的感性、具体和历史状态,他们认为人在世界中的实践活动主要在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和自然的关系之中。人本主义精神就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创造和探索的过程,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自身进行充实和完善。人本主义教育就是在人本主义精神理念上构建出的教学理论,主要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对学生学习欲望背后复杂的了解,只有了解学生从他们的观点和角度看问题,知道他们想学什么及怎么学,才能真正从源头上搞好教学工作。这一教育观念在当今中学英语教学中广为流行,主要体现在英语任务型教学法中。主要是利用真实自然的任务中有待解决和实现的目标与问题的未知性,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刺激他们主动学习。这些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实际上都是建构在人本主义教学原则的基础之上的。

Humanistic teaching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dea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ducation has long been existed value knowledge, despise humanity problem, long-term use talent education mode, the purpose of this teaching mode is eliminated through times of assessment of knowledge and cultivating the rest of the several key fruit, for other meaningless sacrifice neither humanity nor fair.So in the modern teaching is more humanistic teaching is given priority to, especially in English teaching.Through humanistic, eyes we can see what they emphasize is sensitive, specific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 they think that people in the world practice mainly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self and nature.Humanistic spirit is the experience of creation and exploration in the practice proces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to enrich and improve themselves.Humanism education is built on the concept of humanistic spirit in the teaching theory, the main emphasis on the student as the center,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 learning desires behind complex, only understand from their point of view and perspective, students know what they want to learn and how to learn, can do a good job of the teaching from the source.The education concept in today's popular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 method.Mainly is to use the real nature of the task to be solved and goals and the problems of unpredictability, stimulate students desire for new knowledge, stimulate their active learning.These humanistic teaching idea are actually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humanism teaching principles.一、人本主义在实践中从理性走向感性的教学原则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A, humanism in practice from rational to perceptual teaching principle is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English in middle school

在现在很多中学英语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力,教师们都会通过具体的生活实物、相关图画以及哑剧表演等各种方式进行辅助教学。尤其是角色扮演,是对人本主义理念的具体形象的完全阐释。对中学生来说,这些抽象难懂的东西通过这些实体的具体化一下子就能变得生动具体起来,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操作能力与创造能力及想象力,也调动了他们实践的积极性,这种方式是很多中学英语教师喜欢用在英语教学中的最常见的一种。因为中学英语教师们实际上也早就已经意识到学生如果不自己去实践一番就不能真正理解,也

就激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更不能达到对英语知识学习的内化和应用。长期以来的语言教学一直把语言学习看成是理性和单向的接受过程,完全把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价值及意义放在最角落的位置。而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则一直致力于在实践中“教”怎么服务于“学”。人的探求兴趣与欲望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的,想象是人的一种内在需求和创造活动的精髓所在,而想象的基础是人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有所感觉,它只能依靠实践来实现。实践是人与具体事物进行交往的一个过程,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和了解这些事物形象。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发散思维类型任务的14个分测验表明,具体的形象可以对人的兴趣有所激发,应用到教学中,就表现为教师设计的任务活动需要具有生动的形象性,从理性走向感性,激发学生学习和参加活动的兴趣。

In what is now a lot of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on of English, the teachers will life through concrete physical objects, the related pictures and pantomime a variety of ways such as auxiliary teaching.Role plays, in particular, is the specific image of humanistic idea completely.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embodiment of these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ings by these entities suddenly became more vivid and concrete, not only exercise the students' operating ability and creation ability and imagination, and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their practice, this way is a lot of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like to us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Because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in fact also if not already aware of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some can't understand, also arouses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more can't achieve internal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about English learning.For a long time to language teaching has always been regard language learning as a rational and one-way acceptance process, completely put the student's subjectivity and the practic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in the corner place.While humanistic teaching concept has been committed to “teach” in practice how to serve the “learning”.People's interest and desire 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imagination, imagination is an inner demand and the essence of creation and imagination is the basis of the specific image of the things, can only rely on practice to realize it.Practice is a process, with specific things to communicate through practice can we truly know and understand these things.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divergent thinking task type in 14 point test showed that the specific image can be to arouse people's interests to some extent, applied to teaching, the design task activities show the teacher needs to have vivid vivid, from rational to perceptual,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participating in activities.二、人本主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and humanistic dominated by teachers,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teaching principle is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English in middle school

教师引导,突出学生主体的原则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也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方式。在新推出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有对其的明确阐释,指出英语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着重其素质教育,并在其中强调要对每个学生的情感进行关注,帮助学生建立健康阳光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以使学生在发展自身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提高其人文素养,不仅要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且要对其创新精神进行培养。这一新课程理念促使现在的中学英语教学课堂中随处可见人本主义教学理念的影子,教师们常常进行提问式教学,引导中学生自己去总结和归纳,让其明确自身主体地位,增强学习动力。

Teachers' guidance, highlights the principle of students main body in the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s a kind of widely used approach.In the new high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 basic idea of the first have to articulate, points out that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be geared to the needs of all students, focus on the quality education, and in the emphasis on attention to each student's emotions, help students to establish healthy sunshine self-confidence and a sense of achievement, in order to make stud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use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 humanities cultivated manners, not only to enhance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but also on its innovation spirit cultivation.The new curriculum concept to present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everywhere the shadow of the humanistic teaching concept, teachers often question type teaching, guide students to summary and induction, let it clear their main body status, strengthen the learning motivation.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主要包括熟悉教材、分析教材、背诵和操练教材四个部分。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身份就是权威,其在学生面前具有绝对的话语权,而学生只能作为接受角色在教学中处于边缘位置。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则是以学生为主体,对其个性自由极其重视,认为教学这个活动本身应该是从“学”出发,而不是从“教”出发,把学当做教的前提。因为如果没有学,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前提是对教师独有的有限性予以否认,把教学中对话的绝对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从接受到参与叙述的主角,从而转变被动的心态,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这种对话模式里,教学已经不是单向的重复动作,而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过程。这种互动式教学原则,不仅能使教师与学生在认知上相互促进,重要的是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情感的交流,把教师与学生放在了平等的地位,更加突出学生这一主体,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

The main task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teachers including familiar with 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 recite and practice teaching materials in four parts.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eacher's identity is authority, with absolute say in front of the students, and students can only as to accept roles in a marginal position in the teaching.Humanistic teaching concept is based on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the individuality freedom extremely seriously, think that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should set out from the “learning” itself, rather than starting from “teaching”, the premise of learning as a teaching.Because if you don't have to learn, teach, there is no necessary.The premise of humanism education idea is denied, the limitation of teachers unique dialogue the absolute position in the teaching to students, let the student is no longer just a bystander, but from acceptance to participate in the narrative character, so as to change the passive attitude,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activities.In the dialogue mode, the repetitive movements of teaching is not one-way, but “teach” and “learning” two-way interactive process.This interactive teaching principle, not only can mak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promote each other on cognition, it is important to make up for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eachers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put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equal status, the more prominent the students the main body, let them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ir own.三、人本主义合作交流原则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Third, humanism principle of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自从新课改后,中学英语课堂就开始向半开放式转变,每个班级都根据自身的学生数目综合分成不等的小组,课堂内容进程主要是在小组讨论中进行。这些小组的划分并非随机,是教师们在交流和学习过程中对每个学生语言水平和能力综合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学生们之间能更好的交流。这种课堂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是人本主义交流合作原则的具体运用。教学活动本身注定了其是一种交流活动,教学成功的表现之一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融洽交流,这也是人本主义教学理念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原则。这种交流内容可以说无所不能包括,可以是日常生活,也可以是人生价值观,更可以是语言和知识等交流。人本主义教学理念除了保证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外,还看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它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主要是利用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学习,对学生在困难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进行培养,同时锻炼了学生之间的交际能力,发展了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安排好问题设计及小组活动各个环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自信心的增加也有很大帮助。

Since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 began to half open, 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 in each clas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omprehensive range is divided into the group, and classroom content process mainly in group discussions.These groups division is not random, teachers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and learning for each student language level and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arrange, in order to bett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tudents.This classroom mode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s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humanistic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principles.Teaching activity itself to its, is a kind of communication activity teaching is one of successful performance can harmonious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 this is also a very important humanistic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principle.This communication includes content is omnipotent, so to speak, can be in daily life, also can be a life values, can be more such as language and knowledge exchange.Humanistic teaching idea in addition to guarante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regard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students, it advocates student-centered classroom mode mainly is to use the group cooperation learning, to students cooperation consciousness and the team spirit in the difficult training, exercis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But the teacher must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udents, arrange good question design and group activity each link.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 great way for students to increase self-confidence.

第二篇:人本主义与中国古代司法制度初探

人本主义与中国古代司法制度初探

[摘要] 人本主义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案件的审理审判上,为防止法官独断造成冤假错案,很早形了对大案、要案征求多人意见、逐级审理的审慎的审判制度;

(二)为防止上下级法官沆瀣一气、相互勾结、徇私舞弊,很早形成了皇权控制下的检察监督制度;

(三)为防止和减少冤假错案、缓和社会矛盾,自汉代形成了皇帝或上级长官直接详审罪囚、平反冤狱的录囚制度;

(四)为确保司法公正、消除司法腐败,很早形成了带有明显人本主义色彩的法官回避和责任制度,人本主义与中国古代司法制度初探。

[关键词] 人本主义;司法制度

尊重人的生命、注重人的人格尊严和注意维护人与人和谐关系的人本主义不仅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一大价值取向和基本特征,而且是法律制度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这种人本主义对中国法律制度的影响虽然是断断续续、时隐时现、忽强忽弱,但由于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因而不仅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增添了绚丽的光彩,而且确立了自身在世界法制史上的独特地位。笔者以为:人本主义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对司法制度的规范和制约更为明显、更为具体、更为直接和更为持久。本文拟就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中所涉及的案件审理审判、执法检察监督、监狱录囚制度及法官回避和责任制度中所彰现的人本主义展开必要探讨!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源远流长,从西周初年政治家信奉“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国将亡,听于神;国将兴,听于人”的注重人的作用的人本主义之滥觞,到道家鼓吹“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老子语)”特别是自汉代后被独尊的儒家宣扬“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天地之性,人为贵(孔子语)”的凸现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的人本主义之勃发,人本主义始终逶迤并浸淫于中国古代各种制度中,不仅成为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重要内在动因,而且成为中国文化受世人推崇的价值所在。笔者认为,中国古代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在司法制度上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第一,案件的审理审判上,为防止法官独断造成冤假错案,很早形了对大案、要案征求多人意见、逐级审理的审慎的审判制度。“人命关天”,中国古代人本主义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尊重和体恤人的生命,主张尽量少杀不杀,严禁错杀,尽可能“明德慎罚”、“省刑慎杀”。受这种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为防止法官独断专行,造成冤假错案,西周时期即已出现了反复审理多次征求众人意见的“三刺制度”。此制度主要是对一些大案、要案和疑案特别是死刑案,要求反复征求多人意见,以保证案件审理和审判准确无误。“三刺”就是“一问群臣、二问群吏、三问万民”,审理案件颇有一种讲民主的意味。孟子对此评论说:“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西汉以后随着以主张“仁者爱人”、“天地之间人最贵” 的人本主义为主要内核的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立国之本和治国总纲,中国古代形成了重大案件尤其是死刑案多级审判制度和多部门共同审理制度。秦朝虽然“以法为本”、“专任刑罚”,但为了维护长期统治和受西周“省刑慎杀”的影响,还是对死刑实行了县、郡、中央的三级终审制,汉朝则实行了县、郡、州、中央的四级终审制。死刑案件必须具文上报朝廷,经核准后执行。凡案件有疑难问题,地方司法机关不能决断者,要逐级上报,直至由廷尉或皇帝裁决,称为“谳疑”。三国、两晋、南北朝基本沿袭汉制。当时规定按审级逐级告诉,一般不得越诉。为有冤情者上诉最高司法官,魏晋时在宫门外置登闻鼓,可击鼓鸣冤,确立了直诉制度。不仅如此,西汉时还形成了重大案件由众多高官联合审理的“杂治”制度。

隋唐以后中央国家机关为“三省六部制”,中央形成了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关,简称“三法司”,死刑案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的长官负责、共同审理,形成了“三司推事”制度。这一时期受西晋死刑必须向皇帝奏报制度的影响,特别是受带有明显人本主义思想特征的“德主刑辅”治国方略的浸淫,死刑奏报皇帝制度日趋完备。唐时,坚信“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的堪称“人本主义君主”的唐太宗李世民为严格控制死刑,规定了“在京者”五复奏、在外者“三复奏”的原则和制度。共同审理死刑的“三司推事”制度,后来到明清时期形成了更为严格的死刑等重大案件由中央各部院长官共同审理死刑案件的“三司会审”、“九卿圆审”等“会审”、“秋审”、“朝审”制度,带有尊重人的生命的人本主义的审判制度日臻完善。

第二,为防止上下级法官沆瀣一气、相互勾结、徇私舞弊,很早形成了皇权控制下的检察监督制度。如何牵制法官,防止由于其专断而滥用法律造成百姓的痛苦,成为中国信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古训、受到一定人本主义思想熏陶的开明封建统治者的心头之患。受人本主义的影响,中国在秦汉时既已形成了类似西方法律监督的检察制度。秦汉时廷尉是全国直接向皇帝负责的最高司法长官,而御史台的御史大夫则拥有监察百官、监督司法和参与审判大案要案的的三大职权。御史台发挥了监督上下法官执法审判的重要作用。当然,这种分权和监督,说到底都是为巩固封建皇权服务的。但它毕竟牵制和分散了由审判权过于集中可能导致的司法擅断,进而起到了减轻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苦难的作用。

隋唐以后,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关中大理寺是中央审判机关,审理中央百官犯罪和京师徒刑以上案件,对徒流刑罪的判决要直奏皇帝批准,对刑部移送的地方死刑疑案有重审权;刑部是中央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复核案件;御史台是中央检察机关,负责检察百官,监察大理寺和刑部的审判活动,并参与审判大要案,管理制度《人本主义与中国古代司法制度初探》。三大司法机关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不仅强化了皇帝对司法的进一步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防止了由司法擅断造成的百姓苦难。

不仅如此,隋唐时受人本主义的影响,当时规定:地方上不便于解送中央审判的,则由中央派见监察御使、刑部员外郎和大理寺司直或评事等官员为“小三司使”,前往地方审判,这样既便于地方审理一些不便上交的案子,同时也加强了对地方司法官员的监管,收到了一定的防止地方官员徇私舞弊、鱼肉百姓的效果。有时还派“小三司”———门下省给事中、中书省中书舍人和御史台御使到地方去共同组成特别法庭,专门审理百姓欲告无门的冤假错案。唐朝还完善了直诉制度,百姓如有冤屈可通过邀车驾、击登闻鼓和上表等形式直接越级向皇帝上诉。

宋朝时,受隋唐较为突出的人本主义和日益活跃的商品经济对司法制度的影响,统治者对司法机关进行了必要调整:在职权上,缩小大理寺,增大刑部,大为提高御史台。御史台既可审理中央品官犯罪大案,又可审理地方不能决断的重大、疑难案件,“州郡不能决而付之大理,大理不能决而付之刑部,刑部不能决而后付之御史台”宋淳化三年(991 年)又设审刑院,由皇帝近臣组成复核刑部的大案要案。还设登闻鼓院、登闻检院、理检院受理直诉案件,以减少和避免冤假错案。宋朝为处理大案、要案还临时组成特别法庭———制勘院、推勘院,“诏狱谓之制勘院,非诏狱谓之推勘院”176。真宗时,还设立“纠察在京刑狱司”,其职责主要是对包括御史台在内的所有京城司法机关进行监察的总机构,纠察官有事可直接向皇帝禀告。为监督各路的司法刑狱事务,还成立了“提点刑狱司”,简称“提刑司”或“宪司”。宋代统治者在对司法官员审判案件的监督上称得上是殚精竭虑、煞费苦心,虽说是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皇帝对司法的干预与监控,但同时也是为了防止上下法官相互勾结、胡作非为,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痛苦,表现出明显的人本主义倾向。

元朝改大理寺为宗正府,进一步提高御史台的作用,加强了对各级司法机关的执法监督。明朝朱元璋撤消丞相之制,直接统领六部,设都察院取代御史台。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合称“三法司”。三者之间刑部掌管审判和刑狱政令,受理地方上诉案件,审核地方大案要案和审理中央百官的案件。大理寺专掌复核。都察院监督审判,纠劾百官。大案要案由三法司会审,称“三司会审”。这一制度,到清代发展为“九卿圆审”。对死刑案的反复审理,体现了尊重人生命的人本主义。

明宣德十年(1435 年)全国划分为十三道,为加强对各地包括司法机关的监察,特设十三道监察御使110 人。监察御使经常代表皇帝巡按地方,又称巡按御使,权力与各省长官平列。巡按御使往往在地方“审录罪囚,吊刷案卷”,发现冤情立即纠正平反,对所发现的徇情枉法的法官迅速奏劾,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司法腐败和百姓冤屈。后来皇帝又派出都察院正副长官或六部尚书、侍郎(二人必兼以正副都御使衔)出巡处理地方发生的大事,侧重军事的叫总督,侧重民事的叫巡抚,有的授以提督、经略、总理等官衔,均兼掌司法监察,后发展为督抚制度。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对司法机关和官员进行必要的监督,防止其由专权导致的百姓冤屈,本身就是一种体恤百姓爱惜生命的人本主义。

第三,为防止和减少冤假错案、缓和社会矛盾,自汉代形成了皇帝或上级长官直接详审罪囚、平反冤狱的录囚制度。自西汉武帝时期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将儒家思想定为立国思想和治国方略,儒学中“德主刑辅”、“仁政恤刑”、“明德慎罚”的人本主义思想便得以骤兴和流传,武帝时出现了州刺使与郡太守定期巡视辖区录囚之事,到东汉时,明帝、和帝均曾在京城洛阳诸狱录囚,“录囚”又称“虑囚”,主要指皇帝和各级官吏定期或不定期巡视监狱,询查狱囚,实行宽赦,对发现的冤假错案及时进行平反和纠正。

录囚制度,其实最早源于西周时期“仲春三月,命有司省囹圄”[6]。东汉后渐成定制,魏晋南北朝皇帝和各级官吏亲录囚徒不乏于史。唐代录囚制度有所发展并趋于完备,主张“慎狱恤刑”的唐太宗李世民“每视朝,录禁囚二百人,帝亲自案问”[7]宋代录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宋太祖在“每亲录囚徒”的同时,下诏命两京及诸州长官督促狱官每五日一虑囚,“自是每仲夏申敕官员,岁以为常”[7]135。唐宋时期,一是形成了皇帝常行亲录囚徒的定制,二是把录囚定为地方长官和狱官的重要职责且规定了严格的期限,三是把录囚当作宽赦前的重要铺垫。录囚可以对一些冤案和久拖不决的案件进行必要干预,对其情可矜者予以减刑或免刑。录囚制度自唐宋后一直为历代王朝所重视,虽是封建最高统治者掌握司法大权、监管司法的重要手段,但在改善司法状况、及时纠正冤案、化解和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应该受到肯定。

第四,为确保司法公正、消除司法腐败,很早形成了带有明显人本主义色彩的法官回避和责任制度。早在人本主义滥觞的西周时期,即已形成了法官责任制。为防止法官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西周时开明的统治者明确规定严禁“五过之疵”,凡是“惟官(依仗权势)、惟反(打击报复)、惟内(袒护亲属)、惟货(接受贿赂)、惟来(受人请托)”的司法官,“其罪惟均”[5]27 意思是说,凡是有上述五种行为不能秉公执法、导致判案有误的法官,均按错判之罪加以惩罚。

唐朝是人本主义对社会影响最为显著的时期,“一准乎礼”的法律制度实现了儒家思想与法律制度的有机融合,“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立法原则蕴涵和张扬着人本主义,受此影响的唐朝封建统治者在处理各种事物时往往表现出以人为本的总体特征,日趋完备的法官责任制的人本主义色彩尤为显著。《唐律疏议》在《断狱律》中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法官责任制,规定司法官审理案件,凡是有以下情形者都要受到严厉处罚:

(一)法官违反有关案件移送管辖规定的;

(二)判决不具引法律正文的;

(三)超出告状范围审判的;

(四)断罪应向上级或皇帝奏报而不奏报的;

(五)徒以上罪判决后不告知罪犯及家属,让其“服辨”的;

(六)违法刑讯的;

(七)故意或过失出入人罪的。

为防止司法官员因亲属或仇嫌关系故意出入人罪,确保案件审理和审判的公正性、权威性,唐玄宗时还规定了严格的法官回避制度。堪称中国第一部行政法的《唐六典·刑法》明确规定:凡司法官与当事人有亲属、师生、仇隙关系的,当事人可以申请该司法官回避。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世界最早的以行政法典的形式规定的法官回避制。

总之,涉及面较广、持续时间较长的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中所彰现的人本主义倾向,不仅使当时的司法制度起到了减轻民众痛苦、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进步的积极作用,而且为自身走向近代与西方法制实现“接轨”做了重要铺垫,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过度到近代提供了宝贵的价值取向和内在因子.

第三篇:几何解析思路

数学几何解题思路分析

一、审题

二、掌握几种常见辅助线的做法

三、证明题多用反证法,根据结论来证明过程

四、在理清思绪之后开始答题

五、注意时间的安排

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有两个方面:

1、图形方面:不但要学会看图,而且要学会画图,通过看图和画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语言方面:很多同学能把问题想清楚,但是一落在纸面上,不成话。需要记的一句话:

几何语言最讲究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也就是说没有根据的话不要说,不符合定理的话不要说。

至于怎样证明立体几何问题可从下面两个角度去研究:

1、把几何中所有的定理分类:按定理的已知条件分类是性质定理,按定理的结论分类是判定定理。

如: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既可以把它看成是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也可以把它看

成是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又如如果两个平面平行且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它既是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又是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这样分类之后,就可以做到需要什么就可以找到什么,比如:我们要证明直线

和平面垂直,可以用下面的定理: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2)两条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

(3)一条直线和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垂直

2、明确自己要做什么:

一定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证明之前就要设计好路线,明确自己的每一步的目的,学会大胆假设,仔细推理。

第四篇: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一、人本主义理论的含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核心是以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解释人的心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意义,强调协作学习。它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即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强调“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强调“情感教育”,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而其教育的目标、学习的结果应是使学生具有高度适应性与内在自由性。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可以分为五大观点:即潜能观、自我实现观、创造观、情感因素观与师生观。

1、潜能观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在学习与工作上人人都有潜在能力。可惜的是这种潜能没有充分释放出来。教育本身就要努力去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所以人本主义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在于怎样通过教育来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从这个观点出发,人本主义一方面强调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但也重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而这个“主导作用”在于怎样去发掘学生的潜能。

2、自我实现观(也叫自我发展观)

人本主义理论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人价值观;强调学生自我实现(发展),把学生的自我实现作为教学的目标。但由于人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不同,所以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每个不同的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条件,使得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自由发挥,满足不同的个性需求,让学生认识自身价值,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

3、创造观

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一样在知识与能力之间,崇尚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把创造力作为教学的核心问题。罗杰斯指出:“人人有创造力,至少有创造力的潜能,人应该主动地发展这些潜能。”并认为:“不应该把创造力看成某些专家的特权。”而布鲁姆也认为应该研究大多数人的潜能和创造力。

4、情感因素观

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包括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创造力都有密切关系。对这一点,人本主义给予特别重视,认为学习是学生个人主动发起的(不是被动地等待刺激)。个人对学习的整体投入,不但涉及认知能力,而且涉及情感、行为等等方面。学生对学习兴趣很浓,目标明确,是十分重要的情感因素,教师必须充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充分吸引到学习的情境中来,并长时期坚持下去。这种情感因素的创造,一要教师积极引导,二要积极进行鼓励,三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5、师生观

人本主义更重视师生定位观;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以情感为纽带,维持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感到压抑或负担,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做到学得主动积极和生动活泼。教师由主宰者、权威变成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由教变成导,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变成真正的自主参与。

二、人本主义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设法构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应有效实施组织教学,不仅是稳定教学秩序,保障教学活动正常运行的基本措施,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重要手段。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智成长尚未成熟的阶段,学习情绪往往不够稳定,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注意组织好学生,使全班保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以便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要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临他们个人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引导学生研究那些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同时又与教材相关的问题。化学学科的特点就是化学实验,要学好化学这门学科的基础也是化学实验。实验是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和事实材料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手段,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有效的学习手段。要提高化学教学效益,必须在实验中狠

下功夫,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让学生多看、多想、多做化学实验,从而加强图形材料、形象材料、非言语材料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机能优势,使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行为变化协同发展。

(二)、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开发学生潜能;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自我发现的,也就是强调学习者的积极主动精神,开发自身潜能,实现学生“自我发现”。为了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提高学生“自我发现”的机会,教师教学过程应营造以人为本、学生自主发展的环境,建立起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平等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由交流,大胆质疑,开展各类活动进行讨论、争论、辨论。这样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要创设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可以改变目前化学学科学生实验的开设方法。教师在学生中实施实验教学,其中绝大部分还是属于验证性实验,它是教师演示实验的重复,一些学生在实验之前早已填好了实验报告,一些学生对实验中的细微现象、反常现象观而不察,学生实验成了验证演示实验的实验。这样做实验不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培养;特别是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实验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果将学生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学生分组单元实验和实验考查三大类。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更容易使学生“自我发现”。培养学生乐于思考、敢于争论、勇于创新的精神,开发学生最大潜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三)、加强合理的探究训练,培养学生协作。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科学探究是一种体验性和参与性的学习活动,必须引起重视。而合作学习作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进行合理分工,设置探究情境,为学生探究活动提供方便,尽可能使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达到自主发现,从而使学生在简单层次上成为科学家,去寻找真正的问题答案,让学生初步品尝科学家研究的艰辛与欢乐,形成一种“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精神。

合作学习的大致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步骤:

1、学生选题,教师审定(因为涉及到学生能力和安全因素以及选题的实际意义等方式面问题);

2、查阅资料了解情况;

3、明细分工,安排步骤;

4、实施计划,教师辅助;

5、成果汇报,反思得失。

合作学习不仅只是应用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获取,课外学生对于化学这门学科的探索更是势在必行。作为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一门学科,教师要培养学生用化学观来解释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同时又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树立了学好化学的信心。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尽可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情感,让学生通过全心投入学习,挖掘学生潜能来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均衡发展,使学生成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

第五篇:人本主义与当代数学教育

人本主义与当代数学教学

本文首先介绍了人本主义的兴起及普遍观点,然后介绍了马斯洛和罗杰斯两位杰出代表人物的主张。马斯洛主张“似本能”,他认为人的存在价值和自我实现应该成为教育的起点,教育的功能和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罗杰斯尤为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张意义学习和自发的经验学习。最后本文从人本主义出发,来思考我国当代数学教学的实施,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等五个角度来讲解了教师应做到的一些基本点。

关键词:人本主义;数学教学;意义学习;学生中心.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及国内外一系列危机的多重打击下,美国人的精神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产生了焦虑、失望、空虚和孤独感,觉得人生没有价值,而这靠以往的精神分析的性本能理论无法解释。于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依据他们对人的内在潜能,内在价值以及人与环境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他们对人性回归、完善理想人格的思想主张。

人本主义从人本身出发研究人的本质及其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自我的关系,强调人的潜能和价值的自我实现,主张通过个体需要的满足,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开发,使人依靠自我的内部动力发展成“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能进行“自由选择”的独特个体,最终达到人格完善和自我实现的目的。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与卡尔·罗杰斯(1902—198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

马斯洛认为人的本质依赖于生物和文化两个方面,如果没有人的身体的物质存在,就不可能有人的精神本质的存在。但是他又反对简单地运用生物学的观点来解释人的本质,从而提出“似本能”的概念来说明人的本质。何谓“似本能”?它是指人的内在能力、天赋和特质在人的内部所具有的生物基础。它潜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期待个体去主动发现并显现出来。马斯洛认为,这一潜能的实现过程有心理和文化两个维度:一方面人的潜能形成于家庭、教育、环境和文化,另一方面取决于个体自身的选择和意志。外部环境和文化固然能创造出一定的条件使人的似本能的本质得以实现,但更重要的是

个体必须通过主动的选择来达到自我实现。换句话说,一个人固然需要满足自己的基本生理需要,但是,人作为主体的存在,他还必须为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和自身的存在方式负责任。否则,即使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若不能继续满足人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仍然会使人感到人生无意义、无价值,他仍然会得心理疾病。因此,马斯洛相信人的价值深嵌于人的本质的结构之中。正确的价值导向可以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错误的价值导向则可能压抑人的潜能,或者使人的人格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

罗杰斯将他对人的本质的看法建立在更广阔的进化论背景中。在他看来,人类有机体的“形成趋向”是在人类进化的某一点上获得了意识,使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也给人带来了一种能够帮助人理解其内在自我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使人具有了特有的尊严和价值。罗杰斯说:“我看重人的价值。在我看来,在世间所有那些令人惊叹的生命和非生命形式之中,人的个体是最富潜能、最有发展的可能性、有最丰富的自我意识的存在。虽然我不能证明个体是最有价值的,但我能说,我的经验引致我赋予人以最高的价值。”他的观点处处闪烁着对人本身的极度重视,启迪人们去开发和挖掘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将人本主义的基本理论用之于教学领域就产生了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它对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教育上,马斯洛认为:人的存在价值和自我实现,应该成为教育的起点。因此他说,教育的功能和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只有这样,教育才使人真正成为他自己,使人的潜能得到实现,人才更接近他的存在的核心,成为更完善的人。罗杰斯依据人本主义提出的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由学习模式,主张意义学习及自发的经验学习。有意义学习是指学习的对象或课题对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有个人意义或个人价值的问题,是与学生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它强调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地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操作、行动和感受,通过把智力活动和情感活动交织在一起而获得知识。有意义学习是全身心投入的学习,强调把逻辑的、理性的学习和直觉的、情感性的学习结合在一起,左右脑并用,全身心投入学习;它是自我发动的学习,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即使激发或刺激来自外部,那种发现的感觉、达成的感觉、掌握和理解的感觉,却是发自个人内心;它是自我评价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决定评价的标准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自己给自己评分,衡量自己进步的程度,变自我发动为自我负责。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不能照抄照搬到我国,但是在启迪思考、大方向上借鉴还是可以的。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

实践中,人们普遍提倡“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主张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要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为中心,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么体现人本主义?新一代的教师应该如何去进行教学?2008年我国开始实行新课程标准,之后也有很多人对其进行了研究,理论上讲新课标很多方面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思想(如课程目标、课程编排),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老教师们习惯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做出改变不是很容易;新教师们虽然在学校学习了理论知识,但是首先要度过关注生存阶段,他们在教学上所花的时间可能和预想的有点出入,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个出色的教师要能将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实施到课程中,以下几点势必是最基础的:

第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育要以人为本,更严格地说是以学生为本,改变以往的满堂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是引路人,大局上做策划,而细节上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老师是总结者,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给他们进行完善补充。

第二: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由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不同,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达到的知识积累程度可能不一样。教师要学着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和学生相符的教学方法。当然这对于大班的教学颇有难度,所以有些地方采取小班化、分班化教学模式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第三: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社会要的是适应性强的人,不是只会做奥数题却毫无创造性的人;也不是只会学习不会生活不会交流的人;更不是高智商的野蛮人。曾有报道说:中国历年千余位高考状元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高分≠高能力,不要过分地被分数束缚了手脚,教师最先要能接受“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一观念,开发学生的潜能。

第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现在的学生接触网络较早,心智成熟也相对早一点,他们喜欢民主的老师,鲁迅笔下拿着戒尺的老师形象已不复可见,更不会赢得学生的爱戴。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发展友好的师生关系,在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继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使学习成为快乐的事。

第五:选材贴近学生生活

教师要多观察,多思考,打破以往的旧观念:教得时间长了,书都不用看了,十年二十年用着同样的例子。时代是在不断发展的,抛弃陈旧的事例,构造学生新鲜并熟悉的问题情境,创造一种包含思维和情感的体验,才更有可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真正感受知识的价值。

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实现三维教育目标,还有很漫长的一段路要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崎岖的,教师应该克服职业倦怠,以满腔热情投入教学中,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多角度的教学评估,关注学生的本性和心理发展,促进学生的潜能开发实现。

下载人本主义思路的解析与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本主义思路的解析与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本主义与精神分析的比较(精选五篇)

    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的异同 摘要: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是心理学理论界的两大标志性理论,两种理论都着不同的人性观,对导致心理不健康的原因的解释也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精神分析认为......

    人本主义教学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教学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教学(HumaIlisticAppmaches)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沉默教学法、咨询法和暗示教学法的一个统称。人本主义教学法是以人本主......

    人本主义治疗方法及案例分析与比较(精选)

    一、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的概念 人本主义疗法也称来访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 therapy),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向上趋势,治疗者只要对病人关心,给予温暖和鼓励,发挥他们内在的潜......

    《综合应用能力》真题与解析

    2015年5月23日浙江省事业单位联考《综合应用能力A类》真卷 【背景材料】 材料一:近年来,宠物们开始迈进大学校园,成为象牙塔的“新新成员”,大学生饲养宠物已不再是新鲜事。有......

    李克强总理城镇化思路解析

    李克强总理城镇化思路解析 人民论坛 张占斌 新型城镇化面临挑战近来,中央和地方对“新型城镇化”的诠释和理解出现偏差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中央部委官员一再强调新型城镇化......

    教师信息系统思路解析5篇范文

    各学校: 根据9.4教体局发布的通知(关于做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更新维护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9.28日报送更新维护数据,因部分学校未能及时登录,经青岛批准,本次全国平台信息维护......

    教学设计思路解析(最终5篇)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思路解析 九湾小学 肖雨薇 《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课文安排在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这一组的课文都蕴涵了深刻而丰富的生活哲理。对于这组课文的教......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合集5篇]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化学课程标准》对普通高中化学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提倡“以人为本,立足学生发展”。 此外,高中化学课程基本理念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