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掌握3条铁律,让写作灵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灵感就像天空的流星,表面看是运气使然,实则暗含道理与玄机。寻找灵感,从来就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这个过程往往是艰辛的,不下些苦功夫,很难掌握获取灵感的技巧。根据一些“笔杆子”的经验总结,以下3种方法被借鉴模仿得最多,也被公认为最有效,甚至被称为寻找写作灵感的三条“铁律”。
第一条:灵感来源于思考
杜拉斯认为,灵感来源于孤独,无尽的孤独。我理解,杜拉斯的孤独,就是常讲的思考,就是在极度安静的环境中深入地思考。杜拉斯经常在一些僻静的独立房、城堡、乡村中独自写作,环境的安宁滋生孤独,容易让人产生幻想,她的很多写作灵感就是在这种幻想中被捕捉到的。
因此,当我们缺乏灵感无法动笔的时候,不妨放下笔,到安静的环境中独坐一会儿,或者散散步。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耳旁干抗的减少,烦恼就会慢慢消失,内心就会变得宁静。此时思考的外界条件全部具备,最适宜整理思绪,进行深入思考。很多作者都会选择在安静的环境中创作,原因同杜拉斯一样,安静的环境中容易迸发灵感。
第二条:灵感来源于学习
灵感来源于知识的积累。只有当瓶子装满水的时候,オ有可能把激起的水花溢出来。灵感的获得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厚实知识的积累,思想大厦就会缺乏根基,写作将难以为继。有些自媒体高产作者,每天都会更新一篇原创文章。为什么他们的写作灵感就能源源不断、不会枯竭呢?其实,这些高产作者都是一些爱学习的主儿。有些自媒体作者爆料,自己每天坚持读书,并且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日、月、年度读书计划,细致到每天读书多页,读几个小时,写多少体会,做几张思维导图。正是由于他们的高度自律,持续不断地输入,才有每天更新原创文章的灵感与资本。所以,获得灵感最直接的办法,便是读书学习,只有输入大于输出时,オ会轻而易举地迸发灵感、捕捉到灵感。
第三条:灵感来源于调研
调研是写作的法宝。很多领导人都深入基层参与过调研,并写出了大量影响深远的鸿篇巨著。特别是一些名人,他们都是调研的好手,他们的文章不仅在当时引起轰动,改变了时代,甚至于对当前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意义。如果你关注每年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就会发现一个规律,凡是中奖的文章,都是来源于深度调研的、反映真实社情的稿件。如果你想写某类型文章,却又找不到思路的时候,那么,一定是你极度缺乏这方面的调查研究。遭遇写不下去的尴尬时,素性放下笔,背上背包,拿上笔和纸,来到“田间”“地头”,深入一线探探实情,听听真实声音。只要你能坚持深入的持久的调研,灵感一定会在某个恰当的时间,不经意滋生,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取之不竭。
第二篇:心得体会 三铁律
学习“三铁律”的心得体会
黄朋菊
著名教育学者余文森教授经二十多年的教育研究,提出了“三条铁律”,这三条是有效教学、优质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则、法宝。我通过学习,有如下体会:
一、有效课堂应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老师要使自己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和谐的、民主的关系,老师就要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寻求知识、吸收知识、运用知识的向导和组织者。成为深刻理解学生观点、想法和情感特征的知音。这样,学生就能以极大的热情、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课堂氛围就会异常活跃,学生就能畅所欲言。
二、有效课堂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科学的学习过程,应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活动的过程,它应当包含丰富的过程性目标。老师在教学中,着重是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操作、思考、交流和实践等探究活动中感悟方法,进而有序的而且有条理的思考,用心去体验科学的过程,要相对重体验轻结果,以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有效课堂应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我们老师要敢于创新、改革,赏识新的教法,让学生在
课堂上自主、自发的参与、投入学习,淡化教师课堂的主导地位,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我们作为教师,更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一些方法与手段,发展学生的思维。
四、有效课堂应该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去的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之,一堂课的好坏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学生学到了多少,受到了多少启发。我们老师需要从教育理念、学科知识、教育机智、教育手段和课堂细节等方面充分准备和思考,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要考虑到位,在课堂上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做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确保课堂三维目标的实现。余教授的“三铁律”,给我们教师指明了要想培育出合格的人才,就要按规律,讲究方法。
二0一0年五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司炉工安全操作铁律
司炉工安全操作铁律
1、上岗前佩戴好所有劳保用品,在班长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设备完成运转,完成碳材烘干任务。
2、卸炉膛炉渣时,必须佩戴防尘帽、防护面罩、防火服、劳保鞋以及防护手套,严格执行各项工艺指标。
3、保持一层、二层的卫生清洁工作,按“6S”要求摆放各种工具。
4、非本工段人员禁止进入二层沸腾炉前,避免烫伤及意外发生。
第四篇:寡头统治铁律读后感
《寡头统治铁律》
读后感
——正是组织使当选者获得了对于选民、被委托者对于委托者、代表对于被代表者的统治地位。组织处处意味着寡头统治。
寡头存在的必然性
只要是在一个组织中,就会存在着有一部分人从原本的阶层脱颖而出,成为寡头,从而影响甚至是控制其他的人,而这些人会出现,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讨论:
组织的存在没有组织的民主是无法想象的。
对于任何阶级来说,一旦当它在社会上公开提出某种明确的要求,并渴望实现与本阶级经济地位相一致的一整套理想目标,它就需要建立组织。不论这种要求是经济上的还是政治上的,组织看来是新城集体一致的惟一途径。组织能够使其中的成员的付出最小化,最节省精力,它是弱者对抗强者的武器。
在书上有这样一个例子,瑞廷豪森在1848年和1849年选举期间一度采用将全国划分为不同的地域的方法,每个地域有剧名1000人。他们将在某一实现指定的地点——学校,市政厅或者其他公共场所——机会选举一位贮蓄,每个公民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这样,每个人的智慧都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当讨论结束时,通过一人一票最终做出决断,然后由主席负责将结果上报给市(镇)长,后者再向更上一级汇报。最终按照多数的意志做出决断。所有的立法提案都来自基层,政府的只能仅限于安排各地域讨论某一议题的时间、地点等具体事宜。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由一定数量的民众要求制定一项新法律或者修改某一法律,有关部门必须保证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行使这一权力,通过相关的法律。法律将依照讨论的结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首先,由主席宣布有关议题开始辩论,然后就相关的次要问题进行讨论,最后举行投票,获得多数票的提案通过。当所有投票结果呈送政府有关部门之后,有关专业的委员会应编辑一部简单明了的法律文本,该法律在形式上排除各种不同的解释。
这种方法看上去是非常民主的,但是其实也很容易形成寡头,即大众常常听信了那些善于言辞的人的蛊惑,最后导致了非民主。再拿中国来看,我们有14亿人,如果就1000人分为一组,就会形成1400000组,如果我们将一个组看作一个个体,那么我们还是不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所以,推举出一些能够代表自己的想法的人组成一个专门的组织进行事物的讨论,是非常重要和方便的。我们不可能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进行全民的投票,所以,代表们所组成的组织就是我们执行自己权利的单位。
寡头的存在组织是寡头统治的温床。在任何组织中,无论它是一个政党、公会组织,还是其他任何类型的协会,其贵族化倾向是显而易见的。组织的结构在赋予自身稳定性的同时,却使组织化的大众发生了深刻变化,完全改变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地位。组织使得政党或专业工会分化为少数领导者和占人口大多数的被领导者。
而领导者往往会达到任期较长,领导地位稳固的状态。原因如下:
1.当某一个人成为了代表之后,他往往不希望放弃自己现在拥有的权力,并且他在这个
团体中的独特地位也使得当该领袖失去权力之后很少有人能够接替。
2.团体中的所有的人都从内心渴望能有一位出色的领袖。在这样的情况下,团体中的其
他成员就能够减少很多的麻烦,并且还能行使自己的权力。
3.当领袖的政治业绩出色,大众就会出现对于领袖政治上的感激,这种感激往往会使得
领袖拥有很高的众望从而使得其职务不会被其他人接替。
4.当领袖政绩出色或者团队中的其他人的素养不够高时,会出现对领袖的盲信,从而导
致领袖成为完全的寡头。
在任何时候,任何发展阶段以及人类活动的任何方面,都离不开领导者。并且由于技术上、管理上以及组织策略上的需要,强大的组织需要强大的领导。不过,职业化的领袖的出现就意味着民主走向末路的开端。
寡头的权力
当某个人在一个团体中处于领导地位,他可能会出现要保留自己的权力的想法。而正是由于寡头自身的权力,反而又为他的权力的延续和增加提供的基础。
寡头在团体中往往保持着对于思想和财务的控制权力。当寡头出现竞争对手的时候,寡头往往会通过自己权力上的优势打压其对手,以得到自己在政治上的地位。
同时,在社会基层的内部也会出现阶层的分化,使得有一部分人掌握了较多的财富与知识,从而,这些人也具有了成为寡头的优势,随着这些资本的日积月累,他们也能够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能成为寡头,影响他人的思想和生活等等。
寡头的权力本身就是寡头获得更多权力或是保持权力的基础。
实例
法国的议会是法国最高立法机关。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两院组成。国民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任期5年;参议院议员由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任期6年,每3年改选1/3。议会两院拥有立法、监督政府、审批国家预算等项权力,但其权力受到总统和政府的制约。两院以公开投票方式并由议会组成人员的绝对多数做出相同表决时,可以对总统的叛国罪提出控告。国民议会的权力大于参议院。财政法案只能由国民议会提出。在两院对法案的审议发生意见分歧时,国民议会有权最后裁决。国民议会还拥有对政府的弹劾权。但弹劾案至少须有 1/10的议员署名,提出48小时后方能表决,并且必须得到国民议会的绝对多数才能通过。
我们拿其中的国民议会和总统来进行分析。
国民议会是法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之一,和法国的总统一样,是由法国的国民通过普选而得的。他们应该代表着法国的人民。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国民议会的议员们在通过法律的时候并不能代表他的所有选民,他们往往是通过自己对于某个法案的认识来进行投票,也就是说他们可能会选择对于自己有利的方向来进行投票,如果在这种方式下面进行,那么那一部分的选民也会被自己的选择的代表进行寡头统治。而法国的总统,对外的时候是代表了所有的法国国民,但是对内的时候,更多的是代表了自己的政党,也就是说,国民往往因为自己的选择而得到了某个政党的寡头统治。
解决寡头的一些可能方法 多党执政,轮流执政
现在许多西方国家实行的多党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寡头政治。多党制实行的过程中,国家的权力往往是接替在不止一个党派的手中的,同时,在野党也会对执政党进行一些监督和批评,从而使得执政党在制定一个制度的时候更多听取和考虑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同
时,政党之间的权力接替也能够保证权力不会长时间的被某个特定团体所掌握,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寡头的出现。
全民公投
在法国,如果遇到比较重大的决策,往往会采取全民公投的形式。全民公投的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寡头对于权力的掌握,使得民众能够真正的行使到自己的权力。
领导人的目标
迪韦尔热认为,米歇尔斯的“铁律”不是铁板一块。为此他将组织分为两类。一类是领导人、成员和同情者所追求的目标基本一致的组织。在这类组织中,领导者虽然也会追逐自己的私利,保全自身的权力,但总体上是拥护集体目标的,因此能够做到将个人利益与集体目标相融合。而另一类组织的领导者及其助手在本质上与组织的普通成员追求着截然不同的目标,甚至是相互冲突的目标,那么就会出现完全符合寡头统治铁律的情况。
也就是说,在一个组织中,只有当领导者所追求的目标违背了大众所追求的目标的时候,政党内部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寡头,所以,保持住领导者对团体的做出贡献的思想的积极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第五篇:中央规定就是铁律
中央规定就是铁律
——一论深化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4年06月08日01 版)
教育实践活动,顾名思义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实践。实践的关键在整改落实。去年6月启动的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在近一年时间里,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真抓实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于第一批活动单位来说,活动转入第二批不等于整改落实任务的结束,更不是纠正“四风”的完成,“收尾不是收场”。如何一锤接着一锤敲、进一步深化整改工作?必须按照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严格对照中央的明确规定,真改、实改、彻底改。
针对“四风”顽疾,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规定,为党员干部工作生活建起了“制度笼子”,在改进作风、规范权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舌尖、车轮到楼堂馆所,从贺卡、月饼到烟花爆竹,从出差、开会到公务接待,这些规定既清晰明确又具体可行,必须成为整改的镜子、落实的标杆。对照中央规定和要求整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才能巩固。
然而,还有人抱着侥幸心理、观望态度。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执行缩水、贯彻走样。要求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就披上创业大厦、研发中心等“变形马甲”;严禁公款吃请请吃,就转到私人会所、内部食堂等“隐蔽阵地”;严禁公款送礼收礼,就引入礼品册、电子卡等“技术手段”„„凡此种种,让禁令打了折、规定被架空,任其蔓延,会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功亏一篑。
“令出,惟行而不返”,中央规定和要求就是铁律,就是硬杠杠。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在深化整改落实中,要把握这条“基准线”,看看哪些规定得到了落实,查查哪些方面还没做到位,不达标准不交账;要划定这条“警戒线”,对中央出台的各项制度规定都要不折不扣地落实,没有法不责众、没有情有可原;要严守这条“高压线”,无论是谁都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敷衍了事不行,降格以求也不行。不管是部门还是个人,都要对照中央规定和要求,进一步梳理整改落实情况,确保活动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非严不足以正风肃纪,非实不足以取信于民,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单位必须有乘胜追击的决心、驰而不息的毅力,将中央的规定和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涤荡行为之弊、洗净思想之垢,以作风建设新成效营造改革发展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