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写作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19-05-12 01:2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英语写作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英语写作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第一篇:大学生英语写作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大学生英语写作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者语言知识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中的重要一项。在历年举行的各种英语等级考试中,均把英语写作看作是衡量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注意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应该突出说、写、译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写作作为一种交流工具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从历年各种英语等级考试公布的数据却告诉我们:在听、说、读、写、译这五项语言技能中,写作一直是考生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因此,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是英语教师和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目前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通过对云南师范大学大三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调查发现,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相对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㈠ 1,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缺乏学习兴趣。

学生普遍认为听说远重于写作,说才是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认为写作对未来的工作无关紧要,因而没有写作动力,75%的同学一般都是老师强迫写则写,不要求则不会主动写。有些学生把作文当成一种负担,听到布置作文就唉声叹气,还有些则随便写一写应付了事,甚至有抄袭的现象。一部分同学坦言他们不喜欢写作主要是因为老师讲课太枯燥,提不起兴趣,一些老师上课缺少激情,语言平淡,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整堂课就是一个声调,缺少和学生的谈论和交流,使课堂缺少生气,听着就想睡觉;另外就是老师的一些评改方式令人很不满意。据一些非专业的学生反映他们在每学期的少量写作练习中,也通常是老师布置一个作文题目,他们课后独自完成,然后交给老师批阅这一种模式,老师就随便打个分数做一点评论,一半以上的人都觉着老师的评语并没有指出他们作文中的具体错误,并不利于日后的改正。而英语专业正好与此相反,英语写作课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备课和批改学生作文上。但是学生仍然觉得英文写作课枯燥,觉得英文写作课上所学的理论与英文写作技巧以及英文写作实践脱钩,学生缺乏学习英文写作的内在动力,始终无法培养出对英文写作课的学习兴趣。课后的情况往往是任课教师花费几个小时批改学生的作文,返还到学生手中,学生用几分钟就看完了,而在下次的作文中被老师修改过的错误会一犯再犯。所以,实际的高校英语专业写作课的师生角色是:任课教师在不断地修改,学生在写作中不断地重复犯过的错误。2,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

这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上,另外就是文体知识很淡薄。英语语言学家Winkins说过:“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据调查发现在学生英语写作中,学生写作时词汇量匮乏,尽管学生掌握的词汇不少,但用来表达的却很少,一篇文章中表达同一意思的词多次出现。对一些固定搭配并没有熟记,经常乱搭配。学生对词汇的认识也还停留在基本层面上,遇到不会的词就查电子词典,一个汉语对应一个英语单词,作文中经常出现一些偏僻的单词。如:“大学生”常被写成collegian.一半以上的学生讲,词汇也是他们最担心的问题。另外就是语法问题了,尽管学生从初中就开始学习语法,但学生对语法掌握不牢,语法仍然是许多学生最头疼的问题。学生最容易犯的语法错误主要表现在:

主谓不一致,如:*Online learning becomes more and more popular,it also become a necessary part of our life.这里的become应为第三人称单数becomes.时态错误,如:*In that time,we get news in newspapers.But now,computer is become very common.get应该为got,become应是进行时becoming.非谓语动词错误,如:“我学英语”写成*I am study English。“我喜欢打篮

球”写成*I like play basketball.比较级不一致,如:*I think online learning is not easier than regu-lar classroom.这里对比的是在线学习和普通教室的学习,应改为than studying in regular classroom.另外就是句式单一,几乎整篇文章都是简单句。虽然接触多年英语,高中时老师也基本讲完了所有的语法知识,诸如,虚拟语气,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大学老师也经常带领同学分析句子结构,但很多学生反映实际上在真正写作文的时候根本就不会用。另外就是对一些文体很不熟悉,虽然老师上课基本都系统讲过。据学生讲因为四六级作文,包括专四作文基本就是议论文,所以无论遇到什么作文,学生头脑了的第一反映就是三段论,总分总等。所以若突然冒出其他文体的作文时,大多学生都是一头雾水,不知从何入手。就像英语专业的许多同学抱怨的一样,快期末了老师叫写一篇报道,要求很多,最让大家苦恼的是不能参杂个人观点,这对习惯了总爱说大道理的同学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3,写作内容的匮乏。

因为四六级作文对写作的字数要求不是很高,100多字的作文基本就是列出个提纲后随便发挥一下就能完成。所以非专业的学生一般都很不关注作文的内容,但就算是这样,也有23.3%的学生反映他们常觉着无话可说。而英语专业的学生进入大三后平时老师经常要求写几百字的文章,这对习惯了专四应试作文的绝大多数同学来讲也是很难适应的。几乎一半的学生讲,他们觉着现在写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内容了,但很多时候就是列出个提纲只能想到一两个方面,其他的就不知道怎么写了。据非英语专业同学口述,他们并没有专门的英语写作课,而他们大学学英语的最终目标就是能过四六级,所以他们觉着没必要过多花心思来弄写作,临近考试了就看看标准的范文,据统计发现,30%的学生大学以来从来都没有读过英语杂志等英文书籍,而老师多数情况下也就是教学生怎样应试,平时布置的又少。虽然英语专业的一半以上经常会为写作积累背景知识,如看英语杂志,原著,电影,平时也会按老师的要求用英语写日记,读书报告,影评等,但总体来说就是积累不够,对其他专业的读的又太少,写是写了,但没多大提高,虽然老师上课有认真带领学生分析一些写得很好的文章,但真正写的时候,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会模仿他人的好的写作风格及精华部分然后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绝大多数同学还是我行我素。

4,汉式英语普遍存在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根据二语习得中的正负迁移理论,母语必会对新的语言系统产生影响,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目的语相似或完全一致时,母语会促进对目的语的学习,称作正迁移。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征不对应时,母语会对目的语产生干扰,称作负迁移。而中国学生习惯把母语传统思维习惯、价值观等带到英语学习中,结果导致语言负迁移现象,据调查发现,53.3%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文时都会用中式思维,英语专业33.3%的学生写作文时也基本是将英语用汉语思维来表达。这样做的结果可想而知,汉式英语普遍存在,如:*No matter to say;we have the questionscan't answer.学生假条上会写*My home has something.当老师指出错误时,很多学生可能还不理解,觉着自己写得没错。这样的句子虽然表面上看没有语法毛病,但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不地道。

㈡解决对策

a)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老师本身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

以作为老师首先必须从情感上给予学生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则是推动学习者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心理过程。情感因素是对学生的认知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较大影响,对课堂教学效率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英文写作教学时,教师要十分注意在教与学这对矛盾的转化过程中,把握一些积极因素,重视学生内心世界的转化过程,促使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化,充分运用情感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功能的作用。如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⑴扮好角色,以情引情。老师可以用充满激情的教态、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蔼可亲地与学生交流,让课堂充满科学美和艺术美,把学生带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对学生极有感染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自然提高了。⑵创设情境,以情激情。教师除了运用生动形象语言和情感表达外,更重要的是还要从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创设一些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情境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相应的情感体验。英文写作教学中可以运用挂图、影像、音响、新闻资料等一系列情境手段,让学生触景生情、激发感染启迪心绪。⑶运用情感的感动作用,进行情感体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自身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发。老师上课时应转变思维观念,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老师,不应该只为了应试,只讲讲写作技巧之类的,老师应从大学生的长远考虑,不能只是培养一些应试的工具而应让他们为以后的工作做铺垫,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尤其是能看懂一些商务英语,并具备写商务英语的能力,因此作为老师必须从心理上对学生的写作态度给予转变。

另外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评改学生作文,如鼓励学生互改,使学生了解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然后教师把学生改过的作文收上来再次进行评述,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写作的热情。教师也可单独评阅,在批改时可把学生出错率高、典型的划出来,但不要整篇都划,如果一篇作文被批得密密麻麻的,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作文批改不应仅限在词汇语法层面,还应在段落、结构、表达条理性方面给予指导,同时应尽可能发现优点,多用鼓励性的评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每一次作文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进行点评,但要注意说话的语气,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自己也应该克服排斥心理,先读一些简单易懂的文章,如幽默笑话等等,先培养对英语的兴趣,进而尝试用英语想问题,记日记等。

b)苦练基本功。

如果把写作比作盖一座大楼,那么词汇就好比一块块砖、语法则好比钢筋,没有砖和钢筋,仅靠水、泥、沙怎能盖起一座高楼?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练习,扩大词汇量,使学生对词汇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基本意思,还应该掌握更深层的意思,如与一个词语相关的固定搭配、习惯用法,对近义词或形近词进行辨析,能用英语来解释英语,并使学生养成结合语境记忆单词的好习惯。同时,在授课时把一些重要但学生又经常犯错的语法要点挑出来并系统地讲解,并且把文章中一些好的句型提炼出来让学生模仿运用。学生自己也应该勤查字典,多记多背。

另外老师在讲写作时整个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写作的全过程;鼓励学生与同伴多切磋、多协商,要求学生着力于写作内容的挖掘和表达,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写作过程的各个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领会写作的实质和意义,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扎扎实实地训练,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在上精读课本时有意识的给学生灌注正式文体与非正式文体的概念,让学生练习选词或写文章采用不同文体,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养成正确使用语言的习惯。

c)转变思维方式

英语是直线型的思维模式。大到整个篇章,小到每个段落结构都是直线型的,文章开门见山,所有的文字围绕一个topic sen-tence展开,形成一个“金字塔”,而汉语则是螺旋式地向前发展。老师在讲课时应挖掘课文内的文化背景知识,甚至一些包含文化含义的词汇,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和民族文化的理解,扩大学生视野,提高领悟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老师还可指导学生多欣赏一些原版英文电影,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转变思维方式,从而减少学生写汉式英语的习惯。

总之,写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它是语言的综合运用,只有通过平时多读、多听,输入大量的语言素材,才能更好的输出优秀的文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基础训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充分利用精读课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更新教学观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逐步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二篇:实习医生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

实习医生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医生帮助患者摆脱疾病,重新获得身体健康;然而医生的健康问题却并不乐观,高强度的工作量,社会各方面的压力,都对医生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隐患。实习医生作为医学生向临床医师转换的中间步骤,由于其角色的特殊性会面临更多的心理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实习医生的身体和心理两部分来综述其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实习医生健康心理干预医患沟通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疾病治疗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经常处于疾病环境中,医生本身已经成为健康高危人群。有研究显示,约15%的医生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有40%左右的医生长期处于工作倦怠。因此,有关医生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热点。而实习医生作为特殊的一类群体,除了身体,心理上会有更大的健康隐患。

一、外在和身体素质健康问题:

1、职业损伤

随着不断更新的各种医疗设备、新的化学药物、高新技术、各种手术的普遍应用与开展,内窥镜及介入疗法的广泛应用,艾滋病病例的增多,SARS、禽流感及甲型H1N1流感的威胁,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面临的职业损伤危险正在不断增加。

相较于经验丰富的医生,外科实习医师由于对锐器伤的发生和危险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更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锐器伤是实习医生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损伤。研究显示,外科实习医生在实习操作中容易受伤的首要原因是缺乏安全防护教育。研究表明,由针刺伤造成的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危害严重,其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液性传染病的流行病。而目前我国乙肝和艾滋病仍然缺乏有效治疗方法,一旦感染就意味着生活、工作、家庭等的改变,甚至危及生命。

而实习医生对这类针刺伤的危害因素重视不够,因此,对他们加强受伤观念的教育,增加职业防护的培训,提高实习医生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极其必要的。同时,要规范仪器的操作行为,安全使用各类器具,通过熟练各项外科操作技能来避免职业损伤。

2、身体素质

首先是先天素质,比如有些人先天晕血,这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不仅要有强大的意志力,对人体生理也是极大的考验。

其次是工作强度,医生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少,假期少,且一台手术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2014中国医生执业状况调查》显示,7000多人被调查的医生8成没有双休日概念,最近一年没有带薪休假,90%的人感觉每天下班后状态不佳,54%的医生处于亚健康状态。近两年有15位麻醉师猝死,他们多数是科室的骨干医生。单单只从工作日的饮食上来说,以下图表清楚地表明了医生饮食的不规律,营养的不均衡。

实习医生作为医生中的一类特殊群体,自然会面临和医生一样的情况。由此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反思。作为公共健康的守门人,自己的健康不保,又如何来保卫人民的健康?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加强体育锻炼,在空闲时间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并且,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医生的身体健康,保障医疗安全。医疗机构不应鼓励医生带病坚持工作;要严格控制医生连续工作时间;每年落实带薪休假;加速分级诊疗的落实;采取不同报销比例的措施将小病分流到社区或乡级、县级医院;全面推行预约挂号就诊模式;加强医学科普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疾病的预防,唤起民众对生命的敬畏,对医生的尊重、理解和关爱。

二、内在和心理健康问题:

有研究发现,与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相比,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临床实习既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延续,又是为临床输送和培养合格医生的启蒙阶段,因此临床实习对实习医生将来能否顺利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变的必经途径,势必会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这一时期,实习医生会有对工作的新鲜感,会对实际临床操作和急救的感到,因为自信不够而依赖带教,以及预定的偏科心理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一)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环境变化引起心理冲突。调查显示,58.14% 的实习医师对即将实习感到期待,而在实习中则有60.47% 的实习医师感到无所适从。一方面要面对新的医院环境和医疗设施,在技术操作上并不熟练,实习生单纯的学习模式需要改变,在短时间内需要操练很多技术和学会使用医疗设备及材料,因此会有压力;另一方面,学校生活较单纯,而进入医院后需面临患者、医务工作者、同事、同学等多方面关系,在与人沟通交流时需要谨言慎行,导致一些实习生难以完成角色转换。医院应加强实习前培训,帮助实习生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医疗设施,医院规章制度,安排实习生从简单任务开始做起,逐渐融入医疗工作中。

2、交流障碍。一是与患者的交流。目前医患关系紧张,而作为金字塔最低一层的实习医生面对的冲突最多,病人和家属对于实习医生的信任度也最低。调查显示,只有65.12% 的实习医生与患者交流成功。由于很多实习生是独生子女,实习生主动性不够,在对话过程中缺乏礼貌用语,而且带教老师的示范作用欠缺,导致医生与患者之间沟通不畅,缺乏理解。

二是与带教老师的交流。很多实习生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自己无法解决,却又害怕被老师责罚而不敢询问,使得实习效率大大降低。

三是与同事的交流。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学识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同,难免会因为工作而出现摩擦,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会给实习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为了减少因沟通不畅带来的心理烦扰,学校和医院应该培养实习生的医患沟通和人际交流能力,同时定期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而作为带教老师,应该认识到实习生在工作中和自己是从属关系,但在日常相处和学术探讨上是平等的。带教要尊重实习医生的人格,在患者面前树立实习医生的形象,对实习医生不能态度生硬,应该多鼓励多赞扬,在每天工作结束后及时总结,互相交流心得,随时总结发现的问题,定期小讲课,加深理论知识,推进临床指导,做到教学相长。同时,要注重言传身教。无论是在医德医风还是对学术知识的探索上,都要对实习医生起到良好表率。

作为实习医生自己,应该认真与带教老师多进行沟通,当与患者交流不通畅时,切忌产生情绪,应及时让老师来解决,事后分析原因,找出解决方法。

3、角色转换变化大,导致自信心不足,并且对前途感到迷茫。

这一阶段他们要实现从医学生到实习医生的角色转换,还有实习医生到临床医师的角色转变。“实习医生”起着承上取下的过渡作用,能否做到合理转承,对医学生今后的事业发展和身心健康都有重要的影响。首先是从医学生到实习医生的角色转变,医学生每天主要的生活都围绕着学习医学专业知识这个主题,他们的心理状态也相对简单和理想,主要表现为:具有崇高的职业荣誉感,明确的“治病救人”的价值观,并没有现实生活的担忧等。

而实习医生在医院常常疲于应付各种临床基础工作,如贴化验单、查房、约检查、写病史、换药或者处理病人的需求、上手术台拉钩等,这一阶段他们的心理状态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职业荣誉感和学习乐趣渐渐变淡,慢慢开始思考自己的经济社会地位和同辈的压力,还有对职业发展的担忧。

在实习过程中,他们常常会有学无所用的感觉,不小心犯的医疗过错会对实习生产生巨大打击,让他们怀疑自身能力,同时还要接受来自患者和带教的批评,导致严重的自信心不足,对以后的从医也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实习期结束以后,首先必须要找到合适的医院就职。目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型医院往往已经趋于饱和,这造成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许多毕业生面临毕业后找不到合适工作的风险。然而医学生对自身的期望值很高,对就业有很高的要求,这就造成了许多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三级医院去不了,二级以下医院不愿意去,社会上普遍的就业困难现象引起实习医生对前途的担忧,蒙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实习医生还面临着立即工作还是继续深造的艰难选择。在成为正式的临床医师后,不再有带教老师的指导和帮助,需要全权对病人负责,于他们来说,技术和心理都要受到严格的考验。

迅速变化的生活环境、学习要求和方式的转变、社会地位的转变都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击,使其陷入困境。如果不能顺利的完成角色转换,实习医生就会采取对立态度,导致学习效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严重危害到医学教育质量和医学人才质量。

医院工作人员应该给予实习医生适当的尊重和重视,激发其工作和学习的热情;学校和医院应该严格选拔实习带教,因为带教老师对实习医生的影响是立体多面的,关系到实习医生对医院甚至医疗事业的态度;同时加强对实习生的目标和责任管理,使实习医生在实习期间有良好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保障圆满完成临床实习。

实习医生则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态度,理解实习中不仅要学习专业理论技能,还要熟悉并严守有关的规律制度,这是一个合格医务人员的必备素质;要自觉培养坚韧的意志毅力,吃苦耐劳的体力,养成与他人诚挚合作的优良习惯,为自己今后顺利成才打好素质基础。面对复杂的人际社会,要磨练自己的品德情商,在与各种人群交流的过程中始终注重一个“德”字。

4、真实体会到生老病死的心理冲突。在校学习的时候,无论是上课所使用的人体,还是分析过的病例,大都是原本就没有生命的;而到了医院进行实习,会亲眼目睹很多鲜活的生命在自己眼前消逝,还有被病痛折磨的生不如死的患者。这些场景会对实习医生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产生畏惧心理或者厌恶情绪。这个时候,带教老师应该及时开导实习医生,让他们明白生老病死都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医生只能尽力减少患者的痛苦,无法改变生死的结局。

5、实习工资待遇。

实习医生作为苦力辛勤劳动以后却被排除在利益分配的范围之外,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心理落差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医院应适当给予实习医生劳务补贴。一定的生活补贴不仅能加强他们的工作热情,还是对他们的一种认可,使他们对医院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上述心理问题的差异:

1、不同的时期,会凸显不同的心理问题。比如:实习初期更多的是担心出错医嘱、与患者接触紧张,对于环境、角色变化的恐惧。而实习后期主要体现为对就业的担忧,其他的负面心理会随着实习时间的延长而递减。

这是由于在临床工作了一段时间,实习医生与患者(或家属)接触、沟通的方法得到改善,对开医嘱的程序及药物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有一定的掌握,再加上考研的结束和对医院的环境、教师都比较熟悉,实习医生的自信心得到提高,因此心理问题大大减少,但是因为学历,面试的能力及自身条件的限制,就业面临种种的困难,导致有些实习医生心情烦躁,丧失信心,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

2、负面心理反应的强度也体现在不同专业上。中医学生的心理状况相比其他专业更差一点,因为中医院校的学生不但要学习中医课程,还要学习西医基础与临床课程。加之中医医学文献的文字较难理解,许多学生产生厌倦、焦虑等反常心理。目前适合中医学生就业的医疗机构相对较少,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中医学生就业比西医学生困难,容易对自己的知识能否得到社会承认产生怀疑,心理压力加大,更容易导致心理障碍。

3、心理健康在性别上也有明显差异。普遍看来,女实习医师的心理状况较男实习医师差。这与女性的自身心理特征有关,但也受目前的社会问题影响。与男性相比,女性更为胆怯、多疑、缺乏自信,而且对外界感受细腻、敏感,有的女生甚至怀有性别上的自卑感。这些都造成女性情绪波动大,心理承受能力差。目前许多医疗机构选择毕业生时仍存在重男轻女的偏见,这进一步挫伤了女学生的自信心。

三、建议

概括上述这些针对性的对策,笔者认为可以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通过这些举措来帮助实习医生健康顺利的度过实习阶段。

1、临床自我保护

①树立正确的疾病防治观念,增强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医务人员日常工作,必须面对和接触各种各样疾病,包括传染的或非传染的、典型的或不典型的、明显的或潜在的等等。如果不注重临床自我保护,其接触携带的病原既可能危及自身,还可能因继续的工作接触而转传给其他病员甚或健康个体。实习医生作为未来的医疗战线生力军,现实的“医务人员”中可能遭受感染及伤害的易感人群,理当在思想上更应重视健康的自我保护,在实践中进一步学习、回顾、总结各种疾病及操作的自防措施,从而减少或避免学习工作中的各种职业性感染及伤害。

②掌握正确的自我保护技术,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实习医生作为病人眼里的“医生”,由于必须深入临床第一线,他们常常是临床上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的人群,有太多的机会遭受感染;而作为上级医生的“学生”,他们又有较多的机会进行一些“简单”却又高危的诊治及“收尾”工作,如拆线、穿刺、处理污物、分离清洗锐气等,从而容易招致伤害。作为未来的白衣天使和易受伤害的特殊群体,实习医生应该从头做起,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正确使用口罩、帽子、手套等自我保护器材,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遵守并熟练诊治操作规程等,并将之贯穿到整个实习过程乃至职业生涯。

2、心理干预措施

心理健康除了需要个人的调整,外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也会帮助个人更好的处理心理问题,有效提高实习期临床医学生应对各种事件的能力,为他们尽快适应临床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①严格带教老师的选拔与培训

带教老师对实习医生的影响前面已经作过阐述,因此要严格筛选,择优聘用,并且要进行岗前培训,明确带教的职责,讲明实习大纲的要求,详细介绍医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各方面情况。

②实习前的心理准备、入科教育和技能培训

在实习前的一个学期开始,学校应加强德育课程及心理辅导课程的讲授:加入“心理健康与阳光心态”、“医学生实习期间的人际关系”等内容。在入科教育时,相关带教老师应通过细致的剖析和讲解,让医学生牢记并遵守临床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尊重医师、护士和患者。在遇到问题时,用谦逊、诚恳的态度来寻求他人的帮助。并且在入科实习前一周,医学生分组、轮换进行各项临床操作技能培训,采用集体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培训后进行抽签考核,考核达标者才能入科实习。

③人文素质教育

自然科学素质和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转变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上,更体现在人文精神的提升,医生不仅仅在于治疗患者躯体的疾病,更在于尊重患者,注重患者的感受,考虑患者的生存质量。

人文精神体现在对人的尊重,包括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对灵魂价值的尊重,对生命权的尊重。实习阶段,是人文精神的培养的关键,要努力培养医学生树立关爱人、尊重人、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理念,也就是对病人的生命与权利的敬畏与尊重、医务人员专业精神的实践、在医疗服务中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的人文关怀。这要求实习医生不仅有掌握渊博的医学知识,同时要培养良好的文学修养,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要懂得医疗相关的法律与法规;要学会如何融入社会,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如何跟同事进行协作共事等基本人文素质,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同时,要把人文原则贯彻整个诊疗的过程,要让实习医生充分认识医学的高风险以及医学发展的局限性,明确作为医生的使命。

而妇产科作为内外妇儿四大临床科目之一,是医学专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科目。男实习医生在妇产科实习时积极性低,医患关系不和谐,是妇产科带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男实习医生在妇产科临床实习的积极性,说服患者配合临床带教工作?是每位妇产科带教老师面临的重要而棘手的问题。

很多男实习医生认为以后不会往妇产科发展,学习妇产科没有意义;并且男女有别,为女性看病会尴尬;若在妇产科工作,会影响自己个性,生活和家庭;表现积极的话还会被别人取笑和误解„„

针对这些问题,带教老师可以以具体病例说明学习妇产科的重要性,掌握妇产科的基本知识与临床技能对各科工作者都会终身受益;同时要消除性别顾虑,医生在工作中没有选择男女的权力,医生诊治的主题是某一器官的疾病,无是否隐私之分;还要提高男学生对妇产科的兴趣及积极性,突破心理障碍。

总之,以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为出发点,在实习带教中进行人文环境建设,人文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站在社会观念的高度服务患者,深入内心的关爱来了解患者,全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建立以人为本,关爱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以帮助实习医生更好的完成角色转换。

3、提高沟通技巧,改善医患关系

目前很多医患冲突都可以分成这些类别,一部分是由于医生的诊疗错误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还有一部分是患者自身的问题。2014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医疗纠纷11.5万件,其中1到5月份发生严重伤医事件21起。98%的医生都遭到过患者或家属不同程度的辱骂,48.51%的医疗工作人员对目前的执业环境表示不满意。然而,医患之间的问题如果得到良好的沟通,并不会变成难以收拾的两败俱伤。

这是医患沟通的主要流程。医患沟通既是医生自我发展和医疗活动进行的前提,还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更是是医患冲突的调节器。实习医生应掌握沟通基本技巧(如同情、尊重、兴趣、关怀和支持)、信息获得技巧、信息给予技巧、体格检查和有创治疗的准备等,还应掌握如何处理不利治疗、如何通告坏消息、开展团队合作、促进持续治疗、健康教育技巧等。

在临床实际沟通过程中,实习医生应注意:良好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礼貌的自我介绍是最好的开端,要用友善的态度与患者交谈,同时灵活运用其他沟通技巧,完善医患沟通过程。

医生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常常是能够使他人重获健康,而自己却不注意自身的身心健康。而实习医生刚刚从医学院走出,心智尚不成熟,对新环境、新社会关系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又由于是这样一个特殊的职业,往往面临的心理冲击更大,因此更有必要重视在实习阶段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施益农.毕业实习医生角色转化适应性教育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8).

[2]张静.刍议实习医生医疗过错的定性分歧[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8).[3]王怡栋,马伟宁,韩魏等.对中国实习医生制度优化的建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4]戴正庆,许伟,倪衡建.加强实习医生沟通技能培养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5]鄢少君,翟海勤,周绪兰.口腔实习医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3(6).[6]梁阔,王亚军,方育等.临床教学中加强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9).[7]石华,杨秀丽,唐明,王清玲.临床实习医生抑郁焦虑状况调查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44(5).[8]高焱莎,刘颖,叶丹,科苑南.临床实习中沟通技巧的恰当有效运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9]欧少阳.浅谈实习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科教导刊.2013(12).[10]蒋迎九.浅析实习医生的临床自我保护[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1).[11]容春风,林冷,朱小宁等.人文环境建设在妇产科男实习医生带教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07,7(3).[12]陈道荣,王丕龙.如何提高实习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9,8(7). [13]颜以祚,韩斌,李刚山.如何调动临床实习医生积极性、提高实习质量[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z1).[14]李伶.实习医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及带教[J].淮海医药,2006,24(3).

[15]马春平,李梅,王克霞.实习医生交往焦虑的调查与干预[J].中国医学教育杂志,2013.,33(4)

[16]杨致富,赵琳,葛旭明,李锴.实习医生进入医生工作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教育,2004(4).[17]施益农,高艳.实习医生实现临床医师角色转型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9).[18]熊苑宇.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自我培养[J].科技视界.2014(28). [19]夏慧霞,余颖聪,陈皓等.实习医生与患者关系调查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50).[20]顾珊,常运立,杜萍,杨放.实习医生作为沟通助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2).

[21]徐兵,张剑.市场经济负效应对实习医生心理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药伦理学.2000(5).[22]何琳,邓漾,胡伟国等.外科实习医生职业损伤危险因素及干预效果[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7).[23]马金耀,李霞,姜平平.心理干预对实习期临床医生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改善效果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1).[24]彭红.医患博弈及其沟通调适[M].中南大学,2008.[25]张煜.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应从实习医生抓起[J].医学与哲学.2006,27(14).[26]朱春艳,吕珏.医学生到实习医生的角色转变之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31).[27]姚素华,谢衍金,林春华.临床本科实习医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6(31).[28]石华,杨秀丽,唐明,王清玲.临床实习医生抑郁焦虑状况调查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10(44).[29]刘刚,邓军将.临床实习医师心理问题成因与干预措施[J].医学信息.2011,No.06,2810.

第三篇:毕业论文_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大学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就业群体,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和宝贵的人力资源。近年来我国整体就业环境并不宽松,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数百万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关系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社会政治稳定,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入手,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应当关注大学生失业群体。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大学生就业需要市场主导机制,但人们的思想认识和就业市场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在高校入学率增长的同时,中国就业市场的培育和结构调整并不同步,公平的市场就业机制尚未形成,使大学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结构性矛盾不仅没有改观,反而进一步放大,引发了毕业高峰年的就业难题。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认为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人才市场不发达、教育改革滞后、落后的就业观之间的矛盾以及以重增长速度轻就业的经济增长模式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人才市场

经历了连续几年的高等教育扩招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大学毕业生数量迅猛增长的高潮,这势必给业已严峻的就业市场增加巨大压力,带来诸多问题。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持续增加,人才市场供求关系转换速度之快出乎人们的意料,供求矛盾的白热化程度丝毫不亚于人们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所爆发出来的热情。巨大的就业压力,让年轻的大学生们尚未走出校门,就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看看招聘市场上人潮汹涌的毕业生和那些为找工作而手持简历四处奔波的求职学子,人才这个字眼更像是读书人的一种自我安慰。多数毕业生在刚走出校门时,除了文凭、知识和头脑属于自己,并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需要在不断地与社会环境的磨合中寻找自己的位置。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高知识群体是社会的未来。如果我们的社会要求今天的大学生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焕发活力去创造未来,那么政

府公共管理责任与政府就业战略选择,就自然应给他们以“劳动权”的基本保障,或者给他们以“待业”状态下的基本生活保障,决不能坐视他们为生存奔波而产生创新能力的下降,而应当竭力减少大学生就业难对社会长期发展的威胁。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数百万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关系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社会政治稳定,应当受到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概况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毕业生增幅逐年加大,就业问题非常突出,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1999年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扩大,进入2l世纪我国高校毕业生每年呈现大规模攀升的发展趋势。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07万人,2001年115万。2002年高校扩招的第一批三年制专科生离校,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145万人,增幅23.1%,其中专科生增幅最大达39.8%。2003年迎来了高校扩招后第一个就业高峰,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21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增幅46.2%。由于社会需求相对不足,又遭遇非典疫情的不利影响,毕业生就业面临较大的困难和压力。2004全国共有280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2005年338万,2006年达到413万,2013年将近690万。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数据,2003年初次就业率为76.1%,2004年73%,2005年72.4%,2006年71.8%。回大学生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待业人数不断上升。2001年待业人数34万,2002年37万,2003年64万,2004年75万,2005年增加到93万。在社会需求与往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毕业生供给大幅度增加,专科生增幅较大,供需矛盾和结构矛盾都比较突出。就扩招数量而言,同期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扩招的速度、规模不能与整个社会的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步,导致大学生数量增加的背后失业人数的快速增长,是高等教育孤军突进而社会整体发展相对滞后的结果。

(二)“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及就业趋势分析

1.大学生就业难不是“人才过剩”

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提到大学生就业难,扩招往往成为首当其冲的靶子。正是基于一些数字,很多人把大学生就业难归结到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认为扩招造成了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多,从而引发了就业难题。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就

业难,并评估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果,对于认识和解决问题无疑是极端重要的。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创新型和高技能人才不足。在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发达国家3年以上。而降低青年劳动力参与率最有效、最有利的途径在于增加教育年限、延长教育时间。目前我国大学生毛入学率23.3%,美国为82%,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均在50%以上,韩国、印度、菲律宾也在30%左右。从各国对教育的投资来看,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世界平均水平为5.1%,发达国家为5.3%,印度为3.5%,中国为2.3%。据估计,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贡献率高达75%,我国只有35%。无论从数据统计还是从实际状况来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对于经济发展的需求来说,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2.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第一,地区性人才供需矛盾十分严重

由于我国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在条件优越的东部沿海地区,很少愿意选择到人才奇缺的中西部和基层就业。大学毕业生流向集中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选择到县(区)、乡镇、农村就业的比例小,人才的地区供需矛盾十分严重。赖德胜认为,在国内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特定制度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互相搜寻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具有结构性特点,在某些发达地区高校毕业生的供给量相对过剩,而在广大经济落后地区则绝对不足。

第二,学历层次造成的结构性失业

从学历层次来看,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就业率存在差距。研究生、本科生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好,高职、专科等低学历毕业生一次性就业难度较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虽然,在部分地区、院校出现了高职专科就业率高过本科的“学历倒挂”现象,但从全国范围来看,高职专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总体处于弱势,“学历越高,就业率越高”现象,低学历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不争的事实。同时,专业趋同和学校的知名度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专业冷热不均、供需失衡

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学科专业紧密相连。不同学科分类就业率差距较大,工

科、理科类初次就业率较高,人文社科类学科初次就业率较低,以往的热门专业如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由于招生人数激增,导致热门专业学生成为就业困难群体。由于高等教育对市场经济的反应相对滞后,在新的就业形势下,高校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导致不同专业间冷热不均,供需比例差别大,供不应求与供大于求现象并存。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有脱节的现象,正是在扩招的学生进入了劳动力市场以后,特别是当他们遇到了就业困难以后,才会真正把教育缺什

3.隐性就业的人数逐年增多

受就业形势、市场需求、专业冷热程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择业观念淡薄了,先就业,再择业修的观念已经得到部分学生的认同。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成为自由职业者,他们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时而待业、时而打工、待价而沽、不断跳槽。隐形就业,是指凡是未向政府申报职业,或政府有关部门未作明确统计、记录与有效管理的劳动就业形式。绝大多数隐性就业者的初衷是找一家常规、稳定的单位,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才选择了隐性就业。作此选择的原因不尽相同,有人甘之如饴,有人被逼无奈,更多人把隐性就业当做寻找正式工作的过渡。隐性就业被作为一种就业前的热身,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和技能,增加未来就业的砝码。

二.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对策与措施

(一)各类大学要切实改变“重招生轻就业、重培养轻使用”的观念

大学毕业生是高等学校产出的主要“教育产品”,从学校招生时就要考虑这些“产品”必须有出路,必须适应市场需要,切实改变“重招生轻就业、重培养轻使用”的问题。高校必须有向市场看齐的意识,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设置更多跟市场需求相关的专业,然后从课程设置、培养计划、社会服务计划等各个方面与市场对接,学生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越小,学生的就业前景就越好。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提高对劳动力市场的适应能力和创业精神,是所有政策中最长期化,也最具有可持续性的战略。无论是国际经验还是我国的实际,都要求我们把提高就业能力确定为教育的目标。教育方式应当逐步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给高校较大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自主权,使高校能够根据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就业率达不到50%的学校和专业要减少招生

计划,甚至停止招生。高校应在低年级重点进行基础和综合教育,在毕业前一二年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在理论教学中,以应用为主旨,删除陈旧、重复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中逐步建立起从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到技术应用能力相互衔接、循序渐进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二)大学生要努力在知识、能力诸方面努力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

1.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

2.精湛牢固的专业知识

3.丰富适用的专业实践经验

4.全面广博的综合知识

【参考文献】:

[1] 孙立峰.论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J].社科纵横[J]

[2] 王尹芬.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率相关性探讨[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3] 本刊记者.从深层次新视角思考大学生就业问题—-与亚洲开发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博士对话之二.中国高等教育[J]

[4] 郭继严,王永锡.2001~2020年――中国就业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5] 本刊记者.从深层次新视角思考大学生就业问题—-与亚洲开发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博士对话之二[J].中国高等教育

工程管理1203班

吴优

0121206240305

第四篇:当前市场监督管理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当前市场监督管理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在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的背景下,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和质量监督管理局采取“三合一”的模式,成立综合性的市场监督管理主体——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在精简机构的背景下,这种综合设置目前还只能是一种探索,效果需要时间来检验。尽管一些地方新的综合性市场监督管理主体在市场监管实践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给企业带来便利,在为政府减负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在实际的运行中逐步显现。

一、机构综合改革后面临的几个难题

(一)简单的机构合难以实现1+1>2的问题 当前的机构合并有多种模式,一个重要转变就是将部门之间的外部协调为一个部门的内部协调,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协调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但实际上大部分地方政府对于大融合体制的设置,还仅仅是几个部门简单的拼凑在一起、对内设机构进行的“物理性”删减或合并。具体到市场监管部门内部,由于实现了多部门的职能融合,业务流程的树立需要按照新的思路和内在逻辑进行再造,这需要一个理顺的过程,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实现。对外看似责任“无缝担责”,对内还是“各干各的”,造成大多数机构合并实际没有实现真正的融合,合并后体制的优越性根本无法显现。这种片面的追求减机构、减编制的改革方式对于现行的行政管理体系可能会造成得不偿失,可能会陷入“方向正确、操作有误、步子太急、反反复复”的困境。这方面体现比较明显的就是技术层面监管的流程再造。例如食品药品监管问题,原本就是一个技术含量高于行政干预的系统性体系,根据“四个谁”的监管原则,工作职能并未与工商、质监等部门有交叉,如果硬性实现融合势必出现职能“偏重”、“谁吞并谁”的问题,进而产生重此失彼的现象,最终削弱其他职能职责的履行。同时,上下改革步调的不一致,造成了“一个媳妇多个婆婆的现象”。多数单位实现“N合一”后,由于一个部门接受N个上级部门指导的局面,在工作衔接、职能转变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上级部门的频繁文件、各类专项治理、不同监管模式、多项中心工作和协调配合,会议、培训频繁等各种问题在改革后出现,从基层执法人员的反映看,已对此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仅以会议为例,一项主题会议“应付”多个上级部门,合并后的单位需要参加会议的1个时间成本徒增到N个时间成本,造成行政时间上的浪费。

(二)新执法主体难以解决执法合法化的问题

目前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方案可谓“百花齐放”,以工商、质监、食药监、物价、安监等部门进行排列组合,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把旅游局也纳入“大市场监管”格局。合并后的机构尽管名称各异,有些地方政府直接成立新命名的执法主体,而有些地方政府为避免执法主体不合法问题,采取一个局悬挂多个牌子的方式。无论是“几合一”,作为新的执法主体都面对一个问题,即:执法权的合法性。《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就是说,国务院或者经授权的省一级政府可以作出“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的决定,处罚权的转移由国务院或者经授权的省级政府决定。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如果未按照《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予以授权,要想执法主体合法,必须具备两点:一是按照原执法主体名义执法(与合并后的“三定”方案向矛盾);二是原执法主体具有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进行执法(合并没有实际意义);三是为一个执法人员办法多个执法证件(一对N?)。对此,一些合并后的执法主体为了避免执法风险严格参照以上三条开展执法活动。一些新命名的执法主体不得不参照第二点、第三点开展执法活动。也有一些新执法主体不得不绕过执法行为的合法化的障碍开展执法活动。这种新执法主体的执法合法化问题早已引起基层执法人员广泛的争议,基层工作人员的“无所适从”更彰显基层工作人员对自我保护选择上的“无奈”和对基层执法主体的“不尊重”。

(三)工商干部队伍情感上难以接受的问题在“N合一”机构改革的浪潮中,唯有工商干部队伍受到的冲击最大,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先是部分干部队伍被划转到食药局,接着又进行“各种各样”的合并,无一例外的是工商干部队伍的职能在增加、人数在锐减。即使这样,一些领导领导机关仍在“补刀”。例如:如皋局在机构改革中,按照“总体瘦身、基层强身”的原则,将70%的干部职工充实到基层一线。对于“谁留机关、谁下基层”这个烫手山芋,如皋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机构改革中严苛的“瘦身法”:“一律不提拔,一律不返城”,要求人员流向只能从近到远、从机关或城区到农村;55周岁以下男性、53周岁以下女性,农村工作经历不超过8年的,一律充实到农村分局。这样的政策,就如同网上对公务员攻讦的帖子“你不想干可以辞职”一样刺痛人心,明确告诉基层工作人员“政治待遇免谈、福利待遇不谈”、“只讲理想,不讲现实,只讲奉献,不讲索取”,而更有甚者,少数地方在工商工作人员划转到食药监局后发现“编制丢了”。同时,作为这支平均年龄达到45岁以上的工商干部队伍要想迅速“转型”,实现从“物理变化”到“化学变化”的转变,无论从体制完善、深度融合上,还是从能力跟进、履职履责上都需要一个相当长过程。陡然的扩大这支干部队伍的执法领域,让这支非专业队伍做专业事务,背负“背不起”的责任,这样的机构改革让奉献了一辈子的“老工商”情何以堪。

(四)部门规章和法律法规难以及时跟进的问题政府机构改革,实施“N合一”执法模式,是否是大势所趋另当别论,但在行使集中执法权之前应当做到法律先行。政府或部门改革不能以“改革”的名义、抛弃法制精神。在法律之上若顶层无预先设计,基层执法部门必定会各自为政,“乱”就成为一种常态。基层乱,只是乱一片,顶层乱就会乱一面。例如,在近几年,由工商总局牵头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正逐步向纵深推进。从实缴制到认缴制、年检到年报、“先照后证”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每次登记注册规则的改变都会全面影响市场监管的基础性原则,这不仅是工商行政法规发生了改变,更影响着诸多部门的监管规则。但执行新政策、新规则的同时,基层工作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常常感到“无奈”:市场主体一遍遍的询问“年检”相关事宜工作人员除了告诉以后要“年报”、其他还不清楚;窗口海量发出去的网吧营业执照因经营户不能取得网吧经营许可证又不得不劝经营户办理注销手续;“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后银行等相关部门还是索要机构代码证;工商登记基本信息已经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但很多企业还需要到行政单位开“诚信经营”证明;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但如何事中事后监管还在“摸石头过河”。在部门规章严重滞后的同时,各项法律法规也“姗姗来迟”,例如商事登记制度是否与《公司法》有冲突?地方工商、食药监机构改革、职能划转后的执法工作是否与《食品安全法》有矛盾?如果披上改革的外衣就可以允许违背法律,那不仅仅是政府部门在堂而皇之的“闯红灯”,实质上是损害法律权威。

(五)执法部门的编制逐渐被“蚕食”的问题机构改革,应该更多的从科学的职能履行考虑,从市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考虑。改革中,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与正在开展的控编减编、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等工作,要求一起谋划、一起实施、一起落实。但改革的实质是行政执法部门的编制成了“唐生肉”,被这个“割”掉一块,被那个“撕”掉一块,干部队伍成功实现“瘦身”的同时,事务一项不少,还要承担职责外的事情。例如文明城市创建(建设)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牵头的农贸市场创建(建设)工作,无论从工作职能上还是技术层面上,工商部门都不是农贸市场主要监管部门,却因为政治因素不得不投入绝大部分精力甚至基层局、所全员力量,“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还要落得时常因此被问责的困局。另外,地方政府虽然对市场监管负总责,但相比经济发展、社会维稳、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安全生产等中心工作,市场监管未必能真正成为地方政府工作的重心。而此时用这块“唐僧肉”去换来中心工作的“长生不老”,正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必然后果。随着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职能及人员的划转,行政审批局的设立,以及地方政府中心工作的需要,行政执法部门的编制还将逐渐被“蚕食”。尽管当前许多地方采取机构合并的方式组成新的执法主体,但事实上新的执法主体的总编制数在缩减。事权未减少,编制却在减少,在职能为进行科学优化、深入融合,工作人员履职能力未全面提升之前,在监管效能上很难有较大的提升。

二、对策探讨

(一)要转变1+1>2思维,解决好科学决策问题 当前,有部分人认为成立综合的市场监管主体有利于整合市场监管执法资源,可以发挥各部门的优势,例如工商部门队伍基本覆盖乡、镇、街道等基层,质监部门拥有完备的检测技术支撑,能够满足日益复杂的监管需求;食药监部门则具备食品药品监管优势。从部分已先试先行的“示范区”总结的经验看,整合市场监管执法资源确实有其进步意义,很多观点认为产生了1+1>2的效果。政府部门的职能融合虽是一个大趋势,但职能融合与机构删减、合并性质完全不同。简单的说,机构融合具有“化学性”,将两种“物质”充分“搅拌”后生成一种新的物质,这种物质将表现出新的性征。而机构合并主要体现在“物理性”,尽管两种“物质”被充分“搅拌”,并没有改变其物理性而产生新的物质。很显然,机构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职能的融合。职能融合就需要对“化学性”进行分析。政府应对即将合并的机构进行充分地调研,重新衡量“编制”与“事权”,哪些职能可以删减、哪些职能需要加强、哪些职能比较相近、完成相应职能需要多少编制等,每一项都要做出科学评估,每做一项决策必须要有依据支撑。例如,如果政府认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编制可以划转到其他职能部门,或可承担更多的职责,那么政府就应该对工商系统的事权进行调研,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重新“三定”,而不是不拍脑袋、凭经验做出决策。

(二)要转变先试先行思维,解决好法律滞后问题

盖楼要先打地基,市场监管也离不开依据,也就是法律。政府机构改革、集中行使执法权是大势所趋,但应当法律先行,不能以“改革”的名义、抛弃法制精神而违法。顶层无设计,下面必定各自为政,“乱”就成为新常态。任何一个秩序井然的市场经济体系一定是建立在运行良好的法律体系之上的,反之,市场监管将一片混乱。仅以2009年《食品安全法》生产环节监管为例,从法律层面上就存在对现做现卖食品加工作坊监管主体归属不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办理相关证照相对困难、食品生产环节监管力量薄弱以及生产环节食品质量安全抽检经费不足等问题。可见,出现问题不能归结部门之间“推诿”“扯皮”,而应看清法律上存在漏洞。如果部门不“推诿”就是“乱作为”,那么部门之间的“推诿”肯定是一种常态。无论是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还是现在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只是国家监管市场体制的表现形式,并不是监管好坏的根本。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改革不是目的,仅是促进市场监管科学化、常态化的一种手段。如果单纯的只是要求出了事情有个单位“背责”,那这种简单的机构合并显然可以达到这个目的。法治才是做好市场监管的根本也是唯一途径。如果是想从根子治好市场监管的乱象,显然机构合并并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在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改革中,从国家层面上首要考虑的是面临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尤其是不能倡导先试先行,即使要先试先行也只能在一定的小范围进行,不能默许地方政府自己去“摸石头”,搞“百花齐放”,防止法律、法规滞后造成的监管乱象。

(三)要转变基层包干思维,解决好思想不稳问题机构改革,无论如何“变”,最终把执法工作落到实处的是基层工作人员。在机构改革中,将所有“矛盾”、责任下移,一味的通过行政命令方式解决问题,将会造成基层干部队伍思想上的不稳定,进而影响基层执法工作。例如在由垂直管理到属地管理的改革中,原本在市直部门的执法人员可以在市内进行横向交流,关于工作在农村还是城市的问题可以内部消化解决。在实施属地管理后,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在农村工作从暂时变为永久,带来诸多生活上、工作上的问题,进而带来思想上的不稳定。对此,在机构改革中务必要考虑到基层工作人员的现实生活、学习问题等,从四个方面确保干部队伍稳定:一是确保基层工作人员行政编制不变,不能因为人员划转、分流造成身份变化;二是要重点解决有城市划入农村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可采取编制暂留市内人员借调农村的方式,在农村人员逐渐招录到位后将这些“老同志”逐批调回市内,期间为其子女上学等问题广开绿灯,位夫妻两地分居给予一定的补助等;三是重视待遇,要关心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政治待遇及工作压力问题,可以借鉴深圳、上海的现有改革样本,真正解决基层执法人员的待遇问题。同时在干部提拔使用时要向基层倾斜,做到心往基层想,钱往基层投,人往基层流,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四是做好干部队伍的业务培训,系统、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工作,让这支干部队伍尽快担负起“N合一”后的新职责,迅速适应新职能、新任务,而不能强加“一揽子”不会履行的职责,让基层背负背不起的责任。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追责制度,保护好这支监管队伍。

(四)要转变行政管理思维,解决好社会共治问题目前行政执法部门采取的监管方式以行政管理和监督管理为主,这两种监管方式在实际运行中需要投入巨大的行政成本,这巨大的行政成本也仅仅约束了少数违法违规经营者,投入的“性价比”非常低。这种通过行政手段监管数量庞大的市场主体、产(商)品的管理理念显然已经非常落后,也难以达到监管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机构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管理必须做出根本性的推进,突破原有管理理论,把管治思想转变为共治思想。要彻底厘清工作职能,明确区分哪些职能是行政服务、哪些职能是行政指导、哪些职能是行政执法,在机构改革中,不能再将其混为一谈,而是要通过改革,把不该由行政执法部门管理的事项移交出去,把该由行政执法部门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要做到专业人做专业事、专业机构做专业事,才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行政管理和监督管理过程中,不能只考虑执法部门和监管对象,一定要在二者之间引入社会,引导社会力量,汇集社会力量,充分利用12315、12365、12331、市区长专线等平台的信息收集作用,也可以引入第三方监管(例如:商业保证金、商业保险、个体协会、检测检验机构等),行政部门只专注构建平台、依法行政,在社会治理中运用好消费者权益保护触角、行政执法手段、信息公示平台这“三驾马车”,做到快速反应、依法处理,及时向社会公示。要切实做好角色定位,尤其在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过程中不能够身兼数职,在收集证据时当“警官”、在做出行政处罚时当“法官”这种多角色执法过程中容易导致公权力非理性行使。

(五)要转变人海战术思维,解决好人员不够问题机构改革,无论几合一,总编制变少是必然趋势。人少、事情没有少,解决事权矛盾,不是一句职能科学融合就解决得了,即使职能已经高度融合,在编制上仍会表现出“缺”的情况。例如,质监部门的特种设备管理的相关科室,编制只有几个,但按照特种设备法律法规规定,监管人员需要对重点场所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每年至少巡查1-2次,同时还要处理大量的投诉、日常检查巡查等工作,人机矛盾已经非常突出,在特种设备数量逐年增加的城市,基层局即使再投入10个、20个编制,都远远解决不了人力不足问题。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从上到下都停留在人海战术的思维,向简单的依靠人力解决一切。这种人海战术,是一种以数量和巨大的消耗换取其他方面优势的战术,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巡查工作制也是典型此列。在科技水平不足、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运用人海战术是一种无奈选择,确实在一定历史时期能够发挥较大作用。但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日,尤其在政府要求大量减少编制的背景下,这就尤需要顶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基层工作人员的“能力、精力、体力”问题,要尽快从人海战术思维转变到科技创新思维,不但要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上抛弃人海战术,更要在充分利用现有科技,在服务与监管中进行技术上的革新上下足功夫,要大大地减少“编制”在服务与监管领域的数量,通盘考虑哪些事务可以由“机器”做,哪些事务只能由“人”做。例如注册登记工作,以现有的科技水平完全可以网上自动受理、自动打印证照,就没有必要再投入“编制”大量人力去完成机器可以完成的任务。在监管领域可以预装智能监控系统,以实现科技水平与监管水平的高度统一。

第五篇: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

马万宝

2012-10-10 14:54:12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年第26期摘 要:企业文化的实质和核心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它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方向,规范员工的行为,也是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动。通过宣传教育,提高熟悉,化解矛盾,增强认同感,促进企业文化发展和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既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职能,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及对策

企业精神是在企业员工正确价值观培育出来的群体意识,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具有驱动、激励和导向作用。在经济、科技、文化一体化的新形势下,企业文化观是企业品牌、企业形象的观念形态,又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无形资产和精神动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企业文化的塑造者。

1.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认识。它主要表现在对思想政治工作很难形成稳定的社会共识。有的人认为,市场经济靠价值规律起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在市场经济中无能为力,无所作为;有的人认为,由于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物质利益调节的作用越来越大,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越来越小;还有的人认为,企业党组织从直

接决策转到参与决策,思想政治工作从“主导”转到“服从”、“服务”的地位,政工部门精简、人员减少等。这些思想和舆论环境给当前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形成。当前,企业的党内活动方式与企业特别是一些合资企业、非公有企业运行特点不适应。在企业,员工平均年龄轻,思想活跃,工作负荷普遍较大、节奏快,而传统党组织生活次数相对频繁,形式过于呆板,导致按党内规章要求的时间、次数、内容、方式规范开展党内活动难度很大。在企业内部,经济关系对员工的影响比政治关系更加实在、直接。从手段上看,思想政治工作侧重于非权力性影响,侧重于思想引导,而一些实际问题光靠讲道理是不能解决的,相反,行政领导掌握一定人、财、物的使用权和决定权,具有解决员工物质文化生活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利条件。因此有时员工的意见和需求反映到政工部门,迟迟不得解决,使得有些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在当前遇到了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许多社会消极因素抵消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使之难以发挥作用。如收入分配不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少数领导干部的贪污腐败行为等等,常常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冲击,使政工干部苦口婆心的教育化为乌有。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缺少物质载体,造成企业思想工作与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脱节。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具有间接性、潜在性、积累性等特点,不象物质奖励那样直接、现实、功效快,使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产生错觉,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好比一把伞,“天晴无用场,下雨顶一场”,用处不大。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运用。当前一些政工干部存在“一等二靠”的思想,工

作靠上级布置,开展活动靠行政支持,方法沿袭传统,缺乏对现代科技成果的深入运用。近几年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与创新,常常是“文章多,落实少”,构想的东西多,可操作的办法少,其结果是政工干部感到辛辛苦苦做了无用功,员工群众认为枯燥乏味得不偿失。

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建设。一些企业政工干部长期得不到培训,知识老化,素质弱化,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创新缺乏内在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工队伍缺乏既懂政治,又懂经济、懂市场、懂科学、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探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激励作用,在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求发展。企业形象,是企业的内在运作模式和外在发展形态在公众心目中的综合反映。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既离不开自身的凝聚力、向心力,也离不开良好的对外形象。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外树形像方面,要通过发展理念的确定、企业精神的树立、优美环境的营造、员工行为的规范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是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条件。在内聚人心方面,要针对职工为企业服务与为自己服务双重价值并取、崇尚精神与崇尚物质并重、团队精神与个人奋斗并存的特点,坚持把耐心教育与热情服务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公司兴我荣我富,公司衰我耻我穷”的利益共同体。当前,尤其需要向职工讲清新的目标与任务、新的特点与难点、新的要求与责任,唤起迎战新的考验和挑战的责任意识和拼搏意识。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独特的并得到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念、思想理念和行

为规范,是在经营发展中培育形成的群体意识,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兴旺和衰退。把企业文化建设作纳入宣传思想工作的范畴,培育出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党组织要努力促进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塑造企业品牌,培育团队精神。

拓展和充实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发扬主动服务精神。一是要加强员工的理论教育。在政治理论教育上,要系统地进行邓小平理论的教育,进行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岗敬业意识,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二是与行政干部一道,围绕和结合生产经营工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三是紧紧抓住企业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脉搏和情绪,与关心员工利益、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办了实事,再讲道理,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积极转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提高政工干部自身素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企业改制工作的深入,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载体和狭小阵地已捉襟见肘,难当重任,迫切需要开拓新视野、拓展新阵地、寻找新载体。为此,必须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广泛深入的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作为新载体,寓教于体(育),寓教于文(艺),寓教于乐,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二是把严格科学的企业

管理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努力实现两者的结合。三是大力推广和运用现代化宣传工具。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转变,必然会推动政工干部自身素质的提高。政工干部为了适应载体的转变,应加强学习,努力培养和造就自己成为既懂政治,又懂经济,既会管理,又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并重的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利益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物质动因,物质需要是人们的基本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只有通过使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中体会到自身的社会价值,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因此,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的激励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最大限度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要加强对业管理者的引导和教育。一是要用法律和政策威力在企业中推进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帮助企业运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和规范企业运作;二是要加强三方即工会组织、企业管理者、政府劳动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定期或不定期地就本区域(本级或上级相关单位)内的有关企业劳资关系、集体合同、重大劳资矛盾等进行协商,形成对劳资双方都有约束力的意见,以改善劳资关系,维护职工利益;三是强化行业的管理职能。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对企业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其守法经营、照章纳税、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引导他们爱党、爱国、敬业、守法。

下载大学生英语写作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英语写作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现状及对策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具备如下特色:1.供与求平行回升,供求抵触并不凸起。全国共有505所学校创办有计算机本科专业,共有在校学生近30万人。同其它专业比拟,红色警戒,这两个数字......

    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精选五篇)

    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一、大学生就业现状1、大学生就业现状 在今天,大学生就业被全社会所关注,毕业就业压力大,有用人制度上的不足,也有思想观念的冲突。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在完......

    我国当前就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当前就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本文分析当前我国就业工作面临的劳动力总量过剩、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和劳动力素质低这三大问题和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和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一般都是为了应付税务......

    浅谈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个人消费信贷的概念 消费信贷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项新兴业务,它是指借助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以消费者的信用及未来的购买力为......

    目前中国移动电子商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中国移动电子商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众所周知,移动电子商务给传统企业带来了一轮巨大的冲击,传统企业为了营销运营的可持续发展,纷纷在移动电子商务市场“跑马圈地”,引起......

    浅谈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2007-02-10 16:47:42浅谈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个人消费......

    浅谈D车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今天做个铁黑——浅谈动车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原作者:保密)(转载)(铁路动车 相关,管理、体制相关,长贴,慎入) 来源: 龚知宇的日志 ------ 正文 (超长) ------ 写在前面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