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课外阅读开始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课外阅读开始
摘要:中学语文中阅读和作文一直是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也是许多学生和老师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的老大难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这与多年来老师学校均不重视课外阅读有很大关系。课外阅读可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强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因此,笔者主张加强课外阅读,特别是对“经典”的阅读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如《文化苦旅》《论语》《沉思录》等。此外,还要多阅读报刊杂志,如《新华文摘》《南方周末》等。教师以推荐,介绍,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参与经典阅读,只要我们指导得当持之以恒,我们的阅读作文会有很大提高,我们整体阅读学习能力也有很大提升。
关键词:课外阅读经典
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相当一部分中学生重视课堂教学,忽略课外阅读。这些学生错误的认为,只要课本知识掌握好了,考试就“胜券在握”,“万无一失”了。但事实上,往往事与愿违,在语文众多考试中,不少自认为课本知识掌握不错的同学常常大失水准,尤其是阅读和作文,很难得到理想的分数。这种“出乎意料”的失败使学生一筹莫展,也让一些教师困惑不解。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人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呢?笔者认为这与学生平时忽略了课外阅读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是我们民族未来整体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们知道课外阅读,特别是对经典的阅读,不仅可以开拓视野,丰富知识,而且可以提高认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中外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某个历史时期的生活本质,而且渗透着作者的爱憎和观点,渗透着作者的生活态度和理想。比如,在阅读鲁迅的小说时,就要特别注意他笔下形象的多典型、多侧面性。鲁迅是如何通过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揭示当时黑暗的病态的社会现实的。使学生对鲁迅在典型形象创设上的精妙和鲁迅小说的特有风格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课外阅读,启示学生什么是应该歌颂的,什么是必须反对的,什么是应该追求的的,什么是必须鞭笞的。1 学生阅读作文水平,必须重视课外阅读。这不仅是成绩问题,更重的作品中正面人物都是中学生学习的榜样;而其中的反面人物,群丑形象,也能使学生从中记取种种有益的教训。因此,每本书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莽的宇宙。课外阅读能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态度潜移默化,其思想教育的作用和效果,是其它德育渠道很难达到的。
因此,笔者主张引进经典与时文,建立长效的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机制。这将能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外阅读,使他们的阅读从自在自为状态向自主自觉转变,同时这会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心智的成熟。因此推荐经典精短小文也是一个成长。
所谓“经典”或“时文”并非一个严格科学定义的概念,所以只能做一些粗略的说明。大体而言,时文是指在各类报刊上最近刊登出来就社会生活存在的某类焦点现象作议论或形象化表述而易于引发人们特别是学生的阅读兴趣的优秀作品。经典则是与时文相对而言的,是指在时间的淘洗中被人们认可而流传下来的有较强的阅读价值的作品。经典与时文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它们互相补充。内容上它们都既可以是长篇巨著,也可以是语少意丰的精短小文。引入经典是为了保证学生所接触的作品是典范的和有价值的,以求在学生心里建立起导向标尺。引入时文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引发他们对各种社会现象作深入思考。
引入经典与时文,具体有三种操作方式可供参考。
第一种是推荐。常常有学生问我读什么书好。在回答这一问题时,首先进入我视野的是一些所谓“大部头”的作品如《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平凡的世界》类小说,再往深一点可能是《论语》《史记》《聊斋》类文言作品。实际上,在当前考试的压力下,这些“长篇大作”能不打折扣地被学生们读完的很很值得考虑的选择,比如《文化苦旅》《泰戈尔诗选》《沉思录》《百年老课文》《新语文读本》中的许多篇章,这里面的文章富于启发性,易于记诵,且较少受阅读时间的限制。当然推荐的不只是经典,还有时文,比如最新获诺贝尔奖的《耻》,被中央电视台多次报导的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甚至还有某些优秀的文学刊物或新近出版的名家文集。推荐的作品可长可短,但当以经典类作品为主。推荐的时间与地点宜于灵活,面对学生群体时可以定时定地,面对学生个体就可以随时随地了。
第二种是介绍。介绍不同于推荐,如果说推荐只是告诉学生读什
么,那么介绍则告诉学生书里有什么,如何把握书中的内容。从参与度来说它比推荐更重更强,介绍特别宜于“大部头”作品(如(《红楼梦》《堂吉诃德》)和某些社会热点及优秀热点评论,如最近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美国总统奥巴马引起了很大争议,以及全运会的报道和运动员背后的故事等等,而且介绍要力争能引发学生对所介绍图书的阅读兴趣,兴趣有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与思考也就多了,而这一点正是我们进行课外阅读参与最看重的。比如向学生介绍“马加爵事件”的相关评论,为保证介绍内容的客观,我们可以提供他自己写给亲人的《绝命书》;可以找媒体上不同的评价观点供学生比对,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如果有偏激的看法则宜适当引导。大部头作品要求学生假期读并做读书笔记。
向学生作课外阅读介绍的方式有开讲座、举行读书会,组织讨论、讲演、辩论等活动,不过值得强调的是这些方式如果也能定时定地并形成制度则效果会更好。
第三种是“教学”。这里的“教学”,是指比推荐介绍等参与度更强的课堂授课,它是本文要重点阐述的一个内容。把课外的适合于课堂教学的精短文章拉进课堂,既可体现教学个性,又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为区别于教材的课堂教学以显示这种课外阅读参与的特点,我们在操作时必须注意它在教学内容中的专题性特点,即要尽可能地把相似相关的内容组成一个可读性强的经典专题。比如学习苏东坡,我们可以把有关苏东坡生平经历的介绍文章,与他有关的历代文艺评论(也包括当代人对他的人或文的评论),他的代表作品等收集到一块组成专题,让学生全方位地感知这一历史人物,努力把一尊立体的苏东坡雕像搬进学生心里,则会起到比单独教读一首他的诗词要好得多的效果。又如时文专题——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可以挑选一些反思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的文章,像《巨人树》(斯坦倍克)、《启示》(蒋夷牧)、《小圆石的启示》(彦火)及沈石溪的作品等,这些文章写人在自然面前或强调人的伟大或强调人的渺小,见解非常,引发学生们对现今人类掠夺自然、毁坏自然的行为的思考,从而升华他们的人文修养。
引进经典与时文必然对教师有所要求,可以说这是关系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参与成效的重要因素。我认为最要紧的是教师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处理课外教材内容。这要求教师本人要常读书,有广泛地阅
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多关注最新出版的优秀读物,多查阅各种报刊杂志,多上网查找有用资料,多搜集社会热点话题,这样可以保证经典与时文的动态更新,保证推荐的作品的权威性,介绍的作品的可读性,特别是教学用专题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发展实际。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阅读趣味是有鲜明的时代性的,引入经典与时文的工作决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需要,不同的学生亦有不同的阅读趣味。教师要因势利导地利用读物拓展他们的认识视野,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特别是对某些学生的不良阅读趣味予以纠偏。另外,教师要建立自己的“经典与时文资料库”并随时补充和更新,特别是注意对计划要实施课堂教学的经典或时文及时形成新专题。另外为保证资料库中的内容有较强的典范性和一定的阅读价值,我以为从权威的报刊杂志上下载文章会比较好,比如《中国青年报》《新华文摘》《南方周末》等。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尽管粗浅,但依此孜孜以求并切实贯彻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参考文献:
⒈《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6期)
⒉《书籍与阅读》叔本华
⒊《论正确指导心灵的方法》笛卡尔
⒋《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素质》(黄健民2000年)
第二篇:加强课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加强课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内容提要:
阅读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教材、扩大知识领域的要想使学生获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知识和信息发展思维、培养创造力,就应该加强阅读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将遇良才能力的提高涉及到很多方面,因此,教师在进行具体操作时要考虑全面,处理好阅读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多读书;其次应加强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让他们多读书;第三,还应定好师生位置,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第四,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循序渐进,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训练,最终达到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中文是李白、苏东坡使用过的文字,她神奇灵异,由她所组合成的一篇篇文章也内涵丰富、充满哲理。对这些文字进行阅读是很有必要的。另外,人类传递文化知识的载体虽然经历了几次变化,从语言到文字,近年来又发明了电波、光波和声波等语言媒体,但是保存和传递文化知识的最主要手段仍然是文字信息的集合体——书籍。现行阅读资料内容丰富,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种知识。大量的文学名著有“生活教科书”之称,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因此,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加强阅读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是提高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的基础被誉为“智慧之源”。阅读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教材、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在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能发展智力、提高人文素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科技发达、信息频传的二十一世纪,学生更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以便及时获得较多的新信息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但是由于阅读内容的丰富性、学生阅读基础的不均衡性,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操作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绝非一日之功。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例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最显著的功能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引上那条追求智慧的道路。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在班上朗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这可以先指导朗读优秀的同学朗读,然后让他们在班上大声读给全班同学听。作品可选用故事情节比较曲折、思想内容比较深刻、语言比较优美的小说、散文,篇幅可选用较短小的。例如鲁迅的《呐喊》、冰心的《寄小读者》、朱自清的《绿》、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等。让学生初步领略到名家名篇的风格特色、思想内涵,以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2、组织学生看电视小说、散文
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了有如闻其声、身临其境之感,一篇好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了有如闻其声、身临其境之感,一篇好的电视文学作品可以真正使人闻其声、见其人、临其境。它将文字的美和声画的美结合起来,使原作更丰满立体、真挚感人。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组织学生多听、多看电视小说、散文。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原本文字就美仑美奂,若再配上画面,那么在淡淡月色下那亭亭的荷花、田田的荷叶就更容易使学生领略到当时的意境了。而对这优美画面的欣赏也会促使他们对原作的研读。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采用不定时组织学生看电视文学作品来进行。
3、利用黑板报和墙报辑录名言名句
如果说上面的方法比较适用于阅读基础较好的学生的话,那么这种方法则较适合阅读能力不太强的学生,他们平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作文不大感兴趣,也难得引人注目。让这一部分学生每天辑录一条课内外的名言名句抄录在黑板报和墙报上,每天让他们读一遍给其他学生听,教师及时适当地对他们的摘抄、朗读能力表扬几句,通常会激起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而这种荣誉感和自豪感又促使他们每天乐此不疲地去阅读、摘录、朗诵,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二、陶冶情操,提高素质
任何作品都反映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都会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生的思想观念还不成熟,他们受书中思想的影响会更大。因此,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思想内容好的优秀作品,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例如,当校园流行言情小说和武侠小说时,我不失时机地指出:这些都是成年人的童话再将纪实报道中记叙的那些因沉湎于言情或武打小说中不能自拔造成遗憾甚至酿成悲剧的事例在班上朗读,有时也指导学生阅读课内外的经典著作和说理文章,例如《赵一曼女士》、《囚绿记》、《革命烈士诗抄》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道德观、幸福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尽可能地杜绝学生看不适合自己年龄层次及身份的书。
三、定好位置,指导方法
一般来说,阅读教学系统必须具备这样几个要素: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材料、阅读方法、教读者、读者。其中“教读者”和“读者”是最为重要的两个要素。“教学方法”是联结“教读者”和“读者”的一个要素。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先处理好着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在长期的实践中,我认为,要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主动需求,并成为衷心喜欢的活动,必须定好师生的位置。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自读的技术,形成自读的能力,这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终身受用的“常规武器”,是阅读教学价值之所在。这就决定了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是“学习辅导者”、“助手”这一地位,其职责是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示范阅读方法,组织他们顺利阅读。要始终把学生当作课堂的真正主人,是一切学习活动包括阅读学习的主体,而不应该摆出师道尊严的架势、高高在上地当指挥和导演,学生也就不用再急急忙忙疲于应付或消极被动地接受了。有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随心所欲、不为读什么而读。
但是这不等于说教师在阅读中袖手旁观、无事可干。而是说,既然学生是阅读的真正主人,教师是阅读的辅导者、助手,那么教师的活动就必须服从于学生的阅读学习,一切从他们的需要出发,扶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阅读任务。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及时启发、指导或协助他们解决难题。也就是说,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在阅读目标、阅读方法等方面作一些必要的提示,然后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读,让他们自己去感知、领悟、联想、想象,让他们融进作品之中,陶醉其间,从而深切地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例如,我在布置学生读名著《水浒传》时,只是指导学生注意几个著名好汉的人物形象,例如鲁达、武松、李逵、林冲、卢俊义等,归纳他们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采用不同的描写手法来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的。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讨论中明白虽然鲁达、武松、李逵都是下层人士中的粗人,但性格都并不雷同,而是各自具有独特的个性:李逵是造反精神最为彻底的一个,武松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鲁达是一个疾恶如仇、专打抱不平的人物。林冲、卢俊义都是中上层的正义之士,他们的经历也是同中有异,但他们最终都和李逵等人一样被逼上梁山,可见当时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
当然,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的吸收文章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决不仅仅是“读”,还应该是一种表达。可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不是让学生机械、刻板地照本宣科,而是主动积极地挖掘,动用自身的经验、阅历加入到阅读过程中去,尝试着用属于自己的语言来评说作品,一边读,一边尝试着说。例如我在指导学生阅读《警察与赞美诗》时,就让他们讨论:假设那天晚上苏比未被警察抓住,他会怎么样?有的学生说:“他去赶车,但是车子被有钱人撞坏了无人赔偿,车主又逼他还钱,他没钱最终入狱。”有的学生说:“他一连几天找不到事做,最终还是选择了违法入狱过冬”……真是众说纷纭。但只要他们答得合情合理,都予以肯定和鼓励。学生也在这读说中把握住了主要内容。
有时,也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尝试着写,尝试着画,甚至尝试着演。比如读《荷塘月色》一文,既可让学生根据对文章的理解画一幅画,也可让学生模仿写一段类似的文字或读后感,表现自己的风格和才华,发挥他们的创作和想象能力,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至于演,则更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拓宽视野,领略文章的内容和风格。
四、循序渐进,综合训练
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各阶段的阅读要求不一样,对他们的培养也应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刚开始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材料与时间,由浅入深地对学生加强教育。训练到一定阶段后,可将听、说、读、写四个环节结合在一起。大致上分为:听是学生朗读优秀作品,说是概括作品或谈感想,读可让学生根据提示和要求课后阅读,写是让学生作摘录、写随笔或读后感。也可通过各种不定时的竞赛活动促使学生多读多写。
总之,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但不管方法如何,目的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三篇:国旗下讲话稿:《提高国民素质 从学生开始》
国旗下讲话稿:《提高国民素质 从学生开始》
几年前,一个在乡镇企业当厂长的朋友,出游了一次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回来,在和我聊起出游见闻时不无感慨地说:我们中国人,有一半的都该死!
我很不客气地回敬他:才当了几天洋人?你也是中国人呢,你在不在这该死的一半之列?
他见我不理解他的意思,给我说起了一件事:
他们一行人,此次在泰国逗留了七天,七天时间,正值泰国大选。候选人的巨幅宣传画像,在泰国各大中小城市的街道上,到处可见。为了扩大宣传效应,这些制作精美的宣传画像,干脆直接一排排放在街道、公园、景点、商场、广场等行人和游客集中通过的道路两旁,放置的位置都很低,行人触手可及。七天过去了,这些宣传画像如第一天放在那里一样:没有谁用手去撕毁,没有谁用脚去乱踢,没有人在画像的脸上给他蹬上一个大足印,或者用墨笔给画像添上一幅眼镜,然后再涂上满嘴的胡子,或给他打一个大花脸,更没有人拿几块回家去垫桌子挡窗户什么的。
朋友说:要是在我们中国,不要说放在那里七天,就是放两天,你想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虽然觉得他的话太偏激,但仔细想想也很有些道理。在我们周围,的确有这样为数不少的一些人,专门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虽然并不是罪大恶极,但往往就是这些小事情,让人气愤,只好说一句:素质低!
前几年,在我们生活的小县城里,在各个街道,每隔不远处,就安装了一个投币或插卡的公用电话。本来是政府为方便市民打电话所设,安装者也考虑到有些人素质低,所以安装的全是坚固耐用的铁电话,连拔号的机座都是铁的。可是,没过上两个月,这些电话多数成了废铁。那么坚固铁电话绳都能被人扯断,那么牢实的铁电话机座都会被人砸瘪。我不知道这些人是对谁有气,为什么拿公用电话来出气。其实这些人不是对谁有气,是一种破坏欲,一种损人不利已的可耻可悲可恨行为。
县城的小广场,是人们休闲的场所。政府投资在广场上做了水池、喷泉,有几块绿地,里面种了草皮,花木,周围用漂亮的不锈钢栅栏围了,很是好看。可是没有好看多久,水池里全漂浮着各色塑料口袋,还有馒头,半截子油条,甘蔗皮等,甚至还有人的大便!这样的臭水还能喷吗?绿地里的花草早已被践踏得不成样子,周围的漂亮的不锈钢栅栏几乎已经被人砸烂完,听说很多都被取走当废铁卖到烂货铺子里了。
我过去所在的学校,隔河对面就是刚修起来的长长河堤。河堤整齐、宽大、沿河几百米,很是壮观。城建部门在河堤上每隔几米栽植了一棵形
似垂柳的名贵风景树,我不知道那树的名字,只听说要两百元钱一棵。刚栽好那阵,我们每次从那里经过,都不由得驻足欣赏这小县城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是没过一个月,陆续有十几棵树被拦腰折断,还有几棵已经不知去向,我想大概是哪家人拿回去作柴烧了吧。虽然那树不是我家的,但我心里当时的气,真希望警察能把这些损人不利己、专搞破坏的人抓起来,千刀万剐才解心头之恨。
今天中午查寝室午眠纪律,看见男生二楼厕所里,不知道是哪些不讲道德的同学,把脸盆、扫帚、还有一大塑料袋垃圾,塞在粪坑里。这些东西塞下去,把厕所堵塞了,粪便排不出去,一楼的同学们又要遭殃了。我们的厕所经常堵塞,就是这个原因。我心里那个气和急,真可以说是咬牙切齿!
起眼一看,我们的校园里:修得好好的教室门,为什么不到一年就千疮百孔?粉刷得白白的墙壁,为什么过不了多久,到处是感觉刺眼、让人心烦的大脚印,大手印?教室里为什么烂桌凳那么多?窗子上为什么烂玻璃比比皆是?寝室门锁为什么老是换都换不赢?校园里乱丢乱扔,浣洗间乱倒饭菜为什么屡禁不止?连寝室里坚固的铁床也经不住一些同学的暴力摧残。你们把门弄坏了,把环境弄脏了,把厕所堵塞了,把墙壁弄花了,把铁床整烂了,对你们有什么好处?倒底有什么好处?这纯粹是损人,不利己的丑恶行为啊!
我们今天搞素质教育,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同学们的思想道德行为素质。教育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提高青少年一代的素质,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同学们,难道,我们这一代,长大了,还是要成为那样令人可悲可恨、素质低下的一代吗?做一个高素质的公民,必须从学生时代开始做起。
提高国民素质,应该从学校做起,我们正在努力而艰难地做着这项的工作
第四篇:加强课外实验开发,提高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
加强课外实验开发,提高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
甘肃省天祝县打柴沟中学 费军华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有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实现上述目标,除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开发和利用课外的实验资源,扩大学生的实验空间和时间,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的一条重要思路,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因此学生身边的实验资源随处可见,只要你留心观察,细心研究,你便会发现你身边的实验资源是如此丰富,通过身边资源的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将会大大增强,既解决了实验资源的不足,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这是一举多得之举。
身边的实验资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发:
一、直接利用身边资源
1、一张纸可以做什么? a、演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b、感受不同纸面的磨擦力 c、不会湿的餐巾纸
d、镜面与纸面的亮斑有何不同? e、比黑色更黑
f、用一张纸模拟“日食” g、抽纸笔粉笔盒不动(演示惯性)
2、一个废注射器可以做什么?
a、直接用作量筒,量取一定液体时比实验室的量筒还要方便 b、用作抽气机和打气机都很方便 c、演示大气压的存在
3、一个一次性塑料杯可以做什么? a、演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加一张纸演示大大气压的存在。
c、装上水就是一个凸透镱,可以演示放大镱和凸透镱对光线的会聚作用。d、装上水可以演示加一根棍子可以看到棍子在各种位置时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
e、演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人的身体就可以做很多实验 a、说话发声 b.用牙齿“听”声音 c.制造手影 d.头发丝的妙用 e.人模拟电灯的联接 f.体验触电
g.测定人尽全力跑上楼的功率
二、通过加工制作变成实验教具
1,用一塑料杯大米来磨擦起电
2、简易电话(用两只电动喇叭连上电线即可)
3、看得见的音叉振动
4、模拟帕斯卡裂桶实验
5、浮力产生的原因
6、“吹不大 吹得大 不封口”
7、直流电动机改造成直流发电机
8、可移动式压强计
9、线性密度计
10、弹簧称
11、自来水压测量仪
12、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13、磁极的相互作用演示仪
14、饮料怎样被吸出来的
15、“飞机升力”模拟实验
16、演示大气压的存在
17、吹不走的塑料泡沫小球
18、带电的塑料泡沫棒
19、会跳舞的塑料泡沫 20、瓶中小球的神奇运动
21、水中不浮的乒乓球
22、用带细管的玻璃瓶演示温度计的构造与原理
23、神出鬼没的硬币
24、有惊无险的单摆铁球“撞”鼻子
25、带电气球使易拉罐移动
26、吹不走的气球
27、用钢笔做“浮沉子”
28、吹不走的乒乓球
29、会自动向上跳的乒乓球 30、用棋子做的平衡实验与惯性实验
31、用保鲜膜做起电实验
32、把教室作暗箱
33、硬币起跳实验
34、硬币平衡实验
35、硬币做惯性实验
36、硬币磁化实验
37、硬币磁悬浮实验
38、硬币排斥实验
39、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0、用注射器测定大气压
41、摩擦后的玻璃棒总带正电吗
42、用注射器管筒制作连通器
43、“猫眼”的秘密
44、用塑料袋做“热气球”
45、铁块在水中不沉
46、木块在水中不浮
三、创造性地发明更直观和实用的教具
1、摩擦测力计
2、导体温度升高电阻增大
3、用一塑料杯大米来摩擦起电
4、水位报警器
5、奥斯特实验仪
6、电功实验仪
7、简易电话(用两只电动喇叭连上电线即可)
8、匀速直线运动仪(可解决许多需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实验)
9、看得见的音叉振动
10、暗箱式光学演示箱
11、电能的输送演示仪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箱
13、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板
四、实验资源拓展和开放性思维
1、塑料一定是绝缘体吗?
2、不可思议的“吹”蜡烛实验
3、“飞机升力”模拟实验
4、透过烛焰看物体
5、利用地球磁场发电
作者姓名:费军华
工作单位:甘肃省天祝县打柴沟中学 邮政编码:733202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517602195@qq.com
个人简历:个人简历:2002年6月毕业于合作师专,2002年8月至今在天祝县打柴沟中学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和实验工作
第五篇:提高职校质量从备课开始
提高职校质量从备课开始
摘要职教的质量之本是能否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这个质量应该是一个过程质量。而要提高职校的质量靠的是扎扎实实的每堂课,使学生有自我学习,完善的能力,能找到工作,并且胜任工作。向课堂要质量,那么有效的备课便是实现一堂精彩课的前提。本文从职校备课现状入手,提出提高备课质量的六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职校成为许多学生的一种选择,但在选择的同时也有些家长、学生在担心,到职业学校学不到什么,高考是检验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准,那么职业学校的质量检验标准是什么?以前听过一种说法职业学校靠技能大赛。但是每年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只是寥寥数人,而且都是经过赛前的长期培训,真的能体现每个职校的教学水平吗?笔者认为职教的质量之本是能否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这个质量应该是一个过程质量。而要提高职校的质量靠的是扎扎实实的每堂课,使学生有自我学习,完善的能力,能找到工作,并且胜任工作。向课堂要质量,那么有效的备课便是实现一堂精彩课的前提。目前的职校备课现状
1.1 教学大纲缺失,教学目的不明确
职业学校的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没有省统一的教学大纲,许多专业课的大纲是老师根据某一本教材自己写的,这样就导致不同老师对同一课程的理解不同教纲就不同,教学的随意性增大,教学目标不明确的现在普遍存在。
1.2 备课就是写教案,写教案就是抄教材
检查了有教案就是备好了课。一本教案管了一年又一年。备课一定要写教案,但是备课不能等同于写教案,其实课上的好坏与教案的详略是不能划上等号的。有些学校检查备课就看教案,只要全部填满不问质量,只看是否工整,这是有失偏颇的。另外老教师中会出现一本教案管三个班,管好多年的现象。
1.3 课堂教学少设计,学生产生厌学倾向
很多职校课堂由于受到实习实训设备的影响,大部分课依然是采用传统课型,老师备课时常采用老套的教法,喋喋不休地讲,而学生早已心飞窗外。备课中缺失课型的思考,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
1.4 课后思考少之又少
职校老师很少有写课后教案的习惯,对上课的反思少,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亮点往往就随时间流逝了,其实课后反思也是备课的一个重要组成,应该得到重视。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要切实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必须从以下几点去重新认识备课,扎实有效的备课,以提高上课的实效。怎样提高备课质量
2.1 注重目标,要有明确方向
(1)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目前职业学校的课程标准中只有各种基础课有详细的课程标准,而专业课的标准基本属于空缺,很多都是老师自己编制的教学大纲。由于受到自己专业及教学的限制,各个老师对于同一课程都会制定出不同的教纲,这样的指导性文件就形同虚设。当务之急是要制定专业课的课程标准,使专业课老师了解自己的课程目标,有的放矢,把握学科特点,进行备课。
(2)重新认识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要改变原来以老师为出发点的表述,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目标,采用简洁明了,操作性强的表述。对于教学效果,用尽可能清晰的、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动词来描述。一堂课上解决一到两个问题,真正让学生能有所得。不仅注重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而且考虑体验性目标的制定。让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情感的提升。
2.2 透识教材,利用教学资源
(1)钻研教材。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把教材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教学能力,透识教材是其基础。教材是提供给老师上课的素材,必须从整体上了解编者的意图,理清教材的思路,使教学活动有认知的停靠点。很多的专业课只有教材没有大纲,这种情况下,教材起到了一个领路的作用,教师必须把教材的内容分析理解成为自己的知识点,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既见森林又见树木,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
(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当然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老师需要去研究教材的知识体系,但不能照本宣科。
①用好教参。职业学校与普高不同往往上课的教材没有配套的教参,但这不表示老师就能只注重一本教材。职教的专业课往往同一门课会有多个版本,老师则需要在多版本中找寻课程最佳的切入点,互相补充,形成学科之间的资源融通。
②利用贴近生活的资源。许多职校的专业课教材依然是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来编排的。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所选择的专业对于他是陌生的,离他的生活是有距离的,这就需要老师在研究教材时及时补充,衔接。许多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更好理解掌握教材的新闻、视频、广播、广告等都能成为备课中绝好的资源。
另外,针对职校的特点,参观调查实际的工作环境,充分利用实习实训的设施,把教材的文字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也许比老师在课堂讲几节课都管用。
③关注行业的发展变化。职校的专业教材,从创编到使用有一定的时间,但是往往专业的变化、行业的变化快于教科书的变化,很多教材上的内容会跟不上实际使用的需要。如旅游类的前厅服务,目前宾馆基本都使用了计算机管理,而我们的教材还是传统的手工操作,如果只照教材讲授,这样出去的学生很难从事前厅的工作。老师必须时刻关注该行业新的发展动向,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对于教材的知识进行整合和重构。
当然教学资源也不是越多越好,要注重处理利用材料,而不是把材料堆砌呈现给学生,没有针对性的资源在教学中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2.3 了解学生,关注学生需要
老师所面对的每一个班级都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门课程不同班级在理解力,参与度上都会有所差异,所以一次备课能用几个班甚至几年的教学理念,应该有所改变。
我们的学生不是带着空空的脑袋来上课的,他们有自己的经验、想法、知识,把握学生的实际起点是设计备课的很重要一步。如烹饪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如果采用中专的英语教材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是听不懂的,不如从烹饪的菜肴入手,把烹饪的原料、菜名、简单会话教给学生,以适应学生专业的需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学生的接受能力应该是备课时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实际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也是他逐渐走向独立的过程。大部分职校学生毕业后会马上就业,怎样让学生拥有后继学习的能力也是职校的老师需要考虑的,备课中要注意学法的指导,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逐渐学会学习。
2.4 注重学习过程,精心设计学法
目前很多教学过程,实际上只是教的过程,课堂教学是按照备课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来走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得到的只是知识点,没有思考的过程,没有灵感的闪现,创造发现的乐趣,学生常常身在曹营心在汉。
陶行知说过:“教学生学,就是把教与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只有通过学习过程的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注重老师的引导,启发,拓宽才能达到提高质量的目标。
中职学校不同于普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学生分专业,这种专业的不同不仅应反映在开设的课程不同上,还应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很多专业课程表面上和学生今后的职业联系较少,学生很难找到本课程和今后职业之间的联系,针对性差。老师在备课中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要引导学生探究,将学生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化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学法指导中多与今后的职业相联系,课堂即岗位。如旅游概况等旅游类的基础课程,在学习我国旅游市场的章节中可以安排让学生设计调查表在校园内进行旅游市场的调查,进行结果分析,以加深他们对书本结论的理解。
老师要在启发、点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和老师,学生与专业之间的交流。备课中尽可能的多些设想,多考虑应变的策略。
当然能个体解决的就不用小组讨论,避免小组活动的形式化。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一定要指导到位,循序渐进,避免课堂虚假的热闹,无效交流合作的出现。
2.5 避免八股式的教案
写教案是备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所以教案一定要写,但不要拘泥于形式。教案是备忘录,是为上课起到一个提醒作用的。教案应该随课程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师特点而异,不要千篇一律,避免八股式的教案。写教案要强调实效,不用太面面俱到,教案无定法,可以是条纲式的,可以是资料式的,也可以只是思路的描述。
2.6 做好最后一步,关注课后备课
所谓“课后备课”是指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要进行回顾、反思,做好补充小结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课前的备课是一种预设,在实施时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课后教师的反馈环节能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及时记录课堂教学的思想闪光点,正视备课中的不足,重新考虑时间的分配,课堂讨论的指导。这种经验教训的及时记录有利于教师思考,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结语
备课是老师的创造性劳动,唯有求真务实,才是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步。每一堂课的质量又是职业学校整体质量保障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吴永军.备课新思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佐藤学著.静悄悄的革命[M].李季湄,译.长春出版社,2003.[3]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有效备课――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J/OL.[5]王欣,杨芳,赵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J].教育艺术,2010.1:75.[6]程方平,刘贵华,方勇.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J].大学(学术版),2010.1: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