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尝试创新的实践研究

时间:2019-05-12 01:3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尝试创新的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尝试创新的实践研究》。

第一篇: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尝试创新的实践研究

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尝试创新的实践研究

永和小学朱则君

引导小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课题,因此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初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加以体现,而教学活动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实现的。因此,我想在教学组织形式中培养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达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有关教学的决策,能自觉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实施检查、评价和调整。进而培养学生具有发现、尝试意识,能有效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自主地进行认识和实践。

2.激励性原则:学生内在潜力的激发,需要有一定激励,必须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全员激励,激励学生产生发现问题尝试创新的意识,激励学生采取合适的方法,激励学生尝试创新,促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有效的发现问题尝试创新的能力。

3.合作性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使学生能热爱学校、善待同学、爱护班级、具有与他人协同活动的能力,学会自尊自爱,进而能以他人的眼光看待问题,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能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尝试创新。

二.具体做法

(一)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协作创新的能力

肖伯纳有段至理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他启发我们应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实践证明,讨论不仅是交流思想,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以至互相启发、活跃思维、1集思广益,认识升华的过程。

小组讨论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适宜分组讨论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辨析概念性问题,寻求规律性问题,选择最佳策略的问题,具有争议性和开放性的题目;论题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应是学生熟悉,但不一分明了的问题。小组人数一般2-6人,不宜过多;小组成员应按成绩好中差搭配;活泼的和不好动的搭配;小组成员轮流代表小组发言。为使讨论顺利进行,应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要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做好记录,而不要走过场。讨论开始时,学生讨论不起来,或者启而不发是会经常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善于点拨和诱导,使所有的学生既参与讨论,又不使讨论跑题,还能使讨论向纵深发展。讨论时,让学生畅所欲言,不同意见可以争论,同时要制定相应的规则,以防学生乱吵或将讨论演变成个人冲突,教师应以赞许集体合作性的成果为主,对于有独特见解的学生要给与积极鼓励。让每一个学生在知识的探讨过程中有所收获,并且掌握获得知识的途径,形成获得知识的能力;还要通过讨论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听取与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宽容和理解,认识到别人的观点可丰富自己的思维,以增强合作意识,把自我置身于集体之中,关心自己也关心他人。讨论结束后,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以口述,也可写出心得体会。通过讨论交流,将个人的思想和理解清晰地表达出来,经与他人比较和联系,以达到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还会激活新思维的形成,诱发创造性,对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新世纪现代化社会所必需的交往能力。每当教学知识的从简到繁、从易到难时,往往适当地制造一些“矛盾”,促使协作完成任务。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一般说来,同类型的几道题,小组成员先每人做一道,然后互相交流,让人人都得到练习的机会,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动手操作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有一节小学一年级数学课,让我难以忘怀。课题是:在学过二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这位老师设计了一个人人都能做数学的情境,开始了师生共同探索的历程。课前,教师为每张课桌都准备了5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2,3,7,-,=。上课伊始,教师就请同桌的两位同学分工合作:一位用这五张卡片摆出所有可能的二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另一位动笔记下所摆的算式,准备汇报。孩子们都动起来了,而且兴

致勃勃、热烈地讨论着,紧张地摆着、写着。然后,老师才根据学生的汇报和补充,在黑板上写下所有可能的六道算式:

27-3= 37-2= 73-2=

23-7= 32-7= 72-3=

老师由衷地赞赏学生所进行的探索,接着又提出挑战:我们班是不是每个同学都能独立地心算出这几道算式的结果?请大家把这些算式都抄在自己的本子上,并写出心算的结果;能够算出所有算式的,还要想想该怎样用口头语言表述你的算法步骤;遇到障碍的要找出难点,力争自己克服,或者翻阅课本寻求帮助。显然,老师是在激励孩子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并让有差异的孩子去意识、去发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做。几分钟过去了,老师巡视了全班学生独立学习的情况后,回到讲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醒目地写下以下两个算式:

32-7=35 32-7=2

5“同一个算式,在我们同学中为什么会得出这样两个不同的结果?它们都对?都错?还是一个对一个错呢?”老师把全班学生的目光吸引到黑板上,以一连串的追问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今天的挑战是二位数减一位数,如果遇到个位数字不够减时该怎么算?”老师挑明了探索的重点之后,要求小组展开讨论:辨别上述两种计算结果的正误,对的要说出算理,错的要找出错因,课堂顿时又活跃起来。

到了小组汇报时,孩子们踊跃而自信。老师把学生关于32-7=25的多种算法,一一展示在黑板上;并针对32-7=35的错误,请用竖式算法计算这道题的同学说一说竖式算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老师对课题作了简要的小结后,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算法当堂练习„„

这节课始终以做数学为主旋律贯串始终,老师少教学生反而多学,让人感到踏实、放心。老师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学生自己去做数学,从做中学。在做数学中,人人都必须独立思考,都能够自主探究;在做数学中,人人都可能发现问题,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在这里,“做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

又如我在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中,学生初步认识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的意义后,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室里找一找以米、分米做单位的物体,并用直尺、米尺验证。这样的教学,可让全班学生都“动”起来,参与寻找,亲身量度,把书本固燥无味的“长度单位”伸展到生活中去。

发展合作学习的同时还要建立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激励机制。严密组织,加强管理,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发挥个人在小组学习中的潜力和管运里才能。一个人要有所创造,除了个人努力钻研和具有开拓精神外,还要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学习小组的骨干成员不但能把同学很好地组织在一起,还能把握讨论问题的方向,使大家各抒已见,积极参与,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适时进行“个别的”教学,培养多层次人才

“个别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师单独指导个别学生各自完成教学任务,其优点是能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但在有限的40分钟内面对四、五十位学生,如果采取个别辅导,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利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

在平时可以通过补缺补差,帮助一些后进生跟上班级前进的步伐。引入兴趣小组活动式的组织形式。兴趣小组可以打破原有的班、课、时的组织形式,使学生根据学习需要程度和能力水平,组成不同的兴趣小组。以课堂教学为主,开展兴趣小组相结合,同样也是优化教学的重要途径。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了。这主要表现在教学情景的设计要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过程中引导、点拨、释疑、理论升华的“火候”掌握要适时、适度。

因此,我认为:以班级授课为主的三种组织形式的优化组合,是优化教学的重要途径。

第二篇:谈适应学生差异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化改革

谈适应学生差异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化改革

.摘要:面对学生差异,传统的班级授课无法满足。然而针对班级授课的弊端应然而生的个别化教学经实践检验也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呼之而出,一条面对差异,满足差异,发展差异的改革之路指明了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差异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改革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万物都有差异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因素造成了学生的差异。学生差异的特点表现为:客观性、多样性和发展动态性。客观性即学生在学习速度上确实存在差异,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学的快,有的学生学的慢;多样性可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来解释,不同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多种智能倾向;发展动态性即中小学生还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教育社会学的“互动原理”指出,在一个教学群体中保持一定的差异,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适当的互动是维系人际关系促进交流和形成集体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然而随之产生的问题就是如何组织教学,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能一成不变,要通过改革来适应学生的发展,即实施差异教学。由此也与新课改所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接轨。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组织结构和相互作用的方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可分为班级集体授课、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化学习三种形态。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变革所要解决的,就是选择何种结构和作用方式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是指在仔细分析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对现有的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方式进行改革,采用一种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方式!

一、为适应学生差异的班级授课制的改革

班级授课制是最普遍、最长久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从古代的个别教学(即把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组织到一起,教师分别对每一个人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到之后的稳定的班级授课制经历了许多的改革。面对古代的个别教学的低下的教学效率,之后形成了有统一的开学时间、按教学计划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统一教材和练习等特点的班级授课制。其虽弥补了个别教学的缺点,但却表现着一些显而易见的缺点:如机械、教师中心、教材中心,不利于因材施教,不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这一消极面很快成了人们探究的问题。不久,许多改进措施相继出台。

由于班级授课制不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学生学习成绩出现分化,为弥补这一不足,出现巴塔维亚制(BataviaPlan)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它规定学生人数在50名以内,教师必须以一半的时间用于个别指导;学生人数超过50名,必须增设一名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该方法把差生纳入视线,突出对差生的个别辅导和补救。为了更好地面对学生差异,出现了将学生按能力高低分班的分组教学,即按学生能力高低分班的分组教学。然而这类教学形式易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更何况学生的差异性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形成完全同质的班级只能是教育上的乌托邦。但它的最大优点是关注到了优生的发展。由于这种办法对高智能学生的迅速成长仍有限制,于是出现了弹性升级制,即允许学习好的学生跳级。此形式的优点是对优生的极大关怀,缺点是不利于教师对每个学生总体情况的掌握。之后的导生制则将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纳入视线,导生优先得到教师的教授,再将教学内容教给其他学生。导生制既关注差生,又利于优生发展,在组织形式上利于陪优补差,有了质的进步。“活动课时制”主张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活动可以使用不同的单位时间,对班级授课制的统一时间进行了修正。

二、为适应学生差异应然而生的个别化教学 由于班级授课采取“着眼中间,兼顾两头”减少差异的整齐划一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使得学习困难的学生没有得到切实的帮助,成为“自渎生”,他们是传统教学制造出的失败者;而优秀的学生,永远只是在等别人,在“陪读”,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也许在缺乏挑战的学习中消磨殆尽,最终“泯然众人矣”。其致命弱点是不能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显然不适合新课改的要求。随即针对其弊端的个别化教学产生,甚至出现了彻底否定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就是如此,它打破班级组织,实行小组组织,打破了固定的统一的课时,打破了课程体系,代之以一个个的设计活动。柏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对班级授课制也是彻底的否定,其突出特点是用作业室代替教室,每个学生从教师那里接受作业,然后去作业室自习,学习有疑难时则请教各作业室的教师。个别化教学制针对班级授课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大胆改革。首先,它应用了继续进步原理,这个原理认为,为了在有效的时间里完成可能完成的任务,每一个学生都应不断向新的学习任务前进;学生不应在已经掌握的内容上浪费时间,学得快的不应该等待学习慢的学生。其次,个别化教学还应用了掌握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如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有利的条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达到较高的目标,允许后进生用更多的时间达到目标,并给那些没有获得成功的学生补课,因为有统一的教学目标,有些“共同富裕”的味道。第三,个别化教学还采用了自我发展原理,每个人都有自我指导的潜能,每个人都可以按自我指导做出适当的选择,从而实现自我发展。

个别化教学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然而忽略了“情感、态度、过程目标”。在个别化教学中,学生单独学习,集体活动少,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时间交流不多,使学生原有的乐趣减少了,学生个性容易出现障碍。显然若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只采用个别化教学是行不通的,若仍按照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一成不变的组织教学也是不可取的,在现如今“以人为本”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将何去何从呢?

三、以分析学生差异为基础的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每一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应用都不能满足如今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差异的学生的发展。系统科学也告诉我们,某种结构对应某种功能,期待一种结构实现多种功能,只能是美好的愿望。要实现教学发展学生的功能,一种单一僵化的组织形式是不可能达到的。我们应该改变原来的思维方式,努力形成弹性教学组织形式观,我们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态度应该是灵活的。所以,我们的选择是: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分析研究影响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寻求教学组织形式的最佳组合。

随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当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重点从发展标准化的共性为主转向发展多样化的个性为主。所以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应该是面向差异的教学。

学习的差异就像某些社会现象一样无法预料,来自学生差异性的挑战和促进学生发展正是推进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动力之源。将班级授课与个别化教学结合起来,以班级授课为基本框架,辅以个别化教学,将学生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的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出发设计教学组织形式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发展,使二者优势互补。这样,个别化在班级授课中就成为一种变量而不是一种常量,视需要而变。所以,应在在班级授课的框架内加入个别化这个变量,将二者巧妙的合流,构建个别化教学与班级授课互补,寻求既不失集体影响,又有个人独立自学的教学组织形式。2000年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提出的“自然分材教学”就是遵循这样的一种思路。在课堂教学中,“自然分材教学”将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兼容并收,成为教学组织形式的集大成者,使教学组织形式达到了成熟的发展状态。“自然分材教学”在上课伊始就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作业中的问题,让优生帮助差生解决问题,利用了导生制的优点。然后进行班级授课,之后利用复式教学将直线式教学改为分枝式教学,分“知者先行”,“补读”两个分枝“,知者先行”就是让已经学会的学生学习其他教师事先安排好的知识。“补读”就是为没有掌握学习内容的学生由教师当堂补一把火,给差生当堂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避免积重难返。其对优生、差生的区分不是固定的,而是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自然”分化,这就克服了分层教学由教师固定分层给学生划标签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心理影响。在这方面进行实践探索的学校有: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山东临淄朱台中学创建的“842”学习小组及山西太原市科技外语实验中学的初一(5)班等等30多个学校的实践。经过这一系列的实践证实了经过改革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个性发展等一系列的综合素质。然而,面对乐观的形势我们并不能止步不前,由于学生的差异是永远存在并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理论探索者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使我们的课堂组织形式的改革从学生的差异中找到平衡点,让每位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第三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上海市塘沽学校程核红

【摘要】

在二期课改的现实背景下,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与提升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优质教育来实现。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这种有效性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与教师二期课改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来实现。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优化与合理配置而产生。

【关键字】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上海开展的二期课改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而二期课改实施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全体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上海二期课改最重要的话题。研究此课题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是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众说纷纭,在理论层面尚无定论。在概念界定方面,我们认为二期课改课程总目标是教师追求的根本目标,而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达成是教师必须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的此课题研究就以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设计、实施、达成、反思作为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这样就使此课题研究又具有实践操作方面的作用,因为这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最重要的方向与基础。

二、研究的实施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策略研究

1、教学管理制度的调整与完善

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应依据学校“三段式,一体化”的管理体制,采取既分部段又注重衔接的管理模式,在学科教学管理方面,教研组、备课组又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组织机构。学校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及教学工作规章、细则则成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及教学有效性的制度保证。

2、强化校本研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学校采取专家引领、任务驱动、典型示范、创设学习型组织、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设立教师业务档案等策略来强化校本研训,在创建学习型、研究型组织的基础上,形成了校本研训的四个特色:

(1)、校本研训常规化

学校在师资培训方面形成常规化制度,如《课堂教学基本细则》、《备课常规》、《作业批改制度》、《考试制度》、《评课细则》等制度,学校的教学工作按照这些制度有序开展。在常规检查上,包括教案、作业批改、质量分析反馈等方面也形成良好常规制度。

(2)、校本研训课题化

在“课题引领,聚焦课堂”理念指导下,学校坚持研训课题化。学校进行了《三维目标制定与实施》、《好课标准》、《好课环节》等专题培训与专题研讨。近期学校又进行了《教师

*课题组负责人:程核红

组员:忻晓雷、吴桂珍、陆优生、俞雯、张斌、郑鹰、殷晓红、吴慧丽、葛敏

二期课改课堂教学能力提高》为主题的校本培训,在专家引领、同伴交流、优秀资源学习共享的基础上,收到良好效果。

(3)、校本研训案例化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要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探索后才能逐步提升,而注重实践案例的研讨反思是便于操作、提高效率的好方法。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的研究、撰写与评比,从中反思教学各环节。近期学校还将在校本研训中进行教学课例与“同课异构”的专题研讨。

(4)、校本研训活动化

学校在研训方面探索研究,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与能力。如近期学校举办了多期“课改论坛”活动,“今天,我们怎样教学生”、“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等等,我们把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如教学目标制定与实施、新的教学观,学生培养问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问题以论坛形式呈现,促进教师们反思、思辩。

(5)、校本研训评价化

学校制定课堂教学评优活动评估方法与细则,在教师参加校本研训后进行的各种教学公开展示活动与课堂教学展示课,进行科学的评估与测定,在课堂教学的各个主要环节与过程形成统一的评估标准,由此形成校本教学评估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建立学科教学视导团制度

为了全面掌握学校教学情况并对教学工作进行指导与调整,学校成立了学科视导团,由学校主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学校专业委员会成员、学科带头人组成,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并形成了“每周有课、两周点评、每月反馈、人人参与”制度。在听课、评课的基础上,学科视导团成员对每位教师的执教情况进行点评并提出各种建议。在学校层面的教学工作会议上,对教师执教的优点进行充分肯定,这种教学视导制度逐渐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对学校的整体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4、多层次的研讨促进有效性提升

在“课题引领、聚焦课堂”理念的指引下,学校通过多层次的研讨活动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教研组、备课组层面,学校要求各组室的教研活动要围绕组内的课题研究来开展。如英语教研组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主题进行了英语教学研讨周活动,组内每位教师都从自身的教学现状出发,从学生培养与发展方面开展专题研究,形成了各自的分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开教研活动。在活动后期以各种英语活动来展示他们的研究经验与成果,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在学校层面的专题研讨中,学校每个学期设计一个研讨主题,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投入教学研讨活动。如学校开展了“关注细节、体悟得失”专题研讨活动,围绕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细节优化问题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学科专业委员会成员就课堂教学的一些细节问题先向教师介绍自己的学习体验与心得。如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提问的优化、教学方法的优化,学法指导等。学科专委会成员与教师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对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问题起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5、高度关注学情的研究。

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还有一个可能被人们忽视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我校在这方面的研究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教研备课一定要备学情

近年来我校定的备课“四定”制度中,强化了“备学生”制度,也就是要求各组在教研备课时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等方面情况,利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理念来设定教学方案与教学设计,这样的方案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对有效性的提升促进作用自然是顺理成章与不言而喻的。

(2)、注重学法指导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措施,而注重学生学法指导是值得推广的好方法,我校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如小学语文教研组就开展了学生“注重摘抄积累”与“朗读方法”的指导研究,而中学语文教研组开展学生“分阶段目标作文”的方法指导研究,教师把研究意图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去,注重学生各种学习方法的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1、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

课堂教学的生成来源于课堂教学的设计,一堂好课从一个优质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中产生。因此我校先从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方面开展实践研究。

教案设计涉及到诸多问题,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制定。学校组织教师在广泛学习学科教学课程教学目标。在校本培训中,多次请区、市教学专家对教师进行指导与培训,使教师对三维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有了理论与实践上的认识。在教研组、备课组的校本研修中,教师先观摩上海市“862”优秀教学资源,然后结合教师个人各种科研小课题进行研讨。在多样化的学习研讨后,教师撰写个人教学公开课的教案。在此基础上,学校进行了“十佳教案”的评选工作。

教师二期课改课堂教学设计方面还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资源配置、教学重点设定、教学难点突破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实施,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按照校本研训的计划,每一个时间段内集中研究一个问题。如教学方法设计的研讨中,学校就集中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问题,在教研组备课组广泛研讨基础上,学校用“课改论坛”形式进行集中研讨,并进行了“十佳课件”的评优活动,使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学校首先改变备课、说课制度。其中强调集体备课,改变教师单兵作战的情况,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备课制度,成立以教研组为龙头,以年级学科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组,促进教师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在说课方面,还要改变传统的许多做法,从三个方面促进说课质量提高:一说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上升到教学理念的高度谈教学设计;二说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关注教学过程的动态,叙说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与教师内心真实感受;三说教学环节优化的具体设计方案,请教师谈出自己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方面的设计方案,让组内同仁共同为他出谋划策,使课堂教学设计更为具体、科学、准确与完整,为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打下良好基础。

2、教师课堂教学实施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

(1)、教师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实施研究

我校的主要研究途径是通过教研组、备课组的科研课题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来达到研究目的。

如学校政史地教研组为了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确立了《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课题,他们采用走近历史名人、爱国小故事等主题活动形式,配合教材中众多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方面的课堂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教师课堂教学环节优化能力提高的研究

课堂教学由一系列环节组成,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如何实现这些环节的优化,把这些优化的环节有机地组合配置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① 导入环节优化的实践研究

学校中年级部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结合各自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设计了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与形式,使导入这个课堂教学环节真正发挥承上启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引发思维碰撞的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② 提问环节优化的实践研究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环节,是教与学双方不可缺少的环节,提问的优劣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我校的教师对提问环节进行了精心研究与精心设计,如语文教研组设计了直向式、逆向式、比较式、层进式、创造式、复述式等提问类型,并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实践,检验效果。③ 重点突出环节的实践研究

二期课改的课堂教学如何突出重点,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二期课改课程目标及教材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教师如何在一堂课与一单元的教学中突出重点,是教师二期课改课堂教学能力提高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我校教师在此环节上开展的实践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教研备课集中研讨。

教师依据课程目标做到几个“统一”,即“统一教学内容,统一重点、难点,统一分层作业”。这样经过协作学习研讨后的重点设定,就具有了合适的理论基础,然后经过课堂教学实践去检验设定的科学性。

●精讲多练突出重点。

教师的精讲问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以我校音乐教师一节《民族音乐欣赏》为案例来叙说我校的老师如何通过精讲多练来处理教学重点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特征,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达到音乐审美情趣提升。教师把我国历史上流传至今的《茉莉花》这首著名的民歌反复让同学欣赏,然后再把中国江南、华北、东北与《茉莉花》相似的民歌进行比较,由同学们来归纳总结这些民歌的共同特征。在这些教学过程的铺垫后,教师再把各种音乐歌舞等形式的《茉莉花》向同学们进行展示与讲解,最后教师再请同学们进行练唱与个人模仿音乐创作。一堂音乐课以民歌代表作《茉莉花》作为主线,环环紧扣,一气呵成,教师与同学们都享受了一次优秀民族音乐的盛宴。

④教学难点化解环节的实践研究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如何化解教学难点。二期课改新教材只设课程教学目标,设立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让教师自己去研究、确立与把握,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教师对此问题实践研究后形成的主要方法有:

a、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方法。如我校数学教师在上《测量》一课为例。教师先向同学们展示三角形、圆形等实体,然后请学生利用学习过的知识技能计算这些物体的面积体积,老师在屏幕上向同学展示大楼、灯塔等图像,请同学们想想如何测量它们的高度。在众多说法与想法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让同学们利用学习过的三角函数知识技能形成目测、实测、精测等方法。在经过大量的练习后,教师又展出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图像,请同学们用学习过的知识技能方法进行测量,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达到教学要求。

b、层层叠加的方法。以语文教师《白杨礼赞》课堂教学为例。此课的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文学创作的联想能力。教师在此堂课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精讲、学生的文本阅读、佳作段落朗诵、情景创设、题义分析、多媒体课件演绎等。教师采用这样一种“层层叠加”的方法,其目的贯彻了一条实现教学目标与化解难点的主线,即通过“状物拟人”的写作方法,来达到培养学生丰富联想能力的目标。教师教学难点化解能力提高要通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积淀,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叠加与综合,才能真正显示教师的学养与功力。

(3)、学科教学三维目标达成度的研究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其关键在于三维目标达成情况。检验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就要采用便于操作与实践的方法,我校就以学科教学三维目标达成度的实践与研究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学校语文教研组就以作文教学为试点,开始三维目标达成度的研究。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与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设定了六、七、八、九不同年级的作文教学目标。为了达

成不同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在每一种训练方法的实践后,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阶段达成度的评价,然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写作训练,达到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这种分解与结合,从低到高的实践方法,使学生的能力目标逐步达成,是一种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4)、教师课堂教学衔接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

我校的中年级部的数学教师完成了《中年级部数学教学衔接研究》的中期研究报告,他们的做法是把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作为实现教学衔接的主要内容。他们形成的从“数”到“式”,从“分数”到“分式”,从“算式”到“方程”,从“直观几何”到“论证几何”等一系列中、高年级之间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研究成果已成功地融入到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整体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大幅度提高教学绩效的作用。

(5)、教师课堂教学反思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

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包括设计、生成、实施等过程,从建构主义与行为主义理论出发,课堂教学还应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课堂教学的反思,这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组织教师广泛地撰写教学案例与课例,各教研组、备课组对案例与课例进行分析研讨,尤其是学习了“862”资源后,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了同类课例“我如何学习优秀案例”的长处的专题研讨活动。在理论学习方面,学校课题组成员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大量的理论学习,基本达成共识。大家普遍认为(1)课堂教学环节、过程优化;(2)教与学的互动生成;(3)科学的教学评估。此三大内容成为课堂教学成功有效的关键问题。依照这个思路,我们的课题研究就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实践与探索。

A、在课堂教学环节过程优化方面,我们的研究着重在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三维目标的达成方面展开。在细节方面,如教师的语言感染力、情景创设、学生合作学习、甚至如导入、过渡等细节方面都有相当程度的研究。关于教学过程优化方面,我们的研究主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整体性、科学性与内在的逻辑性,我们甚至提出的要求是教师要提升教学的艺术性,力求效率的最大化。

B、在教与学的互动生成方面的研究,学校从教与学两方面展开实践探索。在教的方面,我们的要求是教师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景性教学模式。知识技能掌握准确便捷、重点难点化解精确便捷、课堂反馈及时有效、提问讲究科学、问题意识激发思维、教师课堂教学情绪饱满、教学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上述这些内容在学校广泛开展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专题研讨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实践探索。

在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发展的新课改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我们的研究主要从学生的预习、知识点掌握、基本技能运用、生活化学习、能力运用、质疑精神、合作学习方式、作业完成、自我评估、情感价值观升华等方面展开,尤其在学生合作学习方式拓展方面,我们的研究取得不小进步。C、关于教学评估方面的研究,我们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业有效性方面的深入研讨。大家达成的共识是①作业布置要科学;②面批提高评估的及时性与科学性;③注重研究各学科教学作业有效性问题。

为提升教师反思能力,学校曾举行了“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的专题教学研讨会,大力倡导学校的反思文化。在此基础上,学校进行了学校“十佳教后记”的评优推选活动,出版了学校教后记专题文集,让反思成为一种需要,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

三、研究的成效

通过研究者的实践探索与不懈努力,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学校形成了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管理策略与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大量校本独创的工作制度产生了可喜的管理效应,尤其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学校创设了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综合性措施。这些综合性

措施又以“课题引领、聚焦课堂”理念作指导,锲而不舍地抓住教学工作主线与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教师在各种细化的制度与措施的指引下,树立了牢固的课堂教学效率观念,通过自身的实践努力争取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与效率的更大化。在教师校本研训过程中,学校更形成了课题化专家引领等校本特色,对学校的整体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是教师通过实践研究,二期课改课堂教学能力大幅度提高。由于此项研究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展开了细化研究,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制定、课堂教学过程实施、课堂教学环节优化、学生培养、教法与学法优化、教学反思等各个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教师又结合学科教学的不同特点,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大量的审视、研究与反思,因此在教学展示、教学公开观摩与研讨活动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大幅度提升。在学校学科教学视导团的综合评价中,学校85%以上教师的各种教学课,包括随堂课等各种课程教学,已有了明显起色。说明此项研究已产生了可喜的成效。在从学生的反馈调查与多种教育督导与教学视导的情况来看,区内不少领导与专家对学校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示满意,这就说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基本达到了我们设定此项研究的期望与目的。

此项研究的第三项成果是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二期课改与减负增效的背景下,教学质量提高的主渠道是只能从课堂教学中去求索。我们的教师孜孜不倦的研究课堂教学,力争通过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组合产生令人满意的高效率,由此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在稳步提高。小学部各学科教学质量处在同类学校的前列,中学部的教学质量近年来也逐年稳步提升,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

在学生培养方面,由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相应提高。学校每学期有大量的学生在区、市以及全国的各类比赛中获奖,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的校本特色教学显示出蓬勃生机,许多学生的学科人文素质得到提高,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风貌展现出学校开展此项课题研究后的丰硕成果。

四、前行中的反思

此课题研究虽然成效显著,但课堂教学是教师永恒主题,是学校科研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尤其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问题,如何在定性定量问题上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现行的教学制度对教学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学得”情况来判断教学的有效性,而这种“学得”情况又应该由哪些内容组成,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否还有细化的途径,这些都是我们在前行中继续反思与探索的问题。我们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与扎实有效的工作求得科研与教学的有效结合,让教师的每一堂课都成为智慧的灵光闪动与学生的一段美好的人生体验!

立足课堂,研究课堂将是我们永恒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肖红霞:《浅议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 》 《上海教育科研》2009.112、傅禄建:《提升有效性是“减负”的根本所在》《现代教学》2009.63、赵才欣:《对改进上课的若干认识》《现代教学》2009.1—2

第四篇: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优化措施的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优化措施的研究

摘要:小学生是振兴祖国的民族希望,而小学语文则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它把充满希望的小学生与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同时对小学生进行复兴民族文化的思想启蒙。然而,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小学语文的学习变得呆板乏味,许多小学生因此产生厌学心理。为此,本课题探索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措施,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实践问题 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是中国学生学习母语的一个不可取代的启蒙工具。小学语文课堂作为传播与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之一,其课堂教学实践的效果与否应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在现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诸多教学问题亟待解决。以江苏省海门市某小学为例,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调查中发现,有15%的学生认为师生关系不平等,有10%的学生认为师生关系时而平等,时而不平等。调查结果充分揭露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过疏的问题。此外,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化也是主要问题之一。因此,本文致力于研究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情况,帮助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使学生愿学语文,想学语文,乐学语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一成不变,语文学习枯燥乏味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讲授占据主导地位。为了符合应试标准,教师忙于解难点、梳文意、写板书,而学生只忙于抄记老师呈现的笔记,师生双方在课堂学习中缺乏生动及时的教学互动。这样的教学形式,一方面僵化了教育过程,使教学内容公式化,另一方面,学生的表达欲望被压制,使其单纯地成了抄、记文字的机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忽视小学生对新事物更易产生兴趣的心理特点,往往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等传统教育方法,将本应生动有趣的语文学习课堂完全禁锢在复读、背诵和习题演练等千篇一律、索然无味的教学方式中,使小学生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对博大精深的优秀中华文化产生抵触心理。

1.2 师生关系过疏,学生怯于畅言

从学生角度看,小学阶段学生在心理上仍处于萌芽状态,尚未形成完全的自主意识,学生对教师始终保持一种绝对的、统一的服从,其敬畏之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传授的道理深信不疑。在此过程中,学生无形中产生一种来自教师权威性的压迫,使其在受教过程中不敢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只将老师的言行奉为绝对的真理。

从老师角度看,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有时不可避免地会显露一种主宰者的姿态,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使双方在距离上逐渐疏远。由于教师个人主观感情的影响,在教育实践中,老师往往更赏识学习成绩好,表现行为优异的学生,对其寄予高期望,从而更关注其学习状况,而对学习成绩一般或者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则放低对其的学习要求,削减对其的关注度。如此,资质优异生因学业压力而对教师敬而远之,资质一般生因感到不受重视而疏远教师。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落差感,使得师生距离难以拉近。对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建议

2.1 教学模式多元化,寓教于乐

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特别是还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心智尚未成熟,无法适应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对僵硬枯燥的学习氛围更易产生排斥心理。为此,采取有效措施使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小学生对于汉语的学习兴趣和热爱刻不容缓。教师需要在教学载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融入新元素,使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气氛真正活跃起来。

2.1.1 创设趣味课堂,打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由于小学生处于低龄的年龄阶段,其思想尚幼,一个融洽轻松、自由民主的教育环境无疑会为其创造一个趣味无穷的课堂环境,以便其更快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首先,在教学载体上,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可将新颖的多媒体教学形式代替部分枯燥死板的粉笔板书形式,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音乐、视频,呈现相关的图片、文字,以便小学生获得视觉、听觉上的教学刺激,唤醒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新鲜感,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增添开展益智比赛,举行课文情景表演等趣味内容,扩展由课文延伸出来的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学生在享受学习的快乐中获取知识。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音乐和图片,或令人心碎或使人情绪激昂,伴随着课文内容的跌宕起伏,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是使学生完全融入到文章中去,令其对课文的内容有更深刻地体验。

2.1.2 教师引导,学生主宰课堂

要使教学效果有一个质的提升,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成为知识的主人,我们需要大胆地将课堂重心移到学生身上,使学生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主宰课堂。如,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就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发挥主体意识,能动地把握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的部分板书可转由学生板书,教师对课堂知识的总结可由学生在小组交流后进行总结。创新“学生掌控课堂”这一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将多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方式巧妙融合,调动学生主动“学”、大胆“做”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我能动中高效地学习知识。

2.2 拉进师生距离,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拉近师生的距离,转变小学生视老师为绝对权威这一根深蒂固的思想,是促成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积极发言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加强与学生情感交流的方式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可在课后与个别学生进行单独交流,也可在课堂中打开心扉与全班学生心贴心地交流。如此,有助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品性、爱好、性格,更好地因材施教,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老师,改变其对教师绝对服从的错误心理。比如,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世锦老师在《狼和鹿》一课的课堂教学中,一开始便让学生大声齐读他的姓名,这使得学生一下子放松了紧绷的心理,消除了戒备的状态,此时,陈世锦老师于学生而言,是老师,但更是朋友。老师毫无顾虑地介绍自己的姓名,这种随和又真诚的态度温暖了学生的心灵,填补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缝隙。学生被老师平易近人的举动所感动,自然而然灵感迸发,渴望表达自我。老师通过拉近与学生们的情感距离,成功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尽情地抒发内心感受,使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内容产生个性化的独特见解,从而使不同的思想碰撞,迸发绚烂的思维火花。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第一,课堂之始,生动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开端,课程导入是否能激起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决定着接下来整堂课的教育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导入新课的教学方式形式多样,诸如情景导入法,悬念设置法,游戏激趣法,背景简介法等。教师若能根据所教授的课文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选择一个合适的课程导入方式,无疑会使课堂效率显著提升。比如,在《卧薪尝胆》一课的教学中,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语文教师薛法根在课堂之始通过画出“王”字的象形图案,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字谜,从而激起学生阅读、学习文章的兴趣。这一巧举,不仅勾起学生学习欲望,同时也引出了文章内容,为接下来进一步剖析文章打好基础,可谓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第二,?n堂之中,深入剖析文章,使学生对话作者。由于小学生受年龄结构、生理条件等限制,其专注能力十分有限,很难能做到整堂语文课都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而解析文章又是整堂课的重中之重,学生一旦注意力不集中,便很难再吃透课文的中心思想,因此,在此课堂教学阶段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紧紧抓住学生的思想,既要做学生思路的引导者,又要为学生的思维保驾护航。比如,教师可以现场还原课文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注意力集中,让学生成为文章一角而直接与原文作者对话。特级教师盛新凤在《去年的树》一课的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扮演角色,演绎课文,同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拓展文章角色的对话,此举不仅使学生学习兴致高昂,使其迫不及待地走进文章中心,感知文章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其掌握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如此高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受益当下,更受益未来。

第三,课堂之末,清晰扼要地总结课堂内容,帮助学生梳理、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在小学学习阶段,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尚未发展成熟,因此在课堂结尾,教师要为其进行系统的知识梳理,帮助学生构建清晰明了的知识框架,同时,为实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拓展训练,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将课堂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比如,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经济开发区永安小学的语文教师王云在《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教学中,在课文学习结束时,首先与学生一起以填空练习的形式总结了课文中提到的壁虎、小鱼、老牛等动物尾巴的作用;其次,通过学生对文中各类动物尾巴作用的掌握,让学生拓展思维,思考总结现实生活中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老师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索课外知识的方法,来进一步充实他们在课堂中已获得的知识,体现了教师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重视。这一新颖的教学总结形式,既能帮助学生概括、巩固在课堂中所获得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提高其学习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方亮辉.小学语文名师教例赏析[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8.[2]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全国优秀学科教案评析?小学语文[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3] 杨丹.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调查及分析[J].教育(周刊),2015(50):13.

第五篇: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改革课堂教学的一些尝试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改革课堂教学的一些尝试

当前普教系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把基础教育引向素质教育轨道。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对提高全民素质,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是非常必要的。新大纲的这一提法,对每个数学教育工作者搞好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跨世纪人才。

一、优化师生活动,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针,教师要精讲,学生要多练、巧练,讲练有机结合,教师提供条件、创造情境,做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在教学实践中,我探索出导、练、评循环运作教学法,即:化讲授为导学、化讲后再生性巩固练习为探索形成性学习训练,化练前提示练后小结为研讨学习训练基础上的评析,从而加强学生探索学习的指导,化简单传授知识为着眼启迪学生思维。

二、用数学思想方法优化双基训练。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把数学知识的精灵——数学思想方法纳入了基础知识的范畴,使数学教学的能力要求有了新意。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就是不仅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躯体,还要掌握内在的精神,我在使用新教材的教学中,小到一个题目的解决,大到章节的思维训练,都特别注意发挥数学思想方法,对加强基础知识教与学的统帅作用,使之沿着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条主线把力气花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素质上。教学致力于在思想方法思维上狠下功夫,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领悟到数学的观点、思考方法和思维方式,掌握数学思想的脉络,提高数学思想素养,改善思维品质,从而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由于平时教学注意突出了基本的数学思维和方法,学生学习方向明确,积极主动、兴趣浓厚。

三、优化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

就思维内容而言,我们不但要坚持传统的逻辑思维,用常规思维训练保障教学质量的大面积丰收,还要关于打破数学是完善的、纯演绎的体系的旧观念,提高学生归纳猜想,类比联想的能力,强化学生的非逻辑思维,以提高学生创造性和应用数学的意识的养成,变学生学会为学生会学。

培养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改革教学方法的途径,远不止以上几点,广大数学教师们定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

下载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尝试创新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尝试创新的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阶段性总结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阶段性总结 自2012年以来,我校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遵循素质教育的规律,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及时而广泛地开展了“课堂教学中培......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生动性的实践研究(★)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生动性的实践研究 (第一二阶段研究报告) 引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的放在感官的跟前。。......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研究

    (题目)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教学改进”的深入推进,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很多教育人士不断提出“优化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解放学习生产......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范文合集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

    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研究计划3

    《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研究》 阶段性研究计划(3)目前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已进入总结阶段,对课题研究的内容(优化导入艺术的研究、优化提问艺术的研究、优化语言激励艺术......

    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提出一些新问题、新看法,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这是新课标的重要......

    学生电子设计创新社团实践研究5篇

    人工智能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对高职院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培......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当前教育改革浪潮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