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论文:如何解决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问题(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2 01:5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班主任论文:如何解决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班主任论文:如何解决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问题》。

第一篇:班主任论文:如何解决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问题

班主任论文:如何解决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问题

摘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关心和爱护学生,体察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便成为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正逐渐成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并渴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和认可。但又由于自身知识和经验的限制,看待事物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强烈自尊心和周围环境的作用下,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现象。因此解决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使师生感情更加和融洽,建立和谐的班集体,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就成为每个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逆反

心理

自尊

了解

疏导

和谐

激发

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或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现象。自尊,罗杰夫称之为积极的自我关注,是我们对自身价值的评价,也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的重要内容。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正逐渐成熟,使他们对自身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大人的认可,产生强烈的自尊意识,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对生活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自己的秘密,因而我们通常称这个时期为学生的心理断乳期,在这个时期,也正是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现象的时期。比如,在学习上,上课发言少了,作业很潦草,有的学生甚至早恋,沉迷网吧等,荒废学业。总之,家长和老师要求去做的事不愿意去做,不让去做的事却偏偏去做,凡事我行我素,追求个性,这些都是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也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也就需要班主任充分了解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客观原因,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客观原因。

(1)社会缺乏对青年学生独立意识的认同感。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被社会称为是“抱大的一代”,社会舆论往往对这些孩子的前途存在担忧,担忧他们的自立能力,担忧他们将来不能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不可否认,当今的孩子确实存在着社会经验少,吃苦精神差,社会责任感淡薄等诸多不足,但是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正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对这些孩子关爱太多,总认为他们什么也不懂,忽略了对孩子们自立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孩子的自立能力差,主要责任不在千千万万纯洁的孩子,而在于我们的社会和家庭,在于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方法违背了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

(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多元化、思维方式的多元化,而处于成长期的学生对各种生活方式、各种思想观念缺乏正确分析能力,往往盲目去追逐一些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观念,甚至对西方一些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不加选择地接受、崇拜、效仿,这时就往往与传统的老师、家长的思想产生诸多冲突,如果这时老师和家长不及时采取疏导的方式而是硬加阻拦,就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向对抗心理。

(3)由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贫富差距拉大等许多不平等的社会问题,生活环境的不同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还有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一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比如农民工的孩子们,他们在心理上容易产生巨大的落差,形成比较偏激的心理状态,这样的学生尤其需要老师的关爱和细心教育。

〈三〉青春期学生心理的特点

(1)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

(2)好奇心理。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事物被禁止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作出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更易引起人们的猜测。那些“青少年不宜”的影视广告就是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从而达到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去观看的目的。

(3)对立心理。人与人之间一旦持有否定的态度,也会对他的观点、行为持否定态度。比如老师对后进学生总是批评,后进学生就可能对老师说的话都听不进去而产生逆反情绪。

(4)偏激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面还相当缺乏,看问题过于简单,甚至相当片面,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却为此沾沾自喜。

〈四〉逆反心理的危害

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是青春期学生思维活跃、自立自主意识增强的表现,但它毕竟是一种不健康的反常心理。如果一个人说话办事常常由逆反心理支配着,时间久了就会导致病态,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对什么事都看不惯,最终将会丧失对事业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严重妨碍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高度重视。

〈五〉班主任应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情感障碍及行为障碍等,给予学生及时的心理疏导

(2)营造互爱的班级人际关系。马克思曾经指出:“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青春期的学生容易出现逆反的心理,我行我素,不喜欢受人管束,不喜欢受学校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时,营造一种互爱的班级人际关系便变得尤其重要。班主任可以通过与班干或全班同学商量,举行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如篮球赛,联欢晚会,旅游,还可以是学习或生活方面的互助活动等,增进师生、学生间的思想交流,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同时要处理好学生间的矛盾,营造融洽的班级人际关系,从而形成和谐、民主、上进情感气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3)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自尊和责任感。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特别是有明显逆反心理的学生,看问题容易缺乏理性,喜欢我行我素,家长老师要求做的事不好好做,不让做的事却偏偏去做,这经常表现在学习上。当然,这与家长老师过高的要求和学生的厌学情绪有一定关系。因此,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便成为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学习动机从动机指向或兴趣来源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一般定义为由活动本身的兴趣引起的动机,能够持续地产生作用,并很少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和焦虑,能够在没有负面影响的情况下,促使学生去努力学习。而外在动机兴趣指向或强化来源于外界的奖励,包括分数、名次和家长老师的鼓励等。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让学生从学习活动过程中感受学习的积极意义,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自我的内在价值体验,能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感兴趣,能够为自己的进步而激动。因此,班主任应该在班上建立班级奖励制度,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A,奖励卡。指当学生在班级上有优异表现时,老师可以颁发奖励卡以资鼓励。奖励卡的奖赏制度应完整建立,例如几张奖励卡可以换何奖励等。班主任在奖励卡上面,应以学生最喜欢的图样或以拼图方式设计。B,阅读奖。班主任应该鼓励学生阅读各种各样的有益书籍,如果学生阅读完固定书籍的话,就颁发该奖。C,进步奖。用以奖励那些在学习上取得一定程度进步的学生。D,文学奖。用来奖励在写作方面达到预定数目,也可以是在其它报刊上发表过文章的学生。E,互助奖。在班级活动中,应当鼓励学生学会互相帮助,尤其要帮助那些家庭条件不好,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F,孝顺奖。是让学生学会替别人着想,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

2,积极帮助学习或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A,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B,主动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学习或生活方面的困难,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困难,并引导学生以积极归因代替消极归因。C,成立以班干为核心的学生互助小组,负责向其他同学收集和推荐好的学习方法,帮助学习和生活上需要帮助的学生,对那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更要以主动友好的方式对待他们,让他们感觉到班级体的温暖。

总之,逆反心理在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学生中表现比较明显,也是学生心理和生理逐渐成熟的体现,所以说较轻的存在逆反心理也是正常的。因而,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更应该耐心地采取适当的方式引导好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尤其是逆反心理表现相对严重的学生,应该重点疏导教育,让每个学生得以健康成长,这也是班主任的职责。

第二篇:班主任论文:如何解决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问题-班主任论文(写写帮整理)

班主任论文:如何解决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问题

摘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关心和爱护学生,体察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便成为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正逐渐成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并渴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和认可。但又由于自身知识和经验的限制,看待事物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强烈自尊心和周围环境的作用下,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现象。因此解决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使师生感情更加和融洽,建立和谐的班集体,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就成为每个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逆反 心理 自尊 了解 疏导 和谐 激发

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或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现象。自尊,罗杰夫称之为积极的自我关注,是我们对自身价值的评价,也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的重要内容。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正逐渐成熟,使他们对自身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大人的认可,产生强烈的自尊意识,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对生活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自己的秘密,因而我们通常称这个时期为学生的心理断乳期,在这个时期,也正是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现象的时期。比如,在学习上,上课发言少了,作业很潦草,有的学生甚至早恋,沉迷网吧等,荒废学业。总之,家长和老师要求去做的事不愿意去做,不让去做的事却偏偏去做,凡事我行我素,追求个性,这些都是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也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也就需要班主任充分了解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客观原因,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客观原因。

(1)社会缺乏对青年学生独立意识的认同感。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被社会称为是“抱大的一代”,社会舆论往往对这些孩子的前途存在担忧,担忧他们的自立能力,担忧他们将来不能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不可否认,当今的孩子确实存在着社会经验少,吃苦精神差,社会责任感淡薄等诸多不足,但是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正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对这些孩子关爱太多,总认为他们什么也不懂,忽略了对孩子们自立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孩子的自立能力差,主要责任不在千千万万纯洁的孩子,而在于我们的社会和家庭,在于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方法违背了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

(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多元化、思维方式的多元化,而处于成长期的学生对各种生活方式、各种思想观念缺乏正确分析能力,往往盲目去追逐一些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观念,甚至对西方一些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不加选择地接受、崇拜、效仿,这时就往往与传统的老师、家长的思想产生诸多冲突,如果这时老师和家长不及时采取疏导的方式而是硬加阻拦,就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向对抗心理。

(3)由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贫富差距拉大等许多不平等的社会问题,生活环境的不同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还有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一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比如农民工的孩子们,他们在心理上容易产生巨大的落差,形成比较偏激的心理状态,这样的学生尤其需要老师的关爱和细心教育。

〈三〉青春期学生心理的特点

(1)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

(2)好奇心理。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事物被禁止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作出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更易引起人们的猜测。那些“青少年不宜”的影视广告就是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从而达到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去观看的目的。

(3)对立心理。人与人之间一旦持有否定的态度,也会对他的观点、行为持否定态度。比如老师对后进学生总是批评,后进学生就可能对老师说的话都听不进去而产生逆反情绪。

(4)偏激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面还相当缺乏,看问题过于简单,甚至相当片面,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却为此沾沾自喜。

〈四〉逆反心理的危害

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是青春期学生思维活跃、自立自主意识增强的表现,但它毕竟是一种不健康的反常心理。如果一个人说话办事常常由逆反心理支配着,时间久了就会导致病态,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对什么事都看不惯,最终将会丧失对事业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严重妨碍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高度重视。

〈五〉班主任应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情感障碍及行为障碍等,给予学生及时的心理疏导

(1)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相处,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主任可以进行以下尝试,比如:1,观察法。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考察,即通过“听其言、观其行”来掌握学生的情况。例如:有的学生由于某种疾病上课精力不足,作为班主任应该观察到,及时地给予关心、体贴,并组织班集体帮助他,鼓励他多参加文体活动,注意锻炼身体。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作为班主任,只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就能及时给学生进行疏导。2,谈话法。通过亲自与学生交谈,获得学生信息,可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个性,跟学生的谈话方式有多种,根据需要可找学生个别谈心,也可找班干或小组漫谈,还可对全班进行专题谈话。无论哪一种形式,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谈话的态度,还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及时了解学生生活或学习方面的困难,还有不当行为和不良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帮助和疏导。3,周记法。有些事情学生不愿亲口说出来,这时班主任可以实行周记法,让学生把平时不敢说出来的话写上去,并向学生保证做好保密工作,还要认真写好批语,并可以根据需要找学生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下进行个别谈话,帮助学生打开心灵的枷锁,让学生知道你是一位值得信赖和依靠的班主任。(班主任)4,上好心理健康辅导的班会课。实践证明,针对班集体中近期出现的一些现象,利用班会课来医“心”、育“心”的效果非常显著。在上课时,班主任首先要做到目标明确,围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发展健全人格的总目标,确立了一系列的子目标,如: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业的提高。其次做到内容具体,有针对性,围绕学生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设计一系列的课题,例如:怎样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如何正确地面对父母的责备,如何正确认识学生崇拜偶像的现象,如何正确对待追求个性和社会时尚的问题,等等。再次,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适应性、有效性,我常常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育内容的需要恰当的运用讨论法、认知法、活动操作法、表演和角色扮演法以及行为训练法。让学生在班集体中轻松、愉快、自由的气氛中学习,正确地认识自我,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班会课中,学生有更多畅所欲言的机会,甚至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对自我价值和青春期逆反心理、责任感等的认识写在小纸条上,让学生在班上交换朗读,自由发表意见,班主任只担当服务引导的角色,千万不能随意发表意见,如“你真笨”、“不能这样”等有害学生自尊的言行。5,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能否受学生欢迎,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关键,那么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班主任呢?首先,不断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素质,做一个有学问,有内涵,有修养,富有幽默感和拥有广泛兴趣的班主任。其次,要尊重爱护学生,善于和学生沟通,改变班级管理模式,用“服务”替代“管制”。

(2)营造互爱的班级人际关系。马克思曾经指出:“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青春期的学生容易出现逆反的心理,我行我素,不喜欢受人管束,不喜欢受学校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时,营造一种互爱的班级人际关系便变得尤其重要。班主任可以通过与班干或全班同学商量,举行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如篮球赛,联欢晚会,旅游,还可以是学习或生活方面的互助活动等,增进师生、学生间的思想交流,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同时要处理好学生间的矛盾,营造融洽的班级人际关系,从而形成和谐、民主、上进情感气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3)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自尊和责任感。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特别是有明显逆反心理的学生,看问题容易缺乏理性,喜欢我行我素,家长老师要求做的事不好好做,不让做的事却偏偏去做,这经常表现在学习上。当然,这与家长老师过高的要求和学生的厌学情绪有一定关系。因此,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便成为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学习动机从动机指向或兴趣来源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一般定义为由活动本身的兴趣引起的动机,能够持续地产生作用,并很少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和焦虑,能够在没有负面影响的情况下,促使学生去努力学习。而外在动机兴趣指向或强化来源于外界的奖励,包括分数、名次和家长老师的鼓励等。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让学生从学习活动过程中感受学习的积极意义,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自我的内在价值体验,能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感兴趣,能够为自己的进步而激动。因此,班主任应该在班上建立班级奖励制度,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A,奖励卡。指当学生在班级上有优异表现时,老师可以颁发奖励卡以资鼓励。奖励卡的奖赏制度应完整建立,例如几张奖励卡可以换何奖励等。班主任在奖励卡上面,应以学生最喜欢的图样或以拼图方式设计。B,阅读奖。班主任应该鼓励学生阅读各种各样的有益书籍,如果学生阅读完固定书籍的话,就颁发该奖。C,进步奖。用以奖励那些在学习上取得一定程度进步的学生。D,文学奖。用来奖励在写作方面达到预定数目,也可以是在其它报刊上发表过文章的学生。E,互助奖。在班级活动中,应当鼓励学生学会互相帮助,尤其要帮助那些家庭条件不好,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F,孝顺奖。是让学生学会替别人着想,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

2,积极帮助学习或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A,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B,主动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学习或生活方面的困难,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困难,并引导学生以积极归因代替消极归因。C,成立以班干为核心的学生互助小组,负责向其他同学收集和推荐好的学习方法,帮助学习和生活上需要帮助的学生,对那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更要以主动友好的方式对待他们,让他们感觉到班级体的温暖。

总之,逆反心理在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学生中表现比较明显,也是学生心理和生理逐渐成熟的体现,所以说较轻的存在逆反心理也是正常的。因而,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更应该耐心地采取适当的方式引导好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尤其是逆反心理表现相对严重的学生,应该重点疏导教育,让每个学生得以健康成长,这也是班主任的职责。

第三篇: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论文

关于逆反心理,《心理学大词典》上的解释是:“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也就是说,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现.如对下面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大喝其彩;对思想教育及守则遵纪则消极掏、蔑视对抗等等.

案例:

A老师是一位有着三十几年教龄的数学资深老师,在学校里他被公认为勤奋认真的好教师.经常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众老师对他的评价是:他努力使学生好好学习,不能容忍学生有懒散的现象.最懒的学生在他班里也会变得勤奋.但是,非常奇怪,学生都不愿意上他的课.

我是班主任,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于是找了几个学生了解情况.“为什么学生不喜欢A老师呢?”有个学生告诉我说:“A老师经常要我们罚抄的.他要错一罚百.有一次我错了一题,没看清小数点,结果被罚抄了500遍.我放学回家就开始抄,到晚上9点钟才完成.”听完这个同学的叙述,我又说:“A老师也是为了你们好,让你们记得牢一点,以后吃一堑长一智.”哪知我话还没说完,就又有一学生说:“我们都烦透了,罚抄那么多,哪有心思考虑自己到底怎么会算错的,只管乱抄一气,赶着完成任务就行了,所以我们不喜欢上他的课,最好他别进教室.”听了孩子们的话,我有点担心了.在现实的教学中,确实有教师“钟情”于对学生“错一罚百”,错一个字罚抄100遍,100分的试卷少考一分就抄100遍,甚至有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做错了1+1=2,竟然被罚抄了1000遍.

不可否认,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是学校的能干的老师,他们信奉的是“严师出高徒”的古训,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然而,教师们忘记了学生也是有自尊心,无意中已经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心,使得学生极为恼火,产生抵触情绪,造成逆反心理.而一个人的精力又是有限的,特别是孩子,过多的课业压力会在无形中加深学生对教师的逆反心理,严重的损害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从而导致学生与教师沟通困难,甚至导致学生拒绝教师的教育.

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现在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强的说法,其实,孩子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是很多的.除了A老师的简单化处理方法能够导致以外,教师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愿望,教师处理学生问题不公正等也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当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班主任就要正确的做出处理.

一、要正确认识学生的逆反心里,找出实质性原因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逆反心理来自教师不恰当的教学方法——过度的罚抄.可以说这样的逆心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我们应予以肯定.要解决这样的逆反心理也是非常容易的,只要让这个A老师不要罚抄就行了.但是许多老师会发现,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并无不当或过错,可是学生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逆反心理表现.这时候,我们教师就无所适从了:是强行压制,还是慢慢引导?如何引导呢?

逆反心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里状态,主要表现为对应该接受的外部指示和道理,出现与平常条件下相反的态度.这种逆反心理在青少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他们随着自己身体的快速成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性格,对外来的事物开始有了自己的认识和判断,所以不愿意在被别人牵制,也就不愿意再被动地、完全地接受权威的教导.从这里可以说他们的逆反心理恰恰表明了他们开始慢慢走向成熟的表现,有着前进的意识,所以有其积极的意义.所以,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不能采取简单的压制手段,而是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逆反心理毕竟是孩子一种不成熟的心理状态,往往是不正确的.所以,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的引导必须正确而及时,解决在萌芽阶段.而要正确及时的解决逆反心理问题,首先必须对形成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做细致的分析.小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观原因,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分宠爱使他们习惯了表扬,任何批评都会使他们感觉受了“委屈”,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有些学生,由于习惯了“我行我素”,对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教师的一些要求也就必然不适应,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就可能发展反对学校制度的模式甚至对抗.客观方面,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与家长、教师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也有直接关系.家长的过分呵护以及过多的约束与干涉,教师的过分严厉以及过多的强调纪律和学习,都会剥夺学生的自主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并进而对家长、教师的安排进行反抗.

二、采取针对性的方法,防止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找到形成学生逆反心理的实质性原因之后就要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帮助学生消除逆反心理。

1.爱心,融洽关系.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任何教育都是伴随着感情进行的.如果班主任没有对学生足够的感情投入,严肃有余,温和不足,学生往往会对其敬而远之,严重的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反之,如果班主任能够做到与学生同乐、同优、同悲,除了关心他们的日常学习情况,还对他们的日常生活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就会不仅“亲其师”,而且“信其道”,也就是说学生会很乐意与你亲近,乐意听从教导,教育效果自然就会倍增.这正如泰戈尔所言:“不是锤子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善.”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要注意多与学生沟通,而不定期的找学生单独谈心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谈话内容不一定限于学习和学校生活,可以大到个人理想、人生目标,小到家庭情况、对同学的看法,等等.通过谈话,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由于这种谈话气氛比较轻松,学生可能更容易向教师倾吐自己的真实想法,在教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着指正时,也更乐意接受.同时,在一次次的谈话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也得到加深,从而为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作为班主任,只有经常关爱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充满爱,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尤其对常犯错误的学生,更应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兴趣上引导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化解学生对教师的隔阂,消除对抗心理,使学生乐意接受教育劝导,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不良行为.

2.换位思考,消除误解.

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对教师的谆谆教诲,在他们听来可能就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陈词滥调”,教师的语重心长,他们体会到的可能只能只是唠叨、啰嗦.为了避免学生因为误解而产生逆反心理,首先需要教师能够换位思考,对学生的心里状态有比较深刻的了解.特别是在学生犯错误时,教师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然后加以改正错误,取得进步,而不是告诉孩子犯的错误有多严重.无论何种情况下,教师多要“大题小做”,而且要对事不对人,一视同仁,做到公平.不然就会加深学生的逆反心理,而且也不可能收到教育效果.

3.对症下药,宽大为怀

有时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也知道学生也不是故意的,而是出于无知、幼稚,这时我们就要给予他们理解和宽容.有时学生犯了错误很害怕,等着挨批,如果我们表示理解,等待学生自己认识错误,自己改正,最终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宽容学生的果实并不是姑息迁就犯错误的学生,而是要采取和风细雨的方法督促其改正.孔子说的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大为怀也是班主任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就更要一定得宽容。

第四篇:青春期儿童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青春期儿童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可是脾气越来越犟,总是不听话,跟你对着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其实就是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人产生的与外界要求或愿望相反的逆向心理活动。

学龄前孩子,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的增强,对成人的要求和安排不会一味服从,喜欢“闹独立”。家长如果不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一味训斥、打骂,就会使他们产生两种不良后果:或遇事唯唯诺诺,胆小怯懦;或是执拗任性,胆大妄为。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期望不切实际

现在的家长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往往忽视了孩子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煞费苦心设计好的蓝图,硬要他们去做一时还难以做到的事情,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甚至一事无成,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家长提出的要求,应比孩子的实际能力略高一点,让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树上的果子,”使他们经过努力,都能圆满完成任务,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孩子就会不断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过于严厉,损伤孩子自尊心

现在,有些家长还是满脑子的“不打不成材”的观念。认为“严”就是体罚,很少考虑孩子的自尊心,随意在外人面前揭孩子的短处,甚至讽刺、挖苦,有时还要对孩子动武。正确的做法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把他们当成一个开始有独立意识的小伙伴,有事商量着来办,平等相待,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千万不可居高临下,以势压服。

三、压抑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探索心理特别强,世界对他们来说充满神秘和惊奇,大人司空见惯,不以为然的事物,他们都要问问、玩玩、摸摸,有时就难免会闯祸。如果家长不了解他们的好奇心,认为这是胡闹,不分青红皂白地呵斥、打骂孩子,就很自然地会引起他们的不满情绪。明智的家长应该这样告诉孩子:你想知道的事情,我们也很想知道,你如果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会想办法帮你解答问题的。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使他们懂得了不少道理。

四、反复唠叨,引起厌烦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唯恐他们不听,就反反复复、唠唠叨叨不休。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这种“马拉松”式的说教环境中,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即使明知道家长说得有理,他们也不乐意听。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必须要言不烦,并且尊重他们,留给他们情绪变换和思考的余地,孩子有了思想准备,就相对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

第五篇:如何应对青少年青春期逆反心理

如何应对青少年青春期逆反心理

经常听一些青春期少年的家长发出这样的感叹:

1、孩子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不听话,有时你说几句话,他(她)们总会有理由反驳你,并且让你没有还口之力。

2、我只要给孩子一说话,他(她)就烦躁不安,有时转身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不理你了,你说我养活他(她)这么大,我做错什么了?

3、我孩子经常信誓旦旦地保证,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因为他不再小孩子了,可是他连三天半都坚持不了,就又开始懒惰了,我可怎么办呢?

4、我偶尔从别人那听到孩子对我们的评价,竟然说我们对他不好,他非常反感我们。我们对孩子有这样的想法非常伤心,但是又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子。

5、我发现孩子对你的态度远比我们好多了,有什么心理话都和你说,甚至还想和你称兄道弟的,韩老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

每当听到家长类似的倾诉,我就对家长说:问题从表面现象来看,是你仍把孩子当小孩子(儿童)对待,你每天不厌其烦地叮嘱孩子,或者按你的意愿去要求孩子这做做 那,孩子肯定反感,因为绝大部分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所不同的是很多孩子缺乏坚持做事的目标、毅力、决心和方法,大都半途而废了。面对曾经努力过的孩子,你去指责他,埋怨他,甚至打骂他,孩子能不产生逆反心理吗?

当然,简单的几句话,只能让家长从表面了解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如果想家长想清楚逆反心理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你就必须要静下心来,暂时放下焦虑与不安,与我一起来共同研究逆反心理的成因。

今天我们探究的专题是:为什么青春期少年不再愿意让人把自己当做小孩子看呢?下面我就详细和家长们分析一下。

一、家长们忽略了青春期少年向成人过度的这一个阶段

很多家长经常在孩子走向社会后才把孩子当做成人来看,在这之前,基本上没有在童年向少年,少年向成人过度的阶段认真去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成长,这就导致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只能通过自我发现的方式去关注自己。

可以说,正是由于家长不懂孩子如何成长为成人的,才导致和青春期少年经常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亲子矛盾和冲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家长必须要清楚,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标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独立意义上的人—— 也就是成人。如果家长不清楚用什么途径、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那肯定是很难理解孩子逐渐走生理与心理成熟的过程。

很多家长之所以认为青春期少年还是小孩子,大都认为孩子在经济上依赖于自己的供养,从社会经验,人生经历上还有很大的欠缺来做评价的,有这样的想法的家长占相当大的比例。而家长常常把自己对孩子供养做为让孩子老老实实听话的理由,如果孩子和自己顶撞,甚至是不按自己的安排来行事,那就会让家长非常愤怒,甚至难过和伤心。比如当家长看到孩子连自己的话都不听,学习也不好,言语粗鲁,做事自私等,还常常造成家长有一种心理挫败感,认为自己是不称职的父母,感觉孩子这辈子没有什么指望了。

说到这里,我想告诉家长,导致孩子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根源恰在家长身上,因为你把少年向成人过度这个阶段必须要做的教育准备工作给忽略了。如果你不做这方面的教育准备,对孩子来讲,肯定不会接纳你原有的教育模式,而你也不会接受孩子把自己当成准成人的想法。

二、家长不要忽略了教孩子学会做成人这一环节

我们说长大成人,就是让孩子准备以完全合格和完全平等的身份生活在成年人中间。这种准备必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家长要清楚,你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你应该教孩子怎样做成人应该做的事;另一方面家长要引导孩子,让 孩子学会适应社会规则,了解有关法律,处理好人际关系等。为了让家长清楚为什么要教孩子学会做成人?我们就必须要站在少年的立场和角度去进行分析。

视角一:青春期少年已经拥有成人感的意识

这种成人感的意识是在什么基础上产生的呢?

一是少年的身体发育和性的成熟。在青春期少年看来,他们自己的身体变化无论在周围的人眼中,还是在自己眼中都使他客观上变得比较像个成年人。你想,具备了身体条件,孩子没有理由把自己当成一个大人来看吗? 二是少年日益增长的独立能力。青春期少年的独立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三五成群,或者自己单独去上学,或者搞活动,或者自己单独思考做事等。当少年们独立做事的时候,心中必然产生一种成人的意识感,他们会想:这有什么,大人们能做的事,我也会做,可能在某些方面我比他们做的更好呢。

三是少年开始把自己和成年人做比较。在很多家庭里,青春期少年都可以帮助家人做事,或者参与家庭问题的商讨。这对于少年们说,无疑会让他们下意识把自己的思想和成年人做比较,此时他们发现,原来大人们考虑的问题,我们也可以想到的。有的孩子甚至还会把父母做不到的事做为充足的理由,以此证明自己比父母懂的还要多,这样一来,少年们通过比较会坚信自己已经具备了成人的思想和能力了。视角二:青春期少年不再把自己当儿童来对待

在很多家庭里,家长都常常犯这样的观念上的错误,比如总拿过去对儿童的那一套来要求少年,这样做就完全会破坏少年的成人感。

一是少年想要自由。在青春期少年看来,成年人都是独立的人,他们的行为往往不受监督和限制,可是自己却每天不能这样做,也不能那样做。这就导致只要家长去按自己的想法去约束少年,他们对成年人的态度就变得非常敏感,经常产生会产生一种过去不曾有过的委屈情绪和反抗心理。

二是少年维护自尊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如果家长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如果你当着别人的面给少年提意见,他会变得越来越不耐烦。这种现象就源于少年的自尊被家长触动了,少年会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小孩子了,不容压制、不容贬低、不容剥夺自己的独立的权利。这时家长会听到一些少年常这样说:

“我自己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事。”

“和谁交朋友,这是我自己的私事。”

“你没有权利干涉我。”

“你没有权利禁止我这样做。”

从少年的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少年越来越多地对自己说“可以”,而对成年人则越来越多地说“不许干涉我”,他们力图逐步限制成年人的权利,不断扩大自己的 权利。说到这里,我想家长们开始明白了,原来你经常禁止孩子的事,才是造成亲子矛盾和冲突导火索。

三是少年希望成年人改变对他们的态度。很多家长在孩子进行青春期后,仍然在不断地包办代替孩子,可是操了半天心,家长忽略发现自己费力不讨好。其实,少年们此时已经不希望父母像过去对待儿童的那一套来对待他们。少年们希望家长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给他们以独立性。

四是少年希望获得平等沟通的话语权。在很多家长里,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常导致青春期少年在家里没有发言权,父母全然不听孩子的意见,或者倾听孩子的诉说,这种一言堂式的单方面沟通方式,很容易让少年们逐渐失去与家长对话的耐心和兴趣。话语权不能平等,必然导致家庭地位的不平等,面对这种不平等,往往是少年们反抗家长的主要表现形式。

视角三:青春期少年在试图打破对家长的依附关系

很多家长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孩子是我生的,我养的,你必须要听我的安排,如果你不这样做,我就会非常生气。可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突然发现,不管你如何生气,少年全然不理你那一套,你不是愿意生气吗?你生你的气,我做我的事。这让很多家长误以为孩子非常自私,冷漠。如果家长真的拿这种心态去面对青春期少年 的话,你和孩子肯定经常会发生亲子矛盾和冲突。

一是少年试图打破过去那种与家长的关系。过去少年处于儿童期时,对家长的依赖之心是很强的,每天看不到父母会想他们,做不到的事会找父母,不懂的问题会问父母,想穿的衣服会朝父母要,想吃什么饭会和父母说等。可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随着少年们不断学习,自然和社会知识拥有量正逐渐超越家长。此时,少年们开始逐渐追求一种新的独立平等关系,以希望代替过去那种依附关系。可是家长们常常怎么做的呢?很多人完全没有预料到孩子会有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仍然固步自封,没有成为改变关系的主动者,相反很多家长反对少年的这种改变,说到这里,家长们终于明白你的观念和做法是导致亲子矛盾和冲突的制造者了吧。二是少年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少年与家长的旧关系与新建立的关系是同时并存的。这并不难理解,少年的能力是一个缓慢提高的过程,慢到几乎让家长看不到这些细微的变化。比如很多少年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尽管表面上模仿成人的方式去想问题,看问题,做事情,可是真正像模像样地按成人的方式做事,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学习,去积累经验,去不断提高。而当很多少年有高估自己的能力时,常常会受到家长的质疑,甚至看到少年做不好某事时,家长便会拒绝他们继续做下去。这样的拒绝或者阻断,也常常会发生亲子矛盾和冲突。三是少年对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家庭关系认识不足。对于很多少年来讲,常常在做事时,不去考虑如何用父母能接受的方式,来改变父母对自己的态度,这种盲目的做事行为,常常让父母摸不清头脑,自然会使两者各说各话,都认为自己非常有理。同时少年由于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常常不去考虑自己在经济上仍需要父母的全力保障,如果少年有自己的消费和购买的需要而又不得到家长的支持时,这时少年常会显得郁闷甚至对父母产生一种怨恨和不满。最后少年们还忽略了一点,如果青春期之前,父母没有培养过他们的好习惯,独立意识以及良好的时间观念等方面的能力,此时做事肯定会处于一种无序,甚至是不自觉的状态,这必然要引起父母的干预,而此时家长从少年身上得到的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少年嫌父母管的太宽,管的太多。

三、家长必须要理性面对亲子冲突

如果家长仍然把少年当成小孩子一样对待,在平时的家庭生活,孩子的学习方面肯定会亲子矛盾和冲突。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必须要认真反思了,你的家庭教育观念是否出现了问题?你和孩子的角色关系是否恰当?你和孩子说话的态度和语气是否让孩子不能接受?等等。

视角一:家长必须要学会接纳少年的言行

经常看到很多家长看不惯青春期少年的言行,动不动就挑孩子理,这种现象就是家长缺乏尊重少年,缺乏对青 春期生理与心理的了解,并没有从内心深处认可他们所处于的成长阶段。当少年们感觉家长不能接纳他们的行为时,常常会显得非常孤独,在家里会变得非常不开心,一旦因为某事和家长发生矛盾时,少年们常常会把情绪不管不顾地发泄出来,既伤害了父母,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所以,请青春期少年的家长一定要正视孩子,摆正你的心态,因为你的这种态度首先和你教育这种年龄的孩子的任务本身是相矛盾的。可以说,你的这种态度直接阻碍了少年的社会成熟化的发展,而不是支持这一发展,促进这一发展。与此同时,家长的教育观念和亲子沟通方法,也对少年对自己的成熟程度的认识和希望得到新权利的心理相矛盾。

这里请家长要注意,改变亲子关系的主动权在你手里,而不是在少年的手里。你只有改变了原来的旧观念和把少年当儿童看的态度,你才能心平气各地扮演好父子(女)、母子(女)的角色,扮演好朋友的角色,扮演好师生角色。如果家长这么做了,你会让亲子关系越来越融洽。

视角二:家长的呆板固执会导致亲子矛盾加剧 在很多亲子矛盾比较突出的家庭里,常常会看到家长非常固执,想什么就是什么,很难去为孩子做改变。而越是这样做,越可以看到亲子关系紧张程度在加剧。如果家长想固执地把少年当成儿童关系来看,肯定会遇到少年的反抗,这种反抗 会持续整个少年的青春期阶段。

所以,家长必须要改变自己的呆板和固执,已避免你的固执会加剧少年的固执脾气,让两代人的关系出现裂痕,直至出现代沟。面对这种紧张的亲子关系,家长还应该有一种危机感,因为很多家庭的亲子矛盾和冲突,常常会导致少年个性畸形发展,比如有的少年偷拿家里的钱财,有的和家长吵闹完后去外面打架发泄,有的跑到网吧长时间不回家,有的和同龄的辍学少年混在一起,有的甚至是长期离家出走等等。

面对上述这些后果,请家长要认真反思自己了,如果你想做一个称职的家长,你就必须要学会自我改变,改变你的家庭教育观念,尊重孩子的个体独立,尊重孩子的家庭平等权,和孩子尝试做好朋友式的关系。只有这样,你才能重新获取孩子对你的信任,把家当做爱的港湾,不再感受心的孤独。

视角三:家长的独断专行会给青春期少年树立负面的榜样

我在做家庭教育咨询的过程中,经常接到家长的反应,说自己孩子在家和自己对着干,在学校和老师对着来,在校内外打架,有时欺负弱小等。面对这些现象,我会提醒家长,这与你平时在家里的独断专行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家长或者老师的独断专行会引起少年的个性压抑,甚至是屈辱 感。当他们压抑久了,便会对家长,对老师,对环境进行报复。如果机会允许,常可以看到一些少年向弱小者进行“情绪发泄”。

可以说,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很多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少年,身上大都带着一种压抑的情绪,因为在家里常因为成绩不理想,不愿意学习而受到家长的指责,在学校里因为不遵守纪律,拉班级成绩的后腿而受到老师的白眼。这样一来,就会逐渐让少年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有时明知道自己做的不对,是要受罚的,但是他们也偏要这样做,有意蔑视他所熟悉的规则和要求。

其实,在这些少年的身上,恰是家长的“负面榜样”在起着作用。青春期少年在家长教育他们的方法中学会了“统治”手段,要以此来证实自己的力量。当少年欺侮弱小的无力反抗的孩子时,会企图向人证明:我是强有力的,我能凌驾在别人之上,而不只是一味服从别人。可以说,有这些现象的少年,在使别人痛苦、伤害别人的方法证实自己的力量和优势。

视角四:家长过度束缚青春期少年会产生不利后果

在很多传统观念家庭中,家长经常会把本属于少年的权利和自由人为剥夺。比如在一个家庭里家庭规则缺失,家长随心所欲给孩子设定行为准则,这会导致很多少年逃避家长设置的种种随机限制,出现诸如撒谎、弄虚作假、看家 长脸色说话等。

如果说开始时,少年的这些不好品行还可以看做是对家长的限制给予被迫回击的话,而当时间久了,这些品行会逐渐定格下来,成为少年的“第二天性”。在通常情况下,家长的过度束缚,而孩子又自我意识比较强烈,逆反心理很强时,一些少年会体现出孤僻的性格,并且时间越久,这种孤僻表现的越明显,这会影响少年将来走向社会,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过度的束缚,会让青春期少年从内心深处感觉家长的不公正,甚至还会感觉老师的不公正,在他们内心深处会感觉非常委屈,内心陷于完全的孤独,常常感觉自己非常孤单。一看到父母,就会感觉父母根本不能理解别人。所以,家长的一切要求、意见和讲的话,少年们都会不假思索地立刻加以拒绝。对于家长来说,没有比这种情况更糟糕的了,常会让家长感觉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如果这时再去谈家长对青春期少年的教育,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视角五:家长的反复无常让青春期少年缺乏做事的耐心和毅力

经常看到一些家长在少年的教育的原则上反复无常,今天可能心情不错,允许少年去做,明天则因为孩子成绩不理想,或者自己心情不好而禁止孩子去做。这种做事原则缺乏连续性、一贯性的做法,有时会让少年感觉自己是处于压 力之下专心去做。

家长这种缺乏原则性的对少年的态度,往往会导致少年在做事,在学习,在对人方面根据家长的态度、情绪,以及因人而异。如果家长盯得紧了,少年便会假装很认真去做,如果家长不在跟前,可能就会随心所欲做事,完全不会考虑到事情的后果。比如学习,一旦家长不在身边陪伴,少年便会边学习边玩儿,或者拿同学的作业去抄袭,以应付了事。

透过青春期少年的行为,可以反馈家长身上存在的问题,比如平时家长缺乏良好的习惯,比如家长缺乏情绪管理的能力,比如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比如家长平时对自己言行举止随意散漫、比如家长缺乏持之以恒的做事毅力等。这些都会让少年看在眼中,潜移默化地加以效仿。如果家长看到少年这样做事,你去指责孩子,可能你的话对孩子几乎不起任何积极的作用。

视角六:家长要关注青春期少年的情绪变化

很多家长在教育青春期少年的时候,没有自己的主张,而是道听途说,别人说严管好,自己就不加以思考地对孩子严格要求。别人说要对孩子严格加以监督,自己就会不做分辨地监控孩子。这样做,其实根本无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虽然有时家长可能会从表现上看,在某一个阶段少年会言听计从,不那么暴躁,不说一些粗野的话,不固 执已见,不顶嘴,甚至有时表现沉默寡言。但是,家长的这种做法往往并不能从思想上真正解决问题。

正如一个少年所说:“和他们说话,像对牛弹琴,我说也没用,反正说明服不了他们。”从这个少年的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家长的强势做法,让孩子已经失去了对父母最起码的信任。

有些青春期少年为了避开与父母的不愉快谈话,可能做一些不小的让步,但是内心深处却并不赞同父母的意见,或者做法,等到他自己去做事时,还会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做。

为了解决少年对家长的不信任问题,就需要家长首先信任孩子,在平时的亲子沟通中要认真去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然后以适当的语气去和孩子交流,既而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然后一起坐下来,做认真的,理性的交流,让孩子的心愿得到满足,再通过鼓励与肯定,让孩子感觉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父母的认可。我想,这样一来,亲子关系就会相对要和谐多了。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想对家有青春期少年的家长可能会有或多或少的启发。当孩子刚进入青春期时,你必须要着手去建立新型的亲子关系,让自己的改变和适应促进孩子的角色过度——从少年走向成人。如果家长非常理性的话,清楚青春期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再把孩子当做儿童来面对,而是真正以平和的心态去平等地面对处于青春期的孩 子,那么你的尊重、理解、支持、引导和宽容,将会得到孩子的极大信任和尊重,你的教育无疑将会变得更加省心、省时和省力。

青春期少年逆反心理的另一个环境因素,来自于人际交往中的困惑。有些家长可能会不解,人际关系会对少年影响有那么严重吗?好,不要急,我慢慢引导家长们进入原因分析。

家长都清楚,当孩子进入小学后,在进入青春期之前的几年里,孩子们都表现的相对要好一些,基本上能够和家长正常交流,亲子矛盾尚不是表现的很突出。这时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如果家长和老师对其有积极的评价,或者适时给予肯定、鼓励、与表扬,会让孩子们学习动力十足,做事情时也会干劲十足。可以说,外部积极的评价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进入青春期后,孩子们开始逐渐对外部评价呈现不同心理状态:有的少年对别人的评价能够认真对待,并且会有选择性地倾听、理解和接纳;而有的少年对别人的评价并不一定能接受,甚至会透过家长或者老师的话中去做判断,他们总是试图先从成人的话中琢磨这话是对方真心说出来的,还是做作地故意装出来的。由于有些家长在亲子沟通能力上有很大的不足,往往对少年的积极评价表达并不能令 他们满意,甚至会认为父母或者老师说的是唯心的话。对于这样的少年,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揣摩不透他们心里在想什么,是否真的能接受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

一、伙伴关系法则对少年心理的影响

很多家长可能对孩子进入“伙伴时代”并不是很清楚。在这里我可以提醒你一件事,那就是进入一年级后,孩子们经常会匆忙写完作业出去玩儿,如果你不让他们的愿望得到满足,便会看到孩子们边写作业边玩儿,出现磨蹭拖拉,注意力不专注的现象。有这样现象的孩子,就说明他们已经进入了玩伴时代。

我经常观察一些低年级孩子的游戏和玩耍内容,发现他们此时对于和谁玩儿关注并不多,重要是看大家能否在一个游戏规则下分享游戏。有时,玩伴们对新加入的小伙伴的要求很简单,就是看他(她)是否能接受共同游戏,如果接受了,大家可以相互间不问姓名,不问你住哪,便欢天喜地玩耍起来。

(一)少年伙伴关系准则

随着低年级孩子年龄不断增长,尤其进入青春期后,他们对游戏伙伴的选择开始逐渐显露出来。他们的准则是:伙伴之间一定要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格,在游戏、玩耍或者交流时,彼此要平等、忠诚、正直,并乐于帮助他人。如果有某个少年缺乏这些良好的品质,就会逐渐被玩伴群体排斥在 外。

如果你是细心的家长,通过观察你孩子的玩伴的基本情况,你就可以判断出你孩子是否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你孩子经常处于没有玩伴的状况,你一定要认真思考了。因为缺乏玩伴的少年,或者经常无法融入玩伴团队中,会导致他们出现诸如孤独、焦虑不安、情绪变化较快,甚至非常敏感等的现象。在这种情绪支配下,如果少年在家里因为和家长之间没有共同语言,或者家长仍然把少年当成小孩子来看,就会让少年越来越感觉没有人可以理解他,继而呈现排斥家长,甚至不愿意与人正常交流,不愿意倾听他人,接纳他人的现象。

(二)少年对伙伴的认识

1、少年最不喜欢的伙伴之一。那些经常“背叛”同学、班级、破坏协议、拒绝帮助他人、自私和贪婪、喜欢拔尖和指挥别人、骄傲自大和炫耀自己、诽谤和打击别人、不愿意考虑别人意见、公开地或者背地里直接地或间接地贬低别人的少年,常常是最不受少年们所喜欢的伙伴。

通过对有上述缺点的少年的描述,家长们可以往成人世界里思考。你想想,这些有缺点的少年,他们身上的不足不正是很多成年人身上所拥有的吗?所以,做为家长我们必须要慎重对待了:你身上是否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你的家庭成员身上是否有这些缺点和不足?你孩子经 常喜欢接触的少年身上是否有这些缺点和不足?

因为孩子是生活在一个很容易受到成人和伙伴影响的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会受到家长的品质和习惯,家庭教育观念,亲子沟通方法,人际关系,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果家长们不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去冷静观察,思考自身的不足,并及时加以人格的完善,同时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分辨是非,分析美与丑,善与恶等现象,很容易让孩子在品质和习惯上慢慢地将小毛病积累,直至逐渐固化下来成为他们一生的缺点和不足。

2、少年最不喜欢的伙伴之二。少年们常常对那些滥用同伴对他们信任,或者以同伴的体弱或者善良为好欺负,收买他人、施小恩小惠等行为也是非常蔑视的。在少年们看来,在困难中抛弃同学和伙伴,这就意味着破坏伙伴关系的法则。

同样和上面一样,家长可以看得出,少年对伙伴所不屑的品质,也同样来源于成人世界。可见,成人世界对少年成长中的深刻影响。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在儿童和少年的成长之路上,他们心中都充满着公平和正义的力量,都对合理的秩序和规则非常敏感,都对热情和善良认为是当然。在他们眼中人就是应该要这样。所不同的是,在成人世界的眼中,完全忽略了对儿童和少年这些最美好的品质的关注和培养。相反,很多成人在不断制造“潜规则”来破坏正常的 秩序,在用损害别人利益的方式换取自己的利益的方式在破坏着社会公德。

如果说,你总梦想你的孩子是一个绅士,是一位淑女的话,不妨自己在精神和道德方面痛思一番。如果你不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你又如何去正确教育孩子成就你的梦想呢?如果家长现在只要求孩子有好成绩,将来他们能在社会上立足吗?能融入健康人际关系之中吗?又奢谈什么成就感呢?

二、少年自我认识及易受环境影响性

进入青春期的少年,虽然在思维上已经可以通过自己对社会,对周围环境,对他人进行观察,在模仿和思考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对看问题的角度,社会经验的欠缺,对事情后果的估计不足,会导致很多少年做事只顾眼前,或者常以自己为中心考虑问题,而不会换位思考替他人多想想,这种短浅的目光,做事的盲目常会让问题变的相对要复杂。比如经常会看到一些家长出面为孩子惹下的事端去做平息工作。

(一)少年在成长中对自我的认识。绝大部分少年在与伙伴交往的过程中,都非常注意同龄人是否尊重他,是否承认他。往往同龄人的意见和评价使他们非常敏感。比如同伴责备他了,同伴不高兴了等都会引起他们在某种程度上的反思。可以说,很多少年都是在这种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实 现了自我教育。凡是愿意反思的少年,对他们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主动改正有非常大的帮助。因为对于少年们来说,他们非常想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并且有时这种愿望非常强烈。

但也有些少年缺乏这种自我教育的能力,这与家长长期的教育和引导有直接的关系。比如有些初中学生对老师经常持挑剔目光,如果老师对他(她)稍加批评,或者态度不友善,就会导致他们不喜欢这个老师,甚至会讨厌这个老师,发展到最后,会不愿意听这个老师所教的课程。同样的问题,也会发生在少年对家长的态度方面。比如有些家长由于不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在亲子沟通中,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当孩子对这种强加的给予不接受时,便会从心里反感家长。如果家长经常这样面对孩子,便会导致孩子一听家长说话就心中反感,甚至故意和家长做对,经常造成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二)社会风气对少年的影响。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和老师反映:某某孩子听不得批评的话,实际上这里还与少年对自己评价过高有直接的关系。比如有一些少年的家长社会地位比较高,父母是行政、事业、企业、公司的领导,或者家庭经济状况非常优越,他们往往会把父母的社会地位和成就感归属于自己,甚至当成是炫耀的资本,经常看不起来自普通家庭的同学和伙伴。还比如有些家长不注意自己的修养,在孩子面前大谈社会上一些投机取巧的人际关系现象,常常会被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有意无意地记在心里,如果家长动用这些关系为孩子在择校,选班,或者给老师送礼等方面让孩子知道后,便会让孩子在心中产生一种异常的优越感。他们会把这种优越感在学校里,老师面前,在同学和伙伴面前显露无疑。而当这些孩子因为成绩不理想时,受到老师的批评时,或者受到伙伴的排斥时,便会在心理承受力方面出现很大的波动,既而把这种情绪发泄在对老师,对家长的不满上。可以说,家长利用各种不正当关系和渠道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不惜一切代价去铺路搭桥时,其结果恰是忽略了对孩子自我努力的肯定,忽略了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上进之心,忽略了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时间久了,会让孩子丧失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力,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和生活观往往会造成少年看问题偏激,不思进取,总想不劳而获,而不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证明自己的出色。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这些少年往往会表现出颓废和消极的心理,经常以埋怨他人,逃避学习等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三、朋友关系对少年影响

随着进入青春期后时间的推移,少年对父母的依赖关系逐渐弱化,有的甚至最后消失。此时,少年与普通伙伴之间关系已经不能满足自己对人际关系的需求。这时少年们会把目光放的更宽了,他们开始从同学和伙伴这中选择要好 的朋友。

(一)少年对朋友选择的标准

绝大部分少年常愿意和那些受人尊敬,享有威望,在某些方面有突出表现同学或者同伴接近,试图和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关系。而吸引这些少年的可能会是不同的东西,比如少年会更多关注那些有优秀品质,懂很多事,很有本领,勇敢,有力气,擅长体育,在外貌上、风度上都显得成熟,在同年人的关系上表现出更多的独立性等同学或者伙伴。

当然,对年龄相对小的少年来说,最吸引他们的可能是在兴趣和个性品质方面与众不同的同龄人。在此阶段,少年们交往的范围比较广,但在交往对象方面并不是相对固定的,彼此关系会忽冷忽热,其实这正是少年在认真寻找和自己最亲密的伙伴的外在表现。

而当少年发现和自己比较合得来,又有共同语言的伙伴时,他们会寻找一切机会去了解相互间在交往中有哪些是相互喜欢的东西。了解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志趣是否一致;二是对私人关系的性质满意程度是否一样。如果家长细心观察的话,你会发现,虽然一个少年可能会把这个人或者那个人叫做朋友,但这绝不意味着他们真的能够建立友谊。因为决定因素还要考虑到对方的意愿,单方面的选择是构不成朋友关系的。

(二)少年渴望拥有朋友的原因 很多时候,少年与伙伴的兴趣和爱好一致,对他们相互接近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每个少年都力争吸收对方参加自己的活动,他们很容易为自己的要好伙伴的兴趣所感染。有些家长忽略有一天会发现:自己和孩子和伙伴的交往简直像着了迷,只有机会,就会凑到一起。原来少年此时是被其他伙伴给深深吸引住了,不知不觉中开始和伙伴一起搞起了过去不感兴趣,甚至今天也并不感兴趣的活动,并逐渐地开始真正喜欢起某项活动了。所以,和同伴的交往是少年新兴趣产生的源泉。少年们愿意在各种活动和共同游戏中与伙伴合作共事,本来交给一个人的任务,他们常常会一起去完成。他们非常珍视在任何活动中都能与自己合作的伙伴。

1、闲谈是了解和选择朋友的重要渠道。当两个伙伴少年经常在一起闲谈,彼此相互了解后,同伙关系会逐渐演变成朋友关系。细心观察你会发现,这种闲谈的方式常渗透到少年们参与的各个活动之中。散步时一起聊天,一起作功课时也聊天。有时,少年们在干某一件事,可能谈的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这种闲聊,最大的好处就是彼此可以无话不谈,和父母,与老师不能说的话,甚至说了他们也不能理解的话,此时却得到了交流的渠道,因为彼此都能愿意倾听,愿意分享对方好与坏的心情。

有家长会问,这种聊天式的友谊是什么阶段建立的 呢?我可以告诉你,最初就是在少年阶段建立的。其实不光少年这样,连成人也一样的,只要彼此谈得来,有相互的利益和心理需求,都可以成为朋友式的关系。如果你往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身上去做追溯,你是发现不了这种现象的,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游戏话题,或者沉浸在游戏之中。

少年们闲谈的话题主要有几方面:一是互相交换消息,讨论班上发生的事情,讨论谁对谁又如何了,讨论哪个同学又被老师表现或者批评了等;二是谈论一些纯属个人的大事,如理想、共同打算、自己爱慕的人等;三是秘密话题,如与性成熟有关的事。女孩子之间谈话更多的是有关和男孩子的关系问题;四是相互谈自己的外表、讨论时装、衣服、发型、购买的东西等。

在一些少年朋友之间,还会看到一种现象,就是闲谈内容仅限于两个人知道,如果第三方在场,比如大人和其他同学伙伴在时,他们往往会不再继续谈。这些场面并不难被捕捉到,比如两个好朋友之间谈论什么事,总是把声音压得很低,避开别人,单独谈。当少年年龄越来越大时,他们会希望自己有单独的房间,因为在这个房间里谁也不会打扰他。

2、少年的心理发展使其渴望有好朋友。在很多家庭里,由于家长在家庭教育观念,亲子沟通方法方面与青春期少年的需求相去甚远,这就使少年们渴望有一个或者多个能 与自己分享情感交流的朋友。他们清楚,在有很多共同语言的朋友世界里,他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与父母的关系,比如与老师的关系,比如与同学或者伙伴的关系等。

对于少年好朋友来说,他们清楚,此时只有好朋友才能和自己同甘共苦,共同商量所有的问题,能够从对方得到支持和帮助。说到这里,很多家长可能会联系到自己孩子身上,甚至愤愤不平,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个没良心的,我们和你的关系竟然还不如你一个普通的朋友。请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千万要理性,孩子对你们的态度完全取决于你们的亲子沟通能力,以及对孩子的了解,孩子对你们的爱并没有大的改变,从内心深处孩子并没有忽略你们给予的一切,因为这只是少年们所经历的一个特殊阶段。

当然,这里少年对好朋友也会提出要求:比如要彼此坦率,通情达理,关心人,有同情心,能够体贴人,能够保守秘密等。如果在交往中一个少年向另一个少年公开了自己的最重要、最秘密的事,这种交往可以使两个人都得到内心的极大充实,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内心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大一些的少年特别重视朋友身上的品质,一般说来有:信任、诚实、亲切、不泄露个人或者两个人重要的秘密。没有上述品质,好朋友之间的友谊就会忽冷忽热,甚至最终走向破裂。所以,做为家长,我们平时要关注孩子与好朋友的情况,必要时教育和引导孩子要学会豁达、宽厚、谅解好 朋友的轻率行为和过失,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好朋友眼中越来越可靠,越来越值得信任。

3、平等是少年朋友关系最重要的基础。对青春期少年来说,他们眼中对公平和正义看得非常重要。对他们来说,就像美丽的霞,圣洁的莲一样,大都没有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世俗人情的污染,只有一小部分少年因为家长不好的榜样形像,家长欠佳的修养和气质而受到影响。在少年看来,没有什么比平等更为重要的事情,所以他们看问题往往会从是否公平,是否平等做为着眼点。

当然,在这个世界上远没有绝对的平等,在少年的世界里一些琐碎的事情中也不可能有他们想像中的平等。比如有些要好的朋友,他们之中某个人居主导地位,实际上在指挥着另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对于这一点,他们的同伴或者其他几个人可能没有察觉,因为他们的友谊是真挚的,或者具有孩子们看来某些非常惹人喜欢的品质。

凡事都有两面性,在少年们追求平等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他们眼中的平等有时会有很大的盲目性。比如自己朋友身上的缺点,被家长或者同学给指出来后,他们往往不会认可,感觉这并没有什么,他就是一个不错的人。如果有人来嘲笑朋友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少年会不惜一切手段维护朋友。在这方面很多家长常常不理解,有时会指责孩子不懂事,不能分辨是非。如果家长清楚少年对平等关系的认识,对朋 友的理解还具有很大的片面性,我相信你会在和孩子谈选择好朋友条件时,在说话的语气,说话的方式方面会更为灵活一些。

结束语:少年在青春期所经历的伙伴或者朋友,尽管具有不稳定性,但是将会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在同伴身上,少年们会第一次认真思考自己,看清自己身上的缺点或者优点。当他们发现自己身上不具备这种优点时,常常会不愿意落后于同伴或者朋友,甚至还会下意识想去超越对方,比对方更出色。如果家长平时有目的地引导和启发孩子结识一些品质和习惯不错的伙伴和朋友,利用这些少年来影响自己的孩子,有时教育效果可能会比家长做的更要好的多。不信吗?不妨你去试一试。

下载班主任论文:如何解决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问题(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班主任论文:如何解决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问题(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与调适

    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与调适 针对一些学校提出青少年的叛逆心理该如何解决,我们总结了以下一些关于叛逆心理的知识,与朋友们共同分享。 首先,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或对抗心......

    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原因探究

    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原因探究(1) ——请不要再把我当做小孩子 经常听一些青春期少年的家长发出这样的感叹: 1、孩子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不听话,有时你说几句话,他(她)们总会有理由反......

    班主任工作如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班主任工作如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1.为学生创造友好和睦的气氛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友好和睦的教育气氛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班级心理教育也只有在愉快活泼、乐观......

    青春期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危害

    青春期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危害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多见的一个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若是他们的逆反心理过重,那就难免会对他们本身和社会造成危害,那么逆反心理的表现......

    如何解决农民工问题论文

    关于如何解决现代农民工的问题的思考 摘 要:农民工的大量涌现,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工的出现和发展......

    如何解决学生粗心大意问题

    如何解决学生粗心大意问题 很多同学反映,在考试过程中,容易马虎,每次都丢了很多不该丢的分,具体症状如下:题目看错,难题会做,简单送分题做错,思路正确但计算出错、抄错导致丢分或算......

    班主任对逆反心理学生的辅导案例

    班主任对逆反心理学生的辅导案例 初二(2)班 郑蕊 曾经从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他要练移山的本领!30年后他对朋友们说:“我可以把山移到我的脚下。”于是好朋友都去......

    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要正确对待

    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要正确对待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段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各种心理问题、生理问题等接憧而来,不爱学习,叛逆,上网吧等,给家长带来了......